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时间:2019-05-13 09:0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摘 要】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商业银行的健康稳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的提高。作为商业银行的资产,其质量的好坏严重影响了商业银行的运营。本文以中国农业银行为例,针对我国商业银行所面临的贷款风险问题,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现状及成因,进而提出如何防范银行贷款风险,加强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关键字】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一、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的特点

贷款风险即是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受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使得银行的贷放资金无法按期收回本息和正常周转或其他原因而使商业银行遭受资金损失的可能性。数量上的可能性表现为贷款能否全部收回,时间上表现为能否按期收回。根据引起贷款风险的原因综合归类,通常将贷款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其他风险。

二、中国农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现状

1、风险管理政策

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农行制定信用集中度风险管理办法,修订银行账户信用风险内部评级风险暴露分类、内部评级风险参数量化、内部评级体系验证、信用风险内部评级、风险加权资产计量和管理等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市场风险方面,制定年度资金交易投资和市场风险管理政策、风险价值计量、市场风险模型验证、重大市场风险应急等管理办法,修订资金交易和投资业务估值管理办法。操作风险方面,制定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2、贷款质量

(1)趋势分析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农业银行2010年到2013年,4年来的不良贷款率都是逐渐下降,而2014年贷款明显上升。说明中国农业银行2014年贷款质量下降,贷款风险增大,贷款风险管理出现问题。

(2)行业分析

注:不良贷款率反映了商业银行目前的贷款风险状况,而资本充足率水平和拨备覆盖率水平则体现了商业银行应对贷款风险的能力以及商业银行对贷款风险的重视程度。

从表中可以发现,农业银行虽然拨备覆盖率超过监管标准是最高的。但不良贷款率也是最高的。可见中国农业银行的贷款风险状况不佳,贷款风险能力不强。

三、影响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因素

(一)宏观方面

2014年中国农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比起2013上升0.32个百分点,其实不止中国农业银行,2014年,中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整体上升。因为,中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情况受宏观经济的影响。

(二)微观方面

1、贷款结构不合理

主要表现为:资金运营渠道单

一、贷款投向行业集中。

我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中,有价证券和投资等占资金运用的比例较小,信贷资产的运用主要集中投向于贷款方面,依靠大量的贷款利息收入而生存,截止到2014年12月,近三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的有价证券和各项投资占全部资金运用的总额都不到20%,而各项贷款在商业银行的资金运用总额中占比大多都在80%以上,贷款相对于有价证券和投资来说,优势显而易见,同时这也使得银行资产运营渠道显得过于单一化。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商业银行新增贷款向少数行业集中发放明显。主要表现为商业银行信贷资金以较大的幅度集中投向一些国有企业和某些行业。

2、过于注重绩效

商业银行相对于其它业务来说,贷款收益占主要地位,因而对银行信贷业务的开展过度重视,对信贷表现出来的风险仅仅只于贷款发放前对信贷客户相关的风险进行分析和预测,而对客户和贷款后期潜在的风险往往不足以引起关注。追求短期业务绩效,人为的增加了贷款风险。

四、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建议

1、培育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必须培育健康的信贷风险管理文化,任何一家银行优质的资产质量都不是靠专家审出来的。只有当正确的风险管理文化为广大客户经理、信贷部门的全体员工认同,并自觉地付诸动,资产质量才会真正得到保障。

2、建立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及风险保障制度

对已发生的风险,银行可从自身的借款人内外两方面进行补偿。首先,银行可以对企业原有的债务采取债务重组的方式,明确原有银行债务的数额、继承人、偿还期以及偿还方式,指定具体的偿还计划。其次,银行可根据预期贷款率、呆账贷款率等指标,在税后利润中计提一定的资金作为贷款风险准备金,扣除一定的补偿性余额预存银行。从而增加企业的还款意愿,减少企业透支。

参考文献:

[1]韩广文.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J].经济研究导刊.2009年第19期总第57期,P56-57

第二篇: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模版]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是指银行贷出去的款项,借款人到期偿还不了形成逾期、呆滞 或根本无法偿还成为呆账贷款,银行蒙受损失具有可能性。商业银行信贷资产风险主要表现 形式是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商业银行贷款无法收回主要是由于借款人不愿或无 力归还借款,所以商业银行贷款风险来源于借款人。关键词: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分类;决策

一、引言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就是指银行运用系统和规范的方法对信贷管理活动巾的各种贷 款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和处理,防范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发生,以及对信贷活动的影响程度,以 获取最大的贷款收益的信贷调控行为。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银行商业化,并建立 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是一种必然趋势。银行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的企业实体,首要的任务 必须按风险原则管理资产,加强对贷款风险的管理显得日益重要。

二、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实现资金资源分配的最佳组合。通过贷款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依据风险分散 的原理将贷款资金进行合理配置, 既有效地降低了银行放款的风险, 又使银行的利润水平相对确定, 达到贷款资金的有效利用。

