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知识测试题题库

时间:2019-05-14 10:5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知识测试题题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知识测试题题库》。

第一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知识测试题题库

机关保险处业务知识测试题题库

一、单选题(40题)

1、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是要建立(A)、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A、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 B、与机关事业单位紧密联系 C、以财政供养为主 D、财政和单位共同承担

2、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是(D),个人缴费比例是()。A、28%、8% B、20%、12% C、12%、8% D、20%、8%

3、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依据的是下列哪个文件?(A)A、《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B、《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

C、《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的通知》 D、《社会保险法》

4、下列属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参保范围的是(C)A、企业退休人员 B、离休干部

C、机关在职在编工作人员 D、已转企改制到位的单位

5、改革后,下列哪项为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统筹外项目?(C)

A、基本工资 B、年终一次性奖金 C、奖励性补贴 D、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

6、跨统筹区域流动或者在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流动的,既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也转移个人账户,还转移(B)的统筹基金。A、8% B、12% C、20% D、28%

7、下列哪项不是直接影响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因素(A)

A、参加工作时间 B、缴费基数 C、缴费年限(工龄)D、退休时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8、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时间节点为(A)。A、2014年10月1日 B、2014年9月30日 C、2015年1月1日 D、2016年5月1日

9、中人的基本养老金由哪几项构成?(C)

A、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B、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 C、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 D、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

10、下列哪个退休时间不在过渡期内(A)。

A、2014年9月30 B、2014年10月1日 C、2015年1月1日 D、2016年1月1日

11、从养老保险基金发放的项目是?(D)

A、住房补贴 B、独生子女父母奖励 C、丧葬费 D、警衔津贴

12、如果按新办法计发待遇是5000元,按老办法计发待遇是4000元,2017年退休,应发待遇是(A)

A、4300 B、4200 C、5000 D、4000

13、如果按新计发待遇是4000元,按老办法计发待遇是5000元,2017年退休,应发待遇是(C)

A、4300 B、4200 C、5000 D、4000

14、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称“中人”,设立(B)年过渡期。A、20 B、10 C、5 D、15

15、职业年金单位缴费比例是多少(A)A、8% B、12% C、20% D、28%

16、职业年金个人缴费比例是多少(B)A、8% B、4% C、12% D、20%

17、对编制外人员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A)?

A、在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期间,已纳入参保范围的编制外人员,应划转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继续参保

B、自愿选择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或企业养老保险

C、在原统筹试点期间已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范围的编制外人员,经人社部门批准进入的,可继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D、全部清理,不能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18、改革前已经退休的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编制外人员怎么办?(A)A、可保留在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范围 B、应转入企业保险处

19、缴费基数最高限为省上年度在岗平均工资的多少(D)A、60% B、80% C、100% D、300% 20、缴费基数最低限为省上年度在岗平均工资的多少(A)A、60% B、80% C、100% D、300%

21、下列哪一项不是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D)

A.、单位缴费 B、个人缴费 C、财政补贴 D、社会捐赠

22、以下符合增发退休费条件的人员是(C)

A、市级劳模 B、区级劳模 C、独生子女父母 D、以上三项都是

23、社会保险基金银行存款实行统一计息办法。对存入收入户和支出户的活期存款实行优惠利率,按(B)整存整取定期存款基准利率计息。对存入财政专户的存款,利率比照同期居民储蓄存款利率管理。

A、一个月 B、三个月 C、六个月 D、十二个月

24、住房公积金个人缴费比例是多少(C)A、5% B、6% C、12% D、24%

25、社会保险基金财政专户的设立银行,应当是同级财政部门确定的(B)A、人民银行 B、国有银行 C、民营商业银行 D、外资银行

2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保险基金来源的是(D)

A、银行贷款 B、国外企业投资 C、国内企业投资 D、财政补贴

27、一次性退休补贴的标准如何计算(D)?

A、一次性退休补贴标准=省社平月工资×提高的计发比例×180个月。B、一次性退休补贴标准=本人退休时的月基本工资×5%×180个月。C、一次性退休补贴标准=本人退休时的月基本工资×10%×180个月。

D、一次性退休补贴标准=本人退休时的月基本工资×提高的计发比例×180个月。

28、社会保险基金运营必须放在首位的原则是(B)

A、盈利性原则 B、安全性原则 C、流动性原则 D、分散性原则

29、从宏观调控和保证安全的角度来看,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是指(B)A、基金管理 B、基金控制 C、基金协调 D、基金核算

30、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以下简称财政专户),实行(C)管理,专款专用,任何地区、部门、单位和个人均不得挤占挪用。A、以收定支 B、以支定收 C、收支两条线 D、项目化

31、社会保险基金管理的首要环节是社会保险基金的(C)A、机构管理 B、运营管理 C、征收管理 D、支付管理

32、社会保险基金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一般采用(D),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A.应计制 B.权责发生制 C.基金积累制 D.收付实现制

33、工会会员按本人每月基本工资收入的(C)向工会组织缴纳会费 A、1% B、0.2% C、0.5% D、0.8%

34、根据山东省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办法规定,接待对象在10人以内的,陪餐人数不得超过3人,标准不超过(B)元。A、20 B、30 C、40 D、50

35、县级可以设立(A)个用于归集本级职业年金基金的归集账户 A、1个 B、2个 C、3个 D、没有限制

36、(C)主要体现工作量和实际贡献等因素,在考核的基础上发放。A、基础工资 B、职务工资 C、奖励性绩效工资 D、级别工资

37、不属于骗取社会保险待遇的行为的是(C)

A、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社会保险证件或者支付凭证的。如冒用他人身份证明及社会保障卡就医

B、隐瞒、编造病史,伪造、变造、非法更改个人身份证明及档案材料以及其他虚构社会保险待遇条件,骗取社会保险待遇资格 C、退休后离开户籍地,继续领退休金待遇 D、死亡冒领

38、根据《淄博市直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规定,省内出差人员每人每天伙食 费补助(C)元

A、50 B、80 C、100 D、180

39、关于退休年龄与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对应正确的是(A)A、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 B、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 C、55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80个月 D、60岁退休,计发月数为180个月 40、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缴费到本人到达退休年龄当月后停止缴费,从单位办理申领手续的次月起发放养老金。

B、编制内劳动合同制工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前的个人缴费,暂不返还。

C、影响视同缴费指数是对应着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时的职务职级。D、改革后获得省部级以上劳模等荣誉称号的工作人员,退休时提高基本退休费计发比例。

二、多选题(30题)

1、哪部分人员需要实现新老办法对比计发退休待遇?(ABD)A、2014年10月1日后退休人员,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

B、2014年10月1日前参加工作,2014年10月1日至2024年9月30日内达到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 C、2024年后退休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

D、改革前参加工作,过渡期内达到退休年龄,且缴费年限满15年的人员

2、关于职业年金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A、个人缴费实行实账积累

B、对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根据单位提供的信息采取记账方式,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工作人员退休前,本人职业年金账户的累计储存额由同级财政拨付资金记实

