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月能写好博士论文吗?怎么写?
一个月能写好博士论文吗?怎么写?
来源:赛恩斯
曾经有朋友问我,我写博士论文的时候,是否也这样好多天都只休息几个小时。我的回答让他很意外,我没有体验过这样的生活,因为,我的博士论文修改了一年多时间。在我读博士期间,原本想提前毕业。
确实,在硕士第二年的时候,我已经超越了学校博士毕业的硬指标。也因此,只需要把工作做系统一些,内容更丰富一些,博士毕业是指日可待。也因此,很早,我就开始了博士论文的撰写,在博士第二年,已经完成了博士论文的第一稿。然而,当时不知道受了什么刺激,不甘落后的我居然跑过去申请了学校的优秀博士论文资助,并成功了。
在签名的时候,我很犹豫,和博士导师商量,因为签字后博士必须比正常时间延期一年毕业。由于当时早已留校,导师又明确表示希望我冲击一个优秀博士论文。于是,一个原本计划提前毕业的我,后来比同届同学晚了一年毕业。也因此,我有大量的时间去完善自己的博士论文。当然,最后很遗憾,努力了那么多,居然连一个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奖都没有弄到。这件事情确实伤透了我的心,也让我真正明白了在中国评奖不是学生的事情,而是需要导师做更多幕后的故事。所以,如果问我博士论文写了多长时间,我想说,我真的花了一年多时间,而且,写了好些个版本,最后交上去的论文和我第一版完全不一样。
然而,也有朋友对我讲过他的博士论文,整个博士论文工作,一年内完成,整个博士论文一个月内完成,同时,所有外审意见都还不错,只有一个人没有给“优秀”评价。对于他的博士论文,我自己没有阅读过,不过,也是让我震惊的。
一个月能写好博士论文吗?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也是有前提的。如果你在博士期间已经发表 4-6 篇以上系统的“长”论文,而且,每一篇论文都没有相互重复的内容,那么博士论文应该是非常简单的。在写博士论文的时候,只需要把博士期间的工作给链接一下就行。通常情况下,第一章是研究背景,这个博士第一年开题就已经写完了。然而,深下就是 4-6 章研究内容,把已经发表的论文稍微扩展一下就可以(小论文导师已经改过了)。再下来,就是结论,两个小时就应该能解决。也因此,一个月的时间应该是足够的。
然而,上面的方法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的,应该说,绝大部分人是不适合的。这年头,博士期间发表不同内容的 6 篇长文的应该不错。博士期间发表 6 篇论文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而,很多博士生发表论文的模式、内容是相同的。
正常情况下,一篇博士论文应该花多长时间进行撰写,我认为,需要 4-6 个月时间。
1)整体框架设计,我觉得需要 2 个星期。论文的框架很多人认为意义不大,其实是很重要的,只有框架设计好了,才容易往框架里面添砖加土,看看现在的那些高楼大厦的建设方案。
2)更新文献综述,大约需要 2 个星期。博士论文开题之前确实已经做了一次文献综述分析,然而,三年后,各个方面都发展了,也因此,需要把近2 年来他人的一些最新工作加进去。如果是熟手,我估计 2 个星期能够解决这一章的内容。
3)博士论文主题章节 5 章,每一章平均需要 2 个星期。通常情况下,博士论文会包含实体部分 5 章左右。这里面,有一些章节可以把发表过的论文为基础进行充实,而有一些章节的内容需要重写。试想写一篇小论文的时间,怎么也需要 2 个星期以上,所以,2 个星期写一章博士论文,也算很快的了。
4)结论、参考文献、格式整理等其它小项需要 2 个星期。很多人认为格式、参考文献等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而,如果要做到很精致,还是需要花时间的。
5)导师第一轮修改,大约需要 2-4 个星期。我自己写的东西,如果给了导师,通常会要求 2 个星期内返回。如果没有返回,肯定会见面就崔的。所以,这么多年来,从来没有过导师 push 我的时候,但是,我 push 他们的时候非常多。即使如此,由于他们学生很多,工作事项很多,不给他们 2 个星期以上时间,他们真的是很难返回的。
6)通常情况下,博士论文需要修改 3 轮以上。这个需要 4 个星期以上。当然,这个和导师的要求有关,有些导师放水,一次都不改就让提交了,也有些导师非常严,需要相互反复修改 N 次。我自己的博士论文,导师要求,如果在某一页纸发现有三个地方能够继续修改(包含语言),则返回自己继续修改。
在上述几种情形下,或许某些环节能够节省一些时间,可以压缩几个礼拜。然而,如果希望自己博士论文成为一个精品工程的话,1 个月时间肯定是不够的。如果某人真的是 1 个月写论文、修改论文、提交论文,我真的想问,他导师完整看过一遍论文没有?
