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要有耐心
要有耐心,学会欣赏
《孩子,你慢慢来》读书体会
《孩子,你慢慢来》,书名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的心。我喜欢这本书,也喜欢这句话。
“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清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五岁的手指。孩子慢慢来,慢慢来。”这是书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段文字,给了我无限的感动,让我受益匪浅。
让我们慢慢来,让我们耐着性子学会等待。
全书蕴含了一位伟大的母亲爱的气息,读着读着,一股暖流慢慢飘进了我的心房。这是一本记录作者龙应台的两个孩子的成长的散文,简单的文字,浅显的语言,母亲的想法,孩子的天真,在书中表露无疑,作者并没有长篇大论的谈论关于教育的大道理,有的只是一个母亲在叙述发生某件事情时,母子间的反应和对话,非常的生活化。龙应台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她在教育孩子方面有她自己的教育方法,用温情引领孩子认识世界,鼓励他们自由、理性地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地成长。她随时随地耐心地教孩子认识自然万物——天上的云、路上的车……这些文字是那么地朴实、细腻,简洁地还原着一幅幅岁月画面,没有议论、抒情、感慨,只是简洁的描述,让读者看到,听到,触摸到,然后若有所思。
孩子的教育是一条漫长的路,需要母亲慢慢地走。作者有时也有迷惘:要不要孩子在台湾的幼稚园接受一点中国文化的传统教育?怎么跟孩子解释“神话、迷信、信仰”的不同?作者所有的爱都在细微,耐心中付出。作者懂得:爱,必须对幼小生命尊重,尊重缘于平等——从孩提时代起,就告诉他:你的名字叫做“人”。也因此,当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才不会简单地去粗暴指责,才能逐步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正直、诚实、优雅和担当……
这是孩子的成长手记,也是极好的启蒙日志。温情的教孩子看这个世界,鼓励自由和理性的思考,用安静、潜移默化的方式教育孩子“像一株小树一样正直”。平常琐碎的句子,也因为有爱而动人。长长的成长之路,要慢慢的让孩子吸收丰富的营养,培养他们珍贵的品质——善良、同情、诚实、优雅和责任,收获友谊和爱。
孩子对于女人究竟意味着什么,那漫长的孕育之苦,随着一个小生命的出现化成无限的甜蜜和喜悦。小小的身体将带着女人的烙印,延续着她的情感,他们彼此陪伴,以全新的心情体验生的痛楚和喜悦。她觉得那个生命是完全属于自己的,是自己跨越生死迎接到的宝贝,他将是她的全部。我细细的看过她写的每一段亲身体会,当我再经历的时候,感觉是那样真实,她不是对传统母职的歌颂,而是对生命的实景写生。
“孩子,你慢慢来!”给了我很多启发,是啊,你慢慢来,慢慢的等你长大!作为一名母亲,有了宝宝以后,我看见别的孩子,会有一种忍不住的关心,一种出自母性的表现,不像曾经的我,对别家的孩子提不起兴趣,因为那时自己还没有成为母亲,对小宝宝的感情也是从自己的宝宝身上开始培养起来的。
当大人觉得对于小孩该学习什么,该了解什么,总会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小孩的身上、脑海中。可曾问过小孩的意愿?也许小孩的身心发展是不成熟但不代表没有自己的意识;也许动作很慢,但总有做好的时间,不要看到慢腾腾,就强加其成人的模式。
读完这本书,我不断地反思了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在教育学生时,有时会很生气,有时也会对学生很大声。我是否能够细声细气地和学生交流,让学生能愉快地接受我的建议。我是否能不批评学生,而换一种方式来教育学生。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不同的学生运用不同的、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法,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充满欢乐。老师要带给他们欢乐,而不是无穷的压力。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教育不是赛跑,教育学生应该慢慢来,多给学生一点时间,多给学生一点耐心,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必须与家长一起慢慢等待孩子的成长。
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细节,享受孩子一朝一夕的变化!让我们用心欣赏孩子成长的每一个片段,享受孩子一喜一怒的真实!长长的路,慢慢地走!长长的路,健康地走!