C、对非财政全额供款的单位,单位缴费实行实账积累。实账积累形成的职业年金基金,实行市场化投资运营,按实际收益计息。

D、领取职业年金时,本人可选择按照本人退休时对应的计发月数计发职业年金月待遇标准,发完为止,同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享有继承权。

3、过渡期内实行新老待遇计发办法对比的说法,正确的是(AC)A、保低限高 B、哪个计发办法高按哪个

C、新办法计发待遇低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按老办法待遇标准发放 D、新办法计发待遇高于老办法待遇标准的,按新办法待遇标准发放

4、当前公务员职级工资制,基本工资由(A)和(B)构成。A、职务工资 B、级别工资 C、岗位工资 D、薪级工资

5、什么时候可以发放职业年金待遇?(ABC)

A、退休 B、出国(境)定居 C、死亡 D、本人提出申请即可发放

6、对编制外人员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BC)? A、编制外人员应继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B、在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期间,已纳入参保范围的编制外人员,应划转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继续参保

C、在原统筹试点期间已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范围的编制外人员,经县级 以上党委组织部门、人社部门批准进行的,可继续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D、全部清理,不能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

7、以下符合增发退休费的人员是(BCD)A、市级劳模 B、符合条件的中小学教师 C、独生子女父母 D、省部级以上劳模

8、对部分人员发放一次性退休补贴说法正确的是(A B)?

A、一次性退休补贴标准=本人退休时的月基本工资×提高的计发比例×180个月 B、张某,退休时的职务工资是1100元,级别工资是900元,津贴补贴是1000元,提高计发比例为5%,则退休补贴标准=2000×5%×180=18000元。C、张某,退休时职务工资是1100元,级别工资是900元,津贴补贴是1000元,提高计发比例为5%,则退休补贴标准=3000×5%×180=27000元。

D、张某,退休时的职务工资是1100元,级别工资是900元,津贴补贴是1000元,提高计发比例为5%,则退休补贴标准=1100×5%×180=9900元

9、关于原统筹期间的个人缴费说法正确的是(ABC)? A、原统筹期间的个人缴费的本息应发放给本人。B、已退休的人员,可按退休时间分期一次性发放; C、未退休的人员,待本人退休时一次性发放。D、随时发放

10、关于新办法待遇计发标准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新办法待遇计发标准=基本养老金+职业年金待遇。

B、新办法待遇计发标准=基础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职业年金待遇 C、基础养老金=退休时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工资指数)÷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D、过渡性养老金=退休时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3%。

11、事业单位职工个人必须缴纳的有哪些(ABCD)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职业年金

12、什么情况下同级财政必须记实职业年金?(ABCD)

A、发放职业年金时 B、跨统筹区域转移时 C、退休时 D、死亡时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C)

A、对于改革前曾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改革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工作人员,其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应予确认,不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B、对于从机关事业单位辞职和按规定辞退的编制内工作人员,辞职、辞退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其改革前原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连续工龄,按规定认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并与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C、在职的判刑人员,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到户籍地企业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其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和改革后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应予以确认,合并计算

D、退休后判刑的人员,从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之日起,取消原退休费待遇,刑罚执行完毕后的生活待遇,从养老保险基金中支付。

14、基金账户分为(ABC)

A、财政专户 B、收入户 C、支出户 D、基本户

15、对退休人员进行资格认证,可以采取下列哪些方式?(ABCD)A、本人到单位签字认证 B、其家属确认其资格后代为签字认证 C、通过手机APP认证 D、以上三种方法均可

16、基金不得用于(ABCD)

A、运行费用 B、财务费用(含银行手续费)C、管理费用、兴建改建办公场所和支付人员经费 D、违反法律法规规定挪作他用

17、退休人员李某于2017年8月死亡,家属及单位故意未及时上报,需要承担的后果是(ABC)?

A、家属的行为属于骗取社会保险待遇

B、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应责令退回骗取的社会保险金 C、对家属处以骗取养老待遇金额二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D、没有后果

18、关于转移接续说法正确的是(ABD)

A、参保人员在本省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时,只转移职业年金关系,不转移职业年金基金

B、参保人员在机关事业单位之间跨省流动的,既转移关系也转移钱 C、参保人员从机关事业单位流动到企业的,只转移关系不转移钱

D、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划转手续时,个人缴费部分按记入本人个人账户的全部储存额计算转移。单位缴费部分以本人改革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的总和转移。

19、下列社会保险保障项目中,哪些保险项目依法必须建立个人帐户(ABC)A.基本养老保险 B.失业保险 C.基本医疗保险 D.工伤保险 20、经办机构不得接受(ABCD)等形式的缴费 A、现金 B、现金支票C、远期票据 D、有价证券

21、职业年金基金由下列哪几项组成(ABCD)

A、单位缴费 B、个人缴费 C、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收益 D、国家规定的其他收入

22、“三公经费”包括哪些内容(ABCD)

A因公出国(境)费用 B、公务车辆购置 C、公务车辆运行维护费 D、公务接待费

23、接待审批单应包括以下哪些内容(ABCD)A、接待对象的单位 B、接待对象的姓名、职务

C、公务活动事项、时间、场所、标准、费用 D、陪同人姓名

24、党政机关出差人员报销差旅费时应提供(ABC)

A、出差审批单 B、机票或车船票 C、住宿发票 D、餐饮发票

25、以下对公务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哪些情形下需要停发退休费待遇(ABCD)A、刑事拘留、逮捕期间

B、被刑事拘留在逃或批准逮捕在逃的 C、被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养期间 D、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行政拘留期间

26、机关工作人员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ABCD)A、本人上年度基本工资 B、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 C、年终一次性奖金 D、规范后津贴补贴

27、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不包括以下哪些项目(ABCD)A、住房补贴 B、取暖补贴 C、精神文明奖 D、物业补贴

28、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工资基数包括(ABD)A、本人上年度基本工资 B、国家统一的津贴补贴 C、住房补贴 D、绩效工资

29、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时间说法正确的是(ABCD)

A、聘用制干部,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连续受聘10年仍在聘用岗位上工作的

B、干部身份的,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5周岁退休

C、对已达工人退休年龄的聘用制女干部,可根据工作需要决定是否继续聘用,予以解聘的,按工人办理退休手续

D、工人身份的,男年满55周岁,女年满50周岁退休

30、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判刑人员养老保险的问题,说法错误的是(ABCD)A、在职人员其参加企业养老保险和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实际缴费年限应予确认,合并计算

B、退休后判刑的人员,其退休费待遇仍由养老保险基金支付 C、退休后判刑的公务员,其医疗保险待遇不受影响

D、退休后判刑的人员,刑罚执行完毕后的生活待遇,其退休费待遇由原人事关系所在单位酌情处理。

三、判断题(40题)

1、改革后,退休人员统筹内项目待遇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按规定支付。(√)

2、不得开立职业年金基金支出户(√)

3、职业年金基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管理(√)

4、改革后,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年金的参保范围不一致。(×)

5、视同缴费年限是指2014年9月30日以前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年限。(√)

6、工作人员在职期间死亡的,其职业年金个人账户余额可以领取。(×)