2、有利于金融体系的安全和经济的稳定发展。银行系统是现代经济运行的重要支柱, 商 业银行的运行状况对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商业银行贷款失控, 导致银行的重大损失 必然会通过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招致金融体系的动荡和经济的衰退。有效控制商业银行的贷款 风险就成为维护金融体系安全和促进经济稳定发展的可靠保证。

3、有利于商业银行经营目标的实现。银行经营管理的目标是在效益性、流动性、安全 性三者统一的前提下实现成本最低、效益最大, 而银行风险管理的宗旨正是用最小的成本获 得最大的风险收益。

三、近年来商一业银行面临的贷款风险管理主要表现:(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这是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首要特 征。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在剥离了1.4万亿后,不良贷款比率按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已 超过20%(发达国家平均为2%),风险隐患较大。这些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十分复杂,而银行稀 释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目前还比较弱。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 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 不良贷款。减少新增不良资产,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化解银行风险任务艰巨。(二)是资本充足率离巴塞尔协议规定(8%)还有一定差距,距国际先进银行(30%)有 很大距离,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 国际平均水平。(四)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触目惊心,而金融企业的防 范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却跟不上。一些银行急于扩张业务和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忽略风险和 成本,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创新与贷款风险管理的关系,致使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往往是金融犯 罪分子窥视的焦点。(五)是银行风险出现新转化:信贷资金被大量用于财政性支出,财政风险向银行风险转 化;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贷款周期长、规模大、增长快,信贷的分散风险向集中风险转 化;有些地方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形成房地产贷款巨大贷款风险管理,抵债资产逐年增加,虚 假按揭、重复抵押骗取银行贷款,信贷的即期风险向其他资产的远期风险转化。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没有真正 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四、商业银行风险贷款的类型

1、呆账型贷款。呆账型贷款指商业银行在贷款款项拨出后,在采取所有可能的法律措 施和一切必要的法律程序之后,其本息仍然无法收回或只能部分收回的情形。呆账型贷款风 险大多是因关系贷款或政府性指令拨款,或工作人员违规贷款造成的,是最严重的不良贷款,往往是银行款项拨出时

就注定呆账的贷款,应坚决予以杜绝。

2、呆滞型贷款。呆滞型贷款风险是指按财政部有关规定逾期超过规定年限以上仍未归 还的贷款,或虽未逾期或逾期不满规定年限但生产经营已经终止、项目已经停建的贷款。

3、逾期型贷款。逾期型贷款风险是指借款合同到期后仍未归还的贷款。这种分类是与 中国特殊的金融市场情况相符合的。随着金融体制的改革、外资银行的介入、金融格局的变 化,中国于1998年开始逐步采取国际通行的五级考核标准,即正常贷款、关注贷款、次级贷 款、可疑贷款、损失贷款。

4、保证虚设型贷款。保证是由债务人以外的第 人向债权人承诺,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 时,由其代为履行或承担保证责任的担保方式。保证虚设则是闪为保证人资格不适格,使保 证不成立,或保证人无能力即没有充足的财产保证当债务人未履行债务时来代为履行等因 素,使保证流于形式。保证是基于人身信任关系而设立的一种物权。但由于保证对债权人来 说是一种请求权,债权人不能对债务人的财产行使直接的支配权,保证设定时,保证人虽有 足够的偿还能力,但等到保证责任落实时,由于债务人和保证人的财产均已减少以致不足以 清偿债务,使保证形同虚设。

5、政策风险型贷款。政策风险指商业银行在其运用资金放款获取利润中,由于围家政 策的不稳定性、不可预测性使其经营的收入不确定性程度增加的情形。国家政策具有目标性 与阶段性,阶段性政策从长远来看又有可能存在不稳定性。因此,商业银行在其业务中对政 策的把握与实际情况有时会有一定的偏差,从而扩大其贷款风险。

五、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对策 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贷款风险管理经验, 结合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 完善我国商 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如下: 第一, 针对我国信用评级体制的不完善, 建立资信评估机制, 对企业的资金状况、经营 现状、产品销售情况及发展前景等加以量化, 运用各种财务指标进行考核评估, 尤其应该关 注企业的现金流量变化, 确保贷款投向准确, 为贷款决策供可靠的依据。第二, 建立贷款责任制和集体审批制度, 将贷款的责任明确到个人身上, 用严格的贷 款责任制约束信贷人员的行为规范, 做到谁贷款谁负责, 发生贷款损失时, 严格追究贷款 责任人的责任, 并给予适当的处罚;同时对业绩优良的信贷人员进行奖励, 给予其足够的 工作动力。第三, 建立各种评审机制, 做到以防为主, 努力转化及时补偿, 要密切关注企业的发 展方向、贷款合同的履行情况,及时化解因企业经营不利和改变贷款资金用途造成的贷款风 险。按不同的授信对象和资产类型, 划分风险基本权数, 同时根据企业的信誉标准评定贷款 企业信用等级, 并成立企业信用评估委员会和贷款审批委员会, 对资产风险进行量化管理, 以风险变换系数与贷款方式的风险基础系数作为评价企业贷款风险度的标准。第四, 建立贷款风险的追索机制, 开展信贷资产的清理工作, 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 应的措施, 积极组织清收工作。检查抵押财产的完好程度和担保人的代偿能力有无变化, 关 注抵押财产价值是否发生变化, 是否存在企业出售, 转移抵押等情况。第五, 不断提升员工的素质特别是信贷人员的素质。贷款风险的大小与信贷管理人员的 素质密切相关, 信贷管理人员素质好, 贷款风险可以大大降低, 反之, 则会大大增加贷款 风险。提高信贷管理人员的素质,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大力培育新生力量, 吸收 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和有一定银行工作经验的青年人充实信贷队伍, 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和业务培训, 每年给予信贷人员一定的时间进行学习培训,以提升其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第六,从政府监管当局的角度讲,应该给予商业银行充分的制定贷款利率的自由, 这有 利于调动商业银行的经营积极性和创新热情。贷款利率的制定应该遵从市场经济的规律, 商 业银行可以在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的约束下自行决定贷款利率, 实现利润的最大化,这也 有利于增进优质银行的竞争能力。第七, 要加强经济立法。在市场经济中需要相应的经济立法来规范经济个体的行为, 要 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如进一步完善《抵押法》、《担保法》、《破产法》等, 从法律 层面保证有效商业银行的贷款风险。

