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台州社区工作者考试面试热点-公务员薪酬是否该涨(精)
下面是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的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面试热点“公务员薪酬是否该涨”,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热点概述】
2014年初,记者走访多地,了解公务员对其工资的看法。某地一个组织部科长说自己任正科级实职已经8年,如今每月到手工资3000元出头,并表示今年春节同学聚会他没有去,因为万一大家比起收入来,自己会觉得无地自容。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感觉自己收入较低的公务员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公务员和年轻公务员之中这一比例更高。关于公务员是否该涨工资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预测题目】
对于公务员薪酬待遇是否该涨这个问题,你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公务员群体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群体,尤其是公务员的薪酬待遇更是大家比较热衷的话题。最近,某地一位科级干部感慨自己工资比较低,没脸去参加同学聚会的言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公务员工资是否该涨的讨论。一方面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参加公考想为自己赢取“铁饭碗”,另一方面是已经在职的公务员感慨自己的工资收入少,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
当然,该科长的说法,也有不当之处,因为他不能拿工资收入作为参加同学聚会的筹码,毕竟同学聚会如果充满了“铜臭味”,那聚会本身就变味了。不过抛开这些因素,这位科长的言论的确也值得我们思考。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感觉自己收入较低的公务员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公务员和年轻公务员之间。而这一群体在一些所谓的“清水衙门”中反映更为突出offcn版权。
诚然合理的薪酬待遇能够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公务员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者,其工资的升降必然也要听听老百姓的意见。而从目前来看,公众的舆论对于公务员涨工资还是持反对态度,原因如下:一是认为公
务员虽然岗位基本工资比较低,但是社保和公积金却明显比社会其他群体要高,综合下来,公务员的工资并不低;二是认为公务员工作某些岗位本身相对较清闲,按照付出与收获的正比例关系不应拥有较高的收入;三是某些公职人员服务意识差,对于老百姓的问题不重视,造成百姓很有意见,因此涨工资必然不会得到这部分群体的认同;四是公务员工资透明度不高,尤其是隐性收入往往不够透明,因此公务员薪资增长提议难以获得舆论支持。
因此,如果想给公务员涨工资一个合理的理由,一是需要政府进一步落实“阳光工资政策”,将工资实际收入置于公众的监督下;二是要完善薪酬体系,不能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要让收入真实准确反映工作状态;三是作为公务员自
身来讲,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暂时的“委屈”而影响自己的“服务”态度和水平,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既然选择了为官,就要断掉发财的念头。”因此,作为公职人员,要能够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第二篇:社区工作者:2014年社区工作者面试热点之公务员薪酬是否该涨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社区工作者:2014年社区工作者面试热点之公务员薪酬是否该
涨
北京人事考试网:
社区工作者:
下面是中公教育社区工作者考试网为大家整理了的2014社区工作者考试面试热点“公务员薪酬是否该涨”,希望对考生们有所帮助。
【热点概述】
2014年初,记者走访多地,了解公务员对其工资的看法。某地一个组织部科长说自己任正科级实职已经8年,如今每月到手工资3000元出头,并表示今年春节同学聚会他没有去,因为万一大家比起收入来,自己会觉得无地自容。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感觉自己收入较低的公务员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公务员和年轻公务员之中这一比例更高。关于公务员是否该涨工资的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预测题目】
对于公务员薪酬待遇是否该涨这个问题,你有何看法?
