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最终版)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与防范措施研究
[摘要]企业财务风险是指在各项财务活动过程中由于各种难以预料或控制的因素影响,财务状况具有不确定性,从而使企业有蒙受损失的可能性。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各个环节,财务风险的存在,无疑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成因及其防范措施进行探讨,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就显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财务风险;风险防范;防范措施
目录
一、绪论...........................................................1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问题...................................1 1.在筹资方面,资金结构不合理..................................2 2.在投资方面,投资决策随意性大................................2 3.在资金营运方面,企业存货比重较大............................2 4.收益分配政策方面,股利分配政策无章可循......................3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3 1.企业的理财活动无法适应外部变化的经济环境....................3 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4 3.企业理财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风险意识......................4
四、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4 1.对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全面分析..................................4 2.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5 3.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5 4.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6 参考文献...........................................................6
一、绪论
企业是以赢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而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特别是企业的财务活动更是充满着风险。只有深入研究企业财务风险的生成和传导的机理,才能更深刻的认识企业财务风险的本质,以便加强对企业财务风险的管理,提高企业财务活动的运作效益。
从企业财务管理的需要出发,一般将企业风险分为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经营风险就是指由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其主要来自生产成本、生产技术、销售价格、市场需求、外部环境的变化等各个方面。企业经营的财务成果与其财务目标相偏离的状况就是企业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是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的企业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财务风险客观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企业的财务风险又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财务风险包括了企业在进行财务活动过程中的融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收回风险和收益分配风险等。狭义的财务风险,是指企业举债筹资时所产生的风险,因此又称为筹资风险,是指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与筹资有关的风险,尤其是指在筹资活动中利用财务杠杆可能导致企业股权资本所有者收益下降的风险,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的风险。本文所研究的企业财务风险界定为广义的企业财务风险。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如何了解风险的起因,加强防范,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因此,对财务风险存在的问题、成因及其防范进行研究,以期降低风险、提高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现状及问题
在企业财务活动中,一般分为筹资活动、投资活动、资金营运和收益分配四个方面。相应的,财务风险也就包括筹资风险、投资风险、资金营运风险、收益分配风险。具体来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在筹资方面,资金结构不合理
我国资本市场尚不够发达,企业筹资手段不够丰富。长期以来企业对资本市场的了解还比较匮乏,对资本市场的运转、资本市场的理论缺乏研究,在筹资时较少考虑资本结构和财务风险等,具有一定的盲目性,资金结构中负债资金比例过高,导致企业财务负担沉重,偿付能力严重不足。与高负债形成的风险相比,或有负债形成的风险更具隐蔽性,对企业的潜在风险也更大。典型表现是企业的乱担保。部分企业对外担保数额大,期限长,甚至未经同意和审批,董事、经理擅自以公司名义为他人担保等,给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大部分企业对担保疏于管理,也不按照制度规范在表外披露,如果担保对象一旦无法偿债,担保企业的或有负债就转化成负债,突如其来的债务负担很可能导致企业资金紧张甚至资不抵债,诱发企业的财务风险。2.在投资方面,投资决策随意性大