六、总结 总之,为了加强商业

银行贷款风险的管理,商业银行必须一方面应不断加强信贷人员的 思想道德教育,培养信贷人员使之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和优良的工作作风;另一 方面应努力提高信贷人员的业务素质,针对信贷经营管理和信贷人员知识结构中的薄弱环 节,加强业务知识和操作制度的培训,并鼓励信货人员自学与信贷业务有关的法律、会计等 专业的知识。

第三篇: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2015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经营行为,提高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商业银行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支持力度,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维护银行业合法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并购,是指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或资产的交易行为。

并购可由并购方通过其专门设立的无其他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下称子公司)进行。

第四条 本指引所称并购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和费用的贷款。

第五条 开办并购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和有效的内控机制;

(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

(三)其他各项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四)有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业团队。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前,应当制定并购贷款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并向监管机构报告。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后,如发生不能持续满足上述条件之一的情况,应当停止办理新的并购贷款业务。

第六条 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

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并购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充分考虑国家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明确发展并购贷款业务的目标、客户范围、风险承受限额及其主要风险特征,合理满足企业兼并重组融资需求。

第八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管理强度高于其他贷款种类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并购贷款管理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确保业务流程、内控制度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购贷款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按照监管要求建立并购贷款统计制度,做好并购贷款的统计、汇总、分析等工作。

第九条 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实施监督管理,发现商业银行不符合业务开办条件或违反本指引有关规定,不能有效控制并购贷款风险的,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责令商业银行暂停并购贷款业务等监管措施。

第二章 风险评估

第十条 商业银行应在全面分析战略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整合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与并购有关的各项风险的基础上评估并购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涉及跨境交易的,还应分析国别风险、汇率风险和资金过境风险等。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评估战略风险,应从并购双方行业前景、市场结构、经营战略、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和股东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并购双方的产业相关度和战略相关性,以及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

(二)并购双方从战略、管理、技术和市场整合等方面取得额外回报的机会;

(三)并购后的预期战略成效及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

(四)并购后新的管理团队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

(五)并购的投机性及相应风险控制对策;

(六)协同效应未能实现时,并购方可能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或退出策略。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评估法律与合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并购交易各方是否具备并购交易主体资格;

(二)并购交易是否按有关规定已经或即将获得批准,并履行必要的登记、公告等手续;

(三)法律法规对并购交易的资金来源是否有限制性规定;

(四)担保的法律结构是否合法有效并履行了必要的法定程序;

(五)借款人对还款现金流的控制是否合法合规;

(六)贷款人权利能否获得有效的法律保障;

(七)与并购、并购融资法律结构有关的其他方面的合规性。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评估整合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并购双方是否有能力通过以下方面的整合实现协同效应:

(一)发展战略整合;

(二)组织整合;

(三)资产整合;

(四)业务整合;

(五)人力资源及文化整合。

第十四条 商业银行评估经营及财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并购后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如行业发展和市场份额是否能保持稳定或增长趋势,公司治理是否有效,管理团队是否稳定并且具有足够能力,技术是否成熟并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财务管理是否有效等;

(二)并购双方的未来现金流及其稳定程度;

(三)并购股权(或资产)定价高于目标企业股权(或资产)合理估值的风险;

(四)并购双方的分红策略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五)并购中使用的债务融资工具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六)汇率和利率等因素变动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商业银行应当综合考虑上述风险因素,根据并购双方经营和财务状况、并购融资方式和金额等情况,合理测算并购贷款还款来源,审慎确定并购贷款所支持的并购项目的财务杠杆率,确保并购的资金来源中含有合理比例的权益性资金,防范高杠杆并购融资带来的风险。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在全面分析与并购有关的各项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审慎的财务模型,测算并购双方未来财务数据,以及对并购贷款风险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财务杠杆和偿债能力指标。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在财务模型测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不利情形对并购贷款风险的影响。不利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一)并购双方的经营业绩(包括现金流)在还款期内未能保持稳定或增长趋势;

