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措施

时间:2019-05-13 09:58: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措施》,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措施》。

第一篇: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措施

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措施

内容摘要: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日益

深化,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日趋增大。毫无疑问,建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

制迫在眉睫。

关键词:信贷风险金融制度防范体制迫在眉睫

一、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因素

银行风险,即银行经营结果的潜在变动,也是贷款市场的常态。按照它的波及

区域和辐射范围,我们可以把它区分为系统性与非系统性银行风险。所谓系统性银

行风险,也叫市场风险,它是与市场波动(利率、货币、通货膨胀等)相联系的、由

整个银行系统所遭遇的风险;而非系统性银行风险则是指由单个银行所承担的风险,它并不会给整个间接融资市场带来风险。而现阶段,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既有因

全社会信用环境不佳、体制不健全等原因,造成整个国有商业银行普遍面临的系统

风险成分;也有因管理、操作不健全等原因形成的个别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非系统

风险成分,主要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内控机制风险、法律风险。

而信用风险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全系统普遍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众所周知,国有商

业银行的风险形成除经济运行本身产生的风险外,还跟我们的政治体制、银行的产

权制度、国有企业制度等有很大关系。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形成原因

1、政府干预。政府对于国有商业银行的干预及由此形成不良贷款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国有商业银行是国家拥有百分之百产权的独资企业,政府是国有资本的人格

化代表。由于政府既是国有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又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同时还是

社会经济的管理者,这三重身份成为政府干预国有商业银行的制度基础。另一方面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组织体系是按照行政区划原则设置的,这为政府干预提供了现

实的便利条件。

2.国有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对国有企业实行信贷资金供

给制,使国有商业银行与国有企业之间形成了超信用的经济关系,同时也使国有商

业银行成为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国有商业银行事实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

行经营中的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国家也采取了施工办法来化解信贷风险,但本人认为国有商业银行实

行经营转制后应以防范信贷风险为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信贷风险防范对策。经

济转轨时期,国有商业银行还承担以下社会责任:(1)由于银行与财政关系未理顺、企业资本积累机制不健全,受旧观念和体制的影响,造成大量银行信贷资金财政化,必然造成银行大量短期信贷资金被长期占用,贷款不能按期收回,流动性差;(2)

转轨时期,由于中央银行问接调控机制尚未有效建立,使得国有商业银行成为调控

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国有商业银行必须担负“宏观调控任务”,不可能以“利

润”为唯一经营目标,违背银行的商业性原则;(3)国有商业银行承担大量的政策性

任务,伴随着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设立,尽管国有商业银行的政策性任务有所减轻,但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的政策性任务仍很重。

3.国有企业的改革。我国国有企业由于产权不明晰,在传统体制惯性的影响下,改革进展缓慢,绝大多数企业经营机制尚未发生根本转变没有形成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经营机制。加之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权力和责任处于极不对称状态,导致其对

企业经营漠不关心,更有甚者,以权谋私,大量侵吞国有资产。同时,国家对国有

企业的经营缺乏有效的控制手段,企业经营缺乏内在动力和压力,导致国有企业预

算约束软化,形成大面积亏损的局面。而国有商业银行又是国有企业的最大债权人,国有企业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的借贷关系,使得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与国有企业的改革紧紧地绑在一起。因此,国有企业改革不能推进,国有企业不能走向市场,国

有商业银行改革也难以推进,国有商业银行也难以走向市场。

4.银行缺乏内控机制,使不良贷款逐年积累。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是社

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中诸多矛盾的综合反映,但银行自身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

有健全的商业银行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内控机制,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和阻

止银行不良贷款的增加。同国有企业一样,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未能建立有效的风险

约束与激励机制。加之,银行经营者的利益与银行经营状况没多大关联,经营好,不良资产少,并不体现为个人收益状况的改善;经营差,资产流失,风险加大,损

失由国家负担,惩罚措施落实不到个人头上,经营者对于逆经济原则的行为并没有

强烈的规避意识。另一方面,政府与国有商业银行之间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

代理的链条很长,在所有者缺位的背景下,委托代理成本费用很高,道德风险无处

不在,违规经营、绕规模放款现象普遍。

三、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商业银行要统一制订信贷风险的衡量标准,使风险管理逐步实现科学化、规范

