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纺织业发展的思考5篇

时间:2019-05-14 10:34: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疆棉纺织业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疆棉纺织业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新疆棉纺织业发展的思考

新疆棉纺织业发展的思考

摘要: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促进棉纺织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疆实现优势资源转换战略的重要内容。但到目前为止,丰富的原料资源并没有使新疆成为我国棉纺织业生产的重要基地。分析新疆棉纺织业的竞争力,对因地制宜的发展新疆的棉纺织产业具有深远意义。作为棉花资源大省,新疆应逐步改变原有的资源输出的经济模式,大力发展疆内棉纺织企业,提升企业自身的实力,提高产品品质,促进产业升级,建设纺织工业集群,扬长避短、趋利避害,以带动新疆轻纺工业的再度振兴,促进新疆经济社会的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新疆棉纺织企业 产业升级 发展对策 引言

新疆是我国纺织原料的资源大省,棉花产量位居全国第一,羊毛产量位居全国第二。但长期以来,新疆纺织原料的资源优势并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新疆纺织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产业链严重不完善,产品主要以棉纱为主。因此,如何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促进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一直是国家和新疆政府关注的热点。1.新疆棉纺织业发展的优势

1.1原材料优势—棉花产量大,品种丰富

棉花产量。新疆是我国棉花产量最大的省份,光照多、降水少、温差大为新疆生产棉花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再加上自治区提出的“一黑一白”战略,以及相关棉花种植技术的进步,使得新疆由一个小棉区发展成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量、出口量全国第一的产棉大区。新疆棉花产量大、棉花资源丰富为新疆棉纺行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可能,这也是许多内地棉纺企业愿意在新疆投资的主要原因。

棉花质量。新疆棉花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棉花的比较分析可知,新疆棉花不仅数量多,而且质量好。新疆棉花纤维长、含杂少、色泽好、可纺性好、品质一直居全国领先地位,受到国内外的一致好评。另外,新疆是我国唯一的长绒棉生产基地和我国最大的彩棉生产基地。新疆棉花质量好为新疆棉纺企业生产出来的棉纱和棉布提供了质量保证,保证了新疆棉纺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质量信誉,对促进新疆棉纺行业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1.2政策优势

国家对新疆发展与稳定支持力度的空前加大,为新疆纺织产业提供了及其重要的发展良机。新疆不仅继续享受西部大开发一系列优惠政策,而且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决定从 2011 年起全面启动 19 省市对口支援新疆的各项工作,明确提出了促进新疆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重大政策及战略措施,对于加快作为高就业的重要民生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的纺织工业发展十分有利。

自治区为了鼓励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在多个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首先,新疆纺织工业十二五规划提出:经过五年的科学发展,使我区成为中国西部纺织产业转移主要承载地和中国纺织服装商品向西出口的桥头堡;将新疆建设成中国西部最具影响力的纺织品生产基地及功能较为完备的纺织服装贸易物流中心。为新疆纺织产业规模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发展环境。

自治区政府还对新建和扩建的纺织企业在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下游产品开发上给予专项资金的支持;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免征5年企业所得税地方分享部分,免征5年房产税和自用土地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纱、布的远距离运输每吨有500元补贴。为了提高企业对原料的掌控能力,优化棉花加工布局,鼓励支持棉纺企业参与产棉区籽棉收购加工。同时,新疆建设兵团制定了《兵团纺织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并出台《兵团棉纺织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对新增棉纺锭给予每万锭 100 万元补助。1.3区位优势—连接欧亚大陆的“桥头堡”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心,中国西部边睡。西部和东北部边界与哈萨克斯坦等八个国家接壤,边境线长达5400多公里,自古以来就同中亚、西亚、南亚各国有着频繁密切的经济文化联系,是中国开拓中亚、南亚、西亚市场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与中亚五国的经贸额在十余年间增长了四倍,由1992年的四亿多美元增长到2001年的十五亿多美元,其中有80%以上是通过新疆进行的。新疆正逐步成为国际商贸中心。2.新疆棉纺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新疆棉纺织产业的发展规模日益增长,取得了一些进步,也得到越来越多部门单位的重视和关注,但仍有诸多问题不同程度上制约着行业的发展。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在调研中体会到,经营好目前现已援疆和在疆的棉纺织企业,有效解决当下存在的各种问题,才能更有成效的吸引更多的纺织企业赴疆投资、顺利开展援疆工作。2.1劳动力问题

首先,技能型产业工人缺乏,员工培训期相对较长。新疆人力资源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基数大,据资料显示,新疆整体教育水平低于内地,具有高中(含中职)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仅占二成,疆内劳动力就业技能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企业的发展,亟须进行大规模的职业技能培训,另由于语言问题,员工培训期将远远长于中东部地区,走访中还了解到,南疆地区某企业普通挡车工独立顶岗需要超过半年时间,长于内地。

其次,员工流失率偏高。据企业反映,在疆纺企员工流动率普遍偏高,其中,流动率最低的企业也超过了20%,有些企业甚至超过了30%。主要的原因有两点:新疆人均耕地面积大,农民从事季节性工作如种棉花和摘棉花的收入比进工厂高,许多农民只是在农闲期才去工厂上班;部分职工经常会跨领域不断转换工作。随着新疆基础建设的发展,大批适龄从业人员均选择石油、煤炭、交通等产业工作,纺织企业招工非常困难。

第三,劳动力成本偏高。在疆纺织企业员工拿到手的平均工资水平大约在3000元左右,从人均工资上看,新疆纺织企业略低于东部沿海地区,但从综合角度上看,全员劳动生产率还无法与东部地区相提并论。另一方面,援疆企业从集团总部或派出部分骨干,或赴疆协助企业发展,无形中也增加了企业的用工成本。目前来看,在疆企业的总生产成本较内地并无明显优势。2.2棉花问题

首先是质量问题。中棉行协在南疆调研中了解到,虽然阿克苏地区是国内最好的棉花生产基地,但阿克苏地区的一些棉纺企业并未使用本地棉花,而是进口周边国家如乌兹别克斯坦的棉花,除棉花价格原因外,还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国家实行收储政策以来,导致一些企业和个人一味追求交储数量,不重质量,采取不规范的采摘加工工序,致交储的棉花“三丝多”、混等混级现象严重。

其次是政策影响。2014年4月,国家宣布取消收储政策,实行棉花目标价补贴,预计棉花价格将会逐步与国际接轨,近期给下游市场带来了一些观望情绪,但对棉纺企业长远发展来说无疑是一个利好。另一方面,由于国家连续三年实行收储政策,大量国储棉库存需要消化至合理水平,因此国内棉价依然对企业生产有影响。此外,由于长绒棉尚未纳入直补范畴,势必影响棉农种棉尤其是种长绒棉的积极性(中国的长绒棉种植全部在新疆)。近几年因收储导致我国长绒棉占比下滑至20%以下。根据棉纺织企业的要求,建议在目标直补政策中考虑纳入长绒棉目标价格,确保棉农对种植长绒棉的积极性,以稳定长绒棉的种植和产量,促进产业升级,提高行业竞争力。2.3运输成本问题

