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
罗其通
Sub-prime crisis on China's banking sector and
Countermeasures
Luo,Qitong
2011年8月13日
摘要
2007年8月,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全面爆发,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冲击。至今为止,危机已造成美国多家住房抵押贷款机构因出现严重财务危机而破产或濒临破产,还殃及许多全球知名的商业银行、对冲基金和投资银行。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次贷危机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了解这场危机产生的原因,分析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造成的影响,对正处于金融改革过程中的中国银行业提供更多的启示,促进我国的银行业能够更加健康稳步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次贷危机;银行业;影响;对策
Abstract In August 2007, the U.S.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broke out, resulting in a huge worldwide impact.So far, the crisis has resulted in several U.S.mortgage lenders due to a severe financial crisis, bankruptcy or near bankruptcy, but also bring disaster to many of the world's leading commercial banks, hedge funds and investment banks.In this paper, by the U.S.subprime mortgage crisis and its causes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causes of the crisis, analyze the sub-prime crisis on China's banking industry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reform process is in China's banking sector to provide more inspiration and promoting China's banking sector to be more healthy and steady progress.Key words: Subprime mortgage crisis;Banking;Influence;Countermeasure
目 录
一、次贷危机的产生及原因分析...................................................................................................4
(一)次贷危机的含义...........................................................................................................4
(二)次贷危机的形成与发展...............................................................................................4
(三)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4
1.法律变更导致金融监管体制失效................................................................................4 2.解决住房的政策和制度缺陷导致危机的产生............................................................5 3.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导致风险放大....................................................................5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6
(一)直接影响相对有限.......................................................................................................6
1.境外投资风险在可控范围。........................................................................................6 2.外向型企业信用风险有限。........................................................................................6 3.房地产贷款风险不容忽视。........................................................................................6 4.零售银行业务将可能放缓。........................................................................................7
(二)间接影响重大而深远...................................................................................................7
1.经济转型促使银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7 2.政策调整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7
三、次贷危机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7
(一)次贷危机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7
1.美国银行业遭受重创,国际银行业格局面临重新分配。........................................8 2.剥离非核心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提供了借鉴。........................................8 3.国际金融业区域调整,降低了新兴市场的竞争程度。............................................8
(二)次贷危机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8
1.如何应对经济周期.....................................................................................................8 2.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9 3.如何应对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9 4.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9
四、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及相关措施.........................................................................10
(一)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10 1.理性的进行金融创新..................................................................................................10 2.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金融监管..........................................................................10 3.银行应该审慎经营,不能忽视住房按揭贷款风险..................................................11
(二)次贷危机中中国银行业应采取的措施.....................................................................11 1.重新审视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11 2.以扎实的基础工作支持竞争力的提高......................................................................12 3.以建立健康、透明、负责的内部企业文化促进良好社会形象的提升..................12 结