7、办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划转手续时,参保缴费不足1年的,按实际缴费月数计算转移。(√)

8、参保人员因辞职、辞退、未按规定程序离职、开除、判刑等原因离开机关事业单位的,应将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户籍所在地企业职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10、改革后,2014年10月1日前已经退休的人员维持原待遇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

11、机关事业单位离休人员,不纳入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范围,继续按照国家和省统一规定发给离休费,并调整相关待遇。(√)

12、这次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实际收入将会降低。(×)

13、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不能依法继承。(×)

14、部分工作人员发放的一次性退休补贴,从原渠道发放。(√)

15、参保登记工作是不分先后,统一办理。(×)

16、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为本单位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工作人员的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工资基数之和。(√)

17、实行新的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建立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多缴多得,长 缴多得,提高单位和职工参保缴费的积极性。(√)

18、个人账户养老金=退休时本人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计发月数。其中,计发月数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

19、基金实行严格的预算管理,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20、经批准退休的人员,由所在单位报参保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办理领取基本养老金资格核准和待遇核定手续后,实行基本养老金社会化发放。(√)

21、符合提前退休或者延长退休年龄的工作人员,经批准,可以提前或者延缓退休,按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后,以其实际的缴费情况计发养老金。(√)

22、参保人员在同一统筹范围内的机关事业单位之间流动,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基金。(√)

23、原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统筹的编制外人员,此期间所缴纳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费划转至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按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规定重新核定缴费,多退少补。(√)

24、参保单位因新招录、调入、单位合并等原因增加人员或因工作调动、辞职、死亡等原因减少人员,应从起薪或停薪之月办理人员增加或减少。(√)

25、参保单位欠缴养老保险费的,应按照《社会保险法》和《社会保险费申报缴纳管理规定》(人社部第20号令)有关规定缴清欠费。(√)

26、参保人员存在两个及以上个人账户的,其原个人账户储存额部分,应与现个人账户合并计算。(√)

27、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刑罚执行完毕后,恢复其退休待遇。(×)

28、退休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未认证的,社保经办机构应暂停发放基本养老金。(√)

29、退休人员失踪、被判刑、死亡等不符合领取资格的,社保经办机构应暂停或终止发放基本养老金,对多发的养老金由参保单位予以追回。(√)30、社保经办机构核查发现未按时足额缴纳养老保险费或冒领养老保险待遇的,应责令补缴或退还被冒领待遇,不按规定补缴退还的,按照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处理。(×)

31、业务材料收集遵循“谁经办谁收集”的原则。社保经办机构按照业务档案分类方案结合办结时间,按件收集办结的业务材料。(√)

32、社保经办机构应按照业务档案分类方案和档案整理要求,定期对应归档的业务材料进行收集、整理。(√)

33、发放工会会员福利要同时具备的条件是有工会组织、会员及时足额缴纳会费。(√)

34、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刑罚执行完毕后,其医疗待遇不受影响。(×)

35、可以用工会经费购买购物卡、代金券等。(×)

36、工会经费可以用于服务职工群众和开展工会活动以外的开支。(×)

37、接待单位对无公函的公务活动和来访人员一律不予接待。(√)

38、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都应按时缴纳工伤保险。(√)39、60岁退休,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为139个月(√)

40、参保个人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但无权了解本单位为其缴费情况。(×)

第二篇: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分析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分析

【摘要】:

2011年3月两会热点调查中,“社会保障”高居榜首,有超过九成网友认为,企业职工和机关单位职工养老制度实双轨制非常不合理。在“养老双轨制”的区别对待下,机关单位职工不仅退休金拿得极高,而且在长达30年的时间内全部让纳税人为其缴纳养老保险。企业职工只能拿公务员退休金的两三成,却要多缴纳十几万的养老保险。可见“养老金双轨制”体现的是最典型的中国特权等级与贫富差距的不公平政策。本文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并明确指出这种差异可能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的种种弊端,这对于明确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路径有着重大意义。

【关键词】:养老金双轨制

差异性

弊端

改革

一、养老金双轨制概述

在过去的计划经济时期,我国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是统一的,都是按照工龄长短和在职时的工资高低为主要计算标准。直到1993年我国引入了养老保险制度,为了顾及1993年以前已退休(称“老人”)和已参加工作的职工(称“中人”)利益,当时明确表示改革要遵循“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齐”的原则,不区分机关、事业和企业工作人员。但由于改革遇到了较大的阻力,因此到1995年,最终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金没能纳入社保体系,而继续由财政负担。这就造成了养老金的双轨制。

所谓“双轨制”,是指不同用工性质的人员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退改革休金“双轨制”是计划经济时代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特殊产物,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双轨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同等学历,同等职称,同等职务,同等技能,同等贡献的人们,只因退休时的单位性质不同,退休金便有天壤之别,企业比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低两三倍。

二、我国企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差异性

(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企业养老保险总投保费率实行全国统一的标准:各地企业投保费率不超过投保工资的20%;个人投保费率1997年规定为4%,最后调高到8%为止。而机关事业单位及其个人不需缴纳保费,由国家财政统一筹资。

(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企业养老保险建立个人账户和统筹账户,实行统账结合。企业养老金分为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养老金按退休时当地上城镇职工平均工资的20%给付,这是政府的承诺;个人账户养老金多寡取决于本人投保和投资收益,这属投保决定。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由国家财政按退休前一月月工资的比例统发,属财政支出。

(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目前差距大概是3~5倍。按照以下公式计算:

P=BW P为养老金,B为养老金平均替代率,W为平均工资。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平均替代率为90%左右,而企业养老金平均替代率B为50%左右,前者的替代率几乎是后者的2倍。而平均工资W也不相同,企业职工是以职业生涯中平均工资水平为基数,机关单位则是以退休时的最高工资为基数,而前者也会多于前者。由于BW的不同,造成了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三、养老金双轨制的弊端

(一)养老金收入差距的过大不利于人才的合理流动。目前我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特殊时期,而两种经济体制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人才流动的自由性。人才的自由合理流动是完善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之一。但是目前,由于“退休金双轨制”现象的存在,人才在选择变换工作的时候不得不考虑由此引起的机会成本问题,即养老金的待遇问题及养老关系的转移接续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制度实行的是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度,工作人员没有个人账户的积累,如若其转入企业工作,必然会面临个人账户部分的缺失,同时,若从企业进入公务员行列,其原先积累的个人账户部分如何处理也在制度上存在问题。这必然会扭曲劳动力市场的自由行和灵活性,损害国家经济发展的活力。

(二)过大的养老待遇差距增加了社会不公平。由于历史及制度设计等方面的原因,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待遇普遍比较优厚,甚至远高于相同条件下的企业人员,这必然会增加社会成员的不公平感,从而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社会的不稳定。社会保障的本质是最求公平,通过养老基金的筹集维护起点和过程的公平,又通过养老金的发放缩小着结果的不公平。但因为过大的养老待遇差距,养老保险起不到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

