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立体解读远程培训 作业七:善于激励与评价
1.什么叫多元评价? 答:
从评价主体的角度来看,评价发展具有多元评价的趋势。在以往的评价模式中,评价主体往往是教师,而学生则处于被评价的地位。当前,我们强调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以是教师,学生,家长,以及其他相关人员),主要是确认学生作为评价主体的这样一种趋势,也就是说,学生在课程发展中需要进行自我评价和合作评价。强调学生作为评价主体是评价改革中的一个重要问题。2.常用到的教育教学评价有哪几种方式? 答:常用到的教育教学评价有以下几种方式 :
(一)游戏教学法
运动游戏,也称为体育游戏,是由基础运动动作组成的、具有情节的体育手段。是一项古老的、至今仍充满活力的活动。运动游戏具有基础性、简易性、情节性、趣味性、教育性、适应性、开放性、娱乐性等。孩子在幼儿园接受过的体育教育也恰恰正是这种运动游戏,为了使小、幼体育教育自然过渡,使孩子能很快适应正规的体育,在一年级第一学期仍应多采用这种游戏教学方法。虽然教学以游戏为主,但是游戏目的应更加明确,这一阶段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课堂常规,因此游戏的设计要有很强的针对性。
1、课堂常规方面的游戏设计。
常规教学中的队列训练,学生不仅会感到特别枯燥而且不容易作对、作好。站队时,应给每人编上号,然后通过“找找火车头”“找找小伙伴”和“快快集合”的游戏,帮助学生很快记住自己在队伍里所处的位置,井能很迅速站好队。
六、七岁孩子的空间知觉很差,对事物的形状、大小、特别是方位认识模糊。但可以通过“咕噜,咕噜捶”“请你向我这样做”“吹泡泡”“图形跑”和“无声操”等游戏,使学生的空间知觉得到较快提高。
2、教材部分的游戏设计。
小学体育教材与幼儿园的体育教材不同,它不单纯是由游戏构成,它还包括走、跑、跳、投、技巧、攀爬等技术性项目。在教学时这些技术不仅要教会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兴趣十足。因此游戏要设计的巧妙,既不能喧宾夺主又不能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如走步教材,它主要是培养学生走步能力,是跑步教材的过渡性教材。在教学中,有些教师把这一教材单纯理解为“齐步走”,只片面的强调整齐,而忽略了走步教材的真正目的。成人化、军事化的训练更是使孩子产生了畏难情绪。这类教材应多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如“月月花”、“击响走”“模仿人物走、模仿动物走”“蚂蚁搬家”、“两人三足走”“穿大板鞋走”“滑雪橇走”等等。跑步是孩子喜欢的项目,但教学的组织形式毫无变化,孩子也会很快失去兴趣。在教学中加一些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邮递员送信”、“抓尾巴”、“小动物赛跑——圆周跑”、“迎面接力”等,这样孩子们就会自发的在教师的引导下玩着、奔跑着,欢笑着。
3、放松部分的游戏设计。放松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其目的都是一样,都是使身心放松、愉悦。游戏方法较其它方法更加简便易行。如游戏“抓舌头”、“给球打气”、“参观自然保护区——模仿各种小动物”、“风吹雪花飘”等,这些游戏具有简单,有趣,运动量小的特点。能够起到很好的放松作用。
4、过渡性游戏的设计。
游戏不仅可以作为主要教材出现,它还可以作为过渡性教材出现。其目的是使课中所有教材衔接紧凑,过渡自然。如在篮球和实心球教材中,拿球、放球的 小游戏就要精心设计。“头上胯下传球”、“腰部左右传球”、“传地滚球”、“双脚夹球跳去跳回”等等。通过这些游戏,不仅使孩子人手一球,更重要的是活跃了课堂气氛。
(二)情境教学法
情境法是融言、行、情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它是利用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参与的情绪,引导学生对知识技能的理解和掌握,启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情感意识,达到师生信息交流的方法。情境法的运用,通常体现在以下方面:
1、作为处理教材的手段。
可以根据一堂课的几项(通常为两项)基本教材,创设一个连贯的情境;如创设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情境,整节课以田间劳动(劳动模仿操)为主题如打害虫——捡麦穗,颗粒归仓(游戏)——庆丰收(放松小舞蹈)用一条劳动的主线贯穿起来。这样的教育内容更加现实化、形象化,学生易于接受。
2、作为课堂导入的一种手段。如学习立定跳远,可以从童话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导入课堂。教师用语言描绘法描述故事情节的同时,师生共同进入角色,模仿小蝌蚪寻找妈妈时遇见的各种小动物,如小猫、大公鸡、小鸭子、大象、小猴子、小兔子、最后找到了青蛙妈妈。于是引出青蛙妈妈教本领,这个本领就是立定跳远。
3、作为开始准备、整理活动的手段。通过模仿各种动物形态、各种人物状态,以及各种事物如小汽车、大火车、马车、大气球等等,达到身体由相对安静状态向运动状态过渡或由运动状态向相对安静状态过渡的目的。如将四队学生分别模仿开四辆不同的大汽车,然后做搭桥、钻桥的游戏,最后四队接成一列长长的火车。这个情境的设计,主要目的是进行主要教材之前的热身运动,通过改变慢跑形式提高学生的兴趣。
4、作为组织教学的手段。要求学生(小组或个人)以最快速度,到达指定的场地位置,或站成规定的队形,或完成布置场地、器材的任务而创设的情境活动。如将梯形队调成半圆形队时,可以让学生模仿小燕子飞过去、蚂蚁搬家的游戏走过去、或者是四队可分别模仿开大汽车、开拖拉机、赶马车、推着小推车,跑到教师指定的地点。
5、作为渗透思想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在设制模仿人物形象的情境时,应引导学生从人物形象的模仿逐步转化到人物行为的学习上来。如一位教师设计了“红军不怕远征难”的模仿红军叔叔的情境,在模仿红军爬雪山、过草地、过铁索桥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以及学习解放军叔叔那种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在困难面前顽强、勇敢、不屈不挠的精神。
(三)唱游教学法 唱游教学法是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教学方法。它通过形象的模仿活动和具有简单情节的表现活动,培养学生节奏感、协调性以及审美能力。运用唱游教学法的时机分别为:
1、一年级新生入学前两周的学前教育期间。一年级新生在入学前,通常要经过两周的常规教育,体育也不例外。如果一上来就教学生稍息、立正、队列等课堂常规,学生会感到枯燥且不适应。通过唱游教学法,可以引起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觉得“上学、上课”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打消学生对老师的恐惧心理,促使师生情感和谐融洽。
2、经常作为准备活动的手段。准备活动总是做一种徒手操,学生会感到很枯燥很厌烦。如果结合教材经常变换一些新操,如“小动物模仿操”、“劳动模仿操”、“垫上操”、“圈操”、“球操”、“绳操”等,学生在优美的乐声中即锻炼了身体又陶冶了情操。
3、作为整理活动的手段。整理活动是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巩固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运用唱游教学法,可以克服整理活动中教学呆板、单调的现象,增加娱乐性、实效性,提高学生参与练习的兴趣,消除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疲劳。唱游教学法,切实可行地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身心负荷较宽松的欢乐气氛中,接受体育的启蒙教育。
(四)儿歌教学法
教师的语言修养,是体育教育艺术的体现之一。体育运动生活气息很浓,从客观上给体育教学的讲解提供了内容丰富、生动形象的语言环境,以简练的语言讲清动作的概念和要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儿歌教学法正是如此。它语言简练、通俗易懂、便于理解记忆,深受学生喜爱。如齐步走的儿歌:挺胸抬头,摆臂有力,横排对齐,竖行对正,自视前方,先迈左脚。前滚翻儿歌:下蹲低头手撑垫,蹬地提臀向前翻,肩背着垫抱小腿,蹬地团身是关键。3.论述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对学生成长的作用 答:
《体育与健康》的宗旨在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发展学生的体育个性特长,为终身体育学习与锻炼打下牢固基础。新课程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主体性的发挥,是鉴于主体对自身的正确认识,对自身学习情况的客观评价。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就等于否定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自我评价是一个人自觉性的基础。本文就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作一阐述。
(一)问题的提出
现代教学观认为,学生的发展实质上是通过活动,即主体内部自己运动的结果,外部的作用可以促进其内部活动的进行,但不能代替主体的“自己运动”。因此,从本质意义上讲,学生在体育方面的发展,是一个自我实现的过程,在全部学习过程中,体育教师的一切主导因素都必须通过学生的主体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学生既然是学习的主体,认识的主体,发展的主体,当然也应是评价的主体,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之中,如果忽视了教学中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就等于否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从而也从根本上阻碍了学生主动地学习。要改变传统教学评价中教师为中心的倾向,必须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评价之中,将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部分,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主体意识的形成,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的一种有效手段,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不断地改进自己的学习。本文旨在从体育学科教学的角度去探索、研究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原则、方法与策略。
(二)结果与讨论
通过一年半的实践证明,通过自我评价,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教育能力得到了提高,形成了积极主动、独立自主、富有创造性的人格特征。实践说明,学生已由过去的无意识地等别人评价正向有意识的自我评价转化,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意识正在得到强化。自我评价意识的增强,也使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得到提高,学生就是在不断地自我评价中,学会合理地选择使用自我评价的方法,使自我评价由盲目性走向科学性,自我评价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93%的学生增强了体育学习的信心,68%的学生提高了体育学习水平。自我评价有效促进了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使学生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三)自我评价的原则 主要包括:
1、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自我评价更加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否则自我评价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把自我评价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认识到学生既是学习的主体,也应是评价的主体,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不断改进自己的学习策略,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学习速度,达到有效自控,使教与学得到和谐统一。
2、多元性原则:
体育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仅要求学生积累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方法、培养思维能力,同时,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应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自我评价的内容是多元的,既包括知识的掌握,又包括能力的培养,情意的发展及其他非智力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兴趣、习惯等)的形成。
3、愉悦性原则:
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评价的优点之一,是消除了由他人评价引起的极度焦虑。适度的焦虑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过度的焦虑则不利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考虑如何去降低学生的过度焦虑。自我评价能创设轻松愉悦的评价环境,能密切师生关系,促进师生合作和情感交流,减轻学生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
4、可操作性原则:
自我评价的操作既要考虑到能够及时反馈,便于操作,又要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既要体现体育学科特点,又要能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因而评价标准的表达和评价方法的选择,力求简单易行,便于操作实践。我们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运用优、良、中等不同的评价符号,来体现目标达成度。并用加★的方法鼓励学生的创新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个性化原则:
个体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目前的大班化教学,实施差异教学又感到困难重重,开展自我评价,能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有效地调控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与手段。并对部分学生采取针对性辅导,使不同条件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在不同层面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激励评价机制,促进个性的发展。
6、发展性原则:
自我发展原理认为:每个人都有“自我指导”的潜能,按自我指导作出适当的“自我选择”而实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对自身状况的了解与既定教育目标上的差距,不断地调整自己的学习,以提高自身发展的水平。它是一种内部的动力机制,在不断地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寻求自身的发展。
(四)教学中实施自我评价的策略
1、帮助学生明确自我评价的着眼点。
学生自我评价的着眼点主要在:活动中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能否在活动中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探索问题;能否积极地为解决问题去搜集信息和整理资料;能否根据现有的课内外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或观点;体育知识和能力综合运用的表现;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如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提高自我评价的效能,从而使学生自我评价、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自己终生受益。
2、帮助学生建立自尊。
建立自尊是学生进行良好自我评价的前提。学生的自尊分为三部分:A 归属感——安全感。觉得受到爱、接纳,支持我们的人的认同;B 价值感——自己的价值受到肯定,被重视与尊敬;C成就感——得到成功的感觉,被肯定为有能力的人。建立自尊要从尊重学生开始。尊重表示看重对方的价值。每个学生都是具有独特天赋、气质与个性的个体。学生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受到尊重,受到尊重的学生会将自己的心灵敞开。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感觉、尊重学生个体特性、尊重学生的想法和意见、尊重学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检自控,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独立性。