在企业中,不顾自身的能力和发展目标,热衷干铺新摊子,盲目投资,造成严重损失的例子比比皆是。企业在进行任何一项投资之前,都应对投资项目进行可行性分析,只有在综合考虑各项因素的基础上,当投资项目所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正时才是可行的。盲目追求外延式扩张及所谓多样化经营,未经深入调查研究便乱上投资项目,走向破产也就不足为怪了。由丁投资决策者对投资风险的认识不足,决策失误及盲目投资导致一些企业产生巨额投资损失。3.在资金营运方面,企业存货比重较大
目前我国企业流动资产中,存货所占比重相对较大,且很多表现为超储积压存货。存货流动性差,一方面占用了企业大量资金,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为保管这些存货支付大量的保管费用,导致企业费用上升利润下降。长期库存存货,企业还要承担市价下跌所产生的存货跌价损失及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在应收账款管理中,企业普遍存在只注重销售业绩忽视应收账款的控制状况。一些企业为了增加销量,扩大市场占有率,大量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导致企业应收账款大量增加。同时,由于企业在赊销过程中,对客户的信用等级了解不够,盲目赊销,造成应收账款失控,相当比例的应收账款长期无法收回,直至成为坏账。资产长期被债务人无偿占用,严重影响企 2 业资产的流动性及安全性。例如传统企业积压库存厉害,导致现金流紧缺,最终走向衰亡。
4.收益分配政策方面,股利分配政策无章可循
股利分配方法的选择会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状况的判断和企业的声誉,从而影响企业资金的来源,也可能影响企业潜在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如果企业的利润分配政策缺乏控制制度,不结合企业的实现情况,不进行科学的分配决策,必将影响企业的财务结构,从而形成间接的财务风险。与国际上广泛采用的股利政策相比,中国企业较少分配现金股利,代之以配股或送红股的分配方法,这一方面有意无意间助长了证券市场上的投机气氛,另一方面无助于投资者形成正确的投资理念。不仅如此,中国企业股利政策的制定也往往无章可循,股利分配方案常常朝令夕改,令投资者无所适从。尤其是我国国有企业占据领域太多,私人企业发展受很大限制。
三、我国企业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分析
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存在财务风险是难免的,关键是必须了解风险的起因,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使自身处于不败之地。我国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原因很多,既有企业外部的因素,也有企业内部因素。总体来看,我国企业财务风险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的理财活动无法适应外部变化的经济环境
企业财务活动是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下,并受这些环境的制约,包括国民经济整体的形势及行业景气度,国家信贷以及外汇等政策的调整、银行利率及汇率的波动、通货膨胀程度等等。企业理财环境的变化莫测是企业产生财务风险的外部原因,因为这些因素存在于企业之外,其变化对企业来说,是难以预见和难以改变的,这必然影响到企业的财务活动,比如利率的变动必然会产生利率风险,包括支付的利息过多的风险和不能履行偿债义务的风险;而中国企业大多财务管理基础薄弱,缺乏市场观念和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及应变能力,面对外部环境不利变化不能进行科学的预见,反应滞后,措施不力,财务风险必然产生。2.内部财务监控机制不健全
内部财务监控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相当独特的系统,为使其更能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企业不仅应该设置独立的组织机构,更重要的是要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建立起一套比较完整的、系统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监控制度,才能保证企业内部财务监控系统的高效运行。而中国企业大多没有建立内部财务监控机制。即使有,其财务监督制度执行也不严格,特别是有的企业管理与监督合二为一,缺乏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对财经纪律置若罔闻,难以进行有效的约束,财务风险极易发生。3.企业理财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缺乏风险意识
任何系统的运行,人都是非常重要的条件,高素质的理财人员,更是企业不可多得的财富。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企业的理财人员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和受专业教育的程度限制,其综合素质和业务素质都有待提高,他们的理财观念和理财方法,特别是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还不能在更大程度上适应市场经济环境的要求,不达要求的企业定会被淘汰。
四、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策略
企业的财务风险显而易见,如何防范企业财务风险,化解财务风险,以实现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财务管理的工作重点。本文认为,针对我国企业的现状,防范企业财务风险,主要应做好以下工作: 1.对财务管理环境进行全面分析
