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时间:2019-05-15 08:46: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第一篇: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作者: 多兰乌日塔 / 时间: 2010年 11月号

2010年10月14日,《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0年)》(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暨首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办。

该发布会暨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主办,《银行家》杂志社协办。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农业银行副行长潘功胜、建设银行副行长朱小黄、招商银行副行长张光华、上海银行行长瞿秋平、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巴曙松以及来自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容显文、吴卫军等嘉宾出席并发表了致辞,发布会暨论坛由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杨再平主持。

整体发展形势研判:变革与“转型”

鉴于美国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区造成的长远不利影响,多数银行家认为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报告》显示,银行家们对中国经济走势的判断存在较大分歧:40%的银行家认为经济增长仍面临较多的不确定性,发展走势难以判断;29%的银行家认为全年经济将保持较快增长,经济复苏形势逐步稳固。

《报告》指出,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资本约束加强、金融“脱媒化”提速和同业竞争更为激烈。

面对新的变化,“转型”成为银行家们采取的最主要应对战略。具体来说,就是要将发展模式由原先的规模扩张型转变为以讲求财务成本、注重定价能力和资本节约三者并重为典型特点的集约式增长。

我国银行业发展分析:机遇与挑战

银监会纪委书记王华庆在致辞中对本年度调查报告的价值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认为,我国银行业发展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另一方面得益于我国“抓住”了银行业改革的最佳“时间窗口”,在亚洲金融危机、次贷危机以及世贸过渡期结束之前完成了主要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剥离,重建了银行的资本基础,为随后的股份制改造和公开上市创造了有利条件。

交通银行行长牛锡明在致辞中指出,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银行业发展不仅面临机遇,也面临着经营理念和发展模式的巨大变革。首先,中国金融业与世界金融业的联系更加紧密,中国银行业无法脱离国际金融体系而独立发展,而如何在统一监管体系下保持中国银行业稳健、健康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其次,国家“十二五”发展规划强调经济结构调整,银行业的收入结构、信贷结构和客户结构如何随之调整,并在适应整体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不断优化资产结构,实现经营转型和有效防控风险,成为当前需要着重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最后,电子网络的发展对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电子支付的替代效应更加明显,银行的物理经营网点将面临更大的经营发展压力。

近年来,对银行业的审慎监管逐步完善。针对流动性风险、大额风险暴露和集中度风险等的审慎监管指标成为银行自身风险管理中的重要行为标准和考核“标杆”。资产分类准确度和拨备水平得到实质性提升,简单、透明、有效的监管原则在金融创新风险监管发挥了突出的作用。此外,贷款价值比和债务收入比等指标成为控制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有效手段,在“防火墙”建设上也已形成有效的机制。这种“中国式”的监管探索,为我国银行业防范和控制风险建立起了坚固的“防线”,为银行业成功应对金融危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但当前我国银行业还面临诸多挑战,需要未雨绸缪。一方面,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欧美日等主要经济体虽出现复苏迹象,但仍面临失业率居高不下等诸多问题;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思潮“抬头”;国内的宏观调控仍处在关键时期,资产价格过高和通货膨胀等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另一方面,银行信贷安全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关于银行信贷安全,危机后大量的信贷投放有力支持了我国经济的企稳回升,但在信贷投放中,对项目审核不严、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和贷款高度集中等问题较为突出。《报告》显示,63%的银行家认为地方平台贷款风险比较突出,是银行经营发展中需高度关注的重要问题。

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还有很多需要改进和完善之处,如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和“三农”发展的支持。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要着力加强对消费者权益的保护。

加快推进我国银行业发展:总结与建议

推动银行业经营发展的战略转型。《报告》指出,中国银行业要吸取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在强调稳健经营的同时鼓励改革创新,要靠稳健经营来防控风险,靠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发展的活力。

为此,《报告》指出,要加快中国银行业的经营转型,向综合化经营模式发展;加大科技投入,在传统物理网点发展的基础上,创新经营发展模式;银行业之间合作共赢,在有序竞争的基础上,实现同业利润共享和风险合理分担,确保整个中国银行业的健康发展。

《报告》认为,转型是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关键,过去几年中国银行业在转型方面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但银行业的发展模式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特别是面对当前经济金融环境的深刻变化,加快推进战略转型对中小股份制银行的影响和意义尤为重要。

