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小故事

时间:2019-05-12 16:3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化学小故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化学小故事》。

第一篇:化学小故事

化学元素名称趣谈

在给化学元素命名时往往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或者是为了纪念发现地点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个科学家或者是表示这一元素的某一特性。例如铕的原意是“欧洲”,因为它是在欧洲发现的。镅的原意是“美洲”,因为它是在美洲发现的。再如锗的原意是“德国”、钪的原意是“斯堪的那维亚”、镥的原意是“巴黎”、镓的原意是“家里亚”,“家里亚”即法国的古称。至于“钋”的原意是“波兰”虽然它并不是在波兰发现的而是在法国发现,但发现者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为了纪念她的祖国而取名“钋”。为了纪念某位科学家的化学元素名称也很多,如“钔”是为了纪念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锔”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锘”是为了纪念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等。

为了表现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例子则更多、更常见。象铯(天蓝)、铷(暗红)、铊(拉丁文的原意为刚发芽的嫩枝

即绿色)、铟(蓝靛)、氩(不活泼)、氡(射气)等。此外如氮(无生命)、碘(紫色)、镭(射线)等,也是根据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终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方法改变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贵重的金银。殊不知用一般化学方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 ”已经实现。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1980处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出会自觉羞愧的。

硫酸铜(CuSO4)的妙用

烈日炎炎的夏天,当你纵身跳入淡蓝淡蓝的游泳池中游泳,你是否知道这水池中的水就是很稀的硫酸铜溶液,它用来杀灭众多游泳者身上带进来的细菌,以保证所有游泳者的健康。

在医学上硫酸铜还用来做呕吐剂。当你吃了什么脏东西或误服了什么毒物,医生常用硫酸铜催吐。或许你最感兴趣的是硫酸铜还是一种有效的防鲨药呢!

要说防鲨药还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法西斯为了妄想霸占整个世界,把战争的火焰烧到欧、亚两大洲,在大西洋、太平洋上的海战也空前的残酷。在海战中敌我双方都有大批舰只被对方击沉,船上幸存的指战员、士兵纷纷弃舰逃命。但是这些亡命者仍然很难逃出死神的追杀,因为在海洋里还有很多饥饿的鲨鱼在等待着他们。为了使自己的官兵能够免遭鲨鱼的围攻、吞灭,美国政府就号召全国有识之士都来研究防鲨的药品,许多科学家和各界人士纷纷响应,投入了以药防鲨的实验。

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师名叫海明威,也在自己熟悉的海域里圈起了一快海面,做起了药防鲨的实验。他把含有硫酸铜和不含硫酸铜的诱饵互相交错地布置在海面上,看鲨鱼有什么反应。

两天后当他乘船前去检查这些诱饵时,他吃惊的发现鲨鱼已把不含硫酸铜的诱饵吃得精光,而含有硫酸铜的诱饵竟未发生任何变化。海明威高兴得跳了起来,他终于用一种简单的常见的盐类--硫酸铜就能防鲨鱼了。不久美国海军官兵们很快都配备起用这种硫酸铜制成的“护身符”来防鲨鱼。喷火的老牛

在荷兰的一个小山村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怪事。一个兽医给一头老牛治病,这头牛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下头,蹄子不断地打着地,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近日来它吃不下饲料。肚子却溜圆。手指一敲“咚咚”直响。兽医诊断认为这牛肠胃胀气。他为了检查牛胃里的气体是否通过嘴排出来。便用探针插进牛的咽喉,当他在牛的嘴巴前打着打火机准备观察时,他万万没有想到牛胃里产生的气体熊熊地燃烧了起来,从牛嘴里喷出长长的火舌。

兽医看罢大吃一惊,急忙后退几步,牛见火也受惊了。挣断了缰索,在牛棚里东窜西跳,燃着了牧草,引起一场冲天大火。虽然兽医等人全力抢救但也无济于事。致使整个牛棚和牧草化为一片灰烬。这头牛为什么会喷火呢?

经有关人员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牛喷出的气体是甲烷。甲烷的分子式为CH4,在沼泽的底部往往有气泡一逸出,那就是它,因此又得名沼气。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它可以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它是一种燃料。把有机废物像人、畜的粪便、麦秆、茎叶、杂草、树叶等特别是含纤维素的物质作为原料在沼气池内发酵。由于微生物的作用就产生了甲烷。

明白甲烷产生的条件,我们很容易弄清那头牛为什么会喷火了。牛吃的饲料是牧草,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由于牛患病,消化功能衰弱,在胃里进行异常发酵产生了大量的甲烷引起了肠胃胀气。当兽医插入探针后就象一根导管一样把气体引了出来。甲烷易燃所以遇火即燃引起了这场大火。从拿破仑到金发女郎

有这样一个故事:1814年,拿破仑被俘流放,死在圣赫勒拿岛。据美国《百科全书》记载,他死于胃病。多年来,法国人却认为他是被英国人毒死的。但谁也拿不出可靠的证椐。一代君主的死,成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谜!150 年后,科学家找到拿破仑的一根头发,如获至宝,把这根头发切成小段,放入原子反应堆中接受中子反射,发现头发里含有比正常人多40倍的砷元素。因此确认,这位19世纪在欧洲叱咤风云的人物是死于砷中毒。为什么纤纤细发竟能解开拿破仑死亡之谜呢?原来,头发跟血液一样,也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它能准确地的显示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尽管拿破仑到底是死于人为的放毒呢?还是死于地方性砷中毒,尚无定论,但圣赫勒拿岛上的食物和生活用水,都含有较高的砷,却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

当今化学证实,头发颜色及其变化,与所含的金属元素浓度相关。黑色头发含有钼,红棕色头发含有铜、铁、钴。当头发中镍含量增多时,就会变成灰白色。反过来,从头发颜色的变化,可以揭示环境污染的真象。美国旧金山有两个金发女郎,漂亮的金发逐渐变成绿色。盘根究底,是她们生活的铜矿区,受到铜污染的缘故。

头发犹如环境监测器,时刻在向人们报警:你生活的环境是否有污染,是何种元素作祟,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大量的化学分析表明,城市居民头发的铅含量,大大高于农村居民,这是由于城市居民长期吸人汽车含铅尾气的缘故,在繁乱的交通线附近的居民和从事铅作业的工人,其头发含铅量更高。生活在海边,一日三餐有鱼虾的人,其头发汞含量比内地人高好几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健美添光华的头发,将成为人们信得过的环境污染监测哨。醋酸巧反应 蛋中藏情报

醋酸又叫乙酸,是一种无色的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较低,室温低于16.6℃时乙酸很容易凝结成冰状固体。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等。乙酸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酸,可用来调味,乙酸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还可用于生产医药、农药等。除此,在战争年代醋酸还为传送情报作过贡献。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坶河前线德法交界处法军哨兵林立,对过往行人严加盘查。一天,有位挎篮子的德国农妇在过边界时受到盘查。篮内都是鸡蛋,毫无可疑之处,一年轻好动的哨兵顺手抓起一只鸡蛋无意识地向空中抛去,又把它接住,此时那位农妇立即变得情绪很紧张,这些引起了哨兵长的怀凝,鸡蛋被打开了,只见蛋清上布满了字迹和符号。

原来,这是英军的详细布防图,上面还注有各师旅的番号。这个方法是德国的一位化学家给情报人员提供的,其做法很简单:用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干了以后,无任何痕迹。但再将鸡蛋煮熟,字迹便会奇迹般地透过蛋壳印在蛋清上。

为什么化学家能巧出主意,蛋中藏机密呢?这主要是醋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结果。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醋酸写字时,醋酸与鸡蛋壳碳酸钙反应,生成了醋酸钙,然后醋酸渗入蛋壳,和鸡蛋清发生反应,鸡蛋清是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多个a-氨基酸分子间失水形成酰胺键而组成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它不很稳定,在受热、紫外线照射或化学试剂如硝酸、三氯乙酸、单宁酸、苦味酸、重金属盐、尿素、丙酮等作用下,发生蛋白质凝固,变性。渗入的醋酸,与鸡蛋清发生反应,在蛋清上留下了特殊的痕迹,待鸡蛋煮熟后就会有清晰可认的字迹来。所以化学家巧用醋酸反应,情报妙藏蛋中。“鬼谷”之谜

在北美州西北部,有一片十分宽阔的山谷地。早在15世纪以前,这里曾住过不少印第安人。奇怪的是,当地人常常会突然生病,头发一下脱光,眼睛失明,然后就痛苦地死去,甚至一些动物也逃脱不了死亡的厄运,于是没多久,这里便荒无人迹。由于这片山谷是那样可怕,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鬼谷”,人们为什么会得这种奇怪的病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勇敢的地质学家再次闯入“鬼谷”。经过他们实地考察与实验,原来这里土壤中含有大量硒元素。硒经过植物、河水的“传递”,进入人体。人体硒含量过高就会中毒死亡。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如果缺乏硒,也同样会引起疾病。过去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经常流传一种“克山病”,就是由缺硒引起的。这种病来势凶猛,病人开始呕吐黄水、继而心力衰竭最后突然死亡。后来研究人员把一种叫做亚硒酸钠的化合物制成溶液喷撒在农作物上,人吃了这些植物以后适当补充了硒的含量,从而控制了“克山病”的发生。

现在,“鬼谷”之谜已被揭开,科学家因地制宜,把它变成一个硒的矿场。人们在这片山谷地上种了一种叫紫云英的植物。因为紫云英有一种“吃”硒的本领。时间长了,紫云英的体内就会积累很多硒元素。等紫云英成熟后割下晒干烧成灰,可以提取少量的硒元素。据说,把1公顷紫云英烧成灰后可提取纯净硒元素2.5千克。碘与指纹破案

同学们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用手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汽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到的指纹就渐渐显露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得棕色指纹。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述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上的指纹显示出来。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当用手指往纸往上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而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质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时能够不经液态直接变成蒸汽。像这类固态物质直接气化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升华。同时碘还有易溶于有机溶剂

当碘蒸汽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谁是凶手

沐浴在晨光中的山村,从睡梦中醒来了。举目望去成群的牛羊在绿茵茵的山坡上奔跑、嬉戏。接着映入眼帘的便是咯咯觅食的鸡群,呱呱追逐的鸭子......忽然阵阵欢声笑语传来,循声望去,原来是姑娘湖边梳洗打扮,碧绿的湖水,山色掩映,还荡漾着村童嬉水玩耍的身影......然而今天山村的生机荡涤殆尽,就连晨光也好像失去光泽,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竟是满目的死尸、毙命的牛羊。生灵在此已不复存在,真是惨绝人寰,令人震惊。这便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尼斯湖惨案一组镜头的写实。祸不单行,同在喀麦隆,更大不幸在玛瑙湖畔发生了,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作恶多端的凶手是谁?

法网难逃,凶手终于“捉拿归案了”。但出于意料的是凶手竟是人们熟知的二氧化碳气体。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二氧化碳何以如此猖狂?又何以致人畜于死地?

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微妙的化学平衡使尼奥斯湖、玛瑙湖的水分成了奇特的若干层,而且最深层的水又含有极其丰富的碳酸盐。然而这样的化学平衡并不是稳定的,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特别在地壳活动频繁之际,分层的湖水便会受到扰乱,富有碳酸盐的深层水就会上升,在压力和温度骤然变化下迅速分解,整个湖泊也就成了一个被猛然开启的巨大汽水瓶。虽然二氧化碳本身并没有毒,但空气中含有超过0.2%便会对人体有害,超过1%以上即会使人畜窒息而亡。因而二氧化碳大量释放下沉,灾难也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湖水中的这种化学平衡并非绝无仅有,科学家还发现前苏联凯而顿湖的水竟以五层分布,而且底层被更令人担忧的硫氢化物所渗透。那么存在其中的化学平衡是否也会被打破?硫氢化物是否会转化为毒性甚大的硫化氢并进而兴风作浪?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患于未然,阻止惨案的再度重演?如今科学家们正面临着环境化学新课题的挑战。

屠狗洞的秘密

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因此

当地居民就称之为“屠狗洞”。迷信的人还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怪。为了揭开“屠狗洞”的秘密一位名叫波尔曼的科学家来到这个山洞里进行实地考察。他在山洞里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什么“屠狗妖”,只见岩洞的倒悬许多的钟乳石,地上丛生着石笋,并且有很多从潮湿的地上冒出来。波尔曼透过这些现象经过科学的推理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这个由大量钟乳石和石笋构成的岩洞,石灰岩岩洞。这里长年累月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在地下深处受热分解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产生出来的二氧化碳又和地下水、石灰岩的碳酸钙反应

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当含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渗出地层时,由于压力降低,碳酸氢钙分解又释放出二氧化碳,并从水中逸出。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于是就聚集在地面附近,形成一定高度的二氧化碳层。

当人进入洞里,二氧化碳层只能淹没到膝盖,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扩散,人只有轻微的不适感觉。然而处在低处的狗却完全淹没在二氧化碳层中,因缺乏氧气而窒息死亡。这就是屠狗洞屠狗而不伤人的道理。氟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氟,最外层有7个电子,除我之外还有氯、溴、碘、砹跟我相似。他们都是我家族的成员,人们把我们的大家族叫卤族。在我们的大家族内,我是老弟。

化学家们在19世纪初就发现了我,把我确认为是一个元素。但我的单质状态一直到18世纪80年代才被分离出来。最早把我分离成化合态的是1764年的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游离态是法国化学家莫瓦桑提制的。前者是让萤石和硫酸反应,这比较容易。但游离态就不容易制取了。后来莫瓦桑吸收前人的经验,他把我化合物氟氢华钾(KHF2)溶解在无水氢氟酸中,作为电解质进行电解。连续工作了二年,终于在1886年6月26日之我成功的诞生在这个世界上。

我在常温下淡黄绿色的气体。我很调皮,到处惹祸,所以哥哥、姐姐们不让我单独存在,总是让另外一个来管住我。我的个性特别强,动不动就和别人打架。我最喜欢的氢一起玩,一见面就形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我和氢老弟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溶于水叫做氢氟酸。可是我俩在一起也到处惹事,把人们种的各种植物变得枯黄,动物都死了。就连主人也毫不留情。所以在人们把我和氢的化合物从其它物质中提取出来时,就发生了一些悲痛的事情。例如:1836年的爱尔兰科学家诺克斯两兄弟,被我杀死一个,另一个也被迫停止工作。但我很佩服他们那种不怕死的精神,为后人打下了基础,他们是人类在认识化学元素历史过程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值得后人怀念。

