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信用卡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近几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一项新的盈利增长点。然而,美国次贷所引发信用卡危机对我国的信用卡市场发展以及风险管理敲响警钟。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信用卡业务的风险,进而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的成因,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建议。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Abstract:Credit card is a business with high-risk and high-yield existing simultaneously, and the credit card business in our commercial banks has made a great development during the recent years, which becomes a new profit growth point for every commercial bank.However, the credit crisis triggered by the sub-loan crisis in the United States gives a warning for the credit card market development and the risk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First this article introduce the risk of credit card business in our country, further analysis the reasons of the credit card risk in commercial banks and propose targeted solutions finally.Keywords: credit cards, credit risk, risk management 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金融灾难已经蔓延全球,然而按揭市场尚未止血,信用卡市场又临深渊。随着危机的恶化,美国信用卡债务有可能继次贷之后成为另一颗炸弹。根据最近的《Business Week》显示,美国高达9500亿美元未偿还信用卡债中的相当一部分已经“染毒”。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是最主要的信用卡经营商,其信用卡贷款规模均超过1500亿美元,来自信用卡的盈利比重均超过20%。作为信用卡的主要运营商,他们将面临严峻考验。
与美国相比,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1986年中国银行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人民币长城卡,从2003年开始我国信用卡业务有了飞速发展。截至2006年底,中国信用卡发卡量近5000万张,比上年增长22.7%。银行卡受理市场快速发展,持卡消费习惯初步形成。2006年,中国银行卡支付的消费交易额为1.89万亿元,同比增长97%。目前,信用卡业务已成为各个商业银行一个新的盈利增长点。但是随着信用卡业务的不断发展,信用卡的风险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尽管金融海啸不会引发我国的信用卡危机,但美国信用卡危机的爆发带来的警示,却值得我国银行业深思。去年5月,银监会下发《关于信用卡套现活跃风险提示的通知》之前,信用卡非法套现活动曾大量出现,循环信用账户透支余额和循环信用使用户数猛增,同时一些不法中介开始进行空卡套现,收取的套现手续费大幅提高,暴露出商业银行信用卡循环信用业务环节存在较大风险隐患。
一、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
1.1信用风险整体指标较低
和国外发达国家以及港台地区信用卡风险指标相比,我国大陆地区发卡银行信用卡的信用风险整体水平不高,大大低于同业的水平。其中主要原因有宏观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加,信用卡在国内支付结算比例也逐渐增加,透支余额逐年快速上升,相比之下,延滞账户透支余额和损失账户透支余额增长比例不大。居民的信用卡消费意识并未完全形成,传统的先存再用的借记卡、储蓄账户的金融理念仍然被大多数人认可,因此,对透支消费缺乏动力,而且信用卡高企的透支利率也是持卡人倾向于在免息期内还款。
1.2 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仍需加强,规范、有序的经营环境是信用卡行业健康发展的保障。
近年来,我国信用卡产业的法律法规与政策环境在不断改善,出台了包括《关于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多项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包括了银行卡工作的全面部署、金融市场开放、金融创新、银行卡交易风险控制等。我国刑法就信用卡犯罪专门增加了条款,主管部门也就信用卡委外营销、发卡审核等风险点专门出台了指导意见。这些法律法规的出台促进了信用卡产业发展制度环境的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但是目前也存在法律、政策环境不够完善的问题,主要包括征信体系不健全,条块分割局面难以改变;居民信用意识和用卡文化尚待普及、信用卡产业未形成清晰的组织模式、信用卡财务会计制度不健全等,需要进一步加强。
1.3 发卡银行信用风险在不断积聚,逐渐进入业务发展的拐点期
由于信用卡业务的系统投入、人员投入、客户服务和市场推广的费用高,发卡初期,各商业银行在承受内部较大的经营压力状况下,根据传统业务的经营理念,希望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的业务回报。但由于业务本身的收益的滞后性,根据国际经验,一般在发卡5年后方可能赢利。国内银行因此采取以发卡量作主要的经营目标,扩大市场份额和市场品牌。单纯追求发卡量的粗放式经营模式和缺乏信用卡业务开展经营的状况,导致各主要发卡行在经历了2003年急剧扩张后,2004年由于各发卡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普遍显现,以及快速发卡后,客户服务、用卡环境等方面出现的普遍不足,各行相应采取了措施,省视自身经营战略,并相应进行了调整。但是由于信用卡审批缺少诚信体系的制度基础,审批要求相对简便,和国外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识别、计量和管理手段落后,大多靠人工来进行审批,信用评分模型的应用并不广泛,审批缺乏准确性,给后续的风险管理带来很大的困难,也无法及时预测客户的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影响信用卡信用风险的控制水平。
二、我国信用卡业务风险的成因
信用卡业务作为一项与高科技发展密切相关而又不断创新的业务,有其自身突出的特点,它不同于单一的信贷业务,其业务环节涉及到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和中间业务领域,又与这些传统业务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信用卡交易涉及到银行、特约商户、持卡人三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复杂;其次信用卡具有传统的交易渠道,又有自助设备、网上银行和电话银行等新兴电子化交易渠道,可以实现24小时、全球范围的“全天候”的交易服务;第三是信用卡业务流程复杂,牵涉环节众多,风险存在信用卡业务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按照信用卡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产生信用卡风险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2.1 社会个人征信体系不完善
从整个信用卡发展的大环境来讲,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还不完善,特别是个人信用记录的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的完整性、信用记录的历史数据积累量、实效性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国外消费信贷在百余年的发展过程中建立起了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银行通过个人信用信息库可以随时查询客户的信用档案,为金融机构提供信贷决策辅助信息。目前,我国多数发卡银行的信用卡征信审核及额度管理主要还依靠人工操作,程序烦琐,不确定性因素多,可操作性差,动态跟踪管理功能弱,在信用卡第一道风险防范关口上陷于困境。
