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复仇主题探究[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4 10:36:4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复仇主题探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复仇主题探究》。

第一篇: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复仇主题探究

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复仇主题探究

希腊神话传说的绝大部分重要内容都在叙写复仇主题,可以说,除掉了与复仇因素密切相关的部分,希腊神话传说的内容也就所剩无几了。整个希腊神话系统的叙述就是以克洛诺斯向乌拉诺斯进行残酷的复仇开始的。之后又有宙斯向克洛诺斯复仇,从而建立了新神神系,这个新神神系又是在镇压了巨灵们的复仇之后才得以最终巩固。后来在新神们相互之间,复仇事件也时有发生,这些新神们更对亵渎不敬的人类进行了多方复仇,这些都构成了希腊神话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神话中几乎全部的神祗都曾不同程度地进行过至少是参与过复仇事件,除了上面提到的神祗,像赫拉、哈得斯、波赛冬、阿波罗、阿耳弭忒弥斯、雅典娜、阿佛洛狄忒、阿瑞斯、赫淮斯托斯、得墨忒耳、赫耳墨斯、狄俄倪索斯等主神都无一例外,其他次要神祗也往往是因为他们的复仇事件而在神话中占据了—席之地。希腊传说部分也是如此,伊阿宋的传说、赫刺克勒斯的传说、俄狄浦斯的传说等等也无—不是关于复仇主题的叙说。而特洛伊战争的传说,其起因就是特洛伊首领之子帕里斯掳走了斯巴达首领墨涅拉俄斯的妻子海伦,于是爆发了这场规模浩大的复仇战争。俄底修斯的传说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他最后对求婚者所进行的复仇。因此,我们可以说,复仇主题构成了整个希腊神话传说系统的重要而独特的部分,复仇事件就像神话传说天空中的无数无与伦比的闪耀明星,舍此这

片天空就会变得异常地苍白而不再存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了。究其原因,这应该是与复仇主题所内含的冲突激烈而富有戏剧性、过程奇异夸张而留给了人们足够自由的想像空间、结果残酷而反映出了人类社会早期野蛮暴力的特征等密不可分。

对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复仇主题进行集中而系统的探究有着独特而重大的意义。首先,我们从复仇现象所产生的现实土壤着手,去认定复仇是早期人类社会所奉行的行为准则。在法律正式产生之前,人们依原初的道德行事,而认真地履行复仇义务就构成了这原初道德中无法推卸、艰巨而光荣的重要部分,谁若不去履行这项义务,他就将受到人们的鄙弃,他也终将与英雄的称号无缘。而这种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流传下来的道德的—部分,在当代依然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对于不够完善的法律没法解决的问题,人们往往还会冒着法律惩处的危险而以这种原始的方式去求得解决。法律没有最终完善的—天,法律也无力完全解决情绪道德方面的问题,复仇现象也就很难从现实生活中彻底消失。同时,复仇现象的产生,又与源于动物本能的冲动密切相关,这种复仇的本能冲动在原初社会表现得特别显著,而一直到当代,高度文明了的社会及其所制定的法律法规并无力完全净除人类的这种本能冲动,所以在这种复仇的本能冲动爆发之时,血腥的复仇事件也就发生了。这也是复仇现象很难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被彻底禁绝的重要原因,而且这种状态以后还要无限地持续下去。这种绵远流长的社会现象必然会反映到文学创作中来,所以自古希腊以降—直到我们所处的当代,有关复仇的作品可谓汗牛充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从世界文学史中,完全可以抽写出—部精彩而丰富的复仇文学史。因此,本文从欧洲文学的源头作起,希望这项研究工作能对关于后世文学中复仇主题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其次,对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复仇主题进行探究,通过对神祗与人类关系的实质进行思考,以比较神祗与人类在血亲复仇、荣誉复仇、爱情复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上的异同,能够使我们对文学作品中的复仇主题与现实生活中的复仇现象的联系与差异形成充分认识,同时,希望这项研究对关于希腊神话传说中与复仇主题紧密交织的暴力主题、道德主题、爱情主题、荣誉主题等等的研究会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再次,通过对传说中英雄的复仇主题进行深入探讨,重在阐明俄狄浦斯情结在当代读者心中产生歧义的根源,从神话传说的大背景对俄瑞斯忒斯复仇的最终胜利标志着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的传统说法予以驳论,希望这些工作对以后读者的阅读和文学史关于这些部分的编写能起到些微的纠偏补弊的作用。最后,通过对希腊神话传说中复仇主题的各种变异说法试作—综合评定,再对来自古埃及和古巴比伦的影响作一番初探,文末关于希腊神话传说中复仇主题对后世的意义略作阐明,希望这些分析对关于希腊神话传说的外围研究能够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PS: 希腊神话故事人物

