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时间:2019-05-13 08:07: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第一篇: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国内银行业的突飞猛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已经不能满足银行发展的需要。想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必须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我国银行面临一个高速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重视操作风险就是重视银行在金融大环境下生存的根本。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控制

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减少损

失成为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操作风险,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吸取管理失败的教训,建立科学有效的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成为我国银行亟待

解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

20世纪9O年代以后,操作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银行

业操作风险的严重性令人担忧。从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

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存在以下九大特征:

(1)从操作风险事件被揭示的频率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贷款业务是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业务线。

(3)从损失类型看,内部欺诈及其导致的操作风险损失比重

最大。

(4)人员因素在操作风险的引发因素中占最大比重。

(5)从操作风险涉案人员的职务层次看,呈现职务日渐升高的倾向。

(6)从操作风险发生的银行等级结构看,主要集中于基层分

支机构。

(7)从风险持续的时间跨度看,对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不容乐观。

(8)从发生的商业银行看,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与银行规模

呈正相关。

(9)从操作风险事件的作案手段看,高科技手段值得警惕。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

从国内的现状来看,造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主要是各家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诸多缺

陷,这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操作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融合现

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

一体的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风 险有怎样的认识,就会有怎样的风险管理文化。

2.2 操作风险管理部门缺失: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是实现

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风险管理框架存在缺陷会使得严密的内

控体系出现漏洞,出现风险损失在所难免。从目前的情况看,国 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上的缺陷表现在:缺乏专门的操

作风险管理部门和基层分支机构风险管理职能缺失。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银行的 操作风险控制应采取以下防范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操作风险控制环境的营

造应从组织文化建设开始,使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人员提高控 制意识,统一控制观念;使组织之间的控制活动协调一致,控制 人员的责、权、利关系明确,使商业银行从内部到外部形成整体 的控制程序。

3.2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为了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从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还应该建立、健全风险 评估机制,使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形成制度化。

3.3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操作风险预警系统。内部控制制 度是有针对性的管理操作风险的有力工具,有效且能保证严格 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

3.4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商业银行应按决策系统、执行系

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银行的组织结构,选用合 理的组织管理形式。

3.5 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素质。目前国外商业银行职员

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的比例已经超过8O,而我国商业银行的 这一比例与国外相比还相差甚远。因此,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 素质是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3.6 加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

后面l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两级代理、四权分离的现代公司 组织机构,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公 司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结构、股东治理结构和经理人制度。

3.7 加强技术装备,提高操作技术水平。随着计算机在商

业银行的普及应用,互联网络、电子监控系统、巧系统、货币检验 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与管理手段相继在商业银行的营运活动中 得以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8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主 要来源于人为因素,需要通过完善和加强法律、法规来加以控 制。因此,加强法制建设是降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 途径。

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主要策略,只要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能够从以上 这些策略人手积极开展操作风险控制,加大稽核审计的力度,充 分发挥银行内部规避风险的潜能,并以此为基础向相关的方面 扩展控制,就会逐步提高控制效率,实现不断降低操作风险的目 的,从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 郭睿.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M].华东师范大 学,2008

C23 刘正良,刘厚俊.新巴塞尔协议下的操作风险与我国银行 业改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O2)

[3] 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状 况[J].管理评论,2003,(11)

第二篇: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班级:109060401

学号:10908060107

姓名:郝敏

摘要:近年来, 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网络全球化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得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变得越来越突出, 并出现了高发的态势。如何防范和控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 已经成为国内外金融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结合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管理操作风险的经验,对加强和改善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操作风险 防范措施

随着银行数据统一集中及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减少损失成为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巴塞尔监管委员会在2004 年正式发布的《新资本协议》中把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框架内,对国际银行业操作风险的度量和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从我国来看,近几年由操作风险引起的大案要案及重大违规事件频频发生,给我国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既影响了银行的社会形象,也影响了正常的社会秩序。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操作风险,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吸取管理失败的教训,建立科学有效的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成为我国银行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界定

操作风险,通常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操作风险是仅将存在于商业银行“运营”部门的操作风险定义为操作风险,并将其界定为由于控制、系统及运营过程中的错误或疏忽而可能引致的潜在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是商业银行可以控制的风险,但不包括外部事件,如监管者或自然灾害的影响。广义的操作风险是将操作风险定义为除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之外的一切金融风险。这个内涵很广泛,它的优势在于涵盖了所有市场和信用风险以外的剩余风险,但该定义使商业银行对操作风险的管理和计量非常困难。银行业普遍认同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 失的风险。巴塞尔委员会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突出强调了银行内部人员操作和业务系统因素所导致的操作风险。对风险进行量化是银行风险管理的一个趋势,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均已开发出成熟的度量模型。与它们相比, 操作风险识别困难, 发生范围广泛, 损失资料难以收集, 损失程度难以确定, 因此, 在这一领域还远没有达成共识。

