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校本资源,多渠道高效率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

时间:2019-05-15 10:24: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利用校本资源,多渠道高效率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利用校本资源,多渠道高效率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

第一篇:利用校本资源,多渠道高效率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

利用校本资源,多渠道高效率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

自2010年以来,笔者一直坚守学校高三阵地。接手的都是总体班级成绩下等的班级。基础差,对英语失去信心的学生多。我一度思考研究这个问题。一直以来,学生的语法学习变成了语法知识学习。并且跟教材走,支离破碎。老师费力地讲解,学生费时地记笔记,可是练习不集中,巩固不到位,导致学生学得东一榔头,西一棒头的感觉。这是一个层次。另一个层次,即使一部学生通过反复磨,了解了语法知识,我们的语法讲解又分裂了词法和句法的一体性。忽视语法在形成语言能力中的真正作用。因此,对学生语法的查漏补缺成了我的主攻方向。最大难点是时间紧,任务重,如何激发学生兴趣,高效快节奏地大面积地辅导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合理利用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部分。英语教学特点之一是要使学生尽可能多的从不同渠道,以不同形式接触和学习外语,亲身感受和直接体验语言及语言运用。于是,我们决定利用自办《英语学习报》,开展提高学生素养的课题实验。通过自办《英语学习报》这个校本资源平台渠道与学生互动。

在实验中,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课外报刊,网上资源,集中语法项目,加工,整合,编辑,自选语法知识,句型,名言,警句,谚语。帮助学生对比,分析,归纳。办报以教师为主,方法是采取任务型教学途径,适当吸收学生进行策划,栏目组稿,文章校对,资料选编,美术设计等活动。以所教班级学生为样本,坚持办报与所教课堂教学同步,不影响正常教学进度的原则。报纸内容坚持重点面向学优生和学差生,兼顾一般学生。版面语言以英语表述为主,适当加汉语注解。纸质八开两版,每两周一期,共计16期。电子版及时上传学校网站。目标直对语法。集中提炼,密集演练,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及学生综合语言素养。反思研究过程,取得预期成果,先做总结如下。

一 研究的主要结论与观点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归纳为主,优化学习策略

传统的语法教学都是用演绎法,即:呈现——举例——练习。虽然,直接,明了,便捷,但学习者被动接受,缺少内化的学习过程。我们在这一阶段反过来,采取归纳法。通过让学生接触大量的含有某个语法结构的典型的,有意义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提取,加工,总结,归纳出语法规则。这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增强主动参与意识,从而提高兴趣和学习效率。这正是《英语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积极尝试,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主动实践,从而达到的优化学习策略的目标。

2充分利用对比,突破语法难点

利用汉英语言间的语法结构,思维习惯的对比分析,挖掘其间的相似性,差异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两种语言间的正迁移作用,克服其负迁移作用。减少语言学习的盲目性,增强自觉性,自动化。尤其是各种从属句做主语,宾语,表语,状语,定语,和非谓语动词作相应成分的对比,在练习中补充句型转换,更是将高中英语学习的两个难点——主从复合句和非谓语动词集中突破。

3突出大语法观,发展语言输出能力。

办报集中语法学习不以语法知识的传授为唯一目的,把语法学习的作用直接定位为,促进输入,监控输出。

所谓促进输入,首先是对阅读的促进。进一步理解语法形式的表意功能,并能对复杂句式分析句子结构,句子各部分的关系有一定的归纳分析和解释能力。这样,提高语言的认知水平,发展思维能力。,所谓监控输出,充分利用集中语法练习,监控语言输出,而不是只停留解题和知识层面。只有把语法知识运用到语言实践中,起到促进灵活得体的交流功能,语法的价值才真正体现出来。因此在报纸栏目中设了短文背诵,复述,口笔头表达练习,只在达到强化,内化,从而正确输出。

4知识性趣味性兼并备,提高学生情感态度及文化意识。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英语课程标准》)我们通过活泼的办报形式,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动机兴趣,形成健全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不说,是令人可喜的额外收获。我们遴选了富含哲理和催人奋进的名言谚语和美文。加密了人文知识的输入,变单纯的语法学习为“语法+语言+文化”。5过程学习与结果测试并重,益过程学习,宜高考备考。

我们根据难易程度,句型顺序,注重层次感,渐进性,本着先感性后理性的原则。量身定做,填空,选择,改错,句型转换以及背诵复述等多种学习方式。“高考链接”精选全国近五年各省市高考试题,作为标尺验收学习成果。

二 研究方法的主要特色与创新问题

课题研究体现一定的自主性,独立性。与自己所认课班级研究此课题,范围小,操作方便。办报可与课堂同步,又可根据学生学习阶段随时调整内容,主题,期限,师生都可根据需要随时安排。因此,师生没有跳框压力,轻松自由的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创造。

三 学术价值与自我评价

此课题具有深入的研究价值。自办英语报能有利于实现课程标准对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综合人文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内外链接,有效拓展外延,具有创新性。着眼学生整体,操作性强,短平快,利于小范围以任课班级为单位开展进行,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中积累了一定的研究资料和丰富的经验教训,为课题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宝贵的第一手资料。我和张老师合作出版了编著《英语句型语法》。并决心再深入研究。

四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的资料应及时保管,成形的报应及时上传校园网站。总结也要按时完成。

五 今后的研究设想

继续从小报入手,以此为起点,提高学生综合语言素养,开展相关课题研究。

第二篇:利用校园网络及其资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

《利用校园网络及其资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研究终期报告

安徽省合肥市第38中学物理课题组

《利用校园网络及其资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是由我校承担的国家级“十一五”重点课题。2006年3月申报,2006年11月经由中央电教馆课题研究专家组审批立项。课题研究组长李存银,副组长袁方正。在两年多的时间中,课题组成员一边学习理论,一边进行实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现总结如下:

一、课题立项的背景

随着新课改的一步步深入,随着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提高,学校把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位,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作为工作的一项重点。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研究水平,拓广他们的研究思路和领域,真正大面积地培养实践能力强、顺应时代发展的学生,学校向中央电化教育馆申请了《利用校园网及其资源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研究》这一课题,并得到批准立项。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1、理论目标:

探索出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原则和策略,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和完善学生实践能力提高的理论体系。

2、实践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参与实践的习惯,学会利用网络技术收集与处理信息,使学生实践能力普遍提高,为其素质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探索实践教学策略:每个学科均以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为龙头,摸索适合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的课型,探索课堂教学中如何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并亲手实践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学生课堂实践能力:包括收集、整理资料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

(2)开展特色实践研究:不同学科还可根据本学科的特点,开展具有本学科特点的特色研究。如电教组依据本学科的优势开展编程、网页制作等研究,物理、化学、生物组等利用电教信息知识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等。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我校对本课题的研究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

四、课题研究的开展

1、建立课题研究组织机构,保障课题研究有序开展

自2006年3月份申报课题后,学校建立了课题组织机构,成立了以校长李存银为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袁方正为副组长、教科研主任孙敦荣为课题学术秘书的领导组,领导组下设了专家指导组、宣传组、材料组、课题实施组,并对课题研究的任务进行了分解,确保人人负其责,个个有任务,事事有人干,从而为实验的有效推进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同时组织广大教师认真学习相关理论,体会教育理论对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真正做到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源头上积极抓起,从氛围上积极渲染,从行动上积极引领,做好实验前各项准备工作,设计课题研究方案,做好课题论证工作等。

2、加大硬件、软件投资力度,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提供物质保障

为了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教师们的研究提供平台,学校在原有的“一星”(地面卫星接收系统),“一台”(学校春晖电视台),“五网”(计算机校园网、闭路电视教育教学网、电视监控网、学校通讯网、校园广播网),“六系统”(多媒体电子备课系统、多媒体电子报告厅、多媒体电子阅览系统、多媒体电子网络教室、办公自动化系统、校园网中心控制系统)的基础上,由原先的一个校址,到今年扩展为一校三区。增加了三个大型多媒体教室;增添了两个生物实验室、两个物理实验室和一个化学实验室;新增加了两个图书阅览室。学校于2007年在原有15万册图书的基础上,增购了两万册理论书籍。三校联网,并在新海分校首先实现了班班通,基本实现了制度网络化、资源管理共享化、教育教学信息化,这些均为我们做好课题研究提供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保障。

3、将课题研究渗透到日常教研中去,拉近课题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1)教研组集中学习——提高教师的整体研究素质

我校教师人数多,教研活动整齐划一难以管理,效率低下。于是我们独辟蹊径,将五个课题组以及其它备课组实行从周一到周五分天、分时间段教研,领导蹲点制度。要求每次集中研讨不少于两节课,有中心发言人,具体内容如下:①交流读书心得;②交流随笔、反思;③统一教学进度,解决常规教学中的疑难问题;④讨论课题研究情况,安排备课组内教师上课题研讨课,上课一律要求以信息技术为载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课后还要进行组内评议。这些看似平凡的每周研讨“小中见大”,大大提高了课题组教师的研究水平,同时也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2)“请进来,走出去”——对教师进行研究培训

“请进来”即把各高校教授、名师请进学校,如我们先后请东北师大教授、华东师大教授、安徽大学教授等来我校对教师进行“如何开展教学研究”、“如何进行课题研究”等讲座;请省科协专家对教师进行“如何培养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讲座,并利用专门的时间开展课题研讨课活动,请专家们现场指导。如我校今年5月份和10月份开展的研讨课,分别为32节和26节,课题组成员大部分都承担研讨课任务,向全区展示(我们将信息上传到区教研网),引来外校许多听课教师,多媒体教室座无虚席。课后课题组成员集中评议,许多年轻教师经过专家们的点评,感悟颇深,成长很快。

“走出去”就是把课题组成员派出去,通过与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教师交流研讨,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我校与韩国大山中学每年都要开展一次教师间的友好交流,今年我校又与日本东林中学开展了友好交流,通过这些交流,我们将国外的优秀教育教学经

验带回来,结合我校实际,进行改革创新。东北师大组织我们与上海、长春、连云港、吉林等14所名校形成课题研究协作体。2006年11月、2007年11月和2008年9月我们三次开展比赛交流,我校有8位教师获一等奖,三位教师获二等奖,一位教师获三等奖。我校还在本省、市范围内与一些学校“结对子”,如:对肥西高刘中学、南陵路等学校的支教,特别是铜陵市第十二中学,他们先后两次邀请我校课题组老师到该校对老师进行新课程理念和课题研究的全员培训,不仅增进了两校的友谊,也锻炼了我校老师的研究能力和水平,使教师在横向、纵向上都对自己的教学水平有了一个较好的衡量和比较,从而采取有效措施去提高自己,深化课题研究。

(3)加强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理论水平

我校是合肥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要求所有教师均需掌握信息技术理论并将信息技术熟练应用在教学中,借助《利用校园网络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研究》课题,我们要求教师要不断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技巧和技能。为此我们为教师购买发放了如《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等书籍,并集中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读书交流研讨活动;对教师进行计算机全员培训,要求所有课题组成员均需取得计算机合格证。

