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时间:2019-05-14 10:0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第一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2015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

院 系: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

年 月 日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引言...........................................................................1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1

(一)主要相关概念界定.....................................................1 1.农村留守儿童.............................................................1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1

(二)理论依据.............................................................1 1.早期社会化理论...........................................................1 2.教育学理论...............................................................1 3.边缘人理论...............................................................1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2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2 1.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监管形成不良行为.........................................2 2.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产生心理问题.........................................2

(二)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2 1.学校忽略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2 2.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2

(三)留守儿童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2 1.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资源严重匮乏...........................................2 2.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缺乏良好的基础...........................................2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3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3 1.家庭不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3 2.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3

(二)学校教育的缺陷.......................................................3 1.留守学生的教育条件较为艰苦...............................................3 2.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恰当...................................................3

(三)社会教育发展困难.....................................................3 1.教育体制改革滞后.........................................................3 2.社会法律法规缺失.........................................................3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4

(一)重视家庭教育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4 1.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4 2.增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4

(二)规范学校教育保证学校软硬件条件.......................................4 1.加强学校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4 2.改善教学方法开设心理辅导课程.............................................4

I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三)加强社会教育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4 1.发展慈善事业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4 2.公开招募服务留守儿童志愿者...............................................4

五、结论.......................................................................5

II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

摘要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出现,与中国的城乡二元结构和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留守儿童已经成为国家重点关注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普遍存在道德素质低、学习成绩差、情感孤独以及安全保障缺失等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如何正确处理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因此,有必要分析当前我国农村社区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其原因,并探索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有效对策。

关键词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策

The left behind children's educ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Abstract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educational issues appear, with China's urban-rural dual structure and a great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Children left behind become the national focus social groups.Children left behind as a special social group, the low moral quality, poor school performance, feelings of loneliness and lack of security and other issues, caused great concern in the community.How to correctly handle the education of children left behind, become a key of building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in China.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education of rural children left behind and the reasons, to explore effective countermeasures educational problems on Children left behind.Key words

Children left behind;education;problem;countermeasure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引言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改善了其子女生活的农村大环境,但是更多的是破坏了留守儿童固有的社区、家庭、学校等微观环境。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还将继续,留守儿童现象将会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其中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更显突出和紧迫。如何建立起一套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制度,使更多的人更有效地关注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心理,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概念界定及理论依据

(一)主要相关概念界定

1.农村留守儿童

国内众多的学者均对农村留守儿童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综合研究成果,我们可以对农村留守儿童做出以下的定义: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在我国农村地区由于父母亲双方都外出务工或父母亲的一方长期外出务工而被父母亲中的另一方、爷爷奶奶等祖辈或其他相关责任人抚养、监护其生活的,并且年龄在 6 周岁到 16 周岁的未成年农村儿童。

2.农村留守儿童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概念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依据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意识、有组织地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系统的信息传播,从而促进其体力和智力不断提高的活动。可以从四个层面来理解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内涵:第一层面是自我教育层面,第二层面是家庭教育层面,第三层面是学校教育层面,第四层面是社会教育层面。

(二)理论依据

1.早期社会化理论

早期社会化主要是指从四五岁到小学、中学时期,即从幼儿期到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化对一个人的一生都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社会化主要有两个特点。其一,从社会化的主体来看,表现为社会化主题的不成熟性。其二,从社会化的环境来看,表现为社会化的执行者的多样性。因此,对于一个健康、正常的儿童来说,其社会化过程的完成有赖于他所处的环境中是否具备社会化所必须的这些社会条件,如果剥夺了某些必要的社会环境条件,社会化必然出现重大缺陷而无法达到正常的水平。

2.教育学理论

根据教育学理论,“家庭、学校、社会”是影响儿童发展的三大因素。儿童主要生活在家庭环境、学校环境和同伴群体环境中。家庭,学校,社会的作用相互独立却又互为补充。当父母或者其中任何一方外出务工以后,家庭职能开始弱化,弱化的部分家庭功能可以由儿童生活的社区和学校进行弥补。但是由于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没有相关的儿童社区教育组织,留守儿童家庭职能的弱化只有通过学校这个唯一的途径去填补。

3.边缘人理论

“边缘人”一词是由美国学者帕克在 20 世纪 20 年代首先提出的,边缘人是指由于移民等特殊原因,生活在两种文化群体之中,而又不能被任何一个文化群体所接受,只能游走于两个群体边缘的特殊群体。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民工群体,他们生活在主流社会的边缘,这种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因此解决农民工群体的边缘化问题能够从源头上也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二、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监管形成不良行为

绝大多数的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打工之后都被托付给了其年迈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戚。由于缺乏家长和监护人的管束、缺乏父母的呵护和关爱,有些留守儿童交友不慎、不小心和社会上一些问题少年或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开始出入网吧等未成年人禁止入内的活动场所,沾染不少恶习。这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灵受到社会上的不良青少年或者不良现象的影响,容易引发诸多的安全问题。

2.留守儿童缺乏父母关爱产生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和父母分隔两地生活,长时间缺乏父母的疼爱和关怀,内心的喜悦无人分享,心理的委屈无人倾诉,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一些心理问题。首先,内心孤寂,沉默寡言。其次,内心敏感,性格急躁。最后,认知偏差,内心迷茫。主要表现在有些留守儿童认为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是自己家里穷、父母没有本事,感觉周围的同学、朋友、亲戚都看不起自己,由此对父母产生了怨恨。

(二)留守儿童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校忽略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

学校教师与留守儿童家长的联系对于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留守儿童的父母大都文化水平不高,往往认为孩子的教育问题都是学校的事情,自己也帮不上忙,就把孩子教育方面的事情全权交给了学校。而学校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对于班里的学生很难做到事事过问,虽然对留守儿童要比其他学生给予更多的关爱和帮助,但是现实中,教师和留守儿童家长联系的次数比较少,有的教师甚至从来没有和留守儿童家长主动联系过。

2.学校缺乏对留守儿童心理的辅导

由于资金有限、师资力量匮乏,学校一般都只是开设国家规定的语文、数学、自然、思想品德等必要的文化课程,以及每周一次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很少有学校会专门开设儿童心理辅导的课程,至于专门针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就更无从谈起。现实中,几乎没有开设关于心理辅导方面的课程,相关的工作也仅仅是班主任定期和每一位学生谈心或者到留守儿童家中走访,并不能有效解决留守儿童在心理方面的问题。

