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有关立志的诗
有关立志的诗
1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____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____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五》
3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____郑思肖《画菊》
4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____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5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____陆游《金错刀行》
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郑燮《竹石》
7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8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____李白《行路难·其一》
9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____陆游《书愤五首·其二》
1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____杜荀鹤《小松》 1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于谦《石灰吟》
1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____文天祥《过零丁洋》
13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____戴叔伦《塞上曲二首·其二》
14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____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其二》
15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____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5纵被无情弃,不能羞。____韦庄《思帝乡·春日游》 1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____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17功名万里外,心事一杯中。____高适《送李侍御赴安西》
1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____李白《将进酒》
19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____颜真卿《劝学诗》
20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____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1花门楼前见秋草,岂能贫贱相看老。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2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____屈原《国殇》
23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____杜甫《蜀相》
24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____佚名《长歌行》 2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____颜真卿《劝学诗》
27清谈可以饱,梦想接无由。____韩愈《洞庭湖阻风赠张十一署·时自阳山徙掾江陵》
28我也不登天子船,我也不上长安眠。____唐寅《把酒对月歌》
29莫嫌举世无知己,未有庸人不忌才。____查慎行《三闾祠》
30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____黄遵宪《赠梁任父母同年 / 题梁任父同年》 31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____屈原《离骚》
32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____陆游《病起书怀》
3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____李清照《夏日绝句》 34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____谢逸《送董元达》
35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____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36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____陆游《读书》
37鞠躬尽瘁,死而后已。____诸葛亮《后出师表》 3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____曹植《白马篇》 3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____佚名《论语十二章》
40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____郑燮《竹石》
41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____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42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____王建《寄旧山僧》 43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____秋瑾《黄海舟中日人索44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45烈士暮年,壮心不已。____曹操《龟虽寿》 46知君惯度祁连城,岂能愁见轮台月。____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47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____屈原《国殇》
