2010年4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总复习题

时间:2019-05-14 01:42: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0年4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总复习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0年4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总复习题》。

第一篇:2010年4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总复习题

2010年4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总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在 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际,创建了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A 】1P1 A.大革命、土地革命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2、1931年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王明教条主义者把【 ABC 】1P1 A.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苏联经验神圣化 D.城市武装起义固定化

3.1935年的 , 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也是中共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的会议。【 B 】 1P1(10.1)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4.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是【 A 】1P2 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江泽民 5.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其著作是(B)1P2(08.10)(09.1)(09.7)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新阶段》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6. 1945年中共七大,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 B 】1P2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 AB 】1P3 A.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B.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需求C.同教条主义作斗争的结果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ABCD)1P3 A.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

B.同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 C.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 D.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9、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实践中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是【 AD 】1P8(10.1)A.中国特色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B.中国特色在跃进道路 C.中国特色人民公社化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BC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是(B)1P5(09.4)(10.1)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P10(09.10)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2.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 A 】;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B 】(10.1);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C 】(09.10);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行动的指南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 D 】1P2-27 A.党的七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13、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主题是【 A 】;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D)1P11(09.4)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战争与改良 D.革命和建设实践

14.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 B 】;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D 】1P16(10.1)A.和平与发展 B.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战争与改良 D.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5、从根本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 A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 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D)1P20(09.1)(09.7)A.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 B.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C.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D.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16.提出科学发展观的 根本依据 是(A); 提出科学发展观的 现实基础 是(B);1P25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现代化建设 D.经济建设

17、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 ABCD 】1P11 A.党的 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09)(10.1)C.遵义会议后到抗战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多方面展开而达到 成熟(09.10)D.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 继续发展 18.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CD);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1P15(09.1)A.实事求是 B.艰苦奋斗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19.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线是【 D 】1P14 A.组织路线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20.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ABC)P16 A.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 党的十二大 1P16(08.10)(09.7)(09.10)B.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 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时期 C.1992南方谈话 ,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2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ABCD)P17(08.10)(09.7)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D.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2.1998党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内容的是【 BCD 】1P21 A.讲理想 B.讲学习C.讲政治 D.讲正气 24、2002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ABC)1P22 A.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力量 25.2002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ABD)1P22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利益之根 D.力量之源 26.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是【 ABD 】1P22 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C.基础在坚持立党为公 D.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C)1P23(08.10)(09.4)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29.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B);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的会议是党的【 C 】。1P27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30、科学发展观的的主要内容:第一要义是(A)(10.1);核心是(B);基本要求是(C);根本方法是(D)1P28(09.7)(09.10)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31、(D)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1P25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2、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 A 】1P30 A.党的基本路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改革开放 D.解放思想

3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B 】1P30 A.社会发展 B.社会和谐 C.民主政治 D.公平正义

3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 A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由 和 共同构成的【 BC 】。1P8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3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AB 】; 1P8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D.创新科学发展观道路,实现了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

36、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功绩有【 ABCD 】1P16 A.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建设上来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D.提出了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37.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主要功绩是【 ABCD 】1P17 A.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D.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3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 A 】2P32(09.1)(09.10)(10.1)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是务实

39、经过 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BC)2P33 A.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B.延安整风运动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40.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是【 CD 】3P33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愚公移山》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1、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明确指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 C 】2P34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毛泽东思想 C.社会实践 D.社会经验

4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P34 43.邓小平明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文献是(C)P34(10.1)A.《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

B.《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坚持实事求是》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D.《解放思想,独立思考》

44、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特别强调的是要【 B 】2P35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45.1992年春,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 ABC 】2P35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是否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46.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主要表现在【 ABC 】2P35 A.科学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B.科学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C.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47.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 先进性 和增强党的 创造力 的决定因素是【 ABCD 】2P35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48、党的十六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再强调,是我们党 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 的根本思想武器。【 BCD 】2P35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49.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 ABCD 】2P36(09.1)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50.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A);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A)(09.7);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最核心的内容,是思想路线的(C)(09.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D)2P40 A.前提和基础 B.途径和方法 C.实质 D.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51、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 ABCD 】2P37 A.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

B.全面地看问题 C.发展地看问题 D.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

52、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毛泽东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为“有的放矢”。他说“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要对准靶。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去射中国革命之的。P37

53、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 ABD 】2P38 A.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B.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C.重视实事求是 D.重视理论的创新。

54、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 ACD 】2P38 A.解放思想 B.联系实际 C.求真务实 D.与时俱进

55、邓小平在批判“两个凡是”错误观点时强调解放思想,他所说的解放思想是指【 ABC 】2P39 A.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C.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D.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

56.江泽民指出,与时俱进要【 ABC 】2P38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敢于创新性

57、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 D 】2P39 A.马克思主义被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取代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已经过时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 D.它本身要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58、胡锦涛指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 ABCD 】2P40 A.把握规律性 B.增加主动性 C.克服片面性 D.减少盲目性

59、是党永远保持活力的根本因素。【 C 】2P41 A.执政力 B.凝聚力 C.创造力 D.想象力 60、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 B 】3P46 A.中国封建势力的统治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农民革命斗争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6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B 】3P46A.封建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2.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C)3P46 A.邓小平B.江泽民 C.毛泽东 D.胡锦涛 6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B 】,其中 是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 】3P47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64.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是【 C 】3P47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5、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AC)3P47 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D.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66、提出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纲领(A);中共第一次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B);确定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统一战线是在(C);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段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是在 【 D 】3P48 A.党的一大上 B.党的二大上 C.党的三大上 D.党的四大上 69、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标志是【 D 】3P48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 C.《反对本本主义》 D.《新民主主义论》 70、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 ABC 】, 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 A 】。3P48 A.无产阶级领导的 B.人民大众的 C.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 71.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 D 】3P48A.政权问题 B.军队问题 C.土地革命问题 D.分清敌友问题 72.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BD 】3P48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农民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

7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有(ABCD)P49(09.10)(10.1)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4.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 D 】3P49(09.1)(09.10)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无产阶段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76.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有(ABCD)3P50(09.4)A.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 B.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 C.和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D.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业部门,便于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

77.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 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P51(09.10)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79.新民主主义的三大经济纲领是(ABD)P52(10.1)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P52 B.没收以蒋、宋、孔、陈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D.保护民族工商业 80.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 BCD 】3P52 A.民主的文化 B.大众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81、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有【 ABCD 】,其中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 A 】(10.1)3P53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8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中国农村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是(BC)3P53(09.7)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C.《井冈山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论》 83.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的三个组成部分是【 ABC 】3P54(09.7)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B.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C.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D.工农联盟

84.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 B 】,否定“城市中心论”。P54(08.10)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以乡村为中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85.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BCD),其中最重要的是(D)3P55(09.1)A.独立自主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86、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 AC 】3P55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87.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D)P55(10.1)A.革命纲领问题 B.政策策略问题C.同盟军问题 D.领导权问题 88、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属于【 C 】3P55 A.左派 B.右派 C.中间派 D.顽固派 89、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采取的正确策略是【 B 】3P56 A.以妥协求团结 B.又联合又斗争 C.孤立打击 D.联合共进

90.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A)3P56(09.7)A.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B.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91.毛泽东确定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A)P57(08.10)

A.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C.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D.军民一致,官兵平等 92、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B)P57 A.军事工作 B.政治工作 C.经济工作 D.文化工作 93.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A)3P57(09.1)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着重于从组织上建设党 C.着重于从作风上建设党 D.着重于从制度上建设党

94.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了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BC)(08.10);其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武器是(C)3P58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C.自我批评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95、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党的【 ABC 】3P58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群众路线 D.基本路线 96、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 C 】3P58 A.集体领导制 B.民主选举制 C.民主集中制 D.民主协调制

98.中国共产党首次明确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的会议是(C)P59(10.1)A.七大 B.八大C.七届二中全会 D.七届三中全会 99、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 C 】3P60 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100、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成分是【 ABCD 】,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 A 】3P60 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01.新中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C)3P61(09.4)

A.国家投资 B.没收的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没收的官僚资本 D.赎买的民族资本

102、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 ABD 】3P61 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103、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简称为“一化三改”,其内容是(ABD);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P63(08.10)(10.1);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BD);3P63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4、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来源是【 C 】3P63 A.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 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 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 D.斯大林的合作化理论 105.搞好农业合作化的重要保证是【 A 】3P63 A.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B.采取逐步过渡的办法 C.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D.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

106、我国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是:第一步主要是建立【 A 】;第二步主要是建立【 B 】;第三步主要是建立【 C 】3P64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合作社 C.高级农业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07.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 的方针。【 B 】3P64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C.艰苦朴素、敢于创新 D.农业合作化 108、党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主要有【 ABC 】3P64 A.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B.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全行业合营

10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和政策是(C)3P65(09.1)A.合并 B.限制 C.赎买 D.没收 110.国家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企业利润分配,即所谓“四马分肥”是指【 ABCD 】3P65 A.国家税收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红利

111.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 】3P66(09.4)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1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 C 】3P66 A.消灭剥削 B.建成社会主义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过渡到共产主义

113、中国共产党内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领导人是【 A 】4P69 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114.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我们的根本任务是(C)P70(09.10)

A.在新的生产关系下面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B.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C.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D.加强人民民主专政 115、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有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是【 D 】;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观点的是【 A 】;提出整顿工业企业,改善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等观点的是【 B 】;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观点的是【 C 】(09.1)4P71 A.周恩来 B.邓小平C.陈云 D.刘少奇

116.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思想观点【 ABCD 】4P72 A.有的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 B.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C.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D.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7.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原因很多,但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B)4P73(09.4)A.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B.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照抄照搬苏联模式 D.没有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18、邓小平之所以再三提出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 ABD 】4P73 A.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B.是为了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C.是因为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问题一无所知 D.是因为过去我们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119.在反复思考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时,邓小平提出了社会主义的原则。这些原则包括(BC)P75(10.1)A.四项基本原则 B.发展生产 C.共同致富 D.改革开放

120、邓小平认为,衡量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的标准是【 B 】4P75 A.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有没有提高

B.生产力是否发展,人们收入是否增加 C.人们的经济收入差距是否不断缩小 D.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有没有提高 121、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是【 C 】4P75 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D.陈云

122.邓小平于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 A 】4P74 A.社会主义的本质 B.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社会主义的特征 D.社会主义的目标 123.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 A 】4P75 A.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C.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124.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是【 ABCD 】;属于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是【 AB 】;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的目标是【 CD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把我们对 社会主义 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4P75(09.10)(10.1)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5、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4P76 A.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主要标志 B.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最终目标是达到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实现按需分配 D.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根本属性 126、邓小平关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阐述指明了【 ABCD 】4P76 A.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目标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C.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D.从生产关系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性质 127.发展生产力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关系是【 AD 】4P78 A.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B.共同富裕是发展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C.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D.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互为条件 128、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C 】,而 和上层建筑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A 】4P77 A.生产关系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经济基础

129、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 C 】4P78 A.丰富的自然资源 B.先进的技术装备 C.生产力高度发达 D.高素质的劳动力 130.发展生产力 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大力发展生产力(ABCD)4P80(09.7)A.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发展生产力 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08.10)131、首先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B 】4P82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32、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 A 】4P82 A.发展 B.创新 C.稳定 D.独立自主

133.邓小平谆谆告诫,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 A 】4P82 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社会 134.在新时期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D)4P83(09.1)(10.1)A.革命 B.和平C.创新 135. 发展 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由党的(C)4P84(09.4)

A.性质决定的 B.宗旨决定的 C.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的

D.奋斗目标决定的

D.发展 136.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 A 】4P85(10.1)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137、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 B 】4P87 A.大力增加对先进企业的投资 B.大力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 C.大力发展制造业 D.大力调整生产关系

138.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C)4P87(08.10)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C.科学技术现代化D.国防现代化 139、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第一个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 A 】;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是【 D 】4P87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40.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是【 B 】;创新的关键在(A)4P88(09.7)A.人才 B.创新 C.投入 D.研发

141. 江泽民 明确提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D 】4P88 A.资源 B.人才 C.资本 D.科学技术

142.科学技术(ABD)4P88(09.4)A.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B.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C.作为潜在生产力,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发挥重要作用 D.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143.科教兴国战略的含义包括(ABC)P89(09.10)A.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B.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C.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 D.把我国由人口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

144.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D)P90(10.1)

A.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 B.生产力的发展水平C.社会的基本矛盾 D.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145.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提出这一论断的是(D)5P91(09.4)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146、第一次使用了“初级的阶段”这一概念,是在【 A 】;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会议是党的【 B 】;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的会议,是在党的,是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C 】(09.1)(10.1);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会议,是在党的【 D 】5P92 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14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 AD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属于 社会主义性质。5P93(09.7)A.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B.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经历的阶段 14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C)P93(10.1)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B.我国还没有完成新民主主义的历史任务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 D.我国的社会还处于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

149.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表明(C)P94(10.1)A.我国尚未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B.我国还处在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很不成熟D.我们还必须补上资本主义这一课

150.在社会性质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二者的(ACD);其中最根本的区别在于(A)5P95(08.10)(09.10)A.经济基础不同 B.国际环境不同 C.根本任务不同 D.主要矛盾不同

1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5P95(09.1)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C.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52、邓小平曾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是事实上不够格。”这种“不够格”,主要是【 C 】5P96 A.社会经济制度上的不够格 B.上层建筑方面的不够格 C.物质技术基础方面的不够格 D.人们思想道德方面的不够格 153、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和建成社会主义的【 C 】5P96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B.经济基础和平层建筑所决定的 C.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D.物质基础和思想条件所决定的 154.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 ACD 】5P96 A.城镇化 B.公有化 C.市场化 D.国际化

155.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C)5P99(08.10)(10.1)

A.人口多,底子薄 B.地区发展不平衡 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 156、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有【 AD 】5P100 A.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反映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 157.邓小平在1979 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5P101 158、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必须【 AB 】5P101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5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 ABCD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其中一个中心是指【 A 】,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 核心和主体 ;二个基本点是指【 BC 】(09.1)5P102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60、在党的基本路线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C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B 】(09.4);“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A 】5P102 A.基本途径 B.奋斗目标 C.根本立足点 D.施政纲领

16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ABCD 】5P102 A.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6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中心工作是(B)P102 A.党的建设 B.经济建设 C.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D.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63.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 A 】5P103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改革开放原则不动摇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 164.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 B 】5P103 A.当前的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C.当前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165.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B)P103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改革开放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D.四项基本原则 166.下列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ABCD)P103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马克思主义

167.四项基本原则是 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 政治基石,因为它规定了我国【 ABCD 】5P103 A.走什么道路 B.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C.由什么样性质的政党来领导 D.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 168、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起的政治保证作用是【 ABC 】5P103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C.具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D.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69.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A);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D)。5P103 A.政治保证 B.组织保证 C.思想保证 D.发展动力

17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 D 】5P104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7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 A 】5P104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172、党的 十五 大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 基本纲领 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 CD 】5P105(10.1)A.基本路线 B.基本方针 C.基本目标 D.基本政策

173、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是【 A 】5P106 A.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B.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C.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构想 D.“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和落实 17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ABCD 】6P109 A.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C.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D.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 175.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 ,也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A)6P109(09.7)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C.生产力 D.阶级斗争 176.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是(B)P109(09.10)A.相互适应 B.又相适应又相矛盾 C.相互矛盾 D.根本对立无法调和

177、毛泽东在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后指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 C 】6P110 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集中力量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78.邓小平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是看它(C)P110(08.10)A.是否适应了上层建筑发展的要求

B.是否扩大了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C.是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是否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

179.最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的是【 B 】6P110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80、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A 】6P112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改变和铲除原有的经济制度 C.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81、改革是【 ABCD 】6P113 A.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B.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182、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 ABCD 】;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重点是【 A 】6P113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D.文化卫生体制的改革

183.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ABCD)6P113 A.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D.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 184.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句话是从(D)P113(10.1)A.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说的 B.对政治、经济、文化进行根本性变革的意义上说的 C.从完善我国生产关系上说的 D.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上说的

185.“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 A 】6P115 A.重要方针 B.重要政策 C.基本路线 D.基本纲领

186.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C 】;发展是【 A 】;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的【 D 】;社会稳定是发展与改革的【 B 】6P115 A.目的 B.前提 C.动力 D.基础 187.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B)6P116(09.7)

A.提高生产力水平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公有资产占优势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88、我国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是【 C 】6P116 A.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B.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D.解决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89.首先使用“对外开放”表述的是 邓小平,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这两个开放不行”。“两个开放”是指(AB)6P116(09.4)(10.1)A.对外开放 B.对内开放 C.对发达国家开放 D.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190、关于对外开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6P117 A.对外开放是发展国际分工、国际合作,特别是发展国际经济关系、外向型经济的简明概括

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短期的权宜之计 C.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 19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 C 】6P118 A.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D.实现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要求

192.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整个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是(A)6P119(09.1)(09.10)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发展对外政治关系 C.发展对外文化关系

D.发展对外政党关系

193.邓小平提出我国必须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主要原因是(ACD)P119(10.1)

A.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C.对我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D.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19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的是【 ACD 】6P121 A.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B.两者本质上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 C.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195、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 C 】6P121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上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上 D.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196.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D)P121(10.1)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四项基本原则C.引进、吸收和创新相结合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197.实行对外开放【 AD 】6P122 A.是有风险的,但我们有能力克服 B.对外开放不会有什么消极影响 C.会导致资本主义

D.会导致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19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D)6P122(09.4)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改革开放 199.我国的对外开放是(ABCD)P123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各种形式的开放 C.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D.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开放 200、党中央于1979年试办的经济特区包括【 ABCD 】6P122 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

201. 建立经济特区 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也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富有实践效应的重要内容,特区的“特”强调的是实行特殊的(A)6P123(09.4)(10.1)A.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B.政治体制 C.社会制度 D.生活方式

202.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是【 ABCD 】;我国经济特区的性质是 社会主义。(10.1)6P123 A.经济发展以利用外资为主 B.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C.对外商实行经济上的优惠政策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203.20世纪90年代,我国形成了 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其中“全方位”是指(ABC)P123(08.10)(09.10)

A.对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都实行开放 B.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 C.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都实行开放 D.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等实行开放

204.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在其发展中很好地发挥了“窗口”的作用。这里的“窗口”指的是(ABCD)6P124(09.7)