第二篇:如何写好一篇优质的硕博士论文
如何写好一篇优质的硕博士论文
孙本初
政治大学公共行政学系教授
一、如何写好学术论文之「绪论」部分
(一)「绪论」之写作所必须掌握的四个重点:
1.问题提出:
在进行研究计划书之撰写时,必须对「问题提出」部份特别予以重视,惟有自己先搞清楚所欲研究的主题与相关问题究竟是什么?然后才有可能谈论其它问题。
2.文献评论:
针对自己所欲研究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在既存的研究文献,先了解和搜集既有的研究成果为何?经过一定之处理步骤:概观(归类)、摘要、批判、建议,然后找出其优缺点,同时针对其所采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予以批判,进而提出作者个人针对自己探讨此一主题和相关问题时,应采取何种研究途径与方法较为妥适。
3.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
此三者是具有密切相关的三种概念,必须分辨清楚,同时考虑,可视为学位论文的核心或心脏地带,因而一篇学位论文的成败,可以说是系于作者个人对此三者之。若处理得宜,则学位论文较有可看性;若未处理或处理不当,则学位论文会被视为毫无章法。由此可见,吾人在处理学位论文时,对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研究方法等三者,必须予以特别重视。
4.论文重点说明:
在说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之后,作者宜根据自己所提出的研究架构作适当的布局,特别是在说明相关之理论与发展史后,必须再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加以说明。
(二)关于「问题提出」
1.要扣紧研究主题,然后提出相关问题是什么?有几个?分别为何?
2.要有问题意识,并针对作者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进行整体性、全方位的思考。
3.相关重要结构说明如下:
(1)研究动机与问题界定──所谓问题之界定,指问题背景、问题内涵(欲解决何种问题)、研究范围等。
(2)研究目的、意义、重要性与价值。
(3)是否有「研究假设」?若该论文有「研究假设」,必须先搞清楚研究假设之定义后,然后审慎处理之。
(4)论文写作的六个主轴(5WIH)
1.What(事项):研究的主题包括哪些事项?
2.When(时间):研究的时间范围约为哪段时间?
3.Where(空间):研究的地域范围为何?
4.Who(人物):研究的对象包括哪些人物?
5.Why(理由):研究提出的原因为何?
6.How(经过、手段):研究当中所涉及的因果关系为何?
这六个主轴,最值得处理的为What、Why、How 的问题,颇值吾人循此三主轴之一。
(三)关于「文献评论」
1.文献评论主要是在作者先搞清楚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后,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到底在中西方既存研究文献中,已有那些研究成果,作者必须先搞清楚,1
也让他人能很快的作重点式了解,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回顾过去前瞻未来,针对该主题与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2.文献探讨之步骤主要有四:
(1)归类:将类似的文献归于一类,此部分可根据自己的标准来进行归类。
(2)摘要:以往文献势不可能全文摘录,因此必须根据过去文献的重点进行摘要。
通常重要的信息包括研究的年代、研究的对象、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结论等。
(3)批判:在整理完过去文献之后,必须对相关文献进行检讨,了解过去文献研究所不足之处,作为未来研究的改进方向。
(4)建议:即前述所说明的未来改进方向,最好该建议改进方向就是自己研究所欲加强之处。
3.相关理论之探讨与说明
(1)说明与研究题目有关且与欲探索之研究问题颇具相关之理论为何种理论,可简列数个,并以一个段落说明即可。
(2)针对所欲探讨之题目与欲研究问题最具相关性,且作者最感兴趣的某一个理论详加讨论。
4.文献评论之最后段落,宜针对前人之研究成果所采用之研究途径、方法作一检讨,并说明其优缺点,进而针对作者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作者自认宜先采用何种研究途径,再采取何种研究方法,以利突显自己的研究方法,有别于他人。
(四)关于「研究途径、研究架构及研究方法」
1.研究途径与研究方法
(1)研究途径(approach),是指选择问题与相关数据的标准,主要是指作者拟从何种角度切入去探讨该主题与相关问题。例如结构功能研究途径、理性选择途径、社会心理学途径等。
(2)研究方法(method),是指搜集与处理数据的程序与手段,主要是指作者针对自己所欲探讨之主题与相关问题,拟如何进行搜集和分析资料。
(3)根据研究者介入研究对象程度的多寡,比较常见的研究方法可分为三类:
A.观察法:最不干涉研究对象的一种方法,通常由研究者在一旁进行研究对象的纪录,许多的田野调查便是采取此一方式。
B.调查法:包括透过格式化的问卷调查或者透过开放式问卷进行的非结构性调查。透过调查可由当事人的观点来分析某一事件,惟缺点是受访谈者的回答是否为事实。