(二)并购双方的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团队不稳定或不能胜任;

(三)并购后并购方与目标企业未能产生协同效应;

(四)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存在关联关系,尤其是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情形。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在全面评估并购贷款风险的基础上,确认并购交易的真实性,综合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资金来源是否充足,还款来源与还款计划是否匹配,借款人是否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贷款利息和本金等,并提出并购贷款质量下滑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或退出策略,形成贷款评审报告。

第三章 风险管理

第十八条 商业银行全部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应超过50%。

第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本行并购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分别按单一借款人、集团客户、行业类别、国家或地区对并购贷款集中度建立相应的限额控制体系,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对单一借款人的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应超过5%。

第二十一条 并购交易价款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60%。第二十二条 并购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

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具有与本行并购贷款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熟悉并购相关法律、财务、行业等知识的专业人员。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在内部组织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业团队,对本指引第十一条到第十七条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前款所称专业团队的负责人应有3年以上并购从业经验,成员可包括但不限于并购专家、信贷专家、行业专家、法律专家和财务专家等。

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在并购贷款业务受理、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主要业务环节以及内部控制体系中加强专业化的管理与控制。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受理的并购贷款申请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并购方依法合规经营,信用状况良好,没有信贷违约、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记录;

(二)并购交易合法合规,涉及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反垄断、国有资产转让等事项的,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取得有关方面的批准和履行相关手续;

(三)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相关度或战略相关性,并购方通过并购能够获得目标企业的研发能力、关键技术与工艺、商标、特许权、供应或分销网络等战略性资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可根据并购交易的复杂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有关调查并在风险评估时使用该中介机构的调查报告。

有前款所述情形的,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并通过书面合同明确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贷前调查,了解和掌握并购交易的经济动机、并购双方整合的可行性、协同效应的可能性等相关情况,核实并购交易的真实性以及并购交易价格的合理性,防范关联企业之间利用虚假并购交易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原则上应要求借款人提供充足的能够覆盖并购贷款风险的担保,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抵押、股权质押、第三方保证,以及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的担保。以目标企业股权质押时,商业银行应采用更为审慎的方法评估其股权价值和确定质押率。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并购贷款风险评估结果,审慎确定借款合同中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分期还款计划、担保方式等基本条款的内容。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保护贷款人利益的关键条款,包括但不限于:

(一)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重要财务指标的约束性条款;

(二)对借款人特定情形下获得的额外现金流用于提前还款的强制性条款;

(三)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的主要或专用账户的监控条款;

(四)确保贷款人对重大事项知情权或认可权的借款人承诺条款。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本指引第三十一条所述的关键条款约定在并购双方出现以下情形时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重要股东的变化;

(二)经营战略的重大变化;

(三)重大投资项目变化;

(四)营运成本的异常变化;

(五)品牌、客户、市场渠道等的重大不利变化;

(六)产生新的重大债务或对外担保;

(七)重大资产出售;

(八)分红策略的重大变化;

(九)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或抵质押物发生重大变化;

(十)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提款条件以及与贷款支付使用相关的条款,提款条件应至少包括并购方自筹资金已足额到位和并购合规性条件已满足等内容。

商业银行应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加强对贷款资金的提款和支付管理,做好资金流向监控,防范关联企业借助虚假并购交易套取贷款资金,确保贷款资金不被挪用。第三十四条 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人有义务在贷款存续期间定期报送并购双方、担保人的财务报表以及贷款人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在贷款存续期间,应加强贷后检查,及时跟踪并购实施情况,定期评估并购双方未来现金流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定期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计划与还款来源是否匹配,对并购交易或者并购双方出现异常情况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贷款安全。

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商业银行应加大贷后管理力度,特别是应确认并购交易得到实际执行以及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真正实施整合。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在贷款存续期间,应密切关注借款合同中关键条款的履行情况。

第三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不低于其他贷款种类的频率和标准对并购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和计提拨备。

第三十八条 并购贷款出现不良时,商业银行应及时采取贷款清收、保全,以及处置抵质押物、依法接管企业经营权等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明确并购贷款业务内部报告的内容、路线和频率,并应至少每年对并购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和资产价值变化进行内部检查和独立的内部审计,对其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当出现并购贷款集中度趋高、贷款风险分类趋降等情形时,商业银行应提高内部报告、检查和评估的频率。

第四十条 商业银行在并购贷款的不良贷款额或不良率上升时应加强对以下内容的报告、检查和评估:

(一)并购贷款担保的方式、构成和覆盖贷款本息的情况;

(二)针对不良贷款所采取的清收和保全措施;

(三)处置质押股权的情况;

(四)依法接管企业经营权的情况;

(五)并购贷款的呆账核销情况。

第四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商业银行贷款支持已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的并购方企业,为维持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而受让或者认购目标企业股权的,适用本指引。