A.技术的窗口 B.管理的窗口 C.知识的窗口 D.对外政策的窗口 206.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要立足于【 D 】6P126 A.以廉取胜的战略 B.以量取胜的战略 C.以广取胜的战略 D.以质取胜的战略

20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在党的 提出的【 A 】;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的,是党的【 C 】;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 D 】7P130 A.十三大 B.十五大 C.十五大 D.十六大 208.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21世纪头20年将是(D)P130(10.1)

A.可持续发展阶段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C.科教兴国的阶段 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阶段 209.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到2020年比2000年【 D 】7P131 A.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210.20世纪末期,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这种小康社会的特点是(ABC)7P131(09.4)

A.低水平B.不全面 C.发展很不平衡 D.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21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C)7P133(08.10)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13.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 ABCD 】7P133 A.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B.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C.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D.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214.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 ABCD 】7P134A.自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215.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是【 A 】7P134 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实施人才兴国战略 D.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216.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 B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 D 】7P135 A.简单型向扩大型转变 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D.经济发展方式

217.我们必须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 调整产业结构 作为推动发展的主线,优化产业结构要【 ABC 】7P136 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B.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 C.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D.提高消费品加工业的数量和质量 218.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 ABCD 】7P137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19、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特点【 ABCD 】7P137 A.同信息化等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为相结合 221.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是(ABCD)P138(10.1)A.以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B.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的工业化

C.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D.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222、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包括【 ABC 】7P138 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B.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223.“三农”问题是,国家采取“多予、少取、放活”方针。【 ABD 】7P138 A.农业问题 B.农村问题 C.农场问题 D.农民问题

224.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是(C)7P139(09.7)A.教育问题 B.人口问题 C.“三农”问题 D.环境问题

225、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 AB 】7P139 A.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B.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带有普遍的趋向 C.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趋向 D.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的趋向

226. 农业 是国民经济基础,主要表现为【 ABCD 】7P139 A.它为人民生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 C.农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D.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227.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放在首要地位的是(A)7P139(09.1)(09.10)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服务业 228.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 C 】7P139 A.新农民的重大历史任务 B.新农业的伟大历史任务 C.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D.新城镇的伟大历史任务

229.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 A 】7P139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以农促工,以乡带城的发展阶段 C.工农并进,城乡协调的发展阶段 D.工农互补,城乡结合的发展阶段

230.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ACD 】7P140 A.乡风文明 B.道德高尚 C.村容整洁 D.管理民主

231.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基本尺度的是(B)(10.1),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D)。P140(08.10)(09.10)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232、贯彻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方针和要求,应【 ABCD 】7P140 A.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B.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C.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D.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233.在促进我国 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中,邓小平提出【 B 】7P142(09.4)

A.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思想 B.“两个大局”的思想 C.“西部大开发”的思想 D.“以东促西”的思想 234、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是【 ABD 】7P143 A.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 B.中部经济次发达地区 C.东北老工业基础经济欠发达地区 D.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 235.统筹区域发展,主要指正确处理 东部和西部发展的关系。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提出的重大决 策主要有【 ABCD 】7P143 A.推进西部大开发 B.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236.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 ABD 】7P143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C.尽量利用资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D.加强污染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237、关于循环经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7P144 A.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B.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

C.是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D.是依靠把资源变成废弃物来实现经济增长的

238.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正确处理(B)7P144(09.4)A.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的关系 D.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B.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D.生产力的发展

240、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的主要弊端是【 D 】8P146 A、不适合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C、不适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不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241、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公有制的具体形式有【 AC 】8P146 A.全民所有制 B.公有制占主体的混合所有制 C.集体所有制 D.公有制占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242.速度、结构、效益、质量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四个重要因素,其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C)P146(10.1)

A.速度 B.结构 C.效益 D.质量

243、党的十二大开始肯定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 B 】8P147 A、充分补充 B、必要补充 C、有益补充 D、首要补充 244、党的十四大指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 C 】8P147 A.基本国策B.权宜之计 C.长期的方针 D.发展战略 245. 党的十五大 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 D 】8P147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46.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 决定的。【 A 】8P147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4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D 】8P147 A.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规律的要求 B.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 C.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 248.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 A 】8P147 A.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B.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C.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D.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

249.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 ABCD 】8P148 A.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 B.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D.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25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包括(ABD)8P148(08.10)(09.10)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股份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51、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 ABC 】8P148 A.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B.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D.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52、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有利于【 ABCD 】8P149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C.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D.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 253.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ABCD)P149(08.10)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254.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D 】8P149(10.1)

A.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 B.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上 D.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25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ABD)8P150(09.4)A.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B.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C.在所有地方和产业都必须占优势

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25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采取了(C)8P150(09.7)A.政社合一的经营体制 B.三级所有的经营体制 C.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D.土地公有基础上家庭承包经营的分散式经营体制 257、当前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是【 C 】8P150 A.对城镇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要明确出资者 B.对于集体资产要明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C.理顺产权 D.明确所有制结构 258.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的是指(C)P151(10.1)A.社会主义经济的管理体制和管理制度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的关系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259.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 A 】8P151(09.4)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赁制 D.股份合作制

260.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A)8P151(08.10)A.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B.谁的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50%以上

C.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所生产的产品D.企业所在国家的性质

261、在改革中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数采取了股份公司形式,因为股份公司【 C 】8P151 A.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39.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 A 】(10.1);判断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要看它是否有利于【 D 】8P146 B.体现了公有制的特性 C.是适合社会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D.是职工当家作主的一种有效形式 26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 BCD 】,8P151 A.股份制经济 B.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港澳台投资经济 D.外资投资经济 263、个体经济作为一种小私有制经济,是【 D 】8P152 A.社会主义所特有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特有的 C.市场经济所特有的 D.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 264、外商投资经济包括【 ACD 】8P152 A.独资企业 B.私营企业 C.合资企业 D.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65、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 BCD 】8P152 A.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可以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C.可以实行联合和兼并 D.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66.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 ABCD 】8P155 A.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 B.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267.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C)P157(09.10)A.计划和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268.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 B 】8P157 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269.“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有【 ABC 】8P157 A.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 B.解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

C.为我国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明确界定了经济制度的属性 270、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 C 】8P158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干预的经济 271、下列关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 CD 】8P158 A.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B.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C.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27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属于(A)P158(10.1)

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 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C.不同的经济制度范畴 D.不同的生产关系范畴

273.市场经济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市场经济的共性表现为【 ACD 】8P159 A.企业是独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 B.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直接调控宏观经济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D.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

27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 ABC 】8P159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275.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8P160(09.1)(10.1)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利率机制

276.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 ABCD 】8P161(09.7)A.促进经济增长B,增加就业C.稳定物价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77.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 间接调控为主,主要运用【 B 】(09.4)8P161 A.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为主

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C.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D.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27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包括【 BCD 】8P161 A.公共政策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产业政策 279.属于市场机制缺陷的是【 BCD 】8P161 A.市场无法有效的配置社会资源,难以作为经济的调节手段

B.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的出现,但市场本身并不能消除垄断

C.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纯粹的市场调节会扩大收入差距 D.生产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 280.按劳分配原则是【 ABD 】8P162 A.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唯一的分配原则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主要的分配原则

281.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 B 】8P162(08.10)(09.10)

A.生产资料公有制 B.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 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们的思想境界

282、人类最理想的分配制度是【 C 】8P162 A.按劳分配 B.平均分配 C.按需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83、社会主义的奖金是【 D 】8P162 A.对劳动者必要劳动的报酬 B.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报酬 C.对劳动者全部劳动报酬 D.对劳动者超额劳动的报酬 28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 A 】8P163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单一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 285、下列选项中对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形式理解正确的是【 BCD 】8P163 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惟一的分配形式 B.按劳分配还不可能在全社会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来实现 C.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按劳分配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为尺度

286.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有【 ABCD 】8P164 A.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C.资产收益和资本的利得 D.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287、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入的是【 C 】8P164 A.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C.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和资金收入 D.股份合作制企业成员的收入 288.个体劳动者从事工商业等经济活动,依靠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属于(A)8P164(09.7)

A.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资分配 28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属于(D)8P165(09.1)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90.我国现阶段分配制度中,按生产要素分配的依据是(ABCD)P165(10.1)

A.存在多种所有制经济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C.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都作出贡献D.实行多种经营方式的要求 29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的含义是【 ABC 】8P166 A.否定了平均主义 B.手段是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 C.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D.尽量拉开收入差距

292.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是【 ABCD 】8P166 A.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结果

B.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 D.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 293.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作用【 ABC 】8P167 A.示范作用B.帮助作用C.带动作用 D.走向两极分化 294.鼓励一部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AC 】8P167 A.必然会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B.违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C.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D.会导致资本主义 295.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指出(D)8P168(09.1)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96.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是 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 C 】;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是【 B 】(09.4);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层次是【 A 】8P169 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优抚安置

297.社会保障体系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ABC)8P169(09.1)A.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B.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 C.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的运行 D.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298.当前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点是(ABD)P171(09.10)A.基本养老B.基本医疗 C.慈善事业和商业保险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99、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 D 】9P172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C.坚持依法治国

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300、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是【 A 】9P172 A.党的领导 B.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301.我国的国体是【 B 】;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我国的政体是【 A 】,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9P173(09.1)(10.1)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0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B)9P173(09.7)A.实行民主集中制 B.人民当家作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303、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是【 CD 】9P173 A.对帝国主义分子实行专政 B.对无产阶级实行民主 C.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 D.对反动派实行专政 304.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这主要表现在二者的(ABC)9P174(09.1)

A.性质相同 B.作用、职能相同 C.历史使命相同 D.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相同 305、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范畴包括【 ABCD 】9P174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新产生的社会阶层

30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明特点是【 ABCD 】9P175 A.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B.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 C.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 D.是党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307.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C)P175(08.10)(09.10)

A.议行合一 B.民主集中制 C.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D.人民代表选举制度

308.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既是我国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力机关,它所拥有的权力主要有(ABCD)P176(09.7)(09.10)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309.我国的政党制度是【 C 】(10.1);其基本组织形式是【 D 】。9P177 A.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合作制度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制度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10.目前,中国大陆有 八个民主党派 ,我国的民主党派是【 B 】9P177 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311、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D 】9P177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融合 D.民族区域自治

312、我国政党制度的本质是【 AC 】9P178 A.团结 B.民主 C.合作 D.协商

313.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 ACD 】9P182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定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314、中共十七大提出我国要建设(ABCD);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建设(D)9P182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315.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是【 D 】9P182 A.实行民主管理 B.加强农村建设 C.扩大基层民主 D.实行村民自治 316.中共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B)P182(08.10)(09.10)10.1)A.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

317、物质文明成果是人类最基础的文明形态,它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 A 】9P182 A.物质基础 B.智力支持 C.文化保障 D.基本保障

318.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领导人是【 C 】9P183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D.江泽民 319.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生命是【 C 】9P183 A.人民平等 B.人民自由 C.人民民主 D.人民幸福 320、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的【 ABCD 】9P184 A.知情权 B.参与权 C.表达权 D.监督权

321、人权通常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 ABCD 】;9P186 A.生存权 B.经济权 C.政治权 D.文化权 322.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AB)P187(08.10)A.生存权 B.发展权 C.文化权 D.政治权 323.在下列对人权和国家主权二者关系的认识中,正确的说法是(D)9P187(09.7)

A.人权高于主权 B.人权与主权是相互对立的 C.人权是主权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D.没有主权也就谈不上人权 324.在民主、自由、人权三者关系中,民主所处的地位是(C)9P187(09.4)A.前提 B.基础 C.核心 D.保障 325.社会主义最大的政治自由是【 A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 B 】(10.1)9P187 A.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B.尊重和保障人权 C.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 D.无产阶级专政

326、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在【 A 】9P187 A.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 B.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C.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327.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我国的政治体制,是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具体的【 BCD 】9P188 A.政治制度 B.领导制度 C.组织制度 D.工作制度

328.在阶级和国家存在的社会里,民主主要表现为(C)P188(09.10)

A.多数人的统治 B.一种国家形式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公民在政治上应享有的自由

329.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 ABC 】9P189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是否增强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生活

C.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D.党的领导是否得到加强和改善

330.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 BCD 】9P189 A.分时期B.分步骤C.有领导D.有秩序 331、党的 十五大 政治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 【 AD 】9P190 A.制度化 B.公开化 C.民主化 D.法制化

33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 基本方略,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是在【 C 】9P191 A.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 B.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C.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 333.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依法治国的核心是(B)9P192(09.7)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B.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C.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D.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33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 ABCD 】;其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是【 A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B 】(09.4),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 C 】,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是【 D 】。9P193(09.1)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335.法制是依法治国的【 D 】9P193 A.内容和本质 B.手段和目的 C.表现和形式 D.前提和基础 336、先进文化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 【 C 】10P195 A.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B.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C.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D.反映时代进步潮流 337.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是【 B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C 】10P196 A.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38.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后,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要大力建设【 D 】10P196 A.大众文化 B.先进文化 C.核心文化 D.和谐文化

339.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ABCD)10P196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40、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加强【 ABCD 】10P196 A.社会公德建设 B.职业道德建设 C.家庭美德建设 D.个人品德建设

341.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BCD)P196(10.1)A.面向基础 B.面向世界C.面向现代化 D.面向未来

34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在于整个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ABCD 】10P197 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4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 C 】10P197 A.思想道德建设是一致的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致的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一致的 344、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 B 】10P197 A.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C.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D.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34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ACD)9P198(09.7)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法制建设 C.和谐社会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4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 四有公民,是(ABCD)10P198(08.10)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34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 ABC 】10P198 A.智力支持 B.精神动力 C.思想保证 D.法律依据 34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 ABC 】10P198 A.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B.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一致发展 349、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认识正确的是【 BCD 】10P200 A.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败 B.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服务的问题 C.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D.决定着文化的性质 350.文化要坚持【 ACD 】10P200 A.贴近实际 B.贴近市场 C.贴近生活 D.贴近群众

351、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包括【 ABC 】(09.4),其中关键是【 C 】10P201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一手抓政治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

352、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 CD 】10P201 A.全面继承 B.一概排斥 C.古为今用 D.洋为中用 353、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 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 D 】10P201 A.作风建设 B.经济建设 C.组织建设 D.思想文化建设 354.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B)P201(10.1)

A.培育“四有”公民 B.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C.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D.加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5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C 】10P202 A.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B.集体主义道德信念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5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其中居于灵魂地位的是(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10.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是(D)(10.1)。10P202(09.4)(09.7)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5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 D 】10P204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实现祖国统一 D.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58.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 A 】10P205 A.实现共产主义B.建设小康社会C.构建和谐社会D.建立和谐社会 359、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 D 】10P206 A.思想道德 B.社会公德 C.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精神 36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 】;时代精神的核心是【 B 】10P206 A.爱国主义 B.改革创新 C.集体主义 D.国际主义

36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它包含【 ABCD 】10P206 A.民族意识B.民族心里C.民族品格D.民族气质

362、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容是【 ABCD 】10P206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63.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 ACD 】10P207 A.伟大的抗洪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 C.抗击“非典”精神 D.青藏铁路精神

364、社会主义荣辱观是【 B 】10P207 A.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 B.胡锦涛在2006年3月看望出席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 C.胡锦涛在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的 D.胡锦涛在党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 365.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和方向的是(B)10P208(09.1)(09.10)

A.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民主法制建设 D.党的自身建设

36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 B 】10P208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 B.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文化指导问题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367、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思想道德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有【 ABCD 】10P209 A.理想信念模糊 B.价值取向扭曲 C.诚信意识淡薄 D.社会责任感缺乏 368、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D 】10P209 A.文化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物质文明建设 D.思想政治工作

36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D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A)为基本要求。10P209(08.10)(09.1)(09.4)(09.10)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37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包括(ABD)P210(10.1)A.爱祖国爱人民B.爱劳动爱科学C.有理想有道德D.爱社会主义 37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就要反对【 D 】10P210 A.个人利益 B.物质利益 C.按劳分配 D.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372、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要【 D 】10P210 A.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73、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 C 】10P210 A.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问题

B.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国优秀文化成果问题 C.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D.贯彻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问题

374、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 B 】10P211 A.科学 B.教育 C.文化 D.道德 375、教育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 ABCD 】10P211 A.提高民族素质 B.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C.促进经济发展 D.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76.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ABCD 】10P214 A.以改革为动力 B.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C.以发展为主题 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377、历史上的和谐理论的局限性在于【 ABC 】11P216 A.大多只是停留在一种社会伦理或道德追求的层面上 B.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C.缺少现实的实践基础 D.大多关注于某个阶级或阶层之间的和谐 378.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社会和谐思想的观点有(ABD)11P216(09.7)

A.和为贵 B.兼相爱、爱无差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7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四位一体”包括【 ABCD 】11P218(09.1)(09.10)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380.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是【 D 】11P218 A.毛泽东D.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381.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 C 】11P218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382、党的 十六届六中全会 ,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ABCD 】11P218 A.指导思想 B.目标任务 C.重大部署 D.工作原则 383、具体地说,和谐社会就是 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ABCD 】11P219 A.人与自然 B.人与社会 C.人与人之间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84.下列有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表述正确的是【 ABD 】11P219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8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加强(A)P219(10.1)A.制度建设 B.法制建设 C.文化建设 D.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386.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 B 】11P220 A.污染得到治理,环境得到保护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人类爱护自然 387.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 B 】;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的是【 C 】11P220 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六届六中全会

338.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B)P223(10.1)A.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问题 B.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问题

D.保持经济快速持续、稳定健康发展问题

38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坚持【 A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坚持【 B 】(10.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是坚持【 C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是坚持【 D 】(09.10)11P223 A.以人为本 B.科学发展 C.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39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 B 】;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D 】11P223 A.民主党派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群众 D.发展

39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加强【 A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D)11P225(08.10)11P224 A.制度建设 B.法制建设 C.文化建设 D.党的领导

392.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的是【 C 】11P225 A.毛泽东 B.邓小平C.胡锦涛 D.江泽民

39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A)11P225(09.4)A.改善民生 B.人才强国C.发展教育 D.扩大就业 394.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ABCD)11P225(09.4)

A.劳有所得 B.病有所医 C.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

395.民生之本是(A)11P226(09.1)A.就业 B.教育 C.分配 D.医疗 396、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 C 】12P228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独立,抵抗侵略 C.坚持统一,反对分裂 D.抵御外侮,兴我中华 397、毛泽东指出,是我们的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C 】12P228 A.有新兴无产阶级的领导 B.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C.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 D.健全的社会主义法治