化。

1、统一企业信用等级评定标准。一般说来,银行必须每一年或半年对现有信贷

客户进行一次信用等级评审,并对照原有评级进行调整。

2、统一信贷资产分类方法。为了实现我国金融业与国际惯例接轨,新的贷款分

类方法应尽早制定细则予以实施,使我国的信贷资金分类真实反映其质量状况。

3、统一银行贷款方式的选择。人行应结合不同时期的国家宏观经济资料,定期

发布行业经营信息,明确哪些产业已经出现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对统一的贷款

方式建议,以供商业银行选择。此外,根据国家宏观要求,以一些产业的贷款方式

可以作硬性规定,以期通过银行信贷结构的调整,实现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商业

银行统一制订信贷风险的衡量标准后,商业银行能更好地进行信贷工作,知道能不

能贷,如何,贷给谁。商业银行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确选择贷款方式,调整自身

信贷结构,消化不良资产,优化资产质量,提高经营层次,切实做到防范信贷风险。

四、建立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1、要拓宽信息来源的渠道,改变单一依靠贷款企业报送报表获取信息的做法,广泛收集相关企业的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资料,企业的信用状况及有无违约记录,企

业的偿债能力、成长能力、盈利能力,生产经营状况、资金营运状况、企业财务管

理状况及有无违纪记录,企业经营水平及市场发展前景等资料,并及时进行分析和

评价,从而获取足够的信息,才能对企业实行有效监测,防范信贷风险。

2、发挥银行同业工会的作用,及时互通信息,共同防范企业利用银行之间的竞

争,采取欺骗的行为。

3、加强与财政、审计、税务等政府职能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和掌握政府职能

部门对企业(或企业法人代表)监督检查中的信息和资料,再将资料进行分析和判

断,及时发现有可能要出现的风险,并提出防范措施,做好防范工作。

五、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的完善和改革

1.进行股份制改造,实现股权结构多元化,建立明晰的产权管理关系。股份制

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现代最具有代表性的产权体制和企业组织形式。

股份制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下银行产权模式的最佳选择,也应成为国有商业银行产

权转换的主要方向。选择有条件的国有商业银行实行股份制改造,加快处置不良资

产,充实资本金,创造条件上市。走股份制改造之路,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走出所

面临困境的战略选择。同时,股份制改革也是解决所有者缺位问题的客观要求。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框架。国有商业银行通过股

份化,实现银行产权主体多元化,为银行的所有权、法人财产控制权及监督权的人

格化奠定制度基础,这是银行实现有效公司治理不可或缺的前提。首先,国有商业

银行应按照股份制要求建立科学的法人治理结构,即体现资本所有权的股东大会、体现公司法人财产控制权的董事会和体现经营管理权的高级管理层。

六、健全和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做好内部防范工作。完善国有商业银行的内控管理要从培育内控制度入手,建立事前内控机制,强

化过程监控,突出内控重点,逐步实现补救性控制向预防性控制的转变,切实防范

风险,稳健经营。

1、立足于防,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内控机制内部控制要由事后补救向事前防范

转变,必须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内控机制。要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对现有内控

制度进行认真清理,由法规部门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进行充分研究,待讨论通过后,统一在全行发布,使预防性控制落实在各业务制度之中。同时,要规范“立法程序”,明确“立法”权限,对内控制度的评价、修改和制定都要在程序上予以明确,以增

强“立法”的严肃性与统一性。在建立内控机制上,要坚持三项原则:一是体制牵

制原则。体制控制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当前,要从体制上着手,重新设计信贷经营

与审批、监管三分离的运行机制,业务经营与前台服务、后台支撑的协作机制等,以避免各职能部门之间出现不必要的磨擦和控制环节中的漏洞。二是程序牵制的原

则。对业务流程的不同环节,应由不同的人员完成,通过业务流程设计使不相容的职务相分离,达到岗位牵制的目的。要坚决杜绝任何个人独揽业务的全过程,否则

必然导致管理失控。三是责任牵制原则。内部控制不仅要规定职能部门和个人处理

业务的权限,还要明确规定其承担的相应责任。

2、强化过程监控,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一是加强中央银行对国有

商业银行内控管理指导监督力度。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并制定内控建设时间表,促使国有商业银行加快内控步伐。把内部控制状况作为央行监管的重点,加大对内

控问题较多的分支机构现场检查频率,增加现场检查的深度和力度。二是完善国有

商业银行法人治理结构。尽快把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商业银行,并加快上市

步伐,构建以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权力制

衡的有效结构,抑制“内部人控制”、“道德风险”的发生。

3、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涉及方方面面,当前应突出重点,集中抓好两个方面的控制