二、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世纪90 年代以后,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特别是近两年有急速上升的态势。从已披露的案件来看,触目惊心!如2005 年发生的中国银行黑龙江河松街支行10 亿元诈骗案、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的6.45 亿元按揭贷款骗贷案;2006 年,深圳发展银行违法放贷总额15 亿元、中国银行广东分行开平支行前行长4.82 亿美元资金挪用案、2006 年交通银行沈阳分行2 亿元巨额客户资金诈骗案等。,2007 年中国银监会决定对被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的8 家银行分支机构进行行政处罚,金融诈骗大案频频发生,可见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严重性令人担忧。从国内的现状来看,造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商业银行内控机制和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

国内商业银行频繁发生大案要案, 表明其自身的免疫力还不高, 其内控制度仍存在严重缺陷。大多数银行的内控制度建设往往滞后于业务发展, 尤其是新业务的开展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另外, 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 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的监督, 内控制度缺乏刚性。内部审计部门没有完全起到查错防漏、控制操作风险的作用, 稽核审计职能和权威性没有充分发挥。大多数银行不同类型的操作风险在经营层面分由不同的部门负责,未设立专 门的操作风险管理职能部门来统一谐调。对于对同一类型的操作风险,即使在同一银行的不同分行做法也各不相同,表现出较强的随意性和自发性。2.内控机制执行力弱,操作风险管理未能实现全面覆盖

内控机制是对银行内部管理活动进行衡量和纠正的一整套制度安排,其最初目的是为了减少和控制商业银行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盗用公款等行为的发生,它属于操作风险管理最传统、最原始的手段。从我国银行业最近暴露出的操作风险的诸多案件看,规章制度不落实、执行不严格、监督管理不到位的问题在一定范围内还比较严重。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机制建 设,消除操作风险管理中的“蚁穴”,已是当前各家商业银行面临的现实任务。操作风险未能全面覆盖。其突出问题在于产品创新管理混乱,缺乏面向市场的产品管理组织框架,“新产品开发-评估论证-申报审核-研究设计-完善内控-成熟移交-形成品牌”的创新流程尚未建立。

3.员工队伍管理建设不够, 岗位职能划分不明、责任不清

长期以来, 我国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上存在着一个错误的理念, 即重视对基层操作人员的管理, 轻视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 似乎只有基层操作人员才有引发操作风险的可能。这种管理理念对双方都不利。一方面, 对于基层操作人员而言, 过于严格的管理势必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 对于高层管理人员而言,松懈的管理往往会使高层管理者轻易丧失原则,从而导致金融腐败。其次,我国许多商业银行在人员的选拔任用上, 既没有对候选人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估, 也没有经过严格的岗前培训,工作当中又放松了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使得部分员工在思想方面自律性较差。另外, 部分商业银行的重要岗位轮换制度和近亲属回避制度等没有得到严格执行。有的网点主要负责人或重要岗位人员在同一机构、同一岗位一干就是几年甚至十几年, 有的甚至多名直系亲属在同一机构不同岗位担任要职。这必然会给一些价值观扭曲的人以可乘之机, 导致银行业的贪污、挪用、盗窃等现象不断出现, 资金流失严重。

三、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管理启示

西方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发展历史悠久,在管理方面有较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在此列举几点来说明:

1、强烈的风险意识

西方发达银行普遍认为, 操作风险的控制并不是业务流程中可有可无的附属产品, 而是为实现经营目标所必须承担的, 因此自上而下树立强烈的风险控制意识非常关键。首先, 必须赋予操作风险控制以明确的价值取向。明确操作风险与银行成本、收益以及股东价值之间的关系, 使所有员工意识到, 其实施的风险控制行为, 能直接使他们自身受益。其次, 有高层管理者的支持。高级管理层坚信, 操作风险的控制过程能给银行带来价值, 增进运行质量, 降低波动性。

2、细分的管理流程

西方发达银行清晰地认识到, 操作风险管理的目的在于加强操作环境中的有害识别与控制,为此, 它们往往会根据一个非常详尽细化的管理框架来设计管理流程, 其中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分析、控制、监督和报告等环节。在每个环节, 还制定了具体的实施程序和步骤, 以增强流程的可操作性。例如,关于风险监督, 它们会建立一套操作风险的监控程序, 尤其要为操作风险建立衡量标准或关键的风险指标, 以确保重大风险事件的相关信息被传递至适当的管理层。与此同时, 它们还会强调细分的管理流程是体现在具体的业务活动上的一个动态持续的和协调的过程。

3、协作的内部关系

操作风险的管理散布于各业务岗位, 这种分散性特点决定了具体业务部门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必须承担第一位的责任。西方发达银行为了有效地管理操作风险, 加强了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以及其他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这种协作关系有三个含义: 一是操作风险管理部门要从运营环境中提取必要的风险信息及时提交风险报告, 制定控制政策;二是银行各个业务部门各司其职, 负责执行政策, 管理风险;三是内部审计部门定期审核, 以建立有效的横向制约机制, 确保操作风险、管理过程的统一性, 并且确保按照适当的控制程序加以进行。