1·宙斯(罗马神话称为朱庇特),希腊神话中最高的天神,掌管雷电云雨,是人和神的主宰。

2·阿波罗,希腊神话中宙斯的儿子,主管光明、青春、音乐、诗歌等,常以手持弓箭的又少年形象出现。

3·雅典那,希腊神话中智慧女神,雅典城邦的保护神。

4·潘多拉,希腊神话中的第一个女人。貌美性诈,私自打开宙斯送她的一只盒子,里面装的疾病、疯狂、罪恶、嫉妒等祸患,一齐飞出,只有希望留在盒底,人间因此充满灾难。“潘多拉的盒子”成为“祸灾的来源”的同义语。

5·普罗米修斯,希腊神话中造福人间的神。盗取天火带到人间,并传授给人类多种手艺,触怒宙斯,被锁在高加索山崖,受神鹰啄食。是一个反抗强暴、不惜为人类牺牲一切的英雄。

6·斯芬克司,希腊神话中的狮身女怪。常叫过路行人猜谜,猜不出即将行人杀害;后因谜底被俄底浦斯道破,即自杀。后常喻“谜”一样的人物。埃及狮身人面像同名。

第二篇:醉翁亭记主题探究

醉翁亭记主题探究教学设计

蕲县初级中学 李刚

【教学目标】

醉翁亭记中,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1贯穿全文的线索是什么?文章如何表现主旨的?

讨论并归纳:主线是“乐”字。

“醉”与“乐”是统一的,“醉”是表象,“乐”是实质,写“醉”正是为了写“乐”。

作者的“山行”扣“闻水声”,都暗含着一个“乐”字。“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后,再补一笔,突出“山水之乐”,道出了全文的主线。

承“山水之乐”稍稍展开,写山中朝暮和四时之景并点出“乐亦无穷”,使读者渐入佳境。但这种“乐”趣,是人人都能体会到的,还不算奇。

待到“滁人游”“太守宴”“众宴欢”时,“乐”的内涵就加深了。因为享受“山水之乐”的不仅有太守及其宾客,还有滁州的百姓,表现了“与民同乐”的境界。

文中用“太守醉”结束这一欢乐场面,也是有深意的,说明“醉翁之意”何止“在乎山水之间”,同时也在于滁州之人。到全文结尾处,更用“醉能同其乐”一句将“醉”和“乐”统一起来,画龙点睛般的勾出全文的主旨。2.小结:

全文以思想感情——一个“乐”字贯穿全文,以“乐”为主线。

第一段 写醉翁亭的自然环境和命名缘由。解释“醉翁”及“醉”的意义时转入对写山水之爱,点出“乐”字。——山水乐

第二段 写山间朝暮和四季的景色(风景画)。仍点“乐”字。——四时乐

第三段 写滁人、宾客、太守游山的情形(人情画)。仍与“乐”有关。——宴酣乐

第四段 写宴罢归时情景,并点主旨“同其乐”,仍点到“乐”而“乐”中又嵌入两上“不知”暗示作者心曲。——禽鸟乐、太守乐

纵观全文,“乐”字贯穿全篇始终,“乐”是全篇 “文眼”,主旨之所在。

极力描写滁州人民在和平生活中怡然自乐和众宾尽欢的情态,并塑造了太守醉酒的形象,用生动的风俗人情画从侧面显示出政治清明的景象,也表达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3.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相关内容,并完成网络作业(QQ群里留下的作业)

第三篇:浅谈鲁迅作品中的复仇主题

论文名称:浅谈鲁迅作品中的复仇主题 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班级:

市场营销二班

学号:

20110602212 姓名:

李乐平

摘要:品读过鲁迅先生的一些作品之后,人们会发现,在充满现实主义气息的文笔下,书写的不乏一些复仇主题的故事,并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阶级特点和美学特点。从《野草》到《铸剑》,再到《孤独者》,复仇的主题一直是鲁迅作品中的重要内容。我们这里说的复仇,重点之处不是杀戮,而是精神的复仇以及作为启蒙者,意志的觉醒。