48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____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49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____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第二篇:2016.2.5许立志丨诗十首
编者按:许立志,1990年生,广东揭阳人。2014年10月1日跳楼自杀。喜爱文学,尤爱诗歌。作品见于《打工诗人》、《打工文学》、《特区文学》、《深圳特区报》、《天津诗人》、《新世纪诗典》等,生前在深圳打工。许立志的诗,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个体自我的情感表达,自觉地将个体遭遇“嵌入”当下的政治——社会结构来进行书写。自八十年代以来,中国的文学写作,尤其诗歌写作,愈发呈现出“下半身写作”的特点。诗歌愈发成为“私淑”情感的技巧性表现,丧失了集体——政治维度。在郭敬明式的“小时代”和赵薇式的“致青春”凭借商业影视大肆传播进而篡改我们的集体记忆的时候,许立志的诗歌如同一把尖刀,刺破了文化产业的虚伪。“小时代”之所以小,是因为所有“小时代”所不能承受之重都被巧妙地隔离开来,也是因为偶尔进入“小时代”的沉重叙事都被改写成个人的罪与罚、爱与恨、追逐与奋斗„„不关乎整个政治——社会结构,也没有丝毫集体——政治维度。今日推送许立志诗十首,愿许立志不安息于天堂,愿他成为一个“幽灵”,不断地刺入当下,不断地质问着今天的我们。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我咽下一枚铁做的月亮 他们把它叫做螺丝
我咽下这工业的废水,失业的订单 那些低于机台的青春早早夭亡 我咽下奔波,咽下流离失所
咽下人行天桥,咽下长满水锈的生活 我再咽不下了
所有我曾经咽下的现在都从喉咙汹涌而出 在祖国的领土上铺成一首 耻辱的诗
流水线上的兵马俑
沿线站着 夏丘 张子凤 肖朋 李孝定 唐秀猛 雷兰娇 许立志 朱正武 潘霞 苒雪梅
这些不分昼夜的打工者 穿戴好 静电衣 静电帽 静电鞋 静电手套 静电环 整装待发 静候军令 只一响铃功夫 悉数回到秦朝
梦想
夜,好像深了 他用脚试了试 这深,没膝而过 而睡眠 却极浅极浅
他,一个远道而来的异乡人 在六月的光阴里 流浪或者漂泊
风吹,吹落他几根未白的白发 那些夕阳沉睡的傍晚 他背着满满的乡愁 徘徊于生活的十字路口
这疼痛,重于故乡连绵万里的青山 弓着腰,他遍地寻找 妈妈说的梦想
我谈到血
我谈到血,也是出于无奈 我也想谈谈风花雪月
谈谈前朝的历史,酒中的诗词 可现实让我只能谈到血 血源自火柴盒般的出租屋
这里狭窄,逼仄,终年不见天日 挤压着打工仔打工妹 失足妇女异地丈夫 卖麻辣烫的四川小伙 摆地滩的河南老人 以及白天为生活而奔波 黑夜里睁着眼睛写诗的我
我向你们谈到这些人,谈到我们 一只只在生活的泥沼中挣扎的蚂蚁 一滴滴在打工路上走动的血 被城管追赶或者机台绞碎的血 沿途撒下失眠,疾病,下岗,自杀 一个个爆炸的词汇
在珠三角,在祖国的腹部 被介错刀一样的订单解剖着 我向你们谈到这些
纵然声音喑哑,舌头断裂 也要撕开这时代的沉默 我谈到血,天空破碎 我谈到血,满嘴鲜红
这城市„„
这城市在废墟中冉冉升起 拆掉祖国的传统祖先的骨头 这城市把工厂塞进农民工的胃
把工业废水注射进他们一再断流的血管 这城市从来不换艾滋病的针头
这城市让妇科医院与男科医院夜夜交媾
让每个人都随身携带避孕套卫生巾伟哥堕胎药 让每个人都身患盆腔炎宫颈炎子宫内膜炎 宫颈糜烂阳萎早泄前列腺炎尖锐湿疣不孕不育 这城市高唱红歌领悟红头文件流鲜红的血 这城市金钱杀戮道德权利活埋法律 这城市五脏俱全五脏皆烂
这城市城中村距市中心有十万八千里 这城市人民向人民公仆下跪
这城市夜夜笙歌纸醉金迷尊严与本善烂遍大街 高级会所窖藏政客茅台小姐
这城市李白饿死街头口水歌手功成名就 这城市虚岁是1980——2013 这城市实岁是1966——1976
车间,我的青春在此搁浅
白炽灯为谁点亮
流水线旁,万千打工者一字排开 快,再快
站立其中,我听到线长急切的催促 怪不得谁,既已来到车间 选择的只能是服从 流动,流动
物料与我的血液一同流动 左手用于白班,右手用于晚班 老茧夜以继日地成长 啊,车间,我的青春在此搁浅 我眼睁睁看着它在你怀里
被日夜打磨,冲压,抛光,成型 最终获得几张饥饿的,所谓薪水 我听到的打工生活略显疲惫 流经血管,它终于抵达笔端 扎根于纸上
这文字,只有打工者的内心可以阅读
我们的工友之“发哥”
你总是双手撑着腰 年纪轻轻的小伙子 给工友们留下的印象
却仿佛一个怀胎十月的女人 饱尝了打工生活的艰辛后 说起往事,你总是微微笑着 尽管这笑藏不住辛酸,苦涩 七年前你独自一人 踏上深圳这片热土 意气风发,信心十足 迎接你的却是冰雪
黑夜,暂住证,收容所„„
几经波折,你进了这家世界头号代工厂 从此站立,打螺丝,加班,熬夜 烤漆,成型,打磨,抛光 包装机台,搬运成品 每天一千多次地弯腰直腰 拉着山一般的货物满车间跑 病根悄然种下而你一无所知 直到身体的疼痛拉着你奔向医院 你才第一次听到了
“腰椎间盘突出”这个新鲜的词组 每当你笑着说起这些病痛和往事 我们总被你的乐观感动着 直到年底聚餐,醉醺醺的你
右手握着酒瓶,左手竖起三根手指 哽咽着说:
“我还不到三十岁 还没交过女朋友 还没成家立业
这辈子,就算完了” 出租屋
十平米左右的空间
局促,潮湿,终年不见天日
我在这里吃饭,睡觉,拉屎,思考 咳嗽,偏头痛,生老,病不死 昏黄的灯光下我一再发呆,傻笑 来回踱步,低声唱歌,阅读,写诗 每当我打开窗户或者柴门 我都像一位死者 把棺材盖,缓缓推开
发展与死亡
流下丝绸般的血,横亘着哭泣的失业 我心脏里弯曲的两岸,溢出的都是伤
工业区呼吸粗粝疆域扩张,无视工人集体爆发 集体失眠集体死亡一样活着
保质期内的棺材,在GDP怀里腐烂 像二奶在官员床上侧躺
他们寻找退役的蛆虫,发展的轨迹用血书写 爱的墓碑刻满儿孙的诅咒,妈妈末日的叫喊
我弥留之际
我想再看一眼大海
目睹我半生的泪水有多汪洋
我想再爬一爬高高的山头 试着把丢失的灵魂喊回来
我想在草原上躺着
翻阅妈妈给我的《圣经》
我还想摸一摸天空 碰一碰那抹轻轻的蓝
可是这些我都办不到了 我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
所有听说过我的人们啊 不必为我的离开感到惊讶 更不必叹息,或者悲伤 我来时很好,去时,也很好
第三篇:立志格言和劝学诗
恭诵励志格言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立志: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礼敬:禮者,敬而已矣!敬者,收敛而不放纵也!