C.实验法:通常自然科学当中比较常用,社会科学当中比较少用,社会科学当中则以心理学比较常进行实验室内的实验(如幼儿的学习发展态度等),一般社会科学当中采取的都是准实验法,而非真实验法。
D.另外包括二手文献的分析法,历史文献的检阅等,亦均属于研究方法的一种。
(4)研究途径和研究方法是二具密切相但不相同的东西,应分辨清楚,不可混同,且前后顺序有别,不可前后倒置,应该先决定采用何种研究途径(approach),然后再决定采用何种研究方法(method),绝对不可先谈研究方法再谈研究途径,亦不宜只谈研究方法,不谈研究途径。
(5)研究途径宜采一个,若有必要亦可采二种研究途径,但不宜过多,以免徒增困扰。但研究方法可采二种以上,以利透过多种研究究方法进行数据搜和分析,增强研究成果。学界或称此为「交叉检证」,以取得更多的事件相互对照,了解最后的真相。
2.研究架构
(1)研究架构或称分析架构,是作者针对拟研究主题进行整个思考、研究、分析的架构,此一研究架构是作者解析该主题与相关问题的法宝,最具关键性与重要性。
(2)研究架构包括二个重点:
1、研究架构图
研究架构图与研究流程图绝不相同,有些人常将研究流程图误为研究架构图,或将研究流程图植入研究架构图中,此种谬误作者务必特别留意并避免。
2、研究架构图之文字说明
针对所探讨之研究架构之若干重要区块,作一整体说明,并分别说明,约0.5∼1页左右即可。3、整个研究架包括研究架构图与文字说明,共约2页。
4、创见与研究架构具密切关系,因而创新的想法必须在规划研究架构时就植入,并具体突显出来,否则研究之结论难以产生「创见」。
(五)关于「论文重点说明」
1.绪论中的「论文重点说明」,即主要章节说明,它是根据所探讨的主题、提出的研究架构和论文大纲,作一整体思考而呈现出来的。
2.主要章节说明只简单扼要地说明各章节主要重点,大多用标号
一、1、等表示出所欲探讨之问题与重点,有几章就有几个段落,段落分明,条理清楚,不可长篇大论,且将各章节重点连结在一起,简单扼要即可。
二、如何写好学术论文之「本文」部分
(一)本论是论文中的核心部分,是针对「研究题目」和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而开展出来的主要部份。基本上,应该有一个主轴,但是可分成几个重点来说明与讨论。它是论文的主体,也是最主要、最关键的重要部分。
(二)通常,「本论」约可分为三至五章,一章约15,000 字,若三至五章,则约 45,000∼75,000 字。其主要重点说明如下:
1.有一章可谈关于理论或发展史方面的问题,针对该研究题目,可能在该研究领域中已有不少相关的理论,作者可稍为谈论一下,随即选定某一最具有密切相关,且自己最有兴趣、最有把握的理论,拿来解释该研究题目。至于与该研究题目有关的发展史,作者可采历史研究途径将它分成若干期。
2.紧接着,有 2∼3 章可针对该研究题目,并将扣紧主轴的 2∼3 个重点,分成 2∼3 章来讨论。「本论」的各章节之处理,必须注意下列几点:
(1)各章节的安排,有二个层次即可,即有「章」也有「节」,且在「章」之下分成若干「节」。每「章」究竟有多少「节」较妥,不太一定,通常2∼3节即可,若有必要 4∼5 节亦可,但最好要注意到匀称,不宜有些章是 2 节,有些章则是 5 节,相差太多,另外,如何将一章控制在 15,000 字左右,或 12,000∼20,000 字,似乎 较为允当。
(2)各章的布局与研究架构密切相关。在论文的 「绪论」中即有研究架构图的构思,该研究架构图与作者在探讨该研究题目时所采用的理论有一定的关联,且该研究架构图可拆解成若干大区块,进而各章的布局,即系参考该研究架构图的构思而逐步开展出来。因此,各章的布局,有其一定的逻辑存在。
(3)各章节的结构,基本上与整个论文的结构类似,皆包括三部分:「绪论」、「本论」及「结论」。同样的道理,在撰写各章时,应有「前言」、「本文」及「结语」,即在每章的标题之后,宜有一段文字,一方面扣紧该章与该研究题目的关系,并说明该章在整个论文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则是简要地说明该「章」的主要重点有几个,然后才引出该章的几个「节」,此段文句相当于该章的「前言」。紧接着,有若干节的出现,此相当于该章的「本文」,到了该章最后一节结束后,应有结语,以利将前面的若干节的结论与该章的主题扣在一起,进而说出其整章的结论,各位需注意,对于前述各章内部的处理,虽然在操作时其中含有相当于「前言」、「本文」、「结语」的性质,但是这些字眼,包括「前言」、「本文」、「结语」毋须写出,在结构当中作者自己意会即可。
三、如何写好学术论文之「结论」部分
论文的最后一章为「结论」,通常包括:研究发现(创见)、研究贡献、研究限制、建
议。
(一)研究发现
论文最主要、最关键部分就是「研究发现」,即作者针对该研究题目经过研究后,必须说明它的研究成果与发现,因此,所谓「研究发现」,又可称为「研究结论」,或「研究结论与发现」,或「主要研究发现」。在撰写时,宜尽量采条列式或标题化,力求精简扼要,以提高可读性。
论文结构的第一部分「绪论」中的「研究目的」,必须与「结论」中的「研究发现」一前一后相互呼应,通常在写作实务上较好的做法,是将「绪论」中的「研究目的」做两阶段的处理:第一阶段,即初拟研究计划书时,就以条列式的方式先标明清楚有几个预拟定的「研究目的」。
第二阶段,即完成撰写「研究发现」后,再回过头来修改原先预拟的「研究目的」,这种做法叫做「倒写法」,可以保证「研究目的」一定可达成。即「研究发现」与「研究目的」是一致的。
(二)研究贡献