在元素周期表中,我的大家族位于周期表的右边,是第七主族,属于非金属类,在我的的家族里,我最活泼,所以我能够把哥哥、姐姐们从他们的化合物里置换出来。

最早利用我的是1671年的德国一位艺术家斯万哈德他发现我的化合物——萤石(CaF2)跟硫酸反应制得的溶液能刻画玻璃。

我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在卤族中仅次于氯,自从人们认识我的真面目后,广泛的利用我。把我的天然化合物——元素作溶剂,把它添加在熔炼的矿石中,可以降低熔点。我和氢的化合物可以用来制造塑料、橡胶、药品,用于制造氟化钠等氟化物,而氟化钠又是一种用来杀灭地下害虫的农药,还可以提炼铀。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我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我希望同学们与我交个朋友把我的坏处化为益处,进一步为人类服务。石灰“家族”

石灰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石灰家族里有名叫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石灰乳、碱石灰等的兄弟姐妹,啊还有他们的妈妈,妈妈叫石灰石。刚学化学的同学可能对于他们各自的面貌还弄不清楚。我来介绍一下:石灰石生在深山里,是一种青色的石头。石灰石的山,一般风景较优美,如桂林多石灰石,那里青山绿水,有许多大溶洞,形成了许多石笋、石钟乳。石灰石比较坚硬,铁路的路基常用石灰石了建筑。石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CaCO3),她又是水泥和其它工业的原料。与石灰石成分相同的是她的妹妹,名叫大理石。她长得洁白、晶亮、漂亮极了,她是高级建筑物的装饰材料。石灰石通过锻烧变成生石灰。

生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CaO),白色块状物,他的吸水性很强,常用作干燥剂,它与水反应变成熟石灰。

熟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白色粉末,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又名苛性钙,主要用作建筑材料、室内墙壁、砌砖的料浆。化工方面用她制漂白粉。因为她是生石灰加水消化而成的,因此又名消石灰。石灰乳是混浊的石灰水,又称氢氧化钙混浊液,它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常用了涂刷旧墙壁、配制波尔多(与硫酸铜配合)和石硫合剂(与硫磺配合)用作农药杀虫。

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溶液。石灰乳澄清(通过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是饱和的石灰水,碱性很强,家庭里用它来做米豆腐。

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化学药品湖

世界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湖有的是咸水湖,有的是淡水湖,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其中有的湖泊贮藏着丰富特殊的化学药品,形成了化学药品湖。

水银湖。前苏联的兴顿山里有一个湖泊,人离它四五百米时,便会感到恶心、头晕、呼吸困难,如不及时离开就会窒息而死。原来湖里贮藏着大量的水银,散发出大量的汞蒸汽,如人和动物接触久了就会中毒死亡。

酸湖。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一个湖,湖底有两口泉眼喷出了强酸,因而整个湖的湖水变成了腐蚀性极强的“酸水”,酸的浓度很大。这种酸的浓度很大的湖水,可以杀死一切生命,有人又叫它死湖。

碱湖。前苏联乌拉尔有一个湖,湖水含有咸味。原来这里的水含有碱和氯化钠。若干洗衣服,只要将衣服浸在水里揉搓,不必用洗涤剂便能洗得很干净。

盐湖。亚洲西部的死海是含盐最多的湖,这里的湖水每升含盐272克。由于湖水含盐多,密度很大,能将人托起。硼沙湖。智利的亚特斯柯教湖,湖面似一片白茫茫的浮冰覆盖在湖上,湖水内含有大量的很有用的硼沙〔Na2B4O5(OH)4·8H2O〕。

荧光湖。在拉丁美洲西部印度群岛的巴哈马岛上有个“火湖”,湖水闪闪发光,就像燃烧时冒出的“火焰”一样。这个湖的水里含有大量的荧光素,如果你要信手拨动湖水,便会“火化”四溅,这是由于荧光素所引起的。魔火与化学

673年,阿拉伯舰队入侵到了君士坦丁堡,而希腊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只战船,双方的实力相差太悬殊了。在那种险境里,有谁会料到来挽救希腊人的不是友军的军团或舰队,而是自己的化学兵团,是一种出奇制胜的奇怪的火!

不知是哪位喜欢研究炼金术的希腊建筑师,无意中发现了一种能在水面上着火的燃烧剂。正是这种燃烧剂,把阿拉伯舰队周围的水面变成一片火海,烧得敌人毫无还手之力。

侥幸逃命的阿拉伯的士兵说,希腊人叫“闪电”燃烧舰船,有说希腊人掌握了“魔火”,连海都着火了。从这以后,拜占廷的舰队凭借着“魔火”在海上称霸了几个世纪,他们总打胜仗,神气极了,欧洲人把这种燃烧剂叫做“希腊火”。

多少年过去了,这种“希腊火”的秘密才被化学家揭开,原来它不过是有普通的两种物质――石灰和石油组成。君不见建筑工地上能煮熟鸡蛋的石灰池吗?使用这种燃烧剂时,生石灰遇水放出热量足以将石油蒸汽点着,燃烧剂就在水面上发火延烧开来。当希腊人利用他们的“魔火”在地中海耀武扬威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早以在其100多年前发明了有硝石、硫璜和木炭组成的燃烧剂,利用它来作焰火、黑火药和火箭。

如今黑火药早已经不用于现代战争上了。可是你是否知道棉花它细长柔软的纤维,也蕴藏着一种极其危险的性质。在高三化学实验室里,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处理棉花后,只要用热玻璃棒一接触,他就会马上一烧而光,鼎鼎大名的无烟火焰就是用它制成的。工业上把含氮量高的硝酸纤维叫做火棉,用压紧的火棉填充的炮弹,爆炸时生成的气体体积会增大12000倍。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闪烁着化学的光辉。

第二篇:化学小故事

化学小故事

最佳答案 化学元素名称趣谈

在给化学元素命名时,往往都是有一定含义的,或者是为了纪念发现地点,或者是为了纪念某个科学家,或者是表示这一元素的某一特性。例如,铕的原意是“欧洲”。因为它是在欧洲发现的。镅的原意是“美洲”,因为它是在美洲发现的。再如,锗的原意是“德国”、钪的原意是“斯堪的那维亚”、镥的原意是“巴黎”、镓的原意是“家里亚”,“家里亚”即法国的古称。至于“钋”的原意是“波兰”,虽然它并不是在波兰发现的,而是在法国发现,但发现者居里夫人是波兰人,她为了纪念她的祖国而取名“钋”。为了纪念某位科学家的化学元素名称也很多,如“钔”是为了纪念化学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锔”是为了纪念居里夫妇,“锘”是为了纪念瑞典科学家诺贝尔等。为了表现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例子则更多、更常见。象铯(天蓝)、铷(暗红)、铊(拉丁文的原意为刚发芽的嫩枝,即绿色)、铟(蓝靛)、氩(不活泼)、氡(射气)等等。此外,如氮(无生命)、碘(紫色)、镭(射线)等,也是根据元素某一特性而命名的。

秦始皇幻想帝位永在,龙体长存,日思长生药,夜作金银梦。于是各路仙家大炼金丹,他们深居简出于山野之中,过着超脱尘世的神仙般生活。炼丹家以丹砂(硫化汞)、雄黄(硫化砷)等为原料,开炉熔炼。企图制得仙丹,再点石成金,服用仙丹或以金银为皿,均使人永不老死。西文洋人也仿效于暗室或洞穴,单身寡居致力于炼金术。一两千年过去了,死于仙丹不乏其人,点石成金出终成泡影。金丹太徒劳无功而销声匿迹。中外古代炼金术士毕生从事化学实验,为何中一事无成?乃因其违背科学规律。他们梦想用升华等简单立法改变贱金属的性质,把铅、铜、铁、汞变成 贵重的金银。殊不知用一般化学立法是不能改变元素的性质的。化学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种原子的总称,而原子是经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却不能再分。随着科学的发展,今天“点石成金 ”已经实现。1919处英国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元素使氮变成了氧。1941年科学家用原子加速器把汞变成了黄金-人造黄金镄(一百号元素)。1980处美国科学家又用氖和碳原子高速轰击铋金属靶,得到了针尖大的微量金。金丹术士得知今人之丰功伟绩,在天之灵出会自觉羞愧的。硫酸铜(CuSO4)的妙用

烈日炎炎的夏天,当你纵身跳入淡蓝淡蓝的游泳池中游泳,你是否知道,这水池中的水就是很稀的硫酸铜溶液,它用来杀灭众多游泳者

身上带进来的细菌,以保证所有游泳者的健康。

在医学上,硫酸铜还用来做呕吐剂。当你吃了什么脏东西或误服了什么毒物,医生常用硫酸铜催吐。

或许你最感兴趣的是硫酸铜还是一种有效的防鲨药呢!

要说防鲨药还得从第二次世界大战说起。法西斯为了妄想霸占整个世界,把战争的火焰烧到欧、亚两大洲,在大西洋、太平洋上的海战也空前的残酷。在海战中敌我双方都有大批舰只被对方击沉,船上幸存的指战员、士兵纷纷弃舰逃命。但是这些亡命者仍然很难逃出死神的追杀,因为在海洋里还有很多饥饿的鲨鱼在等待着他们。为了使自己的官兵能够免遭鲨鱼的围攻、吞灭,美国政府就号召全国有识之士都来研究防鲨的药品,许多科学家和各界人士纷纷响应,投入了以药防鲨的实验。

当时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大师名叫海明威,也在自己熟悉的海域里圈起了一快海面,做起了药防鲨的实验。他把含有硫酸铜和不含硫酸铜的诱饵互相交错地布置在海面上,看鲨鱼有什么反应。

两天后,当他乘船前去检查这些诱饵时,他吃惊的发现鲨鱼已把不含硫酸铜的诱饵吃得精光,而含有硫酸铜的诱饵竟未发生任何变化,海明威高兴得跳了起来,他终于用一种简单的常见的盐类--硫酸铜就能防鲨鱼了。

不久,美国海军官兵们很快都配备起用这种硫酸铜制成的“护身符”,来防鲨鱼。喷火的老牛

在荷兰的一个小山村里,曾经发生过这样一件怪事。一个兽医给一头老牛治病,这头牛一会儿抬头,一会儿低下头,蹄子不断地打着地,好象热锅上的蚂蚁坐卧不安。近日来,它吃不下饲料。肚子却溜圆。手指一敲“咚咚”直响。兽医诊断认为:这牛肠胃胀气。他为了检查牛胃里的气体是否通过嘴排出来。便用探针插进牛的咽喉,当他在牛的嘴巴前打着打火机准备观察时,他万万没有想到牛胃里产生的气体熊熊地燃烧了起来,从牛嘴里喷出长长的火舌。

兽医看罢大吃一惊,急忙后退几步;牛见火也受惊了。挣断了缰索,在牛棚里东窜西跳,燃着了牧草,引起一场冲天大火。虽然,兽医等人全力抢救,但也无济于事。致使整个牛棚和牧草化为一片灰烬。这头牛为什么会喷火呢?

经有关人员的研究分析得出结论:牛喷出的气体是甲烷。

甲烷的分子式为CH4,在沼泽的底部往往有气泡一逸出,那就是它,因此又得名沼气。它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它可以燃烧并产生大量的热。因此,它是一种燃料。把有机废物像人、畜的粪便,麦秆、茎叶、杂草、树叶等特别是含纤维素的物质作为原料,在沼气池内发酵。由于微生

物的作用,就产生了甲烷。

明白甲烷产生的条件,我们很容易弄清那头牛为什么会喷火了。牛吃的饲料是牧草,其主要成分为纤维素。由于牛患病,消化功能衰弱,在胃里进行异常发酵,产生了大量的甲烷引起了肠胃胀气。当兽医插入探针后,就象一根导管一样,把气体引了出来。甲烷易燃,所以遇火即燃,引起了这场大火。从拿破仑到金发女郎

有这样一个故事:1814年,拿破仑被俘流放,死在圣赫勒拿岛。据美国《百科全书》记载,他死于胃病。多年来,法国人却认为他是被英国人毒死的。但谁也拿不出可靠的证椐。一代君主的死,成了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谜!150年后,科学家找到拿破仑的一根头发,如获至宝,把这根头发切成小段,放入原子反应堆中接受中子反射,发现头发里含有比正常人多40倍的砷元素。因此确认,这位19世纪在欧洲叱咤风云的人物是死于砷中毒。

为什么纤纤细发竟能解开拿破仑死亡之谜呢?原来,头发跟血液一样,也含有几十种微量元素,它能准确地的显示出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尽管拿破仑到底是死于人为的放毒呢,还是死于地方性砷中毒,尚无定论,但圣赫勒拿岛上的食物和生活用水,都含有较高的砷,却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事实。

当今化学证实,头发颜色及其变化,与所含的金属元素浓度相关。黑色头发含有钼;红棕色头发含有铜、铁、钴;当头发中镍含量增多时,就会变成灰白色。反过来,从头发颜色的变化,可以揭示环境污染的真象。美国旧金山有两个金发女郎,漂亮的金发逐渐变成绿色。盘根究底,是她们生活的铜矿区,受到铜污染的缘故。

头发犹如环境监测器,时刻在向人们报警:你生活的环境是否有污染,是何种元素作祟,从而采取相应的对策。

大量的化学分析表明,城市居民头发的铅含量,大大高于农村居民,这是由于城市居民长期吸人汽车含铅尾气的缘故;在繁乱的交通线附近的居民和从事铅作业的工人,其头发含铅量更高;生活在海边,一日三餐有鱼虾的人,其头发汞含量比内地人高好几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人健美添光华的头发,将成为人们信得过的环境污染监测哨。醋酸巧反应 蛋中藏情报

醋酸又叫乙酸,是一种无色的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熔点较低,室温低于16.6℃时,乙酸很容易凝结成冰状固体。无水醋酸又称冰醋酸。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具有酸的通性,能发生酯化反应等。乙酸是人类最早使用的一种酸,可用来调味,乙酸在工业上有广泛的用途,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还可用于生产医药、农药等。除此,在战争年代醋酸还为传送情报作过贡献。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索

坶河前线德法交界处法军哨兵林立,对过往行人严加盘查。一天,有位挎篮子的德国农妇在过边界时受到盘查。篮内都是鸡蛋,毫无可疑之处,一年轻好动的哨兵顺手抓起一只鸡蛋无意识地向空中抛去,又把它接住,此时那位农妇立即变得情绪很紧张,这些引起了哨兵长的怀凝,鸡蛋被打开了,只见蛋清上布满了字迹和符号。