其一、内部组织结构的控制。按照业务流程、内控制度的要求,设计商业银行

组织体系,建立决策层、管理层、经营层、监督层、保障层的组织结构。制定明确、成文的决策程序;各级经营管理机构应在各自职责和权限范围内办理业务、行使职

权;建立内部控制的检查评价机制和处罚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堵塞漏洞。强化稽

核部门在组织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其工作直接对总行长负责,促进内部稽核

从合规性稽核向风险性稽核转变,从单一的事后稽核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稽

核转变。

其二、会计系统控制。

总之,信贷风险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也是

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建立现代金融制度的主要障碍。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日益深化,国有商业银行风险日趋增大。毫无疑问,建立健全国有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机制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黄晓龙.全球失衡。流动性过剩与货币危机——基于非均衡国际货币体系的分析视角【J】金融研究.2007

【2】 徐明棋.国际货币体系缺陷与国际金融危机【J】.国际金融研究.1999

【3】 夏斌,陈道富。国际货币体系失衡下的中国汇率政策【J】.经济研究2006

【4】 宗良。对国际游资冲击金融市场的若干思考【J】金融研究.1997

【5】 陈炳才。对国际经济失衡和国内经济失衡的重新认识【J】金融研究.1997

【6】 郭清马.开放条件下投机攻击的策略分析【J】广东金融学院

第二篇:国有商业银行风险

一、国有商业银行风险主要表现

经过二十年的改革,我国逐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了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商业银行体系。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还远远没有达到真正商业银行的要求,其本身还存在不少问题和风险隐患。

从几年来审计机关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审计情况看,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表现在: 一是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仍然较高,这是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的首要特征。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在剥离了1.4万亿后,不良贷款比率按五级分类口径仍较高,已超过20%(发达国家平均为2%),风险隐患较大。这些不良资产形成原因十分复杂,而银行稀释和消化不良贷款的能力目前还比较弱。当前部分行业投资过热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一些银行对过度投资、重复建设盲目贷款,如果不切实加以解决,可能产生大量的新增不良贷款。减少新增不良资产,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化解银行风险任务艰巨。

二是资本充足率离巴塞尔协议规定(8%)还有一定差距,距国际先进银行(30%)有很大距离,面临一定的财务风险。

三是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低,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人均利润率仍大大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四是金融违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金融案件时有发生,有的触目惊心,而金融企业的防范机制和内部管理水平却跟不上。一些银行急于扩张业务和抢占市场份额,往往忽略风险和成本,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创新与风险管理的关系,致使一些新的金融业务往往是金融犯罪分子窥视的焦点。

五是银行风险出现新转化:信贷资金被大量用于财政性支出,财政风险向银行风险转化;房地产、城市基础设施等贷款周期长、规模大、增长快,信贷的分散风险向集中风险转化;有些地方因资金链条断裂而形成房地产贷款巨大风险,抵债资产逐年增加,虚假按揭、重复抵押骗取银行贷款,信贷的即期风险向其他资产的远期风险转化。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实质是金融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没有建立现代金融制度,没有真正摆脱行政机构色彩,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经营机制还没有根本转换,内部控制薄弱,缺乏有效的自我约束机制。

二、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差距

风险管理作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和管理行为,是随着商业银行的产生而产生的。目前,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已成为国际化商业银行谋求持续发展和竞争优势的最重要方式。所谓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机构内各个层次的业务单位,各个种类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各种其他风险以及包含这些风险的各种金融资产进行组合,承担这些风险的各个业务单位纳入到统一的体系中,对各类风险再依据统一的标准进行测量并加总,且依据全部业务的相关性对风险进行控制和管理。其特征可概括为全球的风险管理体系、全面的风险管理范围、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全程的风险管理过程、全新的风险管理方法、全额的风险计量等。这种方法不仅是银行业务多元化后,银行机构本身产生的一种需求,也是当今国际监管机构对各大机构提出的一种要求。

中国银行业与国际先进银行相比,特别是与全面风险管理模式相比,在风险管理意识、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理方法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1)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因素,公司治理方面的缺陷是制约国有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障碍。改革开放以前,我国是计划经济体制,大财政、小银行是金融的基本格局,银行制度则以高

度集中计划管理和行政约束为主要特征,经过多年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始取得实质性进展。

(2)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观念陈旧。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