语.........................................................................................................................................14 参考文献:.......................................................................................................................................15 致 谢..............................................................................................................................................16 3
一、次贷危机的产生及原因分析
(一)次贷危机的含义
次贷危机又称次级房贷危机,也译为次债危机。它是指一场发生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风暴。它致使全球主要金融市场隐约出现流动性不足危机。所谓“次贷”是指美国的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在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被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优质的住房抵押贷款,此类借款人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良好的信用记录、债务负担合理,还款能力较强;第二类是介于“优贷”和“次贷”之间的“另类A级”(Alt-A)抵押贷款;第三类即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此类借款人没有稳定可靠的收入来源,没有信用记录或信用级别低,债务负担沉重,还款能力低。
(二)次贷危机的形成与发展
这次危机自2007 年2 月9 日浮出水面,当日汇丰(HSBC)宣布为其美国次级房贷业务增加18 亿美元坏账拨备。3月12日,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公司世纪金融宣布无力偿还债务,4月2日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7 月19 日标准普尔评级公司将美国第五大投行贝尔斯登公司的债券评级从“稳定”下调到“负面”,该公司旗下两只投资次级债的对冲基金宣布倒闭。8月5日,贝尔斯登总裁沃伦-斯佩克特辞职。8 月9 日,法国最大银行巴黎银行宣布冻结旗下三支基金,美元隔夜LIBOR 较前一日跳升约5 0 基点,欧洲央行当日向市场注入约1300 亿美元流动性,这在“9.11”后尚属首次,数小时后美联储也采取了非同寻常的注资手段干预市场,世界各地主要央行48 小时内注资超过3262 亿美元。8 月17 日,美联储宣布调低窗口贴现利率50个基点,但维持联邦基金利率不变。9 月18 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50 个基点至4.75%,同日,美次贷危机波及英国,北岩银行遭挤兑。12月6日,英国央行宣布降息25 个基点,美国总统布什宣布次级房贷解困计划。2008年1月份开始,欧美各大银行,如花旗、美林、瑞士银行、汇丰、JP 大通摩根、摩根斯坦利、雷曼兄弟、高盛等纷纷宣布次贷减值金额和盈利大幅度下调的消息。至此,次贷危机波及到了全球主要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
(三)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
美国的房地产危机逐渐变为次贷危机、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其原因复杂而多样化。根据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也可以看出其特有的特点。具体分析,有以下几个原因: 1.法律变更导致金融监管体制失效
金融监管是实现银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其管理的内容应该涵盖到所有从业的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同时也包括对市场准入、市场退出的所有业务经营活动的管理,其中最为重要、大量和最主要的是日常经营的规范化和风险性监管。美国的这次次贷危机,与1929年美国经济大萧条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当时的胡佛总统坚持对金融市场实行自由放任主义,反对政府干预,从而导致此次经济危机的爆发和进一步的扩大,对金融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其结果是直接导致一万零五百家银行倒闭,占全美银行的49%。由于金融危机的巨大破坏性和对美国经济的巨大打击,以斯蒂格尔众议员和格拉斯参议员为首的众多官员认为加强监管迫在眉睫。于1933年提出并推动通过了银行法。该法律的核心是:严格分离银行业和证券业、并对其进行分业经营。随后成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向储户提供存款保障。史上又称“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该法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金融业的贪婪和追求利润最大化的本能,客观上也导致银行的利润下降。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美国总统卡特、里根执政时期,为了刺激经济的增长,增加银行的信贷规模,美国政府分别通过了三个法案,进一步给银行业松绑,这几个法案的公布,为以后次贷危机的爆发扫清了政策和法律上的障碍。这几个法案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1980年颁布了《存款机构解除管制与货币控制法案》,允许贷款机构收取更高的利率和费用,令次级贷款的高利率合法化。
第二,1982年的《可选择按揭贷款交易平价法案》规定了两种贷款方式:利率浮动抵押贷款、大额尾付贷款。前者的特点是允许利率浮动。后者则是一种特殊的贷款,它的贷款期限是短期,但允许每期付款金额按长期贷款计算,这样就降低了每期还款数额。
第三,1986年的《税务改革法案》禁止下调消费者贷款利率,但是允许下调住房抵押贷款利率。住房利率的降低大大刺激了对住房抵押贷款的需求。第四,克林顿任期内,于1999年通过了《格雷姆一里奇一巴利雷法》,即《金融服务现代化法》。该法授权美联储对金融控股公司进行监管,但是证券、期货、保险、银行仍有各自的监管机构。导致金融监管机构形成“双重多头”的体制。
2.解决住房的政策和制度缺陷导致危机的产生
在解决民生住房这一问题上,美国的政策制定者存在着严重的政策缺陷。美国虽然是世界上最强大、富裕的国家国家,但国富民并不富。国内仍存在着许多没有解决的民生问题。其中解决民生住房的问题是美国历届总统都非常关注的核心问题之。而且这也是民主政治的需要,只不过他的水准和要求更高。具体的政策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只强调对完全产权的商品化购买,以解决房屋贷款和银行的资金周转问题;忽视低收入者的经济能力,没有配套以政府公租屋、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的模式以解决民众住房的需要;政府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时,一味采取单一的市场化措施鼓励、引导大众采取房贷手段,由于大众的经济承受能力、持续发展能力各不相同,其结果必然是欲速则不达。
3.银行和金融机构违规操作导致风险放大
在美国次级房贷的繁荣中,部分银行和金融机构为一己之利,利用房贷证券化可将风险转移到投资者身上的机会,有意降低贷款信用门槛,导致银行、金融和投资市场的系统风险的增大。同时有的金融机构,故意将高风险的按揭贷款打包到证券化产品中去,向投资者推销这些有问题的按揭贷款证券。在发行按揭证券 化产品时,不向投资者披露房主不仅难以支付的高额可调息按揭付款、而且也隐瞒了购房者按揭贷款是零首付的情况。而评级市场的不透明和评级机构的利益冲突,又使得这些严重的高风险资产得以顺利进入投资市场。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直接影响相对有限,但间接影响重大而深远。
(一)直接影响相对有限
中国银行业面临美国金融危机的直接风险包括持有美国债券的市场风险和对外向型企业贷款的信用风险。同时,由于市场信心不足,银行业对于房地产开发贷款的风险不容忽视,零售银行业务也将受到冲击。
1.境外投资风险在可控范围。
由于中国金融体系发展相对滞后,中国银行业的境外投资受到外汇管制及监管机构审批的限制,中国银行业总体外汇风险敞口相对较小。在美国次级住房贷款抵押债券“房利美”和“房地美”的危机中,受到影响较大的是几家大型商业银行,尤其是中国银行,但风险都在可控范围内。而其他中小银行受到的直接影响非常有限。对于雷曼兄弟的风险暴露,按已公布数据统计,中资行相关的风险敞口已达3.8 亿美元,其中工行持有量最多。从风险敞口的组成来看,具有优先偿还级别的高级债券所占比例超过50%,估计中国银行业整体的风险暴露较为有限。
2.外向型企业信用风险有限。
在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外向型企业受到较为严重的冲击。一方面,原材料和人力成本在上半年大幅上涨并仍然处于高位;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疲软,加上人民币升值、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出口退税率的下调,出口贸易型中小企业受其影响颇深。一些粗放型、劳动力密集型、技术含量低的中小企业发生倒闭。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的初步统计,2008 年上半年全国有6.7 万家规模以上的中小企业倒闭。然而,中小企业由于其自身的风险性,历来不是银行业尤其是大银行放贷的重点,创造中国近六成GDP 的中小企业仅占主要金融机构贷款比例的20%,所以给银行带来的风险相对有限。