第四十二条 政策性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办并购贷款业务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四十三条 本指引所称并购双方是指并购方与目标企业。第四十四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 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的通知》(银监发〔2008〕84号)同时废止。

第四篇: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经营行为,提高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能力,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增强银行业竞争能力,维护银行业的合法、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 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第三条 本指引所称并购,是指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的交易行为。

并购可由并购方通过其专门设立的无其他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下称子公司)进行。

第四条 本指引所称并购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的贷款。

第五条 商业银行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

第六条 商业银行应制定并购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包括但不限于明确发展并购贷款业务的目标、并购贷款业务的客户范围及其主要风险特征,以及并购贷款业务的风险承受限额等。

第七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管理强度高于其他贷款种类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并购贷款管理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确保业务流程、内控制度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购贷款的风险。

第二章风险评估 

第八条 商业银行应在全面分析战略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整合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与并购有关的各项风险的基础上评估并购贷款的风险。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涉及跨境交易的,还应分析国别风险、汇率风险和资金过境风险等。

第九条 商业银行评估战略风险,应从并购双方行业前景、市场结构、经营战略、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和股东支持等方面,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并购双方的产业相关度和战略相关性,以及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

(二)并购双方从战略、管理、技术和市场整合等方面取得额外回报的机会;

(三)并购后的预期战略成效及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

(四)并购后新的管理团队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

(五)并购的投机性及相应风险控制对策;

(六)协同效应未能实现时,并购方可能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或退出策略。

第十条 商业银行评估法律与合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并购交易各方是否具备并购交易主体资格;

(二)并购交易是否按有关规定已经或即将获得批准,并履行必要的登记、公告等手续;

(三)法律法规对并购交易的资金来源是否有限制性规定;

(四)担保的法律结构是否合法有效并履行了必要的法定程序;

(五)借款人对还款现金流的控制是否合法合规;

(六)贷款人权利能否获得有效的法律保障;

(七)与并购、并购融资法律结构有关的其他方面的合规性。

第十一条 商业银行评估整合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并购双方是否有能力通过以下方面的整合实现协同效应:

(一)发展战略整合;

(二)组织整合;

(三)资产整合;

(四)业务整合;

(五)人力资源及文化整合。

第十二条 商业银行评估经营及财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并购后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如行业发展和市场份额是否能保持稳定或呈增长趋势, 公司治理是否有效,管理团队是否稳定并且具有足够能力,技术是否成熟并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财务管理是否有效等;

(二)并购双方的未来现金流及其稳定程度;

(三)并购股权(或资产)定价高于目标企业股权(或资产)合理估值的风险;

(四)并购双方的分红策略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五)并购中使用的固定收益类工具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六)汇率和利率等因素变动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第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在全面分析与并购有关的各项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审慎的财务模型,测算并购双方未来财务数据,以及对并购贷款风险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财务杠杆和偿债能力指标。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在财务模型测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不利情形对并购贷款风险的影响。

上述不利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一)并购双方的经营业绩(包括现金流)在还款期内未能保持稳定或呈增长趋势;

(二)并购双方的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团队不稳定或不能胜任;

(三)并购后并购方与目标企业未能产生协同效应;

(四)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存在关联关系,尤其是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情形。 第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在全面评估并购贷款风险的基础上,综合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资金来源是否充足,还款来源与还款计划是否匹配,借款人是否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贷款利息和本金等,并提出并购贷款质量下滑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或退出策略,形成贷款评审报告。

第三章风险管理 

第十六条 商业银行全部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核心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应超过50%。

第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本行并购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分别按单个借款人、企业集团、行业类别对并购贷款集中度建立相应的限额控制体系。

商业银行对同一借款人的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核心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应超过5%。

第十八条 并购的资金来源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50%。

第十九条 并购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五年。

第二十条 商业银行应具有与其并购贷款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足够数量的熟悉并购相关法律、财务、行业等知识的专业人员。

第二十一条 商业银行应在并购贷款业务受理、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主要业务环节以及内部控制体系中加强专业化的管理与控制。

第二十二条 商业银行受理的并购贷款申请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并购方依法合规经营,信用状况良好,没有信贷违约、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记录;

(二)并购交易合法合规,涉及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反垄断、国有资产转让等事项的,应按适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取得有关方面的批准和履行相关手续; 

(三)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相关度或战略相关性,并购方通过并购能够获得目标企业的研发能力、关键技术与工艺、商标、特许权、供应或分销网络等战略性资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第二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在内部组织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门团队,对本指引第九条到第十五条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

前款所称专门团队的负责人应有3年以上并购从业经验,成员可包括但不限于并购专家、信贷专家、行业专家、法律专家和财务专家等。

第二十四条 商业银行可根据并购交易的复杂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有关调查并在风险评估时使用该中介机构的调查报告。

有前款所述情形的,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并通过书面合同明确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要求借款人提供充足的能够覆盖并购贷款风险的担保,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抵押、股权质押、第三方保证,以及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的担保。