【参考答案】
公务员群体一直是社会比较关注的群体,尤其是公务员的薪酬待遇更是大家比较热衷的话题。最近,某地一位科级干部感慨自己工资比较低,没脸去参加同学聚会的言论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公务员工资是否该涨的讨论。一方面是越来越多年轻人参加公考想为自己赢取“铁饭碗”,另一方面是已经在职的公务员感慨自己的工资收入少,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反差。
当然,该科长的说法,也有不当之处,因为他不能拿工资收入作为参加同学聚会的筹码,毕竟同学聚会如果充满了“铜臭味”,那聚会本身就变味了。不过抛开这些因素,这位科长的言论的确也值得我们思考。而在记者采访过程中,感觉自己收入较低的公务员也不在少数,尤其是在一些基层公务员和年轻公务员之间。而这一群体在一些所谓的“清水衙门”中反映更为突出offcn版权。
诚然合理的薪酬待遇能够提高公务员工作的积极性,但是公务员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和服务者,以及社会资源的分配者,其工资的升降必然也要听听老百姓的意见。而从目前来看,公众的舆论对于公务员涨工资还是持反对态度,原因如下:一是认为公务员虽然岗位基本工资比较低,但是社保和公积金却明显比社会其他群体要高,综合下来,公务员的工资并不低;二是认为公务员工作某些岗位本身相对较清闲,按照付出与收获的正比例关系不应拥有较高的收入;三是某些公职人员服务意识差,对于老百姓的问题不重视,造成百姓很有意见,因此涨工资必然不会得到这部分群体的认同;四是公务员工资透明度不高,尤其是隐性收入往往不够透明,因此公务员薪资增长提议难以获得舆论支持。
北京人事考试网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中公教育因此,如果想给公务员涨工资一个合理的理由,一是需要政府进一步落实“阳光工资政策”,将工资实际收入置于公众的监督下;二是要完善薪酬体系,不能干好干坏,干多干少一个样,要让收入真实准确反映工作状态;三是作为公务员自身来讲,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因为暂时的“委屈”而影响自己的“服务”态度和水平,李克强总理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既然选择了为官,就要断掉发财的念头。”因此,作为公职人员,要能够守得住清贫,经得住考验,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
更多社区工作者考试信息,欢迎访问北京人事考试网
【考生互动平台】
2014年北京社区工作者考试辅导课程
欢迎加入社区工作者考试交流群:242637165
文章来源:中公教育北京分校
北京人事考试网
第三篇:2014台州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
2014台州大学生村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
201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将改革机关事业单
位工资制度。事实上,从2013年开始,人社部等方面就已经将公务员薪酬改革提上日程。截
止2014年6月,基本的目标方向已经确定,概括起来是4句话,24个字——调整工资结构,扩
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
在舆论场中,公务员常被标签化。一是有些人将普通公务员与官员相提并论,认为他们
普遍收入高、待遇优厚,还手握大权,权力寻租的机会俯拾皆是;二是认为所有的公务员,都有看不见的灰色收入,或者能通过其他方式敛财。事实上,大多数公务员特别是基层公务
员,毫无权力变现的机会,其收入并不多,有些可用“惨淡”来形容。如一线公务员工作苦、压力大、收入不高,而且上升空间不大,所谓“政治上没奔头,经济上没盼头”,这就让他
们心生倦意。想离开官场,又没有胆量;继续待下去,又看不到明媚未来。
2014年6月,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在接受采
访时表示,公务员工资改革绝不等于单一涨工资。
【标准表述】——公务员工资改革绝不等于单一涨工资
[新政解读]
从总体上来看,新一轮公务员薪酬改革的重心在于“限高”、“提低”。
“限高”主要是限制灰色收入,更确切地说,是限制公务员工资中名目繁多的津贴补贴。
“提低”主要是向基层公务员倾斜,向职务偏低,但业务能力强、承担任务多的公务员
倾斜。
