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

时间:2019-05-14 10:48: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

第一篇: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

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

原理

(一)一、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农民和农村: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4、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

5、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6、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

7、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

8、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1)单中心到多中心,2)平面到立体,3)从生产性空间到生活性空间,4)从分离的物质空间到连续的多样空间。

9、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

10、城镇化的基本阶段:1)集聚城镇化;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11、城镇化方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2、1957,戈特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13、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

14、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早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15、中国城镇化的现状: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西,3)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及都市带,4)部分城市进向国际化。

16、我国城镇化的新的发展趋势:1)东快于西,西部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道路;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沿海,居住分化,郊区化 1 趋势。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的城市典型格局)

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

2、中世纪以城堡和教堂为中心。

3、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

4、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以工殿花园。

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法案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弟)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

6、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城区用地只占1/6,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58000人(中心城)1898年。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四周是永久农业地带。土地归公众的有。

7、柯布希埃,1922年“明天城市,300万人,24栋60层住40万人。然后60万人住多层,最外围200万人住花园住宅。“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最后形成了理性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

8、玛塔,西班牙,线形城市,500米宽,要多长有多长;戈,的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西帝(城市设计之父),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生物学家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9、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1)城市化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有极化与扩散效应。

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经济活动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为显在 的因素之一。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是关键。3)城市化展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一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而社会发展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能与潜力,同时更加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人类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认为,在发展同时,由于城市中各类物质设施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发展。城市是一个由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而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很显然,城市在发展时,通常显示出其通讯率或信息交换率也得到提高,反之亦然。

5)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两种主要趋势,即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

分散发展理论,包括卫星城理论(恩温提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1942年,保护性绿化地隔离开来,,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

广亩城理论,1932《消失中的城市》,在随后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正式提出设想。

集中发展理论,卡利诺经过研究,城市人口少于330万时,聚集经济超过不经济,当超过330万时,则聚集不经济超过经济性。是针对制造业和一般情况下的。很显然,服务业更需要有城市人口支持。

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金融中心、跨国总部、国际性机构集中、商业部门高度成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杻纽。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6)城市体系理论,较好地综合了城市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的基本取向。

城市体系研究起源于格迪斯,后经芒福德等人的不断努力,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

贝利等人结合经济、区域和中心地理论,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城镇体系分析包含三部分内容:特定区域内城市职能、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上分布的相互关系。

10、城市空间组织理论:区位理论是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工业区位理论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运输费用是关键。

11、(从功能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12|《雅典宪章》,规划工作者主要三项工作:

1)将工作、居住、游憩三大功能的不同地区,平面布局,并建立交通网。2)设立各种规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和有纪律的发展。3)建立工作、居住、游憩之间的关系,以最优、最经济方式完成。

13、(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理论):从土地使用形态角度同心圆、扇形、多核心(哈里期、多曼)

14、(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认为区位决定土地租金,由市中心向外商业、办公楼、工业、居住、农业(从中心向外依次)

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有:与CBD的距离;顾客到此的可达性、竞争者的数量和他们的位置、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

从规划角度,经济合理性不是规划唯一依据,其最根本是原则是社会合理性,据于公正、公平等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15、(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玛塔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光辉城市,佩里1929年被汽车逼出了“邻里单位”的观点。80年代后,美国又针对城市蔓延和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极度依赖,“新都市主义”出现,鼓励公共交通,并提出了TOD模式。

16、(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西谪的《城市建筑艺术》,罗西从新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出发,提出空间组织与历史积淀等,而克里尔兄弟更明确地提出了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建立在以建筑物限定的街道和广场上。科林.罗何柯伊特,《拼帖城市》,17、(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佩里认为,…… 邻里的六个原则:尺度、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产商业、内部道路系统。CIAM“十次小组”认为,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必须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

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雅布期运用社会使用方法,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18、城市规划方法论:

1)综合规划方法论;其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2)分离渐近方法论;其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

3)混合审视方法论,是在前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基本决策和项目决策,其基本决策的任务在于确定规划的方向,项目决策则是执行具体的任务);

4)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在于对总体规划所提出的终极状态的批判而提出的。5)倡导性规划方法论。公众参与建立在1962<<规划的选择理论>>,达维多夫

19、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物质空间决 定论,功能分区,20、1977《马丘。。》,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人的交往。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1、我国城市4000多年前,西周记载规划事件。洛邑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起来的……

〈〈管子,,〉〉强调城市选址“……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在形制上:“……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形成大小套城,即城市居民居住在“郭”的大城。22、1)秦汉时期,“相法天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2)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礼制,但长安遗址考古发现,其当时并未完全〈〈考工记〉〉的形制,到了王莽时代的洛邑城,〈〈周礼〉〉得以充分体现。3)三国时期,操的邺城,有了功能分区,对后隋唐长安的规划产生了影响。

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以长江天险为界,只是重要建筑对称布置,“形胜”是“金陵”城规划主导思想,是对《周礼》城市形制理念的发展,突出了自然结合的思想

4)宋东京,冲破了《周礼》的礼制束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千年的里坊制度被废除,到北宋中叶,开封城中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

23、元大都,“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左祖右市”“前朝后市”有人认为还受了阴阳五行的影响。

(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24、近代中国,商业资本主义先于工业资本主义。

(熟悉我国现代工业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25、一五时期,156重点项目,694建设单位。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线建设。1978年,控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

1980年10月,全国规划工作会议,第一次提要立规划法。1980,中期开始,上海、温州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入90年代,2000年,城市化率36.2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26、经济全球化下,导致城市体系结构重组:1)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城市产业,全球性的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地区的经济起主导作用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加速发展,3)在发达国家转型、升级,出现一系列高科技创新中 心,而其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

27、全球性中心城市:1)公司总部,2)金融中心,3)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4)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5)城市是信息、交通、通讯纽,为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28、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城市经历了衰败的过程,因此重组:1)重塑中央商务区,2)更新和滨水地区开发,3)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29、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首先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其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特征包括1)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2)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3)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4)以强大的科学研究为后盾。

30、高新技术园区分为四类,1)高科技企业集聚区,2)科技城,即科学研究中心,3)高技术园区,作为政府经济发展策略,吸引高科技企业

4)建立完整的科技都会,做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一种计划。

新产业、非标准化和定制产品为主的制造业、生产过程连续的产业,更需要企业集群。兰德认为,对于创新城市而言,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创新的氛围,这是创新城市建设的关键。

31、全球城市的居民:掌握了先进技术和服务技能的全球化进程的参与者和被排斥在全球化进程之外的人群。不同群体对城市的主要关注点不一样。

32、“场所营造”成为完善社会协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其中大量内容转变为城市设计的核心,而以“市民社会”和“城市治理”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则成为其基本的保障。市民社会,西方社会思想中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力量和国家强权力量之外形成的。

城市治理,是如何发挥市场经济力量、国家强权力量和市民社会三者力量的作用。33、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34、1992年《全球21世纪议程》目标八个方面,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行动纲领。

35、针对快速扩张和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欧洲出现了“都市村庄”,美州,出现了传统欧洲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新都市主义”,即一处相对较密集,限制小汽车使用,和鼓励步行交通,具有积极城市生活和地区场所感的城市发展模式。36、1999年,认为21世纪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转变的机会:技术革命带来了新形式的信息技术和交换信息的新手段;不断增工的生态危机使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广泛的社会转型使人们有更高的生活预期,并更加注重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37、对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议:1)循环使用土地和建筑,2)改善城市环境,鼓励紧凑城市,3)优化地区管理,4)旧区复兴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5)国家政策应鼓励创新,6)高密度,7)加强城市设计。

三:熟悉掌握城乡规划体系

1、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的属性;

2、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特征:政策性、民主性、实践性、综合性

3、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

1)法律规划体系: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2)行政体系:纵向和横向

3)城市规划工作体系: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

4、城市规划的作用:1)实现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对土地资源配置进行控制和对开发权的控制)

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4)改善人居环境

5、规划师的角色与定位

1)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职责; 2)编制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不是决策者。3)研究咨询部门:不同利主体的代言人,专业技术和专家。4)私人部门的规划师:特定利益团体代言人,桥梁作用。

6、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划体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

7、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纵向与横向。

8、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编制体系、实施体系

9、制定城乡规划的五大原则:。

1)依法编制规划;2)依科学发展观等精神,全面可持续发展;3)就应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4)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5)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10、制定城乡规划的程序:1)草案公告30日,2)总规的前期研究,草案30日,3)控规、修规的“必要性”论证。

11、城乡规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略)四:掌握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体系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有一定相对完整的范围;2)核心是有中心城市;3)一定数量的城市;4)相互关系,构成有机整体。

2、区域城镇体系演变的基本规律:低水平均衡阶段(前工业化社会,农业社会);极核发展阶段(聚集为特征的高水平不均衡阶段)(工业化阶段);扩散阶段至高水平均衡阶(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综合体)

3、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根据工业、农业、运输业及交通运输,文化科技事业等发展的需要,在分析各城镇历史沿革、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各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分工协作关系,确定其城镇性质、类型、级别和发展方向,使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一个既明确分工,又有机联系的大、中、小相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结构。

4、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具有区域性、宏观性、总体性的作用。1)指导总规,上下衔接;2)布局重大基础设施;3)资源保护和利用统筹;4)促进城市之间有序竞争与合作。

5、城镇体系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的原则;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4)可持续发展。原理

(三)6、了解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7方面)

1)提出统筹发展战略;2)提出保护、空间管制措施;3)预测人口,4)确定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5)重点镇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规模,6)根据建设需要、资源管理的面要划定规划区,7)实施措施与建议。

7、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提出必须控制的区域,2)重大基础设施;3)相邻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五:掌握城市总体规划

1、掌握城市总规的作用:

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政策属性,指导编制规划、建设,全面性和综合性。

2、掌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9项任务

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性质,规模。2)综合确定水、土地、能源与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集约用资源。3)划定禁建、限建、适建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4)合理统筹城乡基础和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5)公交优先,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6)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7)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特色。

8)保护历史资源,延续城市文脉。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

3、编制城乡总体规划的坚持原则:五项基本原则

1)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2)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3)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4)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5)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总规纲要任务: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作为总规审批的依据。

5、掌握总规纲要的内容:12项

6、掌握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报告(注意,没有文本)

7、总规的编制程序:1)现状调研,2)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3)总规纲要编制,4)成果编制与报批。

8、掌握总规的基本编制工作方法

1)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定性分析用于复杂问题的叛断;(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又必须量化……

定量分析:频数、频率、集中数量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多元回归分析、线性规划模型、系统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2)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和概念模型

实体模型:总平图、剖面图、立面图(用于管理);透视图、鸟瞰图(用于表达)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常用于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分析等

等值线法,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如地形、交通可达性、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等。方格网法,常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等分析。此法可以多层叠加。图表法,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常用于综合评价。3)规划编制要求:规范化、针对性、科学性、综合性。

9、掌握总体规划现状调查内容:12项。其中

1)对物质空间现状的掌握;对各种文字、数据的收集整理;对市民意愿的了解掌握。2)自然环境调查:自然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生态因素。

10、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座谈法,4)文献资料运用

11、城市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土地、水、矿产。

12、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生态功能。

13、城市土地的特殊性:1)区位的极端重要性,2)开发经营的集约性。

3)使用方式的固定性,4)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14、水资源;1)是城市生存的基础,2)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特色和标志,4)必做,应做的工作。

15、矿产资源:1)可促成新城市产生,2)决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3)决定空间形态,地域结构,4)矿业城市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16、影响空间发展方向的因素:1)自然条件,2)人工环境,3)现状形态结构,4)规划及政策因素,5)其它因素。

17、城市发展目标:1)经济、2)社会,3)城市建设,4)环境保护。(注,没有文化)

18、城市职能,着眼于其基本活动部分。基本职能起决定作用的职能。

19、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主要职能所体现。

20、城市性质是城市发展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21、城市性质毕竟要取决于它的历史、自然、区域这些较稳定的因素。

22、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五年计划也有重要作用。

23、确定城市性质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共性”做为性质,二是一一列出,没有重点,结果失去了指导规划与建设的意义。

24、确定城市性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为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主导行业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数量比重,三是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用地比重。

25、城市人口: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实际人口视作城市人口,即建设用地范围中居住的户籍非农业、户籍农业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总和。

城市规模,是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规模对城市用地及形态有重要影响。

26、人口统计口径,现状城市人口对应现状建成区,规划城市人口对应规划建成区。

28、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又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基本人口,不是由城市规模所决定的,反而对城市规模起决定做用。(工业交通运输

服务人口,它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而变动的。(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

非劳动人口(被扶养人口),未成年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

29、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综合平衡法,适用于基本人口难以确定的城市;用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推算。时间序列法,需要较长时间序列的统计数据,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因… 相关分析法,又称间接推算法,适用于影响因素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

区位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氏理论模式的; 职工带眷系数法,适用于新建的工矿小城镇。

30、城市人口校核方法:环境容量法,比例分配法,类比法。

31、城市用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65.1-75,75.1-90,90.1-105,105.1-120,边缘地区150平方。

32、城市环境容量: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环境、城市工业环境、交通环境、建筑环境

33、城市人口容量三个特性:一是有限性,二是可变性,三是稳定性。指在特定时间内,城市相对持续容纳具有一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34、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条件(没有社会条件、政治政策条件),四个条件,容易理解。

六、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1、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

2、根据城乡空间的生态适应性分析:鼓励开发区、控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3、经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提法: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控制发展区。

4、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类型:均衡式、单中心集核式、分片组团式、轴带式。

5、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

1)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中心城区—县城—镇区—乡集镇及中心村四级或……

2)市域城镇体系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

3)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

4)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

5)相邻地段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

6)划定城市规划区。(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中确定)

6、掌握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

1)规划区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与有关部门职能分工的重要依据之一。

2)划定规划区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有点象编制城乡体系规划的原则。

7、空间形态:一般城市的空间形态同时具有整体上绝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相对的稳定性。

8、“图解式分类法”,以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为差别标准,城市主体周围距离较远或面积较小的相对独立的分区或村镇不参与差别。大体上可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散点型六类。

9、集中型,长短轴之比小于4:1,格网状、同心圆、摊大饼。

10、带形:大于4:1,单向或双向发展,U,S,区域交通干线、规模不大,次一级中心

11、放射型形态:三个以上明确发展方向,指、星、花状等。平原,容易变同心圆,蔓延

12、星座状形态:一个大规模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极的基本团块。首都,特大型

13、组团型形态: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河流、自然因素

14、散点型形态: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资源分散、地形复杂,15、转型期城市空间增长的特点:1)新产业空间,2)新型业态,3)新居住空间,4)大学园区,5)生态保护空间,6)中央商务区,7)快速交通网。新产业空间: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

16、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趋势:

1)大分散小集中,城市空间结构首先是分散化的,但是分散之中,又具有相对的集中趋势。2)从圈层走向网络。使城市形散而神不散。分散化与网络化的另一个影响是城市从用地从相对独立走向兼容。

3)新型集聚体出现。。发达国家的郊区社区。。。

七、掌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城市用地分类10,46,73小类。

2、城市用地评价: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用地经济性评价。原理

(四)3、自然条件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

用地经济性评价:三个层次,即基本因素,派生因素,因子层。

4、在强震区一般不宜建设城市。震区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段。城市的上游不宜修建水库。

5、水文条件,规划前需要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调查。

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6、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其中能作为城市水源的,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潜水由渗水形成,易污染,承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不易受污染。

7、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风向和风速)、气温、降水与湿度。

8、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9、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1)用地布局结构方面;2)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人口等)

10、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是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

11、影响城市土地经济性评价的三个层次: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因子层。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他。

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其他基本因素层)

12、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

1)一类用地:10%以下,承载力满足、没有100一遇危险,没有地质灾害影响等。2)二类用地:基本适宜修建的用地。其土质较差,水位较高,轻度淹没不超1.5M,坡度较大,有轻微地质情况

3)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的用地。地耐力低2米以上泥炭或流沙层,洪水常淹,且1.5米以上,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农业生产价植很高的丰产农田等。

13、城市建设用地选择:1)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3)保护文物古迹,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需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14、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居18-28,工10-25,道7-15,绿9(公7)

20-32%,15-25%,8-15%,8-15%,四大类用地宜为60-75%。

15、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3)依托旧城,紧凑发展,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16、自然条件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1)地貌类型,平原、河谷、江南水网地带等

2)地表形态,山地丘陵一般都选择在山体四周,居住位于山谷,工业位地形较高的城市下风向,以利污染空气扩散。

3)地表水系,水位深、岸滩稳定、泥沙淤积量小、背后有山体屏障的海湾是海港的最佳位置。

4)地下水,地下水的矿化度、水温等决定了一些特殊行业的选址与布局,5)风向,工业区布置于居住区的下风向;90度,则工业用地放在最小风频上风向,居住位于下风向;两个方向盛行风时,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在盛行分的两侧。6)风速……,对城市工业布局影响很大.17、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

1)集中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出行容易,生活氛围浓,但其缺点有: 发展后期摊大饼……,功能分区不明显,易污染,密度高,不利于交通织织.2)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灵活,接近自然,疏密有致;同时用地分散,浪费土地,开发成本高,出行成本高,联系不便,生活氛围难以形成.18、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

1)形成工业区,2)形成生活区,3)组织绿地系统,建立各级休憩和游乐场所,4)公共活动中心体系,5)道路交通体系。(以上五个方面构在布局的主要内容)

19、城市总体布局的艺术性:1)用地布局艺术,2)体现审美要求,反映在城市尺度的均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3)景观的组织,通过林奇五要素的组织,主要是轴线艺术4)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20、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相对而言,工业用地预测较复杂,一般根据其主要工一门类的产值,或根据主要工业门类的职工数与人均用地面积来预测;商务商业用地最为困难。

21、主要城市建设用地位置及相互关系的确定:

1)居住用地,从城市中心至郊区,分布较广。2)商务商业,城市中心,副中心社区中心,3)工业用地,下风向、河流下游的城市外围或郊区。

22、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指标、用地构成,,18-28平方,大城市不得少于16平方。

影响居住用地指标的主要有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

23、居住用地的选择与布局。布局: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分散布置、轴向布置三种。

24、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布局。公共设施分八类,三级:市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

25、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因素主要有: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城市布局。

26、工业用地规划布局。工业是近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27、工业用地不应选在7级和7级以以上的地震区,土壤的耐压强度15t/平方米。

28、工业用地应该避开: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矿物蕴藏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区以及生活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

29、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起;氮肥厂和炼油厂不能在一起,废气能相遇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污染等。

30、工业防护带,可安排消防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不得将体育设施、学校、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布置在内。

工业按环境污染分: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企业、一般工业共四类。(一般工业指:电子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

3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有干扰和污染,可布置在城市边缘独立的地段上;一般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独立地段上。

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关系:工业区位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工业用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位。

32、工业在城市中布局的一般原则。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2)职工居住用地靠近,方便,3)与其它部分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减少运输。

33、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1)位于城市的特定地区,2)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形成组团,3)工业园或独立的工业卫星城,4)工业地带。

34、旧城工业调整的一般措施。1)留、2)改,3)并,4)迁。

35、仓储用地 :普通仓储用地、危险仓储用地、堆场用地。蔬菜仓库,地下水位,2.5米,食品和材料库,4米。

36、水泥仓库,废品仓库,起灰堆场,300米,无起灰50米,…煤炭、非金属建筑材料100

37、易燃可燃液体仓库隔离地带,600平以上,成厂区边界,居住街坊200,600平方以下100

至江河码头125(75)

38、储备仓库,一般应设在郊区、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的独立地段。

转运仓库,也应设在城市的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收购仓库,与货物来源方向的郊区入城干路口或水运必经入口处。供应仓库,,特种仓库。。

39、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从雅典宪章的分析中,结论: 1)人的活动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活动,也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 2)城市用地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

3)要处理好城市用地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关系,要有交通分流的思想和功能分工的思想,按照用地产生的交通和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地布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道路,在不同的道路旁边布置不同性质的建设用地。

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交通分布不合理是由用地不合理带来的,城市布局的不合理使工作与居住距离过远,交通分布不合理,是造成道路拥挤、交通阻塞的根本原因。

40、沙里宁,城市呈组团、多中心的布局可以大大减少出行距离,大大减少跨区的交通量,使交通均衡分布。

41、城市道路的第一功能,“组织城市的骨架,”第二功能,“交通的通道”。

42、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布局有不同的交通分布和通行要求,就会有不同的道路网络类型和模式,就会有不同的路网密度要求和交通组织方式。

43、城市用地形态:集中型和分散型两大类。集中型较适合规模较小的城市,其道路网形式大多为方格网状。

44、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不能予以规划,也不能计算其密度和数量,力图计算或规定支路“网密度”的做法不切实际,也毫无意义。支路间距主要依照用地划分而定。

45、快速路网,中长距离,位于城市组团间的隔离地带;主干路网,中长距离,组团与组团之间;次干路网,中短距离,组团内;支路网,短距离服务,位于地段内。

46、城市轴线艺术,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

八: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城市交通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

2、现代城市交通有两大特征:对外联系加强和机动化加强

3、综合交通包括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

4、综合交通要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5、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1)协调用地,对外交通,多系统;(2)找出原因,提出 举措(3)支撑城市,发挥最佳效益,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7、城市道路交通调查(1)基础资料调查分析;(2)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交通出行OD调查分析

8、OD调查,6岁以上,4%-20%之间抽样。目的是得到交通流特征。

9、城市居民出特性要素:(1)出行目的,出行方式;(2)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我国平均2-2.8人次,外国2.4-3.0次/人。

10、道路交通问题,共分四类:(1)不满足交通增长需求;(2)“南北不通,东西不畅”(3)“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4)重要节点交通拥堵。

11、机动车量预测方法,(1)弹性系数法,(2)趋势外推法(3)千人拥有法 原理

(五)12、一般对中国而言:特大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

大城市: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模式

中,小城市: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如公共和自行车并重

13、三大城市交通政策:引导政策,差别化政策,建设与协调发展政策。14、2020年,人均10000美元,18辆/百人。国外经验,GDP1000-1500美元开始普及私人小汽车,2500时开始大量建设地铁,人均2000美元时开始发展私人小汽车,人均3000时开始普及达到10辆/百人,人均10000美元时达到20辆/百人,相地稳定。

15、铁路会让站8-12公里,中间站中小城市,20-40公里,客运站: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和式,区段站长度2-3.5公里,宽250-700米。

16、水深10米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

17、机场,跑道中心与城市边缘5-7公里为宜,垂直则则15公里以上;与城区10公里以上,我国在20—30公里。民用机场按航线布局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

18、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因素有三个(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2)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19、道路应避免正东向,南向偏北15度以内。

城市道路的规划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功能分:交通性和生活性道 20、城市道路面积率8-15%,15-20%(大于200万人的城市)

21、城市道路网为四类(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3)自由式道路系统(4)混和式道路系统

22、现代城市交通演变趋势: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

23、城市道路衔接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让交通性主干道,适当分离

24、高速不能与生活性道路和次干路相连

25、道路交叉口间距(1)快速路1500-2500米,(立交净距1000米)

(2)主干路700-1200

(3)次干350-500,(4)支路150—250米

26、城市干路网密度:推荐4-6KM/平方公里大城市,5-6公里/平方公里,中小城市,路网密度7-8公里/平方公里。

27、道路红线内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没有慢车道哦),红线不是一直线

快速路60—100米,主干路40-70米,次干路30-50米,支路20-30米。

28、快车道出口,结合交叉口,采取先出后进方式,在慢车道上交织。城市生活性干路宜布置为机、非分行的三块板或分向通行的两块板横断面。次干路和支路宜布置为一块板横断面。

一块板,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

二块板,当车速大于50公里/小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

三块板,红线在40米以上。适合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又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客运交通干道,不适用于机动车和自行车交

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干路和要求机动车车速快而畅通的城市快速路。

四块板,如果四块板横断面采用机动车快车道与机、非混行慢车道的组合时,车道分隔不间断布置,可以形成兼具疏通性和服务性的道路功能。

城市交通性主干路的横断面应该是机动车(准)快车道与机非混行的慢车道组合形式(常为四块板形式),而不是一般常采用的机、非、分行的四块板横断面形式。29、城市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杻纽设施、道路立交桥梁,和停车设施

30、公共停车场0.1—1平方米人均安排,其中机动车80%--90%,市中心占50%-70%,城市中心地区,可按客运车辆数的15%-20%规划停车场。31、对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管理)包括三类:(1)区域控制,(2)路线控制,(3)时段控制。

32、步行400-1000米,自行车4-8公里,公交20公里,小汽车出行10-40公里。商业步行街出口与公交站距离不宜大于100米。33、公共交通: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34、地铁,30000人次单向高峰小时以上(单向客运能力在3万至6万人);轻轨100万人口以下,中运量,造价低,市郊铁路100公里以上速度,,有轨电车。。35、公共汽车拥有量:800-1000大城市,1200-1500中小城市。公交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换乘系数大城市1.5,中小城市1.3;公交运行长度8-12公里,特大城市20公里,快速轨道交通40分钟行程。

36、规划人口超200万,应规划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网。

规划人口超200万,长度超30km的带形城市应该设置快速路。

客运高峰,95%居民最大出行时间,大于200万人口城市60分钟,100-200(50分钟),40,35,25分钟。

37、现代化城市交通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交通分流”

38、公交线网类型有五种: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和型,主辅线型五种。39、首末站每条线4-5个车位,一条线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

40、公交停靠站300米50%,500米90%;公共汽车与电车,公共交通站距:市区500-800,郊区800-1000。大站快车1500-2000,1500-2500米,大运量轨道1000-1200,1500-2000。中运量轨道800-1000,1000-1500米。

公共交通服务站服务半径一般550-600米。出租车营业站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以内。41、一个公交站3条线路,长20米;一个站可设3条线路,超3条线设第二个站台,超3个站台设组合换乘站,并在交叉口50米以外,同向换乘50米,异向100米,对向设置应错开30米;在交叉口和立交处,不大于150米,且不可大于200米。

42、货运枢纽分为货运站场、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三个层次。

地方性物流中心用地一般1-5公顷,区域性一般1-10公顷,一般在5公顷以上,最大不超过40公顷。

43、一般,路外临时停车带车位数不超过10辆,宜采用港湾式停车布置。P212,相关P91。

九:历史文化名城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109座,七大类型;从保护政策出发,又分为四种类型,即完整、犹存、存在一、二处。。,无存。在公布第二批时,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地段。2、主要内容:(1)原则,内容和范围、(2)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3)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4)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和建设控制地带

(5)分期实施方案

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区,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

3、名城、街区、单位三个层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保护规划,并纳入总体规划。4、保护真实载体的原则,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5、历史文化街区具备的条件有四:(1)比较完整的风貌与格局(2)基本上是历史原物建筑与环境,(3)1公顷以上面积,(4)古物、遗迹占60%以上用地。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

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供水:水质水压要求及,校核等是详细规划阶段。

2、排水:确定排水制度,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是总规阶段;提出处理初步工艺是详规。3、电力:总规,预测用电负荷,高压配电的原则;分规,进行高压配电网规划布局;详规,计算用电负荷,规划设计低压电网。区域变电所通常是大于110kv的。4、燃气:总规是预测,详规是计算,用量、管径,规划布局燃气管网。

5、供热:详规,计算热负荷,管径,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热源工程和供热管网工程。6、通讯:详规,计算与确定,用地,位置,与规模。

7、环卫:详规中有估算固体废物产量,提出规划区的环境控制要求,确定垃圾收运方式…… 8、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划定湿地、水源的保护范围,确定蓝线。及公用设施的落实,黄线。

十一、其它主要专项规划

1、绿地系统规划。人均单项指标,大于等于9平方米。在我国常用的绿地系统形式有四种,即块状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园林城市,其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不低于建成区面积的2%。

2、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包括消防、防洪、人防、抗震、地质灾害、其它。

1.5-5万人的小城镇可设一处消防站,5万人以上的可设1-2处消防站。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两个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分为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城市竖向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规划方法: 设计等高线法,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

高程箭头法,箭头表示排水方向。规划设计工作量小,图纸制作较快,且易变动。纵横断面法,纵横法常用于比较复杂的地区。

5、了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统筹安排,结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城市中心区、地区中心、重要功能区等重点规划建设地区,应编地下空间详细规划。

十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1、25项内容,文本内容,采用条文形式。

2、总则:背景、目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适用范围、执行主体。3、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四个目标,(没有文化)。

4、风玫瑰是放在现状图上的,体系规划比例在1:5万—1:20万,城区1:5000—1:25000。

5、总规中体系规划的四个内容:(1)城镇分布现状,(2)城镇体系规划(3)市域基础设施(4)市域空间管制。

6、现状图,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后,是中心城区四区划定图,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综合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旧区改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其它专项规划等16类主要图纸。

7、附件包括说明、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8、强制性内容的三个特点:(1)强制力,不得违反,(2)下位规划不得违反上位规划的中强制性内容(3)修改它有法定程序。

9、强制性内容包括五类:一范围一规模两设施;一水一田加绿化,两个保护加防灾。

原理

(六)(1)规划区范围和其它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2)用地规模,限制性规定,绿地布局;(3)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4)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5)防灾减灾,(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十三: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03年7.1日起,凡未按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将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1、近期建设规划的四个依据:1)批准的总规,2)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3)土地利用规划,4)其它方针政策

2、近期规划遵循的四个原则P271:1)不得违背总规划及强制性规定,2)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等实际,3)处理好近,远期,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条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坚持为人民服务,违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3、掌握近期规划的六条内容(人口用地两设施,居住文化保护好,确定控制和引导)

1)近期人口、用地规模、相应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2)近期交通发展策略,主要对外交通设施

3)各项主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的规模和选址

4)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5)历史文化保护

6)确定控制和引导近期建设发展的原则和措施。4、掌握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2)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近期发展区域。制定控制和引导规划

3)依据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区、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相应的措施。

5、掌握近期规划成果要求,独立编制的,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说明。

图纸包括两个现状,即市域城镇布局现状和城市现状,包括两个规划图即体系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图,包括近期交通规划和各专业规划。

十四、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

1、以综合研究为基础,以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为手段,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对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上海虹桥第一次,温州定型。

2、控规的特点:一是“地域性”,因地灵活掌握深度;二是“法制化管理” 3、掌握控规的作用

1)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之间的衔接的理要环节

2)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管理,有机衔接的关键层次

3)是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4)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公共政策手段。

4、控规的四个特征(数据落实,法律保证、综合控制与弹性控制)

1)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2)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横向综合性的规划控制汇总 4)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5、掌握控规的内容(六个内容),其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规定p280 6、编制控规的四个阶段,1)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2)规划研究,3)控制研究,4)成果编制。

7、指标确定的四种方法:测算法、标准法、类比法、反算法

8、控规的控制方式:1)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城市设计导则;规定性与指导性;(一化两定两引导)

9、控规的控制体系与要素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设施配套、行为活动、其它要求 10、容积率称楼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英文缩写FAR。

11、掌握控规成果深度要求:1)深化、细化总规,落实总规意图;2)满足土地出让,招议标底条件;3)为具体的修规和建筑设计提供规划设计条件,1:2000_1:5000,分则500 12、控规,并非越细越好,不必强求规划深度的统一一致性。13、文本内容与深度要求,文本、图件(图纸和图则)和附件。

14、控规的强制性内容: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5、历史文化保护区详规,其强制性内容原则上不得调整,如因保护工作的特殊需要调整,须组织专家论证,并重新编制和审批。

十五、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

1、修规作用:1)指导建筑设计和各项工程施工设计,2)。。。

2、相对于城市设计,修规注重实施的技术经济条件,及其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3、修规的特点:1)具体的项目,实施性较强,2)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 间与环境;3)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4、修规的内容(七项),用地建设条件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布置总图;对住宅、学校等日照分析;交通组织设计;市政工程,管线综合;竖向设计;估算工程造价,分析效益,5、成果要求:包括说明书和图纸;能指导总平设计、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00_2000

十六、熟悉镇、乡和村庄规划

1、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独立工矿区)

2、除了建制市以外的城市聚落都称为镇,建制镇和集镇,而集镇不是一级行政单元 3、镇有三层含义:1)联系农村、是农村的中心社区;2)乡村的商业中心,经济上有助于农村,3)小城镇,镇区具有城镇的特性,与城市有更大的相似;

4、第二次,即1984年调整建制镇标准:至2006,全国建制镇达17645个。设镇的标准为:1)总人20000人以上的乡,乡驻地人口超过2000人;2)或总人口不足20000人的乡,乡驻地人口超10%以上;3)特殊情况。