四、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的具体措施

1、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体系。

建立集业务部门、风险管理部门、监督部门为一体的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体系。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委员会总揽银行风险控制,形成以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横向拓展到各相关业务部门,纵向延伸到基层营业机构的操作风险全面管理体系。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要加强上下联动,协调部门沟通,定期召开操作风险管理联席会议,分析内外部操作风险形势,评估风险暴露程度,研究制定防范措施。

2、加大内控制度的建设及执行力度

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尽量避免操作风险的发生。一是营造良好的操作风险管理氛围。注重全体员工树立操作风险意识。建立健全有利于控制操作风险的正向激励机制, 鼓励员工增强防范操作风险的责任和意识。二是确立符合银行整体发展战略的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架构和体系。将操作风险统一纳入全行的资本和风险管理体系, 使操作风险管理覆盖全行所有的运营层面和业务领域。明确董事会、高管层、操作风险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的操作风险职责, 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加快机构扁平化改革和整合步伐, 逐步撤销低效网点, 促进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进一步完善业务操作流程, 运用组织控制和考核轮换的方法, 明确各岗位或员工的职责和权限划分, 严密分级授权。形成银行内部审计、财务会计、风险管理、纪检、监察等互为补充的银行内部操作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充分发挥信息披露作用, 与外部审计、银行监管一起, 形成对操作风险外部监管的有效补充。三是提高内部审计等检查监督水平。学习国外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技术, 普及审计创新意识, 提高审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适应性。通过各类稽核、检查, 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四是注重内部操作风险管理工具的开发和运用, 给予内部控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决策支持。

3、借助科技手段, 建立健全操作风险识别、评估体系和完整的内控信息反馈机制 商业银行应按照《协议》框架要求,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并运用现代科技手段, 从操作风险分类定义、组织流程、操作风险计量模型、风险控制和评估、操作风险数据库、操作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 建立科学的内部评级法, 逐步建立覆盖所有业务的操作风险的监控和评价预警系统, 并进行持续的监控和定期评估。同时, 应充分利用现代化的信息处理和通讯技术, 建立灵敏的信息收集、加工、反馈系统和完整的信息交流渠道, 使各项决策和经营活动建立在充分的信息支持的基础上。利用各种信息及时调整业务经营方针和发展策略, 加强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针对性和主动性, 及时协调解决内部控制中的问题, 消除信息传导失真, 有效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

4、提高银行员工的素质水平,建立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

现阶段,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中,最大的两个潜在风险操作失误和欺诈都与人有关,因此,对我国商业银行而言,操作风险的防范关键是对行为人的控制。商业银行应以人为本,全面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的教育、培训,提高全体员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这是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最基本、最重要的措施,也是操作风险管理最核心的内容。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1)提高员工对操作风险的认识,正确理解操作风险的涵义,自觉规范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并杜绝各种欺诈行为。理念是行动的先导, 文化是无形的约束, 确立风险防范理念, 将直接影响到银行广大员工日常的工作态度, 并形成习惯, 久而久之凝聚为风险控制文化。文化一旦形成, 就变成一种力量, 直接指导、激励和约束着员工的行为。因此, 只有风险控制文化以高标准的理念和思维要求各级管理者时, 操作风险的管理才会积极主动。

(2)针对人员操作失误导致的操作风险,要加强对业务人员业务技能的培训,提高操作技能,降低操作失误出现的频率;加强对业务人员业务规章、流程的教育,确保业务操作符合各项规章和流程的要求,做到有章可循。

(3)加强员工理想信念、职业道德和法纪观念等在内的综合性教育,培养员工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建设企业文化、开展警示教育,警钟长鸣,提高员工的道德素质和防腐抗变的能力、构筑坚实的道德防线上狠下功夫;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员工学规学法,增强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遵章守法;要警钟长鸣,加强对有不良行为员工的转化教育,严防道德风险。(4)建立公正、合理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商业银行可以一方面完善考评和激励机制,加大对基层管理人员突出内控管理职责的考评;另一方面加大对执行不到位人员的处罚力度,提高违规成本与收益之间的比率。同时,推行职位分析、设计方法,对所有岗位实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各岗位的基本岗位要求及人力资源配置要求,要根据每位员工的品德和业务能力,结合不同年龄、学历和工作经验,分配适合的岗位。

5、将操作风险纳入管理文化建设中,打造基层行操作风险管理文化

首先,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尤其对于新入行员工,要在他们踏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天,就将内控文化理念灌输到他们的思想中,为操作风险的防范做好最基本的准备。其次,加强内控安全意识教育。一方面要提高员工对内控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认真解析一些典型案例,强化柜员自觉规范操作的意识。最后,强化内控优先的意识。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制度执行的关系,将内控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全过程,克服制度阻碍业务发展的偏见,自觉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参考文献:

1、尹培军,浅谈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财经界,2009.7,144-145

2、毛悦宁,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与化解,金融发展研究,75-76

3、胡佳,浅析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09.10,30-32

4、纪乃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方法的研究,经济问题,2005.10,69-70

5、任辉,关于我国银行业防范和控制操作风险的研究,广东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5.10,38-41

6、余琼花,对防范和控制我国银行业操作风险的思考,科技信息,401-403

7、关景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现状及改进建议,河北金融,2009.10,33-36

8、朱彦青,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初探,金融经济,137-138

第三篇: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及其对策研究

2008-8-5 14:58 孙涛 【大 中 小】【打印】【我要纠错】

内容提要:“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提出了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要求,为探索降低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在分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体形式以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出发,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提出了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对策,对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操作风险;商业银行;风险控制;防范对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一系列由于操作风险(Operational Risk)所导致的银行案件震惊了国际金融界,也对金融机构的操作风险管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2004年6月“新巴塞尔协议”的颁布,提出了研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要求。据金融信息参考2005年第6期报道,我国从2000年到2004年共发生涉案金额在百万元以上的银行业案件75起,其中人民银行6起,农业银行15起,建设银行17起,中国银行18起,其他金融机构10起,除涉案金额不祥的13起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造成国有资产损失高达24.15亿元。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防范对策具有特别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形式

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在实际管理过程中有多种具体的表现形式,根据商业银行的特征和运行规律,借鉴国外操作风险控制与管理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要形式:

1、组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组织机构设置以及组织控制失效或低效,产生操作风险,而使得实际效果偏离预期目标的可能性。我国商业银行在改革过程中,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都在变革之中,由传统的组织结构及控制方式,向“公司化”的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转移,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发生失效或低效的可能性很大,由此就比较容易引起操作风险的产生,这种由组织机构及控制方式的作用或内在功能失效产生的内部操作风险,就是组织风险。

2、管理风险。是指由于管理人员以及管理职能失效,产生操作风险,而使得实际管理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加强管理是控制操作风险的有力手段,在商业银行的运行过程中,管理人员舞弊、管理制度缺陷、管理技能下降等,都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失效或低效,从而引发操作风险的产生。这种因管理人员以及职能原因产生的操作风险被称为管理风险。

3、技术风险。是指由于技术工艺、设备及手段等不完备或失效引发操作风险,从而使得技术控制效果达不到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商业银行的技术控制手段越来越先进,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段也越来越高明,尤其是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产生,在方便用户以及增加商业银行业务量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增加网络操作风险。另外,现代印刷手段的提高,也在不断地产生着假票、假币,也促进了操作风险的产生。以上这方面的原因产生的操作风险,被称为技术风险。

4、人员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内部及外部相关人员,有意识、有目的地作弊或责任心不强、判断失误等原因而产生操作风险的可能性。内部人员舞弊是由于员工素质低下以及内部控制制度失效等原因造成的人为风险;外部人员舞弊是外部不法分子与内部人勾结、利用

商业银行的缺陷或采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诈骗,以造成商业银行或他人资产损失的行为。

5、法律及制度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商业银行制度缺陷,而造成商业银行及他人资产损失的现象。我国商业银行目前正处在改制时期,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商业银行制度及业务还没有完全与国际接轨,已经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也由于环境条件的不成熟还没有完全起作用。因此,通过完善及贯彻执行相关法律、法规来降低操作风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产生具有多方面的原因,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环境、运行特点以及内部控制状况等因素,可以把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归纳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内部欺诈(Internal Fraud)行为。是指商业银行内部的有关人员,采用诈骗、盗用资产、违犯法律以及内部规章制度等手段进行舞弊,致使商业银行发生资产损失的行为。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由于缺乏内部控制或内部控制失效,内部欺诈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在2003年媒体报道的71起操作风险案件中,内部欺诈引起的有41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57.75%;从损失金额上看,71起操作风险案件共产生经济损失295821万元,其中内部欺诈产生的经济损失高达199677.43万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比例为67.50%.在国外,内部欺诈也是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根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内部欺诈产生的操作风险案件1564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的3.31%,损失金额56350万欧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7.23%.可见,在我国内部欺诈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应重点进行防御。

2、外部欺诈(External Fraud)行为。是指商业银行外部的人员采用抢劫,伪造凭证或票据进行诈骗,开具空头支票或使用银行卡恶意透支,利用计算机盗取他人及银行货币资金,破坏金融行业计算机系用以及采用其他的违法手段使商业银行资产造成损失的行为。在国内,外部欺诈仅次于内部欺诈是产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第二大原因,根据2003年媒体报道的操作风险统计,外部欺诈案件15起占全案件的21.13%,产生经济损失92237.3万元占31.18%;在国外,根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外部欺诈案件20039次,占全部案件的42.39%,产生经济损失121130万欧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15.54%.可见,外部欺诈在国内外都是产生操作风险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应重点进行防御。