(4)教学反思——倾力提高教师的研究层次

为了促进教师更全面、更有效、更长时间、更自主的学习,我校采用多种方式加强教师的自修,将对课题的研究渗透于教师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暑假、寒假分别给全体教师布置了学习任务,以书面作业的方式呈现,开学以后全校教师分组对假期的学习进行交流。

为了更有力地促进教师们在自修中提升自我,学校还要求全体教师每周写学习心得、随笔、反思,教师将自己写的随笔定期发至科研处邮箱,仅2008年一年,共收到教师发来的学习体会一百五十多万字,一大批教师在反思中茁壮成长。

教师们自觉地加强理论学习,多次与专家交流研讨,不断反思,研究工作一步步深入,每一个活动方案的设计,每一个研究过程的进行,大家都一起精心研讨、群策群力。研究中,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反复斟酌、毫不敷衍,直到大家找到满意的答案,再加上通过网络实现资源和知识、思想的共享,教师在备课、学习中能充分地进行相互间的合作,集众人智慧和长处,从而大大提高了备课、研究的效率,促进了教师个体教学水平的提高和专业的发展。

(5)创建教师读书合作体——内塑教师研究基础

我校以学科组为单位创建了读书合作体,每周一次学科组交流,一月一次总课题组交流。每个学科组均根据本组课题研究的需要,列出相关栏目的书籍,定期阅读,并交流读书体会以及它对课题研究的理论指导作用(这些书籍可从校图书室借阅),总课题组一月集合一次所有成员集中交流课题研究中的感想与困惑以及向他组推荐自己的成功经验,并重点开学科组长会议。

4、成立各类兴趣小组,大力开展学生间的合作交流活动

(1)创建机器人活动室,组织开展多项机器人操作项目

我校信息课题组和物理课题组为了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落于实处,于2006年11月积极创办了机器人活动室,组建机器人学生团队,从2006年至今每年从11月开始训练

至第二年7月全国比赛结束,甚至休息周末的时间进行研究,从开始的FLL项目,又增加了足球和Vex项目,总之研究团队在扩大,研究领域在增加,研究目标也是一年高比一年。

(2)成立科技创新工作室,全面开展科技创新工作

2007年9月学校总课题组从各子课题组中精选部分优秀成员,组编为一个科技创新团队,成立了科技创新活动室,由有一定经验的、年富力强的老师担任科技创新组长,下设小发明组、科技论文组、科幻画组、电脑绘画组、航模组等,并在三个年级中分别成立科技创新兴趣小组,教师和学生之间除集体交流指导外,还不失时机地利用校园网络进行交流,大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3)组建编程学习小组,集中进行编程培训

信息组每年从9月份刚开学开始,便利用午休时间组建七、八、九三个年级的编程小组,集中进行培训,课题组成员每周进行一次研讨,如何快速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如何将我校的编程提升到更高的水平,积极上网查资料,利用网络向专家们远程请教。

5、积极开展全校范围内的各类创新比赛

从2006年课题开题至今,各子课题组在原有活动基础上,针对自身的研究,拓宽了研究范围,把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放在首位,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各项比赛,充实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同时也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展示了教师的才华与创新精神。比如每学年我们都要开展一次科幻画比赛、电脑绘画比赛、航模比赛、班级网页制作比赛、数学创新思维能力探究比赛、作文比赛、教师现场课件制作比赛、师徒结对比赛等活动。数学子课题组还于2007年5月开展了一次全区范围内的“洽洽快乐杯”数学拼图活动,每次活动均取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发奖状、奖品,并把获奖情况上传校网站,进行宣传。这些活动对课题的研究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6、积极参加上级各部门组织的各项活动

对于上级各主管部门举办的与课题有关的活动,学校课题组每次都积极组织教师或学生参加,并为参加活动作认真的准备,因此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成绩的获得给课题研究添加了新的催化剂,促使课题研究更加欣欣向荣,蓬勃发展。

五、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一)有效地开发拓展了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构建了开放的信息化环境 面对21纪网络化、数字化的挑战,学校提出以信息技术带动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办学理念,按照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的思想,正在加快信息化校园的建设步伐,构建开放的信息化教育环境。

学校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备课、收集、整理、归纳相关信息有计划、有目的地充实到教学中,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们还根据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探究需求,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相关图片、影像、动画等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优化了课堂教学。

(二)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极大的提高,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成长

由于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的运用,从多方面营造课堂教学氛围,用多种形式、多种

渠道向学生传递信息,最大限度地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学生感到学习不再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学习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习效率大大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1、缺乏专家即时引领

教师的研究需要即时总结、反思,但在研究过程中由于缺乏专家即时引领,所以许多研究难以提升到理论高度,容易走弯路。

2、教师的计算机应用水平还很不够

由于课题组成员存在年龄的差异,部分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不够,影响课题的开展。

3、教学设备不够完善影响研究

虽然学校硬件设施很齐全,但是并不能做到每个教室都装多媒体和连网,所以有些研究还有些滞后,经常性的教学工作还难以推广。

五、下一阶段的计划

1、加强培训学习

加强“请进来,走出去”的广度,加大课题培训的力度。

2、加大硬件投入

学校准备将课题组教师每人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从七年级新海分校开始每个教室装上多媒体,并联网。

3、做好总结提升

课题组计划请专家到校坐阵观摩我们的课堂教学,并对我们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理论指导,总结提升,以七年级新海分校为抓手向三校拓展,真正实现让课题带动教学,让课题促进全校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第三篇: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征文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者单位:作者姓名:联系电话:电子邮箱:

湖北省麻城市龙池中心学校七里桥小学雷凯宁***629801791@qq.com 怎样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石,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而电教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正以其特有的优势走进课堂,成为广大教师的得力助手。

它在知识的抽象性和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使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怎样利用信息技术,如何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就巧用语文多媒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方法作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 语文多媒体 信息技术 语文素养

在当今社会,党和政府都深刻认识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科技兴国已成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性决策。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并强调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那么,什么是语文素养呢?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知识和能力、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感、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的“合金”。具体地体现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予了师生们一个无限的空间。信息技术是利用计算机、网络、广播电视各种硬件设备及软件工具与科学方法,对文、图、声像各种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存储、传输与使用的技术总和。它的这些特征,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和多方位的途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的广阔性,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精心选择,合理运用电教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化古诗词教学。语文学科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日本文化界人士曾说过“忘记母语等于亡国”。我认为学好语文等于爱国,在教学古诗《赠汪伦》时,一位老师在网络教室里,先打开自己事先设置的文件夹,找到要学习的古诗和一些诗人其他的描写送别的诗篇。然后公布一些相关的古诗词网站,让同学们去查阅想要寻找的内容。下课后,老师又让同学们在网上查找,在电脑上设置自己的古诗卡。在这个空间中,有着无穷的文字材料和超文本材料,可以极大地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

二、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性,实现学生的感悟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是融语文知识传承、语言文字训练和语文教学管理于一体的,它的有效运行不仅表现为教师的善于施教、精于指导和适当的监控,同时也表现为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创新和勇于自律。在学习《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及时打开课件,不仅让学生游览了庐山风景区,身临其 境,而且感知了“香炉峰的瀑布飞流而下”,体悟到瀑布的壮观景象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诗人大胆夸张和丰富想象的结果。

三、利用信息技术的工具性,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信息技术具有很强的工具性,所谓“鼠标一点寰宇游,上下纵横几千年。”它能使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背景中,使语文教学能够校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使封闭的小学语文教学变为开放的教学,扩大了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了学生的主动发展。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时,教师打开网页了解雷锋的生平事迹,再朗读课文理解雷锋叔叔做的好事:在泥泞路上背小同学,送迷路的孩子回家,背着年迈的大娘。再播放《学习雷锋的好榜样》的歌曲。学习雷锋乐于助人,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爱心的崇高精神。在学习《赤壁之战》时,教师先让学生自己自学课文,再在网上找出三国有关的资料。只要是三国的内容,在磁盘上直接显示出来。作业交上来后,内容丰富多彩:有人物介绍,有背景介绍,有故事的结尾,有性格的分析,也有对战斗的评价。总之,信息技术拓宽了学生学习语文的渠道。

四、利用信息技术的新颖性,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网络世界里,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正是网络的这种特点,使它总是走在时代的前面。全球化的发展要求人们具备开放性思维和创新精神。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学科,是其他学科发展的基石。因此,语文的基本素养也应该包含创新能力。信息技术的特殊性质,可以帮助老师完成这种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课文都是有意犹未尽的。很多老师喜欢让学生设计结尾,计算机可以更直接地实现这个目的。在五年级第十册第四单元《积累运用》中,有一个这样的作业:要求学生介绍一种电器。老师这样布置作业:选择一种电器,在网上找出它最新的版本,说出它最先进的用途。可以用查阅的资料来说明,也可以用图来表示,还可以结合别人的设计,针对生活中有些电器在使用过程中的缺陷,自己设计一种让人感到满意的电器,用文字把它描述清楚,允许用图例来补充说明。这种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习过程中的创新能力。

五、利用信息技术的趣味性,增强学生的知识信心。

和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网络教学中,有鲜明的图案,有活动的画面,还有各种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资料。一位教师在教《日月潭》一课时,朗读了课文内容后,直接打开有关台湾风景名胜古迹的网站,马上,有日月潭风光秀丽的画面,十分有感染力。学生对照网上的内容,很快理解了课文内容是写景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作用和学生的主观能性都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很好地实现了师生互动。

六、利用信息技术的开放性,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语文教育的特点有两点:一是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二是语文学习有很强的实践性。语文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根植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当今世界的科技发展、经济增长、城市建设和农村社会进步、战争与和平、环境保护等重大问题都应成为语文课程关注 的对象。网络的开放性给了学生进行社会实践的广阔空间。我校学生网站网页作品《垃圾污染治理》,电脑绘画作品《海底世界》、《阳光满校园》、《只有一个地球》、《迎奥运 我行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信息技术操作应用能力。一位四年级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课时,用媒体课件展示现代战争的场景以及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孩子的图片,使学生感受到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从而激发起学生从内心深处体会人物“雷利”所发出的呼吁:“救救孩子们,要和平不要战争!”

