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化学励志故事
1、单质氟的发现历程。
从发现氢氟酸开始,到制取氟单质,历时共76年。在这段时期,许多化学工作者相继倒下,轻则损害了自身的健康,重则丢了性命。1670年,在玻璃工厂里发现了氟化氢,它有侵蚀玻璃的功能。从这以后,许多人开始研究氟这种元素。
1768年马格拉夫发现萤石与石膏和重晶石不同,判断它不是一种硫酸盐。他用浓硫酸处理萤石得到了氟化氢。
1771年化学家舍勒用曲颈甑加热萤石和浓硫酸的混合物,曾发现玻璃瓶内壁被腐蚀。
1813年戴维用电解氟化物的方法制取单质氟,用白金做容器,结果阳极的白金被腐蚀了,还是没有游离出氟。他后来改用萤石做容器,腐蚀问题虽解决了,但也得不到氟。而戴维则因氟化氢的毒害而患病,“出师未捷身先病”,不得不停止了实验。
与此同时,英国化学家哥尔也用电解法分解氟化氢,但是在实验时发生了爆炸,显然是产生的少量氟气与氢气发生了剧烈的反应。他还试验过各种电极材料,如碳、金、钯、铂,但是在电解时碳电极被粉碎,金、钯、铂也不同程度地被腐蚀。
这么多化学家的努力,虽然都没有制得单质氟,但是他们的心血没有白费。他们从失败中获得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为后来莫瓦桑制得氟气摸索了道路。
莫瓦桑用氟化铅与磷化铜反应,得到了气体的三氟化磷。他把三氟化磷和氧的混合物通过电火花,虽然也发生了爆炸反应,但得到的并非单质的氟,而是氟氧化磷。
一段时间后,他想,如果把装置上的玻璃零件都换成不能与氟发生反应的材料,那就可以制得单体的氟了。荧石不与氟起作用,用它来试试吧,于是他用荧石制成试验用的器皿。莫瓦桑把盛有液体氟化氢的U型铂管浸入制冷剂中,用荧石制的螺旋帽盖紧管口,再进行电解。
多少年来化学家梦寐以求的理想终于实现了!1886年6月26日,莫瓦桑第一次制得了单质的氟气!硅遇到这种气体立即着火,遇到水即生成氧气和臭氧,与氯化钾反应置换出氯气。通过几次化学反应,莫瓦桑发现氟气确实具有惊人的活泼性。
他将研究成果写成了《氟及其化合物》一书,这是一本研究氟的制备及其氟化物性质的开山之作。1906年莫瓦桑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此外他还发明了“莫瓦桑电炉”,并用它制备了很多新化合物。
诺贝尔奖令世人仰慕,却不能给莫瓦桑的生命以更多的时间。1907年2月6日,莫瓦桑得了阑尾炎。手术很成功,但他的心脏病却加剧了。他终于认识到多年以来一直没有关心自己的身体健康。莫瓦桑不得不承认:“氟夺走了我十年的生命”。2月30日,这位在化学实验科学上闪烁着光芒的化学家永远地陨落了。
这时,莫瓦桑还不到55岁。
2、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1789年,拉瓦锡出版的《化学大纲》中发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元素表》,在这张表中,他将当时已知的33种元素分四类。
1829年,德贝莱纳在对当时已知的54种元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研究之后,提出了元素的三元素组规则。他发现了几组元素,每组都有三个化学性质相似的成员。并且,在每组中,居中的元素的原子量,近似于两端元素原子量的平均值。
1862年,法国化学家尚古多创建了《螺旋图》,他创造性地将当时的62种元素,按各元素原子量的大小为序,标志着绕着圆柱一升的螺旋线上。他意外地发现,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都出现在同一条母线上。1863年,英国化学家欧德林发表了《原子量和元素符号表》,共列出49个元素,并留有9个空位。
上述各位科学家以及他们所做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只能说是一个前期的准备,但是这些准备工作是不可缺少的。而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德国化学家迈尔和英国化学家纽兰兹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865年,纽兰兹正在独立地进行化学元素的分类研究,在研究中他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元素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时,每隔8个元素,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就会重复出现。由此他将各种元素按着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形成了若干族系的周期。纽兰兹称这一规律为“八音律”。