2.2 风险合作机制尚未建立
目前,我国银行间的风险信息还未实现共享,而且风险管理标准不统一;银行与税务、公安等机构之间没有很好的风险合作交流机制,缺乏相应的风险信息共享平台。从单个银行的角度来看,风险管理似乎是有效的,但因为来自其它渠道风险信息的缺失,造成风险敞口没有被正确测量、评估和管理,反而降低了实际的风险管理效率,造成非预期的风险损失。
2.3 持卡人信用与银行信息不对称
持卡人的信用状况具有不确定性,首先表现为持卡人行为的不确定性,一个具有良好行为准则的持卡人可能由于各种原因成为恶意透支者;其次持卡人的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宏观经济走势、持卡人所在行业的变化,财产突然损失或贬值甚至持卡人的身体状况都会对持卡人的财务状况产生影响。持卡人则可以完全掌握和熟悉信用卡业务,这种不对称性决定了银行所面临的风险的不可控性。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控制措施
3.1 制订切合实际的风险管理策略,增强控制风险能力
信用卡业务本质上是提供消费信用的电子支付工具,对于信用卡这项特殊的信贷业务,不能按照固有的借记卡经营思路来经营和管理,也不能将其作为传统业务的附属业务和个人金融平台上的补充产品来对待。应从改善银行资产结构和增强盈利能力的战略高度来看待信用卡业务,需要认识到信用卡业务经营成功的关键在于拥有强有力的风险控制能力,风险管理的目标是在可接受的风险级别下的收益最大化,而不是风险最小化。在信用卡风险控制政策上要遵循“大数法则”,不能简单套用传统信贷业务的风险管理模式,片面强调风险性,忽视盈利性。风险策略要与发卡行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市场和客户状况等有机结合起来。在严格信用审批、加强风险监控、有效转化不良资产的同时,要积极鼓励信用消费,扩大应收账款,坚持风险管理为效益服务,不应违背信用卡的产品特性和业务发展规律,片面苛求过低的风险指标。通过制定适当的信用风险管理策略并根据市场情况及时调整,运用科技和数理统计手段,探寻风险与收益的对应规律,将风险控制贯穿于产品设计、授信政策、审批发卡、交易监控、催收以及客户服务的全过程,形成合理的风险—效益比,使业务收益在完全覆盖风险损失的基础上,保证应有的盈利空间。
3.2 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从源头上控制风险
严格适度的信用卡授信政策,可以有效提高对总体风险的研判水平,对信用卡业务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一个好的信贷政策,就是要找准产品拓展与风险控制两者之间的临界点。选择适合发展信用卡的目标客户群体,是控制信用卡风险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内各主要发卡行的信用卡客户主要来源于各自已有的客户群,而客户在申请卡片时,也更倾向于经常光顾的发卡行。由于信用卡市场空间大,客户选择性较大,各发卡行只有根据自身的整体优势和以往客户群的素质,有针对性地锁定信用卡产品的目标客户,才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银行在发卡前明确了市场定位,就避免了市场开发的盲目性,减少了大量无效卡造成的资源浪费。明确了目标客户群体,商业银行应从源头上控制风险,理性把握发卡对象。在我国外部信用环境和社会保障体系未得到有效完善之前,真正意义上的信用卡客户将继续定位于风险比较容易控制的高端客户。
3.3 加强征信审核业务管理,优化作业流程
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社会信用环境不够完善,信用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加强信用卡征信审核显得更为重要。只有通过有效的征信审核才可以最大限度地过滤风险,杜绝信用卡欺诈,促进信用卡业务的健康运行。信用卡风险的防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征信审核业务流程的健全和完善,发卡行应建立分散受理申请、集中征信调查审批和集中风险监控的运营体系;调整基层网点的角色定位,将基层机构职能定位于发卡营销渠道,以前台营销宣传、业务受理和客户服务为主。基层机构不再承担征信调查和发卡审批职能;建立差别化的发卡审批流程。对于经济较为发达、信用卡业务量较大的重点地区,基层机构可以集中负责所在地区的独立尽职征信调查和审批工作,而经济欠发达、信用卡业务量较少的地区的发卡审批权限可以上收到总行集中处理,以确保授信政策的统一性;实行有效的审贷分离,形成平衡制约机制,以便明确职权和责任,防范信贷审批风险。相对于其他银行业务,信用卡业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其风险构成和管理要求也有自身特点,适于采用标准化流程。发卡行应从制度和流程上对风险进行过滤和规避,减轻因流程缺陷而引致风险的可能性。征信审核业务流程应尽可能地科学、清晰并符合逻辑,对于与实际运行不符的操作应及时修正,对征信审核业务流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研究和简化处理,压缩对风险控制不起作用的无效环节。同时,在征信审核工作中应不断总结和研究征信审核技巧,提高征信审核能力。征信审核人员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征信审核手段,通过各种方式校验客户办卡信息,改进征信审核技术手段,前移风险防范关口。
3.4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防范欺诈风险
发卡行可以借鉴国外成熟的信用卡个人风险管理系统,加以改进,建立先进的风险预警系统,对持卡人的交易行为进行实时的监控。对开卡后立即连续取现或频繁交易等异常情况做到及时跟踪,加大对持卡人的监测力度。通过分析客户用卡交易习惯和发生信用卡欺诈特征,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强化对持卡人的信用分析和用卡情况的监侧,定期向信控人员提供具有高风险倾向的持卡人名单和不良商户名单,实现自动监控,将管理关口前移,由被动防范变为主动规避。在风险案件防范方面,首先要建立风险案件处理预案,力求在第一时间和最小范围内予以处理,杜绝风险的蔓延。对风险案件信息及时通报,跟踪和监控风险案件的发展及解决情况,对已经发生的一些案例及成功的做法建立风险案例库,实现风险经验的积累和共享。风险管理人员要增强风险敏感性,善于总结摸索风险规律、风险发生的特征,深入研究风险案件的特点。对于发卡客户要加强分析,形成对当地某些行业、某些区域的预警通报。对于风险高发人群要主动规避,对于一些风险高发地段要主动控制发卡。发卡机构要加强同业协作,互相通报信息,形成信用卡安全防范的攻守同盟。欺诈伪卡案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持卡人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不注重风险防范而造成的。因此,必须有针对性地加强面向持卡人的安全教育和宣传工作,培养其风险防范意识。
3.5 建立有效的催收体系,完善催收手段
催收工作是控制信用卡业务风险、保证资产质量的最后一道关口。保证信用卡业务的健康快速发展,就要不断加大催收工作力度,提高逾期贷款回收率,有效降低不良率。发卡行必须建立配套的催收机制和流程,充实催收人员,对不良透支进行有效控制。在催收过程中,应正确区分合理透支与恶意透支,对拖欠最低还款额的客户,应及时采取追索措施,避免形成风险损失。对催讨有难度但有还款意愿的持卡人,银行可在保证本金、利息全额收回的前提下,灵活运用政策,适当减免费用。
第二篇: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消费水平不断增强,对外交流也日渐加剧。随着金融自由化、金融衍生工具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市场发展速度非常迅猛,从2003年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至今,每年的发卡量均增长80%以上。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大众化的金融产品,其迅速发展一方面越来越受到市场和客户的普遍欢迎,另一方面,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在信用卡业务发张过程中,面临的未知风险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对于信用卡风险管理的理念和技术相对落后,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外部环境也不健全。因此,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应站在整体高度,系统了解信用卡风险特征、风险业务现状与形成原因,全面树立风险管理理念,坚持内部严格管理与构建完善的外部环境相结合,来提高我国信用卡风险管理水平,促进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带动金融行业稳步前进。
关键词:信用卡;信用卡风险;信用卡风险管理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目录
