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启示.
福建金融 年第 07期
次级抵押贷款是相对于优质抵押贷款而言 , 指专门 为资金不足、信用记录欠佳及收入证明缺失的贷款人提 供的一种短期低 息、中 长 期 高息的房屋贷款品种。在美 国 , 个人信用评级标准以 660分为及格线 , 大于 660分的个 人被视为优质受贷者 , 而低于 660分的则是次级受贷者。由于优质抵押贷款门槛较高 , 大量信用程度较差的贷款 者便转向次级贷款 , 该类贷款对信用要求程度相对较低 , 但贷款利率通常比一般抵押贷款高出 2%~3%。由于次级 贷款的逾期还款比例高 , 次级市场放贷机构面临的风险 也就更大。据统计 , 在规模 3万亿美元的整个美国按揭贷 款 市 场 上 , 约 有 6000亿 美 元 是 次 级 抵 押 贷 款 , 占 比 约 20%。
另据瑞银国际(UBS 的研究数据显示 , 截至 2006年 底 ,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的还款违约率高达 10.5%, 是 优惠级贷款市场的 7倍。次级抵押贷款通常会被证券化 , 然后出售给投资者 , 以帮助贷款机构降低风险。
前几年 , 在多方面因素的刺激和影响下 , 美国次级抵 押贷款市场得以产生并快速发展 , 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房 地产市场的发展 , 有效地帮助了低收入群体实现拥有自 有住房的梦想 , 并使很多次级贷款放款机构获得了巨额 利润。如今 , 这项曾被认为是了不起的金融创新 , 因为违 约率的不断攀升 , 正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掀起一场金 融风暴。
从 2006年中期开始 , 美国房地产市场开始降温 , 房地 产价格出现下跌。2006年 3季度 ~2007年 7月 , 美国房价跌 幅超过 10%, 房屋销售锐减。美国房地产市场情况不断恶 化 , 引发了市场对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担忧。近期美国商 务部报告显示 , 2007年美国住宅开工数量下降了 24.8%, 为 1981年以来最大降幅;2007年 12月 , 美国新屋销售数据 跌至 12年来的低点 , 为有记录以来最大年度跌幅。市场分 析人士指出 , 通常情况下 , 住房抵押机构出现问题总是与 经济艰难相伴 , 住宅投资的持续减少可能助长国民经济 的下滑趋势。如果 2008年美国经济不能保持增长 , 房价下 跌的速度可能更为迅速。此外 , 当前美国就业形势日益严 峻。据美国政府
最近公布的数据显示 , 2007年 12月份 , 美 国失业率上升至 5%, 为近两年来最高;非农业就业人口 增加了 1.8万人 , 增幅为 2003年以来最小。
一般认为 , 失业 率上升将损害消费者信心 , 并使消费者对未来经济发展 产生忧虑 , 而消费意愿下降将会拖累 2008年的经济增长。“ 高盛集团”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认为 , 考虑到美国房地 产 市 场 逆 转 和 信 贷 市 场 动 荡 对 整 体 经 济 的 影 响 , 预 计
2008年美国经济仍将面临持续衰退 , GDP 增长率为 0.8% 左右 , 2009年的失业率可能从目前的 5%上升至 6.5%。随
着美国房地产市场形势出现逆转 , 并通过次级抵押贷款 危机表现出来 , 次贷危机引发美联储多次降息 , 美元疲软 态势加剧 , 2008年以来美元对人民币跌幅已超过 4%;同 时 , 受次贷危机影响 , 中国大量持有的美国国债尤其是中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 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启示 □ 林 祥
(中国建设银行福州城北支行 , 福建 福州 350001 摘要 :文章分析了引发美国次贷危机的诱因及其影响 , 并结合当前国内商业银行住房贷款的风险点 , 提出商业银 行加强住房个贷风险管理应做好分级分类管理、把好资产质量关、提前防控风险等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次贷危机;住房贷款;风险管理 中图分类号 :F832.4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740(200807-0038-03 收稿日期 :2008-05-07作者简介 :林
祥(1964-, 男 , 福建福州人 , 高级经济师 , 现供职于中国建设银行福州城北支行。
学习与 借 鉴
实 务 金 融 F UJIAN FINANCE 38 福建金融 2008年第 07期
短期国债的收益率全面下跌 , 如目前 1年期国债收益率比 年初下跌幅度超过 1个百分点。
全球风险溢价上升趋势也 有可能对资产价格产生调整压力 , 而一旦资产价格出现 调整 , 可能对银行信贷安全产生影响。2007年底 , 美林、花 旗、瑞银、汇丰等国际金融集团相继传出巨额次级债投资 损失的消息 , 并拖累全球股市下 跌。
有 市 场 分析人士指 出 , 当前金融市场正面对“ 二战” 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近期的全球性股市下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 其 中直接原因是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间 接因素则与不 同国家的经济和通胀形势恶化有关。随着一些国际化大 公司、大银行继续勾销数十亿美元与住房抵押贷款有关 的证券投资 , 越来越多的机构陆续暴露出在次贷危机中 遭遇重创 , 次贷危机可能引发的潜在风险的
不确定性日 益提高 , 有经济学家预测 , 次贷危机带来的间接损失可能 达到万亿美元。
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分析 , 对提前防控我 国住房金融产品的风险 , 保持国内商业银行个人住房类 贷款业务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当前国 内个贷业务的状况 , 商业银行要强化个人住房类贷款业 务的风险管理 , 应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
一、加强存量客户盘点梳理 , 做好分级分类管理
一方面 , 要按五级分类进行贷后管理 :对正常类客户 以电话银行短信友情提醒其按时还款;对关注类客户要 防止向下迁徙 , 以电话催收为主 , 辅以电话银行短信友情 提醒;对次级类客户要上门催收并发催收通知书或律师 函 , 促其还清拖欠款;对可疑类客户要指定专人负责 , 一 户一策 , 实施多种手段进行催收;对有意拖欠和赖账的客 户 , 要及时提请法律诉讼;对损失类客户要一户多策 , 经 办人员要积极配合风险、保全、法规等部门及法院、经侦、律师等开展化解不良资产工作。
另一方面 , 要对存量客户进行细分 :对属于假按揭、假贷款的 , 要还原到开发贷科目进行核算 , 实施封闭式管 理 , 敦促其尽快还款;对外地炒房团贷款 , 要指定专人负 责 , 通知客户把每月还款额提前汇(存 入指定账户或敦 促其尽快转让;对属于“ 烂尾楼” 不能办理产权证而不想 还款的客户 , 要做好思想工作 , 要求其按时还款 , 同时建 议他们积极配合政府有关部门或通过法律手段解决产权 问题;对属于敞开式店面 , 开发商没有兑现回租而引发不 想还款的 客 户 , 首 先 要 求 他们按时还款 , 其次建议他们
成立同一楼层业主委员会 , 然后统一对外向有实力全国 连锁企业招商 , 他们有了稳定的租金收入 , 就可以化解要 求他们按时还款的抵触情绪;对属于因下岗、疾病、离婚 等家庭变故而不能还款的客户 , 建议他们通过房产中介 及担保公司进行面积、地段等置换即大套换小套、地段好 的换地段差的 , 以缓解还款压力。
二、严格增量客户信贷准入 , 把好资产质量关
