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思考十年高考上海作文题
十年高考上海卷作文题 2016高考作文题:
试题提供的是一种社会现象。正如试题所述: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更容易进入大众视野,评价他人生活变得越来越常见,这些评价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大。人们对‘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种现象的思考。”
考生针对这种现象发表自己的评论,真正体现了“文章合为时而著”。考生可以针对人们不尽相同的看法,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立意,各抒己见,真正体现思辨的价值。
审题时,首先应当思考人们常常“评价他人的生活”,评价哪些人的生活?较多的是评价名人的生活,比如杨绛、杨振宁等人。其次,如何“评价他人的生活”?有的人实事求是、公正客观地评价,有的人过高地要求他人、甚至进行道德绑架。最后,人们“对这种现象的看法不尽相同”,有哪些看法?考生在思考过以上三个层面的问题之后,应当明确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
必须注意,此题要考生终极思考的是“评价他人的生活这种现象”,而不是“如何评价他人的生活”。这是本题的难度所在。
一
2006—2015年,十年,上海市高考作文试题,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2006—2008年,命题式作文阶段。
2006年: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2007年: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2008年: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命题式作文,本来题材范围较窄,选材要求较高。这三道题则不然,它们的题材范围十分宽泛。这是由于题中都有一个代词:“我想握住你的手”中的“你”、“必须跨过这道坎”中的“这”、“他们”中的“他们”,所指代的对象十分广泛。“你”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甚至可以是抽象事物,无所不包,无所不可;“这”,可以是个人的或者国家的或者全人类的(坎),也可以是物质的或者精神的(坎);“他们”更是包罗万象,只要是群体就是“他们”。
这样的题目,更适合写记叙文,长期如此,不利于培养高中生的思辨能力和议论能力,不利于培养“关注天空”的人才;与国外“全球暖化会如何影响今后的政治”(新加坡)、“中国的崛起是近年来对世界最大的威胁,请评论”(法国)一类高考题不可同日而语。
这样的题目,题意过浅,更适合于中考:“我想握住你的手”,要求低于当年中考试题“我们的名字叫
”;“他们”,要求低于当年中考试题“我眼中的色彩”。
这样的题目,题材太宽泛,易助长套题风:一个用于“我想握住你的手”的题材,也可以用于这届考生三年前的中考“我想给你唱首歌”;一个用于“他们”而得满分的“农民工子弟在成长”的题材,何尝不能用来写“我想握住你的手”“必须跨过这道坎”——我想握住农民工子弟的手、农民工子弟必须跨过城市生活这道坎?
因此,要求变革高考作文题的呼声很强烈。这时候,审题要求较高、题材有一定限制、思辨性较强的材料作文,在上海卷重新露面了。
(二)2009—2010年,材料式作文阶段。
材料式作文,材料的来源,或古今中外的生活,或寓言故事,或名人名言,也可以是诗歌、漫画、动物故事、自然现象等。材料式作文的特点是,材料中隐含观点,或根据材料展开联想,提炼观点,写自己的感悟;或针对材料所叙述的事情写评论。
2009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09年上海卷试题,是一个非常好的题,有多个写作角度。(1)“板桥体”是传承隶、行、楷基础上的创新——阐述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传承的基础上创新。
(2)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阐述创新与模仿的关系:要创新,不要模仿;或不反对模仿,重要的是创新。
(3)郑板桥书法,各种元素吸收并存,最终臻于和谐完美的境界——阐述要兼容并包、海纳百川。
(4)郑板桥的书法是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阐述个性与共性或局部与整体的辩证统一。
(5)郑板桥的作品独一无二,是一种至高的赞美——阐述事物具有独特性,要发扬个性„„
2010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从丹麦人带着尺子去钓鱼:严格遵守法律,自觉保护海洋资源;放弃眼前利益,去谋求更长久的更有意义的获得。
从孟子的话:不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才会获得长远的大利益。
两则材料的共同点是:不贪图眼前的小利益,才会获得长远的大利益。可以写:要保护自然,不能一味索取;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要遵循规律,不能揠苗助长;要学会节制,不能处事无度;要学会取舍,不能因小失大;要学会等待,不能用心浮躁„„
(三)2011—2015年,XX式作文阶段(姑且不急于给名称)。2011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2014年: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2015年: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2011—2015年上海卷作文试题,乍看是材料式作文——给考生提供一则“材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其实,它与材料式作文大相径庭。材料式作文的材料中隐含着观点,让考生从材料出发,通过相似联想,联系社会或人生,从中感悟出一个观点,作为文章的立意;或者提供社会上的现象、事件等,让考生针对此现象或事件发表评论。显然,这几年的高考作文试题,不属于这种材料式作文。