3.房地产贷款风险不容忽视。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导火线是房地产市场的过热与暴跌,中国同样存在这样的隐忧。近期,住房销售量在各大城市均出现萎缩态势,许多城市的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回落。房地产开发商开始通过降价来刺激消费,然而降价未必能使开发商马上收回现金,因为消费者在经济放缓的时期更趋于谨慎,投资需求亦有所降低。加上银行对房地产开发商的借贷和展期困难,将会造成开发商资金链吃紧甚至断裂,形成一个恶性循环。据统计,房地产开发商资产负债率普遍在70%以上,一旦无力偿还贷款,就会把巨额风险转移到银行。至于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由于以自住为主,整体问题不大,不会对银行业造成太大的影响。
4.零售银行业务将可能放缓。
美国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下滑引起人们对国内经济前景的担忧,在国内社会保障程度仍然较低的背景下,居民的消费需求和投资意愿将受到极大抑制。国内银行业以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占主导的个人消费业务将面临下滑风险。同时,在股票市场经历短暂繁荣之后,国内银行业起步不久的个人理财业务也可能因为对理财产品的疑虑而出现萎缩。
(二)间接影响重大而深远
1.经济转型促使银行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虽然此次金融危机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直接风险较为有限,但全球经济与金融秩序的重建,将是长久的进程,这将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长远与重大的影响。为维持经济的长期发展,政府将不可避免地加速引导经济转型与升级,这促使银行必须通过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来提高发展的质量。
2.政策调整挤压银行的利润空间。
近期央行连续降低存贷款利率,其目的除了应对外在环境的挑战外,也在于节省企业经营成本,维持企业现金流的充足性,减缓经济下滑对企业经营的压力。近期存款利率下调次数少于贷款利率下调次数,商业银行的利润空间受到一定程度挤压。在实际存款利率为负的情况下,预期未来央行仍然有可能采取进一步的不对称调息措施,将银行的一部分利润让渡给实体经济,这将对银行的盈利造成负面影响。
三、次贷危机下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次贷危机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应该说这次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这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银行业本身的直接影响是有限的,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银行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经过治理结构的改善,经过改组上市和监管及内部机制的转换,应该说管理水平有了相当大的提高。这场危机虽然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挑战,由于这场危机之后,美国经济萧条,由于消费者在心理上对未来的经济状况还没有信心,改变消费习惯,这样美 国的进口量可能会大幅减少,这样就会使中国和这些出口企业失去了市场。这些企业对银行的有效需求就大大减少,这是我们在今年信贷遇到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另外,由于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出现了一些困难,对银行的资产状况也会有一些影响。所以银行为了防范风险,加大了拨备的比例,拨备的覆盖率也大大提高了,这也是次贷危机中从企业直接给银行带来的一些挑战和风险。
1.美国银行业遭受重创,国际银行业格局面临重新分配。
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使欧美银行业深受其害,在美国约8,500家商业银行和储贷机构中,至6月末,陷入危机的银行数量约117家,截至目前倒闭银行20家。IMF估计由次贷危机所引起的金融业损失将达1.4万亿美元,其中超过一半的损失将由银行承受其中,其余部分则落在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对冲基金和其他投资者身上,截至2008年10月底,金融业已造成的损失总额还只有8,000亿美元,这意味着对银行业整体将有进一步创伤。
2.剥离非核心资产,为我国商业银行多元化提供了借鉴。
次贷危机的爆发坚定了全球主要金融机构加快战略转型步伐的决心,进一步推动了剥离非核心业务的进程,包括出售或缩减房地产资产业务,减少在投资银行业务的投入等,同时,对于战略性的业务则加大投入,次贷危机爆发后,国际金融巨头剥离非核心资产,重新回归核心业务的趋势给正在全力推进多元化的中国银行业以警示,为中国银行业重新认识综合化与专业化经营模式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3.国际金融业区域调整,降低了新兴市场的竞争程度。
受次贷危机影响,未来一段时间内,欧美商业银行将不得不在资本市场筹资以维持其稳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对新兴市场的扩展步伐,同时,由于在新兴市场的股权投资带来了较为可观的投资收益,如欧美金融机构在中国银行业的投资已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资,通过出售新兴市场的股权或业务不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其资金压力,也是其在国际范围内调整资源布局的重要手段。如RBS现任总裁Stephen Hester已明确表示将对海外业务进行重组,以后公司的业务将主要集中在英国。
(二)次贷危机给中国银行业带来的挑战
1.如何应对经济周期
世界经济近几年的持续强势增长已经结束,全球经济减速不可避免,受世界经济周期调整的影响,我国出口已经明显下降,与欧美经济有较大依存关系的行业所受影响尤甚。同时,金融危机降低了居民未来的收入预期,以住房、汽车为对象的信用消费可能出现明显下滑。对中国银行业而言,对国际金融市场涉足还不深,与国外金融机构业务往来形成的资产在总资产中所占的比重还不大,直接损失规模不大。而需要认真思考、做出预案措施的是防范世界经济周期性调整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此次经济周期调整过程中,必定会有不少企业因市场的变化而出现经营下滑、资金紧张的状况,甚至有倒闭破产的危险,银行业的资产质量也会面临恶化的压力。
2.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和金融一体化
经济全球化是一场以发达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动力的世界范围内的产业结构调整;金融一体化越来越表现为银行业务全球一体化,国际证券市场一体化,金融创新市场一体化和新型国际金融中心一体化。
随着金融机构的兼并整合,导致了风险逐步向大型金融机构高度集中,国际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也变得更加脆弱。同时,现代金融机构往往已成为全球化金融网络的重要节点,金融机构之间缺少严格的防火墙,金融危机引起的全球众多银行的巨额损失和美国投行模式的终结就是很好的例证。
从全球经济发展来看,金融危机已经引起美、欧经济放缓,不少国家经济增长放慢,财富缩水,投资萎缩,减少中国商品的进口需求,短期内对我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不可避免。这对我国出口依存度较大的行业和企业都会产生严重影响,间接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稳定。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必然风险。
3.如何应对日趋严格的外部监管
次贷危机的爆发显示了现代金融市场的巨大风险,无论是监管当局,还是银行机构,都没能表现出良好的应对能力,并且暴露出在风险管理上的制度性缺陷。次贷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将发生质的变化,可以体现在细化、严格、联动等方面,商业银行应主动提升内部管理能力,审慎推进产品创新,以适应监管要求,规避合规风险。
4.如何应对日益激烈的同业竞争
金融机构自身内部风险管理仍应当始终坚持审慎性政策导向。在此次危机中,市场参与主体的非审慎经营弱化了市场约束,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资产证券化工具的滥用,成为危机形成的诱因。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为了扩大贷款规模逐利,不惜放低借贷标准;投资银行、评级机构为了创设更多的证券,不惜降低执业标准,向投资者出售不合格的证券产品,而投资者特别是保险基金、养老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为了追求收益,不惜降低风险溢价,参与高风险投资,这一系列的不审慎的行为造成了证券市场内在的约束机制失灵,导致了危机的形成。当前,国内金融机构面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金融机构创造利润的内部驱动也越来越强烈,但是追求利润不能忽视风险。此外,在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时期,金融市场流动将更加活跃,金融机构在努力创造利润的过程中,应进一步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提高自身风险管理能力。金融监管部门也应当进一步督促金融机构强化信息披露,促进其审慎管理,稳健经营。
