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言警句分类摘释

时间:2019-05-14 10:42:4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古今名言警句分类摘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古今名言警句分类摘释》。

第一篇:古今名言警句分类摘释

古今名言警句分类摘释

一、居官为政之要

二、热爱、报效祖国

三、依靠、关心人民

四、注重道德修养

五、保持廉洁清正

六、提倡艰苦奋斗

七、用人察人育人

八、严格执法守法

九、加强学习教育

十、讲究策略方法

一、居官为政之要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 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

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4、乃知国家事,成败固人心。(宋.王禹戎)释:要知道国家的事情,成败都在于人心的背向。

5、政通人和,百废俱兴。(宋.范仲淹)释:政令畅通,人民团结和睦,各种困难就都克服。

6、位在十人之上者,必处十人之下;位在百人之上者,必处百人之下;位在天下人之上者,必处天下人之下。(清.唐甄)

释:所处的职位在十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十人之下,职位在百人之上,必须把自己

/ 28

放在百人之下,职位在天下人之上的人,必须把自己放在天下人之下。

7、水浊无掉尾之鱼,土确无葳蕤之木,政烦无逸乐之民。(北齐.刘昼)

释:水浑浊了就没有再往回游的鱼儿,土地瘠薄了就生长不出枝叶茂盛的树木,政令烦乱了就不会有安逸快乐的民众。

8、为上能自爱,群属必畏钳。(清.康熙)

释:作为上级的能自觉严格要求自己,他的所有部属就必然服从他的管理,执行他的指令。

9、尊贤使能,信忠纳谏,所以为安也!(汉.王符)

释:尊重贤良的人,使用有才能的人,相信忠诚的人,听得进别人的不同意见,这样才能保持安定。

10、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宋.王安石)释:自古以来,领导、驱使民众在于有信用和诚恳,要把所说的话看为比百金份量还重。

11、无多事、无废事、庶几无事;不徇情、不矫情、乃能得情。((清.程祖洛)释:不做多余的事,不怡误松懈该做的事,方能太平无事;不徇私情,不搞矫作虚伪的人情,才能得到真正的感情。

12、吴王事事堪误国,未必西施赛六宫。(唐.陆龟蒙)释:吴王夫差做的每件事都足以丢弃国家,并不只因为西施胜过六宫嫔妃所造成灭亡的。

13、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宋.李觏)

释:叫你不信任的人去办你想办的事,就会使事情办坏;自己不仁义的人去领导群众,群众就会遭殃。

14、得时者昌,失时者亡。(《列子.说符》)

释:能够抓住时机、利用时机的就能昌盛;失去时机的就会衰亡。

15、明主好要,暗主好详。(荀子)

释:聪明的人爱好抓要害,简明扼要;昏暗的人爱好详尽罗索。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

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19、计疑无定事,事疑无成功。(三国.诸葛亮)

释:思考问题犹豫不决,怀疑这怀疑那就不能决定事;做事时疑疑惑惑就不能把事情办成功。

20、明主者务闻其过,不务闻其善。(《战国策》)

/ 28

释:明白的领导愿意听别人指出他的过错,不愿意听别人吹捧他、讲他的成绩。

21、怒不犯无罪之人,喜不从可戮之士。(三国.诸葛亮)

释:生气发怒的时候也不去侵犯没有罪过的人,高兴喜欢的时候也不迁就顺从那些该杀的人。

22、驽马驰,骏马悲;驽马肥,骏骨朽。(清.梁佩兰)

释:骑着劣马跑时,骏马就会悲伤;把劣马养肥了,就使骏马的骨朽了。

23、有功于国家,即千金之赏,通侯之印,亦不宜吝;无功于国家,虽颦笑之微、敝绔之贱,亦勿轻予。(明.张君正)

释:对于国家有功的人,就是对他们奖赏千金,封赠提拔,也不应吝惜;没有功劳的人,对他们就是笑一笑这样的小表示、一件破旧的裤子,也不要轻以给予。

2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宋·杨时)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祖谦)