其中有的试题局部含有“材料”的因素,需要考生像审察材料式作文题那样,进行由材料到现实的相似联想:
2012年试题中“心灵的微光”,可以联想到人们内心萌发的美好东西,如好的想法、念头、灵感、创意,或者冲动、想象、梦想等,它是人们创新、成长的重要因素。
2014年试题中的“穿越沙漠”,可以联想到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或者走过人生的艰辛历程。
2015年试题中人心中“坚硬的东西”,可以是正直、执着、刚毅、勇敢、无畏、拼搏、强劲等;“柔软的东西”,则是善良、通达、仁慈、智慧、敬畏、闲适、温顺等。
那么,这些试题是话题式作文吗?话题式作文有一个明确的话题。如2004年上海卷试题: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考生围绕这个话题,自立观点,各抒己见。2011—2015年试题提供的“材料”中也都隐含着一个话题:
2011年试题,相当于以“什么会过去,什么不会过去”为话题;2012年试题,相当于以“心灵中闪过的微光”为话题;
2013年试题,相当于以“更重要的事”为话题; 2014年试题,相当于以“自由与不自由”为话题;
2015年试题,相当于以“造就和谐的自我”为话题。这样看,似乎也可以称作话题式作文。
但是,它们却又没有话题式作文那样立意宽泛。一般话题式作文,只给考生一个议论的内容范围,考生的观点可以各各不同。如以“杂”为话题,你确定写做学问是否该“杂”的问题,你可以赞成“杂”,做学问该“杂”;也可以反对“杂”,做学问不该“杂”而该“专”;还可以半赞成半反对,或三分赞成七分反对,或反之。2011—2015年这些试题,却容不得考生有各各不同的观点,试题中已经给了考生明确的观点:
2011年必须写“一切都会过去,又不会过去”; 2012年必须写“不能舍弃心灵的微光”; 2013年必须写“还有更重要的事”;2014年必须写某事情“一定要做,但可以选择做的道路和方式”;
2015年必须写“刚柔相济,造就和谐自我”。由此看来,近五年上海高考作文试题,似乎可以称之为含有“材料式作文”或“话题式作文”因素的“观点式作文”。它较之于立意宽泛的“话题式作文”和角度多样的“材料式作文”,显然多了限制,少了角度,立意比较单一。
二
近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普遍认为具有“思辨性”特色,是上海题的一大亮点。“思辨”即“思考辨析”,要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用全面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辩证地分析问题。“会过去/不会过去”“舍弃微光/重新认出微光”“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事情”“是自由的/又是不自由的”“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写作时,必须抓住事物对立而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作辩证的分析。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完成2011年试题,对于什么“会过去”,什么“不会过去”,要辩证地看。“会过去”与“不会过去”,二者是对应的,体现了万事万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比如,已经获得的成功与荣耀让它过去,为事业成功而拼搏的精神不要丢弃;过去的失败让它过去,失败的教训要永远记取;生活中牵挂精力的琐碎小事让它过去,自己的理想目标要永远牢记;人的青春容易消逝,奋斗的激情要永不消褪;灾难(比如地震)已经过去,人们在灾难中表现出的守望相助的美好人性流芳百世;还有,犯了错误,承认并改正错误,事情就会过去;否认并不思改悔,事情便不会过去„„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完成2012年试题,要看到一种对比关系,即常人和天才对待微光的不同。常人习惯了固有的生活模式,往往忽略这些微光;而天才的伟大之处,恰恰在于抓住了人们看似没有价值的东西,使得它变得更炫目。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是因为他们将平时产生的灵感积淀、升华;而常人则目标不明确,或缺乏自信,或对人生的领悟不足,让那些美好的东西稍纵即逝了。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自己、肯定自己。可以写在自己的人生中,没有坚持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梦想,曾经放弃了一闪而过的灵感和创意;而别人坚持了,尝试了,并且成功了,这对自己是一种启发。可以写一个常人如何成长,健全自己的人格,发觉了生命中被忽略的东西,发现它的价值并充实它,从而使自己升华为天才。也可以写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抛弃很多,如梦想、理想,俯拾皆是的满足和幸福感等;但是天才的作品,帮助我们一点点地找回来。还可以写我们如何看待文学作品,文学作品是启发心灵的东西,由隐性到显性,会有一些心灵的收获,唤醒内心深处的冲动和本知;这些心灵体验在绘画、音乐等艺术作品中也能寻觅„„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总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完成2013年试题,要对生活中一组或若干组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与实际上“更重要的事”作归纳分析,辩证思考,从中概括出一个认识事物重要性的普遍规律来,并加以阐述;或者通过对某一组“重要的事情”与“更重要的事”作比较分析,从而揭示后者“更重要”的理由。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完成2014年试题,如果把“穿越沙漠”看作是实现我们既定的目标,那么,这个目标是不可动摇的,无可逃遁的,也就是“不自由的”;然而,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有选择道路、方式、方法的“自由”。如果把“穿越沙漠”看作是人生的艰辛历程,那么,在客观上,我们生来都要经历打磨与苦难的洗礼,这是“不自由的”;但主观上,我们可以选择生命的方式,是卑贱的生命哲学,还是高扬生命的意志,还是随意的生命态度,这又是“自由的”。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