所谓「研究贡献」,就是指作者在得出研究结论与发现后,它所可能产生的效果。这一部分又可称为「研究特色」或「研究特色与贡献」。
作者在写出个人针对某一研究题目的研究结论与发现之后,应可进一步说明,在学术方面,例如在该专门的研究领域中,作者可能有何研究贡献?它在研究途径、研究方法、概念、理论等方面,是否有所精进?有何突破?或者在实务方面,作者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发现,是否可解决问题?
研究生在撰写硕博士论文时,一般都不太懂得要特别 写出他的研究特色与贡献,但是在论文口试时,口试委员最喜欢问、最有可能问的问题之,就是自认为重要的研究特色是什么?有什么贡献?但在撰写研究贡献时,态度应谦虚、谨慎,除非自己的确是具有「独创性」的研究贡献,否则措词方面不宜太肯定地说:「此为学术界的创举」、「此主题从未有人研究过,本研究是开学术界之先河」⋯⋯等
类似的词句。
(三)研究限制
所谓「研究限制」,就是指作者在研究过程中遭遇到什么困难、阻碍和瓶颈,以致论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常见的研究限制如:抽样调查的样本不足、样本不具代表性、资料不足、受访者的回答态度、研究途径、研究方法等。作者可依自己论文的实际状况予以增减。但是,与研究本身无一定关系的,例如:时间不够、课业忙碌、计算机中毒、⋯等,则不可做为研究限制。
(四)建议
在论文告一段落时,作者尚可就学术或实务方面提出一些建议。在学术方面如:在后续研究方向有何建议?未来可尝试再用何种研究途径、研究方法来探讨该研究题目?又有那些理论可用来解析该研究题目?是否还有那些具有关联性的研究题目有待大家来共同探讨?作者可依论文题目之性质,来思考在学术方面可提出的一些建议。在实务方面,若论文题 目之性质,与实务有关,例如:若与政府的政策有关,则可提出某一政策或若干实务上的改善措施,供政府施政之参考。若与组织的经营有关,则可提出若干经营策略,供组织管理者参考。
第三篇:观后感怎么写能写好
观后感怎么写能写好
观后感,就是看了一部电影或电视剧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作品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作品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与联想,可以是因观看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观看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丑恶现象的抨击。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要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观后感,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将重点放在一个“感”字上
不少同学开始写观后感,往往将“观”的内容写得很长,总爱把故事情节从头到尾加以介绍,生怕读者不知其内容,而发表“感”的文字却很少,如一个同学在写《一个独生女的故事》观后感时,先将整个故事从头到尾讲述了一遍,先写张鸣鸣如何品学兼优,再写张鸣鸣的父亲突然去世,母亲因承受不了这一打击而重病缠身;接着写张鸣鸣从自己学梳头开始,怎样担负起繁重的家务,接受一个个严酷的考验,然后写她在社会的帮助下一天天长大。最后结尾时才写到:我要向张鸣鸣学习,不被困难所屈服,从小要学做自己能做的事。针对这样一篇结构的观后感,我首先肯定他看得很认真,记住了影片的情节,但从观后感的文体要求上看,是不合格的。因全文只有最后一句“感”,虽然这句“感”的内容贴切,但文章没抓住“感”这个重点,写偏了,好像一篇电影内容简介。我强调学生应以“感”为主,从文字上看,“感”的内容大约占影片主要内容的四、五倍。文中适当引用影片内容,是为“感”服务的。因此,引用电影内容只要三言两语,不要具体叙述,更不要什么细致的描写。观看了《伟人爱迪生》后,我要求学生:谁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有个同学说:本片主要讲述爱迪生从一个身无分文的打扫地下室的清洁工成长为一个举世闻名的大科学家的过程;还有个学生补充说:主要讲了他发明电灯的事,他给全世界带来了光明。我将两位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前者准确些,后者只是无数发明中最突出的一项,并肯定他们能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故事内容,然后让学生抓住一点谈自己的感受。如爱迪生刻苦钻研的精神,不怕失败的精神,敢于创新的精神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克服以叙述故事为主的毛病了,不仅突出“感”字,而且读后能感人。
二、“感”是重点,不等于离开“观”