1867年,担任教授的门捷列夫为了系统地讲好无机化学课程中,正在着手著述一本普通化学教科书《化学原理》。在著书过程中,他遇到一个难题,即用一种怎样的合乎逻辑的方式来组织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门捷列夫仔细研究了63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又经过几次并不满意的开头之后,他想到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对元素进行系统的分类。
1869年3月1日这一天,门捷列夫仍然在对着这些卡片苦苦思索。他先把常见的元素族按照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拼在一起,之后是那些不常见的元素,最后只剩下稀土元素没有全部“入座”,门捷列夫无奈地将它放在边上。从头至尾看一遍排出的“牌阵”,门捷列夫惊喜地发现,所有的已知元素都已按原子量递增的顺序排列起来,并且相似元素依一定的间隔出现。第二天,门捷列夫将所得出的结果制成一张表,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化学元素周期表。在这个表中,周期是横行,族是纵行。在门捷列夫的周期表中,他大胆地为尚待发现的元素留出了位置,并且在其关于周期表的发现的论文中指出:按着原子量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各种元素,在原子量跳跃过大的地方会有新元素被发现,因此周期律可以预言尚待发现的元素。
1871年12月,门捷列夫在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基础上进行增益,发表了第二张表。在该表中,改竖排为横排,使用一族元素处于同一竖行中,更突出了元素性质的周期性。至此,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工作已圆满完成。
客观上来说,迈尔和门捷列夫都曾独自发现了元素的周期律,但是由于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律的研究最为彻底,故而在化学界通常将周期律称为门捷列夫周期律。
3、苯环的发现
1865 年凯库勒提出了以苯为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设想,并曾用多种图式来表示苯的分子结构,最后确定为正六边形图式,也就是我们现在学化学时常用的苯的结构式。早些时候,凯库勒在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分子组成过程中,于1857 年提出了“原子数”的概念,指出:氢、氯、溴、钾为“一原子的”,氧和硫是“二原子的”,氮、磷、砷是“三原子的”,而碳是“四原子的’”。这是化合价的早期说法,也就是说,这些元素分别是一价、二价、三价和四价。在这一基础上,凯库勒认为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之间可以连成链状,但是苯(C6H6)分子的出现,让凯库勒等一直认为碳原子能够连成链条的人,为难了好久,实验的事实证明,苯分子中六个碳原子、六个氢原了的性质分别完全相同,即它们分别以相同的关系,处在相同的位置上,如果这6 个碳连成一个有头有尾的链条,而且又性质完全相同,若用碳四价的理论,是根本解释不通的。
一天晚上,凯库勒坐马车回家。也许是由于近日来过度用脑,他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睡着了。在半梦半醒之间,凯库勒发现碳原子和氢原子在眼前飞动,变幻着各种各样的花样。忽然,原子变成了他和李比希教授出庭作证时伯爵夫人戒指(一桩失窃案的证物)上的那条白蛇,这条蛇扭动着、摇摆着,最后咬住了自己的尾巴,变成了一个环„„
“先生,您到家了!”马车夫大声叫醒了睡眠中的凯库勒。他揉揉眼睛,白蛇不见了,环不见了,原子也不见了。原来是“南柯一梦”!清醒过来的凯库勒马上想起苯的结构,对!它一定像白蛇那样头尾相接,构成环状结构!