评价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通过自我评价使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发生作用的。他人对学生个体的评价,最终还是通过学生自己的再评价而实现的。在体育教学中自我评价的意义,不仅在于学生能自己发现问题,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改善自己的学习,而且对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独立性都起到重要的作用。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的方法。在研究中,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自评方法:(1)标准对照法:根据教学目标,设计评价标准,并把评价标准和项目告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照标准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自己的标准达成度。(2)镜子校正法:学会用活动伙伴的表现对自己的学习结果进行验证,以评价自己的学习正确与否。(3)验证法:运用体育学科所具有的验算方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4)预测反思法: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预测,然后把预测结果与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思考自己的得失。
4、互评他评,培养自我评价的科学性。
人本主义心理学揭示出“自我”认识的产生与发展也受制于他人,尤其是在初级阶段。从意识的发展特点来看,认识别人总是比认识自己在前,学会评价别人又比评价自己在前,在逐步认识别人,评价别人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发展自我和完善自我。因此,在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同时,我们不排除他评、互评在提高自我评价能力中的作用,而是充分地利用他评和互评,不断补充自评的不足,通过与他评对照,提高自评能力,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评价过程中得到充分发挥,主体性得到充分体现。如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间相互评价,四人小组对某一个技术动作的讨论,群体辩论等形式,在接受他人的评价中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5、反思总结,培养自我评价的全面性。
通过课堂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及时总结自己,认清自己的优点、缺点;长处、短处,是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课堂教学中反思总结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评价与再评价的过程,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运用“强化原理”不断地强化学生反思与评价,再进行不断地矫正。外国评价专家斯费乐比姆普指出:评价的最主要目的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变。每一个教学内容或每堂课结束时,不仅要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而且还要回顾当堂课的教学过程与学习方法,要不断检查自己的学习结果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一评价总结。
6、建立自我评价体系。
自我评价体系由教学内容和评价标准两部分组成。其评价标准是根据新课程教学目标的分类,在认知、技能、情感三个领域,系统具体地构建每一个教学内容,同时根据不同学生和个体差异分成四级水平,一般采用与教学目标的认知、技能领域相一致的分级描述,如:了解、理解、掌握、应用;不会、初步学会、学会、会学来描述。情感领域则采用不满意、较满意、满意三级描述,主要是评价学生自己对学习的满意程度。课堂教学是学生素质全面提高以及自我评价能力培养的主要途径。学生对自己学的某一方面或整体进行评价,作出判断,关键因素是要有评价的标准,因为没有标准的评价是无法操作的。首先要统一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其次要以教学目标作为评价标准的参照点,要求学生在自我评价中与既定的教学目标比,不是学生与学生比。
(五)体育教学中实施自我评价的建议
1、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评价的正确方法。
在学生一种新行为、新态度形成之初,教师及时的评价可以起到及时强化的作用,能为学生建立适度的评价标准;当一种新行为、新态度基本形成,教师就不要着急进行直接评价,而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引导学生以个体或团体的方式进行自我评价,继而对学生们的自我评价进行评价,以引导他们掌握自我评价的正确方法。
2、学生的自我评价应该是教学评价活动的最终归宿。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满足了学生为主体的客观需要,学生可以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调节自己的学习探究活动,积极地把评价要素纳入到自己学习活动中去,从而逐步形成和提高学生自我分析、自我调节、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探究学习等方面进行一次检查,因为许多学生的失败并不是智力和经验的因素,而恰恰是学习方法等非智力因素方面的问题。
3、注重形成性的评价。
发展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需要是不断变化发展的,一种需要满足了,另一种新的需要又产生了。学生正是在满足不断发展的需要的过程中逐步获得自身发展的。自我评价正是在不断地满足中去追求新的满足欲望,所以自我评价更注重的是形成性的评价。强调体育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应用,强调使命感、责任感、自信心、进取心、意志力等精神的体验,从而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大量的感性认识,使观察、思维、锻炼和表达等基本体育能力、体育素养得到发展。
4、强调师生参与。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支持者、指导者和激励者。整个教学过程既是师生双方教与学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评价的过程,要体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特别要创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的氛围,建立平等的人际关系,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劳动成果,为自我评价留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使每个学生乐于学习,学会学习。把学生的自我评价作为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体现于教学过程的始终。
第二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立体解读远程培训作业一:职业理解与认识
1.良好的职业道德主要包含哪些方面?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包含教师职业理想、教师的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八个方面。
(一)教师职业理想:
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
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热爱教育事业(2)热爱学生(3)现身教育事业
(4)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