完成2015年试题,要写出造就和谐的自我,必须处理好我们心中的“坚硬”和“柔软”这一对看似矛盾、却可以辩证地统一于一体的东西。可以立意为“做正直而善良的人”、“做刚毅而仁慈的人”、“做执着而通达的人”等。其实,正直与善良,刚毅与仁慈,是往往集于人之一身的,写作中当突出二者的这种联系。
“思辨性”这一特色显示于上海卷,其实不是始于2011年,可以追溯到2009年。当年的试题,以“郑板桥书法”为材料,可以让考生“思辨”多种对立统一的关系:传承/创新;模仿/创新;局部/整体;个性/共性„„2010年试题,以“丹麦人钓鱼”和孟子的话为材料,可以让考生“思辨”眼前利益/长远利益的关系。
由此说来,“思辨性”的特点,在上海卷中已经延续七年。无疑,它明显优于这之前的“握手”“跨坎”“他们”一类题。但是,也有缺憾,而且随着年复一年的再现,其缺憾日益明显。
七年来,考生“思辨”的空间越来越小。2009年,考生可以从郑板桥的书法出发,多角度、多立场地思辨、立意;到2015年,就剩下一个立意——刚柔相济造就和谐自我。
近五年这种“思辨性”作文试题,总是把两个对立统一的概念放在一起“思辨”,成为一种模式,考生用屡屡训练过的僵化的思维模式去“思辨”,便失去思辨本来应有的价值,变成一种伪思辨。
近五年来上海卷这种“思辨性”作文试题,体现的是命题者的思辨,考生只能阐释其思辨,缺少足够的思辨空间。其实,思辨不思辨,思辨的深度如何,都不是命题者的事,而是考生的思维品质和写作水平决定的;只要不是很烂的试题,都可以写出思辨性的文章来。
自2011年的“会过去/不会过去”问世以来,上海市连续数年的高考试题和各区县模拟试题,已经把这种对立统一关系的命题弄到“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了,人们期待2015年出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局面。不料,又来一个“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这回终于与外省市试题雷同了。请看2013年湖北卷: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这道题中的“方盒子”“圆瓶子”,不就是上海题中“坚硬的东西”“柔软的东西”的另一种说法吗?看来,上海模式的思辨性作文题已经山穷水尽,真的进入了“拐点”。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摈弃观点式作文题型,采用材料式作文题型。如同以“郑板桥书法”为材料的试题一样,考生可以多角度、多立意地思辨。
三
近年来全国各地高考试卷中,多角度、多立意的思辨性作文试题并不少见。有人说,2015年全国各地“思辨性作文”试题集体登场。的确如此。但是,它们都不是以“观点式作文”的题型出现,而是以“材料式作文”或“话题式作文”的题型出现的。请看下面几例。
(一)2015年湖南卷作文试题(感悟型材料式作文题):
泉水在地下蓄积。一旦有机会,它便骄傲地涌出地面,成为众人瞩目的喷泉,继而汇成溪流,奔向远方。但人们对地下的泉水鲜有关注,其实,正是因为有地下那些默默不语的泉水的不断聚集,才有地上那一股股清泉的不停喷涌。
请根据你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喷泉之所以能使众人瞩目,是因为有地下泉水的默默聚集。其中所隐含的人生哲理,很容易引发考生联系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经验,富有个性地表达自己关于人生、生命、成长等的思考。“蓄积”与“喷涌”的关系,有着多向立意的可能,比如:耕耘与收获、过程与结果、个人与集体、积累与成功、准备与机遇等。而“众人瞩目”与“鲜有关注”的鲜明对照,则可能促使考生展开现象与本质、片面与全面、局部与整体、孤立与联系、静止与发展、感性与理性、眼前与长远等问题的思辨。
(二)2015年重庆卷作文试题(评论型材料式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一个刚上车的小男孩请公交司机等一等他妈妈。过了一分钟,孩子妈妈还没到,车上乘客开始埋怨,说母子俩耽误了大家的时间。这时,那位腿有残疾的母亲一瘸一拐地上了车,所有人都沉默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材料里的故事,是曾经发生在南京公交车上的一件真事。针对此事写评论,角度很多:小男孩让司机等他妈妈,是因为母亲腿脚残疾行动不便,体现了他对母亲的体贴关爱;乘客们因时间被耽搁而开始埋怨,表明在这个讲究速度的时代,走得快的人们应该懂得放缓步伐,回过头来等等别人,学会宽以待人;等看到这位母亲一瘸一拐上车,所有人陷入沉默,这又蕴含了对弱势群体的怜悯、同情、尊重和包容。
此外,考生还可以思考,公共资源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该怎么办?事实真相没有浮出水面时,人们为什么会发生误判?怎样防止误判?还可以质疑,公交车作为一种公共设施,能不能因为一个人的不便耽误全车人?如果仅仅因为是残疾人,就得到特殊对待,还不许别人有异议,这是不是道德绑架?„„多角度思考,多方面立意,多种答案存在于考生们各自的思辨之中。
(三)2015年四川卷作文试题(话题式作文题):
一次班会课上,同学们围绕“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展开讨论。甲:老实就是实诚、忠厚,聪明就是机制、敏锐。乙:老实和聪明可为一个人兼而有之。
丙:老实是另一种聪明,聪明不一定是真聪明。
请根据上述材料,联系现实生活,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材料”提供的是一个话题,即“学会做人,我看老实与聪明”,甲、乙、丙是三种立意提示,考生可以认同并演绎其中一种,也可以提出丁、戊、己等看法并加以阐述。
以上三种题型,2015年全国各地作文试题中,评论型材料式作文题明显处于优势。除了上面的重庆卷外,还有——