威仪:行,步从容;住,立端正;坐,正襟危坐;卧,右卧如弓。吃饭:对饮食,勿捡择;食适可,勿过则。穿衣: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落实:路遇长,急趋揖;长无言,退恭立。
话说多,不如少;惟其是,勿佞巧。男女生公事交谈,需保持三尺距离!孟子曰: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中庸》节选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劝学诗
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诗-偶成
朱熹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金镂衣
劝君莫惜金镂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光阴似箭催人老,日月如梭趱少年。书到用时方很少,事非经过不知难。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第四篇:立志
立志
一.主
题:立志
二.教学目的:通过学生对自己希望报考的学校的简单介绍,以及联系自身情况的进一步的探讨,使同学们明确立志方向,引导他们顺利地走上成才之路。
三.班会内容:
主 持 人:时光飞逝,转眼已经到了高二下半学期了。我们马上就要面临会考和文理分班的问题,同学们对此是否已经有了些头绪了呢?如果还没有,就请听听以下各位同学的一些见解吧。首先,有请学习委员李昌赞同学通过对他自己希望报考的学校的简单介绍,谈谈他的一些想法。
李 昌 赞: 同学们马上要面临分班了,我来介绍一点有关高考选校的东西。
我所要报考的学校是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分文、理两科。理科大致来分共有四个专业,有数学应用、农业、医疗和技术应用。文科也有分了好几个专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交通大学作为上海著名的重点高校,录取分数一定不低,去年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也要514,文科也要477,对我来说,有较大的难度,但同时也十分具有挑战性,有难度不代表没希望。而交大的招生情况是在本地招120%,我们在上海就读是有优势的。我现在所要做的是好好学好每一科,不管高二期末时分班是选文还是选理,不过我对化学比较感兴趣,而我进大学后所要选修的也可能是化学应用或计算机。不管如何,现在努力学好就好了。
主 持 人:交通大学对在座的许多同学来说,可能只是一个梦想。接下来,方逸钦同学的建议一定会更接近在座的同学们的实际情况。
方 逸 钦:我的目标是华东政法学院。华政共有9个学院,21个系,分别是法律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商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外语学院,人文学院,知识产权学院,社会学院。它是华东六省地区隶属司法部门的唯一一所以司法为专业课程的专业化大学。华政是文理兼收的学院,分数在470-480之间。
我比较中意它的国际法专业与外语涉外法律专业。当然,距离这一目标,我还有相当的距离,不过,正因为这样,我才应更加努力,提高自己的外语与数学,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努力成为华政的一员。
主 持 人:我们班有许多想选文科的同学和方逸钦同学的想法不谋而合,那么那些想选理科的同学又如何呢?有请李文心同学谈一谈吧。
李 文心:我的口号:希冀未来,着眼现在
学校地处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上海的西南隅,目前拥有徐汇和金山两个校区,奉贤新校区正在积极筹建中。学校环境优雅,绿树成荫,是上海市花园单位。校园总占地面积74万余平方米,各类建筑总面积50万余平方米,建有体育馆、游泳池、塑胶田径场等一批标准体育设施。校图书馆总藏书170万册,收订中外文期刊3500种,拥有CA、EI等大型光盘数据库20余种和美国全套专利缩微胶卷;是全国化工院校情报协作网组长单位,建有北京图书馆光盘信息中心上海分中心、教育部科技项目咨询及成果查新中心工作站、上海高校外国教材中心等机构。校分析测试中心、宝石检测中心为国家计量认证单位。
学校设有化工学院、石油化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化学与制药学院、药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发展学院、机械工程学院、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工商经济学院、社会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哲学与政治学院、外语学院、城市管理学院、中德工学院等18个专业学院及继续教育学院、网络教育学院,有34个系,50个本科专业。学校建立了研究生院,有65个硕士授权点、20个博士授权点和5个博士后流动站。化学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中之重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生物化学工程、化学与制药工程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和国家重点学科;材料科学和工程为上海市重点学科;工科化学建有国家级课程建设基地。学校现有在校全日制学生17000多人。教职员工近4000人,其中两院院士2人,兼职院士17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人,长江特聘教授4人,有各类正副高级职称的人员近1000人。一大批中青年学者崭露头角,其中3人被评为上海市科技精英,1人被评为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6人入选国家级《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2人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1人获国家优秀青年教师基金。