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关键在于如何发现和识别外部环境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实践表明,通过对财务管理外部环境及其变化进行详细的分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企业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和对风险的应变能力。要对外部环境做出准确分析.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系统,以便及时反映外部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变化情况(如国际市场上主要原料价格的变动,各种货币间的利率变化情况等),以适应不断变化的财务管理环境。其次.要设置高效的财务管理机构,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主体,使风险控制机构切实做好 4 风险的分析和处理工作。再次。配备高素质的财务管理人员。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人员普遍素质偏低。缺乏相关的经济和金融知识,导致其对环境中的各类风险因素变动反应不够及时,从而错过了风险控制的最佳时机,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针对这一情况,企业财务部门应选拔具有一定分析能力和预测能力的人员进行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以便能够及时掌握外部环境中的各种变化,降低企业财务风险。此外,还要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强化财务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通过制度完善来保障财务管理系统的有效运行。2.建立有效的风险处理机制,增强抗险能力
为了有效防范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企业必须从长远利益着眼,建立和健全企业财务风险防御机制。增强企业的生存能力。
(1)建立健全企业风险分散机制
可以通过企业之间联营、多种经营及对外投资多元化等方式及时分散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在突出主业的前提条件下可以结合自身的人力、财力与技术研制和开发能力,适度涉足多元化经营和多元化投资。
(2)建立健全风险规避机制
企业对超出风险承受度的风险,通过放弃或者停止与该风险相关的业务活动以避免和减轻损失的策略。企业要防范财务风险,一定要采取一种或者多种混合的方式来减低财务风险甚至避免财务风险。一定要量身定做,根据自身需求也可以自创一种属于自己风格的财务防范机制。
3.建设财务风险制度文化,增强风险防范意识
企业财务风险的高效管理得益于企业上下一心的全员参与和制度支撑。只有在文化层面上加强企业员工的财务风险意识,打破传统的风险自我无关和自我分割管理的思想,建立起全面整体的风险观,在工作中处处时时评估和发现风险,自发的协调和实现团队化风险控制,把风险管理的观念和行动落实到每个人的身上。同时,管理层应致力于调查和规划本企业的风险制度文化建设,制度控制和文化引导双管齐下,努力提升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要使财务管理人员明白,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任何环节的工作失误都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财务风险,必须将风险防范贯穿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始终。4.完善风险管理机构,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要求企业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组织机构对风险实施及时有效的管理,只有把企业的财务风险实现组织化运作,才能实现企业财务风险管理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真正的规模运行。企业可以单独设立一个财务风险管理处并配备相应的人员对财务风险进行预测、分析、监控,以便及时发现及化解风险。另外,治理结构和内控制度弱化本身就是高风险的表现,因此,首先要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实现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形成完整的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其次要建立监督控制机制,特别要加强授权批准,会计监督、预算管理和内部审计。再次是财务和会计应该分设,单位分管领导分开,分别设置管理中心,各行其责。最后要充分发挥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的作用,搞好内部控制的评审和风险估计。综上所述,企业外部和内部环境不论怎么改变,我们都要可以与之适应,不适应就是被淘汰。只有建立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文化,以企业家的风险管理精神为指导配合高层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文化的执行和组织结构的灵活应变,辅之现代化的风险监控系统,将财务风险管理融人全体职员的意识,渗透到员工的日常经营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企业全局的财务风险抵御的盾牌,才能长期减少或规避企业的财务风险损失。
参考文献
[1] 韩建勋、张善轩、王忠.企业会计准则[M].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1)[2] 吕晶.企业会计手册[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1)[3] 吕晶、孙浩进.金融理论与教学[M].《金融理论与教学》编辑部,2005(1)[4] 杨延绩.企业技术开发(学术版)[M].湖南省科技信息研究所:《企业技术开发》杂志社,2007(1)[5] 余睿武、唐祥忠、刘云.基于MM理论和VaR模型的财务杠杆风险管理[J]国外建材科技,2005(3)[6] 唐久芳、吴璟玲.财务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研究[N]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05(3)[7] 杜英斌.从MM资本结构理论看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和对策[N]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1(5)[8] 郭焕俊、孙丽英.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的评价指标体系[J]商业研究,2000年(4)[9] 王晋汾.