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毛概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刘少奇
2、明确提出“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的文献是()
A《古田会议决议》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文章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著作主要有()
A《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 B《矛盾论》和《实践论》
C《论联合政府》和《反对本本主义》 D《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本本主义》
5、最早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阐述坚持实事求是重要性的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刘少奇 D邓小平
6、最早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A《反对本本主义》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改造我们的学习》D《新民主主义论》
7、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
A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遵义会议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C长征胜利结束和三大红军会师 D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A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B政策和策略的统一
C民主和集中的统一 D军事和政治的统一
9、党的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的标志的会议是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十二大 D十二届三中全会
10、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特别强调了()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 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与时俱进的重要性 D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A实事求是 B解放思想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12、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
A坚持纯洁性和增强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 B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C坚持民族性和增强凝聚力的决定性因素 D坚持民主性和增强向心力的决定性因素
13、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领导人是()
A毛泽东 B邓小平C江泽民 D胡锦涛
14、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A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D中国已经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国家
15、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
A实事求是 B有的放矢 C洋为中用 D实践出真知
16、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实践的主体是()
A人民群众 B英雄人物 C社会精英 D劳苦大众
1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密切联系群众
1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D密切联系群众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A一切从实际出发 B理论联系实际 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D密切联系群众
20、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1、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
A阶级斗争 B科学实验 C文化方面 D社会实践
22、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校训为()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3、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需要()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 B弘扬与时俱进精神
C强调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D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
24、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是()
A解放思想 B实事求是 C与时俱进 D求真务实
25、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问题上,最根本的就是要()
A坚持无产阶级的斗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B坚持党的远大理想不动摇,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人民群众
C坚持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敢于和善于走自己的路
D坚持独立自主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原则,把自己的事情做好
答案:
1C 2A 3C 4B 5A 6C 7D 8A 9A 10B 11C 12B 13D 14B 15B 16A 17A 18B 19C 20B 21D 22B 23B 24B 25C
第二篇:毛概考试题
1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有所增加,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这势必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3有人认为,在信息社会里,价值的增长不是通过劳动,而是通过知识实现的,应当用知识价值论取代劳动价值论。试用所学原理对该观点进行评析。
1、(1)、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改变了我国所有制结构不合理的状况,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经济成果之一(2分);(2)、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所有制结构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发展和壮大自己,增强自身的竞争力(2分);(3)、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主要代表者,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仍然控制着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2分);(4)、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有所减少并不代表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生变化,也不会影响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1分)。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2分);(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2分);(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的规范的约束(2分)。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4,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5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
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7.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9、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10.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 12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和所学理论谈谈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13、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14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15.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16.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17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9.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述的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20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21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 时间。
2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 23 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
24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25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6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2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28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29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30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3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3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34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3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36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37试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38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有哪些独创性发展?
39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8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哪些光荣业绩?对我们有何启示? 40为什么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41为什么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42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43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44毛泽东对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作出了哪些历史性贡献?
45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4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什么?
47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48为什么说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49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
50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独创性,是毛泽东思想善于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51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5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答案: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分左右)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2分左右)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分左右)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分左右)
2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答案:(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2(3分左右)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4分左右)(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4分左右)
3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答案:(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3分左右)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分左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分左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分左右)4,论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答案: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处理好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要靠自己的发展。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改革和发展必须要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5分左右)
要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第一,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第二,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第三,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答案: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5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答案:(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分左右)(2)基本内涵: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等。(8分左右)
6,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答案:(1)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5分左右)(2)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5分左右)
7.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答案:(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僵化,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2分左右)
(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3分左右)
(4)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3分左右)
8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5分左右)“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5分
9、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答案: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5分左右)
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5分左右)
10.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答案:(1)第一,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政治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3分左右)
(2)第二,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别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3分左右)
(3)第三,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虽然是严重的,但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否定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分左右)11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只有当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时,才要保护民族资本主义。(1)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政策,基于对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的正确认识,并不取决于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态度及其变化。
(2)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是以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基本内容 4 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民族资本主义的存在与发展具有历史进步性。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对民族资本主义必须始终采取保护政策。
(3)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具有两面性的阶级,既有革命要求又有动摇性。但是,无论民族资产阶级拥护革命,还是脱离革命阵营,中国共产党都不应改变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保护政策 12结合改革开放30年的实践和所学理论谈谈怎样全面认识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
五、论述题
(1)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①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不改革只能在国际竞争中落伍。②改革是解放生产力,是一场新的革命。
A.它不是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悦的体制。
B.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凡是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社会主义的,或者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
(3)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①这是由改革的任务决定的。这场革命既然要大幅度地改变落后的生产力,就必然要多方面地改变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改变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变化的部分。
②在全面改革中,经济体制改革是重点,经济体制改革需要政治体制及其他体制改革的配合,改革触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和各个层面。
13、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答案:(1)“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3分左右)(2)“三个代表”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4分左右)(3)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建重要性: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等。(8分左右)14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答案:(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2分左右)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分左右)
(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分左右)(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分左右)
(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5 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3分左右)
15.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答案:(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5分左右)
(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的是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5分左右)(3)独立自主的基本点,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5分左右)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16.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
答案:(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后富,不搞两极分化。(6分左右)(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9分左右)。
17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
毛泽东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普遍原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科学地阐述了在中国的国情条件下,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的原因: 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这种特殊的国情,决定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只能走武装斗争的道路。
第二,中国反动统治阶级同帝国主义相勾结,对人民实行残暴统治,对革命进行武装镇压,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只能以革命的暴力对付反革命暴力,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
第三,敌人力量对比悬殊,帝国主义之间、反动统治集团之间的矛盾,以及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状态,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将不可避免地要经历一个长期而曲折的过程。
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与马克思、列宁使用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概念和俄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较,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衔接革命和建设的各阶段。(长期的适应性)人民民主专政不仅适应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实际和历史阶段,而且适应我国现在和将来很长时期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扩大人民民主范围。(民主的广泛性)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包括了一切革命的阶级,特别是包括了民族资产阶级;在现阶段,则是包括了一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贡献力量的建设者。
第三,概念表述更科学准确。(概念的科学性)人民民主专政的概念,直接表达了其中两方面的内容,即民主与专政。有利于在实践中防止误解和片面性,有利于防止再发生过去破坏社会主义民主的错误。
◇ 19.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阐述的执政党建设问题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第一,提出民党的工作重心开始由农村向城市转移,并由城市领导农村的新时期,明确了执政党建设的客观依据。第二,提出了学习生产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等新任务为执政党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内容。第三,强调了务必防止骄傲情绪和保持党的优良传统与作风的问题,为执政党的思想建设与作风建设指明了方向。
20结合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说明任何理论的形成都不是一蹴而就的。
(1)、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和新技术革命浪潮兴起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2)、邓小平理论是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3)、邓小平理论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4)、邓小平理论是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2分);
(5)、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2分)。
21请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至少需要上百年 时间。
(1)、在经济上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但生产力总体水平低,发展不平衡;(2分)在政治上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还不完善不健全;(2分)文化上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但资产阶级和封建剥削阶级思想及小生产习惯势力还存在(2分)。(2)、是由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实国情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所处的国际环境和国际特点所决定的(1分);是由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的艰巨性所决定的(1分)。
2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基本特征?(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
①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出这个阶段。(2)利二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
①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
②由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主要依靠手工劳动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非农业人口占多数,包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工业化国家的历史阶段;③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④由文盲半文言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⑤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⑥由地区经济文化很不平衡,通过有先有后的发展,逐步缩小差距的历史阶段; ⑦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完善比较成熟的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的历史阶段;⑧广大人民牢固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自强不息,锐意进取,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努力建设精神文明的历史阶段;
⑨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23 人的全面发展基本内涵。答案:(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2分左右)(2)基本内涵:人的不断增长的需要得到满足、人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等等。(8分左右)
24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和主要措施 答案:(1)核心内容:是正确处理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的关系,做到协调发展;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5分左右)(2)措施:坚持计划生育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加强环境污染治理等等。(5分左右)
25试结合邓小平理论精髓分析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答案:(1)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要求我们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开拓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2)马克思主义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具有生命力的根本所在。如果不顾社会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做出的某些个别论断,我们的思想和行动就会因为脱离实际而僵化,就不能顺利前进,甚至会发生失误。(2分左右)
(3)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才能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实际,更加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发展的要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是党在长期执政条件下保持先进性和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3分左右)
(4)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丢掉老祖宗,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3分左右)
26试述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答案:(1)“三个代表”思想的具体内容。(3分左右)
(2)“三个代表”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4分左右)
(3)按照“三个代表”思想要求加强党建重要性:是我们党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使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等等。(8分左右)
27简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两个概念的含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强调过程。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长期历程中,根据中国的国情和形势的变化,不断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实际相结合,与时俱进地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过程。(5分左右)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强调结果。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中逐步形成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既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 8 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5分左右)28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
答案:巩固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重要条件。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种种难题,妥善应对关键时期有可能遇到的风险和挑战的需要。(5分左右)
实现中国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具体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全方位对外开放时期的到来、经济社会整体转型以及全球化对提升一国综合国力竞争的要求等任务。(5分左右)
29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答案:(1)第一,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错误的性质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在探索一条适合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的失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政治错误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错误(3分左右)(2)第二,必须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严格区别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理论上的集中表现,就是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既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也不符合中国实际,明显地脱离了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轨道,必须把它们同毛泽东思想完全区别开来。(3分左右)
(3)第三,必须明确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在他一生中的位置
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虽然是严重的,但既不能掩盖更不能否定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所作的贡献。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4分左右)30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答案:(1)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2分左右)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3分左右)
(3)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4分左右)
(4)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3分左右)
(5)加强党的建设,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3分左右)
3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案: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 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0分左右)
3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 第一,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统治中国的决定性力量。(2分左右)第二,中国封建势力已经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相互勾结,成为帝国主义奴役近代中国的社会基础。(2分左右)
第三,外国列强的入侵,使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被破坏了,但封建制度的根基——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不但存在,而且在中国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明显的优势。
第四,民族资本主义有了某些发展,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颇大的作用,但它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本国官僚资本势力和封建势力的夹缝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经济地位脆弱,强劲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2分左右)
第五,由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表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第六,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人民在经济上的贫困和政治上不自由的程度,是世界上所少见的。分左右)
33试述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答案: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即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社会主义本质的基本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第二,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分左右)34简述社会主义本质中生产力目标和价值目标的关系。答案:(1)在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断中,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生产力目标;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这两大目标是互为条件的。(3分左右)
(2)共同富裕的实现,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条件的。如果经济落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那么无论用什么办法进行分配,都无法实现共同富裕;如果企图立即实现消灭剥削和同步富裕,搞平均主义的分配政策,必然使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受到压抑,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带来共同贫穷。因此提高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物质基础。(4分左右)(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又是以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为条件的。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能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发展经济,始终避免两极分化。如果不坚持社会主义,搞两级分化,生产力既得不到解放,也得不到发展。(4分左右)35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的主要原因。答案:(1)生产方式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结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了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同时并存的分配结构。(3分左右)
(2)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由于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合作制、承包经营等实现形式。必然产生按劳分配以外的各种分配收入。(3分左右)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律,各种生产要素(劳动、土地、资本、管理)都要有相应的市场评价,这些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相应的收入。此外,市场经济中还需要有风险收入、以及通过社会保障获得的收入等等。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的存在,是多种所有制经济、经营方式、市场经济运行的内在机制等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4分左右)
36试述邓小平关于“先富”和“共富”与“共富”思想的内容以及“先富”的关系。
答案:(1)邓小平的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人民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从理论上和政策上否定把平均主义和社会主义混同起 10 来的错误观念和政策;第二,先富起来的手段是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不能用非法手段谋取暴利。第三,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先富要帮助后富,不搞两极分化。(6分左右)(2)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因为在带动人们走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它至少有这样几个作用:示范作用、帮助作用、带动作用。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但又不能使全体人民同时同步实现同等程度的富裕,只能通过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先富和共富是目标和手段、目的和途径的关系,不能把两者割裂开来。如果离开先富谈共富,在目前的生产力水平下,只能回到平均主义的老路上去,导致共同的贫穷;如果离开共富谈先富,就可能导致两极分化,偏离社会主义的目标。(9分左右)。
37试述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毛泽东思想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和传播,为它的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它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成为它形成的实践基础;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时代,是它形成的时代条件和国际环境。38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有哪些独创性发展? 2.毛泽东思想对马列主义的独创性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②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③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④关于政策和策略;⑤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⑥关于党的建设。
39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80多年的革命和建设取得了哪些光荣业绩?对我们有何启示? 3.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领导人民奋斗80余年,取得了如下光荣业绩:
①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②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③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创了正确道路。④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⑤建立了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显著增强。⑥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⑦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⑧锻造了一支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建立起巩固的国防。⑨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共产党80余年的革命和建设实践启示我们:①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这是总结我们党的历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经验。②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③必须始终自觉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总结党80余年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归结起来,就是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40为什么说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
1.①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进行了前仆后继、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等等。但是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高潮的辛亥革命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资产阶级领导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了。中国革命必须有新的领导,必须走新的道路。
②20世纪初中国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动则为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创造了条件。③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就是这样一个阶梯、一个阶梯走过来。在辛亥革命后十年,马列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 11 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历史事实证明,中国革命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下,最终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所以,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是历史的必然。41试述近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国情和历史任务。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近代社会经济、政治发展和思想演变的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从此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不断向前发展,由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第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革命方法,并沟通了中国革命和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之间的联系;为中国革命获得了广泛的国际援助和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提供了客观可能性。
42中国革命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①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在革命斗争中必须领导和组织统一战线,这是马列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②敌强我弱的基本态势决定了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③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头小,中间大”的状况,要求无产阶级必须团结广大的中间阶级一同革命。④中国革命发展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决定了必须建立统一战线。
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①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是坚决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资产阶级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也有参加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可能性。②由于统治中国的多个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矛盾,革命力量可以利用之而与反动营垒中一部分人结成联盟,以打击主要敌人。
43为什么说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之一?
