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次贷下一波:“火烧”商业银行.
次贷下一波:“火烧”商业银行
次贷下一波:“火烧”商业银行 创建时间:2008年8月1日(星期五)上午10:04 | 分类:未分类 | 字数:3713 |
另存为...进入7月中下旬以来,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救市政策,原油暴跌,股市大幅反弹,利好接踵而至,似乎最糟糕的时期已经过去,当乐观的人们开始热议美联储何时加息时,表面上势头减弱的次贷危机,却从“两房”开始,向全美金融市场发起了第二轮“扫荡”。其势头之猛,波及范围之广,各大商业银行承受的风险之大,极有可能让次贷危机升级为人类金融史上的“卡特琳娜”飓风。◆每经记者 刘琳 发自北京
7月,美国。这是每年一度的热带风暴拉开序幕的季节。而这次刮入美国寻常百姓家的,不再只是来自大西洋的热浪。
当乐观的人们开始热议美联储何时加息时,表面上势头减弱的次贷飓风,从“两房”资产负债表开始,向全美金融市场发起了第二轮“扫荡”。其势之猛,冲击之大,极有可能让次贷危机升级为人类金融史上的“卡特琳娜”飓风。
事实上,次贷危机的载体——金融衍生品交易,已蔓延到社会每个层面,由极少数人操纵,却影响着全球许多人的命运。这些交易依靠一个信贷链条贯穿,所有商业部门相互作用,在全世界调配资源。包括房地美、房利美在内的金融机构,都只是信贷链条的一个环节,只有将他们放在整个链条上,才能看清——他们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次贷危机缘何转入优贷市场?火势又将烧到谁的头上?病发风险转移终酿次贷危机
北京大学中国信用研究中心教授章政告诉记者,信贷链条是贯穿美国金融业始终的 “生命线”,它从商业银行和贷款者的交易开始。大量没有稳定收入、信用记录欠佳的贷款者通过次级贷,做上了房东。
而商业银行追求的则是 “握银在手”。他们深谙次贷质量之差,因此急于出手。那些证券机构、信托机构、抵押贷款机构的存在为之提供了便利,商业银行将次贷资产池中的贷款转售给他们,同时也将一部分风险推向了下游。这些部门则将次贷进行证券化打包,将可能没人敢买的东西,做成一个光鲜艳丽的金融衍生证券,发行给风险偏好更高的金融机构,例如投资银行,并在未来对投行还本付息。
投行则雇佣了一批全世界智商最高的头脑,这些人与评级机构一起,通过进一步“金融创新”,将这些平均看来信用等级偏低的证券进行剥离。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原本具有高风险的次级债,仍然会有一部分评为AAA级。
可以发现,信贷传导链条的核心是风险转移,上游机构不断将风险转嫁给下游,这是所有理性人趋利避害的本性。投行自然不会例外,它们还会继续转手这些证券。
这时,更加荒唐的事情发生了:投资银行将信用等级较好的证券,倒手又卖给了各国商业银行,这其中既包括我们所了解的部分中国银行,也包括次贷的首发者:美国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自己都不认识这些打包产品就是他们当时卖出去的东西了。”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霍德明向记者表示。由于层层“包装”,商业银行只能看到产品最外面贴着AAA的标签,却难以获知里面究竟是何种“原料”。
而那些信用评级较低的证券化产品也有自己的“光辉”去向,对冲基金成为接手下家。这些偏好高风险的玩家并不关心次级债的信用有多差,他们只要求预期收益率高于贷款利率,于是在全世界寻找便宜货币。而一向以低利率著称的日本银行便成为其重要资金来源。于是,千千万万的居民储蓄又在不知不觉中卷入信贷循环。
当然,贯穿始终的,还有金融服务型机构,即评级机构与保险公司。评级机构提供的信用等级,是下游公司购买次级债的重要参考。而保险公司由于看好房产市场的不断走强,赔偿概率较低,因此也乐意为这些金融产品的交易进行担保。
可以发现,所有金融机构无一不差,被网罗进了整个信贷链条的循环中,只要参与了次贷,就不可能独善其身。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泡被戳破后,从2007年4月2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破产开始,信贷链条便开始了每一个环节的“清算”——亏损、倒闭、高层被捕、自杀,一系列丑闻层出不穷。各级金融机构纷纷抛售次级债,断臂求生。感染两途径“感染”优级贷款
这种趋势一直发展到今年上半年。3月起,市场似乎得到了喘息机会。在美国政府授意摩根大通以每股10美元收购了贝尔斯登后,市场信心开始回暖。标准普尔、摩根大通、高盛等机构纷纷发表乐观报告,宣称次贷危机最困难时刻已结束,未来不太可能出现银行倒闭。政策制定者也在憧憬曙光。5月初,美国财长保尔森表示次贷危机已经过半。数日后,伯南克与世界货币基金组织前任主席拉托再次分别指出,次贷危机最糟糕的时候可能已经过去。而白宫也在5月初认为,美国经济并未出现衰退信号。
然而,暂时的乐观只是假象。令大多数人始料不及的,是次贷危机 “暗渡陈仓”,悄然转向。由于房地美与房利美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的资产均为优质贷款,并未涉及次贷,因而,“两美”危机的爆发,让人们意识到——危及已经从次级贷款领域,转向了正常市场。
而优级贷款的信贷链条在各个金融机构之间的传导,与次贷十分相似,只是其信用等级的评价均处于较高水平。因此,只要这个优级贷款的链条打开一个豁口,亏损将可能沿着链条,在各机构之间蔓延下去:“两美”没钱了,自然无法对购买其证券的下游机构还本付息,那么这些机构将在次贷与“优贷”市场上,承受“双轨”亏损。这足以让所有投资者不寒而栗。
“在次贷危机与优贷链条之间,隐藏着多种传染路径。”谈到危机是如何“暗渡陈仓”时,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专家张明如是指出。
一种最普遍的方式,便是通过房地产市场。“次贷危机导致房地产市场价格持续下降。而房产价格是不分次等优等的,要降一块降。”张明表示,“如果房地产价格下跌的幅度已经超过优级贷款者的月供,优贷者也很有可能选择不还钱。”这一情况与我国近期出现的深圳断供现象如出一辙。
“断供”不一定真的出现,但恐慌已经先行。霍德明表示,金融业经常出现一种难以掌控的恐慌情绪,从而将消极因素毫无理由的传导给正常市场。这时,哪怕投资者的账面尚未出现亏损,股票可能已被抛售。