5、所有的镇必须制定规划,而乡和村庄并非都必须编制规划。P301 6、工作范畴:1)城关镇、建制镇,集镇(不属于镇的规划范畴)P303;2)镇的规划体系:城关镇、中心镇、一般的建制镇,重点镇是指条件较好,具有发展潜力,是政策上重点扶持发展的镇;3)城关镇的工作范畴,按照,参照城市规划的标准编制。4)一般建制镇,内容和城市规划基本一致,但侧重点为:第一产业服务,又有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征。在编制建制镇规划时,应编制镇域镇村体系规划。5)乡政权不设人大常设机关,也不设独立立的审判和检察机关;6)乡规划可按《镇规划标准》执行(在《镇规划标准》中明确的),乡规划也属于镇规划的工作范畴,规划可与镇规划采用同一标准,是指乡总规,包括乡域村庄体系规划,采用与镇总体规划相同的工作方法,乡为农村人口服务,为农村产业服务。因此乡规划也属于镇规划的范畴。P304 7、规划任务属性。1)确定不同乡镇的规划范畴,2)经济发达地方可用更高层次,3)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乡镇规划范畴采用低一层次,4)特殊情况的镇,乡和村庄。8、镇规划的任务

对一定时期内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安排。镇的规划任务:1)注意镇域规划和有关区总体规划的任务区别,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镇区规划管理的依据。乡规划的任务:1)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2)服务农业,3)贯彻“节水、节地、节能、节林”要求,保护耕地,4)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9、镇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区范围,建设用地规模,基础和公共设施,水源与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历史保护,防灾。(和城市总体规划一样)10、镇规划的期限20年,近期5-10年,11、镇规划编制方法:1)现状调研与分析;2)镇的性质的确定,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镇的性质:区域地位作用+产业发展方向+城镇特色类型,3)人口规模预测,4)镇区建设标准,人均用地120平方米以内,通常在75-140平方米。四类有地之和64-84平12、小城镇居住用地布局:小城镇公共设施规划,其布置方式有:布置在城区中心地段;结合原有中心及现有建筑;结合主要干道;结合景观特色地段;采用围绕中心广场,形成步行区域或一条街等形式。二三类工业用地应布置在长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及河流下游。13、镇规划的成果要求:文本,图纸和附件

14、乡规划的内容:一般讲,期限20年,近期5-10年,整治规划3-5年,集镇建设规划主要内容有:住宅、乡工业、乡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等。村庄规划建设规划内容可参照集镇:住宅和供水、供电。。。等生产配套设施。乡规划的编制方法也采用《镇规划标准》 15、乡、村规划编制方法:1)城镇化整理;迁建;保留发展三种类型,2)保留发展型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又分为保留控制发展型,保留适度发展型,保留重点发展型。16、乡、村规划的方法:村庄规划重点规划好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和环卫设施等内容。

17、名镇、名村规模要求:具有历史价值和风貌特色,基本保存完好,镇有5000平方米以上,村有2500平方米以上历史建筑,现全国有85个名镇,72个名村。18、名镇、名村规划的内容。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

十七、掌握居住区规划

1、邻里中心是小学、5000人左右,儿童上学不超过0.8公里,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佩里 2、居住小区的特征:

1)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为界,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区域,2)小区内有一套完整的居民日常使用的配套设施;

3)小区规模与配套相对应,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对立小区人口规模下限。以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3、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区。居住和工作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区组织模式。4、居住区由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四类基本要素构成。

5、居住区规划的七个要求:安全卫生,物质舒适性、精神享受性,与城市相协调,可持续性,产业化。

6、居住设计三个步骤:调查分析,规划设计,成果表达

7、居住区规划结构。常有:内向型、开放型、自由型;配套公建服务半径,小区级300米左右,如小学、幼儿园、超市、银行、健身设施等;大型的商业、医院等500-1000米。

原理

(七)居住区路四级分类,居住区道路,小区级,组团路,宅前路;居住区级20米,小区级6-9米(10-14),组团路3-5米(8-10),宅间路2.5米。

在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中,居住区级的配套服务设施(中学除外)、道路、公共绿地、在属性上属于城市设施,在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分别属于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和公共绿地等,纳入居住区规划指标的目的是衡量居住区配套水平。小区和组团级的配套设施用地属于居住用地。

8、居住区入口,离快速路,主干道交叉口70米以外,9、沿街超过150米,设4*4消防车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大于80米,当长于80米时,应加设人行通道,10、机动车道纵坡8%(多雪严寒地区5%),非机动车道3%(多雪严寒地区2%)11、无障碍通道2.5米宽,2.5%以内。

12、停车配比,少的可按0.3/户,或多的可按1-1.2/户,或别墅区按2辆/户;停车场服务半径150米,超50辆,要设2个出入口;规范规定,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

13、尽端式道路120米,.12*12回车场地。居住区道路网有: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14、居住区公共绿地,最小宽8米,面积最小400平方米,绿化面积不少于70%,1/3面积在标准日照的影响之外。

15、组团0.5平方米,小区1,居住区1.5 16、坚向的一些要求:挡墙的经济高度1.5—3.0米,一般不超过6米。草坡土质护坡应小于1:0.5,砌筑型护坡比值为1:0.5_1:1。

十八、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

1、全国187处,省级480处,占1.13%国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为特大型。2、风景名胜区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3、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一般为20 年。国家级要求甲级,省级一般要求甲级或乙级。由省部门自行承担编制或省部门组织所在地政府或管理机构编制;省级所在地县政府自行编制或牵头组织编。

4、规划包括四个部分:文本、图纸、说明、汇编资料。

5、国家级总规省里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详细规划报建设部审批。省级类似,由市审报省批,后15日内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级详规,由县报省厅审批。期限2年内组织编制完成,到期届满2年,组织评估。

十九、熟悉城市设计

1、古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一回事,同属于建筑学。现代城市规划,初期包含了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规划在以物质环境转向公共政策和社会经济问题,成为一门社会学科学。50年代首次在美国出现,取代了“市政设计”,60年代再次提出,20世纪70年代,城市设计作为单独的研究领域。

2、在我国,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伸,脱离建筑学,城市规划独立形成,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城市设计关注物质环境创造与设计,以研究物质形体环境为主,其依附于规划的法定地位而存在。3、城市设计理论发展过程

1)强调建筑与空间的视觉质量

2)与人、空间和行为的社会特征密切相关。林奇认为,城市设计不是一种精英行为……

第十小组批评《雅典宪章》,简.雅格布斯反对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更新活动,杨.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室外活动研究入手,研究怎样的建筑和环境设计能够更好地支持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新都市主义的混合使用,环境敏感度,步行,明确的边缘与中心,……

3)创造场所,行为与建设环境之间应有内在联系,诺伯格的《场所精神》 4、城市设计开始重视:建筑之间,建筑与公共空间,人与空间,行为与城市环境,自然与人工环境等关系,5、有效的环境意象三特征:个性、结构和意义P366;形成五个关键的形态要求:路径,区域,边界、节点和地标。6、城市设计的内容:

1)城市形态与空间;2)城市设计中的感知和体验,3)城市设计中的审美和视觉,(室外空间分为积极和消极空间),4)城市设计中的功能问题(公共空间的使用,建筑密度和混和使用,物质环境条件),5)城市设计中的社会问题

7、在公共空间中,场所有五种基需求:舒适、放松、被动参与、主动参与、发现 8、盖尔将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分三类:必要性活动,如上学,上班;可选择性活动,散步,喝茶,观看路人;社会性活动,如问候,交谈等。只有在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中,才有社会性活动产生……

9、安全感是城市设计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

10、美国80,90年代的新都市主义,其邻里多样性、社区步行、方便的公共场所以及地域的建筑与景观。

11、街道与街区、地块与建筑公共形成了城市的肌理。

12、建筑形式的变化是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孤立的建筑,现代主义的城市空间更倾向于在建筑群体周围自由流动,而不是被建筑围合,孤立的建筑出现在城市空间中,形成大量的没有门窗,没有活动的边缘,周围的空地无法产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形成城市的消极空间。道路网络是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3、小尺度空街区更具有城市活力、视觉趣味和可视别性

14、街道和广场,一个动态一个静态。3:1街道和广场的界限。大于3:1,开始显示出动态活动作为一根轴成为主导……,围合是都市的基本感受,公共广场应该是围合的实体。广场的深度一般是被观察建筑的1__2倍,宽度取决于透视的效果。

15、好的建筑有六个标准:1)秩序和统一,2)表达,3)完整性,4)平面和剖面,5)细节,6)整合。

16、地面景观分为硬质铺地和软质景观。硬质包括铺地,也包括电线杆,灯柱,电话亭,坐椅等城市家俱,……

17、落实城市设计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设计方案,另一个是通过规划设计条件。

二十、城市规划实施 1、实施城市规划,包含规划手段,政策手段,财政手段,管理手段 2、实施城市规划的作用

3、规划实施管理手段:用地管理,建设工程管理,监督管理,没有选址。4、掌握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因素(1)政府组织管理,(2)城市规划的实施通常都是通过经济手段才能进行的,因此城市发展状况也就决定了……3)社会意愿与公众参与,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4)法律保障,5)城市规划的体制,灵活,决策方式不同,不能生搬硬套。

5、监督检查包括:行政监督检查,立法机构,社会监督

6、公共性设施是起着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公立学校和医院等,也包括城市道路和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公共设施开发的过程,即五个阶段:设想,可研,决策,实施,使用。8、公共设施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

设想——优先根据已批准的规划,在空间上落实,2)

可研——进行选址

3)

决策——规模,优先顺序确定,4)

实施——符合规划设计条件

5)

使用——不能随便改变使用功能和用途。

9、熟悉商业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商业项目都是在经济效益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10、商业性开发的过程,及与规划的关系 1)构想与策划阶段——规划认识与规划公开,2)建设用地获得——土地的使用条件 3)投融资阶段

4)项目实施阶段——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成果进行控制,保证规划意图实现

5)销售与经营阶段——销售合同应当执行和延续规划条件,杜绝不符合规划条件的使用。

法规(一)

城市规划法规

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由三个要素组成:假定、处理、制裁,缺一不可。2、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效力和效力范围。

等级效力:1)取决于制定机关的地位,2)严格程序高于普通程序,3)后法优于先法,4)特殊优于一般,5)授权下级时,其效力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的制定的法律。

效力范围,包括时间效力范围,空间效力范围和对人的效力范围。

3、行政法的渊源也就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行政法在我国,来源于成文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上是主要渊源);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有权法律解释;国际条约;其它行政法渊源)9项。

4、行政法的原则。依法行政是城乡规划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1)行政法治原则,概括为依法行政,又包括行政合法、合理、应急性三原则。

行政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权限合法,行政行为合法,行政程序合法,其它

行政合理,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包括行政目的动机合理,内容和范围合理,行为方式合理,手段和措施合理。

5、行政法律关系要素: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6、行政行为的五个法律要件:主体、客体、内容、形式、结果 7、行政行为合法要件是: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8、行政行为分为具体的行政行为和抽象的行政行为,9、行政违法,即主体违法,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不是尚未构成严重犯罪的。

10、行政法律责任构成五要件:1)行为客观上已经构成了违法,2)行为人必须具备责任能力,3)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4)以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为前提,5)只有以上全部要件,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11、行政立法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可以分为权力机关的立法和行政机关立法,12、行政立法三个主体:国务院、国务院部委,地方政府,13、行政立法的四个原则:依法立法,民主立法,效率原则和加强管理与增进效益回体相结合的原则。

14、行政许可六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

15、行政许可的分类: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五种,只有特许有自由裁量权,16、行政许可的程序:申请、审查、决定。

17、一般许可20天;联合审批45天,特殊可延长10天。听证在告知后5日内提出,机关20日内组织听证.并提前7天告知听证时间. 18、行政沟通的原则包括:高效率原则,高质量原则,民主化原则。城乡规划建设概述

1、1988年,建设部第一次在吉林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研讨会,2、1989年12月26日,1990.4.1日,2008.1.1,2008.10.28通过。

3、规划法规体系:1)城乡规划法;2)城乡规划行政法规,3)城方性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政府规章。

4、纵向体系与横向体系。横向体系:基本法、配套法和相关法。5、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条例2008.4.22,2008.7.1起施行,6、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城乡规划法

1、立法背景:在90年规划法,和93年村庄集镇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总结而成。三次审议,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2007年10月28日通过并公布。

2、意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意义在于与时俱进,通过新法来提高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进一步确立城乡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使各级政府能够对城乡发展建设更加有效地依法使规划、建设、管理职能,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框架,共七章,七十条,分别为总则,规划的制定,规划的实施,规划的修改、规划的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4、目的,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的五项基本原则:

1)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

2)先规划后建设原则,3)环保节能,保护耕地的原则,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风貌的原则,5)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的原则。

6、城乡规划实施的原则:

1)地方各级政府,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有计划、分步骤的组织实施城乡规划。

2)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即应当优先安排基础、公共设施,妥善处理新旧区建设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定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基、公设施,保护自然生活,体现地方特色;

在旧城区改建,保护历史……,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造;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尖与经济和技术发展不平相适应,遵循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和通讯等需要,并符合规划,履行规划审批手续。

7、规划法没有授权乡、镇政府设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有处罚权,但只对乡、村庄规划范围内的建设)

8、镇总规是经镇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常委会审议

9、城市控规,本级政府审批,报本级人大和上级政府备案,(镇控规有点不一样)

10、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1)基础设施,2)公共服务设施,3)保障性住房,4)生态环境保护,1

1、修改总规的五种情况:上位规划变动;区划调整;国务院得大设施;经评估;审批机关认为的其它原因,1

2、城乡规划的监督和法律责任(三种监督检查)行政、人大、公众。

3、乡村违法,没有罚款,只有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城乡规划法的配套法规 1、村庄和集镇管理条例

1993年11.1施行,注意适用范围和报批程序

适用范围:1)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集镇和征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两种情况除外。报批:1)第十四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矛盾之一:规划法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矛盾之二:条例规定要有选址意见书,而规划法里没有要求。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4.2日通过,2008.7.1起施行。其规划制定主体为:名城由名城所在市政府,名镇,名村对县以上人民政府,在批准公布1年内编制完成。

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5.12.31,2006.4.1施行。城市和城关镇是适用范围。城市规划的编制主体(总规,分规,控规,详规),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纲要要分别报建设部和建设厅组织审查,根据纲要审查意见,而不是审批,根据意见编制总体规划。城市总规期限一般为20年。

4、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省域城镇体系由国务院同意后,建设部审批。新规划法中明确是国务院审批。市域,县域体系规划纳入总体规划,按规划法分级审批。

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由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报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5、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村镇总规前,可编纲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做为总规的编制依据。村镇总规一般是20年,近期建设规划一般为3年。

6、镇规划标准:2007.5.1日施行。

1)镇区和村庄的规模应按人口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50000(1000);10000(200)

2)6米以上道路才计入道路用地。人均建设用地一般80-100平。

3)其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24-36)、干路、支路、巷路四级。用地分9大类,30小类。

4)高速和一级应与镇区有点距离,二,三级不应穿过镇区和村庄内部。学校、幼儿园等距铁路应大于300米,并主要入口不应开向公路。

5)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

6)疏散场地每一处不小于4000平方米,人均不小于3平方,疏散距离不宜大于500米

7、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

审查五依据:党政方针,一法一办法,五年计划产业政策,体系规划,当地实情 审查重点:性质,目标,规模,布局分区,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等。

审查形式:建设部组织召开部际联席会议,讨论协调有关部门意见;报批总期限不超过5个月。

8、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办法1993.1.1

9、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7.1,开发区总规由开发区所在地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级政府审批。开发区详细规划,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审批。开发区报请批准时,应当附有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10、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近期建设三条强制性内容:1)确定近期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规模,2)确定近期发展

法规(二)的区域,进行具体安排,制定控制和引导发展的规定,3)依据重点,提出对历史,风景区等的保护措施。

近期建设规划由本级政府批准,批准后征求同级人大常委会竟见。批准后报原审批机关备案。(国务院批准的,报建设部)

11、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省域体系规划:1)控制开发的区域,2)重大基础设施,3)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总体规划:规划法表述:1)规划区范围、2)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水源地和水系、4)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5)环境保护、6)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8)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2、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1。

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包括历史建筑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编名城规划时确定,其它城市在编总体规划时确定。

撤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紫线,应当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1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9.9,2002.11.1施行 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14、蓝线管理办法2006.3.1

15、黄线管理办法2006.3.1

16、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1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2003.11.1日施行

基本烈度在六度以上地区,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要达到以下目标:1)多遇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2)遇抗震设防烈度时,一般功能及生命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能正常或很快烦恢复生产,3)当遇罕见震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

系统和生命线系统不受破坏,不发生严重次生灾害。

三类模式(甲,乙,丙)1)七度设防以上的大城市按甲类,2)六度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按乙类,3)其它按丙类。18、停车场建设管理规定

19、城建监察规定,城建监察人员三条件:1)国家正式职工,2)中等以上文化,3)作风正派。。

20、城市规划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甲级:高级20%,需4规划,4其它,中级规划8,其它15人。80万元,乙级:高级15%,需2规划,1建筑,1其它,中级规划5人,其它10人。50万。丙级: 专业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规划中级2人,其它5人。20万。高等院校申请规划设计资格,教学人员参加控制在固定在编人员的30%以内。管理备案:取得总规的,在省备案,其它在市县备案。1----3万罚款。21、注册规划师暂行规定,1999.4.7发布施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1、城市规划基础术语标准 2、城市用地与分类标准

大、中、小三个层次,10、46、73小类,建设用地标准分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人均用地指标分为四级。I-IV

居住18——28平方米/人————20%—32%

工业10---25,,,15%--25%

道路广场7—15,,8—15%

绿地:大于等于9,(7,公共绿地),,8—15% 电厂、煤气厂用地属于工业用地;货运公司车队、交通指挥中心、交通队、教练场等属于交通设施用地;公安局和公安分局不是特殊用地,纳入公共设施用地;露天矿场是其它用地;长途客运站属于对外交通用地;村镇公路用地纳入其它用地,不是对外交通用地;中小学属于居住用地。

3、防洪标准

150特别重要城市,,200 100—50 100

50-150重要城市

200-100 50-20 100-50

20-50 中等城市

100-50 20-10

50-20

20一般小城市 50-20 10-5 4、规划地质勘察规范: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

根据复杂程度分为:I级,II级,III三类。根据造成的后果分为一级很严重,二级严重和三级不严重。总规阶段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作出评价。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住宅:老年住宅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2小时标准,旧区不低于大寒日1小时标准。国家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均应按标准配建防空地下室。绿地率新区30%,旧区25%.绿地总指标旧区70%。

居住区道路等级,宽度,有无热力管等情况)人行出口80米,机动车150米。

6、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大城市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1200-1500人,公共交通路网3-4公里/平方公里,边缘区可2-2.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线路长8-12公里,快速轨道40分钟, 自行车出行一般4-8公里,规范里表述为:大中城市,6公里,小城市10公里。

货运交通包括:过境货运、出入市货运,市内货运三部分组成

城市道路面积率按8-15%,大于200万人口按15-20%。交通集散广场按0.07-0.1平方米/人计算,广场的人流密度1-1.4人/平方米计算。

城市公共停车场由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三娄,按0.8-1.0平方米/人计算。加油站服务半径0.9-1.2公里。

7、道路绿化规范

不适合快速路绿化。园林景观路不小于40%,宽于50米的路,不小于30%,40-50,25%,小于40米,20%.分车带绿化一般1.5米,主干路上不宜小于2.5米,中间带,0.6-1.5范围之间,常年枝叶茂密的树种,株距不大于寇幅的5倍,最小株距为一般为4米,距路缘石0.75米。

广场绿地不小于25%,车站码头不小于10%,停车场乔木满足停车要求,2.5,3.5,4.5。8、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道路超过30米宜配水和配气…………,50米应布置排水管线,布置次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管,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综合管沟内宜设电信,低压配电,给水,热力管线,污水雨水排水管线。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可燃有毒等不能与消防共沟。9、给水工程规范

城市水源两部分组成:城市统一供水;自备水源供水。

水量确定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市区的配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10、排水工程规范

排水体制,分流和合流。污水排放系数,一般为0.7-0.8,综合用水量(平均日),径流系数城市中心区0.6-0.85,一般规划区0.45-0.6,公园等0.45---污水处理厂和排水泵站应采用二级负荷;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应达到二级生化处理标准。重要地区重现区3-5,,,一般1-3年,污水处理厂,下游,夏小上风频。11、电力规范

城市用电负荷分为一、二、三产用电和城乡居民用电。、由发电厂和电源变电所两种电源,电厂安排在三类工业用地内。12、竖向规划规范

规划地面形式为平坡式,台阶式,混和式。小于5%为平坡式,大于8%为台阶式。城市中心区宜小于15%,居住用地宜小于30%,工业,仓储15%.高度大于2米的挡土墙上缘三米,下缘二米。机动车道最小坡度0.2%,主干道最在纵坡5%,非机动车道宜小于2.5%,广场最小坡度0.3%,最大1%-3%(平原和邱陵、山区),地面排水不宜小于0.2%,地块比道路中心线高0.2米以上。

挡墙,土质坡小于0.5,砌筑为0.5-0.1。挡墙高度应为1.5-3 米,6米以上退台,并且退不小于1米。

1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景点五级标准,人口超11人/平方公里,应进行职能分析,人口容量为一次性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年游人容量三个层次组成。当超100人/平方公里时,必须测定用地的居民容量。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

1、国土法:将土地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2、文物保护法,2003.7.1日施行。历史文化名城与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般不原址重建,应当实施遗址保护。

3、房地产法。国有土地上进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开发,是指在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行为。房地产交易包括转让、抵押、租赁。

以出让方式取得使用权的,满2年未动工,可以无偿收回使用权。商品房预售、应持有工程许可证。

4、建筑法。1998.3.1 5、环境保护法。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十一五末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20%, 6、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规划环评的内容:实施规划的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估;预防或者减轻影响的对策与措施;评价结论。

项目环评: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7、物权法,2007.10.1日施行。

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于本法。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道路,公共设施等。建筑区划内的,用于停车用的车

法规(三)

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相邻关系——,,建造建筑物,,,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

8、公务员法,2006.1.1 录用主任科员以下及其它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的办法。公务员交流方式:调任、转任、挂职锻炼。轮换

9、测绘法,测绘成果汇交制度。基础测绘成果和国家投资完成测绘成果,用于国家相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应当无偿提供。

国家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

10、水法。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包括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

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38 应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

11、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年8月1日起施行,陆地和水域的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范围,根据军事设施的性质、作用,安全保密的需要和使用效能的需要,由军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共同划定,或者由军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划定。空中军事禁区和特别重要的陆地、水域军事禁区的范围,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划定。

12、人民防空法。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

13、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第四十二条 国家依法保护典型地震遗址、遗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应当列入地震灾区的重建规划。14、行政复议法。

行政复议决定分为:维持决定、履行法定职责、撤销或变更决定和确认具体行政违法,行政复议应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60日内申请。

行政诉讼法,公民、法人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的,3个月内。

行政诉讼法规定,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的原则。

国家赔偿法,规定受害人可以在两年内请求国家赔偿。二个月内赔偿。

15、行政处罚法。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

程序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16、保守国家密秘法。绝密,机密,秘密三级。17、森林法。十一五末森林20% 18、公路法。1998.1.1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相关法规

1、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12.1。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2年内完成,期限20 年。规划审批:国务院和省政府(总规),建设部、建设厅或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审详规。2、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1.1 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80%以上耕地面积划为基本农田;占

用需国务院批准,并补充数量相当的农田。

征用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一)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

(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4、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5、城市绿化条例,6、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进入,缓冲区只准科学研究观测。

7、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建设控制地带,全国重点由省级政府批准,省级以下,也是由省政府批准。

8、信访条例。信访15日内作出处理,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

信访——复查——复核,,复核不满意,不再受理。城乡规划方针政策 1、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或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末乡镇通油路。东、中部有条件要建制村通油路。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3、构建合谐社会。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事业,满足文化需求。

4、节能。城乡新增占用耕地增长幅度要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0%.十一五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降30%.5、土地管理。开发区规划权限问题,2002年国务院13号文件,《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制定审批权必段集中由所在市、县规划部门。6、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建设部2005,2号文件,建设部2007年,88号文件,体系规划调整和修编管理的通知。

7、道路广场建设。2004年29号文件,建设部。暂停批准80米大道,和2公顷广场。

广场:规定小城市、镇不得大于1公顷,中等城市2公顷,大城市3公顷。200万以上城市5公顷。

道路:小城市、镇,40米,中等城市55米,大城市70米,200万以上70米的,应在总规中说明。

8、城乡规划效能监察

重点监察内容:规划审批权限问题;管理程序问题;重点项目选址问题;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的保护和风景名胜区保护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9、住房建设。2006.37号文件,国务院。

自2006.6.1日起,凡新批。新开工商品房,套型建筑90平方米以下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国务院2002,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规2008,46号《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年度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总结08年住房建设的基础上,于3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9年住房建设计划,在6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8—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

1、公共行政的含义。政府公共权力行使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越权无效”。2、“公民第一”的原则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

3、公共行政包括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四种基本的管理活动。

4、公共行政的范围,就是公共领域的管理。包括基本公共产品领域和混合公共产品领域。5、公共行政的四个作用:导向作用、管制作用、服务作用、扶助作用。

6、公共行政的主体、三种理解:P146;通常是第二种,即行政机关,以及依法成立的各种享有行政权力的独立机构。如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7、公共行政的客体:即公共行政的对象是公共事物。可分为: 1)国家事物,是全国性统一的行政事务,如国防建设等;

2)共同事务,是涉及区域较广、涉及利益集团较多、跨行政区域、需要多方面协调的事务,包括流域环境治理、大经济区合作、跨地区打击犯罪等。

3)地方事务,指地方性的行政事务,如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等。4)公民事务,涉及公民个人权力的事务,如户籍管理、人口控制、老龄工作等。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主要任务是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包括经济类、政治类、社会类、科技教育与文化类公共产品。

9、掌握政府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体系和运行职能体系。四大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保护国家独立与主权,维护社会治安,界定和保护产权。

2)经济职能:是现代国家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之一。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区域性经济调节,国有资产管理,微观管制,组织全国力量办大事。

3)文化职能:思想政治工作等,其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民族精神。

4)社会职能:即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能。专门机构 10、行政体制。政府组织机构;行政权力结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规范。行政组织类型:领导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派出机关

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绐终来为人民服务。

11、熟悉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行政权力具备公共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征。国家权力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具有四种行政权力:1)立法参与权;2)委任立法权;3)行政管理权;4)司法行政权。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一般责任,一般责任包括:政治、社会和道德责任。12、掌握公共政策和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凡是解决社会共同问题的政策都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利益所作的有权威的分配。

1)

利益选择。政府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是有目的的。其选择与政府的价值偏好一致。2)

利益整合,考虑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

3)

利益分配。政策是一种资源,谁有政策,谁就拥有了资源,4)

利益落实,政策不能落实,意味着政策对象不有从政策中获得利益。13、现实社会始终存在三个基本现象:社会现状、社会期望和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任何公共政策都包含五个基本条件: 1)

社会客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2)

大多数人对社会问题有所察觉并受期影响,并越有可能成为公共政策问题。3)

利益与价值观念的冲突。4)

团体的活动与力量,法规(四)

5)

政府的必要行动。一是属于政府应该管辖的,二是政府能够管辖的。14、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程序:1)认定问题;2)说明偏差; 3)确定原因;4)问题表述

15、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

16、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即1)往往与政策看法一致或基本一致的。2)最能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3)且是社会普遍获益的多数者。17、公共政策分析基本分析框架:1)问题的认定,2)政策的制定与通过,3)政策内容的落实,4)公共政策效果评价。18、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1)事实分析(客观存在):政策分析的一个基本点,是选择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2)价值分析(政府价值取向):无论政治、经济上还是技术上的评价,都离不开价值。3)规范分析(尺度、标准);

4)可行性分析:包括政治可行、经济可行和技术可行性。5)利益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利益分析)。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1、熟悉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广义:宏观的城市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乃至公共政治行为。

狭义: 比较微观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日常工作。城市规划编制,审核,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规划管理五个基本特征:

1)

就管理的职能而言,规划管理具有服务和制约的双重属性;2)就规划管理的对象而言,宏观和微观双重属性,3)管理内容,专业与综合,4)管理过程,阶段性与系统性,5)管理职能和方法而言,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

2、掌握规划管理的目的。1)维护社会公共利益;2)保护相关方面合法权益,3)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促进建设纳入轨道,和城乡规划实施,规划管理的实现过程: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精确,从全面到局部,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可概括为管理目标的分解,管理目标的内化,管理目标的外化。3、规划管理的依据

1)

法律依据,2城乡规划依据,3)技术规范和标准,4)方针政策依据。4、规划管理环境: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变异性。5、城乡规划管理职能。

1)

控制职能:控制的要求包括依法,适时,适事,适度,客观进行弹性控制,按不同标准,分为微观、中观(详规和地区开发建设方案的审查)和宏观控制。按控制方式分,程序控制和实体控制。

按过程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中间成果、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审核),事后控制。2)

协调职能,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协调是必要的。包括工作协调和人际关系协调。

3)

引导职能。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与审批管理 编制管理

1、编制主体。

2、制定城市规划的依据:1)上层次规划,2)技术、规范、标准,3)政策,方针,4)尊循规划法确定的原则。

3、总规强制性内容:1)规划区范围,2)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3)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4)水源地和水系,5)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6)环境保护,7)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8)防灾减灾。4、熟悉分级审批的规划

总规主要审查的内容:性质,发展目标,规模,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交通,基础设施与环保要求,协调发展,规划实施,符合编制规划办法要求,其它,共10项。5、掌握审批主体。

6、掌握审批程序。1)前置程序,2)上报程序,3)批准程序,4)公布程序。7、掌握规划修改的原则与条件

规划实施评估是定期的。

总体规划修改的五个条件:1)上位规划调整,2)行政区划调整,3)国务院批准的重大基础设施,4)经评估确需要修改的,5)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的其他情形。控规修改。论证必要性,征求地段内利害关系人意见,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方可修改。修规修改。修规和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是审定,而不是审批。听证,和依法给予补偿。8、编制单位资质管理,暂定资质等级 2年有效,取得至少 3年并符合要求,可

往上申请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1、实施管理的五个基本原则。法制化。程序化,协调原则,公开化,科学性,(没有民主

2、实施管理的依据。1)城乡规划的依据,2)法律规范与政策依据,3)计划依据,4)技术规范,规定。

3、实施管理的基本制度。1)一书两证,2)乡村建设许可证。

4、管理的范围。1)地域范围,指在制定规划时明确的规划区,2)对象范围 5、管理方法。行政方法,法制方法,科学技术方法,社会监管,经济方法(罚款,共五种。

6、熟悉划拔方式取得土地的,需要选址管理。

1)选址管理的意义,国家对项目实行宏观管理是通过:计划管理,规划管理,土地和环境保护管理,其中规划管理就是选址审批制度。其意义,是在可研阶段选址,2)选址管理的任务。A,保证布局符合城乡规划,B,履行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职能。C,综合协调矛盾,促进项目实施。

3)选址审核的内容:基本情况,城乡规划协调,与基础设施的协调,与环境自然的协调,4)选址的行政主体:重大,国家级的,跨区域的,,,省级规划部门,其余的在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5)选址的程序:申请,审核,核发。

7、用地管理。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做出规划许可。

8、用地管理的主要任务:1)有效控制各项建设合理使用规划区内土地,保证规划实施,2)节约用地,保护耕地,3)综合协调,提高土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4)依法调整规划中问题,不断完善。9、用地管理审核内容:

1)划拔用地审核:1)审核建设用地申请条件;2)提供规划条件;3)审核总平图; 2)出让地块审核:1)提供规划条件;2)审核建设用地申请条件;3)审总平图。10、规划条件:一般分为限制性条件和指导性条件。

11、工程规划管理。建设工程分为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三大类工程,12、主要任务(掌握),1)保证各项工程依规划有序建设,2)违护公共利益和建设单位个人合法权益,3)改善城镇景观面貌,提高环境质量,4)促进工程顺利建设。

工程管理审查的主要内容:

1)审核建设工程申请条件;2)审核修建性详细规划;3)审定建设工程设计方案(2个方案);4)审查工程设计图纸文件。

13、工程规划管理程序。申请,审核,核发许可证,竣工验收前的核实,竣工验收后的资料报送。

14、熟悉了解乡村规划管理(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

乡村规划的任务:1)确保先规划后建设,2)节约占地,保护耕地,3)合理安排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4)引导农民村民住宅建设,乡、镇没有核发许可证的权力,只有审核,依法把好审请关。

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的审核内容:1)申请条件;2)规划设计方案;3)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

15熟悉掌握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管理

临时建筑四个特征:一是时间短,2年;二是简易结构,三是无条件拆除,四是期限内自行拆除。

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的,不予批准。16、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形势严峻,不容乐观。109座名城,85 座名镇,72名村。

17、世界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10.17,巴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口头或无形遗产。

18、五类保护文物:1)历史上,有科学、艺术价值,2)近现代、重大事件,运动,3)历代珍品、艺术品,4)历史文献、资料等,5)历代有代表性实物。分为移动和不可以移动文物。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一般分为一、二、三级。

不可移动分为7级。1)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2)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4)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5)市级、6)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19、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条件:1)文物丰富,2)特别集中成片,3)还有传统格局和风貌,4)历史上曾经作为。。。中心。。要地,,发生过,,事件,有过重要影响,还有自身特色。历史文化名城必须还有2个以上街区。

20、历史文化街区申报条件:1)比较完整的风貌,2)要素基本上是原物,3)1公顷

以上,4)保护建筑用地占总用地的60%以上。

21、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物质)

— — — —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物质)22、历史文化遗产规划管理主要方法 1)文保单位:划定范围,划出控制建设地带,2)名城,划定保护范围,保护传统格局,保护与建设结合,保护与旅游结合。3)街区,控制各项建设,加强环境整治,合理更新利用。4)名镇名村,做好规划,格局,风貌,空间尺度的保护;

23、规划编制要求。批准后,1年内由所在城市政府或县级政府编制完成。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建设部和文物部备案。通常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规划管理要求,一般不可重建,如需要,则要审批。建设审批公示时间不少于20日。

规划原则:真实载体,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

法规(五)

历史建筑的概念: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24、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条例,2006.12.1 1)分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2)管理目的:有效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永续利用名胜资源,服务当代,造福人类。

3)管理任务:当务之急,加快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控制建设,严禁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急功近利的开发。

4)管理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5)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主体,国家级风景区总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或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编制,报省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

省级风景区总规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省、自治区政府审批,建设部备案。详细规划编制主体一样,审批分别为国家级风景区详规由建设部或省级风景区详细规划由建设厅(风景区管理部门)审批。

设施风景名胜区2年内编制完成规划。期限20年。

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1、城乡规划的法制监督: 城乡规划的权力机关的监督;

城市规划的层级监督,包括规划督察员制度; 城乡规划的社会监督;

2、城乡规划的行政执法监督: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是强制性行政行为,不需要征得行政相对人同意,规划行政监督必须依法进行。

3、规划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对本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城乡规划进行检查;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查处。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进行监督,其内容为: 1)验证土地使用和建设申请的申报条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有无弄虚作假; 2)复验建设用地坐标,面积,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是否相符;

3)对已领取工程许可证并放线的建设工程,履行验线手续,检查其坐标,标高,平面布局等是否符合许可证。

6、执法监督的原则,1)规划监督检查内容合法,2)程序合法,3)采取措施合法。7、行政处罚程序:取证、决定、制作处罚决定、送达。

行政处罚的五个原则:法定原则;公开、公正原则、与教育结合、权利救济、不能取代 8、行政处罚的适用:

行政处罚拆抵刑罚;行政处罚追究时效,二年; 行政处罚与责令纠正并行,不能一罚了之;一事不再罚。9、城乡规划部门的法律责任,如处分,未编规划、该发不发证的、越权胡乱发证的、不公布详规的、该听证没听证的、不作为的,可以处分。

10、职业道德,12条要求,…爱国爱民,敬业奉公,……………

11、城市规划行业的特点为具有综合性和政策性。超前性、长期性、科学性。12、规划管理工作的特点:依法性、综合协调性、实施性、程序性、公开性

相关(一)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第一篇:建筑学

1、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2、公共建筑组成: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次要使用部分。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一般有平面方式和立体方式;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杻纽交通。

3、公共建筑群体组合:分散布局组合、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4、可能将户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它 5、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10-30层。

6、单栋住宅,160米,4*4,大于80米设人行出口,机动车出口150米,7、低层,占地大,基础市政设施投入大,高层,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8、12层以上设2部电梯;防火云梯高度30-50米;塔式建筑每层不超过500平方米。9、寒冷地区,短内廊,住宅朝向选择应争取南向,充分利用东、西向,尽可能避免北向。热带,夏季风,减少东西向阳光对建筑的直射。

炎热地区住宅建筑朝向依次是:南向、南偏东30°或南偏西15°以内、东向、北向、西向 10、全厂性生产流程分为:沿轴,垂直轴、环状生产线。11、工业,交通道7米,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20米。…………

12、建筑用地适用地适用坡度:工业0.5%--2%,居住0.3%-10%,机场0.5%-1%, 同时,根据竖向规范,工业仓储最大10%,居住最大25%,公建20%, 13、一层60-100kpa,二层100-120kpa,三层120kpa,小于100kpa,变形问题注意。14、从防震观点看,建设用地分为: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15、建筑后退;允许突出红线的情况如下: 有人行道:2m.0.4, 2.5,1,3;3.5,1 5,1,3;无人行道:2.5,0.4, 5,1 16、场地入口:主干道交叉口,70米;过人行道非交叉口边5米;公交站边线10米,学校入口20米。

17、大量人流的公建工程,一面临路,1/6边长,2个不同的方向疏散 18、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日照、通风、景观。

19、设计场地:平坡、台阶、混合式;当小于3%时平坡,大于8%台阶,但500米,,20、设计标高高出洪水位0.5米,49 21、室内外高差,一般0.15(有进车道),无进车道时,0.45-0.6(0.3-0.9)22、道路中心标高低地块0.25-0.30米,23、方便排水,场地0.3%,最大8%。当建筑物无进车道时,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1%-3%之间,允许在0.5%-6%之间变动。

24、设计程序,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25、砖混结构;横向,纵向,内框架体系。26、框架由楼板、梁、柱、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

27、单层刚架76米,拱式40-60米,简支18米,屋架预应力60米,使用最多的是24-36米。

28、空间体系:网架,薄壳,和折板(27米)及悬索

29、高层结构,24米以上,一般24-50,较高50-100,超高100-200,200以上特殊高层。

电梯在超过8层的公建中,一般不少于2部,不多于8部。

30、东西墙是南向墙的2倍以上,屋面是南向墙的3.5倍左右的辐射热总量。

地下室高出最高水位0.5-1米以上时外培部分需做防潮处理;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 一般建筑的功能构造有:防水、保温、隔热构造。

31、8度和9度防震情况:1)高差6米,2)有错层,3)各部刚度不同,32、中国古代木结构:枱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33、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宋“材”,清“斗口”。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宋朝的〈〈营造法式〉〉。

北京四合院中轴对称、内外有别、尊卑有序、自有天地,强烈地反应了封建宗法制度 34、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古代建筑等级差异主要表现在屋顶、开间和色彩。35、“三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36、最早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37、唐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最大唐代木结构。

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最古老的楼阁式建筑

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元山西芮城永乐宫

38、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世界现存最高的木塔,河南登封崇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砖塔。

第二篇:2012年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

2012年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

原理

(一)一、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农民和农村: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4、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

5、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6、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

7、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

8、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1)单中心到多中心,2)平面到立体,3)从生产性空间到生活性空间,4)从分离的物质空间到连续的多样空间。

9、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

10、城镇化的基本阶段:1)集聚城镇化;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11、城镇化方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2、1957,戈特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13、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

14、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早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15、中国城镇化的现状: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西,3)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及都市带,4)部分城市进向国际化。

16、我国城镇化的新的发展趋势:1)东快于西,西部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道路;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沿海,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的城市典型格局)

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

2、中世纪以城堡和教堂为中心。

3、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

4、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以工殿花园。

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法案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弟)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

6、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城区用地只占1/6,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58000人(中心城)1898年。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四周是永久农业地带。土地归公众的有。

7、柯布希埃,1922年“明天城市,300万人,24栋60层住40万人。然后60万人住多层,最外围200万人住花园住宅。“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最后形成了理性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

8、玛塔,西班牙,线形城市,500米宽,要多长有多长;法国青年建筑师加尼埃的工业城市。古希腊建筑师希波丹姆,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西帝(城市设计之父),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生物学家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9、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1)城市化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有极化与扩散效应。

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经济活动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为显在的因素之一。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是关键。3)城市化展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一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而社会发展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能与潜力,同时更加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人类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认为,在发展同时,由于城市中各类物质设施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发展。城市是一个由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而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很显然,城市在发展时,通常显示出其通讯率或信息交换率也得到提高,反之亦然。

5)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两种主要趋势,即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

分散发展理论,包括卫星城理论(恩温提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1942年,保护性绿化地隔离开来,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

广亩城理论,1932《消失中的城市》,在随后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正式提出设想。

集中发展理论,卡利诺经过研究,城市人口少于330万时,聚集经济超过不经济,当超过330万时,则聚集不经济超过经济性。是针对制造业和一般情况下的。很显然,服务业更需要有城市人口支持。

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金融中心、跨国总部、国际性机构集中、商业部门高度成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杻纽。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6)城市体系理论,较好地综合了城市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的基本取向。

城市体系研究起源于格迪斯,后经芒福德等人的不断努力,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

贝利等人结合经济、区域和中心地理论,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城镇体系分析包含三部分内容:特定区域内城市职能、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上分布的相互关系。

10、城市空间组织理论:区位理论是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工业区位理论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运输费用是关键。

11、(从功能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12、《雅典宪章》,规划工作者主要三项工作:

1)将工作、居住、游憩三大功能的不同地区,平面布局,并建立交通网。2)设立各种规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和有纪律的发展。3)建立工作、居住、游憩之间的关系,以最优、最经济方式完成。

13、(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理论):从土地使用形态角度同心圆、扇形、多核心(哈里期、多曼)

14、(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认为区位决定土地租金,由市中心向外商业、办公楼、工业、居住、农业(从中心向外依次)

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有:与CBD的距离;顾客到此的可达性、竞争者的数量和他们的位置、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

从规划角度,经济合理性不是规划唯一依据,其最根本是原则是社会合理性,据于公正、公平等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15、(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玛塔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光辉城市,佩里1929年被汽车逼出了“邻里单位”的观点。80年代后,美国又针对城市蔓延和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极度依赖,“新都市主义”出现,鼓励公共交通,并提出了TOD模式。

16、(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西谪的《城市建筑艺术》,罗西从新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出发,提出空间组织与历史积淀等,而克里尔兄弟更明确地提出了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建立在以建筑物限定的街道和广场上。科林.罗何柯伊特,《拼帖城市》,17、(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佩里认为,…… 邻里的六个原则:尺度、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产商业、内部道路系统。CIAM“十次小组”认为,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必须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

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简.雅布期运用社会使用方法,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18、城市规划方法论:

1)综合规划方法论;其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2)分离渐近方法论;其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

3)混合审视方法论,是在前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基本决策和项目决策,其基本决策的任务在于确定规划的方向,项目决策则是执行具体的任务);

4)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在于对总体规划所提出的终极状态的批判而提出的。5)倡导性规划方法论。公众参与建立在1962<<规划的选择理论>>,达维多夫

19、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物质空间决定论,功能分区 20、1977《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人的交往。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1、我国城市4000多年前,西周记载规划事件。洛邑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起来的……

〈〈管子〉〉强调城市选址“……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在形制上:“……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形成大小套城,即城市居民居住在“郭”的大城。22、1)秦汉时期,“相法天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2)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礼制,但长安遗址考古发现,其当时并未完全〈〈考工记〉〉的形制,到了王莽时代的洛邑城,〈〈周礼〉〉得以充分体现。3)三国时期,CC曹操的邺城,有了功能分区,对后隋唐长安的规划产生了影响。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以长江天险为界,只是重要建筑对称布置,“形胜”是“金陵”城规划主导思想,是对《周礼》城市形制理念的发展,突出了自然结合的思想

4)宋东京,冲破了《周礼》的礼制束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千年的里坊制度被废除,到北宋中叶,开封城中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

23、元大都,“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左祖右市”“前朝后市”有人认为还受了阴阳五行的影响。

(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24、近代中国,商业资本主义先于工业资本主义。

(熟悉我国现代工业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25、一五时期,156重点项目,694建设单位。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线建设。1978年,控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

1980年10月,全国规划工作会议,第一次提要立规划法。1980,中期开始,上海、温州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入90年代,2000年,城市化率36.2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26、经济全球化下,导致城市体系结构重组:1)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城市产业,全球性的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地区的经济起主导作用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加速发展,3)在发达国家转型、升级,出现一系列高科技创新中心,而其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

27、全球性中心城市:1)公司总部,2)金融中心,3)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4)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5)城市是信息、交通、通讯纽,为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28、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城市经历了衰败的过程,因此重组:1)重塑中央商务区,2)更新和滨水地区开发,3)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29、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首先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其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特征包括1)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2)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3)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4)以强大的科学研究为后盾。30、高新技术园区分为四类,1)高科技企业集聚区2)科技城,即科学研究中心 3)高技术园区,作为政府经济发展策略,吸引高科技企业 4)建立完整的科技都会,做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一种计划。

新产业、非标准化和定制产品为主的制造业、生产过程连续的产业,更需要企业集群。兰德认为,对于创新城市而言,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创新的氛围,这是创新城市建设的关键。

31、全球城市的居民:掌握了先进技术和服务技能的全球化进程的参与者和被排斥在全球化进程之外的人群。不同群体对城市的主要关注点不一样。

32、“场所营造”成为完善社会协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其中大量内容转变为城市设计的核心,而以“市民社会”和“城市治理”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则成为其基本的保障。市民社会,西方社会思想中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力量和国家强权力量之外形成的。

城市治理,是如何发挥市场经济力量、国家强权力量和市民社会三者力量的作用。33、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34、1992年《全球21世纪议程》目标八个方面,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行动纲领。

35、针对快速扩张和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欧洲出现了“都市村庄”,美州,出现了传统欧洲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新城市主义”,即一处相对较密集,限制小汽车使用,和鼓励步行交通,具有积极城市生活和地区场所感的城市发展模式。36、1999年,认为21世纪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转变的机会:技术革命带来了新形式的信息技术和交换信息的新手段;不断增工的生态危机使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广泛的社会转型使人们有更高的生活预期,并更加注重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37、对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议:1)循环使用土地和建筑,2)改善城市环境,鼓励紧凑城市,3)优化地区管理,4)旧区复兴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5)国家政策应鼓励创新,6)高密度,7)加强城市设计。三:熟悉掌握城乡规划体系

1、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的属性;

2、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特征:政策性、民主性、实践性、综合性

3、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

1)法律规划体系: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2)行政体系:纵向和横向

3)城市规划工作体系: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

4、城市规划的作用:

1)实现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对土地资源配置进行控制和对开发权的控制)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4)改善人居环境

5、规划师的角色与定位

1)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职责; 2)编制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不是决策者。3)研究咨询部门:不同利主体的代言人,专业技术和专家。4)私人部门的规划师:特定利益团体代言人,桥梁作用。

6、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划体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

7、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纵向与横向。

8、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编制体系、实施体系

9、制定城乡规划的五大原则:。

1)依法编制规划;2)依科学发展观等精神,全面可持续发展;3)就应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4)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5)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10、制定城乡规划的程序:1)草案公告30日,2)总规的前期研究,草案30日,3)控规、修规的“必要性”论证。

11、城乡规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略)四:掌握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体系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有一定相对完整的范围;2)核心是有中心城市;3)一定数量的城市;4)相互关系,构成有机整体。

2、区域城镇体系演变的基本规律:低水平均衡阶段(前工业化社会,农业社会);极核发展阶段(聚集为特征的高水平不均衡阶段)(工业化阶段);扩散阶段至高水平均衡阶(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综合体)

3、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根据工业、农业、运输业及交通运输,文化科技事业等发展的需要,在分析各城镇历史沿革、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各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分工协作关系,确定其城镇性质、类型、级别和发展方向,使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一个既明确分工,又有机联系的大、中、小相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结构。

4、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具有区域性、宏观性、总体性的作用。1)指导总规,上下衔接;2)布局重大基础设施;3)资源保护和利用统筹;4)促进城市之间有序竞争与合作。

5、城镇体系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的原则;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4)可持续发展。原理

(三)6、了解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7方面)

1)提出统筹发展战略;2)提出保护、空间管制措施;3)预测人口,4)确定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5)重点镇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规模,6)根据建设需要、资源管理的面要划定规划区,7)实施措施与建议。

7、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提出必须控制的区域,2)重大基础设施;3)相邻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五:掌握城市总体规划

1、掌握城市总规的作用:

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政策属性,指导编制规划、建设,全面性和综合性。

2、掌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9项任务

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性质,规模。2)综合确定水、土地、能源与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集约用资源。3)划定禁建、限建、适建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4)合理统筹城乡基础和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5)公交优先,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6)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7)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特色。

8)保护历史资源,延续城市文脉。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

3、编制城乡总体规划的坚持原则:五项基本原则

1)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2)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3)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4)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5)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总规纲要任务: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作为总规审批的依据。

5、掌握总规纲要的内容:12项

6、掌握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报告(注意,没有文本)

7、总规的编制程序:1)现状调研,2)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3)总规纲要编制,4)成果编制与报批。

8、掌握总规的基本编制工作方法

1)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定性分析用于复杂问题的叛断;(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又必须量化……

定量分析:频数、频率、集中数量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多元回归分析、线性规划模型、系统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2)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和概念模型

实体模型:总平图、剖面图、立面图(用于管理);透视图、鸟瞰图(用于表达)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常用于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分析等

等值线法,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如地形、交通可达性、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等。方格网法,常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等分析。此法可以多层叠加。图表法,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常用于综合评价。3)规划编制要求:规范化、针对性、科学性、综合性。

9、掌握总体规划现状调查内容:12项。其中

1)对物质空间现状的掌握;对各种文字、数据的收集整理;对市民意愿的了解掌握。2)自然环境调查:自然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生态因素。

10、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座谈法,4)文献资料运用

11、城市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土地、水、矿产。

12、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生态功能。

13、城市土地的特殊性:1)区位的极端重要性,2)开发经营的集约性。

3)使用方式的固定性,4)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14、水资源;1)是城市生存的基础,2)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特色和标志,4)必做,应做的工作。

15、矿产资源:1)可促成新城市产生,2)决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3)决定空间形态,地域结构,4)矿业城市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16、影响空间发展方向的因素:1)自然条件,2)人工环境,3)现状形态结构,4)规划及政策因素,5)其它因素。

17、城市发展目标:1)经济、2)社会,3)城市建设,4)环境保护。(注,没有文化)

18、城市职能,着眼于其基本活动部分。基本职能起决定作用的职能。

19、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主要职能所体现。

20、城市性质是城市发展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21、城市性质毕竟要取决于它的历史、自然、区域这些较稳定的因素。

22、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五年计划也有重要作用。

23、确定城市性质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共性”做为性质,二是一一列出,没有重点,结果失去了指导规划与建设的意义。

24、确定城市性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为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主导行业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数量比重,三是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用地比重。

25、城市人口: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实际人口视作城市人口,即建设用地范围中居住的户籍非农业、户籍农业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总和。

城市规模,是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规模对城市用地及形态有重要影响。

26、人口统计口径,现状城市人口对应现状建成区,规划城市人口对应规划建成区。

28、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又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

基本人口,不是由城市规模所决定的,反而对城市规模起决定做用。(工业交通运输 服务人口,它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而变动的。(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

非劳动人口(被扶养人口),未成年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

29、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综合平衡法,适用于基本人口难以确定的城市;用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推算。时间序列法,需要较长时间序列的统计数据,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因… 相关分析法,又称间接推算法,适用于影响因素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

区位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氏理论模式的; 职工带眷系数法,适用于新建的工矿小城镇。

30、城市人口校核方法:环境容量法,比例分配法,类比法。

31、城市用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65.1-75,75.1-90,90.1-105,105.1-120,边缘地区150平方。

32、城市环境容量: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环境、城市工业环境、交通环境、建筑环境

33、城市人口容量三个特性:一是有限性,二是可变性,三是稳定性。指在特定时间内,城市相对持续容纳具有一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34、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条件(没有社会条件、政治政策条件),四个条件,容易理解。

六、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1、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

2、根据城乡空间的生态适应性分析:鼓励开发区、控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3、经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提法: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控制发展区。

4、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类型:均衡式、单中心集核式、分片组团式、轴带式。

5、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

1)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中心城区—县城—镇区—乡集镇及中心村四级或……

2)市域城镇体系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

3)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

4)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

5)相邻地段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 6)划定城市规划区。(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中确定)

6、掌握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

1)规划区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与有关部门职能分工的重要依据之一。

2)划定规划区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有点象编制城乡体系规划的原则。

7、空间形态:一般城市的空间形态同时具有整体上绝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相对的稳定性。

8、“图解式分类法”,以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为差别标准,城市主体周围距离较远或面积较小的相对独立的分区或村镇不参与差别。大体上可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散点型六类。

9、集中型,长短轴之比小于4:1,格网状、同心圆、摊大饼。

10、带形:大于4:1,单向或双向发展,U,S,区域交通干线、规模不大,次一级中心

11、放射型形态:三个以上明确发展方向,指、星、花状等。平原,容易变同心圆,蔓延

12、星座状形态:一个大规模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极的基本团块。首都,特大型

13、组团型形态: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河流、自然因素

14、散点型形态: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资源分散、地形复杂,15、转型期城市空间增长的特点:1)新产业空间,2)新型业态,3)新居住空间,4)大学园区,5)生态保护空间,6)中央商务区,7)快速交通网。新产业空间: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

16、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趋势:

1)大分散小集中,城市空间结构首先是分散化的,但是分散之中,又具有相对的集中趋势。2)从圈层走向网络。使城市形散而神不散。分散化与网络化的另一个影响是城市从用地从相对独立走向兼容。

3)新型集聚体出现。。发达国家的郊区社区。。。

七、掌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城市用地分类10,46,73小类。

2、城市用地评价: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用地经济性评价。原理

(四)3、自然条件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

用地经济性评价:三个层次,即基本因素,派生因素,因子层。

4、在强震区一般不宜建设城市。震区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段。城市的上游不宜修建水库。

5、水文条件,规划前需要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调查。

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6、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其中能作为城市水源的,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潜水由渗水形成,易污染,承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不易受污染。

7、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风向和风速)、气温、降水与湿度。

8、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9、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1)用地布局结构方面;2)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人口等)

10、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是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

11、影响城市土地经济性评价的三个层次: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因子层。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他。

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其他基本因素层)

12、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

1)一类用地:10%以下,承载力满足、没有100一遇危险,没有地质灾害影响等。2)二类用地:基本适宜修建的用地。其土质较差,水位较高,轻度淹没不超1.5M,坡度较大,有轻微地质情况

3)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的用地。地耐力低2米以上泥炭或流沙层,洪水常淹,且1.5米以上,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农业生产价植很高的丰产农田等。

13、城市建设用地选择:1)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3)保护文物古迹,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需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14、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居18-28,工10-25,道7-15,绿9(公7)20-32%,15-25%,8-15%,8-15%,四大类用地宜为60-75%。

15、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3)依托旧城,紧凑发展,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16、自然条件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1)地貌类型,平原、河谷、江南水网地带等

2)地表形态,山地丘陵一般都选择在山体四周,居住位于山谷,工业位地形较高的城市下风向,以利污染空气扩散。

3)地表水系,水位深、岸滩稳定、泥沙淤积量小、背后有山体屏障的海湾是海港的最佳位置。

4)地下水,地下水的矿化度、水温等决定了一些特殊行业的选址与布局,5)风向,工业区布置于居住区的下风向;90度,则工业用地放在最小风频上风向,居住位于下风向;两个方向盛行风时,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在盛行分的两侧。6)风速……,对城市工业布局影响很大.17、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

1)集中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出行容易,生活氛围浓,但其缺点有: 发展后期摊大饼……,功能分区不明显,易污染,密度高,不利于交通织织.2)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灵活,接近自然,疏密有致;同时用地分散,浪费土地,开发成本高,出行成本高,联系不便,生活氛围难以形成.18、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

1)形成工业区,2)形成生活区,3)组织绿地系统,建立各级休憩和游乐场所,4)公共活动中心体系,5)道路交通体系。(以上五个方面构在布局的主要内容)

19、城市总体布局的艺术性:1)用地布局艺术,2)体现审美要求,反映在城市尺度的均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3)景观的组织,通过林奇五要素的组织,主要是轴线艺术4)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20、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相对而言,工业用地预测较复杂,一般根据其主要工一门类的产值,或根据主要工业门类的职工数与人均用地面积来预测;商务商业用地最为困难。

21、主要城市建设用地位置及相互关系的确定:

1)居住用地,从城市中心至郊区,分布较广。2)商务商业,城市中心,副中心社区中心,3)工业用地,下风向、河流下游的城市外围或郊区。

22、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指标、用地构成,18-28平方,大城市不得少于16平方。

影响居住用地指标的主要有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

23、居住用地的选择与布局。布局: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分散布置、轴向布置三种。

24、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布局。公共设施分八类,三级:市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

25、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因素主要有: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城市布局。

26、工业用地规划布局。工业是近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27、工业用地不应选在7级和7级以以上的地震区,土壤的耐压强度15t/平方米。

28、工业用地应该避开: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矿物蕴藏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区以及生活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

29、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起;氮肥厂和炼油厂不能在一起,废气能相遇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污染等。

30、工业防护带,可安排消防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不得将体育设施、学校、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布置在内。

工业按环境污染分: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企业、一般工业共四类。(一般工业指:电子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

3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有干扰和污染,可布置在城市边缘独立的地段上;一般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独立地段上。

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关系:工业区位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工业用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位。

32、工业在城市中布局的一般原则。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2)职工居住用地靠近,方便,3)与其它部分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减少运输。

33、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1)位于城市的特定地区,2)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形成组团,3)工业园或独立的工业卫星城,4)工业地带。

34、旧城工业调整的一般措施。1)留、2)改,3)并,4)迁。

35、仓储用地 :普通仓储用地、危险仓储用地、堆场用地。蔬菜仓库,地下水位,2.5米,食品和材料库,4米。

36、水泥仓库,废品仓库,起灰堆场,300米,无起灰50米,…煤炭、非金属建筑材料100

37、易燃可燃液体仓库隔离地带,600平以上,成厂区边界,居住街坊200,600平方以下100,至江河码头125(75)

38、储备仓库,一般应设在郊区、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的独立地段。

转运仓库,也应设在城市的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收购仓库,与货物来源方向的郊区入城干路口或水运必经入口处。供应仓库,,特种仓库。。

39、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从雅典宪章的分析中,结论: 1)人的活动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活动,也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 2)城市用地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

3)要处理好城市用地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关系,要有交通分流的思想和功能分工的思想,按照用地产生的交通和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地布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道路,在不同的道路旁边布置不同性质的建设用地。

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交通分布不合理是由用地不合理带来的,城市布局的不合理使工作与居住距离过远,交通分布不合理,是造成道路拥挤、交通阻塞的根本原因。

40、沙里宁,城市呈组团、多中心的布局可以大大减少出行距离,大大减少跨区的交通量,使交通均衡分布。

41、城市道路的第一功能,“组织城市的骨架,”第二功能,“交通的通道”。

42、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布局有不同的交通分布和通行要求,就会有不同的道路网络类型和模式,就会有不同的路网密度要求和交通组织方式。

43、城市用地形态:集中型和分散型两大类。集中型较适合规模较小的城市,其道路网形式大多为方格网状。

44、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不能予以规划,也不能计算其密度和数量,力图计算或规定支路“网密度”的做法不切实际,也毫无意义。支路间距主要依照用地划分而定。

45、快速路网,中长距离,位于城市组团间的隔离地带;主干路网,中长距离,组团与组团之间;次干路网,中短距离,组团内;支路网,短距离服务,位于地段内。

46、城市轴线艺术,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

八: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城市交通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

2、现代城市交通有两大特征:对外联系加强和机动化加强

3、综合交通包括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

4、综合交通要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5、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1)协调用地,对外交通,多系统;(2)找出原因,提出举措(3)支撑城市,发挥最佳效益,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7、城市道路交通调查(1)基础资料调查分析;(2)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交通出行OD调查分析

8、OD调查,6岁以上,4%-20%之间抽样。目的是得到交通流特征。

9、城市居民出特性要素:(1)出行目的,出行方式;(2)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我国平均2-2.8人次,外国2.4-3.0次/人。

10、道路交通问题,共分四类:(1)不满足交通增长需求;(2)“南北不通,东西不畅”(3)“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4)重要节点交通拥堵。

11、机动车量预测方法,(1)弹性系数法,(2)趋势外推法(3)千人拥有法 原理

(五)12、一般对中国而言:特大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

大城市: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模式

中,小城市: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如公共和自行车并重

13、三大城市交通政策:引导政策,差别化政策,建设与协调发展政策。14、2020年,人均10000美元,18辆/百人。国外经验,GDP1000-1500美元开始普及私人小汽车,2500时开始大量建设地铁,人均2000美元时开始发展私人小汽车,人均3000时开始普及达到10辆/百人,人均10000美元时达到20辆/百人,相地稳定。

15、铁路会让站8-12公里,中间站中小城市,20-40公里,客运站: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和式,区段站长度2-3.5公里,宽250-700米。

16、水深10米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

17、机场,跑道中心与城市边缘5-7公里为宜,垂直则则15公里以上;与城区10公里以上,我国在20—30公里。民用机场按航线布局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

18、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因素有三个(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2)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19、道路应避免正东向,南向偏北15度以内。

城市道路的规划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功能分:交通性和生活性道 20、城市道路面积率8-15%,15-20%(大于200万人的城市)

21、城市道路网为四类(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3)自由式道路系统(4)混和式道路系统

22、现代城市交通演变趋势: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

23、城市道路衔接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让交通性主干道,适当分离

24、高速不能与生活性道路和次干路相连

25、道路交叉口间距(1)快速路1500-2500米,(立交净距1000米)

(2)主干路700-1200

(3)次干350-500,(4)支路150—250米

26、城市干路网密度:推荐4-6KM/平方公里大城市,5-6公里/平方公里,中小城市,路网密度7-8公里/平方公里。

27、道路红线内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没有慢车道哦),红线不是一直线

快速路60—100米,主干路40-70米,次干路30-50米,支路20-30米。

28、快车道出口,结合交叉口,采取先出后进方式,在慢车道上交织。城市生活性干路宜布置为机、非分行的三块板或分向通行的两块板横断面。次干路和支路宜布置为一块板横断面。

一块板,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

二块板,当车速大于50公里/小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

三块板,红线在40米以上。适合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又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客运交通干道,不适用于机动车和自行车交

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干路和要求机动车车速快而畅通的城市快速路。

四块板,如果四块板横断面采用机动车快车道与机、非混行慢车道的组合时,车道分隔不间断布置,可以形成兼具疏通性和服务性的道路功能。

城市交通性主干路的横断面应该是机动车(准)快车道与机非混行的慢车道组合形式(常为四块板形式),而不是一般常采用的机、非、分行的四块板横断面形式。29、城市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杻纽设施、道路立交桥梁,和停车设施

30、公共停车场0.1—1平方米人均安排,其中机动车80%--90%,市中心占50%-70%,城市中心地区,可按客运车辆数的15%-20%规划停车场。31、对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管理)包括三类:(1)区域控制,(2)路线控制,(3)时段控制。

32、步行400-1000米,自行车4-8公里,公交20公里,小汽车出行10-40公里。商业步行街出口与公交站距离不宜大于100米。33、公共交通: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34、地铁,30000人次单向高峰小时以上(单向客运能力在3万至6万人);轻轨100万人口以下,中运量,造价低,市郊铁路100公里以上速度,,有轨电车。。35、公共汽车拥有量:800-1000大城市,1200-1500中小城市。公交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换乘系数大城市1.5,中小城市1.3;公交运行长度8-12公里,特大城市20公里,快速轨道交通40分钟行程。

36、规划人口超200万,应规划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网。

规划人口超200万,长度超30km的带形城市应该设置快速路。

客运高峰,95%居民最大出行时间,大于200万人口城市60分钟,100-200(50分钟),40,35,25分钟。

37、现代化城市交通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交通分流”

38、公交线网类型有五种: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和型,主辅线型五种。39、首末站每条线4-5个车位,一条线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