3、执行、交割及流程管理(Execution Delivery&Process Management)失误。是指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操作过程中,业务及管理人员由于交易数据输入错误,简洁的管理失误,不完备的法律文件,未经批准访问客户账户,合作伙伴的不当操作、以及经济纠纷等所产生的交易失败、过程管理出错、合作失败等状况,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经济损失的行为。在国内,这是产生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第三大原因,根据2003年媒体报道操作风险事件的统计,这一原因所引起的操作风险案件占全部案件的比例为9.86,产生经济损失75.09万元,占全部损失金额的0.025%;在国外,这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根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共发生操作风险案件16578起,占全部操作风险案件的35.07%,产生操作风险金额229260万欧元,占全部操作风险损失金额的29.41%.可见,这是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潜在原因,也应加强重视。

4、客户、产品及商业行为(Client Products&Business Practices)失误或低效。是指由于商业银行的业务及管理人员,因违约、滥用客户的秘密信息、进行错误的交易、参与洗钱以及销售未授权的金融产品等,从而产生无法满足某一顾客的特定需要、产品失效或失误、商业行为出错等现象,给银行或用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根据2003年的统计资料,国内因客户、产品及商业行为产生的操作风险,案件数量占比为7.04%,损失金额占比为

1.29%;国外案件数量占比为7.17%,损失金额占比为31.14%.因此,树立客户至上的观念,规范金融产品以及商业行为,是控制操作风险产生的一条重要渠道。

5、雇佣合同以及工作状况带来的风险事件(Employ Practices&Workspace Safety)。在商业银行运行中,因商业银行不履行合同,就会产生职员要求赔偿的事件;商业银行不能为职员创建良好的工作环境,就可能会违反职员的健康安全规定,也可能或产生职员要求赔偿;商业银行在执行合同和提供良好工作条件方面的不足,也可能会引起职员的消极怠工、降低责任心、甚至会发生罢工。这一方面会增加商业银行的风险指出,另一方面会引发更严重的操作风险案件。在国内,这一原因引发的操作风险案件不多,经济损失也很小,不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在国外,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这一原因产生操作风险案件的占比为8.52%,产生经济损失的占比为6.72%,是引发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

6、意外事件产生有形资产损失(Damage to Physical Assets)。主要是指由于恐怖事件、地震、火灾、洪灾等不可抗拒的力量产生的商业银行实体资产的损失。这种损失一般是由非人为性原因造成的,当不可抗拒的意外事件发生时,如果管理有效会减少所发生的风险,管理失效会增加所产生的风险。在国内这部分原因所产生的操作风险不大,不是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在国外确实产生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原因,据2003年巴塞尔银行委员会的调查结果,这一原因产生操作风险案件的占比为1.4%,产生经济损失的占比却为24.29%.因此,我国也应重视这一原因,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风险。

7、经营中断和系统出错(Business Disruption&System Failure)。这种原因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产生故障、发生问题,通讯系统故障以及设备老化或出现问题发生业务中断,从而发生直接的经济损失和由此产生其他的操作风险损失。在国内这是产生操作风险的一个原因,但不是主要原因,发生操作风险的案件占比在5%以内,经济损失占比不到1%;国外的案件占比不到2%,但经济损失占比超过2%,这说明这类原因是预防操作风险值得注意的一个潜在原因,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商业银行产生操作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上主要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如非事件类型信息失真、决策者素质低下,内部控制失效等都会引发操作风险的产生。操作风险的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商业银行的管理者只要从以上几个主要方面入手防范操作风险,就一定会收到一定的效果。

三、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对策

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针对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银行的操作风险控制应采取以下主要对策:

1、加强防范操作风险的环境建设。环境建设是组织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操作风险控制环境的营造应从组织文化建设开始,使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人员提高控制意识,统一控制观念,使组织之间的控制活动协调一致,控制人员的责、权、利关系明确,形成有效的自发控制机制。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上减少或消灭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2、建立健全操作风险的评估机制。进行风险评估主要是分析和辨认实现预定目标发生风险的可能性,辨识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一种持续且反复进行的过程,也是一个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关键步骤。要完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评估机制,就要从分析内部和外部两部分影响因素入手,针对商业银行的特点构建有效的操作风险评估机制。

3、利用审计监督手段控制操作风险。国内外商业银行管理的实践证明,内部审计是减少或避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手段。通过实施内部审计,便会不断揭露商业银行业务上的不足以及管理制度上的缺陷,从而完善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制度,达到降低操作风险的目的。