推进银行经营战略转型,必须进一步加快转型“步伐”,推进差异化发展战略;树立和坚持科学的经营理念,积极推进综合化经营,构建相对均衡的业务结构;加强流程银行建设,加大银行内部的资源整合力度和不断提高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等都是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改进的重要方面。

银行的战略转型必须要坚定方向,同时具有相应的风险管控能力和创新意识。银行要不断提高消费者保护意识,从体制机制流程、产品及服务等各个层面,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综合化和便捷化需求。银行要坚持资本约束下的理性经营,实现资本收益的最大化。要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道路,坚持科学的配制和策略。对于中小股份制银行,应把握风险与发展的平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本使用效率,不断提升内部发展能力

高度重视和推进银行社会责任建设。在社会责任建设方面,必须从战略高度树立并强化银行的社会责任理念,有效协调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的关系,将社会责任和自身发展结合起来、将社会责任和自身特点结合起来,推动银行业更好、更快发展。

增强主动服务理念和能力。银行的战略转型应根据外部市场需求和银行自身的优势准确定位,只有如此,才能够提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金融服务。

银行作为提供金融服务的企业,其客户需求是动态和多样的,这要求银行不断提供创新性的金融服务,力争“走在”客户之前。银行应强化以客户为中心的全方位服务意识,在整个银行业中营造良好的服务氛围,通过理念转变,使员工不断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推进大中型银行“垂直化”运营。《报告》着重指出,大中型银行必须在加快推进内部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按业务条线开展并实施“垂直化”的运营和管理。

《中国银行家调查报告(2010年)》发布会暨首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除邀请政府机构和金融机构的嘉宾外,还邀请了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共同对中国银行业的战略发展建言献策。杨再平副会长在会议结束时表示,此次发布会和论坛展示了中国银行家的风采,展现了银行家们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深远思考,更汇聚了中国银行家们的众多精彩、深刻、独到而有价值的银行发展经营看法与观点。

发布会暨银行家高峰论坛的目的就是在于促进中国银行业的科学发展,更好地服务社会、回报社会和贡献社会,此次活动必将对中国银行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积极而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篇:挑战抑或机遇,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何去何从

挑战抑或机遇,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何去何从

—金融科学学会学术领航大课堂第十八讲 2011年11月21日星期一晚18点30分,金融科学学会学术领航大课堂在2101教室顺利举办。今天的主题是“金融谋变,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我们有幸邀请到了金融学院的胡乃红副教授为我们进行这场关于危机背景下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讲座。虽然由于场地租借和设备出现一些小状况,讲座开始有些延迟,但是同学们激情不减,胡乃红副教授的精彩讲述使现场气氛活跃,整场讲座顺利进行。

本次讲座主要围绕两个方面展开:一是银行业面临的环境巨变,二是就此中国银行业的发展战略。胡乃红副教授通过一系列的图表分析向我们揭示了金融业潜在的金融信号失真和体制格局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她指出中国银行的方向和关键。指出中国银行业对外要走国际化道路,对内要走市场化道路。关键即内在要强化治理结构,外在要改善金融环境。胡乃红教授尤其强调金融业的软环境建设,其一为银行企业文化建设,其二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胡乃红教授的讲座深入浅出,提出的问题引人深思,探讨的问题具有深刻的启发性。

本次讲座持续时间不长,却有着充实的内容。同学们不仅从中得知了银行业目前的发展状态和战略,更是加强了对现实问题的关注程度。正如胡乃红教授提出的本次讲座的抛砖引玉性,本次讲座重在提出问题,鼓励更多的学生从单纯的书本知识走出来,关注现实社会,关注发展现状,能够做到真正的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学以致用。

黄镠玉

第三篇:后危机时代的农村金融服务问题思考

后危机时代的农村金融服务问题思考

“三农”问题始终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性问题。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建设,是农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本文以新疆阿勒泰地区为例,分析农村金融服务问题。

一、阿勒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现状

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是一个哈、汉等多民族聚居的边境地区。2009年,地区金融机构实现各项存款145.57亿元,增长23.21%,排全疆第10位;各项贷款49.23亿元,增长26.21%,排全疆第11位。金融服务在全地区服务范围得到有效保证,水平不断提高,满意度不断提升。