原来,这是英军的详细布防图,上面还注有各师旅的番号。这个方法是德国的一位化学家给情报人员提供的,其做法很简单:用醋酸在蛋壳上写字,等醋酸干了以后,无任何痕迹。但再将鸡蛋煮熟,字迹便会奇迹般地透过蛋壳印在蛋清上。

为什么化学家能巧出主意,蛋中藏机密呢?这主要是醋酸与其它物质反应的结果。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用醋酸写字时,醋酸与鸡蛋壳碳酸钙反应,生成了醋酸钙,然后醋酸渗入蛋壳,和鸡蛋清发生反应,鸡蛋清是可溶性蛋白质,蛋白质是由多个a-氨基酸分子间失水形成酰胺键而组成的链状高分子化合物,它不很稳定,在受热、紫外线照射或化学试剂如硝酸、三氯乙酸、单宁酸、苦味酸、重金属盐、尿素、丙酮等作用下,发生蛋白质凝固,变性。渗入的醋酸,与鸡蛋清发生反应,在蛋清上留下了特殊的痕迹,待鸡蛋煮熟后就会有清晰可认的字迹来。所以化学家巧用醋酸反应,情报妙藏蛋中。“鬼谷”之谜

在北美州西北部,有一片十分宽阔的山谷地。早在15世纪以前,这里曾住过不少印第安人。奇怪的是,当地人常常会突然生病,头发一下脱光,眼睛失明,然后就痛苦地死去,甚至一些动物也逃脱不了死亡的的厄运,于是没多久,这里便荒无人迹。由于这片山谷是那样可怕,人们就把这个地方叫“鬼谷”,人们为什么会得这种奇怪的病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勇敢的地质学家再次闯入“鬼谷”。经过他们实地考察与实验,原来这里土壤中含有大量硒元素。硒经过植物、河水的“传递”,进入人体。人体硒含量过高就会中毒死亡。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如果缺乏硒,也同样会引起疾病。过去我国黑龙江省克山县,经常流传一种“克山病”,就是由缺硒引起的。这种病来势凶猛,病人开始呕吐黄水、继而心力衰竭最后突然死亡。后来研究人员把一种叫做亚硒酸钠的化合物制成溶液喷撒在农作物上,人吃了这些植物以后适当补充了硒的含量.从而控制了“克山病”的发生。

现在,“鬼谷”之谜已被揭开,科学家因地制宜,把它变成一个硒的矿场。人们在这片山谷地上种了一种叫紫云英的植物。因为紫云英有一种“吃”硒的本领。时间长了,紫云英的体内就会积累很多硒元素。等紫云英成熟后割下晒干烧成灰,可以提取少量的 硒元素。据说,把1公顷紫云英烧成灰后可提取纯净硒元素2.5千克。

1、碘与指纹破案 同学们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用手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汽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到的指纹就渐渐显露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得棕色指纹。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述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上的指纹显示出来。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当用手指往纸往上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而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资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时能够不经液态直接变成蒸汽。像这类固态物质直接气化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升华。同时碘还有易溶于有机溶剂,当碘蒸汽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2、谁是凶手

沐浴在晨光中的山村,从睡梦中醒来了。举目望去,成群的牛羊之绿茵茵的山坡上奔跑、嬉戏。按着映入眼帘的便是咯咯觅食的鸡群,呱呱追逐的鸭子„„忽然,阵阵欢声笑语传来,循声望去,原来说姑娘子湖边梳洗打扮,碧绿的湖水,山色掩映,还荡漾着村童嬉水玩耍的身影„„然而今天,山村的生机荡涤殆尽,就连晨光也好像失去光泽,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竟是满目的死尸、毙命的牛羊。生灵在此已不复存在,真是惨绝人寰,令人震惊。这便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尼斯湖惨案一组镜头的写实。祸不单行,同在喀麦隆,更大不幸由在玛瑙湖畔发生了,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作恶多端的凶手是睡?

法网难逃,凶手终于“捉拿归案了”。但出于意料的是,凶手竟是人们熟知的二氧化碳气体。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二氧化碳何以如此猖狂?又何以致人畜于死地?

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微妙的化学平衡使尼奥斯湖、玛瑙湖的水分成了奇特的若干层,而且最深层的水又含有极其丰富的碳酸盐。然而这样的化学平衡并不是稳定的,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特别在地壳活动频繁之际,分层的湖水便会受到扰乱,富有碳酸盐的深层水就会上升,在压力和温度骤然变化下迅速分解,整个湖泊也就成了一个被猛然开启的巨大汽水瓶。虽然二氧化碳本身并没有毒,但空气中含有超过0.2%便会对人体有害,超过1%以上即会使人畜窒息而亡。因而

二氧化碳大量释放下沉,灾难也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湖水中的这种化学平衡并非绝无仅有,科学家还发现前苏联凯而顿湖的水竟以五层分布,而且底层被更令人担忧的硫氢化物所渗透。那么存在其中的化学平衡是否也会被打破?硫氢化物是否会转化为毒性甚大的硫化氢并进而兴风作浪?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患于未然,阻止惨案的再度重演?如今,科学家们正面临着环境化学新课题的挑战。3屠狗洞的秘密

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因此,当地居民就称之为“屠狗洞”,迷信的人还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怪。

为了揭开“屠狗洞”的秘密,一位名叫波尔曼的科学家来到这个山洞里进行实地考察。他在山洞里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什么“屠狗妖”,只见岩洞的倒悬许多的钟乳石,地上丛生着石笋,并且有很多从潮湿的地上冒出来。波尔曼透过这些现象经过科学的推理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这个由大量钟乳石和石笋构成的岩洞,石灰岩岩洞。这里,长年累月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在地下深处受热分解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aCO3 高 温 CaCO3 CO2↑

产生出来的二氧化碳又和地下水、石灰岩的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CaCO3 CO2 H2O Ca(HCO3)2

当含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渗出地层时,由于压力降低,碳酸氢钙分解又释放出二氧化碳,并从水中逸出: Ca(HCO3)2 CaCO3 ↓ CO2 ↑ H2O 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于是就聚集在地面附近,形成一定高度的二氧化碳层。

当人进入洞里,二氧化碳层只能淹没到膝盖,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扩散,人只有轻微的不适感觉,然而处在低处的狗,却完全淹没在二氧化碳层中,因缺乏氧气而窒息死亡,这就是屠狗洞屠狗而不伤人的道理。

4、氟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氟,最外层有7个电子,除我之外还有氯、溴、碘、砹跟我相似。他们都是我家族的成员,人们把我们的大家族叫卤族。在我们的大家族内,我是老弟。

化学家们在19世纪初就发现了我,把我确认为是一个元素。但我的单质状态一直到18世纪80年代才被分离出来。最早把我分离成化合态的是1764年的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游离态是法国化学家莫瓦桑提制的。前者是让萤石和硫酸反应,这比较容易。但游离态就不容易制取了。后来莫瓦桑吸收前人的经验,他把我化合物氟氢华钾(KHF2)溶解在无水氢氟酸中,作为电解质进行电解。连续工作了二年,终于在1886年6月26日之我成功的诞生在这个世界上。我在常温下淡黄绿色的气体。我很调皮,到处惹祸,所

以哥哥、姐姐们不让我单独存在,总是让另外一个来管住我,我的个性特别强,动不动就和别人打架。我最喜欢的氢一起玩,一见面就形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我和氢老弟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溶于水叫做氢氟酸。可是我俩在一起也到处惹事,把人们种的各种变得枯黄,动物都死了。就连主人也毫不留情。所以在人们把我和氢的化合物从其它物质中提取出来时,就发生了一些悲痛的事情。例如:1836年的爱尔兰科学家诺克斯两兄弟,被我杀死一个,另一个也被迫停止工作。但我很佩服他们那种不怕死的精神,为后人打下了基础,他们是人类在认识化学元素历史过程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值得后人怀念。

在元素周期表中,我的大家族位于周期表的右边,是第七主族,属于非金属类,在我的的家族里,我最活泼,所以我能够把哥哥、姐姐们从他们的化合物里置换出来。

最早利用我的是1671年的德国一位艺术家斯万哈德,他发现我的化合物——萤石(CaF2)跟硫酸反应制得的溶液能刻画玻璃。

我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在卤族中,仅次于氯,自从人们认识我的真面目后,广泛的利用我。

把我的天然化合物——元素作溶剂,把它添加在熔炼的矿石中,可以降低熔点。我和氢的化合物可以用来制造塑料、橡胶、药品,用于制造氟化钠等氟化物,而氟化钠又是一种用来杀灭地下害虫的农药,还可以提炼铀。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我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我希望同学们于我交个朋友,把我的坏处化为益处,进一步为人类服务。

5、石灰“家族”

石灰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石灰家族里有名叫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石灰乳、碱石灰等的兄弟姐妹,啊还有他们的妈妈,妈妈叫石灰石。刚学化学的同学,可能丢于他们各自的面貌还弄不清楚,我来介绍一下:

石灰石,生在深山里,是一种青色的石头。石灰石的山,一般风景较优美,入桂林多石灰石,那里青山绿水,有许多大溶洞,形成了许多石笋、石钟乳。石灰石比较坚硬,铁路的路基常用石灰石了建筑。石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CaCO3),她又是水泥和其它工业的原料。于石灰石成分相同的是她的妹妹,名叫大理石,她张得洁白、晶亮,漂亮极了,她是高级建筑物的装饰材料。石灰石通过锻烧变成生石灰。

生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CaO),白色块状物,他的吸水性很强,常用作干燥剂,它于水反应变成熟石灰。

熟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白色粉末,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又名苛性钙,主要用作建筑材料,室内墙壁、砌砖的料浆缺她不行。化工方面用她

制漂白粉。因为她是生石灰加水消化而成的,因此又名消石灰。

石灰乳是混浊的石灰水,又称氢氧化钙混浊液,它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常用了涂刷旧墙壁、配制波尔多(与硫酸铜配合)和石硫合剂(于硫磺配合)用作农药杀虫。

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溶液。石灰乳澄清(通过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是饱和的石灰水,碱性很强,家庭里用它来做米豆腐。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6、化学药品湖

世界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护,有的是咸水湖,有的是淡水湖,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其中有的湖泊贮藏着丰富特殊的化学药品,形成了化学药品湖。

水银湖前苏联的兴顿山里有一个湖泊,人离它四五百米时,便会感到恶心、头晕、呼吸困难,如不及时离开就会窒息而死。用来湖里贮藏着大量的水银,散发出大量的汞蒸汽,如人和动物接触久了,就会中毒死亡。

酸湖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一个湖,湖底有两口泉眼喷出了强酸,因而整个湖的湖水变成了腐蚀性极强的“酸水”,算的浓度很大。这种酸的浓度很大的湖水,可以杀死一切生命,有人又叫它死湖。

碱湖前苏联乌拉尔有一个湖,湖水含有咸味。原来这里的水含有碱和氯化钠。若干洗衣服,只要将衣服浸在水里揉搓,不必用洗涤剂便能洗得很干净。

盐湖亚洲西部的死海是含盐最多的湖,这里的湖水每升含盐272克。由于湖水含盐多,密度很大,能将人托起。

硼沙湖智利的亚特斯柯教湖,湖面似一片白茫茫的浮冰覆盖在湖上,湖水内含有大量的很有用的硼沙〔Na2B4O5(OH)4·8H2O〕。荧光湖在拉丁美洲西部印度群岛的巴哈马岛上有个“火湖”,湖水闪闪发光,就像燃烧时冒出的“火焰”一样。这个湖的水里含有大量的荧光素,如果你要信手拨动湖水,便会“火化”四溅,这是由于荧光素所引起的。7魔火与化学

673年,阿拉伯舰队入侵到了君士坦丁堡,而希腊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只战船,双方的实力相差太悬殊了,在那种险境里,有谁会料到,来挽救希腊人的,不是友军的军团或舰队,而是自己的化学兵团,是一种年出奇制胜的奇怪的火!

不知是哪位喜欢研究炼金术的希腊建筑师,无意中发现了一种能在水面上着火的燃烧剂。正是这种燃烧剂,把阿拉伯舰队周围的水面变成一片火海,烧得敌人毫无还手之力。

侥幸逃命的阿拉伯的士兵说,希腊人叫“闪电”了燃烧舰船,有说希腊人掌握了“魔火”,连海都着火了。

从这以后,拜占廷的舰队凭借着“魔火”在海上称霸了几个世纪,他们总打胜仗,神气极了,欧洲人把这种燃烧剂叫做“希腊火”。多少年过去了,这种“希腊火”

的秘密才被化学家揭开,原来它不过是有普通的两种物质――石灰和石油组成。君不见建筑工地上能煮熟鸡蛋的石灰池吗?使用这种燃烧剂时,生石灰遇水放出热量,足以将石油蒸汽点着,燃烧剂就在水面上发火延烧开来。当希腊人利用他们的“魔火”在地中海耀武扬威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早以在其100多年前发明了有硝石、硫璜和木炭组成的燃烧剂,利用它来作焰火、黑火药和火箭。

如今,黑火药早已经不用于现代战争上了。可是你是否知道,棉花,它细长柔软的纤维,也蕴藏着一种极其危险的性质,在高三化学实验室里,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处理棉花后,只要用热玻璃棒一接触,他就会马上一烧而光,鼎鼎大名的无烟火焰就是用它制成的。工业上把含氮量高的硝酸纤维叫做火棉,用压紧的火棉填充的炮弹,爆炸时生成的气体体积会增大12000倍。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闪烁着化学的光辉!