学校建有43个研究所、1 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2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或分中心和国家技术转移中心,拥有一支老中青结合的、有800多名专职和兼职科研人员组成的科研队伍,年科研经费8000万以上,2001年以来连续超过一亿。从1980年至2003年累计承担的5000余项科研课题中,获奖成果500多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发明奖及国家科技进步奖34项,获省部委科技进步奖400多项,获得国内外专利200多项。GMT复合材料、化纤钛白、人工钙骨水泥、冶炼厂SO2回收、汽车尾气净化技术、新型自控发酵罐等一批高新技术成果实现产业化,取得了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各年分数线:2001 450 2002
479.5
2003
443
2004
460
我感兴趣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学院现设有高分子材料与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材料物理和复合材料与工程4个本科专业。其中,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和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是我国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的授予点,现有材料学博士点1个,材料学、材料加工工程、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材料物理与化学这4个硕士点以及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全院共有教职工137余人,其中正教授28人,副教授42人,博士生导师19人,硕士生导师60余人。学院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已经建立起了一支职称、学历、年龄分布基本合理的教师队伍。
主 持 人:我们班有同学想学医吗?如果有的话,那就请竖起你的耳朵听好苏嘉霖同学的建议吧。
苏 嘉 霖:创立于1956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是新中国诞生后国家首批建立的四所中医高等院校之一。学校位于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科研教育区内。新校区占地500余亩,建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信息楼、行政楼、外事楼、体育中心、博物馆楼等,教学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建校近50年来,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各级各类中医药专门人才,校友遍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拥有600多名专家和教授。有院士、全国名中医、国家级重点学科带头人等。全校系统在职教职工4449人(包括附属单位)。
学校现有16个二级学院及部门。3所直属附属医院,曙光医院、龙华医院、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均为三级甲等医院。1个E-研究院。12个附属及共建研究所。8个研究中心。另外还成立了由上海17家中医机构组成的医教研联合体。3个教育部基地:中国大学生武术训练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3个一级学科授权的博士点:中医、中药与中西医结合学科,同时也都是博士后流动站;15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3个硕士点;24个本、专科专业(方向);同时,学校还有7个继续教育的本、专科专业。
目前,学校各类在校生有5700余人,其中博士生280余人、硕士生580余人、本专科生(包括高职)3850余人,成人教育500余人,长期外国留学生440余人。除上海生源外,学生还来自全国各个省市,其中台港澳学生230余人。另外,目前学校已与1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合作关系,有来自日、韩、俄、法、英、美、德、意等3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短期留学生每年600余人次。外国留学生规模居上海市高校前列。
我校实行研究院与学校合署的管理体制,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是全国七大中医药研究中心之一。学校现有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3个:中医外科、中药学、中医内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学科建设单位4个。上海市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教委第四期重点学科3个。上海市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实验室3个,三级实验室14个。