新课标一卷,试题材料是:父亲总是在高速路上开车时接电话,家人屡劝不改,女大学生小陈迫于无奈,更出于生命安全的考虑,通过微博私信向警方举报了自己的父亲„„
新课标二卷,试题材料是:当代风采人物评选活动已产生最后三名候选人„„ 天津卷,试题材料是: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范儿”„„
安徽卷,试题材料是:为了丰富中小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同学们领略科技的魅力,过一把尖端科技的瘾,中科院某研究所推出了公众开放日系列科普活动„„
这些题,材料提供的是社会现象或事件,考生针对此发表自己的评论,真正体现了所谓“文章合为时而著”,而且考生可以多角度思考,多角度立意,各抒己见,真正体现思辨的价值。
2009年、2010年上海卷中的材料式作文题(“郑板桥书法”“丹麦人钓鱼”),都是感悟型的,唯有2010年春考出现过一次评论型材料式作文试题——
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几个年轻的营养师曾经在城里工作多年,生活安定,事业有成。两年前他们回到家乡,承包鱼池、树林、和农田,还开了网上店铺,介绍产品的营养价值,展示劳作的情景,销售产品。最近,他们又想邀请顾客来参观自家的鱼塘树林。
今后的高考上海卷,会不会出现这种评论型材料式作文试题,甚至也连续来他几年,形成一个“阶段”?我们拭目以待。
第二篇:十年高考作文题
更多高考资料,关注@高考直通车 微博,或登录:http:///
2010年北京高考作文题:
以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不限文体。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北京卷作文题
一首歌中唱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飞向远方。请以“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为题,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体裁不限。
2008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
材料作文。学生根据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体裁不限。
在课堂上,老师拿了一个玻璃杯,里面放了一个大石头,差不多和杯子一样大,老师问大家:杯子满了吗?
一个学生回答:没满,还可以放沙子。
待学生放完沙子,老师又问:满了吗?
全班同学回答满了,有一个男孩却回答没有满,还可以放水。
老师笑了,接着把沙子和石头倒出来,杯子是空的。
这回老师是往杯子里放沙子和水,然后问大家,杯子满了吗?如果要放石头进去,该怎么放?
男孩就把杯子里的沙子和水倒出来,先把石头放进去
2007年北京高考作文题:春夜细雨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唐朝诗人刘长卿在《别严士元》中的诗句。
曾经有人这样理解这句诗:
1、这是歌颂春天的美好意境。
2、闲花、细雨表达了不为人知的寂寞。
3、看不见、听不见不等于无所作为,是一种恬淡的处世之道。
4、这种意境已经不适合当今的世界„„根据你的看法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体裁不限。字数800以上。2006年北京市高考作文题:北京的符号
许多城市都与能代表其文化特征并具有传承价值的事物,这些事物可以称为该城市的符号。故宫、四合院式北京的符号;天桥的杂耍、胡同的小贩吆喝是北京的符号;琉璃厂的书画、老舍的作品是北京的符号;王府井商业街、中关村科技园是北京的符号......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后还会不断涌现出新的北京符号。保留以往的符号,创造新的符号,是北京人的心愿。
对此,请以“北京的符号”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受或看法。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
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
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
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006年高考(全国卷Ⅱ)作文题:
目前中国读书的人越来越少。99年60%,01年52%。造成这个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在的人为什么不读书?中年人说没时间,青年人说不习惯,还有的人说买不起书,相反网上阅读的人越来越多。99年是3.7%,03年18.3%。要求:全面了解材料,选一个侧面和一个角度,自己确定题目和问题,字数800字
北京2005作文题目:说安
以“说‘安’”为题材,“安”字含有“安定”、“安全”、“安宁”、“安逸”以及“安于”„„等意思,自行选定角度写议论文。
以《安》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
2004北京高考作文
以“包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3年高考作文题(北京卷)
无论在个人经历中,还是在社会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令人难忘的转折。对此你一定会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请以“转折”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2年北京高考语文作文题:以“规则”为话题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总分60分)
几个同学看了一场世界杯足球赛,兴致勃勃地聊起规则问题。
同学甲:规则太重要了。运动员不守规则,裁判不公正执法,就不会有精彩的比赛!