40、公交停靠站300米50%,500米90%;公共汽车与电车,公共交通站距:市区500-800,郊区800-1000。大站快车1500-2000,1500-2500米,大运量轨道1000-1200,1500-2000。中运量轨道800-1000,1000-1500米。

公共交通服务站服务半径一般550-600米。出租车营业站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以内。41、一个公交站3条线路,长20米;一个站可设3条线路,超3条线设第二个站台,超3个站台设组合换乘站,并在交叉口50米以外,同向换乘50米,异向100米,对向设置应错开30米;在交叉口和立交处,不大于150米,且不可大于200米。

42、货运枢纽分为货运站场、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三个层次。

地方性物流中心用地一般1-5公顷,区域性一般1-10公顷,一般在5公顷以上,最大不超过40公顷。

43、一般,路外临时停车带车位数不超过10辆,宜采用港湾式停车布置。P212,相关P91。九:历史文化名城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109座,七大类型;从保护政策出发,又分为四种类型,即完整、犹存、存在一、二处。。,无存。在公布第二批时,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地段。2、主要内容:(1)原则,内容和范围、(2)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

(3)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4)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和建设控制地带

(5)分期实施方案

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区,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3、名城、街区、单位三个层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保护规划,并纳入总体规划。4、保护真实载体的原则,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

5、历史文化街区具备的条件有四:(1)比较完整的风貌与格局(2)基本上是历史原物建筑与环境,(3)1公顷以上面积,(4)古物、遗迹占60%以上用地。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

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供水:水质水压要求及,校核等是详细规划阶段。

2、排水:确定排水制度,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是总规阶段;提出处理初步工艺是详规。3、电力:总规,预测用电负荷,高压配电的原则;分规,进行高压配电网规划布局;详规,计算用电负荷,规划设计低压电网。区域变电所通常是大于110kv的。4、燃气:总规是预测,详规是计算,用量、管径,规划布局燃气管网。

5、供热:详规,计算热负荷,管径,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热源工程和供热管网工程。6、通讯:详规,计算与确定,用地,位置,与规模。

7、环卫:详规中有估算固体废物产量,提出规划区的环境控制要求,确定垃圾收运方式…… 8、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划定湿地、水源的保护范围,确定蓝线。及公用设施的落实,黄线。

十一、其它主要专项规划

1、绿地系统规划。人均单项指标,大于等于9平方米。在我国常用的绿地系统形式有四种,即块状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园林城市,其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不低于建成区面积的2%。

2、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包括消防、防洪、人防、抗震、地质灾害、其它。1.5-5万人的小城镇可设一处消防站,5万人以上的可设1-2处消防站。

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两个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分为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城市竖向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规划方法: 设计等高线法,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

高程箭头法,箭头表示排水方向。规划设计工作量小,图纸制作较快,且易变动。纵横断面法,纵横法常用于比较复杂的地区。

5、了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统筹安排,结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城市中心区、地区中心、重要功能区等重点规划建设地区,应编地下空间详细规划。

十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1、25项内容,文本内容,采用条文形式。

2、总则:背景、目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适用范围、执行主体。3、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四个目标,(没有文化)。

4、风玫瑰是放在现状图上的,体系规划比例在1:5万—1:20万,城区1:5000—1:25000。

5、总规中体系规划的四个内容:(1)城镇分布现状,(2)城镇体系规划(3)市域基础设施(4)市域空间管制。

6、现状图,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后,是中心城区四区划定图,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综合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旧区改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其它专项规划等16类主要图纸。

7、附件包括说明、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

8、强制性内容的三个特点:(1)强制力,不得违反,(2)下位规划不得违反上位规划的中强制性内容(3)修改它有法定程序。

9、强制性内容包括五类:一范围一规模两设施;一水一田加绿化,两个保护加防灾。原理

(六)(1)规划区范围和其它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2)用地规模,限制性规定,绿地布局;(3)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4)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5)防灾减灾,(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十三: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03年7.1日起,凡未按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将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1、近期建设规划的四个依据:1)批准的总规,2)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3)土地利用规划,4)其它方针政策

2、近期规划遵循的四个原则P271:1)不得违背总规划及强制性规定,2)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等实际,3)处理好近,远期,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条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坚持为人民服务,违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3、掌握近期规划的六条内容(人口用地两设施,居住文化保护好,确定控制和引导)

1)近期人口、用地规模、相应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2)近期交通发展策略,主要对外交通设施

3)各项主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的规模和选址

4)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5)历史文化保护

6)确定控制和引导近期建设发展的原则和措施。4、掌握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2)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近期发展区域。制定控制和引导规划

3)依据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区、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相应的措施。

5、掌握近期规划成果要求,独立编制的,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说明。

图纸包括两个现状,即市域城镇布局现状和城市现状,包括两个规划图即体系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图,包括近期交通规划和各专业规划。

十四、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

1、以综合研究为基础,以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为手段,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对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上海虹桥第一次,温州定型。

2、控规的特点:一是“地域性”,因地灵活掌握深度;二是“法制化管理” 3、掌握控规的作用

1)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之间的衔接的理要环节

2)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管理,有机衔接的关键层次

3)是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4)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公共政策手段。

4、控规的四个特征(数据落实,法律保证、综合控制与弹性控制)

1)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2)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横向综合性的规划控制汇总 4)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5、掌握控规的内容(六个内容),其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规定p280 6、编制控规的四个阶段,1)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2)规划研究,3)控制研究,4)成果编制。

7、指标确定的四种方法:测算法、标准法、类比法、反算法

8、控规的控制方式:1)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城市设计导则;规定性与指导性;(一化两定两引导)

9、控规的控制体系与要素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设施配套、行为活动、其它要求 10、容积率称楼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英文缩写FAR。

11、掌握控规成果深度要求:1)深化、细化总规,落实总规意图;2)满足土地出让,招议标底条件;3)为具体的修规和建筑设计提供规划设计条件,1:2000_1:5000,分则500 12、控规,并非越细越好,不必强求规划深度的统一一致性。13、文本内容与深度要求,文本、图件(图纸和图则)和附件。

14、控规的强制性内容: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5、历史文化保护区详规,其强制性内容原则上不得调整,如因保护工作的特殊需要调整,须组织专家论证,并重新编制和审批。

十五、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

1、修规作用:1)指导建筑设计和各项工程施工设计,2)。。。

2、相对于城市设计,修规注重实施的技术经济条件,及其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3、修规的特点:1)具体的项目,实施性较强,2)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3)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4、修规的内容(七项),用地建设条件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布置总图;对住宅、学校等日照分析;交通组织设计;市政工程,管线综合;竖向设计;估算工程造价,分析效益,5、成果要求:包括说明书和图纸;能指导总平设计、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00_2000

十六、熟悉镇、乡和村庄规划

1、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独立工矿区)

2、除了建制市以外的城市聚落都称为镇,建制镇和集镇,而集镇不是一级行政单元 3、镇有三层含义:1)联系农村、是农村的中心社区;2)乡村的商业中心,经济上有助于农村,3)小城镇,镇区具有城镇的特性,与城市有更大的相似;

4、第二次,即1984年调整建制镇标准:至2006,全国建制镇达17645个。设镇的标准为:1)总人20000人以上的乡,乡驻地人口超过2000人;2)或总人口不足20000人的乡,乡驻地人口超10%以上;3)特殊情况。

5、所有的镇必须制定规划,而乡和村庄并非都必须编制规划。P301 6、工作范畴:1)城关镇、建制镇,集镇(不属于镇的规划范畴)P303;2)镇的规划体系:城关镇、中心镇、一般的建制镇,重点镇是指条件较好,具有发展潜力,是政策上重点扶持发展的镇;3)城关镇的工作范畴,按照,参照城市规划的标准编制。4)一般建制镇,内容和城市规划基本一致,但侧重点为:第一产业服务,又有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征。在编制建制镇规划时,应编制镇域镇村体系规划。5)乡政权不设人大常设机关,也不设独立立的审判和检察机关;6)乡规划可按《镇规划标准》执行(在《镇规划标准》中明确的),乡规划也属于镇规划的工作范畴,规划可与镇规划采用同一标准,是指乡总规,包括乡域村庄体系规划,采用与镇总体规划相同的工作方法,乡为农村人口服务,为农村产业服务。因此乡规划也属于镇规划的范畴。P304 7、规划任务属性。1)确定不同乡镇的规划范畴,2)经济发达地方可用更高层次,3)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乡镇规划范畴采用低一层次,4)特殊情况的镇,乡和村庄。8、镇规划的任务

对一定时期内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安排。镇的规划任务:1)注意镇域规划和有关区总体规划的任务区别,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镇区规划管理的依据。乡规划的任务:1)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2)服务农业,3)贯彻“节水、节地、节能、节林”要求,保护耕地,4)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9、镇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区范围,建设用地规模,基础和公共设施,水源与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历史保护,防灾。(和城市总体规划一样)10、镇规划的期限20年,近期5-10年,11、镇规划编制方法:1)现状调研与分析;2)镇的性质的确定,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镇的性质:区域地位作用+产业发展方向+城镇特色类型,3)人口规模预测,4)镇区建设标准,人均用地120平方米以内,通常在75-140平方米。四类有地之和64-84平12、小城镇居住用地布局:小城镇公共设施规划,其布置方式有:布置在城区中心地段;结合原有中心及现有建筑;结合主要干道;结合景观特色地段;采用围绕中心广场,形成步行区域或一条街等形式。二三类工业用地应布置在长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及河流下游。13、镇规划的成果要求:文本,图纸和附件

14、乡规划的内容:一般讲,期限20年,近期5-10年,整治规划3-5年,集镇建设规划主要内容有:住宅、乡工业、乡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等。村庄规划建设规划内容可参照集镇:住宅和供水、供电。。。等生产配套设施。乡规划的编制方法也采用《镇规划标准》 15、乡、村规划编制方法:1)城镇化整理;迁建;保留发展三种类型,2)保留发展型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又分为保留控制发展型,保留适度发展型,保留重点发展型。16、乡、村规划的方法:村庄规划重点规划好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和环卫设施等内容。

17、名镇、名村规模要求:具有历史价值和风貌特色,基本保存完好,镇有5000平方米以上,村有2500平方米以上历史建筑,现全国有85个名镇,72个名村。18、名镇、名村规划的内容。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

十七、掌握居住区规划

1、邻里中心是小学、5000人左右,儿童上学不超过0.8公里,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佩里 2、居住小区的特征:

1)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为界,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区域,2)小区内有一套完整的居民日常使用的配套设施;

3)小区规模与配套相对应,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对立小区人口规模下限。以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3、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区。居住和工作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区组织模式。4、居住区由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四类基本要素构成。

5、居住区规划的七个要求:安全卫生,物质舒适性、精神享受性,与城市相协调,可持续性,产业化。

6、居住设计三个步骤:调查分析,规划设计,成果表达

7、居住区规划结构。常有:内向型、开放型、自由型;配套公建服务半径,小区级300米左右,如小学、幼儿园、超市、银行、健身设施等;大型的商业、医院等500-1000米。原理

(七)居住区路四级分类,居住区道路,小区级,组团路,宅前路;居住区级20米,小区级6-9米(10-14),组团路3-5米(8-10),宅间路2.5米。

在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中,居住区级的配套服务设施(中学除外)、道路、公共绿地、在属性上属于城市设施,在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分别属于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和公共绿地等,纳入居住区规划指标的目的是衡量居住区配套水平。小区和组团级的配套设施用地属于居住用地。

8、居住区入口,离快速路,主干道交叉口70米以外,9、沿街超过150米,设4*4消防车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大于80米,当长于80米时,应加设人行通道,10、机动车道纵坡8%(多雪严寒地区5%),非机动车道3%(多雪严寒地区2%)11、无障碍通道2.5米宽,2.5%以内。

12、停车配比,少的可按0.3/户,或多的可按1-1.2/户,或别墅区按2辆/户;停车场服务半径150米,超50辆,要设2个出入口;规范规定,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

13、尽端式道路120米,.12*12回车场地。居住区道路网有: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14、居住区公共绿地,最小宽8米,面积最小400平方米,绿化面积不少于70%,1/3面积在标准日照的影响之外。

15、组团0.5平方米,小区1,居住区1.5 16、坚向的一些要求:挡墙的经济高度1.5—3.0米,一般不超过6米。草坡土质护坡应小于1:0.5,砌筑型护坡比值为1:0.5_1:1。

十八、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

1、全国187处,省级480处,占1.13%国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为特大型。2、风景名胜区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3、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一般为20 年。国家级要求甲级,省级一般要求甲级或乙级。由省部门自行承担编制或省部门组织所在地政府或管理机构编制;省级所在地县政府自行编制或牵头组织编。

4、规划包括四个部分:文本、图纸、说明、汇编资料。

5、国家级总规省里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详细规划报建设部审批。省级类似,由市审报省批,后15日内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级详规,由县报省厅审批。期限2年内组织编制完成,到期届满2年,组织评估。

十九、熟悉城市设计

1、古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一回事,同属于建筑学。现代城市规划,初期包含了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规划在以物质环境转向公共政策和社会经济问题,成为一门社会学科学。50年代首次在美国出现,取代了“市政设计”,60年代再次提出,20世纪70年代,城市设计作为单独的研究领域。2、在我国,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伸,脱离建筑学,城市规划独立形成,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城市设计关注物质环境创造与设计,以研究物质形体环境为主,其依附于规划的法定地位而存在。3、城市设计理论发展过程

1)强调建筑与空间的视觉质量

2)与人、空间和行为的社会特征密切相关。林奇认为,城市设计不是一种精英行为……

第十小组批评《雅典宪章》,简.雅格布斯反对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更新活动,杨.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室外活动研究入手,研究怎样的建筑和环境设计能够更好地支持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新都市主义的混合使用,环境敏感度,步行,明确的边缘与中心,……

3)创造场所,行为与建设环境之间应有内在联系,诺伯格的《场所精神》

4、城市设计开始重视:建筑之间,建筑与公共空间,人与空间,行为与城市环境,自然与人工环境等关系,5、有效的环境意象三特征:个性、结构和意义P366;形成五个关键的形态要求:路径,区域,边界、节点和地标。6、城市设计的内容:

1)城市形态与空间;2)城市设计中的感知和体验,3)城市设计中的审美和视觉,(室外空间分为积极和消极空间),4)城市设计中的功能问题(公共空间的使用,建筑密度和混和使用,物质环境条件),5)城市设计中的社会问题

7、在公共空间中,场所有五种基需求:舒适、放松、被动参与、主动参与、发现 8、盖尔将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分三类:必要性活动,如上学,上班;可选择性活动,散步,喝茶,观看路人;社会性活动,如问候,交谈等。只有在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中,才有社会性活动产生……

9、安全感是城市设计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

10、美国80,90年代的新都市主义,其邻里多样性、社区步行、方便的公共场所以及地域的建筑与景观。

11、街道与街区、地块与建筑公共形成了城市的肌理。

12、建筑形式的变化是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孤立的建筑,现代主义的城市空间更倾向于在建筑群体周围自由流动,而不是被建筑围合,孤立的建筑出现在城市空间中,形成大量的没有门窗,没有活动的边缘,周围的空地无法产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形成城市的消极空间。道路网络是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3、小尺度空街区更具有城市活力、视觉趣味和可视别性

14、街道和广场,一个动态一个静态。3:1街道和广场的界限。大于3:1,开始显示出动态活动作为一根轴成为主导……,围合是都市的基本感受,公共广场应该是围合的实体。广场的深度一般是被观察建筑的1__2倍,宽度取决于透视的效果。

15、好的建筑有六个标准:1)秩序和统一,2)表达,3)完整性,4)平面和剖面,5)细节,6)整合。

16、地面景观分为硬质铺地和软质景观。硬质包括铺地,也包括电线杆,灯柱,电话亭,坐椅等城市家俱,……

17、落实城市设计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设计方案,另一个是通过规划设计条件。

二十、城市规划实施

1、实施城市规划,包含规划手段,政策手段,财政手段,管理手段 2、实施城市规划的作用

3、规划实施管理手段:用地管理,建设工程管理,监督管理,没有选址。

4、掌握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因素(1)政府组织管理,(2)城市规划的实施通常都是通过经济手段才能进行的,因此城市发展状况也就决定了……3)社会意愿与公众参与,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4)法律保障,5)城市规划的体制,灵活,决策方式不同,不能生搬硬套。

5、监督检查包括:行政监督检查,立法机构,社会监督

6、公共性设施是起着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公立学校和医院等,也包括城市道路和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公共设施开发的过程,即五个阶段:设想,可研,决策,实施,使用。8、公共设施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设想——优先根据已批准的规划,在空间上落实,2)可研——进行选址

3)决策——规模,优先顺序确定,4)实施——符合规划设计条件

5)使用——不能随便改变使用功能和用途。

9、熟悉商业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商业项目都是在经济效益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10、商业性开发的过程,及与规划的关系 1)构想与策划阶段——规划认识与规划公开,2)建设用地获得——土地的使用条件 3)投融资阶段

4)项目实施阶段——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成果进行控制,保证规划意图实现

5)销售与经营阶段——销售合同应当执行和延续规划条件,杜绝不符合规划条件的使用。法规(一)城市规划法规

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由三个要素组成:假定、处理、制裁,缺一不可。2、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效力和效力范围。

等级效力:1)取决于制定机关的地位,2)严格程序高于普通程序,3)后法优于先法,4)特殊优于一般,5)授权下级时,其效力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的制定的法律。

效力范围,包括时间效力范围,空间效力范围和对人的效力范围。

3、行政法的渊源也就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行政法在我国,来源于成文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上是主要渊源);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有权法律解释;国际条约;其它行政法渊源)9项。

4、行政法的原则。依法行政是城乡规划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1)行政法治原则,概括为依法行政,又包括行政合法、合理、应急性三原则。

行政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权限合法,行政行为合法,行政程序合法,其它

行政合理,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包括行政目的动机合理,内容和范围合理,行为方式合理,手段和措施合理。

5、行政法律关系要素: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6、行政行为的五个法律要件:主体、客体、内容、形式、结果 7、行政行为合法要件是: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8、行政行为分为具体的行政行为和抽象的行政行为,9、行政违法,即主体违法,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不是尚未构成严重犯罪的。

10、行政法律责任构成五要件:1)行为客观上已经构成了违法,2)行为人必须具备责任能力,3)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4)以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为前提,5)只有以上全部要件,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11、行政立法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可以分为权力机关的立法和行政机关立法,12、行政立法三个主体:国务院、国务院部委,地方政府,13、行政立法的四个原则:依法立法,民主立法,效率原则和加强管理与增进效益回体相结合的原则。

14、行政许可六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

15、行政许可的分类: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五种,只有特许有自由裁量权,16、行政许可的程序:申请、审查、决定。

17、一般许可20天;联合审批45天,特殊可延长10天。听证在告知后5日内提出,机关20日内组织听证.并提前7天告知听证时间.

18、行政沟通的原则包括:高效率原则,高质量原则,民主化原则。城乡规划建设概述

1、1988年,建设部第一次在吉林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研讨会,2、1989年12月26日,1990.4.1日,2008.1.1,2008.10.28通过。

3、规划法规体系:1)城乡规划法;2)城乡规划行政法规,3)城方性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政府规章。

4、纵向体系与横向体系。横向体系:基本法、配套法和相关法。5、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条例2008.4.22,2008.7.1起施行,6、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城乡规划法

1、立法背景:在90年规划法,和93年村庄集镇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总结而成。三次审议,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2007年10月28日通过并公布。

2、意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意义在于与时俱进,通过新法来提高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进一步确立城乡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使各级政府能够对城乡发展建设更加有效地依法使规划、建设、管理职能,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框架,共七章,七十条,分别为总则,规划的制定,规划的实施,规划的修改、规划的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4、目的,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的五项基本原则: 1)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

2)先规划后建设原则,3)环保节能,保护耕地的原则,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风貌的原则,5)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的原则。

6、城乡规划实施的原则:

1)地方各级政府,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有计划、分步骤的组织实施城乡规划。

2)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即应当优先安排基础、公共设施,妥善处理新旧区建设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

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定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基、公设施,保护自然生活,体现地方特色;

在旧城区改建,保护历史……,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造;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尖与经济和技术发展不平相适应,遵循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和通讯等需要,并符合规划,履行规划审批手续。

7、规划法没有授权乡、镇政府设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有处罚权,但只对乡、村庄规划范围内的建设)

8、镇总规是经镇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常委会审议

9、城市控规,本级政府审批,报本级人大和上级政府备案,(镇控规有点不一样)

10、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1)基础设施,2)公共服务设施,3)保障性住房,4)生态环境保护,1

1、修改总规的五种情况:上位规划变动;区划调整;国务院得大设施;经评估;审批机关认为的其它原因,1

2、城乡规划的监督和法律责任(三种监督检查)行政、人大、公众。

3、乡村违法,没有罚款,只有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城乡规划法的配套法规 1、村庄和集镇管理条例

1993年11.1施行,注意适用范围和报批程序

适用范围:1)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集镇和征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两种情况除外。报批:1)第十四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矛盾之一:规划法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矛盾之二:条例规定要有选址意见书,而规划法里没有要求。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4.2日通过,2008.7.1起施行。其规划制定主体为:名城由名城所在市政府,名镇,名村对县以上人民政府,在批准公布1年内编制完成。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5.12.31,2006.4.1施行。城市和城关镇是适用范围。城市规划的编制主体(总规,分规,控规,详规),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纲要要分别报建设部和建设厅组织审查,根据纲要审查意见,而不是审批,根据意见编制总体规划。城市总规期限一般为20年。

4、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省域城镇体系由国务院同意后,建设部审批。新规划法中明确是国务院审批。市域,县域体系规划纳入总体规划,按规划法分级审批。

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由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报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5、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村镇总规前,可编纲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做为总规的编制依据。村镇总规一般是20年,近期建设规划一般为3年。

6、镇规划标准:2007.5.1日施行。

1)镇区和村庄的规模应按人口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50000(1000);10000(200)

2)6米以上道路才计入道路用地。人均建设用地一般80-100平。

3)其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24-36)、干路、支路、巷路四级。用地分9大类,30小类。

4)高速和一级应与镇区有点距离,二,三级不应穿过镇区和村庄内部。学校、幼儿园等距铁路应大于300米,并主要入口不应开向公路。

5)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

6)疏散场地每一处不小于4000平方米,人均不小于3平方,疏散距离不宜大于500米

7、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 审查五依据:党政方针,一法一办法,五年计划产业政策,体系规划,当地实情 审查重点:性质,目标,规模,布局分区,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等。

审查形式:建设部组织召开部际联席会议,讨论协调有关部门意见;报批总期限不超过5个月。

8、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办法1993.1.1

9、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7.1,开发区总规由开发区所在地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级政府审批。开发区详细规划,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审批。开发区报请批准时,应当附有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10、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近期建设三条强制性内容:1)确定近期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规模,2)确定近期发展 法规(二)的区域,进行具体安排,制定控制和引导发展的规定,3)依据重点,提出对历史,风景区等的保护措施。

近期建设规划由本级政府批准,批准后征求同级人大常委会竟见。批准后报原审批机关备案。(国务院批准的,报建设部)

11、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省域体系规划:1)控制开发的区域,2)重大基础设施,3)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总体规划:规划法表述:1)规划区范围、2)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水源地和水系、4)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5)环境保护、6)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8)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2、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1。

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包括历史建筑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编名城规划时确定,其它城市在编总体规划时确定。

撤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紫线,应当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1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9.9,2002.11.1施行 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14、蓝线管理办法2006.3.1

15、黄线管理办法2006.3.1

16、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1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2003.11.1日施行

基本烈度在六度以上地区,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要达到以下目标:1)多遇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2)遇抗震设防烈度时,一般功能及生命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能正常或很快烦恢复生产,3)当遇罕见震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系统和生命线系统不受破坏,不发生严重次生灾害。

三类模式(甲,乙,丙)1)七度设防以上的大城市按甲类,2)六度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按乙类,3)其它按丙类。18、停车场建设管理规定

19、城建监察规定,城建监察人员三条件:1)国家正式职工,2)中等以上文化,3)作风正派。。

20、城市规划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甲级:高级20%,需4规划,4其它,中级规划8,其它15人。80万元,乙级:高级15%,需2规划,1建筑,1其它,中级规划5人,其它10人。50万。丙级: 专业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规划中级2人,其它5人。20万。高等院校申请规划设计资格,教学人员参加控制在固定在编人员的30%以内。管理备案:取得总规的,在省备案,其它在市县备案。1----3万罚款。21、注册规划师暂行规定,1999.4.7发布施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1、城市规划基础术语标准 2、城市用地与分类标准

大、中、小三个层次,10、46、73小类,建设用地标准分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人均用地指标分为四级。I-IV

居住18——28平方米/人————20%—32%

工业10---25,,,15%--25% 道路广场7—15,,8—15%

绿地:大于等于9,(7,公共绿地),,8—15% 电厂、煤气厂用地属于工业用地;货运公司车队、交通指挥中心、交通队、教练场等属于交通设施用地;公安局和公安分局不是特殊用地,纳入公共设施用地;露天矿场是其它用地;长途客运站属于对外交通用地;村镇公路用地纳入其它用地,不是对外交通用地;中小学属于居住用地。

3、防洪标准

150特别重要城市,,200 100—50 100

50-150重要城市

200-100 50-20 100-50

20-50 中等城市

100-50 20-10

50-20

20一般小城市 50-20 10-5 4、规划地质勘察规范: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

根据复杂程度分为:I级,II级,III三类。根据造成的后果分为一级很严重,二级严重和三级不严重。总规阶段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作出评价。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住宅:老年住宅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2小时标准,旧区不低于大寒日1小时标准。国家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均应按标准配建防空地下室。绿地率新区30%,旧区25%.绿地总指标旧区70%。

居住区道路等级,宽度,有无热力管等情况)人行出口80米,机动车150米。

6、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大城市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1200-1500人,公共交通路网3-4公里/平方公里,边缘区可2-2.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线路长8-12公里,快速轨道40分钟, 自行车出行一般4-8公里,规范里表述为:大中城市,6公里,小城市10公里。

货运交通包括:过境货运、出入市货运,市内货运三部分组成

城市道路面积率按8-15%,大于200万人口按15-20%。交通集散广场按0.07-0.1平方米/人计算,广场的人流密度1-1.4人/平方米计算。

城市公共停车场由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三娄,按0.8-1.0平方米/人计算。加油站服务半径0.9-1.2公里。

7、道路绿化规范

不适合快速路绿化。园林景观路不小于40%,宽于50米的路,不小于30%,40-50,25%,小于40米,20%.分车带绿化一般1.5米,主干路上不宜小于2.5米,中间带,0.6-1.5范围之间,常年枝叶茂密的树种,株距不大于寇幅的5倍,最小株距为一般为4米,距路缘石0.75米。

广场绿地不小于25%,车站码头不小于10%,停车场乔木满足停车要求,2.5,3.5,4.5。8、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道路超过30米宜配水和配气…………,50米应布置排水管线,布置次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管,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综合管沟内宜设电信,低压配电,给水,热力管线,污水雨水排水管线。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可燃有毒等不能与消防共沟。9、给水工程规范

城市水源两部分组成:城市统一供水;自备水源供水。

水量确定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市区的配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10、排水工程规范

排水体制,分流和合流。污水排放系数,一般为0.7-0.8,综合用水量(平均日),径流系数城市中心区0.6-0.85,一般规划区0.45-0.6,公园等0.45---污水处理厂和排水泵站应采用二级负荷;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应达到二级生化处理标准。重要地区重现区3-5,,,一般1-3年,污水处理厂,下游,夏小上风频。11、电力规范

城市用电负荷分为一、二、三产用电和城乡居民用电。、由发电厂和电源变电所两种电源,电厂安排在三类工业用地内。12、竖向规划规范

规划地面形式为平坡式,台阶式,混和式。小于5%为平坡式,大于8%为台阶式。城市中心区宜小于15%,居住用地宜小于30%,工业,仓储15%.高度大于2米的挡土墙上缘三米,下缘二米。机动车道最小坡度0.2%,主干道最在纵坡5%,非机动车道宜小于2.5%,广场最小坡度0.3%,最大1%-3%(平原和邱陵、山区),地面排水不宜小于0.2%,地块比道路中心线高0.2米以上。

挡墙,土质坡小于0.5,砌筑为0.5-0.1。挡墙高度应为1.5-3 米,6米以上退台,并且退不小于1米。

1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景点五级标准,人口超11人/平方公里,应进行职能分析,人口容量为一次性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年游人容量三个层次组成。当超100人/平方公里时,必须测定用地的居民容量。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

1、国土法:将土地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2、文物保护法,2003.7.1日施行。历史文化名城与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般不原址重建,应当实施遗址保护。

3、房地产法。国有土地上进房地产开发。。。

房地产开发,是指在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行为。房地产交易包括转让、抵押、租赁。

以出让方式取得使用权的,满2年未动工,可以无偿收回使用权。商品房预售、应持有工程许可证。

4、建筑法。1998.3.1 5、环境保护法。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十一五末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20%, 6、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规划环评的内容:实施规划的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估;预防或者减轻影响的对策与措施;评价结论。

项目环评: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7、物权法,2007.10.1日施行。

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于本法。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道路,公共设施等。建筑区划内的,用于停车用的车 法规(三)

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相邻关系——,,建造建筑物,,,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

8、公务员法,2006.1.1 录用主任科员以下及其它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的办法。公务员交流方式:调任、转任、挂职锻炼。轮换

9、测绘法,测绘成果汇交制度。基础测绘成果和国家投资完成测绘成果,用于国家相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应当无偿提供。

国家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

10、水法。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包括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

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应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

11、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年8月1日起施行,陆地和水域的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范围,根据军事设施的性质、作用,安全保密的需要和使用效能的需要,由军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共同划定,或者由军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划定。空中军事禁区和特别重要的陆地、水域军事禁区的范围,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划定。

12、人民防空法。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

13、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第四十二条 国家依法保护典型地震遗址、遗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应当列入地震灾区的重建规划。14、行政复议法。

行政复议决定分为:维持决定、履行法定职责、撤销或变更决定和确认具体行政违法,行政复议应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60日内申请。

行政诉讼法,公民、法人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的,3个月内。

行政诉讼法规定,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的原则。

国家赔偿法,规定受害人可以在两年内请求国家赔偿。二个月内赔偿。

15、行政处罚法。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

程序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16、保守国家密秘法。绝密,机密,秘密三级。17、森林法。十一五末森林20% 18、公路法。1998.1.1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相关法规 1、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12.1。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2年内完成,期限20 年。规划审批:国务院和省政府(总规),建设部、建设厅或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审详规。2、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1.1 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80%以上耕地面积划为基本农田;占用需国务院批准,并补充数量相当的农田。

征用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一)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

(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4、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5、城市绿化条例,6、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进入,缓冲区只准科学研究观测。

7、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建设控制地带,全国重点由省级政府批准,省级以下,也是由省政府批准。

8、信访条例。信访15日内作出处理,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

信访——复查——复核,,复核不满意,不再受理。城乡规划方针政策 1、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或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

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末乡镇通油路。东、中部有条件要建制村通油路。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3、构建合谐社会。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事业,满足文化需求。

4、节能。城乡新增占用耕地增长幅度要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0%.十一五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降30%.5、土地管理。开发区规划权限问题,2002年国务院13号文件,《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制定审批权必段集中由所在市、县规划部门。6、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建设部2005,2号文件,建设部2007年,88号文件,体系规划调整和修编管理的通知。

7、道路广场建设。2004年29号文件,建设部。暂停批准80米大道,和2公顷广场。广场:规定小城市、镇不得大于1公顷,中等城市2公顷,大城市3公顷。200万以上城市5公顷。

道路:小城市、镇,40米,中等城市55米,大城市70米,200万以上70米的,应在总规中说明。8、城乡规划效能监察

重点监察内容:规划审批权限问题;管理程序问题;重点项目选址问题;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的保护和风景名胜区保护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9、住房建设。2006.37号文件,国务院。

自2006.6.1日起,凡新批。新开工商品房,套型建筑90平方米以下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国务院2002,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规2008,46号《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总结08年住房建设的基础上,于3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9年住房建设计划,在6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8—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

1、公共行政的含义。政府公共权力行使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越权无效”。2、“公民第一”的原则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