398.国家的统一有利于【 ABCD 】12P228 A.社会安定进步 B.社会经济发展 C.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99、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曾遭到 殖民主义的侵略。【 BCD 】12P229 A.英国 B.西班牙 C.荷兰 D.日本 400、台、港、澳问题的性质是【 BD 】12P229 A.都是内政问题 B.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C.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D.港澳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401、中国第一大岛是【 A 】12P229 A.台湾岛 B.香港岛 C.钓鱼岛 D.绿岛

402、美国同台湾当局签订,将台湾列入其军事保护伞之下,形成了台湾与大陆长期对峙。【 B 】12P230 A.《共同防卫指针》 B.《共同防御条约》 C.《防卫合作协议》 D.《防卫合作条约》

403.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是在【 A 】12P230 A.1949年3月 B.1950年6月 C.1954年9月 D.1955年5月 404、中国政府被迫暂时搁置解放台湾的准备的历史原因是【 B 】12P230 A.西藏发生武装叛乱 B.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入朝参战 C.解放新疆的战役打响了 D.国内实行土改政策 405.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阻扰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事实有【 ABCD 】12P230 A.发动侵朝战争,同时派兵侵占台湾 B.抛出“台湾地位未定”之说,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

C.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其军事保护伞之下 D.不断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助长了台湾分裂势力 406、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政府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是【 AC 】12P230 A.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B.台湾当局希望与大陆进行对话 C.祖国建设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 D.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407.1955年5月,全国人大第15次常委会,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 B 】12P231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

408.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 C 】12P231(09.4)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409.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B)12P232(08.10)A.香港问题B.台湾问题C.澳门问题D.南海问题 410.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在我国对台政策上发生的重大变化是(B)12P232(09.7)A.首次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B.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代替“解放台湾”的思想 C.首次提出将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 D.首次提出加强经贸往来

411、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在【 C 】12P232 A.1979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4年

412、特别行政区中将来可以保留自己军队的是【 C 】12P232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港澳台都可以

41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前提(或核心)是(A)(10.1);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A)12P233(08.10)(09.7)A.一个中国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414、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 D 】12P233 A.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台湾政策的转变 B.联合国的磋商机制 C.台独分子以民族大义为重,放弃台独政策 D.中国人自己 415.“一国两制”中的一个国家的含义是【 ABCD 】12P233(10.1)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大陆和台湾属于同一个中国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坚决反对“台独”言行 416.“一国两制”中的两制并存主要是指【 AB 】12P233 A.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C.在台湾保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不变 D.在台湾保持两党关系长期不变

417、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 BC 】12P233 A.台湾同胞 B.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 C.台湾分裂势力搞“台独“图谋的 D.国外反华势力

41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是【 ABCD 】12P234 A.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B.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造性的运用和发展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419、英国强占香港岛是通过【 ACD 】12P235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420.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是【 ABCD 】12P236 A.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的巨大成功 C.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 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421.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 B 】12P236(10.1)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C.《中葡联合声明》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22.《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 B 】;《 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 C 】12P236 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C.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423、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 C 】;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在【 D 】12P236 A.1993年7月1日 B.1995年7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424、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 C 】;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 D 】12P236 A.霍英东 B.马万祺 C.董建华 D.何厚铧

425、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 B 】12P237 A.中国人民 B.台湾人民 C.世界人民 D.中国政府 426.1993年4月,使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 B 】12P238 A.达成“九二共识”的会议 B.汪辜会谈 C.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的会议 D.提出“一纲四目”的会议 427、1999年,李登辉抛出,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 C 】12P240 A.否认“九二共识”的立场 B.“一边一国论” C.“两国论” D.“在陆威胁论”

428.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将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的时间是【 B 】12P240

D.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429.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构建和平稳定发展的两岸关系,使和平发展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实现两岸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是(C)P240(09.10)A.实现祖国统一 B.两种制度长期并存 C.为两岸同胞谋福祉 430、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 B 】13P242 A.正确认识国情 B.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C.正确认识国际形势 D.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43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毛泽东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战略思想有【 B 】13P243(09.4)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两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 C.“一条线”政策 D.世界走向多极化

432.邓小平在提出 和平与发展 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时,指出和平问题是【 B 】;指出发展问题是【 A 】;指出东西南北核心问题是【 A 】12P244 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西西问题

433、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时,和平问题是指【 D 】;发展问题是指【 B 】13P244 A.在全世界消除一切战争 B.经济发展问题 C.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合作 D.在较长时间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

434、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时期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的是【 B 】13P245 A.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B.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论断

C.江泽民提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的结论 D.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报告 435.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是【 ABCD 】13P245 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的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D.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436.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C)P246(08.10)A.一极化 B.两极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437.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A)P247(10.1)

A.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球化B.完全的自由贸易C.金融市场的完全开放D.投资的无障碍

438、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 CD 】13P247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C.科技革命 D.生产力的发展 439、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加快的原因是【 ABD 】13P247 A.冷战的结束 B.世贸组织的建立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信息技术的发展 440.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 ACD 】13P248 A.平等的全球化 B.平均的全球化 C.共赢的全球化 D.共存的全球化

441.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是【 B 】13P248 A.改革 B.新科技革命 C.发展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442、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AD 】13P249 A.渴望和平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追求和谐 443.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主要有(ABC)P251(08.10)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444、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A 】13P251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 D.“另起炉灶” 445.中国在对外政策中最根本的是(B)P251(10.1)A.促进世界和平 B.独立自主 C.不称霸 D.不结盟 446.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 B 】13P252 A.不结盟运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447.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的外交政策是【 D 】13P252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条线 448.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被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是在【 B 】13P252 A.1953年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 B.万隆会议 C.亚非会议 D.十一届三中全会 449.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内容是【 ABC 】13P252(10.1)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450.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是【 ABCD 】13P253 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B.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C.有所作为、善于守拙 D.决不当头

451、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 C 】13P253 A.对外开放 B.争取外援 C.争取和平D.独立自主 452、中国坚定不移地奉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 决定的。【 B 】13P254 A.新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C.我国周边环境 D.国际社会中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453.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是(C)13P254(08.10)(09.10)(10.1)

A.世界和平与安宁 B.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C.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D.建设和谐世界

454.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是【 D 】13P254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455、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的发展是 的发展。【 ABC 】13P254 A.和平B.开放 C.合作 D.竞争 C.和平友好、真正不结盟放在首位D.扩大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455、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 ABCD 】13P255

D.促进双方各层次的交流合作 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56.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 D 】13P255 A.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倡导不结盟运动 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57、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 A 】13P255 A.国家主权平等 B.领土完整 C.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58.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或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D)13P256(09.1)(09.7)

A.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 B.恐怖主义和民族矛盾 C.贫富差距和地区冲突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59、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 C 】13P256 A.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C.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D.经济军事实力 460.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D)13P256(09.7)

A.取长补短、求同存异 B.为人民服务 C.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61、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是【 AD 】13P256 A.平等对话 B.互利合作 C.共同繁荣 D.协商和谈判 462.和谐世界应该是【 ABCD 】13P257 A.民主的世界 B.和睦的世界 C.公正的世界 D.包容的世界 463.只有倡导新安全观才能应对国际安全挑战,维护各国安全利益。新安全观的核心是(ABCD)P257(09.10)

A.互信 B.互利 C.平等 D.协作

46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 AB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是【 A 】;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B)14P259(08.10)(09.7)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

4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ABCD)P259(10.1)A.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

B.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阶级C.新产生的社会阶层D.一切拥护社会主义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466.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有(ABC),他们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14P261(09.7)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D.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467、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呈现出的新特点是【 BCD 】14P260 A.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B.队伍迅速壮大 C.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岗位流动加快

468.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是【 ABD 】14P261 A.先进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

B.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 C.加强党的建设 D.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主力军

469、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是【 D 】14P264 A.民族团结 B.加强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 D.统一战线 470、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以【 A 】14P265 A.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 B.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政治基础的

C.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政治基础的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政治基础的 471.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C)14P265(09.7)

A.各民主党派团结的问题 B.祖国统一的问题 C.党的领导问题 D.现代化建设的问题 472.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的方针是【 ABCD 】14P266 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473、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 B 】14P266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 B.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C.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D.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47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 A 】14P266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47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是【 ABC 】(09.10)(10.1);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 A 】;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B 】;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 C 】14P267 A.民族平等 B.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团结 D.民族自治 476、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 BC 】14P267 A.民族平等 B.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C.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 477、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就是要充分认识到【 ABCD 】14P267 A.我国的基本国情 B.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C.宗教问题的群众性 D.宗教问题的复杂性

478、我国的宗教政策是【 A 】14P268 A.宗教信仰自由 B.政教分离 C.独立自主自办 D.依法管理

479.中国共产党性质是【 ABCD 】14P268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

48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 B 】14P268 A.民族团结 B.党的领导 C.统一战线 D.多党合作

481、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方针政策都以 为最高衡量标准。【 A 】14P269 A.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是否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是否能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D.是否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482、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在于【 C 】14P269 A.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B.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服务 D.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3、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 B 】(08.10)14P269 A.代表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D.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84、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利益有【 ABC 】14P270 A.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 B.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 C.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D.全体党员的利益

485、中国近现代史充分证明【 ABCD 】14P270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486、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主要体现在【 BCD 】14P270 A.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87.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 B 】14P271 A.加强党的领导 B.改善党的领导 C.统一党的领导 D.服从党的领导 488、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 D 】14P273 A.统一战线 B.民族团结 C.思想政治工作 D.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489.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 D 】;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是【 C 】14P273 A.决策失误 B.脱离实际 C.脱离群众 D.密切联系群众 490、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要【 ABC 】14P273 A.紧密地联系群众 B.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C.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 D.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91、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于【 ABCD 】14P274 A.顺民意 B.谋民利 C.得民心 D.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492、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是【 C 】14P274 A.政党制度 B.党的理论 C.人心向背 D.政权结构 493、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 C 】14P274 A.执政地位 B.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人民群众 D.统一战线 494.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或中国共产党全部工作的根本目的)是(D)P275(09.7)A.大力发展生产力 B.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95、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是【 AD 】14P276 A.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B.不断解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C.不断改善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D.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496.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要把党建设成为【 ABCD 】14P277 A.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C.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 D.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497.胡锦涛明确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是在【 D 】14P277 A.党的十六大 B.十六届二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498.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线是加强党的(D)14P277(09.1)(10.1)

A.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B.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C.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D.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99、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 C 】14P279 A.无私利性 B.进步性 C.先进性 D.革命性

500.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BCD)P279(08.10)(10.1)A.公平执政B.科学执政C.民主执政D.依法执政 501.加强党的建设应包括【 ABD 】;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是【 A 】14P280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经济建设 D.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502、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的是【 ABCD 】14P281 A.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着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全党 C.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D.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品格 503.党的十七大提出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是(A)P281(09.10)A.健全民主集中制 B.完善多党合作制 C.任用干部票决制

D.落实党建责任制

504、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应着力【 ABC 】14P281 A.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

B.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C.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D.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505.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 D 】14P281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506、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系【 ABC 】14P281 A.党的形象 B.人心向背 C.党的生命 D.党的作用 507.党的十七大提出党的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其重点是(D)14P281(09.4)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三、简答论述题(也可以作多选题):

1.为什么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P5(10.1)答:(1)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正确方向。(2)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始终与时代同行、与实践同步。(3)马克思主义的

B.坚定理想信念C.健全民主集中制 D.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508、加强反腐倡谦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 ABCD 】14P281 A.标本兼治 B.综合治理 C.惩防并举 D.注重预防 曲折发展,使马克思主义经受住了考验,将使马克思主义更健康地发展。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共同的显著特点是什么?(1P3-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1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共同的显著特点是:○

2这些理论成果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这些理论成果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民族化。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1P6-8)答:①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②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③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4.简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P9)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5.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P11-15)

1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2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答:(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09.7):○3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2)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理论。P12 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2)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②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为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③ 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6.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P17 1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3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4关答:(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试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P18(09.4论)(10.1论)答:<1>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集中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振兴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柱。

1邓小平理论提高了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是指导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2>邓小平理论的指导意义:○2邓小平理论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义的科学指南。○3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指导思想。○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概括)、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P20-25)

答:(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概括):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②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③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8.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指导意义和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P25-31)

答:(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08.10):① 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 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③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④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2)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意义:①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②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3)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① 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② 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③ 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④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9.简述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丰富和发展。P35(10.1)答:(1)科学地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拉。(2)科学地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3)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10.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什么? 2P35(09.1)答: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2P36-40)

答:(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2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3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4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12.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2P38(09.4)答:(1)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2)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与日俱增;(3)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求真务实;(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3、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2P43)

答:(1)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2)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结

3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14.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怎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P43-45(08.10论)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做到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这就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1)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2)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3)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4)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5.为什么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带有两重性? P50(09.10)

答: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排挤和压迫,又受封建势力的束缚和压制,同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有矛盾,有反帝反封建的愿望和要求,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因此他们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具有软弱性和动摇性。

16.毛泽东阐明的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3P51(09.1)(09.4)答:(1)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2)二者的相互关系是: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17、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3P48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领导。(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18.简述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P55(10.1)答:(1)中国社会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却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2)由于反革命的力量相对强大,由于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决定了中国革命是一个艰苦的长期的过程。

19、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是什么?3P57 答:(1)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3)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5)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20、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意义?3P59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21.简述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步骤。P64(10.1)答:第一步,号召农民组织带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农业生产互助组;第二步,在互助组的基础上,组织以土地入股和统一经营为特点的小型的带有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第三步,在初级社的基础上,组织大型的集体所有的完全社会 主义性质的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2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深远意义。(3P66)答:①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② 它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③ 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历史性的伟大胜利;④ 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23.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 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的显著特点是什么。(4P76-79)(09.1)答:(1)社会主义的本质(09.7):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的显著特点:① 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② 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③ 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④ 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24.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P80-81)(10.1论)答:(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25.试述发展才是硬道理。(论或简)(4P82-85)

答:发展才是硬道理贯穿邓小平的全部理论之中,因为:① 中国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② 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自己的发展;③ 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我们的发展;④ 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26.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P84(08.10论)答: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① 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② 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③ 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27.为什么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4P86(09.7论)答:(1)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4)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8.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4P88)答:(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9.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5P93(08.10)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 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②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30.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及正确认识长期性的意义。(5P96-98)

答:(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① 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② 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③ 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2)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的意义:① 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② 有助于我们脚踏实地地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③ 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既不好高骛远,也不灰心丧气。3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5P98-99)答:(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国情,最大的实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3)当前面对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3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5P101-102)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1)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P103(10.1):(1)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2)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4)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33.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P103(09.4)答:(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34、为什么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5P103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这是30年来我们党最可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35.简述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之间的关系。P106(09.10)答: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辩证统一于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 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36.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6P112)

答:(1)就国内来说,原有的经济等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的发展。(2)就国际环境来说,原有经济等体制不适应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和快速发展的新趋势。(3)如果不进行调整和改革,只能在世界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落伍。20世纪60和70年代,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迅速发展,我们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就是证明。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7.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6P112-113)答:(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4)这场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决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8.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6P115-116)(10.1)答:(1)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① 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② 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③ 社会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① 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② 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③ 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39.为什么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6P119)

答:(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① 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② 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③ 现代通信技术、交通工具的应用,国际金融联系的扩大,以及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又加速了经济国际化的趋势。

(2)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① 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② 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③ 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40.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它与对外开放有什么关系?(6P120-121)

答: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指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

(1)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要原因是:① 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利,决不允许别国干涉;② 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③ 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迫使我们奋发努力;④ 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所以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绝对不能动摇的,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

(2)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①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②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③ 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④ 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1.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P125)答:(1)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2)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3)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4)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5)切实维护国家安全。42.试述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新要求。P131(09.10论)答:(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43.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P133(09.10)答:(1)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2)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紧迫需要。(3)我们已经具备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基础和良好的条件。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科技的总体水平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同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4)我们必须下更大的气力,做更大的努力,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努力建设创新型国家。44.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7P134)

答:(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45.试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7P135(09.1)答:(1)“两个坚持”就是:① 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② 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2)“三个转变”是指:①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②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③ 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46.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哪些特征?7P137(08.10)(09.7)答:(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47.为什么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7P139)

答:(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3)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48.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7P140)(09.4)答:(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2)生活宽裕,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3)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对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持。49.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7P140)

答:(1)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的客观需要。(2)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3)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4)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5)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50.简述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的意义。(7P141-142)(10.1论)答:(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区域经济发展可使各地更好地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4)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51.如何做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P144-145)

答:(1)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52.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8P147)(09.10论)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①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②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③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53.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非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8P148-153)

答:(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① 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②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③ 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④ 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2)非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① 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② 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③ 非公有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④ 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在引进外资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54.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8P158(08.10)(09.7)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①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② 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③ 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5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8P160)(10.1)答:① 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 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③ 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5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制度?(8P163-165)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具有其客观必然性:①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② 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③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57.如何正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8P166-167)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先富和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具有客观必然性。(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多方面的积极作用:① 示范作用;② 帮助作用;③ 带动作用。(3)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既统一又有矛盾,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效率,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才有可能。

58.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8P169)答:(1)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10.1):① 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合理流动;②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杜会稳定;③ 在一定程度上 可以调节经济运行。(2)意义:① 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② 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59.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9P177)

答::① 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② 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③ 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60.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9P179-181)答:(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而建立的。(2)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人民自治,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4)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也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5)宪法是整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民族自治地方同样必须遵守宪法所规定的总原则。

61.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9P189(09.7)答:①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② 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③ 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62.简述依法治国战略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9P191-192)(10.1论)答:(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63.简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9P193)

答:(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64.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P198(09.10)(10.1)答: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确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6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P200(08.10)

答:①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②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③ 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④ 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⑤ 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6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是什么?(10P202)(09.1论述)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①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② 树立共同理想,突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③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④ 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7.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是什么?(10P207)答:(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68.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0P208-211)

答:(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69.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10P214)答:(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加速发展;(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3)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70、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11P220)(09.1)(09.4)1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是历史上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2构建社会答:○○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二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71.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1 P221-222(09.7论)答: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②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7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遵循的原则。(11P223-224)答:(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⑥ 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73.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体有哪些措施?(11P225-227)答:(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 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74.简述台湾问题的实质。12P229(09.1)

答: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于中国内战而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直至今日,美国仍未停止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未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从而助长了台湾分裂势力。这就是台湾问题的实质。75.“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12P233-234)