(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面还有很多薄弱环节,内部控制的组织框架还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国有商业银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和制衡目前还不够完善,内控的权威性不足,董事会还没有真正起到内部控制作用,内部控制活动实际上由经营层主导,内控优先的原则在一些业务领域没有充分体现,对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的及时性和有效性还有待提高。

(4)风险管理基础比较薄弱。风险管理人员数量较少,缺乏精通风险管理理论和风险计量技术的专业人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制独立性不够,受外界因素干扰较多,有些地方政府仍以不同方式对银行经营进行行政干预。

(5)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法比较落后。长期以来,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与国际先进银行大量运用数理统计模型、金融工程等先进方法相比比较落后。

(6)外部监督和市场约束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外部监管仍比较薄弱,监管方式和手段不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监管责任没有落实到高级管理人员和岗位责任人,许多问题暴露后才发现。信息披露还不规范、不完备,对于风险信息披露尤其不充分。市场对银行经营管理监督约束有待加强。

三、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促进金融改革

国际经验表明,在经济发展较快、银行贷款大幅度增加情况下,尤其要加强银行风险监控。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外部经济环境较为复杂,银行业发展还很不成熟,风险管理形势严峻。增强中国银行业的抗风险能力成为国有商业银行改革与发展的重任之一。笔者认为,加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从加强外部监管、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加强市场监督三方面着手:

1、要实施严格的外部监管和考核。按照加入世贸组织承诺,到2006年我国金融业将全面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切实转换经营机制,提高质量和效益,尽快按国际金融通则和制度办事,建设成为资本充足、内控严密、运营安全、服务和效益良好的现代金融企业。国有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还存在很大差距,是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的重点,必须加强外部监督。监管机构之间以及中央银行与财政部门之间要进一步健全完善协调机制,重点加强对金融企业法人、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和高级管理人员的监管和考核。继续协助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贷款,是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工作,关键是要建立和落实信贷责任制,有效控制新增不良贷款。并要防范化解处置不良资产带来的损失和可能产生的财政风险或通货膨胀。

2、商业银行要建立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提高银行的发展能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的根本所在。建立公司治理结构当前迫切需要做好两方面工作:(1)构建完整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全面风险管理模式,是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的关键。一是要培育先进的全员的风险管理文化;二是建立独立而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各机构风险统一管理;三是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对各类风险实现全面管理;四是通过风险识别、衡量、监测、控制和转移实现全过程管理;五是确定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业务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协调联动管理。最终实现以促进业务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增值型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2)完善内控机制,保障公司治理机制的运行。内部控制是防范金融风险最主要、最基本的防线,防范金融风险必须首先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做起。建

立健全科学的决策体系、有效的自我约束和激励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降低不良贷款比例,增加盈利水平,是推进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基础。商业银行目前要加强内部控制组织建设、加强内控管理文化建设、理顺业务内部控制程序,完善岗位授权机制,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价。

3、建立规范的、严格的信息披露制度,自觉接受市场监督。在2001年的新巴塞尔资本框架中,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的作用得到了空前的强调。市场约束与最低资本金约束、外部监管共同成为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三大支柱之一。市场约束要求银行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在此过程中,风险信息居于关键性地位。银行业不仅要披露最为基本的关于不良资产等方面的信息,还要描述详细的控制风险的内部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内容。银行的信息披露涉及银行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因而完善的风险信息披露需要从董事会、高级管理层、经营管理部门等多个层次的分工合作。国有商业银行改造成股份制的商业银行成为市场化的主体,必需满足股东的信息披露要求。就银行自身来说,引入市场监督,同时让自身的风险管理体系赢得广泛的认可,对于银行自身的经营管理具有积极意义。

第三篇: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风险及防范措施

摘要:商业银行以中间人和代理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代理、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中间业务中,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代理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文章将先介绍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并通过分析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分析,阐述其风险及介绍他们的防范措施。关键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一、引言

首先介绍一下,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种类及其在行业内的地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在《关于落实<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将国内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按功能与性质分为九类:

一、支付结算类中间业务,指由商业银行为客户办理因债权债务关系引起的与货币支付、资金划拨有关的收费业务,如支票结算、进口押汇、承兑汇票等。

二、银行卡业务,是由经授权的金融机构向社会发行的具有消费信用、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或部分功能的信用支付工具。

三、代理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接受客户委托、代为办理客户指定的经济事务、提供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业务,包括代理政策性银行业务、代收代付款业务、代理证券业务、.代理保险业务、代理银行卡收单业务等。