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林逋)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27、纸上得来终非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释: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

28、能探风雅无穷意,始是乾坤绝妙词。(明.方孝儒)

释:能够探讨出《诗经》的无穷含义,才会明白风雅颂是世间的好词。

29、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须说。(明.瞿式耜)释:想个人一手遮天曾经几时有长久的呢?人们都有口总会要说话的。

30、乱条犹未复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能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宋.曾巩)

释:凌乱的柳条还未完全变成青黄色,借着东风的势就狂舞起来,把它的飞絮想蒙住日月,但不知天地之间还有秋霜。

二、热爱、报效祖国

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

/ 28

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宋·欧阳修)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7、一官试易了,报国何时毕?(宋·欧阳修)释:一任官职很容易过去,但报效祖国永远不能完毕。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释:国的兴盛与衰亡,每一个人都有责任。

12、已拼薄命付危疆,死生关头岂待商。(明·瞿式耜)

释:自请留守桂林时已决心牺牲,在以身殉国这样的重大关节上是毫无犹豫,不用商量的。

13、未收皇家河湟地,不拟回头望故乡。(唐·令狐楚)释:没有收复被吐番占领的黄河和湟水等地,不打算考虑回故乡。

14、义高便觉生堪舍,礼重方知死甚轻。(宋·谢枋得)

释:因为民族的大义高于一切,为其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忠君爱国的礼节重于其他,才知道自己为国牺牲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15、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宋·岳飞)释:为了收复被侵占的国土,要决心饿了食侵略者的肉,渴了喝侵略者的血。待我们从头把国土收复回来,再去朝见皇上。

16、却思猛士卫神宇,安得长年在乡土。(元·萨都刺)

释:想到祖国的疆土需要猛士来保卫,我哪能长年呆在自己的家乡呢?

17、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唐·韩愈)

释:本想为国家清除有弊病的事情,怎么肯因为年老体衰而顾惜自己的晚年呢?

18、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明·张家玉)

释:大丈夫为国战死在疆场上,用马革裹尸,这是英雄事,纵然就是死了也能使史册上留下

/ 28

好名声。

19、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管仲)

释: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20、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戎轮台。(宋·陆游)

释:僵卧在孤村自己并不觉得悲伤,还想着为国家去保卫边地要塞。

21、中华,中华,我所至爱,为国捐驱,死而不愧。(清.徐骧)

释:中华呀中华,我是最热爱的,为了国家牺牲自己,死了也是值得的。

22、十年驱驰海色寒,孤臣于此望宸銮。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明·戚继光)

释:孤立无援地在海上战斗了十年,多么希望朝庭的支持。自己和将士们保卫祖国的一片心血,象洒向千峰的浓霜一般,把峰上的秋叶都染红了。

23、浩气还太虚,丹心照千古;生平未报国,留作忠魂补。(明·杨继盛)

释:自己虽然死了,但浩气仍留在天地之间,赤胆忠心可照千古;活着时没能为国尽力,留下忠心也要报效国家。

24、九州难画华夷限,万死思回天地心。(清·丘逢甲)

释:帝国主义不断侵占我国土,很难划分华夷的界限;自己为了拯救祖国的危亡,准备万死不辞。

25、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南朝.鲍照)

释:有危机的时候可以看出大臣们的气节,世乱的时候可以看出谁是忠良。(你看)前方的将士为了报效国家,不怕为国牺牲。

26、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唐·陈子昂)

释:感到边关多事之时自己思念要报效祖国,拔出宝剑离开乡里去从军保国。

27、一饭感恩无地报,此心许国已天知。(宋·李伸之)

释:你请我吃饭喝酒示恩都没有用,因为我以身许国之心苍天已经早就知道了。

2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宋·辛弃疾)