关键词:鲁迅 复仇 野草 铸剑 孤独者 正文:

一、《野草》——对庸众不争的自怄

鲁迅先生投笔从戎,便是誓为贫苦百姓的保护者,甘做刀笔吏,他对敌的议论,总是锋芒毕露,直入对手骨髓。

在《复仇》、《复仇(其二)》两篇散文诗中,鲁迅复仇的矛头却直指百姓——那些他一心想唤醒、想拯救的人。这是鲁迅对愚昧百姓“怒其不争”的体现,也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

鲁迅在《野草》的序中说:“因为憎恶社会上旁观者之多,作《复仇》。”所谓的“旁观者”,即看客们,这类形象在鲁迅的作品中屡有刻画。但在《复仇》中,鲁迅却直接将矛盾集中于“当局者”:“他们俩裸着全身,捏着利刃,对立于广漠的旷野之上。他们俩将要拥抱,将要杀戮...”。“裸着全身”,指的是全身心的依赖,是爱的表现;“捏着利刃”,却是指向杀戮,是恨的体现。他们复仇的方式非常奇特。之后看客出现了,出现了这极致的大欢喜的观看者,“拼命地伸长颈子,要鉴赏者拥抱或者杀戮” 【1】。但是这样的拥抱或者杀戮迟迟不来,且“不见有拥抱或杀戮之意”。于是,路人们就觉得无聊,“觉得有无聊钻进他们的毛孔,觉得有无聊从他们自己的心中由毛孔钻出,爬满旷野,有钻进别人的毛孔中”。想象中拥抱和杀戮的生命飞扬的极致的大欢喜并没有到来,然而,“看”的对象却已经发生反转,由路人看杀戮者,变为杀戮者看路人:杀戮者“以死人似的眼光,赏鉴这路人们的干枯...”。【2】

这样的反转构成了一重的复仇:不让庸众鉴赏,得以生命飞扬的大欢喜,却偏给观看他们的厌烦和无聊。此外,还有一重复仇,这是将读者也算计在内的。将杀戮的快感直接导向将读者,自然而然将读者引诱到看客面。因而,如果被引诱至这种视角,则读者也沦为作者所批判的“庸众”。鲁迅先生的矛头这回指向批判者自身,这是间接的和深层次的复仇。

《野草》是鲁迅先生创作中最薄的一本散文诗集,这本小册子自从诞生起到今天,一直让人们去言说,而又言犹未尽。这本诗集包含了鲁迅的全部哲学,鲁迅正是通过这些构思的小故事,向人们传达他最深的生命体验。《野草》可算作我们窥得鲁迅内心的窗口。而《野草》中的两篇以“复仇”为题的作品,也昭示了鲁迅先生长久以来在许多作品中显示出的“独异的个人”与“庸众”的关系,映射到现实生活中,也是作为一个思想的启蒙者与未开化的人民之间的关系。《野草·复仇》中的复仇是在独异的个人与庸众之间进行的。而《野草》中的复仇的概念在《铸剑》中受到进一步的推广,形成了一个哲学意义上和美学意义上的复仇主题。

二、《铸剑》——对宿命复仇的决绝

《铸剑》记述了一个古老的替父报仇的故事,写于“三·一八惨案”之后,严峻的阶级斗争加深了鲁迅对反动统治阶级本质的认识。对于被压迫的民众,首先是要解放他们的精神,要让爬着的奴隶站起来做人。在鲁迅看来,眉间尺、宴之敖者身上潜藏着的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正是中华民族得以延续千年的生命活力,也正是在《铸剑》全篇中荡气回肠的侠义精神。