(三)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较高的退休金支出形成了严重的财政负担。从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制度并不是社会保险,而是一种“单位保险”或称为“国家保险”,其实行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工作人员的养老待遇支付由财政全额负担。随着公务员待遇的不断提高,以及公务员队伍的不断壮大,这一支出也在不断增长。并且由于工资和福利津贴本身具有的刚性,其待遇水平只能不断提高,很难下降,这必然会带来政府在这一方面支出的不断扩大。同时由于制度设计本身的不完善,调整机制的任意性,使得财政负担越来越重。

(四)企业、事业单位之间负担不公平,不利于国家事业单位健康发展。企业的养老保险保险费会构成企业的用工成本,养老保险费过高企业成本也会随之增加,从而企业的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有损企业长期发展。特别是构成国有企业改革负担成本。

(五)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存在,不利于养老保险逐渐走向全国统筹,使养老保险处于条块分割状态。《新社会保险法》规定,养老保险要逐渐走向全国统筹,而养老保险双轨制的存在造成单位分割封闭运行。

四、养老金双轨制的改革

(一)改变“只领不缴”,建立个人缴费制度,维护同代间社会公平。

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也应该建立在个人缴费的基础上,也可以与企业一样,强制性缴费,建立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统筹账户的养老金目标替代率可以视企业养老保险制度而定,个人账户的养老金计发标准也可仿效企业老保险制度中的个人账户设计。这样做是为了事业单位与企业两者保持衔接,便于人员进出流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一旦事业单位人员也实行了个人缴费制度,建立个人账户,在个人缴费问题上就能实现社会公平,解决同代人之间的攀比与被忽视心理问题。

(二)改革养老金的计发办法,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养老金的过度增长

综合目前的养老金隐性债务风险与事业单位财务可持续风险,应当认识到目前的养老金计发办法应当予以及时纠正。目前,我国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根据单位性质、在职时的职位、在职时的工资,实行多种不同的养老金调整

办法。而事实上,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是与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息息相关的。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新审视养老金应当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变动情况进行增长时间与增长幅度的调整;根据个人工龄和缴费年限决定养老金起点与多寡。保证事业单位退休金的增长与经济发展和物价的增长相适应,不以在职同岗位职工工资增长为养老金增长幅度,从而严格控制事业单位养老金的过度增长。

(三)大力发展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建立多层次养老保障 无论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目前采取的养老金制度基本上仍旧属于单一支柱的养老制度。事业单位的单位保障制度与企业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权责外延上应当明确,它们仅仅是提供基本生活水准的养老金制度,不需要也不可能追求或达到很高的替代率。要提高人们的退休待遇,维持人们工作时期的生活水平,应当依靠强化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的开发与发展,通过它们来弥补职工基本养老金的不足问题,从而有效解决政府财政养老金支出的困难。年金制度应当说是基本养老保险的一个补充制度,它的覆盖面越广,资金筹集越充分,基本养老保险的财务压力就越小,改革的大环境也越宽松。通过企业及单位与职工双方按照一定的固定比例按月共同缴纳,所缴金额予以税收减免优惠,在职工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之后一次性或定期领取全部年金及投资收益。尤其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年金制度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强制性比起来远远缺乏,是完全属于企业/单位与职工的个人意愿范畴,但是作为政府如果期望能够看到一个真正有效名符其实的养老金支柱来源,必须要有所作为。首先,对于愿意兴建年金制度的企业/单位,应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例如允许参加该计划的单位将这部分开支作为成本列支以及实行个人税前工资支付。这既是对它们帮助承担一定社会保险责任的奖励,也是对年金制度参与者的激励。其次,企业年金以及职业年金虽然是由企业/单位和职工二者经营参与,但是,作为政府应当履行其法律和监管的职能,为这项制度提供法律框架、明晰产权、运营监管等方面的环境支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需要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在改革过程中,应该建立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 保险体系,并一步到位地实行全国统筹,提高改革效率。如果自己退休生活的目标比较高,还应该买一些保险;商业保 险、个人储蓄,最后达到自己将来的目标;人到 35 岁应该开始想这 样的事情,因为这样到 60 岁还有二十多年时间做准备是来得及的。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应该包括三个支柱: 第一个支柱是基础养老金,主要是维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水平。第二支柱是强制性的个人帐户养老金,提高退休人员更高的收入保障。第三支柱是补充养老金即职业年金,进一步提高养老金水平。

小结:养老金双轨制问题在我国已经由来已久。企业单位和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差距过大,长此以往会形成单位壁垒,不利于劳动力的自由流动,也不利于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另一方面会造成社会不同群体之间的对立,不利于社会稳定。所以养老金双轨制改革有必要提上日程。

参考文献:

【1】 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2】 曾湘权《劳动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1 【3】 侯文若 《社会保险学》劳动与社会保障出版社 2003 【4】 史朝

《社会保险学》科学出版社

2000

学年论文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分析

学院:公共事务学院 专业:劳动与社会保障 姓名:张倩 学号:0818224061

指导老师:薛君

第三篇: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如何看待废除“双轨制”?)(如何看待养老保险并轨?)养老保险”双轨制”的概念: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养老金和企业人员退休养老金,实行两种截然不同的制度。具体讲表现为三个不同:一是统筹的办法不一样即企业人员是单位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机关事业单位的则由财政统一筹资;二是支付的渠道不一样即企业人员由自筹账户上支付,而机关事业单位则由财政统一支付;三是享受的标准不一样,即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金标准远远高于企业退休人员,差距大概是300%~500%。机关工作人员的退休收入替代率,已经远远超过80%,据网上披露的资料,高达92%-107%。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以来,由于种种原因,企业的养老金替代率却呈现逐渐走低的趋势,从改革初期的60%多降低至40%左右的低水平。2015年1月14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使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开始并轨运行。《决定》规定,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以下简称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按本人缴费工资8%的数额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个人工资超过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00%以上的部分,不计入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低于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

一、改革的必要性(一)、改革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前,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的退休制度虽然也是分别按照不同政策法规执行的,但都是单位自己负担退休费用,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也大体一致,都是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后,经济体制改革转向以城市为中心、以国有企业改革为重点。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有企业由原来的统收统支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被赋予用人和工资分配的充分自主权;在这一背景下,再延续企业自管职工退休的制度,难以适应市场平等竞争的需要,也无法为广大职工提供稳定、可靠的养老保障,由“企业保险”转向“社会保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而机关事业单位,由于不像企业那样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最前沿,改革的重点是建立规范的公务员制度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而养老保障改革的进程相对滞缓,总体仍维持单位退休制度。(二)、矛盾凸显(必要性)

机关事业单位现行退休制度实行近60年,对保障退休人员生活、稳定干部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逐步暴露出一些矛盾。

1.从制度内部看,主要有几个问题:一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退休费用由财政或单位承担,单位之间负担畸轻畸重,一些地区和单位,特别是一些基层事业单位退休费不堪重负,甚至无法保证及时足额支付。二是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费是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算的,难以充分体现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三是单位内部分配不公。原来的机关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按照退休前工资的80%发放,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与企业职工比较高,不能体现社会公平。单位内部由于职工退休前工资水平不一,导致退休后受益水平不已。四是筹资结构单一,社会化程度低,应对人口老龄化困难。