学校的办学目标是朝着高层次、研究型、外向型方向不断努力,建成为国内一流、世界著名的中医药大学。
现在谈谈我的看法。我非常想当一个医生。也许是受我妈妈的影响。我的妈妈是学药的。所以也了解一些医方面的知识。
我觉得中医和西医各有个的好处。西医讲究疗效快,但副作用大。而中医则主要将就调养,在用药方面几乎没有副作用。
我想,要当一名好医生就毕须有一点特色。我希望当一名把中医学,西医学以及药学结合在一起的一名医生。
在这所大学里我所中意的专业一个是医药结合,另一个是中西医结合,考分在2004年一个是451分。另一个是465分。全是一本的专业。我现在的水平连二本也搭不上。更别说一本了。不过为了在将来的生活可以更充实,可以治好更多的病人,在今后的高中生活中好好拼一把。争取可以达到我的目标。
主 持 人:假如有同学有意向新闻行业发展,也许何天同学的话将会给你一点启示。
何
天:复旦大学创建于1905年,原名复旦公学。复旦两字由学校创始人,中国近代知名教育家马相伯先生,选自《尚书大传〃虞夏传》中“明光华,旦复旦兮”的名句。1917年改为复旦大学。
复单新闻系建立于1929年9月,是我国高等院校中历史最悠久的新闻学专业。
培养记者,编辑,管理人才以及新闻教学和研究人士,具有学士,硕士,博士授予权。迄今为止已培养了近8000名毕业生。毕业生理论功底扎实,知识结构合理,进入新闻媒介适应能力较强,因此,深受各地新闻界的欢迎与好评。一大批毕业生已成为当今我国新闻界的骨干力量。
想要报考复旦大学的新闻系决非易事,从事新闻方面的工作,是会十分辛苦劳累的,但是,那份充实是我所向往的。从事于新闻这个行业,是需要极强的书面以及口头表达能力的,这些技能是从事这份工作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为了这个目标,我们要好好学习,力争上游。
主 持 人:将来想从事的职业是决定立志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下面就听听严幼敏同学的建议吧。
严 幼 敏:我想进入的高等院校是上海财经大学。下面,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这所大学内的一个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院共包括五个系。其中,金融管理系是与国外的院校合办的。如果成绩优异,管理能力出众,英语过硬,就有可能会获得出国深造的机会,甚至留在国外工作。其他的专业,例如保险精算,对数学能力要求较高。而这些可以说都是我的强项,但距离我的一位表哥高考时的数学成绩(146分)还差得很远。因此,我现在要努力学好各个学科的知识,并不断磨练自己,让自己能够踏入梦想进入的大学校门。
主 持 人:听了以上各位同学的介绍,你是否已经对自己的将来有了目标了呢?如果还有些疑惑,就看看我背后的标语——“Listen to your heart”,听听自己的心声,尽早确立自己的目标,不要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留下遗憾。
本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谢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四.后
记:
这次班会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同学们积极参与,反响热烈。同学们找了许多 的相关资料,并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在会考和文理分班的时刻即将 来临之际,举行这次主题班会,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己,对如何确立自己的 志向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并且,这次活动也将对同学们在高三时决定填报什么 志愿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五篇:立志
一、立志
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着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
5.陈胜的鸿鹄之志(见《陈涉世家》)
6.鲁迅弃医学文:青年时期鲁迅,曾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希望以医救国。在第二学年里,学校增加了一门学科——细菌学。教学这一门课程时,细菌的形状全部是用幻灯片显示的。有时穿插放映一些时事幻灯片。有一次放映有关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画面上出现很多中国人围观一个被说成是俄国间谍的中国人,这个人将砍头示众,周围人在看热闹,画面上观众体格强壮而精神麻木。鲁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感到,学医在当前并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们即使体格再健壮,也只能被示众或作看客。最紧要的,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他毅然弃医学文。终于成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7.为了中华之崛起:新学年开始了,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有的回答:“为家父而读书。”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也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魏校长指着坐在后排的一位学生说:“周恩来,现在你谈谈为什么要读书?”“为了中华之崛起。”周恩来庄重地回答。由于他的南方口音,魏校长一时没有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沉着有力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一生。