3、公共行政包括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四种基本的管理活动。

4、公共行政的范围,就是公共领域的管理。包括基本公共产品领域和混合公共产品领域。5、公共行政的四个作用:导向作用、管制作用、服务作用、扶助作用。

6、公共行政的主体、三种理解:P146;通常是第二种,即行政机关,以及依法成立的各种享有行政权力的独立机构。如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7、公共行政的客体:即公共行政的对象是公共事物。可分为: 1)国家事物,是全国性统一的行政事务,如国防建设等;

2)共同事务,是涉及区域较广、涉及利益集团较多、跨行政区域、需要多方面协调的事务,包括流域环境治理、大经济区合作、跨地区打击犯罪等。3)地方事务,指地方性的行政事务,如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等。4)公民事务,涉及公民个人权力的事务,如户籍管理、人口控制、老龄工作等。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主要任务是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包括经济类、政治类、社会类、科技教育与文化类公共产品。

9、掌握政府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体系和运行职能体系。四大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保护国家独立与主权,维护社会治安,界定和保护产权。

2)经济职能:是现代国家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之一。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区域性经济调节,国有资产管理,微观管制,组织全国力量办大事。

3)文化职能:思想政治工作等,其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民族精神。

4)社会职能:即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能。专门机构 10、行政体制。政府组织机构;行政权力结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规范。行政组织类型:领导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派出机关

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绐终来为人民服务。

11、熟悉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行政权力具备公共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征。国家权力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权。具有四种行政权力:1)立法参与权;2)委任立法权;3)行政管理权;4)司法行政权。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一般责任,一般责任包括:政治、社会和道德责任。12、掌握公共政策和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凡是解决社会共同问题的政策都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利益所作的有权威的分配。

1)

利益选择。政府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是有目的的。其选择与政府的价值偏好一致。2)

利益整合,考虑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

3)

利益分配。政策是一种资源,谁有政策,谁就拥有了资源,4)

利益落实,政策不能落实,意味着政策对象不有从政策中获得利益。13、现实社会始终存在三个基本现象:社会现状、社会期望和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任何公共政策都包含五个基本条件: 1)

社会客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2)

大多数人对社会问题有所察觉并受期影响,并越有可能成为公共政策问题。3)

利益与价值观念的冲突。4)

团体的活动与力量,法规(四)

5)

政府的必要行动。一是属于政府应该管辖的,二是政府能够管辖的。14、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程序:1)认定问题;2)说明偏差; 3)确定原因;4)问题表述

15、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

16、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即1)往往与政策看法一致或基本一致的。2)最能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3)且是社会普遍获益的多数者。17、公共政策分析基本分析框架:1)问题的认定,2)政策的制定与通过,3)政策内容的落实,4)公共政策效果评价。18、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1)事实分析(客观存在):政策分析的一个基本点,是选择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2)价值分析(政府价值取向):无论政治、经济上还是技术上的评价,都离不开价值。3)规范分析(尺度、标准);

4)可行性分析:包括政治可行、经济可行和技术可行性。5)利益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利益分析)。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1、熟悉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广义:宏观的城市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乃至公共政治行为。

狭义: 比较微观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日常工作。城市规划编制,审核,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规划管理五个基本特征:

1)就管理的职能而言,规划管理具有服务和制约的双重属性;2)就规划管理的对象而言,宏观和微观双重属性,3)管理内容,专业与综合,4)管理过程,阶段性与系统性,5)管理职能和方法而言,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

2、掌握规划管理的目的。1)维护社会公共利益;2)保护相关方面合法权益,3)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促进建设纳入轨道,和城乡规划实施,规划管理的实现过程: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精确,从全面到局部,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可概括为管理目标的分解,管理目标的内化,管理目标的外化。3、规划管理的依据

1)法律依据,2城乡规划依据,3)技术规范和标准,4)方针政策依据。4、规划管理环境: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变异性。5、城乡规划管理职能。

1)控制职能:控制的要求包括依法,适时,适事,适度,客观进行弹性控制,按不同标准,分为微观、中观(详规和地区开发建设方案的审查)和宏观控制。按控制方式分,程序控制和实体控制。

按过程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中间成果、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审核),事后控制。2)协调职能,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协调是必要的。包括工作协调和人际关系协调。3)引导职能。

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与审批管理 编制管理 1、编制主体。

2、制定城市规划的依据:1)上层次规划,2)技术、规范、标准,3)政策,方针,4)尊循规划法确定的原则。

3、总规强制性内容:1)规划区范围,2)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3)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4)水源地和水系,5)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6)环境保护,7)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8)防灾减灾。4、熟悉分级审批的规划

总规主要审查的内容:性质,发展目标,规模,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交通,基础设施与环保要求,协调发展,规划实施,符合编制规划办法要求,其它,共10项。5、掌握审批主体。

6、掌握审批程序。1)前置程序,2)上报程序,3)批准程序,4)公布程序。7、掌握规划修改的原则与条件

规划实施评估是定期的。

总体规划修改的五个条件:1)上位规划调整,2)行政区划调整,3)国务院批准的重大基础设施,4)经评估确需要修改的,5)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的其他情形。控规修改。论证必要性,征求地段内利害关系人意见,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方可修改。修规修改。修规和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是审定,而不是审批。听证,和依法给予补偿。8、编制单位资质管理,暂定资质等级 2年有效,取得至少 3年并符合要求,可往上申请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1、实施管理的五个基本原则。法制化。程序化,协调原则,公开化,科学性,(没有民主 2、实施管理的依据。1)城乡规划的依据,2)法律规范与政策依据,3)计划依据,4)技术规范,规定。

3、实施管理的基本制度。1)一书两证,2)乡村建设许可证。

4、管理的范围。1)地域范围,指在制定规划时明确的规划区,2)对象范围

5、管理方法。行政方法,法制方法,科学技术方法,社会监管,经济方法(罚款,共五种。6、熟悉划拔方式取得土地的,需要选址管理。

1)选址管理的意义,国家对项目实行宏观管理是通过:计划管理,规划管理,土地和环境保护管理,其中规划管理就是选址审批制度。其意义,是在可研阶段选址,2)选址管理的任务。A,保证布局符合城乡规划,B,履行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职能。C,综合协调矛盾,促进项目实施。

3)选址审核的内容:基本情况,城乡规划协调,与基础设施的协调,与环境自然的协调,4)选址的行政主体:重大,国家级的,跨区域的,,,省级规划部门,其余的在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5)选址的程序:申请,审核,核发。

7、用地管理。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做出规划许可。

8、用地管理的主要任务:1)有效控制各项建设合理使用规划区内土地,保证规划实施,2)节约用地,保护耕地,3)综合协调,提高土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4)依法调整规划中问题,不断完善。9、用地管理审核内容:

1)划拔用地审核:1)审核建设用地申请条件;2)提供规划条件;3)审核总平图; 2)出让地块审核:1)提供规划条件;2)审核建设用地申请条件;3)审总平图。10、规划条件:一般分为限制性条件和指导性条件。

11、工程规划管理。建设工程分为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三大类工程,12、主要任务(掌握),1)保证各项工程依规划有序建设,2)违护公共利益和建设单位个人合法权益,3)改善城镇景观面貌,提高环境质量,4)促进工程顺利建设。

工程管理审查的主要内容:

1)审核建设工程申请条件;2)审核修建性详细规划;3)审定建设工程设计方案(2个方案);4)审查工程设计图纸文件。13、工程规划管理程序。申请,审核,核发许可证,竣工验收前的核实,竣工验收后的资料报送。

14、熟悉了解乡村规划管理(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

乡村规划的任务:1)确保先规划后建设,2)节约占地,保护耕地,3)合理安排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4)引导农民村民住宅建设,乡、镇没有核发许可证的权力,只有审核,依法把好审请关。

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的审核内容:1)申请条件;2)规划设计方案;3)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

15熟悉掌握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管理

临时建筑四个特征:一是时间短,2年;二是简易结构,三是无条件拆除,四是期限内自行拆除。

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的,不予批准。16、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形势严峻,不容乐观。109座名城,85 座名镇,72名村。

17、世界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10.17,巴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口头或无形遗产。

18、五类保护文物:1)历史上,有科学、艺术价值,2)近现代、重大事件,运动,3)历代珍品、艺术品,4)历史文献、资料等,5)历代有代表性实物。分为移动和不可以移动文物。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一般分为一、二、三级。

不可移动分为7级。1)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2)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4)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5)市级、6)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19、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条件:1)文物丰富,2)特别集中成片,3)还有传统格局和风貌,4)历史上曾经作为。。。中心。。要地,,发生过,,事件,有过重要影响,还有自身特色。历史文化名城必须还有2个以上街区。

20、历史文化街区申报条件:1)比较完整的风貌,2)要素基本上是原物,3)1公顷以上,4)保护建筑用地占总用地的60%以上。

21、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物质)

— — — —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物质)22、历史文化遗产规划管理主要方法 1)文保单位:划定范围,划出控制建设地带,2)名城,划定保护范围,保护传统格局,保护与建设结合,保护与旅游结合。3)街区,控制各项建设,加强环境整治,合理更新利用。4)名镇名村,做好规划,格局,风貌,空间尺度的保护;

23、规划编制要求。批准后,1年内由所在城市政府或县级政府编制完成。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建设部和文物部备案。通常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规划管理要求,一般不可重建,如需要,则要审批。建设审批公示时间不少于20日。

规划原则:真实载体,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法规(五)

历史建筑的概念: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24、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条例,2006.12.1 1)分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2)管理目的:有效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永续利用名胜资源,服务当代,造福人类。

3)管理任务:当务之急,加快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控制建设,严禁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急功近利的开发。

4)管理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5)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主体,国家级风景区总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或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编制,报省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

省级风景区总规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省、自治区政府审批,建设部备案。详细规划编制主体一样,审批分别为国家级风景区详规由建设部或省级风景区详细规划由建设厅(风景区管理部门)审批。

设施风景名胜区2年内编制完成规划。期限20年。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1、城乡规划的法制监督: 城乡规划的权力机关的监督;

城市规划的层级监督,包括规划督察员制度; 城乡规划的社会监督; 2、城乡规划的行政执法监督: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是强制性行政行为,不需要征得行政相对人同意,规划行政监督必须依法进行。

3、规划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对本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城乡规划进行检查;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查处。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进行监督,其内容为: 1)验证土地使用和建设申请的申报条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有无弄虚作假; 2)复验建设用地坐标,面积,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是否相符;

3)对已领取工程许可证并放线的建设工程,履行验线手续,检查其坐标,标高,平面布局等是否符合许可证。

6、执法监督的原则,1)规划监督检查内容合法,2)程序合法,3)采取措施合法。7、行政处罚程序:取证、决定、制作处罚决定、送达。

行政处罚的五个原则:法定原则;公开、公正原则、与教育结合、权利救济、不能取代 8、行政处罚的适用:

行政处罚拆抵刑罚;行政处罚追究时效,二年; 行政处罚与责令纠正并行,不能一罚了之;一事不再罚。9、城乡规划部门的法律责任,如处分,未编规划、该发不发证的、越权胡乱发证的、不公布详规的、该听证没听证的、不作为的,可以处分。

10、职业道德,12条要求,…爱国爱民,敬业奉公,……………

11、城市规划行业的特点为具有综合性和政策性。超前性、长期性、科学性。12、规划管理工作的特点:依法性、综合协调性、实施性、程序性、公开性 相关(一)

城市规划相关知识 第一篇:建筑学

1、功能分析与组织的核心:空间组合、功能分区及人流集散。

2、公共建筑组成:主要使用部分、交通联系部分和次要使用部分。公共建筑的人流组织一般有平面方式和立体方式;公共建筑的交通联系部分,一般可分为水平交通、垂直交通及杻纽交通。

3、公共建筑群体组合:分散布局组合、中心式布局的群体组合。4、可能将户分为居住、辅助、交通、其它 5、低层,1-3,多层4-6,中高层7-9,高10-30层。

6、单栋住宅,160米,4*4,大于80米设人行出口,机动车出口150米,7、低层,占地大,基础市政设施投入大,高层,可节省市政建设投资。

8、12层以上设2部电梯;防火云梯高度30-50米;塔式建筑每层不超过500平方米。9、寒冷地区,短内廊,住宅朝向选择应争取南向,充分利用东、西向,尽可能避免北向。热带,夏季风,减少东西向阳光对建筑的直射。

炎热地区住宅建筑朝向依次是:南向、南偏东30°或南偏西15°以内、东向、北向、西向 10、全厂性生产流程分为:沿轴,垂直轴、环状生产线。11、工业,交通道7米,交叉口视距大于等于20米。…………

12、建筑用地适用地适用坡度:工业0.5%--2%,居住0.3%-10%,机场0.5%-1%, 同时,根据竖向规范,工业仓储最大10%,居住最大25%,公建20%, 13、一层60-100kpa,二层100-120kpa,三层120kpa,小于100kpa,变形问题注意。14、从防震观点看,建设用地分为:有利、不利和危险地段。15、建筑后退;允许突出红线的情况如下: 有人行道:2m.0.4, 2.5,1,3;3.5,1 5,1,3;无人行道:2.5,0.4, 5,1 16、场地入口:主干道交叉口,70米;过人行道非交叉口边5米;公交站边线10米,学校入口20米。

17、大量人流的公建工程,一面临路,1/6边长,2个不同的方向疏散 18、影响建筑布局的主要因素:日照、通风、景观。

19、设计场地:平坡、台阶、混合式;当小于3%时平坡,大于8%台阶,但500米,,20、设计标高高出洪水位0.5米,21、室内外高差,一般0.15(有进车道),无进车道时,0.45-0.6(0.3-0.9)22、道路中心标高低地块0.25-0.30米,23、方便排水,场地0.3%,最大8%。当建筑物无进车道时,地面排水坡度最好在1%-3%之间,允许在0.5%-6%之间变动。

24、设计程序,编制各阶段设计文件、配合施工和参加验收,工程总结。25、砖混结构;横向,纵向,内框架体系。26、框架由楼板、梁、柱、基础4种承重构件组成。27、单层刚架76米,拱式40-60米,简支18米,屋架预应力60米,使用最多的是24-36米。

28、空间体系:网架,薄壳,和折板(27米)及悬索

29、高层结构,24米以上,一般24-50,较高50-100,超高100-200,200以上特殊高层。

电梯在超过8层的公建中,一般不少于2部,不多于8部。

30、东西墙是南向墙的2倍以上,屋面是南向墙的3.5倍左右的辐射热总量。

地下室高出最高水位0.5-1米以上时外培部分需做防潮处理;地下水位高于地下室…

一般建筑的功能构造有:防水、保温、隔热构造。

31、8度和9度防震情况:1)高差6米,2)有错层,3)各部刚度不同,32、中国古代木结构:枱梁式、穿斗式、井干式。

33、类似于现代建筑模数制,宋“材”,清“斗口”。我国古代最完整的建筑技术书籍是宋朝的〈〈营造法式〉〉。

北京四合院中轴对称、内外有别、尊卑有序、自有天地,强烈地反应了封建宗法制度 34、庑殿、歇山、攒尖、悬山、硬山。古代建筑等级差异主要表现在屋顶、开间和色彩。35、“三朝”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36、最早宫殿,河南偃师二里头,商代宫殿遗址。37、唐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最大唐代木结构。

辽代河北蓟县独乐寺,最古老的楼阁式建筑

宋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元山西芮城永乐宫

38、山西应县佛宫寺释伽塔,,世界现存最高的木塔,河南登封崇岳寺塔,现存最古老砖塔。

39、园林“汉以前皇家,南北朝山水,唐全面发展,两宋推广,40、雅典卫城中心——雅典娜.帕提农的铜像

帕提农神庙,————多立克柱,伊瑞克先神庙——爱奥尼克柱

41、古罗马《建筑十书》券柱式,罗马建筑的成就——图拉真广场,万神庙——现代之前最大跨度的建筑。

古典建筑是指罗马共和盛期与罗马帝国盛期的建筑和希腊盛期的建筑的同称。42、中世纪建筑,宗教特点,穹顶与帆拱,圣索非亚大教堂,罗马建筑——扶壁、肋骨拱与束柱——比萨教堂。

哥特式建筑——尖券、尖形助骨拱顶、钟楼、飞扶壁,束柱,花窗棂,巴黎圣母院 43、文艺复兴,世俗建筑。

巴洛克建筑————讲求感性,追求曲折多变动感,和视觉效果。

文艺复兴时————佛罗伦萨教堂之穹顶。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圣彼得大教堂。

巴洛克实例————圣彼得大教堂前广场,是巴洛克式广场的代表,44、水晶宫,第一座,,通用车间,真正的第一座现代建筑。45、新建筑运动与四位大师。

格罗皮乌斯——包豪斯校舍,功能、灵活不规则手法,造价低,建筑本身艺术。

柯布希埃——萨伏伊别墅,机器美学,朗香教堂,马赛大楼,密斯.凡.法.罗——钢与玻璃的运用。

赖特——有机建筑,流水别墅。古根汉姆博物馆。

46、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机器美学,肯定建筑的复杂与矛盾性,47、建筑造型:相似、变形、对比、均衡是基本常用手法。48、建筑不超过3种颜色。深度和层次是空间的本质。

49、外部空间的类型,以人的视觉感受为依据,外部空间可以划分为开敞空间、围合空间和封闭空间,此时形成的人的视线与界面分别构成18°、45°、45°以上的视角 第二篇:城市道路工程

1、行人:净高2.2,净宽0.75-1.0,自行车: 2.2,净宽1.0 机动车净宽:小汽车2.0米,公共汽车2.6米,大货车为3米。铁路宽限4.88,电力高限6.5,5.5 2、航运,一级航道3000吨,净高12.5米,四级300吨,7-8米,六级50—100吨。3、行车视距,计算车速80,115, 100,160米,120,210米,50,60米,60,75米。4、路拱一般有抛物线形、直线形和折线形三种,常用的是抛物线形,采用各种变方抛物线的形式。

5、车行道宽度3.5米,混和3.75米,支路最小3米。

6、一条车道1800辆/小时(理论)平均500_1000(小汽车),一条自行车800_1000辆。7、车道拆减(0.8-0.89,0.65-0.78,0.5-0.65)8、双车道7.8米,四车道14_15米。

第三篇:注册规划师考试笔记

注册规划师考试笔记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

1、区域理论 佩鲁—1950年—增长极核理论—极化效应及扩散效应

2、经济学理论 基础产业(主要满足城市以外的需要。为关键)服务性产业(满足本市的需要)

3、人文生态学理论 互相竞争和互相依赖

4、交通通讯理论 古登堡—1960年—可达性—交通;迈耶—1962年—《城市发展的通讯理论》—通讯。

5、经济全球化理论 控制、管理—空间集聚;制造、装配—空间扩散

6、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工业化初期);相对集中(工业化成熟期)—工业化社会(城市人口增长占主导)

相对分散(后工业化初期);绝对分散(后工业化成熟期)—后工业化社会(郊区人口增长占主导)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产业构成

1、城市的物质构成——公共领域(公共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非公共领域(社会个体)

2、城市的物质环境的优化——可达性(与道路系统和交通网络有关)和外部效应(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

3、城市的产业构成——英国——费希尔、克拉克——三种部类——第一、二、三产业

美国——贝尔——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

三、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化

城市化的含义:有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地理学——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程度的标志之一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1、城镇体系的概念——在一个国家或相对完整的区域中,有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空间分布有序的联系密切具相互依存的城镇群体

2、城市与经济区域的联系主要指——物流、人流、信息流

3、城镇体系的特征——群体性、关联性、层次性、开放性、动态性、整体性

4、城乡在发展中形成向心与离心;集聚与辐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城市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利用、空间布局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和实施管理

一、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一)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周礼。考工记》的礼制理念《管予》的自然至上理念

2、唐长安城—— 中轴线对称的格局;规整的方格路网;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

3、元大都和明清北京城—— 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布局

(二)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古西腊——城邦的城市公共场所——以广场和公共建筑为核心;古罗马——城市的炫耀和享乐特征——以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为核心;中世纪——城堡及教堂的空间主导地位;文艺复兴——古典广场和君主专制时期的城市放射轴线。

二、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一)、历史背景

1、(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

代表人物——欧文——1817年——协和村;傅立叶——1829年——法郎吉

2、(法律基础)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

3、(实践基础)巴黎改建及城市美化(源于文艺复兴后的建筑学和园艺学)

(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1、雅典宪章(1933)——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对终极状态的描述)——国际现代建筑会议

城市的功能分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将各种预计作为居住、工作游憩的不同地区,在位置和面积方面作一个平衡,同时建立一个联系三者的交通网。

马丘比丘宪章(1977)——社会文化论(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国际建协

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

在1933年,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在1977年,目标应当是把已经失掉了它们的相互依赖性和相互关联性,并已经失去其活力和涵意的组成部分重新统一起来。

2、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初——规划的选择理论及倡导性规划——成为规划公众参与的理论基础

(四)、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

1、城市规划理论涉及的内容为:功能理论、决策理论、规范理论。

2、城市分散发展理论:①田园城市(一种指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一种指城市郊区)

②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③新城——20世纪50年代后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④有机疏散理论——1942年——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 3、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城市的主要特征——1)政治中心、2)商业中心、3)人才中心、4)人口中心、5)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 1957年——戈德曼——大城市带

4、完整的城市体系:①特定地域内城市的职能之间的相互关系;②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③地域空间分布上的相互关系。

5、两个城市相互作用与两个城市的质量(城市人口规模或经济实力)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

6、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① 同心圆理论——1923年——伯吉斯(第一环:CBD;第二环:过渡区;第三环:工人居住区;第四环:良好住宅区;第五环:通勤区)

② 扇形理论——1939年——霍伊特

③ 多核心理论——1945年——哈里斯 乌尔曼

三、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1、全球性议题——可持续发展、知识经济、经济全球化、信息化。

2、可持续发展—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我们共同的未来》——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协调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全球21世纪议程》

1994年—中国政府—《中国21世纪议程》——人类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3、知识经济的特点——科技创新、信息技术、服务产业、人力素质

高科技园区的类型——①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 ②科学研究中心 ③技术园区 ④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

4、经济全球化——城镇体系从以经济活动的部类为特征的水平结构到以经济活动的层面为特征的垂直结构

5、经济特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开发区都是我国当今重要的城市规划实践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任务、体系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一、城市规划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1、城市规划的核心内容是:城市土地使用的规划与管理

2、城市规划的作用:通过对城市空间尤其是土地使用的分配和安排,实现对城市发展的指导和控制。

3、我国当前城市规划工作的任务:(1)、开展城市规划的研究工作;(2)、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3)、加强立法工作;(4)、严格依法行政;(5)、深化城市规划体制改革

二、城市规划体系

1、法规体系——法律法规(基本法和行政法)

技术法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编制体系(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三个层次)

3、行政体系

三、城市规划与其它相关规划、计划的关系

1、城市环境保护规划:大气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固体废物综合整治规划;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

2、城市生态规划层次最高、城市规划居中、城市环境保护规划最低。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发展小城镇要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方针,以统一规划为前提开发和建设。

风景名胜区的保护要遵循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前提是规划,核心是保护,关键是管理。

二、城市规划的调查与分析

1、调查内容:(1)区域环境;(2)历史文化环境;(3)自然环境(自然地理环境、自然气象因素、自然生态因素);(4)社会环境;(5)经济环境;(6)市政基础设施;(7)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2、城市的特色和风貌体现在:社会环境方面、物质方面

3、调查方法:(1)现场踏勘或观察;(2)抽样、问卷调查;(3)访谈和座谈会;(4)文献资料的运用;

4、分析方法:(1)定性分析(因果分析法和比较法);(2)定量分析(频数和频率分析;集中量数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线性回归分析);(3)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投影法和透视法);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等值线法;方格网法;图表法)}

三、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1、城市用地标准

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M2/人)建设用地结构(%)

居住用地 18.0——28.0 20——32

工业用地 10.0——25.0 15——25

道路广场用地 7.0——15.0 8——15

绿地 》=9.0 8——15

3、城市用地评价的内容(自然条件的评价;建设条件的评价;用地的经济性评价)

4、城市土地的基本性质——承载性、区位的极端重要性、地租与地价

(1)岩溶——喀斯特现象(2)地下水——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为主要地下水源)

(3)

经济评价的主要影响因素:①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它因素)②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土地区位;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城市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环境优劣度;人口密度,建筑容积率,城市规划——其它因素)③因子层

四、城镇体系规划

五、城市总体规划(P62)

1、城市人口的构成(1)年龄构成;(2)性别构成;(3)家庭构成;(4)劳动构成(基本人口、服务人口、被抚养人口);(5)职业构成(三大产业、十三类行业);

2、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布局要保障城市功能的整体协调、安全、运转高效

(2)、城市用地布局的主要模式

①集中式(就道路网形式:网格状、环状、环形放射状、混合状、带状、)②集中与分散相结合③分散式

(3)、城市中心(标志性的节点景观)和干道(标志性的通道景观)的空间布局是形成城市景观的重点

(4)、城市轴线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最能反映城市的性质和特色

3、分区规划——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对城市土地利用、人口分布、公共设施、基础设施的配置作出进一步规划

六、城市详细规划

1、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规定性指标

1)用地性质;2)用地面积;3)建筑密度;4)建筑控制高度;5)建筑红线后退距离;6)容积率;7)绿地率;8)交通出入口方位;9)停车泊位及其他需要配置的公共设施 第五章 主要专项规划

一、城市综合交通系统规划

(一)基本概念

1、城市交通系统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是城市的社会、经济、物质结构的基本组成部分。

2、洛杉矶的分散布局——高速公路网;伦敦的生活方式——19世纪的铁路;纽约的曼哈顿的繁华——地铁和公交系统;我国城市形态呈同心圆式的发展模式——自行车和公共汽车作为客运工具的生活方式有关。

(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要求

(1)满足组织城市各部分用地布局的“骨架”要求

(2)满足城市各交通运输的要求

(3)满足城市环境的要求

(4)满足各种工程管线布置的要求

5、城市道路系统的空间布置

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

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

3)自由式道路系统

4)混合式道路系统

方格网加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北京);链式道路网(兰州)。

高速公路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6、城市交通枢纽

1)城市交通枢纽:货运交通枢纽;客运交通枢纽;设施性交通枢纽

城市公共停车场的用地总面积:城市人口每人0.8—1.0m2

7、城市道路系统的技术空间布置

(1)交叉口间距及道路红线宽

交叉口间距取之于道路的设计车速和隔离程度

道路红线用地——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道路类型 快速路 主干路 次干路 支路

设计车速(km/h)>=80 40——60 40 <=30

交叉口间距(m)1500——2500 700——1200 350——500 150——250

道路红线宽(m)60——100 40——70 30——50 20——30

(2)道路网密度

①城市干道网密度:大城市一般δ干=2.4——3km/km2 中等城市一般δ干=2.2——2.6km/km2

建议大城市δ干=3——5km/km2中等城市一般δ干=2.5——4km/km2

②城市道路网密度:大城市一般δ路=5——7km/km2 中等城市一般δ路=5——6km/km2

建议一般选用δ路=6——8km/km2

(三)城市交通调查与分析

1、城市交通调查是进行城市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系统规划、城市道路设计的基础工作。含城市交通基础资料调查、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交通出行OD调查

2、OD调查——出行的起点、终点调查。含居民出行抽样调查;货运抽样调查。

3、城市居民的出行特征——1)出行目的(上下班出行、生活出行、公务出行)、2)出行方式、3)平均出行距离、4)日平均出行次数(我国日平均出行次数:1.5—2.5次/人;国外:2.4—3次/人)

(四)城市交通规划

交通需求预测的方法:顺序总体需求预测;直接总体需求预测;个体行为需求模式

(五)城市交通政策

城市交通政策:由交通技术政策;经济政策;管理政策组成。

(六)城市对外交通

1、铁路

1)会让站、越行站——间距8~12km。布置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半纵列式,长度约1~2.7km

2)中间站——间距20~40km,布置形式横列式。

3)区段站——布置形式有横列式、纵列式。长度约2~3.5km,宽度:250~700m

4)编组站——由到发场、出发场、编组场、驼峰、机务段、通过场组成。

2、公路

1)按性质和作用——国道、省道、市道(县道)

2)按任务、功能、交通量——高速公路、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3)公路客运站按性质分为——客运站、货运站、技术站、混合站

按地位分为——起(终)点站、中间站、区段站

3、航空港

1、民用航空港按航线性质分为——国际航线机场、国内航线机场

按航线布局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

2、机场跑道中心与城市市区边缘最小距离为5—7km;跑道轴线方向通过城市,跑道靠近城市端距离为15km以上

国际机场与城市距离超过10km;我国机场与城市距离为20——30km

(七)城市公共交通

1、对城市公共交通服务质量的考核标准为: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2、城市公共交通——轨道交通、公共汽电车、准公共交通组成3、准公共交通——小公共汽车、出租汽车、合乘小客车

4、公共交通正常行车间隔时间:4~8分钟;上下班高峰为2分钟左右;客流少时:8~15分钟

5、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的规划拥有量,大城市为每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为每1200~1500人一辆标准车。

6、大城市乘客平均换乘系数不大于1.5;中、小城市不大于1.3。一般公共交通线路非直线系数为1.4

7、市中心区规划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应为3—4km/km2;城市边缘为2—2.5km/km2

8、市区公共汽车和电车主要线路的长度为8——12km;快速轨道交通的线路的长度不宜大于40分钟行程

9、城市公共交通线网类型——棋盘型、中心放射型(单中心放射、多中心放射)、环线型、混合型、主辅线型

10、公共交通站场分类——公交车场(中心车场、大修厂、保养厂、中心站);公交枢纽站(客运换乘枢纽、首末站、到发站);公交停靠站

11、路段上公交停靠站同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50m;异向换乘距离不应大于100m;对置设站在车辆前方迎面错开30m。在平面和立体交叉口设置公交停靠站,距离不宜大于150m,不应大于200m

二、市政公用工程规划的基本知识

(一)给水工程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由取水工程(水源、取水口、取水构筑物、提升原水一级泵站、输送愿水到净水工程的输水管、水闸、水坝);净水工程(自来水厂、清水库、输送净水的二级泵站);输配水工程组成(从水厂到用户的管网、水池、水塔、增压泵站)

城市用水分为: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消防用水。

(二)排水工程

城市排水工程系统由雨水排放工程(雨水管渠、雨水收集口、雨水检查井、雨水提升泵站、排涝泵站、雨水排放口、闸及堤坝)、污水处理与排放工程(污水处理厂、污水管道、污水检查井、污水提升泵站、污水排放口)组成。

(三)城市供热

热源工程——热电厂、区域锅炉房;供热管网——热力泵站、调压站、蒸汽管道、热水管道

(四)城市供电工程

电源工程——城市电厂、区域变电所(电压大于等于110kv)

城市变电所(电压大于10kv)。高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1~10kv;低压配电网电压等级为220v~1kv;

线路电压等级(kv)走廊宽度(m)

500 60——75

330 35——45

220 30——40

11066 15——30

12——20

(五)城市燃气工程

燃气输送管网采用中、高压管道;配气管为低压管道——直接供给用户

(六)城市环境卫生工程

含垃圾处理厂、填埋厂、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环卫管理设施

(七)城市通信工程

邮政——邮政局所、邮政通信枢纽、报刊门市部、售邮门市部、邮亭

电信——有线电通信(电信局、电信网)、无线电通信(微波通信、移动电话、无线寻呼)

广播——有线广播、无线广播

电视——有线电视、无线电视

有的城市广播电视中心——广播电台、电视台、节目制作中心

(八)城市防灾工程

消防(消防队、消防给水管网、消火栓);防洪(避、拦、堵、截、导);抗震;人防;救灾生命线系统

三、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的基本知识

1、深埋管道——给水、排水、煤气; 浅埋管道——热力、电信、电力电缆

2、压力管线——给水、煤气、灰渣管道; 重力自流管线——污水、雨水管道

3、可弯曲管线——电讯电缆、电力电缆、自来水管道;易弯曲管线——电力管道、电讯管道、污水管道

4、七通一平——给水管道、排水沟管、电力线路、电信线路、热力管道、燃气管道、道路贯通及平整场地

5、管线避让原则——1)新管让老管2)小管让大管3)压力管让自流管4)易弯曲管让不易弯曲管5)临时性让永久性管6)工程量小的让工程量大的管7)检修少、方便的让检修多、不方便的

6、主干管线在车行道下,支管在人行道下,7、管线共沟原则——1)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2)有可能互相影响的管线不共沟,并严禁与消防水管同沟敷设