(一)农村信贷服务不断改进。2006~2009年,全区农村信用社各项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7.6%,高于地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农业贷款、小额农户贷款增幅均居地区同业第一,农户贷款覆盖率保持在全疆前列。目前,地区县域企业的金融覆盖率为48%,农户的金融覆盖率为68%。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支持下,辖区农村信用社继续以小额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等方式为农户提供信贷资金,支持地区农业经济发展。2009年,人民银行累计投放支农再贷款5.35亿元,带动辖区农村信用社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贷款32亿。

(二)政策性信贷投放力度继续加大。地区政策性银行面对粮棉油收购市场各类不确定性风险因素,及早做好政策性信贷资金储备和投放工作,确保了地区粮棉油收储资金的充沛。全年地区政策性银行各项贷款累计投放4.9亿元,同比增长73.12%。在政策引导与推动下,各金融机构积极找准市场定位,加大涉农信贷资金投入。2009年,地区符合标准可获取涉农贷款增量奖励的金融机构达到18家,同比增加15家。

(三)外部政策推动力度助推农村金融服务。各有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支持鼓励政策,如人民银行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将农村信用社接入信贷登记系统,方便农村信用社开展信用信息查询等,人民银行、银行监管部门推动设立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试点;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出台了对金融支农贷款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相关鼓励措施。包括《新疆县域金融机构涉农贷款增量奖励资金管理实施办法》在内的各项惠农强农政策,使得农民种粮积极性提高,农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同时金融机构发放涉农贷款积极性大幅提高。

二、目前阿勒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金融服务成本较高。农村利率市场化水平较低,金融机构收益难以覆盖成本。目前农村信用社利率浮动范围十分有限,范围在0.9~2.3之间,且有关方面对农村信用社提高贷款利率提出质疑,要求其降低支农贷款利率,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杜的投入积极

性。在利率水平受阻的情况下,农村金融服务缺乏足够的成本补偿机制。目前各地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财政贴息和税收优惠政策力度普遍不够,支农补贴资金因来源渠道复杂、使用分散,难以形成支持和鼓励金融机构的合力。

(二)农村资金外流问题严重。首先,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开始从县域经济中实行战略性撤退,限制欠发达地区尤其是对农业等弱质产业的信贷投放,将富余资金抽向发达地区,造成农村资金通过商业银行严重外流。据统计,自2003年以来,阿勒泰地区每年通过工、农、中、建国有商业银行流失的农村资金在4.5亿元左右。其次,邮政储蓄利用网点多、结算通畅、深入农村的特点,大量吸收农村储蓄并转存人民银行,仅少量流回农村。再次,在商业化进程中,农村信用社经营趋于以利润为导向,信贷投放出现了明显的非农化特征,许多资金流向非农项目,分流了一部分农村资金。

(三)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缺失。当前,阿勒泰地区农村金融服务产品缺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大额农户贷款缺失。对于农业大户来说,如品种乳牛养殖专业户、农业种植大户等,几千元的小额农贷已经难以解决生产经营的资金需要,其资金需要少则数万元,多则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对这些大户,由于缺乏合格的抵押担保财产,银行、信用社感到风险难以把握。二是中小企业贷款满足率较低。由于县域中小企业普遍经济效益低下,技术含量低下,产品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落后,其信用等级难以达到银行贷款支持要求。三是农村基础设施贷款需求不能满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额巨大,回收期长,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无力投放,政策性金融机构缺位造成农村基础设施投资严重不足。

三、进一步强化农村金融服务的政策建议

(一)通过激励引导,建立农村资金回流机制。一是地方政府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地方经济特点,积极制定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农业信贷投入的激励政策,对商业银行可按其支农成效高低、信贷投入多少给予相应的优惠和奖励,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这部分资金回流到农村。二是政府可采取奖励或补贴的方式,采取自愿、互利和市场化原则,加强邮储和政策性银行、小额贷款机构的合作,引导邮政储蓄走商业化经营之路,进而引导邮储资金回流农村。三是要采取措施,大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引导农村有关资金向农村信用社转移、倾斜,实行“三个一边倒”,即民政资金、代收代付资金、农村预算外资金实行一边倒,将来源于农民的资金通过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支农贷款回流到农村中去,为农村经济发展服务。