四、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及相关措施
(一)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启示
相对于美国“市场主导型”的金融体系,中国属于“银行主导型”的金融体系,由于股市发展历史不长,规模不大,对外开放程度也不高,因此,中国银行业仍主宰着中国金融市场的绝对份额,中国银行业不仅成为中国经济宏观调控的主战场,而且也成为政府重点保护对象。未来,一方面国际银行业恢复元气需要时日,监管的加强以及国际银行业回归稳健的经营,都将给我国银行业提供一个更好的国际生存环境,更大的国际生存空间和更好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我国银行业建立自己的国际地位;另一方面,国际银行业混业经营和集中垄断加剧的趋势,则将进一步压缩我国银行业的国际生存空间,使我国银行业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当前我国银行业在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加强风险防范,更加稳健经营的同时还应抓住机遇,加快提高竞争力,力争在动荡环境中实现自我保护乃至跨越式发展。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理性的进行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具有提高信贷资产的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等积极的意义。金融创新在给投资者带来更高回报的同时,将风险在更广的群体中进行分散,降低单个金融中介机构的风险水平。资产证券化向市场提供了更加多样的投资工具,满足了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收益需求。但是,金融创新背后所隐藏的各种风险因素是不容忽视的。首先,创新产品本身的复杂性很可能掩盖产品自身暗藏的巨大风险,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其次,金融创新产品具有转嫁和放大风险的功能。资产证券化在增强流动性和分散风险的同时,也将各类金融机构以流动性为基础联系在一起,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引起连锁反应,将基础资产市场的信用风险扩散到衍生品市场,从而影响到借款人、贷款机构、投资者和监管部门等各个相关机构。
2.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加强金融监管
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体系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金融市场的产品和服务比较匮乏,和发达国家相比,金融风险管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大大滞后于实际需要。总是尽可能的创造出新的规避金融管制的金融产品。这种做法在促进金融市场繁荣的同时也放大了自身的风险,一旦经济状况变坏,积累的风险就会暴露,并向外扩散。因此,应该意识到市场不是万能的,监管在金融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该及时关注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了解金融产品的产生、传播和特性等等,在整个金融产品的流通过程中进行监督,规范金融市场的秩序。随着各国金融市场融合性增强,加强国际金融监管也变得越来越重要,一方面要注意监管边界的问题,防止重复监管;另一方面要加强国际间金融监管标准的统一。如果监管标准不统一,就有可能出现套利的行为。所以,我国除了要注意与别国货币政策之间的协调外,金融监管方面信息的沟通,监管机构与央行之间的合作等方面都很重要。3.银行应该审慎经营,不能忽视住房按揭贷款风险
美国的次贷危机为我国银行业尤其是银行的房贷业务敲响了警钟,不能忽视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从表面上看,我国住房按揭贷款的质量很有保障,但事实可能未必如此。首先,我国没有较为完整的个人信用记录和较为严格的个人信用评价体系。尽管中国人民银行的个人征信数据库已经启用,但是这个征信系统还处于起步阶段,不少地方还需要逐步完善。其次,我国房地产价格在过去几年里涨幅显著,并不是不存在泡沫,一些地区房价泡沫还比较严重。而房价一旦停止上涨,并且如果我国利率继续上涨,就难免会出现购房人不还款的情况。再次,美国从事按揭贷款的信贷公司的业务的扩张主要是靠按揭贷款证券化来支持,到危机发生时,信贷公司实际上只持有它们发放过贷款的一小部分。而我国商业银行主要是靠吸收存款来发放按揭贷款,因此,我国商业银行里面的假按揭贷款由于根本没有作抵押的房产,其可能的损失率与美国的次级贷款相比,只会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次贷危机中中国银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为应对金融危机,实现长期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中国银行业必须做出审慎、主动的选择。
1.重新审视发展战略和竞争策略
①立足国内市场,审慎发展海外业务。中国既是一个经济大国又是一个对外贸易大国,国内业务必然成为国内各家商业银行立足之地,特别是在国际经济出现衰退迹象,而国内经济仍保持平稳增长的背景下,银行业更是要立足于国内市场,以人民币业务带动相关业务的发展。面对动荡的国际市场,对于中国银行业而言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中国银行业应当以稳健和审慎的态度对待海外业务的发展。无论是通过并购还是通过内生性海外发展战略,都需要准确把握国际金融市场和资本市场走势,考虑以集团为依托的统筹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②牢牢抓住消费需求增长。在中国出口下滑的背景下,未来消费增长成为经济增长主要拉力,国内银行也有必要紧紧抓住消费需求的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中国已经由低收入国家跃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国家行列,中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1978 年的190 美元上升至2007 年的2360 美元。在此背景下,消费信贷业务必将大有可为之处。近期国务院又出台了4 万亿元刺激内需的投资计划,对此,银行业应该积极跟进研究行业投向,提早为行业布局、业务发展取向确定策略。
③ 采取差异化竞争策略。随着我国直接融资的发展,“脱媒”速度将不断加快。大力发展零售业务、中间业务,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的经营战略。中间业务是最能体现银行服务职能、适合实行差异化经营的业务。各家银行都要准确地定位并细分目标客户群。发展自身特色和优势,让客户融入到金融服务之中来,是银行实施差异化服务的前提和关键。以客户为中心,从根本上对银行的经营理念、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再造。④注重服务管理精细化和专业化。在集团多元化发展战略下,既要做全能冠军,又要争取单项冠军。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离不开管理的精细化和专业化。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要求加强条线化的管理,以流程银行的模式适应客户的需求符合市场需要。从服务客户出发,对业务流程进行精细化管理是银行改革的方向,专业化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品质保障,从营销到管理再到核算,要实现精细化,唯有专业化。在对客户的管理中既要有一般性的管理,又要有专职队伍。从定量定性两个方面研究客户的品牌、诚信、实力、资金流向,只有管理风险的能力得到提升,审批效率、服务效率才能提升,竞争力也才能得以提升。专业创造价值,无论是对公业务,还是零售业务,只有真正为客户创造了利益和价值,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进而体现自身价值。
2.以扎实的基础工作支持竞争力的提高
①加强数据和IT 基础建设。提高数据质量是开发和使用风险管理模型、提升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为此,需要建立统一的数据管理政策,建立和完善数据质量管理流程,并建立配套的硬件系统。应当加强IT 资源投入和基础建设,特别是要建立信贷业务流程系统和数据仓库。
②加强政策制度基础建设。以实现集团战略为目标,对现有的政策制度框架进行梳理制定与之配套的政策流程体系用于实现战略目标,与已有的政策制度框架进行整合,保证已有的和新制定的政策制度和流程符合集团战略目标实现的需要,确保各项政策制度及流程具有一致性、协调性和及时性。
③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建立具有良好激励和约束机制的专业序列,推行客户经理制、产品经理制、风险经理制、专职评委制及专业问责审批人制,以人才的专业化及相应的组织整合作为集中管理和科学管理的重要保障。建立外部人才库、内部人才储备、加强员工内部岗位轮换的流动管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外派锻炼、内部培训等方式进行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型人才、操作型人才、营销型人才内部培养和能力提升。逐步建立员工岗位胜任能力标准体系,不断促进员工适岗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员工的培养与发展。