四、竖向规划的基本知识

1、目的——工程合理、造价经济、景观美好

2、详细规划阶段竖向规划的方法——设计等高线法、高程箭头法、纵横断面法

五、城市防灾系统规划的基本知识

1、城市防灾措施——政策性措施、工程性措施

2、防洪标准分为——设计(正常运用)一级标准和设计、校核(非常运用)两级标准

3、防洪标准等级——河洪海潮>泥石流>山洪

4、地震的分类——按发生原因(陷落、火山、构造、人为地震);按震源距离地表的深度(浅源、中源、深源地震);按所在地距震中远近(地方性地震、近地震、远地震、很远地震)

5、地震指标分类——按地震烈度(分为12度);按地震震级(分为10等级)

6、高层建筑主体应有不笑语1/4的防火面,在防火面一侧裙房高度不大于5m,深度不大于4m

7、城市人防标准——1)战时留城人口占总人口的30%~40%,按人均1~1.5m2建设工事;2)成片居住区按总建筑面积2%或按总建筑投资的6%设置人防工程

8、在山丘城镇,坡顶与截洪沟必须保持一定的距离,水平净距L不小于3~5m。当山坡质地良好时,距离可小些,但不宜小于2m。在湿隐性黄土区,沟边至坡顶距离不应小于10m

9、消防行政等级——总队、支队、大队、中队。消防指挥调度中心设在总队或支队所在地

10、消防站布局——与医院、小学、幼托及人流集中的建筑50m以上的距离;与危险品等单位200m以上的距离

11、城市人防工程设施——避开易燃易爆品单位控制距离大于50m;避开有害液体和有毒重气体贮罐距离大于100m;人员掩蔽所距人员工作生活地不宜大于100m

12、人防工程——指挥所、医疗救护队、专业队工事、后勤保障、人员掩蔽工事、疏散干道

六、城市绿化景观系统规划

1、城市景观包括自然、人文、社会诸因素,指通过视觉所感知的城市物质形态和文化生活形态

2、基本原则—1)舒适性原则2)审美原则3)生态环境原则4)因借原则5)历史文化保护原则6)整体性原则

七、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层次——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历史文化名城

2、史文化名城的分类——1)古都型2)传统风貌型3)风景名胜型4)地方及民族特色型5)近现代史迹型6)特殊职能型7)一般史迹型3、1964年《国际古迹保护与修复宪章》(威尼斯宪章)——古迹与其环境不可分离4、1987年《保护历史城镇与城区宪章》(华盛顿宪章)——加强历史地段保护

5、历史文化保护区的基本特征——风貌完整性、历史真实性、生活延续性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实施

一、城市规划实施的目的与作用

1、城市规划实施——既是政府的职能,也涉及到公民、法人、社会团体的行为

2、政府实施城市规划——直接行为和控制引导行为

3、城市规划实施的根本目的——对城市空间资源加以合理配置,使城市经济、社会、建设活动能够高效、有序、持续地按照规划进行

4、城市规划实施的作用——使城市的功能与物质性设施及空间组织之间不断趋于平衡

二、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财政

1、行政区划的基本要素——一定规模人口和面积的地域空间;设有相应行政机构的行政中心;明确隶属关系的行政等级;行政区有与行政建制相对应的名称

2、地方行政建制和行政区划分为四级——省级、地级、县级、乡级、3、行政区划的通名——1)地域型通名(省、县、乡)2)城镇型通名(直辖市、市、市辖区、镇)

3)民族型通名(自制区(州、县、旗)、民族乡)4)特殊型通名(特别行政区、工农区、特区、林区等)

三、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和原则

1、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法制机制、行政机制(最基本的作用)、财政机制、经济机制、社会机制

2、城市规划实施的原则——行政合法原则;行政合理原则;行政效率原则;行政统一原则;行政公开原则

3、行政统一原则——行政权统一;行政法制统一;行政行为统一

原理

(一)一、城市与城市发展

1、城市归根到底是剩余物资的交换和争夺而产生的,也是社会分工和产业分工的产物。城市形成和发展的根本动因是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2、农民和农村:直接投资、廉价劳动力、廉价土地三种方式。3、2006年农业税退出历史舞台。

4、我国城乡差异的基本现状:1)二元结构;2)收入差距拉大1/6-1/7;3)优势发展资源向城市单向流动;4)城乡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失衡。

5、五个统筹:城乡、区域、经济和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

6、城市人类最早历史公元前3000年左右。

7、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城市(以科技为主体,以高技术为生活生产支撑,文化趋于多元)

8、城市空间环境的演进规律:1)单中心到多中心,2)平面到立体,3)从生产性空间到生活性空间,4)从分离的物质空间到连续的多样空间。

9、影响城市空间环境演进的因素:自然、社会文化、经济与技术、政策制度因素。

10、城镇化的基本阶段:1)集聚城镇化;2)郊区化,3)逆城市化,4)再城镇化,11、城镇化方针:“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12、1957,戈特曼,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

13、我国市治的特点,广域性,是城区型和地域型相结合的行政区划模式。

14、中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计划经济时代的国营企业;2)商品短缺时代的乡镇企业,3)市场经济早期的分散家庭工业,4)以外资及混和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

15、中国城镇化的现状:1)从大起大落到持续发展;2)由西向东,东快于西,3)区域中心城市形成以及都市带,4)部分城市进向国际化。

16、我国城镇化的新的发展趋势:1)东快于西,西部加速,2)以大城市为主体的多元化道路;3)城市群、都市圈等将成为城镇化的重要空间单元,4)沿海,居住分化,郊区化趋势。

二、城市规划的发展及主要理论与实践

(了解欧洲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的城市典型格局)

1、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建筑十书》,是西方古代保留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建筑典籍。

2、中世纪以城堡和教堂为中心。

3、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风格广场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以及一些世俗建筑。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圣彼德大教堂。

4、君主专制时期放射状轴线艺术、宏伟状观的宫以工殿花园。

5、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空想社会主义。莫尔,乌托邦,傅里叶,法朗吉。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法律实践——英国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法案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行政实践——巴黎改建

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技术基础——城市美化(西弟)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实践基础——公司城建设。(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理论)

6、霍华德,田园城市,城市人口限制在3万人,城区用地只占1/6,若干田园城市围绕一个中心城市58000人(中心城)1898年。第一座是由恩温,帕克设计的,莱彻沃斯位于伦敦东北56公里。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四周是永久农业地带。土地归公众的有。

7、柯布希埃,1922年“明天城市,300万人,24栋60层住40万人。然后60万人住多层,最外围200万人住花园住宅。“1931年”光辉城市“方案,是其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最后形成了理性功能的城市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他主持写的《雅典宪章》中。

8、玛塔,西班牙,线形城市,500米宽,要多长有多长;戈,的工业城市,最早提出功能分区思想。西帝(城市设计之父),1889年《城市建设艺术》,生物学家格迪斯的学说,通过对城市进行生态学的研究,《进化中的城市》:最后得出调查——分析——规划。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理论发展)

9、城市化理论,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兴起和成长的第一前提,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城市兴起的第二前提,而现代城市化发展的最基本动力是工业化。城市化三阶段,30%以下第一阶段,中期阶段快速发展30——70%,70%以上城市化稳定阶段。

1)城市化的区域理论认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有极化与扩散效应。

2)城市发展的经济学理论认为,在诸多因素中,城市的经济活动是其中最重要和最为显在的因素之一。经济基础理论认为城市的基础产业是城市经济力量的主体,它是关键。

3)城市化展的社会学理论认为,经济发展不一定直接影响城市居民生活,而社会发展一方面会影响到经济发展的可能与潜力,同时更加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实际生活状况。人类生态学认为,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人类的相互依赖和相互竞争。是进一步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4)城市发展的交通通讯理论认为,在发展同时,由于城市中各类物质设施和由于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而得到发展。城市是一个由人类相互作用所构成的系统,而交通及通讯是人类相互作用的媒介。很显然,城市在发展时,通常显示出其通讯率或信息交换率也得到提高,反之亦然。

5)城市发展模式的理论探讨。两种主要趋势,即分散发展与集中发展。分散发展理论,包括卫星城理论(恩温提出)、新城理论、有机疏散理论和广亩城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沙里宁,1942年,保护性绿化地隔离开来,,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集中,对这些集中点进行有机的分散,这两种组织方式。广亩城理论,1932《消失中的城市》,在随后的《宽阔的田地》一书中正式提出设想。

集中发展理论,卡利诺经过研究,城市人口少于330万时,聚集经济超过不经济,当超过330万时,则聚集不经济超过经济性。是针对制造业和一般情况下的。很显然,服务业更需要有城市人口支持。

世界城市的七个指标:金融中心、跨国总部、国际性机构集中、商业部门高度成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世界交通的重要杻纽。城市人口规模达到一定标准。6)城市体系理论,较好地综合了城市分散发展和集中发展的基本取向。

城市体系研究起源于格迪斯,后经芒福德等人的不断努力,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

贝利等人结合经济、区域和中心地理论,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城镇体系分析包含三部分内容:特定区域内城市职能、城市规模上的相互关系,以及空间上分布的相互关系。

10、城市空间组织理论:区位理论是城市组成要素空间布局的基础,农业区位理论是区位理论的基础。工业区位理论越来越具有综合性,运输费用是关键。

11、(从功能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雅典宪章》: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功能。

12|《雅典宪章》,规划工作者主要三项工作:

1)将工作、居住、游憩三大功能的不同地区,平面布局,并建立交通网。2)设立各种规划,使各区按照它们的需要和有纪律的发展。

3)建立工作、居住、游憩之间的关系,以最优、最经济方式完成。

13、(土地使用空间组织理论):从土地使用形态角度同心圆、扇形、多核心(哈里期、多曼)

原理

(二)14、(从经济合理性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认为区位决定土地租金,由市中心向外商业、办公楼、工业、居住、农业(从中心向外依次)

决定土地租金的要素有:与CBD的距离;顾客到此的可达性、竞争者的数量和他们的位置、降低其他成本的外部效果。

从规划角度,经济合理性不是规划唯一依据,其最根本是原则是社会合理性,据于公正、公平等公共利益的基础之上的。

15、(从城市道路交通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玛塔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光辉城市,佩里1929年被汽车逼出了“邻里单位”的观点。80年代后,美国又针对城市蔓延和私人小汽车交通的极度依赖,“新都市主义”出现,鼓励公共交通,并提出了TOD模式。

16、(从空间形态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西谪的《城市建筑艺术》,罗西从新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出发,提出空间组织与历史积淀等,而克里尔兄弟更明确地提出了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建立在以建筑物限定的街道和广场上。科林.罗何柯伊特,《拼帖城市》,17、(从城市生活出发的空间组织理论)

马丘比丘宪章:人与人相互作用与交往是城市存在的基本根据。佩里认为,„„ 邻里的六个原则:尺度、边界、开放空间、机构用地、地产商业、内部道路系统。CIAM“十次小组”认为,城市空间组织必须坚持以人为核心的人际结合思想,必须以人的行动方式为基础„„

凯文.林奇对城市意象的研究:路径、边缘、区域、节点、和地标。雅布期运用社会使用方法,1961年〈〈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18、城市规划方法论:

1)综合规划方法论;其理论基础是系统思想及其方法论,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

2)分离渐近方法论;其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用主义相结合。3)混合审视方法论,是在前两个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发展而来。(基本决策和项目决策,其基本决策的任务在于确定规划的方向,项目决策则是执行具体的任务); 4)连续性城市规划方法论,在于对总体规划所提出的终极状态的批判而提出的。5)倡导性规划方法论。公众参与建立在1962<<规划的选择理论>>,达维多夫

19、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发展.1933年《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物质空间决定论,功能分区,20、1977《马丘。。》,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人的交往。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

(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政治体制下城市的典型格局)

21、我国城市4000多年前,西周记载规划事件。洛邑是有目的,有计划地建设起来的„„ 〈〈管子,,〉〉强调城市选址“„„低勿近水而沟防省”,在形制上:“„„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形成大小套城,即城市居民居住在“郭”的大城。22、1)秦汉时期,“相法天地”的理念,即强调方位,2)西汉武帝时代,“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讲礼制,但长安遗址考古发现,其当时并未完全〈〈考工记〉〉的形制,到了王莽时代的洛邑城,〈〈周礼〉〉得以充分体现。

3)三国时期,操的邺城,有了功能分区,对后隋唐长安的规划产生了影响。三国时期,孙权迁都建业,以长江天险为界,只是重要建筑对称布置,“形胜”是“金陵”城规划主导思想,是对《周礼》城市形制理念的发展,突出了自然结合的思想

4)宋东京,冲破了《周礼》的礼制束缚。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城市千年的里坊制度被废除,到北宋中叶,开封城中已建立较为完善的街巷制。

23、元大都,“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左祖右市”“前朝后市”有人认为还受了阴阳五行的影响。

(了解中国近代城市发展背景与主要规划实践)

24、近代中国,商业资本主义先于工业资本主义。(熟悉我国现代工业城市规划思想和发展历程)

25、一五时期,156重点项目,694建设单位。1961年,“调整、巩固、充实、提高”三线建设。1978年,控大城市规模,多搞小城镇。

1980年10月,全国规划工作会议,第一次提要立规划法。1980,中期开始,上海、温州等,控制性详细规划。进入90年代,2000年,城市化率36.22%。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和实践

26、经济全球化下,导致城市体系结构重组:1)在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形成了一系列全球城市产业,全球性的中心城市,对全球和地区的经济起主导作用2)制造业资本的跨国投资促进发展中国家城市加速发展,3)在发达国家转型、升级,出现一系列高科技创新中心,而其传统工业城市普遍衰退。

27、全球性中心城市:1)公司总部,2)金融中心,3)高度发达的生产性服务业,4)生产性服务业是知识密集型;5)城市是信息、交通、通讯纽,为经济中心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

28、在经济全球化影响下,一些发达国家工业城市经历了衰败的过程,因此重组:1)重塑中央商务区,2)更新和滨水地区开发,3)公共空间的完善和文化设施建设。29、1996年,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首先使用了“知识经济”这一概念。其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和使用上的经济。其特征包括1)以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为核心,2)以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为动力;3)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4)以强大的科学研究为后盾。

30、高新技术园区分为四类,1)高科技企业集聚区,2)科技城,即科学研究中心,3)高技术园区,作为政府经济发展策略,吸引高科技企业 4)建立完整的科技都会,做为区域产业发展的一种计划。

新产业、非标准化和定制产品为主的制造业、生产过程连续的产业,更需要企业集群。

兰德认为,对于创新城市而言,需要建立的是一种创新的氛围,这是创新城市建设的关键。

31、全球城市的居民:掌握了先进技术和服务技能的全球化进程的参与者和被排斥在全球化进程之外的人群。不同群体对城市的主要关注点不一样。

32、“场所营造”成为完善社会协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的重要工作,其中大量内容转变为城市设计的核心,而以“市民社会”和“城市治理”为核心的制度建设则成为其基本的保障。

市民社会,西方社会思想中强调的是在市场经济力量和国家强权力量之外形成的。

城市治理,是如何发挥市场经济力量、国家强权力量和市民社会三者力量的作用。33、1987年《我们共同的未来》,正式提出可持续发展模式。“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34、1992年《全球21世纪议程》目标八个方面,标志着可持续发展成为共同行动纲领。

35、针对快速扩张和蔓延,美国提出了精明增长的发展模式,欧洲出现了“都市村庄”,美州,出现了传统欧洲小城市空间布局模式“新都市主义”,即一处相对较密集,限制小汽车使用,和鼓励步行交通,具有积极城市生活和地区场所感的城市发展模式。36、1999年,认为21世纪的到来,为我们提供了三个转变的机会:技术革命带来了新形式的信息技术和交换信息的新手段;不断增工的生态危机使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广泛的社会转型使人们有更高的生活预期,并更加注重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对生活方式的选择。

37、对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建议:1)循环使用土地和建筑,2)改善城市环境,鼓励紧凑城市,3)优化地区管理,4)旧区复兴是城市持续发展的关键内容。5)国家政策应鼓励创新,6)高密度,7)加强城市设计。

三:熟悉掌握城乡规划体系

1、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统筹安排城乡发展建设空间布局,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社会公正与公平的重要依据,具有重要的公共政策的属性;

2、现代城市规划主要特征:政策性、民主性、实践性、综合性

3、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构成:

1)法律规划体系:主干法、从属法、专项法、相关法。2)行政体系:纵向和横向

3)城市规划工作体系: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

4、城市规划的作用:1)实现宏观经济条件调控的手段;(对土地资源配置进行控制和对开发权的控制)

2)保障社会公共利益,3)协调社会利益,维护公平。4)改善人居环境

5、规划师的角色与定位

1)政府部门: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的职责;

2)编制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不是决策者。

3)研究咨询部门:不同利主体的代言人,专业技术和专家。4)私人部门的规划师:特定利益团体代言人,桥梁作用。

6、我国城市规划法规划体系: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标准规范。

7、城乡规划行政体系:纵向与横向。

8、城乡规划工作体系:编制体系、实施体系

9、制定城乡规划的五大原则:。

1)依法编制规划;2)依科学发展观等精神,全面可持续发展;3)就应遵循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用地、集约发展、先规划后建设,4)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维护社会稳定和公共安全,5)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

10、制定城乡规划的程序:1)草案公告30日,2)总规的前期研究,草案30日,3)控规、修规的“必要性”论证。

11、城乡规划制定的基本程序(略)四:掌握城镇体系规划

1、城镇体系的概念,包括以下四层含义:

1)有一定相对完整的范围;2)核心是有中心城市;3)一定数量的城市;4)相互关系,构成有机整体。

2、区域城镇体系演变的基本规律:低水平均衡阶段(前工业化社会,农业社会);极核发展阶段(聚集为特征的高水平不均衡阶段)(工业化阶段);扩散阶段至高水平均衡阶(工业化后期至后工业化阶段,信息社会,城市连绵区、城市群、城市带、城市综合体)

3、城镇体系规划是根据地域分工的原则,根据工业、农业、运输业及交通运输,文化科技事业等发展的需要,在分析各城镇历史沿革、现状条件的基础上,明确各城镇在区域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分工协作关系,确定其城镇性质、类型、级别和发展方向,使区域内各城镇形成一个既明确分工,又有机联系的大、中、小相结合协调发展的有机结构。

4、城镇体系规划的作用:具有区域性、宏观性、总体性的作用。1)指导总规,上下衔接;2)布局重大基础设施;3)资源保护和利用统筹;4)促进城市之间有序竞争与合作。

5、城镇体系规划的四项基本原则:1)因地制宜;2)经济社会发展与城镇化战略相互促进的原则;3)区域空间整体协调发展;4)可持续发展。

原理

(三)6、了解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7方面)

1)提出统筹发展战略;2)提出保护、空间管制措施;3)预测人口,4)确定交通等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布局,5)重点镇的发展定位、发展方向、规模,6)根据建设需要、资源管理的面要划定规划区,7)实施措施与建议。

7、体系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提出必须控制的区域,2)重大基础设施;3)相邻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布局。五:掌握城市总体规划

1、掌握城市总规的作用:

指导与调控城市发展建设的重要手段,具有公共政策属性,指导编制规划、建设,全面性和综合性。

2、掌握总体规划的主要任务:9项任务

1)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资源情况及环境承载能力,合理确定性质,规模。2)综合确定水、土地、能源与各类资源的使用标准和控制指标,节约集约用资源。

3)划定禁建、限建、适建区,统筹安排城乡各类建设用地。4)合理统筹城乡基础和公共设施,完善城市功能。5)公交优先,提升城市综合交通服务水平。6)建立城市综合防灾体系,确保城市安全。7)保护城市生态环境,营造城市特色。

8)保护历史资源,延续城市文脉。9)合理确定分阶段发展方向,目标、重点和时序。

3、编制城乡总体规划的坚持原则:五项基本原则

1)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2)积极稳妥推进城市化;3)加快建设节约型城市;4)为人民生活提供方便;5)统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4、总规纲要任务:研究总体规划中的重大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论证。作为总规审批的依据。

5、掌握总规纲要的内容:12项

6、掌握纲要成果包括:文字说明,图纸和专题报告(注意,没有文本)

7、总规的编制程序:1)现状调研,2)基础研究与方案构思,3)总规纲要编制,4)成果编制与报批。

8、掌握总规的基本编制工作方法

1)城市规划的分析方法:定性分析、定量分析、空间模型分析 定性分析用于复杂问题的叛断;(因果分析法,比较法:难以定量分析又必须量化„„

定量分析:频数、频率、集中数量分析、离散程度分析、一元、多元回归分析、线性规划模型、系统评价法、模糊评价法、层次分析法。2)空间模型分析:实体模型和概念模型

实体模型:总平图、剖面图、立面图(用于管理);透视图、鸟瞰图(用于表达)概念模型:几何图形法,常用于结构分析,交通分析,环境分析等

等值线法,常用于单一因素的空间变化分析,如地形、交通可达性、大气污染和噪声分析等。

方格网法,常用于环境、人口的空间分布等分析。此法可以多层叠加。图表法,玫瑰图、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常用于综合评价。3)规划编制要求:规范化、针对性、科学性、综合性。

9、掌握总体规划现状调查内容:12项。其中

1)对物质空间现状的掌握;对各种文字、数据的收集整理;对市民意愿的了解掌握。

2)自然环境调查:自然地理环境,气象因素,生态因素。

10、现状调查的主要方法:

1)现场踏勘或观察调查;2)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3)访谈座谈法,4)文献资料运用

11、城市赖以生存的三大资源:土地、水、矿产。

12、土地资源的三大功能,1)承载功能;2)生产功能;3)生态功能。

13、城市土地的特殊性:1)区位的极端重要性,2)开发经营的集约性。3)使用方式的固定性,4)不同用地功能的整体性。

14、水资源;1)是城市生存的基础,2)制约工业项目的发展,3)丰富的水资源是城市特色和标志,4)必做,应做的工作。

15、矿产资源:1)可促成新城市产生,2)决定城市性质和发展方向,3)决定空间形态,地域结构,4)矿业城市必须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

16、影响空间发展方向的因素:1)自然条件,2)人工环境,3)现状形态结构,4)规划及政策因素,5)其它因素。

17、城市发展目标:1)经济、2)社会,3)城市建设,4)环境保护。(注,没有文化)

18、城市职能,着眼于其基本活动部分。基本职能起决定作用的职能。

19、城市性质:是指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担负的主要职能,由城市形成与发展的主导因素决定,由该因素组成的基本部门主要职能所体现。

20、城市性质是城市发展和布局的重要依据。

21、城市性质毕竟要取决于它的历史、自然、区域这些较稳定的因素。

22、城镇体系规划是确定城市性质的主要依据。五年计划也有重要作用。

23、确定城市性质避免两种倾向,:一是将“共性”做为性质,二是一一列出,没有重点,结果失去了指导规划与建设的意义。

24、确定城市性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性为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主导行业在全国或地区的地位和作用,二是主要部门经济结构的主次,数量比重,三是分析用地结构的主次,用地比重。

25、城市人口:将城市建成区范围内的实际人口视作城市人口,即建设用地范围中居住的户籍非农业、户籍农业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总和。

城市规模,是以城市人口和城市用地总量所表示的城市的大小,规模对城市用地及形态有重要影响。

26、人口统计口径,现状城市人口对应现状建成区,规划城市人口对应规划建成区。

28、劳动人口和非劳动人口;劳动人口又分为基本人口和服务人口。基本人口,不是由城市规模所决定的,反而对城市规模起决定做用。(工业交通运输

服务人口,它的多少是随城市规模而变动的。(为当地服务的企业、行政机关、文化

非劳动人口(被扶养人口),未成年的,没有劳动能力的以及没有参加劳动的人员。

29、城市人口预测方法:

综合平衡法,适用于基本人口难以确定的城市;用自然和机械增长率„„推算。时间序列法,需要较长时间序列的统计数据,适用于相对封闭、历史长、影响发因„

相关分析法,又称间接推算法,适用于影响因素个数及作用大小较为确定的城市,如工矿城市、海港城市;

区位法,适用于城镇体系发育比较完善、等级系列比较完整、接近克氏理论模式的;

职工带眷系数法,适用于新建的工矿小城镇。

30、城市人口校核方法:环境容量法,比例分配法,类比法。

31、城市用地标准,分为四个等级。65.1-75,75.1-90,90.1-105,105.1-120,边缘地区150平方。

32、城市环境容量:城市人口容量、自然环境容量、城市用地环境、城市工业环境、交通环境、建筑环境

33、城市人口容量三个特性:一是有限性,二是可变性,三是稳定性。指在特定时间内,城市相对持续容纳具有一生态环境质量和社会环境水平及具有一定活动强度的城市人口数量。

34、城市环境容量的制约条件: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历史文化条件(没有社会条件、政治政策条件),四个条件,容易理解。

六、城镇空间发展布局规划

1、市域城乡空间:一般可分为建设空间、农业开敞空间和生态敏感空间。

2、根据城乡空间的生态适应性分析:鼓励开发区、控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

3、经济国家主体功能区的提法:优化调整区、重点发展区、适度发展区、控制发展区。

4、市域城镇空间组合类型:均衡式、单中心集核式、分片组团式、轴带式。

5、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的主要内容:

1)体系的确定与相应发展策略;中心城区—县城—镇区—乡集镇及中心村四级或„„

2)市域城镇体系空间规模与建设标准; 3)重点城镇的建设规模与用地控制; 4)市域交通与基础设施协调布局; 5)相邻地段城镇协调发展的要求; 6)划定城市规划区。(在市域城镇发展布局规划中确定)

6、掌握划定规划区的目的及其划定原则

1)规划区是城乡规划、建设、管理与有关部门职能分工的重要依据之一。2)划定规划区的原则: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原则;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可操作性的原则。有点象编制城乡体系规划的原则。

7、空间形态:一般城市的空间形态同时具有整体上绝对的动态性和阶段上相对的稳定性。

8、“图解式分类法”,以城市行政区划边界以内主体建成区总平面外轮廓形状为差别标准,城市主体周围距离较远或面积较小的相对独立的分区或村镇不参与差别。大体上可分为集中型、带型、放射型、星座型、组团型、散点型六类。

9、集中型,长短轴之比小于4:1,格网状、同心圆、摊大饼。

10、带形:大于4:1,单向或双向发展,U,S,区域交通干线、规模不大,次一级中心

11、放射型形态:三个以上明确发展方向,指、星、花状等。平原,容易变同心圆,蔓延

12、星座状形态:一个大规模主体团块和三个以上较次一极的基本团块。首都,特大型

13、组团型形态:两个以上相对独立的主体团块和若干个基本团块组成。河流、自然因素

14、散点型形态:没有明确的主体团块。资源分散、地形复杂,15、转型期城市空间增长的特点:1)新产业空间,2)新型业态,3)新居住空间,4)大学园区,5)生态保护空间,6)中央商务区,7)快速交通网。新产业空间:开发区、高新区、保税区等。

16、信息社会城市空间结构形态的演变趋势:

1)大分散小集中,城市空间结构首先是分散化的,但是分散之中,又具有相对的集中趋势。

2)从圈层走向网络。使城市形散而神不散。分散化与网络化的另一个影响是城市从用地从相对独立走向兼容。3)新型集聚体出现。。发达国家的郊区社区。。。

七、掌握城市用地布局规划

1、城市用地分类10,46,73小类。

2、城市用地评价:自然条件评价、建设条件评价、用地经济性评价。

原理

(四)3、自然条件评价: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和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用地经济性评价:三个层次,即基本因素,派生因素,因子层。

4、在强震区一般不宜建设城市。震区建筑不宜连绵成片,尽量避开断裂破碎地段。城市的上游不宜修建水库。

5、水文条件,规划前需要对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水质等进行调查。水文地质条件,指地下水的存在形式,含水层的厚度、矿化度、硬度、水温及水的流动状态等条件。

6、地下水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承压水,其中能作为城市水源的,主要是潜水和承压水。潜水由渗水形成,易污染,承压水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小,不易受污染。

7、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象(风向和风速)、气温、降水与湿度。

8、风向就是风吹来的方向,9、城市用地建设条件评价:1)用地布局结构方面;2)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方面;3)社会、经济构成方面(人口等)

10、城市用地经济性评价,是根据城市土地的经济和自然两方面的属性,及其在城市社会经济活动中所产生的作用,综合评价土地质量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提供依据。

11、影响城市土地经济性评价的三个层次:基本因素层、派生因素层、因子层。1)基本因素层: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环境优劣度、其他。

2)派生因素层:繁华度、交通通达度、城市基础设施、社会服务设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城市规划(其他基本因素层)

12、城市用地工程适宜性评定:

1)一类用地:10%以下,承载力满足、没有100一遇危险,没有地质灾害影响等。2)二类用地:基本适宜修建的用地。其土质较差,水位较高,轻度淹没不超1.5M,坡度较大,有轻微地质情况

3)三类用地:不适宜修建的用地。地耐力低2米以上泥炭或流沙层,洪水常淹,且1.5米以上,地形坡度超过20%以上。农业生产价植很高的丰产农田等。

13、城市建设用地选择:1)有利的自然条件,2)尽量少占农田,3)保护文物古迹,4)满足主要建设项目需求,5)要为城市合理布局创造良好条件。

14、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居18-28,工10-25,道7-15,绿9(公7)20-32%,15-25%,8-15%,8-15%,四大类用地宜为60-75%。

15、城市总体布局的原则:1)城乡结合,统筹安排,2)功能协调,结构清晰,3)依托旧城,紧凑发展,4)分期建设、留有余地。

16、自然条件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

1)地貌类型,平原、河谷、江南水网地带等

2)地表形态,山地丘陵一般都选择在山体四周,居住位于山谷,工业位地形较高的城市下风向,以利污染空气扩散。

3)地表水系,水位深、岸滩稳定、泥沙淤积量小、背后有山体屏障的海湾是海港的最佳位置。

4)地下水,地下水的矿化度、水温等决定了一些特殊行业的选址与布局,5)风向,工业区布置于居住区的下风向;90度,则工业用地放在最小风频上风向,居住位于下风向;两个方向盛行风时,工业区及居住区一般可分别布在盛行分的两侧。6)风速„„,对城市工业布局影响很大.17、城市总体布局的主要模式

1)集中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紧凑,节约用地,节约投资,出行容易,生活氛围浓,但其缺点有: 发展后期摊大饼„„,功能分区不明显,易污染,密度高,不利于交通织织.2)分散式城市总体布局。布局灵活,接近自然,疏密有致;同时用地分散,浪费土地,开发成本高,出行成本高,联系不便,生活氛围难以形成.18、城市总体布局的基本内容,城市总体布局的核心是城市用地的功能组织: 1)形成工业区,2)形成生活区,3)组织绿地系统,建立各级休憩和游乐场所,4)公共活动中心体系,5)道路交通体系。(以上五个方面构在布局的主要内容)

19、城市总体布局的艺术性:1)用地布局艺术,2)体现审美要求,反映在城市尺度的均衡、功能与形式的统一;3)景观的组织,通过林奇五要素的组织,主要是轴线艺术4)继承历史传统,突出地方特色。

20、主要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确定,相对而言,工业用地预测较复杂,一般根据其主要工一门类的产值,或根据主要工业门类的职工数与人均用地面积来预测;商务商业用地最为困难。

21、主要城市建设用地位置及相互关系的确定:

1)居住用地,从城市中心至郊区,分布较广。2)商务商业,城市中心,副中心社区中心,3)工业用地,下风向、河流下游的城市外围或郊区。

22、居住用地布局:居住用地指标、用地构成,,18-28平方,大城市不得少于16平方。

影响居住用地指标的主要有城市规模和城市性质。

23、居住用地的选择与布局。布局:集中布置(城市规模不大)、分散布置、轴向布置三种。

24、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布局。公共设施分八类,三级:市级、居住区级和小区级。

25、城市公共中心的组织与布置。影响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因素主要有:城市性质、城市规模、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生活习惯、城市布局。

26、工业用地规划布局。工业是近现代城市产生与发展的根本原因。

27、工业用地不应选在7级和7级以以上的地震区,土壤的耐压强度15t/平方米。

28、工业用地应该避开:军事用地,水力枢纽,大桥等战略目标;矿物蕴藏区和采空区;文物古迹埋藏区以及生活保护与风景旅游区;埋有地下设备的地区。

29、散发有害气体的工业不宜过分集中在一起;氮肥厂和炼油厂不能在一起,废气能相遇能产生化学反应的污染等。

30、工业防护带,可安排消防库、仓库、停车场、市政工程,不得将体育设施、学校、儿童机构和医院等布置在内。

工业按环境污染分:隔离工业、严重干扰和污染的工业、有一定干扰和污染的企业、一般工业共四类。(一般工业指:电子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