(二)加强制度建设,健全农村金融风险规避机制。一是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的建设,同时鼓励商业性保险机构加大农业领域的业务拓展力度,建立多种形式的农业保险组织,通过农业保险与信贷的有效结合,充分发挥农业保险防范风险的作用,降低银行贷款风险,鼓励金融机构发放农业贷款。二是组建农村经济担保组织,可采取由政府财政拨一点、农户入一点的办法组建农村担保组织,向入股农户提供贷款担保,并公开贷款担保条件,实行市场化运行,同时鼓励现有商业性担保机构涉足农业信贷领域,建立专门为“三农”服务的贷款

担保中介机构,开展农村担保业务,从而解决农户因缺乏足额有效的抵押担保无法取得大额贷款的问题。

(三)明确市场定位,完善农村金融服务功能。一是强化政策性金融支农作用。农业发展银行应在体现国家扶持意向和扶持力度方面发挥商业银行不可替代的政策性功能,在确保国家粮食储备资金需要,支持培育现代化粮食市场体系的同时,拓展服务领域,增加对县域的政策性金融供给,重点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和农业综合开发、有产业依托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等。二是加大商业金融支农力度。国有商业银行应当积极调整发展战略,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个体私营企业、乡村工商业等。三是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农村信用社要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努力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不断创新支农服务功能,做到农村金融服务与订单农业相结合,与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相结合,与市场化的农村经济运行体制相结合。

(四)切实发挥人民银行货币政策传导功能,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由于农村经济发展受外部不确定性因素影响较大,投资风险较大。为了确保信贷支农资金投入的稳定性、持续性,人民银行要切实发挥货币政策传导功能,营造良好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执法部门首先要做到言而有信、按章办事,对恶意逃废金融机构债务的行为,要依法查处。金融部门要加强合作,对不守信用的企业、个人,坚决予以制裁。建议由政府或人行牵头,建立地区性的农村个人、企业的资信档案,并逐步实现信息共享机制。对恶意的逃废债务的行为,制定相应的责任追究机制和处罚措施,净化农村信用环境。

第四篇: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后危机时代的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

——“中国经济学家2009论坛”述要

2009-12-17 09:40董辅礽经济科学发展基金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武汉大学经济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经济学家2009论坛”前不久在北京举行。与会的专家学者围绕当前经济发展与改革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保增长。与会者认为,随着经济最困难时期的过去,应更加注重优化投资结构,包括树立就业优先目标,鼓励和引导投资的区域梯度转移等。特别应优化投资的主体结构,以政府投资为杠杆启动民间投资,发挥好民营经济的作用。实现经济持久增长,必须将消费放在重要位置。而促进消费需求增长,应坚持提高居民收入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双管齐下。可以把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作为突破口,逐步解决农村消费低迷的问题。

调结构。与会者提出,在后危机阶段,应把结构调整放在重要位置。推动结构调整,一是做好加

法,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较快增长;二是做好减法,发挥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两只手的作用,运用公共投资推进节能环保,淘汰过剩和落后产能;三是做好乘法,抓住新一轮产业革命的机遇,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创新为主要驱动力,以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和新产品为着力点,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要求,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四是做好除法,进一步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更加注重改善民生,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促改革。与会者认为,从根本上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困扰,不仅要依靠扩张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而且要从推动企业创新入手,通过制度创新解决技术创新问题,提高企业营利能力和竞争力,以明显降低国民经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应统筹经济领域改革与社会领域改革,为改革和发展提供新动力。

第五篇: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分析

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观分析

关键字: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就业形式就业观措施

内容摘要: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结束,遭受极大打击的就业市场仍处于疲软状态,为此一毕业就面临着就业难题的大学生们应该拥有正确的积极主动的就业观念。并且,对当前就业形式有足够的了解以及对未来有充分的准备和计划。

就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对于青年学子而言,能否实现就业是其人生道路上的关键一步,直接影响到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实现,影响到能否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服务于社会。大学生就业观念是由就业动机、就业定位、就业选择、就业途径及方式等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取决于大学生这一就业主体对就业目的、意义、方式等方面的根本意识和态度。就业观念既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状况的制约,又受就业主体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是社会性和个体性的统一。基于当前国情,特别是在金融危机肆虐下的今天,大学生需要抛弃传统就业观念,如精英就业、终身就业、被动就业、从众就业等,进而树立新型就业观念,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自身的价值。新型就业观既要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又要与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保持一致,同时要有利于个人价值的实现。而近年来金融危机下造就的严峻就业形式又对现今大学生的就业观提出了更多更新的要求。