浅议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改善[J]煤炭经济研究,2006(9)[10]陈奇光.论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特征及对策[J]科技资讯,2006(3)[11]李延明、杨振勇.关于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山东社会科学,2002(2)[12]傅亚平.风险管理影响企业价值的内在机理[J]财经科学,2006(12)[13]Lisa K.Meulbroek,Integrated Risk Management for the Firm: A Senior Manager’s Guide[R],Harvard Business School,Working Paper,2002.(1)[14]R.M.Stulz,Rethinking Finance,1996.(6)[15]Froot,K.A.,D.S.Scharfstein and J.C.Stein,A Framework for RiskManagement[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4.(4)
risk
Management[R],Journal
of
Applied
Corporate 7
第二篇: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措施
摘 要:财务风险是指因各种原因使企业不能实现预期财务收益从而产生损失的可能性,它是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由于竞争的加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也越来越复杂。经营管理者如何通过分析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增强企业抵御风险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并提高企业的市场的竞争力,对现代企业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企业难免存在财务风险,关键是如何找出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这样企业才可能处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国有企业 财务风险 控制 防范措施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213-02
财务风险的具体表现
当企业财务管理中出现决策失误、管理不善及缺乏风险意识等情况时,都有可能造成财务风险。财务风险存在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总体来看,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债务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占据比例过高。如果债务在企业的资产结构中占比过高的话,一旦有到期债务,企业就可能因难以偿还而陷入财务困境之中。高负债比率不但使企业有利息负担而且需要偿还高额债务本金,当经济状况较差时,企业可能会面临资不抵债、破产清算的危险。
(2)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弱。企业在债务融资后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现金以偿还到期的债务和利息。如果资金流动状况较差,且变现能力不强、没有充足的现金保证,企业的财务风险就会由潜在的变成现实的,从而使企业陷入财务危机甚至导致经济失败。
(3)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缺乏科学性导致投资失误。在固定资产投资决策过程中,由于企业没有系统周密地分析和研究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加之决策所依据的经济信息不全面、不真实以及决策者决策能力不足等,投资决策失误等现象出现得较为频繁。决策失误使投资项目不能获得预期的收益,投资无法按期收回,势必给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务风险。
(4)对外投资决策失误,导致大量投资损失。对外投资通常包括有价证券投资,联营投资等。其中有价证券投资风险又包括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如果投资决策者在对投资风险没有足够认识的情况作出失误决策或盲目投资,那么企业就会因该投资而产生巨额损失,由此产生财务风险。
(5)企业存货库存结构不合理,存货周转率低。在资产的流动中,存货库存较为严重,库存积压情况严重。大的库存量会直接占用企业的资金,且其保管费用也相当可观,这部分费用占用企业的大量资金,使企业的流动资金减少。另一方面,库存长期存放不能流动,其市价下跌所造成的损失,或者由于库管管理不善,造成的库存浪费,导致资金白白流失。从而最终产生了企业财务风险。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企业在具体的经营过程中,风险是无处不在的,其造成风险的原因有很多,有来自企业外部的,也有来自企业自身的。下面对两方面原因做具体分析。
2.1 内部原因
企业产生的财务风险,其内部原因主要是包括管理者的决策失误、管理不善以及会计的失真等,这是产生财务风险的最根本原因,它最终会造成企业的财务风险。
(1)财务风险的发生往往伴随在企业进行的正常经济活动中。在财务的实际工作中,有的财务人员对待财务风险的意识薄弱,这也是导致财务风险发生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的企业扩大销量,采用赊销的营销方式,使得大量款项收不回来,直接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发生。与此同时,在赊销的过程中,对客户的信息不能很好的把握,客户的信用等级和客户的偿还能力低下,导致了款项迟迟不能收回,甚至成为坏账。客户长期未缴款项,企业的资金被无偿的占有,影响了企业资金的正常流动,使企业的财务风险加重。
(2)缺乏科学的财务决策,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决策包括财务的主观决策和财务的经验决策两个方面,由于在企业具体的经济业务活动中,管理者的主观臆断和凭经验妄下结论的比比皆是,所以最终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2.2 外部原因