在商业银行看来 , 目前个人住房类贷款被视为风险 相对较低、回报较高的信贷品种 , 其不良率远低于平均不 良率的水平, 是一块优质资产 , 房贷市场依然是商业银行 激烈竞争的市场 , 是商业银行重点争夺并迅速发展的业 务领域。这种经营思路不仅加剧了恶 性 竞 争 , 加 大 了 风 险 , 同时也助推了房价过快、过猛上涨。导致不少商业银 行放松市场准入关 , 贷后又放松风险管理 , 从而使国内个 人住房按揭贷款的潜在风险逐渐积累。美国对贷款人信 用状况有严格的等级划分 , 但目前我国对个人客户的信 用评级还不完善 , 央行的征信系统尚未健全并覆盖全面 的联合征信平台 , 当前只借助央行的征信系统对客户提 供相关资料真实性的查证、鉴别也存在较大难度 , 所以贷 款客户资质和信用方面的信息还存在较大的不对称性 , 且房地产市场价格的持续上涨一定程度上掩盖了低信用 按揭贷款的潜在风险。近年来 , 由于按揭申请人获得贷款 的成功率较高 , 假个贷、假按揭案件时有发生即是信用欠 佳贷款人进入按揭贷款市场的明证。因此 , 必须从源头上 防控风险 , 严把贷款审批关 , 严格审查按揭人资质 , 严格 执行首付规定 , 以防止出现为争揽客户 , 竟相降低标准等 各种违反信贷准入原则的现象 , 确保新发放贷款的质量。同时要积极配合国家宏观调控 , 严格执行央行和银监会 联合下发的房贷新政 , 即要求提高第二套住房及以上的 首付比例并上调利率 , 打击投机炒房行为 , 抑制房地产市 场过热 , 防范房地产行业信贷风 险。个 贷 部门要集思广 益 , 通过积极实践 , 在“ 查” 字上下功夫 , 从“ 监” 字上去延 伸 , 成功实现风险监测的关口前移 , 全面构筑起质量管理 的坚固防线 , 有效强化风险防控机 制。
一 是 加强风险监 测 , 实现及时预警。强化贷后检查和催收力度 , 有效识别 客户信用风险 , 采取日常检查和专项自查相结合的方式 , 完善密切跟踪、紧密协作的良好贷后管理渠道 , 分析影响 个贷资产质量的各种因素 , 落实相关担保变化情况 , 提出 预防补救措 施。二 是 完善质检和控制体系 , 有效规避风
实 务
金 融 FUJIAN FINANC 学习与 借 鉴
福建金融 年第 07期
险。通过认真剖析各项业务环节的风险 点 , 增 设 独 立 于 流程外的“ 质检员” , 采用归档前随机抽查、归档后专项自 查以及全面交叉检查等三级质检体系 , 使所有贷款、所有 岗位均处于监控范围之中 , 进一步完善监督、检查、反馈 和贷后管理运作机制。
三、优选房地产储备项目 , 做到风险关口前移
面对经济全球化及各种不确定因素 , 银行犹如一部 “ 风险机器” , 要有效驾驭并规避风险 , 就必须做到有效识 别风险、量化风险、控制风险、化解风险。为此 , 商业银行 一线部门在营销房地产项目时 , 首先 , 必须坚决杜绝盲目 性 , 不能不顾成本和风险盲目拓展项目。要健全经济资本 约束和稳健经营的考核机 制 , 要 优 选 资质等级高、规模 大、综合实力强、经营业绩良好的房地产企业(集团 , 或 由其投资控股且集中管理的具有较好成长性和盈利能力 的房地产项目公司 , 要以企业价值贡献度为标准确立目 标客户 , 逐步将住房金融业务发展的重心向优质客户调 整 , 从源头上降低贷款风险。近期商业银行房贷营销应以 廉租房制度为重点 , 如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中小套 型普通商品住房等 , 多渠道地支持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 困难项目 , 优先支持中低价位普通住宅项目 , 严格控制别 墅、大户型等高档豪华住房。其次 , 必须加强按揭合作项 目的过程管理。通过设立按揭合作项目管理岗位 , 负责收 集合作项目周边同类型住房、物业的销售价格 , 用以确定 合作项目可介入的房产类型与范围、各类房产的承贷价 格与最高配贷比例 , 对合作项目的贷款额度、担保额度、保证金的存取进行全过程监督与控制。第三 , 要切实加强 对合作开发商和项目进行现场回访与检查制度。其内容 包括 :开发商资信变化情况、账户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工 程进度情况、项目销(预 售情况、房屋权属证书办理情况 等 , 并形成书面回访与检查报告。项目管理人员必须
至少 每季度对合作开发商和项目进行现场回访与检查。在回 访过程中 , 对发现开发商及项目出现不及时办理房屋权 属证书 , 存在任意修改或破坏规划标识行为的;因开发商 原因造成项目无法按期竣工并交付使用的;因建筑质量 存在问题与购房人发生纠纷的;拒绝接受贷款行对项目 贷款资金使用、工程进度、销售等方面的检查和监督的;经营状况恶化 , 丧失担保能力和担保能力严重下降的;卷 入或即将卷入重大经济纠纷、诉讼或仲裁程序的;假借个 人名义套取个人住房贷款的以及其他可能影响项目建
设、施工进度与项目销售等情况的 , 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和 信贷管理部门汇报 , 并及时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 , 包括暂 停该项目的贷款发放 , 防止风险的进一步扩大。对属于重 大风险事项的 , 还应及时报告信贷风险管理部门和上一 级行业务主管部门。
四、推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 转嫁银行风险
长期以来 , 我国住房抵押贷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银 行存款。因此 , 一旦居民储蓄率下降 , 就可能导致银行资 金短缺。如何进一步降低并有效化解风险 , 是各家商业银 行面临的重要课题。实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有利于盘 活大量长期性住房贷款资产 , 提高其流动性 , 为住房市场 提供充足的资金来源;有利于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 改善其 资产负债结构 , 增强银行竞争力;有利于商业银行资本管 理 , 改善资本充足率;有利于增强盈利能力 , 改善商业银 行收入结构;有利于化解不良资产 , 降低不良贷款率;有 利于我国证券市场业务品种的多元化 , 增强资本市场抵 御风险的能力;有利于为我国房地产企业提供可靠的资 金循环保障。相对于次级抵押贷款 , 美国联邦住房管理局(FHA 在提供保险的过程中 , 分别对住房抵押贷款的品 种、金额、借款人月均收入、月还款占借款人家庭收入的 最高比例等作出了严格规定 , 使被证券化的住房抵押具 备了低风险性、统一性、分散性的特征。从欧美等国家的 发展情况来看 ,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主要投资对象为 机构投资者 , 如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共同基 金、外国投资者 等。而 目 前 在 我国能够参与各种证券投 资的机构投资者数量相对较少 , 能够真正用于投资的资 金规模也十分有限。因此 , 当前我国要构建住房抵押贷款 证券化体系 , 推行住房抵押贷款
证券化就必须大力培育 机构投资者 , 通过建立和培育权威性的信用评级机构和 专业人才 , 健全相应的会计制度和税收制度及相关的法 律体系 , 为银行提供一个分散风险的机制 , 使银行的利 率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提前偿付风险能得到有效的转移 和控制 , 促进住房抵押贷款一级、二级市场的有效发展。另外 , 商业银行要积极稳健地推行 12级信贷资产分类法 , 以全面提高资产质量管理水平, 进一步降低信贷风险。
(责任编辑 :周 冰(责任校对 :周 冰 王 勉
学习与 借 鉴
实 务 金 融 F UJIAN FINANCE 40
第二篇: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 09-06-24 11:00:00 ]
作者:毛莹
编辑:studa20
摘 要:美国次贷危机揭露了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风险,对我国现阶段资产证券化进程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我国的政府和金融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规范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
关键词:次贷危机;资产证券化;启示
目前,我国资产证券的进程正在稳步进行中,通过美国的次贷危机,使我们更清楚的看清资产证券化所存在的风险,这对我国今后金融机构处置不良贷款提供了新的思路,减少不必要的风险提供了保障。资产证券化业务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应当充分把握这一机会,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动力。美国次级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原理