2.从全社会的角度看,也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由于制度模式不同,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养老保险关系相互转移接续困难,制约了人力资源合理流动和有效配置。二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之间的退休费(养老金)待遇确定和调整难以统筹协调,同类人员之间的待遇差距拉大,产生不平衡。(三)、存在问题

1. 各地政策差异大,发展不平衡。全国没有统一制定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导致各地出现了政策上的多样性和随意性。一是从参保范围和对象看: 有的是机关和事业全员参保;有的仅在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中参保。二是从社会保险费征缴上看,缴费的基数、比例、方式各有不同: 既有双基数缴费,又有单基数缴费;有的按固定比例缴费,有的按固定额度缴费;有的按月征缴,还有的按年征缴。

2. 统筹层次低,抗风险能力弱。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试点地区大部分都是划地而治格局,一些地区市一级统筹都没有建立起来,更不用说省级和国家统筹。

3. 缴费与待遇脱节,权力义务不对等。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金的计发办法目前仍按国发[1978]104 号文件规定执行: 根据工作人员的计算,与实际缴费不挂钩,只要按规定缴纳养老保险就可以享受退休待遇,与职工缴费多少、时间长短不挂钩。缴费与待遇出现脱节,严重影响了职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而且也不能体现养老保险制度关于权力与义务对等的公平原则。

4. 参保要求不统一,建帐管理困难多。从缴费比例看: 有的实行“单基数缴费”即按在职职工工资总额为缴费基数;有的按“双基数缴费”即按单位在职职工工资与离退休养老金之和为缴费基数。由于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不相同,给养老保险费征收、工作人员流动带来了许多不便,给事业单位和个人账户建立、管理造成很多困难。

5.筹资机制不健全,长效养老无保障。目前养老保险基金虽然有了一定的积累,但随着退休人数的逐渐增加,许多单位的积累急剧下降,无法应对退休高峰期来临时的需求。针对这个问题,企业养老保险缴纳比例有所提高,而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养老保险却仍是由国家负担。随着养老需求的增大和通货膨胀的危险,如果不扩大基金筹集渠道,势必导致入不敷出。(四)、探索历程

2008年,国务院决定在5个省市先行开展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配套推进。这些改革,由于没有更高层次的整体设计,政策的统一性、规范性不足,因而并未从总体上、根本上改变现行退休制度;但把改革中的主要矛盾梳理得越来越清晰,也取得了一些局部经验,为全面实施改革奠定了实践基础。

二、改革思路:”一个统一”和”五个同步”

(一)、一个统一 “一个统一”就是: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都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都实行与缴费相挂钩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在此基础上,形成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并行的两大制度平台,并可相互衔接,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城乡养老保险制度体系。

(二)、五个同步 “五个同步”:一是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避免单独对事业单位退休制度改革引起不平衡。二是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在优化保障体系结构的同时保持待遇水平总体不降低。三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在增加工资的同时实行个人缴费。四是待遇确定机制与调整机制同步完善,退休待遇计发办法突出体现多缴多得,今后待遇调整要综合考虑经济发展、物价水平、工资增长等因素,并与企业退休人员等群体统筹安排,体现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的原则。五是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防止地区之间出现先改与后改的矛盾。“五个同步”突出了改革的系统性和协调性,综合平衡前后左右的各种关系,有助于形成社会共识,保证改革顺利推进。

三、改革重点

改革的重点政策主要有9项。

第一,改革的范围。确定为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这样规定,与现行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管理和经费保障制度是相适应的。纳入改革范围的单位和人员,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从而根本改变了制度模式,从单位保障变为社会保障。

第二,缴费的基数和比例。规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都要缴纳养老保险费。单位按工资总额的20%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8%缴费,本人缴费工资高于当地职工平均工资3倍的部分不纳入缴费基数,低于平均工资60%的以60%为基数缴费,即“300%封顶、60%托底”。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个人账户,统一计息。这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政策是基本一致的,有利于实现制度之间的衔接。这是养老保障筹资机制的重大变革,从较为单一的由财政供款为主的渠道变为单位和个人缴费、财政承担养老保险基金的兜底责任的多渠道筹资,形成单位、个人、政府共担的新机制。

第三,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改革后,基本养老金待遇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养老金,以社会平均工资和本人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每缴费1年计发1个百分点,即缴费年限越长,待遇水平越高。二是个人账户养老金,累计历年个人缴费的本息,除以规定的计发月数。从国务院《决定》附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数表”可以看出:同样年龄退休的,计发月数相同,所以缴费越多,待遇水平越高;而同样个人账户积累的,退休越晚,计发月数越少,即除数越小,因而待遇水平越高。这是对退休养老待遇确定机制的重大改革,由原来按“最终工资”的一定比例分档计发退休费,改为主要按照本人历年缴费多少、缴费期长短来计算养老金标准,工作人员的职务、工资变动可以精细计算到每年、甚至每个月,能够充分体现个人全部职业生涯所作贡献。这样规定,也是与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相一致的,更加公平,也更富有激励性,有利于引导单位为每个职工、每个在职职工为自己将来养老保障依法履行缴费义务。

第四,改革前后待遇的衔接政策。总的原则是“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老人”是指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他们原待遇维持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新人”是指改革后新参加工作的人员,他们将来退休时,基本养老金为基础养老金与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之和。“中人”是指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人员,是目前数量最大的群体。对他们“逐步过渡”的政策,主要是两条:一是他们在改革前的没有实行个人缴费的工作年限确定为“视同缴费年限”,将来退休时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再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二是设定一定期限的过渡期,在过渡期内实行养老待遇的新老计发办法对比,“保低限高”,这样,基本可以保证原有的待遇水平不降低。随着“中人”逐渐退休、“新人”越来越多,过渡性的政策安排逐步弱化,新制度逐渐居于主体地位,体现了平稳过渡的改革方针。

第五,基本养老金待遇的调整。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调整不再与同职级在职职工增长工资直接挂钩,而是与企业退休人员以及城乡老年居民基本养老待遇调整统筹考虑。这也是一个重大变革,有利于避免相互攀比,逐步建立起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障待遇调整机制。

第六,严格基金管理和监督。规定具备条件的省(区、市)可以从改革一开始就实行省级统筹;暂不具备条件的,可先实行省级基金调剂制度,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向省级统筹过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基金纳入社会保障基金财政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专款专用,确保安全。

第七,养老保险关系转续。规定参保人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内同一统筹范围转移,只转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统筹基金;在同一制度内跨统筹范围转移,或者在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之间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要在转移个人账户累计储存额的同时转移部分统筹基金。无论哪种转移方式,工作人员转移前后的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连续计算,以维护其合法权益。这一政策,打通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横向流动时养老保险关系难以转续衔接的“瓶颈”,有利于促进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第八,建立职业年金。职业年金在机关事业单位实施,资金来源由两部分构成:单位按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的4%缴费,两部分资金构成的职业年金基金都实行个人账户管理。工作人员退休时,依据其职业年金积累情况和相关约定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这有利于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优化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待遇结构。