四、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担保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客户债务清偿能力提供担保,承担客户违约风险的业务。主要包括银行承兑汇票、备用信用证、各类保函等。

五、承诺类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事前约定的条件向客户提供约定信用的业务,包括贷款承诺、透支额度等可撤销承诺和备用信用额度、回购协议、票据发行便利等不可撤销承诺两种。

六、交易类中间业务,指商业银行为满足客户保值或自身风险管理的需要,利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的资金交易活动,包括期货、期权等各类金融衍生业务。

七、基金托管业务,是指有托管资格的商业银行接受基金管理公司委托,安全保管所托管的基金的全部资产,为所托管的基金办理基金资金清算款项。

八、咨询顾问类业务,是商业银行依靠自身在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收集和整理有关信息,结合银行和客户资金运动的特点,形成系统的方案提供给客户,以满足其经营管理需要的服务活动,主要包括财务顾问和现金管理业务等。

九、其他类中间业务,包括保管箱业务以及其他不能归入以上八类的业务。综上,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主要服务于传统业务,银行传统存款利差收益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银行传统的经营观念也越来越不能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因此,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以此来推动银行发展、增加银行经营效益的。中间业务发展的规模越大,商业银行金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就越高,知名度就越响,市场竞争力就越强,所获得经营效益就越多,而且中间业务是连接传统业务与新兴业务的纽带,是完成金融产品营销链的基础,所以发展中间业务是适应社会经济、市场形态发展的客观必然。

二、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主要风险和收益

首先,中间业务不像传统的资产负债业务,受金融法规的严格限制。一般情况下,只要交易双方认可,就可达成协议。在自由度相对较高的同时,承担的风险也相对较大。再谈判中也可能由于疏忽而导致达成的协议存在漏洞。其次。中间业务大多不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许多业务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反映,财务报表的外部使用者如股东、债权人和金融监管当局难以了解银行的全部业务范围和评价其经营成果,经营透明度下降,不利于监管当局的有效监管。交风险分散于银行的各种业务之中。中间业务涉及多个环节,银行的信贷、资金、财会、电脑等部门都与其相关,防范风险和明确责任的难度较大。投机成分高,由于高杠杆的作用,从事金融衍生业务交易,既存在着大赚的可能性,也存在着大亏的可能性,对投机者来说,很有可能从中渔利,也有可能血本无归。

总之,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从法律上看监管不严格;其次也很难从会计角度出发来估算业务的盈利和亏损情况;而且涉及的行业较多,责任落实不到位。当然还有信用风险和操作等等的因素的存在。作为目前商业银行的三大业务之一,也是各大银行竞争的热点之一,各银行也都重视中间业务的创新。所以,面对同行业的竞争压力也很大。

不过,风险和收益总是并存的,风险虽然有,但也不是特别大,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提供了工具和手段。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的时候,不直接以债权人或债务人的身份参与,不直接构成商业银行的表内资产或负债。为商业银行提供了低成本的稳定收入来源。由于商业银行在办理中间业务时,通常不运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大大降低了商业银行的经营成本。中间业务收入为非利息收入,不受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变动的影响。而且可以相对持续稳定的给银行提供收益。

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前文中说道的商业银行的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开展中间业务中,必须提高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学习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国内商业银行在中间业务创新和风险控制方面的国际合作,比如派遣员工出国学习国外先进经验。

从我们银行自身来说,首先要做的应该是加强监管,尽快对这些中间业务的操作,拿出一套流程和相应的一套监管措施,推进中间业务的创新和风险控制工作规范。就是建立商业银行完善的内控措施。包括了,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操作,审计,同时也要建立新产品立项、验收制度。新产品的开发应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管理权限报上级行审批、开发、验收,验收合格后正式投放市场,以及之后对市场效果的预测准确性的把握等,最好都能规范化,流程化。当然这个还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去实践,去探索,去完成。

从国家的角度来说,首先要深化监管部门对中间业务风险的监管,要求各商业银行操作的合法化,同时,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避免恶意竞争、欺诈顾客等的情况发生。切实把工作重心从审批事务转移到对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以及金融业务的监管上来。强化其中间业务操作的透明性,也可以用市场的力量约束这些中间业务的获利者。最后,最好还是能建立起一个针对中间业务发生的各项要素的考核指标,对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进行监管。

http://baike.baidu.com/view/2110057.htm

第四篇:商业银行伪卡风险和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伪卡风险和防范措施

■ 吴秋霞

近年来,银行卡资金被盗事件大幅暴发,同时司法审判的倾向从凭密交易原则转向银行卡安全管理与密码保管责任区分裁判原则,银行对此进行了大量赔付,银行伪卡已成为商业银行主要的操作风险点,系统性风险凸显,如何应对伪卡风险已成为国内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伪卡风险成因及表现