摘 要..............................................................Ⅰ ABSTRACT..............................................................Ⅱ
一、前言...............................................................4
(一)研究背景.........................................................4
(二)研究内容.........................................................4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概述.........................................5
(一)信用卡涵义义与业务特点........................................5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分类........................................5
三、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及其形成原因.............................7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现状..............................7 1.我国的社会征信不完善,尚未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7 2.商业银行发卡授信和审批政策不严格...........................7 3.我国发卡银行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严重滞后 7 4.信用卡欠款人口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和不良率不断上升.............8
(二)国外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8 1.具有完善防范信用卡风险的法律体系............................8 2.形成了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和个人信用制度......................8 3.建立了审慎的监管机制和个人风险预警机制......................9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问题形成的原因..........................9 1.信息的不对称................................................9 2.尚未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9 3.持卡人对还款责任不重视以及道德缺失........................10 4.我国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滞后..................................10
四、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11
(一)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用卡环境.....................................11
(二)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11
(三)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水平.............................11
(四)有利于促进金融业规范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11
五、商业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12
(一)建立高效准确的社会信用体系和个人信用制度.....................12
(二)商业银行应当全面树立风险意识,打造高素质风险管理团队.........12
(三)制定合理的授信和审批政策,选择理想的目标客户群...............13
(四)加强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13
(五)强化对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监管,加强金融立法健全信用卡相关法律 14 结论..................................................................15 参考文献..............................................................16 致谢..................................................................17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二、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概述
信用卡1915年起源于美国。当前,我国的信用卡业务快速发展,各大商业银行把发展信用卡业务视为最具发展潜力的个人金融业务,先后设立自己的信用卡中心,发行自己的信用卡。由于商业银行恶性竞争、盲目扩张和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在商业银行信用卡发展过程中信用卡的风险安全隐患逐步显现,信用卡风险已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在现阶段有效防范信用卡风险,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是我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一)信用卡涵义义与业务特点
1.信用卡的涵义
信用卡(CreditCard)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信用卡一般是由银行或信用卡公司依照用户的信用度与财力发给持卡人.。持卡人持信用卡消费时无须支付现金,待结帐日时再行还款。除部份与金融卡结合的信用卡外,一般的信用卡与借记、提款卡不同,信用卡不会由用户的帐户直接扣除资金。2.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特点
(1)功能丰富,参与者众多,涉及业务领域范围广。信用卡作为转帐结算、存取现金、购物消费、透支于一体的新型金融工具,跨越了资产、负债和中间银行三大支柱业务。
(2)自动化程度高,使用的范围广阔,不受地域的限制,商业银行的服务外延化。打破了传统商业银行的柜面服务模式,商业银行服务延伸到商业银行固定经营场所以外,并涉及到很多领域。
(3)信用卡的申请门槛较低,手续简单,风险难以防范。申请信用卡是一种“免担保”的信贷服务,其安全性几乎全依赖于持卡人本人的信用,对信用卡的风险防范较难。
(二)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分类
广义上,信用卡风险是指在信用卡业务经营管理过程中,因各种不利因素而导致的发卡机构、持卡人、特约商户三方损失的可能性。狭义上,信用卡风险是指因信用卡循环信贷的产品特性和贷款发生的非计划性、无固定场所、授贷个体多、单笔金额小等特点,导致发卡机构产生损失的可能性。信用卡风险危害很大,需要加以防范。信用卡风险的种类要有以下几种: 1.持卡人的风险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三、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现状及其形成原因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的现状
我国信用卡业务起步较晚,但随着电子商务、网络购物等时尚消费方式在我国的兴起和快速发展,使用信用卡消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追捧。与此同时,信用卡作为一种免担保的信贷服务,在我国尚处于典型的初级阶段,信用卡的风险问题逐渐显露。1.我国的社会征信不完善,尚未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
随着信用卡业务竞争日益激烈,商业银行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商业银行都积极拓展信用卡的直接贷款功能,但制约我国信用卡发展的最大障碍是没有建立完整的社会征信系统,我国信用制度建设仍在初级阶段,社会征信主要采集个人银行贷款和担保状况以及身份识别信息,而对个人收入来源和个人资产的评估和调查不确切,社会征信中没有建立完整的信息数据库,缺乏预警和控制各类风险的方法,与此同时各大商业银行之间没有建立的适时信息共享的系统,导致商业银行之间信息不能共享,加之全社会的信用意识不强烈带来的个人不良欠款,很有可能商业银行之间都将遭受损失,加大信用卡风险防范难度。2.商业银行发卡授信和审批政策不严格