(三)留守儿童社会教育存在的问题

1.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资源严重匮乏

社会教育资源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硬件设施建设方面,主要是建设一些社会教育的场地和设施等;二是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留守儿童灌输相关的理念,从而使社会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但是,农村地区很少有能力建设如文化馆、体育馆、少年宫、儿童图书馆以及博物馆等相关的社会教育设施,在一些贫困的乡村,甚至连最基本的图书馆都没有。可以看出,在农村地区,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资源严重不足。而且,在广大的农村地区,很少有专门针对儿童社会教育的设施,村子里除了村委会的妇联组织,几乎没有其他任何组织或者社会力量来专门关注和解决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问题。

2.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缺乏良好的基础

社会教育要在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需要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有力配合,为留守儿童的社会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各种考试和升学的压力之下,教师和学生们都有一种“学习好,一好遮百丑”的思想,除了学校开设的每周一次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之外,学生们几乎没有额外培养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的机会,甚至,每周仅一次的音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会被语文、数学等课程的教师占用,和课外活动接触越来越少,留守儿童们几乎不了解自己到底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即使有图书馆、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等文化设施,留守儿童也难以很好利用。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成因分析

(一)家庭环境的影响

1.家庭不重视对留守儿童的教育

农村文化程度较低的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认识,打电话时只是一味地督促孩子学习,而不能给予其实质性的帮助,不能很好地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另外,很多家长看到了现在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认为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重要,虽然也安排孩子进入学校读书,但是并不会过多考虑学校的质量、师资力量的强弱、教学设施等因素,让子女上学仅仅是为了履行对子女的教育义务,更谈不上对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

2.留守儿童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和交流

现实中,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生活,他们在学校受到的表扬无人分享、心里的委屈无人倾诉,而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大都只关心孩子的生活,往往忽视了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状况,亲子之间缺乏很好的沟通和交流,长此以往,导致留守儿童逐渐失去奋斗的积极性,也容易产生一些自卑、自我封闭等心理问题。

(二)学校教育的缺陷

1.留守学生的教育条件较为艰苦

尽管农村办学条件目前在逐步改善,但是从整体来看仍处于较低水平,农村学校经费紧张严重制约了学校规模的扩大和各类教学和生活设施的更新。大部分农村的学校由于资金方面的限制无法为学生们提供集体住宿的条件,即使有的学校安排住宿,也大都是十几个学生挤在一个大通铺上,甚至有的学校是两个学生挤在一张单人床铺上,条件十分艰苦,对孩子们的成长十分不利。

2.教师教育教学方法不恰当

有很多教师一听到“留守儿童”就感觉头疼,无形之中把他们和“问题学生”划上了等号,尤其是对于班里学习成绩较差或者沉默寡言的留守儿童根本不会太重视,在学校也经常受到冷落、批评、嘲讽和怀疑。教师的教育方式十分粗暴,辱骂、体罚学生是家常便饭,还有的教师对班里的留守儿童不闻不问、任其发展。这些做法极其容易伤害留守儿童的自尊心,给他们的成长留下无法弥补的阴影。

(三)社会教育发展困难

1.教育体制改革滞后

村基础教育体制的缺陷严重制约了留守儿童社会教育的发展。我国教育部对农村学校以及教师的考核仍然是以升学率的高低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因此,大部分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也仍然停留在传统的应试教育、升学教育的层面上,而不是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与大城市的学校相比,农村学校的办学理念比较落后、师资力量不足,办学条件艰苦。因此,农村学校几乎没有专门开设关于儿童心理辅导的课程,也基本上没有条件为孩子们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

2.社会法律法规缺失

目前我国仅仅是在学校教育方面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些法律保障,使得相关部门在社会教育的投入、管理和组织等方面都不够到位,许多社会教育都处于放任的境况,或者是仅仅依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赖家庭和学校来完成。而留守儿童的出现,使得青少年社会教育缺失的问题被凸显了出来。因此,一些部门有加强社会教育的想法却苦于没有法律法规的保障而不了了之。

四、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重视家庭教育创造温馨的家庭环境

1.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

留守儿童的父母应当明确教育子女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牢记父母作为第一任老师的重要性。在外务工的目的本来就是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经济条件,让孩子能够有条件接受优质的教育,所以,除了挣钱之外,要积极地把教育孩子责任承担起来,与孩子的代理监护人以及教师经常保持联系,及时了解孩子的各方面情况,共同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

2.增强亲子间的沟通和交流

留守儿童的父母在外出务工期间,要时刻惦记留守家中的子女,通过书信、电话或者网络等方式保持与孩子、代理监护人以及学校教师的联系,及时了解孩子近期的生活和学习以及思想状况,在休息和休假期间要尽可能多地回家看望孩子,以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交流。并且,可以在孩子们过生日以及取得好成绩的时候给他们捎寄一些小礼品等,让孩子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来自他乡的父母的关怀和疼爱。

(二)规范学校教育保证学校软硬件条件

1.加强学校设施建设改善教学环境

政府可以加大宣传,鼓励多方社会力量资助学校的建设,包括建立更多的宿舍,为更多的留守儿童提供住宿的便利,让他们能够拥有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同时,有助于学校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集体管理,保证孩子们的安全,且有助于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集体归属感。可以说,寄宿制学校可以有效地为留守儿童提供生活方面的照顾、学习方面的辅导。

2.改善教学方法开设心理辅导课程

学校的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法,将更多的爱、更多的鼓励以及更多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使留守学生的恐惧感和焦虑感逐步消除。此外,学校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开设一些相关心理健康方面的课程,或者定期邀请经验丰富的心理辅导教师为留守儿童举办一些关于心理健康知识的讲座,让有心理障碍的留守儿童渐渐走出困惑。

(三)加强社会教育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1.发展慈善事业为留守儿童提供帮助

首先,应当设立一个固定的慈善机构,精确统计留守儿童的数量并将此信息通过报纸、网络、新闻媒体等方式向全社会范围内公开。其次,还可以建立一项留守儿童教育公益基金,在全国范围内公开为留守儿童进行募捐,将筹募的资金用于贫困山区的学校建设以及优秀教师的引进。最后,开展“一对一”或者“多对一”帮扶活动资助留守儿童。对于经济能力较强并且有意愿资助留守儿童的个人可以参加留守儿童“一对一”帮扶活动。

2.公开招募服务留守儿童志愿者

我国的大学生素质较高且朝气蓬勃,因年龄和经历上的相近性,与留守儿童具有天然的亲近性,可以利用寒暑假等假期期间公开地服务留守儿童志愿者,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同时,为了提高广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扩大服务留守儿童志愿者的范围,学校可以为参加志愿活动的学生们颁发荣誉证书,在学校评优、奖励等方面给予他们一些优先的资格。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五、结论