有的同学写观后感,只是在开头提一下“观了某部影片后,大有启发”等字样,以后就脱离了原片,说上一通自己的感想,牛头不对马嘴,无实际意义。要让“观”和“感”相吻合。如观了《火烧圆明园》,我进行指导后让学生先打草稿,然后收了部分习作,发现有的同学“感”与“观”内在联系不紧,有的根本无联系,他们写了一下影片内容后,就写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如何在中国烧、杀、抢。抓不住影片的主题思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从中找了几篇写的好点儿的进行评讲、引路。有个叫王天波的同学在题为《落后就要挨打》一文的结尾时这样写到:影片中那几根石柱至今还挺立在圆明园的废墟上,仿佛在警示人们“落后就要挨打”,我们作为新中国的接班人,一定要学好本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不让历史悲剧重演。在这段结尾中,习作者再次将“观”到的“几根石柱”抓住,发表“落后就要挨打”的“感”,使文章全文一体,使“感”发于“观”、“观”服务于“感”。
三、要联系实际而“感”
要写好“感”就该联系实际,深入发挥,把自己的“感”写深、写透。
这里的实际,不是单指自我实际,还包括他人实际,社会实际。
如观了《四个小伙伴》,我让学生说说丁小东等四个小伙伴他们开始错在哪里?你们也有过他们的想法吗?学生讨论很热烈,认为四个小伙伴错在认为只做一件好事就会成功。有个同学说,他自己原来就有类似的想法,每年三月五日,他都做一件好事,他认为自己就是雷锋
似的好少年了。还有个同学说,他为班级主动打扫过两次清洁,有的一次也没主动打扫,却还被评为“红花少年”。认为老师、同学们偏心。看了《四个小伙伴》后,他和四个小伙伴一样,都认识到只有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去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看了《林则徐》后,学生认为无法联系实际,我就这样启发学生:你看后印象最深的是哪个镜头?有的说林则徐带领官兵虎门销烟的镜头,大展中国人的志气;有的说,当时的清朝政府的腐败无能给我教育最深;有的说我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受鸦片毒害,痿糜不振的、瘦骨嶙峋的人们。然后我再要求学生用比较法,针对现今社会,看是否有类似于林则徐这样有民族气节或与此相反的人。什么东西给现今人们带来精神和身体摧残?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这样,学生马上想到了电视上披露有的海关把关不严,让一些走私物品进入中国,有的想到了社会上的吸毒现象和不健康的游乐场所,同学们畅所欲语,仿佛一下子有话可写了,一个同学在《观林则徐有感》一文中这样写到:“„„在18世纪,鸦片使我们国败家亡,但可悲的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吸毒的现象又有抬头,有的因吸毒走向犯罪,家破人亡.我们青少年一定要认识它的危害,如发现吸毒、贩毒现象要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同时希望我们的海关把住家门,不让毒品再次蔓延。
观后感范文
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观《长江七号》有感
不久前,我观看了电影《长江7号》。这部电影讲述一个名叫周小狄的单亲孩子,他的爸爸穷困潦倒。但为了让小狄长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爸爸举债把小狄送进了贵族学校读书。一天,小狄的爸爸在工地发生意外去世了。小狄听到消息后十分伤心,也十分后悔没有听爸爸的话。但这时奇迹发生了,小狄爸爸送给小狄的玩具——“长江七号”发挥了它身上的特异功能,用自己的生命换回了小狄爸爸的生命。
整部影片所描述的故事虽然简单,但发人深思。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小狄爸爸经常对小狄说的一句话:“我们不去偷,不去抢,要努力读书,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它使我想起了以前听过的一个故事。从前有两家人,一家比较富,另一家比较穷。他们各自都生有一个小女孩。富家的小女孩自以为家庭环境好,从小就不爱读书,还看不起穷家的女孩。而穷家的女孩却很争气,读书非常刻苦,学习成绩经常名列前茅。后来那位富家小女孩,由于从小不好好学习,最终一事无成。而那位穷家的小女孩,由于从小就用功学习,终于成就一番大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那天晚上我想了好多好多,久久不能入睡。对比小狄,我们是多么幸福啊,有吃,有穿,还有玩。个个都是家里的“小皇帝”,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他们对我们多疼爱啊。但我们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中有好多同学身在福中不知福,没有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有的成天看电视,玩游戏,没有认真写作业;有的上课不认真听讲,脑子总在东想西想,老师提问时答非所问;有的搞卫生时经常偷懒,不干活,在家里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有的只想着自己,一点都不考虑别人,一味任性妄为,甚至在外面干坏事。如果这样的话,长大后还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吗?
