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考不分文理科引热议 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时间:2019-05-14 10:59: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川高考不分文理科引热议 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川高考不分文理科引热议 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第一篇:四川高考不分文理科引热议 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四川高考不分文理科引热议 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从2021年开始四川高考不再分文理科这一规定引起了成都市民热议。对此,成都部分教师认为,不分文理科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

《四川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从2021年开始,四川统一高考考试科目设置为语文、数学、外语3门,各科满分仍为150分,不分文理科。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必考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选考科目)成绩组成。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由考生根据本人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及专业要求,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

对此规定,成都市民钟先生表示,他还没来得及认真思考这个问题。钟先生的女儿在成都青羊实验中学读初一,2018年上高中,刚好赶上新的高考制度。钟先生说,就不分文理科而言,他希望要真正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千万不要因此增加学生负担。成都大学的黄教授认为,现在部分大学生专业有余,广博不足。如果一个理科学生连中国基本的古典文献和历史文化都十分欠缺,一个文科生不懂得一些基本的自然科学,都会影响其学业甚至学术的发展。黄教授说,比如,前段时间大家都在谈论的“熔断”机制,“熔断”一词来自物理学上的电学知识,但用在经济学上非常形象。如果不懂这些,就会影响其理解和判断,甚至闹笑话。将来文理不分,也是相对不分,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科,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成都石室中学教学处主任毛伟也认为,不分文理科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他表示,不分文理科,有利于打破现在的高考格局,以高考改革强推新课改,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与世界先进教育更进了一步。毛伟举例道:“按现在的分科来讲,如果一个文科生刚好对物理感兴趣,一个理科生刚好对历史感兴趣,就没办法兼顾。但实行新的高考制度后,就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了。这非常有利于增强理科生的人文素养、文科生的理科素养,有利于综合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此,这更趋向于一种理想的中学教育,在现代教育征程上大跨了一步。”

石室中学校长助理徐锐则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困惑。他说,文理不再分科后,学生在高一就要进行自己的大学专业规划和将来的职业规划,这对学生是一个挑战。很多学生可能当时并不清楚自己在哪些学科更有优势,一旦选择失误,要调整不知是否还来得及。此外,除了语、数、外3门课程外,另外6门课程学生是6选3,不同学生会有不同的选择,学校会因此分成很多班上课,在师资、教室及各种硬件上必然会增加很多投入。

“教师的评价体系和标准也会发生改变。”徐锐说:“现在高中是文理分科的,班级和学科都很固定,对6门选修课的老师而言,课时安排和考核评价都是固定的。但实行学生自主选修学科后,同一门学科,在学生不同的选择组合中,其重要程度就会不一样,学生花的工夫也不一样,这对老师的评价和教学质量监测都会带来新的考验。”

第二篇:满分PK零分 网友热议四川高考甲骨文作文(本站推荐)

成都商报讯 昨日报道了今年高考作文中“古文字”作文得分不高的新闻后,引发了公众的广泛讨论。在各个高校的校园BBS上,大学生们对这篇作文的评判明显分成两派,有的认为应该给满分,有的则认为,用古文字写作不符合约定俗成的规定,应该得零分。

支持者:功底非常了得是个人才

在大成网论坛上,一名网友首先对这篇作文表示了支持:题目叫《熟悉》,没有其他的限定,写古文字,不管内容如何,都能看出这名考生对古文字的熟悉,没有偏题。相比之下,能用那么多古文字写出一篇800字的作文,这个考生创意巧妙,且古文字功底非常了得。

复旦大学校园BBS上,支持派的网友也认为,要背一篇古代的文章容易,但要全部用古文字来书写,“却不是一两个月背诵能搞定的”。一名中文系古代文学方面的研究生认为,“古文字根本就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就能写对的。这个考生绝对是个人才。”

四川大学校园网上,一名网友认为,“这名考生很有创意,应该被大学破格录取。”

反对者:太搞怪应得零分

同时,反对派也不示弱。

“让我评就零分,哪怕内容写得再好。”复旦大学一位网友认为,高考虽没有必须写简体字的规定,但按照约定俗成的认识,大家都认同了必须写简体字。用古体字写作文,“明明是在搞怪”。

“如果用古文字写《熟悉》,就表现了对古文字的熟悉,那是不是明年有考生用计算机程序写作文,也表现出对计算机程序的熟悉呢?”电子科技大学一名叫sdefing的网友打了一个巧妙的比方。他认为,四川高考阅卷组的评判标准很公道,确实应该以考生作文的实质内容为评判的标准,“用花哨的形式,不能讨好。”“就像足球比赛用手打进,再漂亮的进球也不能算得分。”

“以前有考生写了繁体字都引发了一场社会的大讨论。高考作文的花巧之风应该好好杀一杀。现代汉语基本功都丢了。”四川大学历史学院的一名同学也发帖表示。他认为,这篇作文恶搞的成分还是很大。应该得零分。