答:(1)含义:① 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② 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③ 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④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2)重大意义:①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②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③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④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76.胡锦涛在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12P238-240)

答:(1)胡锦涛在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① 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② 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③ 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④ 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⑤ 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2)胡锦涛提出的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① 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② 加强经济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③ 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④ 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强了解,融合亲情。77.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13P249-250)

答:(1)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2)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总之,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78.简述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P255(09.10)答:(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79.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4P265)

答: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80.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P269(10.1)答:(1)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同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内在要求。(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也是党以实现民族振兴为己任的必然选择。81.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4P270-271)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82.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14P273-275)

答: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① 党必须保证正确决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② 党必须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对权力的约束机制;③ 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83.简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14P275-276)答:(1)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着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① 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② 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自觉做到以大局为重,局部服从大局;③ 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2)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3)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84.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14P277(09.4论)

答:(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追切需要。

试卷结构:

1、单项选择题(30题×1分=30分);

2、多项选择题(10题×2分=20分);

3、简答题(5题×6分=30分);

4、论述题(2题×10分=20分);

复习注意事项:要求以大纲为准全面复习,不要孤立地抓重点。

1.认真看书(2-3遍),2.认真看和背总复习资料

第二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1年课程考试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有效期:2010年10月11日至2011年11月4日)

题目:

一、浅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3)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4)胡锦涛:《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5)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6)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06年8月16日。

7)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学习出版社2006年版。8)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第一,科学发展观强调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必须始终把经济建设放在中心位置,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松。

第二,科学发展观要求协调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努力做到“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第三,科学发展观主张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关系。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必须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高度,准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不断增强辩证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发展的平衡和不平衡、政府和市场等各种关系。

二、简析革命、建设和改革都要走自己的路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毛泽东:《实践论》、《矛盾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3)邓小平:《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5)邓小平:《在武汉、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6)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7)江泽民:《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8)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9)胡锦涛:《在全党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把中国引上了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教训之一,是过去我们搬用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其主要表现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第一,走自己的路,在思想方法上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灭亡普遍规律的揭示,是以19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生、发展为基础的。马克思并没有对各国如何实现未来理想社会以及理想社会的模式提供过具体蓝图。

第二,走自己的路,在基本立场上体现了独立自主和对外开放的统一。要“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将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经过消化、改造,使之适合中国的国情。

第三,走自己的路,在理论原则上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由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又会产生新的主客观矛盾,这就需要根据变化了的实际不断发展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使之具体化和深刻化。

三、详论“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2)邓小平:《对中国改革的两种评价》,《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3)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4)江泽民:《二十年来我们党的主要历史经验》,《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江泽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邓小平明确地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

第一,“三个有利于”标准是生产力标准的坚持和发展,在“三个有利于”标准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生产力标准,综合国力的增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宏观表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和体现。“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真理标准和价值标准的统一。

第二,“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开放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把注意力放到研究用什么手段和方法才能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三,“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说明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合乎“三个有利于”、可以为社会主义所利用的东西,也要允许其存在和支持其发展。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四、正确理解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3)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4)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必须遵循的又一条基本原则。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

第一,市场经济要求市场主体多元化,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

第二,通过竞争,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竟争力;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

第三,外资企业的进人不仅会带来资金、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而且还会带来一些与社会化生产规律和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经营方式和资本组织形式,可为我国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因此,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必须把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两者统一起来,而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意义所在 1.论文写作所需参考资料

1)毛泽东:《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2)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邓小平:《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江泽民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5)胡锦涛:《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五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6)《中共中央关于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7)《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2.论述写作要考虑的要点

中国共产党对于执政以后容易脱离群众的倾向始终有着高度的警惕。针对新时期党群关系中出现的新问题,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全心全意为民族、为国家、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最广大人民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只有始终坚持唯物史观,把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统一起来,把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统一起来,才能把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统一起来,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衰的根本因素。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所以,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真正的英雄,无论是革命战争还是现代化建设,都必须依靠群众。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推动者,是决定我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的顺利推进,党的领导地位的不断巩固和加强,都需要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具体要求:

1.从以上五个题目中任选一题进行写作,要切中题目。2.论文字数3000字左右。(专科2500字左右)3.论文写作:

(1)论点必须明确、论据详实充分;(2)结构完整合理、语言流畅通顺;(3)特色鲜明独到、结合本人思考;(4)引证资料广泛、杜绝整段抄袭。

4.不在上述选题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第三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研 究 论 文 教 学 计 划

第一部分 说 明

一、说明

1、目的:

⑴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目标是知识教育、能力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相结合,以知识教育为依托,实现能力教育和落实科学价值观教育,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和深化改革的基本要求。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主渠道功能的前提下,《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将把提高教学质量、增强课堂吸引力、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强化能力培养,逐步开好研讨式、研究型的课程作为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将改革引向深入。

⑵加强研究、研讨环节,拓展教育空间,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和学术研究水平。

2、要求:

查阅相关资料,搜集相关素材,要求目的明确,结合课堂所学理论撰写有一定学术水平的课程论文。

3、成绩考核:

研究论文教学为16学时,1个学分,以课程论文的写作为考核方式,成绩实行百分制,六十分为及格。

二、内容

贯穿于理论教学之中,将研究论文的选题、开题、查阅资料、写作方法、格式规范等内容结合理论教学进行讲授。

三、课程论文规范

1、格式

课程论文应由学生本人手写、A4纸,左装订,双面书写。论文的格式为: ⑴课程论文题目;作者及专业、学号; ⑵中文内容摘要;关键词;

⑶正文(引言、方法、实验结果、讨论、结论等); ⑷参考文献或资料(包括文献编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集名、期刊名、出版单位、出版年月、页码等)。

2、基本要求:

⑴查阅文献资料数量视课题需要和学生水平而定,一般在5篇以上。⑵思想端正、观点明确;内容精炼、层次分明;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实事求是,论据可信。

⑶用汉语写作,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工整,无错别字。符合学术文章要求。

⑷图画整洁,布局合理。所有内容符合国家最新标准。

⑸正文字数在2500—3000字;中外文摘要200-300字;关键词3-5个。⑹文中的专业术语、计量单位、图表格式、文字书写、字号、排版格式以及引用文献等,均应按正式出版物要求来表述。

3、课程论文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对课程论文进行全面审查,在《学生课程论文评分表》上打分,并签写评语。凡审查不合格者,应令其返工,直到达到要求为止。

4、课程论文题目自拟,选题符合课程要求,建议选题具有一定现实性和学术价值。

第四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选择题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最先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这一伟大任务的是(C)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2.毛泽东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科学命题的会议是(C)A.遵义会议 B.瓦窑堡会议 C.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D.中共六届七中全会 3.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C)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机遇与挑战 D.知识经济与信息革命 5.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D)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6.中国共产党第三代领导集体理论创新成果的最高概括是(D)A.“科教兴国”战略 B.“以德治国” 基本方略 C.“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A)

A.与时俱进 B.党的先进性

C.执政为民 D.执政兴国 8.20世纪中国发生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A)

A.辛亥革命 B.国民革命 C.北伐战争 D.抗日战争 9.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转变的标志是(C)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五四运动 D.国民革命运动 10.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D)

A.革命对象不同 B.革命动力不同

C.革命前途不同 D.革命领导阶级不同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A)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与 C.工农联盟的巩固 D.人民军队的建设 12.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是(B)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知识分子 13.中国无产阶级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最可靠的同盟军是(B)A.民族资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小资产阶级 D.大资产阶级 14.“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

A.军队建设 B.土地革命 C.政权建设 D.党的领导 15.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中心内容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C.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D.没收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16.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战术思想的核心是(A)

A.积极防御的思想 B.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的思想

C.战略进攻和战略决战的思想 D.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的思想 17.毛泽东指出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A)

A.党指挥枪 B.官兵一致 C.军民一致 D.民主建军 18.毛泽东指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A.中国是一个经济政治发展极端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 B.国民革命的政治影响及良好的群众基础 C.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以及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正确领导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统一战线的主体是(B)

A.无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B.劳动者联盟 C.非劳动者联盟 D.劳动者与非劳动者联盟

20.中国共产党建党有一个良好的思想基础,因为党一开始就坚持了(C)A.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C.列宁主义的建党原则 D.毛泽东思想的建党原则

21.中国共产党内产生“左”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主要思想根源是(B)A.资产阶级思想 B.小资产阶级思想 C.封建主义思想 D.修正主义思想 22.党内矛盾和党内斗争的实质是(A)

A.思想斗争 B.路线斗争 C.阶级斗争 D.群众斗争 23.毛泽东建党思想中最核心的内容和最主要的特点是(A)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员的党性修养 D.保持党的优良作风 24.毛泽东首次提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会议是(B)

A.中共六届六中全会 B.中共七大 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八大 25.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属于(B)

A.资本主义体系 B.社会主义体系C.民主主义体系D.共产主义体系 26.新中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 27.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D)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28.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第一个步骤是(A)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2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政策是(D)A.加工定货 B.统购统销 C.公私合营 D.和平赎买 3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D)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 3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B)

A.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落后的生产力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的矛盾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C.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的矛盾 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3.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著名论断是在(D)

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B.党的十二大上C.党的十三大上D.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 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的中心任务是(B)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 C.实现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体制的根本转变 D.保持社会稳定 35.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是(D)

A.发展生产,不断增加社会财富 B.改革开放,增强综合国力

C.实行按劳分配,改善人民生活 D.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36.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C.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出发 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37.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最大的实际是(A)

A.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 C.生产力不发达,发展不平衡 D.商品经济不发达 38.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

A.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基本实现四个现代化B.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C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进入小康社会D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39.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B)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40.我党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C)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41.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B)

A.革命 B.改革 C.阶级斗争 D.无产阶级专政 4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是(C)

A.解决人民温饱 B.实现人民小康生活水平

C.基本实现现代化,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D.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4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技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文化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4.邓小平提出的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是(D)A.各地区均衡发展B.各地区非均衡发展C.由西向东梯次推进 D.由东向西梯次推进 4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好(C)

A.改造自然与保护耕地的关系

B.发现资源与利用资源的关系 C.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D.治理环境与预防疾病传染的关系 46.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使经济建设真正转变到依靠(C)

A.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轨道上来 B.提高劳动者和管理者的能力的轨道上来 C.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D.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轨道上来

47.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农业问题。他强调指出: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农业问题搞不好,工业就没有希望,吃、穿、用的问题也解决不了。他还告诫说:90年代经济如果出问题,很可能出在农业上;如果农业出了问题,多少年缓不过来,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就要受到严重影响。这些话的意思体现了农业(B)

A.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第一产业 B.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 C.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D.是经济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48.股份制是(D)

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 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

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4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D)

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50.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C)

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 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

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 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 5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

A.现代企业制度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5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保障社会公平

53.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C)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 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

5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B)

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 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

55.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民主集中制

5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D)

A.政治协商 B.民主监督 C.参政议政 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57.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C)

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 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5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D)

A.共产党*** B.工农联合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 D.无产阶级专政 59.我国的政体是(B)

A.人民民主专政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6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C)

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 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

C.民主集中制原则 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

6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B)

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6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B)

A.社会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马克思主义

63.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A)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思想建设 D.道德建设

64.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D)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65.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C)

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66.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

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B.发展教育和科学 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67.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

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 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

68.50年代中期,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决台湾”主张的是(B)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叶剑英 69.最早提出两岸尽快实现通邮、通航、通商“三通”建议的文献是(B)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B.全国人大常委会《告台湾同胞书》 C.《中国大陆和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70.“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从解决(B)

A.香港问题开始的B.台湾问题开始的C.澳门问题开始的 D.香港和澳门问题开始的 71.“一国两制”的基础和前提是(A)

A.国家主权统一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B.港、澳、台地区实行高度自治

C.港、澳、台地区保持繁荣稳定 D.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 72.台湾问题的本质是(A)

A.中国的内政问题 B.中国同美国的关系问题

C.中国同日本的关系问题 D.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

73.邓小平提出的解决某些国际领土争端的新思想。下列选项中,正确的选项是(D)A.搁置主权,分而治之 B.搁置主权,共同治理 C.搁置主权,和平共处 D.搁置主权,共同开发 7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放在首位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C.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D.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放在首位 75.当前国际间的经济竞争实质上是(B)

A.社会制度的竞争B.科学技术的竞争C.经济资源的竞争D.军事力量的竞争 76.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长期斗争中,必须始终(C)

A.以人权高于主权的原则为基础 B.以不结盟原则为基础 C.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 D.以自由、平等原则为基础 77.南北差距不断加大的原因是(C)

A.南方的国民素质低下 B.南方的技术条件差 C.不合理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 D.北方国家援助较少

78.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态势。中国审时度势,提出了(D)的外交战略? A.一边倒 B.另起炉灶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D.一条线、一大片 79.我国的民主党派是(D)

A.执政党 B.反对党 C.在野党 D.参政党 80.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A)A.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B.铲除民族压迫,消除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不平等 C.反对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 D.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 81.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是(A)

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B.高度自治,繁荣稳定 C.民族平等,共同繁荣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8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A)

A.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联盟

B.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全体劳动者和爱国者联盟 C.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 D.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党与非党的特殊联盟

8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是由(B)A.党的宗旨决定的 B.党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路线决定的 D.党纲党章规定的 84.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

A.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 B.党的代表大会制度和各级党委领导制 C.民主集中制 D.少数服从多数,多数照顾少数 85.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C)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实现共产主义 86.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B)

A.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B.坚持以人为本 C.全面发展 D.快速发展 87.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D)

A.五个统筹 B.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C.坚持以人为本 D.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88.发展的最终目的是(A)

A.为了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为了提升我国的国际声誉 C.实现区域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 D.为改革开放提供一个更好的环境 89.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和根本着眼点是(B)

A.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B.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C.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可持续发展 90.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B)

A.坚持改革开放 B.发展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可持续发展 91.毛泽东确立的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B)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92.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成语进行马克思主义解释的那篇著名的文章是(D)A.《反对本本主义》 B.《实践论》 C.《矛盾论》 D.《改造我们的学习》 93.党的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是(C)

A.主观主义 B.党八股 C.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 D.思想僵化 94.邓小平根据新形势的需要丰富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表现在他突出强调(A)A.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B.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C.拨乱反正的重要性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重要性

95.1978年5月,邓小平支持和领导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实质就在于(D)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B.坚持改革开放

C.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96.中共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明确地指出,党的思想路线是(D)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走自已的路 B.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C.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

D.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BC)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B.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C.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D.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

2.中国共产党内在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革命实践中的问题上,曾经出现过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D)

A.教条主义 B.实用主义 C.盲动主义 D.经验主义

3.毛泽东思想有多方面的丰富内容,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外,还包括(ABCD)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B.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C.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D.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和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4.邓小平理论是一个(ABD)

A.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B.开放的理论体系

C.当今世界唯一科学的理论体系 D.需要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体系 5.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工农民主专政的主体包括(ABC)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

6.近代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武装斗争有(ACD)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解放战争 7.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是(ABD)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民族资产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 8.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是(ABCD)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9.1928年~1930年间,毛泽东撰写的有关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重要著作有(ABD)A.《井冈山的斗争》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20世纪20年代后期30年代前期,中共党内的主要错误倾向是(ABC)A.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把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把苏联经验神圣化 D.把中国革命经验神圣化 11.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顽固派做斗争时采取“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这一原则的依据是(ABCD)

A.中共整个统一战线的政策是综合联合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 B.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亲英美派和汉奸亲日派是有区别的 C.顽固派在抗日方面有既抗日又动摇但不愿投降的两面性 D.顽固派在联共方面有既联共又反共但不愿决裂的两面性 12.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工农民主专政的主体包括(ABC)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中等资产阶级 13.正确开展反对党内错误倾向的斗争,应把握的基本原则有(ABCD)A.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B.认真吸取经验教训,反“右”时要注意防“左” C.正确认识“左”和“右”的根源、实质和危害D.必须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方针 14.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改组成为政治联盟的革命阶级是(ABCD)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15.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有(AB)A.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垄断资本

B.对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的企业采取管制、征用等做法,使之逐步归国家所有 C.没收民族资本家的企业 D.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 16.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BD)

A.没收官僚垄断资本 B.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没收地主的土地 D.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17.1960年初,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把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AC)A.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B.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C.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D.社会主义低级阶段 18.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BCD)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社会主义本质表述的内容,包含(ACD)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0.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是(ABCD)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D.两者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的统一 21.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最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是因为(ABCD)

A.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2.邓小平关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依据是(ACD)

A.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最终决定力量是生产力的原理 B.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发展战略的原理 C.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原理

D.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原理 2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BCD)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C.坚持改革开放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2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C)

A.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 B.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 C.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 D.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 2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ABCD)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培育“四有”新人为目标

C.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D.发展民族的、大众的、科学的社会主义文化 26.邓小平的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是(ABD)

A.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B.第二步.从1991年到上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C.第三步,到20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更加宽裕 D.第三步,到本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27.邓小平提出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战略重点是(BCD)

A.工业 B.农业

C.能源和交通 D.教育和科学 28.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ACD)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B.加速发展经济,提高生活水平C.切实保护、合理开发、节约利用资源 D.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保护 29.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BCD)

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

30.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D)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

3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BCD)

A.股份合作制B.合作社 C.公有民营 D.股份公司和租赁、承包制

3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ABCD)

A.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C.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保证人民的权利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33.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ABCD)

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 C.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D.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

34.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主要是指(ACD)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

B.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劾

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

D.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35.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ABCD)

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 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

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 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36.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ABCD)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37.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

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 B.勤劳勇敢 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和团结统一 38.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ABCD)

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C.努力改造落后文化D.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39.“一国两制”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民主自治权利,包括(ABCD)A.行政管理权、立法权和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B.单独财政预算,中央政府不征税 C中央政府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内部事务D特别行政区人民的各种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40.“一国两制”的基本含义包括(ABCD)A.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C.香港、澳门、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 41.台湾问题是(BCD)

A.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不容许外国插手干涉的问题 C.中国的内政问题 D.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的问题

42.香港回归祖国是永载史册的民族盛事,其重大意义是(ABCD)

A.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想获得巨大成功

C.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D.香港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4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可以概括为(ABD)A.两极称霸的格局已经打破 B.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 C.美国独霸世界的格局已形成 D.多极化世界格局逐渐形成 4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独立自主主要体现在(BCD)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真正的不结盟 D.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45.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的核心是(ABC)

A.发展问题 B.南北问题 C.经济问题 D.和平问题 46.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党的建设主要包括(ABD)

A.思想建设 B.作风建设 C.经济建设 D.组织建设 47.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考验是(ABCD)

A.执政的考验 B.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 C.反对“和平演变”的考验 D.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考验 4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ABD)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民族独立 D.各民族共同繁荣 49.全心全意地依靠工人阶级是因为(ABCD)

A.工人阶级是社会主义国家领导阶级 B.工人阶级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C.工人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D.工人阶级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基本的主力军 50.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确立,在我国民主革命中取得的伟大成果是(ABCD)A.使党摆脱了教条主义的精神枷锁,实现了一次思想大解放 B.开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C.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51.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基础是(ABCD)A.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B.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C.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D.适应新的发展要求

52.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的。所有这些体系都是以本国过去的整个发展为基础的,是以阶级关系的历史形式及其政治的、道德的、哲学的以及其他的成果为基础的。”就毛泽东思想产生而言,马克思、恩格斯的这段话表明(ABCD)

A.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和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 B.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的需要 C.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中国革命实践的需要

D.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是建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的 53.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科学判断,包括基本含义是(AC)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经历的起始阶段

C.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并将长期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D.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E.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5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A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以阶级斗争为纲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E.坚持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经济 55.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其内容是(BCDE)A.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提出的新概念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E.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56.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有(ABCDE)A.经济关系市场化 B.企业行为自主化

C.宏观调控间接化 D.经济管理法制化 E.保障制度社会化 57.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ACDE)A.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B.扩大对外开放的力度

C.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 D.实现经济稳定增长 E.抑制通货膨胀 58.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ABC)A.它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 B.它能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

C.它在制定国家其他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D.它能使广大人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直接行使民主权力

59.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是(ABDE)

A.经济基础不同B.阶级实质不同C.国家结构形式不同D.宗旨不同E.主体不同 60.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C)A.最高权力机关 B.最高行政机关

C.最高立法机关 D.最高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

E.最高领导机关 61.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原则(ABCDE)

A.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B.不能照搬别国的政治模式

C.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D.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E.必须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6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以下保证(ABE)A.为实现一个伟大的目标而形成共同理想和道德原则 B.为现代化建设指明正确的方向和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 C.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物质保证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政治保证

E.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大量的人才和科技成果、智力支持

63.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ABCD)A.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 B.要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

C.要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 D.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创新 E.要坚持指导思想多元化 6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E)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D.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E.社会主义荣辱观 65.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是(ABCD)

A.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B.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C.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D.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66.我们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这表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多个方面的发展构成,形成了一个整体。这些方面主要为(ABCD)

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 社会建设

6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DE)

A.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四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

B.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C.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D.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E.就是要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主观题题库

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内容

第一章、第二章

1、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4、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第三、四章

1、简述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与条件有哪些?