我们都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寄托在我们的身上。在此,我呼吁广大学生,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长大后才能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同时我也希望广大家长都能像小狄的爸爸一样重视教育孩子,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老师评语:作者在概括电影情节的基础上,围绕“长大了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句话展开论述。作者列举典型例子进行论证,并呼吁青少年要珍惜幸福生活,努力学习,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长大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见龙卸甲》观后感
人生就象一个圈,一个老天爷画好的圈,从起点绕一个圈后又会回到起点,这是赵子龙最后一战也是第二次被困凤鸣山时悟出的人生哲理。第一次被困凤鸣山子龙披上了甲,一战成名,从此成了常胜将军,第二次被困时身心俱疲的子龙卸去了甲,人生就在这一披一卸之中画了个圈。
时势造英雄,英雄只是老天爷手中的棋子。从赵子龙与罗平安最后一次对话中可以看到了他内心的疲惫,这疲惫是因为有甲在身,主公的信任是甲、常胜将军之名是甲、建功立业之念是甲,子龙虽早有卸甲之念,连年征战的时局却容不得他卸甲,也不知道该如何去卸。最后在凤鸣山与后一辈的曹婴一战中,子龙终于悟到了自己只是诸葛亮手中的一枚棋子,一枚已经老得可以弃去的棋子,而这一切都是人生定数。明白了这一点后,他终于可以不仅卸下身上的甲,更重要的是可以卸去心中的甲了,这甲虽卸得晚了一点、悲壮了一点,但可以让子龙在人生最后时刻很从容,无所负担。上马提枪,单人单骑,冲向的不仅仅是敌阵,也是奔向长久失去真我的精神家园。
不知道罗平安在给子龙卸甲后有没有领悟到这一些,我想他在敲响最后一次战鼓时应该是明白了。而年轻的曹婴此战之后一定也会与初时的子龙一样给自己披上了一件难以卸去的甲,不知以后能否象子龙一样领悟到,不光是她,就算是她的爷爷曹操以及诸葛亮等人都只是滚滚历史车轮上镶嵌的一枚棋子。
甲可以带来尊严,可以吸引人的眼球,世人只知披甲之后的威风凛凛,却又有多少人知道披甲容易卸甲难呢。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用心灵赢得心灵---《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马修老师的特别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50年的记忆。这位优雅老人的童年记忆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养院联系在了一起,音乐家原来曾经是一位问题少年,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其貌不扬,人过中年的失业音乐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养院成了代课的马修老师,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这个阴森如同监牢的地方更加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调皮得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不断的犯错与惩罚。工作的第一天马修老师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头破血流,前任老师因为忍无可忍而匆忙离去,马修的第一堂课就因为学生的哄闹,招来了校长的“咆哮”,但也就在马修老师的第一堂课上,这群从来不知道理解与同情的学生,第一次没有因为犯错而被关禁闭,第一次知道了做错了事可以用负责任的方式弥补。就这样在磕磕绊绊的一天又一天中,马修老师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希望。马修老师虽然最终被可恶、势力的校长辞退,可孩子们用马修了老师教给他们的歌,用写着祝福与感谢的纸飞机送别了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这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起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亲其师,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讲十次道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的大。如果要求学生不乱插嘴,那老师就不应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难道老师就不能也弯弯腰吗?