在运输成本方面,存在成本较高的问题。尽管国家对出疆纺织品有运费补贴,但由于地域辽阔,且远离下游市场,使得新疆纺织企业的物流成本要高于内地。一家棉纱全部自用的企业称,从阿克苏地区的纺纱厂运一吨纱至集团总部位于浙江的下游产业加工,运费超过1000元,尽管政府有每吨500元的出疆补贴,企业还需要每吨支付500元左右。所以运输成本偏高同样制约着新疆棉纺织企业的发展。2.4产业链配套问题

在产业链配套方面,存在不完善、产品附加值较低的问题。新疆发展纺织服装产业虽具有多元优势,但产业链不完整,上下游发展失衡,现有政策导向偏向初级加工,如纱布出疆运输补贴一致,后道产品无出疆运输补贴等,后道精加工受阻已成为制约纺织产业发展的瓶颈。

新疆优质棉花就地转化为纱线已初见成效,但在疆纱线就地转化为布,布再加工成服装的能力还比较薄弱,后道产业链占比比较低,由于本地市场尚未打开,产品还需运出疆进行深加工,许多在疆企业只是充当集团总部生产基地的角色,而且目前只是生产大批量的常规品种,无法进一步提高产品附加值,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运输成本和资金周转时间。未来,新疆的纺织产业升级之路不是扩张规模,而是应该把重心放在调整产业结构、拓展下游市场、提高产品附加值上。3.对策建议

3.1优化棉花流通方式,稳定棉花价格

根据以上影响因素的分析可知,新疆纺织产业发展最明显的有利条件就是新疆是我国最大的产棉大省,新疆棉花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都有很可靠的保障。怎样发挥好和利用好这一有利条件,加强原棉在新疆纺织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拉动作用,这是纺织企业和政府部门要使新疆纺织产业规模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然而长期以来,由于棉花流通体制和国家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大部分纺织企业不能自己收购棉花,极少数纺织企业自己开的轧花厂购买的棉花批次不齐、质量低下。所以疆内大部分纺织企业购买原棉的唯一渠道就是棉麻公司,驻守在全国最大的原棉产地,但是购买原棉的价格并不比内地低,甚至经常高出内地原棉价格,这极大地限制了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所以,应该优化原棉流通方式,使得种棉农户、中间商、纺织企业的利益都得到保证,努力达到三方共赢。

完善对棉花的储备机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完善对棉花的储备机制。当棉花产量较大,棉花供应量较大,政府可以出资购买储备部分棉花,减少棉花的市场供应。当棉花产量较小,棉花供应量较小,政府可以卖出部分储存棉花。政府对部分棉花合理的储备和投入市场,一方面有利于稳定棉花的价格,既保障了棉农的收入,提高了棉农的积极性,又加强了稳定纺织企业的原棉成本,避免由于原棉价格急剧增加而造成的巨大损失。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将储备的棉花根据疆内纺织企业的需要分批次提供,有利于避免部分纺织企业由于害怕棉花价格猛涨而储存棉花造成的大量资金积压,间接地增加了纺织企业的流动资金,也减少了纺织企业存储大量棉花所带来的风险。

宏观调控棉花生产。政府应该及时对棉花生产面积、产量、价格等相关信息进行公开,并且根据历年相关数据做好对棉花种植面积的预测,控制好棉花生产及产量,协调好种棉农民和纺织企业的利益,既要保证棉农的收入,又要控制好纺织企业的原棉成本,发挥好促进经济协调的杠杆作用。

建立棉花交易市场,加强棉花交易多样化。政府部门可以联合相关机构建立疆内的棉花交易市场,逐步使得棉花交易方式多样化,打破棉麻公司对出售棉花的垄断地位,使得棉花的交易方式及棉花价格的形成更加市场化。在建立棉花交易市场的过程中,要做到棉花产量及交易价格等信息公开、真实、及时,棉商之间公平竞争,禁止垄断,买卖双方平等自愿,棉花价格适当合理,既要保证棉农的利益,又要保证纺织企业的利益。3.2增加劳动力数量,提高劳动力素质

众所周知,当前的市场竞争中相当大一部分就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极大的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壮大。新疆纺织产业缺乏的劳动力是多方面的,既缺乏要求较低的普通挡车工,又缺乏要求较高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鉴于此,新疆纺织产业必须加强对纺织劳动力的培养和引进。

对于培养纺织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首先,应当适当增加疆内本科和大中专纺织学校,完善学校的纺织专业体系,适当扩大纺织专业的招生规模,逐步提高培养学生的质量。其次,加强产学研体系的建立,各纺织学校可以定向为纺织企业培养人才,纺织企业也可以出台一些优惠措施,如为纺织专业学生提供一些学费贷款,设立一些奖学金项目等,这样既可以解决新疆纺织技术人员短缺的问题,同时又可以保证纺织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扩大纺织类学校的生源。再次,纺织企业自身应该加强对技术人员的培养,纺织企业可以选出一部分文化基础较好、综合素质较高、年龄较小的工人,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弥补熟练技术工人不足的缺口。最后,纺织行业协会应该充分发展其自身的作用,加强与东部沿海纺织产业发达地区的技术交流和人才交流,可以短期引进一些内地的纺织技术人才给新疆纺织技工做培训,同时也暂时弥补新疆纺织技术人才的不足。3.3构建联合物流,解决运力和运输成本问题

新疆地处西北内陆,但新疆的纺织产品大部分均销往东部沿海地区,距离远、运输时间长、运输费用高等因素一直阻碍着新疆纺织产业的发展。新疆纺织企业可以共同构建纺织集中型的物流平台,各个纺织企业实现技术共享、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格局,通过专业化的物流平台对新疆的纺织产品进行实时配送,从而降低整个行业物流费用,减少资源浪费。3.4延长新疆纺织产业链

制约新疆纺织产业发展缓慢的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产业链的断裂。为了缓解这一现状,当地政府应当给予适当扶持及鼓励,提高纺织初加工企业的进入门槛,推进和拓展深加工企业的发展,不仅提高纺纱、织布等初加工工艺,而且要形成印、染、针织、成衣等全方位、深加工的发展格局,使企业发展渠道得到拓展,从延长的产业链中获取更大的利润。

以服装行业为龙头,带动纺织产业全面发展。想要提高新疆纺织产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水平,就必须降低原材料成本,增加纺织产品的附加值,完善纺织产业链,这一切都可以通过发展服装行业得以实现。以优质纱、布为基础,逐步壮大新疆纺织产业。新疆以其特殊的气候条件成为全国重要的棉花产地,因此对于纺织产业的发展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大力加强对新疆纺织产业的纱、布的质量,提高其档次,丰富纺织产品种类,以优质纱、布为重点推广产品,不断抢占国内外市场份额,进而不断提高新疆纺织产品竞争实力,逐步促进新疆纺织产业规模发展。

【参考文献】:

【1】新疆纺织工业“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2】王春晓.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新疆棉花产业成长研究.浙江大学博十论文,2005年4月 【3】郝佳.中国纺织产业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研究 [D].上海:东华大学,2012.【4】成亮.新疆纺织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证研究[D].新疆:石河子大学,2009.【5】张洲.新疆纺织产业规模经济发展影响因素研究.新疆农业大学,2013年5月.