同学乙:对!没规则不成。没有校规,没有交通规则,成吗?
同学丙:可有时不守规则的占了便宜,守规则的反倒吃了亏呢。
同学乙:那是另外一回事。
同学丁:不过规则也不是死的,要是不适合,就得改。现在许多“游戏”规则不都修改了吗?
请以“规则”(含“规则与„„”)为话题,自行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2001年高考作文题
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这个话题范围之内.注意]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第三篇:上海高考作文题(2003~2013)
上海高考作文题汇编
2003年
“杂”的含义很多,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或科学、文化、艺术等方面,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70分)
2004年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
2005年
阅读以下提示,根据要求作文。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
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调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镜头二:
《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惘,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镜头三:
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以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宇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6年
以“我想握住你的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7年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年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9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10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
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2011年
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契诃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
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2012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第四篇:十年高考作文题简评
十年高考作文题简评
成都七中 罗晓晖
自有科举以来,考试就成了常态。如果你想使自己的所学得到社会公众的承认,你就需要面对许许多多的考试。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那在科举时代基本上是真的。就现代社会来说,读书早就没有那么多吸引人的好处了。书籍里和高考中,黄金的含量、粮食的产量、美女的数量,统统减少了,不过考试非但未能减少,反而越来越多。
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界,甚至是一个充满斗争的世界。现代社会竞争无处不在,选拔无处不在。高考是一种选拔,选拔就是竞争。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没有人喜欢做失败者,你必须获胜。
在高中生面对各种的考试中,高考是关系最为重大的一种。关系重大,关注度就高。就语文学科而言,作文的分值最大,相应地,对作文的关注度是最高的。下面我就近年的高考作文题做一点分析,供读者参考。
一、命题立意和基本导向
1.命题立意:技术性写作
高考作文命意是技术性写作。为什么这样说呢?
高考考查的,是作文的技术,不是写作的艺术。之所以要规定字数要在800以上,用意就在于此。要求字数,是为了考查思维展开的过程和语言表达的技术。
其实,好文章与长度无关。孟浩然的《春晓》,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以800字的标准来衡量,无疑严重不合要求。最近几年前的高考作文要求,通常都规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这是一个自相矛盾的规定,既然文体不限,那么就不应该把诗歌排除在外——其实就是为了在常规层面考查考生展开文章的技术。
从理论上说,追求技术,不妨碍追求艺术。二者得兼是最高境界。不过,一般考生显然是达不到这个境界的。
高考作文命题的立意,决定了文章表达的技术性要求压倒了别的一切要求。在此情况下,抒写真性情、真思想,就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必要性。只要长度符合要求,辞采还过得去,那么即使思想平庸、情感虚假,在分数上还是不会怎么吃亏的。
此外,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是一个面面俱到的标准。该标准分为基础等级与发展等级,基础等级中,列内容、表达两项;发展等级中,列特征一项。大体上说,该评分标准全面覆盖了审题、立意、内容、情感、文体、结构、语言等文章诸构成元素,甚至字体是否工整、字迹是否清晰等非文章元素,亦被列入。从这个标准也不难看出,高考作文的基本立意,在于考查考生能否全面达到预设的各项技术指标。
2.基本导向
高考作文命题,有如下几个基本的导向。
第一,思想导向。
所谓思想导向,是指对人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法、思想深度提出考查要求,从而引导 1
学生,成为“有思想”、“有品位”的人。
具体表现为哲理化命题。如今年四川卷“点与线面体”、09全国卷“训练兔子游泳”、安徽卷“超越弯道”、上海卷“板桥体的特点”、湖南卷“踮起脚尖”,近年江苏卷的“水的灵动,山的沉稳”、湖南卷“草色遥看近却无”、山东卷“春来草自青”、北京卷瓶子装沙石的多元思辨等等。
凡此类题目,必立足于哲思,印证以自我。若仅就哲理泛论,必流于空疏。
第二,生活导向。
生活导向,是指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现实人生、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现象。意在引导学生思考现实的生活与人生。
具体表现为生活化命题。如四川卷“熟悉”、天津卷“我说90后”、海南宁夏卷“诚信和善良”、江苏卷“品味时尚”、江西卷“圆明园文物流拍事件”、重庆卷“我与故事”、辽宁卷“明星代言广告”、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等。
凡此类题目,必立足于生活,提升以哲理。若仅就现实谈论,必流于肤浅。
第三,稳中有变。
稳妥,是对考生和社会负责的表现。
“稳中有变”首先表现在作文题目的形态基本上是稳定的。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都在标题作文(包括补足标题)、材料作文(包括漫画作文,漫画是一种特殊的材料)、话题作文这三种形式的范围之内变来变去。
“稳中有变”,说到底还是“稳”字当头,命题特征与个性化不很鲜明。如08四川卷“坚强”,像20年之前的作文题。考虑到汶川地震的背景,本题当然也可以说是贴近现实生活的。09年考题为“熟悉”,引来“请以‘老套’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高考作文题的看法”的嘲笑。但其实,“熟悉”也可说是一个切近生活的命题。
总体上说,根据整个命题趋势,高考作文题可能会有更明显地贴近生活的取向。凡此类题目,容易写得平庸。必于立意或文采有殊胜之处,方能醒人眼目。
二、思想缺席和思维浅化
语言本身是思考的工具。作文理当具有较高的思辨要求。无论哪年高考之后,社会各界都会热议作文。一些论者认为要本着“塑造现代公民”的理念和人文精神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呼吁“作文要有思想”。显然,他们的期待过分了。写高考作文的人,目的是拿高分上大学。出高考作文题的人,也受制于社会和自身的种种局限,使得作文题常常不利于真正展现出思想。
要知道我国的高考作文题怎么样,先需要找一个参照对象。我们看国外考题,就发现有这样的作文题:
1.“我是谁”这个问题能否以一个确切的答案来回答?