目前中国各商业银行为争夺信用卡这一高利润的市场,除少数几家银行还没有发行信用卡,大多数银行都建立了各自的信用卡中心,各发卡银行只是注重自己的业绩抢占更多的市场,进行忽视风险管理的恶性竞争盲目追求发卡的规模和数量,对授信和审批政策的制定并不严格,在征信过程中往往放松了对申请人的信用调查而对其发卡,商业银行开展银行卡业务面临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等等。3.我国发卡银行风险管理人才严重匮乏以及信息技术的运用也严重滞后
目前,金融衍生产品层出不穷,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日新月异,然而,我国信用卡从业人员接触信用卡时间不长,整体素质普遍较低,缺乏专业技能,管理人员风险管理严重失控,即使信用卡前端经办人员盲目追求业绩违规操作发,后端风险管理人员也没有能力发现风险问题,致使银行遭受损失。
我国发卡银行在风险管理和控制上对网络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远远落在了西方国家之后,西方信用卡发达国家已经运用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大量使用金融工程技术和数理统计模型进行风险管理,迄今为止国外许多先进工具和技术仍然没有被国内发卡银行有效利用,尚未建立从申请、审核、发卡、后期管理等统一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依然依赖于传统的风险管理工具,风险管理技术系统落后,缺乏科学的信用卡管理平台,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电子联网率不高,联网技术不稳定,电子化和网络化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同时,国内缺乏科学的信用卡账户管理平台和高效的风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信息的透明度不够高,没有可以信赖的个人档案记录,在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发卡给自身带来风险。由于我国没有完善的社会征信系统,很有可能带来的问题就是一些犯罪分子在一家银行作案以后又跑到另外一家银行作案,造成了大量不必要的损失。3.建立了审慎的监管机制和个人风险预警机制
在完善的信用卡法律法规条文件之下,发达国家许多发卡机构是按照严格的法律程序成立股份制发卡公司而不是国内的信用卡中心,独立规范运作以及有效地公司产权制度和约束机制,大量使用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人才,将现代管理学、网络技术相结合突破传统风险管理模式运用现代资产负债管理模式对发卡机构尽心有效监管。发达国家政府强制商业银行预借现金比例、建立个人信用数据库等措施加大风险预警;发卡机构自身根据个人信用档案记录,科学设计出一个风险评估模型,进行科学、准确的信用风险评级,对不同年龄、性别、婚姻状况、职业性质、收入来源等等的申请人资料做出不同的风险预警数据信息,当个人的经济状况、社会地位和信用发生变化时,相应的数据信息会迅速的存入模型中,并在个人信用档案中反映出来,风险评估模型可以根据变化分析出风险等级的变化,为发卡机构是否发卡提供依据。相比之下,我国信用卡发卡机构只是商业银行的一个部门,商业银行外部监管缺乏科学监管办法,商业银行内部监管不能面面俱到,使得信用卡风险问题不断膨胀。
(三)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问题形成的原因
从整体来看,中国的信用卡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对于信用卡市场刚刚兴起的中国而言,信用卡风险的形成既有来自虚拟经济自身的影响,也有外不的制度带来的原因。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信息的不对称
目前,中国的信用制度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尤其是个人信用体系建设更是薄弱环节。发卡机构征信手段和渠道有限,往往根据申请人提供的信息进行核实,经常当面向本人核实,存在不能准确掌握申请人资料的可能性。持卡人在经济状况发生恶化时,银行也不能及时得到信息,只能在持卡人不能按期偿还透支时才能发现,往往为时已晚,银行已经承担了持卡人信用风险所带来的损失。由于个人信用数据相对分散,银行与客户之间信用信息的不对称;银行与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不对称;银行与银行之间信息不对称。发卡银行发行信用卡时,不能参考外部许多信息,如银行与公安司法部门、税务部门难以实现在个人信用数据方面信息共享,使发卡银行不能对申请人的信用价值进行准确、及时的判断。
2.尚未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缺乏全面风险管理意识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信用卡业务时间还不是很长,业务经验相对匮乏,处于业务开展前期,商业银行尚未形成正确的风险管理意识,全面风险理念不到位,对信用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四、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信用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且风险涉及范围大、形式多样,因此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对促进我国信用卡业务健康发展就显得极其重要。
(一)有利于创造良好的用卡环境
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能维护银行自身形象,进而创造一个良好的用卡环境,达到最佳社会效益。风险发生率低的银行自然能在公众中留下好的印象,银行在扩大业务量的同时也为广大民众着实提供了不少方便。发卡行按章办事、特约商户不违规操作且数量不断增加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采用等等都能增强持卡人用卡的数量和安全感,整个社会的用卡环境也就会明显改善。
(二)有利于商业银行的发展
信用卡风险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商业行自身所导致的。商业银行自身操作上的失误为信用卡不法分子提供了许多机会,从而造成信用卡风险的发生。加强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信用卡从业人员依法经营,提高商业银行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维护商业银行执行能力;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建立规范有效的信用卡风险防范体制,有利于整个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防范工作顺利的进行
(三)有利于提升商业银行自身的盈利水平
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是维护银行自身经济利益的需要。如果能对信用卡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银行就能在科学分析风险管理的成本上找到最经济可行的管理方法避免或减少风险,从而将风险损失降到最低,以至实现发卡机构收益的稳定增长。因此,商业银行有必要进行风险管理,化解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从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盈利水平。
(四)有利于促进金融业规范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加强信用卡风险管理有利于企业在面对风险时做出正确的决策,提高企业应对能力。在经济日益全球化的今天,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科学决策的难度逐渐加大。商业银行是一种特殊的企业,在一国金融乃至经济体系中的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商业银行只有实施有效地风险管理,建立科学的风险管理机制,才能更好促进金融业规范化建设,以金融业业的健康发展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发展。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三)制定合理的授信和审批政策,选择理想的目标客户群
目前我国信用卡的发行相当混乱,信用卡发行机构只注重信用卡发行数量,缺乏合理的授信政策,商业银行在发行信用卡的过程中应制定出合理的授信和审批政策,在制定授信和审批政策时,要充分考虑信用卡业务风险环节较多和分散,风险监控的技术要求较高,当事人法律关系较复杂等有别于银行传统业务的特点,对政策的制定也要适应信用卡业务的特点和有利于业务的发展,更要选择适合发展信用卡的目标客户群体,避免盲目抢占市场份额,有效控制信用卡风险。