第二篇: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中国纺织业发展历史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纺织业在中国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优势产业,为国民经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之所以纺织业能成为中国经济的大块头之一,和纺织业在中国悠久的历史是分不开的。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 纺织品的国家之一。早在原始社会,人们已经采集野生的葛、麻、蚕丝等,并且利用猎获的鸟兽毛羽,搓、绩、编、织成为粗陋的衣服,以取代蔽体的草叶和兽皮。原始社会后期,随着农、牧业的发展,逐步学会了种麻索缕、养羊取毛和育蚕抽丝等人工生产纺织原料的方法,并且利用了较多的工具。有的工具已是由若干零件组成,有的则是一个零件有几种用途,使劳动生产率有了较大的提高。那时的纺织品已出现花纹,并施以色彩。但是,所有的工具都由人手直接赋予动作,因此称作原始手工纺织。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距今约7000年)发现有苘麻的双股线,在出土的牙雕盅上刻划着4条蚕纹,同时出土了纺车和纺机零件。江苏吴县草鞋山遗址(距今约6000年)出土了编织的双股经线的罗(两经绞、圈绕起菱纹)地葛布,经线密度为10根/厘米,纬线密度地部为13~14根/厘米,纹部为26~28根/厘米,是最早的葛纤维纺织品。河南郑州青台遗址(距今约5500年)发现了粘附在红陶片上的苎麻和大麻布纹、粘在头盖骨上的丝帛残片,以及10余枚红陶纺轮,这是最早的丝织品实物。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距今5000年左右)出土了精制的丝织品残片,丝帛的经纬密度各为48根/厘米,丝的拈向为Z拈;丝带宽5毫米,用16根粗细丝线交编而成;丝绳的投影宽度约为3毫米,用3根丝束合股加拈而成,拈向为S拈,拈度为35个/10厘米。这表明当时的缫丝、合股、加拈等丝织技术已有一定的水平。同时出土的多块苎麻布残片,经密24~31根/厘米,纬密16~20根/厘米,比草鞋山葛布的麻纺织技术更进一步。新疆罗布泊遗址出土的古尸身上裹着粗毛织品,新疆哈密五堡遗址(距今3200年)出土了精美的毛织品,组织有平纹和斜纹两种,且用色线织成彩色条纹的罽,说明毛纺织技术已有进一步发展。福建崇安武夷山船棺(距今3200年)内出土了青灰色棉(联核木棉)布,经纬密度各为14根/厘米,经纬纱的拈向均为S拈。同时还出土了丝麻织品。上述的以麻、丝、毛、棉的天然纤维为原料的纺织品实物,表明中国新石器时代纺织工艺技术已相当进步。

夏代以后直到春秋战国,纺织生产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原料培育质量进一步提高;纺织组合工具经过长期改进演变成原始的缫车、纺车、织机等手工纺织机器。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一部分纺织品生产者逐渐专业化,因此,手艺日益精湛,缫、纺、织、染工艺逐步配套。纺织品则大量成为交易物品,有时甚至成为交换的媒介,起货币的作用。产品规格也逐步有了从粗陋到细致的标准。商、周两代,丝织技术突出发展。到春秋战国,丝织物已经十分精美。多样化的织纹加上丰富的色彩,使丝织物成为远近闻名的高贵衣料。这是手工机器纺织从萌芽到形成的阶段。

这个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宫廷王室对于纺织品的需求量日益增加。周的统治者设立与纺织品有关的官职,掌握纺织品的生产和征收事宜。商周的丝织品品种较多,河北藁城台西遗址出土粘附在青铜器上的织物,已有平纹的纨、皱纹的縠、绞经的罗、三枚(2/1)的菱纹绮。河南安阳殷墟的妇好墓铜器上所附的丝织品有纱纨(绢)、朱砂涂染的色帛、双经双纬的缣、回纹绮等,殷墟还出有丝绳、丝带等实物。陕西宝鸡茹家庄西周墓出土了纬二重组织的山形纹绮残片。

进入春秋战国时期,丝织品更是丰富多采,湖南长沙楚墓出土了几何纹锦、对龙对凤锦和填花燕纹锦等,湖北江陵楚墓出土了大批的锦绣品。毛织品则以新疆吐鲁番阿拉沟古墓中出土的数量最多,花色品种和纺织技术比哈密五堡遗址出土的更胜一筹。

秦汉到清末,蚕丝一直作为中国的特产闻名于世。大宗纺织原料几经更迭:从汉到唐,葛逐步为麻所取代;宋至明,麻又为棉所取代。这个时期里,手工纺织机器逐步发展提高,出现了多种形式:如缫车、纺车由手摇单锭式发展到多种复锭(每台3~5锭)脚踏式;织机形成了素机和花机两大类。花机又发展出多 综多 蹑(踏板)和束综(经线个别牵吊)两种型式。宋代以后纺车出现适应集体化作坊生产的多锭式。在部分地区,还出现利用自然动力的“水转大纺车”。纺、织、染、整工艺日趋成熟。织品花色繁多,现在所知的主要 织物组织(平纹、斜纹和缎纹)到宋代已经全部出现。丝织物不但一直保持高档品的地位,而且还不断出现以供观赏为主的工艺美术织品。元、明两代,棉纺织技术发展迅速,人民日常衣着由麻布逐步改用棉布。这是手工机器纺织的发展阶段。

明清纺织品以江南三织造(江宁、苏州、杭州)生产的贡品技艺最高,其中各种花纹图案的妆花纱、妆花罗、妆花锦、妆花缎等富有特色。富于民族传统特色的蜀锦、宋锦、织金锦和妆花(云锦)锦合称为“四大名锦”。1958年北京明定陵出土织锦165卷,袍服衣著200余件。第一次发现了单面绒和双面绒的实物,其中一块绒的经纬密度为64根/厘米和36根/厘米,丝绒毛的高度为 0.2毫米。棉织品生产已遍及全国各地。明代末年,仅官府需要的棉布即在1500万匹至2000万匹。精湛华贵的丝织品,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远销亚欧各国。