第九,加强经办服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原则上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地社会保险经办机构按照国家统一的业务经办流程和信息系统,开展经办管理服务,普遍发放社会保障卡,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由社保机构确保按时足额支付,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从而更好地保障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和合法权益。

四、改革意义

1、有利于统筹推进城乡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党中央把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随着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全面建立,广大农村和城镇居民普遍参保,加上企业职工和其他就业群体,社会化的养老保险制度已经覆盖了全国8.3亿多人;只有5000多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和退休人员游离在养老保险制度之外,成为制度全覆盖的“短板”和“空白”。距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期只有6年时间,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是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确保实现第一个“一百年”目标的重大举措。

2、有利于促进机关事业单位深化改革。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开始实行公务员辞职辞退制度,部分地区还开展了公务员聘任制试点;事业单位也正在加快分类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建立统筹互济、社会化管理的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分散单位的退休费用负担,确保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发放,维护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是形成能进能出、合理流动的用人机制的有力制度保证。

3、有利于逐步化解“待遇差”的矛盾。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不缴费而享受较高水平的退休费、权利与义务不对应,成为社会热议的焦点矛盾之一。改革后,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实行相同的养老保险基本制度模式和政策,可以逐步化解同类人员待遇差距拉大的矛盾,更好体现制度公平和规则公平。

4、有利于全面体现工作人员的劳动贡献。将现行退休费计发办法改为按缴费水平、缴费年限确定基本养老金待遇,多缴多得、长缴多得,能够更加全面地体现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整个职业生涯的劳动贡献,进一步增强激励性。

五、改革注意问题

(一)事业单位在岗职工患不均的情绪影响到政府改革的决心。

(二)对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缴费基数确定没有设置过渡期。

(三)没有明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的管理体制。

(四)没有合理分解财政负担增加的压力。

(五)地区不公平

(六)立法

(七)历史原因

六、改革措施

1. 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

立法先行是社会保险制度安排的一项基本原则,由于法律法规的欠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很难强制性开展。因此我们国家要尽快制定社会保障法以完善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制度,改变各地机关事业单位内参保不全、制度随意定等的混乱局面。2. 全面提高统筹层次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分级统筹,抗风险能力弱。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应提高统筹层次,实现省级统筹。省级统筹可以更好的统一管理、统一调配资金,使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退休人员养老保险得到保障,建立风险预警制度,在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时,省一级主管部门在统筹范围内实施转移支付,以解燃眉之急,体现养老保险基金的互济性和共济性,真正发挥社会保障的能量,确保社会稳定。(提高统筹层次,首先可以增强互济功能。养老保险制度以“大数法则”为基础,只有实现较大范围的统筹,才能提高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养老金发放;其次是便于人员流动。提高统筹层次,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地区缴费基数、缴费比例和享受待遇标准的统一,加大基金调剂功能,消除参保职工跨地区流动的障碍;最后是有利于提高管理水平。通过减少管理环节和管理层次,可以实现集中管理,降低基金分散管理的风险.)3. 建立缴费与待遇挂钩的激励机制

应该把个人账户、缴费年限和退休待遇三者结合起来,实行统账结合,实行多结构的养老金待遇计发办法,退休人员的待遇计发也应该由基础性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性养老金组成,即所谓的“老人老办法、中人有过渡、新人新办法”。“中人过渡”是难点,他们参加养老保险的时间短,缴费少,会影响到待遇的计算,因此必须考虑到,如果新办法算出的退休金待遇大于老办法的按照新办法发给,但最高不得超过原工资;如小于老办法计算的金额时,按照老办法确定养老金。并且可根据退休人员年龄结构的实际情况设置一定时间的过渡期,过渡期结束后,所有退休人员待遇一律按新办法实行。

4. 实行统一的统筹范围、缴费基数和缴费比例

将岗位工资、薪级工资、各类津补贴、绩效工资做为缴费基数,并且统一实行“单基数”缴费。按“单基数”缴费与我国现行的其他社会保险如企业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险种相衔接。

5. 扩大和充实筹资渠道.

第四篇: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如何计算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养老金如何计算

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现阶段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进入社保后,按照社保的规定增加养老金。公益类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进入社保后,国务院在没有出台新的文件之前,仍按社保的规定增加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对象根据参加工作时间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一、《试点方案》实施前已退休人员;

二、《试点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

三、《试点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

第一种情况 《试点方案》实施前已退休人员在《试点方案》实施后仍然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并参加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也就是说在《试点方案》实施后原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社保机构领取的养老金,从第一个月起均不得低于原来的退休工资标准。之前人们猜疑《试点方案》实施后,原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进入社保后将按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标准进行调整并降低养老金的说法是对《试点方案》的误解。

事实上从《试点方案》内容可以明显看出,在《试点方案》实施后对于已退休人员,国家采取完全保留原待遇标准的政策。这与之前的国发[1997]26号文对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入社保后,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政策相一致。

第三种情况 在《试点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的人员,退休后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泛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退休当年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之积。如:某工作人员当年缴费工资为 3000元,而当地当年上岗平工资为2000元,其当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为:3000元/2000元=1.5,之后将历年缴费指数相加除以缴费年限(精确到月)即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将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本人退休时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而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泛指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退休时间的不同,将个人账户储存额按规定的对应月份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该金额标准退休后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直至发放到本人逝世。

《试点方案》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试点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同样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YJBYS小编为您推荐更多相关内容:

>1.>>养老保险领取计算

>2.>>个人养老保险怎么交

>3.>>养老金余额去世可继承

>4.>>养老保险缴费基数

>5.>>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怎么算

>6.>>城乡居民怎么办理养老保险

>7.>>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如何办理

>8.>>约2万亿养老金或入市

>9.>>养老金入市方案下半年有望出台

>10.>>超三成意见反对养老金入市办法

解读《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1、《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后称《试点方案》)适用的对象及条件?

解读:根据国发[2008]10号文规定,《试点方案》在上海市、重庆市、广东省、浙江省、山西省试点。这些城市在进行试点之前,必须先进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确定具体适用的事业单位后才能进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从现已公布的《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内容来看,现行的事业单位主要分为三类:

1、行政类事业单位;

2、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

3、公益类事业单位。其中只有公益类事业单位才是《试点方案》适用的对象,其它两类事业单位前者要撤销与国家机关合并,后者则进行事业单位改制成为企业。

2、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改制成为企业后,改制前已退休人员在社保机构如何领取养老金?

解读: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实质上是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根据国发[1997]26号文规定: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入社保后,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同时实行养老金调整办法。

简单地说改制前如果某退休人员的退休工资是两仟元,事业单位改制进入社保后从第一个月起其养老金的标准不得低于两仟元,并在今后按照社保的规定调整养老金,不再执行事业单位增加退休工资的规定。

国发[1997]26号文规定不仅适用于《试点方案》的城市,且在全国范围内均适用。

3、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如何缴纳?缴纳工资基数有无限制?