其最终的目的是,缩小公务员上下级之间、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
[公务员薪酬制度成为社会焦点的原因]
一方面是公务员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优越地位决定的。公务员在收入分配格局中地位的优越性,与社会职业靠劳动来获取社会资源和社会保障不同,公务员更具身份化与福利化的特性。如工资之外的津贴、奖金、福利房,以及令人充满遐想的职务消费等工资之外的“灰
色收入”;又如,公务员社会保障福利吸引力。
另一方面是由于工资制度设计的不合理造成公务员内部薪酬差别的固化。严格的职务与
职级的工资制度,高工资对应着高官位是公务员薪酬的天花板。而基本工资加地方性津贴的设计,客观上造成了发达地区与其它地区同类公务员的收入差距。
[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的重要意义]
实行公务员薪酬改革,调整工资结构,拓展晋升空间,建立比较机制,实施配套改革,将政策向中西部边远地区以及基层的公务员倾斜,调动基层公务员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基层
工作效率,巩固基层人才结构,激励年轻公务员扎根基层,服务基层都有着很好的作用。
作为公务员体制改革与社会收入分配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不仅充
分体现公平与公正的基本原则,更彰显激发出了体制活力、提升行政效率的改革善意。
工资不是单纯的公务员薪酬问题,既包括公务员在社会收入分配格局中的地位,也包括
公务员管理体制中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稳定队伍,提高效率。毫无疑问,工资不仅是
公务员改革的一块拼图,更是公务员改革各类矛盾的交织点。所以,只有在整体改革的布局
下统筹推进,才能相得益彰,才能消弭社会争议。
[完成新一轮公务员薪酬制度改革,要围绕24字方针谈举措]
一是调整工资结构,要把公务员工资收入中过高的津贴补贴降下来,提高基本工资的占
比.教育版权。
二是扩展晋升空间,要打破现在公务员职务决定级别,级别决定工资的局限,使公务员
不提升职务也能通过晋升级别来提高工资待遇。
三是建立比较机制,要定期对公务员和企业管理人员的工资水平进行调查比较,以此来
作为提高公务员工资的重要依据。
四是实施配套改革,要将薪酬改革纳入到整个公务员体制机制改革,甚至是整个收入分
配改革当中。
在围绕上述24字方针的基础上,一方面,要变隐性分配为显性分配,清理和取消公务员
福利与补贴,并建立公开透明的财政支出机制,让“提低工资”建立在“限高福利”的前提
之上。
另一方面,要加快公务员养老的并轨,让公务员以职业者的身份参加社会保障,消除养
老包办这一“最大社会福利”。只有解决好了这两大问题,公务员工资改革或者说“涨工
资”,才具有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
第四篇:2014台州社区工作者考试面试-人际关系题答题技巧
当社区工作者考试(笔试)成为往日历史,当盼望已久的揭榜时刻即将到来之
时,相信成竹在胸的同学们要集中精力准备社区工作者面试了。经过激烈的笔试
角逐,很多同学战胜了对手,拿到了面试的入场券。但是,要想成为一名社区工
作者,大家还需要在面试阶段更加努力,因为进入面试的对手同样也很厉害,大
家需要变得更加强大才行。那么怎样才能在面试中一举夺魁呢?今天社区工作者
网为大家讲解一个社区工作者面试人际关系题答题技巧。
提起社区工作者面试,很多考生都谈虎色变。的确,面试不同于笔试,是一
种面对面的交流,它更加直观、全面,是对考生内涵和外在两方面的综合测评。
每个小的细节都关乎着成败,考生必须做到“面面俱到”,充分地展示自己。面试的题型很多,包括综合分析题型、情境应变题型、人际关系题型、自我认知题型、组织管理题型、言语表达题型。其中的人际关系题型是最不容易出彩的题型,很
多考生在答题的时候,总是以为自己从大局出发、不怕牺牲、以人民为重就会得
高分,殊不知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动辄社会主义发展观、做人民的好公仆,答的实在很空洞,缺乏说服力,在一群人生、工作经验丰富的考官面前好像“鲁班
门前弄大斧”,瞬时间就被“秒杀”了。
那么如何取得人际关系题的高分呢,关键在于真实、合理,切忌说出不符合自己实际的空话。在实际面试中该如何把握度呢,社区工作者考试网接下来结合真题举例说明。
例1:你新进单位,由于能力强表现出色,很受领导的器重,一次,领导将
一项任务交给你,让你与两位老同事一起完成,由你担任组长,两位老同事很不
服气,不配合你工作,你怎么办?