由于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以及工业化、现代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不得不外出打工或者创业,然而,由于一些体制方面的原因,他们的子女无法跟随父母进入到大城市生活和学习,成为了“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现实中存在心理、生理以及安全方面的教育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来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重视家庭教育,为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和发展环境;规范学校教育,保证学校教育的软硬件条件不断跟进;加强社会教育,加强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

商丘师范学院2012届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参考文献

[1] 王慧聪.甘肃陇南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初探[J].大众文艺,2012,05:237-238.[2] 高丽.吉林省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3.[3] 伍玉萍.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3,07:125.[4] 杨曼.留守儿童教育二十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D].山西师范大学,2014.[5] 刘颖.浅析农村留守儿童安全意识问题教育[J].科技视界,2015,08:115+41.[6] 周露晶.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介入及其可行性初探——以南通市xx村为例[J].才智,2015,06:328-329.[7] 谭英俊,钟永芳.公共治理视域下贫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对策——基于F县的实证调研[J].社科纵横,2015,03:150-154.[8] 尹春霞.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J].华夏教师,2015,02:76-77.[9] 王梓.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与对策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357.[10] 张红艳.留守儿童教育症结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4,S3:384.[11] 马芬莲.班主任如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73.[12] 邱月珍.当今青少年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J].中国校外教育,2014,S1:366.[13] 罗家有.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研究进展[J].中国学校卫生,2014,11:1601-1603.[14] 夏维海,蔡昭敏.我国留守儿童心理研究现状与展望[J].成都师范学院学报,2014,11:23-29.[15] 包福存,张小华,李忠信.农村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问题研究[J].社科纵横,2014,12:107-109.[16] 徐秀兰.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11:17.致谢

光阴似箭,时间如梭,美好的时光总是那么的短暂。四年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心中充满无限的感慨与不舍。四年来,我的人格得到了极大的完善,知识和素质全面得到了拓展,这一切都来源于我的老师和亲爱的同学们。在此,我对你们表示最真诚地谢意。衷心地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导师为我论文的完成呕心沥血,循循善诱,无论从论文的架构,还是到论文撰写的细节,导师都为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衷心地感谢我的母校,正是您的博大胸怀才让我懂得了爱与感恩。衷心地感谢我的班级,正是可爱的同学们让我养成了积极向上的性格。此外,为我的父母献上感谢,正是你们无私的爱才使我顺利地完成学业,这一切我将永生难忘。

第二篇: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推荐)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政府应加大投资,兴建打工子女学校,改善学生学习的硬环境。逐渐打破一切影响和限制打工子女就近入学的条条框框,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打工子女在教育方面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的待遇,在打工子女学校里,由于孩子们有着相似的经历,也比较容易唤起他们的自信,进而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对集体的归属感。针对当前双亲外出打工的中小学学生双休日和暑假无人监管的情况,结合“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在有条件且必要的地方改扩建一批农村中小学寄宿制学校,可以解决“留守儿童”无人照看、学习和安全得不到保障的问题,解除进城务工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同时加强对寄宿制学校的教学、生活、安全方面的管理。建立“打工村儿童扶助中心”,面向所有的在读学生,专门聘请教师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开展夏令营、社会调查和勤工俭学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尽量改善学生的寄居软环境。从调查中发现,绝大多数留守学生寄居在祖辈家里,由于两代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教育难度很大。所以,我们首先从改善学生的寄居环境出发,建议做好以下三项工作: 1)帮助代理监护人树立正确的“家教”观念。通过成立“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定期对代理监护人进行专题讲座,召开培训班,使他们了解留守学生的特点,懂得留守学生的心理,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2)加强家校联系。①通过家访,加强与代理监护人联系。寄居家庭更需要教师上门家访,通过家访,老师帮助代理监护人正确分析寄居学生的存在的各种问题,提出教育措施。在平时,学校还应建立家校联系卡制度,要求老师向学生公布电话号码,当学生求助而代理监护人又无法提供帮助时,可以通过联系卡或电话跟老师取得联系。②老师应时时与远方父母保持联系。老师是代理监护人、学生、及学生父母之间的桥梁,当寄居生活已经严重影响到孩子的心理健康时,老师应该及时联系孩子父母,根据孩子的特点,重新选择寄居家庭,尽一切可能减少寄居学生的心理障碍,以避免出现更大的损失。3)远方父母要和代理监护人、孩子经常保持联系。其实,孩子的许多问题都是因为父母不在身边而产生的。因此,学校在每学期要发出“给远方父母的一封信”,告诉他们不应该用一个“忙”字推脱,要经常来信来电。每次来电来信,不能一味地训斥或威胁,而应注重沟通方式,进行耐心地询问、了解,帮助孩子解决存在的各种问题,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父母对孩子最了解,因此父母与代理监护人之间应加强联系,了解各种信息,交流施教方法。

(3)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对学生的抗挫折和困难的教育,增强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村委会应建立农产邻里管护网,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形成农村社区,多方面关心留守学生。农村有着大量的人力资源优势,每一个农村小组都可以建立一个学习型社区,让村委会和学校建立联系,让村干部和社会各界共同关心留守学生的教育。

(4)家长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孩子能够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要正确处理

生产、创收与子女教育的关系,不能以牺牲孩子的成长和未来为代价来换取眼前暂时的利益;要与学校和老师保持经常性联系,随时了解子女学习和发展情况,并对他们进行及时的引导教育。临时监护人要真正负起教养孩子的责任和义务,努力为他们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

(5)学校把“留守学生”当作一项课题研究。首先,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综合素质,特别是把教师培养成研究型、学者型教师是目前学校必须加强的一项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一方面是使“留守学生”得到健康全面发展,同时也使教师的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其次,作为学校生源重要组成部分的“留守学生”,他们的表现情况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加大对他们之中在心理、性格、行为、学业上有问题或有困难的学生的教育矫治,有利于整体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校内涵式的持续发展,实现学校办学目标。要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形成对留守学生的系统管理。首先建立家长联系卡,责任明确到班主任。班主任把本班的留守学生的详细资料包括学生的住址、家长的联系电话、监护人、学习、思想、心理等方面内容整理好建立成家长联系卡。班主任经常与父母联系,介绍学生的平时情况,定期通电话家访,跟踪思想教育。一方面向这些隔代抚养者反映该生在校情况,另一方面指导他们如何配合学校教育管理好孩子。其次建立心理有偏差学生的档案。此类学生的档案主要包括班级的《心理偏差学生名单》和《偏差学生转化谈话记录》两份表格。班主任把学生分配到任课老师,实行导师制,让任课老师一起做此类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对学校而言,任课老师也是德育的重要资源,也是心理老师,他们对学生品德发展有重要影响,正如彼得斯所说:“不管你是不是愿意,每一位教师都是道德教师。”