阅卷组:通过质检组审查 给分很慎重

对于这些争论,语文阅卷组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高考基础阅卷已经结束,“除非考生分数有加分算错的地方,可以于本月28日前登记查分;基础阅卷的给分已成定局。”

语文作文卷的一位阅卷老师告诉记者,这篇作文只有少数一两个阅卷老师看到过,后来阅卷组还专门找了相关的古文字专家进行翻译,最终的分数也经过了高考阅卷指导委员会专家的会商,并通过质检组的审查。“这么复杂的阅卷程序,在以往是没有的。给分也是很慎重的。”

由于目前这名“古文字达人”的身份仍还是个谜,作文分拿了低分,让人不得不担心他的升学问题。昨日,记者在中心城区的几所学校调查了一番,高中学生们普遍认为,这名神秘人“很有可能是已经保送或者准备出国的考生”,因为,只有对分数不太在意了,才敢这么冒险地搞怪一下。

“古文字达人”到底是谁

近日,高考作文用古文字写作的消息在网络间飞快地传播着,一时成了社会关注的焦点。写作者被大家封了一个很有90后特色的名字———“古文字达人”。

第三篇: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中期研...

《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中期研究报告

阳泉市平定四中小学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我校自承担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之后,便将《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到学校大课题研究上来,先后进行了教材改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及安排校本课程进课程表等点点滴滴的工作。现在学校全体师生都逐渐对诵读国学经典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尤其是学生在增长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思想习染,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焕发出勃勃四中学子生机。现将该课题的中期研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从建校起至今,我校除了在校园文化建设硬件上投入精力外,还对本校学情进行了综合客观分析,最后我们确定以最接地气的“诵读国学经典”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两大中心“重视精神文化教育,积淀文化底蕴”,与“关注个性特长发展,培养知行合一新人”整体设计,整合精编校本教材,力求让学生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上不断获得经典诗文的熏陶,感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也是我们全校一致通过将“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定为我们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的目标。

在课题研究开展中,我们改编的校本教材不光渗透蒙学经典,还将古诗文化,成语积累、名句欣赏及国粹文化融入其中。其教育意图十分明显,旨在通过丰富民族文化,以多角度的内容引领学生,在读、背、诵中熟读国学,走进经典,逐渐让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浸润学生的生命,影响他们的思维与情感,共同建造“整洁静雅自成一景,明礼乐学蔚然成风”的和谐校园。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自课题研究开展后,我校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与以前相比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学生,不论是出进校园时的言谈举止,还是课上课下的行为秩序,以及全校大型集会等,他们基本上做到了与同学有序谦让,对老师问好行礼。但同时我们发现尽管多数学生能起好带头示范作用,但依然有一些学生行为鲁莽,出言不逊。还有校园内的一些文学知识宣传栏无人问津。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研究发现校园内依然存在因家庭变故而使思想滞后,或者因迷恋网络而使情感缺失等等类似的学生。所以我们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中更应重视将思想教育走进学生、家庭内部,使得课题研究工作能真正起到改善人的精神文化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要求 1.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以学习《弟子规》为主,同时还兼学一些成语、古诗、名句名段,了解我国的茶、丝绸文化及民间艺术方面的国粹文化。三、四年级以学习《三字经》为主,同时还兼学一些成语故事、古诗、名句名段,了解关于中国瓷器、民乐民舞、戏曲、京剧方面的国粹文化。

五年级:主教材以《增广贤文》为主,副教材涉及古诗赏析、成语故事导读、成语积累、名句名段、及中医、中国书画等国粹文化。

六年级:主教材以《笠翁对韵》《论语》选编为主,副教材涉及古诗赏析、成语故事导读、成语积累、名句名段、及对联文化、武术等国粹文化。

2.特色创建部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注意将国学经典诵读课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首先是课题组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在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双向建构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开发国学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终深发展。其次是在发挥传承与发展文化载体作用过程中,我校力争借助一面墙、一座亭、一条走廊、一块版面、一层台阶、一条标语等做到宣传、解读、熏陶的作用。另外还通过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传承民族文化的大军中,日复一日地习染民族文化,聆听民族精髓,争做知行合一的精彩四中人。

四、课题研究过程

1.我校于2013年2月申报了“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验研究,召开了课题筹备会议,确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首次开发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读本》。2014年暑假,我们经校委会一致通过,对校本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

2.课题研究中,我校先后组织开展师生培训,通过培训会议、升旗仪式、黑板报、楼道内宣传牌等向全体师生全面系统地讲解学习国学精粹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等。随后,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引导全体家长了解国学精粹,营造书香家庭,全力配合学校开展此项工作。