④加强基层建设。国内外分支机构、附属机构是整个银行集团的基础和组成细胞。它们的服务水平和发展程度代表了整个银行的服务和发展水平。它们既是利润创造的中心,又是内部控制的重点。因此,既要确保银行基层充满活力,不断进行创新和创造新的利润增长点,又要确保对基层的管控能力,使其内部控制运作良好。为此,一方面要从集团层面出发统一规划,从财务资源和人力资源上向基层倾斜,加强对基层的激励和考核;另一方面,切实加强基层三道防线建设,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思想作风建设和适当的监督检查,将基层组织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到集团管理的统一框架中来。
3.以建立健康、透明、负责的内部企业文化促进良好社会形象的提升 企业文化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为更好的适应竞争,实现科学发展,中国银行业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建立健康、透明的企业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这次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要实现长远发展,必须赢得市场认可和社会尊重。中国银行业应该强化“负责任”的社会形象,以此促进服务升级和健康发展。这种“负责任”应体现在以下方面: ①对股东和储户负责。无论是上市银行还是非上市银行,如果不能为股东持续创造价值,就难以取得股东的信任,发展也难以为继。当前中国社会仍然是一个高储蓄率的国家,中国人民保有了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目前中国银行业负债主要来源仍然以储蓄存款为主,因此,银行在经营风险中要始终铭记对储户的责任,而不能一味地为博取收益而不断放大风险。
②为客户服务促进经济发展的责任。通过贷款、票据贴现、国际结算融资、结算、清算、财务顾问等途径为公司客户提供各项金融服务;响应国家号召,积极推进中小企业信贷业务,探索风险与收益平衡的道路;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主动适应个人客户日益增长的金融服务需求,不断提升客户服务能力,帮助客户改善生活质量。
③作为金融核心和经济稳定器的责任。应根据宏观经济政策和国家产业结构调整要求,调整信贷规模和行业投向。应强化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对经济周期和经济危机起到缓冲和稳定作用,而不是“唯利是图”,放弃信贷标准和贷款原则。
④作为民族品牌的责任。要通过自身发展,不断壮大实力和管理风险的能力。通过良好的公司治理、经营业绩、风险管理和社会形象,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树立民族品牌。
结
语
我国目前正处于金融改革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也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让我们庆幸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针对金融业坚持的谨慎的对外开放政策。正是由于政府的金融管制,使得这场席卷全球的百年难遇的金融海啸并未给中国带来直接的经济冲击,我国的银行业受到的损失也是有限的。面对现在的困境,我们首先应该坚定信心,坚信我们一定能够度过这个百年不遇的危机。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的发展。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优化我国金融市场的结构,提高金融机构抗击风险和危机的能力,促进经济的繁荣。最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开展中间业务,推进混业经营,同时加强对不同业务和不同业务领域间的风险防范,促进金融机构的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刘兆琼、周涛、程志云.商业银行房贷两难,经济观察报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08-18.. [2] 周景彤。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金融的影响。中国论文网 2008年5月
[3] 宁雯、韩羽、朱力、韩松.美国次级房贷危局探悉.http://www.xiexiebang.com深圳商报,07-08-24.[5] 张仁寿、魏伟新.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影响及警示.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 [6]郭松克、次贷危机的成因、影响及启示、创新科技2008,(9):14-15 [7]雷良海、魏遥、美国次贷危机的传导机制、世界经济研究2009,(1):24-31 [8]倪欣、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分析.现代商贸工业2009,(3):139-140 [9]朱燕、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分析.金融经济2009,(2):88-89 [10]边卫红 王家强、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对银行业改进的启示.金融论坛,2008,(6):13-18
致 谢
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的导师
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每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
第二篇: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关于次贷危机对于中国企业影响的调查报告
由于次贷危机的影响,我国国内很多企业倒闭,尤其是出口类企业和制造业。出口类企业依赖于外部需求,需求降低,出口类企业当然就面临很多困难。而制造业的困难还不仅仅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因为前些年房地产过热,使得投资都转入房地产业,制造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融资很困难,难以为继,有些浙江的企业主不得不借高利贷,恶性循环。主要有以下几个影响:国内金融机构损失有限;国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出口增长可能放缓;货币政策面临两难抉择;国际收支不平衡可能加剧;人民币升值预期可能加大;境外投资风险加大等等。所以我们小组的调查课题就是“次贷危机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美国次贷危机于2007年2月份显现,3月份初次爆发,此后不断蔓延至全球金融市场,对美国周边市场和全球经济的波及程度也越来越大。由于我国仍然存在一定的资本管制,次贷危机通过金融渠道对中国经济的短期直接影响比较有限,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其对我国经济长期发展的间接影响不可低估。
浙江较大的民营企业盾安阀门有限公司总经理王建表介绍,金融危机来临,对浙江的中小家族式制造业企业成本压力更大。仅几个月来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今年10月份电解铜由6万元一吨下降到三万元一吨,原材料价格持续下跌带来产品降价,加上市场对降价的预期,很多产品卖不出去,库存压力加大,一些企业因此而倒闭。
针对制造业,在全球经济放缓的大背景下,制造业相关部门的外部需求将有所减弱,部分行业产能面临重新调整,从2008年1-9月份我国的制造业出口结构看,中国机电产品的出口仍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率,然而纺织等劳动密集型或初级加工部门的出口面临严峻挑战。不但与世界发达国家存在很大差距,而且与新兴市场国家也有一定差距,根据韩国产业研究院报告显示,2007韩中公司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差距为3.8年,韩中制造公司技术差距最大的是钢铁和纺织业领域,韩国领先中国4.1年,而在电子领域,两国公司之间的差距为3.4年。
而出口企业却面临更加严峻的境遇,在此前不久的深圳某论坛上,深圳家具协会曾透露,当地出口型家具企业很多都面临倒闭、整个珠三角地区约有5-6千家。受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家具出口增速放缓已成事实。来自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9月家具出口仍有增长,但增幅同比回落了3.5个百分点。从以上得出结论,必须提高银行风险防范意识,完善风险防范制度;必须不断优化银行信贷资产结构,分散风险;政府必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市场;发展信用衍生产品; 加快产业优化,扩大内需等等。所以次贷危机对我国企业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我国经济预期增长会降到9%以内,那么失业问题会一定程度的凸显,人们的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进而影响到消费需求,经济发展速度减缓等。但是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比原来预期的要小,中国一些金融机构的损失也完全在可消化范围内。希望中国企业通过此次危机加快追赶发达国家企业的步伐
第三篇: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分析