2.能否说:“所有的权力都伴随以暴力?”
3.“给予的目的在于获得”,这是否是一切交流的原则?
4.能否将自由视为一种拒绝的权力?
5.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
6.语言是否可以忠实地反应思维?
初看这种题目,中国考生肯定会很受伤。不过没关系,我们的高考是不会考这样的作文题的,至少暂时不会。因为它与中国当前的课程结构无关。但是,我认为,只有这样的作文题,才能考查出学生是否真的“有思想”。
如果说中国高考作文完全忽视思辨,也是不公平的。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强调的思维是“辩证思维”。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就有辩证思维的要求。辩证思维被过分强调,在我看来,恰好阻塞了学生思维的成长。
我国多数的高考作文命题,如“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等等,貌似很有思辨性。而实际上,对思维的要求非常平庸。“山的沉稳,水的灵动”,不过是要求“辩证”看待沉稳与灵动的关系;“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无非也是对“感情亲疏”与“对事物的认知”二者关系的“辩证”观察。换句话说,它们考查的是“辩证分析”或“辩证思维”。我个人的偏见是,辩证思维是一种老成的思维,一种过于圆滑的思维,它无助于学生产生有个性、有冲刺力的观点。
辩证思维好不好,不能一概而论。对我这种年龄的人来说,辩证思维是可贵的,它至少可以表明我不是那么年轻,那么偏激,那么幼稚了。尽管我实际上很幼稚,但一个40岁的男人必须装得成熟。像一个愤青,那是有损形象的。辩证思维是普遍联系地、整体性地、动态性地看待事物、分析问题,本来是很好的,很老到的。但一般人,包括我自己,是很难掌握辩证思维的精髓的,常常是“辩证”几次下来,就简直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持什么观点了。所以尼采不无偏激地说,辩证法只是一个黔驴技穷的人手中的权宜之计。(《偶像的黄昏》)
辩证思维看起来很全面,很周到。但过于全面和周到,常常意味着玲珑圆滑、躲躲闪闪、没有棱角和个性。真正的深刻,常常都是“片面的深刻”和“偏激的深刻”。辩证思维可以约束偏激的看法,但什么都去“一分为二”一番,也就成了圆滑。这个东西好,但也有缺点;那个东西不好,但也非一无是处„„总之,无可无不可。庸俗的辩证就是什么都不敢肯定,什么都不敢否定,在这样的情况下,人就堕落为思考的懦夫,到最后,什么思想都被取消了。
教育的使命不是培养圆滑之徒。教育不应该让人变得无可无不可。我非常期待能够在学生作文中看到强有力的思考,哪怕片面,哪怕偏激,也比没有思考强得多。
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认为我们能够拥有永恒的绝对真理。这就是说,人类的认识基本上都有片面性。一个观点,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论证的过程符合逻辑,就算看起来有些片面和偏激,我看就是值得鼓励的。表面上稳妥而实际上平庸,恰好是目前作文中普遍存在的弊病。乍看说得全面,细看说得空洞,什么都说了而什么都没说,尽是玩太极,尽是废话,实际上是非常恶劣的。
高考作文题,从题面看,有的艰涩化,有的浮浅化。2010年四川卷作文,属于艰涩一路;而2008年的“坚强”,则属于浮浅一路。
艰涩一路的作文题,实质上是为难考生。我国的高中语文教育,一般是不讲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政治课也只有政治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生是很难形成真正的思想的。于是,当考场上出现艰涩的作文题,考生就往往化陌生为熟悉,把题目往自己熟悉的“思想”上迁移,比如2010年的四川卷作文,就可迁移开去,大谈积累的重要性;坚守平凡的位置,因为平凡能够造就伟大;尽管我们是被忽略的“点”但也不要自卑,融入集体还是可以成为“线面体”的„„这些“思想”与其说是考生的“思想”,不如说是社会的“灌输”。