18世纪后半叶,西欧在手工纺织的基础上发展了动力机器纺织,逐步形成了

集体化大生产的纺织工厂体系,并且推广到了其他行业,使社会生产力有很大的提高。西欧国家把机器生产的“洋纱”、“洋布”大量倾销到中国来,猛烈地冲击了中国手工纺织业。中国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从1870年开始引进欧洲纺织技术,开办近代大型纺织工厂,从此形成了少数大城市集中性纺织大生产和广大农村中分散性手工机器纺织生产长期并存的局面。但是工厂化纺织生产发展缓慢,截至1949年,占主导地位的棉纺织生产规模还只有 500万锭左右。这是大工业化纺织的形成阶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纺织生产迅速发展。棉纺织规模迅速扩大,毛、麻、丝纺织也有相应的发展。纺织技术也有提高,已能制造全套纺织染整机器设备。化学纤维生产也迅速发展起来。但是人均水平,就数量最大的棉纺织生产能力来说,还不到世界平均数的一半,远远低于工业发达的国家。

从1953年起,中国开始进行有计划、按比例的大规模经济建设,1953~1957年期间,纺织工业建成200多万棉纺锭新厂,大体上接近原来70余年民族资本建厂的总和。以后,虽然有过一些曲折,但是,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中国纺织工业无论是规模或是产品的数量和品种花色,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981年中国 棉纺生产能力已由1949年的500万锭发展到1890万锭;毛纺生产能力由13万锭发展到74万锭。具有悠久历史的丝绸生产能力1949年 缫丝萎缩到只有 9万绪,建国后逐步恢复、发展,到1981年桑蚕茧 缫丝已达97万绪。麻纺生产能力发展到有 黄麻11.6万锭,苎麻5.7万锭,亚麻2万锭。印染布年产能力从十多亿米增长到82亿米。针棉织品的生产能力,从每年只能加工十多万件纱发展到可以加工 300多万件纱。化学纤维工业1949年前基本上是空白,到1981年在建规模100万吨,生产能力为60多万吨。1981年 棉织物产量143亿米,比

1949年的19亿米增长6.5倍,在全国人口增长80%的情况下,使人均消费量从建国初期的12尺增加到30尺以上,不但保证了10亿人口的基本需要,而且还能以相当数量的 纺织品出口,发展对外贸易。1981年纺织品出口换取外汇35亿美元。

自从1950年以后,国家分别从纺织工业布局的改善,天然纤维品种的改良,纺织机械制造业的形成,纺织机器的革新,科学管理的逐步推行,新型纺织技术的开发研究,纺织专门人才的培养等等方面对纺织业进行了大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和加入WTO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纺织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国家之一。同时,纺织产业也是中国入世后的强势出口产业。在未来几年内,我国纺织工业总产值增长率仍将继续保持在6.3%以上。

据专家预测,今后几年世界纺织品服装贸易额年均增长将超过3%,这为我国纺织品出口带来更多机遇。配额取消后,中国纺织类产品在美国的市场份额2009年将会达到44%,2010年将达到71%。到2008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占全球的份额将比2008年提高6~7个百分点,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估计可达1000亿~1200亿美元,约占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30%左右。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正发起或酝酿对我国采取新的限制措施,一些发展中国家与我国的贸易摩擦也进一步加剧,纺织行业扩大出口面临着严峻挑战。同时,挑战也是机遇。只要我们好好应对,中国纺织业又将迎来新的发展!

国经101潘俊

学号:201052095129

第三篇:纺织业发展情况调研对策

摘要:**县纺织业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县域经济的发展。本文通过对**县纺织行业发展现状及资金状况的研究,找出制约纺织业综合水平提升的“瓶颈”,提出促进**县纺织业发展的指导性政策建议,从而提升县域纺织业发展水平。

近几年来,**县纺织业在当地政府、金融机构扶

持下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经济增长点。但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国际市场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设限,给纺织业发展带来了一些不利因素,同时金融机构在信贷支持上对纺织行业也采取了审慎营销的调控政策,纺织业将面临着新的考验,如何使**纺织行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健康发展并找到应对良策,对**县经济发展致关重要。

一、**县纺织行业的现状及发展优势

纺织业属**县支柱产业,在全县经济发展、出口创汇和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06年底**县共有45家纺织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数量的5.5%,其中资金需求基本满足、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棉纺、**纺织等7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自动化程度高的企业有元一经编等4家企业;资金缺口大、设备老化的企业有三源纺织等6家企业;资金缺口较大、规模小、产品以中低支纱为主的有28家企业。2006年全县纺织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5.1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27.6%,实现利润13561万元,实缴税金3200万元,占全县的所有企业纳税的21%,纺织企业出口总额2.2亿元,占全县出口总额的28%,就业人数1.5万人,占全县工业人数的35%。

(一)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稳定增长

纺织业在县域经济中有所扩大,各项行业经济指标,主要表现在资产总额、产品产量、营业收入等方面,其各项指标为:

企业 企业个数资产总额产量总产值利税

(万元)(吨/年)(万元)(万元)

04年 3543000 38000 60000 5100

05年 3858000 51500 91000 1037

406年 4589000 87000 151000 1676

12006年**县共有纺纱厂34家,经编厂11家,印染有元一经编和**针织两家染整车间,床上用品加工生产有宝宇家纺有限公司,纺织行业结构趋于完善,企业生产的高、中、低支纱占比为3:4:3,近几年**县高支纱发展速度较快,高支纱生产主要有**纺织、**纺织、西施纺织等企业。

(二)纺织企业分布呈现集群化趋势

有90%以上的纺织企业集中在槐阳镇、东张乡等乡镇,有大小纺织厂40家。纺织品批发销售主要集中在石家庄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其中**纺织品合线、手套、澡巾在市南三条批发市场占有率达到50%。

(三)部分优势企业产品实现了定单生产

从**棉纺、**纺织等企业调查看,生产的纱线基本上能够满足市场需求,主要用于合线、手套、澡巾生产,主要供应**县梨村、东正、北岩、大陈庄等地纺织企业使用,从元一经编、**针织等经编企业来看,以生产化纤布为主,面料尺寸多样,产成品有2/3销往我国广东、江苏、渐江等地,有1/3的产成品通过河北省纺织公司出口到韩国、日本及欧盟国家。纺织品供需双方常年进行业务往来,企业之间签有购销合同并在外地设有若干个销售点,基本上实现了定单生产,销售渠道畅通。

(四)纺织业龙头企业基本形成**县**棉纺、元一经编、**纺织、西施纺织、**针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具有一定的档次和规模,5家企业资产总额22984万元,其中固定资产15241万元,占地318亩,员工2029人,2006年销售收入24718万元,利税1658万元,已发展成为**县纺织行业的龙头企业。

二、纺织企业融资状况及特点

为搞清**县纺织企业融资状况以及融资对纺织企业发展的影响,我们选择了有代表性的**县**棉纺、元一经编、三源纺织等10家较大的纺织规模企业进行调查,在融资方面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企业以银行贷款和自筹资金为主要的融资渠道

2005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847万元,增长24%,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796万元,增长37%,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增加50万元,增长45%。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融资总额的98.7%;2006年10家企业金融机构贷款较上年增加1072万元,增长11%,自筹资金较上年增加552万元,增长19%,集资及民间借贷较上年减少42万元,降低26%,贷款和自筹资金占其