第三篇: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

《留守儿童学校教育问题及对策》学习心得

当今社会,科技日新月异。人们的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城乡差距却越来越大。于是迫于生活的无奈或是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品质。大批农民工涌入城市,在外出务工人员的原居地,逐渐形成一个新的社会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社会近来关注度较高的一个群体。因为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方面的问题。作为祖国未来的接班人,能否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的繁荣与稳定,关系着民族未来的命运,所以留守儿童问题成为急待解决的问题且需要慎重解决的问题。

要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必须从两方面入手。家庭是每个孩子的摇篮,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家庭教育在留守儿童成长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校是留守儿童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师是留守儿童知识的源泉,学校教育是留守儿童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让没一个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是学校和家庭的共同目标,家校共育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必要条件。

作为一名教师,通过学习和我校实际,对于留守儿童的教育,我有了新的认识。

一、缺乏对留守学生的关注

1、关注面不够

作为一名教师,不应该只关注表现好的学生或表现差的学生,更不应该随自己的喜好关注学生,应尽量关注每一个学生。应站在育人的立场上对所有学生负责。避免关注的片面性与趋向性。

2、关注深度不够

作为教师很多时候,我们都没有真正的深入了解学生,只看到表面现象,凭看到的学生的某种行为或其他学生的言论对学生进行形式教育,缺乏与学生的内心交流。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可能与教师的精力、时间、心理状态以及近期的处境都有一定程度的关系。可是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就要肩负起培育祖国未来的重任。我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用心浇灌每一个学生。

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在日常生活中与学生拉近距离倾听学生的心声,并做详细记录,以便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从而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教师也要加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才能更好的与学生对话,了解学生的问题,让学生对你敞开心扉,有助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二、缺乏对留守学生的德育教育

在诸多的留守儿童问题中,有很多都是因为他们没有形成正确的德育观而造成的。良好的德育教育有助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为此,我觉得学校应该至少每一个月有一次德育专题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并真正的有所体验与领悟。对个别学生要有特殊的指导,多渠道、多形式的把正确的德育观植入学生的内心,以此作为他们的行为准则。正如我最近教的一篇课文一样: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困难。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帮助学生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缺乏全面发展

虽然我们一直打着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旗号,可是更多的只是形式。许多课程都未开设或只是敷衍了事。不是教育局领导不重视,不是学校领导不重视,而是我们所有的教育人员都适应了追求成绩的理念。不想改变,觉得麻烦,疲于应付家长的追问便是大多数学校没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的根本原因。当然有的学校是受到某些条件的限制不能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但我们最终都要克服困难,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努力实现转变!

第四篇: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作者姓名:徐培勇

“留守儿童”是指由于父母一方或双方外出务工,而被留在农村老家,由祖辈或其他亲戚监护的,年龄在6—16周岁之间的儿童。

一、“留守儿童”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为了供子女上学、修房子、改善家庭生活条件,农村大量的青壮年劳动力不得不远走他乡,外出务工。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和工作的不稳定性,使得他们不得不把孩子留在农村老家,由孩子的祖辈或其他的亲戚代为监护,这样就形成了农村“留守儿童”这样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据网上不完全统计,我国有近1.5亿的农民在外务工,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5000万的速度增长,他们的子女处在义务教育阶段的约2000万,其中超过1000万的儿童被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儿童”。

下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对“留守儿童”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具体的分析。主要问题:

心理不健康,性格内向、孤僻,行为习惯差,逆反心理重,学习成绩差

“留守儿童”短期或长期失去监护人,生活在事实上的“单亲家庭”或“隔代家庭”之中,在缺乏父爱或母爱的环境中成长。由于长期情感缺失和心理失衡导致许多“留守儿童”心理不能健康发展:性格内向、孤僻,厌世自闭,不善言谈,交往能力差,社会逆反心理重,空虚,自卑,胆怯,没有精神寄托。甚至受社会环境的影响,染上抽烟、酗酒、打架斗殴等恶习。大部分“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亲情的缺失,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性格扭曲,易走极端。“留守儿童”参加打架斗殴、逃学的事经常发生,不听管教,顶撞老师,甚至报复心极强。

大部分“留守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经常开小差,不积极举手发言,也不思考问题,即使被老师点名,也是答非所问,或直接说“不知道”了事,至于作业则是应付了事,错误百出,更有甚者连题都抄错了,更不用说结果了。当然,抄袭或不做的情况更是时有发生。

二、因素分析

1、家庭教育方面的因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是每一个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启蒙教育,父母长期在外,与子女分离的时间较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的主体变成了祖辈或其他抚养者。祖辈或其他抚养者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大致有四种情况:

(1)、祖辈对孙辈非常溺爱,对“留守儿童”的要求是有求必应,无论其要求是否合理,也无论是否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是尽力满足。而对其顽劣习性却舍不得严加管教。从而养成了“留守儿童”的饭来伸手,衣来张口的懒惰习性,这样的孩子在家大多饭不能做,衣不会洗。性格倔强,不服从管教。稍有不如意,极易发脾气。

(2)、有的老人信奉“不打不成人,黄棘棍下出好人”的信条。在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言语粗鲁,动作粗暴,轻者辱骂,重则棍棒相加。这样教育下的孩子,逆反心理重,往往与教师或其抚养者的教育方向背道而驰,听不进他人的规劝,做事我行我素,不计后果。(3)、大多从三、四十年代走过来的农村老人,文化程度低,缺乏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更不懂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加之年纪较大,精力有限,无论是在体力还是智力方面,都无力承担起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4)、有的农村老人因种种原因与儿子、儿媳的关系紧张,对儿子、儿媳留在家中的孙儿、孙女不愿过问。

2、学校教育方面的因素

(1)、大班额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

2006年我省教育事业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全省小学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75026个,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43.7%,其中56至65人的超大班额分别达到24752和19190个分别占小学教学班总数的14.4%和11.2%;全省初中班额在46人以上的教学班有51987个,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84.8%,其中56至65人的超大班额和66人以上的特大班额分别达到18051和16229个,分别占初中教学班总数的29.5%和26.5%。由于教育资源的短缺,现在的绝大多数农村学校,都采用大班额教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精力有限,没有时间顾及每一位同学。