(5)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教师职业责任:
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义务,包括:
(1)教师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2)对学生家长负责
(3)对教师集体负责(4)对社会负责
(三)教师职业态度
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主要包括:
(1)教师必须有主人翁的责任感
(2)具有从事教育劳动的光荣感与自豪感
(3)要有乐于吃苦的精神
(四)教育职业纪律
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有纪律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
(2)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文件
(3)在教师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
(4)从一点一滴做起
(5)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五)教师职业技能
是指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
包括:
(1)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
(2)要懂教育规律
(3)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
(4)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六)教师职业良心
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社会、学校履行职业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七)教师职业作风
就是指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八)教师职业荣誉
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
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和自豪感。
2.教师敬业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1)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思想。爱岗敬业的精神,实际上就是为学生服务精神的具体体现。我们教师若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会欣欣向荣,广大人民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就会得到不断满足和提高。
(2)要忠于职守。要求在职教师坚守岗位,尽心竭力,无论遇到任何困难,都要锲而不舍,执著追求,锐意创新,一丝不苟,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作为教师,就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
(3)要搞好本职工作,做到干一行精一行。当前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对每个教师的业务水平、技术素质、工作能力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教师必须熟悉本职业的基本性质和要求,熟练掌握本职业的业务和基本技能。如果没有干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得过且过,马虎应付,很难设想这样的人会做好本职工作。
(4)要克服职业偏见,确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3.如何认识教师的专业性?
答:
教师的专业性包括专业意识,专业态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品质。专业意识是教师形成对教师职业意义与价值的认识对教师职业的社会期望认识以及由此而形成强烈的从业,敬业,乐业的动机。专业的态度即对待教育鞠躬尽瘁,甘为人梯,对待学生倾心相爱,诲
人不倦,对待同事精诚合作,协同施教,对待自己,严于律己,为人师表。专业知识即具备广播的文化知识,所交学科的专业知识及教育心理科学知识。专业技能包括了解学生情况,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与方案设计教学程序课堂讲授与板书,演示与实验,课外活动组织以及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教会学生学习评价教学效果等教学技能。专业品质包括具有广泛的兴趣,能与学生打成一片,有丰富的情感和教育上的乐观精神,相信每个学生的发展潜能,热爱学生、热爱教育,能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沉着、自制、耐心,对艰苦的教育工作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具有创新精神善于教授新事物新观念。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首先知道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包括四个理念——学生为本、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终生学习。
1、学生为本。尊重中学生权益,以中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中学生的主动性;遵循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中学生生动活泼学习、健康快乐成长,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师德为先。热爱中学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中学生,尊重中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中学生,做中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3、能力为重。把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突出教书育人实践能力;研究中学生,遵循中学生成长规律,提升教育教学专业化水平;坚持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专业能力。
4、终身学习。学习先进中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中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明白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从三个维度来要求教师: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
1、要有专业理念和良好的师德。要求教师要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关爱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促进每个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2、要具有专业的学科专业知识。作为一名教师,与学生最直接、最经常的接触和交流是课堂教学,而课堂教学恰恰是最具有明显的学科性和专业性的。作为历史教师,不能只局限于教材,要通过对教材的解读,深挖教材隐含的历史资源和反映的历史本质,还要关心最新历史学术的发展,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
3、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技能。教师教育的主阵地在课堂,历史教育不仅要客观地再现历史的本来面目,理清错综复杂的历史现象,更重要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历史教学重点是“技能”和育人,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专业教学技能。组织备课、讲解分析、启发提问、组织学习、引导提升,掌握现代教学设备等专业技能。通过对历史知识的学习和历史技能的培养,形成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达到育人的目