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这是中国革命的特点之一,也是中国革命的优点之一。这是因为: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决定了中国革命只能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②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异常残暴且掌握庞大的反革命武装,这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③敌我力量对比和中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武装斗争是长期而曲折的斗争。
44毛泽东对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作出了哪些历史性贡献? 毛泽东同志的主要功绩有:①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内成功地进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事业的最杰出代表,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先河。②毛泽东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党和人民,创造性地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和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并开始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其积极成果成为邓小平理论的几个重要基本理论的直接源头与先导。③毛泽东是伟大的国际主义者,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而毛泽东则是创造这一理论的杰出代表,他对这一理论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28-1930年,毛泽东撰写的《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基本上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理论。1936-1939年,毛泽东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新阶段》、《战争和战略问题》、《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人>发刊词》等文章,标志着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发展为完备的理论形态,成为全党的共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理论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内部没有民主制度,无议会可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国民党反动派凭借其武装力量,对人民实行恐怖统治。无产阶级只有用革命的武装来反抗反革命的武装,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②农民占了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无产阶级要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必须深入农村,开展土地革命,发动农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
③中国革命的敌人异常强大,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而广大农村则是统治的薄弱环节。中国革命只能首先在农村聚集力量,建立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政治、经济、文化上的伟大革命阵地,借以在长期斗争中逐步地夺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④根据中国较长时期内敌强我弱的特点,把游击战争提高到战略地位。指出在中国“武装斗争的总概念,在目前就是游击战争”。
⑤明确提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并且阐明了三者之间的相互联系。这一理论,具有伟大而深远的意义:①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革命道路。历史证明,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革命才能顺利发展,否则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②这一理论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切从实际出发,冲破教条主义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主要成果。③它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开辟了共产主义运动多元化的进程,当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④这条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对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邓小平说:“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45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2.①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正确的,是各国无产阶级政党行动的指南。但是,马克思主义诞生在欧洲,诞生在资本主义比较发达、生产力发展较快的资本主义社会。因此,任何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在坚持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的同时,必须根据本国革命和建设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和具体特点来运用它,并以新的内容丰富和发展它。
②近代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文化十分落后,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要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族主义革命,并向社会主义迈进,这是一个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所没有遇到过的、无论在哪一部共产主义书本中都找不到现成答案的任务,需要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具体情况来运用马列主义的一般原理加以创造解决。③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盛行着一种将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冲破教条主义和一系列“左”倾思想的束缚,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本本主义”,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46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是什么?
1.①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上,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作为专政对象。②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时期,并承担不同的任务。③人民民主专政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④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7如何理解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2.首先,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归根结底是国家政权问题。其次,人民民主专政又是中国人民在几十年中积累起来的革命经验的结晶。再次,中国共产党的主要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人民民主专政就是达到这一纲领性目标的必经之路,是实现这个纲领的政治保证。
48为什么说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1.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伟大胜利,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善于把马列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创造性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具体表现为:①和平赎买。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运用政权的力量,废除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②逐步过渡。③把对经济制度的改造和人的改造结合在一起。④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49为什么说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
2.首先,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所产生的重大影响来看:①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经过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翻天覆地的大事变,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时代。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次,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三大改造,中国最终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以上充分说明,新中国的诞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巨变。50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独创性,是毛泽东思想善于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3.1953年,中共中央根据国际国内形势提出了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的基本思想是: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是革命性质转变的标志。②总路线在国家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方面提出了反映落后国家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思路,即把建设与改造并举,要求把国家工业化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紧密地结合起来,在社会改革中保持生产力的同步发展。③在我国全面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经济制度。④过渡时期总路线指出:从1953年起,用15年或更长一段时间,完成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它的提出,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和中国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的独创性,是毛泽东思想关于创立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划时代纲领和历史性宣言。
51毛泽东思想对于中国革命和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1.①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②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胜利的理论武器。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政治基础。④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52为什么说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之所以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首先在于它们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立场、最基本的方法;其次,它们是贯穿和渗透于毛泽东科学理论体系各个组成部分之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再次,它们是我们党指导革命和建设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是我们党战胜各种艰险,克服“左”、“右”错误,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总之,它们是毛泽东思想中最本质、最核心的东西,是最能体现毛泽东思想科学性和生命力的东西。
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在毛 14 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中占据核心地位;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因此,这三者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三篇:毛概考试题
当前分享
返回分享首页» 分享
毛概选择题 来源: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是(C)A、新三民主义 B、新民主主义理论 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
2、正式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D)A、中共五大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3、毛泽东思想产生的根本前提是(A)A、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C、中国革命运动的深入进行 D、三民主义的影响
4、中共初创时期,党的代表大会文件和党的领导人的文章交相辉映,开始形成(A)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B、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 C、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D、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5、结束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中央领导是在(C)A、中共六大B、中共七大 C、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
6、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概念的人是(C)A、刘少奇B、王稼祥 C、张如心D、周恩来
7、实际上确立了“以乡村为中心”观念的文章是(B)A、《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B、《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D、《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8、标志着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是(B)A、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思想的提出 B、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 C、统一战线理论的系统阐述
D、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论述
9、毛泽东思想最显著的特点是(D)
A、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理论联系实际 C、群众路线
D、批评与自我批评
10、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A)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批评和自我批评 D、加强党的自身建设
11、邓小平理论是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中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是邓小平理论的(C)A萌芽阶段B初步形成阶段
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D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
12、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到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的(B)A萌芽阶段B初步形成阶段
C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阶段D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阶段
13、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A)
A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B改革与开放成为时代的主题 C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D地区冲突成为时代的主题
14、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出科学的概括,使之构成较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在党的(B)
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D十六大
15、在邓小平理论中,贯穿于各个理论观点的基本线索是(B)A什么是社会主义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精髓 C发展才是硬道理D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16、“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是(B)A毛泽东确立起来的B邓小平确立起来的 C周恩来确立起来的D江泽民确立起来的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B)
A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B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C党的八十多年奋斗的历史D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国际背景是(B)A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B国际形势新变化 C经济全球化加速D现代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19、党的建设的根本问题是(C)
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
C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D维护加强党的坚强团结和高度统一 20、十六大所确定的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D)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2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坚持(D)A发展经济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
22、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在保持(A)
A党的先进性B党的纯洁性C党的阶级性D党的创造性
2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坚持(A)A执政为民B从严治党C依法治国D发展民主
2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A)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B发展C党的建设D为人民服务
25、“三个代表”是辨证统一的整体,其中总揽一切的是(B)A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B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C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D把建立共产主义社会作为出发点和归宿
26、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思考始于(A)A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D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多项选择题
1、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除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外,还有(ABCDE)A、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B、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 C、关于政策和策略理论
D、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E、关于党的建设理论
2、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的基本方面是(ABC)A、实事求是 B、群众路线 C、独立自主 D、艰苦奋斗 E、解放思想
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具体表现为(BCD)A、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结果
B、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C、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D、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E、是毛泽东的正确思想
4、表明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在全党正式确定下来的标志是(DE)A、遵义会议的召开 B、延安整风运动的开展 C、《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形成 D、刘少奇在中共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 E、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
5、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BCDE)A、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
B、新的社会生产力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
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传播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
E、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
6、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的鲜明特点是(ABE)A、科学性B、完整性 C、发展性D、实践性 E、独创性 7、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重要谈话(ABCD)
A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B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理论进一步发展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C提出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D提出了“三个有利于”标准
E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8、邓小平理论是(ACDE)A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C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贵的精神财富 E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9、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作了创新和发展,说了许多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如(BCD)
A关于按劳分配的理论B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D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E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10、邓小平提出的崭新论断有(BCE)A科学技术是生产力B一国两制
C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D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E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1、“三个代表”中的每个“代表”(ABDE)
A都有其特定的内涵和要求B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
C都构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D都统一于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E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12、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ABCDE)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 D邓小平理论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3、江泽民指出: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它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ABE)
A马克思主义的B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C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D促进经济发展的E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A4、A5、C6、C7、B8、B9、D10A
11、C12、B13、A14、B15、B16B17、B18、B19、C20、D21、D
22、A23、A24、A25、B26、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3、BCD4、DE5、ABCDE6、ABE
7、ABCD8、ACDE9、BCD10、BCE11、ABDE
12、ABCDE13、ABE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单项选择题
1.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把它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的是(B)
A、列宁B、毛泽东C、邓小平D、江泽民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是(B)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3、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题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文章,由此引发了(A)A、全国范围的关于真理标准的大讨论B、在相当范围内的思想上的拨乱反正 C、党的思想路线的转变D党的政治路线的转变 4.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争论的实质就在于(B)A、是不是坚持辩证法B、是不是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是不是坚持唯物论D、是不是坚持反映论 5、1978年我国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提出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是(D)A、马列主义理论B、社会主义原则C、“三个有利于”D、实践
6、党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是针对长期存在的(C)A、经验主义、实用主义B、自由主义、全盘西化 C、教条主义、思想僵化D、宗派主义、分裂主义
7、作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中的“是”是指(C)A、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B、主观对客观的能动反映 C、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
D、客观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即辩证法
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共产党的(B)A、政治路线B、思想路线 C、组织路线D、工作作风
9、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非常深刻地阐明了(D)A、反对教条主义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10、“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中的解放思想是指(D)A、思想更开放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 B、一切从实际出发
C、排除姓“社”姓“资”抽象争论的干扰
D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11、实事求是的基本含义是(C)
A、从客观事物的现象出发B、找出事物的因果联系 C、从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中,去研究事物的发展规律 D、发现事物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12、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B)A、目的B、前提C、核心D、关键
13、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C)A、条件B、原因C、目的D、中心
1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之间的关系是(A)A、辩证统一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相对与绝对的关系D、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15、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体现是(C)A、尊重科学、尊重知识B、认清时代条件 C、尊重实践、尊重群众D、认清国情特点
16、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B)A、求真务实B、与时俱进 C、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
17、毛泽东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建设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段话出自(D)A、《实践论》B、《反对党八股》 C、《反对本本主义》D、《改造我们的学习》
18、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D)
A、可以照搬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B、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 C、无需借鉴别国的经验
D、别人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必须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事情
19、第一次对三个“有利于”标准做出完整的理论表述,是在(D)A、党的十四大B、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五大D、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20、在三个“有利于”的标准中,检验实际工作中方针政策的根本标准是(D)A、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一切从实际出发D、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21、邓小平确立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实现了(D)