31、对居住和公共设施有干扰和污染,可布置在城市边缘独立的地段上;一般工业、缝纫厂、手工业等,可分散布置在生活居住用地独立地段上。

居住用地和工业用地关系:工业区位盛行风向的下风向,工业用地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位。

32、工业在城市中布局的一般原则。1)有足够的用地面积;2)职工居住用地靠近,方便,3)与其它部分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4)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减少运输。

33、工业用地在城市中的布局:1)位于城市的特定地区,2)工业用地与其他用地形成组团,3)工业园或独立的工业卫星城,4)工业地带。

34、旧城工业调整的一般措施。1)留、2)改,3)并,4)迁。

35、仓储用地 :普通仓储用地、危险仓储用地、堆场用地。蔬菜仓库,地下水位,2.5米,食品和材料库,4米。

36、水泥仓库,废品仓库,起灰堆场,300米,无起灰50米,„煤炭、非金属建筑材料100

37、易燃可燃液体仓库隔离地带,600平以上,成厂区边界,居住街坊200,600平方以下100 至江河码头125(75)

38、储备仓库,一般应设在郊区、水陆交通方便的地方,有专用的独立地段。转运仓库,也应设在城市的边缘或郊区,并与铁路、港口等对外交通设施紧密结合。

收购仓库,与货物来源方向的郊区入城干路口或水运必经入口处。供应仓库,,特种仓库。。

39、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规划的一个核心问题。从雅典宪章的分析中,结论:

1)人的活动是城市交通的主要活动,也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 2)城市用地是城市交通的决定性因素。

3)要处理好城市用地与城市交通系统的合理关系,要有交通分流的思想和功能分工的思想,按照用地产生的交通和不同的功能要求,合理地布置不同类型和功能的道路,在不同的道路旁边布置不同性质的建设用地。

城市发展史告诉我们,交通分布不合理是由用地不合理带来的,城市布局的不合理使工作与居住距离过远,交通分布不合理,是造成道路拥挤、交通阻塞的根本原因。

40、沙里宁,城市呈组团、多中心的布局可以大大减少出行距离,大大减少跨区的交通量,使交通均衡分布。

41、城市道路的第一功能,“组织城市的骨架,”第二功能,“交通的通道”。

42、不同规模和不同类型的城市用地布局有不同的交通分布和通行要求,就会有不同的道路网络类型和模式,就会有不同的路网密度要求和交通组织方式。

43、城市用地形态:集中型和分散型两大类。集中型较适合规模较小的城市,其道路网形式大多为方格网状。

44、在城市总体规划中不能予以规划,也不能计算其密度和数量,力图计算或规定支路“网密度”的做法不切实际,也毫无意义。支路间距主要依照用地划分而定。

45、快速路网,中长距离,位于城市组团间的隔离地带;主干路网,中长距离,组团与组团之间;次干路网,中短距离,组团内;支路网,短距离服务,位于地段内。

46、城市轴线艺术,是组织城市空间的重要手段。

八: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1、城市交通由:城市运输系统,城市道路系统,交通管理系统

2、现代城市交通有两大特征:对外联系加强和机动化加强

3、综合交通包括对内和对外两大部分

4、综合交通要从“区域”和“城市”两个层面进行研究

5、综合交通规划的作用:(1)协调用地,对外交通,多系统;(2)找出原因,提出举措(3)支撑城市,发挥最佳效益,6、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包括城市道路交通发展战略规划和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7、城市道路交通调查(1)基础资料调查分析;(2)城市道路交通调查与分析;(3)交通出行OD调查分析

8、OD调查,6岁以上,4%-20%之间抽样。目的是得到交通流特征。

9、城市居民出特性要素:(1)出行目的,出行方式;(2)平均出行距离,日平均出行次数(我国平均2-2.8人次,外国2.4-3.0次/人。

10、道路交通问题,共分四类:(1)不满足交通增长需求;(2)“南北不通,东西不畅”(3)“交通混杂,交通效率低下,(4)重要节点交通拥堵。

11、机动车量预测方法,(1)弹性系数法,(2)趋势外推法(3)千人拥有法

原理

(五)12、一般对中国而言:特大城市:轨道交通为主,小汽车和地面公交为辅 大城市:以公交为主,小汽车为主导的模式

中,小城市: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的交通模式,如公共和自行车并重

13、三大城市交通政策:引导政策,差别化政策,建设与协调发展政策。14、2020年,人均10000美元,18辆/百人。国外经验,GDP1000-1500美元开始普及私人小汽车,2500时开始大量建设地铁,人均2000美元时开始发展私人小汽车,人均3000时开始普及达到10辆/百人,人均10000美元时达到20辆/百人,相地稳定。

15、铁路会让站8-12公里,中间站中小城市,20-40公里,客运站:通过式,尽端式和混和式,区段站长度2-3.5公里,宽250-700米。

16、水深10米的岸线,可停万吨级船舶

17、机场,跑道中心与城市边缘5-7公里为宜,垂直则则15公里以上;与城区10公里以上,我国在20—30公里。民用机场按航线布局分为枢纽机场、干线机场、支线机场。

18、影响城市道路系统布局因素有三个(1)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

(2)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与形态(3)城市交通运输系统

19、道路应避免正东向,南向偏北15度以内。

城市道路的规划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按功能分:交通性和生活性道

20、城市道路面积率8-15%,15-20%(大于200万人的城市)

21、城市道路网为四类(1)方格网式道路系统(2)环形放射式道路系统(3)自由式道路系统(4)混和式道路系统

22、现代城市交通演变趋势: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离

23、城市道路衔接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让交通性主干道,适当分离

24、高速不能与生活性道路和次干路相连

25、道路交叉口间距(1)快速路1500-2500米,(立交净距1000米)(2)主干路700-1200(3)次干350-500,(4)支路150—250米

26、城市干路网密度:推荐4-6KM/平方公里大城市,5-6公里/平方公里,中小城市,路网密度7-8公里/平方公里。

27、道路红线内用地包括:车行道,步行道,绿化带,分隔带

没有慢车道哦),红线不是一直线

快速路60—100米,主干路40-70米,次干路30-50米,支路20-30米。

28、快车道出口,结合交叉口,采取先出后进方式,在慢车道上交织。城市生活性干路宜布置为机、非分行的三块板或分向通行的两块板横断面。次干路和支路宜布置为一块板横断面。

一块板,适应“钟摆式”的交通流。

二块板,当车速大于50公里/小时,必须设置中央分隔带。

三块板,红线在40米以上。适合交通量不十分大,而又有一定的车速和车流畅通要求,自行车交通量又较大的生活性道路或客运交通干道,不适用于机动车和自行车交 量都很大的交通性干路和要求机动车车速快而畅通的城市快速路。

四块板,如果四块板横断面采用机动车快车道与机、非混行慢车道的组合时,车道分隔不间断布置,可以形成兼具疏通性和服务性的道路功能。

城市交通性主干路的横断面应该是机动车(准)快车道与机非混行的慢车道组合形式(常为四块板形式),而不是一般常采用的机、非、分行的四块板横断面形式。

29、城市交通设施包括:交通杻纽设施、道路立交桥梁,和停车设施

30、公共停车场0.1—1平方米人均安排,其中机动车80%–90%,市中心占50%-70%,城市中心地区,可按客运车辆数的15%-20%规划停车场。31、对城市道路交通控制(管理)包括三类:(1)区域控制,(2)路线控制,(3)时段控制。

32、步行400-1000米,自行车4-8公里,公交20公里,小汽车出行10-40公里。商业步行街出口与公交站距离不宜大于100米。33、公共交通:迅速、准点、方便、舒适。

34、地铁,30000人次单向高峰小时以上(单向客运能力在3万至6万人);轻轨100万人口以下,中运量,造价低,市郊铁路100公里以上速度,,有轨电车。。

35、公共汽车拥有量:800-1000大城市,1200-1500中小城市。公交密度3-4公里/平方公里,换乘系数大城市1.5,中小城市1.3;公交运行长度8-12公里,特大城市20公里,快速轨道交通40分钟行程。

36、规划人口超200万,应规划预留快速轨道交通网。

规划人口超200万,长度超30km的带形城市应该设置快速路。

客运高峰,95%居民最大出行时间,大于200万人口城市60分钟,100-200(50分钟),40,35,25分钟。

37、现代化城市交通科学化的重要标志是:“交通分流”

38、公交线网类型有五种:棋盘型、中心放射型,环线型,混和型,主辅线型五种。

39、首末站每条线4-5个车位,一条线占地1000平方米左右。

40、公交停靠站300米50%,500米90%;公共汽车与电车,公共交通站距:市区500-800,郊区800-1000。大站快车1500-2000,1500-2500米,大运量轨道1000-1200,1500-2000。中运量轨道800-1000,1000-1500米。

公共交通服务站服务半径一般550-600米。出租车营业站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以内。

41、一个公交站3条线路,长20米;一个站可设3条线路,超3条线设第二个站台,超3个站台设组合换乘站,并在交叉口50米以外,同向换乘50米,异向100米,对向设置应错开30米;在交叉口和立交处,不大于150米,且不可大于200米。

42、货运枢纽分为货运站场、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三个层次。

地方性物流中心用地一般1-5公顷,区域性一般1-10公顷,一般在5公顷以上,最大不超过40公顷。

43、一般,路外临时停车带车位数不超过10辆,宜采用港湾式停车布置。P212,相关P91。

九:历史文化名城规划

1、历史文化名城109座,七大类型;从保护政策出发,又分为四种类型,即完整、犹存、存在一、二处。。,无存。在公布第二批时,要求保护历史文化地段。

2、主要内容:(1)原则,内容和范围、(2)措施,开发强度和建设控制要求(3)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要求

(4)街区、名镇、名村的核心保护和建设控制地带(5)分期实施方案

确定保护原则、内容和重点,划定保护区,提出保护措施为主要内容的规划。3、名城、街区、单位三个层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保护规划,并纳入总体规划。

4、保护真实载体的原则,保护历史环境的原则,合理利用、永续利用的原则。5、历史文化街区具备的条件有四:(1)比较完整的风貌与格局(2)基本上是历史原物建筑与环境,(3)1公顷以上面积,(4)古物、遗迹占60%以上用地。

6、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成果:文本、规划图纸和附件。

十、城市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1、供水:水质水压要求及,校核等是详细规划阶段。

2、排水:确定排水制度,提出污水综合利用措施是总规阶段;提出处理初步工艺是详规。

3、电力:总规,预测用电负荷,高压配电的原则;分规,进行高压配电网规划布局;详规,计算用电负荷,规划设计低压电网。区域变电所通常是大于110kv的。

4、燃气:总规是预测,详规是计算,用量、管径,规划布局燃气管网。

5、供热:详规,计算热负荷,管径,布局供热设施和供热管网。热源工程和供热管网工程。

6、通讯:详规,计算与确定,用地,位置,与规模。

7、环卫:详规中有估算固体废物产量,提出规划区的环境控制要求,确定垃圾收运方式„„

8、市政公用设施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划定湿地、水源的保护范围,确定蓝线。及公用设施的落实,黄线。

十一、其它主要专项规划

1、绿地系统规划。人均单项指标,大于等于9平方米。在我国常用的绿地系统形式有四种,即块状绿地布局,带状绿地布局,楔形绿地布局,混合式绿地布局。园林城市,其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不低于建成区面积的2%。

2、城市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包括消防、防洪、人防、抗震、地质灾害、其它。1.5-5万人的小城镇可设一处消防站,5万人以上的可设1-2处消防站。

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两个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和环境污染综合治理。分为大气环境保护规划、水环境保护规划、固体废物污染控制规划、噪声污染控制规划。4、城市竖向规划。详细规划阶段的规划方法: 设计等高线法,尽量做到土方就地平衡。高程箭头法,箭头表示排水方向。规划设计工作量小,图纸制作较快,且易变动。纵横断面法,纵横法常用于比较复杂的地区。

5、了解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统筹安排,结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城市中心区、地区中心、重要功能区等重点规划建设地区,应编地下空间详细规划。

十二、掌握城市总体规划成果

1、25项内容,文本内容,采用条文形式。

2、总则:背景、目的、基本依据、规划期限、城市规划区、适用范围、执行主体。

3、发展目标:社会发展、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目标、环境保护目标四个目标,(没有文化)。

4、风玫瑰是放在现状图上的,体系规划比例在1:5万—1:20万,城区1:5000—1:25000。

5、总规中体系规划的四个内容:(1)城镇分布现状,(2)城镇体系规划(3)市域基础设施(4)市域空间管制。

6、现状图,用地工程地质评价图后,是中心城区四区划定图,中心城区土地使用规划图、城市总体规划图,综合交通规划,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旧区改建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其它专项规划等16类主要图纸。7、附件包括说明、专题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汇编。8、强制性内容的三个特点:(1)强制力,不得违反,(2)下位规划不得违反上位规划的中强制性内容(3)修改它有法定程序。

9、强制性内容包括五类:一范围一规模两设施;一水一田加绿化,两个保护加防灾。

原理

(六)(1)规划区范围和其它严格控制的地域范围;(2)用地规模,限制性规定,绿地布局;(3)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用地(4)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5)防灾减灾,(6)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十三:掌握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2003年7.1日起,凡未按要求编制和调整近期建设规划的,将停止新申请建设项目的选址。

1、近期建设规划的四个依据:1)批准的总规,2)国民经济发展五年计划,3)土地利用规划,4)其它方针政策

2、近期规划遵循的四个原则P271:1)不得违背总规划及强制性规定,2)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相协调,符合资源、环境、财力等实际,3)处理好近,远期,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条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4)坚持为人民服务,违护公共利益,完善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3、掌握近期规划的六条内容(人口用地两设施,居住文化保护好,确定控制和引导)

1)近期人口、用地规模、相应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和布局 2)近期交通发展策略,主要对外交通设施

3)各项主要基础设施,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的规模和选址 4)近期居住用地安排和布局 5)历史文化保护

6)确定控制和引导近期建设发展的原则和措施。4、掌握近期建设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

2)依据城市近期建设重点和发展规模,确定近期发展区域。制定控制和引导规划

3)依据重点,提出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区、风景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相应的措施。

5、掌握近期规划成果要求,独立编制的,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和说明。

图纸包括两个现状,即市域城镇布局现状和城市现状,包括两个规划图即体系规划和近期建设规划图,包括近期交通规划和各专业规划。

十四、掌握控制性详细规划

1、以综合研究为基础,以数据控制和图纸控制为手段,以规划设计与管理相结合的法规为形式,对用地建设和设施建设实施控制性管理,把规划研究、规划设计、与规划管理结合在一起的规划方法。上海虹桥第一次,温州定型。2、控规的特点:一是“地域性”,因地灵活掌握深度;二是“法制化管理” 3、掌握控规的作用

1)规划与管理,规划与实施之间的衔接的理要环节

2)是宏观与微观,整体与局部管理,有机衔接的关键层次 3)是城市设计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 4)协调各利益主体的公共政策手段。

4、控规的四个特征(数据落实,法律保证、综合控制与弹性控制)1)通过数据控制落实规划意图 2)具有法律效应和立法空间 3)横向综合性的规划控制汇总 4)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控制方式 5、掌握控规的内容(六个内容),其中城市设计导则和土地使用和建筑管理规定p280 6、编制控规的四个阶段,1)现状调研与前期研究,2)规划研究,3)控制研究,4)成果编制。

7、指标确定的四种方法:测算法、标准法、类比法、反算法

8、控规的控制方式:1)指标量化;条文规定;图则标定;城市设计导则;规定性与指导性;(一化两定两引导)

9、控规的控制体系与要素包括:土地使用、建筑建造、设施配套、行为活动、其它要求

10、容积率称楼面积率或建筑面积密度,英文缩写FAR。

11、掌握控规成果深度要求:1)深化、细化总规,落实总规意图;2)满足土地出让,招议标底条件;3)为具体的修规和建筑设计提供规划设计条件,1:2000_1:5000,分则500 12、控规,并非越细越好,不必强求规划深度的统一一致性。13、文本内容与深度要求,文本、图件(图纸和图则)和附件。

14、控规的强制性内容:主要用途、建筑密度、建筑高度、容积率、绿地率、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

15、历史文化保护区详规,其强制性内容原则上不得调整,如因保护工作的特殊需要调整,须组织专家论证,并重新编制和审批。

十五、熟悉修建性详细规划

1、修规作用:1)指导建筑设计和各项工程施工设计,2)。。。2、相对于城市设计,修规注重实施的技术经济条件,及其具体的工程施工设计。

3、修规的特点:1)具体的项目,实施性较强,2)通过形象的方式表达城市空间与环境;3)多元化的编制主体 4、修规的内容(七项),用地建设条件及综合技术经济论证;布置总图;对住宅、学校等日照分析;交通组织设计;市政工程,管线综合;竖向设计;估算工程造价,分析效益,5、成果要求:包括说明书和图纸;能指导总平设计、建筑设计和施工图设计500_2000

十六、熟悉镇、乡和村庄规划

1、城镇包括城区和镇区(常住人口3000人以上的独立工矿区)

2、除了建制市以外的城市聚落都称为镇,建制镇和集镇,而集镇不是一级行政单元

3、镇有三层含义:1)联系农村、是农村的中心社区;2)乡村的商业中心,经济上有助于农村,3)小城镇,镇区具有城镇的特性,与城市有更大的相似; 4、第二次,即1984年调整建制镇标准:至2006,全国建制镇达17645个。设镇的标准为:1)总人20000人以上的乡,乡驻地人口超过2000人;2)或总人口不足20000人的乡,乡驻地人口超10%以上;3)特殊情况。5、所有的镇必须制定规划,而乡和村庄并非都必须编制规划。P301 6、工作范畴:1)城关镇、建制镇,集镇(不属于镇的规划范畴)P303;2)镇的规划体系:城关镇、中心镇、一般的建制镇,重点镇是指条件较好,具有发展潜力,是政策上重点扶持发展的镇;3)城关镇的工作范畴,按照,参照城市规划的标准编制。4)一般建制镇,内容和城市规划基本一致,但侧重点为:第一产业服务,又有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特征。在编制建制镇规划时,应编制镇域镇村体系规划。5)乡政权不设人大常设机关,也不设独立立的审判和检察机关;6)乡规划可按《镇规划标准》执行(在《镇规划标准》中明确的),乡规划也属于镇规划的工作范畴,规划可与镇规划采用同一标准,是指乡总规,包括乡域村庄体系规划,采用与镇总体规划相同的工作方法,乡为农村人口服务,为农村产业服务。因此乡规划也属于镇规划的范畴。P304 7、规划任务属性。1)确定不同乡镇的规划范畴,2)经济发达地方可用更高层次,3)不具备发展条件的乡镇规划范畴采用低一层次,4)特殊情况的镇,乡和村庄。

8、镇规划的任务

对一定时期内城镇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土地使用、空间布局以及各项建设的综合部署与安排。镇的规划任务:1)注意镇域规划和有关区总体规划的任务区别,控制性详细规划是镇区规划管理的依据。乡规划的任务:1)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2)服务农业,3)贯彻“节水、节地、节能、节林”要求,保护耕地,4)加强基础、服务设施建设。

9、镇规划的强制性内容:规划区范围,建设用地规模,基础和公共设施,水源与水系,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环境保护,自然历史保护,防灾。(和城市总体规划一样)

10、镇规划的期限20年,近期5-10年,11、镇规划编制方法:1)现状调研与分析;2)镇的性质的确定,分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镇的性质:区域地位作用+产业发展方向+城镇特色类型,3)人口规模预测,4)镇区建设标准,人均用地120平方米以内,通常在75-140平方米。四类有地之和64-84平

12、小城镇居住用地布局:小城镇公共设施规划,其布置方式有:布置在城区中心地段;结合原有中心及现有建筑;结合主要干道;结合景观特色地段;采用围绕中心广场,形成步行区域或一条街等形式。二三类工业用地应布置在长年最小风向频率的上风侧及河流下游。

13、镇规划的成果要求:文本,图纸和附件

14、乡规划的内容:一般讲,期限20年,近期5-10年,整治规划3-5年,集镇建设规划主要内容有:住宅、乡工业、乡公共设施、公益设施等。村庄规划建设规划内容可参照集镇:住宅和供水、供电。。。等生产配套设施。乡规划的编制方法也采用《镇规划标准》

15、乡、村规划编制方法:1)城镇化整理;迁建;保留发展三种类型,2)保留发展型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又分为保留控制发展型,保留适度发展型,保留重点发展型。

16、乡、村规划的方法:村庄规划重点规划好公共设施、道路交通、市政和环卫设施等内容。

17、名镇、名村规模要求:具有历史价值和风貌特色,基本保存完好,镇有5000平方米以上,村有2500平方米以上历史建筑,现全国有85个名镇,72个名村。

18、名镇、名村规划的内容。规划文本,图纸和附件

十七、掌握居住区规划

1、邻里中心是小学、5000人左右,儿童上学不超过0.8公里,1929年美国社会学家佩里

2、居住小区的特征:

1)以城市道路或自然界限为界,不为交通干道所穿越的区域,2)小区内有一套完整的居民日常使用的配套设施;

3)小区规模与配套相对应,一般以小学的最小规模对立小区人口规模下限。以公共服务设施服务半径为控制用地规模上限的依据。

3、居住综合体,居住综合区。居住和工作布置在一起的一种居住区组织模式。4、居住区由住宅、公共服务设施、道路和绿地四类基本要素构成。

5、居住区规划的七个要求:安全卫生,物质舒适性、精神享受性,与城市相协调,可持续性,产业化。

6、居住设计三个步骤:调查分析,规划设计,成果表达

7、居住区规划结构。常有:内向型、开放型、自由型;配套公建服务半径,小区级300米左右,如小学、幼儿园、超市、银行、健身设施等;大型的商业、医院等500-1000米。

原理

(七)居住区路四级分类,居住区道路,小区级,组团路,宅前路;居住区级20米,小区级6-9米(10-14),组团路3-5米(8-10),宅间路2.5米。在用地平衡控制指标中,居住区级的配套服务设施(中学除外)、道路、公共绿地、在属性上属于城市设施,在城市建设用地分类中分别属于公共设施用地、市政设施用地、道路交通用地和公共绿地等,纳入居住区规划指标的目的是衡量居住区配套水平。小区和组团级的配套设施用地属于居住用地。8、居住区入口,离快速路,主干道交叉口70米以外,9、沿街超过150米,设4*4消防车道,人行出口间距不大于80米,当长于80米时,应加设人行通道,10、机动车道纵坡8%(多雪严寒地区5%),非机动车道3%(多雪严寒地区2%)11、无障碍通道2.5米宽,2.5%以内。

12、停车配比,少的可按0.3/户,或多的可按1-1.2/户,或别墅区按2辆/户;停车场服务半径150米,超50辆,要设2个出入口;规范规定,居民汽车停车率不应小于10%,地面停车率不宜超过10%。

13、尽端式道路120米,.12*12回车场地。居住区道路网有:规则式、自由式、混合式。

14、居住区公共绿地,最小宽8米,面积最小400平方米,绿化面积不少于70%,1/3面积在标准日照的影响之外。15、组团0.5平方米,小区1,居住区1.5 16、坚向的一些要求:挡墙的经济高度1.5—3.0米,一般不超过6米。草坡土质护坡应小于1:0.5,砌筑型护坡比值为1:0.5_1:1。

十八、了解风景名胜区规划

1、全国187处,省级480处,占1.13%国土面积,500平方公里以上为特大型。

2、风景名胜区的基本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3、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一般为20 年。国家级要求甲级,省级一般要求甲级或乙级。由省部门自行承担编制或省部门组织所在地政府或管理机构编制;省级所在地县政府自行编制或牵头组织编。4、规划包括四个部分:文本、图纸、说明、汇编资料。

5、国家级总规省里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详细规划报建设部审批。省级类似,由市审报省批,后15日内报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省级详规,由县报省厅审批。期限2年内组织编制完成,到期届满2年,组织评估。

十九、熟悉城市设计

1、古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是一回事,同属于建筑学。现代城市规划,初期包含了城市设计的内容。城市规划在以物质环境转向公共政策和社会经济问题,成为一门社会学科学。50年代首次在美国出现,取代了“市政设计”,60年代再次提出,20世纪70年代,城市设计作为单独的研究领域。

2、在我国,城市设计是城市规划的延伸,脱离建筑学,城市规划独立形成,介于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之间。城市设计关注物质环境创造与设计,以研究物质形体环境为主,其依附于规划的法定地位而存在。3、城市设计理论发展过程

1)强调建筑与空间的视觉质量

2)与人、空间和行为的社会特征密切相关。林奇认为,城市设计不是一种精英行为„„

第十小组批评《雅典宪章》,简.雅格布斯反对大规模的城市开发和更新活动,杨.盖尔的《交往与空间》从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室外活动研究入手,研究怎样的建筑和环境设计能够更好地支持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新都市主义的混合使用,环境敏感度,步行,明确的边缘与中心,„„

3)创造场所,行为与建设环境之间应有内在联系,诺伯格的《场所精神》 4、城市设计开始重视:建筑之间,建筑与公共空间,人与空间,行为与城市环境,自然与人工环境等关系,5、有效的环境意象三特征:个性、结构和意义P366;形成五个关键的形态要求:路径,区域,边界、节点和地标。6、城市设计的内容:

1)城市形态与空间;2)城市设计中的感知和体验,3)城市设计中的审美和视觉,(室外空间分为积极和消极空间),4)城市设计中的功能问题(公共空间的使用,建筑密度和混和使用,物质环境条件),5)城市设计中的社会问题 7、在公共空间中,场所有五种基需求:舒适、放松、被动参与、主动参与、发现

8、盖尔将公共空间中的活动分三类:必要性活动,如上学,上班;可选择性活动,散步,喝茶,观看路人;社会性活动,如问候,交谈等。只有在高质量的公共空间中,才有社会性活动产生„„

9、安全感是城市设计成功的一个基本条件。

10、美国80,90年代的新都市主义,其邻里多样性、社区步行、方便的公共场所以及地域的建筑与景观。

11、街道与街区、地块与建筑公共形成了城市的肌理。

12、建筑形式的变化是城市空间形态结构变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孤立的建筑,现代主义的城市空间更倾向于在建筑群体周围自由流动,而不是被建筑围合,孤立的建筑出现在城市空间中,形成大量的没有门窗,没有活动的边缘,周围的空地无法产生互动和交流的机会,形成城市的消极空间。道路网络是城市空间形态变化的另一个主要原因。

13、小尺度空街区更具有城市活力、视觉趣味和可视别性

14、街道和广场,一个动态一个静态。3:1街道和广场的界限。大于3:1,开始显示出动态活动作为一根轴成为主导„„,围合是都市的基本感受,公共广场应该是围合的实体。广场的深度一般是被观察建筑的1__2倍,宽度取决于透视的效果。

15、好的建筑有六个标准:1)秩序和统一,2)表达,3)完整性,4)平面和剖面,5)细节,6)整合。16、地面景观分为硬质铺地和软质景观。硬质包括铺地,也包括电线杆,灯柱,电话亭,坐椅等城市家俱,„„

17、落实城市设计两个途径,一是通过设计方案,另一个是通过规划设计条件。

二十、城市规划实施

1、实施城市规划,包含规划手段,政策手段,财政手段,管理手段 2、实施城市规划的作用

3、规划实施管理手段:用地管理,建设工程管理,监督管理,没有选址。

4、掌握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基本因素(1)政府组织管理,(2)城市规划的实施通常都是通过经济手段才能进行的,因此城市发展状况也就决定了„„3)社会意愿与公众参与,是否有效实施的关键4)法律保障,5)城市规划的体制,灵活,决策方式不同,不能生搬硬套。

5、监督检查包括:行政监督检查,立法机构,社会监督

6、公共性设施是起着主导作用。主要包括公共绿地,公立学校和医院等,也包括城市道路和各项市政基础设施。具有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7、公共设施开发的过程,即五个阶段:设想,可研,决策,实施,使用。

8、公共设施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1)

设想——优先根据已批准的规划,在空间上落实,2)

可研——进行选址

3)

决策——规模,优先顺序确定,4)

实施——符合规划设计条件

5)

使用——不能随便改变使用功能和用途。

9、熟悉商业开发与城市规划的关系;商业项目都是在经济效益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

10、商业性开发的过程,及与规划的关系

1)构想与策划阶段——规划认识与规划公开,2)建设用地获得——土地的使用条件 3)投融资阶段

4)项目实施阶段——通过对项目设计的成果进行控制,保证规划意图实现 5)销售与经营阶段——销售合同应当执行和延续规划条件,杜绝不符合规划条件的使用。

选用的是2009年最新的城市规划原理笔记,内容比较新,绝非前几年的旧内容可比,打印下来,好好背诵,很有帮助哦!

第四篇:2011年注册规划师考试法规复习笔记

2011年注册规划师考试法规复习笔记

城市规划法规

1、一个完整的法律规范由三个要素组成:假定、处理、制裁,缺一不可。2、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效力和效力范围。

等级效力:1)取决于制定机关的地位,2)严格程序高于普通程序,3)后法优于先法,4)特殊优于一般,5)授权下级时,其效力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的制定的法律。

效力范围,包括时间效力范围,空间效力范围和对人的效力范围。

3、行政法的渊源也就是行政法的表现形式,行政法在我国,来源于成文法。(宪法、法律、行政法规(以上是主要渊源);地方性法规;自治法规;行政规章;有权法律解释;国际条约;其它行政法渊源)9项。

4、行政法的原则。依法行政是城乡规划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1)行政法治原则,概括为依法行政,又包括行政合法、合理、应急性三原则。

行政合法,是指行政主体合法,行政权限合法,行政行为合法,行政程序合法,其它

行政合理,适用于自由裁量权领域,包括行政目的动机合理,内容和范围合理,行为方式合理,手段和措施合理。

5、行政法律关系要素:行政主体、行政相对人,6、行政行为的五个法律要件:主体、客体、内容、形式、结果

7、行政行为合法要件是:主体合法、权限合法、内容合法、程序合法,8、行政行为分为具体的行政行为和抽象的行政行为,9、行政违法,即主体违法,尚未构成犯罪的行为。不是尚未构成严重犯罪的。

10、行政法律责任构成五要件:1)行为客观上已经构成了违法,2)行为人必须具备责任能力,3)行为人主观上必须有过错,4)以法定职责和法定义务为前提,5)只有以上全部要件,才能追究其法律责任。

11、行政立法主体是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可以分为权力机关的立法和行政机关立法,12、行政立法三个主体:国务院、国务院部委,地方政府,13、行政立法的四个原则:依法立法,民主立法,效率原则和加强管理与增进效益回体相结合的原则。

14、行政许可六原则:合法原则;公平、公开、公正原则;便民原则;救济原则;信赖保护原则;监督原则

15、行政许可的分类:普通许可、特许、认可、核准,登记五种,只有特许有自由裁量权,16、行政许可的程序:申请、审查、决定。

17、一般许可20天;联合审批45天,特殊可延长10天。听证在告知后5日内提出,机关20日内组织听证.并提前7天告知听证时间.