3.在建设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时,我校还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以年级制定诵读计划,每周利用两节诵读课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我们严格要求持案上课、有记录,学校领导检查落实。在学期末,我们由相关领导进行不拘同一形式的考查。现在我校,学生背诵古典经文已蔚然成风。

4.在国学校本课程实施中,我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多项活动,全力保证诵读见效果。比如年级组每月组织一次以“诵读国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书法作品展示;学校组织读“中华魂”讲故事、演讲活动;每月一次的书画、剪纸、电脑小报评比与展示。同时开展课题研究近两年来,我校先后开展了“迎元旦”六个年级不同形式的的国学经典诵读初赛、推荐选手最终的精彩复赛活动;在2013年12月与2014年12月,我校连续两年举行“国学经典读写大赛”,对年级赛出的选手人人颁奖,对决赛前3名学生予以重奖。通过层层推荐、读写结合这种形式将诵读国学热潮推向更高层次,使学生在诵读中身心各方面均获得了成长,这远比书面上死记硬背搬来的那些知识更有价值。

五、课题研究初步取得的成绩

1.国学氛围浓厚袭人。我们本着“文化润校”的方针,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校除了装扮教学楼内墙壁,使其会“开口说话”外;我校还投资人力、物力、财力,美化校园围墙,使其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有位于校园西侧素雅、柔美的“静雅亭”,时时刻刻散发着迷人的芬芳。与此同时我校还将校本国学课纳入课时,听着他们朗朗的吟诵声,目睹他们在舞台上的风采,深感经典文化魅力之大。

2.国学活动丰富多彩。我校大力发挥经典诵读活动有效载体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各个班级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积极学习国学知识。同时大家在每月的27日之前积极向教导处上交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手抄报、硬笔作品,既为校本课程的开展积累过程性资料,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校园展示的公开平台,更大范围的吸引师生学习。

3.国学团队逐渐成形。活动中我们坚持诵读经典并无年龄之分。其一对于教师来说,我们更应该将正心、修身、养德为作为职业道德的底线。以宽容之心包容全体学生的过与失,以无尽的爱心哺育全体学生茁壮成长,以永远的耐心静候所有花开的美景。其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渐渐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勤学自强,孝敬父母,团结互助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与此同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不光提高了语文素养,还感受到了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怎样将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与小学语文情感目标教学有机融合。2.如何解决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身体力行的困难。

3.如何解决学生单凭一个本、一支笔、一张嘴参加期末的“国学经典读写大赛”带来许多不便。

七、下阶段研究方向

1.通过中期汇报,对国学诵读中随时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体协商,表态解决,争取能拿出更有效的方法推进课题研究。

2.在国学思想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上多动脑筋,争取使学生学得更加切合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3.每学期任课教师要对课题研究进行认真地总结,及时整理经验,以使后面的工作更加扎实。

4.对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及时进行分类整理,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档案。

第四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泰兴市鼓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这一崭新的课程形态正日益深入人心,并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活力。三年来,我校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切实重视了综合实践课程的开设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开发课程资源,拓展活动时空。

加强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保证活动效果的重要前提,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创造性学习的重要条件。虽然综合实践课程资源无处不有,无处不在,但怎样对它进行开掘和运用,是必须认真研究的问题。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教材,刚启动时,老师们普遍反映,开展一两次活动还可以,但把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开设,教材的问题必须解决。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何况当时还没有教材,纵然有了教材,能否保证教材能轻易拿来,随即运用,也还是个问题。后来的实践也恰恰证明了这一点。

1、重视引导,坚持示范性。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始于2001年秋。为了开好头,起好步,在组织学习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我们分别在三到六年级各举行了一次综合实践示范活动。全组教师参与方案的设计、活动的准备,最后选择一名教师付诸实施。活动后分年级组进行研讨,找出问题,剖析原因,探究改进措施,并对活动方案作进一步完善。接着,任课老师分别在本班实施,并组织了实施后的交流。这样,老师们对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综合实践课程资源等就有了初步的认识。2002年暑假,我们又组织骨干教师,对一年的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进行梳理和总结,选择成功的活动方案进行修改,精心加工,形成了我校第一套综合实践活动教材。

2、系统梳理,重视系列性。为了让全体教师成为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人,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认真学习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以搞清楚新一轮课程改革对综合实践课程设置的具体目标、方式方法,搞清楚各学科与综合实践课程的相互关系以及综合实践与现实生活,与自然世界的广泛联系,从而引导教师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综合实践课程资源。