在《铸剑》中,复仇这个主题进一步得到具体化,作为“独异的个人”,也就是复仇的直接执行者,黑衣人,真正完成了其“孤独者”,“过客”的使命,走向了命运的终点,成为了一个完整的“独异的个人”。《铸剑》的复仇精神主要体现在复仇的决绝甚至是孤注一掷。在《列异传》里这样描写复仇的最后时刻:“客令镬煮之,头三日三夜跳不烂。王往观之,客以雄剑倚拟王,王头堕镬中;客又自刎。三头悉烂,不可分别”【3】。此情此景,让人瞠目结舌。黑衣人利用眉间尺的头颅去复仇,有三层意义上的复仇。第一层意义上的复仇是代替眉间尺的复仇;第二层意义上的复仇是自我的复仇;第三层意义上的复仇是对整个秩序的复仇。第一层意义上的复仇,眉间尺通过舍弃生命而将复仇变为一种完全的纯粹的精神性行为。生命已经完结了,但是复仇的意志还在,甚至,整个人通过割下自己头颅的行为,完全将其转变为一种复仇的意志。第二层复仇,黑衣人已经“完全憎恶了自己”,因而通过帮助眉间尺复仇的行为来达到自我复仇的目的。在眉间尺的头被王的头咬定不放的时候,黑衣人“也仿佛有些惊慌,但是面不改色。他从从容容地伸开那捏着看不见的青剑的臂膊,如一段枯枝;伸长颈子。如在看鼎底。臂膊忽然一弯,青剑便募地从他后面劈下,剑到头落,坠入鼎中...” 【4】。这种通过砍下自己的头,来达到复仇的意志较量中的胜利,正是黑衣人对自己的复仇。黑衣人如过客般经过漫长的行走,经过漫长的自我憎恶,终于在“待到知道了王头确已断气,便四目相视,微微一笑,随即合上眼睛,仰面向天,沉到水底去了”。第三层意义上的复仇一如鲁迅惯用的反讽一样,直指秩序下麻木的人们,也就是“庸众”。由此,眉间尺和黑衣人才算是走到了意志和肉体的重点,呈现了一个圆满的“独异的个人”。

鲁迅先生作品里面的复仇,《野草》也好,《铸剑》也好,重点之处不是杀戮,而是精神的复仇,通过这种纯意志的较量,确立自我本身的同时,也使自己的意志向外扩散,担起“启蒙者”的职责。

三、《孤独者》——对前路彷徨的反抗

《孤独者》收于鲁迅小说集《彷徨》,这部小说集在开头便引述了屈原《离骚》里的两句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部小说正是反映了鲁迅当时在探索中彷徨的心境,想求出路却到处都找不到路,表达了一种无路可走的苦闷。写下《孤独者》的时候,正是1925年10月17日,当年鲁迅正处于受敌的状况,对现实状况的思考与探索,内心世界充满苦闷孤寂而又渴望冲破这种桎梏寻求希望,从而陷入迷惘、困惑、孤独。鲁迅对社会、对人生冷静地观察,冷静地思考。外在环境的压迫,让他感到孤寂,感到苦闷,不得不如“一匹受伤的狼,当深夜在旷野中嗥叫,惨伤里夹杂着愤怒和悲哀”【5】,以这种嗥叫的方式反抗社会的压迫,反抗内心的绝望。

《孤独者》通过以“我”的口吻讲述了三个故事:魏连殳的祖母的故事,魏连殳的故事,“我”的故事。在这三个故事中,描绘了三个变化:孩子的变化,魏连殳的变化,“我”的变化。

孩子本是天真烂漫的,心性应是纯净的,内心世界应是充满儿童所应有的童真、简单。然而,在《孤独者》里的孩子并不是这样。故事里的大良、二良开始时愿意和连殳玩耍,会经常到他家玩,只要磕响头,装狗叫,便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如果说孩子初始还有那天生的调皮,好玩,而到了后来逐渐被环境同化成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失去应有的尊严。魏连殳成了“异类”,孩子在大人的教化下,已不再和他玩,连魏连殳的东西也不要吃了,甚至是一个很小的小孩,拿了一片芦叶指着他,喊“杀!”。此时的孩子们,俨然是像周遭的大人们一样看待魏连殳,一样逃避他,戕害他。这是怎样一种无法言说的悲哀与愤怒,养熟了他们,寄予希望于他们,到头了却是遭到这种残酷的背离。从《孤独者》这里对孩子变化的描述,可见出鲁迅内心对待孩子是如何凄凉的悲愤。