融资总额的99%,贷款及自筹资金逐年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集资及民间借贷等其他方面融资很少。

10家企业 融资总额 金融机构贷款 自筹资金 其他

2004年 99027616217411

22005年 ***2

2006年 14177

105353522120

(二)企业资金需求量大,面临融资方面困难

纺织行业竞争激烈,原料、能源、工资等成本费用不断提高,盈利水平逐年下降,企业不得不扩大再生产来提高盈利水平,如**县针织行业龙头企业元一经编有限公司2004-2005年投资1000万元筹建了衬布整理车间,引进先进的韩国定型机和台湾染机,2006年投产,生产的衬布质量和规模居国内同行业前列。由于企业大规模扩张,新上项目占用了大量的资金,资金缺口大,2007年企业需要资金600万元上一套新设备。三源纺织有限责任公司是由**县纺织厂改制过来的旧企业,企业机器设备老化,产品档次低,盈利水平低,纺织品主要销往本县及周边县市,近几年企业从联社贷款100万元作为经常性周转资金,2007年企业计划利用现有厂房,筹集资金投资4000万元增上2万精梳纱锭和对现有1万纱锭进行更新改造,从目前县域情况看资金筹措很难到位。有20余家小规模私营纺织企业反映资金紧张,企业扩大再生产融资困难。

(三)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

2004-2006年10家企业中有7家进行了设备投资,2005年设备投资4153万元,较上年增加1860万元,增长81%,2006年设备投资3777万元,较上年减少376万元,降低9%。7家企业设备投资到位的资金中,银行贷款占60%,高于自筹资金占比20个百分点,反映出企业设备投资对银行贷款的依赖程度提高。2006年企业投资来源中,银行贷款比2005年增幅提高了10个百分点,自筹资金比2005年降低了29个百分点。

(四)设备投资的总体水平较高,投资意愿与融资难矛盾突出

7家投资设备的纺织企业中,购买设备技术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占80%,一般水平的占20%,购买的国产设备占53%,进口设备占47%。设备投资主要是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产量、降低产品成本、增添产品品种和设备更新上。7家企业反映设备投资比较顺利的有6家,其中有5家企业开始批量生产,2家企业处于在建阶段。7家企业均看好设备投资项目前景,设备项目竣工后生产能力会得到较大提升,有60%的企业预计提升30%以上。

当前10家企业设备利用率在85%以上,设备利用率较高,一方面说明以前设备投资较为理想,同时预示着设备更新的紧迫性。在10家企业中计划未来2年中进行设备投资的企业有8家,表现出强烈的投资意愿,其投资主要动因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占80%、看好行业前景占60%。这种强烈的投资意愿是在企业融资紧张情况下做出的,因为有80%的投资企业认为企业融资难以满足需求,仅有20%的企业认为基本满足。

与10家县域规模企业相比,绝大多数县域小型纺织企业设备投资受资金来源渠道的限制,企业产品结构调整及新产品开发上主要依靠现有的设备条件,所投资的设备科技含量较低。

三、**县纺织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一)需求、政策、国际环境、原料等因素影响纺织业的发展

一是需求因素。今年上半年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平均增幅接近10%,内需扩大拉动了纺织品市场需求,刺激了纺织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二是政策因素。国家实行的银行加息政策对纺织行业造成了一定影响。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的2次下调使纺织行业的利润空间受到挤压;三是国际贸易环境因素。今年反倾销、反补贴等国际贸易案件时有发生,一些西方国家将贸易问题政治化,影响了纺织品的出口;四是原料、能源等综合因素。受市场棉花、原油、煤、水、电、运输费价格和劳动力成本提高等综合因素,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不断加大,而产品价格无法与成本同步提高,致使企业盈利水平下降。如今年棉花市场需求扩大,价格每吨上涨了约1500元,达到目前的每吨14000多元。

纺织业一方面产能急剧扩张,原材料呈现供不应求状况,另一方面纺织品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产品市场价格不但没有与成本同步提高反而下降,加大了企业的经营难度。在原料涨价、成品降价的双重挤压下,今年上半年西施纺织有限公司总产值同比增长了67%,利润同比下降了24%。

(二)一些纺织企业设备比较落后,产品技术含量不高

如**县规模企业三元纺织企业机器设备与国内高水平的纺织企业设备相比差距较大,生产无法实现优产、高产、自动化,只能生产中低档次的产品,纺织品品种局限性较大。

(三)企业投资困难、融资渠道单一

处于竞争激烈的纺织企业设备投资需求特别强烈,调查有80%的企业设备投资不能满足资金需求,资金来源渠道单一,不少企业存在设备老化与资金短缺并存现象,企业投资主要依靠自身筹集和银行贷款,两项占全部投资资金的90%以上,投资渠道单一,来自社会集资等外援性资金很少,未来县域设备投资环境不容乐观,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限制,金融机构对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也越来越慎重。金融机构虽然对纺织企业信贷投入在逐年增加,但投放重点是效益较好的规模企业,70%的企业难以得到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如槐中纺纱厂、东方纺纱厂及梨村一些小纺纱厂等企业由于贷款不及时经营资金不足错失了发展机会。

(四)大部分企业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无参加职工保险

目前除**棉纺、**纺织、元一纺织等几家规模企业自动化水平较高外,大多数企业自动化水平较低,整个工艺流程基本上靠工人操作,劳动强度大,工人整日和机器、成品、半成品在同一环境下运转,不少企业生产车间简陋,车间工人没有戴口罩、工作帽、耳塞等劳动保护用具。从调查情况看,除三元纺织等少数企业办理了工伤保险以外,大部分企业或因职工流动性大,或因保险意识差,没有为职工办理工伤或意外伤害保险。

(五)企业管理者素质较低

企业领导、财务出纳人员往往是同一家庭成员,家庭式经营管理占比大,没有真正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者从事纺织行业多年,学历及文化素质较低,决策随意性大,缺乏长远总体规划,参与国内国际竞争意识不强,管理结构薄弱,对企业员工教育培训重视不够,财务状况复杂,企业信誉不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六)纺织企业技术工人较为紧缺

调查企业反映,纺织企业工人流动性较大,熟练技术工人较紧缺,已成为县域纺织企业发展的隐忧。为招到技术工人,企业你争我夺、互相挖人,形成恶性竞争。

四、发展**县纺织业的对策措施

**县纺织业如何充分利用丰富的农村劳动力资源,继续保持纺织业的比较优势,将高新技术引入传统的纺织行业,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需企业、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协调配合,上下互动,实现双赢。

(一)政府部门措施

1、要严格宏观调控,改善投资结构,带动企业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搞好项目管理和可行性论证,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有利于优势产业发展和引进国际高新技术水平的投资,在政策上给予支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环保、税务、工商管理等相关部门对中小纺织企业使用低耗能、低污染的先进设备要给予政策支持和奖励,如对使用先进水平设备的企业,税务部门减免税收,简化审批程序,工商、环保部门减收管理费和环保费,对使用高耗能设备的企业应在土地、信贷等方面采取严格措施给予遏止和处罚,以提高设备投资的总体质量。