由于国家的调控,金融经济的变化,法律法规的重定等一些外部的原因,造成企业财务风险,这是企业所不能控制的。所以,一旦这些外部因素发生变化,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和财务管理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以下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1)企业财务管理系统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企业财务管理的宏观环境指的是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法律环境等。宏观环境的变化,企业是无法预测和改变的,它的变化必然会给企业造成一定的影响,使企业的经济发生一定的变化。由于宏观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给企业财务管理带来一定程度的损失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创造某种机会,所以财务管理要能够适应这种变化莫测的外部环境,才会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立于不败之地,现如今,我国的企业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不尽合理,具体内容包括,机构设置不够合理,管理人员素质普遍不高,规章制度模糊不清,会计人员自身素质有待提高,所以,当企业遇到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不能很好的防范和应对,当企业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没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归根结底,不能很好地预测和防范原本可以预见的财务风险,所以造成了财务风险的发生。
(2)企业内部财务关系混乱。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混乱,企业各部门之间的财务关系混乱,企业与企业的供销商等外部机构财务关系混乱,在资金的来往、使用、利益上权责不明确,导致了财务管理的混乱,最终造成了财务风险的发生。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财务风险无处不在,它已经渗透到财务管理的方方面面,不同环节出现的财务风险都不尽相同。目前,许多企业都已经将防范和规避企业财务风险,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的总目标看作发展的重中之重。
(1)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要分析市场的宏观环境和变化,提高企业应对财务管理环境的适应能力。在市场经济不断竞争中,要不断的完善企业的财务管理,根据财务管理环境不时的对财务管理系统进行更新和完善。在此过程中,要配置高素质的市场分析专员和财务管理人员,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工作,只有这样,才可以在财务管理环境不断发生变化的同时,企业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不断的调整,适应瞬息万变的环境。
(2)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风险意识。无论各行各业,风险无处不在。如何防范财务管理风险,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工作人员要将风险意识带入工作的始末。同时企业也应该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防范企业可能遇到的财务风险。
(3)提高财务决策的科学化水平,避免因决策失误而产生的财务风险。财务风险无处不在,为了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企业在具体的经济业务中,要采用科学的决策方式方法。在决策中,应对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对每一种决策,应进行彻底的分析,不能凭主观来判断。
(4)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构筑防范财务风险的屏障。首先,要进一步完善风险防范体系。第一,完善和加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以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务风险;第二,要明确财务风险的监督职责,对企业的各层各部门要责任到人,职责划分明确;第三,对企业的财务报表要定期的进行风险的分析,以将风险的程度降到最低,同时也完善风险的预警机制。第四,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中,要有效的发挥会计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其次,企业要对经营活动中的各项业务进行风险预测,并实施监管制度。财务风险预警贯穿于企业的整个经济活动中,以企业的财务报表为例,利用会计理论,管理理论,市场形势等内容进行详细分析,一旦发现企业的风险,立即向相关部门汇报,将风险程度控制到最低。该系统不仅应包括速动比率、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等财务指标,还应包括企业经营中诸如产品合格率、市场占有率等一系列指标,实现财务管理的全过程监控,一旦出现异常征兆时,可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从而达到避免和减少风险损失的目的。
随着经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财务风险的发生也不可避免。企业的管理层要针对不同的业务活动,财务具体的防范措施和解决对策,将财务风险程度降到最低,最终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陈念东.浅谈企业财务风险管理[J].经济与管理,2013(11).[2] 张莉,孔艳红,邱玉兴.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和防范[J].理论观察,2014(4).[3] 文明.对财务风险管理的认识与思考[J];甘肃科技纵横,2014(6):101-102.[4] 毕金玲.关于上市公司财务困境原因的思考[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3(19):95-96.