次贷向“优贷”传导的另外一个重要途径,便是信贷紧缩。张明向记者介绍,美国的金融规则允许信用等级较好的贷款者进行 “再融资”,当由于利率下调、收入紧缺等因素,造成无法按期归还上一笔贷款时,他可以用现有房产作抵押,向另一家银行以更低的利率再贷一笔款。用这笔贷款得到的资金去还上一笔贷款。这对于缓解贷款者的短期压力很有好处。
然而次贷之后,虽然美联储屡次下调基准利率,银行的贷款利率仍然保持高位。商业银行更加偏好“手中握银”,发放贷款也更加严格。“这就使得贷款者通过再融资的手段,避免当期违约的能力大大下降。”张明称。恶化商业银行或是最大输家
随着美联储的救市政策,可以预见,在不久的将来,“两美”危机可能得到缓解。这一次,次贷危机是否将真正收尾?如果不是,多米诺骨牌的下一站,又将是谁?
“可以说,美国商业银行首当其冲,他们现在面临的是三方面的冲击。”张明一针见血地指出。
一方面,商业银行自身保留了一部分贷款业务,包括次级贷与优级贷,并没有完全转卖给下游机构,那么这部分贷款断掉后,他们将承担最直接的损失。
但这远不是全部。由于商业银行在次贷链条的循环中,又将证券化之后的贷款打包产品买了回来,因此会遭受更大损失。“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就是高杠杆,也就是花很少的本金,购买回报巨大的资产;不过如果赔了,亏损也是巨大的。”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向记者表示。所以,商业银行通过这一路径承受的亏损,要远远高于其直接贷款断供的损失。
更可怕的还在后面。张明向记者表示,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转手对象之一信托公司,大多是商业银行自己成立的空壳公司。“从名义上看,这些公司都与商业银行之间没有关系,是独立运作的。可实际上,这些机构亏损甚至倒闭,最终买单的,还是他们的‘母银行’。”
如此看来,商业银行作为这个信贷链条的初始者与终结者,很有可能将成为次贷危机的最大 “输家”。另一方面,与其他金融机构不同,商业银行与实体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它的亏损将直接导致居民储蓄受损,信贷更加紧张,从而在消费与投资两个方面,对美国正在衰退的经济带去更大阴影。
目前,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已经将美国90家银行列入了“黑名单”,这些银行极有可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面临挤兑甚至倒闭的危险,这些银行大部分都是州商业银行。
存款保险并非万能。一旦这些“黑名单”上的银行倒闭,美国存款保险公司为每个账户提供的赔偿上限,不会超过10万美元,而这还只是常态下的数目。如果银行在短期内连续倒闭,FDIC能够提供的现金流将十分有限,赔偿上限也有可能“缩水”。可想而知,这将给美国经济的基本面带来何种程度的冲击。
7月初,加利福尼亚州印地麦克(IndyMac)银行因财政困难被联邦政府接管,成为了美国历史上第三大破产银行。7月25日,内华达州第一国民银行和加州第一传统银行也相继宣布破产,至此,今年以来美国已有7家银行破产。
仅为IndyMac支付存款赔偿、员工遣散等一系列费用,FDIC就已经消耗了其资本金的15%。由于资本金数额过小,未来它对商业银行的担保能力十分值得怀疑。
不过,FDIC的资金链再紧张,也不会引起过度恐慌,张明指出。“FDIC的政府背景比 ‘两美’还要强大的多。如果真的出现问题,相信美联储一定会采取增发债券等各种方式,为FDIC筹集资金。但这有很可能为美国的通货膨胀带去更大压力。”
第二篇:次贷危机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分别为:
一、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关注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三、次级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五、损失贷款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说白了,次级贷款只是一种不良贷款而已。但单单是这种不良贷款,损失者只是银行,问题的严重就严重在,美国的金融体系过于发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办法太多了,造成的衍生物太多,这次级贷款经过证券化以后,形成了毒害整个金融体系的毒瘤。
这个东西的产生流程是由银行不负责任的放贷开始。银行吸纳了客户的资金,然后由放贷的利差来获得利润,这众所周知,但是大量的资金外流,而且滞留时间非常长,这本身就影响银行的收益,这时候有经营债券的公司(所谓的投资银行)就跑到银行来谈了,你把你这些贷款的债权卖给我,我有处理的办法。银行卖出了债权,有两大好处,第一,资金回流;第二,转移风险。
等到第二手的时候,这些经营债券的公司拿到了债权后,把这些债权组合到一起,就是所谓的打包,然后分割成若干块,变成债券,放到市场上卖。这里可能有小白要问,这东西买来有什么用,答案是投资获利啊!摆明了有债券利息和债券升值的嘛。不要说,不可信,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如果每个人都能看清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那就不会产生这么大的危机了,一如当年许多非法集资,比如蚁XX的养蚂蚁,都不会成功了。债券商的高明就在于,用精彩的包装,让人相信这种债券是无风险的东西,是买来就会赚钱的东西。
当然,债券商不是雷锋,不会无偿奉献,在包装出售这个东西的时候,肯定是加了利润的。这里就再说句废话。
当有人觉得这债券有利可图的时候,会购买这种债券,其中还有做金融衍生品的机构发现,这个债券有题材可挖,可以再加工一道,能做成更好看的商品。于是他买进了这个,然后进行了他的加工处理,比如说,用数学模型分析后重新将这个债券再拆分,再捆绑,再出售。
如此,这个次级贷款的毒瘤就埋下了,等到这个债券的根源,债务人无力承担还款义务的时候,购买了这个债券的人会发现,我靠,这他妈是骗人的啊,我得卖了它。一个人这么做不可怕,可怕的是所有人都这么做,那这个债券一下就陷入万劫不复了。