原则上,商业银行对并购贷款所要求的担保条件应高于其他贷款种类。以目标企业股权质押时,商业银行应采用更为审慎的方法评估其股权价值和确定质押率。

第二十六条 商业银行应根据并购贷款风险评估结果,审慎确定借款合同中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分期还款计划、担保方式等基本条款的内容。

第二十七条 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保护贷款人利益的关键条款,包括但不限于:

(一)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重要财务指标的约束性条款;

(二)对借款人特定情形下获得的额外现金流用于提前还款的强制性条款;

(三)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的主要或专用账户的监控条款;

(四)确保贷款人对重大事项知情权或认可权的借款人承诺条款。

第二十八条 商业银行应通过本指引第二十七条所述的关键条款约定在并购双方出现以下情形时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重要股东的变化;

(二)重大投资项目变化;

(三)营运成本的异常变化;

(四)品牌、客户、市场渠道等的重大不利变化;

(五)产生新的重大债务或对外担保;

(六)重大资产出售;

(七)分红策略的重大变化;

(八)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二十九条 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提款条件以及与贷款支付使用相关的条款,提款条件应至少包括并购方自筹资金已足额到位和并购合规性条件已满足等内容。

第三十条 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人有义务在贷款存续期间定期报送并购双方、担保人的财务报表以及贷款人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十一条 商业银行在贷款存续期间,应定期评估并购双方未来现金流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定期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计划与还款来源是否匹配。

第三十二条 商业银行在贷款存续期间,应密切关注借款合同中关键条款的履行情况。

第三十三条 商业银行应按照不低于其他贷款种类的频率和标准对并购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和计提拨备。

第三十四条 并购贷款出现不良时,商业银行应及时采取贷款清收、保全,以及处置抵(质)押物、依法接管企业经营权等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十五条 商业银行应明确并购贷款业务内部报告的内容、路线和频率,并应至少每年对并购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和资产价值变化进行内部检查和独立的内部审计,对其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评估。

当出现并购贷款集中度趋高、风险分类趋降等情形时,商业银行应提高内部报告、检查和评估的频率。

第三十六条 商业银行在并购贷款不良率上升时应加强对以下内容的报告、检查和评估:

(一)并购贷款担保的方式、构成和覆盖贷款本息的情况;

(二)针对不良贷款所采取的清收和保全措施;

(三)处置质押股权的情况;

(四)依法接管企业经营权的情况;

(五)并购贷款的呆账核销情况。 第四章附则

第三十七条 本指引所称并购双方是指并购方与目标企业。

第三十八条 本指引由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三十九条 本指引自发布之日起施

第五篇: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商业银行并购贷款经营行为,提高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能力,加强商业银行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的支持力度,促进银行业公平竞争,维护银行业合法稳健运行,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设立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并购,是指境内并购方企业通过受让现有股权、认购新增股权,或收购资产、承接债务等方式以实现合并或实际控制已设立并持续经营的目标企业或资产的交易行为。

并购可由并购方通过其专门设立的无其他业务经营活动的全资或控股子公司(以下称子公司)进行。

第四条本指引所称并购贷款,是指商业银行向并购方或其子公司发放的,用于支付并购交易价款和费用的贷款。

第五条开办并购贷款业务的商业银行法人机构应当符合以下条件:

(一)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和有效的内控机制;

(二)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

(三)其他各项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要求;

(四)有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业团队。

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前,应当制定并购贷款业务流程和内控制度,并向监管机构报告。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后,如发生不能持续满足上述条件之一的情况,应当停止办理新的并购贷款业务。

第六条商业银行开办并购贷款业务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审慎经营、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原则。

第七条商业银行应制定并购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充分考虑国家产业、土地、环保等相关政策,明确发展并购贷款业务的目标、客户范围、风险承受限额及其主要风险特征,合理满足企业兼并重组融资需求。

第八条商业银行应按照管理强度高于其他贷款种类的原则建立相应的并购贷款管理制度和管理信息系统,确保业务流程、内控制度以及管理信息系统能够有效地识别、计量、监测和控制并购贷款的风险。

商业银行应按照监管要求建立并购贷款统计制度,做好并购贷款的统计、汇总、分析等工作。

第九条银监会及其派出机构依法对商业银行并购贷款业务实施监督管理,发现商业银行不符合业务开办条件或违反本指引有关规定,不能有效控制并购贷款风险的,可根据有关法律法规采取责令商业银行暂停并购贷款业务等监管措施。[1]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二章风险评估

第十条商业银行应在全面分析战略风险、法律与合规风险、整合风险、经营风险以及财务风险等与并购有关的各项风险的基础上评估并购贷款的风险。商业银行并购贷款涉及跨境交易的,还应分析国别风险、汇率风险和资金过境风险等。

第十一条商业银行评估战略风险,应从并购双方行业前景、市场结构、经营战略、管理团队、企业文化和股东支持等方面进行分析,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一)并购双方的产业相关度和战略相关性,以及可能形成的协同效应;

(二)并购双方从战略、管理、技术和市场整合等方面取得额外回报的机会;

(三)并购后的预期战略成效及企业价值增长的动力来源;

(四)并购后新的管理团队实现新战略目标的可能性;