七、巧用多媒体,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多媒体课件是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为依据,力求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教材的特点,是教师的经验和现代化教育思想、教育手段的有机结合。它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能使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同时接受刺激,促使学生手脑并用,思维集中,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好地达到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利用多媒体体验人文精神,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情感和人文内涵,对学生心灵的震撼极其深远。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进行“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和感染,会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例如我校温老师在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时,根据学情调查,发现学生对“抗美援朝”这段历史知之甚少。温老师就精心挑选了几段视频资料,有志愿军英勇奋战的;有痛失亲人的;有志愿军与朝鲜人民军民团结的。通过相机播放视频素材,再来朗读课文相关的段落、重要的句子。学生一个个读得声情并茂,感人肺腑,从中体会到了中朝人民伟大的友谊。这堂课被老师评为“最令人感动的课”。

(1)多媒体可以重现优秀人物形象,使学生感受到人物的优秀品质。语文课本所塑造的优秀人物形象是人们学习的宝贵财富,他们思想品质、崇高精神对人民的思想起着净化作用,通过他们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剖析他们的内心世界,挖掘他们身上所具有的高尚品质和可贵精神。“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根据教材本身所含的理念和情感对学生进行情感发生的潜移默化。而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学生可以通过再现英雄人物和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切身感受到他们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帮助学生迅速而准确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品格美。例如,我在教《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时,让同学们观看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视频录像。从而让学生体会周总理热爱人民、同人民心连心的思想感情。

(2)多媒体可跨越时空,带领学生领略祖国壮美山河。

语文课本中有许多写景状物的优美课文,如美丽富饶的西沙群岛,葡萄沟那香甜可口的葡萄,黄山的奇石怪峰,无不显现出大自然的迷人姿容和人类文明所造就的奇伟景象。可是由于大多数学生未能亲眼目睹所写的美景,只能从课本文字的表示描述和插图中了解一二,而这些均不能直观地、动态地再现景物的自然美。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凭借多媒体电脑无比强大的功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带领学生在课堂内任意浏览,欣赏各地自然风光,真切感受,直觉体验自然美。

2、利用多媒体发展思维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1)利用多媒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计算机对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独具优势。计算机可将文字、声音、图像直观形象地显示出来,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把图中的事物作从小到大、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表面到本质的处理,有的放矢地指导学生反复观察,从而使学生的观察逐步做到有序而细致。如在指导学生“观察动物”时,先在电脑上显示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白兔”,再用“闪烁”的方法,按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向学生显示,把观察顺序和写作顺序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时再让学生说一说小白兔可爱的外形,由于学生观察有序而细致,因而个个言之有序,并让学生用这种观察方法去观察生活中的动植物。

(2)利用多媒体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例如一位青年教师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讲授的口语交际课《我爱吃的水果》获得麻城市新课程优质课一等奖。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让多媒体进入课堂,为学生的说创造了情境。当学生想说的欲望被充分调动起来。教师再让学生同桌对说,小组讨论,大家交流,学生话匣子一下子打开了,个个说得开心,这也为写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八、利用信息技术促进科研,为课题研究提供方便

利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课题研究,为我们开创了一片新天地。今年我校语文教研专题为《激发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语文教研组组织老师收看《特级教师辅导实录》,这一系列讲座有《学写生活习作》、《写好想象作文》、《学会修改作文》,共有10节实录。通过观看,老师明白了“习作即生活,生活即习作”的道理,这一系列讲座,为我校顺利开展教研专题活动打开了一扇大门。展望未来,我们应该站在历史的高度,站在国家培育高素质人才的高度,运用好远程教育资源,才不负重托。利用多媒体进行语文辅助教学是体现时代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可以突破时空限制,化无声为有声、化无形为有形,实现声像同步、视听结合,语文教学要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引导学生体验人文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我们年轻一代责无旁贷,应该勇于面对,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为教育现代化争辉添彩!

参考文献:

[1]《为了中华民族的振兴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钟启泉等主编 [2]《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努力改革阅读教学模式》吴立岗著 [3]《语文课程标准》教育部制订

[4]《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的实践与思考》郑剑非著

第四篇:国学经典+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中期研...

《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中期研究报告

阳泉市平定四中小学部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我校自承担山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之后,便将《诵读国学经典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到学校大课题研究上来,先后进行了教材改编、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及安排校本课程进课程表等点点滴滴的工作。现在学校全体师生都逐渐对诵读国学经典有了更清晰地认识,尤其是学生在增长语言文化知识的同时,他们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思想习染,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焕发出勃勃四中学子生机。现将该课题的中期研究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研究的意义

从建校起至今,我校除了在校园文化建设硬件上投入精力外,还对本校学情进行了综合客观分析,最后我们确定以最接地气的“诵读国学经典”为突破口,紧紧围绕两大中心“重视精神文化教育,积淀文化底蕴”,与“关注个性特长发展,培养知行合一新人”整体设计,整合精编校本教材,力求让学生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上不断获得经典诗文的熏陶,感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提高学生文化素质的同时逐渐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这也是我们全校一致通过将“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定为我们的一个重要科研课题的目标。

在课题研究开展中,我们改编的校本教材不光渗透蒙学经典,还将古诗文化,成语积累、名句欣赏及国粹文化融入其中。其教育意图十分明显,旨在通过丰富民族文化,以多角度的内容引领学生,在读、背、诵中熟读国学,走进经典,逐渐让中华文化、民族精神浸润学生的生命,影响他们的思维与情感,共同建造“整洁静雅自成一景,明礼乐学蔚然成风”的和谐校园。

二、课题研究的背景

自课题研究开展后,我校全体师生的精神面貌与以前相比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尤其是学生,不论是出进校园时的言谈举止,还是课上课下的行为秩序,以及全校大型集会等,他们基本上做到了与同学有序谦让,对老师问好行礼。但同时我们发现尽管多数学生能起好带头示范作用,但依然有一些学生行为鲁莽,出言不逊。还有校园内的一些文学知识宣传栏无人问津。在这些问题的背后,我们研究发现校园内依然存在因家庭变故而使思想滞后,或者因迷恋网络而使情感缺失等等类似的学生。所以我们在接下来的课题研究中更应重视将思想教育走进学生、家庭内部,使得课题研究工作能真正起到改善人的精神文化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和要求 1.国学经典诵读内容 一、二年级以学习《弟子规》为主,同时还兼学一些成语、古诗、名句名段,了解我国的茶、丝绸文化及民间艺术方面的国粹文化。三、四年级以学习《三字经》为主,同时还兼学一些成语故事、古诗、名句名段,了解关于中国瓷器、民乐民舞、戏曲、京剧方面的国粹文化。