4、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素质。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业务及管理人员提出了优化要求,目前国外商业银行职员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的比例已经超过80%,而我国商业银行的这一比例与国外相比还相差甚远。另外,由于商业银行计算机及网络系统的普遍使用对防止计算机犯罪和网络风险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和人员要求。因此,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素质是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5、加强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两级代理、四权分离的现代公司组织机构,并从公司价值最大化的角度考虑,加强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把利益相关者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地调动起来,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结构、股东治理结构和经理人制度。

6、加强技术装备,提高操作技术水平。随着计算机在商业银行的普及应用,互联网络、电子监控系统,PS系统、货币检验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与管理手段相继在商业银行的营运活动中得以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市场竞争的条件下,商业银行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在人员素质基本相同的条件下,技术与装备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操作风险的控制程度以及商业银行的竞争地位。

7、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案件以及经济损失大约90%来自内部及外部欺诈,这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的法律、法规不健全,以及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尚未有效发生作用的结果。因此,完善法律、法规及商业银行的规章制度是目前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任务。随着这一对策的逐步实施,必将会起到降低操作风险的作用。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主要策略,只要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能够从以上这些主要策略入手积极开展操作风险控制,并以此为基础向相关的方面扩展控制,就会逐步提高控制效率,实现不断降低操作风险的目的。

四、结论

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产生操作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控制与防范操作风险是商业银行管

理的一项长期任务。为探索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有效途径,本文在阐述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具体表现形式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商业银行操作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管理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研究了市场经济环境下控制与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对策,对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资料

[1]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状况[M].管理评论,2003(11):43-47.[2]孙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模式及其防治策略研究[M].财贸经济,2006(9):90-92.[3]万杰,苗文龙。国内外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现状比较及成因分析[M].国际金融研究,2005(7):10-15.[4]厉吉斌。构建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体系[M].上海金融,2006(5):37-39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商业银行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中间业务中,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文章将先介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并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分析,阐述其风险及介绍他们的防范措施。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首先介绍一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及其在行业内的地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按功能与性质分为九类:

一、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二、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三、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四、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五、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六、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七、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

八、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九、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综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服务于传统业务,银行传统存款利差收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银行传统的经营观念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因此,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以此来推动银行发展、增加银行经营效益的。中间业务发展的规模越大,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越高,知名度就越响,市场竞争力就越强,所获得经营效益就越多,而且中间业务是连接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纽带,是完成金融产品营销链的基础,所以发展中间业务是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形态发展的客观必然。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风险和收益

首先,中间业务不像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受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一般情况下,只要交易双方认可,就可达成协议。在自由度相对较高的同时,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再谈判中也可能由于疏忽而导致达成的协议存在漏洞。其次。中间业务大多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许多业务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反映,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如股东、债权人和金融监管当局难以了解银行的全部业务范围和评价其经营成果,经营透明度下降,不利于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交风险分散于银行的各种业务之中。中间业务涉及多个环节,银行的信贷、资金、财会、电脑等部门都与其相关,防范风险和明确责任的难度较大。投机成分高,由于高杠杆的作用,从事金融衍生业务交易,既存在着大赚的可能性,也存在着大亏的可能性,对投机者来说,很有可能从中渔利,也有可能血本无归。

总之,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从法律上看监管不严格;其次也很难从会计角度出发来估算业务的盈利和亏损情况;而且涉及的行业较多,责任落实不到位。当然还有信用风险和操作等等的因素的存在。作为目前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之一,也是各大银行竞争的热点之一,各银行也都重视中间业务的创新。所以,面对同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很大。

不过,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风险虽然有,但也不是特别大,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的时候,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不直接构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由于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通常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收入为非利息收入,不受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而且可以相对持续稳定的给银行提供收益。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前文中说道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中,必须提高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学习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创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国际合作,比如派遣员工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从我们银行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加强监管,尽快对这些中间业务的操作,拿出一套流程和相应的一套监管措施,推进中间业务的创新和风险控制工作规范。就是建立商业银行完善的内控措施。包括了,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操作,审计,同时也要建立新产品立项、验收制度。新产品的开发应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行审批、开发、验收,验收合格后正式投放市场,以及之后对市场效果的预测准确性的把握等,最好都能规范化,流程化。当然这个还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实践,去探索,去完成。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深化监管部门对中间业务风险的监管,要求各商业银行操作的合法化,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避免恶意竞争、欺诈顾客等的情况发生。切实把工作重心从审批事务转移到对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业务的监管上来。强化其中间业务操作的透明性,也可以用市场的力量约束这些中间业务的获利者。最后,最好还是能建立起一个针对中间业务发生的各项要素的考核指标,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进行监管。

http://baike.baidu.com/view/2110057.htm

第五篇: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成因及对策

提纲

一、绪论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应该采取哪些对策

二、本论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形式

1、组织风险

2、管理风险

3、技术风险

4、人员风险

5、法律及制度的风险

(三)引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

1、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

2、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3、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四)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防范对策