A、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B、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 C、认识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统一D、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22、邓小平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在于(B)A、提出实事求是B、强调解放思想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D、提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23、江泽民对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贡献在于(D)A、提出实事求是B、强调解放思想
C、提出理论联系实际D、提出与时俱进
2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贯穿于(C)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过程中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过程中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成熟阶段
25、改革开放每前进一步,都要(C)
A、先分清姓“社”姓“资”B、反复论证,澄清是非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D、看是否符合社会主义原则
26、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A)
A、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B、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
C、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D、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发展
27、科技创新的关键在(C)
A、技术B、管理C、人才D、机制
28、教育创新,首先要坚持和发展适应国家和和社会发展要求的(C)A、教育体制B、教育内容C、教育思想D、教育方法
二、多项选择题
1、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功绩在于(ABCE)
A、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B、确立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C、实现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D、提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E、彻底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工作
2、实事求是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是因为它源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即源于(ABC)
A、唯物论的观点B、反映论的观点C、辩证法的观点 D、机械论的观点E、本质论的观点
3、邓小平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发展为一个可以评价的有机整体,保证了人们认识和实践的科学化。这一有机整体的内容和顺序是(ACDE)A、一切从实际出发B、为人民服务C、实事求是 D、理论联系实际E、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全面推动了改革的进行,并形成了一系列重大的理论成果,包括(ABCE)
A、三个“有利于”标准的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社会主义革命理论 E、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5、1978年以来的两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指(AE)
A、1978年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的讲话“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1982年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提出的“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党的十三大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E、1992年的邓小平南方谈话
6、邓小平在反对“两个凡是”提倡要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时指出,毛泽东思想中最主要的是两条,即(BD)
A、独立自主B、实事求是C、自力更生D、群众路线E、艰苦奋斗
7、“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因为(ABC)A、对领袖人物的话应该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
B、它否定了历史唯物主义C、它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D、它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E、违背了改革开放
8、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ABC)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富于创造性 D、具有灵活性E、具有原则性
9、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ABC)
A、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B、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C、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D、一个历史过程 E、一次历史性飞跃
10、马克思主义是(ABCD)
A、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B、行动指南C、在实践中开拓创新 D、不惟书只惟实E、检验真理的标准
11、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了判断改革开放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ADE)
A、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是否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是否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设想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E、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12、邓小平确立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意义在于(ABCD)A、是实践标准的具体化和发展
B、把生产力标准和群众利益标准有机统一在实践标准之中 C、体现了从实际出发和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的统一 D、真理标准与价值标准的统一 E、是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13、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是(ABCD)
A、辩证统一的关系B、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
C、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D、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时候是矛盾的 E、解放思想的归宿是实事求是
1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ABCE)A、马克思主义的精髓B、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C、邓小平理论的精髓D、党的工作作风 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髓
15、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自觉地把思想认识(ABE)
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 C、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D、错误和挫折中总结经验 E、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6、江泽民在党的八十周年大会的讲话中要求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深化(ACD)
A、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B、对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的总结 C、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D、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 E、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掌握
1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基础上(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进一步改变了一切束缚发展的思想观念
C、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基本问题 D、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方面的创新 E、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
18、中国共产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是(ABCD)A、坚持党的思想路线B、解放思想C、实事求是D、与时俱进 E、实现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发达
19、科学理论的本质是(AD)
A求实B、认真C、坚持D、创新E、修正
20、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ABCDE)
A、制度创新B、科技创新C、文化创新D教育创新E、工作创新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B3、A4、B5、D6、C7、C8、B
9、D10、D11、C12、B13、C14、A15、C16、B
17、D18、D19、D20、D21、D22、B23、D24、C
25、C26、A27、C28、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2、ABC3、ADCE4、ABCE5、AE6、BD
7、ABC8、ABC9、ABC10、ABCD11、ADE12、ABCD
13、ABCD14、ABCE15、ABE16、ACD17、AC18、ABCD
19、AD20、ABCDE
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论断(D)。A.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 B.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 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改革开放过程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就在于没有完全搞清楚(C)A.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B.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3、衡量一种社会制度先进与落后的根本标准是(A)A、能否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能否建立和发展民主
C、能否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
D、能否提高综合国力
4、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念是在(D)A.1978年B.1980年C.1985年D.1992年
5、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C)A.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 B.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C.公有制占主体和共同富裕
D.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
A、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
C、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D、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7、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C)A、深化改革,扩大开放 B、发展科技和教育 C、发展生产力
D、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 8、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B)
A、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怎样解决这一主要矛盾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什么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最终取决于(D)
A、社会主义公有制程度的不断提高
B、按劳分配水平的不断提高
C、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D、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
10、在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上,第一次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本质联系起来的是(D)
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
11、邓小平总结80年代以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不少发展中国家发生的严重困难等情况,认为根本原因是(C)A、没有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B、没有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 D、没有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12、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集中到一点,就是(D)
A、保持政治稳定B、实现祖国统一 C、加强国防建设D、把发展放到首位 13、我国当前最大的政治是(C)A、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改革 B、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改革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D、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
14、中国的改革是以——的实施为突破口和第一推动力的(B)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15、中国的改革是以——的实施为第二推动力的(C)
A、国企改革
B、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对外开放
D、金融体制改革
16、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因为它所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B)
A、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的B、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C、为了人民的利益的D、能战胜资本主义的
17、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社会主义,就因为它所奋斗的一切归根到底都是为了(C)
A、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根本原则的B、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
C、为了人民的利益的 D、能战胜资本主义的
18、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B)
A、革命
B、改革 C、政治运动
D、阶级斗争 19、共同富裕意味着(D)
A、同等富裕
B、同步富裕
C、两极分化D、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20、下面哪一个不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讲话中阐述的重要思想(C)
A、关于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的思想 B、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C、关于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思想 D、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思想
21、邓小平深入思考社会主义本质的起点是(C)A、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典著作 B、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实质
C、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到底体现在哪里 D、日新月异的世界科技革命新形势
22、江泽民同志在邓小平提出的生产力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B)
A、要以是否有利于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B、要以是否有利于先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C、要以是否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D、要以是否有利于社会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我们一切工作的标准 23、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后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A)A、国家的发展问题
B、国家的改造问题
C、国家的生存问题
D、国家的巩固问题 24、当代科学技术成果最突出的一个特征是(A)
A、信息化
B、产业化
C、专利化
D、专业化 25、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突出了——的首要基础地位。(A)
A、生产力
B、生产关系 C、经济基础
D、上层建筑 26、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是(D)A、解放生产力和发展 生产力
B、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C、使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7、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C)
A、改革
B、对外开放
C、发展
D、加强党的建设 28、我们党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C)
A、无产阶级专政
B、是工人阶级先锋队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D、民主集中制原则 29、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为出发点和落脚点(B)
A、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B、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30、先进生产力是指(D)A、以先进的生产工具为标志的生产力 B、以先进的劳动者为标志的生产力 C、以先进的劳动对象为标志的生产力 D、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标志的生产力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本质是(ABCDE)
A、解放生产力B、发展生产力C、消灭剥削 D、消除两极分化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ABCDE)A、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原则 B、这是符合历史唯物主义根本原理的
C、这是社会主义本质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客观要求 D、这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E、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任务尤其突出、迫切和需要 3、混淆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混乱和错误观念主要有(ABCD)A、单纯的精神崇高B、一大二公C、平均主义 普遍贫穷E、共同富裕
4、邓小平阐明社会主义本质及其逐步实现是在(ABCD)A、历史和逻辑的形成过程中
B、物质基础与社会关系的相互作用中 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 D、发展过程和最终结果的统一过程中 E、静态和动态的作用过程中
5、共同富裕这一根本目标的实现,必须(ABCDE)A、建立在社会历史客观运动的基础上
B、以尊重生产力的客观物质运动规律的基础
C、建立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现实基础上
D、同以生产力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矛盾的运动结合起来 E、同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规律结合起来
6、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在农村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的扶贫开发工作。统计表明,全国农村的贫困人口,已从1985年的1.25亿人,减至1998年的4200万人。这一实践表明,消除贫困,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E)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 C.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D.我国政府一贯坚持的重要方针 E、我国最基本的人权——生存权的解决
7、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之所以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基本的问题是(ABCDE)
A、它关系到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B、它关系到怎样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C、它关系到如何在新的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 D、它关系到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E、它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和命运
8、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主要表现在(ABDE)
A、突出生产目标和人民利益目标,从根本上破除了抽象谈论社会主义的观念 B、坚持了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原则,又为完善和发展公有制和按劳分配指出了明确方向
C.提出了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唯一正确途径是革命
D.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把市场经济当作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E.摆脱了长期以来拘泥于具体模式而忽略社会主义本质的观念
9、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性(ABCDE)A、肯定了社会主义制度对促进生产力的巨大作用 B、揭示了社会主义制度得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据 C、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揭示了社会主义改革的客观根据
E、指明了消除两极分化和消灭剥削的根本途径
10、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体现了(ABE)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和实现这一目标的途径的统一 B、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统一 C、社会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的统一
D、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社会主义本质规定性的统一 E、社会主义的历史使命和社会主义最终目的统一
11、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理论意义在于(CDE)A、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B、它把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C、它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水平
D、它是探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最大的理论成果 E、它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贡献
12、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重大实践意义在于(ABD)A、它为如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B、它为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发展和完善公有制指明了方向 C、它为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开辟了道路
D、它突破了把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E、它突破了把按劳分配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1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主要论点有(BCDE)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发展生产力 B、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D、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根本要求
E、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命运
14、现阶段发展生产力对于我国具有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的主要原因是(ABCDE)
A、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
B、改变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的需要
C、回应时代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的需要 D、解决社会各种矛盾与各种问题的需要
E、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的需要
15、发展先进生产力需要解决好这样几个问题(ABCDE)A、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
B、把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掌握、运用和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紧密结合起来
C、正确处理发展先进生产力与现存的一些落后的生产方式的矛盾 D、不断改革完善我国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E、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加速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6、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必然性表现在(ABCDE)A、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B、是由党执政的历史地位决定的,是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总结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 D、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客观要求
E、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一条重要经验 17、把发展作为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进一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的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是(ACD)
A、以发展为己任B、以改革为使命C、以兴国为目标 D、以富民为取向E、以执政为要务
18、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的关键所在是(AE)
A、能否抓住机遇B、能否坚持独立自主C、能否全面开放 D、能否提高国民素质E、能否加快发展
19、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先锋队,主要看(ABCD)A、其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B、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
C、是不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D、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作用
E、是不是有自己的特色
20、十六大报告中所说的发展是(ABCDE)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政治文化相协调的发展 B、是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C、既指经济发展,又包括社会的全面发展,即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
D、既指当前的发展,又包括可持续发展
E、既指社会全面进步,又包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D2、C3、A4、D5、C
6、D7、C8、B9、D10、D
11、C12、D13、C14、B15、C
16、B17、C18、B19、D20、C
21、C22、B23、A24、A25、A
26、D27、C28、C29、B30、D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2、ABCDE3、ABCD4、ABCD5、ABCDE
6、ABCDE7、ABCDE8、ABDE9、ABCDE10、ABE
11、CDE12、ABD13、BCDE14、ABCDE15、ABCDE
16、ABCDE17、ACD18、AE19、ABCD20、ABCDE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D)A、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到二十世纪末 C、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到二十世纪末
D、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到现代化基本实现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D)A、国家、集体、个人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 B、先进的生产关系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C、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任务是(B)A、发展商品经济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完善生产关系D、完善上层建筑