一是开发环境教育资源。为使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环境,自觉自主地保护环境,我们重视了环境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把鼓楼社区、鼓楼广场、泰兴西郊防空林等作为环境教育基地,通过组织观察、进行采访、专题研究、参与管理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环境与生活、与社会、与人类的紧密联系,获取环境保护的初步知识,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二是开发生活教育资源。我们注意挖掘生活教育资源,让学生走进家庭学当家,走上街头管交通,走进商店学营业,走进银行学储蓄,走进车站学服务,走进社区学管理……从而让他们在生活中感受生活,认识生活,学会生活,使他们成为生活的主人。三是开发科技教育资源。我们通过建立市农业局、科技局、种子公司、电视台、广播电台等科技教育基地,抓住中国银杏艺术节、学校文化艺术节等科技教育时机,通过“走近银杏”、“我爱泰兴”、“走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五彩的秋叶”等主题实践活动,通过上网查询、调查访问、实验研究等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向学生打开科技的大门,让他们尽快接受科技新信息,了解科技新成果,认识科技新发展。四是开发文化教育资源。泰兴人文会翠,文化底蕴丰厚,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资源。为此,我们开展了“走进泰兴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了解、去接触、去感受、去开启泰兴文化宝库,了解泰兴历史,认识泰兴名人,感受泰兴文化魅力。另外,我们还以坚持多年的“诵经典美文,做时代少年”活动为载体,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充实人文内涵,增加文化含量,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提高人文素养。

五是开发品德教育资源。我们把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泰州梅兰芳纪念馆、泰兴烈士陵园、根思烈士陵园、中安轮纪念馆、新四军东进纪念馆等作为品德教育综合实践基地,开展系列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英雄、了解英雄、学习英雄。

经过不断摸索和探究,老师们的眼界逐步开阔,课程资源意识不断增强,资源运用效益不断提高。到2010年初,我们就形成了20多万字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汇编》和《综合实践活动课堂实录汇编》。

3、明确内涵,坚持实效性。随着综合实践课程研究的推进,我们发现少数教师在活动内容的选择和活动形式的确定上出现偏向,或者是简单从事,马虎应付;或者是贪大求洋,追求形式。为此,我们于2008年春学期,组织了全校规模的综合实践活动展评,展评后组织全体任课教师观摩了四节优秀课,并进行了针对性研讨,从而引导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上坚持以下几个原则:一是效益性原则。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时,根据学校实际,优先选择那些课程成本低、而且可能对学生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课程资源。二是适应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坚持适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知识、技能和素质背景。三是生活性原则。进行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开发,注重从生活中找问题,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主题。

二、讲究实施方法,确保活动效果。

综合实践活动受多方面因素制约,开始实施阶段,我们曾碰到诸多矛盾。一是时间的安排问题。开始是一周一节大课,一节小课,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老师们普遍反映,如果严格按课表上课,就很难开展系列活动。二是内容衔接的问题。同一主题的活动,不同的年级都搞,容易出现简单重复的现象。三是谁来兼课的问题。我校综合实践活动安排语文老师担任,语文老师一般都兼班主任,这样,他们的负担显得过重。而由于语文教师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容易使综合实践演变成语文活动课,其他老师对此不加过问。四是教师指导的问题。有些复杂的活动,老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不知干什么,怎样干。鉴于上述情况,从2008年秋学期起,我们便注重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调研课等形式,进行一系列的研究。

1、时间确定体现灵活性。根据课程计划,每周仍是一节大课、一节小课。但在具体操作上,让老师们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合理安排,可分散使用,也可合并使用。对部分阅读型、调查型、实验型、采访型的任务,提倡让学生利用双休日去完成。课表上的时间,主要用于实践活动的启动、学生难点的答疑、活动成果的展示。

2、教师安排讲究效益性。考虑到语文教师的负担问题,我们对他们的非语文学科的课时适当减轻。为使其他学科教师积极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我们要求他们定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集体备课,对本学科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要求和形式提出建议,并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方案的设计和部分活动的组织。同时,还鼓励他们结合本学科实际,独立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3、内容选择重视系列性。综合实践活动的空间广阔,内容丰的,为保证效果,我们引导教师认真研究教材,寻找学科教材知识之间、能力之间、情感之间的联系点,沟通学科教材与环境教育、、生活教育、科技教育、文化教育、品德教育间的联系,挖掘活动主题。在此基础上,围绕主题,认真思考,把握联系,从而围绕一个主题,尽可能地将诸多内容融合其中。如:围绕“认识自然”这一主题,我们根据年级特点组织活动:低年级开展“我们爱春天”、“美丽的秋天”、“夏天真奇妙”、“冬天里的美丽”、等综合实践活动;中年级开展“走进昆虫世界”、“菊花如此多娇”、“花草世界真奇妙”、“说茶”、“中秋话月”、“羌溪河的变迁”、“我为家乡换新衣”、“我们是环保小卫士”等活动;高年级开展“动物世界也有情”、“争当环保小能手”、“看城区,话环保”、“走进中国少年军校”等综合实践活动。再比如:围绕“走进家乡”的主题,低年级组织开展“我们家乡真美丽”、“家乡大变样”等活动;中年级开展“美丽的泰兴”、“我爱家乡的银杏”、“黄桥烧饼黄有黄”等活动;高年级开展“杨根思,我们的骄傲”、“走进东进纪念馆”、“走近银杏之乡”、“感受教育之乡” “到南京海底世界游玩去”、“走进上海东方绿洲”等活动。这样,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活动,使年段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上互相联系,逐步推进,以形成系列;活动上互相配合,互相促进,以强化效果。