信用卡审批要有规则可依。前端工作人员一定要做到“三亲”,即“亲见信用卡申请人本人、亲见申请人身份证原件和亲见申请人签字”,后台审批人员严守信用卡审批程序,实行分级审核制度,加大对信用卡申请人资质的审核,提高信用卡持卡人群的质量,对银行负责避免银行坏账发生。我们应当根据自身的整体优势和以往客户群的素质,调整授信和审批,把发卡重点确定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公务员、国企管理人员、员工、民企高管、私营企业主等个人信誉良好、还款能力较强人员,对在校大学生和外地人办卡进行从严控制,一般情况不明和无业务往来的外地人不予办理有透支额度的信用卡。
因此,我们应当汲取经验制定合理的授信和审批政策,对不同的客户制定不同的授信政策,有针对性地锁定商业银行信用卡的目标客户群,提高持卡群体的质量,才能有效控制风险。
(四)加强风险管理信息技术建设,提高风险管理水平
随着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飞速更新,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是依靠高技术的管理。我们应当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加快信用卡风险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建设。
首先,商业银行应当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研究开发适合我国信用卡风险特点的风险控制和管理模型,使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全方位的构建风险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全面提升风险管理能力,依托技术的进步降低风险。其次,商业银行还应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电子信息档案、个人信用资料电子自动评分以及个人信用状况电子等级分化来建设完善的风险管理信息数据库,根据信用卡风险形式的变化作出适时的调整。第三,商业银行在继续沿用传统的风险管理技术之上,全面总结以往经验针对我国实际情况,应尽快制定与我国信用卡业务相协调的电子化发展规划,在技术上制定一整套信用卡技术规范,加强商业银行内部之间和外部之间的合作,打破目前由于体制上的原因而造成各行其是,技术标准各异,设备重复投资的局面,建立适应我国信用卡发展变化的资信评估和风险预警模型,降低信用风险等级,真正的实现信用卡风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结
论
正如本文所述,我国信用卡业务还刚刚起步。由于目前我国信用环境有待完善,信用文化有待进一步普及。从表象看,信用卡业务容易造成不良资产居高不下,被认为是高风险业务。但应该看到,银行卡在审核批准方式、贷款者数量和特征、透支利息等方面,与公司贷款和其他类型的个人贷款存在显著的差异。形成信用卡风险损失的原因十分复杂,不仅在于持卡人的信用风险,还有各种欺诈和操作风险。同时,通过对济南市信用卡市场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反映出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提出改进建议,使我国信用卡市场行业更加规范化,从而改变我国现有的信用卡风险意识淡薄的局面,使信用卡发卡机构业从业人员牢固树立信用卡风险意识,使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也达到预期想要的结果。商业银行制定合理的授信政策以后,可以使目标客户的选择提高而达到更高一层次,从而将金融行业的整体质量提上去,在社会征信体系不断完善中,加强商业银行内部与外部之间的联系,在商业银行法律法规不断完善和信用卡监管体系的监督之下,我国商业银行信用业务才能够不断健康稳定的向前发展。从跨国银行的发展趋势,新巴塞尔协议的全面风险管理理念来观察,信用卡业务是值得中国银行业倾情关注的朝阳业务。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是,无论从政策环境还是从银行内部管理及考核方面,都要充分认识到信用卡业务的发展前景及其业务的特殊性,真正按照其业务特性,在经营中真正发挥其业务优势。
本文是我前期调查信用卡市场状况与后期研究结果的综合。但需要说明是,由于篇幅有限,因此在研究深度、研究角度的把握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信用卡的风险管理工具和风险技术方法在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中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与风险管理的实施效率、风险管理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认识和处理信用卡业务风险时,可以划分合理人群的行为模式,参考以往信用卡欺诈方面的损失数据,测算出信用卡产品的基本风险成本,从而通过风险管理将信用卡业务变成一种风险完全可 控的低风险业务。我希望能在今后将这项研究继续下去,进一步深入研究我国 商业银行的信用卡风险管理。
济南大学毕业论文
致
谢
在论文写作过程当中,有许多人给了我启发和帮助,在毕业论文完成之际,我要在此表达对他们最诚挚的感谢,感谢他们的谆谆教诲。
首先我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马黎老师。从论文的选题到结构安排,从内容到文字润饰,都凝聚了她大量的心血。马老师,多次与我就论文中许多核心问题作深入细致地探讨,给我提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建议,并细心全面地修改了我的论文。更令我感激的是在我因为搜集不到最新的数据和材料的时候,她不辞辛苦地帮我搜集资料,并把相关网址转发于我。
另外要感谢的是我的同学和朋友们,他们为我的论文提出各种意见和建议,并在我遇到困难的时候给以帮助。这份友情、这份真诚实在是我生命中一笔宝贵的财富。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校济南大学,是她给我提供了论文写作所需要的材料和场所,我会永远将我的母校放在心里,希望有朝一日我能为母校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由于信用卡在我国发展的历史还不长,特别是发卡量从百万张跨越千万张、直至目前的上亿张,只用了短短五年时间,其中必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风险,对此如不引起足够重视,相应的风险累积也可能酿成大的风暴。
一、关于信用卡业务发展中存在的不足与风险
1、法规制度建设相对滞后。目前,我国适用信用卡业务发展的主要规范性法律文件是中国人民银行于1999年3月1日颁布的《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相关规定已与我国信用卡业务飞速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从防范风险、加强监管以及打击信用卡违法犯罪等角度,缺少可操作性:第一,对信用卡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如委外发卡、委外催收等目前众多发卡行已实际运用的业务发展模式的监管、规范尚处空白;第二,对信用卡发展中业已存在且日趋严重、危害性较大的问题,如非法套现等,尚没有明确定义和衡量标准,致使银行和执法机关在实际工作都面临着界定难、取证难的问题,给不法分子钻法律漏洞提供了机会,为违法经营活动创造了条件;第三,有关法律法规对信用卡犯罪的打击和威慑作用较突出,但对那些尚不能定罪的信用卡违法行为,惩戒手段和力度却显不足。有关部门对银行信用卡发卡有风险警示,但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并不明晰。
2、个人信用体系亟需完善。社会信用体系严重滞后也是制约信用卡业务进一步良性发展的另一个突出问题。首先,目前已投入使用的人民银行个人征信系统,数据主要来源各商业银行,在实际运行中尚存在数据更新不及时、信息滞后等问题,难以据此对个人信用状况做完整、准确的判断。其次,由于我国个人信用体系的建设尚处初建阶段,虽已实行了个人存款实名制,但是因涉及个人隐私、部门利益等原因,至今尚未真正建立对自然人的身份、收入来源、各项金融资产、个人可用于抵押的其它实物资产以及过去的信用状况等情况进行评估和调查的制度。再次,目前各银行在调查申请人的资信状况方面缺少可采信的客观依据,存在难度大、成本高且不全面等实际困难,不能有效预防各类信用风险的发生,特别是欺诈、恶意透支等风险有上升趋势。
3、对特约商户的管理缺乏有效制约。特约商户违规操作已成为目前信用卡重要的风险源之一。由于目前特约商户市场竞争激烈,出此考虑,银行往往对特约商户违规造成的损失比较迁就,缺乏有力的制约措施。一些不良商户(特别是夜总会、卡拉OK厅等娱乐场所)还趁机与社会不法分子勾结作案欺诈银行,如安装POS机进行套现,对伪卡、假卡识别不力等,给发卡行或清算银行造成了重大风险和损失。
二、关于商业银行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1、规模和效益不对称,制约了发展空间。从国际信用卡市场的发展经验看,信用卡具有“规模经营”的特点,即只有达到一定的发卡量才可能实现盈利。然而,当前我国虽然大