解读: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单位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一般不超过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

缴纳工资基数低于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60%的,按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60%计算个人缴费工资基数。缴纳工资基数最高不得超过当地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300%。

在国务院没有下达新的文件之前,缴费工资基数根据国务院及相关部门的规定按照个人工资总额确定。工资总额根据《关于工资总额组成的规定》(国家统计局第 1号令)规定:包括计时(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其中包括实行结构工资制的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和工龄津贴)。

4、在特殊情况下个人账户储存额可否提前支出?

解读:个人账户储存额由于只能用于个人养老,故不能提前支出。如参保人逝世,其个人账户的储存余额可依法继承。

5、基本养老金依法领取的条件?基本养老金的金额如何计算?

解读:基本养老金的计发对象根据参加工作时间的不同,主要分为三种情况:

一、《试点方案》实施前已退休人员(简称老人);

二、《试点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简称中人);

三、《试点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简称新人)。

第一种情况 《试点方案》实施前已退休人员(简称老人)在《试点方案》实施后仍然按照国家规定的原待遇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并参加国家统一的基本养老金调整。也就是说在《试点方案》实施后原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社保机构领取的养老金,从第一个月起均不得低于原来的退休工资标准。之前人们猜疑《试点方案》实施后,原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进入社保后将按企业退休人员的工资标准进行调整并降低养老金的说法是对《试点方案》的误解。

事实上从《试点方案》内容可以明显看出,在《试点方案》实施后对于已退休人员,国家采取完全保留原待遇标准的政策。这与之前的国发[1997]26号文对于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进入社保后,仍按国家原来的规定发给养老金政策相一致。

第三种情况 在《试点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累计满15年的人员(简称新人),退休后其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退休时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为个人账户储存额除以计发月数。

其中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泛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退休当年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之积。如:某工作人员当年缴费工资为3000元,而当地当年上岗平工资为2000元,其当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为:3000元/2000元=1.5,之后将历年缴费指数相加除以缴费年限(精确到月)即为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将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本人退休时上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而为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其中个人账户养老金月标准:泛指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个人退休时间的不同,将个人账户储存额按规定的对应月份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该金额标准退休后既不增加也不减少,直至发放到本人逝世。

举例:如某一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在《试点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并同时缴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在35年后达到退休年龄退休。

其退休时上岗平工资为x元,缴纳养老保险历年平均缴费指数化系数为T,个人账户储存额为Y元;其退休年龄为60岁,按规定其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份为139月,累计缴纳社会保险年限为35年。

其领取养老金的金额计算公式为:

[(x元+x元*T)/2]*35年*1%+(Y元/139月)

第二种情况 《试点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简称中人),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所谓过渡性养老金,就是补偿这一阶段退休人员由于参加养老保险时间短,如仅按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支付养老金,必然存在与前期退休人员在养老金上的差距,支付过渡性养老金的目的在于弥补这一差距,这也是试点城市在制定实施方案时必须要严格、准确制定的标准之一。但总的来说过渡性养老金的金额是逐年减少,并逐步与《试点方案》实施后参加工作人员退休后的养老金标准相衔接。

6、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月份如何确定?

解读:个人账户的储存额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退休年龄的不同,按照规定的月份计发个人账户养老金。具体计发月份为:

退休年龄40计发月数233 退休年龄41计发月数230

退休年龄42计发月数226 退休年龄43计发月数223

退休年龄44计发月数220 退休年龄45计发月数216

退休年龄46计发月数212 退休年龄47计发月数208

退休年龄48计发月数204 退休年龄49计发月数199

退休年龄50计发月数195 退休年龄51计发月数190

退休年龄52计发月数185 退休年龄53计发月数180

退休年龄54计发月数175 退休年龄55计发月数170

退休年龄56计发月数164 退休年龄57计发月数158

退休年龄58计发月数152 退休年龄59计发月数145

退休年龄60计发月数139 退休年龄61计发月数132

退休年龄62计发月数125 退休年龄63计发月数117

退休年龄64计发月数109 退休年龄65计发月数101

退休年龄66计发月数93 退休年龄67计发月数84

退休年龄68计发月数75 退休年龄69计发月数65

退休年龄70计发月数56

7、缴纳养老保险单位承担部分是否由地方财政全额承担?

解读:根据《广东省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规定,公益性事业单位主要划分为三大类:

第一类 从事关系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公共卫生、公民基本权利、义务教育、基础研究、群众体育、生态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保证;履行职责依法取得的非税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收入上缴财政,不能自主支配。

由于这类事业单位的相关开支由地方财政全额拨款,因而缴纳养老保险单位承担部分应由地方财政全额承担。

第二类 面向全社会提供公益服务;涉及人民群众普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可部分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所需经费由财政给予不同程度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投入;其公益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由政府规定,其他业务活动项目与收费标准接受政府指导;提供公益服务依法取得的服务性收入,按规定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由于这类事业单位的相关开支由地方财政不同程度地拨款,因而缴纳养老保险单位承担部分应由地方财政按拨款的比例承担。

第三类 从事的业务活动具有一定公益属性,但社会化程度较高,可基本实现由市场配置资源;自主开展公益服务和相关经营活动;所需经费主要来自服务性收入、经营性收入以及社会力量投入等,实行经费自理;承担政府有关公益任务的,政府视其所提供服务的数量和质量,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给予相应支持。

由于这类事业单位的相关开支主要实行经费自理,只有在承担政府有关公益任务的情况下,地方财政才给予相应拨款,因而缴纳养老保险单位承担部分主要由事业单位负担。

8、个人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是否发给基本养老金?

解读:《试点方案》实施后达到退休年龄但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试点方案》实施前参加工作,实施后退休且个人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同样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并同时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

9、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如何调整?

解读:现阶段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进入社保后,按照社保的规定增加养老金。公益类事业单位退休人员进入社保后,国务院在没有出台新的文件之前,仍按社保的规定增加养老金。

10、什么是职业年金?它具体起什么作用?

解读:职业年金实质就是补充养老保险,它是为了避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退休后工资收入降低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而在基本养老金之外增加的一项退休收入。

职业年金与企业年金最大的不同在于:企业年金是在企业具备负担能力的情况下为职工增加的补充养老保险;而职业年金是对每个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给予的一项社会保险福利,这种福利具有强制性,事业单位必须办理并缴纳。而企业是否为职工办理企业年金由企业自主决定,不具有强制性。

11、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是否实行省级统筹?养老保险基金如何建账?

解读:事业单位养老金是否实行省级统筹,根据试点城市的具体情况而实施。如果暂时不具备条件的,可实行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相同的统筹层次,即以市或地区为统筹单位。

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现阶段独立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12、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调动工作单位时,其养老保险如何办理转移手续?