4、活动过程体现操作性。为保证活动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我们坚持精心设计每一项活动,细化过程,做到目标具体,环节明确,组织严密,前后相连,整体推进。这样,既能解决活动在一起,时间难以保证,空间难以变换的问题,又可促进个体活动与群体活动、课内活动与课外活动、动态活动与静态活动的结合;既可充分发挥家庭优势、学校优势、社区优势,又便于活动中的及时反馈,及时总结,及时调整,使方案不断完善,活动不断推进。如:“请到家乡泰兴来”的活动,具体分以下几个步骤:

一是诱发情感:截取反映家乡悠久历史、人文环境、名优特产等方面的精彩“镜头”,通过学生介绍、老师点拨、观看图片等方法,激发学生情感,引发探究心理。

二是划分小组:按“人文历史、风俗习惯、自然风貌、美好风光、典型人物、典型特产、工业发展、农业生产”等划分活动小组,让学生根据爱好和条件,选择参加,每小组选定一名组长和小组长,他们的任务是组织本小组的活动。在此同时,各小组明确摄像人员、录音人员、资料搜集人员。在学生自由选择的前提下,教师根据班级情况,对小组人员作适当调整,以尽可能地使每个小组的人员构成基本平衡。教者根据活动目标,与可能涉及的单位(泰兴电视台、泰兴广播电台、泰兴日报社、杨根思烈士陵园、东进纪念馆等)主动联系,请他们给予支持。

三是查阅资料:通过阅读书报、查阅县志、上网查询、调查家长、教师、知名人士、参观东进纪念馆、杨根思烈士纪念堂、县档案室、文化馆、电视台、泰兴日报社、银杏开发公司等方法,使他们比较多地了解泰兴,认识泰兴,感受泰兴。

四是处理资料:各小组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处理,将其分解为“文字资料、图片资料、音像资料、实物资料”等。在资料整理中,可在本组选择运用的前提下,把有关资料及时向其他小组推荐。在所有资料到手后,可根据本组主题进行梳理,以保证资料的清晰度。对梳理的资料进行适当处理,对手抄资料尽可能进行电脑打印。对某方面的资料还要进行归并、取舍、提炼。

四是准备汇报:各小组根据本组搜集的资料,本着“全面展示,资源共享”的原则,考虑本组介绍的内容和介绍的基本程序,编写好介绍提纲。介绍内容都要注意把握要点,对重点部分的内容要真正清楚明白、资料翔实。各小组根据本组介绍的内容和内容占有的形式,确定本组介绍的形式,具体形式有“文字介绍、图片展览、图文结合、音像结合、实物展示”等。五是成果展览:各小组根据掌握的资料,安排的叙述顺序,确定的叙述重点,在下面练习介绍。此后分小组上台介绍,介绍中要发挥图片、资料、录音等的综合效应,力求做到语言清晰,说有条理,说有趣味。介绍的过程中,可叙谈自己的感受。从而在展示成果中,让学生体验快乐,升华情感。

六是活动延伸:各小组出手抄报(手抄报的期数根据本组内容而定),以全面展示活动成果。各人写一篇以“请到我们家乡来”的作文。各人绘制一幅泰兴市旅游图,将泰兴市的主要旅游景点(包括具有重大意义的纪念场馆)标明,以吸引人们到泰兴市旅游观光。为全校学生设计以“请到我们家乡来”为主题的综合展览,各主题可根据学生自行调查的情况进行分类。解说员和解说词各小组自行拟写。

5、优化实施方法,体现自主性。综合实践,是特殊认识与特殊实践辨证统一的活动过程,是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学生主体能力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它是动态变化、和谐发展的过程。为此,我们重视了实施方法的优化,注重活动内容的鲜活性和丰富性,以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全员性和全程性,以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的外显性;注重活动过程的综合性和探究性,以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参与的创造性;注重师生关系的民主性和平等性,以充分体现学生参加活动的能动性。

三、讲究评价方法,优化激励机制。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既有总结评价的功能,又有纠偏矫正的功能;既有定向导向的功能,又有发展延伸的功能,它在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评价的作用和价值不在于对学生的活动结果作出肯定或否定的结论。为了激发教师探究综合实践课程的创造性,调动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我们根据综合实践课程的特点改进课程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1、优化对学生的评价。对学生评价,我们坚持了主体性、过程性、形成性和发展性原则,以评价促发展,以评价促提高。