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是指住房抵押贷款发放机构(如商业银行)将其持有的住房抵押贷款汇集成住房抵押贷款组合(即资产池,是拟证券化的标的),出售给特殊目的机构(SPV);特殊目的机构再将其购买到的住房抵押贷款组合,经过担保、保险和评级等形式的信用增强后,以抵押支持证券(MBS)(区别与ABS)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的融资过程。它主要的运行主体有:发起人(Originator?or?Sponsor)、发行人(Issuer)、服务人(Servicer)、信用评级机构(Credit Rating?Agency)、证券承销商(Securities?Underwriter)、投资者(Investor)。
次级贷款证券化的基本原理:信用较低的人抵押房产,从次级放贷机构获得抵押贷款;放贷机构再将房屋抵押的债权出售给投资银行,用所得收益进行再贷款;投资银行则再将这些债权重新包装成债券在资本市场发行,获取高额回报。如果没有大银行的支持,抵押贷款机构将难以为继。如今,这个资金链条面临断裂的危险。放贷机构一旦收不回贷款,那么投资银行及其旗下在这一资金链运作的产品相应都受到连累。这便是美国次贷按危机的全球骨牌效应,多米诺骨牌:首先引发放贷机构收回房产→所有非政府债券资信下降→通过杠杆放大百倍对冲基金→日元瑞郎等套利交易砍仓→美及其它国家消费者信心受挫→套息交易恐慌性结利。我国资产证券化和美国资产证券化的比较
(1)存在的背景不一样。美国次按危机前期,美国的经济特别是房地产市场已处于从高峰下滑的弱势阶段;而中国的试点是在经济持续良好运行的大环境下推出的。
(2)基础资产的质量不一样。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发放给没有良好还款能力的人,本身具有很高风险;而中国的基础资产基本没有不良贷款。
(3)信息的透明度不一样。中国要求所有参与证券化的银行和中介机构必须对投资者充分披露资产信息,而美国的不少次按支持债券投资者并没有充分知晓到这些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
(4)两国的监管标准不一样。对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国有更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制度。而美国则相对放松一些。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资产证券化的启示
3.1 对于政府而言
(1)完善法律体系,更新税收会计制度。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涉及多个经济领域,具有系统性、复杂性、综合性的特点,为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顺利推行,应当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法律法规体系,以确定其所涉及的所有参与者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保证证券化的良性运转。同时,我们应当结合一般资产证券化的特征,认真研究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所具有的特殊性质,理清思路,制定相应的会计和税收制度,真实地记录和反映各个交易环节。另外,在证券化的实施初期,还应当采取多种方式来降低融资成本,以扶持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长期发展。
(2)发展债券市场,促进流动,加强信息披露制度。市场流动性是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二级市场持续发展的前提,如果债券市场缺乏流动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在投资者手中滞留时间过长,投资者会产生心理上的恐慌,减弱投资者的购买动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功效就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另外,市场信息披露不真实或者不完全都会使投资者对证券的价值提出质疑,从而削弱投资热情。所以,只有加快发展债券二级市场的速度,扩大市场规模,提高流动性,制定完备的机制和措施来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有效性和完整性,才能更好地进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
(3)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资产证券化的发展需要一个成熟的、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资本市场,形成大量、持续、稳定的长期资金供给。从发达国家的情况来看,其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当完善,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共同基金、外国投资者等构成资产证券化最主要的投资者。目前我国条件还不完全具备,资本市场发展带有许多行政色彩,资本证券投资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个人投资者支撑的,类似于国外的典型的机构投资者数量很少,且机构投资者能够真正用于投资的资金规模也十分有限。由于资产支撑证券的复杂性,个人投资者没有能力对自己投资的证券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无法进行投资组合以自觉地防范风险,难以及时根据市场的变化情况而对自己的投资策略进行科学的调整。因此,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为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提供大量、持续、稳定的长期资金供给是我国推行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当务之急。
(4)加强金融监管。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建成和完善过程中,金融市场产品和服务比较匮乏,金融风险管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大大滞后于实际需要。这样,一旦出现金融危机必将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失。由次贷危机可看出,即使存在较完善的金融监管法规,出于追逐利益的需要,发达国家的金融机构也常常忽视监管规则和风险因素,总是倾向于创造出新的规避管制的金融产品,但这些在促进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放大了自身的风险头寸。一旦经济情况出现较大的负面变化,积累的风险就会完全暴露出来,市场上恐慌情绪会通过金融市场的连锁效应迅速蔓延,从而引发危机。因此,为避免危机发生,一方面要加快金融产品开发,丰富金融市场服务功能。另一方面更要关注发达国家金融市场的发展趋势,学习国际上先进的风险管理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监管和管理策略,这对商业银行或金融监管者都非常重要。
3.2 对于金融机构而言
(1)选择适于证券化的资产。适合证券化的资产都有一些共同特点:①能在未来产生可预测的稳定的现金流。②本息的偿还分摊于整个资产的存续期间,而且平均偿还期至少为一年。③有可靠的统计数据证明该资产具有较低的历史损失率。这要求与资产对应的债务人应具有较好的资信,以保证资产支撑证券的未来现金收益的稳定性。④证券化的资产就具有一定的同质性。这实际上是对银行贷款资产的一种标准化要求。由于具有同质性的资产现金流量特征相近,从而使对应证券的收益在时间和金额上都有较高的可预测性,使证券化所需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降低,证券化才可能成为一种较经济的行为。⑤证券化资产的信息应具有一定的透明度。因为信息不透明将导致很高的传导成本,投资者难以判断资产的真实价值,资产就难以以真实价值出售,融资的代价因而变得高昂而不经济,使证券化失去意义。