魏连殳的变化可通过他对孩子们的态度和自身行为的转变体现。魏连殳起初对待青年和孩子是热情的,把他们看得比自己的性命还宝贵,也总喜欢逗小孩。他认为“孩子总是好的,他们全是天真”,认为中国的希望在孩子。当“我”反对他的看法,他竟至于“气忿了”,便又显出许久不见的“冷冷的态度”。魏连殳总认为孩子是天真的,没有大人的势利与贪婪,有不好的变化也是环境教坏,因此更得注重爱护教养。可惜三个月之后,连殳竟也被“天真”的孩子仇视了,他对孩子的态度开始憎恨,也默认了“我”的观点。此时的连殳已变得愤怒,更显出他的孤独,因而会有后来对待孩子们的报复:要他们装狗叫、磕响头。与其说是连殳对背离了自己的孩子的报复,不如说是连殳对庸众势利与贪婪的报复。魏连殳对孩子的态度由充满爱,继而怀疑,最后是绝望甚至是报复。他的愤怒与悲哀正是由于自己对孩子们爱得太深,希望启蒙孩子们去反抗大人们那样的庸众的麻木,最后却以悲剧收尾。这又何尝不是鲁迅的真实写照呢。

“我”是小说里的经历者,也是一个旁观者,是一个叙述自我。从《祝福》到《伤逝》,再到《孔乙己》,鲁迅的小说里多出现这种“叙述自我”与“经验自我”的叙述视角。以一个知识分子的态度来叙述,实质上是隐藏着的作者在冷眼旁观,平静的语气里透着无尽的悲哀。因此,故事中“我”的变化不得不说更像是鲁迅先生灵魂的自我解剖。《孤独者》的篇写道:“我的心地就轻松起来,坦然地在潮湿的石路上走,月光底下。”鲁迅在小说里不停地重复着“走”,其实就是他在冲破桎梏的过程中思考得出的结论:以永不停止的行走彻底反抗绝望,在孤独的荒漠中,如苍狼长嗥般悲切而坚定的抗争。用他无情之笔批判着敌人同时也解剖自己,带着愤怒与悲哀,审视着这无法直面的冷酷人生。

注释:

【1】:鲁迅 《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版 176页 【2】:鲁迅 《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 2005年版 177页 【3】:周楠本 《关于眉间尺故事的出典及文本》 鲁迅研究月刊 2003年5月刊 【4】:鲁迅 《铸剑》 《芳草》小说月刊 2013年4月刊

【5】:薛毅,钱理群 《《孤独者》细读》 《鲁迅研究月刊》 1994年7月刊

第四篇:主题探究活动设计

第十四章 数学活动

学习目标:

(1)发现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为5 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及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 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利用规律进行相应的计算.(2)经历探索数量关系、运用符号表示、验证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体会化归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在运算中的价值. 学习重点:用符号表示并推导规律.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数学活动1 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为5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 问题1 我们共同来进行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

15×15 =

25×25 =

35×35 =

„„

问题2 观察上述每一个算式及结果,你能发现这些结果与算式本身具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追问1 除后两位数之外,结果中的百位数字或千位数字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字有什么关系呢?

追问2 你能再举几个具有这样特征的例子,并用上述方法验证其正确性吗?

猜想:以所学的整式知识,用符号表示出刚才得到的一般性的规律.10a510a5100aa125

验证:根据本章所学习的知识推导出你所得到的规律.(二)数学活动2 探究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 的两位数相乘的积的规律: 问题3 类比上道题探究规律的过程,继续计算下列两个数的积(这两个数的十位上的数相同,个位上的数的和等于10),你能发现有什么规律?你能尝试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这个规律吗?

53×57 =5×6×100+3×7 =3 0

2130 =5×6=3×7;

38×32 =3×4×100+2×8 =1 216=3×

416 =2×8;

84×86 =8×9×100+4×6 =7 224

=8×9=4×6;

71×79 =7×8×100+1×9 =5 609

=7×8

09 =1×9.

规律:十位数加1,再乘以十位数的得数写在结果的千位和百位,两个个位数相乘的得数写在结果的十位和个位.

符号表示:10ab10a10b100a(a1)b(10b)

(三)学习总结

问题4 回顾刚才探究规律的过程,请思考:数学活动1与数学活动2所得到的规律之间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它们的计算规律在实质上是相同的.都属于十位数字相同,个位数字之和等于10 的两位数相乘.结果都是十位数加1,再乘以十位数的得数写在结果的千位和百位,两个个位数相乘的得数写在结果的十位和个位.但数学活动1是数学活动2的特殊形式,数学活动2是数学活动1的一般形式,它们都可以用活动2的规律统一表示.

(四)课堂练习

1、利用刚才所学的规律计算下列算式的结果:(1)78×72;

(2)93×97;(3)95×95;

(4)85×85.