1、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2、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3、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三、结论

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引发操作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性,防范与控制操作风险是管理商业银行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成因及对策 【提要】:

商业银行是组成现代金融业的重要部分,以经营货币为主要行业,是个风险较高的行业。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融合,银行业得到长足发展,但同时也呈现出巨型化、衍生化、表外化和混业化的特点。当前,世界各国频频爆发操作风险事故,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定性进行分析等方法阐述了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操作风险现状,同时在不同角度分析了操作风险的成因,最后结合国情实际对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提出了几点防范对策。关键词:高风险;操作风险;商业银行;防范对策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日益活跃、信息科技不断变革,随着全球经济的加速融合,银行也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但发展背后却存在很多重大问题,世界各国频频出现操作风险事故,对全球范围金融机构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此外,2007年美国爆发次贷危机,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困境,银行操作风险管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同时也引起了各国银行业和监管局的极高重视,对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发生的原因的研究以及防范对策具有高度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一、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的定义是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对于构建合理有效的操作风险防范体系至关重要。操作风险伴随银行与生俱来,但由于它本身性质复杂、诱因较多等因素,世界上不同国家对操作风险定义不同。最早对其定义的是英国银行家协会,定义为:“由于银行内部人员、程序、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者由于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风险”。我国银监会在《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中引用了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所下的定义:不同国家对操作风险定义不同。最早对其定义的是英国银行家协会,定义为:“由于银行内部人员、程序、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或者由于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风险。本定义操作风险包括法律风险,不包括策略风险与声誉风险。”

二、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具体形式

在实际管理过程中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存在多种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下面的几种主要形式:

(一)组织风险。

组织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由于组织控制和组织机构设置的低效或失效,引发操作风险,使得实际效果偏离预期目标的现象。

(二)管理风险。

管理风险是指由于管理人员失职以及管理职能的失效,产生操作风险,使得实际管理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现象。加强管理是控制操作风险的有力手段,商业银行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管理人员的错误呈报、管理制度的不完善或者管理技能降低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内部控制制度的低效或失效,产生操作风险。

(三)技术风险。

技术风险是指技术的控制效果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原因可能是由于技术工

艺、手段及设备等不完备或失效而产生的操作风险。

(四)人员风险人员风险是指商业银行的内部人员及外部相关人员之间相互联系,有意的进行有目的地舞弊或其它违纪行为,或者由于内部人员缺乏责任心和判断失误等原因产生操作风险。内部职员舞弊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内部的控制制度不完善和员工自身素质不足等原因而导致的人为风险;外部人员舞弊主要是利益驱使,使外部不法分子通过相关手段勾结内部人员,并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或利用商业银行存在的漏洞进行诈骗,导致商业银行或他人资产损失。

(五)法律及制度的风险

法律及制度风险是指由于国家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以及商业银行制度的不健全,从而导致商业银行及他人的产损失。

三、引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

引发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原因有许多方面,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实际情况,充分的考虑商业银行目前所面临的环境、运作特点以及内部控制状况等因素,可以把引发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总结为下面几个主要方面:

(一)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目前,我国国内银行业治理结构存在很大弊端,而且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改善比如说所有者虚位导致的对代理人监督不足的现象。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从而出现对银行高管人员控制弱的现象,加上国有银行多级组织构架和委托代理的情况,商业银行总行下分一级、二级分行,支行,分理处等,使得总行对下层分支控制力的层层递减。这样就很容易给一些心术不正的高管人员创造条件,利用政府的“弱控制”导致,实现对“内部人员”的操控,进行违法乱纪行为。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尚不完善,管理漏洞较多,资源配置、考核奖惩、认识任免都集中在上级行,基层行的经营行为一律围绕上级行,当上级行出台的有关考核激励政策同风险控制目标出现冲突时,基层行往往会为维护自身利益从而隐藏进行隐藏损失或者从事高风险的经营行为,引发操作风险。

(二)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 银行的内部控制就是纳入管理过程的制度和活动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缺陷是造成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原因。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控制度中监督评价与纠正是两个最为薄弱的环节,同时也是造成操作风险损失事件的主要原因之一。因而建立健全的监督评价体系,完善内控制度尤为重要。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内控制度的缺陷造成操作风险主要体现在内控体系两大层次上:

1、业务部门的监管力度不够

① 在进行监督检查时马马虎虎、敷衍了事,发现问题后也不能及时按要求处理,发挥不了监督的作用。

② 业务主管部门相互间缺乏沟通交流,工作上不能协调、配合,从而影响监督工作有效开展。

③ 内部审计部门体制不完善,制约审计在监督智能的有效发挥。

2、内部稽核机制不健全

① 内部稽核独立性不足、人员偏少、素质较差。

② 稽核方式单一,手段缺乏创新。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主要的主要的稽核方式为非现场稽核,现场稽核非常薄弱,从而导致稽核效率不足。