释:只要能完成恢复中原的大业,名垂于世,头生白发又有何妨。

29、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近代·宁调元)释:自己愿以冲天的热血,来实现建立新的共和国的志向。

30、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宋·陆游)释:死了后一切事都成了空的,但我悲伤的是没见到祖国统一。等到宋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别忘了在祭奠时告诉我。

/ 28

三、依靠、关心人民

1、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

释:天下的太平或者混乱,不在于一家的兴盛或衰亡,而是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忧愁或欢乐。

2、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宋·胡宏)

释: 水因为有源头,所以其流才没有穷尽;树木因为有根,所以生长才没有穷尽。

3、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也;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也。(汉·王符)

释:大鹏的冲霄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捷;骏马的疾速驰骋,不是靠一只腿脚的力量。

4、明堂所赖者唯一柱,然众材附止乃立;大勋所任者唯一人,然群谋济之乃成。((宋·石介)

释:房屋厅堂赖以支撑的是柱子,但是这柱子要有其他很多材料附上才能立住;大的功勋只给予一个人,但功勋要靠群众的谋划和努力才能建立。

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李世民)释:水能够托载着船航行,但也能够把船打翻弄沉。

6、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释:为官从政的,掌握和了解下面的情况是最为急迫的。

7、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汉·荀悦)

释:脚受了寒就会伤害心脏,民众寒了心就会伤害到国家。

8、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宋·张端义)释:天下是属于天下人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天下。

9、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释:从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不能忘记最普通的老百姓。

10、块土不能阻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宋·林逋)

释:一块土不能阻挡住汹涌的狂澜,个人不能纠正衰败恶劣的风俗。

11、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三国·诸葛亮)

释:仰面向高处看,向高处走的不要忽视下面,往前看的不要忽视后边。

12、整顿世界,全要鼓舞天下人心,鼓舞人心,先要振作自家神气。((明·吕坤)

13、举大事,动众情,必协众心而后济。不能尽协者,须以诚意格之,恳言入之,如不格不入,须委曲以求济事。(明·吕坤)

释:干大事情,动大人众,必须协调一致、团结一心才能行动。如果不能协调,必须以诚意要求,以恳切的语言打动;如果还不行,就必须暂时委曲求全,以成大事。

/ 28

14、取天下,守天下,只在一种人上加意念,一个字上做工夫。一种人是哪个?曰民。一个字是什么?曰安。(明·吕坤)

释:夺取天下,守卫天下,只需要在一种人身上打主意,在一个字上下功夫。这一种人是谁,回答是:“人民百姓”,这个字是什么?回答是“安定”。

15、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汉·司马迁)释:治理国家的道理,应从让人民富裕开始。

16、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唐·白居易)

释:哪里能得到万里大的皮衣,把天下四方都盖起来,使人们温暖都能和我一样,天下就没有受寒冷的人了。

17、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

释: 卧在府衙听着竹子被风吹的萧萧作响的声音,我象是听到民间的疾苦声。我这小小的州县官吏,对民间一枝一叶都是有感情的。

18、只筹一缆十夫多,细算千艘渡此河。我亦曾糜太仓粟,夜闻邪许泪滂沱。((清·龚自珍)

释:拉粮船的一根缆绳要十个纤夫,细算起来每天有千艘粮船渡过运河。我也曾在京城作官,消耗过国家的俸米,今夜间听到纤夫的呼号,忍不住泪如雨下。(邪许:纤夫劳动的呼号声)

1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释:要使政事有所建树,关键在于顺从民心,政事所以废驰,关键在于没有顺着民心。

20、上不能宽国之利,下不能饱尔之饥。我饮酒,尔食糟,尔虽不我责,我责何由逃。(宋·欧阳修)

释:上不能为国开拓利源,下不能使你们解除饥饿。我在喝酒,你们在吃酒糟,你们虽然不责怪我,但我的责任又怎能逃脱呢?