(2)、教师心理因素

由于新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颁布实施。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行为纳入法制化轨道,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教师们害怕自己在对某些逆反心理重的“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学生顶撞自己而一时冲动,引起自己的教育行为触犯法律,给自己带不必要的麻烦。因此,教师们大都抱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别给自己惹麻烦”的心态,对那些品质恶劣,行为习惯较差的“留守儿童”,听之任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其自由发展。(3)、对教师的考核机制方面的因素

现在,虽然我们口头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要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共识,但什么样的教育才是素质教育却无标准可依。素质教育的东风刚吹进一丝新鲜空气时,一些“有识之士”又大声疾呼:素质教育不是不要教育质量,而是要更高的教育质量。这本没有

错,但却被偷换了概念:更高的教育质量=更高的考试分数。社会、政府都只看升学率,当然各级教育主管领导也只有投大家之所好,表面上大讲素质教育,背后狠抓应试教育。错误的政绩观必定导致错误的政策导向。

各级部门对升学率的“崇拜”,导致学校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升学率决定了学校的校誉,甚至能决定领导的升迁、去留。在高升学率的重压下,勤能补拙、熟能生巧就成为教育的指导思想,增加训练量、反复机械地训练就成为主要方法,时间加汗水成了提高成绩的法宝。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仍然是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为准。以校或班为单位,全学区拉通排位次。年终评职晋级、评选先进,学生成绩好,位次靠前者上了,而学生成绩稍差、位次靠后的教师,只能望“级”兴叹。考核机制的偏差,直接导致了教师工作重心的偏移。这样,大多数教师都把自己的全部精力花在了如何提高学生成绩,提升班级在全学区的位次上。又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放在对学生品行的校正,心理健康的正确引导的这种成绩看不见、摸不着的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上来呢?

3、社会方面的因素

(1)、社会功利主义思潮影响

当今社会“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深入每个人的骨髓,衡量一个国家发达富裕与否,是看GDP的多少,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是看个人资产的多少。一些外出务工者,回家过年,当他们眉飞色舞地讲起自己的打工经历时,当他们出手阔绰、大把大把地花钱时,或多或少带有一些炫耀的色彩。致使部分“留守儿童”形成看谁比谁更有钱的相互攀比的心理。

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大多数“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缺失,对读书的意义认识不清楚,加之受父母、兄弟、朋友在外打工挣钱的诱惑,甚至有些父母会在假期把孩子接到身边,让不谙世事的孩子们从小就听多了父母所描述的或他们自己已经亲身体会到的外面的花花世界,致使这种“读书无用,不上学也可以挣钱,不上学还可以多挣几年钱,不上学可以挣很多钱”的思想在不知不觉中降低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了厌学情绪的滋生,最终辍学。混迹于社会,无任何劳动技能,成天与社会上有不良习气的青年混在一起。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2)、社会环境的影响

人们为了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经营着各种各样的游乐场所。如舞厅、游戏厅、网吧,这些不但对未成年人开放,而且对学校也已形成包围之势。加之大多数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的能力不强。于是,许多“留守儿童”在缺少监护人或教师的监管的情况下,时常进入这些游乐场所,沉迷于网络游戏之中,而不能自拔。

三、应对策略

1、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政府大力推进各种制度的改革,如城乡就业制度、教育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医疗及住房制度等等,从而消除农民工城乡流动的制度壁垒,给农民工及其子女真正的市民待遇,废除各种不合理的教育收费,如过别学校收取非本地学生的择校费、建校费等。从政策上鼓励更多的农民工将其子女带在身边,让他们也能像城市学生一样平等地就近入学,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

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大力引进工业企业,为农民工就近提供就业机会,也可以加大对农民工的技术培训,鼓励农民工回乡创业,为回乡创业的农民工提供优惠的政策待遇。让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在家门口也能就业,在家也能劳动致富,减少外出务工的农民工的数量,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让父母成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主体。

2、正确引导家庭教育

政府和学校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让广大农民认识到教育特别是对“留守儿童”教育的严峻形势及其重要意义。

学校经常召开家长会,积极向家长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让广大农民了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积极正确地引导家庭教育。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让孩子们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的关爱。让孩子们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结合的教育模式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认识到学习的意义,成才的意义。

3、配置教育资源,解决大班额额问题

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适度超前配置城乡教育资源。各级政府应加强资金投入,对城乡中小实行超前规划、超前建设,扩大城乡基础教育规模。根据人口容量和流动人口数量,预测学生人数,为扩建和新建学校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对农村薄弱学校的改造,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遏制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而导致的“择校风”,从源头上遏制“择校”而带来的“大班额”问题。

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提高教师素质,发挥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增强教师责任心,以更大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中去,以缓解“大班额”压力。学校自身应探索“大班额”环境下的教学新策略和组织方式;组织和开展好课外活动,丰富师生课外生活,缓解师生的心理负担。

4、改革对教师的考核评价机制,减轻教师的心理压力

要想让教师们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留守儿童”的关心、爱护中去,真正地提倡和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改革这种对教师的“分数评价”体制,淡化“分数”观念。

转变对教师的评价机制,让每一位教师不再为“分数”所累,不再成天脑子里只想一件事情,那就是如何拼命提高学生的考试分数。让每一位教师教得轻松,让每一位学生学得轻松,让每一位教师有更多的精力去关心“留守儿童”、关心学困生,关心他们的健康成长,让每一位教师都有更多的时间与家长联系,向他们宣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向他们讲解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心理特点和生长发育规律,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5、结对子,传递爱心

学校多开展一些课外活动,如:足球比赛、蓝球比赛、乒乓球比赛、排球比赛等等,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内容,让青少年在比赛中为班集体争光,让“留守儿童”在比赛中感受到为集体争光的荣耀。从而在集体的活动中健康成长。

鼓励教师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每周与“留守儿童”有一次谈心记录,每周进行一次家访,与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的父母取得联系,向他们汇报“留守儿童”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要求在外务工的父母定期与“留守儿童”通一次电话,了解、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

教师鼓励其他同学与“留守儿童”结成对子,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帮助“留守儿童”和学困生,让他们能感受到在集体中学习、生活的乐趣;成立课外活动小组,让每一位“留守儿童”都能感受到在集体的活动和游戏中的温暖。

6、净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大净化学校周边环境的力度,坚决禁止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等游乐场所向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开放。