第四篇: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解读
一、《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现实意义和优点。
(一)现实意义:如一缕春风吹散了阻碍我校发展的阴霾,即师资队伍建设的缺失和乏力。可以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校师资培训和管理;一是教师个人的发展与提高。近几年学校所开展的师资培训和管理,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最有效的证明就是效果不明显,教师队伍,尤其是青年教师队伍存在诸多问题,师德意识、责任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举例说明学校近几年所开展的校本专业知识培训的优劣所在。优点:体现了校本理念,突出了技能教学的主体地位,解决了专业教学和实习教学的部分问题;缺点:过于侧重技能,对于教师的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没有兼顾,导致教师的师德素质、责任心、教学设计能力、德育能力缺乏,从而使日常课堂教学、班级管理、所开展的对外公开课、说课等效果较差。另外在教师师德考核、教师专业技术考核排序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客观、缺乏说服力等问题。对于教师个人而言,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实际教学管理效果差的教师,发现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缺乏对自身客观的认识,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缺乏解决的技巧。实际工作效果较好的教师同样存在问题,好的效果主要是凭借先天的个人素质,存在着诸如发展不全面,存在短板、遇到新问题(如生源越来越差)也无法解决、不能科学有效总结自身,从而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以及不能将自己的经验推而广之等问题。
(二)存在着如下优点:1、、、、基本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标准基本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标准基本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标准基本理念符合现代教育的标准,,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应时代的需求,,适合职业教育的现实适合职业教育的现实适合职业教育的现实适合职业教育的现实。。其中,“学学学学生为本生为本生为本生为本”位于基本理念之首,体现了现代教育的核心。它充分表明了教育是要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本身是要去适应学生的,而不是强求学生来适应教育。(生源是我们的生命线,以后实行按员划拨经费,一切工作必须一吸引学生,让学生说我们好为标准。中职生生源素质差、基础知识薄弱、学习意识不强这是一个客观现实,怎么去改变?必须要深入研究,去适应学生)“师德为先师德为先师德为先师德为先”位列第二,排在了“能力为重”的前面,让我们看到了师德在现代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教师自身素质对学生的引导示范作用,所谓为人师表即是。做为社会的一个敏感话题,鲜明地把“师德为先”摆出来,可见中学教师的专业标准里“师德”是最基本也最重要的一个。(身教重于言教,对于中职生而言,教师的说教更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而切实作出的表率则更容易让学生信服,例如晨检和午检)“能力为重能力为重能力为重能力为重”第三的基本理念,这是对中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它要求中学教师要做“研究型”的教师。(突出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从而确保学校教学和班级管理的实际效果,这是最终的效果)“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学习终身学习”是对教师素质的一个提升,这一点实际上是很多老师所缺乏的,但同时也是新时代老师必需的一种品质。(上文所提到的教师个人存在的问题)这四点理念,让我们看到了教育是真正的想去“育人”,而不是简单地“教书”而已。教育的本质更人性化,更符合教育的基本发展规律,更符合社会的要求。
2、基本内容中有三大较为突出的地方基本内容中有三大较为突出的地方基本内容中有三大较为突出的地方基本内容中有三大较为突出的地方。。第一是体现了第一是体现了第一是体现了第一是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发展观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发展观”,在内容的第8、9、10、11中可以明显的发现这点。“尊重个体差异”“促进中学生的自主发展”“为每个中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这些短句看到了与以往教育的不同。原来学生学习的内容是被标准化统一设计的,本来千差万别的学生被学校按同一模子生产出来,学生的自主发展权完全受到抹杀。第二是体现了二是体现了二是体现了二是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追求的目标现代教育理念追求的目标”,在内容的第12、13、43、46中突
出了这一点。“激发中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发展学生创新能力”“育人活动”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学生。也只有这样的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才能够适应持续变化的环境,能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不断吸收与创造新知识。第三是体现了三是体现了三是体现了三是体现了“教师的全方位要求教师的全方位要求教师的全方位要求教师的全方位要求”,在内容的第3、7、20、22、24、28、39、44、52、61中可以看到对中学教师的要求是全面而严格的。“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尊重中学生独立人格”“了解中学生群体文化特点与行为方式”“与社会实践的联系”“设计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渗透应用到教学中”“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这些之所以详细地列举出来,就是因为现在很多中学教师恰恰缺少这些。很多中学教师由于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与追求,而把教学工作变成了单调的重复性的简单劳动。教师原本是一个个性化创造性的劳动,但是现在这一点很多中学教师已经丢了。
二、对《中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的解读 基本内容部分 3.认同中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教师是一项专业技术岗位但是它的独特性在于面对的是人的培养,更复杂,更重要,更多的工作无法量化,是个良心活。5.具有团队合作精神,积极开展协作与交流。
《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解读研修日志 龙向伟
一、教师专业标准的意涵 1.理念⑴ 师德为先⑵学生为本⑶能力为重⑷终身学习。2.三个维度⑴专业理念与师德⑵专业知识⑶专业能力。3.十四个领域⑴职业理解与认识 ⑵对学生的态度与行为 ⑶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⑷个人修养与行为 ⑸教育知识 ⑹学科知识 ⑺学科教学知识 ⑻通识性知识 ⑼教学设计 ⑽教学实施 ⑾班级管理与教育活动 ⑿ 教育教学评价 ⒀沟通与合作 ⒁反思与发展。
二、教师专业标准的功能 1.对教师教育机构课程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2.对学校学校活动系列、学校管理 3.对教师个人: 发展方向、行为 4.对公众了解学校了解教育过程了解儿童的成长。