科学家的故事

每个科学家都有他失败的一面,现在,我就来看一看科学家的故事.故事一:

波义耳——怀疑派化学家

波义耳1627年1月25日出生于爱尔兰的一个贵族家庭。父亲是个伯爵,家庭富有。在十四个兄弟中他最小。童年时波义耳并不特别聪明,说话还有点口吃,不大喜欢热闹的游戏,但却十分好学,喜欢静静地读书思考。他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1639至1644年,曾游学欧洲。在这期间,他阅读了许多自然科学书籍,包括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伽利略的名著《关于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这本书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后来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就是模仿这本书写的。

由于战乱、父亲去世、家道衰落,1644年他回国随姐姐居住在伦敦。在那里开始学医学和农业。学习中接触了很多化学知识和化学实验,很快成为一位训练有素的化学实验家,同时也成为一位有创造能力的理论家。在这期间,他同许多学者一起组织一个科学学会,进行每周一次的讨论会,主要讨论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在实验室中遇到的问题。波义耳称这个组织为“无形大学”。这个学会就是著名的以促进自然科学发展为宗旨的“皇家学会”的前身。波义耳是该学会的重要成员。由于学会的分会设在牛津,波义耳于1654年迁居牛津,在牛津,他建立了设备齐全的实验室,并聘用了一些很有才华的学者作为助手,领导他们进行各种科学研究。他的许多科研成果是在这里取得的。那本划时代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是在这里完成的。这本书以对话的体裁,写四位哲学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他们分别为怀疑派化学家、逍遥派化学家、医药化学家和哲

学家。逍遥派化学家代表亚里土多德的“四元素说”观点,医药化学家代表“三元素说”观点,哲学家在争论中保持中立。在这里,怀疑派化学家毫不畏惧地向历史上权威的各种传统学说提出挑战,以明快和有力的论述批驳了许多旧观念,提出新见解。该书曾广泛流传于欧洲大陆。

波义耳十分重视实验研究。他认为只有实验和观察才是科学思维的基础。他总是通过严密的和科学的实验来阐明自己的观点。在物理学方面,他对光的颜色、真空和空气的弹性等进行研究,总结了波义耳气体定律;在化学方面,他对酸、碱和指示剂的研究,对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的探讨,都颇有成效。他是第一位把各种天然植物的汁液用作指示剂的化学家。石蕊试液、石蕊试纸都是他发明的。他还是第一个为酸、碱下了明确定义的化学家,并把物质分为酸、碱、盐三类。他创造了很多定性检验盐类的方法,如利用铜盐溶液是蓝色的,加入氨水溶液变成深蓝色(铜离子与足量氨水形成铜氨络离子)来检验铜盐;利用盐酸和硝酸银溶液混合能产生白色沉淀来检验银盐和盐酸。波义耳的这些发明富有长久的生命力,以至我们今天还经常使用这些最古老的方法。波义耳还在物质成分和纯度的测定、物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的研究方面做了不少实验。在1685年发表的《矿泉水的实验研究史的简单回顾》中描述了一套鉴定物质的方法,成为定性分析的先驱。

1668年,由于姐夫去世,他又迁居伦敦和姐姐住在一起,并在家的后院建立实验室,继续进行他的实验工作。晚年波义耳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对磷的研究上。1670年,波义耳因劳累而中风,之后的健康状况时好时坏,当无法在实验室进行研究工作时,他致力于整理他多年从实践和推理中获得的知识。只要身体稍感轻快,就去实验室做他的实验或撰写论文,并以此为乐趣。1680年,他曾被推选为皇家学会的会长,但他谢绝接受这一荣誉。他虽出身贵族,但他一生醉心的却是在科学研究中工作和生活,他从未结婚,用毕生精力从事对自然科学的探索。1691年12月30日,这位曾为17世纪的化学科学奠定基础的科学家在伦敦逝世。恩格斯曾对他作出最崇高的评价:“波义耳把化学确定为科学。”

故事二:

普利斯特里——气体化学之父

普利斯特里1733年3月13日出生在英国利兹,从小家境困难,由亲戚抚养成人。175年进入神学院。毕业后大部分时间是做牧师,化学是他的业余爱好。他在化学、电学、自然哲学、神学等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他写了许多自以为得意的神学著作,然而使他名垂千古的却是他的科学著作。1764年

他31岁时写成《电学史》。当时这是一部很有名的书,由于这部书的出版,1766年他就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1722年他39岁时,又写成了一部《光学史》。也是18世纪后期的一本名著。当时,他在利兹一方面担任牧师,一方面开始从事化学的研究工作。他对气体的研究是颇有成效的。他利用制得的氢气研究该气体对各种金属氧化物的作用。同年,普利斯特里还将木炭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燃烧,发现能使五分之一的空气变成碳酸气,用石灰水吸收后,剩下的气体不助燃也不助呼吸。由于他虔信燃素说,因此把这种剩下来的气体叫“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显然他用木炭燃烧和碱液吸收的方法除去空气中的氧和碳酸气,制得了氮气。此外,他发现了氧化氮(NO),并用于空气的分析上。还发现或研究了氯化氢、氨气、亚硫酸气体(二氧化碳)、氧化二氮、氧气等多种气体。1766年,他的《几种气体的实验和观察》三卷本书出版。该书详细叙述各种气体的制备或性质。由于他对气体研究的卓著成就,所以他被称为“气体化学之父”。

在气体的研究中最为重要的是氧的发现。1774年,普利斯特里把汞烟灰(氧化汞)放在玻璃皿中用聚光镜加热,发现它很快就分解出气体来。他原以为放出的是空气,于是利用集气法收集产生的气体,并进行研究,发现该气体使蜡烛燃烧更旺,呼吸它感到十分轻松舒畅。他制得了氧气,还用实验证明了氧气有助燃和助呼吸的性质。但由于他是个顽固的燃素说信徒,仍认为空气是单一的气体,所以他还把这种气体叫“脱燃素空气”,其性质与前面发现的“被燃素饱和的空气”(氮气)差别只在于燃素的含量不同,因而助燃能力不同。同年他到欧洲参观旅行,在巴黎与拉瓦锡交换好多化学方面的看法,并把用聚光镜使汞银灰分解的试验告诉拉瓦锡,使拉瓦锡得益匪浅。拉瓦锡正是重复了普利斯特里有关氧的试验,并与大量精确的实验材料联系起来,进行科学的分析判断,揭示了燃烧和空气的真实联系。可是直到1783年,拉瓦锡的燃烧与氧化学说已普遍被人们认为是正确的时候,普利斯特里仍不接受拉瓦锡的解释,还坚持错误的燃素说,并且写了许多文章反对拉瓦锡的见解。这是化学史上很有趣的事实。一位发现氧气的人,反而成为反对氧化学说的人。然而普利斯特里所发现的氧气,是后来化学蓬勃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各国化学家至今都还很尊敬普利斯特里。

1791年,他由于同情法国大革命,作了好几次为大革命的宣传讲演,而受到一些人的迫害,家被抄,图书及实验设备都被付之一炬。他只身逃

出,躲避在伦敦,但伦敦也难于久居。1794年他六十一岁时不得不移居美国。在美国继续从事科学研究。1804年病故。英、美两国人民都十分尊敬他,在英国有他的全身塑像。在美国,他住过的房子已建成纪念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普利斯特里奖章已成为美国化学界的最高荣誉。

故事三: 居里夫人

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这位饱尝科学甘苦的放射性科学的奠基人,因多年艰苦奋斗积劳成疾,患恶性贫血症(白血病)于1934年7月4日不幸与世长辞,她为人类的科学事业,献出了光辉的一生。

达尔文探索生物链

1843年暮春的一天,从离英国伦敦10多公里的一个名叫唐恩的小镇里,走出一个三十出头的青年人,他就是生物学家达尔文。

这天天气晴朗,一些美丽的蝴蝶和蜜蜂在开满鲜花的田野里飞来飞去。达尔文径直向一片开满了粉红色花朵的三叶草田里走去,他是来对田野里的谷种植物进行观察、分析和研究的。

达尔文先观察三叶草的花朵。他要看看这些花朵是怎样繁殖后代

的,它们的媒人究竟是谁达尔文看到,有许多土蜂在三叶草上空飞舞,有的土蜂停在花朵上面,正把自己吸食花蜜的器官深深地插入花蕊的蜜腺之中吸食花蜜。他知道,这些土蜂就是帮助三叶草授粉和繁殖后代的媒人。达尔文一连观察了几天,见今年的土蜂非常多;而到夏天的时候,三叶草结的籽也特别多。三叶草丰收了。

到了第二年春天,达尔文又去观察。他发现这一年在三叶草地里采蜜的土蜂很少;而到了夏天收获的时候,三叶草结的籽也大大减少;三叶草歉收了。这显然是土蜂少了,减少了给三叶草传粉的机会的缘故。他又在思索:这一年的土蜂为什么少了呢于是,达尔文又对土蜂进行追寻,终于,他在一些岩石洞和树洞里,找到了一个个土蜂窝。同时,他又有新的发现——许多土蜂窝被老鼠吃光了蜜,并且被破坏了。这样,达尔文又明白了,是老鼠的多少决定着土蜂繁殖的数量老鼠多了,它破坏的土蜂窝多了,土蜂就少了。

后来,达尔文又经过观察发现,老鼠的多少是由猫的多少决定的。三叶草、土蜂、老鼠和猫这几种看来根本毫不相干的植物和动物之间,原来还存在着这样有趣而又复杂的关系。达尔文就这样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经过进一步深入的观察和研究,终于写出了《物种起源》等伟大著作,成为19世纪世界杰出的科学家和生物进化论的奠基人。

意大利著名的物理、天文学家伽利略是一个勤于思考的人。伽利略是个天主教徒,有一天,他到比萨教堂去做礼拜,突然,一阵风吹来,使吊灯不停地在半空摆动,这时伽利略发现,不论吊灯摆动的副度是大还是小,它们摆动的时间总是相等的。又一阵风吹来,伽利略惊奇的发现:吊灯的摆动与摆动的幅度大小无关。伽利略回到家找来一根绳子,吊上重物,变换着方式,让它摆动。于是,他再次发现: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跟所物体的重量没有关系,而和摆长有关系。

诺贝尔故事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实验室里雾

腾腾,诺贝尔 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http://public4.gll-gx.org.cn/cgi-bin/link.exe?3$|BFC6C6D5|BFC6C6D5|4E554C4C|B9F0CDBC*|bid|2872|*|0|20|1|N|xiang|#

瓦特的故事

1764年,学校请瓦特修理一台纽可门式蒸汽机,在修理的过程中,瓦特熟悉了蒸汽机的构造和原理,并且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两大缺点:活塞动作不连续而且慢;蒸汽利用率低,浪费原料。以后,瓦特开始思考改进的办法。直到1765年的春天,在一次散步时,瓦特想到,既然纽可门蒸汽机的热效率低是蒸汽在缸内冷凝造成的,那么为什么不能让蒸汽在缸外冷凝呢?瓦特产生了采用分离冷凝器的最初设想。

在产生这种设想以后,瓦特在同年设计了一种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按照设计,冷凝器与汽缸之间有一个调节阀门相连,使他们既能连通又能分开。这样,既能把做工后的蒸汽引入汽缸外的冷凝器,又可以使汽缸内产生同样的真空,避免了汽缸在一冷一热过程中热量的消耗,据瓦特理论计算,这种新的蒸汽机的热效率将是纽可门蒸汽机的三倍。从理论上说,瓦特的这种带有分离器冷凝器的蒸汽机显然优于纽可门蒸汽机,但是,要把理论上的东西变为实际上的东西,把图纸上的蒸汽机变为实在的蒸汽机,还要走很长的路。瓦特辛辛苦苦造出了几

台蒸汽机,但效果反而不如纽可门蒸汽机,甚至四处漏气,无法开动。尽管耗资巨大的试验使他债台高筑,但他没有在困难面前怯步,继续进行试验。当布莱克知道瓦特的奋斗目标和困难处境时,他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一个十分富有的朋友--化工技师罗巴克。当时罗巴克是一个十分富有的企业家,他在苏格兰的卡隆开办了第一座规模较大的炼铁厂。虽然当时罗巴克已近50岁,但对科学技术的新发明仍然倾注着极大的热情。他对当时只有三十来岁的瓦特的新装置很是赞许,当即与瓦特签订合同,赞助瓦特进行新式蒸汽机的试制。

从1766年开始,在三年多的时间里,瓦特克服了在材料和工艺等各方面的困难,终于在1769年制出了第一台样机。同年,瓦特因发明冷凝器而获得他在革新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一项专利。第一台带有冷凝器的蒸汽机虽然试制成功了,但它同纽可门蒸汽机相比,除了热效率有显著提高外,在作为动力机来带动其他工作机的性能方面仍未取得实质性进展。就是说,瓦特的这种蒸汽机还是无法作为真正的动力机。

由于瓦特的这种蒸汽机仍不够理想,销路并不广。当瓦特继续进行探索时,罗巴克本人已濒于破产,他又把瓦特介绍给了自己的朋友、工程师兼企业家博尔顿,以便瓦特能得到赞助继续进行他的研制工作。博尔顿当时经四十多岁,是位能干的工程师和企业家。他对瓦特的创新精神表示赞赏,并愿意赞助瓦特。博尔顿经常参加社会活动,他是当时伯明翰地区著名的科学社团“圆月学社”的主要成员之一。参加这个学社的大多都是本地的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学者以及科学爱好者。经博尔顿的介绍,瓦特也参加了圆月学社。在圆月学社活动期间,由于与化学家普列斯特列等交往,瓦特对当时人们关注的气体化学与热化学有了更多的了解,为他后来参加水的化学成分的争论奠定了基础。更重要的是,圆月学社的活动使瓦特进一步增长了科学见识,活跃了科学思想。

瓦特自与博尔顿合作之后即在资金、设备、材料等方面得到大力支持。瓦特又生产了两台带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由于没有显著的改进,这两台蒸汽机并没有得到社会的关注。这两台蒸汽机耗资巨大,使博尔顿也濒临破产,但他仍然给瓦特以慷慨的赞助。在他的支持下,瓦特以百折不挠的毅力继续研究。自1769年试制出带有分离冷凝器的蒸汽机样机之后,瓦特就已看出热效率低已不是他的蒸汽机的主要弊病,而活塞只能作往返的直线运动才是它的根本局限。1781年,瓦特仍然在参加圆月学社的活动,也许在聚会中会员们提到天文学家赫舍尔在当年

发现的天王星以及由此引出的行星绕日的圆周运动启发了他,也许是钟表中的齿轮的圆周运动启发了他。他想到了把活塞往返的直线运动变为旋转的圆周运动就可以使动力传给任何工作机。同年,他研制出了一套被称为“太阳和行星”的齿轮联动装置,终于把活塞的往返的直线运动转变为齿轮的旋转运动。为了使轮轴的旋轴增加惯性,从而使圆周运动更加均匀,瓦特还在轮轴上加装了一个火飞轮。由于对传统机构的这一重大革新,瓦特的这种蒸汽机才真正成为了能带动一切工作及的动力机。1781年底,瓦特以发明带有齿轮和拉杆的机械联动装置获得第二个专利。