很多考生拿到这个题就懵了,觉得这个题出的很奇怪。其实这个题很活,不
仅看你在工作中如何处理人际关系,还考察你如何面对突发情况。考生在答这个
题的时候往往站在老好人的立场,去协调、包容,而另一部分人则想剑走偏锋,一味的硬来,让别人服从,结果答出来基本上都是一个套路,缺乏创意。其实正
确的做法是要恩威并施,做到既表现出一个职场晚辈的礼貌,主动沟通、主动表
达对于前辈的尊重,听取他们的意见,做到谦虚,同时还要展示一个组长的权威,在关键时候能拿主意,有气魄、有担当,当然最重要的是全程都要对自己有信心。
【社区工作者考试网解析】
(引言部分)作为一名新人,领导将工作交给我负责,我非常感谢,也会尽全
力做好,不让领导失望。面对老同事不配合我,我要客观看待,是否是自己业务
能力方面的欠缺让他们不认可。我会虚心向他们请教,积极与他们沟通,化解与
老同事之间的矛盾。
首先,主动与两位老同事沟通,表示自己跟他们合作很开心,有学习和请教的机会。希望在合作过程中,老同事有什么好建议或者想法都能及时提出来,我一定会虚心听取。
其次,根据工作任务的情况,适当放权,让老同事自己独立完成一些工作,在分配工作的时候我会尽力多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再次,适当地展现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取得老同事的信服。不论在工作方案的整体规划、对整个工作进程的统筹安排,还是在完成工作上,要全力发挥好带
头作用,保证工作有序地开展,用能力来赢取老同事的信任,团结整个团队。
(结尾)今后工作中,我会继续保持谦虚低调的工作态度,积极向同事们请教
学习,提升自己,同时也会发挥自身的能力获得领导、同事们的信任。
还有些题目,考察的就是你在实际工作中会出现的棘手问题。
例2:你进入单位后,老同志经常安排你做很多事,有的事情和你的本职工
作相冲突,影响了你的工作,你怎么办?
【社区工作者考试网解析】
对于这个题目中,很多考生很有感触,也觉得非常写实,不会觉得难以下手,但是答完后总觉得缺了点什么,那是因为这个题得公私兼顾,取得平衡,但考生
很容易答偏。
面对题中情况,我会对自己近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深入分析,思考自己不能
及时完成工作的原因。如果是工作安排或方法上存在问题而致使工作效率低,我会及时调整,提高工作效率。如果是老同志交办的任务过重,或超越我的职权范
围,造成我难以胜任,那么我会及时与老同志沟通,诚恳地说明我目前的情况,相信老同志会另行做好安排。
在以后工作中,我会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承担更多的工作任务。同时,在同事遇到困难时,我也会积极主动帮助同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更加融洽地与
同事合作,出色完成工作。
看完这两个例子,社区工作者考试网相信大家一定也有所触动,那就是面对
人际关系题必须要真诚对待,从实际情况出发,工作为先,真正入情入境,把自
己当成题目当中的那个人去处理同事关系。只有做到合理、合情才能真正把握住
人际关系题,从而在面试中占得先机。
第五篇:2014台州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热点-家风是什么
今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家风”系列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和
好评。春节过后,光明日报社与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了“家风家教大家谈”有奖征
文活动。一时间,“家风是什么?”、追溯“我们的家风”、“家风与家教有着怎样的关系”等系列问题成为百姓们热议和探究的话题。
【参考分析】
一、“家风”系列报道及征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共鸣和高度认同。这个系列
对于引导人们自觉省思、培植良好的家风,培养社会良风美俗,无疑具有重要意
义。
然而必须指出,如果不加思考地一概而论,把家风说成是传统的家庭教育,说成是一家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则有失偏颇,不可不加以厘清。
实际上,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它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性格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历史过程中,也会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习。这样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
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