③ 后续稽核薄弱。这是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最大问题。由于前期稽核不能够了解问题机构的整改情况,后续稽核的检查才是稽核效果的保证,(三)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不健全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对风险理念认识不足风险管理机制不健全。下面主要谈下对风险理念认识不足的现象,集中体现在三方面:

① 对操作风险管理认识不足。主要对于基层行,对操作风险不够重视,对操作风险的内核和特征缺乏真正的了解,往往错误的认为操作风险就是业务差错和操作性风险,而不知道系统漏铜、流程缺陷、制度缺陷所引发的操作风险。比如说银行看不到信贷流程中存在的问题、贷后管理不足等操作风险,而将信贷损失归结于债务人身上,造成信用风险。

② 忽视自身对操作风险的管理。认为操作风险管理是风险管理部门的责任,没有认识到,自身应承担操作风险管理的“第一道防线”。从而造成了前台风险频出,后台风险管理疲惫的现象。

③ 不能妥善处理操作风险管理与业务发展之间的关系。出现在强调业务发展时,忽视操作风险管理;强调操作风险管理时又放松业务发展的现象。不能做到两者的有机结合。

四、国内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防范对策

根据以上对操作风险成因的分析,我认为防范操作风险应从以下三点入手: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

(一)完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

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对我国商业银行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严格按照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发的有关健全公司治理结构的相关文件,从公司价值的最大化角度考虑,加强对利益相关人员的管理,充分调动利益相关人员控制银行操作风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结构和经理人制度不断进行完善,防范操作风险。

(二)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

要想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必须更新观念。内部控制是一个由董事会、高层管理人员以及各级工作人员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的一个过程,需要每个人的共同参与,有效合作。现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体系尚未真正形成,特别对于一些基层机构人员,对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的联系认识不足,还停在事不关己的阶段,缺乏责任感。其次,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建立有效监督机制。通过进行改革,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制,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层次,总行审计

部、地区审计分部、一级分行总审计室和审计办事处卡战神级监督活动。同时健全审计规范制度。最后,还要加强对关键岗位和人员的监督,实现岗位制约、职责分离。健全授权体系,对不同级别给予不同授权,对不同业务分配不同权限。同时,对关键岗位任职人员要求轮换或强制休假,通过人员的轮换,很容易发现前任存在的问题,从而在另一方面对关键岗位人员形成无形的威慑力。防范操作风险,需要对基层机构岗位人员重点监督和管理。

(三)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

健全操作风险管理体系,首先要端正对操作风险理念上认识的错误,弘扬谨慎的风险管理文化环境。其次要构建责权明晰的风险管理体制。我国国内大型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组织构架大体包括三个层次:

1、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主要负责制定本行操作风险管理目标,并制定操作风险管理制度、政策及执行程序。

2、操作风险管理部,主要负责操作风险的评估、检测、识别、报告、应对和预警制度以及操作风险损失事件库的建立、分析和建立计量模型等事项。

3、业务条线部门,主要负责操作风险政策的具体实施,内容包括对本部门操作风险的评估和识别,同时对发现存在的操作风险事件、隐患及状况向相关部门报告。

五、总结: 总的来说,由于商业银行的市场化运作引发操作风险具有客观必然性,所以防范与控制操作风险是管理商业银行的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本文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定性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商业银行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多角度探讨如何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对市场经济环境下防范与控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主要策略做了研究,对于降低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减少国有资产的不必要的流失等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梅.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内部控制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02、周美玉.基于巴塞尔协议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0.3、曹元元.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D].西北大学,2011.4、宋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控制与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1.5、张艺霄.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影响因素及管理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6、李晨.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关键要素研究[D].山东大学,2011.

下载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金融市场下的业务项目日趋多元化。即便是当前金融市场体系较为成熟的先进西方国家中,内部控制......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措施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措施内容摘要: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日......

    内部控制视角下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研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 摘要 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是银行面临的基础风险之一。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看,因人员因素和内部流程导致的操作......

    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理工类毕业设计(论文)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 毕业设计(论文) 分校名称 分校 教学点名称 分校 年级名称 2010春 专业名称 金融专业 课题名称 浅析商......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集美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成因 届: 2015届 专业:工商管理学生姓名:学号:2011610023 指导老师:李淑钗 职称: 讲师2016年3月我国商业银行不......

    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信用卡业务是一项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业务,我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在近几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逐渐成为各商业银行一项新的盈利增长点。然而,美国次贷所引发信用卡危机对......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与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产生与防范措施 院 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 业 班:财务管理1102班姓 名:余梦佳学 号:20112305075 指导教师:万希宁 2013年5月 I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风险......

    浅谈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浅谈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经脱钩农行隶属关系后,由于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加上管理体制未能真正完善、产权不明晰、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员工素质普遍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