由于这种蒸汽机加上了轮轴和飞轮,这时的蒸汽机在把活塞的往返直线运动转变为轮轴的旋转运动时,多消耗了不少能量。这样,蒸汽机的效率不是很高,动力不是很大。为了进一步提高蒸汽机的效率,增大蒸汽机的效率,瓦特在发明齿轮联动装置之后,对汽缸本身进行了研究,他发现,他虽然把纽可门蒸汽机的内部冷凝变成了外部冷凝,使蒸汽机的热效率有了显著提高,但他的蒸汽机中蒸汽推动活塞的冲程工艺与纽可门蒸汽机没有不同。两者的蒸汽都是单项运动,从一端进入、另一端出来。他想,如果让蒸汽能够从两端进入和排出,就可以让蒸汽即能推动活塞向上运动又能推动活塞向下运动。那末,他的效率就可以提高一倍。1782年,瓦特根据这一设想,试制出了一种带有双向装置的新汽缸。由此瓦特获得了他的第三项专利。把原来的单项汽缸装置改装成双向汽缸,并首次把引入汽缸的蒸汽由低压蒸汽变为高压蒸汽,这是瓦特在改进纽可门蒸汽机的过程中的第三次飞跃。通过这三次技术飞跃,纽可门蒸汽机完全演变为了瓦特蒸汽机。

http://?fr=qrl3 回答者: lshhy | 九级 | 2007-8-28 21:00

诺贝尔小时候身体非常瘦弱。十岁时,随母亲前往俄国的贝德尔堡,与父亲团聚,并开始接受家庭教师的指导。十七岁时,到美国留学,两年之后回国,进入父亲的公司从事研究工作。

诺贝尔受了父亲的影响,对研究炸药很有兴趣,后来因为制造炸药和开发油田,赚了很多钱。但是,他看见自己发明的炸药用于战争,感到十分痛心,故毕生努力呼吁世人把火药用于和平。诺贝尔用他的巨额财产成立基金,每年发奖金给世界上对物理、化学、生物、医学、文学、和平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能够获得诺贝尔奖金,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极大的荣誉呢!

实验室里雾腾腾,诺贝尔 正在忘我地工作,他的哥哥来找他,说:“诺贝尔,我正在整理我们家族的家谱,你是名闻世界的人物,没有你的自传怎么行呢?你写份自传吧。”

“哥哥,不用吧。”

“那怎么行呢?”诺贝尔的哥哥劝说道,“弟弟,你写自传并不是为你自己,而是为我们家族呀!你写吧。我们家族的家谱里有你的自传,就会增添光彩的!” 诺贝尔还是不同意,他哥哥就反复劝说,最后,甚至是哀求了:“弟弟,你是怕耽误你的时间吗?如果那样,你就说说,我来记录、整理吧。”

“我实难从命。”诺贝尔态度谦逊,但语气坚定地说,“我不能写自传,在宇宙漩涡中有恒河沙粒那么多的星球,而无足轻重的我们,有甚么值得写的哟!”

原来如此!他认为自己做的一切只是为人类该做的一点点

事而己,为甚么要拿对人类的一点点贡献去换取荣誉呢。因此,他始终不答应。

诺贝尔的哥哥只好叹息着走了。诺贝尔又埋头做起实验来。

诺贝尔的遗嘱,是他理想的精华,心血的结晶。虽然他身拥巨富,却不愿把财产分配给亲友们。他认为:大宗财产是阻滞人类才能的祸害,凡拥有财富的人,只应给子女留下必须的教育费用,如果留下过多的钱财,那是奖励懈惰,使他们不能发展自己的才干。

因此,他不顾亲友们的反对,决定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立诺贝尔奖金,奖励当代的世界精英

欧内斯特·卢瑟福 英国物理化学家。1871年出生于新西兰约尔逊。1889年考入坎特伯雷学院,1895年获得了用伦敦博览会的赢余而设置的奖学金,成为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第一位研究生。他首先提出了放射性元素的蜕变理论,完整地阐述了具有核结构的原子模型,并首次成功地实现了元素的人工嬗变,是放射学的开拓者和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1908年获诺贝尔化学奖金。1937年逝世。

1937年10月20日的清晨,天边刚刚有一点亮光,天空就下起了蒙蒙细雨,空气中微微的寒意透过湿润的空气扑面而来。此时,威斯敏斯特公墓里挤满了人,他们静静地站着,脸上满是凝重的悲伤。在一块墓碑前,放了许多鲜花,有菊花、百合花等,花瓣上点点水滴仿佛是哭泣的眼泪,让人无限感伤。墓碑上写着:欧内斯特·卢瑟福之墓。原来卢瑟福先生——一位伟大的化学家在几天前去逝了。今天在这儿举行葬礼,来悼念的人都是对他很崇敬的。这时,一位老人走到墓碑前,从口袋里掏出一个闹钟,自言自语:“卢瑟福先生,这是你心爱的东西,以前您送给我,现在我把它还给您,让它陪伴您。”

嘀嗒、嘀嗒、嘀嗒„„

四周静静的,只有秒钟一下一下,应和着人们的呼吸。

说起这个闹钟,这里还有一个故事呢。

这一天,阳光很明媚,小鸟欢快地鸣叫,可卢瑟福根本没有留意这些,他急急忙忙地向学校跑去。可是,当他一走进校园,听见朗朗的读书声时,他就知道自己迟到了。

“报告!”卢瑟福站在教室门口,额头上还挂着几滴汗珠。

威尔斯先生皱了皱眉头,说:“进来。”

卢瑟福的脸红了,他赶紧走到自己的位置上。他可是个认真的孩子,今天的迟到也是一次意外嘛,因为今早闹钟根本没响,他醒来时已经晚了。难道闹钟昨天掉在地上被摔坏了?卢瑟福心里想着。

中午回到家里,卢瑟福第一件事就是冲进自己的房间,把闹钟试了试,指针果然不走了。他急忙跑到隔壁钟表店里,说:“先生,我的闹钟摔坏了,你能帮我修一下吗?”

店主接过闹钟,瞥了几眼说:“卢瑟福,这个钟这么破旧,修不好了,干脆再买一个吧。”说完,把钟还给了卢瑟福。

饭桌上,卢瑟福对父亲说起了早上迟到的事,说:“爸爸,给我买一只新的闹钟吧。”

“旧的呢,不能用了吗?”

“修表师傅说太旧了,不好修了。”卢瑟福说着,把小闹钟递给父亲。

父亲仔细看了看,说:“孩子,你已经十几岁了,应该学会自己判断事物。别人说不行,你自己要好好想一想。是不是真的不行。孩子,什么事都要自己亲自做了才知道。”

听了父亲的话,卢瑟福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一吃完午饭,他就回到房里,把小闹钟拆开,一个个零件地检查。夜很深了,卢瑟福房间里的灯仍然亮着。他检查完了零件,再把一个个零件安装上。在安装过程中,他发现一个重要的零件找不到了。怎么办呢?卢瑟福急得团团转,眼看快大功告成了,他可不愿就此放弃啊。哦,不是还有许多玩具吗,或许那里会找到这个零件。

于是,他弯下腰,从床底下拉出一个大箱子,里面是满满一箱的玩具。有火车、汽车、小飞机、坦克、枪、电话机等。卢瑟福好久没玩过这些玩具了,今天,总算派上用场了。在这些玩具中,卢瑟福找到了他需要的零件。闹钟修好了,不仅走得很准,而且也可以响铃了。“丁零零„„”一声清脆的铃声,使卢瑟福感到无比的兴奋。

“孩子,你还没睡吗?”父亲推门进来。

“哦,爸爸,我终于把它修好了。你瞧,现在它已经完全像新的一样了。”卢瑟福兴奋地说。

“嗯,很好。我知道你一定能行。”父亲微笑着抚摸着卢瑟福的头,“现在,你该去睡觉了。”

“好的。晚安,爸爸。”卢瑟福这夜睡得特别香,但第二天照样起得很早,因为小闹钟准时地把他从梦乡中唤醒了。

卢瑟福长大了,但这个小闹钟一直陪伴他。卢瑟福后来把它送给了他的一个学生。

不用说,大家也知道,那个来悼念的老人,就是卢瑟福的学生。多少年过去了,他的学生从一少年变成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卢瑟福也走完了他66个春秋。

卢瑟福走了,但人们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一个曾经于1908年站在诺贝尔化学奖金领奖台上的伟人

卤水点豆腐的秘密

如果你注意一下豆腐坊里做豆腐的情形,就会发现:人们总是用水把黄豆浸胀,磨成豆浆,煮沸,然后进行点卤——往豆浆里加入盐卤。这时,就有许多白花花的东西析出来,一过滤,就制成了豆腐。

盐卤既然喝不得,为什么做豆腐却要用盐卤呢?

原来,黄豆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由氨基酸所组成的高分子化合 物,在蛋白质的表面上带有自由的羧基和氨基。由于这些基对水的作用,使蛋白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带有相同电荷的水膜的胶体物质,使颗粒相互隔离,不会因碰撞而粘结下沉。

点卤时,由于盐卤是电解质,它们在水里会分成许多带电的小颗粒——正离子与负离子,由于这些离子的水化作用而夺取了蛋白质的水膜,以致没有足够的水来溶解蛋白质。另外,盐的正负离子抑制了由于蛋白质表面所带电荷而引起的斥力,这样使蛋白质的溶解度降低,而颗粒相互凝聚成沉淀。这时,豆浆里就出现了许多白花花的东西了。

盐卤里有许多电解质,主要是钙、镁等金属离子,它们会使人体内的蛋白质凝固,所以人如果多喝了盐卤,就会有生命危险。

豆腐作坊里有时不用盐卤点卤,而是用石膏点卤,道理也一样。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2426692.html 回答者: Prime_MpU | 三级 | 2007-8-28 21:12

1.玛丽·居里(居里夫人)是法籍波兰物理学家、化学家。

1898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AntoineHenriBecquerel)发现含铀矿物能放射出一种神秘射线,但未能揭示出这种射线的奥秘。玛丽和她的丈夫彼埃尔·居里(Pierrecurie)共同承担了研究这种射线的工作。他们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对沥青铀矿进行分离和分析,终于在1898年7月和12月先后发现两种新元素。

为了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她将一种元素命名为钋(polonium),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Radium),意思是“赋予放射性的物质”。为了制得纯净的镭化合物,居里夫人又历时四(MarieCuI7e,1867--1934)载,从数以吨计的沥青铀矿的矿渣中提炼出1O0 mg氯化镭,并初步测量出镭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5。这个简单的数字中凝聚着居里夫妇的心血和汗水。

1903年6月,居里夫人以《放射性物质的研究》作为博士答辩论文获得巴黎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居里夫妇被英国皇家学会授予戴维金质奖章。12月,他们又与贝可勒尔共获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彼埃尔·居里遭车祸去世。这一沉重的打击并没有使她放弃执著的追求,她强忍悲痛加倍努力地去完成他们挚爱的科学事业。她在巴黎大学将丈夫所开的讲座继续下去,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1910年,她的名著《论放射性》一书出版。同牟,她与别人合作分析纯金属镭,并测出它的性质。她还测定了氧及其他元素的半衰期,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放射性的重要论著。鉴于上述重大成就,1911年她叉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科学家。

2.世界上有无数大大小小的护,有的是咸水湖,有的是淡

水湖,形形色色,各种各样。其中有的湖泊贮藏着丰富特殊的化学药品,形成了化学药品湖。

水银湖前苏联的兴顿山里有一个湖泊,人离它四五百米时,便会感到恶心、头晕、呼吸困难,如不及时离开就会窒息而死。用来湖里贮藏着大量的水银,散发出大量的汞蒸汽,如人和动物接触久了,就会中毒死亡。

酸湖意大利西西里岛有一个湖,湖底有两口泉眼喷出了强酸,因而整个湖的湖水变成了腐蚀性极强的“酸水”,算的浓度很大。这种酸的浓度很大的湖水,可以杀死一切生命,有人又叫它死湖。

碱湖前苏联乌拉尔有一个湖,湖水含有咸味。原来这里的水含有碱和氯化钠。若干洗衣服,只要将衣服浸在水里揉搓,不必用洗涤剂便能洗得很干净。

盐湖亚洲西部的死海是含盐最多的湖,这里的湖水每升含盐272克。由于湖水含盐多,密度很大,能将人托起。硼沙湖智利的亚特斯柯教湖,湖面似一片白茫茫的浮冰覆盖在湖上,湖水内含有大量的很有用的硼沙〔Na2B4O5(OH)4·8H2O〕。

荧光湖在拉丁美洲西部印度群岛的巴哈马岛上有个“火湖”,湖水闪闪发光,就像燃烧时冒出的“火焰”一样。这个湖的水里含有大量的荧光素,如果你要信手拨动湖水,便会“火化”四溅,这是由于荧光素所引起的。

7魔火与化学

673年,阿拉伯舰队入侵到了君士坦丁堡,而希腊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只战船,双方的实力相差太悬殊了,在那种险境里,有谁会料到,来挽救希腊人的,不是友军的军团或舰队,而是自己的化学兵团,是一种年出奇制胜的奇怪的火!

不知是哪位喜欢研究炼金术的希腊建筑师,无意中发现了一种能在水面上着火的燃烧剂。正是这种燃烧剂,把阿拉伯舰队周围的水面变成一片火海,烧得敌人毫无还手之力。

侥幸逃命的阿拉伯的士兵说,希腊人叫“闪电”了燃烧舰船,有说希腊人掌握了“魔火”,连海都着火了。

从这以后,拜占廷的舰队凭借着“魔火”在海上称霸了几个世纪,他们总打胜仗,神气极了,欧洲人把这种燃烧剂叫做“希腊火”。

多少年过去了,这种“希腊火”的秘密才被化学家揭开,原来它不过是有普通的两种物质――石灰和石油组成。君不见建筑工地上能煮熟鸡蛋的石灰池吗?使用这种燃烧剂时,生石灰遇水放出热量,足以将石油蒸汽点着,燃烧剂就在水面上发火延烧开来。当希腊人利用他们的“魔火”在地中海耀武扬威的时候,我们中国人早以在其100多年前发明了有硝石、硫璜和木炭组成的燃烧剂,利用它来作焰火、黑火药和火箭。

如今,黑火药早已经不用于现代战争上了。可是你是否知道,棉花,它

细长柔软的纤维,也蕴藏着一种极其危险的性质,在高三化学实验室里,用浓硝酸和浓硫酸的混合溶液处理棉花后,只要用热玻璃棒一接触,他就会马上一烧而光,鼎鼎大名的无烟火焰就是用它制成的。工业上把含氮量高的硝酸纤维叫做火棉,用压紧的火棉填充的炮弹,爆炸时生成的气体体积会增大12000倍。

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几乎每一页都闪烁着化学的光辉!