一、后危机时代严峻的就业形式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加上近年来沉积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2010年需就业的大学生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来自招聘网站的统计数据显示,受国际金融风暴等因素影响,2008年10月份有效招聘职位数比9月份减少了不少,其中,金融业、房地产等行业招聘行情萎缩尤其明显。据介绍,该网站下半年金融业职位招聘人数同比下降12%,减少的招聘岗位主要是外资银行、证券等机构,房地产业招聘人数三季度与二季度相比,环比下降了6%。

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及经济形势的恶化,09年年初以来,我国民营企业的发达地区,包括长三角、珠三角都受到一定程度冲击,并导致不少企业倒闭。且其他一些在往年给予大量就业职位的私营企业,其经营状况不好,这对未来大学生就业来说又是一大缺失。

此外,随着美国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国际就业形势变得不容乐观,导致大量海外人员回流,占据了一大批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沿海地区预计将会有大批外企面临倒闭、迁移和收缩的威胁,从而大幅度地减少了劳动者的就业空间,导致就业市场的萎缩。

二、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应具有的就业观

积极应对就业难

在严峻的就业形式面前,大学生不应该以消极的心态对待就业,尤其不能抱有“再等一年”这样的心理,要知道每年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就业难题,谁也不能保证明年的形式会有好转,况且浪费一年的时间在等待上是极其消极和不负责任的就业态度。于此相反,面对如此形式我们更应该发挥极大的能动性,积极的为就业做准备,努力提升自己的经验和能力。

例如,大学生可以到中小企业去就业,其发展空间相对于各项制度措施都比较完善的大企业大。因为中小企业还处在不成熟阶段,很多事还处在探索阶段,因而中小企业的用人机制与成熟企业会有很大的不同,开放性更大,这种环境有利于于大学生的发展前景。所有大学生毕业生应从自身长远发展考虑,将目光转投到这些处在基层的中小企业,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知识优势。另外在当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大学毕业生要正确认识自己,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变化,改变自己的就业观念,到基层去,到中小型企业去,到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去,发挥自己的最大优势,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大学生应了解,我们要走的路还很长很远,应该多在岗位上锻炼,然后才能找到合适自己的位置。

理性对待就业难

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大学生应在对自己的未来有明确的规划和努力的目

标。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巨大,社会竞争激烈的当下更应该要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在校期间,就要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为将来就业提早做好准备。大学生要根据有关老师和专家的指导,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点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最佳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在毕业后大学生就会减少从业的盲目性、慌乱性和被动性,做到目标坚定,思维缜密,有利于把握就业机会。

同时大学生应具备理性的就业观念,摒弃自以为是的心理,避免将自身与普通劳动人民相区分,甚至出现排斥劳动就业观的现象。大学生应致力于服务性、基础性工作。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过去技术含量不高的服务性、基础性工作,也逐渐由具有较高知识、技术水平的人员来从事,这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就业机会。日前出现的大学生应聘做清淘化粪池业务员、保姆、卖猪肉等都是劳动者就业观念转变的具体体现,是大学生就业观念的理性回归。

调适心理树立信心

根据针对2010届毕业生进行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79%的学生感到就业压

力是目前最大的压力,远远高于学习压力、经济压力和人际交往压力。那么,对于学生个体而言,自我调整,缓解这种因经济影响而造成的心理压力并树立起就业信心成为相当重要的事件。它能帮助学生应对目前严峻的就业局势或者说来帮助学生增强综合素质,在众多应聘者中脱颖而出。

首先,大学生在了解当前的严峻就业形式后,也要看到我国政府对此所作出的各项努力及其成效,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结束后仍然在稳定快速的增长之中,就业形式虽严重却也在不断好转之中。另外,我们对自己也应该有充分的信心,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能力,相信“金子到哪儿都会发光的”。只有让自己相信自己,才能让别人也相信自己!