18、行政沟通的原则包括:高效率原则,高质量原则,民主化原则。城乡规划建设概述

1、1988年,建设部第一次在吉林召开了全国城市规划法规体系研讨会,2、1989年12月26日,1990.4.1日,2008.1.1,2008.10.28通过。

3、规划法规体系:1)城乡规划法;2)城乡规划行政法规,3)城方性法规,4)部门规章,5)地方政府规章。

4、纵向体系与横向体系。横向体系:基本法、配套法和相关法。5、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条例2008.4.22,2008.7.1起施行,1 6、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体系: 城乡规划法

1、立法背景:在90年规划法,和93年村庄集镇管理条例的基础上,总结而成。三次审议,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2007年10月28日通过并公布。

2、意义: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其意义在于与时俱进,通过新法来提高城乡规划的权威性和约束力,进一步确立城乡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使各级政府能够对城乡发展建设更加有效地依法使规划、建设、管理职能,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框架,共七章,七十条,分别为总则,规划的制定,规划的实施,规划的修改、规划的检查,法律责任和附则。

4、目的,加强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5、制定和实施城乡规划的五项基本原则:

1)城乡统筹,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的原则;

2)先规划后建设原则,3)环保节能,保护耕地的原则,4)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特色风貌的原则,5)公共安全,防灾减灾的原则。

6、城乡规划实施的原则:

1)地方各级政府,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有计划、分步骤的组织实施城乡规划。

2)城市在建设过程中,即应当优先安排基础、公共设施,妥善处理新旧区建设关系,统筹兼顾进城务工人员生活和周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村民生产与生活的需要。城市新区的开发和建设,定时序,充分利用现有基、公设施,保护自然生活,体现地方特色;

在旧城区改建,保护历史……,合理确定拆迁和建设规模,有计划地对危房集中、基础设施落后等地段进行改造;

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与利用,尖与经济和技术发展不平相适应,遵循统筹安排,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的原则,充分考虑防灾减灾,人民防空和通讯等需要,并符合规划,履行规划审批手续。

7、规划法没有授权乡、镇政府设有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有处罚权,但只对乡、村庄规划范围内的建设)

8、镇总规是经镇人民代表大会,而不是常委会审议

9、城市控规,本级政府审批,报本级人大和上级政府备案,(镇控规有点不一样)

10、近期建设规划的重点内容:1)基础设施,2)公共服务设施,3)保障性住房,4)生态环境保护,1

1、修改总规的五种情况:上位规划变动;区划调整;国务院得大设施;经评估;审批机关认为的其它原因,1

2、城乡规划的监督和法律责任(三种监督检查)行政、人大、公众。

3、乡村违法,没有罚款,只有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不改正的,可以拆除。城乡规划法的配套法规 1、村庄和集镇管理条例

1993年11.1施行,注意适用范围和报批程序

适用范围:1)城市规划区内的村庄,集镇和征用集体土地进行建设两种情况除外。

报批:1)第十四条 村庄、集镇总体规划和集镇建设规划,须经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同 2 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村庄建设规划,须经村民会议讨论同意,由乡级人民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批准。

矛盾之一:规划法第二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乡规划、村庄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村庄规划在报送审批前,应当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矛盾之二:条例规定要有选址意见书,而规划法里没有要求。2、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

2008.4.2日通过,2008.7.1起施行。其规划制定主体为:名城由名城所在市政府,名镇,名村对县以上人民政府,在批准公布1年内编制完成。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2005.12.31,2006.4.1施行。城市和城关镇是适用范围。城市规划的编制主体(总规,分规,控规,详规),总体规划的编制程序:纲要要分别报建设部和建设厅组织审查,根据纲要审查意见,而不是审批,根据意见编制总体规划。城市总规期限一般为20年。

4、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审批办法

省域城镇体系由国务院同意后,建设部审批。新规划法中明确是国务院审批。市域,县域体系规划纳入总体规划,按规划法分级审批。

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由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编制。跨行政区域的城镇体系规划,报有关地区的共同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

5、村镇规划编制办法

村镇总规前,可编纲要,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做为总规的编制依据。村镇总规一般是20年,近期建设规划一般为3年。

6、镇规划标准:2007.5.1日施行。

1)镇区和村庄的规模应按人口分为特大、大、中、小型四级。50000(1000);10000(200)

2)6米以上道路才计入道路用地。人均建设用地一般80-100平。

3)其道路等级分为主干路(24-36)、干路、支路、巷路四级。用地分9大类,30小类。

4)高速和一级应与镇区有点距离,二,三级不应穿过镇区和村庄内部。学校、幼儿园等距铁路应大于300米,并主要入口不应开向公路。

5)枯水期的保证率不得低于90%。

6)疏散场地每一处不小于4000平方米,人均不小于3平方,疏散距离不宜大于500米

7、城市总体规划审查工作规则

审查五依据:党政方针,一法一办法,五年计划产业政策,体系规划,当地实情 审查重点:性质,目标,规模,布局分区,交通,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等。

审查形式:建设部组织召开部际联席会议,讨论协调有关部门意见;报批总期限不超过5个月。

8、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管理办法1993.1.1

9、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1995.7.1,开发区总规由开发区所在地政府审查同意后,报省级政府审批。开发区详细规划,由所在地人民政府审批。开发区报请批准时,应当附有所在城市的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选址意见书。

10、近期建设规划工作暂行办法

近期建设三条强制性内容:1)确定近期建设的重点和发展规模,2)确定近期发展 的区域,进行具体安排,制定控制和引导发展的规定,3)依据重点,提出对历史,风景区等的保护措施。

近期建设规划由本级政府批准,批准后征求同级人大常委会竟见。批准后报原审批机关备案。(国务院批准的,报建设部)

11、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省域体系规划:1)控制开发的区域,2)重大基础设施,3)涉及相邻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布局。

总体规划:规划法表述:1)规划区范围、2)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3)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4)水源地和水系、4)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5)环境保护、6)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8)防灾减灾等内容,应当作为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强制性内容。

12、城市紫线管理办法,2004.2.1。

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界线,以及历史建筑的保护范围界线,必须进行建设控制的地区,包括历史建筑本身和必要的风貌协调区。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在编名城规划时确定,其它城市在编总体规划时确定。

撤销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的紫线,应当经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13、城市绿线管理办法,2002.9.9,2002.11.1施行 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14、蓝线管理办法2006.3.1

15、黄线管理办法2006.3.1

16、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规定

17、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管理规定,2003.11.1日施行

基本烈度在六度以上地区,要贯彻“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的方针。要达到以下目标:1)多遇地震时,城市一般功能正常,2)遇抗震设防烈度时,一般功能及生命系统基本正常,重要工矿能正常或很快烦恢复生产,3)当遇罕见震时,城市功能不瘫痪,要害系统和生命线系统不受破坏,不发生严重次生灾害。

三类模式(甲,乙,丙)1)七度设防以上的大城市按甲类,2)六度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按乙类,3)其它按丙类。18、停车场建设管理规定

19、城建监察规定,城建监察人员三条件:1)国家正式职工,2)中等以上文化,3)作风正派。。

20、城市规划单位资质管理规定,甲级:高级20%,需4规划,4其它,中级规划8,其它15人。80万元,乙级:高级15%,需2规划,1建筑,1其它,中级规划5人,其它10人。50万。丙级: 专业人员不少于20人,其中规划中级2人,其它5人。20万。高等院校申请规划设计资格,教学人员参加控制在固定在编人员的30%以内。管理备案:取得总规的,在省备案,其它在市县备案。1----3万罚款。21、注册规划师暂行规定,1999.4.7发布施行。城乡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1、城市规划基础术语标准 2、城市用地与分类标准

大、中、小三个层次,10、46、73小类,建设用地标准分为:人均建设用地指标,规划人均单项建设用地指标,规划建设用地结构。

人均用地指标分为四级。I-IV

居住18——28平方米/人————20%—32%

工业10---25,,,15%--25%

道路广场7—15,,8—15%

绿地:大于等于9,(7,公共绿地),,8—15% 电厂、煤气厂用地属于工业用地;货运公司车队、交通指挥中心、交通队、教练场等属于交通设施用地;公安局和公安分局不是特殊用地,纳入公共设施用地;露天矿场是其它用地;长途客运站属于对外交通用地;村镇公路用地纳入其它用地,不是对外交通用地;中小学属于居住用地。

3、防洪标准

150特别重要城市,,200 100—50 100

50-150重要城市

200-100 50-20 100-50

20-50 中等城市

100-50 20-10

50-20

20一般小城市 50-20 10-5 4、规划地质勘察规范: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阶段。

根据复杂程度分为:I级,II级,III三类。根据造成的后果分为一级很严重,二级严重和三级不严重。总规阶段对场地的稳定性和工程建设适宜性作出评价。

5、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住宅:老年住宅建筑不应低于冬至日2小时标准,旧区不低于大寒日1小时标准。

国家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均应按标准配建防空地下室。绿地率新区30%,旧区25%.绿地总指标旧区70%。

居住区道路等级,宽度,有无热力管等情况)人行出口80米,机动车150米。

6、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大城市800-1000人一辆标准车,中小城市1200-1500人,公共交通路网3-4公里/平方公里,边缘区可2-2.5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线路长8-12公里,快速轨道40分钟, 自行车出行一般4-8公里,规范里表述为:大中城市,6公里,小城市10公里。

货运交通包括:过境货运、出入市货运,市内货运三部分组成

城市道路面积率按8-15%,大于200万人口按15-20%。交通集散广场按0.07-0.1平方米/人计算,广场的人流密度1-1.4人/平方米计算。

城市公共停车场由外来机动车停车场,市内机动车停车场和自行车公共停车场三娄,按0.8-1.0平方米/人计算。加油站服务半径0.9-1.2公里。

7、道路绿化规范

不适合快速路绿化。园林景观路不小于40%,宽于50米的路,不小于30%,40-50,25%,小于40米,20%.分车带绿化一般1.5米,主干路上不宜小于2.5米,中间带,0.6-1.5范围之间,常年枝叶茂密的树种,株距不大于寇幅的5倍,最小株距为一般为4米,距路缘石0.75米。

广场绿地不小于25%,车站码头不小于10%,停车场乔木满足停车要求,2.5,3.5,4.5。8、管线综合规划规范

道路超过30米宜配水和配气…………,50米应布置排水管线,布置次序为:电力电缆,电信电缆,燃气配气,给水配水,热力干管,燃气输气、给水输水,雨水排水,污水排水。

综合管沟内宜设电信,低压配电,给水,热力管线,污水雨水排水管线。

热力管不应与电力、通信电缆和压力管道共沟。可燃有毒等不能与消防共沟。9、给水工程规范

城市水源两部分组成:城市统一供水;自备水源供水。

水量确定最高日最高时用水量。市区的配水管网应布置成环状。10、排水工程规范

排水体制,分流和合流。污水排放系数,一般为0.7-0.8,综合用水量(平均日),径流系 5 数城市中心区0.6-0.85,一般规划区0.45-0.6,公园等0.45---污水处理厂和排水泵站应采用二级负荷;城市污水处理一般应达到二级生化处理标准。重要地区重现区3-5,,,一般1-3年,污水处理厂,下游,夏小上风频。11、电力规范

城市用电负荷分为一、二、三产用电和城乡居民用电。、由发电厂和电源变电所两种电源,电厂安排在三类工业用地内。12、竖向规划规范

规划地面形式为平坡式,台阶式,混和式。小于5%为平坡式,大于8%为台阶式。城市中心区宜小于15%,居住用地宜小于30%,工业,仓储15%.高度大于2米的挡土墙上缘三米,下缘二米。机动车道最小坡度0.2%,主干道最在纵坡5%,非机动车道宜小于2.5%,广场最小坡度0.3%,最大1%-3%(平原和邱陵、山区),地面排水不宜小于0.2%,地块比道路中心线高0.2米以上。

挡墙,土质坡小于0.5,砌筑为0.5-0.1。挡墙高度应为1.5-3 米,6米以上退台,并且退不小于1米。

13、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

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个阶段。景点五级标准,人口超11人/平方公里,应进行职能分析,人口容量为一次性游人容量,日游人容量,年游人容量三个层次组成。当超100人/平方公里时,必须测定用地的居民容量。相关法律、法规 法律

1、国土法:将土地用途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2、文物保护法,2003.7.1日施行。历史文化名城与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一般不原址重建,应当实施遗址保护。

3、房地产法。国有土地上进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开发,是指在国有土地上进行基础设施和房屋建设行为。房地产交易包括转让、抵押、租赁。

以出让方式取得使用权的,满2年未动工,可以无偿收回使用权。商品房预售、应持有工程许可证。

4、建筑法。1998.3.1 5、环境保护法。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十一五末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20%, 6、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规划环评的内容:实施规划的影响分析,预测与评估;预防或者减轻影响的对策与措施;评价结论。

项目环评: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 7、物权法,2007.10.1日施行。

因物的归属和利用而产生的民事关系,适用于本法。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担保物权。建筑区划内的绿地属于业主共有,道路,公共设施等。建筑区划内的,用于停车用的车 位、车库的归属,由当事人通过出售、附赠或者出租等方式约定。

相邻关系——,,建造建筑物,,,不得危及相邻不动产的安全,造成损害的,应当赔偿。

8、公务员法,2006.1.1 录用主任科员以下及其它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的办法。公务员交流方式:调任、转任、挂职锻炼。轮换

9、测绘法,测绘成果汇交制度。基础测绘成果和国家投资完成测绘成果,用于国家相关决策和社会公益性事业的,应当无偿提供。

国家采用全国统一的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10、水法。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规划包括流域规划和区域规划。流域规划包括流域综合规划和流域专业规划,区域规划包括区域综合规划和区域专业规划。

国家对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相结合的制度。直接从江河、湖泊或地下取水,应申请办理取水许可证。

11、军事设施保护法。1990年8月1日起施行,陆地和水域的军事禁区、军事管理区的范围,根据军事设施的性质、作用,安全保密的需要和使用效能的需要,由军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共同划定,或者由军区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划定。空中军事禁区和特别重要的陆地、水域军事禁区的范围,由国务院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划定。

12、人民防空法。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方针。

13、防震减灾法。防震减灾工作,应当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1)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第四十二条 国家依法保护典型地震遗址、遗迹。典型地震遗址、遗迹的保护,应当列入地震灾区的重建规划。14、行政复议法。

行政复议决定分为:维持决定、履行法定职责、撤销或变更决定和确认具体行政违法,行政复议应遵循合法、公正、公开、及时、便民的原则。60日内申请。

行政诉讼法,公民、法人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行政诉讼的,3个月内。

行政诉讼法规定,依法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两审终审的原则。

国家赔偿法,规定受害人可以在两年内请求国家赔偿。二个月内赔偿。

15、行政处罚法。遵循公开、公正的原则。违法行为在二年内没有发现的,不再处罚。

程序分为简易程序、一般程序和听证程序。16、保守国家密秘法。绝密,机密,秘密三级。17、森林法。十一五末森林20% 18、公路法。1998.1.1公路按其在公路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并按技术等级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相关法规

1、风景名胜区条例。2006.12.1。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2年内完成,期限20 年。规划审批:国务院和省政府(总规),建设部、建设厅或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审详规。2、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1999.1.1 全面规划、合理利用、用养结合、严格保护的方针。80%以上耕地面积划为基本农田;占用需国务院批准,并补充数量相当的农田。

征用下列土地的,由国务院批准:

(一)基本农田;

(二)基本农田以外的耕地超过35公顷的;

(三)其他土地超过七十公顷的。4、公共文化体育设施条例。5、城市绿化条例,6、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家级和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核心区禁止进入,缓冲区只准科学研究观测。

7、文物保护法实施条例,建设控制地带,全国重点由省级政府批准,省级以下,7 也是由省政府批准。

8、信访条例。信访15日内作出处理,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

信访——复查——复核,,复核不满意,不再受理。城乡规划方针政策

1、科学发展观

以人为本是发展观的核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提或耕地质量和生态建设。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末乡镇通油路。东、中部有条件要建制村通油路。

加强村庄规划和人居环境治理。

3、构建合谐社会。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教育、医疗、文化事业,满足文化需求。

4、节能。城乡新增占用耕地增长幅度要在现有基础上减少20%.十一五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降30%.5、土地管理。开发区规划权限问题,2002年国务院13号文件,《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制定审批权必段集中由所在市、县规划部门。6、总体规划修编和审批。建设部2005,2号文件,建设部2007年,88号文件,体系规划调整和修编管理的通知。

7、道路广场建设。2004年29号文件,建设部。暂停批准80米大道,和2公顷广场。

广场:规定小城市、镇不得大于1公顷,中等城市2公顷,大城市3公顷。200万以上城市5公顷。

道路:小城市、镇,40米,中等城市55米,大城市70米,200万以上70米的,应在总规中说明。

8、城乡规划效能监察

重点监察内容:规划审批权限问题;管理程序问题;重点项目选址问题;历史文化名城、古建筑的保护和风景名胜区保护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9、住房建设。2006.37号文件,国务院。

自2006.6.1日起,凡新批。新开工商品房,套型建筑90平方米以下所占比重,必须达到开发建设总面积的70%以上。

国务院2002,13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建规2008,46号《关于做好住房建设规划与住房建设计划制定工作的指导意见》,总结08年住房建设的基础上,于3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9年住房建设计划,在6月底前制定并公布2008—2012年住房建设规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城乡规划管理基础知识 1、公共行政的含义。政府公共权力行使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行政机关的行为“越权无效”。2、“公民第一”的原则是公共行政的核心原则。

3、公共行政包括决策、组织、协调和控制四种基本的管理活动。

4、公共行政的范围,就是公共领域的管理。包括基本公共产品领域和混合公共产品领域。5、公共行政的四个作用:导向作用、管制作用、服务作用、扶助作用。

6、公共行政的主体、三种理解:P146;通常是第二种,即行政机关,以及依法成立的各种享有行政权力的独立机构。如美国的联邦储备委员会。

7、公共行政的客体:即公共行政的对象是公共事物。可分为: 1)国家事物,是全国性统一的行政事务,如国防建设等; 2)共同事务,是涉及区域较广、涉及利益集团较多、跨行政区域、需要多方面协调的事务,包括流域环境治理、大经济区合作、跨地区打击犯罪等。

3)地方事务,指地方性的行政事务,如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等。4)公民事务,涉及公民个人权力的事务,如户籍管理、人口控制、老龄工作等。

8、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行政主要任务是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包括经济类、政治类、社会类、科技教育与文化类公共产品。

9、掌握政府的基本职能。基本职能体系和运行职能体系。四大基本职能。1)政治职能:保护国家独立与主权,维护社会治安,界定和保护产权。2)经济职能:是现代国家公共行政的基本职能之一。包括宏观经济调控,区域性经济调节,国有资产管理,微观管制,组织全国力量办大事。

3)文化职能:思想政治工作等,其目的是提高全民素质,民族精神。

4)社会职能:即组织动员全社会力量对社会公共生活领域进行管理的职能。专门机构 10、行政体制。政府组织机构;行政权力结构;行政区划体制;行政规范。行政组织类型:领导机关,执行机关,辅助机关,派出机关

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绐终来为人民服务。

11、熟悉行政权力与行政责任

行政权力具备公共性、强制性和约束性的特征。国家权力包括行政、立法和司法权。

具有四种行政权力:1)立法参与权;2)委任立法权;3)行政管理权;4)司法行政权。行政责任:法律责任和一般责任,一般责任包括:政治、社会和道德责任。12、掌握公共政策和公共问题 公共政策:是政府为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而制定的行为规范。凡是解决社会共同问题的政策都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对全社会的利益所作的有权威的分配。

1)

利益选择。政府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是有目的的。其选择与政府的价值偏好一致。2)

利益整合,考虑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益相关性。

3)

利益分配。政策是一种资源,谁有政策,谁就拥有了资源,4)

利益落实,政策不能落实,意味着政策对象不有从政策中获得利益。

13、现实社会始终存在三个基本现象:社会现状、社会期望和社会问题。社会问题是指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任何公共政策都包含五个基本条件:

1)

社会客观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2)

大多数人对社会问题有所察觉并受期影响,并越有可能成为公共政策问题。3)

利益与价值观念的冲突。4)

团体的活动与力量,5)

政府的必要行动。一是属于政府应该管辖的,二是政府能够管辖的。14、公共政策问题认定的程序:1)认定问题;2)说明偏差; 3)确定原因;4)问题表述

15、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1)导向功能,2)调控功能,3)分配功能。

16、有三种利益群体和个体,容易从公共政策中获得利益。即1)往往与政策看法一致或基本一致的。2)最能代表生产力发展方向的,3)且是社会普遍获益的多数者。

17、公共政策分析基本分析框架:1)问题的认定,2)政策的制定与通过,3)政策内容的落实,4)公共政策效果评价。

18、公共政策分析方法 1)事实分析(客观存在):政策分析的一个基本点,是选择具有特定价值的事实。2)价值分析(政府价值取向):无论政治、经济上还是技术上的评价,都离不开价值。3)规范分析(尺度、标准);

4)可行性分析:包括政治可行、经济可行和技术可行性。5)利益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最本质的方面是利益分析)。城乡规划管理基本知识

1、熟悉城乡规划管理的概念与特征

广义:宏观的城市公共行政,公共管理乃至公共政治行为。

狭义: 比较微观的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日常工作。城市规划编制,审核,和实施等管理工作的统称。

规划管理五个基本特征:

1)

就管理的职能而言,规划管理具有服务和制约的双重属性;2)就规划管理的对象而言,宏观和微观双重属性,3)管理内容,专业与综合,4)管理过程,阶段性与系统性,5)管理职能和方法而言,具有规律性和能动性。

2、掌握规划管理的目的。1)维护社会公共利益;2)保护相关方面合法权益,3)促进经济、社会、环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促进建设纳入轨道,和城乡规划实施,规划管理的实现过程:从抽象到具体,从模糊到精确,从全面到局部,从内化到外化的过程,可概括为管理目标的分解,管理目标的内化,管理目标的外化。3、规划管理的依据

1)

法律依据,2城乡规划依据,3)技术规范和标准,4)方针政策依据。4、规划管理环境:广泛性,复杂性,差异性,变异性。5、城乡规划管理职能。

1)

控制职能:控制的要求包括依法,适时,适事,适度,客观进行弹性控制,按不同标准,分为微观、中观(详规和地区开发建设方案的审查)和宏观控制。按控制方式分,程序控制和实体控制。

按过程分,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中间成果、设计方案和施工图审核),事后控制。

2)

协调职能,系统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协调是必要的。包括工作协调和人际关系协调。

3)

引导职能。

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与审批管理 编制管理

1、编制主体。

2、制定城市规划的依据:1)上层次规划,2)技术、规范、标准,3)政策,方针,4)尊循规划法确定的原则。

3、总规强制性内容:1)规划区范围,2)规划区内建设用地规模,3)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4)水源地和水系,5)基本农田和绿化用地,6)环境保护,7)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8)防灾减灾。4、熟悉分级审批的规划

总规主要审查的内容:性质,发展目标,规模,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交通,基础设施与环保要求,协调发展,规划实施,符合编制规划办法要求,其它,共10项。5、掌握审批主体。

6、掌握审批程序。1)前置程序,2)上报程序,3)批准程序,4)公布程序。

7、掌握规划修改的原则与条件

规划实施评估是定期的。

总体规划修改的五个条件:1)上位规划调整,2)行政区划调整,3)国务院批准的重大基础设施,4)经评估确需要修改的,5)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的其他情形。

控规修改。论证必要性,征求地段内利害关系人意见,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方可修改。修规修改。修规和工程设计总平面图是审定,而不是审批。听证,和依法给予补偿。

8、编制单位资质管理,暂定资质等级 2年有效,取得至少 3年并符合要求,可往上申请

城乡规划实施管理

1、实施管理的五个基本原则。法制化。程序化,协调原则,公开化,科学性,(没有民主

2、实施管理的依据。1)城乡规划的依据,2)法律规范与政策依据,3)计划依据,4)技术规范,规定。

3、实施管理的基本制度。1)一书两证,2)乡村建设许可证。

4、管理的范围。1)地域范围,指在制定规划时明确的规划区,2)对象范围 5、管理方法。行政方法,法制方法,科学技术方法,社会监管,经济方法(罚款,共五种。

6、熟悉划拔方式取得土地的,需要选址管理。

1)选址管理的意义,国家对项目实行宏观管理是通过:计划管理,规划管理,土地和环境保护管理,其中规划管理就是选址审批制度。其意义,是在可研阶段选址,2)选址管理的任务。A,保证布局符合城乡规划,B,履行城乡规划的宏观调控职能。C,综合协调矛盾,促进项目实施。

3)选址审核的内容:基本情况,城乡规划协调,与基础设施的协调,与环境自然的协调,4)选址的行政主体:重大,国家级的,跨区域的,,,省级规划部门,其余的在县、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5)选址的程序:申请,审核,核发。

7、用地管理。不得在城乡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以外做出规划许可。

8、用地管理的主要任务:1)有效控制各项建设合理使用规划区内土地,保证规划实施,2)节约用地,保护耕地,3)综合协调,提高土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综合效益,4)依法调整规划中问题,不断完善。9、用地管理审核内容:

1)划拔用地审核:1)审核建设用地申请条件;2)提供规划条件;3)审核总平图; 2)出让地块审核:1)提供规划条件;2)审核建设用地申请条件;3)审总平图。10、规划条件:一般分为限制性条件和指导性条件。

11、工程规划管理。建设工程分为建筑工程,道路工程,市政工程三大类工程,12、主要任务(掌握),1)保证各项工程依规划有序建设,2)违护公共利益和建设单位个人合法权益,3)改善城镇景观面貌,提高环境质量,4)促进工程顺利建设。

工程管理审查的主要内容:

1)审核建设工程申请条件;2)审核修建性详细规划;3)审定建设工程设计方案(2个方案);4)审查工程设计图纸文件。

13、工程规划管理程序。申请,审核,核发许可证,竣工验收前的核实,竣工验收后的资料报送。

14、熟悉了解乡村规划管理(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内)

乡村规划的任务:1)确保先规划后建设,2)节约占地,保护耕地,3)合理安 11 排乡镇企业,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4)引导农民村民住宅建设,乡、镇没有核发许可证的权力,只有审核,依法把好审请关。

乡和村庄建设规划管理的审核内容:1)申请条件;2)规划设计方案;3)农用地转用审批文件;

15熟悉掌握临时建设和临时用地管理

临时建筑四个特征:一是时间短,2年;二是简易结构,三是无条件拆除,四是期限内自行拆除。

临时建设影响近期建设规划或者控规实施,以及交通、市容、安全的,不予批准。16、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管理。形势严峻,不容乐观。109座名城,85 座名镇,72名村。

17、世界遗产,包括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2003.10.17,巴黎《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也称口头或无形遗产。

18、五类保护文物:1)历史上,有科学、艺术价值,2)近现代、重大事件,运动,3)历代珍品、艺术品,4)历史文献、资料等,5)历代有代表性实物。分为移动和不可以移动文物。移动文物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一般分为一、二、三级。

不可移动分为7级。1)世界文化遗产与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2)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4)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历史文化街区、村镇;5)市级、6)县级文物保护单位,7)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

19、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条件:1)文物丰富,2)特别集中成片,3)还有传统格局和风貌,4)历史上曾经作为。。。中心。。要地,,发生过,,事件,有过重要影响,还有自身特色。历史文化名城必须还有2个以上街区。

20、历史文化街区申报条件:1)比较完整的风貌,2)要素基本上是原物,3)1公顷以上,4)保护建筑用地占总用地的60%以上。

21、文化遗产保护方针: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物质)

— — — — 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非物质)22、历史文化遗产规划管理主要方法

1)文保单位:划定范围,划出控制建设地带,2)名城,划定保护范围,保护传统格局,保护与建设结合,保护与旅游结合。3)街区,控制各项建设,加强环境整治,合理更新利用。4)名镇名村,做好规划,格局,风貌,空间尺度的保护; 23、规划编制要求。批准后,1年内由所在城市政府或县级政府编制完成。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报建设部和文物部备案。通常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规划管理要求,一般不可重建,如需要,则要审批。建设审批公示时间不少于20日。

规划原则:真实载体,历史环境,合理利用,永续利用。

历史建筑的概念:未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24、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条例,2006.12.1 1)分为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

2)管理目的:有效保护生态、生物多样性和自然环境,永续利用名胜资源,服务当代,造福人类。

3)管理任务:当务之急,加快规划,加强规划管理,控制建设,严禁违法建设,坚决遏制急功近利的开发。

4)管理原则:科学规划,统一管理,严格保护,永续利用。

5)规划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编制主体,12 国家级风景区总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建设或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编制,报省政府审查后,报国务院审批。

省级风景区总规由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报省、自治区政府审批,建设部备案。详细规划编制主体一样,审批分别为国家级风景区详规由建设部或省级风景区详细规划由建设厅(风景区管理部门)审批。

设施风景名胜区2年内编制完成规划。期限20年。城乡规划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1、城乡规划的法制监督: 城乡规划的权力机关的监督;

城市规划的层级监督,包括规划督察员制度; 城乡规划的社会监督;

2、城乡规划的行政执法监督:是以行政机关的名义进行,是强制性行政行为,不需要征得行政相对人同意,规划行政监督必须依法进行。

3、规划行政执法监督,是指对本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编制、审批、实施、修改的情况进行检查;对建设单位或者个人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城乡规划进行检查;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查处。

4、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城乡规划进行监督,其内容为: 1)验证土地使用和建设申请的申报条件是否符合法定要求,有无弄虚作假; 2)复验建设用地坐标,面积,与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规定是否相符;

3)对已领取工程许可证并放线的建设工程,履行验线手续,检查其坐标,标高,平面布局等是否符合许可证。

6、执法监督的原则,1)规划监督检查内容合法,2)程序合法,3)采取措施合法。7、行政处罚程序:取证、决定、制作处罚决定、送达。

行政处罚的五个原则:法定原则;公开、公正原则、与教育结合、权利救济、不能取代 8、行政处罚的适用:

行政处罚拆抵刑罚;行政处罚追究时效,二年;

行政处罚与责令纠正并行,不能一罚了之;一事不再罚。9、城乡规划部门的法律责任,如处分,未编规划、该发不发证的、越权胡乱发证的、不公布详规的、该听证没听证的、不作为的,可以处分。

10、职业道德,12条要求,…爱国爱民,敬业奉公,……………

11、城市规划行业的特点为具有综合性和政策性。超前性、长期性、科学性。12、规划管理工作的特点:依法性、综合协调性、实施性、程序性、公开性

第五篇:注册规划师复习三部曲

首先是资料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复习之前要把复习资料都找齐,大致翻一下,做个筛选。注规的复习资料要准备三类。一是指定用书,就是计划出版社出版的一套四本和法规文件汇编及续编,指定用书是最基本资料,是本门知识脉络的浓缩,它的重要性想必大家都清楚。

其次是有效的利用真题。虽然一般都认为每年的考题重复率不超过3%,但是真题是体现本门考试难度、深度的最直观的资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指导资料,其作用不可小觑。真题要靠上各类相关网站上搜索。建议真题的使用方法是在系统复习之初现做几套真题,按时间顺序从最近一年考试题做起,了解自己距离成功还有多大差距并粗略掌握一下本门的脉络和考查点。考前再做一遍,那3%的重复率也许就能让你及格。三是习题集。选择习题集要注意编者和出版社。尽量找到建工出版社的相关复习资料。其他出版社的据我观察质量很难保证,错误比较多,容易把人头脑搞乱,这可是备考过程中的大忌,所以提请大家注意。

最后是制定一个合理的适合自己的复习计划。不要胡乱的没有章法的进行大范围的复习,这样只会耽误自己的复习进度。

虽然很多人总是说“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工作那么忙,定了计划也比一定能落实。但是正是因为大多是人一边工作一边备考,时间非常紧迫而且零散,所以更要做好周密的复习计划,才能保证心中有数,按部就班地完成复习任务,顺利通过考试。计划一般可以分为总体计划和周计划。总体计划从宏观上把握了复习的时间、遍数,我认为应该至少看三遍书,毕竟很多学员已经过了读书最好的年纪了,只能靠理解和重复来增强记忆了。具体落实到实处就是周计划。一周每天里要完成多少复习量应该有安排,而且要强制自己完成,及时原计划复习的内容有变化,但复习量也要保证。

在考前最后这段时间里,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尤其是考前两天不要松懈,还是要争取多看,也许就是不经意一翻的内容能在考试中遇到呢。

下载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注册规划师复习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0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复习笔记

    2010年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规划原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 城市发展的基本理论 1、 区域理论 佩鲁—1950年—增长极核理论—极化效应及扩散效应2、 经济学理论......

    注册规划师考试实务复习要点

    注册规划师考试实务复习第一讲:答题注意 /注册规划师考试等高线往往是提示城市地区所处的地形地势、一些山体保护、景观保护;防洪排涝问题可能隐藏其中;同时应注意城市建设尽量......

    注册城市规划师

    一、相关信息 1.全国城市规划执业资格考试科目为:《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城市规划实务》。 2.2008年度注册城市规划师执业资格考......

    注册规划师练习题

    城市规划原理试题 一、 单项选择题(共70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 1,下列选项的表述中哪个是不确切的? a.经济发展是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的复习经验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的复习经验 在国营建筑设计院工作,但是本科学的是城市规划。说来惭愧,我参加注规考试的年头不短:2003年第一次报名,那时正念建筑学的在职研究生,英语统考因为......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的复习经验

    注册城市规划师考试的复习经验 第一:资料和信息的搜集和整理。 复习之初,我把能搜集到的复习资料都找齐了,大致翻翻,做一下筛选。注规的复习资料要准备三类。一是指定用书,就是计......

    2018年注册规划师4门全过注规法规笔记

    第一章 行政法学基础 1.法是由国家制定和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实施的反映着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系统;法律广义指国家机关制定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的总称,狭义指法......

    注册规划师模拟题-城市规划师2001范文大全

    2005年06月16日城市规划师2005·规划原理 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总计70分]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 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