(2)着手建立证券化专门机构SPV。证券化过程中,最关键的中介机构就是SPV。它在证券化过程中承担了信用增级和证券发行的工作,是联接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投资者与发行者的重要纽带。我国应加快在政府主导下设立SPV的进程。
[ 09-06-24 11:00:00 ]
作者:毛莹
编辑:studa20
(3)培育一批被市场普遍接受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由于涉及到风险与收益,对证券化的资产进行信用评估定级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程序。资产支撑证券的顺利发行,关键在于信用增级技术能被投资者所认可,此时信用评级机构所出具的资信评级结果能左右投资者的选择。因此,信用评级机构及相应的信用评级规则体系在资产证券化的信用级别构造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甚至可以说,独立、客观的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成败的关键。对银行来说,尽管可以通过证券化将财务风险分散出去,问题贷款的出现仍会导致其社会风险和名誉风险上升。因此,银行不能光想着将贷款证券化以后就一了百了,仍然要关注贷款的资质和信用风险,这也是国内银行应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吸取的一个教训。国内评级机构必须加强与国际著名评级机构的合作,学习先进的信用评级技术,借鉴丰富的信用评级经验,提高我国信用评级的水平,引导投资者开展投资业务。
(4)严格房贷申请资格的审查。在比较成熟的抵押贷款市场上,通常以“6c”原则为基础制定指标来考察借款人的资信状况。这里的6c所涉及的指标包含借款者的诚信品质、偿还能力、资本实力、财务状况、抵押品,等等。我国银行业应参照国际通行标准,制定和完善贷款资格审查细则,加强银行征信系统的建设,加大对住房贷款的审查力度。改变商业银行信贷人员仅凭借款人身份证明、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材料进行决策的做法,尽量将违约风险消灭在萌芽中。另外,银行在制定按揭贷款首付比例时不宜实施“一刀切”,而应根据购买者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5)加快发展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步伐。虽然单个住房抵押贷款由于提前还款等因素使其现金流量不确定,而对于一组住房抵押贷款组成的资产池而言,由于统计规律的作用,整个资产池的现金流呈现一定的稳定性,通常可根据历史数据对整个组合现金流的平均数做可靠的估计。商业银行通过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信贷资产组合成资产池,转入流动性较好的资本市场,而转出的资产也从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移出。这样,商业银行可加速将金融资产转化为现金,资产负债结构和期限随之得到改善。国际上,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在美国、欧洲等地已成为构筑住房金融二级市场的主要途径,并且对缓解此次次贷危机的冲击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我国,目前商业银行面临严重的“短存长贷”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就是将已投放的贷款进行证券化,提前回收流动性,防止因为资产负债期限错配所引发的风险。2006 年以来,在央行一系列紧缩货币政策作用下,各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已出现趋紧迹象,债券市场中各类债券收益率均大幅提高。资产证券化除有利于商业银行规避提前还款风险和信用风险外,还可拓宽银行的收入来源,增强其整体抵抗风险的能力。众所周知,西方国家和地区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已成为主要业务品种和收入来源,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达 40%—50%,而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起步较晚,目前尚主要集中在结算类和代理类上,中间业务收入占全部营业收入的比例低。资产证券化的推出,会给商业银行利用其专业化优势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扩大收益来源提供可能。
第三篇: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刘肖肖
2012333501008
12金融(1)班
美国次贷危机的启示
——《金融的逻辑》第十二章 读书报告
摘要:美国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2007年8月开始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也让我们想要知道美国式金融资本主义的未来是如何的,它是否已走到尽头。本文将主要以《金融的逻辑》中的第十二章——从美国次贷危机中学到什么,展开论述。
关键字:金融的逻辑
次贷危机
美国式金融资本主义
金融危机是以资产价格急剧下跌和企业倒闭为主要特征的金融市场动荡现象。印象中,金融危机总会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危害经济的运作,扰乱社会的秩序。然而,金融危机对美国已不是新鲜事,每次起因和形式各异,但都促使金融法律与监管体系的改良,让美国整体资本化和金融化能力新上一层楼。2007年8月开始,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中出现的违约现象震撼了整个金融市场,导致美国出现了自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也称为次贷危机。那么,这一次的次贷危机又会带给美国经济怎样的变化。次贷危机在给中国造成直接损失和间接影响的同时,也为我国新兴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发展提供了不少新的启示。下面我将从美国社会的现状、次贷危机的起因、美国式金融资本主义的未来、给中国的启示依次展开论述关于我对本章内容的一些想法心得。
一、美国社会的现状
本章在进行描述次贷危机对美国人的生活影响有限时,提出了三方面的理由。一是美国的失业率不高,只有5.1%,而1930年代美国失业率为25%,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二是如今美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超过以往,即国内受到的冲击可被国外的利润收入抵消一部分,从而减少了次贷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三是美国的经济结构的改变,美国现在正处于财富型经济而非生产型经济。次贷危机给他们带来的财富损失是未来财富的损失,并未对他们现在的生存造成威胁,况且一旦经济复苏,这些财富损失极有可能在一年内还原。这种私人财富等于给美国社会提供了一种对冲次贷危机的缓冲器。
美国的现状让我感受到了美国经济体制的优良之处。美国已是发达国家,经济更是蓬勃发展,像这种金融危机对美国来说就像是家常便饭。在我看来,金融危机是一种很不好的现象,金融危机总会伴随着经济衰退,大批职场人士下岗,甚至对社会的稳定产生威胁。但是美国在发生次贷危机之后仍能保持群众的基本消费需求不被影响,基本生活不被打乱。这体现了美国经济的优越性,这种经济虽然仍存在不足之处,但是会在一次次危机的洗礼中,不断改良、完善,人们也可以从这个完善的过程中受益。或许,以后我们也可以不在畏惧金融危机,;金融危机就像是生活的调味品。只要促进经济发展,完善经济体制,让更多的人不在为生存而担忧,能有剩余的资本去干自己想干的事,那么即使发生了金融危机,也可以像美国社会一样,也只是带来了剩余资本的减少,并不会根本性的伤害到一个家庭的生活。美国社会在这次次贷危机中表现出的现状,可以说刘肖肖