三、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就业观的意义

(一)有利于激励大学生的择业行为

大学生的择业行为,原因来自择业动机,而择业动机却是在择业与就业观的支配下产生的。良好的就业观能够增强我们的就业欲望,促使我们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下仍积极应战,把握就业机遇,得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大学生积极就业不仅

对国家缓解就业压力有很大帮助,同时也为各行各业获得人才提供途径。

(二)对择业道德的规范作用

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提升、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社会道德缺失已成为人们不得不关注的现象。

谁都希望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业和工作单位,面对着倏然而逝的求职机遇。面对着纷至沓来的竞争对手,面对着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大学生正确的择业观与就业观将对其择业行为、求职道德起着规范和约束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

在:(1)约束着大学生的择业行为,保障择业工作的有序进行。(2)调节择业活动中的各种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的稳定。择业观与就业观在潜移默化中规范着择业道德。

(三)有利于大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把握人生方向

对于每个大学生而言,职业一经选定,就等于向社会迈进了关键性的第一步,而作为一个刚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往往很难一下子适应社会,还有一个对环境、工作性质从不适应到基本适应的渐进过程。正确的就业观能促使大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尽快转换角色,并激励他们在任何职业领域爱岗敬业、勤奋刻苦、踏实工作。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是大学生正确择业观与就业观在实际工作中的直接反映,是对当代大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它要求大学毕业生上岗后,与单位同甘共苦、荣辱与共。从而共同面对危机,共渡难关。

四、后危机时代大学生形成科学就业观的途径

大学生科学就业观的形成与其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社会理念、生活环境、教育状况有着密切联系。特别是在大学这个小型社会里,大学生的就业观基本定型,因此学校的正确引导不可忽视。

学生科学的就业观念的形成,依赖于学校各个方面的共同作用,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对这个系统工程进行统筹规划,如各院系都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学校形成了关爱学生成长、关心学生就业、关注学生发展的良好氛围,调动了校内各种积极因素促进就业,形成了全员抓就业的可喜局面。同时学校也要为毕业大学生就业作出积极努力,包括完善毕业生就业工作制度建设;积极开拓就业市场,进一步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广泛建立就业实习基地,努力提高就业能力;积极引导、大力推进毕业生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地区就业;开展创业教育,以社会需求为依据,推动学校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等。

参考文献:

[1] 论大学生新型就业观的树立及意义 论文发表论文投稿 2009.[2] 树立科学就业观,积极应对“就业荒期” 中国海洋大学新闻网 2009.[3] 代表委员关注大学生就业难 “有业不就”现象突出光明日报 2009.

下载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发展战略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后危机时代的挑战(5篇)

    后危机时代的挑战摘要: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速可能减缓,宏观环境风险上升,发展不确定性增多,尤其是美国与欧洲经济需要作艰难的结构性调整,尤其是金融改革需要时日,由此拖累世界......

    谈谈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李向阳讲授的《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趋势》共4节课,以下是概要。(说明:PPT课件整理) 主要内容 一,全球“再平衡”与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 美国私人储蓄率的......

    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型与改革

    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方式的转型与改革 进入本世纪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新兴经济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中国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在经历了改革开放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后,......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推荐]

    硕士研究生课程论文 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开放 评阅人签名:______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课程名称 开课学期 任课教师 姓名 学号 所学专业 所在院系 经济......

    中国银行业开启直销银行时代

    中国银行业开启直销银行时代 在中国的金融行业逐渐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与国有大行聚焦电商平台的策略不同的是,中小银行在直销银行服务上扮演着“先锋”角色。 近日,北京银行宣......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航运企业发展战略(定稿)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航运企业发展战略 ——在大连海事大学高级航运管理硕士班的演讲 中远(集团)总公司总裁 魏家福 我从以下四个方面跟大家做一个交流: 第一,回顾一下国际金......

    对甘肃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对甘肃发展战略问题的思考 2009-11-26 甘肃发展的关键和定位 1.甘肃发展有“五大关键” 水。由于雨水的缺少和其他原因,生态问题是制约甘肃发展的最大问题,也是催生甘肃发展......

    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

    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的思考发布时间:2009-6-18信息来源:内容摘要:浙江中小企业应全面落实《浙江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制定科学的战略,明确发展定位,提高可持续发展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