3.苯的分子式的提出

4.沐浴在晨光中的山村,从睡梦中醒来了。举目望去,成群的牛羊之绿茵茵的山坡上奔跑、嬉戏。按着映入眼帘的便是咯咯觅食的鸡群,呱呱追逐的鸭子„„忽然,阵阵欢声笑语传来,循声望去,原来说姑娘子湖边梳洗打扮,碧绿的湖水,山色掩映,还荡漾着村童嬉水玩耍的身影„„然而今天,山村的生机荡涤殆尽,就连晨光也好像失去光泽,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竟是满目的死尸、毙命的牛羊。生灵在此已不复存在,真是惨绝人寰,令人震惊。这便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尼斯湖惨案一组镜头的写实。祸不单行,同在喀麦隆,更大不幸由在玛瑙湖畔发生了,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作恶多端的凶手是睡?

法网难逃,凶手终于“捉拿归案了”。但出于意料的是,凶手竟是人们熟知的二氧化碳气体。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二氧化碳何以如此猖狂?又何以致人畜于死地?

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微妙的化学平衡使尼奥斯湖、玛瑙湖的水分成了奇特的若干层,而且最深层的水又含有极其丰富的碳酸盐。然而这样的化学平衡并不是稳定的,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特别在地壳活动频繁之际,分层的湖水便会受到扰乱,富有碳酸盐的深层水就会上升,在压力和温度骤然变化下迅速分解,整个湖泊也就成了一个被猛然开启的巨大汽水瓶。虽然二氧化碳本身并没有毒,但空气中含有超过0.2%便会对人体有害,超过1%以上即会使人畜窒息而亡。因而二氧化碳大量释放下沉,灾难也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湖水中的这种化学平衡并非绝无仅有,科学家还发现前苏联凯而顿湖的水竟以五层分布,而且底层被更令人担忧的硫氢化物所渗透。那么存在其中的化学平衡是否也会被打破?硫氢化物是否会转化为毒性甚大的硫化氢并进而兴风作浪?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患于未然,阻止惨案的再度重演?如今,科学家们正面临着环境化学新课题的挑战。

5.拿破仑死之迷----砒霜 回答者: 827933854 | 二级 | 2007-8-29 21:49

分享到:

推广链接 冯德全识字不用教 冯德全早教总部官方网

冯德全最权威的早教官方网站,冯德全识字不用教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整合出最适合的早..www.xiexiebang.com 易道

教育旗下幼儿识字加盟网站 中国演写作文加盟网

易道手脑识字与阅读,中国教育学会重点课题,著名幼儿识字加盟品牌,全国热线:40067667..www.xiexiebang.com 多芬—炎炎夏日,带给肌肤黄金比例的清爽和水润

多芬,全球女性信赖的沐浴乳.六分清爽四分水润—黄金比例的夏日沐浴体验 dovegofresh.tudou.com

第三篇:化学小故事

化学小故事

1.戈林之死

1945年,由德国挑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德国无条件投降。赫赫有名的德国法西斯第二号战犯空军元帅戈林当了俘虏,被押在上历史的审判台。纽伦堡国际法庭判处这个战犯绞刑。可是,戈林回到监狱里不久就突然死去了。经法医验尸证明,他是服用氰化钾自杀的。

那么戈林的氰化钾是从那里来的呢?

原来,戈林早就预料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他事先就作好了准备,把氰化钾装嵌在牙缝里一个特制的合金小包里。当想自尽时,只要用舌尖把小包舔出、咬碎即可。戈林这个双手沾满世界人民鲜血物法西斯分子,当他得知自己被判处绞刑后,咬碎小包,服氰化钾中毒身亡了。这是他应得的下场。

氰化钾和氰化钠都是剧毒的物质,在一些小说中或电影里常常见到特务用它毒死别人或自己。

虽然,氰化物毒隆在,但是,电镀工业上,近百年来,一直沿用着传统的有电镀。因为用氰化钠作络合剂 可获得细致、紧密的镀层。采用有氰电镀,不仅危害工人的健康,还污染大气。水源和农田。我国科技工作者勇于探索,向无氰电镀这一禁区进军,经过千百次失败后,创造了一系列低氰、无氰、高效率、低成本的电镀工艺,为发展生产、保护环境、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贡献。

2.食盐的十大功能

①陈化了的蓝黑墨水污渍先用2%的草酸溶液浸3~5分钟,使污渍中的黑色鞣酸铁还原为可溶性亚铁盐。如果没有草酸,也可以用Vc药片揉擦,然后用漂白粉搓洗,再用洗涤剂洗涤后用清水冲净即可。

②圆珠笔污渍

用水浸湿后用苯或丙酮搓洗,使污渍溶解分散,再用洗涤剂搓洗后用清水冲净即可。

③墨汁污渍

用米饭放在污渍上加少量水反复搓洗,然后用1份酒精和2份肥皂配成的溶液反复搓洗再用清水冲净。

④红墨水污渍

先用洗涤剂水洗,再用15%左右的酒精搓洗后用清水冲净。

⑤陈化的尿污渍

白色织物上的用10%的柠檬酸溶液浸湿1小时后用清水洗净;有色织物上的用15%~20%的醋酸浸湿1.5小时后用水清洗。

⑥汗污渍

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后用清水冲净,然后用洗涤剂洗净。

⑦血污渍

先用加酶洗衣粉和水搓洗,再用10%的氨水搓洗,用清水漂洗后再用10%~15%的草酸洗涤,最后用清水洗净。

⑧水果汁污渍

有色织物依次用浓食盐水揉洗→水洗→10%氨水揉洗→洗涤剂洗;白色织物可在漂白液(3%~5%的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l~2小时后用清水漂洗。桃汁污渍可用草酸溶液浸泡数分钟后用水洗去。

⑨茶叶水污渍

茶叶水污渍可用饱和食盐水浸洗掉。

⑩酱油污渍

可用洗涤剂溶液加2%氨水揉洗除去。

3.问渠哪得清如许

许久以前,有个蒙族奴隶,受王爷之命去狩猎。随着弓弦响声,一头梅花鹿应声中箭。受了伤的梅花鹿,奋力跃进一处泉水里,挣扎着游上彼岸,竟没事似的,一溜烟逃得不见的踪影。

凶残的王爷,硬说奴隶故意放走了梅花鹿,打断了他的双腿,扔到野外去喂狼,这个奴隶发出阵阵悲怆的啸声,拖着断腿在草原上爬行,他找到了那处泉水,头无力的垂下,浸在水里,本能地吮吸着甘甜的泉水。奇迹出现了,他觉得伤口不那么痛了,一会儿便坐了起来,他用泉水洗涤伤口,几天后,断腿居然接好。这个成吉思汗的后代,彪悍的身躯站了起来……

这是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广泛流传的阿尔山宝泉的故事。

这虽然是一种神奇的传说,但现代化学家们发现矿泉水中溶解了大量的矿物质元素,对多种疾病是有特殊疗效的。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生理上不可缺少的矿物质化学元素,有十五种之多。

钙能强筋壮骨,调适心跳频率、血凝速度和神经传导等功能;还可消除紧张,防止失眠。牛奶中含有丰富的钙质,睡前喝杯热奶,可催你进入梦乡。成人每天需八百毫克钙,孕妇需一千二百毫克。缺钙的人,骨骼易折。

人体血液中,起输氧作用的血红素,就是一种含铁的物质。缺铁会引起贫血,使人气短、晕眩、倦怠,精力无法集中,影响工作和学习。芹菜等蔬菜、鸡蛋以动物的肝脏里,都含有大量的铁,但这还远远不够,还必须口服一些维生素E,作为补充。

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十一、二岁的孩子,女孩往往比男孩高许多。这是为什么呢?这个年龄的男孩,体内的锌元素,全部供性器官发育,再没有余力顾及骨骼的增长了。但青春期已过,男孩个儿突然超过女孩很多。“二十三蹿一蹿”,这句俗语是有一定道理的锌还能防止动脉硬化、皮肤疾病。缺锌可引起侏儒症、皮肤病等;癌症的成因,也与缺锌有关。应多吃一些富锌的食品,如海味、豆类、动物肝脏等。每天还可吃15至30豪克的硫酸锌或葡萄糖锌,以补偿人体发育之不足。

钠、钾的作用,早为人们所熟知;氟可促进血红蛋白的形成,可使钙在骨骼和牙齿中积聚;碘可防治甲状腺肿,镁能使肌肉富有弹性;铬、硒等稀有元素,可使人长寿……

人们为什么能生命不息?是矿物质化学元素的功劳。有人称颂矿物质化学元素是生命的源泉,一点也不过分。这正是“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来水。”

4.水中花园(这个我们做过哟,真的很好看)

小好奇同学,在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的晚会上,表演了一个精彩的小节目——水下花园。表演开始了,在几百双急切而好奇的眼睛的注视下,只见小好奇在一个盛满无色透明水溶液的玻璃缸中,投入了几颗米粒大的不同颜色的小块块。不一会儿,在玻璃缸中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枝条来,纵横交错地伸长着,绿色的叶子越来越茂盛,鲜艳夺目的花儿也开放突起!一座根深叶茂、五光十色的水下花园,展现在观众的眼前。顿时掌声四起,大家为小好奇的精采表演表示祝贺。一会儿他又咧开小嘴,指着这座水下花园解释着。亲爱的小读者,你知道小好奇建造这座水下公园的秘密吗?

答案

玻璃缸中原来盛的那种无色透明的液体不是水,而是一种叫做硅酸钠的水溶液(人们称为水玻璃)。投入的各种颜色的小颗粒,是几种能溶解于水的有色盐类的小晶体,它们是氯化亚钻、硫酸铜、硫酸铁、硫酸亚铁、硫酸锌、硫酸镍等,这些小晶体与硅酸钠发生化学反应,结果生成紫色的硅酸亚钻、蓝色的硅酸铜、红棕色的硅酸铁、淡绿色的硅酸亚铁、深绿色的硅酸镍、白色的硅酸锌。这些小晶体和硅酸钠的反应,是非常独特而有趣的化学反应。当把这些小晶体投入到玻璃缸里后,它们的表面立刻生成一层不溶解于水的硅酸盐薄膜,这层带色的薄膜覆盖在晶体的表面上)然而,这层薄膜有个非常奇特的脾气,它只允许水分子通过,而把其他物质的分子拒之门外,当水分子进入这种薄膜之后,小晶体即被水溶解而生成浓度很高的盐溶液于薄膜之中,由此而产生了很高的压力,使薄膜鼓起直至破裂。膜内带有颜色的盐溶液流了出来,又和硅酸钠反应,生成新的薄膜,水又向膜内渗透,薄膜又重新鼓起、破裂……如此循环下去6每循环一次,花的枝叶就新长出一段。这样,只需片刻,就形成了枝叶繁茂花盛开的水下花园了。

5.水结晶之谜

当你喝水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杯中的水也正在望着你。不止如此,那些水同时也正在“感受”着房间里的情景,“望”着窗外的景色,甚至将这一切,用它的方式记录下来!这是天方夜谭吗?

日本IHM总和研究所所长江本胜自1994年开始接触最新的“水”研究技术。在经过许多实验和不断改良仪器与方法后,他终于发明了水结晶拍摄技术,并发现所有的特质特性都会影响水的特性。

他们发觉:当水听了优雅的音乐时结晶变得很漂亮,而听了吵闹的音乐则变得扭曲丑陋。听过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正如明朗爽快的曲调那样美丽而整齐;听过韩国民谣《阿里郎》的水,结晶形状好像心痛万分(该曲描述恋人分手的悲痛心情);而听过巴西音乐那些强烈节奏激动旋律之后,水结晶纷纷变成复杂细腻的星星形状。

既然水有“听觉”,那么会不会还有“视觉”呢?他们决定试一试。当他们把同样多的水装入多个瓶子之内,将写过字的纸条字面朝内贴到透明的瓶身上,结果震惊地发现:水真的识字。当看到了“谢谢”字样的水,结晶后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型,相反,看到“混蛋”字样的水,结晶变得像听过重金属乐曲一样混沌零散。

而当优美的风景或祝福字句放在了水的前面,结晶变得漂亮。当把诅咒的字句放在水的前面,结晶则变得扭曲丑陋。研究人员将装有蒸馏水的瓶子贴上“爱和感谢”的字条与没有贴字条的水瓶一起放入微波炉内加热,结果,未阅读过字条的水呈浑浊凌乱状,大多无法结晶,而阅读过“爱和感谢”字条的水则结晶匀称完整且悦目可爱。

一般人总是以为水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现在发现所谓没有生命的东西一样能看能听能阅读,有思想、分析、记忆能力。人类的身体里有七成是水,所以我们喝进去的水,就形成了我们的“人格”,每滴都带着千万个单位的记忆。这意味着什么呢?我们剥削地球、污染地球的这段历史,全在水的记忆之中。现在,水正透过结晶,不断对我们传达讯息。水正在静静地凝视着人类的前进方向。6.五颜六色的金合金

黄金是延展性最好的金属。1克金可以拉成长达4000米的细丝。如果用300克黄金拉成细丝,可以从南京出发,沿着铁路线一直延伸到北京。一吨黄金拉成的细丝,可以从地球到月亮来回五次。

黄金也可以压成比纸还薄很多的金箔,厚度只有五十万分之一厘米。这样薄的金箔,看上去几乎是透明的,带点绿色或蓝色。薄到一定程度的黄金,既能隔热,又能透光,所以黄金薄膜可以用作太空人和消防队员面罩的隔热物质。在冬季利用黄金薄膜把太阳辐射中的热射线反射到室中,室内就温暖如春;夏季,在房屋的玻璃外,贴上一层黄金镀膜,可将太阳的绝大部分热射线反射出去,室内不会闷热。