4、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只能是(C)A、完善生产关系B、加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C、大力发展生产力D、大力发展私营经济
5、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B)A、自力更生、艰苦奋斗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6、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起点是(C)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结束 C、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党的十三大召开
7、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原则,中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是(C)A.新旧体制转轨阶段B、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阶段
C、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阶段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的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A、坚持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C、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C)A、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B、发展中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要经历的特殊阶段
C、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所要经历的起始阶段
1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其所要实现的历史任务来说,是(C)A、发展生产,解决人民温饱的阶段 B.加快发展,实现人民小康生活的阶段
C、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 D、完全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阶段
12、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的目的是(C)A、夺取政权B、建立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C、解放生产力D、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提出的奋斗目标是(D)A、国民经济现代化B、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 C、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社会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4、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表明,我国的社会性质是(C)A、旧民主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15、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 基本政策的有机统一,不可分割,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B)A、基本路线B、基本纲领 C、基本方针D、基本策略
1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基本路线要管(B)A、五十年B、一百年C、一百五十年D、二十年
17、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的制定是在(D)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8、第一次比较完整地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B)
A、1982年党的十二大B、1987年党的十三大 C、1992年党的十四大D、1997年党的十五大
19、社会主义改革是(C)A、改变基本制度B、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
C、社会主义制度的只我完善D、改革具体的政策 20、社会主义发展的动力是(A)A、改革B、革命C、阶级斗争D、开放
21、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是(C)A、我国脱胎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B、我国脱胎于不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 C、我国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我国脱胎于封建社会
22、改革和开放的前提是(D)
A、四项基本原则B、依法治国C、社会公平D、社会稳定
23、坚持改革开放是(B)A、立国之本B、强国之路C、政治保证D、奋斗目标
2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是党的(A)A、基本路线的展开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政策 C、最高纲领的体现D、基本路线的核心
25、我们的立国之本是(B)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D、不断提高经济效益
2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统一于(B)A、社会主义革命中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中D、坚持对外开放中
27、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保证是(B)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坚持改革开放D、坚持党的领导
28、马克思、恩格斯对未来社会主义发展提出(C)A、社会主义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B、社会主义分为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阶段
C、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 D、不存在社会主义阶段
2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是在党的(C)A、十三届四中全会B、十五大C、十六大D、十六届三中全会 30、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是(C)A、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B、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C、独立自主、自力更生D、吸引外资、对外贸易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写在题干后括号内)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C)A、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 C、没有实现现代化的、还不成熟的社会主义 D、实现了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的社会
E、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过渡时期
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指(ACDE)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发展生产力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D、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E、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原因是(ACDE)A、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生产力
B、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C、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D、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E、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达到中等国家的水平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ABCD)A、实现工业化B、实现经济现代化C、实现经济市场化 D、实现经济社会化E、实现经济规模化
5、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中(ABC)A、经济建设是中心B、改革开放是动力C、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保证 D、改革开放是中心E、四项基本原则是动力
6、改革是(ABC)
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中国的第二次革命D、改革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E、改革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经济方面的特征有(ABCDE)A、生产力比旧社会有很大发展B、社会生产力整体发展水平低 C、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低D、建立起了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E、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低
8、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是指(ABCDE)A、抓住机遇B、深化改革C、扩大开放D、促进发展E、保持稳定
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方面的特征有(ABCDE)A、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B、科学、文化、教育事业尚不发达
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尚不够完善D、两个文明的建设任务是长期的、艰巨的 E、非社会主义思想有一定影响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历史阶 段。这个初级阶段(ABCD)A、反映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B、标志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C、是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D、历史任务是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 E、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实现小康
1l、我国的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因为它(ABCE)A、是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
B、是自觉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之间的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C、是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 D、是实现高度公有化的所有制结构
E、能更好地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BD)A、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C、城乡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E、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矛盾
1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征是(ABCD)A、生产力落后,并且具有多层次性、不平衡性 B、商品经济不发达,市场体系不完善 C、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
D、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 E、实行单一社会主义公有制
1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CD)A、发展是硬道理B、改革开放是推动发展的动力
C、互相依存、互相促进D、社会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E、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社会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是实现别的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ABCD)A、工业化B、经济的社会化C、经济的市场化 D、经济的现代化E、管理的民主化
16.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有助于我们(ABCDE)A、解决种种矛盾B、澄清种种疑惑
C、正确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D、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E、正确对待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17、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ABCDE)A、基本含义B、历史地位C、基本特征D、基本任务E、基本路线
18、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目标是(ABCE)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D、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E、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目标是(ABCD)A、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 B、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C、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
D、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E、实现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0、十六大报告总结了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条基本经验,使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性的认识上,形成了一个紧密联系的“四个基本”,即党的(ABCD)
A、基本理论B、基本路线C、基本纲领D、基本经验E、基本问题
参考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D2、D3、B4、C5、B6、C7、C8、A9、A10、C
11、C12、C13、D14、C15、B16、B17、D18、B19、C20、A
21、C22、D23、B24、A25、B26、B27.、B28、C29、C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C2、ACDE3、ACDE4、ABCD5、ABC6、ABC
7、ABCDE8、ABCDE9、ABCDE10、ABCD11、ABCE12、BD
13、ABCD14、ABCD15、ABCD16、ABCDE17、ABCDE18、ABCE
19、ABCD20、ABCD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一、单项选择
1.经济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其明显表现有B A.跨国公司越来越成为世界经济的主导力量
B.国际贸易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C.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投资格局多元化 D.国际金融贸易总额大大超过国际贸易总额 2.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性质应该是D 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
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改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制的修补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2000年8月江泽民指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结合点是D 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4.首先使用“对外开放”表述的,是(D)A.列宁B.斯大林C.毛泽东D.邓小平
5.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经济建设和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历史经验时说,中国的经验的第一条就是(D)
A.自给自足、丰衣足食 B.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C.对外开放,尽量争取外援 D.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
6.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C)A.艰苦奋斗、奋发图强 B.加快发展民族经济
C.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7.发展和扩大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和主要内容是(A)A.发展对外贸易
B.发展对外技术交流,引进先进技术 C.发展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 D.建立经济特区,积极利用外资
8.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开始于(B)A.1980B.1984C.1990D.1992 9.市场经济,从本质上说是(B)
A.封闭经济B.开放经济C.计划经济D.文明经济
10.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题和基础是(B)A公平合理,互惠互利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发展对外贸易,引进资金和先进技术 D实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11.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吸收利用外资,对外技术交流工作中,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条原则是(D)
A.四项基本原则B.和平共处原则C.自力更生原则D.平等互利原则
12.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国际经济的通行规则,我国对外商投资企业将逐步实行国民待遇。这意味着在税收负担上,对外资企业将(D)A.进一步降低关税水平B.继续实行现有的优惠政策
C.课以比民族经济更高的税负,以保护民族工业 D.与国内其他经济成分一样,公平税负,平等竞争 13.邓小平曾指出,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是(D)A.惩治腐败B.实现四个现代化 C.发展生产力D.改革开放 14.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C A.生产力的重大变革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C.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
15.2002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6208亿美元,居世界第五位。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04亿美元,全年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828亿美元,实际使用金额527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国家外汇储备达到2864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位。这些情况表明(D)
A.进一步增强了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
B.已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C.利用外资成绩显著 D.对外开放持续扩大
16.我国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而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从1980年的50%上升到1998年的92%,其中机电产品占40%以上,连续8年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同期,在进口方面进口原材料的增幅较大,而进口机电设备的增幅减少。上述材料综合表明,我国(B)A.机电产品出口条件得到改善 B.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优化 C.原材料的对外依赖程度提高 D.初级产品的国外市场缩小
17.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A)
A.对外贸易B.技术出口C.对外投资D.承包国外工程 18.我国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的目的是(B)
A.在这些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和政治政策,进行不同社会制度的试验 B.让这些地区在对外开放中发挥基地和窗口作用
C.由这些地区专搞开放,保证其他地区专搞建设 D.根据“一国两制”方针,在这里设立特别行政区
19.进入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显著特点是(D)A.技术引进从注重硬件发展到注重软件发展 B.从兴办经济特区发展到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从吸收利用外资发展到扩大国际劳务合作和跨国经营 D.已经基本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二、多项选择
1.20年来,推动中国社会经济进步和发展的两个轮子是(DE)A.否定“文革”B.否定“两个凡是” C.真理标准大讨论D.改革E.开放 2.经济特区是个窗口,是(BCDE)
A.政治的窗口B.技术的窗口C.管理的窗口 D.知识的窗口E.对外政策的窗口
3.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的主要特点是(BDE)A.外向型B.全方位C.市场取向D.多层次E.宽领域 4.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应是(BD)
A.全面出击B.以质取胜C.削价倾销D.市场多元化E.后发优势 5.我国已经兴办的经济特区是(ABCDE)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E.海南
6.我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形式有(ABCDE)A.外贸B.对外技术交流
C.国际资金往来D.国际劳务合作E.国际旅游业 7.实行对外开放是(ABC)A.我国的长期基本国策 B.市场经济发展的比然趋势
C.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必然结果 D.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的结果 E.是对自力更生的否定
8.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能使社会主义国家(BCDE)A.迅速赶超发达国家B.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加快现代化步伐D.提高经济效益 E.提高科技水平
9.我国吸收和利用国外资金的形式主要有(ABCD)A.外国公司的直接投资B.外国政府和银行的贷款 C.国际金融组织贷款D.发行国际债券 E.购买外国企业股票
10.我国现阶段,积极合理利用外资要以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为重点,因为这种形式(ABDE)
A.便于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 B.不增加举借的外债,节省国内配套资金 C.可以缩短还债期限,降低利息负担
D.能开拓新的生产门路,扩大国内就业机会 E.有利于拓宽出口渠道,增加外汇收入
11.对外贸易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日益重要的作用。发展对外贸易可以(ABCDE)A.协调比例关系,促进再生产的顺利进行
B.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C.增加外汇收入,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国内就业机会
D.提高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提高本国经济素质,增强国家经济实力 E.丰富国内市场,改善人民生活
12.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提出是(ABCDE)
A.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的历史教训深刻总结的结果
B.对当代世界经济、科技发展和国际形势发展科学分析的结果 C.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 D.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E.社会主义市场发展的客观要求
1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好处有(ABCDE)A.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出口的吸引外资 B.有利于加快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C.有利于继续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D.有利于我国参与国际贸易新规则的制定,维护我国的正当权益,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
E.有利于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 14.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ABC)A.改革是动力 B.发展是目的 C.稳定是前提 D.发展是手段
15.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含义是指(BCD)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16.按照十六大报告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是指(ABCD)A.发展是目的,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动力 B.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是压倒一切的
C.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D.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一、答案:
1.B2.D3.D4.D5.D6.C7.A8.B9.B10.B 11.D12.D13.D14.C15.D16.B17.A18.B19.D
二、答案:
1.DE2.BCDE3.BDE4.BD5.ABCDE6.ABCDE7.ABC8.BCDE9.ABCD10.ABDE 11.ABCDE12.ABCDE13.ABCDE14.ABC15.BCD16.ABCD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将其标号填在题干后括号内)
1、党的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B)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C.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公有制为主体和共同富裕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D)A.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B.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建立公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
D.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C)A.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的关系B.公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关系 C.计划和市场的关系D.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B.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C.建立市场经济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中国20世纪50年代形成的经济体制是(A)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高度集中的市场经济体制 C.高度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D.高度分权的市场经济体
6、为我国经济体制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转变指明方向的是(B)A.社会主义公有制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D.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理论
7、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只要对发展生产力有好处,就可以利用。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的。”这些论断明确界定计划和市场的属性(D)A.计划和市场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
B.计划和市场是划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依据 C.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 D.计划和市场属于资源配置范畴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是(B)A.计划B.市场C.国家D.企业
9、建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理论基础是(C)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B.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D.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理论 lO、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是(A)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 B.完善的市场体系
C.以间接调控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 D.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
11、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B.生产资料公有制 C.生产资料私有制D.生产力发展状况
12、中国农村的主要经济形式是(B)A.乡镇企业B.集体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D.个私经济
13、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A)A.重要组成部分B.主体 C.有益补充D.基础
14、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B)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经济D.个私经济
15、非公有制经济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是因为(D)A.它们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B.它们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