解读:如在同一统筹地区调动的,只转移养老保险关系,不转移养老保险基金。如果跨统筹地区调动的,在转移养老保险关系的同时,个人账户储存额随同转移。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安排到国家机关工作时,其原有的连续工龄与进入机关工作后的工作年限合并计算,退休时按国家机关的相关规定计发退休工资。已建立的个人账户由社保机构继续管理,退休时其个人账户储存额每月按1/120计发,并相应抵减按国家机关办法计发的退休工资。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因工作安排或者其它原因到企业工作的,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将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至企业,并同时转移个人账户储存额。

第五篇:浅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模式

浅议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模式

据统计,全国事业单位共有职工3200多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退休人员的比例将越来越大,在一些单位甚至超过在职职工人数。加之事业单位个人离退休金占原工资的比例较高,自85%至100%不等,而离休人员的养老金甚至超过原工资数额,养老金在国家财政拨款或单位事业费支出中的比重也越来越大。随着退休人员的逐步增加,财政乃至一部分单位不堪重负,现有的退休养老制度难以为继。其次,退休待遇不统一,差别性大。各地区、各单位根据自身的财政、收入状况,自行其是,各搞一套,致使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待遇不仅与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不相衔接,而且事业单位彼此之间也差距明显,存在高低悬殊、苦乐不均现象。

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运行十多年来,至今尚没有统一的政策、法规,各地仍处于试点阶段。人们对机关事业养老保险认识的不同、各地实际情况的不一致,导致机关事业养老保险“百花齐放”。有的只是在合同工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员工中开展,差额拨款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并没有包括进来,谈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事业单位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已远远滞后于企业,加快改革步伐已是刻不容缓。

笔者认为,当前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既要与全国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又要适当照顾到事业单位自身的特点,保证事业单位一方面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另一方面遵循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使事业单位的缴费与待遇直接挂钩。因此,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模式应坚持以下几条原则:

一、建立资金来源多渠道,国家、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养老保险费用的基金缴费机制。由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其养老保险费应从国家对事业单位拨款中分列出来,部分用以支付应由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其余部分用作适当增加职工工资,以保证个人负担其部分养老费时,不致于降低生活水平。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由财政负担的经费中,也应当列出养老保险基金的相应比例,用于缴纳职工的部分养老保险费。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则应比照企业职工的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办法,由单位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保险费。

二、实行统一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能够改变职工养老保险由国家和单位包下来的状况,实现国家、单位、个人三方共同负担,此举能够增强个人参与和自我保障意识,充分体现按劳分配原则,调动积极性,保持社会统筹互济功能,有利于贯彻公平和效率相结合的原则。社会统筹部分视事业单位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等不同情况,由财政、单位负担或分担;个人缴费从本人工资的4%或5%起步,直至最终达到8%。无论何种事业单位都必须建立个人账户,作为退休人员养老金构成的一部分。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核心内容是改革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

三、养老保险缴费与待遇相挂钩。改变现有事业单位退休按档案工资计发待遇的办法,遵循权利与义务相一致的原则,实现多缴多得,少缴少得。个人账户养老金按照包括增值部分在内的储存额的1/120的比例发放。对于中年职工,则将其新制度建立前已工作的时间视同缴费年限,按其指数化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给予相应的补偿。

按照上述三条原则,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的模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第一,建立企事业单位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

虽然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职能上、社会贡献上、待遇上有不一致的地方,但在养老保险方面都存在如何解决职工老有所养的问题。

事业单位同企业一样,也存在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问题,为社会贡献大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在职工在职时给予补偿。职工为社会贡献大,享受的报酬就应该多,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就多,退休时个人账户部分就多,退休后的待遇就应该随着增加。反之亦然。

职工同样是丧失劳动能力,不能再为社会创造价值,因企业与事业单位的差别,而退休后的待遇事业单位比企业高则有失公允。

建立统一的企事业养老保险制度,即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应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执行统一的养老保险政策。在此之后,对事业单位职工,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可根据1993年工资改革时的工资+以后历年平均调资水平为缴费基数,推算其个人账

户余额;至于1993年工资改革以前参加工作的人员,其视同缴费年限,按其指数化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给予相应的补偿。实行按实发工资为缴费基数,解决了困难事业单位不能按档案工资缴纳养老保险费的矛盾,也从根本上解决这部分单位离退休人员不能按时足额领取养老金的问题。

第二,事业与企业一样执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事业单位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制度。

这种养老保险模式类似于澳大利亚的养老保险制度。澳大利亚现行的养老保险制度主要由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补充养老保险制度所组成。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澳大利亚称之为社会保障养老金制度,资金全部来自税收。养老金标准约为平均收入的25%,每年3月和9月根据消费品物价指数进行调整。补充养老保险制度:雇主必须为雇员建立补充养老保险,违者严惩。雇主缴费从工资的3%开始,逐步提高,到2002年最终达到9%,目前的费率为7%。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既是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安全有效运行的必要措施,也是体现不同职业、不同收入水平的人群对退休养老的需求差异。从单位的经济、经营状况出发,并考虑到各自的行业特点和职工收入水平量力而行,按工资的一定比例,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基金。我国的事业单位可以参照澳大利亚的做法,即事业单位全部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职工退休时享受基本养老金。并根据单位性质与类型分别为职工建立补充养老保险,用来平衡企业与事业单位在待遇上的差别。对于中年职工,则将其新制度建立前已工作的时间视同缴费年限,按其指数化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给予相应的补偿。

第三,负有行政职能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独立的养老保险政策同参与市场竞争的全额拨款、差额拨款及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实行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相一致的两大养老保险模式。

负有行政职能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职工具有一定的公务员的性质,其养老保险应实行国家、单位、个人共同负担,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退休待遇应为公务员退休时应享受的待遇+个人账户余额/120,这一块国家必须给予保证。参与市场竞争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因为需更好地参与市场竞争,必须实行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一致的养老保险政策,使之抛开单位离退休人员分布不均、负担不一的担子,实行公平竞争。这些单位应实行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政策,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具体办法参照第一条。

为了更好地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我国人事制度改革的进程和发展的需要,必须制定统一的事业单位职工养老保险政策,而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从制度设定、利益调整到组织实施,都需要慎重考虑方方面面的关系,只有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才能将这项改革积极稳妥地推向前进。

下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知识测试题题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知识测试题题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作用

    浅析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作用  2011-10-07 09:23:55 钟万里 摘要:通过对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提出了制约改革发展的主要原因,强调改革现有退休制度,全面实行......

    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知识测试题

    柞水县工商局 春季全员业务培训考试测试题 考号 单位: 姓名: 一、填空题 (每空1分,共30分) 1.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当于每年( ),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报送上一......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方案》全文2009年2月1日 09:13网络根据党的十七大和十六届三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证事业单位改革顺利进行,促......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宣传提纲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宣传提纲 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并统筹考虑相关群体的社保待遇政策,是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和党中央......

    试论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试论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发布人:李庆芳发布时间:2003-11-05 14:17:24【作者简介】作者单位:南平师专人事处一、当前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现状 养老......

    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

    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市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细则市、区各部委办局、事业单位、各县人事局、在宁部属事业单位、驻宁部队所属事业单位:为贯彻......

    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论文

    统一而有特色——浅议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的共识和共同行动。建立健......

    柞水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柞水县机关事业单位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汇报 人社局: 按照年终工作安排,现就柞水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工作情况作以下汇报: 今年以来,我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