2、拓展:

(1)105×105 =

;(2)114×116 =

3、观察下列等式:

12×231 =132×21;13×341 =143×31; 23×352 =253×32;34×473 =374×43;

„„

以上每个等式中:两边的数字是分别对称的,且每个等式中的两位数与三位数具有相同的组成规律,我们称这类等式为“数字对称等式” 根据上述各式反映的规律填空,使式子成为“数字对称等式”:(1)52×______=______×25;(2)_______×396 =693×_______.

设这类等式左边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为a,个位数字为b,且2≤a+b≤9,写出表示“数字对称等式”一般规律的式子(含a、b),并证明.

第五篇:小班主题活动探究

小班主题活动探究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主题活动已被许多幼儿园所采用,主题活动的探究过程是幼儿主动发现的过程,它具有自发参与、自主探索、自由表现的特点。幼儿园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内容应遵循“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在活动中教师应适时、适宜、适度地鼓励幼儿去和环境中的人、事、物产生有意义的互动,支持他们发现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建构知识和经验。小班幼儿年龄小,有意注意开始萌芽,对周围事物极易产生兴趣进入情景,但又极易分散注意力。这就要求我们在预设或生成主题活动时,应以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为基础,选择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密切联系生活的内容。那如何使每一位小班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潜能得到开发,还教育过程以自然和本色的特性呢?我经过不断的实践了解到应“变关注教育环节为关注幼儿”。

一.关注与引发孩子的兴趣

动情激趣是小班幼儿在主题活动中主动学习的前提,情绪化,情境性是小班幼儿典型的年龄特征。因此教师要充分运用情感情绪的感染性,激励性和动力性功能,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幼儿才会积极关注、主动思考,并自觉采取行动。比如:主题活动《我伴桔儿成长》这一活动就是来自于孩子。一次,我组织幼儿去附近的山上散步,当孩子们发现桔子树上结满了一只只绿油油的桔子时,高兴极了,争着围到桔子旁,用他们特有的百种语言:看看、摸摸、唱唱、跳跳等来表达他们对桔子的浓厚兴趣。此时我敏感的意识到孩子的兴趣是如此强烈,我何不动之以情,鼓励他们与桔子做朋友,来渲泄孩子强烈的关爱之情。于是有的孩子抱着桔树做朋友;有的围着说悄悄话;还有的摸着桔子请求快快长大,完全将自己融入了情景,个个乐在其中。我又在孩子的兴趣点上与他们共同设计进行了“我伴桔子做朋友”的活动,孩子们愉快地通过绘画、挂照片等不同的方式来观察、了解、关心、热爱桔子宝宝,以此也拉开了关于“家乡的桔子”主题活动的序幕。

二.把握与捕捉孩子的信息

在小班的主题活动中,为了支持、引导幼儿主动学习和发展,教师应确立“以幼儿为本”的理念,重视来自每个幼儿的信息、反馈,包括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从中发掘有价值的内容,并作出相应的反映,真正成为一名优秀的“猎手”去倾听孩子的心声、捕捉活动中的教育契机,这正是提高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一)支持探究行为

小班幼儿喜欢充分利用自己的感官来表达他们对某一事物的好奇心,并产生兴趣。兴趣是活动的前提,而需要是活动的方向。因此我们要支持孩子探究的需求促使他们主动学习。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

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比如:主题活动《家乡的果子》,在观察梅子时,一名幼儿问:“梅花都会结果子吗?”对此我没有回避,而是饶有兴趣地与孩子们交流,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看法。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红色的梅花会结梅子的”,有的说“白色的梅花会结梅子的”,有的说“所有的梅花都会结梅子”,还有的说“腊梅花不会结梅子的”等等。我把孩子们的看法一一记录下来,鼓励他们继续探索,进一步论证自己的看法。于是,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各种途径查询关于梅花结梅子的知识。有的问果农,有的上网,有的翻阅百科全书等,几天后,孩子们带来了不少关于梅花的知识,有的写在了纸上,有的带来了图片,我们一起交流并将这些劳动的成果布置在互动墙上,使孩子体会获得知识的快乐,他们对梅花结果子的认识逐步由模糊变得清晰,收集信息的能力得到了提高。通过这一活动,我体会到:支持孩子具有积极意义的需求,提供相应的环境,鼓励孩子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二)反思教育行为