大致的情况是这样,当然,这其中忽略了很多细节,比如房地美和房利美的担保,还有其他的再担保和保险等因素。只等哪位高人来补充。
这里赞一下rascal1的回贴,很专业,很有技术含量。
第三篇: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蝴蝶效应”
(09文学院 韩冬 F10914026)
摘要:2007年8月,美国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而问题的源头便是美国疲软虚高的房地产市
场。房产泡沫继续延伸到美国的金融市场,进而转嫁给保险公司。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而来的是欧美各国经济滑坡,多国政府相继陷入财政危机。2008年之后,日韩中等亚洲经济强体相继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之中。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泡沫,调控,经济全球化
一,次贷危机的含义
所谓次贷指的就是次级贷款,美国次贷危机全称是“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美国银行把能够按时付款的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定为优级, 把那些不能按时付款的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定为次级。近年来, 次贷危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 给全球金融和经济带来损失的规模和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
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第一是利率不断攀升,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在2004-2006两年的时间里连续十七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这直接导致了购房者月供金额的不断攀升,还款压力巨大。政府的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的负担,使其被迫转向次级市场,这样在房地产市场便形成了巨大的泡沫;第二,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也是催生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牛市使美国投资房产的热情空前高涨, 当大多数美国民众形成对房地产市场长期看多的预期之后, 房价震荡上升的格局就很难在短期内被打破。与此同时, 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抓住了市场的需求, 他们提供的各类按揭贷款品种特别是次级抵押贷款为购房者提供了绝佳的融资工具, 增加收益的同时也使风险成倍的增长。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发展过程
2006年,在不断增长的利息和不断下降的房价的双重压力下,大批次贷借款人违约。2007 年4月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其后几个月内,美国多家涉足次贷及其债券业务的金融公司
和投资银行,或传出大幅亏损消息,或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全面爆发。美国主要的银行机构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亏损,不少大型金融机构(如,雷曼兄弟)也都宣告破产保护。2008年,金融危机的漩涡拉大到债券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受次贷危机影响,信用服务业遭受巨大压力,违约行为时有发生,其影响也由低收入群体向高收入者蔓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程度告诉我们,发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身上的灾难,别国不得不共同分担。所以,当次贷危机波及到欧美以及亚非拉其他国家的时候,各国纷纷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即便如此,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还是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为美国进行危机转移、分散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经济增长率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低于1%,与前三季度的4.9%先去甚远。2008年也一直持续这种低迷的状态,而次贷危机的滞后影响对美国在08-09年上半年经济发展还是有不小的阻碍。
其次,美国是一个依靠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而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房地产以及股票价格的上涨,财富的增加刺激了消费。但是次贷危机爆发后,房产和股票价格双双跌落,居民财富缩水,势必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再次,由于次贷危机的连带效应,危机很快传导到美国的其他产业,企业发展不景气,导致工作岗位的减少,这段时间的失业率之高也是最近几年所罕见的。
最后,次贷危机及其带来的经济降温,造成流动性紧缩和需求下降,但却并没有减轻美国经济的通胀压力。受美联储连续降息和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美国CPI涨幅屡创新高,人们的生活收到了影响,直接导致了不稳定局面的出现,美国各界对政府面对危机的无能为力爆发了广泛的示威游行活动。