多数发卡行规模已达百万,个别行业龙头如工行、建行、招行还突破了千万张大关,但盈利状况都不尽如意。造成这种规模与效益不对称的主要原因:一是无序竞争、营销过度而带来的严重的资源浪费,导致银行发卡成本居高不下;二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盲目追求规模效应,致使各银行大打价格战,几乎都放弃了年费这一重要的收入来源;三是量入而出的传统理念依然牢固,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利息收入的快速提高。目前,除招行外,大部分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主要来源于商户回佣及跨行交易等其它业务收入,而且这些收入也同样受制于持卡人消费能力和已发卡的动卡率不足的客观现实。
2、发卡门槛降低,潜在风险增大。2003至2007年的5年间,中国内地信用卡发卡量从300万张飙升到9000多万张。为了扩展业务,银行信用卡的扩张方式多样化,被动办卡现象日益普遍。与信用卡发展前期办卡手续复杂、申请人综合要求较高的审慎发卡理念相比,现在发卡的门槛可谓是一降再降,办卡手续也极为方便。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在校大学生虽无稳定收入来源,但被各发卡行视作潜在的目标客户,仅凭身份证和学生证就可申领信用卡。发卡门槛降低、审核把关不严,是目前整个信用卡行业的通病。重规模、轻质量,不能有效区分潜在客户,对客户授信未予以严格把关,多头授信所引发的持卡人信用风险以及诸如套现等各类利用信用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和针对信用卡的各类投诉有明显上升的趋势。这不但使各发卡行后期的催收难度增加、追讨成本加大,从而面临资产质量下降的风险,而且会使发卡行面临比资产损失更大的风险,即来自社会舆论的压力和整个商业银行商誉受损的风险。
3、引发道德风险。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业务的特殊高风险行业,道德风险的防范历来是其内控工作的重中之重。然而,目前国内信用卡发展过程中,大多数发卡行所采用的量化考核办法(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特别是国有银行的经济体制,各级管理者对上负责,首要任务实完成指标,奖金可以上不封顶,而一旦发生风险,处罚数额最多也就区区几千元,责任认定在绩效考核中风险占比很小),鞭打快牛,上有指标考核,下有奖金刺激,大大弱化了内控管理和合规经营的约束力。
4、监管部门对信用卡风险认识不足。如一些地方银监部门对信贷等业务频频开展大检查,而对信用卡业务却疏于专项检查。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摘要: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机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银行的风险程度和风险管理的能力。在我国国有商
业银行现行风险管理制度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加大了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和金融风险。为此,必须
创新风险管理制度,改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再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构建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设
施,实现对所有风险准确和及时地度量、分析、防范和化解。结合当今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研究的新
动向,在综合分析现有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特点和银行经营目标后,认为以价值创造为导向的全面风险管理是银行风险管理的未来方向。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风险管理
1.商业银行实行风险管理的重大意义
1.1商业银行的特殊性
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一般工商企业经营的是物质产品和劳
务,从事商品生产和流通;而商业银行是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经营的是特殊的商品--货币和货币资本,经营的内容包括货币收付、借贷以及各种与货
币运动有关的或者与之相联系的金融服务。2.商业银
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所受社会经济影响的特殊。通常,商业银行对整个
社会经济的影响要远远大于任何一个企业,同时,商业银行受整个社会经济的影
响也较任何一个具体企业更为明显。3.商业银行的责
任特殊。一般工商企业只以盈利为目标,只对股东和使用自己产品的客户负责;
商业银行除了对股东和客户负责之外,还必须对整个社会负责。
1.2风险管理——商业银行的生命线
美联储主席阿兰格林斯潘(Alan Greenspan)在《美国银行家》杂志世纪版(1999
年12月出版)的开篇文章《风险、监管与未来》中指出:“显然,银行之所以能
够为现代社会做出这么多的贡献,主要是因为他们愿意承担风险”。美联储副主
席罗杰 富古森(Roger W.Ferguson,Jr.)在2002年3月4日的演讲(题目是“回
到管理银行风险的未来”的)中也指出:“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而
承担风险正是银行最重要的经济职能,是银行存在的原因。”上述论断表明,商业银行的核心能力是风险管理能力,商业银行是否愿意承担风险、是否能够妥
善管理风险,将决定商业银行的盈亏和生死。
传统金融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作为存款人和借款人之间的中介。马克思曾明确指出:“银行是存者与贷者的集中。”但如果说在商业银行
产生的初期,它们所提供服务的很大一部分价值,在于解决双方在融资的期限、时间、金额、现金与凭证的交付等方面的矛盾和困难,那么在信息技术已经非常
发达、股票和债券等金融工具已经广泛应用、支付手段已经非常方便的今天,金
融机构提供这方面服务的价值,所占比例已经非常小了。在目前条件下,“借者”
与“贷者”之所以需要银行来作为中介,是因为银行能够更有效地管理风险,从
而克服资金融通中这一最主要、甚至是唯一的障碍。银行监管发展的趋势也表明,银行风险才是监管当局(进而商业银行自身)关注的焦点。《新巴塞尔协议》中所提出的“三大支柱”(资本充足率、政府监管和市
场约束)无一不是以风险为核心的:银行所需要的资本量,完全根据其风险程度
来确定;政府监管是以风险为基础的监管;市场约束的关键在于使市场参与者更
多地关注银行风险状况的变化,通过保持或改变其与银行的业务关系,促进银行
稳健经营。在最近30多年以来世界各国的银行危机中,所有倒闭、被政府接管的银行,无一例外地都是因为在风险管理方面出现了严重问题。从80年代美国
储贷协会危机到从90年代初持续至今的日本银行业危机,从80、90年代一直到现在仍连续不断的拉美金融危机,到刚刚过去不久的亚洲金融危机,从1995年尼克?里森因期货交易造成8.6亿英镑巨额损失而将拥有232年悠久历史的巴林银行推上死亡之路,到2002年发现约翰?鲁斯纳克因违法外汇交易造成7.5亿美元损失而使联合爱尔兰银行市值在一天之间暴跌13.7%,这些事实一再证明: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生命线。
2.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内容
2.1风险管理的概念
著名的风险管理专家廉姆斯和汉斯给风险管理作了如下的定义:“风险管理是通过对风险的识别、衡量和控制,以最少的成本将风险导致的各种不利后果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科学管理方法。”风险管理的目的与企业经营的目的是一致的,通过对企业各种业务活动和资源的计划、安排和控制,尽力减少各种具有负作用的不确定事件的影响。风险管理还可理解为在意外损失发生后,企业为了恢复财务上的稳定性和营业上的活力对所需资源的有效利用,或以固定的费用使长期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
2.2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概念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指通过风险分析、风险预测、风险控制等方法,预防、回避、排除或者转移经营中的风险,从而减少或避免经济损失,保证经营资金的安全。它有两方面涵义:一是收益一定条件下的风险最小化;二是风险一定条件下的收益最大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这两个基本目标(收益目标和安全目标)与其经营目标是一致的。