一是重视自我评价,突出主体性。首先是在自我欣赏中评价。鼓励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每一次综合实践活动,从搜集的资料到形成作品(制作、体验日记、调查报告、打印资料、采访录音、手抄小报等)都及时积累,妥善保管。活动后,安排时间让他们自我欣赏,从中体验自己的成功。其次是在互相交流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小组、全班、全校性的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了解,互相欣赏,以体验成功的快乐。再则是在成果展览中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组织全班或全校性的成果展览,让学生自我准备展览,自我组织展览,自我介绍展览,在展览中自我评价。二是重视体验评价,突出激励性。每次综合实践活动,我们都鼓励和促进学生人人参与、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只要学生参与到了活动中来,经历了活动过程,即使没有达到预期结果的,在活动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知识和认识,获得了实际的体验和经验,总结了失败的原因和教训,就给予积极的评价。每次交流、展览,都坚持重视学生个体、小组集体、班集体自身的纵向比较,淡化群体之间的横向比较,从而让人人获得成功,体验成功,享受成功。三要注重形成性评价,突出发展性。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要求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关注每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发展中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发展的角度不断调整活动评价策略,及时对学生从情感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发展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的掌握情况等给予评价,以促进活动的不断进展,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2、改进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我们坚持客观性、公正性、全面性的原则,侧重对其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组织、规划、管理、指导等方面能力和实效的评价,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素质的提高,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探索的不断深入。

一是在交流中评价。每学期我们都坚持举行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各任课教师可以从资源挖掘、主题确定、内容安排、方案设计、方案实施、资料搜集、资料处理等方面选择一两个重点来谈实施体会,让教师在交流中展示,在展示中评价。学校把教师交流情况作为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实施情况评价的重要依据。

二是在展示中评价。围绕综合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每学期我们举行“三个一”的展示活动,即:一次综合实践方案设计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课的亮相,一次综合实践成果的集中亮相。每一次亮相都坚持人人参与,集中展示,大家“浏览”,让全体教师在展示中形成成就感。

三是在抽查中评价。我们要求任课教师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对课表上安排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坚持上足、上好,教导处定期不定期地进行抽查,把抽查情况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条件。

学期结束,学校综合以上几方面的情况,对教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执行情况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

四、重视课程管理,优化管理机制。

为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切实重视了管理机制的构建,从而保证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有相应的管理制度做支撑。

1、确定以人为本的管理目标。我们把“教师发展”和“学生发展”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管理的主要目标,一切为了促进教师素质的整体提高,一切为了学生素质的整体发展。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他们的理论水平,并引导他们把教育理念转化向教育行为,我们成立了由校分管领导、特级教师、名教师组成的专家组,对新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模式进行全面、深入研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深入探索,从而对全校综合实践活动从资源的挖掘、内容的选择、专题的确定、计划的制定、方案的编写、方案的实施、实录的撰写、学生的评价、资料的搜集、成果的展示等方面进行指导。

2、形成自上而下的管理网络。为加强管理,我们根据本校实际,建立了由“校长室——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构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网络,重视上对下管理和指导,保障下对上负责和联系,做到上下贯通,整体连动,构成网络,以寻求管理效应。

3、建立管理人员的工作制度。一是学校课改小组工作制度。学校建立课改领导小组,课改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对学校课改实验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实施工作,每月就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召开一次工作会议,发现和总结经验,以便及时推广;分析和研究问题,以便及时解决。二是基层组织的汇报制度。每月备课组、教研组、教导处自下而上地汇报一次,汇报中一是讲实施情况,二是谈实施问题,三是提实施建议。为上一管理层研究部署工作提供依据。三是横向之间的联系制度。备课组、教研组每月横向联系和沟通一次,在联系沟通中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互相促进。

4、把握课程管理的工作重点。一是计划管理。每学期开学初,学校根据本校工作重点提示课程改革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内容,并引导教师综合各学科内容,根据本年级学生特点,制定全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二是过程管理。学校领导成员每人分管一个年级,负责综合实践计划的制定、活动的实施、活动的总结,及时了解和解决所在年级组综合实践活动中碰到的问题。二是资料管理。我们把综合实践活动资料的积累作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的重要内容,引导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资料进行全面积累,认真梳理。学校对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实录、经验总结等及时汇总、提炼。

三年来,我们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一定的经验。首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教师队伍的成长。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索中,任课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培训,主动采用自修──反思的模式不断学习,充实自己,课程意识和课程资源开发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其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综合实践活动所具有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和自主性的特征,为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提供了条件。学生的活动领域从校内走向校外,活动内容由教材拓展到社会与自然,研究的课题由教师指定发展到学生自主选择,学生主体性得到了充分体现。再则,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校本教材的建设。

我们知道,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应试教育的干扰,家庭与社会、家长与教师在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上的诸多矛盾,使得课程改革面临许多困难。为此,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全面、深入、持久的探索,以促进课程改革的稳步发展,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高。