三、教师专业标准的不断建构 1.与教育场景结合学习与应用 2.与专业发展的阶段性结合 ⑴年轻教师专业能力 ⑵中年教师活动和技术 ⑶高级教师如何对待自己的经验。我的思考1.为什么要有教师专业标准⑴我国教师队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专业标准是专门职业必备的构件对自己可以达到专业认同对社会可以达到专业问责。⑵我国教师规模巨大、分布广泛教师专业标准是行业聚集的基础是行业的支柱是行业发展的方向。2.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上有哪些差别 专业知识部分中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差异很大。⑴内容——小学教师6个维度中学教师4个维度。⑵实质——儿童活动、过程很重要中学教育教学知识建立在学科基础上。这是中小学教师在专业上的根本差异。3.我需要加强哪些知识、调整哪些行为我需要着重加强教育知识、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制定专业发展规划增强专业发展自觉性大胆开展教育教学实践不断创新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主动参加教师培训和自主研修逐步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我的问题 1.如何更快地加强有关教育知识和学科教学知识 2.面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重复工作怎样克服职业的惰性如何提升职业认同感和自豪感 3.到底怎样制定一份属于自己的符合实际情况的职业规划呢 我个人体会最深的是《教
师专业标准》的四个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其实就是德、育、能、学四个字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才能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全能人才。我认为值得改进的是以后要加强学习贯彻“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经验和做法学习新鲜知识及注重文化含量秉持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成为终身学习的典范2012年10月4日
第五篇:华南师大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作业
华南师大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作业
华南师范大学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 作业(齐全)
一、心理调试与辅导:教师心理调适与辅导 作业问题 1:结合自己实际,谈谈教师压力的个人原因与社会原因。答:个人原因:(1)教师自身要求严格。有些教师自身要求较高,除了要进行紧张忙碌的工作,还要参加各种各样的业务进修,参加这样那样的比赛评优,然而时间、精力上的矛盾又觉得力不从心,所以会自感压力巨大。(2)来自个人家庭的压力。有些教师因家庭原因,肩负重担,或家事缠身,心力交瘁,工作上牵制很多精力,感觉生活里缺少快乐,压力就会渐长。(3)教师个体的心理素质水平不高。人的社会化过程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会不同、(消极看问题)心理的承受能力就会不同、人格素质就会不同(性格、气质、能力)、自我意识水平就会不同。有研究发现,不能客观认识自我和现实,目标不切实际、理想和现实差距太大的教师或有过于强烈的自我实现和自尊需要的教师更容易感到压力大,出现心理问题。社会原因:(1)来自社会、学校、学生家长的压力。教育改革不断挑战教师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面临着日益剧增的公众压力:学校众多的考核指标(包括升学)和教学要求,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少数学生对教学的反叛,家长本着望子成龙心态对教师近乎苛刻的评价等。我担任小学的班主任,虽说小学没什么升学的压力,但是调皮的孩子管理起来也是相当的不轻松。而初中的老师,特别是班
主任的压力就可想而知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教师一直是知识和道德的化身,“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也把“完美”作为为人处世的目标,时时事事力求尽善尽美,渴望得到学校、家长、学生及社会各方面的肯定。一旦过高的自我期望不能实现或受到障碍,即产生强烈的挫败感。(2)教师工作任务繁重。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双重任务,一般教师每天工作时间远远超过 8 小时。教师的工作看似很有规律,但又往往寝食违节,休息失常。(3)教师工作性质与工作环境的特殊性。教师工作实际上是一种持续紧张的脑力劳动,需要高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因此易形成孤独、乖僻和感情抑郁,进而会导致心理问题。此外,教师的生活空间狭小。与其他劳动者相比,教师属于一个比较孤立、封闭的群体,与社会的联系相对较少,参与种种决策的机会也很少。大部分教师生活在一个儿童的世界里,教师 90的工作时间是专门与学生在一起的,他们与新朋好友交流的时间很少。因此,教师的合群需要和获得支持的需要经常得不到满足,有可能使教师产生一种与社会格格不入的隔离感。问题 2:结合自己实际,谈谈如何做好压力管理。答:因社会环境变化等诸多原因,中小学教师面临着来较大的工作压力。据分析,教师的压力来自考试压力、工作负担、工作聘任、学历职称、学生和家长、人际关系等方面。适度的工作压力可以给人向上的力量,有益于提高工作和学习效率;反之,过度的工作
压力,即不愉快的压力,则给人带来苦恼,使人产生生理、心理以及行为失调反应,在日常活动中产生焦虑。对此,教师应当调节自己的心理来化解压力,以适应社会的变化。通过学习和交流,我认为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做好压力管理,调节自己: 1调整心态。在繁重的工作任务及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中小学教师要正视生活和工作中的挫折和困难,调整好心态和情绪,学会自我心理调节,学会自我减压。在注重业务学习的同时,要掌握一些心理保健方面的知识,通过放松训练,转移注意,与人交谈等方法来减轻工作压力。教师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增强感受及抵抗工作压力的能力。(2)终身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社会对教师的职业精神及专业能力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必须不断学习,牢固地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与意识,将学校视为自己不断学习的场所,将教育教学改革视为提升专业能力的机会,对自己的知识与经验进行重组,解决自身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有效地促成专业潜能的发挥,缓解工作压力。(3)认识自我。正确认识自我,包括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优缺点、工作能力及所负担的角色,有利于减轻工作压力。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优势,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扬长避短,根据个性特点,采用灵活的、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策略,以化解职业适应障碍,提高工作效率,如依据自己的性格是内
向还是外向,处事主观、迅速还是民主、松散等来决定自己的教学风格。(4)轻松对待。工作上,我们只要尽心尽力的去做,就可以了,不要过度追求完美。和同事之间,朋友之间多沟通、交流。不要把各种事情看得太重,甚至于钻牛角尖。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工作,用轻松地心态对待生活,用宽容的心态对待朋友,那我们就是最棒的。(5)劳逸结合。作为教师个人来说,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善待自己,珍爱生命。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适当参加一些体育运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多陪伴家人,多想开心的事情、成功的事情,注意劳逸结合,每天保持一份好心情。透视琐事,尽量忘却不幸与痛苦,藐视挫折与失败,才会赢得心灵的释荷,人生的升华!各行各业都有压力,我们要正确面对,学会自我调节,尽自己的最大能力,改变自我,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生活、家庭之间的关系,正确面对压力,舒缓压力,注意适当的心理调节,使自己有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工作和生活,做一个身心健康的老师,享受每一天的生活!
