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俗语说:“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也有人说,教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应该有一桶水。这话固然有道理,但一桶水如不添加,也有用尽的时候!所以,我利用课余的一点时间看了校长发的苏霍姆林斯基先生的《给教师的建议》。
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实践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写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谈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有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我排解烦恼,给我指点迷津,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及时给我以帮助,让我充满信心其中的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工作颇有感触
“后进生”,一般是指那些学习差、纪律差、行为习惯差的学生。过去人们把他们叫做差生,现在称为后进生,即“后来进步”之意。在教学中,对后进生的教学工作无非是教学中最难又最重要的一块,就好比苏霍姆林斯基所描述的“最难啃的硬骨头”。但是在一个班级里面总会存在学习相对落后的学生,我想怎样才能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呢?
在文章中,苏霍姆林斯基首先认为后进生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而一般是3、4个月)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也就是说要对这些学生经常进行反复性的巩固性练习。同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也给我们总结出一条结论:对“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让他们在阅读中、在周围的世界里,经常发现使他们感到惊奇和赞叹的东西。只要他们多思考、多动脑筋、多让他们自己去想问题,那么学习已经不是一件什么难事了。
在看完这篇文章后,我也获益匪浅,深刻体会到做好后进生的工作的重要性及其难度,同时我也有自己的一些想法。
第一、关爱每一位学生,平等对待,让每一位学生都感受到师爱
第二、激发学习兴趣,诱导后进生“爱学” 第三、加强阅读,提升素质
阅读是一切智慧和力量的源泉。作为教师也要坚持读书,不断学习。俗话说的好:站得高,看得远。你书读得越多,你掌握的教育教学的方法就越多,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自己要有广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然后才能教出具有广博知识,能力突出的学生来。师的我很受启发。
第二篇: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
陈雪峰
"后进生“是”最难啃得破骨头”,是呀,后进生就像是那班级中不协调的音符,但有是每个老师每学期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有的后进生真有点让人匪夷所思,简单的aoeiu就是不认识,三四岁孩子都知道2比1多,他就是说不起来。老师交得是浑身冒汗,头晕脑胀,口干舌燥.....他们依然我行我素,目瞪口呆,一窍不通......老师气得火冒三丈,恨铁不成钢呀!有的视乎,真是教成人结成怨。
后进生也分能分门别类。有天生智力愚笨的,自己想学但学不进的;有天资聪明但不用心的,......记得刚开学教拼音时,我班有五六个生对拼音是一窍不通,读后感《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我不能让他们输在起跑线上。于是,我找来了家长,和他们一起分析了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果然,几个星期后,这几个孩子的拼音读得是顶呱呱的,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呀。
苏霍姆林斯基说,“转变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现在的孩子不知是怎么了,我尽量让我的课变得生动有趣,我想用很多有趣的故事吸引他们,但是,很多孩子在我的努力下还是照样分神,做小动作,自言自语,叽叽喳喳......有的孩子竟然在我的故事中睡着了。我上阅读汇报交流课和作文课时发现,孩子们看动画片时是两眼圆瞪,坐得端端正正,思想高度集中,时不时还会发出会心的笑。......我并不出众的语言不能打动他们,我终于找到了原因。
所以,接下来我要解决的事就是,如何让学生爱阅读像爱动画片一样。
第三篇: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
《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
泰兴市新街小学 杨正和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我们的创造性教育工作中,对“后进生”的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没有哪位老师不赞同的.有那么一些学生他们理解和记住教师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记了,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的教材之后,三.四个星期进行巩固性练习.”我们的班中也有这样的“后进生”,而且还不止一个,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年段的升高,我们还在不断地“制造”着这样的“后进生”,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多时候总是以“年级升高了,知识难了,出现后进生是正常的。”这样的话来自慰,并不断地给这些学生补课,把知识上的缺陷补过来,让他能跟上正常的教学进度。因此,我们老师也好,这些学生也好,往往旧知识没有补过来,新知识又掌握不了,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之中。