凯库勒立即奔向书房,迫不及待地抓起笔在纸上画了起来。一个首尾相接的环状分子结构出现了。经过进一步论证,凯库勒终于第一个提出了苯的环状结构式,解决了有机化学上长期悬而未决的一个难题。
心理学告诉我们,日有所思才会夜有所梦。凯库勒受到梦境的启示,发现苯的环状结构,从表面上看,是一种偶然,但实际上这正是他连续几个月来日夜思考而导致的必然。
4、铝的历史
在几百年前,铝曾经被作为一种“贵族金属”而成为身份的象征。法国皇帝拿破仑二世,三世都是爱慕虚荣的皇帝。为了体现自己的身份与地位,他们在设宴时,宾客使用的都是银碗,而他们自己却使用铝碗。此外为了炫耀军功,他们还将军旗上的金星改为铝星。无独有偶,当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制作了世界第一张元素周期表,俄国沙皇为表彰他的功绩,奖给他一只纪念杯,这只象征着至高荣誉的奖杯,不是金杯,而是铝杯。也许我们会觉得这很可笑,但当时,铝的冶炼技术十分落后,为了制取铝,必须用钠,钾做还原剂,成本比生产黄金高出好几倍。直到1827年,美国化学家奥斯特与维勒联手,发明了电解制铝的新途径,这才使铝的使用开始普及。
5、因黄金而登上总统宝座的人——胡佛
毕业于斯坦福大学的地质学学士胡佛,于1897年被总部设在伦敦的贝维克·莫林采矿公司录用为工程师,派往澳大利亚工作。一年后,公司派他到中国工作。大约一个星期后,胡佛带着随行的探险队到达了矿山,迎面遇上一群人,看起来有数千人之多。胡佛担心的是会不会发生暴力冲突,所以急忙去问他的翻译。翻译告诉他说眼睛能穿透土地,找到黄金。
此时的胡佛家境并不宽裕。几乎快穷途末路的他,希望能通过黄金来改变自己的命运。由于历史原因,他得到的当时有名的“开平煤矿”,在此之后,他先请人用氰化钠的稀溶液处理矿砂,使黄金与之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络合物而溶解,接着,再请人用锌粒与滤液作用,这样,纯净的黄金就被提取出来了。而这种冶金方法,当时是较为先进的。通过这一途径,使成色较好的黄金源源不断进入胡佛的腰包,不久他成了富翁。1902年,胡佛离开中国,26年后当选为美国总统。
6、合成氨工艺的发展史
1898年,德国A.弗兰克等人发现空气中的氮能被碳化钙固定而生成氰氨化钙(又称石灰氮),进一步与过热水蒸气反应即可获得氨:
CaCN2+3H2O─→2NH3+CaCO3 此法为世界上最早的合成氨的方法。1905年,德国氮肥公司建成世界上第一座生产氰氨化钙的工厂,这种制氨方法称为氰化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美国主要采用该法生产氨,满足了军工生产的需要。氰化法固定每吨氮的总能耗为153GJ,由于成本过高,到30年代被淘汰。
直至1909年,德国物理化学家F.哈伯用锇催化剂将氮气与氢气在17.5~20MPa和500~600℃下直接合成,反应器出口得到6%的氨,并于卡尔斯鲁厄大学建立一个每小时80g合成氨的试验装置。但是,在高压、高温及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氮氢混合气每次通过反应器仅有一小部分转化为氨。为此,哈伯又提出将未参与反应的气体返回反应器的循环方法。这一工艺被德国巴登苯胺纯碱公司所接受和采用。由于金属锇稀少、价格昂贵,问题又转向寻找合适的催化剂。该公司在德国化学家A.米塔斯提议下,于1912年用2500种不同的催化剂进行了6500次试验,并终于研制成功含有钾、铝氧化物作助催化剂的价廉易得的铁催化剂。人们称这种合成氨法为哈伯-博施法,它标志着工业上实现高压催化反应的第一个里程碑。
其他国家根据德国发表的论文也进行了研究,并在哈伯-博施法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先后开发了合成压力从低压到高压的很多其他方法(表1)。合成氨工业发展史
合成氨工业发展史
到30年代初合成氨成为广泛采用的制氨方法(表2)。70年代以来,合成氨的生产不仅促进了如高压、低温、原料气制造、气体净化、特殊金属冶炼以及催化剂研制等方面的发展,还对一些化学合成工业,如尿素、甲醇和高级醇、石油加氢精制、高压聚合等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7、著名的奇怪化学家--舍勒