2012333501008
12金融(1)班
让我们看到了经济体制完善之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之后,我们收到外界的影响也会减少,或者说影响并不是很严重。
二、次贷危机的起因
围绕住房按揭贷款的一系列金融创新,在解决了广大人民的住房问题、增加投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问题,即结构性问题。作者认为此次危机的本质正是这种委托—代理关系链太长,甚至被扭曲,由于每一环金融交易包含着新一轮的委托—代理关系,在资金的最终提供方与最终使用方之见的距离太远之后,多环节的委托—代理关系必然导致道德风险、不负责任的程度严重上升,时间久了,问题就会酿成危机。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最开始解决住房按揭贷款问题时,展示出的解决方案是为广大人民着想的,相继推出的Fannie Mae和Ginnie Mae 两个机构都是为解决已存在的问题而出现的,接下来的金融创新(将各种按揭贷款打包后拆分成证券)也大大降低了银行的风险,或者说是将风险分散至成千上万的资本市场投资者手中,推动了住房按揭贷款的发展。但是在之后的发展过程中,银行为获得更大的利益而不顾自身资本金的约束,超额房贷,对贷款者的约束降低,不良贷款的风险大大增加。在这过程中,金融监管的缺失也为次贷危机的爆发推波助澜。每个独立的个体是自私的,只为谋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当一个整体被拆分成许许多多的部分时,每一部分的一点点对道德的弱化,最后会汇聚成一个大的问题。在这条委托—代理关系链中,每一个经理人只是为自己的收益谋取最大化,对证券的来源并不关注,也不关心带来这个证券的住房按揭贷款是否最后会被偿还。处在关系链末端的投资者是风险的承担者,却无法获知这项证券全部的有效信息,在蒙蔽中选择不知道是否正确的投资。我认为造成这次次贷危机的本质是人的道德观念的淡薄。委托—代理关系链的扭曲正是被人为选择的。委托—代理体现的是一种信赖关系,当人开始对道德观念漠视,这种信赖为欺骗遮上一层纱。最开始的理念一点点被改变,日积月累,问题就成了危机。如果你们加强道德观念的建设,遵守道德规范的约束,那么这条委托—代理关系链很长又有什么关系。在道德的约束下,这条关系链依然可以井然有序的运行,每一个经理人仍可以从中获取自己赢得的收益。
三、美国式金融资本主义的未来
美国式的金融资本主义是否已走到尽头?面对这个问题,作者认为,美国的经济模式不会改变,需要面对的是如何改良。一个已经被事实证明的经济模式,不需要被全盘否定,然后寻找新的模式。只要不断改良,不断修正存在问题的地方,那么这种模式便可长期进行下去。显然根据美国的现状来看,这种模式既促进消费内需的增长,又增加个人一辈子的总体福利,显然是合理的。这种模式不仅不会被终止,反而更有可能被推广到更多的社会中去。
网上也有信息说美式金融资本主义已病入膏肓。这个问题对我而言是非常有限的。才上大二的我对金融专业知识了解的并不多,还难以分析一个经济模式是否正确。但是我想,每一个经济模式构建初期总是适应经济的当前发展状态的,在之后的磨合期、验证期中,慢慢地暴露出潜在的问题。若问题不大且能被修正,那么这个模式便能继续推行;若问题危及社会经济的发展或者阻碍经济的运行时,这个模式也就没有被继续执行刘肖肖
2012333501008
12金融(1)班 的理由了。对于上诉两种对美式金融资本主义未来的预测,我更看重书中所描述的。毕竟美国已是发达国家,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危机之后,能被继续运行的模式并不会有太大的缺陷。从美国社会的现状来看,这种模式也没有严重影响到民众的基本生活。
四、给中国的启示
如果中国或任何国家因防止金融危机的发生而限制金融创新,过度强化金融管制,那会像因噎废食一样地错。只有进一步鼓励自发的金融创新,放开金融市场的手脚,中国的金融市场才能深化。
对我国今后的发展来说,金融机构要遵守道德规范,控制风险。忽视风险的存在,就有可能在未来付出惨痛的代价。风险无论什么时候都会存在,有大有小。但并不是每一次风险都恰好遇上并受到损失。我们可以通过创新降低风险,转嫁风险。在控制风险,加快金融创新的同时,还需要金融监管适应金融创新的步伐。管制,就是要规范金融市场秩序,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对于金融衍生产品工具要加强监控,避免劣质金融衍生产品工具的盛行,增加市场风险。在管制的约束下,市场能更好地运作。管制并不是抑制金融创新,而是在创新的前提下,管制市场,避免道德风险与搭便车现象,让金融市场的氛围更加融洽。金融发展也要讲究稳步前行,不能一味图快而照搬他国模式,成功的模式往往是经历一次次改良才最终形成最适合自己的模式。另外,还要高度关注国际金融运行和波动,给我国资本市场带来的一些不确定性。在金融市场高度开放、各国金融市场密切相连的情况下,我们更要关注国际形势。国际形势的变动极有可能通过各种传导机制对我国的经济形势产生影响。
五、结束语
如今,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带来的消极影响正在慢慢消失,带给我们借鉴的之处需要我们自己主动去跟踪、研究,为中国的经济提供好的意见,改革创新,促进我国金融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http://news.xinhuanet.com/herald/2012-01/09/c_131344161.htm 美式金融资本主义病入膏肓
2.http:// 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启示 3.《国际金融新编(第五版)》
姜波克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4.《货币金融学(原书第二版)》
米什金著
机械工业出版社
第四篇:浅谈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的启示
浅析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 体制的启示
院系: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2010年
月1212 日
浅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
摘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不断加剧,并逐渐演变成一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不仅摧毁了美国几十年来苦心经营的金融体系,也打击了其强大的工业体系。对本次次贷危机进行总结和反思,对我国金融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尤其是在美国金融在信用及风险方面的问题,我们更应该审视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未来。
关键词:次贷危机,金融监管,信用,风险
一、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及影响。