(五)并购的投机性及相应风险控制对策;

(六)协同效应未能实现时,并购方可能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或退出策略。第十二条商业银行评估法律与合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并购交易各方是否具备并购交易主体资格;

(二)并购交易是否按有关规定已经或即将获得批准,并履行必要的登记、公告等手续;

(三)法律法规对并购交易的资金来源是否有限制性规定;

(四)担保的法律结构是否合法有效并履行了必要的法定程序;

(五)借款人对还款现金流的控制是否合法合规;

(六)贷款人权利能否获得有效的法律保障;

(七)与并购、并购融资法律结构有关的其他方面的合规性。

第十三条商业银行评估整合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并购双方是否有能力通过以下方面的整合实现协同效应:

(一)发展战略整合;

(二)组织整合;

(三)资产整合;

(四)业务整合;

(五)人力资源及文化整合。

第十四条商业银行评估经营及财务风险,包括但不限于分析以下内容:

(一)并购后企业经营的主要风险,如行业发展和市场份额是否能保持稳定或增长趋势,公司治理是否有效,管理团队是否稳定并且具有足够能力,技术是否成熟并能提高企业竞争力,财务管理是否有效等;

(二)并购双方的未来现金流及其稳定程度;

(三)并购股权(或资产)定价高于目标企业股权(或资产)合理估值的风险;

(四)并购双方的分红策略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五)并购中使用的债务融资工具及其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

(六)汇率和利率等因素变动对并购贷款还款来源造成的影响。商业银行应当综合考虑上述风险因素,根据并购双方经营和财务状况、并购融资方式和金额等情况,合理测算并购贷款还款来源,审慎确定并购贷款所支持的并购项目的财务杠杆率,确保并购的资金来源中含有合理比例的权益性资金,防范高杠杆并购融资带来的风险。

第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在全面分析与并购有关的各项风险的基础上,建立审慎的财务模型,测算并购双方未来财务数据,以及对并购贷款风险有重要影响的关键财务杠杆和偿债能力指标。

第十六条商业银行应在财务模型测算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种不利情形对并购贷款风险的影响。不利情形包括但不限于:

(一)并购双方的经营业绩(包括现金流)在还款期内未能保持稳定或增长趋势;

(二)并购双方的治理结构不健全,管理团队不稳定或不能胜任;

(三)并购后并购方与目标企业未能产生协同效应;

(四)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存在关联关系,尤其是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情形。

第十七条商业银行应在全面评估并购贷款风险的基础上,确认并购交易的真实性,综合判断借款人的还款资金来源是否充足,还款来源与还款计划是否匹配,借款人是否能够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贷款利息和本金等,并提出并购贷款质量下滑时可采取的应对措施或退出策略,形成贷款评审报告。[1]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三章风险管理

第十八条商业银行全部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应超过50%。第十九条商业银行应按照本行并购贷款业务发展策略,分别按单一借款人、集团客户、行业类别、国家或地区对并购贷款集中度建立相应的限额控制体系,并向银监会或其派出机构报告。

第二十条商业银行对单一借款人的并购贷款余额占同期本行一级资本净额的比例不应超过5%。

第二十一条并购交易价款中并购贷款所占比例不应高于60%。第二十二条并购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七年。

第二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具有与本行并购贷款业务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的熟悉并购相关法律、财务、行业等知识的专业人员。

第二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在内部组织并购贷款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的专业团队,对本指引第十一条到第十七条的内容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形成书面报告。

前款所称专业团队的负责人应有3年以上并购从业经验,成员可包括但不限于并购专家、信贷专家、行业专家、法律专家和财务专家等。

第二十五条商业银行应在并购贷款业务受理、尽职调查、风险评估、合同签订、贷款发放、贷后管理等主要业务环节以及内部控制体系中加强专业化的管理与控制。

第二十六条商业银行受理的并购贷款申请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并购方依法合规经营,信用状况良好,没有信贷违约、逃废银行债务等不良记录;

(二)并购交易合法合规,涉及国家产业政策、行业准入、反垄断、国有资产转让等事项的,应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取得有关方面的批准和履行相关手续;

(三)并购方与目标企业之间具有较高的产业相关度或战略相关性,并购方通过并购能够获得目标企业的研发能力、关键技术与工艺、商标、特许权、供应或分销网络等战略性资源以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第二十七条商业银行可根据并购交易的复杂性、专业性和技术性,聘请中介机构进行有关调查并在风险评估时使用该中介机构的调查报告。

有前款所述情形的,商业银行应建立相应的中介机构管理制度,并通过书面合同明确中介机构的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商业银行应当加强贷前调查,了解和掌握并购交易的经济动机、并购双方整合的可行性、协同效应的可能性等相关情况,核实并购交易的真实性以及并购交易价格的合理性,防范关联企业之间利用虚假并购交易套取银行信贷资金的行为。

第二十九条商业银行原则上应要求借款人提供充足的能够覆盖并购贷款风险的担保,包括但不限于资产抵押、股权质押、第三方保证,以及符合法律规定的其他形式的担保。以目标企业股权质押时,商业银行应采用更为审慎的方法评估其股权价值和确定质押率。