C.它们与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相联系 D.它们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
16、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关键看谁掌握(D)A.所有权B.经营权C.财产权D.控股权
17、社会保障的目标是保障社会成员的(B)A.富裕生活水平B.基本生活水平C.现代生活水平D.物质生活水平
18、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B)A.兼顾效率、公平优先原则B.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 C.效率与公平并重原则D.效率与公平兼顾原则
19、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A)A.共同富裕B.同步富裕C.同时富裕D.同等富裕
20、邓小平提出的一个能够影响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不断波浪 式地向前发展的大政策是(A)A.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诚实劳动、合法经营 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21、邓小平指出:鼓励一部地区、一部分先富起来是为了(D)A.反对平均主义B.反对两极分化
C.拉开个人收入差距D.实现共同富裕
22、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A)A.控制力上B.资产比重上 C.影响力上D.主体地位上
23、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B)A.法律组织形式B.资本组织形式
C.公有制实现形式D.私有制实现形式
24、决定所有制结构的是(B)A.生产关系的性质B.生产力发展状况
C.社会发展阶段D.上层建筑结构。、25、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所有制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最主要的是(B)A.公有制经济比重上升B.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 C.非公有经济比重下降D.公有制主体地位动摇
26、所有制结构应该以(B)A.公有制程度高低为标准
B.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力为标准 C.公有制比重大小为标准 D.生产力发展水平为标准
27、现阶段为实现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的目标,我们的收入分配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是(C)
A.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防止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C.效率优先、兼顾公平
D.公有制为主体、共同富裕
28、党的十五大第一次正式肯定的(D)
A.按需分配B.按劳分配C.按资分配D.按生产要素分配
29、十五大在分配理论上的重大突破就是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A)A.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B.按社会财富分配相结合 C.按劳动贡献分配相结合D.按合法收益分配相结合
30、十四大报告明确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B)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B.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D.排除计划而由时常进行资源培植的经济体制
31、江泽民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硒蛇添足”,而恰恰相反,就是“画龙点晴”。所谓“点睛”,就是点明我们市场经济的(D)A.目的B.功能C.条件D.性质
32、邓小平指出: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我们是计划经济为主,也结合市场经济,但这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这些论断(C)A.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
B.明确意识改革是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只是强调要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
D.解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思想束缚
33、被邓小平称为提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衽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的纲领性文件是(B)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D.《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34、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A)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扩大企业自主权 C.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D.推行股份制
35、为正确发挥市场经济的作用而建立的宏观调控体系是(B)A.以指令性计划为主B.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 C.以行政手段为主D.以直接调控为主
36、建立健全宏观经济调控体系必须(B)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B.转变政府职能 C.排斥行政手段D.完善市场体系
37、宏观调控体系基本上实现了由(B)A.间接调控向直接调控的转变B.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C.市场调控向行政调控的转变D.行政调控向市场调控的转变
38、十六大提出初次分配要注重(C)A.市场B.鼓励C.效率D.发展
39、十六大提出再分配注重(A)A.公平B.调节C.规范D.保障 40、《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是(A)
A.股份制B.股份合作制 C.承包制D.租赁制
二、多项选择题
1、在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有(AB)A.计划B.市场C.法律D.行政E.政策
2、中国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是(ABCDE)A.社会资源配置方式以计划为主 B.政企不分、企业隶属并依附于国家 C.忽视商品生产、排斥市场的作用 D.以平均主义作为分配原则 E.以单一的公有制经济为基础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ABCDE)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 B.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C.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D.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 E.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4、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ABCE)A.产权明晰B.权责明确C.政企分开 D.公平分配E.管理科学
5、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ABCD)A.促进经济增长B.增加就业C.稳定物价 D.保持国际收支平衡E.社会公平
6、构成生产要素市场的是(ABCDE)A.技术市场B.信息市场C.劳动力市场 D.房地产市场E.资本市场
7、十六大提出政府职能包括(ABCD)
A.经济调节B.市场监管C.社会管理 D.公共服务E.行政审批
8、现代市场体系的特征是(ABCD)
A.统一B.开放C.竞争D.有序E.公平
9、间接调控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主要手段是(BD)A.市场体系B.经济手段C.行政手段 D.法律手段E.计划手段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ABCDE)A.属于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分 B.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 C.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优势 D.既有互补性、又有互动性
E.可以在竞争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一个有机统一体,包括(AB)A.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
B.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非公有制经济 C.作为资源配置方式的市场经济 D.作为宏观调控条件的市场体系 E.作为市场经济微观主体的现代企业
12、邓小平指出: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些论断(CDE)A.突破了完全排斥市场调节的计划经济概念 B.重新解释了计划经济的内涵 C.明确界定了市场经济的属性
D.解除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对立的思想束缚
E.奠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理论基础
13、现代市场经济是(BD)A.排斥计划的市场经济B.国家干预的市场经济
C.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D.计划和市场相结合的市场经济
14、市场经济作为资源配置手段的共性是(ABCD)A.所有经济活动主体都通过市场发生联系
B.所有企业都拥有进行商品生产经营的全部权利
C.政府不直接干预而是通过调节市场引导企业生产经营活动 D.一切经济活动方式和关系都以法律形式来规范 E.全部经济活动都是建立私有产权基础上
15、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ABCDE)A.突破了将计划和市场作为制度属性的传统观念 B.阐明了计划和市场不是划分社会制度的标志
C.论证了计划和市场是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基本手段
D.强调我们市场经济必须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
E.说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方法上基本上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似
16、完善的市场体系是(ABCDE)A.市场经济有效配置资源的条件 B.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
C.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生产经营的条件 D.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纽带 E.由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构成的
1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有制结构的重大变化就是公有制经济比重下降,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步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比较重要的地位。正确看待所有制这一变化的观点是(ABCDE)A.这是所有制结构调整和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
B.公有制经济比重虽然有所下降,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没有动摇 C.评价所有制结构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为标准
D.调整和改革公有制结构应根据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 E.评价所有制结构应该以是否符合“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18、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ABCDE)A.构成公有制经济的重要部分 B.最终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 C.国家和集体享有所有者权益 D.属于公有制经济成分
E.在整个公有制经济中比重越来越重要
19、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BCDE)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B.国有经济控制国经济命脉
C.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公有资产占优势要有量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提高 E.国有经济发挥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20、公有制经济的内涵包括(ABCDE)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
C.混合所有制中的国有成分D.混合所有制中的集体成分 E.混合所在制经济
2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ABC)A.个体经济B.私营经济C.外资经济 D.股份经济E.集体经济
22、现代社会中属于生产要素的是(ABCDE)A.资本B.土地C.技术D.管理E.信息
2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富裕程度差别的客观经济条件是(ABCDE)A.实行按劳分配原则
B.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 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D.存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社会差别 E.共同富裕是一个不平衡的发展过程
24、邓小平指出:先富是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这是因为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可以发挥(ACE)A.示范作用B.竞争作用C.帮助作用 D.公平作用E.带动作用
2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兼顾公平就是指(BCE)A.牺牲效率,缩小收入差距
B.力求起点平等的公平,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 C.政府对国民收入再分配,体现社会公平D.提倡奉献精神,实行平均主义
E.利用税收杠杆和社会保障制度实现结果上的平等
26、社会保障体系或制度的组成包括(ABCE)A.社会救助B。社会保险c.社会福利 D.社会安全E.社会优抚
27、注重效率,体现公平,必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十五大提出了规范收入分配的具体措施是(ABCE)A.保护合法收入B.取缔非法收入
C.整顿不合理收入D.消灭剥削收入E.调节过高收入
28、江泽民提出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把握的原则是(ABCDE)A.从国情出发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 B.首先保证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
C.坚持效率与公平相结合,权利和义务相对应 D.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E.要积极稳妥,注意新老体制的衔接和过渡,避免出现大的波动
29、十五大提出在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前提下,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ABCD)A.这是由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 B.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也决定了分配形式的多样化 C.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
D.这是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市场经济基本要求在分配制度上的体现 E.这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
30、十六大明确了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思路是(ABCDE)A.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B.健全失业保险制度和城市居民最终生活保障制度 C.多渠道筹集和积累社会保障基金
D.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社会保障的标准和水平,发展城乡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事业
E.有条件的地方,探索建立农村养老、医疗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参考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C4、D5、A6、B7、D
8、B9、C10、A11、A12、B13、A14、B
15、D16、D17、B18、B19、A20、A21、D
22、A23、B24、B25、B26、B27、C28、D
29、A30、B31、D32、C33、B34、A35、B
36、B37、B38、C39、A4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2、ABCDE3、ABCDE4、ABCE
5、ABCD6、ABCDE7、ABCD8、ABCD
9、BD10、ABCDE11、AB12、CDE
13、BD14、ABCD15、ABCDE16、ABCDE
17、ABCDE18、ABCDE19、ABCDE20、ABCDE
21、ABC22、ABCDE23、ABCDE24、ACE
25、BCE26、ABCE27、ABCE28、ABCDE
29、ABCD30、ABCDE
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B)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D.多党合作制度
2、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A.人民群众自己当家作主,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 B.实行民主集中制
C.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 D.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
3、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D)A.议行合一B.三权分立
C.民主集中制D.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4、依法治国的前提和基础是(A)A.法制B.民主C.专政D.稳定
5、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基本要求的核心是(B)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
6、我国各民主党派是(B)A.执政党B.参政党C.在野党D.反对党
7、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就国体而言是(A)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8、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A)A.国体决定政体B.政体决定国体
C.国体相同、政体也相同D.政体相同、国体也相同
9、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B)A.加强法制B.依法治国C.民主政治D.人民民主
10、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对象是(B)A.基本政治制度B.具体政治制度 C.民主集中制度D.民主政治制度
11、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是(D)A.马克思B.列宁C.毛泽东D.邓小平
12、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D)A.社会主义与民主是不可分割的 B.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C.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
D.民主是可以一蹴而就的
13、我国的政党制度是共产党领导的(D)A.一党制B.两党制C.协商制D.多党合作制
14、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核心是(B)A.人民当家作主B.坚持党的领导 C.依法治国D.人民民主专政
15、明确提出实行“依法治国”是在党的(D)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6、我国最高权力机关和行使国家立法权的机关是(A)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最高人民法院 C.国务院D.最高人民
17、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D)A.先决条件B.基本动力C.根本基础D.客观需要
18、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保证是(B)
A.共产党专政B.依法治国C.精简机构D.权力集中
1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B)A.共产党专政B.无产阶级专政
C.工农联盟专政D.新民主主义专政
20、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C)A.全国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B.全国代表大会 C.人民D.国务院
21、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B)A.合理化、制度化、程序化B.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C.法律化、自动化、程序化D.有序化、制度化、自由化
22、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服从和服务于(A)A.经济建设这个中心B.思想解放 C.发展民主D.依法治国这个目标
23、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有利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D)A.价值目标B.特点C.主导作用D.特点和作用
24、我国的政体是(A)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人民民主专政 C.政治协商制度D.无产阶级专政
25、我国近年来把直接选举人民代表的范围扩大到(B)A.乡一级B.县一级C.村一级D.市一级
26、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D)A.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B.变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C.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 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7、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归根到底是因为它(A)A.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政治上的集中体现 B.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C.是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D.有利于巩固无产阶级专政
28、“民主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不是一个东西。民主就是承认少数服从多数的国家”(A)
A.民主是指一种国家制度B.国家的实质是少数服从多数 C.民主是政体不是国体D.民主是手段不是目的
29、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A)A.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将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法律化 D.必须使每一个公民都增强法制观念 30、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C)A.指导思想B.唯一方法C.基本方略D.基本政策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AC)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公民享有无限自由
C.人民当家作主D.实行民主集中制E.爱国统一战线
2、社会主义民主(ABCDE)A.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B.通过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来实现 C.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D.同资本主义民主是根本对立的 E.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
3、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ABCDE)A.我国人民管理自己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B.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C.直接体现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性质 D.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E.同人民民主专政国体相适应的政权组织
4、共产党与其他各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是(ABE)A.共产党实行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
B.各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服务
C.执政党与在野党的关系D.各民主党派是反对党 E.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5、马克思说:“权力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发展”这表明(ACDE)A.民主建设不能脱离社会总的发展而单独进行 B.民主建设不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C.民主发展程度受经济文化发展条件的制约 D.民主建设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
E.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要从我国国情出发,不能照搬照抄别国的模式
6、建设政治文明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以下方面(ABDE)A、政治思想B、政治制度C、经济制度 D、行政管理E、法制建设
7、扩大基层民主的重点,是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的(ABCD)
A、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 B、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C、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
D、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E、对上级政府部门的绝对服从
8、依法治国是(ABCDE)A.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B.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 C.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
D.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E.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9、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之间的关系是(ABCE)A.政治制度决定政治体制的性质
B.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C.两者是即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两个范畴 D.政治制度是政治体制的表现形式 E.政治体制是政治制度的实施形式
10、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的原则是(ABC)A.精简B.统一C.效能D.协调E、公平
11、我国现有的八个民主党派是(ABCDE)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 B.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 C.中国农工民主党D.中国致公党 E.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12、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ABC)A.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C.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D.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E.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
13、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包括以下主要内容(ABCDE)A.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E.基层民主建设
14、下列国家机关由全国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并对全国代表大会负责的有(ABCD)A.国务院B.中央军委C.最高人民法院 D.最高人民检察院E.全国政治协商会议
15、依法治国体现了(ABCDE)A.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统一 B.广大人民群众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C.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 D.依法治国依据的是宪法和法律 E.个人与集体的统一
16、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主要是因为(BCDE)A.我国目前还存在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 B.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尚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 D.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
E.认清我国具体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要有一个过程
17、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ABDE)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 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之一
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E.到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
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其原因在于(ABCD)A.它们的领导力量一样 C.它们的本质内容一样 B.它们的阶级基础一样
D.它们承担的历史任务一样 E.它们的形式一样
19、我国人民民主专政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是(ACE)A.前者是后者的依据和前提
B.前者指国家性质,后者指国家机构 C.前者是国体,后者是政体
D.前者是国家权力机关,后者是国家管理机关 E.前者是国家政权性质,后者是政府机构
2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ABC)A.直接体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
B.保证人民的权力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 C.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 D.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 E.与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相适应 参考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D4、A5、B6、B7、A