第三篇:我国劳务派遣企业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我国劳务派遣企业风险防范措施研究
[摘要]目前研究劳务派遣问题的学者大多关注的是相关法律问题,本文根据劳务派遣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我国劳务派遣企业的发展现状及风险进行分析,试图提出劳务派遣企业降低、防范风险的相关对策建议,以提高劳务派遣企业的各种风险承受能力。
[关键词]劳务派遣
风险
派遣员工
一、引言
劳务派遣又称之为劳动力派遣,是用人单位与派遣单位通过协商并签订派遣协议,派遣单位与被派遣员工签订劳动合同,然后向用人单位派出员工,使其在用人单位的工作场所内劳动,接受用人单位的指挥监督,以完成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的一种特殊的用工方式。
我国劳务派遣行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从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成立开始,劳务派遣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全国各个省市。由于相关法律的缺位和规范制度的不健全,目前中国的劳务派遣企业虽然发展速度惊人,质量却难以保证,这无疑给劳务派遣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风险和障碍,因此,规范劳务派遣企业的发展,尽快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制度,提高派遣企业自身的规避风险能力,是劳务派遣企业得以良好发展的前提。
二、当前我国劳务派遣企业存在的风险分析
1.发展潜力大,行业规范不足
劳务派遣是我国劳务经济的一个新商机,发展现状可以概括为快速发展、潜力巨大、无序竞争和缺乏规范。目前我国采用劳务派遣型工作安排的行业主要是服务业、制造业和建筑业,如电信、银行、医院、邮政、家政、电力、铁路运输等。我国现阶段存在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劳务派遣是安置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比较好的一种方式,所以政策方面也会对劳务派遣持支持的态度,引导劳务派遣行业的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劳务派遣行业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作为一个新生事物,还没有充分进入政府政策的视野。在缺乏规范的情况下,劳务派遣在运作中暴露出如经营地位和经营资质等很多问题。
2.对用人单位风险评估不完善,派遣员工过程存在潜在风险
根据劳务派遣服务的过程,劳务派遣企业的业务分成三大部分:服务协议签订前、服务执行过程中、服务终止。总体看,劳务派遣企业的运营风险伴随着劳务派遣服务的始终。而在派遣服务协议签订前的用人单位评估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一步骤孕育的潜在风险也最多最致命。如果不对用人单位进行综合实力评估就与其签订派遣协议或评估不专业,都有可能对以后的合作埋下隐患。就目前来看,大多劳务派遣企业的实力不足,为了争取更多的业绩而随意将员工派遣至企业工作,增大了劳务派遣企业的风险。
3.劳务派遣企业自身实力不足,派遣员工管理缺乏经验
目前新《劳动合同法》对于劳务派遣企业设定的门槛是非常低的,只要50万元的资金就可以到工商局注册,这使得大量低门槛进入的劳务派遣公司资金运营缺乏弹性,加上自身各方面的实力都不能满足现代企业规范管理的要求,而大型的劳务外包业务因工资周转问题一般都需要强劲的资金做后盾,因此,许多劳务派遣公司因实力不足面临着巨大的资金短缺危机。
4.法律法规方面对于劳务派遣企业的制约因素
目前我国还没有出台专门规范劳务派遣行业的相关法律,但是2008年新《劳动合同法》用了一章的篇幅从行业准入、市场秩序、三方关系、派遣员工权益等诸多方面对劳务派遣企业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总结起来,其制约因素大概包括几个方面:(1)劳动法关于派遣企业的两年以上的劳动合同,使得派遣企业必须要与派遣员工建立稳定的劳动关系,而劳务工离职率高的特点又使这种稳定关系难以维系,两方面的原因限制了劳务派遣企业用工灵活的需求,而且也会加大企业对于人力成本投入的风险。(2)缺乏法律引导和正确的监督机制。市场上存在许多非法经营的劳务派遣企业,很多派遣员工在受到一些不良企业的迫害和欺骗后对派遣企业失去了信心,使得劳务派遣这个新生事物被蒙上了灰暗的外衣,社会形象被玷污,给劳务派遣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向高端人才领域发展制造了障碍。
三、劳务派遣企业防范风险的相关建议和措施
1.增强实力,提高劳务派遣企业风险承受能力
劳务派遣企业的主要“产品”就是人员派出服务以及派遣员工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从风险的角度来看,劳务派遣服务存在的价值就是为用人单位转移或承担人力资源管理风险、解决大量的劳动争议问题,其主要的经营风险在于经济风险和法律风险两类,经济风险包括人才使用和管理的成本、社会保险费用的缴纳以及企业本身的经营成本等,法律风险主要指的是劳动关系管理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工伤事故等风险。因此,劳务派遣企业作为一个专门为用人单位承担其用人风险的机构,企业本身首先必须具备高度的防范风险的意识和消化各种风险的能力,一方面要为企业注入更多的资金,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为企业应对各种经济风险做好准备;另一方面,企业要充分熟悉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化解法律风险的能力。最后,企业要对用人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全面的评估,对用人单位的偿付能力、工作环境、管理特征等进行全面审查,从而为后续的服务执行提供保证,避免企业承担不必要的风险。
2.完善信息管理体系,建立三方协商机制