如同2000年的美国股市网络公司泡沫的破灭一样,一开始人们普遍认为次贷危机不会对经济产生中的影响。然而2008年3月17日,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银行收购,震惊全球金融市场,接着雷曼兄弟、美林等重大金融巨头纷纷倒下,从股票到房地产再到信贷,泡沫在不断扩大,增加了整个经济系统性风险,对美国和全世界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一)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1、房地产方面。受到金融风暴影响最直接的产业莫过于房地产市场,同样房地产市场也是导致这次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讲,此次金融危机正是肇始于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在美国,房地产 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近半个世纪以来,房地产及其相关行业的产值一直占据着美国GDP的1/5左右,住房资产占据着美国国民经济固定资产的1/3。由于按揭贷款公司的肆意放款;投资银行将买进的按揭贷款变成证券化产品和其他衍生品,以获得高额利润为目标,全然不管风险问题;评级机构迎合银行机构的要求,对其产品给予超乎事实的评级;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共同基金、养老基金等投资者过的相信银行机构盲目投资。这些都导致房地产出现泡沫膨胀。从2008年6月,美国房地产开始加剧恶化。随着金融风暴的发生,新房开工数持续萎缩,二手房交易市场也不容乐观。加上危机发生后,美国房地产信贷市场持续紧缩,贷款机构提高贷款标准,使获得住房贷款人数急剧减少。由于失业人数增加,导致越来越多的人无力支付住房贷款。2009年第一季度,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至9.25%,丧失抵押品赎回权的贷款比例上升至1.37%,双双创下自1972年以来最高水平。
2、居民消费方面。美国是一个消费大国,消费在拉动国民经济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形成了“今天花明天的钱”的超前消费观念,为此贷款消费在居民日常消费中是一件很普遍的事。当房价上涨时,人们会感动很富有,并设法通过抵押贷款得到消费力的提高。然而当房地产价格下跌时,居民则无力偿还抵押贷款,由于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债券就成了“毒资产”,整个金融和房地产市场随之崩溃。同时金融风暴发生后,美国个人储蓄占可支配收入比例不断上升,这说明美国居民的消费意愿不断下降,节约开支、减少消费的观念成了金融危机后美国社会的主流。消费需求大幅下跌直接影响着美国经济的增长,生产过剩、企业破产、失业率上升等问题也接踵而至。
3、金融监管方面。美联储长期信奉“最少的监管就是最好的监管”这一信条,过分强调和依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市场纪律,过分注重和培植本国金融机构及金融市场的竞
争力和创新力。在实践中,对房地产等资产价格的变化对金融业风险的影响估计不足,缺乏必要的风险预警与提示。在技术上,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本次危机中也暴露出种种局限性,比如过度运用复杂模型使资本监管数字化。
4、货币政策方面。2008年下半年,在金融危机这一大背景下,由于认识到国际贸易可能因此而剧烈萎缩,美元资本为逃险而大量回流美国,导致近些年来一直走势疲弱的美元反而走出了一波强劲的升值行情。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的金融市场经历了深刻而广泛的“去杠杆化”过程。去杠杆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美元泛滥的局面。但是奥巴马政府上台以后,积极运用政府力量读经济进行干预,大幅扩大政府财政赤字,美联储相应地将基准利率降到0,同时开动印钞机在增发美元。所有这一切的救市措施都在为下一轮资本泡沫积蓄能量。
(二)次贷危机的影响。
IMF报告称,危机造成全球金融机构的直接损失估计高达1.4万亿美元。股指下跌、失业增加、贸易减少、经济增长放缓等间接影响将更为广泛,造成的损失更是难以估量。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是否进入衰退有待继续观察,但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已成定局。不仅如此,相对于次贷危机对金融经济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而言,由此引发的对美式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价值标准、经济模式、发展道路等的反思和重新认识,其意义更重大、更深远。一是对美式自由市场经济哲学的质疑。英国《金融时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撰文写
到:“2008年3月14日(在美国政府的干预下,当天贝尔斯登宣告被摩根大通收购,笔者注)是全球自由市场资本主义梦想破灭的一天。”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认为:“美国可能失去世界金融体系霸主地位,这一切都源于其不负责任地夸大无约束的自由市场经济原则。”二是对美国一贯推行的“双重”价值标准的质疑。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美国主导催生了所谓的“华盛顿共识”,对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体提出了放松政府管制、利率自由化、经济全球化等一系列政策建议。然而十余年之后,当本国发生危机时,美国采取了包括大规模国有化在内的政府干预措施。这就使人不得不怀疑美国人的价值标准缺乏一致性。三是进一步加深了对美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质疑。美国长期以来凭借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形成了国民借贷消费以及国家巨额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的经济增长模式,其繁荣是建立在他国信贷和透支未来基础上的,缺乏可持续性。
二、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美国作为当今全球金融创新的主要推动者,许多具有前瞻性的商业银行业务都代表着当前金融创新和发展的主流。但2007年爆发的次贷危机所暴露出美国在金融创新中的缺陷和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总结,以防止国内银行业在今后的金融创新过程中出现类似的错误。1.加强金融机构风险管理
次贷危机表面上是美国房价走低、利率走高所致,根本原因是资金供应方降低信贷门槛、忽视风险管理,需求方过度借贷、反复抵押融资。尽管这种风险基本上通过证券化的方式已经分散了,但是这些风险并没有消失,一旦条件具备,风险就会暴露出来,而且风险通过证券化的渠道影响更为广泛。著名金融学者易宪容认为,中国按揭贷款实际上比美国次级债券的风险要高。如果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逆转,其潜在风险必然会暴露出来,国内银行所面临的危机肯定会比美国次级债券出现的危机要严重。因此要加强信贷风险管理,提高住房按揭贷款的信用门槛。
2.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构
次贷危机充分表明,在金融市场日益全球化、金融创新日益活跃、金融产品日益复杂的今天,传统金融各子市场之间的界限已经淡化,跨市场金融产品日益普遍.跨部门的监管协调和监管合作显得日趋重要。从总体上来看,由于当前我国金融综合化经营尚未形成较大规模、分业监管模式相对固化,在混业经营发展的初期阶段,我国的金融监管模式应该是有统有分,统分结合的监管模式。具体而言,我国有必要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的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和沟通,必要时设立集中统一的监管协调机构,加强跨行业监管,将以行业为导向的监管框架改变为以目标监管为导向,消除监管盲区,降低监管成本。
3.注重金融监管国际合作,加强金融机构跨境监管