舍勒的研究涉及到化学的各个分支,在无机化学、矿物化学、分析化学、甚至有机化学、生物化学等诸多方面,他都做出了出色贡献。舍勒除了发现了氧、氮等以外,还发现了砷酸、铝酸、钨酸、亚硝酸,他研究过从骨骼中提取磷的办法,还合成过氰化物,还曾研究过许多矿物,如石墨矿、二硫化铜矿等,提出了有效地鉴别矿物的方法。他在研究萤石矿时,发现了氢氟酸。同时探索了氟化硅的性质。他还测定过软锰矿(二氧化锰)的性质。为了证实这一猜想,他把浓盐酸和软锰矿共热,结果他制得了一种黄绿色气体:二氧化锰+浓盐酸——一种黄绿色气体+氯化锰+水
可舍勒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只要制取了一种新物质,他一定要亲自品尝一次。因此,他闻了闻氯气的味道。虽然他被呛得十分难受,一度腹痛腹胀,但这并不影响他探究的信念。他发现这种气体能使有色物质永久性褪色,并能使淀粉碘化钾溶液变成蓝色等奇特性质,为此他认为自己发现了一种新元素,并取名为“绿气”,后改名为“氯气”。在此之后,他又发现了氢氰酸,令人惊讶的是他也没有因此而中毒。但“常在河边走,哪能不湿鞋”,他不会总这么走运。终于他还是死于汞中毒。为了表示对他的纪念,在他150—200年诞辰时,人们给他举行了隆重的纪念会,也就成为化学家的学术交流会议。
8、谁错了
在论文“元素的自然体系和属性”中,门捷列夫把所附的“元素周期表”看成是对未知元素属性的预言,他写道:“我下定决心这样做,是为了随着我所预言的某种元素被发现,有机会彻底说服自己、也说服其他化学家相信我提出的规律的正确性。对于我而言,自从根据周期律对元素属性所作的假设得到证实,这些预言在我心中就生了根。我所有研究的根据都是周期律。”当时法国化学家布瓦邦德朗利用光谱分析发觉到,在铝族中,在铝和铟之间缺少一个元 素。从1865年开始,他用分光镜寻找这个元素,分析了许多矿物,但是都没有成功。直到1875年9月,布瓦邦德朗在法国化学家们面前表演了一组实验,证明新元素的存在。
然而在测定这种新元素的比重时,却发生了一段小插曲。布瓦邦德朗在发现了镓之后,测定了它的密度,为4.70.当时他对自己的实验很有信心,觉得无懈可击。直到有一天传到了门捷列夫的耳中,给他写了一封信,信中说“尊敬的布瓦邦德朗先生,您说的镓就是我所四年前预言的的类铝,它的比重应为5.9-6之间,而并非您说的4.70。”由于当时元素周期律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可,因此布瓦邦德朗对此半信半疑。但仍然怀着学者应有的审慎态度重新进行了测定,果然新结果为5.96,与门捷列夫的预言丝毫不差。从此,他对门捷列夫佩服得五体投地,更对元素周期表肃然起敬。
9、无机化学之父——戴维
戴维,欧洲近代化学家,开拓了电解法制取金属与非金属单质的新领域,一生中发现了十六种元素的无机化学之父。
首先,戴维试图通过电解氢氧化钾的饱和溶液来制取钾。他将氢氧化钾的饱和溶液置于电解池中,通以伏打电堆。一段时间后,发现阴极得到了氢气,阳极得到了氧气。证明水被电解,而氢氧化钾未被电解。接着,他把氢氧化钾固体置于电解池中,发现固体氢氧化钾不导电,需覆盖少量水才可导电。于是,他把一表面湿润的氢氧化钾固体置于一铂制器皿中,通以电流,阳极仍然产生氧气,阴极有许多酷似水银的颗粒生成,这些颗粒遇水上浮,剧烈燃烧,甚至发生爆炸。戴维看到后,兴奋得跳了起来,喊道:“重要实验,钾碱被分解了!”
之后,戴维又从对应的氢氧化物中制得了钠,镁,锶,钙等元素的单质。由此揭开了电解原理制取(非)金属单质的序幕。
10、一位高考考生自述
2006年秋季高考中,我化学科目取得了148分的高分,作为过来人,我想为即将参加高考的高三毕业生提供一些心得:
注重基础,回归课本。自己从课本中找出重点,亲自进行归纳效果好,一来印象更深刻,二来归纳知识点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可以加深理解。在最后的复习阶段,我把高中三年的化学课本都仔仔细细地看了一遍,尤其是重要的知识点要烂熟于心,这对于我最后的考试帮助很大。
重视实验,把握细节
实验在化学考试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能否取得高分很大程度上与做实验题的好坏有关。亲自做实验对实验题很有帮助,可惜现在很多学校很少组织学生做实验,而课余时间很多同学也没有条件做实验,所以只能“纸上谈兵”了。我的经验是,注重实验题中的细节问题。实验题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一些细节问题,比如每个装置具体有哪几条作用?可不可以替换成别的?对于实验误差有些什么影响?影响的因素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每拿到一道实验题,不要局限于那上面所出的题目,要自己再想一些关于实验细节方面的问题,长此以往,对实验题的分析能力也就锻炼出来了。