面对劳务派遣企业内部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解决的关键在于聘用具备专业处理人才派遣业务能力的员工,同时完善企业信息管理体系,将派遣员工的管理工作规范化、标准化。因此,在自身的管理上,由于多行业、跨区域派遣,目前多数专业的大型劳务派遣机构的组织结构管理上多应用“行业+职能”式的矩阵式结构,以保证同一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对不同企业客户派遣员工管理工作的高效衔接和配合。同时,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法强调信息技术在日常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劳务派遣信息平台是劳务派遣企业防范经济风险的有效技术工具。劳务派遣企业要构建包含劳务派遣企业、用人单位、派遣员工三方的信息平台,建立三方协商机制,与用人单位进行实时的信息交换,掌握其经营动态和用人需求,以促进对用人单位经营状况的了解以及双方的合作;
3.发挥企业党、工会组织在派遣员工管理中的作用
目前大多数劳务派遣企业的党、工会组织(有些派遣企业甚至并未成立工会)并没有在员工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工会也没有在众多的劳动争议处理案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根据《工会法》,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人数只要超过25人以上就应当建立基层工会组织,以保障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虽然派遣员工就业是一种特殊形式的就业,属非正规就业,但他们和其他劳动者一样,依法享有参加工会组织、参与工会活动的权利。此外,党和工会组织参与员工管理可以有效地降低派遣员工合法权益遭到用人单位侵犯时的风险,作为“劳动关系协调员”,工会能够切实地站在劳动者的角度,积极地与用人单位工会共同协调劳资三方关系和解决各种劳动争议问题,同时也为派遣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提供了良好的解决办法。
4.健全劳务派遣法律制度,规范派遣行业准入机制
一些发达国家劳务派遣行业的经验表明,如果不对劳务派遣企业加以规范和适当的限制,劳务派遣企业的无序发展会使得更多的企业陷入恶性竞争,派遣企业面临的风险也会加剧,并很快会扰乱整个劳动力市场的秩序。因此,随着劳务派遣行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快速发展,政府应尽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劳务派遣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实行行政许可审批和年审制度,严格规范派遣服务协议,必要时实行相应的经济或法律制裁,以实现劳务派遣市场的良好有序发展。
四、结束语
劳务派遣作为一种非典型的劳动雇佣模式在我国当前市场经济发展的背景下越来越普遍,劳务派遣对于缓解我国当前劳动力市场上的“民工荒”问题、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以及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均能起到积极作用,另外,随着知识型经济的深入发展,劳务派遣业务也必将逐渐向各个层次的就业领域拓展。因此,妥善处理好派遣企业、用人单位和派遣员工的三方关系,提高派遣企业化解市场风险的能力,对于劳务派遣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就劳务派遣企业而言,更要注重预先防范和规避风险,积极完善三方沟通机制,保护派遣员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自身化解风险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谢增毅:美国劳务派遣的法律规制及对我国立法的启示――兼评我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J].比较法研究, 2007,(06)
[2] 刘泽瀚李敏:劳务派遣中用人单位的法律风险防范[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6(6)
[3] 张晓锁:劳务派遣用工形式亟待规范[J].中国工运, 2010,(01):43-44
[4] 吴建荣:劳务派遣的发展、分析及建议[J].就业与保障, 2010,(07):30-31
第四篇: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
【摘要】随着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国内银行业的突飞猛进,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水平已经不能满足银行发展的需要。想要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胜出,必须引进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我国银行面临一个高速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重视操作风险就是重视银行在金融大环境下生存的根本。
【关键词】商业银行;操作风险;风险管理;控制
随着银行规模的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管理操作风险、减少损
失成为金融界最为关注的问题。因此,如何正确认识操作风险,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吸取管理失败的教训,建立科学有效的 操作风险管理体系,提高操作风险管理水平成为我国银行亟待
解决的问题。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特征
20世纪9O年代以后,操作风险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银行
业操作风险的严重性令人担忧。从有关部门的统计结果可以看
出,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存在以下九大特征:
(1)从操作风险事件被揭示的频率看,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2)贷款业务是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的主要业务线。
(3)从损失类型看,内部欺诈及其导致的操作风险损失比重
最大。
(4)人员因素在操作风险的引发因素中占最大比重。
(5)从操作风险涉案人员的职务层次看,呈现职务日渐升高的倾向。
(6)从操作风险发生的银行等级结构看,主要集中于基层分
支机构。