2、新民主主义三大法宝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

3、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什么?

第五、六章

1、邓小平科学地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其包含哪些内容?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什么重要意义?

第七、八章

1、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

2、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什么?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5、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其基本依据是什么? 九、十、十一章

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2、如何准确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1、如何理解“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

2、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1、什么是“四个尊重”?为什么要坚持此方针?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3、新时期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论述题

1、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理解。

2、为什么说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对社会主义的科学认识?

3、结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际,如何认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4、怎样理解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

作文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关内容,给定一个题目,综合运用社会主义建设中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容,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自拟题目,文体为议论文。

2、字数不少于800字

3、要结合社会发展实际,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第五篇: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总复习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总复习

试卷结构:

1、单项选择题(30*1=30)

2、多项选择题(10*2=20)

3、简答题(5*6=30)

4、论述题(2*10=20)

一、选择题:

1、在(A)时期,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革命学说应用于中国实质,创建了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

A、大革命、土地革命 B、解放战争 C、抗日战争 D、抗美援朝战争 2、1931年在党中央占统治地位的王明教条主义者把(ABC)

A、马克思主义教条化 B、共产国际决议神圣化 C、苏联经验神圣化 D、城市武装起义固定化 3、1935年的(B),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实际领导地位,也是中共中央领导真正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的重要性的会议。

A、古田会议 B、遵义会议 C、瓦窑堡会议 D、洛川会议

4、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杰出代表和光辉典范是(A)A、毛泽东 B、周恩来 C、邓小平D、江泽民

5、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是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其著作是(B)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论新阶段》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6、1945年中共七大,从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进一步阐述的领导人是(B)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朱德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现在(AB)

A、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B、马克思注意理论的内在需求 C、同教条注意作斗争的结果 D、马克思注意理论的与时俱进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具体的说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进一步(ABCD)

A、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 B、同中国的历史结合起来 C、同中国的文化结合起来 D、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民族化和具体化

9、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在实践中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道路是(AD)

A、中国特色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 B、中国特色在跃进道路 C、中国特色人民公社化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ABCD)

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11、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第一次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B);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C);将科学发展观确立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行动的指南并写入党章的会议是(D)

A、党的七大 B、党的十五大 C、党的十六大 D、党的十七大

12、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主题是(A)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D)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战争与改良 D、革命和建设实践

13、邓小平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是(A)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根据是(B);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D)A、和平与发展 B、社会注意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 C、战争与改良 D、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14、从根本上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是(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D)

A、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的 B、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C、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 D、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15、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是(A);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是(B)

A、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 C、现代化建设 D、经济建设

16、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是(ABCD)

A、党的创建和大革命时期,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

B、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标志者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

C、遵义会议后到抗战时期,毛泽东全面阐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D、解放战争和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发展

17、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ABD);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A、实事求是 B、艰苦奋斗 C、群众路线 D、独立自主

18、中国共产党的一切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路线是(D)A、组织路线 B、独立自主 C、实事求是 D、群众路线

19、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过程(ABC)

A、邓小平第一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会议是党的十二大。

B、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时期。C、1992南方谈话,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

20、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2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ABCD)

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2、1998党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党性党风教育活动的内容的是(BCD)A、讲理想 B、讲学习C、讲政治 D、讲正气 23、2002年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ABC)

A、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力量 24、2002年5月江泽民指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ABD)

A、立党之本 B、执政之基 C、利益之根 D、力量之源 25、2002年11月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的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的是(ABD)A、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 B、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 C、基础在坚持立党为公 D、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

2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回答的问题是(C)

A、什么是社会主义改造、怎样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27、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党的会议是(B)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28、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核心是(B);基本要求是(C);根本方法是(D)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29、(D)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A、毛泽东思想 B、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科学发展观 30、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是(A)

A、党的基本路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改革开放 D、解放思想

3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B)

A、社会发展 B、社会和谐 C、民主政治 D、公平正义

3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A)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由(B)和(C)共同构成的。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科学发展观

3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AB)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高度

D、创新科学发展观道路,实现了持续稳定和谐的发展

34、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功绩有(ABCD)

A、毅然抛弃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 B、决定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以发展生产力为中心的建设上来

C、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D、提出了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必须坚持的四项基本原则 35、1987年召开的党的十三大的主要功绩是(ABCD)

A、比较系统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B、全面阐述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C、制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 D、阐明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

3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A)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是务实

37、毛泽东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概念的文章是(A)毛泽东最早提出“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论断的文章是(B),是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路线基本含义的著作;毛泽东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作出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C);毛泽东为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奠定理论基础的文章是(D)

A、《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B、《反对本本主义》 C、《改造我们的学习》 D、《实践论》,《矛盾论》

38、经过(B)和(C),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了确立。

A、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B、延安整风运动 C、党的七大 D、党的八大

39、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的著作和讲话有(AB),提出了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D、强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时间中来

40、邓小平坚决反对“两个凡是”的观点,明确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C)

A、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毛泽东思想 C、社会实践 D、社会经验

4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P34

42、邓小平在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时特别强调的是要(B)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D、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43、1992年春,邓小平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ABC)

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是否有利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44、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主要表现在(ABC)

A、科学概括了“实事求是”在整个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B、科学阐述了实事求是与解放思想的一致性

C、深刻阐述了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大意义 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 45、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先进性和增强党的创造力的决定因素是(ABCD)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46、党的十六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一再强调,(BCD)是我们党(适应新形势、认识新事物、完成新任务)的根本思想武器。

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B、解放思想 C、实事求是 D、与时俱进 47、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CD)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48、(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党的思想路线的(A);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路线的(A);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最核心的内容,是思想路线的(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思想路线(D)

A、前提和基础 B、途径和方法 C、实质 D、验证的条件和目的

49、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ABCD)

A、尊重和承认客观事实,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随意性 B、全面地看问题 C、发展地看问题 D、把现象当作入门的向导,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分析

50、理论和实际相联系,毛泽东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为“有的放矢”。他说“矢”就是箭,“的”就是靶,放箭就要对准靶。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之箭,必须去射中国革命之的。P37

51、要贯彻好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必须做到(ABD)

A、重视理论指导实践的作用 B、重视实践对理论的基础作用 C、重视实事求是 D、重视理论的创新

52、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起点上,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ACD)

A、解放思想 B、联系实际 C、求真务实 D、与时俱进

53、邓小平在批判“两个凡是”错误观点时强调解放思想,他所说的解放思想是指(ABC)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B、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

C、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D、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和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

54、江泽民指出,与时俱进要(ABC)

A、体现时代性 B、把握规律性 C、富于创造性 D、敢于创新性

55、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指(D)

A、马克思主义被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取代 B、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已经过时

C、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立场和方法 D、它本身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56、胡锦涛指出,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就是为了使我们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能够更好地(ABCD)A、把握规律性 B、增加主动性 C、克服片面性 D、减少盲目性

57、(C)是党永远保持活力的根本因素。

A、执政力 B、凝聚力 C、创造力 D、想象力

58、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也是阻碍中国发展和进步的根本原因是(B)

A、中国封建势力的统治 B、帝国主义的侵略 C、农民革命斗争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

59、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B)

A、封建社会主义社会 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60、(C)指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A、邓小平B、江泽民 C、毛泽东 D、胡锦涛

61、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B),其中(A)是近代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A、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 62、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标志(C)

A、新文化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63、近代中国的历史任务是(AC)

A、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B、大力发展生产力 C、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D、建成社会主义社会

64、(A)提出共产主义是党的奋斗纲领;中共第一次制定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B);确定国共第一次合作的统一战线是在(C);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思想是在(D)A、党的一大上 B、党的二大上 C、党的三大上 D、党的四大上

65、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第一次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了中国红色政权产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著作是(BCD)

A、《新民主主义论》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井冈山的斗争》 66、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先后发表了(BCD)等重要著作,全面地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从而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体系。

A、《井冈山的斗争》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67、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成为科学的理论体系的标志是(D)

A《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B《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 C《反对本本主义》 D《新民主主义论》 68、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内容是(ABC),(A)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

A、无产阶级领导的 B、人民大众的 C、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D、团结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

69、毛泽东指出,中国革命的首要问题是(D)

A、政权问题 B、军队问题 C、土地革命问题 D、分清敌友问题 69、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ABD)

A、帝国主义 B、封建主义 C、农民阶级 D、官僚资本主义 70、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动力的是(ACD)

A、工人、农民阶级 B、大资产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71、新民主主义革命最基本的动力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力军是(B);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质是(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72、民主革命时期,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ABCD)A、知识分子 B、小商人 C、手工业者 D、自由职业者 73、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工人阶级的特殊优点有(ABCD)

A、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革命性最强 B、同先进的经济形式相联系,富于组织性和纪律性

C、和广大农民有天然联系,便于结成工农联盟 D、集中在大中城市和大中型企业部门,便于进行有组织的革命斗争

7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B)

A、走资本主义道路 B、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C、生产力的发展 D、认清当时的国情

75、属于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的是(ABD)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以蒋、宋、孔、陈为首的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D、保护民族工商业 76、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BCD)

A、民主的文化 B、大众的文化 C、民族的文化 D、科学的文化

77、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系统分析和论证中国农村红色政权存在、发展的原因和条件的著作是(BC)

A、《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 B、《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C、《井冈山的斗争》 D、《新民主主义论》

7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客观和主观条件有(ABCD),其中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是(A)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 B、共产党组织的坚强有力和政策的正确

C、全国革命形势继续向前发展 D、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 79、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的三个组成部分是(ABC)

A、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B、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 C、以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D、工农联盟

80、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提出的重要思想是(B),否定“城市中心论”。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以乡村为中心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81、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BCD),其中最重要的是(D)A、独立自主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

82、近代中国社会的阶级结构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指(AC)

A、无产阶级 B、农民阶级 C、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83、中国革命统一战线最根本的问题是(A)

A、领导权问题 B、同盟军问题 C、政策策略问题 D、革命纲领问题 84、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在革命统一战线中属于(C)A、左派 B、右派 C、中间派 D、顽固派

85、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对资产阶级采取的正确策略是(B)

A、以妥协求团结 B、又联合又斗争 C、孤立打击 D、联合共进 86、中国革命统一战线中,基本的、主要的联盟是(A)

A、工人阶级同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其他劳动者的联盟 B、工人阶级同可以合作的非劳动者的联盟 C、工人阶级同农民、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工人阶级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 87、毛泽东确定的人民军队建设的最根本原则是(A)

A、坚持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C、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的生命线 D、军民一致、官兵平等 88、人民军队的生命线是(B)

A、军事工作 B、政治工作 C、经济工作 D、文化工作 89、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A)

A、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 B、着重于从组织上建设党 C、着重于从作风上建设党 D、着重于从制度上建设党

90、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概括了党的三个优良作风是(ABC);其中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和中国革命发展的重要武器是(C)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 C、自我批评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91、密切联系群众,就是党的(ABC)

A、政治路线 B、组织路线 C、群众路线 D、基本路线 92、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是(C)

A、集体领导制 B、民主选举制 C、民主集中制 D、民主协调制

93、毛泽东在(C)中指出处理党内矛盾的正确方针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以达到既弄清思想又团结同志的两个目的。

A、《反对本本主义》 B、《《共产党人》发刊词》 C、《整顿党的作风》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94、中国共产党七届三中全会确定的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中心任务是(C)

A、迅速消灭国民党残余势力 B、统一全国的财政经济工作 C、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 D、新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95、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形态的经济成分是(ABCD),其中掌握了国家主要经济命脉的是(A)A、国营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个体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96、新中国建立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C)

A、国家投资 B、没收的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C、没收的官僚资本 D、贱卖的民族资本 97、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所采取的政策是(ABD)A、利用 B、限制 C、教育 D、改造 98、1953年9月,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到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B)A、土地革命的总路线 B、过渡时期的 总路线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99、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简称为“一化三改”,其内容是(ABD);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 主体是(A);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两翼”是指(BD)

A、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D、逐步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00、毛泽东关于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来源是(C)

A、马克思主义合作化理论 B、恩格斯的合作化理论 C、列宁的合作化理论 D、斯大林的 合作化理论

101、搞好农业合作化的重要保证是(A)

A、正确执行党的阶级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 B、采取逐步过渡的方法 C、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D、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

102、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 第一步主要建立(A);第二步主要是建立(B);第三步主要是建立(C)A、互助组 B、初级农业合作社 C、高级农业合作社 D、人民公社 103、党和政府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了(B)方针。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B、积极领导、趋步前进 C、艰苦朴素、敢于创新 D、农业合作化

104、党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主要有(ABC)

A、手工业生产合作小组 B、手工业 供销合作社 C、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D、手工业全行业合营

105、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办法和政策是(C)A、合并 B、限制 C、贱买 D、没收

106、国家资本主义初级阶段企业利润分配,即所谓“四马分肥”是指(ABCD)A、国家税收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红利 107、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标志是(D),从此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108、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后,党和全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是(C)

A、消灭剥削 B、建成社会主义 C、大力发展生产力 D、过渡到共产主义 109、中国 共产党内率先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领导人民是(A)A、毛泽东 B、刘少奇 C、周恩来 D、邓小平

110、建国后,毛泽东初步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著作是(CD)

A、《改造我们的学习》 B、《愚公移山》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111、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提出社会主义社会要求有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的是(D);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绝大多数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科学技术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关键性作用观点的是(A);提出整顿工业企业,改造和加强企业管理,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等观点的是(B);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观点的是(C)

A、周恩来 B、邓小平C、陈云 D、刘少奇

11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形成的许多思想观点(ABCD)A、有的 还是不够成熟的设想 B、有的在实践中没能坚持下去

C、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D、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113、建国后,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原因喝多,蛋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B)A、缺乏建设社会主义的经验 B、没有完全搞清楚“什么事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 C、照抄照搬苏联模式 D、没有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114、邓小平之所以再三提出一定要把“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基本理论问题搞清楚(ABD)

A、是为了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B、是为了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额本质,把马克思主义推向前进 C、是因为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的问题一无所知

D、是因为过去我们把怎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 115、邓小平认为,衡量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的标准时(B)

A、人们的社会主义思想觉悟有没有提高 B、生产力是否发展,人们收入是否增加 C、人们的 经济收入差距是否不断缩小 D、人们的社会主义道德素质有没有提高

116、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上,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本质概念的时(C)A、刘少奇 B、周恩来 C、邓小平D、陈云

117、邓小平于1980年5月指出:社会主义时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A)

A、社会主义本质 B、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C、社会主义的特征 D、社会主义的目标 118、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A)

A、体现了 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体现了社会主义优越性 C、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明确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

119、邓小平提出的社会这一原则是(CD)

A、公有制 B、按劳分配,多种分配制度并存 C、发展生产 D、共同致富 120、1992年南方谈话,邓小平完整提出了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社会主义本质是(ABCD);属于生产力方面的目标时(AB);属于生产关系方面的目标是(CD);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吧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的科学水平。

A、解放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 C、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12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 说法正确的是(ABD)A、它时社会主义制度区别于其他社会制度的主要标志 B、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最终目标时达到共同富裕 C、社会主义本质就是实现按需分配

D、社会主义本质是指社会主义制度特有的根本属性

122、邓小平关于“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阐述指明了(ABCD)

A、社会主义本质的价值目标 B、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C、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D、从生产关系方面提出社会主义性质

123、发展生产力目标和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之间的关系是(AD)

A、发展生产力时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 B、共同富裕是发展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C、发展生产力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D、发展生产力和实现共同富裕互为条件 124、(C)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而(A)和上层建筑则具有相对的稳定性。A、生产关系 B、上层建筑 C、生产力 D、经济基础 125、消灭剥削的物质条件是(C)