要懂得教育的艺术。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后进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自暴自弃。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做为教师则应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第四篇:博士论文评语
Eu:SrI2晶体是一种性能优异的无机闪烁材料,是目前闪烁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论
2+2++2+3+文针对非掺杂SrI2和掺杂(Eu, Pb, Tl, Yb和Ce)SrI2晶体的制备和光谱特性,进行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研究了SrI2•6H2O在惰性气氛和真空下的脱水和相转变过程,制备出纯度达99.99%以上的2SrI原料。采用石英坩埚成功生长出直径达30mm、高光学质量的SrI2和Eu:SrI2晶体,并率先采用石英/铂金和石英/石墨嵌套式坩埚进行了生长SrI2晶体的有益尝试。
2.研究了SrI2和Eu:SrI2晶体的漫反射、透射、吸收、辐射发光(RL)、光致发光(PL)、荧光衰减和闪烁衰减等光谱特性,研究表征了SrI2和Eu:SrI2晶体的PL、RL、荧光衰减的温度依赖特性以及光输出和能量分辨等闪烁性能,研究了SrI2和Eu:SrI2晶体的热释光和余辉特性。
2+3.首次计算了SrI2基质中Eu离子4f65d1→4f7跃迁的电子振动耦合参量,构建了SrI2基质
2+中电-声子耦合参量(黄昆因子S和有效声子能量ħω)随Eu掺杂浓度的变化规律。
2++3+2+4.开展了两种类汞离子(Pb和Tl)和两种稀土离子(Ce和Yb)掺杂SrI2晶体制备和
2+3+2+光谱特性的探索性研究,首次构建了Pb、Ce和Yb离子在SrI2基质中的能级图。研究2++2++2+了Pb和Tl掺杂SrI2晶体的PL和荧光衰减的温度依赖特性,初步评价了Pb、Tl、Yb3+和Ce离子作为发光离子在SrI2体系晶体中应用的可能性。本论文的选题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应用意义。论文文献综述丰富、写作规范,实验数据祥实,研究结果具有创新性,是一篇优秀的博士毕业论文,表明陈俊锋同学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具备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同意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建议授予博士学位。
第五篇:博士论文要求
信息管理学院2017年“申请-考核”制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实施细则
2016年11月29日
为建立健全科学公正的招生选拔机制,完善研究生招生选拔办法,进一步提高我院博士研究生选拔质量,根据《武汉大学博士研究生入学“申请-考核”制选拔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以及博士生招生选拔的相关要求,制订如下实施细则。
一、组织管理
(一)学院成立2017“申请-考核”制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工作领导小组,主要包括以下具体职责:负责考核工作实施细则的制定与实施;负责组织和指导考核小组的考核工作;负责审定准考名单、候选人名单及考生初录名单。
(二)各二级学科成立包括导师、二级学科负责人及学科点相关博士生指导教师或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组成的若干入学考核小组,原则上由二级学科负责人担任考核小组组长,其他为考核小组成员。入学考核小组承担集体审核评议、综合考核等具体评议考核工作,并提出是否进入候选名单、是否录取的意见。
二、报考条件
(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二)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教育部等部门制定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我校的补充规定。
(三)考生学位或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得硕士学位或者博士学位,单证硕士学位(无学历证书)的考生应于2016年12月31日前获得学位。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2017年8月3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3、具有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注:在境外教育科研机构获得学位、学历的考生,一般应于2017年1月13日前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
(四)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人员,还须具备下列条件:
1、大学本科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后在与所报考专业相近岗位工作满6年(时间截止2017年8月31日);
2、获得国家英语六级水平考试证书(2005年6月以后参加六级考试成绩达到422分以上)或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成绩60分以上或雅思(IELTS)成绩6.5分以上或托福(TOFEL)成绩80分以上;
3、已取得报考学科专业硕士阶段课程结业证(由校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出具);
4、近三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2篇以上(含2篇)属于所报考学科专业范围的学术论文,或获得过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排名在前五名)。
(五)须有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的专家推荐。
三、程序安排
(一)网上报名:所有考生(含2017年9月入学的硕博连读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报名并缴纳报名费。时间:2016年11月18日-12月31日。
(二)提交材料与资格审查:网报成功后,须及时向学院研究生教育管理办公室寄送申请材料(寄送地址见后,快递信件上请注明“报考博士申请材料”字样)。学院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对报名资格进行严格审查。不符合报名资格者,不予准考。接收申请材料截止日期(指材料抵达日期)为2017年1月9日。申请材料包含:
1、入学申请。包括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计划;
2、《武汉大学 2017年博士研究生考生信息卡》与《武汉大学2017年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网报系统打印);