充分发挥社区在“留守儿童”教育方面的作用,家庭、学校和社区三个方面努力协调,积极配合,形成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成立如妇女儿童委员会、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等,组织离退休教职工配合村委会构建群众性组织,他们完全有能力胜任中小学的教育和监护工作,给孩子在家庭的学校之间构筑一道健康的桥梁。借助各种媒体的宣传作用,加强村民对“留守儿童”的责任感的爱心的培养,使他们在某种意义上能像关心自己的子女一样关心、爱护身边的“留守儿童”,从而建立一种无形的、有效的社区儿童保护体系。

当然,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一个长期、复杂、综合性的问题,要想解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一人之力所能。只有广大农民在国家的系列优惠政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中得到真正的实惠,有相对稳定的生活、工作环境,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才能得到一定的缓解。要想真正的标本兼治,彻底解决,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度上、人文上整体将其纳入社会经济发展的总目标中,构建真正的和谐社会。

工作单位:四川省三台县百顷镇初中校 详细通讯地址: 四川省三台县百顷镇初中校 邮

编:621100 联系电话:***

第五篇: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论文

我国目前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诸多问题的解决已达成了共识,它是一个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社会、社区、学校、家庭的齐心协力”。“政府对农村教育的稳定投入是农村义务教育正常进行的保障,也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问题的根本保障”。[1]这个观点是正确和合理的。但是政府和社会的帮扶以及硬件设施的改善仅仅只是外源性的条件,学校才是留守儿童教育的枢纽和核心力量,留守儿童教育的很多问题都产生于学校教育的疏忽和不足,所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还要从学校内部来解决,以求更有针对性和可控性。作为系统性正规性教育机构的学校,是自身发展的主体,只有强化学校自身的内涵发展,整合学校的各种资源,才能真正促进学校教育质量的提高。

据**镇关工委对全镇留守儿童基本情况进行的统计,我镇共有留守儿童1494人,其中单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有836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9.97%,双亲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约有558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0%;隔代监护的有488人,其他亲属监护有70人。自**市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启动以来,我镇各小学积极响应上级号召,以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为重点,以师生结对帮扶为主要形式,留守儿童关爱工作逐步进入规范化、正常化的轨道,涌现出一批网络健全、活动丰富、效果显著的留守儿童工作先进学校,以及一批责任心强,甘于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默默奉献的留守儿童工作先进个人。为了深入了解我镇农村学校里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掌握有价值的数据和第一手资料,我们采用随机抽样的形式对**镇几所学校展开了问卷调查,调查共发放学生问卷420份,回收有效问卷365份,回收有效率为87%。同时乡镇分管教育的领导、农村中小学校长和教师和部分留守儿童采取开放型深度访谈和半开放型访谈,为研究的深入奠定了基础。

一、我镇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现状

(一)学校管理制度兼顾留守儿童特殊性

在调查的农村学校里,有将近一半左右的学生是留守儿童。这种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家庭教育缺失的变化是学校教育应该面对和重视的变化,各个学校都针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特殊性设置了一些具有针对性的管理条例如,永安小学针对农忙季节,多数农村家长无暇顾及学生的学习,学校组织教师志愿者每天下午放学后对学生学习进行辅导,组织留守儿童在校完成作业,进行课外阅读,家长在忙完农活之后再接走孩子,切实让家长感受到学校对留守儿童的关爱。从2007年开始,学校实施留守学生代理家长工程,解决了在外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目前,该学校59名教师已有43名成为了“代理家长”,他们每天为留守儿童辅导一次功课;每周帮助留守儿童与父母电话联系1次;每学期学生共同参加1次社会实践活动,共同度过1个快乐的节日,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这些措施均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了使每个孩子健康成长,提高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成效,学校领导小组发动全校教职工探索研究关爱留守儿童的思路,从四个方面做好工作。

1、市级课题引领,走科学关爱之路。

根据校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学校申报了十一五**市级课题《留守儿童养成教育途径与方法的研究》。在专家的指导下,从生活、学习、健康、道德等方面对留守儿童进行跟踪调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结合各级各类竞赛,学校在留守儿童中开展“争当小标兵”的评比活动,分设“学习小标兵”、“自理小标兵”等。课题组的老师群策群力,根据各班实际开展各种活动,并及时总结,江都电视台《视点》栏目多次对该校留守儿童工作进行报道,《让农村少先队照亮留守儿童的心》等五篇有关留守儿童论文发表或获奖。

2、开设大课间活动,提高留守儿童身体素质。学校自编了“快乐课间三十分”系列活动课程,开设了十五个活动项目,要求留守儿童优先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项目。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让孩子们从小树立独立自主的意识、合作创新意识、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远大的理想。以前,部分留守儿童生活条件很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不注重自身的身体锻炼,养成不节约、懒惰等不良习惯。在活动课的参与过程中,他们变了,小胖墩少了,小病号没了,孩子们学到了本领,找到了自信。如:呼拉圈兴趣小组活动,孩子们先在腰间转,然后发展到颈部、腿部转,最后达到单腿转。孩子们在活动中提高,在运动中创新,磨练了意志,增强了体质,培养了创新意识。

3、建立“亲情结对”制度,保证关爱覆盖率。

在征得留守儿童家长同意的情况下,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建立“两覆盖、双自愿”的亲情结对制度。每名留守儿童和一名同龄伙伴结成互助对子,班主任是各班留守儿童的校园监护人;根据留守儿童的特点,尊重留守儿童和社会热心人士的意愿,结成父辈、祖辈“亲情”关爱对子。

4、建立成长记录袋,关注孩子的点滴进步。

学校从去年开始为每一位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分“让你认识我”,“我很棒”,“我很满意”,“我真努力”四个版块,搜集一句评语、一次作业、一张画、一幅字等“十个一”内容,真实地记录下学生的成长历程。充分利用成长记录袋,引导留守儿童关注老师、伙伴对自己的评价,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认识自我,树立信心。

(二)留守儿童的安全管理细心严格

从调查来看,学校把住校留守儿童的人身安全放在学校所有日常管理工作的首位。每所学校都有围墙,控制校外人员的随便进出。学校安排教师宿舍靠近学生宿舍,就近管理学生。学生住校期间,有教师的监管,不会出非常大的安全问题。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校针对寄宿的留守儿童实行的是周返校制,即学生周五放学后回家,周日晚上返回学校,因为部分儿童家庭离学校距离比较远,在上学途中有安全隐患,也增加了学校和家长对学生回家路上安全的担心程度,这也是调研中所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针对回家和返校路途中的安全问题,各个学校也都采取了各种措施加以预防。某小学校长对笔者说:我们学校对安全应该来说是非常重视,采取了严格的措施,首先我们通过家访、开家长会,让家长给予配合,明白安全的重要性。再有,我们执行严格的“接送制度”要求学生监护人星期五放学后将学生接回,星期日晚上将学生送回学校。不回家的在校登记。