金融全球化也是金融风险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的持续波动会影响人们对国内金融市场的预期,增加国内金融市场的风险。我国金融机构及监管层应当谨慎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加强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监管,稳步有序地推进金融开放。为了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必须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目前我国已经加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证监会国际组织、国际保险监督官协会等国际金融组织,并且与许多国家或地区签订了金融谅解备忘录,为加强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应当善于利用金融监管合作机制,获取信息,了解政策甚至要求就某些具体目标采取联合行动以更好地防范和化解国际金融风险。另外,从金融危机的发生来看,危机不会限于一隅,而往往是整体性的,当一个金融集团受到波及时,其下各分支及子公司也难以独善其身。因此,需加强跨国协调与监管,不仅要监管金融跨国集团在我国的分支机构或子公司,还需要通过国际合作监管该公司的母公司或集团整体。这对于目前外资金融集团在我国设立法人机构的监管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1.2.王俊峰.钟震.蔡销谦.危机透视—次贷危机的前世今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1
3.翟晨曦.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全球危机的思考.北京.经济出版社.2009-10
4.丁一.金融定成败.鹭江出版社.厦门.2009-12
5.孙艳.“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示.[期刊论文]湖北省人民政府政研网
第五篇:07年美国次贷危机
07年美国次贷危机
一、美国次贷危机的定义?
美国次贷危机,是指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因债务人无法偿债而引发的金融市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按揭贷款,是相对于给资信条件较好的客户的按揭贷款而言。通过抵押形式,对收入低、没有或缺乏足够还款能力证明,或者其他负债较重、资信条件较“次”的住房购买人发放贷款。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按揭贷款大致可以分为3个层次:优质贷款市场、“ALT-A”贷款市场和次级贷款市场。优质贷款市场面向信用等级高、债务负担合理、风险小的优良客户,按揭利率相对较低。次级市场是指信用分数低、收入证明缺失、负债较重的客户,如美国的低收入阶层和新移民。而“ALT-A”贷款市场是介于二者之间的灰色地带,泛指那些信用记录不错,但缺少或完全没有固定收入、存款、资产等合法证明文件的客户。次级市场和“ALT-A”贷款市场都是高风险市场,按揭利率比优质贷款高,次贷危机就是这部分市场出现问题引发的风险。
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引起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风暴的直接原因是美国的利率上升和住房市场持续降温。次级抵押贷款是指一些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差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
利息上升,导致还款压力增大,很多本来信用不好的用户感觉还款压力大,出现违约的可能,对银行贷款的收回造成影响的危机。
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通常采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还款方式,即:购房者在购房后头几年以固定利率偿还贷款,其后以浮动利率偿还贷款。
在2006年之前的5年里,由于美国住房市场持续繁荣,加上前几年美国利率水平较低,美国的次级抵押贷款市场迅速发展。
随着美国住房市场的降温尤其是短期利率的提高,次级抵押贷款的还款利率也大幅上升,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大为加重。同时,住房市场的持续降温也使购房者出售住房或者通过抵押住房再融资变得困难。这种局面直接导致大批次级抵押贷款的借款人不能按期偿还贷款,进而引发“次贷危机”。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
1、次贷危机对美国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将有多广?这是目前世界经济界和金融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从其直接影响来看:
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
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
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美国次贷**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为我们敲响了居
安思危的警钟。
美国次贷**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事实上,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在次贷**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有关美国房市“高烧不退”的话题更是持续数年。中国与美国房市降温前的经济图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警示在于,要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滑。当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如果央行为了遏制通胀压力而采取大幅提高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对策,那么就应该警惕两方面影响:第一是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第二是还款压力提高对抵押贷款申请者的影响,可能造成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而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最终会汇集到商业银行系统,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下降,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人们需要认识中国和美国经济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异性。美国是一个处于全球体系之下的有着悠久市场经济历史的国家,周期性很强,目前正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后期。中国则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也只有30年的历程,从1992、1993年提出市场经济到现在更是只有15年历史。处于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资需求大。这是区别于美国经济接近10年一个周期的重点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国实施房改后,结束了此前多年无住房市场的局面,需求大幅飙升。虽然中国房市也存在投机因素的推动,但需求大而供给有限是促使房价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对于中国房市,政府有调控余地。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也给中国宏观调控(Macro-economic Control)提出了启示。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因为一旦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