留心生活,关注时事
化学源于生活,在平时的生活中不妨做个有心人,留意一下生活中的化学,并用所学的知识加以分析。这样做不但可以把所学的化学知识融会贯通,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而且还能增进对化学学科的热爱。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学习的兴趣,要学好化学就会比较容易。平时还要多关心时事,因为那些关于食品添加剂、营养成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新闻很可能被写进高考题。
调整心态,避免焦虑
考试时不要紧张,更不要想一些多余的事。即使个别题目有点障碍也不要慌,先冷静下来,再认真分析一下题目的“主干枝叶”,相信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在高考的时候我也曾在个别题目上碰到问题,当时真的有点焦虑,甚至产生了“这张卷子交上去就完了”这种奇怪的幻觉,这样越着急越做不出,甚至影响了后面的答题。不过我很快调整好心态,相信题目的难度对大家都是一样的,而且无论看起来多么复杂,其本质都是在考学过的基础知识,这样想着,我终于顺利找到了题目的突破口。
第二篇:励志故事
励志故事《卖瓜子的孩子》
石花镇中心学校 八(4)班
王翔宇
在安微省,有这样一个贫寒的家庭,家中有五口人,长期卧病在床的父亲,日夜操劳的母亲,还有三个正待抚养的孩子。他们一家蜗居在两间漆黑而又简陋的房屋里,过着一种风雨飘摇的生活。也许你会为他们同情,也许你会产生疑问,我为什么要给你们讲这样一个家庭呢?原因很简单,这是一个既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家庭,家中更有一个不平凡的儿子——卖瓜子的孩子。
他每天晚上回家要照顾生病的父亲,帮妈妈操持家务,更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炒瓜子,然后抽时间帮妈妈卖,虽然收入微薄,但对于这个家来说,可就是一笔既稳定而又丰厚的收入了,就这样他晚上围着灶台,忍着烟熏,炒着瓜子;白天背着书包,带着干粮,勤学苦读。即使是四面见天的校舍,冰冷矮小的石桌,也阻碍不住他对知识的渴望。
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拼搏,奋斗。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成功考上了国际航空航天大学。在他临走时,母亲无奈地从口袋拿出了皱巴巴的5元钱,而他送给母亲的礼物却是六年来每天一分一分积攒起来的100元钱。他的妈妈很欣慰然而也很自豪。在上大学的四年期间,他勤学苦读,每年学校发给他的一共12元钱的助学金,他都会一分不少的寄给父母,而自己在学校却省吃俭用过着。
只有经历过艰苦的磨练才能练成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经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为了梦想,为了家庭,为了祖国,他要坚定执着的去追逐梦想。“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他终于成功当选我国第一代航天员,他就是天空行走第一人,你们知道是谁吗?————翟志刚。他的梦想实现了,他凭着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努力成功啦!
他曾经很平凡,也很普通,但是他努力,有梦想,并执着去追求,他的人生才会绚丽多彩,成为家人和祖国的骄傲。
我明白了,只要我们在心中撒下一颗梦想的种子,并努力奋力执着的追求,那么小小的梦想种子就会长成参天大树,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会出彩,春天-----已悄悄降临身边。
第三篇:励志故事
学校标语大全
1、什么都别想了,赶紧去做该做的事吧
一位老教授来学校做演讲,礼堂座无虚席。老教授的一生真可说是辉煌夺目,专业造诣深厚,桃李满天下,对绘画、书法、文学也颇有研究。在一个半小时的演讲里,他幽默风趣地讲述了自己的生平,人们听得激情澎湃。演讲快结束时,老教授请大家提问交流。有个同学站了起来:“教授,您这么成功,是否可以传授我们一些经验?”