2、在政策方面加以规范和引导,建立纺织行业预警系统,规避国际贸易风险,实现行业自律,避免出现盲目扩大产能,企业外销纺织品受到包括反倾销、特别保障措施和其他技术壁垒等手段的报复。

3、政府部门应牵头成立由政府、主管部门、金融、企业、纺织行业专家等人员参加的纺织行业协会,在质量监督、价格协调、工人报酬等方面发挥政府部门无法替代的特殊作用,更好地开展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纺织企业信用等级评价制度,金融机构对信用等级高的企业,在贷款额度、贷款手续、贷款利率、结算服务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

4、政府相关部门为纺织企业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如用地、用电、用水、融资、用工、税收等方面,督促企业参加各种必要的职工保险和企业财产保险,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5、加快**县纺织工业园区建设,促进纺织业集群化发展。充分发挥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和区位优势,以招商引资为桥梁,以项目实施为切入点,加快**方中、梨村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建设厂房、道路及公用设施,吸引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资金向园区集聚,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整顿规范,使企业更加便于管理和联系,促进产业集群规模的扩张。

6、培育发展**县龙头企业,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要扶大带小,扶持一批大企业,带动一大片小企业,同时鼓励企业引进资金和技术设备进行产品深加工,增加产品多样性,提高企业附加值,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积极开发技术含量高、高附加值的中高档纺织品,进一步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

(二)金融方面措施

1、人民银行要充分发挥窗口指导作用,加强工作协调性,积极策应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发挥金融信息网络优势,多方捕捉纺织行业发展的信息,对政府部门所规划的工业园区建设多提出一些有指导性、建设性的建议。同时,积极做好政、银、企三方的综合协调工作,利用季度经济金融运行分析会、银企对接洽谈会等形式,及时将县域纺织业的发展动态、资金需求信息及国内国外纺织业发展状况等向企业与金融机构发布,使企业、金融机构做到心中有数,减少盲目性,确保企业盈利最大化、资金安全化。

2、银行业监管部门要加强金融机构纺织业贷款风险的监管。开展纺织业贷款专项检查,掌握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总额及还本付息情况,密切关注地方金融机构对纺织业贷款的集中度,及时掌握和分析纺织业贷款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指导和加强纺织业信贷风险管理。

3、金融机构要坚持调整信贷投向,加大县域中小企业支持力度,为纺织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一是研究纺织业市场供求状况,对名牌产品、供不应求产品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二是研究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对经营管理水平高,经营状况好,经济效益突出的纺织企业,在信贷资金以及信用评级、授信等金融服务方面给予支持和政策倾斜;三是研究纺织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特别关注企业的技术发展,支持企业抢抓机遇,在技术创新、品牌铸造、产业升级上多下功夫,增强纺织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要通过信贷措施和金融服务促使纺织企业优化结构,开发高附加值、高差异性的产品,提高企业专有的核心技术和产品的高质量、高品位等,对资金往来比较频繁,要求时效性特别强的企业,利用“即时通”“一站式”服务等金融业务优势,为其提供资金结算便利。

(三)企业方面措施

1、纺织企业必须在科技进步上下功夫,提高投资质量,提升产业层次,注重创新,注重产品开发、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树立知名品牌,注重环境保护等措施,全面提高纺织行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产业国际化、市场多元化。

2、纺织企业不能只盯着眼前的利润,走低价出口的老路,不择手段地占领市场份额的结果,只能是造成纺织行业的混乱,企业在贸易信誉上要加强自律,有秩序地进入。

3、企业要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在积极争取金融机构贷款支持的同时,也要采取寻找伙伴,借鸡下蛋的方法,多方筹资,有效吸纳外来资金、民间资本参与投资,打造多元化的融资渠道。

第四篇: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县委政研室 县妇联

3月8日至13日,县妇联率领巾帼纺织考察团一行47人,行程2600公里,先后赴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浙江省的杭州市、绍兴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对纺织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企业的热情接待,并坦诚介绍了有关情况和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大家进一步解放了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纺织业的信心和决心。

一、苏浙沪纺织业的突出特点

苏浙沪的纺织业发展势头之猛,改造升级步伐之快,使我们深受震动,颇受启发。概括起来讲,苏浙沪的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大,分布趋于集中。江苏省作为门类齐全的纤维大省、面料大省、服装大省,服装年产量、销售额、利润都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作为纺织行业的生产大省和市场大省,有43家企业进入行业“双百强”,支撑着中国印染业的“半壁江山”;化纤产量占全国26%,印染布占全国50%,生丝及丝织品分别占46%、53%,针织品占20%,服装占15%。上海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海派服饰的发源地,拥有中国纺织大学、拉萨尔国际服装设计学院、上海服装科技信息中心等众多的服装教育及研究机构,在全国纺织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聚酯聚合能力为1264万吨/年,苏浙沪占全国总能力的65.2%。近年来,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集群现象日益凸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牌的全国32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36个特色城(镇),苏浙沪地区占了很大比例。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经编毛巾7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唐朝时即已“日出万丈布”,如今被形象地称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绍兴县;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杭州萧山区;领带产量占国内80%、全球30%的浙江嵊州市;家纺布艺产品年销量达50亿元的余杭区;一个衬衫产品售出15亿元的诸暨市枫桥。这些市县、城镇的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解决群众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吸引外来资本、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柱。

(二)产业链条长,专业市场发达。苏浙沪地区已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较长的纺织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品丰富多样。纺织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市场网络化。如绍兴市纺织业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主要有中国轻纺城、钱清化纤原料市场、越城区轻纺原料市场、装饰布市场、大唐袜业市场、嵊州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场、新昌兔羊毛衫市场等。其中,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面料市场的“晴雨表”,是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中国轻纺城占地面积49.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0.5万平方米,营业用房1.35万间,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设备改造步伐快,技术装备水平高。近年来,苏浙沪十分重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设备明显增加,并成为全国喷水织机最集中的地区。化纤行业,多数采用的是涤纶长丝和聚酯国产嫁接装备。织造行业,多数为进口纺机、织机,主要来自比利时、日本和意大利等世界三大纺机先进国家,无梭化程度高,部分企业如纵横集团、越隆纺织、南方集团等甚至高达100%,居全国领先地位;江苏吴江的盛泽、南马两个乡镇拥有无梭织机4万台,比绍兴县的织机多三分之一,拥有千台织机的企业不在少数。印染行业,生产装备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装行业,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管理技术,立体熨烫包装,吊挂式生产流水线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大大促进了产业升级。