总体来讲,次贷危机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已波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对美国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影响。变革的口号遍布美国各地,所以,在08年的总统大选中,一路高喊变革的奥巴马,同时作为美国历史上的首位黑人总统响应时代号召登上了政治舞台。五,美国次贷危机相关解决方案分析
方案一:由美国总统布什和财政部秘书亨利•鲍尔森倡导,要求贷款人帮助借款人的方案。在这个方案下,贷款人将在原初始期限基础上增加5年,并保持最初利率不变。满足条件的借款人信誉评分应在660分以下,如果信誉评分在此之上,借款人将有能力再融资或支付月付款。
方案二:由希拉里•克林顿提议,该计划将暂停没收次级贷款抵押品90天,让借款人和
贷款人在这一段时间里制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5年后,如果借款人不能承受调整后的利率,将可以申请他们能承受的政府支助的贷款。
方案三:由参议员里查德•德尔宾提出,在这一方案下破产审判官有权修改抵押贷款合同,这样无力偿还贷款的人就能够偿还贷款。贷款人将被迫接受低利率,延期付款甚至贷款本身的减值。
方案四:同大萧条和储蓄贷款危机一样,政府将建立一个信托基金,用来收购不能偿还者所持有的抵押贷款。这一基金也会修改贷款合同,延长还款期,降低或固定利率,降低偿还贷款的金额。理论上说,所有的人将能偿还债务。
建立在上述方案基础之上的是美国政府千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为经济复苏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六,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007 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国经济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中国经济的这种波动首先反映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沪指不断走绿。对中国而言,2007年的次贷危机与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所不同,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美国经济的波动势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加深。因此,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将会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出口受到影响。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美国消费部门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出现严重下滑,作为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的消费疲软必然影响到中国外贸出口。根据央行研究,美国经济增长放慢1 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就会下降6 个百分点。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统计,2004~2007 年中国对美出口金额增速逐年下滑,从2004 年的35.12 %下降到2007 年的14.36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结果来看,从2007 年7 月以来的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出口的增速仍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中。出口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GDP 的贡献率从2000 年的14.5 %上升到2007 年的21.5%。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的增长,而出口增速的下降也必然会影响到外贸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我国出口的纺织品行业、家具、电子产品、玩具,出口的外贸依存度达到30%~80 % ,其业绩受出口形势的负面影响最大。而作为中国企业出口重镇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外贸企业订单急速下滑,生产设备闲置,对这些企业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压力。
2,房地产和银行等金融业遭受冲击
由于我国部分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并有一定的次级债投资头寸, 在次贷危机中将导致相当的损失。美国可能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 这些措施对中国的利率或者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是会有影响的。由于各国货币利率存在相当的依赖性, 所以如何判断利率升降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是制订我国利率政策时所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国的房贷市场也容易被全球市场所牵动,对于风险的消化能力早已逐步下降。