由于商业银行的风险具有隐蔽性和不可预测性,主要依靠商业银行自身的管理,因此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比一般的风险管理难度更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牵涉到银行的各项业务。各个不同的业务部门控制风险的具体做法不同、重点也不同,但是从整个银行的总体来看,其目标是一致的,即寻求最优的风险——收益组合的过程。换句话说,其目标归根到底是保证商业银行“三性”(即流动性、盈利性、安全性)原则的实施,以相对较小的风险获取较大的盈利。
2.3商业银行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风险,指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由于一系列不确定因素而导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管理就是通过过去和现有的各种信息使风险的潜在损失最小化。我国的商业银行风险按其成因可分为:
1、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
2、流动性风险。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交易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付的需要,迫使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的风险。目前,上述特点还未暴露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但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型企业的转变,流动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加大。
3、利率风险。主要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
4、经营风险。主要是指由银行自身经营管理方面和操作方面存在的问题而形成的风险。近年来,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尽管有所加强,但受利益驱动和相关管理人员能力、素质的影响,经营规模和经营管理控制能力不相匹配。
5、操作风险。主要是指由于人员因素、流程因素、系统因素以及外部事件引起的风险。比如业务人员操作失误、银行内外勾结、流程执行不严格、系统失灵、系统漏洞、外部欺诈、突发外部事件等。
6、法律风险
商业银行要承受不同形式的法律风险。包括因不完善、不正确的法律意见和文件而造
成同预计情况相比资产价值下降或负债加大的风险。同时,现有法律可能无法解决与商业银行有关的法律问题:有关某一商业银行的法庭案例可能对整个商业银行业务产生更广泛的影响,从而增加该行本身乃至所有商业银行的成本,相关法律有可能发生变化。在开拓新业务时,或交易对象的法律权力未能界定时,商业银行尤其容易受法律风险的影响。
7、声誉风险
声誉风险产生于操作上的失误,违反了有关法律和其他问题。声誉风险对商业银行危
害极大,因为银行的业务性质要求它能够维持存款人、贷款人和整个市场的信心。
三.商业银行风险影响
对银行而言,风险是可能对银行战略目标的实现产生影响的事件、行为和环境,而对这种不确定性进行调节和驾驭的能力就是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并非是要消除风险,而是通过对未来结果不确定性的分析预测和周密思考,以降低决策错误之几率、避免损失之可能,相对提高银行的附加价值。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不仅涉及到银行内的程序和流程,同时也涉及到银行的组织结构、政策以及操作风险的管理流程。对于机构来说,处理操作风险应该有适当的针对操作风险的政策,首先要确定这些政策,同时要把这些政策告知整个银行的人员。在这个过程当中要考虑几个方面:首先要有一个明确的治理结构,必须了解在什么情况下应该向谁汇报。在一个典型的银行案例中,应有一个单独的信用风险管理机构,还有不同业务部门负责日常业务的管理,即有两个报告机制,有关日常运作,向这种业务部门经理汇报;而
有关信用方面,必须向有关信用经理汇报。在银行涉及的信息当中还有一点非常重要,即获得信息的人和信息在不同层面的细节。比如董事会所需要的是一个概括性的信息,因而不可能把同样信息交给所有的人。另外,信息应当是具有灵活度的,还需要有灵活收集信息的方法。
三、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虽有所改进,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和改革开放的进展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以下现状:
(一)传统的管理理念与科学的风险管理存在差距
金融业是高风险行业,而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发达,很多企业的融资都是间接的。因此,银行的运作空间比较狭小。而且,我国银行产业主要集中在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风险是一触即发。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过分追求经营的规模,看重短期目标,把风险控制看成是业务员创造利润的碍脚石。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系统的构架还不完善
我国很多商业没有制定一套科学的、合理的风险管理规划,各银行设置的风险管理委员会也不能尽其所能,风险管理系统仅在某个业务部门有所表现,但是就整个行业而言,它是零散的,缺乏统一管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程序,首先是要风险识别,然后是风险评估、确定风险等级和应对计划,最后是对监察风险。但是在我国很多商业银行中却不是这样操作的。以信贷为例,当客户提出信贷申请时,信贷部经理首先会调查客户,收集客户的相关资料,进行初步审查。信贷经理认可后,收集的资料会送到银行的风险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评估和控制风险,并将研究后的资料返还给信贷部,由信贷部决定是否发放贷款。这里只有审查和审批两个环节,从风险管理的程序看,只有识别风险和评定风险两个步骤,它没有制定风险管理计划,也没有对识别的风险进行监察。
(三)市场化风险加大
我国的金融市场已发展到一定规模,银行的资金筹集和运用已经开始市场化,这会使银行面临资金流动性或支付危机的风险。例如,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的发展,可以有利于商业银行进行资金流动性管理,但由于市场不完善和商业银行拆借行为的不规范,可能导致资金流动性或支付能力的危机。
(四)汇率及其他金融衍生品交易风险日益增大
随着各商业银行外汇业务和外汇交易的不断扩大,其面临的汇率波动也日益增大。同时,由于缺乏管理经验,商业银行对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涉入使其经营风险进一步加大。
(五)缺乏风险对冲的工具
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金融衍生产品是商业银行获取收益、规避风险的重要工具,成熟的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可以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可以促进金融的创新。但是,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和证券市场目前还不成熟,它们不能为商业银行提供有效的风险对冲平台,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向现代化迈进的脚步。
(六)盈利评价体系不完善
盈利质量,主要指银行的盈利能力是否真实有效和可持续性。因为银行是高风险的行业,过去或当下的盈利,并不代表以后一定会盈利,但其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可能是可以把握的,所以本文通过对银行盈利质量指标及数据的定量分析,望能准确客观地反映其本质内容。
一.商业银行盈利评价指标体系
(一)盈利性指标。衡量银行的盈利性指标可设定为规模增长率,资产收益率,盈利增长率三项。1,规模增长率,主要是指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规模的增长比率,在我国银行现在还是分业经营,利息收入是银行的主要盈利来源,所以信贷资产规模的扩充对银行是非常重要的2,资产收益率。收益除以在那个总资产。资产收益率是国际上考察商业银行的综合性指标。国际排名前100家大银行近10年资产收益率的平均水平准1%。3盈利增长率。比较直观反映银行的盈率水平,可以同比和环比来考核盈利水平的高低。
(二)安全性指标。1资本充足率。资本/加权风险资产*100%2核心资产充足率。核心资本/加权风险资产3不良率。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之比,主要体现银行的资产质量4.拨备覆盖率。拨备额/预期损失。国外银行一般在1005,拨备没有充足,银行的盈利质量就有问题。