[摘 要] 本文首先分析了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购房者预期、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的影响,接着重点分析了次贷危机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的影响,并尝试建立了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模型。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国内房地产市场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房地产市场
一、引言
目前,随着次贷危机的加深和恶化,一次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阴影开始显现。归根到底,美国次贷危机之所以愈演愈烈,除了次级按揭贷款通过证券化这个变压器把风险高倍放大以外,关键在于它沉重打击了市场信心。对次贷危机的恐慌和疑虑将波及汽车、教育金、信用卡等其他消费信贷市场,还会扩大到公司债券方面,严重影响企业融资,进而造成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的危机。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对我国也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其中,中国房地产市场受到的影响备受关注,值得警惕的是,中国目前流动性过剩、相对低利率、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与美国三年前的情景如出一辙,中国房贷市场会不会爆发大规模信用危机,本文就此专题展开讨论。
二、次贷危机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1.影响购房者预期
购房者对房地产市场的预期极其敏感,“买涨不买跌”是普遍的心态。2001年以来,美国楼市的不断上涨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中国购房者的信心,对房价的快速上扬起到了一定作用。然而,次贷危机影响,使国内购房者认识到没有只涨不跌的房地产市场,进而由热烈入市买房转为持币观望,具体表现为成交量的急剧下滑和房价的滞涨。2007秋季开始,从深圳、广州等珠江三角洲发端,逐渐蔓延至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成交量滑坡、房价滞涨甚至下跌已经成了媒体报道的热点。据最新的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08年1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平均销售价格环比仅上涨0.3%。整体房价水平虽然略涨,然而急剧的量缩已经改变了很多地区楼市“跌量不跌价”的状况,楼盘以各种名义和各种方式暗降价格的现象日趋增多。
2.影响政府政策及银行经营理念
次贷危机对政府房地产政策产生了深刻影响。“不仅打破了国内房地产按揭贷款为优质资产之神话,也改变中央政府对国内房地产发展的看法”(易宪容2007)。
首先,不少商业银行放松个人住房按揭市场准入,贷后又放松风险管理。在2007年三季度前,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人一般只要购买都可以获得贷款,一些人还用假收入证明等虚假文件进行“假按揭”,再加上“循环贷”、“加按揭”、“转按揭”等五花八门房贷产品大量涌现。如果房价持续低迷,利率又处于上升周期,那么购房者的负担将逐步加重,会有大量违约客户出现,银行将出现大量不良贷款。其次,银行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快速增长成为房价疯涨的助推器。2003年初到2006年底,个人住房消费贷款共增长10800亿元;而2007一年的时间,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增长接近前四年的总和,达到9000多亿元(数据见人民银行2003-2006年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大量投机者利用银行杠杆和低利率政策,在国内房地产市场疯狂炒作,造成房价快速飙升。
种种迹象表明,国内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正在逐渐积累。据上海《东方早报》2006年11月15日报道,上海当年9月末,中资银行个人房贷不良率为0.86%,而2004年只有0.1%左右,两年时间房贷不良率上升了7倍多。为此管理层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推出了一
系列有关抑制房地产过度投机的政策,如24号文件、359号文件、64号文件、39号令、452号文件。这些文件的政策含义包括:一是全面的确立中国的住房保障体系;二是对中国的房地产的投资与消费做出严格的区分;三是提高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市场准入;四是完全禁止各商业银行加按揭及转按揭。2007年冬季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对货币政策进行重大调整,决定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适时提高利率,严控信贷规模。
政府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到银行的经营理念,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盲目乐观和松弛管理成为过去。从2008年起,个贷申请人不仅要提供收入证明、信用记录、公司工资证明、学历等,还必须向银行提交自己的3个月以上工资卡上资金对账单,从而防止贷款人提供虚假的收入证明。这些规定的实施,将有三成以上的购房者受到影响,有一半以上的购买者贷款申请将被拒绝。
3.影响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中长期走势
(1)次贷危机反衬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危机
美国的次贷危机如一面镜子,也反衬出了我国房地产潜藏的大量问题,除了前文所述的问题以外,本文重点从以下两方面阐明我国房地产市场的潜在危机。
①国内房地产市场涨价过快
从涨价速度上看,如果从2003年为基期来计算,那么全国多数地方的房价至少上涨了1倍,多的甚至2倍以上。而美国从1995至2006年用了12年才实现了房价的翻番。可见近年来,中国房价涨幅远远超过美国。
②违约风险
违约风险是指借款者拖延或拒绝按合同还款给银行造成的损失。目前国内房贷违约风险有加剧的趋势。首先,我国已进入加息周期,贷款利率大幅攀升加重了购房者的还贷负担。央行连续7次加息,但由于通胀的加剧,国内居民的消费开支开始增加,而预期收入却不明朗,进一步加大了还贷难度,当贷款利率上升到一定水平,风险累到一定程度,稍有风吹草动,违约率就将急剧攀升。其次,我国房价评估体系仍较混乱,借款者可以通过房产价格的高估从银行获得贷款。当出现大面积违约时,由于房价下跌,原先评估的价格明显偏高,加上银行处置资产的费用,抵押品处置后无法弥补银行的损失。再次,房地产金融市场建设的滞后,我国房贷违约风险基本聚集在银行体系内,如果房价出现大跌,这些积累的违约风险将给我国商业银行体系带来巨额不良贷款。
(2)次贷危机提示我们重新思考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情况
次贷危机爆发之前,国内房地产界流行的说法是中国人多地少,住房需求具有刚性云云。然而,次贷危机的前车之鉴,使我们有必要对国内房地产市场的需求进行重新思考。本文认为,国内房地产市场需求应该划分为自住需求、保值需求、投机需求三大类,而不是简单地划为自住需求和投机需求两类。为方便说理,本文尝试建立以下简单的房地产需求模型。①自住需求:这类需求是指购房者出于自住需要而且有支付能力需求,记作D1,一般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Y正相关、预期房价上涨的购房者在总购房者中的比例E,与房价P、贷款难度d、利率r反相关。可以简化地写为:,其中k表示决定自主需求的其他因素,例如人口增长率、结婚率、城市化率等等,一般是常数,为简化问题通由k描述。可以看出,由于目前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Y由于通胀加剧而增长缓慢,E如前文所述是下降,从看2007年房价P比2006年大幅飙升,贷款难度d增加,利率r上扬,可见2007下半年开始,国内房地产自住需求受到强烈抑制。
②保值需求:这类需求是指购房者出于保值目的而形成的购房需求,记作D2,一般与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Y、预期房价上涨的购房者在总购房者中的比例E正相关,和利率r反相关。可以简化地写为:,其中h表示决定保值需求的其他因素。同上理,2007下半年开始,保值需求也在下降和受到抑制。
③投机需求:这类需求是指购房者出于投机增值目的而形成的购房需求,记作D3,一般与参与房地产投机资本总量L、预期房价上涨的购房者在总购房者中的比例E正相关,和贷款难度d、利率r反相关。可以简化地写为:,其中u表示决定投机需求的其他因素。从2007年下半年形势看,虽然参与房地产投机资本总量L还在增加,但由于E的下降,r的提升,特别是d的大幅增加,投机资本利用银行信贷的杠杆作用大打折扣,使得房地产投机需求受到极大遏制。
综上所述,房地产需求D=D1+D2+D3包括自住需求、保值需求和投机需求,其中投机需求占据主导地位,部分城市去年已占八成以上。从短期看,国内房地产需求受次贷危机影响,从2007下半年开始出现全面下降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3)次贷危机对推动国内房价走高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影响深远