种习性,这就是家风。所以,家风既是一个家庭或家族长时期历史汰选、传统沉
淀的结果,又是一辈又一辈先人生活的结晶,对家中子弟具有熏陶影响、沾溉浸
润的意义。
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是一个家庭的自我和特色,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用现今的话说,并不都具有正能量。有的家
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酗酒
赌博、忿戾凶横。一所学校、班级的风习我们称之为学风、班风,而学风、班风
有好坏之分、高下之别,并不总是值得弘扬。家风同样也有不良的,也并不都是
传家宝,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
这样的一些美好的品质。
作为家庭的文化,家风是附丽于家庭而存在的,只要有家庭,就会有家风。
家风并不会因为农村的城市化、大家族被小家庭所取代而丧失。极端地说,“没
有家风亦一种家风”。在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的当今,人们
感叹“家风”荡然无存,其实是指家庭所秉持的“忠厚传家,诗书继世”这样一些传
统内容的沦落,而不是家风本身的消逝。
家风又不同于家规。家规是家庭中的规矩,是家人所必须遵守的规范或法度,是父祖长辈为后代子孙所制定的立身处世、居家治生的原则和教条,它是借助尊
长的权威,加之于子孙的又一重针对性强、目的明确的道德约束,有的甚至具有
法律效力。它有家训、家诫、家规、家仪、家教、家法、家约、家矩、家则、家
政、家制等名义,有敬祖宗、睦宗族、教子孙、慎婚嫁、务本业、励勤奋、尚节
俭等具体而明确的条文,是载诸家谱、可供讽诵学习的有形文本。而家风有别于
这样一个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和精神
气质。通俗地说,我们可以把家规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家风则是经由长
期教化后的结果。同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并且具有“润物细
无声”的意义。
二、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中国也有着世界上传承最悠久的家族,比如孔子家族,至今已传承两千五百多年了,可以说是世界上第一家族。
这样的国,这样的家,必是文化深厚德行敦厚,并因此而承传绵久。这样的家,一定是有“家风”的。家风是一个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体现家族成员精神
风貌、道德品质、审美格调和整体气质的家族文化风格。家风的形成往往是,一
个家族之链上某一个人物出类拔萃深孚众望而为家族其他成员所宗仰追慕,其懿
行嘉言便成为家风之源,再经过家族子孙代代接力式的恪守祖训,流风余韵,代
代不绝,就形成了一个家族鲜明的道德风貌和审美风范。
家风对家族的传承至关重要。没有淳厚家风,无法使一个家族瓜瓞不绝,更
无法使一个家族不分崩离析。有认同感的家族才有凝聚力,这种认同感显然不可
能是家族财产,因为财产常常被瓜分而最终罄尽,只有一种东西可以被家族中所
有成员分沾,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因此增值——那就是让所有家族成员引以为豪的“家风”,家风是一个有影响力有美誉度的家族必备的要素,也是一个家族最核
心的价值。
家风往往体现在有德望的祖先定下的家训家规中,这些家训家规在中国有着
诸多的名称:“家规”“家矩”“家训”等等,若一言以蔽之,就是“家教”。无形的家
风必须依赖有形的家教而得以流传并发扬光大。
“家教”是所有民族都拥有的一种对子孙的教育方式,但以中国为最有特色,因为,在中国,“家教”尤为重要和必要。中华民族历几千年而血脉不断文明不坠,我们自有我们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价值基础。这个价值基础是以儒家道德信仰为核
心的传统文化。我们民族的信仰系统不是仰仗宗教,而是仰仗对自身传统道德的尊崇和修习,修习的最普遍方式,非仪式而是“教化”。
“教化”的方式包括多种:宗法制度的熏陶和约束、官方倡导鼓励以至于全民
崇尚的读书(以读儒家经典为基本内容)、良风美俗中的礼仪习得等。而家教,是“教
化”中最重要也最普遍的形式,直言之,没读过儒家经典的人在古代中国比比皆
是,但是,完全没有接受过家教的人几乎没有。很多没有受过学校教育、又无宗
教信仰的人,其基本价值观并无悖谬,甚至道德信念极深,为人极其诚悫敦厚,这一切,都要归功于中国式的“家教”。
中华民族创造过世界民族中罕见的奇迹:那就是,国民整体的教养气质,都
是彬彬有礼温柔敦厚的,国民的行为举止,也是有理有据规矩方圆的。这是“教
化”之功,而“家教”,在“教化”之中,居功至伟。
中国人安身立命之处不是天国,而是家国。家风乃吾国之民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