A、丰富的自然资源 B、先进的技术装备 C、生产力高度发达 D、高素质的劳动力 126、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因为大力发展生产力(ABCD)

A、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B、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C、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D、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127、首先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著名论断的是(B)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28、(A)是实现和平的根本出路。

A、发展 B、创新 C、稳定 D、独立自主 129、邓小平谆谆告诫,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A)A、经济 B、文化 C、政治 D、社会 130、在新时期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D)A、革命 B、和平C、创新 D、发展 131、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是由党的(C)

A、性质决定的 B、宗旨决定的 C、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的 D、奋斗目标决定的

132、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是(A)

A、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B、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C、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始终代表中国工人阶级的根本利益

133、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B)

A、大力增加对先进企业的投资 B、大力推进科学技术进步和创新 C、大力发展制造业 D、大力调整生产关系

134、邓小平曾经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C)

A、农业现代化 B、工业现代化 C、科学技术现代化 D、国防现代化

135、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第一个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是(A);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的是(D)

A、马克思 B、列宁 C、毛泽东 D、邓小平

136、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科学的本质是(B);创新的关键在(A)A、人才 B、创新 C、投入 D、研发 137、江泽民明确提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D)A、资源 B、人才 C、资本 D、科学技术 138、科学技术(ABD)

A、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B、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 C、作为潜在生产力,通过作用于生产力的其他要素发挥重要作用 D、是现代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和最主要的推动力量 139、科教兴国战略的内涵是(ABC)

A、坚持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 B、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

C、提高全民族科技文化素质,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轨道上来 D、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重点培养一批高层次和高技能的人才 140、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D)

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D、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

141、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提出这一论断的是(D)

A、马克思 B、列宁 C、斯大林 D、毛泽东

142、第一次使用了“初级的阶段”这一概念,是在(A);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注意社会现在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的会议是党的(B);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的会议,是在党的(C),是党对社会主义和中国国情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确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会议,是在党的(D)A、1981年,《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五大 14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A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是属于社会主义性质。

A、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 B、从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度的阶段 C、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阶段

D、我国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所经历的阶段

144、在社会性质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具体表现为二者的(ACD)A、经济基础不同 B、国际环境不同 C、根本任务不同 D、主要矛盾不同 145、社会注意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C、公有制经济同非公有制经济之间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46、邓小平指出:“现在虽然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是事实上不够格。”这种“不够格”,主要是(C)A、社会经济制度上的不够格 B、上层建筑方面的不够格 C、物质技术基础方面的不够格 D、人们思想道德方面的不够格

147、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从根本上说是由中国进入和建成社会主义的(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决定的 B、经济基础和平层建筑所决定的 C、历史条件和物质基础所决定的 D、物质基础和思想条件所决定的

148、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以及(ACD)A、城镇化 B、公有化 C、市场化 D、国际化

149、我们今天讲一切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C)

A、人口多,底子薄 B、地区发展不平衡 C、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D、农业人口仍占很大比重

150、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客观依据有(AD)

A、揭示社会主义初级的主要矛盾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D、反映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要求

151、(邓小平1979年)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旗帜鲜明地提出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52、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搞现代化建设使中国兴旺发达起来必须(AB)

A、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15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是(ABC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它的简明概括,其中一个中心是指(A),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二个基本点是(BC)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54、在党的基本路线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A)

A、基本途径 B、奋斗目标 C、根本立足点 D、施政纲领 15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ABCD)

A、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C、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D、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156、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A)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C、改革开放原则不动摇 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不动摇

157、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根本上说,这是由(B)

A、当前的国情决定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C、当前的国际环境决定的 D、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158、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B)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改革开放 C、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D、四项基本原则 159、下列属于四项基本原则的是(ABCD)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马克思主义 160、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因为它规定了我国(ABCD)A、走什么道路 B、实行什么样的经济和政治制度 C、由什么样性质的政党来领导 D、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

161、四项基本原则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所起的政治保证作用是(ABC)

A、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B、团结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C、具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为 D、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162、四项基本原则为经济建设提供了(A);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了(D)。A、政治保证 B、组织保证 C、思想保证 D、发展动力

163、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D)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 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D、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6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A)

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C、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D、巩固人民民主专政

165、党的十五大制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CD)A、基本路线 B、基本方针 C、基本目标 D、基本政策

166、中国共产党在理论上政治上清醒和成熟的重要标志是(A)

A、科学阐明和正确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 B、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

C、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构想 D、“三个代表”思想的提出和落实 167、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ABCD)

A、仍然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B、不是对抗性的矛盾 C、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D、是推动社会注意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168、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是(A),也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放的理论基础。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B、社会注意社会的主要矛盾 C、生产力 D、阶级斗争 169、毛泽东在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后指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C)

A、正确处理敌我矛盾 B、集中力量进行四个现代化建设 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D、正确处理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170邓小平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是看它(C)

A、是否适应了上层建筑发展的要求 B、是否扩大了公有制经济的比重 C、是否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D、是否建立了时常经济体制

171、最先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题是(B)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B、胡锦涛 172、我国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

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改变和铲除原有的经济制度 C、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僵化体制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73、改革是(ABCD)

A、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B、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 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D、对原有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

174、邓小平指出改革是全面的改革,包括(ABCD);在我国的全面改革中,重点是(A)

A、经济体制改革 B、政治体制改革 C、科技教育体制改革 D、文化卫生体制的改革

175、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ABCD)

A、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B、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C、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D、是党在新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新的伟大革命

176、“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A)A、重要方针 B、重要政策 C、基本路线 D、基本纲领

177、在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中,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C);发展是(A);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的(D);社会稳定是发展与改革的(B)

A、目的 B、前提 C、动力 D、基础 178、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B)

A、提高生产力水平B、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C、公有资产占优势 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79、我国致力于发展、积极推进改革、坚持维护稳定的共同目的是(C)

A、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建设社会主义强国 B、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社会主义优越性

C、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 D、解决社会的矛盾和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80、首先使用“对外开放”表述的是邓小平,邓小平指出,“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没有这两个开放不行”。“两个开放”是指(AB)

A、对外开放 B、对内开放 C、对发达国家开放 D、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181、关于对外开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D)

A、对外开放是发展国际返工、国际合作,特别是发展国际经济关系、外向型经济的简明概括

B、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短期的权宜之计 C、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D、坚持对外开放和独立自主、自立更生的统一

182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从根本上说是(C)

A、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B、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 C、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D、实现社会注意建设发展战略要求

183、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整个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点是(A)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B、发展对外政治关系 C、发展对外文化关系 D、发展对外政党关系 184、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是(ACD)

A、两者本质上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 B、两者本质上是对立的、互相排斥的 C、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 185、我们应把对外开放的立足点和归宿点放在(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撒谎能够 B、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上 C、增强我国自力更生的能力 D、吸收、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上 186、实行对外开放(AD)

A、是有风险的,但我们有能力克服 B、对外开放不会有什么消极影响 C、会导致资本主义 D、会导致一部分资本主义的东西进入,但不会导致资本主义 18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D)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改革开放 188、我国对外开放是(ABCD)

A、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B、各种形式的开放 C、对所有国家的开放 D、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的开放

189、党中央于1979年试办的经济特区包括(ABCD)A、深圳 B、珠海 C、厦门 D、汕头

190、建立经济特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中的一项具有远见卓识的伟大创举,也是邓小平对外开放思想中最富有实践效应的重要内容特区的“特”强调的是(A)

A、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B、实行特殊的政治体制 C、实行特殊的社会制度 D、有着特殊的生活方式

191、我国经济特区的主要特点是(ABCD)

A、经济发展以利用外资为主 B、着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C、对外商实行经济上的优惠政策 D、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

192、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是(ABC)A、全方位 B、多层次 C、宽领域 D、广合作

193、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出发,经过15年谈判,2001年11月我国正式加入(B),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粮食和农业组织 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194、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经济特区在其发展中很好地发挥了“窗口”的作用。这里的“窗口”指的是(ABCD)A、技术的窗口 B、管理的窗口 C、知识的窗口 D、对外政策的窗口 195、我国积极发展对外贸易过程中要立足于(D)

A、以廉取胜的战略 B、以量取胜的战略 C、以广取胜的战略 D、以质取胜的战略 19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是在党(B)提出的。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197、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的,是党的(B);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的(C)

A、十四大 B、十五大 C、十六大 D、十七大

198、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到2020年比2000年(D)

A、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 B、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 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 199、20世纪末期,我国已经总体上实现了小康,但这种小康社会的特点是(ABC)A、低水平B、不全面 C、发展很不平衡 D、尚未解决温饱问题 200、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设(D)

A、经济文明 B、政治文明 C、精神文明 D、生态文明 20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C)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循环经济 C、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2、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ABCD)

A、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B、国家竞争力的核心 C、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D、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203、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的指导方针是(ABCD)A、自主创新 B、重点跨越 C、支撑发展 D、引领未来 204、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是(A)

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B、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C、实施人才兴国战略 D、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205、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B);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D)A、简单型向扩大型转变 B、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C、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 D、经济发展方式

206、我们必须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产业结构)作为推动发展的主线,优化产业结构要(ABC)A、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B、不失时机地发展现代服务

C、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工业技术水平,实现工业由大变强 D、提高消费品加工业的数量和质量 207、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ABCD)

A、科技含量高 B、经济效益好 C、资源消耗低 D、环境污染少和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208、新型工业化道路是相对传统工业化道路而言的,它具有以下特点(ABCD)

A、同信息化等现代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B、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C、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D、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209、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ABCD)

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跨越式发展

B、抓住经济结构战略调整这条主线,着力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我国工业由大变强。C、发展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 D、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10、新世纪新阶段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包括(ABC)

A、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B、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促进农村城市化进程

211、“三农”问题是(ABD),国家采取“多予、少取、放活”方针。A、农业问题 B、农村问题 C、农场问题 D、农民问题

212、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是(C)A、教育问题 B、人口问题 C、“三农”问题 D、环境问题

213、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即(AB)A、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 B、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也带有普遍的趋向 C、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趋向

D、适应科学种田和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的趋向

214、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为(ABCD)

A、它为人民生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B、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

C、农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D、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215、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放在首要地位的是(A)A、农业 B、轻工业 C、重工业 D、服务业

216、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C)

A、新农民的重大历史任务 B、新农业的伟大历史任务 C、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D、新城镇的伟大历史任务

217、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A)

A、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B、以农促工,以乡带城的发展阶段 C、工农并进,城乡协调发展阶段 D、工农互补,城乡结合的发展阶段

218、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ACD)A、乡风文明 B、道德高尚 C、村容整洁 D、管理民主

219、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是(B),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D)。A、生产发展 B、生活宽裕 C、乡风文明 D、管理民主

220、贯彻党中央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格局的方针和要求,应(ABCD)

A、着力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 B、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 C、着力推进公共服务一体化 D、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和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 221、在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邓小平提出(B)

A、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的思想 B、“两大格局”的思想 C、“西部大开发”的思想 D、“以东促西”的思想

222、我国经济发展的三个不同层次的地带是(ABD)

A、东部沿海经济比较发达地区 B、中部经济次发达地区 C、东北老工业基础经济欠发达地区 D、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

223、统筹区域发展,主要指正确处理(东部和西部发展的关系)。进入新世纪党中央为了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提出的重大决策主要有(ABCD)

A、推进西部大开发 B、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C、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D、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224、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是(ABD)

A、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B、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C、尽量利用资源,加快经济发展速度 D、加强污染的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225、关于循环经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

A、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段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

B、是一种“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

C、是物质不断循环利用的全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D、是依靠把资源变成废弃物来实现经济增长的。

226、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正确处理(B)

A、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B、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C、全面发展与重点发展的关系 D、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227、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A);判断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要看它是否有利于(D)

A、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的 B、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C、党的方针政策决定的 D、生产力的发展

228、过分单一的所有制结构的主要弊端是(D)

A、不适合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不适合市场经济的发展 C、不适合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D、不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229、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公有制的具体形式有(AC)

A、全民所有制 B、公有制占主体 C、集体所有制 D、公有制占主体的多种所有制、230、党的十二大开始肯定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B)

A、充分补充 B、必要补充 C、有益补充 D、首要补充 231、党的十四大指出,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一项(C)

A、基本国策 B、权益之计 C、长期的方针 D、发展战略

232、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D)

A、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 D、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23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A)决定的。

A、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 B、马克思注意的基本原则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23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D)

A、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规律的要求 B、社会主义按劳分配规律的要求 C、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要求 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要求 235、我国现阶段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是(A)

A、全民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B、集体所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 C、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D、混合所有制经济结构 236、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ABCD)

A、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形式 B、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C、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

D、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23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有制经济包括(ABD)

A、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股份经济 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238、只有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ABC)

A、保证国民经济的发展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 B、防止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C、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D、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39、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有利于(ABCD)

A、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B、增强我国的国防实力 C、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D、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

240、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包括(ABCD)

A、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B、自然垄断的行业 C、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 D、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241、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D)

A、国有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 B、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上

D、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

24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普遍采取了(C)

A、政社合一的经营体制 B、三级所有的经营体制 C、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D、土地公有基础上家庭承包经营的分散式经营体制 243、当前城镇集体企业深化改革的重点是(C)

A、对城镇集体企业的存量资产要明确出资者 B、对于集体资产要明晰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C、理顺产权 D、明确所有制结构 244、所有制的实现形式,主要是指(A)

A、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B、资产的所有权关系 C、资产的支配和分配的形式 D、资产阶级牛有形式

245、下列对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的理解正确的是(ABC)

A、属于公有制经济 B、最终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 C、由国家和集体行使所有者的权益 D、在公有制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起来越小 246、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

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C、在全国各个地方和行业,公有资产既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有质的提高 D、国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要不断上升

24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ABD)

A、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 B、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 C、在所有地方和产业都必须占优势 D、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支柱 248、公有制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

A、股份制 B、承包制 C、租赁制 D、股份合作制 249、判断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是看(A)

A、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中 B、谁的资产占企业总资产的50% C、企业所处的行业和所生产的产品 D、企业所在的国家性质

250、在改革中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大多数采取了股份公司形式,因为股份公司(C)

A、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B、体现了公有制的特性 C、是适合社会大生产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 D、是职工当家作主的一种有效形式

25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BCD)A、股份制经济 B、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C、港澳台投资经济 D、外资投资经济 252、个体经济作为一种小私有制经济,是(D)

A、社会注意所特有的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特有的 C、市场经济所特有的 D、几个社会形态所共有的

253、外商投资经济包括(ACD)

A、独资企业 B、私营企业 C、合资企业 D、合作企业中的外商投资部分 254、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BCD)

A、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可以长期并存,共同发展 C、可以实行联合和兼并 D、都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255、我国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表现在(ABCD)

A、政企职责部分,条块分割 B、国家对企业统的过多过死 C、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 D、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 256、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B)

A、计划经济体制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完全由市场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 D、“以市场调节为主、计划调节为辅”的市场经济体制

257、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

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 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

258、“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科学论断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有(ABC)

A、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 B、接触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思想束缚 C、为我国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奠定了理论基础 D、明确界定了经济制度的属性

259、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对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

A、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 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D、市场经济是在国家干预的经济

260、下列关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表述正确的是(CD)

A、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B、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C、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D、要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261、市场经济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既有其共性,又有其特殊性。市场经济的共性表现为(ACD)

A、企业是独立生产者和经营者 B、政府主要通过行政手段直接调控宏观经济 C、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调节作用 D、经济运行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环境 26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ABC)

A、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B、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 D、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完全相同的

263、市场机制的核心是(A)

A、价格机制 B、供求机制 C、竞争机制 D、利率机制 264、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是以(间接调控为主),主要运用(B)D、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265、属于市场机制缺陷的是(BCD)

A、市场无法有效的配置社会资源,难以作为经济的调节手段 B、市场竞争会导致垄断的出现,但市场本身并不能消除垄断

C、不能实现收入分配的公平,纯粹的市场调节会扩大收入差距 D、生产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有一定的盲目性

266、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ABCD)

A、促进经济增长 B、增加就业 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6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经济政策包括(BCD)

A、公共政策 B、财政政策 C、货币政策 D、产业政策 268、按劳分配原则是(ABD)

A、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分配原则 C、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唯一的分配原则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消费品主要的分配原则

269、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A);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是(B)A、生产资料公有制 B、存在着旧的社会分工和劳动仍然是谋生的手段 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们的思想境界 270、人类最理想的分配制度是(C)

A、按劳分配 B、平均分配 C、按需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71、社会主义的奖金是(D)

A、对劳动者必要劳动的报酬 B、对劳动者剩余劳动的报酬 C、对劳动者全部劳动报酬 D、对劳动者超额劳动的报酬

27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A)

A、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B、单一的各尽所能,按劳分配 C、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分配制度

273、下列选项中对现阶段我国按劳分配形式理解正确的是(BCD)

A、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唯一的分配形式 B、按劳分配还不可能在全社会公有制经济范围内按统一的标准来实现

C、按劳分配必须借助于商品货币形式来实现 D、按劳分配不能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来尺度 274、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除按劳分配以外的其他分配方式主要有(ABCD)

A、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B、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C、资产收益和资本的利得 D、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275、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收支的是(C)

A、私营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 B、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C、公有制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和资金收入 D、股份合作制企业成员的收入

276、个体劳动者从事工商业等经济活动,依靠自己的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属于(A)

A、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B、按生产要素分配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资分配

277、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属于(D)

A、按劳分配 B、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C、按劳动力价值分配 D、按生产要素分配

27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原因是(ABC)

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 B、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C、公有制具有多种实现形式 D、全民所有制采取国有制 A、经济手段和政策手段为主 B、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 C、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为主

279、邓小平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思想的含义是(ABC)

A、否定了平均主义 B、手段是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 C、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 D、尽量拉开收入差距

280、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是(ABCD)

A、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结果 B、坚持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 D、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符合事物发展规律 281、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的作用(ABC)

A、示范作用 B、帮助作用 C、带动作用 D、走向两极分化 282、鼓励一部人通过诚实劳动与合法经营先富起来(AC)

A、必然会加快共同富裕的步伐 B、违背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C、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D、会导致资本主义

283、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指出(D)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C、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284、国家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的核心部分是(C);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高层次是(B);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低层次是(A)A、社会救助 B、社会福利 C、社会保险 D、优抚安置 285、社会保障体系对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进步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ABC)

A、促进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B、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的运行 C、在一定程度上调节经济的运行 D、实现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286、当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重点是(BCD)