21、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宋·王令)

释:高高的昆仑山上有常年积雪,蓬莱岛上经常是阴凉。我既不能用手提起天下受暑热之苦的人同去乘凉,又怎么能忍心独自到那些地方去避暑呢?

22、先忧后乐范文正,此志此言高孟轲。暇日登临固宜乐,其如天下有忧何?((宋·王十朋)

释:曾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他的志向和语言比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的孟子更高。闲暇时本来宜于登山临水享乐,无奈天下有忧,又怎么能乐得起来呢?

23、凭君莫言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

/ 28

释:请求你不要说自己封侯作官的事,要知道一将功成会要牺牲很多的人.24、身为野老已无责,路见流民终动心。(宋·陆游)

释:虽然退休为乡下野老已没有责任了,但在路上看到流浪的人民终归还要动心。

25、安得壮士挽天河,一洗烦郁清九区。(元·王冕)

释:如何能得壮士把银河挽下来,一洗百姓的烦郁使全国都清新呢?

26、但令四海歌声平,我在甘州贫亦乐。(明·郭登)

释:只要使四海都歌舞声平,人民安居乐业,我在甘州就是受贫也是快乐的。

27、住世一日,则做一日好人,居官一日,则做一日好事。(宋·罗大经)

28、哀哉流民!何时天雨粟,使女俱生存。(元·张养浩)

释:可悲呀,到处流浪的灾民!什么时候老天象下雨般下些粟米,让你们都能生存下去。

29、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唐·聂夷中)

释:我希望皇帝的心,变为一枝明亮的蜡烛,不去照那穿绸缎绫罗的富豪人家的丰盛筵席,只去照那被剥削的无法生活而逃亡在外的贫苦人家留下的空屋。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

释:国家的制度有其平常规律,而有利于民众作为根本,作官从政有规范原则,而使政令通达实行作为最主要的。

四、注重道德修养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唐·刘禹锡)

释:山不在于高低,山上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浅,水里有了龙就灵验。

2、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

3、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4、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释: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 28

5、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

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释:最上面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绩,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些都是很长时间不会消失的,因此可以称作是不朽的。

7、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须更立碑。(唐。徐寅)释:一生中道德和节义得到人们颂扬,死后何须再树碑立传。

8、有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利物;无德而富贵者,乘富贵之势以残身。((宋·胡宏)

释: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去做有利于人们的各种事物;没有道德的人富贵了,他以富贵之势来摧残自己的身体。

9、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孔子)

释:玩弄人的人丧失道德,贪玩的人丧失意志。

10、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宋·林逋)

释:用语言伤害人,比刀斧还厉害;用心术坑害人,比虎狼还恶毒。

1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

释:如果不多行善事,就不能够成名;如果不多做恶事,就不会毁灭自身。

1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释: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

13、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释:人们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职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作官应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应让才胜过德。

14、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明·薛喧)

释: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

15、栽培剪伐须努力,花易凋零草易生。(宋·苏舜钦)

释:在栽培剪伐的管理上须要努力,因为花容易凋谢,草容易生长。

16、刻薄不赚钱,忠厚不折本。(明·冯梦龙)

释:刻薄奸诈的终归不会赚便宜,忠厚老实的人终归不会吃亏。

17、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重订增广》)释:责怪别人的心来责怪自己,把爱惜自己的心来爱护别人。切切需要谨慎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欺心。

/ 28

18、倚势凌人,势败人凌我;穷巷追狗,巷穷狗咬人。见色而起淫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重订增广》)

释:仗势欺凌人,势败了就要受人欺凌;在死胡同追狗,追到胡同尽头狗就要咬人。见了美色起淫心,就会报应在妻子女儿,隐藏怨恨而采用暗箭伤人,会给子孙带来祸害。

19、进德修业,要个木石的念头,若稍涉矜夸,便趋欲境;济世经邦,要段云水的趣味,若一有贪恋,便堕危机。(古楹联)