(三)课余生活丰富热闹的表象下下实效性不足

留守儿童的生活被严格限定在校园范围内,接触校园外的世界的机会很少。而学校里的活动设施有限,很难满足学生需要。留守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中度过,如何充分合理安排安排他们的学校生活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与小学校长和教师的访谈,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到,我镇小学校在课余时间为学生创设了丰富的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学校展开的各种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和中华传统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最大限度地发动留守儿童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展示自己的才华。但是,由于师资和资金问题,活动次数不定,在组织和制度上没有规范保障。

(四)心理健康教育实施困难重重

留守儿童存在的比较突出的四类心理问题:情绪问题、交往问题、自卑心理、逆反心理。[2]其心理问题根源于亲情的缺失和爱的需要。父母不能给予子女的心灵关注需要学校和教师来承担、弥补。在学生问卷中,笔者对“在学习、生活上遇到困难的时候你会怎么办?”问题设置了不定项选择,表1-1是对问卷数据的统计。表格略

从统计数据看来,作为同辈群体的同学是学生遇到困难时最重要的心理支持,这说明留守儿童在学校里同学将是他们最亲近的群体,学生同辈群体之间的互助交往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应该注意的,有24%的留守儿童遇到困难时选择自己解决,一方面说明这些孩子比较懂事和成熟,不想父母担心,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能力较强,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是学生心理上的压抑,封闭自己,内心的活动不愿意向外倾诉,同时又希望别人能够真正理解自己,这种不平衡状态如果不及时给予其心理疏导的话,很容易产生持久的负面情绪体验,甚至泛化,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由此可见,教师关注和沟通对于留守儿童而言是多么强大的心理支持。而在现实中,由于师生比例的差异和升学考试的压力,教师把有限的时间都用来关注学习成绩好或有希望提高成绩的学生,课下也是尽量关心学习成绩好或有希望提高成绩的学生,而最需要得到特殊关注和关心留守儿童反而成了被排除在外的对象。

(五)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难以形成合力

对儿童来说,家庭是最早、也是最基础的社会化场所,学校是对其影响最大的社会机构,而社会教育则贯穿了人的整个人生。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才有利于实现教育在时空上的紧密衔接;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协调一致有利于保证整体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实现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避免它们作用的相互抵消,从而加强整体教育的有效性。[3] 在调查中,笔者发现一个最明显的问题就是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缺乏。学校教学因其学科多样和复杂性,使大部分家长难以涉及。而对于这些常年在外的农民工们来说,他们本身文化素质偏低,往往没有时间和能力对孩子的学习进行辅导,只有依靠学校来承担其教育责任。[4]因此,很多家长把对孩子的教育看成是学校的事,而自己的力量则可有可无,孩子在学校,也就把教育的重任完全地交给了学校。在与家长们的访谈中,我们问到孩子们在学校的事情父母知道多少时,有的父母甚至不认识孩子的老师。孩子们在学校的活动、平时的学习情况,他们也不了解。只是在考试的时候关心一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或者学生在学校出了某些事情,教师打来电话时,才会跟学校联系。而教师主要通过作业完成、上课状态、考试成绩等来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除一些特殊学生,不会再向家长了解更多信息。

二、解决我镇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策略

(一)办学理念凸显为学生的终身幸福负责的“生命关怀”

生命关怀,即以学生的生命价值为出发点,强调人的生命价值和智慧价值,赋予教育以关怀的品质。[5]“以人为本”的生本教育管理理念要求每一个学校都应该以生命关怀为办学指导思想,应该理解和尊重留守儿童的生命,让留守儿童在学校中能够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与快乐,焕发生命的活力,使“学生每一天的学习生活都是其生命成长的历程”。以“生命关怀”为教育理念,就要彻底从应试教育的模式中摆脱出来。学校在对待留守儿童这群特殊的孩子,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善于发现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潜在的创造性品质。把教育看作是一种生命关怀,就应该“读懂”留守儿童的需求,为其生命成长提供适切的服务,而不是一厢情愿的给予把学生当作是抽象的材料去进行“加工”,企图打造成整齐划一的“产品”。[6]

(二)弱化教育规训并加强留守儿童自主管理能力培养

教是为了不教,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自我教育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强烈愿望和坚强信念,把社会规范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观念,使他们对规范的感知变成一种积极进取的行动。因此应该更多地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作用,让学生自己参与管理,体验管理,在管理中形成内化,变被动接受为主动遵守,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比如学生的宿舍生活教育,可以在学生宿舍中建立学生宿舍自治委员会,纪律检查组,扩大学生自我监督的积极性和参与的自主权,辅以各项有益于身心的活动——以寝室为单位的宿舍风采展示活动等。通类似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和荣誉感,也提高他们的生活自治自理能力,使学生从被动管理的客体变为能动管理的主体。

此外,教师应该意识到集体教育的发展功能,引导和创设健康积极的班级氛围,让每一个孩子处在集体教育的场域中,这是教育别人也是教育自己的有效方式。在班级群体中学生之间在年龄、成熟程度及经验上相差不大,学生的心理比较自由,也没有压力去接受家长或教师的态度及想法,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中可以比较自由的做出自己的选择,建立各种关系。[7]留守儿童更需要集体的帮助,在集体的交往中进行自我表达,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并以此形成和发展着自己的社会能力。学生也是教育者。学生良好的表现所形成的氛围,也是一种教育资源。学校应当去努力创造这样一种‘教育场’,去充分开发这样一种教育资源。

(三)在“教学做合一”中创建具有农村生活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

在广大农村地区,村里的民俗民风、民族舞蹈、民歌、民间手工艺等都是潜在的、可待开发的课程资源。乡间的植物,流传久远的民间故事及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等都可以运用和编写到学生的课本中。农村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资源是农村中小学实施思想道德教育校本课程的独特资源。农村以家庭为主的思想,可以养成学生的孝悌精神,有利于养成年轻人尊老爱幼的观念;农村生活的伦理资源,可以用来教育学生如何站在对方的立场上与人相处,有益于矫正个体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态度;农民对士地的价值观念,可以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感恩和敬畏的态度,有助于控制甚至消除当今社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为所欲为地掠夺的行为。