(四)名牌产品多,知名度高。苏浙沪纺织业的上、中、下游产品知名度高,部分产品是中国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江苏省437个著名商标中,纺织业商标有72个,占16.5%;27个驰名商标,纺织业产品有红豆、虎豹、波司登、AB、阳光、梦兰、雅鹿等7个,占26%;“波司登”羽绒服连续9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2003年“波司登”的品牌价值达36.18亿元,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服装品牌。江苏是中国的面料基地之一,“阳光”、“黑牡丹”、“太平洋”等一批面料品牌支撑起了“江苏面料”的天空,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企业生产的超薄色织府绸、牛仔布及色织布在国内独领风骚。浙江省首次推出的十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纺织服装独占七席——湖州织里的中国童装、宁波鄞州的中国服装、嵊州的中国领带、诸暨大唐的中国袜业、海宁的中国皮革、义乌大陈的中国衬衫、义乌的中国袜业等七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上海以发展国际时尚品牌服装(饰)博览会等会展经济为动力,把服装业全面推向时尚化、品牌化、国际化,加快发展步伐。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近年来,苏浙沪地区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依靠改革和开放两轮驱动,使纺织业进一步蓬勃发展、蒸蒸日上。分析其成功之处,主要是做到了以下几点:

(一)树立超前理念,营造先声夺人、先人一步的优势。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发展规模大、速度快、效益好,主要根源在于思想解放、与时俱进、理念超前、敢于创新。一是思想解放早,行动快。如绍兴人“嗅觉”灵敏,“钻空子”意识敏锐,“敢为天下先”。上世纪80年代初的计划经济时代,绍兴就发展乡镇集体企业;80年代中后期,绍兴人把当时市场经济发育不全、商品流通不畅当成机遇,兴办了轻纺市场;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绍兴投入400多亿元,引进先进无梭织机3万台,在全国率先完成了“无梭化”革命;我国加入WTO前后,绍兴人又瞄上外贸出口,使出口交货值五年翻了近四番。二是商机意识强,理念新。苏浙沪的纺织企业营销机制灵活,投资决策快捷。如浙江的纺织服装民企得知《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规定,部分原产于香港的商品,2004年将以零关税进入内地市场后,从中觅到了商机,纷纷准备到香港开设新厂或直接买厂。苏浙沪的纺织企业不断强化“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舍得以重资揽才,善于以事业用才,注重以感情留才。积极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培养教育经营管理者的机制,以多种形式培养和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利用引进项目、合资合作等机会与相关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实现人才共享、智力交流。2003年,浙江省组织200家企业经理,包专机飞抵东北地区网罗人才,其中民营企业就占了87.5%。地处绍兴市的天龙控股集团、浙江龙盛集团、香港裕福服饰等6家纺织外贸类企业的老总,奔赴浙江工程学院招揽人才。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联合成立“上海纺织工程产学研中心”,积极推进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已初见成效。三是定位高,目标大。上海提出了打造“世界第六大国际时尚之都”的目标;杭州市从历史、文化、经济的角度,提出了建设“中国女装之都”的战略构想;杭州市余杭区借助“中国布艺名城”、“中国丝绸织造基地”两张金名片,倾力打造“中国女装之都”生产基地;绍兴市正在积极“打造国际纺织中心,建设江南水乡名城”。这些目标都非常鼓舞人心,激人奋进。

(二)狠抓科技创新,营造规模扩张、产业升级的优势。一是大面积进行技术改造。绍兴县为提升产业层次和产品档次,2002年和2003年连续两年开展“技改投入年”活动,分别投资65亿元和85亿元,助推绍兴县2002年重返全国十强县,去年又晋升到第八强;今年又开展了“产业升级年”活动,技改投入力争超过90亿元。目前,绍兴的高温高压染色机有三分之一,热定型机有三分之二,碱减量机有三分之一,平网、圆网印花机有40%属于进口,主要引自西欧、日本、台湾、韩国等地。嘉兴王江泾镇2003年增加喷水织机5600台,70%的企业和个体经营者实现了设备无梭化。无锡市要求新上项目一律使用精密纺机,目前有精密纺机13万锭,占全市纺锭总数的1/3。二是积极引进和运用先进技术。苏浙沪的纺织企业借建设新厂的机会,为全线的进口纺纱设备配置了数据在线采集装置,并与ERp等管理信息系统联接,大幅度提高了信息实时性和准确性。许多服装企业装备了CAD和CAM系统,配备了吊挂流水线,并大力应用新型纺织面料、原辅材料,开发花色品种,采用先进工艺技术,紧跟世界服装产品流行趋势变化,提高了产品的档次和附加值。雅戈尔等公司正在尝试通过电子商务进行网上交易。恒柏集团、步森集团、冠友集团等一些上规模的企业普遍应用了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CAD/CAM技术。杭州众望布艺有限公司拥有比利时剑杆织机、法国电子印花机共150余台,拥有比利时SOpHIS及浙江大学CAD设计系统10套,年产值超亿元,产品远销欧美、中东、南非等国家和地区。三是努力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江苏宏源集团通过研究国外先进技术而开发的精密纺机、高速弹力丝机,目前已基本实现了进口替代,并能出口到东南亚地区。万吨大豆蛋白纤维项目在常熟江河天绒丝纤维有限责任公司竣工投产,成为至今为止我国在纤维

。制度竞争力是企业得以发展的基本体制保证和动力源泉。绍兴县经过1992年和1998年的两次股份改制,改制面超过了99%,为纺织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我县纺织企业要有适合于自己的制度模式和有效的组织结构。

(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和群团组织的作用。中国服装协会在提出“名牌工程”、“名师工程”后,又提出“名城工程”,积极探索产品品牌、企业品牌与地区品牌之间的内在关系。上海服装行业协会召开了“打造长三角时尚品牌专题研讨会”,率先向全国12个省市的服协发出倡议:在国际市场上走联合之路,打长三角品牌服装,改变“各自为战”式的“散打”,用“团队”力量来显示中国纺织服装业的实力。我县民营企业协会要积极为企业特别是纺织企业提供项目信息和国内外新产品、新技术开发信息,加强行业自律。借鉴先进地区行业协会的运作模式,探索组建博兴纺织业协会,发挥政府部门无法起到的特殊的协调作用。苏浙沪地区的工青妇组织,特别是妇女组织在发展纺织业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03年生产总值达到32亿元的余杭区崇贤镇,有妇女组织带头成立的4家绣花厂,以“公司+农户”的模式,带动了1万余名妇女就业。其中鸭兰村妇代会主任成立的平泾绣花厂,就带动3000余名妇女就业。上虞裕福(香港)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妙珍女士,曾担任“俞兆林”内衣厂厂长7年,所经营的公司年产值达到4000万元,现正在投资6000万元建设占地45亩的新厂区。我县的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组织要进一步发挥好各自的作用,把全县广大的工人、青年和妇女动员起来,宣传纺织、支持纺织、服务纺织、参与纺织,为加快我县跨入全省“第一方阵”进程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县委政研室县妇联3月8日至13日,县妇联率领巾帼纺织考察团一行47人,行程2600公里,先后赴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浙江省的杭州市、绍兴市,上海市浦东新区,对纺织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学习考察。所到之处,受到了当地党委、政府和有关企业的热情接待,并坦诚介绍了有关情况和经验。通过这次学习考察,大家进一步解放了