苏霍姆林斯基的高超之处,在于: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确实,从实践中我们也深有体会,能靠补课把“后进生”“补”回来的学生潦潦无几,读后感《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读后感》。因为,“补”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原因,就像西药与中药一样。西药治标不治本,要想彻底治愈,就得用中药调理。因此,靠补课想把“后进生”补成“好学生”是相当困难的,我们要像苏霍姆林斯基一样,寻找他们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方能医好他的“病”。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这篇文章后,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对“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教师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简单地认为转变“后进生”就是为其补课,提高成绩,我们应该知道,每位学生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我们不要向儿童要求他不可能做到的事,否则只会适得其反。对于学生我们应采取个别对待的态度。在这里,我非常欣赏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转变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的多读书,而不是用大量的时间为其补课,教师应教会他们阅读和思考。因为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在转变“后进生”的工作中应当是激发学生自觉学习的兴趣,教给他自觉阅读的方法,引起他自觉思考的意识,当然,最重要的还要做好长期“战斗”的准备,不要妄想速成,短时间见成效,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持久的耐心,平和的心态面对他们,教育他们,只有这样,转变后进生的工作才能行之有效。
第四篇: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
后进生的春天
读了苏霍姆林斯基著的《给教师的建议》中的第六条“谈谈对后进生的工作”感触颇深,对比自已的教学工作真是深感不安。后进生的确如 “迟开的花朵”,在工作中是我们“最难啃的硬骨头”之一,这样说恐怕是每一位教师都赞同的。这样一部分同学理解和记住教材所花的时间要比大多数的普通学生多2、3倍,头一天学过的东西,第二天就忘;为了防止遗忘,需要在教过教材后3、4个星期时就进行巩固性的练习。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套路和策略。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想想自已这种老套刻板的教学手段是否扼杀了这样一些“迟开的花朵”的潜能呢?苏霍姆林斯基提倡:把学习仅仅局限于背诵必修的教材是特别有害的,这种做法会使他们养成死记硬背的习惯,变得更加迟钝。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让儿童的头脑里产生尽可能多的关于周围世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疑问,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在阅读世界里所遇到事物中感受到的惊奇和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正像用体育锻炼炼可以治疗肌肉的萎缩一样。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恰当的方法可以唤醒孩子迟缓的思维细胞,可以拯救更多的后进生,因材施教显得尤为重要。针对接受知识慢的孩子可以设计与课堂所教内容有直接联系的内容和没有直接联系的一些书供孩子阅读,教他们阅读和思考。阅读好比是使思维受到一种感应,激发它的觉醒。
苏霍姆林斯基真诚地告诉我们教育工作者,“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书籍和由书籍激发起来的活的思想,是防止死记硬背的最强有力的手段。学生思考得越多,他在周围世界中看到的不懂的东西越多,他对知识的感受性就越敏锐,而你,当教师的人,工作起来就越容易了。”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建议,我深信后进生他们不是不可救药,而是要对症准确下药。作为老师,在我们的帮助和指导下,只要方法对头,“顽石”般的学生都能精诚所至,顽石可开,我更相信后进生这一朵朵迟开的花一定会开放得绚烂多姿。
李白之所以能“日赋万言,倚马可待”,是由于他“六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而得之。杜甫之所以“七岁思而壮,开口咏《凤凰》”也是由于他“群书万卷常暗诵”缘故。这个传统,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因此,我们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读的训练,讲读课文一定要以读为基础,要求学生多读熟读。
读书过程,正是咀嚼、消化、吸收、储备语言营养过程。古人说,“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一篇好文章,不经过反复诵读,就不能领会其深刻含义。读得愈熟,领会愈深;读到滚瓜烂熟,作者语言就有可能转化为读者语言,自己在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道理。
第五篇:后进生如何前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二)
后进生如何前进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二)“提到教学中的“后进生”,每一位教师都会有大段大段的言语要表达,而且大多是抱怨,后进生如何前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二)。在我们的创造性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把‘后进生’的转化看作是“最难啃的硬骨头”。那苏霍姆林斯基对此是如何阐述的呢?
他认为30多年的教育工作使他深信,对于这类儿童,最有效的手段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这是对他们进行智育的十分重要的条件。而且在他们所读的书籍和所遇到的事物就当经常让他们发现是使他们感到惊奇的赞叹的东西。因为用惊奇、赞叹可以治疗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萎缩、惰性和虚弱。并且作者还举了一个他教过的让他永远难忘的学生,这名学生叫费佳,这个孩子遇到的最大障碍是算术应用题和乘法表,读后感《后进生如何前进——《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二)》。作者于是编了一本特别的习题集,这本习题集约有200道应用题,主要是从民间收集来的,解答这些习题首先要求动脑筋思考。费佳在经过一段时间后明白:这些故事就是习题,并且他慢慢认为解题原来是这么普通的事。再后来,费佳渐渐地成绩赶了上来…… 苏霍姆林斯基强调他从来没有一次给学生补过课,他只教学生阅读和思考。在我们的实际教学工作中,一般遇到这种情况的做法与他是相差甚远的,我们通常是认为这些后进生,只能以本为本来要求,所以在辅导时,我们总是默写词语,背诵课文,做与课本配套的练习……可结果仍不是我们所期望的,收效甚微!看了苏霍姆林斯基介绍的方法后,我恍然大悟,我所做的,只是表面工作而非像他那样从根本解决所谓的“后进生”的学习困难的根本。他说:请记住: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