第五篇:勤积累,善运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勤积累,善运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011版)《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要提高运用能力,必须先学会积累储存,就好比一个仓库里的货,必须形式多样,应有尽有,才可能供得应求,运作自如。所以,笔者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现实教学中却与愿相违,批改学生的作文,常常有这样的叹息:怎么文中找不到几个成语,甚至一个也不见影儿!在一次题为《童年趣事》的作文中,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时大都用上“我高兴极了”,有时一篇文章中就出现好几处这样的心情描写。显然,学生在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头脑里搜索不到其它表达快乐心情的成语可以做为更好的表达方式。假如不改变学生存在的这种现象,那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原地踏步,甚至大大减弱,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陷于尴尬的境地。

成语, 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学习语文, 积累一些成语, 确实很有必要。针对现在的教材, 综合性学习、各种考试也把成语的掌握运用列入了试题的范围。关于学习成语, 必须重视日积月累,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我花费了差不多一学期的时间让学生积累常用成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期盼与各位共勉。

一、勤积累,乐输入,丰盈知识储存

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语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是学习者学习的蓝本,也是学习过程的起点。没有语言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学习。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和速度。成语也一样,积累是输入,运用是输出。所谓积少成多,知识的宝塔都是在日积月累中堆砌而成的。我从开学伊始,就按计划让学生在每天的作业中增加一项固定的任务,那就是积累。积累的内容很多,有诗歌、谚语俗语、名言警句,当然其中份量占得最多的还属成语。

首先是课内成语积累。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大都有出现成语,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对成语的理解较为深刻,积累下来不费吹灰之力。特别是在每一单元的“词语盘点”中,都会给我们归纳出一些应该掌握的成语。不管是课文中的成语还是“词语盘点”中的成语,教学时,我都会让学生一一记录下来,并背诵积累,每一课默写一次,每一单元再默写一次,通过反复复习再现的方式进行加强巩固。一学期下来,学生在课内积累的成语就可达上百个。

其次是课外成语积累。每教学一篇课文,我会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相关的课外成语。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我会让学生积累关于写小草、写草原的成语,如广袤无垠、绿草如茵、一马平川等;教学《桥》一课时,我会让学生积累关于描写人的精神品质的成语,如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等;教学“词语盘点”时,我向学生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去搜集与这方面相关的成语,如聚沙成塔、集液成裘、跬步千里等。除了依靠课本的延伸来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外,我还抓住课外活动的契机,让学生积累相关的成语。如学校庆祝“六一”儿童节时举办了歌唱比赛,我让学生积累关于描写歌声美的成语,如婉转悠扬、燕语莺声、余音绕梁、莺舌百啭、如闻天籁等;学校举行篮球比赛,我就让学生积累关于描写运动场面的成语,如生龙活虎、人流如潮、你追我赶 争先恐后、力争上游 不甘落后等;如果我当天特别表扬了某些同学学习认真,我会让学生在当天积累关于与学习有关的成语,如好学不倦、笨鸟先飞、学无止境等;如果我们学校正举行大扫除,我会在当天让学生积累关于形容干净、整洁的成语,如一尘不染、井然有序、焕然一新等„„

总之,课外的积累途径可以千百条,但最好都遵循一个原则:让学生的积累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对这些成语的敏感度较大,避免了枯燥乏味,更显乐趣,积累的知识自然会更为深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终究会让学生的成语储存越来越丰盈。

二、善运用,敏输出,提高综合素养

在上面讲过,积累是输入,运用即是输出。积累了一定数量成语后,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

趣,让他们觉得英雄有用武之地, 激发积累运用的内动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文竞赛活动来巩固学生积累的成语, 在活动中培养他们运用成语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激发趣味活动,运用成语

1、成语接龙赛

在教学“词语盘点”时,我会先让学生玩一玩成语接龙的游戏。成语接龙活动较为活跃,学生很容易投入其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毫不示弱,力争上游,竞赛总是在持续的激烈中被我喊停,原因有二:一是时间的关系,一是为了吊一吊他们的胃口。只要我觉得达到目的,就会毫不犹豫地结束这项活动。学生总是余兴未了,有时下课了还在继续接龙,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成语接龙是提高学生积累成语兴趣的有效游戏,也是让学生提取储存成语的一种加工方

式,只要不断地加工运用,成语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更深的痕迹。

2、限时写成语比赛

每周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成语比赛“看谁写得多“的活动,学生颇为喜爱。活动规定