二、教师专业发展:教师职业道德与人格魅力 作业问题 1:教师职业道德有哪些核心内容? 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爱岗敬业——
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亲其师,信其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这是教师职业道德最核心的内容。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问题 2:理解职业道德的“理想境界”是什么? 职业道
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职业道德境界由低到高可以相对地分为谋生、责任、乐业三重境界。这三重境界在基本内涵、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利益观、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幸福观和精神境界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层次性差异。教师职业道德的“理想境界”是指达到乐业的层次:在教书育人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与专业融为一体,执着、沉迷、忘我、乐教,从教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一种享受、一种发自心底的幸福。问题 3:教师职业规范的“伦理底线” 北大教授何怀宏在《底线伦理》中提出,“底线伦理即每一个社会成员自觉遵守最低限度的道德规范。雨果说,做一个圣人,那是特殊情形;做一个正直的人,那是常人的常轨。”并指出“医德师德是衡量社会道德底线的标尺。” 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是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自觉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制定,是规范教师专业人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迫切需要,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人员向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专业伦理的作用体现在:彰显专业团体的特征,规范专业人员的行为,体现专业工作的规范化与标准性。教师专业化要求建立教师专业伦理规范,这是非常必要的。经验型教师仅凭职业道德来约束,相对带有被动受制约性;而专业型教师须通过专业伦理规范来导引,体现出教师的自主性与自觉性。作为一种专业的伦理要求,不同于
普通职业道德规范,应当从专业角度出发,加强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建设,从而体现教师的专业素质与专业精神。教师专业不像其他职业对他人有所保留,而所有教师都应无所保留地将自己所知道的所有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希望学生超过自己。制定并实施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有利于维护教师的师德形象,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品质,有利于保障学生的教育权益,有利于维护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从而确保其独立地、高效地开展专业工作。问题 4:教师人格魅力有哪些关键要素? 教师的思想和职业道德品质、主动精神、乐观心态和快乐情绪与教师的课程智慧、教学智慧和管理智慧等基本要素。问题 5:如何实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应按照专业素养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并塑造完美的人格,在德、才、识、能诸多方面均自觉锤炼,不断提高,不断完善。做到自我认识、自我调整、自我超越,以具备良好的人品,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三、班级管理技能学生管教:底线与原则 作业问题 1:按照《教育法》的规定,学生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的规定,学生享有下列基本权利:
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
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
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
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权利归结起来主要包括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此外,学生还享有与其身份相关的特殊性权利,如学生的知情权、申辩权等。问题 2:按照《教师法》的规定,教师的基本权利有哪些? 《教师法》第二章第七条规定教师具有以下基本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教育教学权。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科学研究权。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管理学生权。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获取报酬待遇权。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管理的民主权利——民主管理权。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进修培训权。问题 3:从法律的角度看,教师管教学生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与正当程序原则。
四、课堂教学技能课堂教学技术 作业问题 1:结合课堂的学习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际,撰写一篇《我的课堂教学反思》文章。我的课堂教学反思 踏上教坛时间不长,我发现小学语文教学有三种现象是很值得反思的,以下是我的一点小小见解: 现象
一:“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话音刚落,教室内人声鼎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得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场面煞是热闹,教师颇为满意。这已日渐成为一种时尚。反思:
(一)难道学生个个都喜欢高声朗读?仔细想想,答案非常明显。学生之所以都选择高声朗读作为“喜欢”的方式,不排除以下两方面原因。
1、受从众心理趋使。部分同学的放声朗读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为给老师传达“我读得很投入”这一信息,就不惜扯着嗓门,摇头晃脑。
2、学生无其他方式可选。放声朗读历来都是“用喜欢的方式读”的代言,成了学生固定的阅读思维程序。他们不习惯默读,更不知浏览是什么,以至于极个别学生在考试时还要出声读卷。
(二)难道一定要“用喜欢的方式读”吗?我认为,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这种说法也未必恰当。因为默读、浏览要求学生将字码直接译为意码,这种高心智活动往往会让学生在自主选择时避难就易。如果一味地用“喜欢的方式读”,即放声朗读,那么,其默读、浏览能力就会日渐萎缩。结论:这是浅表性的“选择性学习”,不排除“放任自流”之嫌。启示:
(一)要教给学生默读、浏览等多种阅读法——让学生可选择。
(二)要引导学生针对不同内容,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阅读法——让学生会选择。现象二:对一些文句优美描写精彩的片断,教师对其中的重点词句视而不见,让学生笼统读过几遍就一了百了。反思:
(一)不加咀嚼的朗读真
能让学生感悟、理解、内化吗?我们是否把朗读的功能过于夸大了?不启动思维,不用心体悟,在囫囵吞枣的朗读中,精彩的词句浮光掠影般地在学生的大脑中闪过,如此这般,怎能消化?谈何积淀?学生的语文素质又从何提高?