老教授笑了,慈祥地望着大家,说:“你们自己先想想看。”底下开始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一会儿,老教授轻轻地拍了下桌子,说:“别想了,快去做吧。我的演讲就此结束,谢谢同学们的捧场。”
听众愕然,静默片刻后,突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我有个朋友,身兼多种职务,却一直将工作与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他有什么诀窍?问及,他只笑笑,说:“不管什么时候,记住,坐下去,做,不要给自己任何借口浪费时间。如果你先喝杯咖啡,看看网页,再听听歌,时间早就飞过去了。”
时间对于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常常抱怨时间太少的人,就是将它们浪费在了那些无谓的事上,或者花在了思考太多对你其实毫无意义,甚至让你变得消沉的事上。每一天,如果当你坐下去便做,你会发现,你做任何事的效率其实是可以成倍提高的。就是现在,什么都别想了,赶紧去做该做的事吧。
2、用人之道
去过庙的人都知道,一进庙门,首先是弥陀佛,笑脸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则是黑口黑脸的韦陀。但相传在很久以前,他们并不在同一个庙里,而是分别掌管不同的庙。弥乐佛热情快乐,所以来的人非常多,但他什么都不在乎,丢三拉四,没有好好的管理账务,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韦陀虽然管账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阴着个脸,太过严肃,搞得人越来越少,最后香火断绝。
佛祖在查香火的时候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将他们俩放在同一个庙里,由弥乐佛负责公关,笑迎八方客,于是香火大旺。而韦陀铁面无私,锱珠必较,则让他负责财务,严格把关。在两人的分工合作中,庙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
其实在用人大师的眼里,没有废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贵宝剑,摘花飞叶即可伤人,关键看如何运用。所长无用
有个鲁国人擅长编草鞋,他妻子擅长织白绢。他想迁到越国去。友人对他说:“你到越国去,一定会贫穷的。”“为什么?”“草鞋,是用来穿着走路的,但越国人习惯于赤足走路;白绢,是用来做帽子的,但越国人习惯于披头散发。凭着你的长处,到用不到你的地方去,这样,要使自己不贫穷,难道可能吗?”
标语大师—专业设计制作、定制装裱企业挂图、标语
学校标语大全
【学习啦】心得:一个人要发挥其专长,就必须适合社会环境需要。如果脱离社会环境的需要,其专长也就失去了价值。因此,我们要根据社会得需要,决定自己的行动,更好去发挥自己的专长。
3、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学习啦】心得:事有“本末、“轻重、“缓急,关门是本,加高笼子是末,舍本而逐末,当然就不得要领了。
4、曲突徒薪
有位客人到某人家里做客,看见主人家的灶上烟囱是直的,旁边又有很多木材。客人告诉主人说,烟囱要改曲,木材须移去,否则将来可能会有火灾,主人听了没有作任何表示。
不久主人家里果然失火,四周的邻居赶紧跑来救火,最后火被扑灭了,于是主人烹羊宰牛,宴请四邻,以酬谢他们救火的功劳,但并没有请当初建议他将木材移走,烟囱改曲的人。
有人对主人说:“如果当初听了那位先生的话,今天也不用准备筵席,而且没有火灾的损失,现在论功行赏,原先给你建议的人没有被感恩,而救火的人却是座上客,真是很奇怪的事呢!主人顿时省悟,赶紧去邀请当初给予建议的那个客人来吃酒。
【学习啦】心得:预防重于治疗,能防患于未然之前,更胜于治乱于已成之后。
标语大师—专业设计制作、定制装裱企业挂图、标语
第四篇:励志故事
他刚上初中的时候,父亲因劳累过度不幸染上肺病,他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拼命温习功课,然而父亲还是没能熬过去。作为长子,他不得不无奈地结束学业,挑起赡养母亲、抚育弟妹的重担。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舅舅的中南钟表公司当泡茶扫地的学徒。他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他坚信,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后来,他的名字被世人熟知,他是全球华人首富李嘉诚。
他小时候家里很穷,很长一段时间家里一天只能吃两顿,即使是两顿,还都是汤汤水水,根本填不饱肚子。他九岁才上学,念到十四岁,因为家境实在太艰难,不得不辍学回家。母亲向生产队申请领养了一头牛,于是他开始了他的第一份工作——当放牛娃,他一天能挣两个工分。他知道唯有知识能改变命运,于是他一边放牛,一边如饥似渴地读他能借到的所有的书。后来,他创办了福耀玻璃集团,成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大汽车玻璃制造商,他叫曹德旺。
他初中毕业以后,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在舟山马目农场当起了挖盐工,每天的工作就是在海滩上挖盐、晒盐、挑盐。单调的生活让他很失落,他总想着要出人头地,可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击,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他就四处找些书来看,希望能从书里找到出路。一起挖盐的工友瞧不起他,工作累得要死,还装什么清高看书。工友的挖苦激起了他对成功的强烈渴望。后来,他成为了娃哈哈集团公司的董事长,他叫宗庆后。
1993年的盛夏,他提前修完学分,成为当年复旦大学18名提前毕业的学生之一。然而,满怀抱负的他却被分配到陆家嘴集团公司做幻灯放映员,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在一间小房子里放映有关集团情况介绍的录像片。这么简单的工作,只要不是傻子都能胜任,他的才智和抱负无法施展,理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让他在心里憋足了劲,发誓一定要改变这个现状。后来,他成为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奠基人和领军人物,缔造了一个白手起家的创业神话,他就是陈天桥。