五年级:主教材以《增广贤文》为主,副教材涉及古诗赏析、成语故事导读、成语积累、名句名段、及中医、中国书画等国粹文化。

六年级:主教材以《笠翁对韵》《论语》选编为主,副教材涉及古诗赏析、成语故事导读、成语积累、名句名段、及对联文化、武术等国粹文化。

2.特色创建部分

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校注意将国学经典诵读课与校本课程有机融合。首先是课题组根据课程改革与发展思路,在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双向建构的大背景下,进一步开发国学经典诵读的校本课程,推进课程改革向终深发展。其次是在发挥传承与发展文化载体作用过程中,我校力争借助一面墙、一座亭、一条走廊、一块版面、一层台阶、一条标语等做到宣传、解读、熏陶的作用。另外还通过形式多样的兴趣小组活动,吸引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传承民族文化的大军中,日复一日地习染民族文化,聆听民族精髓,争做知行合一的精彩四中人。

四、课题研究过程

1.我校于2013年2月申报了“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诵读国学经典 提高学生综合素养》实验研究,召开了课题筹备会议,确立了课题研究小组,并首次开发校本教材——《国学经典读本》。2014年暑假,我们经校委会一致通过,对校本教材进行了二次开发。

2.课题研究中,我校先后组织开展师生培训,通过培训会议、升旗仪式、黑板报、楼道内宣传牌等向全体师生全面系统地讲解学习国学精粹的重要性,提高思想认识,明确课题研究的内容、目标等。随后,以班为单位召开家长会,引导全体家长了解国学精粹,营造书香家庭,全力配合学校开展此项工作。

3.在建设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时,我校还要求任课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的作用,以年级制定诵读计划,每周利用两节诵读课时间,让学生诵读国学经典,我们严格要求持案上课、有记录,学校领导检查落实。在学期末,我们由相关领导进行不拘同一形式的考查。现在我校,学生背诵古典经文已蔚然成风。

4.在国学校本课程实施中,我校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多项活动,全力保证诵读见效果。比如年级组每月组织一次以“诵读国学”为主题的手抄小报、书法作品展示;学校组织读“中华魂”讲故事、演讲活动;每月一次的书画、剪纸、电脑小报评比与展示。同时开展课题研究近两年来,我校先后开展了“迎元旦”六个年级不同形式的的国学经典诵读初赛、推荐选手最终的精彩复赛活动;在2013年12月与2014年12月,我校连续两年举行“国学经典读写大赛”,对年级赛出的选手人人颁奖,对决赛前3名学生予以重奖。通过层层推荐、读写结合这种形式将诵读国学热潮推向更高层次,使学生在诵读中身心各方面均获得了成长,这远比书面上死记硬背搬来的那些知识更有价值。

五、课题研究初步取得的成绩

1.国学氛围浓厚袭人。我们本着“文化润校”的方针,致力于校园文化建设。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我校除了装扮教学楼内墙壁,使其会“开口说话”外;我校还投资人力、物力、财力,美化校园围墙,使其成为校园内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还有位于校园西侧素雅、柔美的“静雅亭”,时时刻刻散发着迷人的芬芳。与此同时我校还将校本国学课纳入课时,听着他们朗朗的吟诵声,目睹他们在舞台上的风采,深感经典文化魅力之大。

2.国学活动丰富多彩。我校大力发挥经典诵读活动有效载体的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我校各个班级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灵活开展国学教育活动,积极学习国学知识。同时大家在每月的27日之前积极向教导处上交以“国学”教育为主题的手抄报、硬笔作品,既为校本课程的开展积累过程性资料,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校园展示的公开平台,更大范围的吸引师生学习。

3.国学团队逐渐成形。活动中我们坚持诵读经典并无年龄之分。其一对于教师来说,我们更应该将正心、修身、养德为作为职业道德的底线。以宽容之心包容全体学生的过与失,以无尽的爱心哺育全体学生茁壮成长,以永远的耐心静候所有花开的美景。其二对于学生来说,他们能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渐渐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勤学自强,孝敬父母,团结互助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与此同时,不同年级段的学生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不光提高了语文素养,还感受到了民族文化之博大精深。

六、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或不足

1.怎样将国学经典诵读教学与小学语文情感目标教学有机融合。2.如何解决国学经典诵读过程中身体力行的困难。

3.如何解决学生单凭一个本、一支笔、一张嘴参加期末的“国学经典读写大赛”带来许多不便。

七、下阶段研究方向

1.通过中期汇报,对国学诵读中随时发现的问题,进行集体协商,表态解决,争取能拿出更有效的方法推进课题研究。

2.在国学思想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形式上多动脑筋,争取使学生学得更加切合实际,做到学以致用。

3.每学期任课教师要对课题研究进行认真地总结,及时整理经验,以使后面的工作更加扎实。

4.对实施过程中积累的资料,及时进行分类整理,进一步做好课题研究工作档案。

第五篇:勤积累,善运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勤积累,善运用,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011版)《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生要提高运用能力,必须先学会积累储存,就好比一个仓库里的货,必须形式多样,应有尽有,才可能供得应求,运作自如。所以,笔者认为,在我们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累与运用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但在现实教学中却与愿相违,批改学生的作文,常常有这样的叹息:怎么文中找不到几个成语,甚至一个也不见影儿!在一次题为《童年趣事》的作文中,经过调查发现,学生在表达自己的快乐心情时大都用上“我高兴极了”,有时一篇文章中就出现好几处这样的心情描写。显然,学生在文字运用的过程中,头脑里搜索不到其它表达快乐心情的成语可以做为更好的表达方式。假如不改变学生存在的这种现象,那么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就会原地踏步,甚至大大减弱,让我们的语文教学陷于尴尬的境地。