1.金融IC卡在推广中存在不足,不能完全解决银行卡侧录和盗刷问题。由于现有的用卡终端需要改造才能读取芯片卡,因此在金融IC卡系统推进的初期阶段,各商业银行发行的金融IC卡是“芯片”+“磁条”卡,“芯片”和“磁条”是一个账号,依旧存在被盗刷的风险。同时由于部分收单机构对金融IC卡的培训不足,存在收银员在刷卡收费时降级使用IC卡的情况,增加磁条信息被侧录的风险。金融IC卡在推广中还存在一定难度,一是金融IC卡成本比磁条卡高,不易被储户接受;二是原有的储蓄卡在更换“芯片”卡时,存在换卡换号的问题,导致持卡人需重新登记更改原有的缴费手续。

2.银行卡侧录、盗刷更加团伙化、科技化和多样化。早期犯罪分子自行在ATM机窃录,或是客户身份信息被泄露出现伪卡。近年来随着科技发展,银行卡侧录和盗刷出现了新的情况。

一是更加团伙化。当前犯罪团伙将侧录和伪卡盗刷等环节分散在不同地区。从案件情况分析,餐饮、娱乐商户成窃录重点场所,由服务人员合谋窃录;伪卡交易又普遍集中在珠宝商户、烟酒经营部、商行、ATM等取现或变现容易的场所,且可以进行大金额交易。团伙化犯罪增加了公安的侦破难度。

二是支付方式的创新出现了新的风险。近年来第三方支付机构不断涌入市场,除获得支付牌照的非金融机构外,市场拓展、收单外包等服务公司发展迅速。这些机构在风险防控意识和水平上参差不齐,对POS机具发放后监管不到位,出现犯罪分子在POS机具上加入信息窃取装置后批量盗取刷卡客户信息的情况。还有,银联卡无卡支付业务无需刷卡或者插卡读取卡片信息,根据实际应用场景仅提交卡片信息、持卡人信息等交易要素,完成相关消费款项支付方式,当客户信息泄露时,客户资金更容易被盗取。

三是窃录方式更加多样化,通过无人值守自助终端进行窃录,在商户收款时进行手机窃录以及电话诈骗等加大了风险防范难度。

3.司法判定倾向的转变会给犯罪分子有可趁之机。目前司法审判的倾向从凭密交易原则转向银行卡安全管理与密码保管责任区分裁判的原则,各地法院的判决结果虽然在银行应承担责任的比例上略有差异,但总体上均认为银行有保障储户的存款安全,为存款人提供安全的交易环境的义务,客户资金损失应由银行承担主要责任,因此银行不能举证客户存在密码保管不当的责任下需进行赔付。司法审判的倾向给犯罪分子带来与他人合谋做案骗取银行资金的机会。

4.媒体报道加大银行声誉风险。随着公民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很多客户在因资金被盗又不能及时与银行协商一致时,选择通过法律诉讼维权或寻找媒体和网络途径扩大影响,从而倒逼银行的解决方式,此类纠纷往往是媒体捕捉的热点,给银行的形象和声誉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防范银行伪卡风险的措施

1.加快金融IC卡的推广和终端改造。金融IC卡的推广和终端改造一方面需要商业银行加大费用投入,可以考虑对持卡人采取减免办卡费用的方式推行金融IC卡;另一方面需要央行加大对商业银行金融IC卡的推广和终端改造的考评力度,促进商业银行有计划有步骤地完成金融IC卡工程。

2.加强银联的综合处理机制。银行卡侧录和盗刷往往不在同一地区或同一银行,加大了风险防范和核查难度,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配合中国银联公司共同加强风险防范。商业银行要及时报送风险信息,加大可疑黑名单商户的录入工作,实现风险信息共享,有利于中国银联公司根据线索进行风险排查和深入挖掘,及时锁定伪卡、侧录等犯罪嫌疑,为公安的侦测和打击提供精准的目标。