从上文知,社会投机资本总量L是形成国内房地产投机需求的主要因素,而流动性过剩一直是社会投机资本的主要来源,并成为推动国内房价走高的主要因素,也一直是央行重点治理的难题。次贷危机对我国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带来的影响不容忽视。
一方面,影响我国对美贸易顺差。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价值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一半以上,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减少对中国商品的需求;同时,美联储已经再次采取放松银根的政策,并对人民币升值施加更大的压力。2008年中国的出口形势不容乐观,贸易顺差将步入下降轨道。这虽然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一定负面影响,但也将使高额的贸易顺差增速下降,减轻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给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带来的压力。
另一方面,加速国际投机资本涌入。由于美联储的降息,使中国加息的空间受到制约,但由于国内通胀压力,2008年中国还将加息,中美利差不断加大,国际投机资本加速涌入,致使本己过剩的流动性进一步膨胀,从而给中国治理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带来难度。
从2008年1月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看,从紧的货币政策执行并不理想,货币供应量增长迅速。M2同比增长18.94%,创下近19个月来的新高。原因主要在于国内货币信贷增长全面地反弹,1月份新增贷款达8036亿元,同比增长了2000亿元,创历史新高。因此,目前治理流动性泛滥、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热及物价水平全面上涨的任务仍是央行的当务之急。
(4)对国内房地产市场中长期走势的展望
首先,从房地产供给看,由于土地资源的国家垄断性,加上房地产商的投资惯性,一定时期内国内房地产供给将继续保持稳中略升的局面。
其次,从房地产需求看,从上文分析知:
房地产需求受到预期房价上涨的购房者在总购房者中的比例E和利率r的影响很大,虽然已经开始从高位回落,但当前E是不稳定的,如果投机资本掀起新的一轮炒作狂潮,E还有反转向上的可能;而r的涨幅有限。而且从前文看,由于流动性过剩带来的社会投机资本L的增加,投机需求的上涨冲动仍然很大,而目前投机需求是决定国内房地产需求的主导力量。
总之,目前国内通胀压力巨大,一月份CPI同比上涨7.1%,而信贷规模也在剧增,负利率十分明显,股市和房地产市场非理性狂涨的引信并未解除。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国内房地产市场的短期走势虽然逐步下跌并向理性回归。但从中长期看,房价的高位运行还将延续,不排除掀起新一轮狂涨的可能性。是否如此,取决于中央实施紧缩政策的决心和落实效果。
第四篇:次贷危机
五级分类是国际金融业对银行贷款质量的公认的标准,这种方法是建立在动态监测的基础上,通过对借款人现金流量、财务实力、抵押品价值等因素的连续监测和分析,判断贷款的实际损失程度。也就是说,五级分类不再依据贷款期限来判断贷款质量,能更准确地反映不良贷款的真实情况,从而提高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
贷款五级分类制度是根据内在风险程度将商业贷款划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五类。这种分类方法是银行主要依据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即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确定贷款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其中后三类称为不良贷款。
贷款五级分类分别为:
一、正常贷款
借款人能够履行合同,没有足够理由怀疑贷款本息不能按时足额偿还。
二、关注贷款
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
三、次级贷款
借款人的还款能力出现明显问题,完全依靠其正常营业收入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可能会造成一定损失。
四、可疑贷款
借款人无法足额偿还贷款本息,即使执行担保,也肯定要造成较大损失。
五、损失贷款
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或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收回极少部分。
说白了,次级贷款只是一种不良贷款而已。但单单是这种不良贷款,损失者只是银行,问题的严重就严重在,美国的金融体系过于发达,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办法太多了,造成的衍生物太多,这次级贷款经过证券化以后,形成了毒害整个金融体系的毒瘤。
这个东西的产生流程是由银行不负责任的放贷开始。银行吸纳了客户的资金,然后由放贷的利差来获得利润,这众所周知,但是大量的资金外流,而且滞留时间非常长,这本身就影响银行的收益,这时候有经营债券的公司(所谓的投资银行)就跑到银行来谈了,你把你这些贷款的债权卖给我,我有处理的办法。银行卖出了债权,有两大好处,第一,资金回流;第二,转移风险。
等到第二手的时候,这些经营债券的公司拿到了债权后,把这些债权组合到一起,就是所谓的打包,然后分割成若干块,变成债券,放到市场上卖。这里可能有小白要问,这东西买来有什么用,答案是投资获利啊!摆明了有债券利息和债券升值的嘛。不要说,不可信,一看就知道是假的。如果每个人都能看清楚这东西到底是什么,那就不会产生这么大的危机了,一如当年许多非法集资,比如蚁XX的养蚂蚁,都不会成功了。债券商的高明就在于,用精彩的包装,让人相信这种债券是无风险的东西,是买来就会赚钱的东西。
当然,债券商不是雷锋,不会无偿奉献,在包装出售这个东西的时候,肯定是加了利润的。这里就再说句废话。
当有人觉得这债券有利可图的时候,会购买这种债券,其中还有做金融衍生品的机构发现,这个债券有题材可挖,可以再加工一道,能做成更好看的商品。于是他买进了这个,然后进行了他的加工处理,比如说,用数学模型分析后重新将这个债券再拆分,再捆绑,再出售。
如此,这个次级贷款的毒瘤就埋下了,等到这个债券的根源,债务人无力承担还款义务的时候,购买了这个债券的人会发现,我靠,这他妈是骗人的啊,我得卖了它。一个人这么做不可怕,可怕的是所有人都这么做,那这个债券一下就陷入万劫不复了。
大致的情况是这样,当然,这其中忽略了很多细节,比如房地美和房利美的担保,还有其他的再担保和保险等因素。只等哪位高人来补充。
这里赞一下rascal1的回贴,很专业,很有技术含量。
第五篇:次贷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蝴蝶效应”
(09文学院 韩冬 F10914026)
摘要:2007年8月,美国金融市场遭受重创,而问题的源头便是美国疲软虚高的房地产市
场。房产泡沫继续延伸到美国的金融市场,进而转嫁给保险公司。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而来的是欧美各国经济滑坡,多国政府相继陷入财政危机。2008年之后,日韩中等亚洲经济强体相继陷入金融危机的漩涡之中。各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宏观经济政策,刺激经济发展。
关键词:金融危机,泡沫,调控,经济全球化
一,次贷危机的含义
所谓次贷指的就是次级贷款,美国次贷危机全称是“房地产市场上的次级按揭贷款危机”。美国银行把能够按时付款的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定为优级, 把那些不能按时付款的消费者的信用级别定为次级。近年来, 次贷危机成为影响国际经济环境的不确定因素, 给全球金融和经济带来损失的规模和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
二,次贷危机产生的原因
第一是利率不断攀升,为抑制通货膨胀美联储在2004-2006两年的时间里连续十七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这直接导致了购房者月供金额的不断攀升,还款压力巨大。政府的调控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投资者的负担,使其被迫转向次级市场,这样在房地产市场便形成了巨大的泡沫;第二,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投机也是催生此次危机的重要原因2000年以来的房地产牛市使美国投资房产的热情空前高涨, 当大多数美国民众形成对房地产市场长期看多的预期之后, 房价震荡上升的格局就很难在短期内被打破。与此同时, 住房抵押贷款公司抓住了市场的需求, 他们提供的各类按揭贷款品种特别是次级抵押贷款为购房者提供了绝佳的融资工具, 增加收益的同时也使风险成倍的增长。
三,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发展过程
2006年,在不断增长的利息和不断下降的房价的双重压力下,大批次贷借款人违约。2007 年4月新世纪金融申请破产保护,其后几个月内,美国多家涉足次贷及其债券业务的金融公司
和投资银行,或传出大幅亏损消息,或申请破产保护,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危机全面爆发。美国主要的银行机构都面临不同程度的亏损,不少大型金融机构(如,雷曼兄弟)也都宣告破产保护。2008年,金融危机的漩涡拉大到债券保险公司,与此同时,受次贷危机影响,信用服务业遭受巨大压力,违约行为时有发生,其影响也由低收入群体向高收入者蔓延。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和程度告诉我们,发生在世界主要经济体身上的灾难,别国不得不共同分担。所以,当次贷危机波及到欧美以及亚非拉其他国家的时候,各国纷纷采取积极的措施应对,即便如此,这些国家的金融机构还是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而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也为美国进行危机转移、分散发挥了巨大作用。