3、最后学位、学历证的复印件(应届毕业硕士生提交学籍证明,入学前补验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并交复印件);
4、两名与报考学科、专业相关的副教授(或相当职称)以上专家出具的《专家推荐书》(网报系统生成打印, 将对外公布推荐人姓名、所在单位、职称等信息);
5、本科与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校级主管单位或所在单位人事档案室的公章);
6、相关证明、说明材料。包括硕士学位论文(应届毕业硕士生毕业论文摘要、目录等);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所获专利及其他原创性研究成果的陈述和证明;各类外语水平证书或证明材料;说明个人特别成就、能力的其他材料。
7、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免试申请表(符合条件且申请的考生请提供,点击下载)。
(三)参加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具体见第四条。
(四)确定候选人:学院考核专家组根据申请者提交的申请材料,参考其外语综合能力,对考生入学申请进行集体审核评议,做出评价结论。根据专家组评议结果按不超过招生计划数1:2的比例确定候选人,在学院网站公示无异议后报研究生院备案。
(五)现场确认:时间为2017年3月-5月,地点为研究生院,现场确认具体安排届时登录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信息网查看。
(六)综合考核:具体见第五条。
(七)录取:
1、录取原则:坚持“择优录取、保证质量、宁缺毋滥”原则。学院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招生计划、考生综合考核总评成绩确定初录考生名单,初录考生名单须报研究生院审核,经政审、体检合格后,确定拟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
2、录取类别:分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就业,考生报考时的报考类别即为录取类别,请考生在报考时慎重选择。
四、外语综合水平考试
由学校统一组织,主要考查申请者运用外语进行阅读与写作的综合能力。
(一)时间:2017年3月4日(暂定)上午8:30-11:30。
(二)地点:武汉大学(具体地点详见准考证,准考证请于考试前一周在网报系统自行打印)。
(三)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在外语综合水平考试阶段需加试政治理论(文科考试内容主要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理科考试内容主要为自然辩证法)。
(四)政治理论考试方式为笔试。考试时间为2017年3月4日(暂定)下午14:00-17:00,满分为100分。
(五)考生自带文具:
1、2B铅笔;
2、黑色中性笔;
3、橡皮擦。严禁携带其他物品进入考场。
(六)公布成绩:考生可在研究生院网站上查询本人成绩。若对成绩有异议,考生可在规定时间内登录网上报名系统申请复查。学校将组织专门人员进行认真复查,并将复查结果在网上公布,考生本人不得查阅试卷。
(七)免试
符合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请免除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各类专项计划、优秀人才单独选拔、对口支援计划除外):
1、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身份发表英文文章,被SCI、SSCI、A&HCI收录;
2、雅思(IELTS)成绩7.5分及以上或托福(TOFEL)成绩96分及以上或GRE成绩280分及以上(有效期内)。
申请外语综合水平考试免试的考生应在2017年1月1日前向报考院系提交申请表,经报考院系批准后可免试外语,未提交申请表的或不符合条件的视为无效申请。
五、综合考核
学院按二级学科组织考核。考核组由5名本学科专业的博士生指导教师和1名学工老师组成,另设一名记录员。
(一)综合考核内容
1、学术素养。主要考查候选人的专业基础、知识结构、学术研究兴趣及研究能力等,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基础及学术研究能力。
2、外语水平(可包括文献阅读、摘要写作、口语和听力等)。主要考查候选人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应具备的外语应用能力。
3、培养潜质。结合候选人学术研究经历,主要考查候选人的科研创新能力,是否具备本学科博士研究生的培养潜质。
(二)综合考核形式
采取面试的方式进行,分为两个阶段:
1、PPT报告:考生须提交本人科研经历、科研成果、拟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及研究方向的认识、设计思想和展望的报告。报告完毕后,考核组针对报告提问,考生作答。本阶段不少于45分钟。
2、外语测试:每组2名考生,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每名考生单独回答问题,时间不少于5分钟;第二阶段由考生以抽签方式确定题目,2名考生就抽到的题目进行讨论,时间不少于15分钟。
PPT报告阶段主要考核考生的学术素养和创新潜质(含学术道德、思想品德考察),外语测试阶段主要考核学生的外语水平。综合考核总评成绩计算公式如下:
综合考核总评成绩=学术素养*40%+外语水平*30%+创新潜质*30%
综合考核环节录音录像。
(三)以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的考生和跨一级学科报考的考生(判断依据为考生所学专业代码的前4位与报考专业代码的前4位是否相同,不同则为跨一级学科)须加试两门硕士阶段学位课程(笔试),详见招生专业目录。
综合考核收费180元,按学校规定收取。
综合考核具体时间及安排详见后期学院网站公告。
六、其他
(一)候选人名单及拟录取考生名单等将进行公示,时间将不少于10个工作日,未经公示的候选人不得参加综合考核、不得录取。
(二)对弄虚作假、提供不实信息的申请者,不论何时,一经发现查实,即取消其申请资格、参加考核资格、录取资格或学籍,将相关行为及处理结果通知其所在单位,并与推荐人一并记入武汉大学研究生招生考试失信档案。在当年博士生入学考试中作弊的考生,下一不允许报考。
(三)其他未尽事宜,请查看武汉大学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http://gs.whu.edu.cn/index.php/index-view-aid-8327.html和武汉大学关于做好2017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工作的公告http://及其他后续通知。
(四)信息咨询及联系方式:
电话及传真:027-68754939
邮编:430072
联系人:徐老师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珞珈山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14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