第三十条商业银行应根据并购贷款风险评估结果,审慎确定借款合同中贷款金额、期限、利率、分期还款计划、担保方式等基本条款的内容。

第三十一条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保护贷款人利益的关键条款,包括但不限于:

(一)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重要财务指标的约束性条款;

(二)对借款人特定情形下获得的额外现金流用于提前还款的强制性条款;

(三)对借款人或并购后企业的主要或专用账户的监控条款;

(四)确保贷款人对重大事项知情权或认可权的借款人承诺条款。

第三十二条商业银行应通过本指引第三十一条所述的关键条款约定在并购双方出现以下情形时可采取的风险控制措施:

(一)重要股东的变化;

(二)经营战略的重大变化;

(三)重大投资项目变化;

(四)营运成本的异常变化;

(五)品牌、客户、市场渠道等的重大不利变化;

(六)产生新的重大债务或对外担保;

(七)重大资产出售;

(八)分红策略的重大变化;

(九)担保人的担保能力或抵质押物发生重大变化;

(十)影响企业持续经营的其他重大事项。

第三十三条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提款条件以及与贷款支付使用相关的条款,提款条件应至少包括并购方自筹资金已足额到位和并购合规性条件已满足等内容。商业银行应按照借款合同约定,加强对贷款资金的提款和支付管理,做好资金流向监控,防范关联企业借助虚假并购交易套取贷款资金,确保贷款资金不被挪用。

第三十四条商业银行应在借款合同中约定,借款人有义务在贷款存续期间定期报送并购双方、担保人的财务报表以及贷款人需要的其他相关资料。

第三十五条商业银行在贷款存续期间,应加强贷后检查,及时跟踪并购实施情况,定期评估并购双方未来现金流的可预测性和稳定性,定期评估借款人的还款计划与还款来源是否匹配,对并购交易或者并购双方出现异常情况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贷款安全。

并购方与目标企业存在关联关系的,商业银行应加大贷后管理力度,特别是应确认并购交易得到实际执行以及并购方对目标企业真正实施整合。

第三十六条商业银行在贷款存续期间,应密切关注借款合同中关键条款的履行情况。第三十七条商业银行应按照不低于其他贷款种类的频率和标准对并购贷款进行风险分类和计提拨备。

第三十八条并购贷款出现不良时,商业银行应及时采取贷款清收、保全,以及处置抵质押物、依法接管企业经营权等风险控制措施。

第三十九条商业银行应明确并购贷款业务内部报告的内容、路线和频率,并应至少每年对并购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和资产价值变化进行内部检查和独立的内部审计,对其风险状况进行全面评估。当出现并购贷款集中度趋高、贷款风险分类趋降等情形时,商业银行应提高内部报告、检查和评估的频率。

第四十条商业银行在并购贷款的不良贷款额或不良率上升时应加强对以下内容的报告、检查和评估:

(一)并购贷款担保的方式、构成和覆盖贷款本息的情况;

(二)针对不良贷款所采取的清收和保全措施;

(三)处置质押股权的情况;

(四)依法接管企业经营权的情况;

(五)并购贷款的呆账核销情况。[1]

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险管理指引第四章附则

第四十一条商业银行贷款支持已获得目标企业控制权的并购方企业,为维持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而受让或者认购目标企业股权的,适用本指引。

第四十二条政策性银行、外国银行分行和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开办并购贷款业务的,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四十三条本指引所称并购双方是指并购方与目标企业。第四十四条本指引由中国银监会负责解释。

第四十五条本指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中国银监会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并购贷款风

下载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风险管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信贷风险产生于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信贷风险的定义:一方面是指借款人能否如约对贷款进行还本付息的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是指由于大量不良贷款的形成......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摘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的风险程度和风险管理的能力。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现行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加大了国有商业......

    贷款风险管理探讨

    贷款风险管理探讨 摘要 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它是以两权分离, 按期偿还为本质特征的特殊价值运动, 贷款风险是指清偿资金安全系数的不确定性, 表现为企业由于各种原因......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

    摘 要 声誉风险成为近年银行业十分关注的领域,声誉风险甚至被视为“最令人畏惧”的风险。一旦遭遇声誉危机,不仅会直接损害商业银行的信誉,影响上市银行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导致银......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1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种类利率风险。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定义,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资本金管理研究 院系:经济与管理学院班级:xxxxxxxxxxx 姓名:xxxx学号:xxxxxxxxxxx 指导教师:xxxx职称:副教授 摘要:商业银行的发展离不开一定数额的资本金,资本充足率的......

    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住房贷款风险管理的启示.(最终5篇)

    福建金融 年第 07期 次级抵押贷款是相对于优质抵押贷款而言 , 指专门 为资金不足、 信用记录欠佳及收入证明缺失的贷款人提 供的一种短期低 息 、 中 长 期 高息的房屋贷款......

    小额贷款风险管理

    小额贷款风险管理 一、风险基础知识 1、风险起源:“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鱼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