3.加强银行卡的安全管理。一是加强自助终端安全管理,规范保安员值勤工作,尤其对离行式自助柜员机加大保安巡查,关注网点内部及周边的异常情况,避免犯罪分子在ATM机上安装银行卡克隆设备。

二是强化对伪卡受理高发行业商户的日常管理与风险培训,尤其是对批发类、餐饮、休闲娱乐、珠宝、航空售票等高风险商户的培训和风险教育,提高收单风险防范和法律意识。根据《银联PBOC标准IC卡伪卡风险责任转移规则》,金融IC卡降级使用磁条交易所产生的伪卡风险由收单机构承担责任,各收单机构应加强对收银员受理IC卡的培训工作。

三是加强银行卡动态交易监测。当前犯罪团伙将侧录和伪卡盗刷等环节分散在不同地区,增加了公安的侦破难度,发卡行应通过技术手段加强可疑交易监控,建立异常账户动态追踪,尤其加强对异常交易金额、异地交易的侦测和电话追踪,及时向银联报送伪卡交易信息,便于银联及时排查将案件相关线索报送公安。

四是加强卡密码验证技术,采用小额、大额分标准的动态密码措施,即小额ATM取款及POS消费按照原模式,但是金额超过一定标准的,需采用手机接受动态密码等方式控制大额交易银行卡盗刷的风险。

五是加强应急预案管理,在出现案情时第一时间控制当事人所反馈的资金流向,及时协调进行自救式冻结;另一方面要及时查证用卡人是否存在用卡不安全的情况;同时做好客户安抚以及分标准赔付工作,避免出现事态升级。

六是开展规模化的宣传工作,定期定时通过ATM、营业网点等场所设置醒目的宣传标语,强调密码保护的重要性及良好用卡习惯的一些建议。引导持卡人根据自身交易习惯与日常需求设置刷卡限额,并向持卡人提供余额查询短信提醒功能,有效提醒持卡人知晓自身卡片交易情况,避免伪冒情况。(作者单位:深圳市分行)

第五篇: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种类

(1)利率风险。

根据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的定义,利率风险是指银行财务因利率的不利变动而遭受的风险。市场利率发生波动以及银行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都会造成该种风险。在现实市场中,资金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造成市场利率不断发生变化,利率风险的存在使银行暴露在利率的不利变动中。利率风险主要有基准风险、重定价风险、收益率曲线风险和期权风险等四种表现形式。过高的利率风险将对银行的利润和资本造成很大的威胁。

(2)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面临的信用风险是指借款者在贷款到期没有偿还贷款本息,或由于借款者信用评级下降给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性。商业银行所面临的风险信用主要分为道德风险和企业风险两大类。其中,道德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即银行由于缺乏对于借款者借款的目的和用途的完全了解而产生了带来损失的可能性。企业风险则是由于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佳而不能按期还本付息的风险。

(3)流动性风险。

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流动性风险和现金流风险,前者是由于市场交易不足而无法按照当前交易价值进行交易所造成,后者是指现金流不能满足债务支付的需要,迫使机构提前清算,从而使账面上的潜在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的风险。目前,上述特点还未暴露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中,但是随着国有商业银行向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型企业的转变,流动性危机出现的可能性加大。

(4)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是指由于不规范的内部操作流程以及人员、系统或是突发外部事件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可能性。我国金融业所实行的分业经营,导致了商业银行具有经营对象同质性,贷款对象单一性等特点。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大多限定于国有企业,并且具有一定的专业贷款方向。20世纪90年代,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的倒闭、重组、改制等原因,使得国有商业银行难以收回贷款。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银行风险管理权力责任制度模糊,缺少必要激励约束。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缺乏清晰的权力责任制度、激励约束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权力责任制度的缺陷,是指目前贷款权力的分布完全根据行政级别而不是根据风险管理能力来划分;而激励约束制度的缺陷则表现在激励不足、约束过度时银行信贷人员会选择消极怠工,而激励过分、约束不足时则会选择铤而走险。

(2)银行风险衡量方面存在缺陷,风险量化体系有待完善。

商业银行的信用评级主要用于银行授信管理和授信业务运作过程。受内外部因素的制约,我国的信用评级的其他重要作用发挥不够:在信用评级方法上,目前商业银行的做法与巴塞尔银行新框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在信用评级的组织和程序方面,存在分工不明确等问题。尤其是在进行风险量化时,计量分析不足,缺乏量化手段;现有量化指标不能体现出行业和规模之间的差别;指标的调整速度和行业风险的变化不协调。使计算结果失真。