8、A9、B10、B11、D12、D13、D14、B
15、D16、A17、D18、B19、B20、C21、B
22、A23、D24、A25、B26、D27、A28、A
29、A30、C
二、多项选择题
1、AC2、ABCDE3、ABCDE4、ABE5、ACDE
6、ABDE7、ABCD8、ABCDE9、ABCE10、ABC
11、ABCDE12、ABC13、ABCDE14、ABCD15、ABCDE
16、BCDE17、ABDE18、ABCD19、ACE20、ABC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是由经济、政治、文化形态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体。其中(C)A、政治是基础B、经济和政治是基础 C、经济是基础D、经济和文化是基础
2、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它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构成(D)A、精神文明B、古代文明C、现代文明D、道德文明
3、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和保证。(C)A、文化B、思想C、政治D、军事
4、是民族的灵魂,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C)A、意识B、经济C、文化D、凝聚力
5、党的十六大将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明显提高作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目标而提出。(B)A、精神素质B、健康素质C、品德修养D、创新意识
6、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有着的关系。(A)A、不平衡性、不同步性B、完全一致性 C、大体一致性D、绝对同步性
7、坚持文化建设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繁荣(B)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根本要求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保证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根本动力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的根本动力
8、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指导思想,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要坚持(C)A、科学技术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B、人类优秀文化成果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C、先进世界观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D、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
9、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把弘扬主旋律和(B)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结合起来B、提倡多样化统一起来 C、发展民族文化统一起来D、吸收西方文化结合起来
10、先进文化,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先进的经济和政治相联系,从根本上反映和促进(C)A、先进生产关系和发展要求B、先进上层建筑的发展要求 C、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D、先进经济基础的发展要求
1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提出的:“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的文明是指(D)A、物质文明B、现代文明C、古代文明D、精神文明
12、没有的进步,物质文明建设就没有了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D)A、科技技术B、人类社会C、高等教育D、精神文明
13、在邓小平提出的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中,核心和根本是处理好(A)A、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C、经济建设和民主建设的关系D、改革开放和惩治腐败
14、邓小平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个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但是说到最后,还是要把(B)A、政治建设当作中心B、经济建设当作中心 C、民主建设当作中心D、科技和教育当作中心
15、从总体上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当代中国已处于,引统和整合着其他各种文化。(B)
A、服从地位B、主导地位C、指导地位D、主动地位
16、把培养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必然要求。(A)A、“四有”公民B、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C、“四化”干部D、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7、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生产力的,也是文化的创造者。(D)A、重要因素B、次要因素C、主要因素D、首要因素
18、提高人的素质,培养人的素质,是文化建设的(A)A、特有功能B、根本任务C、首要任务D、根本方向
19、思想道德建设决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A)A、中心环节B、根本要求C、特定内涵D、根本任务 20、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B)A、物质基础B、精神支撑C、前提D、基础
21、以法律的权威性和强制性规范社会成员的行为称之为(C)A、依法治国B、法制C、法治D、法律规范
22、以道德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提高社会成员的思想认识和道德觉悟,称之为(B)A、人治B、德治C、以德服人D、道德感化
23、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C)A、指导方针B、工作方针C、政治优势D、政策
24、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教育和科学事业,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是我们坚定不移的(D)A、基本制度B、指导纲领C、发展战略D、方针
25、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增强我国综合力和国际竞争力的(D)A、基础B、根本要求C、前提D、决定性因素
26、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B)A、文化B、教育C、哲学D、管理
27、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是党、政府和人民的(A)A、喉舌B、工具C、中介D、事业
28、人的本质(C)A、高级动物B、社会的产物
C、社会关系的总和D、生产关系的总和
29、高度发展的生产力及其创造的社会物质文化生活条件,是人的全面发展的(B)A、归宿点B、前提和现实基础 C、基本要求D、保障
二、多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是由哪些形态所组成的相互作用的有机体(BCD)A、自然B、政治C、经济D、文化E、民族
2、人类文明是一个有机系统,包括(ABD)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现代文明 D、政治文明E、古代文明
3、综合国力竞争包括(ABCD)A、经济实力竞争B、科技实力竞争C、国防实力竞争 D、文化方面竞争E、宗教方面竞争
4、精神文明具有自身内在的发展规律,它(ABC)
A、有着历史继承性
B、与物质文明有着不平衡性、不同步性 C、对物质文明有着巨大的反作用
D、是物质文明的基础E、是物质文明和附属
5、邓小平曾提出一系列“两手抓”的战略方针,这包括(BCDE)A、一手抓革命,一手抓生产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惩治腐败 C、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D、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 E、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
6、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公民,其“四有”包括(ABCE)A、有理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学历E、有纪律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ABCDE)A、重要建设B、以立为本C、持之以恒D、贵在落实E、务求实效
8、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ACDE)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B、创造崭新文化
C、支持健康有益文化D、努力改造落后文化 E、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9、无论是对待民族文化还是外国文化,我们要坚持的方针是:(ABCD)A、取其精华B、去其槽粕C、洋为中用 D、古为今用E、开拓创新
10、马克思主义认为,人(ABCDE)A、是社会的主体B、是一切历史活动的主体
C、是生产关系的第一因素D、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 E、是文化的创造者
11、要认真贯彻党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全社会倡导包括如下内容的基本道德规范(ABCDE)A、爱国守法B、明礼诚信C、团结友善 D、勤俭自强E、敬业奉献
12、做好思想政治工作(ACDE)A、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 B、要把虚与实结合起来
C、要把做群众思想工作与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D、既讲道理又办实事E、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13、教育(ABD)A、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 B、在现代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 C、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
D、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E、是民族精神的火炬
14、当前,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ABCDE)A、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 B、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C、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者
D、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E、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5、社会主义所追求的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包含(CDE)A、少数人物质财富的共同富裕
B、一部分人的精神财富上的共同享有 C、全体人民物质财富的共同富裕
D、全体人民的精神财富上的共同享有 E、全体人民自身全面发展的共同提高
1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BCDE)A、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内容B、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 C、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表现 D、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文化一致的
E、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17、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ABDE)A、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 B、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 C、强化共产主义思想品德教育
D、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E、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18、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是(ABCDE)A、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导 B、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有利于促进改革开放
D、有利于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声誉、尊严、团结和利益 E、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19、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主要包括(AB)A、理想建设B、首先建设C、党的建设 D、精神文明建设E、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2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重要建设”的方针,因为(ABCDE)A、它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 B、体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客观规律
C、历史条件发生了变化D、党的根本任务发生了变化 E、新时期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挑战
参考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C4、C5、B
6、A7、B8、C9、B10、C
11、D12、D13、A14、B15、B
16、A17、D18、A19、A20、B
21、C22、B23、C24、D25、D
26、B27、A28、C29、B
二、多项选择题
1、BCD2、ABD3、ABCD4、ABC
5、BCDE6、ABCE7、ABCDE8、ACDE
9、ABCD10、ABCDE11、ABCDE12、ACDE
13、ABD14、ABCDE15、CDE16、BCDE
17、ABDE18、ABCDE19、AB20、ABCDE
第十一章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多选
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AB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C.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D.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要求
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ABC)
A.是我们党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B.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C.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D.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必然要求
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有(ABCD)
A.富强B.民主C.文明D.和谐
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这句表述,旗帜鲜明地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性质和定位,深刻揭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ABCD)
A.领导核心B.发展道路C.实践主体D.根本目的
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是必须(ABCD)
A.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B.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
C.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活力
D.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ABCD)
A.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B.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
C.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
D.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
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ABCD)
A.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
B.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
C.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D.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8.《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ABCD)
A.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B.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
C.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D.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9.《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方面是(ABCD)
A.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D.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激发社会活力,增进社会团结和睦
10.《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社会和谐(ABCD)
A.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B.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
C.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
D.要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1.《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事业建设的政策措施是(ABCD)
A.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B.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C.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D.加强环境治理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相和谐
12.《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完善收入分配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的主要政策措施是(ABCD)
A.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B.加强收入分配宏观调节,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公平
C.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逐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促进共同富裕
D.完善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制度
13.《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的是(ABCD)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D.社会主义荣辱观
14.《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其基本内容是(ABCD)
A.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
B.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C.坚持正确导向,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D.广泛开展和谐创建活动,形成人人促进和谐的局面
15.《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改革的总要求是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同步推进(ABCD)
A.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B.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C.文化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D.社会体制的改革和创新
16.《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为此(ABCD)
A.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B.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C.必须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D.必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17.《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担负的领导责任是(ABCD)
A.把握方向B.制定政策C.整合力量D.营造环境 参考答案要点
1ABC2ABC3ABCD4ABCD5ABCD6ABCD7ABCD8ABCD9ABCD10ABCD 11ABCD12ABCD13ABCD14ABCD15ABCD16ABCD17ABCD
第十二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政府首次明确表示愿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A)A.万隆会议B.雅加达会议 C.马尼拉会议D.吉隆坡会议
2、香港曾是殖民地由(A)A.英国统治B.西班牙统治 C.葡萄牙统治D.法国统治
3、台湾问题是(C)A.殖民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B.殖民统治遗留下来的问题
C.国内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D.殖民主义遗留下来的问题
4、首次提出两岸恢复“三通”的是(A)A.《告台湾同胞书》 B.《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C.《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5、“一纲四目”的“一纲”是指(A)A.台湾必须回归祖国B.香港必须回归祖国 C.澳门必须回归祖国D.祖国必须实现统一
6、“一国两制”理论的思想来源和理论准备是(A)A.一纲四目B.国共合作C.爱国一家D.和平统一
7、“一国两制”提出首先是针对(A)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自治问题
8、为“一国两制”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A)A.设立台湾特别行政区规定 B.鼓励台商投资规定
C.发展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规定 D.主张两岸实现“三通”规定
9、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是(A)A.坚持一个中国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实行两岸“三通”
10、“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是(A)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实行两种制度 C.实现两岸三通D.放弃使用武力
11、“一国两制”的根本政治前提是(A)A.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B.坚持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C.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D.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12、最先提出台湾可以保留军队的是(A)A.“一纲四目”B.《告台湾同胞书》 C.《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13、中国政府提出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针对(B)A.台湾同胞的B.搞“台湾独立”图谋的 C.台湾当局的D.台湾政党的
14、中国政府正式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的时间是(C)A.1995年7月1日B.1996年7月1日 C.1997年7月1日D.1998年7月1日
15、《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正式通过是全国人大(B)A.七届二次会议上B.七届三次会议上 C.八届一次会议上D.八届三次会议上
16、“一国两制”构想首先用于解决(B)A.台湾问题B.香港问题C.澳门问题D.台海问题
17、邓小平指出,港人治港的界线和标准就是治理香港的港人是 以(C)A.原住民为主体B.中国人为主体 C.爱国者为主体D.港籍人为主体
18、中英两国政府首脑正式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的时 间是(B)A.1982年9月B.1984年12月 C.1990年4月D.1993年3月
19、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是(B)A.一纲四目B.一国两制C.武力解放D.完全统一 20、“一国两制”构想创造性地将和平共处原则用来处理(A)A.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B.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 C.国与国之间争端问题D.历史遗留问题
21、在台湾问题的解决上,我们的方针是(D)A.力争和平统一,放弃使用武力 B.力争和平统一,拒绝使用武力 C.力争和平统一,承诺使用武力 D.力争和平统一,不承诺放弃武力
22、特别行政区不同于中国其他一般省区享有高度的(C)A.外交权B.国防权C.自治权D.独立权
23、两种制度在一个国家内部的地位和作用是(D)A.相同的B.矛盾的C.相似的D.不同的
24、可以保留自己军队的特别行政区是(A)A.台湾B.香港C.澳门D.港澳台
25、特别行政区可以不服从中央政府的是(D)A.外交B.宣战C.媾和D.行政
26、“三通”是指(A)A.通商、通邮、通航B.通商、通航、通讯 C.通邮、通航、通话D.通邮、通关、通讯
27.将两岸关系说成是国家与国家,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实质是企图(D)A.阻挠两岸实现三通B.破坏两岸正常谈判
C.把台湾问题国际化D.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来
28、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修改权属于(B)A.香港立法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国务院D.特别行政区政府 29、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发表的关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动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重要讲话是(B)A.《中国大陆与台湾和平统一的设想》 B.《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C.《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D.《告台湾同胞书》 30、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D)A.特别行政区是一个有独立主权的政治实体
B.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特别行政区必须放弃资本主义制度 D.特别行政区必须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31、中央政府主张两岸谈判可先就(B)A.两岸实现完全统一问题进行谈判 B.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 C.解决两岸事务性问题进行谈判
D.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问题进行谈判
32、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海峡两岸同胞多年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是在(B)A.1986年11月B.1987年11月 C.1988年11月D.1989年11月
33、党把“一国两制”内容写进党章,是在(C)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
34、中国政府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是在香港回归祖国(D)A.3周年之际B.4周年之际 C.5周年之际D.6周年之际
二、多项选择题
1、根据基本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享有(ABDE)A.行政管理权B.立法权C.完全自治权 D.独立的司法权E.终审权
2、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港府服从中央政府的非自治权有(ABCD)A.外交B.国防C.宣战D.媾和E.财政
3、基本法规定特别行政区自行产法禁止的行为有(ABCDE)A.判国B.分裂国家C.煽动叛乱 D.颠覆政府E.窃取国家机密
4、在“一国两制”中要讲两个不变的观点,“不变”是指(ABCD)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变 C.对台湾政策五十年不变 B.对香港的政策五十年不变 D.对澳门的政策五十年不变
E.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五十年不变
5、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规定,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五十年不变。“五十年不变”是指(CD)A.港澳的资本主义制度只保留50年 B.港澳的资本主义制度早晚要变
C.港澳搞资本主义,不是搞一段时间,而是搞几十年或上百年 D.五十年不变只是一个形象说法50年后也不会变 E.五十年不变只是权宣之计,回归50年后必须变
6、港澳台问题的性质(DE)A.都是国际关系问题 B.都是内政问题
C.都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D.台湾问题属于内政问题
E.港澳问题是殖民地遗留问题
7、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是(ACDE)A.主权必须收回B.主权问题可以讨论
C.收回香港后,现行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D.过渡期内中英应采取合作的态度,避免香港发生大的波动 E.一国两制,港人治港,保持香港的繁荣和稳定 8、1984年12月19日中英联合声明发表,声明宣布(ABCD)A.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B.英国政府于1997年7月1日将香港交还给中国政府 C.中国政府在香港设立特别行政区 D.保持香港的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E.香港特别行政区拥有完全独立的自治权
9、对台湾问题正确的立场是(ACD)A.中国对台湾的主权神圣不可侵犯
B.台湾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C.主张用和平方式实现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D.反对以任何方式改变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地位 E.中国要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10、中国政府在澳门回归后将保持澳门(ACDE)A.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B.现行法律不变 C.官方文字不变D.现行法律基本不变 E.现行生活方式不变