第二篇:拆迁要有耐心
拆迁要有耐心
征地拆迁不仅是一个法律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一些地方的拆迁之所以成为“火药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群众工作不到位,方法简单,甚至以强迫、威胁等方式对待被拆迁群众,致使矛盾不断激化。毛泽东曾说过:“有许多时候,群众在客观上虽然有了某种改革的需要,但在他们的主观上还没有这种觉悟,群众还没有决心,还不愿实行改革,我们就要耐心地等待;直到经过我们的工作,群众的多数有了觉悟,有了决心,自愿实行改革,才去实行这种改革,否则就会脱离群众。”那些急不可耐的拆迁者,可曾有过这样的感情和耐心?
第三篇:对待问题学生要有——耐心、爱心
对待问题学生要有——耐心、爱心
从事十五年的幼教工作,2009年9月调到小学工作,刚接手202班时,我觉得幸运的是这个班女孩多,男孩少,心想应该好应付些。办公室的同事说:“利华,你班的郑满满,上课好动,不爱听讲,跟不上学校的课程,学习成绩很差而且脾气倔强,你得想想办法来教育她。”通过两周的观察,发现郑满满会主动打扫课室,音乐课特别喜欢,唱歌声音很甜,但别的课堂上、作业方面却非常糟糕,老师布置的作业完成不了,多一点也不想做,没有毅力克服学习上的困难,根基打得不牢,平时回家又不预习也不复习。不接受批评,不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后来到她家家访,得知她父母离婚了,她跟着妈妈生活,妈妈没有什么文化,而且有心脏病又忙于工作,没有时间管教她,偶尔有时间管,但郑满满也听不进去,还顶嘴,她妈妈都给她气死,一生气心脏病就发作,她妈妈没她办法,所以郑满满脾气倔强。
针对郑满满同学的个性心理特点,经调查了解,我认为她的个性问题来源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和学校教育的影响,家庭教育和学校不同步是使她成为学习问题生的主要原因,自身不努力是她成为学习问题生的内在因素。
根据郑满满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她的本质是好的,她热爱班集体,愿意为班集体做事,如果与家长配合共同对她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和帮助,她是会有改变的。给她创造机会,增强自信心。学校举行歌唱比赛,我设计了有领唱、齐唱环节,由郑满满来领唱,她很高兴。比赛结束了,我们班荣获了一等奖,在班会上我表扬了同学们,也表扬了郑满满。后来郑满满对我没那么抗拒,发现她有问题,说她她开始愿意接受。建立良好的帮教关系。作为班主任,我经常利用上课及课余时间,多与案主接触沟通。上课时,尽量多提问他,多给她表现和发言的机会,并对她进行适时的鼓励和表扬,这样做,一来让她感受到老师对她的关注,二来帮她树立自信心。下课后,还经常与她聊天,利用她喜欢帮老师做事的特点,找一些事给她干。她写作业出错误,出问题的方面,我则耐心指导,认真帮助她分析错误原因,让她自己找出错误所在。同时,没有放松对她的教育,用爱心去关怀爱护,用爱心去严格要求,平时只要是她犯错误了,我都要跟她讲很多的道理,必须有足够的理由才能让她心服口服。
按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学说的观点,学生的任何行为都可通过一定的强化物来塑造。在辅导中,我用奖小红花等方法,只要郑满满能按教师的规定去做,就能获得教师的奖励。同时她有一点进步我也会及时于家长取得联系,进行表扬。针对郑满满学习上惰性强的缺点,激发她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热情,每天安排她收发学生的作业,她认真去做,从而也让她看看别人的作业,对她是一种潜在的教育。
经过近一年的了解及教育,郑满满有了一定的进步,正如人的性格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的一样,它具有稳定的特点,要彻底改变是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现在,郑满满对学习有了热情,学习目的有了明确的认识,成绩逐步提高。她对生活也满怀信心,情绪较稳定,不完成作业现象逐渐减少。
由于各种原因,这个班我带了三年,其实我也觉得骄傲,因为我懂得每个学生的特点,有利于我开展教学。在往后的两年里,郑满满的学习成绩和学习习惯有进步了,对妈妈的态度明显好转,有时会关心妈妈。对待问题学生只要老师细心观察,耐心引导,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一定有进步。
第四篇:做妈妈一定要有耐心
做妈妈一定要有耐心
留府乡小冯完小
霍红梅