成语, 可是中华民族的国粹, 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 学习语文, 积累一些成语, 确实很有必要。针对现在的教材, 综合性学习、各种考试也把成语的掌握运用列入了试题的范围。关于学习成语, 必须重视日积月累, 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我花费了差不多一学期的时间让学生积累常用成语, 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下面是我的一些具体做法, 期盼与各位共勉。

一、勤积累,乐输入,丰盈知识储存

语言学习理论认为,语言能力的提高首先依赖于大量的语言输入,语言输入是学习者学习的蓝本,也是学习过程的起点。没有语言输入,根本谈不上语言学习。语言输入的内容、数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响着学习的质量和速度。成语也一样,积累是输入,运用是输出。所谓积少成多,知识的宝塔都是在日积月累中堆砌而成的。我从开学伊始,就按计划让学生在每天的作业中增加一项固定的任务,那就是积累。积累的内容很多,有诗歌、谚语俗语、名言警句,当然其中份量占得最多的还属成语。

首先是课内成语积累。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大都有出现成语,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内容,对成语的理解较为深刻,积累下来不费吹灰之力。特别是在每一单元的“词语盘点”中,都会给我们归纳出一些应该掌握的成语。不管是课文中的成语还是“词语盘点”中的成语,教学时,我都会让学生一一记录下来,并背诵积累,每一课默写一次,每一单元再默写一次,通过反复复习再现的方式进行加强巩固。一学期下来,学生在课内积累的成语就可达上百个。

其次是课外成语积累。每教学一篇课文,我会根据课文的内容让学生积累相关的课外成语。如教学《草原》一课时,我会让学生积累关于写小草、写草原的成语,如广袤无垠、绿草如茵、一马平川等;教学《桥》一课时,我会让学生积累关于描写人的精神品质的成语,如德厚流光 高情远致 高山景行等;教学“词语盘点”时,我向学生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同时也会让学生去搜集与这方面相关的成语,如聚沙成塔、集液成裘、跬步千里等。除了依靠课本的延伸来引导学生积累成语外,我还抓住课外活动的契机,让学生积累相关的成语。如学校庆祝“六一”儿童节时举办了歌唱比赛,我让学生积累关于描写歌声美的成语,如婉转悠扬、燕语莺声、余音绕梁、莺舌百啭、如闻天籁等;学校举行篮球比赛,我就让学生积累关于描写运动场面的成语,如生龙活虎、人流如潮、你追我赶 争先恐后、力争上游 不甘落后等;如果我当天特别表扬了某些同学学习认真,我会让学生在当天积累关于与学习有关的成语,如好学不倦、笨鸟先飞、学无止境等;如果我们学校正举行大扫除,我会在当天让学生积累关于形容干净、整洁的成语,如一尘不染、井然有序、焕然一新等„„

总之,课外的积累途径可以千百条,但最好都遵循一个原则:让学生的积累与他们的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这样,学生对这些成语的敏感度较大,避免了枯燥乏味,更显乐趣,积累的知识自然会更为深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正确引导学生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终究会让学生的成语储存越来越丰盈。

二、善运用,敏输出,提高综合素养

在上面讲过,积累是输入,运用即是输出。积累了一定数量成语后,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

趣,让他们觉得英雄有用武之地, 激发积累运用的内动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通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语文竞赛活动来巩固学生积累的成语, 在活动中培养他们运用成语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激发趣味活动,运用成语

1、成语接龙赛

在教学“词语盘点”时,我会先让学生玩一玩成语接龙的游戏。成语接龙活动较为活跃,学生很容易投入其中。我把学生分成四个小组进行比赛,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毫不示弱,力争上游,竞赛总是在持续的激烈中被我喊停,原因有二:一是时间的关系,一是为了吊一吊他们的胃口。只要我觉得达到目的,就会毫不犹豫地结束这项活动。学生总是余兴未了,有时下课了还在继续接龙,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成语接龙是提高学生积累成语兴趣的有效游戏,也是让学生提取储存成语的一种加工方

式,只要不断地加工运用,成语就会在头脑中留下更深的痕迹。

2、限时写成语比赛

每周我会组织学生进行一次成语比赛“看谁写得多“的活动,学生颇为喜爱。活动规定

学生在二十分钟内按规格写下自己积累的成语,写得多的胜出。我会在电脑屏幕中展示优秀作品,并组织公开奖励,分析存在问题,与学生一起总结以验,提高储存与提取的能力。

这项活动看似简单,实为不易。积累到头脑中的成语成堆成片,杂乱无章,通常有学生

在写时自己无法想到的成语,其实在下课时人家只要说出前面一二个字,他就会将成语完整无误地脱口而出,可是,在自己提取时为什么没有搜索到这些成语呢?学生总会因为这个很纳闷。其实,人的大脑就像图书馆一样,储存的书籍很多,丰富多彩,假如不懂得分门别类,也会毫无头绪,不知道这图书馆里都有些什么书,有时要找一本书都得花上九牛二虎之力。所以,如果你要在短时间内提取更多的成语,就必须对积累的成语在头脑中找规律进行分门别类,如以”一“开头的;以“五”开头的等等,只要一旦找到这根线头,后面的成语就会呼之即出。聪明的学生总会这样做,如果库存的成语够多,那么,在这样的活动中胜出是轻而易举的了。