与上述国外作文题相比,浮浅一路的高考作文的完成难度相当低。绝大部分作文题,实际上并不需要什么思想。随便举例都能证明这一点。如高考作文题“诚信”、“坚强”“近墨者黑”之类,有什么好思考的,一般人看到这样的题目,根本不假思索就能得出观点或立场了:我们要坚强嘛,我们要诚信嘛,跟坏人在一起就容易变坏嘛„„这样的题目,几乎所有考生都会“思想正确”,尽管其实根本就没有思想。
就作文写法来说,这样的题目很容易显示出思维的浅薄化。初级水平的,只消对题目稍
作思考提出一个立意,然后举若干例子来验证一下即可。如高考作文题“诚信”、“坚强”之类,只需要提出为人要诚信或者坚强,然后举出一串例子来印证这个道理,作文就可以宣告功德圆满了。“高明”一点的,也可辩证一下,“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比如我们对朋友要诚信,对敌人的诚信只是愚蠢;坚强很好,但有时候硬扛也不见得好,有时候还得有点柔情„„如此等等。而像“对于活体的科学认知是否可能”这样的题目,你要完成它,非得有真正的思考不可。只靠举例论证行不通,借助所谓“辩证思维”也行不通。
对思维的要求不高,这就导致了一个比比皆是的现象——你看高考作文,绝大部分议论文都是“论点+论据1+论据2+论据3+结论”的这个形式。这说明了学生思维的幼稚化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在我看来,先提出一个论点,再选择与论点一致的若干例子,这种所谓“证明”的方法,根本就是经不起推敲的。举例论证作为一种不完全归纳法,在逻辑上是有漏洞的。就算是那些充满“辩证思维”的作文,也多半堕入“我们要„„,不过,„„”的平庸的思维怪圈。不难看出,如果我们指望培养出真正的人才,我们的教育与高考,都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当然,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为了制造工具,这样做就是完全合理的。
第五篇: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
历年上海高考作文题(1985~2013)
1985年《知足常乐与不知足常乐》
1986年《2000年回母校》
1987年《关于报考历史学科的意见》
1988年《清流与活源》
1989年《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
1990年《时间啊时间》
1991年《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
1992年《遥望星空》
1993年《机遇》
1994年
(一)写作第一题
介绍一家街头(或乡间)小店,写—篇200字以内的说明性短文。
(二)写作第二题
题目:父辈
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②全文700字左右。
1995年
(一)写作第一题
请就学校里最近举行过的一次活动(运动会、艺术节或主题班会),写一则简短的消息。
要求:①标题自拟。②150~200字。③如文中需出现区县名、校名、人名,一律用“XX”代替,否则扣分。
(二)写作第二题
题目:责任
要求:①不要写成诗歌。②全文700字左右。
1996年
(一)写作第一题
初夏时节,我们可以发现许多时令特征请从三个方面进行介绍,写一篇200字左右的短文。
题目:初夏的时令特征
(二)写作第二题
题目:我的财富
要求:①全文700字左右。②不要写成诗歌。
1997年
(一)写作第一题
推荐一部电影(电视剧或戏剧作品)
要求:①注意突出作品的特色;②250字左右。
(二)写作第二题
阅读下面材料,以“我看课外阅读”为题写一篇文章。
材料一:据调查,目前在“考分”压力下,不少青少年阅读面狭窄单一,无法有效地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材料二:在一项“您最希望孩子买的书”的调查中,90%的家长都选择了“辅导读物”。
材料三:许多青少年在有限的课余时间里,读得最多的是漫画卡通、言情武侠等“休闲”作品。这类作品位于青少年图书消费量的榜首。
要求:①全文700字左右。②不要写成诗歌。
1998年
一、根据下面这首小诗的诗意,展开想象,从周围环境、花的性格、全诗寓意等方面着手,将该诗改写成一篇短文。不要超过250个字。(20分)
春水(之一)冰心
墙角的花!