8、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9、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10、立志无恒,终身无成。中国谚语
11、青年人第一要有志气。谢觉哉
12、有志者事竟成。范晔《后汉书》
二、拼搏
1、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2、人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容国团
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4、贝多芬拼搏成长:大作曲家贝多芬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能上学,十七岁时患了伤寒和天花之后,肺病、关节炎、黄热病、结膜炎等又接踵而至,二十六岁不幸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遭挫折,在这种境遇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生命的顽强拼搏中,他的意志占了上风,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燃烧得越来越旺盛了。
5、司马迁写《史记》汉朝司马迁继承父业,立志着述史书。他游历各地,阅读了大量书籍。不料正在他着手编写《史记》时,遭到了李陵之祸的株连。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负重,身受腐刑,幽而发愤,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写成了鸿篇巨着——《史记》
三、勤奋
1、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韩愈)
2、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
3、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4、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徐特立
5、王羲之与“墨池”王羲之是东晋有名的书法家。他每天坚持练字,练完后就在家边的一口池塘里洗笔。
这样日复一日,竟将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于是人们把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砚池”、“洗笔池”。
6、达芬奇画蛋(具体事件略)„„从此,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勤奋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
7、司马迁从42岁时开始写《史记》,到60岁完成,历时18年。如果把他20岁后收集史料、实地采访等工作加在一起,这部《史记》花费了他整整40年时间。
8、天才来自于勤奋。爱迪生一生有一千多项发明。他为了发明电灯,阅读了大量资料,光笔记就有四万多页。他试验过几千种物质,做了几万次实验,才发明电灯。
9、“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了工作上的。”——鲁迅
10、方仲永就是因为没有勤奋学习从天才变成一个平庸的人。
四、毅力
1、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英?狄更斯
2、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居里夫人
3、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
4、张海迪砺志成才:张海迪自幼就患有严重的高位截瘫,几次濒临死亡的边缘,身体可算弱小,可是20多年来,她学会了4门外语,翻译了16万多字的外国着作,获得了哲学硕士学位,并自学了针灸技术,为群众治病1万多人次,作出了巨大贡献,与张海迪相比,我们这些身体健壮的人又当做些什么呢?
5、成就与汗水
①晋代着名书法家王献之写字,用尽18缸水,终于成为一代书法大师。
②李时珍花了31年功夫,读了800多种书籍,写了上千万字笔记,游历了7个省,收集了成千上万个单方,为了了解一些草药的解毒效果,吞服了一些剧烈的毒药,最后写成了中国医药学的辉煌巨着——《本草纲目》。
③马克思写《资本论》,呕心沥血,花了40年时间。
④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研究进化论,花了22年时间,写出了《物种起源》一书。
⑤法国着名物理学家居里夫人,历经12年的实验,不怕挫折失败,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
6、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日本首相田中角荣不怕嘲笑,力纠口吃;李白遇老妇,“铁杵磨成针”;司马迁的事例。
五、逆境(磨难)
1.司马迁、海伦凯勒、奥斯特洛夫斯基等事例。
2.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不经一番彻骨寒,怎得梅花扑鼻香。