(3)社会经济环境有待加强,外部作用加剧商业银行风险。

目前,我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信用评级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信用评级机构的影

响力不大,社会各界对信用评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由于信用中介行业发展滞后,已有信用数据库小、覆盖面窄,无法对市场主题的信用级别做出公正、客观、真实的评估。3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增强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对策

(1)培养和建立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营造健康积极的风险管理氛围。

加强风险管理,应首先注意国有商业银行内部风险管理文化建设。即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形成积极应对,防患于未然的风险与内控管理文化,上行下效,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上级应鼓励基层工作人员及时揭示和报告风险。金融风险往往是动态的,商业银行业务层面的经营者和基层管理者对于具体业务中的风险往往最为敏感,了解的最为透彻。所以,每一位员工对风险管理工作都有足够的认识与重视才有可能使工作中的不良金融风险尽早暴露,使银行的可能损失降到最小。如此,把风险管理作为一项动态指标融入到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中,形成健康积极的风险管理氛围,在注意收益最大化的同时也关注风险的重要意义,使银行始终处于稳健经营,持续发展的状态。

(2)科学化治理结构,集中监督力量,树立正确的监督方向。

国有商业银行应当按照公司法的组建规定,结合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要求,在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和业务经营管理层的基础上,加强监事会职能,设立股东大会、董事会等监督机制。由此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工作中,可以通过监督事权的内在集中统一,外在监督机制的引入,达到合理运行监督机构,理顺银行治理结构,有效制衡银行内部人员控制的目的,形成银行治理中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管人员相辅相成相互制约架构。以保证银行的有效运作。

(3)强化内部控制建设,加强风险管理职能。

不同类型的银行风险,其产生根源、形成机理、特征和引起的后果各不相同则需要采取不同的防范和化解措施。为了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应建立识别、评估以及监控全面风险的内部控制结构,完善以风险管理委员会为中心,以总行、分支行的风险管理职能部门为执行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以风险防范为核心,加强业务标准化,实行有专门管理层负责的定期检查机制,建立起与商业银行日常业务发展同步延伸的反馈机制,系统地加强风险管理职能。

(4)运用科学信息决策系统,建立风险测评模型。

建立风险管理信息收集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有利于将商业银行的信贷、会计、风险管理、市场拓展等部门搜集整理的信息汇集后自动分类、整理并分析,供内部人员作信贷审批、风险审查之用,以此给银行整个业务管理过程提供及时、完备、明晰的信息来源和传递渠道。同时借鉴西方风险管理的综合计量模型及量化计算方法。例如风险价值法、风险调整的资本收益法、信贷矩阵法、建立科学而实用的风险评测模型,以提高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和风险决策水平。

综上所述,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应当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进行整体管理策略,通过独立且权威的风险管理部门实现对银行内部各个机构的风险进行有机统一的管理,通过科学的风险管理模式实现对各种类型风险的全面、全程管理。通过合理明确的职能、权责划分,实现风险管理职责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有效协调和联动管理。

下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措施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及防范措施.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 1994-2009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财税与金融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风险......

    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

    商业银行的会计风险与防范措施 摘要:在当前形势下,加强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商业银行会计风险的防范措施和改进对策是建立健全会计规范体系;完善......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防范措施 班级:109060401 学号:10908060107 姓名:郝敏 摘要:近年来, 由于金融管制的放松、网络全球化和金融创新步伐的加快使得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变得越......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

    浅谈商业银行存在的风险点及防范措施一、商业银行一般存在的风险1、人员配备不足风险该风险主要是指业务机构由于人员配备不足引发的各种非系统性管理风险。其主要表现和危......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探讨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对策探讨摘要: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繁荣稳定是影响我国企业风险两大类。其中,道德风险来源于信息不对称,即银行由于缺乏对于借款者借款的目的和用途的完......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摘 要:财务风险是指因各种原因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竞争的加剧,企......

    商业银行贸易融资业务风险及防范措施[全文5篇]

    摘 要: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银行同业间的竞争越来激烈,这也有效促进了国际贸易融资业务的快速发展,随着国际贸易融资业务在银行融资业务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贸易融资业务风险也......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措施

    我国商业银行会计内部控制及风险防范措施 摘要: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趋势下,我国金融市场下的业务项目日趋多元化。即便是当前金融市场体系较为成熟的先进西方国家中,内部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