他在浙江台州的一个偏僻落后的小山村长大,19岁高中毕业后,父亲给了他120块钱让他自谋生路,他就买了一个小照相机,骑着一辆破自行车满大街地问别人需不需要照相。开始的时候,大家都用奇怪的眼神看他,要照相不会去照相馆哪,而且这小伙子这么年轻,技术到底牢不牢靠哇?但他敢闯敢拼,又豁得出去,不惜赔上胶卷让别人免费试拍,半年后就赚够了正式开照相馆的钱。他就是现任吉利集团董事长李书福。
从小到大,他的功课都不是特别好,小学和中学上的都是三四流的学校,初中考高中的时候考了两次才考上,第一次参加高考,数学才考了1分。高考失利后,瘦弱的他做起踩三轮车的工作。这份工作既辛苦又赚不到钱,可是他还是很满足,认为能养活自己就已经很好了。直到有一天,他拉着客人到金华火车站,无意间捡到了一本书,是路遥的《人生》,拉客的间隙他看完了这本书,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这样度过,于是他费力千辛万苦考入了杭州师范学院。后来,他先后创办了阿里巴巴、淘宝网,他叫马云。
这些成功人物,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有些还不如我们,但最终我们却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在人生的道路上,起点固然重要,但比起点更重要的,是
第五篇:励志故事
引导语:一字洞悉天下,一语道破天机,一个简单故事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人生启示。千万种人生就有千万个故事,不同的经历就有不同的体验。下面的小故事读来启人心智,发人深省,从不同侧面阐释了人生哲理,而且短小精练,情节简单,可读性强,你值得收藏!
故事一:抉择
一个农民从洪水中救起了他的妻子,他的孩子却被淹死了。事后,人们议论纷纷。有的说他做得对,因为孩子可以再生一个,妻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有的说他做错了,因为妻子可以另娶一个,孩子却不能死而复活。我听了人们的议论,也感到疑惑难决:如果只能救活一人,究竟应该救妻子呢,还是救孩子?于是我去拜访那个农民,问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他答道:“我什么也没想。洪水袭来,妻子在我身过,我抓住她就往附近的山坡游。当我返回时,孩子已经被洪水冲走了。”
归途上,我琢磨着农民的话,对自己说:所谓人生的抉择不少便是如此。
故事二:爱人之心
这是发生在英国的一个真实故事。有位孤独的老人,无儿无女,又体弱多病,他决定搬到养老院去。老人宣布出售他漂亮的住宅。购买者闻讯蜂拥而至。住宅底价8万英镑,但人们很快就将它炒到了10万英镑。价钱还在不断攀升。老人深陷在困惑里,满目忧郁,是的,要不是健康情形不行,他是不会卖掉这栋陪他度过大半生的住宅的。一个衣着朴素的青年来到老人眼前,弯下腰,低声说:“先生,我也好想买这栋住宅,可我只有1万英镑。可是,如果您把住宅卖给我,我保证会让您依旧生活在这里,和我一起喝茶,读报,散步,天天都快快乐乐的—相信我,我会用整颗心来照顾您”!老人颔首微笑,把住宅以1万英镑的价钱卖给了他。
完成梦想,不一定非得要冷酷地厮杀和欺诈,有时,只要你拥有一颗爱人之心就可以了。
故事三:博士
有一个博士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学历最高的一个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这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钓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如飞地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睁得都快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哪!过一阵,副所长也站起来,走几步,蹭蹭蹭地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江湖高手集中的地方?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十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里。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型的团队。
故事四:给予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帮忙再建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都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大门的钥匙递给他。“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礼物”。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愧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现在他得住在一幢粗制滥造的房子里!
我们又何尝不是这样。我们漫不经心地“建造”自己的生活,不是积极行动,而是消极应付,凡事不肯精益求精,在关键时刻不能尽最大努力。等我们惊觉自己的处境,早已深困在自己建造的“房子”里了。把你当成那个木匠吧,想想你的房子,每天你敲进去一颗钉,加上去一块板,或者竖起一面墙,用你的智慧好好建造吧!你的生活是你一生唯一的创造,不能抹平重建,即使只有一天可活,那一天也要活得优美、高贵,墙上的铭牌上写着:“生活是自己创造的”。
故事五:窗
有个太太多年来不断抱怨对面的太太很懒惰,“那个女人的衣服永远洗不干净,看,她晾在外院子里的衣服,总是有斑点,我真的不知道,她怎么连洗衣服都洗成那个样子”。直到有一天,有个明察秋毫的朋友到她家,才发现不是对面的太太衣服洗不干净。细心的朋友拿了一块抹布,把这个太太的窗户上的灰渍抹掉,说:“看,这不就干净了吗”?