房贷紧缩,势必造成房贷供给下滑,现房和期房都会紧缩供给,这样看,自身行业收入会减少,同时依靠房地产建设的水泥、建材等行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和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也会产生影响,有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受次贷危机影响,欧美投机性资金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进行重估,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保驾”,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撤资情况,就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另一种情况,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风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投资回报率高、美国降息、我国加息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会进一步降低投机中国资产的资金成本,由此会加速热钱流入,这样就会产生对冲掉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中国股市和房市价格,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形势会日趋严重,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4,通胀加剧压力增大
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出口都受到限制,房产市场降温,物价攀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使本来就高过红线的通胀指数再度膨胀,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央行采取连续加息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而中美货币利率倒挂又导致外国热钱涌入中国,使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进而使得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局因素不断增加。而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经济驾驭难度增大,加大中国使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难度。七,次贷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应结合国情调整自身的经济增长模式, 适度的刺激国内消费, 引导居民在一定范围内利用信贷杠杆扩大消费。既要防止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 也要避免过度消费引发的支付危机。次贷危机使我们能够积极而审慎的看待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屋按揭贷款业务, 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和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 为银行提供分散系统性风险的手段。加强对资本市场监督管理, 打击违规行为, 防范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1]陈雨露,庞红,蒲延杰.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008.7
[2]曹远征,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次贷**的分析与启示2007
[3]王寅,美国房贷风险警示中国 决策与信息 2007.8
第四篇:在线教育下一波教育革命浪潮
在线教育下一波教育革命浪潮在线教育是下一波教育革命的浪潮,无论我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它终将到来
“未来50年内,美国4500所大学将会消失一半”——美国《国家利益》杂志最近做出了这个耸人听闻的预言,理由是:在线教育的发展会使上机模式取代上学模式。很多传统高校的人当然痛恨这个预言,但在技术乐观者眼中,这就是高等教育的未来。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开始涌现网络化浪潮,近两年更出现了颠覆性的革命。2011年,斯坦福大学教授塞巴斯蒂恩·特龙在网上开设了名为“人工智能”的公开课,吸引了全世界近16万学生参与,这类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被命名为“慕课”(英文MOOC音译)。新的尝试受到追捧。《基督教箴言报》报道过两位亚洲少年,因为在edX(由哈佛和麻省理工学院合办的“慕课”)课程中获得高分而被麻省理工学院录取。edX首席科学家彼得·斯密特罗斯称,世界上有50亿人无法接受优质的高等教育,又有数以百万计的人聪明绝顶,却没有机会一展所长,“20年前我们没有办法教育和挖掘这样的学生,如今我们已经掌握了不错的工具”。从贫民窟到顶级名校,距离似乎被缩减为一根网线。
不过事情并不那么一帆风顺。两年后,慕课之父塞巴斯蒂恩·特龙在商业杂志《快速公司》上自泼冷水:“我们的产品是糟糕的,没有像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在教育人们。”只有10%的学生会完成注册的课程,并且只有5%的学生能通过考试。《金融时报》对此作了一个贴切比喻:美国教育人士面临的真正挑战,是如何鼓舞缺乏热情的大多数人,“你可以把马牵到水边,但你没法强迫它喝水”。