思想,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理清了思路,更加坚定了加快发展纺织业的信心和决心。

一、苏浙沪纺织业的突出特点苏浙沪的纺织业发展势头之猛,改造升级步伐之快,使我们深受震动,颇受启发。概括起来讲,苏浙沪的

纺织业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规模大,分布趋于集中。江苏省作为门类齐全的纤维大省、面料大省、服装大省,服装年产量、销售额、利润都位居全国前列。浙江省作为纺织行业的生产大省和市场大省,有43家企业进入行业“双百强”,支撑着中国印染业的“半壁江山”;化纤产量占全国26,印染布占全国50,生丝及丝织品分别占46、53,针织品占20,服装占15。上海是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交汇点、海派服饰的发源地,拥有中国纺织大学、拉萨尔国际服装设计学院、上海服装科技信息中心等众多的服装教育及研究机构,在全国纺织业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国内聚酯聚合能力为1264万吨/年,苏浙沪占全国总能力的。近年来,苏浙沪地区的纺织业集群现象日益凸现。中国纺织工业协会授牌的全国32个纺织产业基地市(县)和36个特色城(镇),苏浙沪地区占了很大比例。如孕育了波司登羽绒服、梦兰家纺、神花

经编毛巾7个全国产销“单打冠军”的常熟市;拥有江苏阳光、四环生物、凯诺科技、华西村4家上市公司和30多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纺织企业的江阴市;唐朝时即已“日出万丈布”,如今被形象地称为“托在一块布上的经济强县”绍兴县;化纤能力高达140万吨的杭州萧山区;领带产量占国内80、全球30的浙江嵊州市;家纺布艺产品年销量达50亿元的余杭区;一个衬衫产品售出15亿元的诸暨市枫桥。这些市县、城镇的纺织业快速发展,成为当地解决群众就业、增加财政收入、吸引外来资本、增强经济活力的重要支柱。

(二)产业链条长,专业市场发达。苏浙沪地区已形成从纺织原料、织物织造到印染后整理、服装生产较长的纺织产业链条,上、中、下游产品丰富多样。纺织产业市场化程度高,专业市场网络化。如绍兴市纺织业专业市场起步早、数量多、规模大,主要有中国轻纺城、钱清化纤原料市场、越城区轻纺原料市场、装饰布市场、大唐袜

业市场、嵊州领带城、上虞伞布市场、新昌兔羊毛衫市场等。其中,位于柯桥镇的“中国轻纺城”是全国面料市场的“晴雨表”,是亚洲规模最大、经营品种最多的纺织品集散中心,轻纺产品总销售额占全国的1/3,名列全国10大专业批发市场第2位,去年成交额达226亿元。中国轻纺城占地面积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万平方米,营业用房万间,拥有4大交易区19个专业市场,其中纺织品市场13个,轻纺原料市场1个,纺机及轻工类市场5个,具有较强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三)设备改造步伐快,技术装备水平高。近年来,苏浙沪十分重视纺织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不断加大投入,各种新型纺织加工设备明显增加,并成为全国喷水织机最集中的地区。化纤行业,多数采用的是涤纶长丝和聚酯国产嫁接装备。织造行业,多数为进口纺机、织机,主要来自比利时、日本和意大利等世界三大纺机先进国家,无梭化程度高,部分企业如纵横集团、越隆纺织、南方集团等甚至高达100,居全国领先地位;江苏吴江的盛泽、南马两个乡镇拥有无梭织机4万台,比绍兴县的织机多三分之一,拥有千台织机的企业不在少数。印染行业,生产装备通过大规模技术改造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服装行业,大力推广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辅助制造(CAM)、辅助管理技术,立体熨烫包装,吊挂式生产流水线等国际先进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大大促进了产业升级。

(四)名牌产品多,知名度高。苏浙沪纺织业的上、中、下游产品知名度高,部分产品是中国名牌,甚至世界名牌。江苏省437个著名商标中,纺织业商标有72个,占;27个驰名商标,纺织业产品有红豆、虎豹、波司登、AB、阳光、梦兰、雅鹿等7个,占26;“波司登”羽绒服连续9年全国销量遥遥领先,2003年“波司登”的品牌价值达亿元,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服装品牌。江苏是中国的面料基地之一,“阳光”、“黑牡丹”、“太平洋”等一批面料品牌支撑

起了“江苏面料”的天空,阳光集团、海澜集团等企业生产的超薄色织府绸、牛仔布及色织布在国内独领风骚。浙江省首次推出的十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纺织服装独占七席——湖州织里的中国童装、宁波鄞州的中国服装、嵊州的中国领带、诸暨大唐的中国袜业、海宁的中国皮革、义乌大陈的中国衬衫、义乌的中国袜业等七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上海以发展国际12全文查看

下载新疆棉纺织业发展的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疆棉纺织业发展的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纺织业发展及创新人才培养论文(精选5篇)

    1“核心竞争力”纺织品与纺织美术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核心竞争力”从理论可扼要地表达为一种独特的结合,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竞争优势,由于它是一种集体长期积蓄并经过整合智......

    纺织业研究报告

    纺织业 一、发展现状 纺织工业是中国国民经济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优势较为明显的产业。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纺织业在科技革新的浪潮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

    社会实践纺织业

    【一】 今年暑假是我第一次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做了十多年的学生,第一次去参加所谓的工作,内心还是挺激动的。人们不能一直活在象牙塔臆想美好的人生,总有一天要面对现实的生活,......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精选五篇)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县委政研室县妇联一、苏浙沪纺织业的突出特点苏浙沪的纺织业发展势头之猛,改造升级步伐之快,使我们深受震动,颇受启发。概括起来讲,苏浙沪的纺织业......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最终五篇)

    苏浙沪纺织业发展情况考察报告县委政研室 县妇联3月8日至13日,县妇联率领巾帼纺织考察团一行47人,行程2600公里,先后赴江苏省的苏州市、无锡市,浙江省的杭州市、绍兴市,上海市浦......

    我国纺织业的现状和发展(精选多篇)

    提纲: 一、引言: 分述三大力量对纺织品行业的影响:次贷危机,物价上涨和人民币升值,遗留的自身问题。 二、现状 1.企业经营状况及原因:银行银根收紧,融资困难 2.贸易状况及原因:欧洲,......

    纺织业的发展趋势

    纺织业的发展趋势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明年尽管国际市场仍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但主要发达经济体已在政策刺激下逐步呈现出向好的态势,这将加快世界经济的复苏。此外,短期内中国经......

    纺织业风险分析

    纺织业风险分析我国目前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及服装出口国,纺织品及服装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出口商品之一,使我国的纺织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我国纺织品及服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