(二)语文的模糊性排斥品词析句吗?“适度模糊”是在当前语文教学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的情况下应运而生的,它不排斥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反之,它还凭借一定的品析理解能力为支撑。就像行书之与楷书,没有端端正正、一笔一画,哪来行云流水? 结论:这不是“模糊性理解”,而是隔靴搔痒。启示:
(一)语文教学需要品词析句,甚至咬文嚼字。
(二)将品词析句与朗读相结合,有品有读,语言文字才能得以消化、积淀,学生才能学会阅读。现象三:在朗读比赛中,有一方明明不如对方,其他学生的评判也十分明了。但是,教师在总结性评判时总会说,“平分秋色”。反思:
(一)指出不足,就一定伤他自尊吗?不!应该说,绝大部分的学生的心灵并非如此脆弱,不堪一击。即便部分学生如此,那么,这般“呵护”也只会使其心灵更娇更脆。何况虚假的评判反馈给学生的是错误的信息,这种欺骗对该学生而言也构成了伤害。
(二)在保护一方的同时是否又伤害了另一方呢?那位明显胜出一筹的同学可能感受到的是你的“偏心”,其他学生领教到的亦或是你的“黑白不分”。对学生而言,这样的教师还可敬吗?以后的教育还有说服力吗? 结论:这是狭
隘的“尊重”,可能换来的是无尽的“伤害”。启示:
(一)评判客观公正,才具说服力。
(二)教师应善于指出学生的不足。反思这些现象,思绪万千。在这“乱花渐欲迷人眼”的纷繁的教改大潮中,作为一线教师,面对层出不穷的先进教育理念,无论是瞻前顾后裹足不前,或是不加消化机械运用,这些都不是应有的态度。拥有可贵的灵魂——思想,善于去伪存真,学会吸取精髓,这才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素质。
五、语文专题(广东提升培训)作业【作业 1】明确问题所在才能更好地改进。请你对照观摩的课例,反思个人在古诗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思考改进自己古诗教学的对策,写一篇教学反思。回答: 在自己仅有的短短一年时间教学实践中,我觉得古诗教学是个难点。八九岁的农村小孩子,很多连现代白话文都没能扎实掌握好,更别说古诗词了。虽然知道应该多让学生去体会、感悟诗词中的意境、意蕴,进行感情朗读。但很多时候,学生的表现让我感到力不从心,所以还是沿袭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导入后简单介绍古诗的作者以及写作的背景,然后尽量放手让学生运用工具书、参考注释去自读自悟,小组交流、反馈,老师总结归纳。在对诗歌的理解上,我会尽可能地引导他们向深层次挖掘,但能“挖”出东西的,只是极少数几个人,大多数依然仅停留在较浅层次,学生没有完全理解诗意,读的效果也就不那么如人意。背诵只是依依呀呀诵经般的“背”而没有“诵”。概括起
来:重内容、轻意蕴,重传授、轻感悟,重背默,轻朗读。反思过去,该如何改进古诗教学呢?我想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努力。首先要加强教师自身的学习,提高自身的素质。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教师应转变观念、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体现在古诗教学上,即要求教师首先提高对古诗教学价值的认识。同时,教师本身还要以健康的心理和积极的取向去关注社会人生,提高自身的文化品格和生命质量,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耐得住寂寞,潜心学习,去丰厚自己的文化积淀,培养自身的“书生”气质。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语文教师在新形势下,必须重塑自身,认识到自己不再仅仅是“语文”教师,而应该是具有 的 “综合素养” “文化人”,从各方面都应有最起码的知识修养。所以,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时时刻刻不忘知识的汲取和能力的培养。其次需要改进教学模式、方法。随着新版教材的登堂入室,教师的当务之急就是针对入选的大量古诗进行新的教学设计。课堂教学是教师影响学生学习古诗的主要途径,语文教师还应该是一个教学设计师。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及古诗教学的特点从总体把握,使用新模式来进行教学。(1)要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尽可能创造较多的机会让学生独立读书、独立思考、互相议论交流,在实践中提高自学能力;(2)要重视直观教学,可
以利用形象的板书、教学语言以及投影、录像、录音、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学生的视野;(3)要重视朗读吟诵的指导,根据不同的性质来指导不同的读的形式及要求;(4)要重视引导想象,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导他们从语言入手,在理解句意、诗意的基础上,启发他们发挥想象,将古诗变抽象为具象。古诗的内容丰富多彩,表达的形式多种多样,一种模式、一种课堂结构是难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标的。所以,应按照古诗内容的具体特点,来具体设计课堂结构和选择教学方法、手段,以达到更好的古诗教学效果。【作业 2】对于古典诗歌的透彻理解是进行古诗教学的基础。请你选择一首古诗,广泛收集有关资料,写下自己对诗歌的解读,要求包含以下内容:作者简介、题解及写作背景、注释、诗句意译、特点分析。回答: 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七册)作者简介:李白 701~762 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在中国诗歌史上,他是继屈原之后的一位伟大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著作有《李太白集》。题解及写作背景: 李白在黄鹤楼送好朋友孟浩然去广陵。唐玄宗开元 13 年(公元 725 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他听说前辈诗人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他。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
称赞。两个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的款待李白,并留他住了 10 多天。公元 730 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他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的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烟花美景将一路伴随友人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注释: 黄鹤楼:楼名,在今湖北武汉。之:去,到。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故人:这里指老朋友。烟花:形容花开得繁茂,像浮动的烟雾。诗句意译: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诗的意思是:我的好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由黄鹤楼出发,乘船东行到扬州去。“故人”一词说明了两位诗人的情谊深厚。“黄鹤楼”是天下名胜,是传说中仙人乘鹤升天之处,也是两位诗人分别之所。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要沿长江由西向东顺流而下,告辞时自然要面向西,故而说是。“西辞” “烟花三月”传神地写出了三月的扬州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的景象。孤帆远影碧
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的意思是:我伫立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愈行愈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望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孤帆”并不是说浩瀚的长江上只有一只帆船,“尽” 而是说诗人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好友乘坐的那只帆船上。字和“唯”字,将孤帆远去、江流天际的景象以及诗人目驻神驰的情形巧妙地展现出来。特点分析: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所写。这是一首千古传颂、脍炙人口的送别诗,描写了送别好友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