3.多灾多难的塞万提斯:塞万提斯,西班牙16世纪着名作家。他的代表作《堂吉诃德》风行于世。被称为不朽之作。塞万提斯一生多灾多难,出身没落贵族,家庭贫寒,从小就跟父亲外出奔波谋生。22岁参军,在与土耳其海战中,左手致残。后曾被海盗俘获,卖到阿尔及利亚为奴,历尽艰辛。被
父母赎身获得自由后,曾在海军中充任军需,后又蒙冤入狱后生活无着,当时一家7口人过着饥寒交际花迫的生活。他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写出了《堂吉诃德》等一批有影响的作品。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5、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曾益其所不能。
6、《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所举的事例。
7、吴王夫差立志为父报仇,打败强国——楚国;贪图享乐,败于自己曾打败过的小国——越国。
8、经受磨练,方能“称王”:球王贝利成名后,有个记者采访他:“您的儿子以后是否也会同你一样,成为一代球王呢?”贝利回答:“不会。因为他与我的生活环境不同。我童年时的生活环境十分差,但我却正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磨练出我坚强的斗志,使我有条件成为球王;而他生活安逸,没有经受困难的磨练,他不可能成为球王。”
六、成败
1、失败是成功之母。
2、成败不是永恒的,而是可以转化的。
3、胜不骄,败不馁。
4、失败往往是黎明前的黑暗,继之出现的就是成功的朝霞。——霍奇斯
5、爱迪生发明电灯,历经了几万次失败,但他始终不气馁,最终发明了电灯。
6、威灵顿失败而不气馁,重整旗鼓打垮拿破仑。(《失败是个未知数》)
7、越王勾贱先败后胜(卧薪尝胆)、吴王夫差先胜后败。
蓬荜生辉、一蹴而就、漫不经心的误用
一、使用蓬荜生辉”要弄懂什么叫蓬荜“
蓬荜生辉,意思是使陋室增添光辉,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一五:尼姑谢道:小尼僻居荒野,无德无能,谬承枉顾,蓬荜生辉。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七十八回:今日那阵香风儿,将护卫老爷吹来,真是蓬荜生辉,柴门有庆。李劼人《大波》三部七章:求大人法书,使卑职蓬荜生辉,卑职实实感激不尽。这条成语使用频率不高,但误用的比例却不低。误用的原因就在
于没有弄懂蓬荜是什么意思。蓬是蓬草,荜是荆条竹木之类。蓬荜是蓬门荜户的缩略语,即用蓬草、荆条、树枝等编成的门户,借指穷苦人家简陋的房屋或穷苦人家。称自己的家为蓬荜是谦虚,称对方或别人的家为蓬荜那就近乎侮辱了。所以蓬荜生辉是谦辞,只能说别人的到来或题赠给自己的家增添了光辉,而不能说自己给对方的家或一个人使另一个人的家增添了光辉。有人恰恰忽略了这最关键的一点,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德国百年品牌德世朗有几款锅在本报以特优价推出,其时尚的品位和高档的材质必将令你的厨房蓬荜生辉。(《成都晚报》,2009年10月10日)
2.一幅挂在国民党中央党部二楼主席会客室中的孙中山画像,日前经法国画商鉴价,高达美金100万元,顿时成为国民党党史馆的最具历史与文化价值的压箱宝,也让主席会客室真的 蓬荜生辉(人民网,2010年4月6日)
3.走进吴仁宝的家,陈设异常简朴,墙上挂满了被他称作最好装饰的照片,挡住了已经有些破烂的墙壁,是名副其实的蓬荜生辉。(人民网,2006年7月3日)
例1是说《成都晚报》推出的德国商品可以使顾客的家“蓬荜生辉”,这是典型的误用。
例2是说孙中山画像使国民党中央主席会客室蓬荜生辉”,这种话只有国民党中央主席自己可以说,记者是绝对没有资格说的。例3是说吴宝仁的精心布置使自己家蓬荜生辉,自己 使自己“蓬荜生辉”已经不像话,而出自记者之口,更是“名副其实”的误用。
还有一些人不懂得“蓬荜”只能借指陋室或穷苦人家,而不能指其他事物,也因此造成误用。例如:
1.(杨利伟)使所有的演职人员激情满怀,他使这部即将上演的电影蓬荜生辉。(光明网,2009年9月5日)
2.人们又把教师比作蜡烛,比作春蚕,比作粉笔,是呀,多么形象而贴切的比喻,教师的形象立刻蓬荜生辉。(中国基础教育网,2010年1月24日)
无论是“电影”还是“教师的形象”,都超出了“蓬荜”所能借指的范围,都不能使用“蓬荜生辉”。
更有一些人根本不懂这条成语是什么意思,置“蓬荜”二字于不顾,只读懂了一个“辉”字便“创造性”地把“蓬荜生辉”同“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光芒四射”、“熠熠生辉”、“闪闪发光”之类混为一谈,这就纯属滥用了。例如:
1.进到里面,有一些小小的失望,因为台北故宫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的蓬荜生辉,但是很精致很耀眼!(央视网,2010年4月19日)
2.你瞧瞧,现在的政府大楼,不是富丽堂皇的有多少?官员的住房,有几家不是蓬荜生辉?(光明网,2009年11月13日)
3.晚上,当地灯打开,整个广场顿时蓬荜生辉。(新华网,2009年8月26日)
4.他们在灯光的锤炼下,灿灿金光,蓬荜生辉,好似金碧辉煌的宫殿一般,在星夜下格外耀眼。(央视网,2009年12月11日)
二、“一蹴而就”的应是较高的境域
“
一蹴而就”语本宋·苏洵《嘉祐集·上田枢密书》:“天下之学者,孰不欲一蹴而造圣人之域。” 蹴:踏;造:至。也作“一蹴而至”,如宋·朱熹《答何叔京》:“由今观之,始知其为切要至当之说,而竟亦未能一蹴而至其域也。”后多作“一蹴而就”(“就”和“造”、“至”同义),意思
是踏一步就可以达到,形容轻而易举就能取得某种成就或完成某项艰巨复杂的任务。多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如晚清吴趼人《历史小说总序》:“从前所受皆为大略,一蹴而就于繁赜(复杂深奥),毋乃不可。” 刘少奇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五:“共产主义事业,真如我们所说的是„百年大业‟,是决不能一蹴而就的。”杨沫《不是日记的日记》:“科学上的成功哪有一蹴而就的呀!”