学生在二十分钟内按规格写下自己积累的成语,写得多的胜出。我会在电脑屏幕中展示优秀作品,并组织公开奖励,分析存在问题,与学生一起总结以验,提高储存与提取的能力。

这项活动看似简单,实为不易。积累到头脑中的成语成堆成片,杂乱无章,通常有学生

在写时自己无法想到的成语,其实在下课时人家只要说出前面一二个字,他就会将成语完整无误地脱口而出,可是,在自己提取时为什么没有搜索到这些成语呢?学生总会因为这个很纳闷。其实,人的大脑就像图书馆一样,储存的书籍很多,丰富多彩,假如不懂得分门别类,也会毫无头绪,不知道这图书馆里都有些什么书,有时要找一本书都得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所以,如果你要在短时间内提取更多的成语,就必须对积累的成语在头脑中找规律进行分门别类,如以”一“开头的;以“五”开头的等等,只要一旦找到这根线头,后面的成语就会呼之即出。聪明的学生总会这样做,如果库存的成语够多,那么,在这样的活动中胜出是轻而易举的了。

3、串词成话

在成语的运用练习上,我最喜欢且最常用的是“串词成话”活动了。这个活动经常在教

学词语盘点时使用。举个例子,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词语盘点时,里面的成语有“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共十二个。我先引导学生通过熟记或背诵积累所有成语。接着,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每人可选择一个,在交流中互相补充理解。最后,我让学生运用里面至少一个成语以上写一句话或一段话,鼓励成语用得越多越好,并且比赛比赛,看谁用的成语最多。学生总是好胜心较强的,在我的鼓动下,他们个个跃跃欲试,瞑思苦想,谁也不让谁似的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成语较量。最后,学生有的用了两个成语,有的用了四个成语,还有甚至十二个成语都用上了,写成了一篇小

短文。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杰作时总会有几分得意的成就感,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积累成语的情趣。

在“串词成话”活动中,学生积累的宝库打开了,在理解与运用上进行了一番细细的雕

琢加工,对于积累到的成语,他们定能根据自己的程度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也会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了运用成语的能力。

(二)捕捉生活情景,运用成语

1、敢表率,重熏陶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好天地。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

上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我喜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讲课时适当在课堂上运用成语,如教学《金色的鱼钩》的导入中,我说:“同学们,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点评也尽可能地用上成语,比如:“你的朗读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又如:“你的发言让我们受益匪浅,谢谢你!”再如:“你精彩的语言让我们如沐春风。”“你激昂的气势真是荡气回肠啊!”„„简短的点评,附加上成语的运用,意境更加怡人。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了在特定语境中对成语的运用。

2、激实践,促发展

成语的运用也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用语言表达来实现。上课时,我常鼓励学生回

答问题的语言多运用成语。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五彩纷呈:“这篇文章的语言有如行云流水,读起来真是心旷神怡”;“这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文章,文质兼美,让我百读不厌”;“我喜欢作者的异想天开,我仿佛也身临其境,陶醉其中”„„学生在有意或无意间运用了成语,让他们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娓娓动听。

我也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多运用成语,这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积累的量足、记忆得深刻,运用是没有问题的。只有激励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实践,才能真正在语言运用中得到发展。

(五)关注习作精彩,运用成语

积累成语,最终是要让学生运用于写作中,写出来和说出来一样,都是要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不管是学生平时写的周记,还是课内的作文,我都会要求学生在文中运用成语。有时硬性的要求亦非不可。比如,在某次作文时,我会要求学生在本次作文中至少运用十个成语以上。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绞尽脑汁地去在意这个问题。有一次作文中发现,学生在写自己心急时,压在横线下的是这样一行字:“我的心里急得很。”而修改在旁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我心急如焚。”从这个表象看来,学生是经过思考的。他在一番推敲之后,用上了“心急

如焚”这个成语来代替表达自己“急得很”的心情,这就是学生获得成语运用的进步见证。

学生对成语的运用必须有一个过程,那就是由他动到自动,由外力到内力的变化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他动”,就是“外力”的作用。

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成语,是我们积累与运用的最终目的。只要我们认识正确,引导得

当,学生就会有一个好的开始,就会有良性循环。也许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是我们愿意不断炼就这项“搬运”的工夫,这是我们教学的任务。

总之, 通过一学期的积累运用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学生养成了自觉积累

和运用成语的习惯。他们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自然显得更有文采。所谓“厚积而簿发”,只要我们用心研究,耐心引导,让学生真正做到勤积累,就能切实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下载四川高考不分文理科引热议 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川高考不分文理科引热议 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几点做法(5篇)

    浅谈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几点做法 陕西省陇县大大街小学张陇琴 语文学科是一门多科性和交叉性很强的综合学科,内容庞杂,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作为语文老师,既要教给学生基础知识......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鲁中元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小学734500) 【内容摘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活化语文课内学习,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利用校本资源,多渠道高效率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

    利用校本资源,多渠道高效率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自2010年以来,笔者一直坚守学校高三阵地。接手的都是总体班级成绩下等的班级。基础差,对英语失去信心的学生多。我一度思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