学校还可以充分利用其师资、场地和设施的优势,开展名目繁多、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和社团活动,以及开展“春游”、“秋游”、“野营”之类的旅游活动让学生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感受和体验,吸引学生。通过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与社团,既培养和发展留守儿童某一方面的兴趣与特长,又使他们在团队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与人相处。同时,在广大农村有许多善于学习、敢拼敢闯的农民科技能人,他们勤劳有头脑,为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贡献了力量。在农村小学师资力量薄弱的形势下,他们也是当地宝贵的人力资源。农村学校可以把他们请进学校,给学生讲一些科技常识和自己的拼搏历史,这些活动将农村生活中的传统资源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们,为他们树立人生路上的榜样。这种榜样案例的塑造真正实现了用生命去影响生命,抛弃了传统的空洞说教,用真实的活动来感染学生、唤醒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真实发展。

(四)给留守儿童更多“偏心”的师情,用师情来弥补留守学生缺失的“亲情

美国学者克里夫顿与罗伯兹将教师的权威分成四个层面,法定的权威、传统的权威、专业的权威、感召的权威。前两者源于教育制度,后两者源于教师的个人因素。[8]对于缺少父母关爱的留守儿童而言,教师除了具有专业权威外,最重要的还要有感召权威。一个具有感召权威的教师,能直抵留守儿童的内心,能用情感的力量温暖感化和影响他们的内心和行为。1.关心孩子的尊严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9]对于学生来讲,他们喜欢听的是老师的鼓励和表扬,而不是老师的挖苦、讽刺。教师不应该把留守儿童看成是特殊的群体,而应该始终关注他们作为生命个体的尊严,对于学生的错误,少惩罚、多启发,多鼓励,教师只有用自己真诚的爱去温暖犯错误学生的心灵,让他们从教师的教育、关怀中获得力量,获得尊严感,才能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2.做学生的朋友。教师不仅要成为学生学习中的引导者,还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的伙伴和朋友。师生之间平等交往,才能让学生敞开心扉,可以无话不谈。对于教师来说,要多学习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了解、认识学生的年龄发展特点,采取多种形式使远离父母的孩子能保持活泼、快乐、健康的心态,学会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帮助其在学习生活中品尝解决困难的快乐,提高学习兴趣与自信心,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教师只有做学生心灵的朋友,才能得到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会把自己的烦恼与教师进行交流,把教师当成自己心里秘密的倾听者。

(五)强化留守儿童生活适应的教育,促进心理成熟

任何不良的发展都不能独立于积极的个体特征而存在。这些积极的特征可能会成为一种保护性因或发展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平衡、战胜、补偿或削弱留守状况带来的消极影响。[10]父母外出务工是一种现实,正视现实、面对现实,留守儿童必须具有健康心理和积极乐观的心态。父母外出这一现实未尝不是对自己的锻炼和考验,也许这种磨练是人生中不可多得的财富,这些观念需要教育者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传递给他们,使其感到自己不仅应成为关注和同情的对象成为生活的强者,使其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再单一化。这样,即使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遭遇留守或者逆境时,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帮助他们积极的适应环境以及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

(六)以学校为主导构建留守儿童家校教育共同体

亲子教育是不可替代的。人类文明传承的自然规律是代代相传,在社会化的进程中,儿童最亲密的抚养者是其最重要的榜样,通过对榜样的学习,在潜移默化中获取知识。因此,学校在对留守儿童教育的同时,理应重视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形成留守儿童教育的共同体。

1.以学校为主导,加强家校沟通。学校应该主动地将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设施和即将开展的教育教学活动介绍给家长,并耐心解答他们的各种疑问。作为班主任,更应加强与学生家长和其他监护人的联系,并通过家访、电话交流或书信等及时将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和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出现的情感问题通知给家长,共同商量解决办法,及时将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吸纳过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互相促进,形成合力。同时,加强对监护人的培训,办好家长学校。由于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的特殊情况,往往只有在学期末才能参加学校召开的家长会。这是家长们了解孩子在校状况的最正式的途径,也是学校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指导的好机会。学校可以请优秀家长介绍养育孩子的经验,由班主任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根据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围绕孩子教育的各种问题进行讨论。[11]在放松平等的交流氛围中,家长们一定可以分享到成功的教育经验,解决自己在家庭教育中的困惑,实现家庭间的互动与互助。这种建立在经验分享基础上的互助活动,能够密切家庭与家庭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以家长的实际行动去感染其他家长,为他们创造彼此学习交流的机会,对于学校来讲,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2.尊重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除了学校要创造条件之外,家长们也必须有走入学校的积极意愿,要带着一种关怀孩子的心理,一种了解孩子的愿望。带着他们的一双眼睛去观察,带着他们的一对耳朵去聆听,带着他们谦逊的态度去请教,带着他们的关爱去感受。[12]学校应该通过各种途径让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对于留守儿童的重要性,这有利于家长形成对孩子教育的更强的责任感,明白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分担学校的压力。在家长对教育问题产生错误理解或者与学校及教师发生矛盾时,教师要用真诚的语言和行动去与对方沟通,为家长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来。只有这样,家庭和学校之间才能建立起平等合作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善的教育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结合。”在寄宿制学校,只要家庭与学校之间建立密切的关系,经常通过各种形式进行沟通,那么,留守儿童一定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学校也一定会获得长远而健康的发展。

下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解决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教育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初探 林家坪镇中心校 刘海有 曾几何时,面向黄土背朝天农民,纷纷离开祖辈辛勤耕作的贫瘠土地,到外面世界去发家致富。而将正在中(小)学就读的孩子留......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其对策 作者:李胜旺 导师:林建红 (韩山师范学院政法系,广东,潮州,521041)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引发了农民进城......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以怀宁县江镇镇为例 摘要:安庆市怀宁县江镇镇是我国首个“面点师之乡”,常年在外从事面点行业的务工人员超过2万人,全镇2476名在校学生中,留......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 摘 要 目前,留守儿童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成长发展受到社会各界密切关注。在留守儿童的一系列问......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义务教育现状及对策分析 内容摘要: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农村......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经济学的思维与应用》期末论文 任课教师:王超 课时:周三5—6节 学院班级:管理(2)班 姓名:薛天骄 学号:P092314768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提纲) 一、 分......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对策 摘 要: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也是当前学校中一个比较突出的弱势群体,其教育问题已成为一个十分现实且亟待......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在农村富余劳动力需要转移的历史时期,由于父母的外出务工,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