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
二、阅读下列材料,写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副标题为“读报有感”,正标题自拟。(50分)
一部美化日本头号甲级战犯东条英机的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今天在此间日本记者俱乐部试映。
这是一部公然为日本军国主义招魂的影片。编导者出于反动的“自由主义史观”,否定侵略史实,极力鼓吹“太平洋战争是民族解放之战”的谬论。他们蓄意策划该片,目的是想通过电影误导日本国民对历史的认识,从而唤起所谓的日本民族的“自尊”。
影片《自尊——命运的瞬间》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1946年5月3日至1948年11月12日对28名日本战犯开庭审判为主线,由始至终宣扬这一公正的、历史性的审判是“胜者对败者的审判”,并公然宣扬“日本无罪”。影片极力粉饰东条英机,否定“南京大屠杀”,通过一系列情节,全面歪曲史实,否认和美化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
这部影片一出笼立即遭到日本各界有识之士的愤怒谴责。4月20日,由几百名赞同者和许多赞同团体支持的“批判电影《自尊》会”正式成立,并一致主张严厉声讨这一歪曲历史事实的影片。(摘自“新华社东京1998年5月9日电”)
题目:——读报有感
1999年
写作第一题:
请以“开考时刻”为题,写一篇250字左右的短文。提示:(1)“开考”的“考”指的是1999年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试。(2)适当描写场景,着重写出自己的心情。
写作第二题:
阅读下面文字,以“回声”的启示为题,写一篇700~800字的文章。
回声
有一个小孩子,不知道回声是什么东西。有一次,他独自站在旷野,大声叫道:“喂!喂!”附近小山立即反射出他的回声:“喂!喂!”他又叫:“你是谁?”回声答道:“你是谁?”他又尖声大叫:“你是蠢才!”立刻又从山上传来“蠢才”的回答声。孩子十分愤怒,向小山骂起来,然而,小山仍旧毫不客气地回敬他。孩子回家后对母亲诉说,母亲对他说:“孩子呀,那是你做得不对。如果你和和气气地对它说,它就会和和气气地对待你。其实,世上许多事情都是这样的啊!”
2000年
阅读下列提示,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博览会的历史源远流长,埃菲尔铁塔就是1889后世博会的主题塔,它至今仍是法国巴黎的象征。1970年在日本大阪举行的世博会主题是“人类的进步与和谐”;1993年韩国大田世博会的主题是“新的起飞之路”;1998年葡萄牙里斯本世博会的主题是“海洋:未来的财富”;新千年第一届世博会今年在德国汉诺威举行,主题是“人类?自然?技术”,我国也将参加。
最近,我国政府宣布支持上海市申办2010年世博会。请你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确立一个主题,加以论证,并说说你的设想,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诗歌除外,题目自拟。
2001年
近年来,我国的泰山、长城、苏州古典园林等已被评为世界历史文化遗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其中蕴藏的巨大价值,并自觉地为保护这些遗产作出种种努力。今年在上海举办的重大国际会议还将周庄等江南古镇介绍给各国来宾,作为“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有效途径。
人类文化遗产不仅有物质的,还有精神的,即“具有特殊的文化和口头文化表述形式,其中包括语言、故事、音乐、游戏、舞蹈、风俗及各种艺术表达手段”。今年5月,我国古老的艺术品种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非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称号。
我国的文化遗产除了世界级的,还有各级各类的,它们分布于全国各地,有的就在我们身边。你注意过这些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文化遗产吗?请说说你对它们的了解、认识和思考,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2年
也许你曾到过海边,也许你在荧屏、银幕上见过大海„„请以“面对大海”为题,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003年
“杂”的含义很广,有褒有贬。请联系生活、科学、文化、艺术,以“杂”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10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不要写成诗歌)。
2004年
以“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1000字左右。(3)不要写成诗歌。
2005年
近年来,在课堂教学之外,以下现象也大量进入我们的视野,请看一组社会广角镜——
镜头一:武侠小说风靡了几代读者,其实以侠为人格理想,是一种由来已久的精神传统;言情小说则往往将花样年华与感伤情感交织在一起,这都是作品吸引众多青少年读者的原因。
镜头二:《中学时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学子的生活,幼稚与成熟,青春与成长,追求与迷茫,是一种难解的情结,在校园的绿草地上总有它的一席之地。
镜头三:时至今日,广告已成铺天盖地之势,连世界名曲也进入了某些品牌的广告,于是,高雅的古典音乐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乐旋律。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卡通音像制品、韩剧、休闲报刊及时装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对当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审视和辨析,并谈谈它们对你的成长正在形成怎样的影响。
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写成诗歌,题目自拟。
2006年
《我想握住你的手》
要求:不少于800字,不要写成诗歌,不要在文章中透露个人信息
2007年
以“必须跨过这道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8年
平常大家关注更多的也许是“我们”,如果把视线转向“他们”,你会看到什么,又会想到什么?请以“他们”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
(一)不少于800字。
(二)不要写成诗歌。
(三)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
2009年
根据一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行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
郑板桥的书法,用隶书参以行楷,非隶非楷,非古非今,俗称“板桥体”。他的作品单个字体看似歪歪斜斜,但总体感觉错落有致,别有韵味,有人说“这种作品不可无一,不可有二”。
2010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实际上,其中的道理也贯穿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许多方面。
2011年
1、犹太王大卫在戒指上刻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
2、契柯夫小说中的一个人物在戒指上也有一句铭文:一切都不会过去。这两句寓有深意的铭文,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不要写成诗歌,(3)不得透露相关个人信息
2012年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人们对自己心灵中闪过的微光,往往会将它舍弃,只因为这是自己的东西。而从天才的作品中,人们却认出了曾被自己舍弃的微光。
2013年
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
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1)题目自拟;(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