为人母者,可以有其他方面的缺点,但对子女一定要好好管理教养。这个重担为什么要妈妈们来承担呢?因为父亲主外,往往以事业为重,不常常在家,所以教育子女的事情,便落在了妈妈们的身上。俗语说,三岁定八十,可见一个小孩在家庭中所收到的教育会影响其一生,也足见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所以妈妈们不要做母鸡式的母亲,只给孩子吃饱穿暖就可以了。中国古时候就有胎教之说了,做母亲的,不听非礼之音,不说非礼之言,这就是胎教。古时候的人尚且这么重视家庭教育,今天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妈妈们一定要重视家庭教育,尤其是农村的妈妈们,农闲时把打麻将、闲聊家常的时间,用于多看教育子女方面的书籍,提高自己的素养,培养家庭教育的观念。许多妈妈总是抱怨孩子不好管理,不听话,教育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妈妈们要有耐心,没有教不好的孩子;孩子教不好,那是做妈妈的没有耐心的缘故。
第五篇:教育学生要有爱心与耐心
教育学生要有爱心与耐心
教育学生必定要有耐心,就如滴水在石头上,只要一点一滴坚持不断,再硬的石头也会吸进水的。
我常常在想,全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魏书生的班里的那么多“淘气包”为什么能被他管得服服帖帖,而自己有时真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这区别可能就在于“著名”与“普通”上吧!教育家魏书生的德学远在我们之上,我们往往是那些“淘气包”要对付的人,而他却是这类学生崇拜、学习、模仿的“偶像”,“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冰清,学生才能玉洁。要加大对“调皮鬼”的教育力度,还必须提高自身的德学水平,让学生相信你,崇拜你,自然就能听你的话了。我们一定要记住:有问题的学生不一定就是坏学生,他们毕竟是孩子,他们的错误大多是心理问题,并不是本质问题、道德问题,他们的可塑性强,具有很大发展的潜能。有人把他们比做迟开的花,我十分赞同这种比喻,我想,他们虽是迟开的花,但那毕竟是花,所以我们要有足够的耐心,精心呵护,倍加照顾,终能看到花开之日,而绝不能不等花开就任他凋零!
我们在课堂上不能经常发火,这样会给学生们带来心理上的障碍。如果课堂上发火的话,也许我们的心里会好受一点,可是学习的效果一定不会太好。学生们面对着许多的第一次,在接受上产生一些不顺利的事是正常的,没有了反而不正常了,关键是我们做老师的要有耐心。
我想起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有句话,“师生间的感情,是教育成功的第一块基石。”如果,没有了感情,教育就无从谈起。一开始如果就给某个学生一个下马威,对他严格要求,凡事逼着他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也许他能马上有所好转,但是这种转变只是暂时的。所以,我们在教育学生时,首先要千方百计的培养起师生之间的感情,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爱说谎话的学生。他们为什么要说谎?怎样帮助这些学生?这是每位老师必须面对的课题。这些爱说谎话的学生和调皮学生扰乱纪
律相比具有较大的隐弊性,但任其长期发展则会影响学生自身的身心发育,所以老师对此类学生应给予应有的关注。
说谎的学生一般并无恶意,但他们都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总怕别人知道了真相。面对说谎的学生,因其心虚,过分敏感,老师更要慎重处理,不能歧视他们,也不能将其简单地定为“品质有问题”。首先教师必须要及时了解真相。决不能让说谎的学生蒙蔽,否则有了第一次就会有下一次。其次要经常与家长沟通。可用家访、电话交谈等方式与家长取得联系,以商量、坦诚的口气提出看法,争取家长的合作、支持。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尤其注意不要伤害到说谎孩子的自尊心。在了解了真相后,教师也不宜在公众场合将其公开,以免让说谎的学生抬不起头甚至与老师对抗将矛盾激化。更不能用粗暴的手段将其压服,否则他们口服心不服,就会用新的谎言与老师对抗。可以用旁敲侧击的方法让其觉悟,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他能感到老师是真的为他好,并没有歧视他,进而促使其改过自新。相信,只要教师有耐心、恒心,说谎的学生一定会改掉这个坏毛病。
中学阶段是人生中极其重要的阶段,也是人生旅途中立志向上、打基础的阶段。这个时期的中学生由不成熟走向成熟,想要独立又不善于独立,开始懂事又不懂事,是一个内心充满矛盾和冲突的半成熟、半幼稚阶段。这个阶段被心理学家称为危险期。因为这个阶段的中学生心里常出现动荡和不安,常感到困惑和烦恼。如果教育不当或受到不良事物的影响,他们则容易出现过激的行为或道德上的偏差。为了让中学生平稳度过危险期,教师要对那些心理活动偏激的中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心理疏通与辅导,从而使其恢复健康的心理,积极自觉地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