A、商业保险 B、基本养老 C、基本医疗 D、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87、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D)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人民当家做主 B、坚持依法治国 D、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

288、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障是(A)

A、党的领导 B、人民民主专政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289、我国的国体是(B);我国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我国的政体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人民民主专政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9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B)

A、实行民主集中制 B、人民当家作主 C、一种国家制度 D、无产阶级专政 300、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指出人民民主专政的内容是(CD)

A、对帝国主义分子实行专政 B、对无产阶级实行民主 C、对人民内部实行民主 D、对反动派实行专政

301、改革开放新时期,人民范畴包括(ABCD)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拥护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D、新产生的社会阶层 302、我国现阶段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二者(ABC)

A、性质相同 B、作用、职能相同 C、历史使命相同 D、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相同 30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鲜明特点是(ABCD)

A、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B、是“议行合一”的政治制度 C、既是最高立法机关,又是最高权利机关 D、是领导的人民民主制度

30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基础、根本原则和核心内容是(C)

A、议行合一 B、民主集中制 C、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D、人民代表选举制度 30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行使(ABCD)来管理国家。A、立法权 B、决定权 C、任免权 D、监督权 306、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AB)

A、最高立法机关 B、最高权利机关 C、最高司法机关 D、最高行政机关

307、我国的政党制度是(C);其基本组织形式是(D)。

A、共产党和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多党合作制度 B、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多党合作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308、目前,中国大陆有(八个民主党派),我国的民主党派是(B)A、执政党 B、参政党 C、在野党 D、反对党

310、解决中华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D)

A、民族自决 B、联邦制 C、民族融合 D、民族区域自治

310、我国政党制度的本质是(AC)

A、团结 B、民主 C、合作 D、协商

311、村民自治的主要内容是(ACD)

A、民主选举 B、民主决定 C、民主管理 D、民主监督

312、中共十七大提出我国要建设(ABCD)

A、物质文明 B、精神文明 C、政治文明 D、生态文明

313、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内容就是(D)

A、实行民主管理 B、加强农村建设 C、扩大基层民主 D、实行村民自治

314、中共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B)

A、加强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建设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C、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依法治国

315、物质文明成果是人类最基础的文明形态,它为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A)A、物质基础 B、智力支持 C、文化保障 D、基本保障

316、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领导人是(C)

A、孙中山 B、毛泽东 C、邓小平D、江泽民

317、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提出社会主义的生命是(C)

A、人民平等 B、人民自由 C、人民民主 D、人民幸福

31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保障人民的(ABCD)

A、知情权 B、参与权 C、表达权 D、监督权

319、人权通常泛指人身自由和其他民主权利,主要包括(ABCD)A、生存权 B、经济权 C、政治权 D、文化权 320、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最根本、最重要的人权是(AB)A、生存权 B、发展权 C、文化权 D、政治权

321、在下列对人权和国家主权二者关系的认识中,正确的说法是(D)

A、人权高于主权 B、人权与主权是相互对立的 C、人权是主权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障 D、没有主权也就谈不上人权

322、在民主、自由、人权三者关系中,民主所处的地位是(C)A、前提 B、基础 C、核心 D、保障

323、社会最大的政治自由是(A);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是(B)A、劳动人民当家作主 B、尊重和保障人权 C、实现社会主义的民主 D、无产阶级专政

324、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是在(A)

A、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 B、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C、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 D、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325、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现形式。我国的政治体制,是指与国家根本制度相适应的具体的(BCD)

A、政治制度 B、领导制度 C、组织制度 D、工作制度

326、政治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ABC)

A、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 B、是否增强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生活 C、生产力是否得到持续发展 D、党的领导是否得到加强和改善

327、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必须要(BCD)A、分时期 B、分步骤 C、有领导 D、有秩序

328、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依法治国,就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AD)A、制度化 B、公开化 C、民主化 D、法制化

329、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是在(C)A、全国人大十届二次会议 B、全国人大一届一次会议 C、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 D、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

330、依法治国的主体是(A);依法治国的核心是(B)

A、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 B、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治理国家 C、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D、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

33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ABCD);其中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前提是(A),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核心是(B),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关键是(C),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保障是(D)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332、法制是依法治国的(D)

A、内容和本质 B、手段和目的 C、表现和形式 D、前提和基础 333、先进文化最基本最直接的价值取向是(C)

A、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 B、符合人类社会发展方向 C、崇尚和追求先进性 D、反映时代进步潮流

335、毛泽东提出的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是(B);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C)A、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B、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336、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阶段后,党中央把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提出大力建设(D)A、大众文化 B、先进文化 C、核心文化 D、和谐文化

337、江泽民指出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坚持(ABCD)

A、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 B、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C、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 D、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338、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必须加强(ABCD)

A、社会公德建设 B、职业道德建设 C、家庭美德建设 D、个人品德建设 33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性在于整个特色社会主义文化(ABCD)

A、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B、是凝聚和激励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 C、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D、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的思想保证 340、当代中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B)

A、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 C、打牢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 D、采取一系列措施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3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其主要内容来说,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贯倡导的(C)

A、思想道德建设是一致的 B、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是一致的 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一致的

34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ACD)

A、思想道德建设 B、民主法制建设 C、和谐社会建设 D、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343、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培育四有公民,是(ABCD)A、有理想 B、有道德 C、有文化 D、有纪律 34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ABC)

A、智力支持 B、精神动力 C、思想保证 D、法律依据 345、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归根到底是为了(ABC)

A、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B、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D、使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协调一致发展

346、下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认识正确的是(BCD)

A、决定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败 B、坚持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服务的问题 C、决定着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D、决定着文化的性质

347、文化要坚持(ACD)

A、贴近实际 B、贴近市场 C、贴近生活 D、贴近群众

348、邓小平和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方针,包括(ABC),其中关键是(C)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D、一手抓政治建设,一手抓经济建设 349、邓小平提出我国教育的发展方向是(ABC)

A、面向现代化 B、面向世界 C、面向未来 D、面向大众 350、我国对待古今中外一切文化成果的方针是(CD)

A、全面继承 B、一概排斥 C、古为今用 D、洋为中用

351、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在(D)上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的必然要求。(D)

A、作风建设 B、经济建设 C、组织建设 D、思想文化建设 35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C)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A、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B、集体主义道德信念 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35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ABC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B);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基础是(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 C、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354、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D)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C、实现祖国统一 D、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55、中国共产党人的最高理想是(A)

A、实现公产主义 B、建设小康社会 C、构建和谐社会 D、建立和谐社会 356、民族文化的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是(D)

A、思想道德 B、社会公德 C、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D、民族精神 35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时代精神的核心是(B)A、爱国主义 B、改革创新 C、集体主义 D、国际主义 358、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它包含(ABCD)A、民族意识 B、民族心里 C、民族品格 D、民族气质 359、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内容是(ABCD)

A、爱国主义 B、团结统一 C、爱好和平D、勤劳勇敢、自强不息 360、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包括(ACD)

A、伟大的抗洪精神 B、“两弹一星”精神 C、抗击“非典”精神 D、青藏铁路精神 361、社会主义荣辱观是(B)

A、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 B、胡锦涛在2006年3月看望出席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的

C、胡锦涛在党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 D、胡锦涛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 362、集中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性质和方向的是(B)

A、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B、思想道德建设 C、民主法制建设 D、党的自身建设 36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所要解决的是(B)

A、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智力支持问题 B、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问题 C、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科学文化指导问题 D、为教育科学文化建设积累实践经验问题 364、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思想道德信念方面出现的问题有(ABCD)A、理想信念模糊 B、价值取向扭曲 C、诚信意识淡薄 D、社会责任感缺乏 365、(D)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A、文化建设 B、精神文明建设 C、物质文明建设 D、思想政治工作

366、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是(D);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是(B);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A)为基本要求。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36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仍然要提倡集体主义,提倡集体主义就要反对(D)A、个人利益 B、物质利益 C、按劳分配 D、极端个人主义和利己主义 368、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要(D)

A、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B、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C、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369、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要解决的是(C)

A、实现九年制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问题 B、正确对待祖国文化遗产和外国优秀文化成果问题 C、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现代化建设的智力支持问题 D、贯彻落实“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问题

370、(B)在现代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A、科学 B、教育 C、文化 D、道德

371、教育科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是(ABCD)

A、提高民族素质 B、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C、促进经济发展 D、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37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ABCD)

A、以改革为动力 B、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 C、以发展为主题 D、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 373、历史上的和谐理论的局限性在于(ABC)

A、大多只是停留在一种社会伦理或道德追求的层面上 B、没有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 C、缺少现实的实践基础 D、大多关注于某个阶级或阶层之间的和谐 374、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社会和谐思想的观点有(ABD)

A、和为贵 B、兼相爱、爱无差 C、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37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四位一体”包括(ABCD)A、经济建设 B、政治建设 C、文化建设 D、社会建设 375、提出把社会更加和谐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的是(D)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376、第一次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概念的党的会议是(C)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377、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ABCD)

A、指导思想 B、目标任务 C、重大部署 D、工作原则 378、具体地说,和谐社会就是(ABCD)之间的和谐统一与协调发展。

A、人与自然 B、人与社会 C、人与人之间 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79、下列有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表示正确的是(ABD)

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 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C、正直诚恳、政治坚定 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80、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指(B)

A、污染得到治理、环境得到保护 B、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C、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人类爱护自然

381、明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B);指出和谐社会要靠全社会共同建设的是(C)A、十五大 B、十六大 C、十七大 D、十六届六中全会 382、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是(B)

A、加强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问题 B、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C、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问题 D、保持经济快速、持续、健康稳定发展问题

38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A);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B);坚持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C);坚持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D)

A、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B、是工作方针 C、工作动力 D、工作保证

38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是(B);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的基本思路是(D)A、民主党派 B、中国共产党 C、人民群众 D、发展

38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加强(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D)A、制度建设 B、法制建设 C、文化建设 D、党的领导

386、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上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的是(C)A、毛泽东 B、邓小平C、胡锦涛 D、江泽民 38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建设的重点是(A)

A、改善民生 B、人才强国 C、发展教育 D、扩大就业 388、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社会建设的目标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ABCD)A、劳有所得 B、病有所医 C、老有所养 D、住有所居 389、民生之本是(A)

A、就业 B、教育 C、分配 D、医疗 390、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传统是(C)

A、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B、民族独立,抵抗侵略 C、坚持统一,反对分裂 D、抵御外侮,兴我中华

391、毛泽东指出,(C)是我们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A、有新兴无产阶级的领导 B、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C、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 D、健全的社会主义法治

392、国家的统一有利于(ABCD)

A、社会安定进步 B、社会经济发展 C、各民族的交流与合作 D、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93、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曾遭到(BCD)殖民主义的侵略。A、英国 B、西班牙 C、荷兰 D、日本 394、台、港、澳问题的性质是(BD)

A、都是内政问题 B、台湾问题是内政问题 C、都是殖民地遗留的问题 D、港澳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395、中国第一大岛是(A)

A、台湾岛 B、香港岛 C、钓鱼岛 D、绿岛

396、美国同台湾当局签定(B),将台湾列入其军事保护伞之下,形成了台湾与大陆长期对峙。

A、《共同防卫指针》 B《共同防御条约》 C、《防卫合作协议》 D、《防卫合作条约》 397、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的口号是在(A)

A、1949年3月 B、1950年6月 C、1954年9月 D、1955年5月 398、中国政府被迫暂时搁置解放台湾的准备的历史原因是(B)

A、西藏发生武装叛乱 B、朝鲜战争爆发,志愿军入朝参战 C、解放新疆的战役打响了 D、国内实行土改政策

399、美国干涉中国内政,阻扰中国完全统一的历史事实有(ABCD)

A、发动侵朝战争,同时派兵侵占台湾 B、抛出“台湾地位未定”之说,妄图将台湾分裂出中国 C、与台湾当局签订《共同防御条约》,将台湾置于其军事保护伞下 D、不断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助长了台湾分裂势力 400、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中国政府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的原因是(AC)

A、国际形式趋于缓和 B、台湾当局希望与大陆进行对话 C、祖国建设需要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 D、三十六计,和为上计 401、1955年5月,全国人大第15次常委会,代表中国政府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主张的是(B)A、毛泽东 B、周恩来 C、叶剑英 D、邓小平402、1963年周恩来将对台政策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是指(C)

A、一国两制 B、和平统一 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 D、台湾社会改革可以从缓

403、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为了解决(B)

A、香港问题 B、台湾问题 C、澳门问题 D、南海问题 40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我国对台政策上发生的重大变化是(B)

A、首次提出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 B、首次以“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代替“解放台湾”的思想 C、首次提出将一国两制确定为基本国策 D、首次提出加强经贸往来

405、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在(C)A、1979年 B、1981年 C、1982年 D、1984年 406、特别行政区中将来可以保留自己军队的是(C)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港澳台都可以

40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前提(或核心)是(A);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前提基础是(A)A、一个中国 B、港澳台高度自治 C、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D、港澳台的资本主义制度不变

40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D)

A、美日等发达国家对台湾政策的转变 B、联合国的磋商机制 C、台独分子以民族大义为重,放弃台独政策 D、中国人自己

409、“一国两制”中的一个国家的含义是(ABCD)

A、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B、大陆和台湾属于同一个中国 C、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D、坚决反对“台独”言论

410、“一国两制”中的两制并存主要是指(AB)

A、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B、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C、在台湾保持两种社会制度长期不变 D、在台湾保持两党关系长期不变

411、中国政府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针对的是(BC)

A、台湾同胞 B、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 C、台湾分裂势力搞“台独”图谋 D、国外反华势力

41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意义是(ABCD)

A、是中国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 B、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C、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413、英国强占香港岛是通过(ACD)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北京条约》 D、《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414、香港回归祖国的意义是(ABCD)

A、标志着中国人民雪洗了中华民族的百年国耻 B、标志着“一国两制”构思的巨大成功 C、对澳门回归和最终解决台湾问题发挥示范作用 D、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事业作出了新贡献

415、被邓小平称赞为“一部具有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的法律”,“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杰作”的是(B)A、《中英联合声明》 B、《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中葡联合声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416、《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B);《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被审议通过是在(C)A、七届人大二次会议 B、七届人大三次会议 B、八届人大一次会议 D、八届人大二次会议

417、香港回归祖国的时间是(C);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是在(D)

A、1993年7月1日 B、1995年7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418、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C);澳门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是(D)A、霍英东

B、马万祺

C、董建华

D、何厚铧

419、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我们寄希望于(B)A、中国人民 B、台湾人民 C、世界人民 D、中国政府 420、1993年4月,使两岸关系迈出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是(B)

A、达成“九二共识”的会议 B、汪辜会谈 C、签署了《共同防御条约》的会议 D、提出“一纲四目”的会议 421、1999年,李登辉抛出(C),严重破坏了两岸关系发展。

A、否认“九二共识”的立场 B、“一边一国论” C、“两国论” D、“在陆威胁论”

422、全国人大十届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反分裂国家法》,并将台方针政策法律化的时间是(B)A、2004年 B、2005年 C、2006年 D、2007年

423、制定正确发展战略的内外政策的一个重要前提是(B)

A、正确认识国情 B、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时代主题 C、正确认识国际形势 D、科学认识和准确把握国际政治经济形势

424、第二次十届大战后,毛泽东在科学分析战争与和平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主要战略思想有(B)A、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B、两个中间地带、三个世界划分 C、“一条线”政策 D、世界走向多极化

425、邓小平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时,指出和平问题是(B);指出发展问题是(A);指出东西南北核心问题是(A)

A、南北问题 B、东西问题 C、南南问题 D、西西问题

426、在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时,和平问题是指(D);发展问题是指(B)

A、在全世界消除一切战争 B、经济发展问题 C、实现国际社会广泛的公正合作 D、在较长时间内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的问题

427、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及新时期外交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的是(B)

A、毛泽东提出两个中间地带和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 B、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论断 C、江泽民提出维护和平,促进发展,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的结论 D、胡锦涛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变革大调整之中的报告

428、邓小平对时代主题判断的基本点是(ABCD)

A、世界大战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可以避免的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C、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D、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一个也没有解决 429、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之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C)A、一级化 B、两极化 C、多极化 D、全球化 430、经济全球化的主要特征是(ABCD)

A、生产的全球化 B、交换的全球化 C、分配的全球化 D、消费的全球化

431、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CD)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 B、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形成 C、科技革命 D、生产力的发展 432、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加快的原因是(ABD)

A、冷战的结束 B、世贸组织的建立 C、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信息技术的发展

433、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ACD)

A、平等的全球化 B、平均的全球化 C、共赢的全球化 D、共存的全球化

434、当代经济全球化浪潮的重要推动力是(B)

A、改革 B、新科技革命 C、发展 D、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435、(AD)始终是中国人民的精神特征。

A、渴望和平B、实事求是 C、解放思想 D、追求和谐

436、新中国成立之初,毛泽东提出的外交方针主要有(ABC)

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韬光养晦,有所作为”

437、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方针是(A)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五项原则 C、反对霸权主义 D、“另起炉灶” 438、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申时度势果断地决定打开中美关系的大门,提出的外交政策是(D)A、另起炉灶 B、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C、一边倒 D、一条线 439、20世纪50年代初由中、印、缅三国共同倡导的是(B)

A、不结盟运动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44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许多亚洲国家所接受是在(B)

A、1953年会见印度政府代表团时 B、万隆会议 C、亚非会议 D、十一届三种全会 441、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内容是(ABC)

A、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 B、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C、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D、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442、邓小平提出的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针(ABCD)

A、冷静观察、稳住阵脚 B、沉着应付、韬光养晦 C、有所作为、善于守拙 D、决不当头

443、邓小平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任务是(C)

A、对外开放 B、争取外援 C、争取和平D、独立自主 444、中国坚定不移地奉告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由(B)决定的。

A、新的国际形势 B、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地位 C、我国周边环境 D、国际社会中霸权注意和强权政治的存在

445、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是(C)

A、世界和平与安宁 B、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C、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D、建设和谐世界 446、首先提出建设持久和平和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是(D)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447、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强调中国的发展是(ABC)的发展

A、和平B、开放 C、合作 D、竞争

448、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是(ABCD)

A、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物的原则 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C、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D、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 449、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途径是(D)

A、建立战略伙伴关系 B、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C、倡导不结盟运动 D、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50、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精髓是(A)

A、国家主权平等 B、领土完整 C、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 D、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51、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或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D)

A、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 B、恐怖主义和民族矛盾 C、贫富差距和地区冲突 D、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45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社会根源是(C)