(三)流动性指标。一般情况情况用存款比率,现金比率和二级准备资产来衡量银行的流动性。由于公开数据的限制,这里只用存贷比率,即贷款余额/存款余额,存贷比越高银行的流动性就越差。75%的存贷比是我国监管控银行业风险确立的硬性指标。
(四)盈利能力指标。是指商业银行获取利润最大化的能力。一般包括成本收入比,非息收入,杠杆率等
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趋势
1.1风险管理是核心能力
1.2银行风险控制最新进展
1.2.1全面风险管理
1.2.2风险价值法(VAR)
1.2.3风险调整资本收益(RAROC)
1.2.4资产组合调整
1.3传统信用风险管理方法
1.4国际商业信用风险管理趋势
2新资本协议与风险管理
2.1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2.2IRB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
2.3各地区对新协议的落实情况
2.4银行资本管理的变化
2.5中国银行如何跟进新协议
3全面风险管理最佳实践
3.1信用风险管理
3.1.1风险管理过程
3.1.2
3.2
操作风险管理
3.2.1操作风险内涵和特点
3.2.2操作风险的计量方法
3.2.3操作风险的管理框架
3.2.4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思路
3.3市场风险管理
3.3.1市场风险管理的内容
3.3.2市场风险的计量方法
3.3.3市场风险控制体系
第五篇: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研究
银监会于今年3月29日发布《银监会2010年年报》显示,截至2010年底,商业银行整拨备覆盖率水平首次超过200%,达到217.7%,比年初上升64.50个百分点。银监会警示称,随着市场流动性逐步收缩,部分商业银行流动性压力上升,高息揽储、高价交易存款等违规行为可能出现。
在商业银行流动性“告急”的过程中,渤海银行堪称为其中的典型。年报显示,在2008至2010年期间,渤海银行资产总额分别为622.11亿元、1175.16亿元和2650.86亿元,负债总额分别为572.21亿元、1122.74亿元和2556.70亿元。尽管此间渤海银行贷存比一直控制在70%以内,但流动性比例(人民币)直线下滑,分别为50.73%,44.08%,35.01%。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因其具有不确定性强、冲击破坏力大的特点,被称为“商业银行最致命的风险”。自金融系统产生以来,流动性风险一直伴随在商业银行的整个经营过程中。在全球会融危机背景下,流动性问题不仅是我国而且是当今世界金融领域中尚未解决的主要难题之一,因此流动性风险管理也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资料显示,2010年城市商业银行各项监管指标持续向好。从资本质量来看,截至2010年末,城市商业银行不良贷款376.9亿元,比年初减少108.8亿元,不良贷款率1.3%,比2009年初下降1.03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达到了182.23%;从资本状况来看,平均资本充足率达到12.96%;从盈利能力来看,截至2010年末,城市商业银行资本利润率15.87%,资产利润率1.01%,在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利润增速普遍下滑的背景下,城商行保持了盈利稳定没有下滑。纵观我国商业银行公布的财务报告,从流动性状况来看,城商行流动性指标普遍较好,各项监管指标均达到较好水平,整体保持了良好稳健的发展态势,但实际却隐藏着巨大的潜在性流动性风险。
与国外银行先进的风险管理措施、较为完善的政策环境以及严格的监管要求相比,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广大中小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水平普遍较低,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
一方面,资产负债的期限匹配不合理,负债短期化,而中长期贷款比重偏大,即存在严重的“短借长贷”现象,预防出现挤兑高潮等突发情况的能力不足;另一方面,银行自身业务以及资产结构单一,其中占绝对优势的信贷资产在未实现证券化的条件下容易受贷款合同期限及条款等因素的影响致使流动性减弱,而利率和汇率的变动又将加剧银行融资成本与投资效益的不稳定性,从而减弱抗风险能力。
对于我国银行业的管理,至今仍带有浓厚的垄断色彩。国有商业银行存在强有力的国家信用担保,相对缺乏来自其他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威胁和竞争,这一现象导致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中重经营轻管理、重效益轻风险防范,自律机制不健全。另外,竞争机制尚不健全,一些金融机构仍存在违规或超越业务领域开办业务的现象,干扰了金融机构的活动,扰乱了金融秩序。最后会导致许多难以预料的突发性因素进而增加潜在的流动性风险。
要解决商业银行流动性问题,必须综合考虑到各个方面,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试图找到解决流动性风险问题的对策。
从宏观上来说,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逐步的对外开放,使商业银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流动性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没有流动性商业银行将无法生存和发展。因此,在今后的金融法规完善的过程中,纳入金融法规中,使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管理在法制的约束下,规范的进行。
目前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主要缺陷是:作为所有者的政府职能与作为企业的银行职能的不相容性。要从根本上转换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应当取消国家控股。国家可以参股但不控股,这样既可防止政府对银行的干预,也可避免银行对政府的依赖,有利于将商业银行改造成为自主经营、自担风险、自我约束的金融企业法人,并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经营管理机制。此外,在进行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同时,还应加快建立银行的破产机制。因为流动性管理的实质是防范银行支付风险,因此强化流动性管理必须与实施银行破产制度结合起来。
从微观层面上来看,作为商业银行,要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首先要从加强信贷管理入手,因为信贷管理的缺失一方面造成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不高,另一方面也容易引发银行“惜贷”问题,进而形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加强我国流动性风险管理,应该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充分利对贷款人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进行充分评估,建立一套企业信用评级系统。
关于企业的信用评级和绩效评估体系目前强调以企业未来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分析为核心,着重考察企业偿债能力。但是企业绩效不仅与其盈利有关,还与经济周期、宏观政策等有较强的相关性,需要从多方面方面来建立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企业信用评级系统的完善可以提高银行信用风险管理水平,同时又能为监管部门对银行实施有效监管提供依据,从而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另一方便,从目前来看,国内银行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主要依靠存贷利差,非利差收入的比重相当低。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展及金融市场的日趋成熟,以利差收入为主的盈利模式已面临盈利水平降低、风险程度加大等诸多严峻考验。因此,对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拓展中间业务不仅可以带来新的利润来源,还可以缓解资金的结构性过剩,扩大银行的利润空间。
随着竞争日益激烈,金融企业越来越像生产性企业,需要不断满足客户需求。创新是利润的源泉,也是商业银行改善流动性、解决流动性困境的重要手段。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加快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拓展优质信贷市场,培育新的利润来源是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