11、我国宪法规定,特别行政区(ABCD)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B.直辖于中央政府C.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D.实行单独的财政预算E.都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12、中华人民共和国可以依法设立特别行政区的是(ABE)A.香港B.澳门C.上海D.深圳E.台湾
13、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指出:台湾回归祖国后,台湾(ABCDE)A.现行社会制度不变B.现行经济制度不变
C.现行生活方式不变D.同外国的经济关系不变 E.同外国文化关系不变
14、在台湾问题上,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发布过的重要文件有(ACD)A.《告台湾同胞书》B.十一届三中全会公告 C.《=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 D.《=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 E.《=台湾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5、在台湾问题上,我们坚决反对(ABCDE)A.“一中一台”B.两个中国C.一国两府 D.台湾独立E.外国插手
16、属于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基本方针是(ABE)
A.必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努力实现和平统一 C.承诺放弃使用武力D.彼此承认对方的地位 E.进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谈判
17、关于台湾问题,正确的观点是(BCE)A.台湾问题是殖民主义侵略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一国两制”构想是从解决台湾问题开始的 C.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D.台湾问题的解决必要时国际社会可以参与 E.台湾问题是国内战争遗留问题
18、根据“一国两制”构想,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提出并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ABCE)A.倡议两岸直接实行“三通”
B.主张国共两党直接进行对等谈判
C.欢迎和鼓动台湾同胞到大陆探亲、旅游、经商 D.制定了《台湾伺胞投资保护法》 E.颁布《台湾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19、国际社会对“一国两制”在香港的落实评价甚高。欧盟认为:“一国两制“方针在香港取得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成就(ABDE)A.使香港的繁荣稳定有了更可靠的保证 B.使香港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
C.使香港实现了与内地政治体制的统一 D.使香港保持了独特的优势
E.使香港从祖国内地得到了更强劲的支持和依托 20、2003年3月,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台湾代表团会议时,就做好新形势下的对台工作谈了以下几点意见:(ABCD)A.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要大力促进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
C.要深入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 D.要团结两岸同胞共同推进中华民族的复兴 E.要对台湾承诺放弃武力
参考答案要点
一、单项选择题
1、A2、A3、C4、A5、A6、A7、A
8、A9、Ai0、A11、A12、A13、B14、C
15、B16、B17、C18、B19、B20、A21、D
22、C23、D24、A25、D26、A27、D28、B
29、B30、D31、B32、B33、C34、D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2、ABCD3、ABCDE4、ABCD 5.CD6.DE7、ACDE8、ABCD 9.ACD10、ACDE11、ABCD12、ABE
13、ABCDE14、ACD15、ABCDE16、ABE
17、BCE18、ABCE19、ABDE20、ABCD
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一、单项选择题
1、当今时代的主题即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是(C)A.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B.战争与革命 C.和平与发展D.独立自主
2、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是(D)A.和平与发展B.实现祖国统一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独立自主
3、江泽民在“七一”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对外政策的宗旨是(A)A.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B.始终把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放在首位
C.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在国际事务中国家利益的核心是(A)A.国家主权和安全利益B.经济利益 C.国家之间利益D.尊重对方利益
5、邓小平观察、分析国际形势和制定我国对外政策的最高准则是(B)A.捍卫和维护国家利益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合作D.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6、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A)A.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B.注重引进智力和先进技术
C.开放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 D.实行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
7、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应坚持把(B)A.和平友好关系放在首位
B.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C.扩大我国的势力和影响放在首位 D.避免战争放在首位
8、我国对外开放的主体是发展(A)A.对外经济关系B.对外政治关系 C.对外文化关系D.外交关系
9、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趋势是(D)A.一极独霸世界B.两极格局对峙 C.三足鼎立D.多极化
10、独立自主是指国际关系中最根本的(A)A.国家主权原则B.不结盟原则
C.人权高于主权原则D.和平、稳定、公正、合理
11、邓小平认为当今国际事务中对中国主权和安全利益的最大威胁是(A)A.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
B.各个国家之间存在种种差异和多样性 C.当今世界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D.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尚未建立
12、邓小平指出,我们在国际事务中起的作用的大小(C)A.要看我们能否坚持原则,伸张正义 B.要看我们对外开放程度的大小 C.要看我们经济建设成就的大小
D.要看我们反对霸权主义决心的大小
13、当今世界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是(B)A.经济危机日益深化B.经济全球化 C.经济自由化D.资本主义化
14、最早提出并揭示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著作是(A)A.〈共产党宣言〉B.<国富论> C.<通论>D.〈人口论〉
15、对外贸易包括(C)A.政府贷款和银行贷款B.利用外资
C.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D.对外承包工程
16、我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是(D)A.深圳B.珠海C.厦门D.海南
17、我国的海南省是(A)A.经济特区B.政治特区
C.特别行政区D.自由贸易区
18、我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的始发点是(D)A.农村B.企业C.城市D.经济特区
19、对外经济关系的基础是(A)
A.对外贸易B.利用外资C.引进技术D.劳务合作 20、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A)
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B.科技进步、知识创新 C.量人为出、量出为人D.参与国际竞争
21、我国对外开放是从(A)
A.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B.农村改革开始的 C.城市改革开始的D.自力更生开始的
22、我国的对外开放是(A)
A.一种全方位的开放B.只对发展中国家开放 C.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开放D.沿海地区开放
23、我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为了(C)
A.发展对外经济关系B.吸收世界一切文明成果 C.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D.反对霸权主义
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初是由哪三国共同倡导的(C)A.中、英、法B.中、新、英C.中、印、缅D.中、德、法
25、我国实行对外开放是(A)
A.长期的基本国策B.一项特殊的政策
C.社会主义初级阶级的一项政策D.一项权宜之计
26、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所需资金应主要依靠(C)
A.向世界银行贷款B.国家财政拨款C.国内积累D.吸引外商直接投资
27、对外开放与自力更生的关系是(D)对外开放为主、自力更生为辅
自力更生为主、国外援助为辅
C.互不相干、相互排斥D.互相促进、相辅相成
28、在我国现阶段,经济特区之“特”在于实行(B)A.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
B.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C.主要由国家投资的政策
D.特殊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
29、我国经济特区的社会性质是(B)A.资本主义性质的B.社会主义性质的 C.半社会主义性质的D.半殖民地性质的
30、适应时代需要,建立新的国际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B)A.主持公道、伸张正义B.互信、互利、平等、协作 C.增强实力、军事制衡D.普天之下、唯我独尊
二、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基本思想(ABD)A.我们有可能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
B.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带有全球性的战略问题 C.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已经解决的问题
D.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E.战争与革命是当代世界主要矛盾的集中体现
2、我国外交工作的主要目标(ABCD)A.反对霸权主义B.维护世界和平C.增进国际合作 D.促进共同发展E.争取国际地位
3、我们倡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包括以下内容(ABCDE)A.国家不分大小强弱,都应作为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 B.各国有权根据自己的国情,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 C.国与国之间应互相尊重,求同存异 D.不干涉别国内政
E.国家之间的分歧和争端,通过协商和平解决
4、我们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包括以下内容(ABCDE)A.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实行有效控制 B.各国有权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物
C.发达国家应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 D.在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政治条件 E.加强南北对话,在经济上互惠互利
5、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体现在(ABCDE)A.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B.真正的不结盟C.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D.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准则建立国际新秩序 E.争取和平的环境搞现代化
6、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维 护和平主要体现在(BCDE)A.坚持平等互利原则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通过对话解决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和争端
第四篇:毛概考试题
毛概考试题
单选题
毛泽东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著作叫什么名字——论新阶段邓小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二大》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中国社主义制度的确立的根本标志是: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基本完成 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个人提供技术信息获得收入属于按成生产要素分配
在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上.党的十六大指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次分配注重公平国体(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大制度的基:.国家的一切权利属于人民
在社会主义体系中占核心灵魂价值的是马克思主义.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和谐社会的保证是:坚持民主,法则.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集体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还有一个单选忘记是撒了。考前还是自己记忆一哈为好,抄起来好辛苦的哦!)多选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基本点是什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三个代表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新的安全观:互信 互利平等 协作
总体布局: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
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新的阶层,包括那些人员:
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
简答题
1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那些?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全面发展观 协调发展观 可持续发展观..2.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主要矛盾是?
一个是封建地主阶级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一个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各种矛盾中最重要的矛盾
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必须实施:
可持续发展战略..基本要求:有计划的控制人口.使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要节约资源的保护环境,使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人口,资源,环境.经济 社会相互协调中促进经济持续发展.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和相互关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5.独立自主和平外交的基本原则
第一,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
第二,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努力发展同各类国家的关系
第三,坚持同发展中国家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
第四,坚持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的原则。
综合体
1.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第二,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第三,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第四,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第五,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第六,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2党和群众的血肉关系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中央强调指出,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
第二,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
第三,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
论述题
1.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 小平从中国国情出发,提出了分“三步 走”,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构想。1987年,党的十三大把邓小平“三步 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确定下来,指出,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 走”:第一步,从1981年到1990年实 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 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从1991 年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 一番,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 世纪中叶,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两番,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基本实现现 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第二,我国在提前实现了“三步 走”战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战略目标之 后,为了把第二步战略和第三步战略 很好地衔接起来,党的十五大把第三 步战略目标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 个阶段性目标:21世纪第一个1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富裕,形成比 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 经过10年的努力,到建党100周年 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 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100周 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从而 使“三步走”的战略和步骤更加具体明 确。
第三,“三步走”战略的特点及意 义。我国“三步走”的现代化发展战 略,是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中央领导 集体参考了国外现代化发展历史经 验,总结我国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 的,是凭借对中国国情和时试述我国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代特征的深刻把握,对我国现代 化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这一发展战 略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际出发,坚 持了雄心壮志与实事求是的统一;把 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结合起 来,坚持了经济发展和实现社会主义 本质要求的统一;明确提出了把我国 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了经济与社会的 全面协调发展,是指导全党和全国人 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行动纲领。
2.试述依法治国的含义和意义。
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 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 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 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 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 改变而改变,也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 的改变而改变。意义:1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 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 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3依法治国是 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 客观需要。4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 重要保彰。
辨析题
1.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论断 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此命题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 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专指 我国的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 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的社会主义起点低,它脱胎于半殖民 地半封建极端落后的社会,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时间又比较短。因此,当我们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时候,就生产 力发展水平来说,还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我们逾越资本主义的充分发展,走上社 会主义道路,但不能逾越生产力的充分发 展,去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决定了我们必 须经历一个不可逾越的特定的初级阶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 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所以,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的论断反映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辨析题
2.新民主主义社会 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
错误。(1)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实 行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 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五中 经济成分并存的制度,国营 经济居于领导地位;在政治 上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各革 命阶级联合专政的人民民主 专政。(2)在新民主主义 社会中,无论是经济领域,还是政治领域,既有社会主 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 素,它们是彼此都争着。社 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和政治 上都处于领导的地位,是起 决定性作用的因素,这就决 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 长并获得最后胜利。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 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 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形 态。
第五篇:毛概考试题
三、论述题(20分)
1、结合我国现阶段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人民的期盼和要求,试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目标任务。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锐意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不断扩大开放,决心之大、变革之深、影响之广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
改革开放最主要的成果是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和有力保障。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务: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的目的: 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必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
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保证: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
2、分析我国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错误思想,试述怎样全面理解把握必须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改革开放是一场革命,但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也不允许否定和抛弃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因此,改革开放既是我们党领导的一场新的伟大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们党领 导的改革开放之所以实现了目的和效果的高度统一,就在于我们既坚定不移地进行改革开放,又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 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坚决排除各种错误思潮、错误倾向的干扰,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邓小平区分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 度与具体制度,认为基本制度如公有制、按劳分配、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是正确的、优越的,是我们的历史 选择,不能改变。而社会主义的具体制度,即经济体制、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其中有不少是需要改革的。当具体制度和体制不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束缚生产力发展时,如果不适时地进行改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不能得到充分发 挥,甚至会丧失掉。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不能改变,具体制度必须创新。改革是要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 展生产力。邓小平多次指出,历史反复告诉我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改革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他说:“世界上对我国的经济改革有两种评论。有些评论家认为改革会使中国放弃社会主义,另一些评论家则 认为中国不会放弃社会主义。后一种看法比较有眼光。”
四、材料分析题(30分)
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习近平致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贺信 • 值此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开幕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并以我个人的名义,向出席会议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女士、各国教育官员、专家学者及企业界人士,表示诚挚的欢迎!向首届国际教育信息化大会的召开,致以热烈的祝贺!• 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类的思维、生产、生活、学习方式,深刻展示了世界发展的前景。因应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教育变革和创新,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
• 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我们将通过教育信息化,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数字差距,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亿万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优质教育、通过知识改变命运。
• 人才决定未来,教育成就梦想。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开拓更加广阔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共同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2015年5月22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习近平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习近平贺信中包含了哪些观点?(10分)1.代表中国政府和人民向出席会议的人士表示欢迎,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
2.在当今科技进步的世界中,要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培养大批创新人才 3.中国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努力以信息化为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4.中国愿意和世界各国合作,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共同探索教育可持续发展之路,(2)根据所学理论和知识(主要包括第七章深化改革、第八章第一节中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第八章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第八章第四节中关于发展教育,深化教育领域改革的内容),结合我国教育现实,并能结合自己的教育经历,试析如何实现习近平在信中提出的“大力促进教育公平”的目标。(要求:不少于600字;以教材所学理论和知识进行分;结合现实。)(20分)