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选择探索活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不可直接控制,而应以尊重和支持,引导幼儿用自己独特的方式进行探究活动。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不难发现他们选择探究活动的方法往往与成年人不同,这时教师应及时、定时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对活动有效地展开进行重要的推动。比如:在主题活动《小蝌蚪》中,自然角摆放了许多孩子自发带来的小蝌蚪,孩子们十分乐意照料他们,但时间一长,便有几名孩子对小蝌蚪不客气起来,有的用手去捉它们,有的将积木、小纸片扔在盆中,孩子的这种行为受到了批文档仅供参考

评。可是,事后我问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原来他们发现有的小蝌蚪已经长出了后腿、前腿,想让这些小蝌蚪在小纸头、雪花片上练习跳的本领。是啊!我主观地认为他们在搞破坏是大错特错了,该受教育的应该是我自己。小班幼儿自控能力差,凡事都想亲自动手来证实自己的想法,他们出现这种行为是正常的,这其实也是一种探究行为,在以后的活动中,我开始注意不用成人的价值标准来判断孩子的行为,而是先问个为什么,倾听他们的想法,再同孩子们一起观察、求证、探索。这样教师在支持和保护幼儿主动探究的同时,又帮助他们认识到

自己行为中不合理的地方,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三)捕捉教育契机

幼儿园纲要指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小班幼儿生活经验日益丰富,但主动生成活动的能力还不够,这就需要教师细心观察孩子在自发、非正规的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与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如:《我伴桔儿成长》中,我组织幼儿去学校的桔林散步,路过桔子树旁,大家热情地同桔子宝宝打招呼,当孩子们发现校园内的桔子长得又青又小时,都十分着急,强烈的求索欲望促使他们争论着。有的说:肯定桔宝宝没吃饭。有的说:他们没喝牛奶,所以长不大。还有的说:喝不到水所以长不大。如果在以前,我往往会迫不及待地告诉幼儿是肥料与阳光的原因,但是现在我首先想到的是:孩子们为什么会这样?这说明了什么?有没有教育价值?因此我抓住机会让幼儿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进一步猜想,引导展开讨论:你认为对不对,为什么?你觉得怎样?幼儿兴趣盎然,各抒己见。最后通过询问家长,查找资料,观察讨论,终于发现真正的原因是①整天见不到太阳,②吃不到营养。于是我趁热打铁,带着孩子们给桔子树施肥,浇水,激发关心别人的情感,及初步的劳动意识。由此可见,这个探究过程是非常有益的,幼儿在互相争论中学会了主动表达、分析、判断;在寻找答案中提高了收集信息的能力,在集体的劳动中培养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分享与交流孩子的经验

在主题活动中,小班幼儿经验的分享大多以回忆为主,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幼儿向更高更深层次发展来获取更多的有益经验。经验的分享是直接的,但却具有较强的“过去式”性质,创造成分不多。因此生成活动更应注重经验的创新及多种多样的分享方式。比如:主题活动《我伴桔儿成长》,当幼儿帮农民采摘完桔子后,我组织 幼儿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有的说:爬到树上采桔子,有的说:跳起来摘桔子,有的说:拉住枝条摘,还有的说:挑着桔子下山等。幼儿的感性经验一下子增加了,对桔子丰收的范围也扩大了。因此孩子们将采摘桔子的经验带入了游戏中,体育区的游戏内容日趋丰富:摘、运桔子,玩得不亦乐乎,创新的思维得到了最大限度的提高;表演区的活动也活跃起来,各自模仿着摘桔子的情景,在我的引导下幼儿还学习运用篮子、绸带、果子、鲜花等道具进行表演,并饶有兴趣地探索出了许多采摘桔子的动作。他们在回忆式的创造中得到了满足,享受到了快乐,更发展了孩子的创新能力,获取了更多有益的经验。

怎样的方式才是幼儿主动学习的方式?怎样的时机才能成为最好的教育契机?这些都是我们在积极思考的问题。因此在小班主题活动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应学会理解孩子,学会欣赏孩子,学会关注孩子的寻常时刻,学会支持孩子,学会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孩子,适时启发孩子学会学习。文档仅供参考

小帮手

一、设计思路:

前一阶段围绕“我家的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孩子们了解了爸爸妈妈的工作、爸爸妈妈小时侯的故事,特别是恰逢母亲节,通过夸夸我的好妈妈,为妈妈制作礼物等活动提升了孩子爱妈妈的情感,孩子们萌发了一种想为妈妈做事的愿望。同时,“预防非典”也是当前孩子们的一个热点,他们对幼儿园、班级、家中“防非”的简单措施有了初步了解,对于预防、消毒的物品也产生了兴趣。结合以上两点,我预设这次活动,以帮妈妈选购消毒、预防用品为前提,以游戏实践为途径,帮助幼儿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防非知;同时满足孩子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二、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了解消毒、预防非典的物品,扩展有关“防非”的知识。

2.在购物过程中尝试解决简单的数量问题。

3.满足幼儿为妈妈做事的愿望。

三、活动准备:

1.防非物品、其他食品包装盒。

2.每一物品上贴上价格标签(5以内)

3.购物篮,自制纸币。

四、活动过程:

(一).导入

“母亲节”我们想了很多办法为妈妈做事,现在“母亲节”过了,我们还要为妈妈做事吗?为什么?

(二).启发游戏

1.以妈妈的烦恼(妈妈想买预防非典的消毒等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可是妈妈上班没时间)启发幼儿帮妈妈购物。

引导:妈妈为什么要买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幼儿领钱。

要求:每人拿5元钱(老师准备1元、2元、3元、4元面值的纸币)

引导:你用什么办法拿到5元钱的?

如:XXX拿了1元钱,还要拿多少钱才到5元?

3.讨论购物注意点。

引导:买东西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买什么?(预防非典的消毒用品和增加抵抗能力的食品)

(2)怎么买?(价钱、礼貌用语、买的东西少于或等于5元钱)

(三).幼儿操作

1.观察幼儿在挑选物品时出现的问题,启发幼儿间相互检查。

2.了解幼儿交易情况,引导幼儿了解所选物品价格与自己拥有钱数 的关系。

(四).交流

1.相互检查所购物品。

2.说说买了什么,有什么用,注意什么?(抓住

有价值的话题,扩 展讨论;帮助幼儿区分食品和用品两类)。

(五).延伸

我们帮妈妈买好了东西,妈妈很高兴,接下来我们可以帮妈妈做什么?

下载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复仇主题探究[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希腊神话传说中的复仇主题探究[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学习方法探究》主题班会

    主题班会:初三学习方法探究 教学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明白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后一年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在这短暂的一年、紧张的一年、非常的一年战胜自我,找到行之......

    巴金《月》主题探究

    “国”乎?“家”乎? ——巴金《月》之主题探究 闽清白中中学 林斌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散文两篇》为巴金的散文《日》、《月》,选自巴金的散文随笔集《龙·虎·狗》......

    主题探究活动 灯(精选)

    文档仅供参考 主题探究活动 灯 一、主题的形成: 一天,婷婷带了个钥匙圈,上面还有个小灯泡,一按,灯泡便亮起来,这个钥匙圈立刻吸引了许多幼儿,婷婷一脸的得意:“这是我姐姐送给我的......

    主题探究十——评价量规

    专题十:评价量规 您认为在“劳动与民歌”这个案例中,利用评价量规对学习进行评价,与您日常教学中通常所使用的评价方法有何异同?使用量规评价的优点在什么地方,应注意哪些问题?......

    探究式主题教育总结

    专题总结:探究式主题课程的深入开展 西小三班 张艳 本学期西园主要针对探究式主题教育展开了一系列的研讨和探索,我班实行的主题是:好吃的果果。现在我就根据自己对探究式主题......

    主题班会初三学习方法探究

    教学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使学生明白九年制义务教育最后一年的关键性和重要性,教会学生如何在这短暂的一年、紧张的一年、非常的一年战胜自我,找到行之有效、事半功倍的学习方法......

    浅论小班主题探究活动

    “幼儿园教育是有目的的、有计划地对幼儿施以自觉影响的过程,促进幼儿身体的正常发展和机能发展的任务必须在有组织、有目标的活动中才能实现。但有人通常认为小班幼儿受其......

    荷塘月色主题探究(范文大全)

    读着这篇散文,一幅清新、美丽的图画立即映现在眼前:绿叶田田,荷花朵朵,清香缕缕,月色溶溶,缥缈朦胧,如梦似幻。读《荷塘月色》,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美的享受!其实呢,一片风景就是一种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