原来,是自己家的窗户脏了。
故事六:提醒自我有个老太太坐在马路边望着不远处的一堵高墙,总觉得它马上就会倒塌,见有人向墙走过去,她就善意地提醒道:“那堵墙要倒了,远着点走吧。”被提醒的人不解地看着她大模大样地顺着墙根走过去了—那堵墙没有倒。老太太很生气:“怎么不听我的话呢?”又有人走来,老太太又予以劝告。三天过去了,许多人在墙边走过去,并没有遇上危险。第四天,老太太感到有些奇怪,又有些失望,不由自主便走到墙根下仔细观看,然而就在此时,墙缍倒了,老太太被掩埋在灰尘砖石中,气绝身亡。
提醒别人时往往很容易,很清醒,但能做到时刻清醒地提醒自己却很难。所以说,许多危险来源于自身,老太太的悲哀便因此而生。
故事七:河边的苹果
一位老和尚,他身边聚拢着一帮虔诚的弟子。这一天,他嘱咐弟子每人去南山打一担柴回来。弟子们匆匆行至离山不远的河边,人人目瞪口呆。只见洪水从山上奔泻而下,无论如何也休想渡河打柴了。无功而返,弟子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唯独一个小和尚与师傅坦然相对。师傅问其故,小和尚从怀中掏出一个苹果,递给师傅说,过不了河,打不了柴,见河边有棵苹果树,我就顺手把树上唯一的一个苹果摘来了。后来,这位小和尚成了师傅的衣钵传人。
世上有走不完的路,也有过不了的河。过不了的河掉头而回,也是一种智慧。但真正的智慧还要在河边做一件事情:放飞思想的风筝,摘下一个“苹果”。历览古今,抱定这样一种生活信念的人,最终都实现了人生的突围和超越。
故事八:简单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者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人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原地就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没有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另一个人则提着鱼竿继续忍饥挨饿,一步步艰难地向海边走去,可当他已经看到不远处那片蔚蓝色的海洋时,他浑身的最后一点力气也使完了,他也只能眼巴巴地带着无尽的遗憾撒手人间。又有两个饥饿的人,他们同样得到了长者恩赐的一根鱼竿和一篓鱼。只是他们并没有各奔东西,而是商定共同去找寻大海,他俩每次只煮一条鱼,他们经过遥远的跋涉,来到了海边,从此,两人开始了捕鱼为生的日子,几年后,他们盖起了房子,有了各自的家庭、子女,有了自己建造的渔船,过上了幸福安康的生活。
一个人只顾眼前的利益,得到的终将是短暂的欢愉;一个人目标高远,但也要面对现实的生活。只有把理想和现实有机结合起来,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之人。有时候,一个简单的道理,却足以给人意味深长的生命启示。
故事九:右手握左手
桌上流行一首顺口溜:握着老婆的手,好像右手握左手。每当有人念出,一桌子人便会意地放声笑起来,气氛立刻就轻松了。当然,这是基于人家对该顺口溜的一致理解—感觉准确,描述到位。有一天在餐桌上有人又念起这段顺口溜,男人们照例笑得起劲。后来发现餐桌上的一位女人没笑。男人们忙说闹着玩别当真。没想到女人认真地说:最妙的就是这“右手握左手”。第一,左手是最可以被右手信赖的;第二,左手和右手彼此都是自己的;第三,别的手任怎么叫你愉悦兴奋魂飞魄散,过后都是可以甩手的,只有左手,甩开了你就残缺了,是不是?一桌子男人都佩服,称赞女人的理解深刻而独到,妇人淡淡地说:有什么深刻而独到,不妨回去念给你们各自的老婆听听,看她们说些什么。男人当中有胆子大的果然回去试探老婆,果然老婆们的理解均与餐桌上的女士相同。
她们都是左手,男人们当然要以左手计。而他们都是右手,他们当然作右手想。
编后语:各位朋友怎么样!看完上面的故事,是否受益匪浅呢?小故事里面包含着大智慧,有一句广告语是这样说的:一则故事,改变一生,这么有哲理的故事你值得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