A、资产阶级的人权主义 B、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 C、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制度 D、经济军事实力

453、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D)

A、取长补短、求同存异 B、为人民服务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454、解决争端、维护和平的正确途径是(AD)

A、平等对话 B、互利合作 C、共同繁荣 D、协商和谈判 455、和谐世界应该是(ABCD)

A、民主的世界 B、和睦的世界 C、公正的世界 D、包容的世界 456、新安全观的核心是(ABCD)

A、互信 B、互利 C、平等 D、协作

457、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是(AB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阶级是(A);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人数最多、最基本的依靠力量是(B)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知识分子 D、新的社会阶层 45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呈现出的新特点是(BCD)

A、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B、队伍迅速壮大 C、内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D、岗位流动加快

459、知识分子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是(ABD)

A、先进生产动力和科学技术的开拓者 B、人类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继承者和传播者 C、加强党的建设 D、知识创新、人才开发的主力军

460、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有(ABC),他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A、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 B、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 C、个体户和私营企业主 C、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 46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重要法宝是(D)

A、民族团结 B、加强党的建设 C、武装斗争 D、统一战线 46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是以(A)

A、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 B、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为政治基础的 C、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政治基础的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政治基础的 462、在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核心问题是(C)

A、各民主党派团结的问题 B、祖国统一的问题 C、党的领导问题 D、现代化建设问题 463、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共产党处理与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的方针是(ABCD)A、长期共存 B、互相监督 C、肝胆相照 D、荣辱与共 464、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B)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 B、各民族人民在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C、各民族之间的矛盾 D、国外敌对势力的颠覆和破坏 464、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A)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 C、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 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465、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的是(ABC);民族团结个民族共同繁荣的政治前提和基础是(A);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是(B);维护国家统一,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根本保证是(C)A、民族平等 B、各民族共同繁荣 C、民族团结 D、民族自治 466、新世纪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题是(BC)

A、民族平等 B、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C、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D、维护国家统一 467、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存在的宗教问题,就是要充分认识到(ABCD)

A、我国的基本国情 B、宗教存在的长期性 C、宗教问题的群众性 D、宗教问题的复杂性 468、我国的宗教政策是(A)

A、宗教信仰自由 B、政教分离 C、独立自主自办 D、依法管理 469、中国共产党性质是(ABCD)

A、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D、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党 470、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是(B)

A、民族团结 B、党的领导 C、统一战线 D、多党合作 471、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方针政策都以(A)为最高衡量标准。

A、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B、是否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是否能调动人民生产的积极性 D、是否能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 472、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实质在于(C)

A、把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 B、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C、把人民赋予的权利用来为人民服务 D、领导全国人民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73、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是(B)

A、代表中国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B、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和中华民族的先锋对 D、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 474、中国共产党代表的利益有(ABC)

A、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 B、中国广大人民的利益 C、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 D、全体党员的利益

475、中国近现代史充分证明(ABCD)

A、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B、有了共产党,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心 C、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长期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人民的选择

476、新的历史条件下,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根本上说主要体现在(BCD)

A、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D、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477、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B)

A、加强党的领导 B、改善党的领导 C、统一党的领导 D、服从党的领导 478、中国共产党的传家宝是(D)

A、统一战线 B、民族团结 C、思想政治工作 D、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 479、我国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D);党执政后面临的最大危险是(C)

A、决策失误 B、脱离实际 C、脱离群众 D、密切联系群众 480、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告戒全党,要(ABC)

A、紧密地联系群众 B、务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 C、警惕资产阶级的糖衣炮弹 D、务必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481、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在于(ABCD)A、顺民意 B、谋民利 C、得民心 D、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482、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盛衰的根本因素是(C)

A、政党制度 B、党的理论 C、人心向背 D、政权结构 483、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是(C)

A、执政地位 B、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C、人民群众 D、统一战线 484、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

A、大力发展生产力 B、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 C、充分发挥社会注意制度的优越性 D、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85、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须解决的历史性课题是(AD)

A、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B、不断解决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 C、不断改善党在群众中的形象 D、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486、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是要把党建设成为(ABCD)A、用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的政党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党 C、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政党 D、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487、胡锦涛明确指出: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决定了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既十分重要又十分紧迫是在(D)

A、党的十六大 B、十六届二中全会 C、十六届三中全会 D、党的十七大 488、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主县是加强党的(D)

A、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 B、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C、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 D、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

489、党的执政后始终面临和不段探索的一个重大课题是(C)

A、先进性建设 B、思想建设 C、执政能力建设 D、组织建设 490、中共制定《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的会议是(C)

A、十六届二中全会 B、十六届三中全会 C、十六届四中全会 D、十六届五中全会 49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C)

A、无私利性 B、进步性 C、先进性 D、革命性 492、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目标要求是(BCD)

A、公平执政 B、科学执政 C、民主执政 D、依法执政 493、加强党的建设应包括(ABD);党的各项建设的基础是(A)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经济建设 D、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

494、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是(D)

A、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坚持理论联系实际 C、保持党的先进性 D、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95、党的十七大提出党的建设要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其重点是(D)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坚定理想信念 C、健全民主集中制 D、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496、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最根本的是(ABCD)

A、深入学习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着力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武装全党 C、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D、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品格 497、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应着力(ABC)

A、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坚强领导集体 B、建设一支善于治国理政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C、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 D、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498、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关系(ABC)

A、党的形象 B、人心向背 C、党的生命 D、党的作用 499、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的方针是(ABCD)

A、标本兼治 B、综合治理 C、惩防并举 D、注重预防

三、简答论述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共同的显著特点是什么?(1P3-6)

答: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正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华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表现出来。

2)显著特点是:A、是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际问题所凝结的丰硕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洁净。B、这些理论成果在内容上,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又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化。C、这些理论成果在形式上,体现了中华民族特点和民族形式,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民族化。

2011年考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1P6-8)

答:1)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2)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简述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P9)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于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二者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P11-15)

答: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C、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主要内容:A、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B、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C、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D、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E、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F、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P12

3)历史地位及指导意义:A、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它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相结合,为马克思注意中国化的发展指明了方向。B、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为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良好基础,永远是中国前进的旗帜。C、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中国人民不断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将长期激励和指引着中华民族不断前进。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P15-19)

答: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A、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C、关于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D、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P17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A、它是我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指南;B、它是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根本保证,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C、是马克思注意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概括)、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1P20-25)

答:1)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和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指导方针。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文化的又一重大理论成果。

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指导意义和如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1P25-31)

答:1)主要内容:A、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核心是以人为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C、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2)指导意义:A、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B、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C、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重大理论成果。

3)如何贯彻落实?A、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B、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C、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D、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8、邓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什么?(2P35)

答: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1)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2)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答: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在研究中国实际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2)理论联系实际。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实践,解决实际问题。3)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实际出发,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认识事物,做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统一。4)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就是一切科学的理论都是从实践中来,又回到实践中去接受检验,这一过程往往要经过由实践到理论,由理论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

*

10、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2P40)

答:1)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2)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3)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强大的思想武器。4)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11、在改革开放的新历史起点上,怎样做到实事求是?2P42 答:1)解放思想,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怎样进行马克思注意理论创新)?A、理论创新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为基础。B、创新必须同实际紧密结合,在新的实践基础上进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注意。C、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

2)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P43-45 答: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到“四个坚定不移”:1)必须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2)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3)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4)必须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12、毛泽东阐明的中国革命的两个步骤及其相互关系是什么?3P51 答:1)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逐步过度到社会主义社会。2)二者的相互关系是: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1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3P48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集中表述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领导。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1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的主要内容和经验是什么?3P57 答:1)把党的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着重于从思想上建设党,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党的建设的核心内容和显著特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个创造性发展。2)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三大优良作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自我批评。3)坚持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4)加强执政党建设的思想

15、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意义?3P59 答: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科学地阐明了中国革命的规律,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一伟大实践并取得了胜利。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为实现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了条件,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前提。

1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的深远意义。3P66 答:1)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我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它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了制度条件;2)它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3)它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历史性的伟大胜利;4)它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

17、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的特点。4P76-79 答: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显著特点:A、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B、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C、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D、在动态中描述社会主义的本质。

18、为什么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4P80-81 答: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2011考

19、试述发展才是硬道理。4P82-8 答:发展才是硬道理贯穿邓小平的全部理论之中,因为1)中国的发展得越强大,世界和平越靠得住;2)最终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自己的发展;3)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我们的发展;4)善于把握时机来解决我们的发展问题。

20、为什么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4P84 答: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党的执政地位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1)党的执政地位和党所承担的历史责任决定了党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3)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21、为什么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4P86 答:1)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2)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3)必须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4)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

2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4P88 答: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3)现代科学使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2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5P93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也就是社会主义的不发达阶段,包括两层含义: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B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24、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及正确认识长期性的意义。5P96-98 答: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A、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B、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C、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2)正确认识长期性的意义:A、有助于我们克服急躁情绪,实事求是地建设好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B、有助于我们脚踏实地地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项历史任务。C、有助于我们树立信心,既不好高骛远,也不灰心丧气。

*

2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5P98-99 答:1)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最基本国情,最大的实际,是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确定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的根本依据。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3)当前棉队改革攻坚和开创新局面的艰巨任务,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5P101-102 答: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

27、为什么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5P103 答: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在生产力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极端,更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我们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只有搞好经济建设,才能逐步建立强大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才能充分显示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8、为什么要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起来?5P103 答: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基本路线的两个基本点。这两个基本点互相贯通,互相依存。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是统一的,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4)这是30年来我们党最可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

29、如何正确理解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5P106 答: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辨证统一于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的全部历史过程。最高纲领为最低纲领的制定指明前进方向;最低纲领为最高纲领的实现准备必要的条件。坚持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理想与现实的统一,方向和道路的统一,目的和过程的统一,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30、为什么说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答:1)就国内来说,原有的经济等体制严重束缚生产力发展。2)就国际环境来说,原有经济等体制不适应世界经济的紧密联系和快速发展的新趋势。3)如果不进行调整和改革,只能在世界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落伍。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中国周边国家及地区迅速发展,我们和发达国家差距拉大就是证明。所以说改革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31、为什么说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6P112-113 答: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4)这场革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革命。改革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也决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而是在党的领导下对原有的经济体制和其他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32、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6P115-116 答:1)改革、发展、稳定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A、发展是硬道理,是目的;B、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C、社会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2)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33、为什么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为什么必须实行对外开放?6P119 答:1)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A、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结果。B、是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C、现代通信技术、交通工具的应用,国际金融联系的扩大,以及跨国公司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发展又加速了经济国际化的趋势。

2)实行对外开放的必要性:A、是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式发展敏锐观察的结果;B、是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C、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

34、为什么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它与对外开放有什么关系?6P10-121 答:独立自主、自立更生是指每一个国家都必须立足于本国的实际,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群众的力量,夺取革命的建设的胜利,发展本国的民族经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立足点。1)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主要原因是:A、我国是独立的社会主义国家,必须维护国家的政治、经济的独立自主权利,决不允许别国干涉;B、我国是拥有十几亿人口的社会主义大国,现代化建设必须立足于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C、强调自力更生,可以调动全国人民的积极性,迫使我们奋发努力;D、取得外援要付出代价,放弃自力更生,就会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利。所以在对外开放中,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绝对不能动摇的,是我们的基本立足点。

2)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统一。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对外开放是相辅相成的,在本质上是统一的;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前提;C、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D、两者都是为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5、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措施有哪些?6P125 答:1)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2)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3)积极有效地利用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素质人才;4)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5)切实维护国家安全。

36、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新的更高要求的内容是什么?7P131-132 答: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的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37、建设创新型国家,当前应当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7P134 答:1)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特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2)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心环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3)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贯穿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激发全民族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

38、试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7P135 答:1)“两个坚持”就是: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B、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2)“三个转变”是指:A、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C、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9、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有哪些特征?7P137 答:1)同信息化等现代化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3)坚持城乡协调发展;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40、为什么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7P139 答: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3)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4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什么?7P140 答:1)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环节,是实现其他目标的物质基础。2)生活宽余,是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也是衡量我们工作的基本尺度。3)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4)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5)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显示了毒剂农民群众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持。

42、发展现代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必要性。7P140 答:1)是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农业工作的客观需要。2)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3)是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的迫切需要。4)是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根本出路。5)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条件。

43、简述发展地区经济,统筹区域发展的意义。7P141-142 答: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2)区域经济发展可使各地更好地相互补充、相互协作,协调发展,发挥国民经济的整体优势。3)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我国消灭贫困,使全国各族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4)加快不发达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对于加强民族团结,建设和谐社会有重要作用。

44、如何作到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7P144-145 答:1)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2)要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3)要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建设生态文明。

45、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8P147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确立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A、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B、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C、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46、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非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哪些?

答:1)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A、公有制经济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同社会发展的方向相一致;B、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C、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的命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和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D、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劳动人民在经济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质保证。

2)非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产品和服务,丰富了市场,满足了人民多样化的需求,并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B、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为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C、非公有制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公有制的改革;D、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外商投资经济和港澳台投资经济在引进外资与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国际经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47、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内涵。8P158 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1)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不是区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它们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而是资源配置的不同方式;2)计划和市场作为调节经济的手段,各自既有优势和长处,也有不足和缺陷,要把计划和市场有机结合起来,更好的发挥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C、要把发展市场经济与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起来。

4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8P160 答:1)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在分配制度上,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在宏观调控上,能够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49、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分配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8P162 答: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是由其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1)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2)在社会主义社会,旧的分工还没有消失,劳动还存在着重大差别,劳动还是谋生的手段,这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直接原因;3)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5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这一制度?8P163-165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这样的分配制度具有其客观必然性:A、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B、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和发展以及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求有多种分配方式。

51、如何真确理解先富和共富的关系?8P166-167 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允许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在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有先富和后富,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别具有客观必然性。2)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手段和途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可以发挥很多方面的积极作用:A、示范作用;B、帮助作用;C、带动作用。3)正确处理先富与共富的关系实际上就是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效率与公平既统一又有矛盾,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和谐发展,提高效率,迅速发展社会生产力才有可能。

52、社会保障体系极其作用?我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答: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社会保障体系包括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和优抚安置等。2)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A、保障劳动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和合理流动;B、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C、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调节经济运行。3)我国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意义:A、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B、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顺利推进企业改革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必要条件。

53、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优势。9P177 答:1)这一制度有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持续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2)这一制度有利于实现和发展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3)这一制度有利于保持国家政局的稳定和社会安定团结。

54、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特征?9P179-181 答: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都是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为基础而建立的。2)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和各民族自治地方的关系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3)民族区域自治的主体依然是少数民族的人民自治,是人民民主专政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体现。4)民族自治地方设立的自治机关,也必须实行民主集中制。5)宪法是整个国家的根本大法,一切民族自治地方同样必须遵守宪法所规定的总原则。

55、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具体来说,主要包括哪几个方面?9P189 答:1)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2)必须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3)必须坚定不移走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

56、简述依法治国战略对于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9P191-192 答: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4)实行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57、简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的内容及相互关系。9P193 答:1)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这四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有法可依是前提,有法必依是核心,执法必严是关键,违法必究是保障。

5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和基本方针有哪些?10P197-201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着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确实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基本方针:A、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双百”方针;C、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断推进文化创新的方针;D、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E、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

5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是什么?10P202 答: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制导地位,抓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B、树立共同理想,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C、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掌握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精髓;D、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打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60、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是什么?10P207 答:1)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2)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3)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4)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5)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6)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7)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8)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61、如何加强思想道德建设?10P208-211 答:1)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2)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以集体主义为基本原则。3)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要弘扬爱国主义,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

62、当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什么?(10P214)

答:1)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生产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加速发展;2)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在关键环节上实现新突破;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63、如何准确把握社会注意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11P220 答:1)社会注意和谐社会不是历史上以往任何其他社会形态标榜的社会协调和谐,而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和谐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是有机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属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范畴,二者是相互包含,相辅相成的。

64、试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1P221-222 答: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3)构建社会注意和谐社会,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注意发展过程与目标的统一。

6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遵循的原则。11P223-224 答:1)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动力;4)必须坚持民主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保证;5)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条件;6)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66、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具体有哪些措施?11P225-227 答: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67、简述台湾问题的实质。12P229 答:台湾问题最初是由于中国内战而形成的暂时分离状态,完全是中国的内政,不容许外国干涉,要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直至今日,美国仍未停止出售先进武器给台湾,未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从而助长了台湾分裂势力。这就是台湾问题的实质。

68、“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科学含义和重要意义。12P233-234 答:1)“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的含义是:A、一个中国。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B、两制并存。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C、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D、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关键靠中国人自己。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政,任何国家无权干涉。

2)“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科学构想的重大意义有:A、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的灵活性,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和繁荣,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B、创造性的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C、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

69、胡锦涛在新形势下对台工作的指导思想及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主张。12P238-240 答:1)指导思想:A、明确提出反对和遏制“台独”是新形势下两岸同胞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B、提出两岸关系现状的定义,丰富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内涵。C、提出构建和平稳定发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的主题。D、强调和平统一工作要体现以民为本、为民谋利。E、制定反分裂国家法,将中央对台方针政策法律化。

2)四点主张:A、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异。B、加强经济上的交流互作,互利互惠,共同发展。C、开展平等协商,加强沟通,扩大共识。D、鼓励两岸民众加强交往,增强了解,融合亲情。

70、中国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13P249-250 答:1)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2)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3)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总之,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71、中国实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的基本原则。13P255-256 答:1)坚持独立自主的处理一切国际事物的原则。2)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4)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72、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什么?14P265 答: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和谐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和平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

73、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14P270-271 答: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从根本上说这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的。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3)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中国共产党才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74、如何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14P73-275 答:中国共产党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应该落实到党和国家的制度与实施方针政策的工作中去,落实到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落实到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中去。1)党必须保证正确政策和决策的执行符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2)党必须改革和完善监督制度,建立健全对权利的约束机制。3)党必须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

75、简述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14P275-276 答:根本立足点是考虑并满足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为真正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要着力处理好三方面关系:A、正确处理利益关系多样化与根本利益的关系;B、正确处理局部与全局的利益关系,自觉做到以大局为重,局部服从大局;C、正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2)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3)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76、试述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14P277 答:1)这是中国共产党正确应对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顺利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的现实需要;2)这是世界上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相继丧失政权的惨痛教训给我们的历史警示;3)这是进一步提高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下载2010年4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总复习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0年4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总复习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