(7)从风险持续的时间跨度看,对国内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的管理水平不容乐观。
(8)从发生的商业银行看,操作风险的发生频率与银行规模
呈正相关。
(9)从操作风险事件的作案手段看,高科技手段值得警惕。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成因
从国内的现状来看,造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越来越突出的原因主要是各家商业银行在操作风险管理上普遍存在诸多缺
陷,这集中表现在以下方面:
2.1 操作风险管理文化落后:风险管理文化是一种融合现
代商业银行经营思想、风险管理理念与风险管理环境等要素于
一体的文化,是商业银行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风 险有怎样的认识,就会有怎样的风险管理文化。
2.2 操作风险管理部门缺失:健全的风险管理框架是实现
全面风险管理的前提。风险管理框架存在缺陷会使得严密的内
控体系出现漏洞,出现风险损失在所难免。从目前的情况看,国 内银行业在操作风险管理框架上的缺陷表现在:缺乏专门的操
作风险管理部门和基层分支机构风险管理职能缺失。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对策
针对商业银行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对银行的 操作风险控制应采取以下防范策略;
3.1 营造良好的风险控制环境。操作风险控制环境的营
造应从组织文化建设开始,使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人员提高控 制意识,统一控制观念;使组织之间的控制活动协调一致,控制 人员的责、权、利关系明确,使商业银行从内部到外部形成整体 的控制程序。
3.2 建立健全风险评估机制。为了有效地控制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从提高管理效率的角度出发还应该建立、健全风险 评估机制,使商业银行的风险评估形成制度化。
3.3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操作风险预警系统。内部控制制 度是有针对性的管理操作风险的有力工具,有效且能保证严格 执行的内部控制制度是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核心。
3.4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商业银行应按决策系统、执行系
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设置银行的组织结构,选用合 理的组织管理形式。
3.5 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素质。目前国外商业银行职员
中本科学历以上人员的比例已经超过8O,而我国商业银行的 这一比例与国外相比还相差甚远。因此,提高业务及管理人员 素质是降低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一个重要途径。
3.6 加强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以
后面l临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建立两级代理、四权分离的现代公司 组织机构,通过利益相关者的共同治理,不断完善商业银行的公 司治理结构、委托代理结构、股东治理结构和经理人制度。
3.7 加强技术装备,提高操作技术水平。随着计算机在商
业银行的普及应用,互联网络、电子监控系统、巧系统、货币检验 技术等现代化的技术与管理手段相继在商业银行的营运活动中 得以广泛应用,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3.8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我国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主 要来源于人为因素,需要通过完善和加强法律、法规来加以控 制。因此,加强法制建设是降低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重要 途径。
防范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的对策是多方面的,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主要策略,只要商业银行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能够从以上 这些策略人手积极开展操作风险控制,加大稽核审计的力度,充 分发挥银行内部规避风险的潜能,并以此为基础向相关的方面 扩展控制,就会逐步提高控制效率,实现不断降低操作风险的目 的,从而减少国有资产的流失。
参考文献
[1] 郭睿.我国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研究[M].华东师范大 学,2008
C23 刘正良,刘厚俊.新巴塞尔协议下的操作风险与我国银行 业改革[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5,(O2)
[3] 樊欣,杨晓光.从媒体报道看我国商业银行业操作风险状 况[J].管理评论,2003,(11)
第五篇: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研究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与防范研究
1.企业财务风险的形成背景
1.1企业的财务风险成因的理论阐述
2.企业财务风险的概念范畴
2.1财务风险的类型
2.2财务风险的特征
3.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方法
3.1定性的识别方法
3.2定量的识别方法
4.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概述
4.1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系
4.2财务风险的控制体系评估
4.3案例研究
4.4财务风险的控制策略
5.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措施
5.1建立财务评价体系
5.2建立资金管理体系
5.3盘活现有存量资产
5.4加强成本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