“促进教育公平”的对策:
一、坚持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中西部地区、贫困地区、边疆地区、民族地区倾斜,逐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推动公共教育协调发展。目前我国城乡教育发展差距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的配置不合理。因此,不仅新增教育经费应主要用于农村,存量也应做适当调整,尽可能向农村、向贫困地区倾斜。要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尽快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让每个农民子女都能上得起学。要继续实施国家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逐步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城市教育经费附加应优先用于薄弱学校改造,切实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二、加大对优质教育资源分配的宏观调节力度,逐步缩小学校之间办学条件的差距。禁止以任何名义将学校分为重点和非重点,坚持实行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加强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促进师资力量的均衡发展。积极推行将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公平分配到初中的办法。
三、保障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切实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对符合规定的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实行“两个为主”的基础上(流入地政府为主、公办中小学为主),同时进一步采取措施,让进城的农民工子女,都能够在当地公办的中小学进行学习。
四、健全教育资助制度和助学体系,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公平配置。要完善高等教育和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积极推行学生贷款制度,建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制度,实施勤工助学制度,开展特殊困难补助,实行学费减、免制度,鼓励社会各界捐资助学。
五、规范管理,从严治教。大力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建立健全有教育系统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规范学校收费项目和标准,坚决制止教育乱收费。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发扬勤俭办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加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学术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学术风气。继续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实现招生公开、透明、公平、公正。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教、依法治校。
六、政府要依法行政、领导应带头扭转风气。各级政府应牢固树立“义务教育政府办”的思想观念,切实依法行政,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措施到位。一是从实际出发尽快制定出符合本省义务教育的有关政策和发展规划,确定工作目标,分期分批逐步改善薄弱学校办学条件。二是调整教育投入政策。各级政府应将人力、物力、和财力向薄弱学校倾斜。领导干部的表现对治理择校风非常重要,他们应以身作则,不批条子、不打招呼、不收条子,自己的儿女子孙就近入学。各职能部门要依法办事,不给学校施加不应有的压力,为扭转社会风气提供良好的环境。
七、要强化政府主导、杜绝公办学校市场化。学校招收择校生、借读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利益驱动。这些创收实质是一种部门利益化的表现,给少数教师、个别学校、相关部门带来了利益,损害了整个义务教育公平的实现、损害了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即使这些创收能够改变少数学校的办学环境,相对于全局来说,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得不偿失。建议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将治理学校乱招“择校生、借读生”与治理学校乱收费结合起来。严禁学校将收取赞助费与招收学生挂钩。将治理乱招生的成效与学校目标管理考核挂钩。逐步彻底消除中小学通过招收择校生、借读生进行创收的活动。保持公办学校的国家义务教育机构的本来面目。
八、教师配置应均衡、增强所有学校吸引力。教师力量的均衡配置、有效流动是治理薄弱学校的难题。公办学校的教师作为国家义务教育机构的公务人员,应加强对其行为和收入的管理。可以比照公务员的工资管理制度,实行“阳光工资”,在一定区域内教师待遇统一标准。教师在一定区域内实行各校轮换和调配制度。“选好苗子、搭好梯子”,要将选配和培训校长队伍放在重要位置。建立健全鼓励城市中小学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的激励机制。城区中小学青年教师和教育系统后备干部都应分批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或挂职锻炼。对在对口支援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教师,应给予重奖。调整学校教师编制,对农村学校适当放宽编制数。通过教学的合理配置,提高薄弱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以增强每一所学校的吸引力。
九、落实政府责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认真执行《义务教育法》和有关制度规定,依法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对义务教育的投入。严格规范公办学校收费行为,把维持学校运转的日常经费和事业发展的建设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不留缺口。同时,要确保中央提出的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政策得到落实,加快薄弱学校的改造进程,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和教学水平的差距。
十、进一步降低中小学教材价格,加强中小学教辅材料管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要进一步降低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材价格,严格执行中小学教材用纸及印制标准,减轻学生经济负担。严禁任何部门和单位以任何借口向出版发行单位违规收取费用,坚决纠正以培训费等名义收取市场准入费的变相乱收费行为。引导中小学教材出版、发行单位规范售后服务行为。对教辅材料(含各种形式的练习、测试题集)、报刊杂志等课外读物,要严格做到不强制统一征订,不统一购买。坚决遏制教辅材料过多过滥状况。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打击教辅材料盗版行为。
五、辨析题(十选三)
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一党制而不是多党制。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在中国,除了中国共产党之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它们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在长期革命与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共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
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基本方针。
人民代表大会是中国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也是民主党派成员、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和发挥监督作用的重要机构。
中国共产党重视推举符合条件的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担任政府和司法机关的领导职务。这是实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代表人物团结合作、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质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一致的。
错误。
1.两种市场经济各自与之相结合的社会基本制度不同。这里说的社会基本制度就是指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必须是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多种成分共同发展;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所有制结构则根本不存在公有制的成份,而是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社会化生产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必将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代替。因此,社会主义社会之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最根本之点就在于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坚持公有制,就意味着从事社会化生产的联合起来的劳动者成了企业的主人,能自觉地充分发挥生产积极性,有力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放弃公有制就意味着劳动者或迟或早将要重新陷入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境地,使生产积极性受到严重压制,束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恩格斯说:“社会主义的任务,勿宁说仅仅在于把生产资料转交给生产者公共占有”(马恩选集第4卷,第303页)。这里说明公有制乃是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基本特征。一切修正主义者最根本的错误之一,就在于放弃了对实现公有制这一根本任务的要求。我国目前由于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适应不同生产力水平发展的要求又还不能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而只能实行坚持以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第二,公有制为主体的内涵是既是一个量的概念,也是一个质的概念,即在量上要求公有资产必须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据优势,当然,这个优势不应该只计算纯公有企业部分,同时也应把融入非公有企业中的公有资产部分一并计算在内。这是十五大所明确提出来了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份和集体成份;同时在量上,既然是‘优势’,在总资产中的比重就不能只占少数或50%以下,也不能只是简单多数或50%以上,而必须是60-70%以上或2/3以上。这是一个普通的常识,否则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是难以保证的。十五大报告中还指出这个公有资产的‘优势’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区别”。“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就是说,十五大不仅重申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要体现在公有制经济占有量的优势,而且进一步明确必须把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命脉部门的控制和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或导向作用也要纳入公有经济“主体”内涵之内,作为它的一个组成部份。
第三,非公有经济的性质问题。我国现阶段的一项基本制度或所有制结构,乃是由我国现实生产力状况决定的,既有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经济成份,也有居于非主体地位的非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份。可见把非公有经济成份纳入初级阶段的“基本制度”之中,绝不等于说非公有经济就已变成社会主义性质的了。所以十五大在提出了上述“基本制度”概念之后,紧接着又解释性的强调指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却从没有说,也不可能说非公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经济基础,或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份。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成份。如果把非公有经济也视为社会主义性质的经济,那么,我国目前就已经不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是完全的社会主义社会了。其实,客观的情况是很明显的:个体经济属于小生产经济,具有两重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有自发的资本主义倾向,但本身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成份;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它可以被引导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或者作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但本身并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成份。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都是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经济,因此,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或者基本上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
2.两种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实行的是按资分配或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因而必然带来收入差距悬殊,两极分化现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则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制度,因而会兼顾公平与效率,防止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的目的。即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消费品的分配自然要以按劳分配为主,它充分体现了分配的社会主义性质;在还存在非公有制经济的条件下,产品的分配自然还须相应地存在其他分配方式。所谓其他分配方式,包括有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小生产者的产品,全部归个体劳动者自己所有(除去交纳的税收);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产品除按劳动力价值支付雇佣劳动者的工资和奖金外,其余都按出资的多少,分配给投资者所有,或者说实行按资分配原则。由于企业资本的来源不同,有的是企业主自有资本,有的是借入资本,因此这按资分配的剩余价值部份,往往划分为利润、股息、利息等各种不同形式分给各个资本持有者。此外土地所有者也需分得一份地租。这样在非公有经济中的分配就有了作为劳动力价值的工资和作为剩余价值各种具体形式的利润、利息、股息、地租以及个体小生产者的劳动产品等各种形式,而这各种形式的收入都是以各自提供不同的生产条件或生产要素为依据的,因此,这“其他分配方式”又可较具体地表述为“按要素”分配。
还需着重说明的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习惯于把技术、信息、品牌和企业家的经营管理才能也列入生产要素之中,在产品分配中它们自然也应得到一定相应的收入。3.两种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有重大差别。在运行机制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都需要把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结合起来,但二者结合的程度和方式却有所不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更有利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相应的宏观调控和计划调节的作用就比较薄弱,即一般都限于间接的调控和参考性、意向性的计划。国家约束力比较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因而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的同时,还更有可能加强国家宏观计划调控的作用。由于宏观计划反映的是国家长远的、整体的利益;市场机制的调节只是以个别企业眼前的、局部利益为依据的,因此,要使整个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就必须在宏观计划的主导之下把宏观计划与市场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二者之所长,避免二者之所短。从而使企业的眼前、局部的利益与国家长远、整体的利益结合起来,并使前者眼前、局部的利益服从于后者长远、整体的利益。
3、有人认为,为了确保稳定,就要限制发展。
(1)改革、发展和稳定,三者互相促进、互相统一,不可分割。发展是目的,改革是动力,稳定是前提,发展是改革和稳定的基础。
(2)要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面的重大关系,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新问题与新矛盾,最终要靠深化改革和继续发展来解决,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离开了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能实现。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当前市场经济下,社会文化生活出现多元价值取向,共产党如何应对并保持社会主义价值取向的主导地位,是共产党领导社会文化建设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实际上为社会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并代表着社会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成为社会文化生活的核心与灵魂.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就表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所在和先进性质;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目标和主题诉求,有利于形成全社会凝聚力和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有别于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的西方价值观;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和支撑,体现了先进性和广泛性、民族性和世界性、继承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指明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所应坚持、反对、倡导和抵制的基本界限.虽然,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我们党在不同时期都强调过,但把它们联系起来作为一个整体,并上升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这是党领导社会文化建设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的一个重大创新.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3]当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方面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核心价值体系中的指导地位.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会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根基,动摇全党全国人民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导致思想混乱乃至社会动荡.同时,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前进方向,对多样化的社会文化思潮加以有效引领和整合,对群众思想中存在的各种疑惑作出符合实际的、有说服力的解答,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另一方面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不排斥社会思想观念的多样化,这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一切有利于建设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各种不同声音、各种不同价值诉求予以尊重、保护和发扬,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共识.但是,包容绝非放任自流、任其发展,也并非放弃引导、不加制约,应是在坚持核心价值体系主导地位基础上的包容,是将各种不同价值观的冲突限制在秩序范围内的包容.这种包容,既不会削弱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地位,又可以在核心价值体系正确导向的基础上,使具有差异的不同价值观保持必要的张力,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协调和互补.当然,在注重对多样化社会文化思潮进行引导、整合时,还要警惕西方以“和平演变”为主要内容的意识形态渗透,构筑防止西方意识形态渗透的文化基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显而易见这一举措会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产生相应的抵消作用,也有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因此,只要我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正确分析和准确把握那些存在于现实社会中的各种国内外社会文化思潮,并加以积极引导,就能更好地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制度.否则,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走向歧途,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就不能得到有效传播和大力弘扬.5、对外开放违背了我国一贯坚持的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
(1)独立自主,是指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利,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这就是说我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把立足点放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主要依靠本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和优势来发展自己.(2)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之所以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因为:①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②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③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3)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提示:①不能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看成是闭关锁国、固步自封和盲目排斥.②不能把“自力更生,争取外援为辅”等同于“自力更生为主,对外开放为辅”.因为,争取外援不等于也不能代替对外开放,对外开放不仅仅限于争取外援这一狭窄的范围,它涉及经济、文化、科学与技术等各个领域.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不是何为主何为辅的关系,而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关系.③可以联系哲学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来加深理解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6、改革是对我国原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该观点错误 答题要点: 一·改革本质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修复和完善,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二·改革的意义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通过改革可以使社会生产关系适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三·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改革的作用
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触动根基,没有改变我国国体 7.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不必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最根本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坚持产生于100多年前的马克思主义呢?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根据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不可避免地引起思想意识的相应变化,人们的思想活动具有了更多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从文化形态上看,既有中国传统文化,也有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文化,还有西方文化,等等.从群众的思想观念上看,有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开放意识、创新意识、民主法制意识等积极进步的思想观念,也有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小团体主义、山头主义、远离政治、告别崇高、为所欲为等消极有害的思想观念.在当代中国的思想理论领域,主流是好的、鲜明的,但非主流的东西大量存在,各种观点众说纷纭,社会思潮五花八门.在这种思想观念多样化的过程中,意识形态领域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也在滋长蔓延.不赞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鼓吹指导思想多元化者有之;“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抽象肯定、具体否定者有之;任意篡改、随意歪曲马克思主义观点,将马克思主义搞得面目全非者亦有之,等等.这就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面对思想观念的多样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要不要坚持、能不能坚持.8、有人认为,公有制与市场经济不能结合。
这是错误的。
传统观念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实行社.会主.义就必然是计划经济,实行市场经济就是搞资.本主义。改革开放以来,在总结我国经济改革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有了新的认识。计划和市场是配置资源的两种手段,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是两种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因此,市场经济既可以和私.有制经济结合,也可以和公有制经济结合。
9、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之间是在野党和反对党的关系
中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中国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的亲密友党和参政党,而不是反对党或在野党。
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的关系可以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中国共产党对各民主党派的政治领导以及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一层面的关系中,主动权主要掌握在中国共产党的手中;
其次,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间的合作与协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出于对等地位共同合作,互动地发挥作用;
第三,各民主党派配合中共中央进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发挥自身优势建设社会主义等活动,这一层面的关系中民主党派处于积极和主动的地位,中国共产党则主要是引导、保障、帮助民主党派更好的发挥作用。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因此,在市场经济中人们的经济行为可以不受道德规范的约束。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化经济,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2.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应该加强法制建设,以法律约束和规范人民的经济行为 3.道德规范是人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对人民的行为也会起到一定的约束和规范作用
4.在参与市场经济过程中,人民的经济行为既要受到法律的约束和规范,同时也要受到道德规范的约束。
11、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正确。人民民主专政就是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的国家政权。之所以说人民民主专政是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主要有以下几点:
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阶级构成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领导力量。
2)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
3)人民民主专政还包括无产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4)人民民主专政是一种国家制度,是民主和专政的统一,在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对敌人实行专政。
5)无产阶级专政,作为无产阶级掌握的国家政权,在阶级关系上,本来就包括民主和专政这两个方面的智能,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鲜明地体现民主和专政的统一,它更强调“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的互相结合和人民民主这一主体,不仅在实际上而且在形式上直接标明了我国的阶级状况和民主性质,有利于在实际工作中防止误解和片面性,因而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是科学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12、仓廪实则知礼节 衣食足则知荣辱(这俩个应该不考,但是PPt上有我就复制过来了)
粮仓中堆满了粮食,人们能吃饱穿暖,不会挨饿受冻,然后才会学习礼仪,产生气节和荣辱观。也就是说,只有在解决了人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后,才能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物质决定意识。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仓廪实、衣食足”是“知礼节、知荣辱”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份条件。也就是说“仓廪实、衣食足”只是个前提。话中还暗示了在人们没有得到生存下去的基本保障时就要求人们知晓礼仪气节,荣辱是非是不合实际的空想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