第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连续加息时,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
第三,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本次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联手注资,可能会催生下一个泡沫。
2、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
我国的房地产贷款规模近几年发展迅速,并对银行业盈利能力和资产安全有较大影响。据上海银监局2008年2月发布的《2007上海市房地产信贷运行报告》称,截至2007年12月末,全市中资银行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5137.62亿元,比年初增加452.88亿元,同比多增63.28亿元,房地产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0.58%。2007年,上海中资商业银行增量贷款中有27.5%投向了房地产业。截至去年12月末,中资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2.2%。如果加上大量以房产作为抵押的其他贷款,房地产价格的波动已影响到银行一半左右的信贷资产安全。在房地产市场波动加剧及宏观调控不断加强的同时,房地产信贷运行与市场之间的关联更趋密切,无论是银行、房地产开发企业,还是房贷借款人,都面临因房价波动而带来的压力与风险。针对这种状况,上海银监局表示,将加强宏观监管,关注信贷资源向房地产业聚集的趋势,适时提示各银行重视潜在的系统性信用风险,制订并实施合理、科学的信贷政策,分散、管理、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
比较我国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次级按揭市场,二者存在很大不同。最为主要的是住房抵押贷款人一般都是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没有复杂的衍生产品。同时,房产首付在20%,政策上不允许发放零首付贷款。但是,也要看到我国住房抵押贷款存在的风险。
一是贷款首付比例较低及虚假信用,存在大量投机性借贷。在房地产“新政”实施前,我国居民房地产贷款首付比例为20%。但实际操作中,也存在虚假操作的情况。据报道,2004年上海曾经发生过有人贷款7800万元,购买128套住房的重大违规贷款行为,就是通过假信用的方式进入的。
二是超支付能力贷款不断增加。按照银监会个人住房按揭贷款指引,个人每月按揭贷款还款额不得超过个人家庭月可支配收入的50%。但实际上,国内居民及住房投资者在办理住房按揭贷款时,很多人不能满足这一基本标准。有人从单位或找他人随意开出假的工资收入证明。银行信贷人员和房产销售人员为提高房屋销售和贷款业绩,甚至明确告诉贷款者只要能开到证明就放款。用假的收入证明、工资证明等虚假文件到银行进行按揭贷款,无疑埋藏了巨大的潜在风险。
三是贷款利率增长快,导致部分债务人丧失支付能力。近年来,央行数次提升贷款基准利率。2004年10月29日从5.31%提高至5.58%;2006年4月28日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至5.85%。经过连续10多次上调,目前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已提高到7.47%,这对信用差、还款能力不强的贷款人来说无疑是巨大压力。
四是房价在飞涨后存在下跌趋势。统计数据显示,大城市近年房价指数上涨20%左右。就具体的楼盘而言,则上涨50%至100%甚至更多。飞速上涨的房价刺激了购房者的购买热情,炒房成为获取巨额财富的途径,使许多偿债能力低的人参与到购房队伍中。当房价下跌、房市流动性降低、贷款利率大幅调升时,势必加大高价购房者的偿债压力,使银行信贷面临巨大违约风险。
美国的次级贷款业务本身是一件挺好的事,其出发点是为那些信用等级较低或收入不高的人提供贷款,让他们可以实现拥有自己住房的梦想。在1994年~2006年间,超过900万户美国家庭购买了新住房,其中大约20%的家庭借助于次级贷款。但是,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负面因素逐渐浮现,最终导致危机爆发。
其一,是过度证券化。几乎与次级贷款业务并行发展的,就是美国经济的证券化,比如,人们把一些一时还不清的债务,转化为证券后再卖给投资者。换句话说,凡是有风险的,都可以摇身一变为证券。所以,次级贷款的放贷机构也不闲着,他们把手中超过六千亿美元的次
级贷款债权转化为证券后,卖给各国的投资者。那么,富有投资经验的银行看不出这其中的高风险?次级贷款的放贷机构花钱供养了许多信用评定机构,从而可以轻松地拿到最高为“AAA”的信用评级,泛滥成灾的“AAA”证书使银行失去了对风险的敏感性。
其二,是通货膨胀。随着这张“大饼”越做越大,富人们因为手里拥有越来越多的纸面资产,而放肆地挥霍;穷人们因看到自己的房子每天都在升值,也开始购买平时舍不得买的东西。最后,美联储不得不提高利率,借以压抑通货膨胀。可是,利率提高后,那些本来就缺钱的穷人就变得还不起贷款了,这导致次贷市场还贷拖欠比例迅速上升。至此,美国经济一下子坠落入货币流动性很低的状态。经济发展进入低速徘徊状态,穷人就更难还清那些堆积如山的次级贷款债务。
我们能从美国次级贷款危机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可能有人会说,根本学不到什么,因为中国根本就没有次级贷款市场。但是,仔细看看,我们会发现,中国经济中也有类似于美国次级贷款的成分,如果我们不加以注意,中国经济也有被拖入恶性循环的可能性。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房地产的金融创新项目。许多中国人希望通过投资房地产去获得财富,所以,银行帮助人们去实现这个愿望是一件好事。全国各地的银行都想出各种吸引人们借贷款买房的“高招”。比如,深圳的银行在2006年就推出了“双周供”业务,它允许以“双周”而不是以“月”为单位进行还款。这样,借贷人不仅能缩短还款期,而且还能少交利息,所以特别受“炒房户”欢迎。再比如,“循环贷”业务,它允许人们将商品住房抵押给银行而获得一定的贷款额度。这样,借贷人买越多的房产,就能获得越多的贷款额度,所以更受“炒房户”的追捧。在这些金融创新项目的帮助下,深圳的房地产价格在去年以惊人的速度不断攀升。据国家发改委统计,深圳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月均涨幅高达13.5%,其中60%以上的借贷买房人的目的不是自住需求,而是投资需求。到去年年底,深圳银行房贷规模已达到700亿元。虽说目前还未出现大规模的贷款违约现象,但是,不断上扬的通货膨胀率就有可能迫使央行提高利率;不断提高利率,又会导致许多“炒房户”因交不起利息而违约。那时候,在没有次级贷款市场的深圳市,会不会重蹈美国式的次级贷款危机——银行不敢再做房地产贷款;也没有留下多少钱借贷给其它的产业;一切经济活动因为缺少现金而停滞了。令人欣慰的是,去年下半年,中央政府果断实施“房贷新政”,其目的就在于打压房地产投机需求,遏制房价上升势头,保障中国的金融安全。然而,“新政”刚推行不久,各种反对的声音便开始出现,这些人的目的不外乎就是希望“房贷新政”再次成为“空调”,以便自己能在最后的房地产疯狂中再大捞一把。实际上,中国经济稳步发展,才是每个中国人最大的福祉,为什么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四、如何防范信贷风险
次贷危机对商业银行的重要启示是,在经济增长阶段忽视风险必将导致经济减速阶段的风险甚至是危机的爆发。当经济发生周期性波动时,商业银行的贷款质量将首当其冲 一要加强宏观经济运行的分析,高度关注经济周期波动可能带来的风险。
二要科学设计信贷产品。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金融机构为了逐利而不惜降低借贷标准。
三要把握宏观经济走势与具体产品的关系。
四要做好预警,控制规模与风险。
五是金融创新要坚持“谨慎经营”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