在线教育为何乍暖还寒?据2013年底美国《高等教育纪事》披露,edX曾挑选过868名优秀学生推荐给谷歌、微软等一流科技公司,但最终获得面试机会的仅3人,且无一被雇佣。在线教育把课堂搬上了网络,虽然教育成本更低、可塑性更强,但学术权威和企业雇主的质疑,直接导致了学习成果的竞争力下降。尴尬就在于此,那些云端上的老师,虽然令学生受益,却不能给就业加分。即使是立足于云端的企业,看那些取自云端的学历证书,仿佛总不及取自校园的成色高。
不过,最近的情形又在变化。《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日前报道了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37%的美国人同意网络高校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虽然仍远远低于对传统高校77%的信任度,不过这个数据还在增长中,过去两年分别为33%和30%。盖洛普教育项目总监布兰登·巴斯蒂德说:“眼看着越来越多的人认为网校能够提供高质量的学位,我们可能正处于一个人们才刚刚开始接纳网络教育学位的时间节点,转折点说来就来。”欧洲也在努力转变。欧洲大学协会正在讨论认可大学生在慕课中完成的学分,同时设法保证慕课的学习质量。爱丁堡大学提供了有监考的考试中心,而拥有来自世界33所顶级名校课程资源的可汗学院,则为平台上5门课程开设有实况监督的在线考试,通过这五门课程的学生将获得由美国教育委员会授予的学分。
看来,互联网是无法阻挡的技术进步,在线教育被广泛认同,恐怕只取决于时间。正如美国学者扎卡里·卡拉贝尔所说,“在线教育是下一波教育革命的浪潮”,“我们应该热情地拥抱它,因为无论我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它终将到来”。
第五篇:《次北固山下》
师:离愁别恨,自古有之,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事淹蹇,音书滞阻,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由此乡愁成了诗歌的一个重要主题。现在学的这首诗,就是写乡愁。我们要学习诗歌的朗读方法,在读中去理解诗的意蕴。请同学们先读诗,扫清一下字词。
(学生读书,老师板书题目。)
生:我对第一句的意思不太懂。
师:我们先弄清“客路’、“青山”的含义。
生:客路是旅途的意思,青山指北固山,就是“外”这个字不大理解。
师:不懂不要紧,读后一句就可以有些眉目了。诗人这时在旅途中是步行,还是乘什么交通工具?
生:诗人是乘船在江中,正朝着展现在眼前的“绿水”前进,驶向“青山”,驶向“青山”之外遥远的“客路”。
师:很精当,读懂了诗的意思,而且也理清了诗的特殊的结构形式。而且把“外”和“前”的意思也说清楚了。我有一问题不懂,想请问一下同学们,诗人的家乡在何方?
生:是洛阳人,课文下面的注释已经说明了。
生:(补充)老师,其实诗中就有答案。“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师:看来对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途径去解决。看注释,是学会查资料的方法;读诗句,是学会深读课文的方法。孤身一人在南方,远离家乡,你们能体会到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生: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之情,因为与“乡书”、“归雁”遥相响应。
师:感悟颇深,说出了诗中的妙处。我想问一下,诗人行船江上,又是怎样的一个情景呢?读一下诗吧!
(学生读诗,并且讨论。)
生:“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风平浪静,帆端端正正地挂在桅杆上。
师:说得多么有诗意,同学们能指出这两句诗中哪几个字用得好?
生:我想有这四个字:平、阔、正、悬。因为老师经常提醒我们写文章注意动词的使用。
师:我们知道了船行江上的情景,诗人行舟又是什么时间呢?
(学生读诗讨论。)
生:有些糊涂,里面点了几个表时间的字:日、夜、春、旧年。好像有些矛盾,不好回答。
师:我们先疏通一下几个词。“海日”和“残夜”是什么意思?
生:“海日”是海上的太阳;“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际。
师:那么,这两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意思?
生:夜将尽未尽之时而东力海日已经冉冉升起,当旧的一年还没有逝去而江上已呈露出春意了。
师:对于刚才不懂的表时间的词,我们应该明白了它们的意思了。同学们能从这两句诗感受出代表美好的事物吗?
生:过年。因为诗人是在年夜里行舟到天明。
师:有道理,不过谁还有自己的看法?
生:准确地说,应该是这两个字:“日”和“春”,它们才是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人”两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意志和情思。其实,诗人并不是太苦闷,而是乐观的积极的。
师: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行驶。这时候,一群北归的大雁正掠过晴空。雁儿正要经过洛阳,还是托雁捎个信吧:雁儿啊,烦劳你们飞过洛阳的时候,替我问候一下家人。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下面我们学习一点读诗的知识。五言律诗按音节划分,形成“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奏。
(老师板书,听录音范读,教师指导划分音节,找韵脚。)
点评:教学这首诗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从诗的内容。远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在岁残腊尽之际怎没有思乡之愁呢?老师在导入语里已经给这首诗定了感情基调。教学中的读、品都是围绕这条线进行的。第二,从诗的形式。这其中抓了两个宇:读与品,读中有品,品中有读。品字眼,也是为了理解诗所要表达的情感。最后一个环节,划音节找韵脚,弄清楚格律诗的特点,进行了有效的朗读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