四,次贷危机对美国经济的影响
首先,受次贷危机影响,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经济增长率明显放缓2007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低于1%,与前三季度的4.9%先去甚远。2008年也一直持续这种低迷的状态,而次贷危机的滞后影响对美国在08-09年上半年经济发展还是有不小的阻碍。
其次,美国是一个依靠消费和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国家,而经济危机爆发前美国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房地产以及股票价格的上涨,财富的增加刺激了消费。但是次贷危机爆发后,房产和股票价格双双跌落,居民财富缩水,势必会影响其消费行为。
再次,由于次贷危机的连带效应,危机很快传导到美国的其他产业,企业发展不景气,导致工作岗位的减少,这段时间的失业率之高也是最近几年所罕见的。
最后,次贷危机及其带来的经济降温,造成流动性紧缩和需求下降,但却并没有减轻美国经济的通胀压力。受美联储连续降息和石油价格上涨的影响,美国CPI涨幅屡创新高,人们的生活收到了影响,直接导致了不稳定局面的出现,美国各界对政府面对危机的无能为力爆发了广泛的示威游行活动。
总体来讲,次贷危机对于美国经济的影响已波及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对美国的政治局势产生了影响。变革的口号遍布美国各地,所以,在08年的总统大选中,一路高喊变革的奥巴马,同时作为美国历史上的首位黑人总统响应时代号召登上了政治舞台。五,美国次贷危机相关解决方案分析
方案一:由美国总统布什和财政部秘书亨利•鲍尔森倡导,要求贷款人帮助借款人的方案。在这个方案下,贷款人将在原初始期限基础上增加5年,并保持最初利率不变。满足条件的借款人信誉评分应在660分以下,如果信誉评分在此之上,借款人将有能力再融资或支付月付款。
方案二:由希拉里•克林顿提议,该计划将暂停没收次级贷款抵押品90天,让借款人和
贷款人在这一段时间里制订出问题的解决方案。5年后,如果借款人不能承受调整后的利率,将可以申请他们能承受的政府支助的贷款。
方案三:由参议员里查德•德尔宾提出,在这一方案下破产审判官有权修改抵押贷款合同,这样无力偿还贷款的人就能够偿还贷款。贷款人将被迫接受低利率,延期付款甚至贷款本身的减值。
方案四:同大萧条和储蓄贷款危机一样,政府将建立一个信托基金,用来收购不能偿还者所持有的抵押贷款。这一基金也会修改贷款合同,延长还款期,降低或固定利率,降低偿还贷款的金额。理论上说,所有的人将能偿还债务。
建立在上述方案基础之上的是美国政府千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为经济复苏注入了无限的活力。
六,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2007 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然而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中国经济也受到一定的冲击。中国经济的这种波动首先反映在中国的股票市场。从2007年第三季度开始沪指不断走绿。对中国而言,2007年的次贷危机与1997 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有所不同,由于中国改革开放程度的加深,中国经济参与世界经济和全球化的程度也随之加深。美国经济的波动势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程度加深。因此,一旦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也将会有所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中国的出口受到影响。
众所周知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美国消费部门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出现严重下滑,作为中国的第二大出口市场,美国的经济衰退导致的消费疲软必然影响到中国外贸出口。根据央行研究,美国经济增长放慢1 个百分点,中国出口就会下降6 个百分点。根据中国海关的数据统计,2004~2007 年中国对美出口金额增速逐年下滑,从2004 年的35.12 %下降到2007 年的14.36 %。根据中国海关的统计结果来看,从2007 年7 月以来的数据表明,中国对美出口的增速仍然处于下降的趋势中。出口在经济增长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货物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GDP 的贡献率从2000 年的14.5 %上升到2007 年的21.5%。由于美国经济衰退影响到我国的出口,这势必会影响到中国的经济的增长,而出口增速的下降也必然会影响到外贸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外贸依存度较高的行业。我国出口的纺织品行业、家具、电子产品、玩具,出口的外贸依存度达到30%~80 % ,其业绩受出口形势的负面影响最大。而作为中国企业出口重镇的广东、福建、浙江等省,外贸企业订单急速下滑,生产设备闲置,对这些企业的生存造成极大的压力。
2,房地产和银行等金融业遭受冲击
由于我国部分银行在全球金融市场进行资产配置, 并有一定的次级债投资头寸, 在次贷危机中将导致相当的损失。美国可能通过降低利率来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 这些措施对中国的利率或者中国的货币政策也是会有影响的。由于各国货币利率存在相当的依赖性, 所以如何判断利率升降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是制订我国利率政策时所应考虑的重要因素。此外,中国的房贷市场也容易被全球市场所牵动,对于风险的消化能力早已逐步下降。房贷紧缩,势必造成房贷供给下滑,现房和期房都会紧缩供给,这样看,自身行业收入会减少,同时依靠房地产建设的水泥、建材等行业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3,金融市场的风险加大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股市和金融市场中的流动性也会产生影响,有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受次贷危机影响,欧美投机性资金会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投资风险进行重估,放弃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取向,撤资回国“保驾”,以缓解流动性和融资危机。如果在短时间内发生大量撤资情况,就会对中国股市和经济造成重大影响;另一种情况,亚洲新兴市场国家的金融市场成为国际游资安全的避风港。由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投资回报率高、美国降息、我国加息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会进一步降低投机中国资产的资金成本,由此会加速热钱流入,这样就会产生对冲掉央行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并进一步推高中国股市和房市价格,资产泡沫化和通货膨胀形势会日趋严重,为更大的金融危机埋下了隐患。
4,通胀加剧压力增大
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进出口都受到限制,房产市场降温,物价攀高,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不断攀升,使本来就高过红线的通胀指数再度膨胀,对居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央行采取连续加息的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而中美货币利率倒挂又导致外国热钱涌入中国,使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恶化,进而使得中国资本市场的变局因素不断增加。而中国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变得更加复杂,经济驾驭难度增大,加大中国使用加息来遏制通胀的难度。七,次贷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中国应结合国情调整自身的经济增长模式, 适度的刺激国内消费, 引导居民在一定范围内利用信贷杠杆扩大消费。既要防止经济增长对投资和出口的过度依赖, 也要避免过度消费引发的支付危机。次贷危机使我们能够积极而审慎的看待我国房地产市场和房屋按揭贷款业务, 强化银行风险管理意识,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完善和发展我国资产证券化市场, 为银行提供分散系统性风险的手段。加强对资本市场监督管理, 打击违规行为, 防范金融机构的道德风险。
参考文献:[1]陈雨露,庞红,蒲延杰.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2008.7
[2]曹远征,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次贷**的分析与启示2007
[3]王寅,美国房贷风险警示中国 决策与信息 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