虽然黄金有这么多优点,但是也有不少缺点。比方说,质地软、价格贵、色泽单调。如果黄金同其他金属结合起来,做成黄金合金,既能弥补不足,又使性能更加优良。现代的黄金合金已广泛应用于火箭、超音速飞机、核反应堆和宇宙航行等工业中。此外,用黄金合金制成的金币、金首饰也深得人们的喜爱。我们平时看到的22K、18K金首饰,都是含有不同分量的黄金合黄。

用黄金做成的合金,会变成金黄色、红色、玫瑰色、灰色、绿色,一直变到白色。绿色的金合金中含75%的金、16.6%的银和8.4%的镉。有一种金铜合金,称作红铜;一种金银合金叫红银。这两种合金用盐溶液处理后,就出现紫色或者浅蓝黑色。

在地壳里金的含量不算少,据估计,大约占地壳的一百亿分之五,但是都很分散,真是“遍地有黄金”!另外,太阳周围灼热的蒸气里有金;陨石里也有金;天上还真有“长满金子”的星星;海洋中金的含量十分丰富,是个“大金库”

7.越王勾践之剑

1965 年,湖北省博物馆在江陵发掘楚墓时,发现了两把寒光闪闪、非常珍贵的宝剑,金黄色的剑身上,还有漂亮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其中一把剑上铸有“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8 个字,这就是极其有名的越王勾践剑。这两把宝剑在地下埋藏了足足有2000 多年,出土时竟仍然光彩夺目,锋利无比,并无丝毫锈蚀。难怪1973 年该剑在国外展出时,不少参观者都惊叹不已。

为了揭开这把宝剑的不锈之谜,就必须分析宝剑的化学组成,特别是宝剑表层的化学成分。不过,为了不损坏这些宝贵的文物,不能采用一般的化学分析法。考古工作者采用了多种现代仪器设备,对宝剑的组成进行了物理检测。根据检测分析,发现这些宝剑的成分是青铜,也就是铜锡合金。锡是一种抗锈能力很强的金属,因此青铜的抗蚀防锈本领,自然要比铁器高明得多。不过更主要的,还在于这些宝剑的表面都曾被作过特殊的处理。

越王勾践剑剑身上的黑色菱形格子花纹及黑色剑格,是经过硫化处理的,这是用硫或硫化物和剑的表层金属发生化学作用后形成的,检测时还发现有一些别的元素,这种处理,不但使宝剑美观,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宝剑的抗蚀防锈能力。

这就是现代金属处理中所谓的表面钝化处理。你一定会对我国早在2000多年前所取得的这一成就深感敬佩了!8.神秘的水妖湖

苏联卡顿山区曾经发现过一个神奇的湖泊。那湖水明亮如镜,四周风光秀丽,湖面还会不断冒出微蓝色的蒸气,如临仙境一般。可当地人发现,怎么只见有人去,不见有人归!于是人们传说,湖中人妖怪专门杀害游人。你其中到底是怎么回事?

隔了数年以后,卡顿山区来了一位画家,听人说起水妖湖的故事,他怀着好奇心想,何不去冒险一游,兴许能创作出一幅好画来呢!

数天后,他一大早就出发,到了目的地,登高远望,啊,果然银白色的满面春风映在红色岩石之中,尽管满山寸草不长,呆风景奇丽。

画家兴奋极了,立即拿出画板进行绘画。画家全神贯注地一连画了几个小时,初稿刚画好,他突然感到一阵恶心、头晕、呼吸急促,立即意识到可能要发生意外,于是他匆匆拿好了画稿,飞也似地离开了那里。回家后,他生了一场大病,差一点丢掉了性命。以后他常常会回忆起那段可怕的经历,可始终不明白那要致人于死地的湖的奥秘。

有一天,他家来了一位地质学家,在交谈中,他讲起了当年去水妖湖的经历,还拿出画请地质学家欣赏。地质学家看到画面上有一个小湖,周围山上尽是红色的岩石,湖面在阳光下升起微蓝色的蒸气。他好奇地问画家:“这是写生画,还是想像画?”画家说完全是根据当时情景画出来的。地质学家若在所思,但一时也无法揭开这个谜。

后来,这位地质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硫化汞矿石时,突然联想到画家的那幅画,他猜想那画中的红石头会不会是硫化汞矿石?银白色的湖水会不会就是硫化汞分解出来的金属汞(水银)呢?蓝色的微光会不会就是汞蒸气的光芒?

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地质学家便带着他的助手和防毒面具对“水妖湖”进行了实地勘查。经过采样分析,他终于揭开了“水妖湖”的奥秘。

原来,在卡顿深山里有一个巨大的硫化汞矿,天长日久,硫化汞已分解成几千吨的金属汞并汇集成所谓的“水妖湖”,游人在湖上莫名其妙地死去,并非是水妖在作怪,而是被水银湖上散发的高浓度的水银蒸气所毒死的。

9.隐形之秘

日本一位教授,最近展示了他最新研制的隐形装置。实验者身上穿的这件风衣看似普通,但通过这套特殊的装置来看它,观测者就会发现,风衣变成了透明的绿色。透过风衣,可以清楚地看到实验者身后的街景,而实验者的血肉之躯似乎已经无影无踪了。

这种隐身秘密到底在哪里呢?原来,这件风衣的布料是一种特殊的反光材料,实验者背后景物的影像可以被投射在风衣上。这样,我们的眼睛就会产生错觉,觉得风衣中的人好像变得透明了。

研究人员说,这项隐形技术的研制还处于初级阶段,有望几年之内进入市场。按照这项技术的原理,也许若干年之后,医生将使用不会遮挡视线的透明手术器械;飞行员也能看穿透明的驾驶舱地板,有利于安全着陆。

10.爱是一种绝妙的分子

有人说:爱是缘分的轮回、因果的循环、所谓百年修来同船渡,千年方得共枕眠。爱情是我们生命中最奇特最强烈的情感经历。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人们无法解释它为什么于千万人中于千万年间,我们遇到的是这个而不是那个人?最近几年,由于神经科学的进步,人们才注意到:事实上,人类的种种激动和情绪,来源于我们体内一些确切的生物化学反应,而这些反应的产生都有赖于我们身体中存在的一些神经介质,它们使得神经细胞,即神经元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于是,就有了爱情来临时的种种征候。

我们的生命中,只有那么一次,我们不知道为什么就陷入了对一个人的迷恋,不可挽回,无可救药,像一个奇迹——在熙熙攘攘人流中,那个人出现了,也许仅是偶然的一瞥,我们却马上开始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瞳孔放大,心里仿佛装满了发了疯的蝴蝶,我们将这种反应称之为“来电”。米兰内分泌学院的卢齐阿诺马蒂尼解释说:“这些都是肾上腺素作用的结果。而手心出汗、口干舌燥则是肾上腺素分泌的其他激素作用的结果。”实际上,一对男女之间的一见钟情、相互吸引,从生命更深更本质的层次来讲,是一场激素所引起的暴风雨。当我们爱上 一个人之后,神经介质就不停地给大脑指令,命令肾上分泌肾上腺素——“骚动子”,爱情的暴风雨随即来临。

在我们的身上,存在着一个神秘的器官,叫犁骨。动物靠嗅觉来选择对象,人类作为哺乳动物,在这个器官上,也存在着动物本能的彼此交流愿望的化学成分。我们爱上某个人,从某个角度上来说,是因为我们在芸芸众生中辨认他(她)的味道,气味在两个人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相互撞击,而这种味道,本身就是一种传递性愿望的分子,这些分子被我们的犁骨器官捕获,而犁骨器官实际上是一部分体电话,作为外在的感应器官,它将收到的信息深入传导到大脑中的中枢神经系统这个总机上,在这个总机上,有大脑中控制情感和支配人感情冲动的区域——丘脑、焦虑系统。下丘脑等。由大脑的这些区域发射出的电脉冲传向垂体,继而转为激素,在这些激素的作用下,我们焦虑、激动、狂喜、痛苦、失望、恐惧或逃避,这就是激情。在爱人身旁,我们通常产生一种幸福感。心理学上将这种感觉称之为“欣快反应”。欣快反应也来源于垂体分泌出来的激素分子,这些分子令人在爱情来临时产生愉快的感觉。让人废寝忘食,不知疲倦。爱情的冲动和狂热,反过来又可以促使另一种激素产生,这种激素是一种负责加强大脑感觉的神经介质,即让大脑接收某种东西,令其重复感受到愉快。这种激素又和烟、酒及其他麻醉品联系在一起,就如同人们所说

第四篇:化学教学小故事

化学教学小故事---失败的被听课

不打无准备的仗,上课更是这样。

过完五一假期突然接到即将被听课的通知,一调考试刚刚结束,赶着处理《说明检测》积极应对月底的二调考试的,突然被听课,原本制定的教学计划被打乱。复习课无非是处理习题,感觉真的上不出什么新鲜,实在是没什么头绪。

第二天刚到校就接到电话说原本计划的第三节听课提前到第二节了。竟只有不到二十分钟的准备时间了,来不及喊出“我晕”赶快想对策,“死马当做活马医,也许只能这样了”,匆忙抄了一个综合测试试卷的答案来到教室做安排。

第一步,安排学生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四五个人为一小组坐好,组长根据组员的学习情况将后面的综合测试试卷上的24道题划分给每个组员,限时15分钟,共同做完一份试卷并自对答案。第二步,每个同学弄会自己做的题并试着给组员讲出来,限时15分钟。第三步,圈画出本小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全班互动,由会的小组讲解并加分。限时10分钟。第四步,反思自查,5分钟。

三班的学生一直都是比较活泼的学习能力也比较强,但愿可以很好的发挥利用好学习小组的互动学习作用吧。做好安排后,我开始在教室巡视,第一步似乎进行的很顺利,只有个别人员较少的小组稍微有点落后。可是,第二步大大的超出了预计的时间,有的小组似乎全变成了组长讲。校领导在教室巡视一圈后忍不住提醒我道“还有10分钟就下课了。。”我小紧张一下,环视一圈积极讨论中的各小组,“梆梆梆”示意他们停止了讨论,快速的转入了第三步。紧赶慢赶还是有四五道题没有来的及处理便草草的下课了。。

看似高效的一节课,可我却有种说不出的失败感。

第五篇:化学趣味小故事

1.碘与指纹破案

在电影中常常看到公安人员利用指纹破案的情节。其实,只要我们在一张白纸上面用手指按一下,然后把纸上手指按过的地方对准装有少量碘的试管口,并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底部。等到试管中升华的紫色碘蒸气与纸接触之后,按在纸上的平常看不出来的指纹就会渐渐地显示出来,并可以得到一个十分明显的棕色指纹。如果把这张白纸收藏起来,数月之后再做上面的实验,仍能将隐藏在纸面上的指纹显示出来。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指纹并不完全相同,而手指上总含有油脂、矿物油和汗水等。当用手指入纸上面按的时候,指纹上的油脂、矿物油和汗水就会留在纸面上,只不过是人的眼睛看不出来罢了。而纯净的碘是一种紫黑色的晶体,并有金属光泽。有趣的是,绝大多数物质在加热时,一般都有固态、液态和气态的三态变化。而碘却一反常态,在加热是能够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蒸气。象碘这类固体物质直接气化的现象,人们称之为升化华。同时碘还有易溶于有机溶剂的特性。由于指纹含有油脂、汗水等有机溶剂,当碘蒸气上升遇到这些有机溶剂时,就会溶解其中,因此指纹也就显示出来了

2.身轻顽皮的锂

锂是一种柔软的银白色的金属,别看它的模样跟有些金属差不多,性格特点可不同一般哩!首先它特别的轻,是所有金属中最轻的一个.其次它生性活泼,爱与其他物质结交.例如,将一小块锂投入玻璃器皿中,塞上磨砂塞,里边会通过反应很快耗尽器皿内的空气是它成为真空.结果,纵然你使上九牛二虎之力,也别想把磨砂塞拔出来.显然,对于这样一个顽皮的家伙,要保存它是十分困难的,它不论是在水里,还是在煤油里,都会浮上来燃烧.化学家们最后只好把它强行捺入凡士林油或液体石蜡中,把它的野性禁锢起来,不许它惹事生非.锂被人发现已有170多年了.在他出世后的100多年中,它主要作为抗痛风药服务于医学界.直到20世纪初,锂才开始步入工业界,崭露头角.如锂与镁组成的合金,能像点水的蜻蜓那样浮在水上,既不会在空气中失去光泽,又不会沉入水中,成为航空,航海工业的宠儿.此外,锂还在尖端技术方面大显身手.例如,氘化锂是一种价廉物美的核反应堆燃料;固体火箭燃料中含有51-68%的锂.不过,专家们认为,锂的才能目前没有得到全面的发挥,它的潜力还大着呢!

3.铜丝灭火

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可以灭火,黄沙可以灭火,水也可以灭火。你知道吗?铜丝也能灭火!不信,请你试一试。用粗铜丝或多股铜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稍小点的线圈,圈与圈之间需有一定的空隙。点燃蜡烛,把铜丝制成的线圈从火焰上面罩下去,正好把蜡烛的火焰罩在铜丝里面,这是空气并没有被隔绝,可是铜丝的火焰却熄灭了,这是为什么呢?原来铜不但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而且传递热量的本领也是顶呱呱的。当铜丝罩在燃着的蜡烛上时,火焰的热量大部分被铜丝带走,结果使蜡烛的温度大大降低,当温度低于蜡烛的着火点(190C)时,蜡烛当然就不会燃烧了。

4.第一个飞人之死

在18世纪80年代初,热气球刚在欧洲出现不久,人们对这种飞行器还不十分相信,当时人们已经用热气球成功地把鸡、鸭、羊送上了天空,但从来还没有人乘气球离开地面。1789年法国国王批准了科学家第一次用气球送人上天的计划,并决定用两个犯了死刑的囚犯去冒这个风险。

这件事被一个叫罗齐埃的青年知道了,他想人第一次飞上天是一种极大的荣誉,荣誉不能给囚犯。它决定去作一次飞行,于是便找了另外一个青年人向国王表示了他们的决心,国王批准了他们的请求,于是在1783年11月21日,他俩乘坐热气球,成功地进行了世界上第一次用热气球在人的飞行。那次共飞行了23分钟,行程8.85公里,罗齐埃由此成了当时的新闻人物。

第二年,罗齐埃计划乘气球飞跃英吉利海峡。当时已经发明了氢气球,使他拿不定主意的是:乘热气球好呢,还是乘氢气球好?最后,罗齐埃决定两个气球都乘,也即把氢气球和热气球组合在一起去飞跃海峡。

一天,他们将两个气球组合在一起,升空了,然而,升空不久,就发生了悲剧,两只气球碰在一起,发生了爆炸,罗齐埃喝另一位青年葬送了年轻的生命。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一悲剧的发生?