这是一条很常见的成语,不难理解,也不难运用。要注意的是,4 所谓踏一步就可以达到的,必须是人们向往、追求、为之奋斗的较高境域,而且必须有明确的目标,如前引书证中的“圣人之域”、“共产主义事业”、“科学上的成功”之类。有人没有把握住这一点,以致造成误用。例如:
1.身心耗竭综合征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身体和心理状况 不断恶化的结果。(《生命时报》,2009年12月3日)2.事物的衰减不是一蹴而就的。(《经济参考报》,2009年10月9日)
3.大部分贪官的外逃计划都不是一蹴而就,都要经历一段时间。(《羊城晚报》,2009年11月27日)4.现在大家习以为常的过年习俗也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经历了多年的演变。(《渤海早报》,2010年2月18日)
5.矿石类资源买方高度集中,谈判效果不会一蹴而就。(人民网,2010年3月7日)
6.蓝筹股行情难以一蹴而就。(中国证券网,2009年12月31日)
身心耗竭、事物衰减确实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但都是消极事物,贪官外逃更是犯罪的行为,这些都不是人们向往、追求的境域;习俗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自然形成的,也不是某些人奋斗的结果。因此都不能使用“一蹴而就”。“效果”有好有坏,“行情”有涨有落,都存在两种可能,不是一个明确的目标。只能说谈判取得预期的效果、行情涨到预期的目标不会“一蹴而就”,而不能说效果、行情不会“一蹴而就”。
此外,还有人把“一蹴而就”混同于“一挥而就”(形容创作诗文、书画等大笔一挥就能完成)或“一步到位”(把可以分几次做的事一次做完),更属于明显的误用了。下面各举一例:
1.她的每幅作品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有的要画几个月,有的甚至下笔前已构思了一年多。(《江门日报》,2010年2月26日)
2.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也不搞一蹴而就,要“走小步,不停步,不走弯路回头路”。(中国政府网,2010年3月5日)
三、漫不经心”与“漠不关心”、“不知不觉”
“漫不经心”意思是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漫:随便;经心:留心)。形容态度不认真。如明·任三宅《复耆民汪源论设塘长书》:“连年修西北二塘,责重塘长而空名应役,漫不经心,以致渐成大患,愈难捍御。”鲁迅《两地书·序言》:“直到事实给了我教训,我才分明省
悟了做今人也和做古人一样难。然而我还是漫不经心,随随便便。”萧乾《凤凰坡上》三: “她漫不经心地用手捋着土岗上白色的野山楂,穿过四周的树丛,朝山底下望。” “
漫不经心”不难理解也不难运用。但是第一,要注意同“漠不关心”相区别。“漠不关心”指对人对事态度十分冷淡,一点也不关心;而“漫不经心”指做事情随随便便,一点也不真。二者有明显的区别。以下诸例“漫不经心”都应改为“漠不关心”。1.我们的同志如果忽视政治、政策和理论,对国内外的政治形势漫不经心,就可能在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事业中迷失方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09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