3、串词成话

在成语的运用练习上,我最喜欢且最常用的是“串词成话”活动了。这个活动经常在教

学词语盘点时使用。举个例子,如教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词语盘点时,里面的成语有“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势不可当、跌跌撞撞、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共十二个。我先引导学生通过熟记或背诵积累所有成语。接着,我又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你知道的成语的意思,每人可选择一个,在交流中互相补充理解。最后,我让学生运用里面至少一个成语以上写一句话或一段话,鼓励成语用得越多越好,并且比赛比赛,看谁用的成语最多。学生总是好胜心较强的,在我的鼓动下,他们个个跃跃欲试,瞑思苦想,谁也不让谁似的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成语较量。最后,学生有的用了两个成语,有的用了四个成语,还有甚至十二个成语都用上了,写成了一篇小

短文。学生在交流自己的杰作时总会有几分得意的成就感,这大大激发了他们积累成语的情趣。

在“串词成话”活动中,学生积累的宝库打开了,在理解与运用上进行了一番细细的雕

琢加工,对于积累到的成语,他们定能根据自己的程度发挥得淋漓尽致。他们也会在这样的活动中提高了运用成语的能力。

(二)捕捉生活情景,运用成语

1、敢表率,重熏陶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学生学习运用知识的好天地。课堂上,教师的语言很大程度

上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我喜欢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讲课时适当在课堂上运用成语,如教学《金色的鱼钩》的导入中,我说:“同学们,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长征途中一个老班长的故事。”课堂上对于学生的点评也尽可能地用上成语,比如:“你的朗读抑扬顿挫,优美动听。”又如:“你的发言让我们受益匪浅,谢谢你!”再如:“你精彩的语言让我们如沐春风。”“你激昂的气势真是荡气回肠啊!”„„简短的点评,附加上成语的运用,意境更加怡人。学生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中,学会了在特定语境中对成语的运用。

2、激实践,促发展

成语的运用也可以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用语言表达来实现。上课时,我常鼓励学生回

答问题的语言多运用成语。在交流中,学生的语言五彩纷呈:“这篇文章的语言有如行云流水,读起来真是心旷神怡”;“这是一篇富有诗意的文章,文质兼美,让我百读不厌”;“我喜欢作者的异想天开,我仿佛也身临其境,陶醉其中”„„学生在有意或无意间运用了成语,让他们的语言变得生动有趣,娓娓动听。

我也鼓励学生在平时的交际中多运用成语,这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如果积累的量足、记忆得深刻,运用是没有问题的。只有激励学生敢于表达,敢于实践,才能真正在语言运用中得到发展。

(五)关注习作精彩,运用成语

积累成语,最终是要让学生运用于写作中,写出来和说出来一样,都是要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不管是学生平时写的周记,还是课内的作文,我都会要求学生在文中运用成语。有时硬性的要求亦非不可。比如,在某次作文时,我会要求学生在本次作文中至少运用十个成语以上。这样一来,学生就会绞尽脑汁地去在意这个问题。有一次作文中发现,学生在写自己心急时,压在横线下的是这样一行字:“我的心里急得很。”而修改在旁边的是这样一句话:“我心急如焚。”从这个表象看来,学生是经过思考的。他在一番推敲之后,用上了“心急

如焚”这个成语来代替表达自己“急得很”的心情,这就是学生获得成语运用的进步见证。

学生对成语的运用必须有一个过程,那就是由他动到自动,由外力到内力的变化过程。

教师的主导作用就是“他动”,就是“外力”的作用。

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成语,是我们积累与运用的最终目的。只要我们认识正确,引导得

当,学生就会有一个好的开始,就会有良性循环。也许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是我们愿意不断炼就这项“搬运”的工夫,这是我们教学的任务。

总之, 通过一学期的积累运用活动,培养了学生学习成语的兴趣, 学生养成了自觉积累

和运用成语的习惯。他们的表达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作文自然显得更有文采。所谓“厚积而簿发”,只要我们用心研究,耐心引导,让学生真正做到勤积累,就能切实提高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下载利用校本资源,多渠道高效率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word格式文档
下载利用校本资源,多渠道高效率提高学生英语综合素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整体素养 ——泰兴市鼓楼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经验总结材料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探索鲁中元 (甘肃省民乐县洪水小学734500) 【内容摘要】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要活化语文课内学习,创设开放的语文实践情境;拓展语文学习渠道......

    多渠道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的探讨论文

    摘要:技工学校的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要紧紧围绕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关键词:多渠道;语文;综合能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是一项漫长、辛苦、勤奋、科学的系统工程,一朝一......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案例(小学英语)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案例(小学英语)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案例(小学英语)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案例(小学英语) 寿阳县 温家庄中心学校 薛月丽 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

    “开发农村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素养”课题实验总结

    “开发农村资源 提高学生作文素养”课题实验阶段小结 蓬莱中心学校课题组执笔:陈文举 许玉兰 一、课题的提出 农村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由于各种原因,很多......

    利用绘本资源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

    利用绘本资源 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 青海省西宁市水井巷小学:杨莉莉电子邮箱:847578021@qq.com 联系电话:*** 利用绘本资源 提高学生习作兴趣和能力 绘本,它是......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与资源利用[5篇模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校本开发与资源利用 —— “三农调查”主题实践活动有感 寨子明德小学-刘凤艳 邮编:061501电话:0317-8712676 21世纪初,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加速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