原来热气球下面挂了一个火盆,目的是给气球气囊中的空气加温,是气球里充满着热的空气。然而在氢气球中充的是氢气,罗其埃没想到氢气是一种易燃、易爆的气体,只要一碰到火星就会爆炸,显而易见,热气球是不能和氢气球同时混用的。

罗齐埃是一个敢于冒险的青年,可惜他只有勇敢精神,缺乏科学的头脑,导致了一场球毁人亡的悲剧的发生。

看来,化学知识是多么的重要!

5.玻尔巧藏诺贝尔金质奖章

玻尔是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曾获得诺贝尔奖。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玻尔被迫离开将要被德国占领的祖国。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他决定将诺贝尔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里,装于玻璃瓶中,然后将它放在柜面上。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奖章的溶液就在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这是一个多么聪明的办法啊!战争结束后,玻尔又从溶液中还原提取出金,并重新铸成奖章。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对祖国无限的热爱和无穷的智慧。

那么,玻尔是用什么溶液使金质奖章溶解呢?原来他用的溶液叫王水。王水是浓硝酸和浓盐酸按1:3的体积比配制成的的混和溶液。由于王水中含有硝酸。氯气和氯化亚硝酰等一系列强氧化剂,同时还有高浓度的氯离子。因此,王水的氧化能力比硝酸强,不溶于硝酸的金,却可以溶解在王水中。这是因为高浓度的氯离子与金离子形成稳定的络离子[AuCl4]-,从而使金的标准电极电位减少,有利于反应向金溶解的方向进行,而使金溶解。

6.疯子村之谜

20世纪30年代,在日本一个偏僻的农村小镇里,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村上先后有10多人发了疯病,这些人精神紊乱,行动反常,时而大哭,时而大笑,四肢变得僵硬„„他们的罹病,给各自的家庭带来了灾难,也引起了人们的骚动,还惊动了当地政府和有关医疗部门。

当地的警察局和医院派出了调查组,进行了大量的访问调查,检查了这些疯子的身体和血液成分,发现他们身体中所含有的金属锰离子的含量比一般人要高得多。正是这些锰离子使这些人中毒并发了疯。

过多的锰离子进入人体,开始时使人头疼、脑昏、四肢沉重无力、行动不便、记忆力衰退,进一步发展使人四肢僵死、精神反常,时而痛哭流涕,时而捧腹大笑,疯疯癫癫,呈现令人作呕的丑态。

那么过多的锰离子又是从何而来的呢?原来,这个小镇的人们常常把使用过的废旧干电池随手扔在水井边的垃圾坑里,久而久这,电池中的二氧化锰,在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逐渐变为可溶性的碳酸氢锰,这些可溶性的碳酸氢锰渗透到井边,污染了井水,人们饮用了含有大量锰离子的水,便引起了锰中毒,造成了在短时间内有10多人发疯的怪事。

7.总统内部新闻

1929年,腰缠万贯的胡佛终于登上了美国第三十一届总统的宝座。名声大噪,其发迹的秘密也就成为善点迷津的内幕新闻披露出来。

胡佛先前家境贫寒,学生时代仅以打零工才勉强维持学业。尔后,则又职微薪薄,寄人篱下。穷途末路之际则风尘仆仆来到中国,以期转机。

腐败、落后的旧中国任忍列强宰割,多少洋人在此大发其财!无疑,胡佛也不失所望,很快的了发财的良机。当时,开采金矿的水平低,滤过矿金后就丢弃了。在胡佛凭借他掌握的化学知识,断定这些“废物”中仍有尚多的黄金,于是便搞起他的“废物利用”来了。

他雇人用氰化钠的稀溶液处理矿砂。于是氰化钠与之发生化学反应,使 Au呈络合物而溶解,接着,他又让人用锌粒与滤液作用,置换反应的结果,纯净的Au也就被提取出来了。

显然,这种炼金方法在当时是较为先进的。因而,成色尚好的黄金便源源不断地流进了胡佛的腰包,不久成了百万巨富。

总统发迹内幕昭然若揭。不乏慕之者,赞其超群绝伦,生财有方,更是平步青云有道。然而,更有真诚的人们,深知胡佛是靠用黄金垒起的台阶登上总统宝座的。

8.谁是凶手

沐浴在晨光中的山村,从睡梦中醒来了。举目望去,成群的牛羊之绿茵茵的山坡上奔跑、嬉戏。按着映入眼帘的便是咯咯觅食的鸡群,呱呱追逐的鸭子„„忽然,阵阵欢声笑语传来,循声望去,原来说姑娘子湖边梳洗打扮,碧绿的湖水,山色掩映,还荡漾着村童嬉水玩耍的身影„„然而今天,山村的生机荡涤殆尽,就连晨光也好像失去光泽,展现在人们眼前的竟是满目的死尸、毙命的牛羊。生灵在此已不复存在,真是惨绝人寰,令人震惊。这便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尼斯湖惨案一组镜头的写实。祸不单行,同在喀麦隆,更大不幸由在玛瑙湖畔发生了,对此人们不禁要问,作恶多端的凶手是睡?

法网难逃,凶手终于“捉拿归案了”。但出于意料的是,凶手竟是人们熟知的二氧化碳气体。然而更令人不解的是,二氧化碳何以如此猖狂?又何以致人畜于死地?

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微妙的化学平衡使尼奥斯湖、玛瑙湖的水分成了奇特的若干层,而且最深层的水又含有极其丰富的碳酸盐。然而这样的化学平衡并不是稳定的,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特别在地壳活动频繁之际,分层的湖水便会受到扰乱,富有碳酸盐的深层水就会上升,在压力和温度骤然变化下迅速分解,整个湖泊也就成了一个被猛然开启的巨大汽水瓶。虽然二氧化碳本身并没有毒,但空气中含有超过0.2%便会对人体有害,超过1%以上即会使人畜窒息而亡。因而二氧化碳大量释放下沉,灾难也就不可避免了。

然而湖水中的这种化学平衡并非绝无仅有,科学家还发现前苏联凯而顿湖的水竟以五层分布,而且底层被更令人担忧的硫氢化物所渗透。那么存在其中的化学平衡是否也会被打破?硫氢化物是否会转化为毒性甚大的硫化氢并进而兴风作浪?更重要的是如何防患于未然,阻止惨案的再度重演?如今,科学家们正面临着环境化学新课题的挑战。

9.屠狗洞的秘密

在意大利某地有个奇怪的山洞,人走进这个山洞安然无恙,而狗走进洞里就一命呜呼,因此,当地居民就称之为“屠狗洞”,迷信的人还说洞里有一种叫做“屠狗”的妖怪。

为了揭开“屠狗洞”的秘密,一位名叫波尔曼的科学家来到这个山洞里进行实地考察。他在山洞里四处寻找,始终没有找到什么“屠狗妖”,只见岩洞的倒悬许多的钟乳石,地上丛生着石笋,并且有很多从潮湿的地上冒出来。波尔曼透过这些现象经过科学的推理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

原来,这个由大量钟乳石和石笋构成的岩洞,石灰岩岩洞。这里,长年累月地进行着一系列的化学反应: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它在地下深处受热分解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aCO3 高 温 CaCO3 CO2↑

产生出来的二氧化碳又和地下水、石灰岩的碳酸钙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氢钙: CaCO3 CO2 H2O Ca(HCO3)2 当含有碳酸氢钙的地下水渗出地层时,由于压力降低,碳酸氢钙分解又释放出二氧化碳,并从水中逸出: Ca(HCO3)2 CaCO3 ↓ CO2 ↑ H2O 因为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于是就聚集在地面附近,形成一定高度的二氧化碳层。当人进入洞里,二氧化碳层只能淹没到膝盖,有少量的二氧化碳扩散,人只有轻微的不适感觉,然而处在低处的狗,却完全淹没在二氧化碳层中,因缺乏氧气而窒息死亡,这就是屠狗洞屠狗而不伤人的道理。

10.氟的自述

我的名字叫氟,最外层有7个电子,除我之外还有氯、溴、碘、砹跟我相似。他们都是我家族的成员,人们把我们的大家族叫卤族。在我们的大家族内,我是老弟。

化学家们在19世纪初就发现了我,把我确认为是一个元素。但我的单质状态一直到18世纪80年代才被分离出来。最早把我分离成化合态的是1764年的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游离态是法国化学家莫瓦桑提制的。前者是让萤石和硫酸反应,这比较容易。但游离态就不容易制取了。后来莫瓦桑吸收前人的经验,他把我化合物氟氢华钾(KHF2)溶解在无水氢氟酸中,作为电解质进行电解。连续工作了二年,终于在1886年6月26日之我成功的诞生在这个世界上。

我在常温下淡黄绿色的气体。我很调皮,到处惹祸,所以哥哥、姐姐们不让我单独存在,总是让另外一个来管住我,我的个性特别强,动不动就和别人打架。我最喜欢的氢一起玩,一见面就形成了形影不离的朋友。我和氢老弟在空气中形成白雾,溶于水叫做氢氟酸。可是我俩在一起也到处惹事,把人们种的各种变得枯黄,动物都死了。就连主人也毫不留情。所以在人们把我和氢的化合物从其它物质中提取出来时,就发生了一些悲痛的事情。例如:1836年的爱尔兰科学家诺克斯两兄弟,被我杀死一个,另一个也被迫停止工作。但我很佩服他们那种不怕死的精神,为后人打下了基础,他们是人类在认识化学元素历史过程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值得后人怀念。

在元素周期表中,我的大家族位于周期表的右边,是第七主族,属于非金属类,在我的的家族里,我最活泼,所以我能够把哥哥、姐姐们从他们的化合物里置换出来。

最早利用我的是1671年的德国一位艺术家斯万哈德,他发现我的化合物——萤石(CaF2)跟硫酸反应制得的溶液能刻画玻璃。

我在自然界中是广泛分布的元素之一,在卤族中,仅次于氯,自从人们认识我的真面目后,广泛的利用我。

把我的天然化合物——元素作溶剂,把它添加在熔炼的矿石中,可以降低熔点。我和氢的化合物可以用来制造塑料、橡胶、药品,用于制造氟化钠等氟化物,而氟化钠又是一种用来杀灭地下害虫的农药,还可以提炼铀。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人们对我的认识也进一步加深。我希望同学们于我交个朋友,把我的坏处化为益处,进一步为人类服务。

11.石灰“家族”

石灰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石灰家族里有名叫生石灰、熟石灰、石灰水、石灰乳、碱石灰等的兄弟姐妹,啊还有他们的妈妈,妈妈叫石灰石。刚学化学的同学,可能丢于他们各自的面貌还弄不清楚,我来介绍一下:

石灰石,生在深山里,是一种青色的石头。石灰石的山,一般风景较优美,入桂林多石灰石,那里青山绿水,有许多大溶洞,形成了许多石笋、石钟乳。石灰石比较坚硬,铁路的路基常用石灰石了建筑。石灰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碳酸钙(CaCO3),她又是水泥和其它工业的原料。于石灰石成分相同的是她的妹妹,名叫大理石,她张得洁白、晶亮,漂亮极了,她是高级建筑物的装饰材料。石灰石通过锻烧变成生石灰。

生石灰的成分是氧化钙(CaO),白色块状物,他的吸水性很强,常用作干燥剂,它于水反应变成熟石灰。

熟石灰的成分是氢氧化钙〔Ca(OH)2〕,白色粉末,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因此又名苛性钙,主要用作建筑材料,室内墙壁、砌砖的料浆缺她不行。化工方面用她制漂白粉。因为她是生石灰加水消化而成的,因此又名消石灰。

石灰乳是混浊的石灰水,又称氢氧化钙混浊液,它是固体和液体的混合物。常用了涂刷旧墙壁、配制波尔多(与硫酸铜配合)和石硫合剂(于硫磺配合)用作农药杀虫。

石灰水是氢氧化钙的溶液。石灰乳澄清(通过静置)后的上层清液是饱和的石灰水,碱性很强,家庭里用它来做米豆腐。碱石灰,是氧化钙与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下载化学小故事word格式文档
下载化学小故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化学教学小故事

    化学教学小故事 涞水三中 王晓倩 我所教的班级的付凤娇学生,上课经常听不懂。 但我并没有放弃他,疏远他,而是关心他。由于他家住的离我家很近,吃完晚饭我就常去他家给他单独辅......

    化学教学小故事11

    化学教学小故事 许是讨厌与人发生冲突的性格决定的吧,自己内心深处总是及其怕遇到“脾气大”的学生,可是每个学期却总避免不了会接触到这样的学生。 记得那是九年级第一次月考......

    九年级化学教学小故事

    教学小故事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创设情境,通过提出一些与课文有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学生引入情境之中,容易激发起学习的动机,丰富课堂教学,也满足......

    化学趣味小故事(十八)(74)

    化学趣味小故事(十八) 故事七十四:化学课上的趣事 之一:初三第一次上化学实验课,我对那个酒精灯很感兴趣,翻来覆去爱不释手,把书上写的那些非法使用操作都试验了一遍,比如用嘴吹......

    化学趣味小故事(九)(43)

    化学趣味小故事(九) 故事四十三:发现氟的悲壮历程 在化学元素史上,参加人数最多、危险最大、工作最难的研究课题,莫过于氟元素的发现。自1768年德国化学家马格拉夫(Marggraf,A.S.......

    我的化学教学小故事

    我的化学教学小故事 我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已有十一个年头,今年带九(1)班化学,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化学没有基础,如何让学生对化学感兴趣;是中学教师首先考虑的问题。因此,我在这些年的......

    化学趣味小故事(三十七)(139--144)

    化学趣味小故事(三十七) 故事139:硫酸铜(CuSO4)的妙用 烈日炎炎的夏天,当你纵身跳入淡蓝淡蓝的游泳池中游泳,你是否知道,这水池中的水就是很稀的硫酸铜溶液,它用来杀灭众多游泳者身......

    化学励志故事

    1、 单质氟的发现历程。 从发现氢氟酸开始,到制取氟单质,历时共76年。在这段时期,许多化学工作者相继倒下,轻则损害了自身的健康,重则丢了性命。1670年,在玻璃工厂里发现了氟化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