释:树立道德进行事业,要有个真实无妄的念头,如果稍微涉及有骄傲自满过于夸张,就走向欲境;济世治国,要如行云流水般自然,如果一为名利所缠绕,就要出现危机。20、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其道德,不为穷困而改节。((《重订增广》)

释:芝兰生长在深山密林中,不因为没有人而不吐芬芳;君子修养自己树立道德,不为穷困而改变节操。

21、女无不爱,媳无不憎,劝天下家婆,减三分爱女之心而爱媳;妻何以顺,母何以逆,愿尔辈人子,将一点顺妻之意以顺母。(古楹联)

释:对女儿没有不爱的,对儿媳没有不憎的,劝告天下当婆母的,把爱女儿的心减下三分来爱儿媳;妻子为什么要顺从,母亲为什么要抵触,愿那些作儿子的,把顺妻的想法去顺从母亲。

22、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孔子)

释:德行浅薄而在要位上,知识少而谋划大事,力量小而负重任,没有不坏事的。

23、君子言忧不言乐,然而乐在其中也;小人知乐不知忧,故忧常及之。((宋·叶适)释:君子讲谨慎如何解忧,不去讲逸乐,其实乐在其中;小人只知逸乐不知忧虑,所以忧愁的事常找上他。

24、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宋·邓牧)释:善于赞誉别人的人,人们也赞誉他;善于抵毁别人的人,人们也抵毁他。

25、人生交分耻苟合,贵以道义久可安。(宋·苏舜钦)

释:人生的交往可耻的是苟合,只有讲道义才是可贵的、长久的。

26、与邪佞人交,如雪入墨池,虽融为水,其色愈污;与端方人处,如炭入薰炉,虽化为灰,其香不灭。(宋·许榧)

释:和心术邪佞人交往,象雪进了墨池一样,虽然化成了水,其颜色越脏;和品行端方人相处,象炭进了薰炉一样,虽化成了灰,但香气不灭。

27、良无磐石固,虚名复何益。(古诗句)

释:贤良的品德没有磐石那样坚固,光要虚名又有什么益处呢!

28、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

/ 28

(宋·杨万里)

释:见到别人的过错,象自己有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听到说别人的过错,也象自己发生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

29、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

释:别人对我有恩有好处,不可以忘掉;我对别人有恩有好处,不能不忘掉。30、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汉·杨雄)释:人必须先要自爱,然后人们才会爱你;人必须先要自敬,然后人们才会敬你。

五、保持廉洁清正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汉·桓宽)

释: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2、但立直标,终无曲影。(《旧唐书》)释:只要立的标杆是直的,就不会照弯曲的影子。

3、大臣法,小臣廉。(明·黄绾)释:大臣能够遵纪守法,小臣就能廉洁。

4、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宋·陆游)

释: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

释:聪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没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洁的人不去贪占并不是他有财物,而是知道不应去贪占。

6、俭节则昌、淫夫则亡。(墨子)

释:俭朴节约就会昌盛,淫欲放荡就会灭亡。

7、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孔子)

释:偷窃别人的财物是为盗贼,何况把别人的大功劳贪为自己的呢。

8、存心邪僻,任尔烧香无点益;持身正大,见吾不拜有何妨。(古楹联)

释:心里存着邪念奸诈,你就是烧香也没一点益处,持身光明正大,见了我不拜又有何妨。(此联的“吾”指神象)

9、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务声华忘政本;养廉唯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

/ 28

大养廉隅。(古对联)

释:作官从政要戒贪。贪利固然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切莫致力于图浮华虚名而忘了从政的根本;养廉唯有俭朴。行节俭,严于律己算是俭;只要求别人,只要求百姓勤俭,便不算是俭,还要从对己严,对人宽来保持品行方正而有节操。

10、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唐·陆贽)

释: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11、臣门若市,臣心是水。(《汉书》)

释:当官的门前象集市一样热闹,当官的心要象水一样清澈。

12、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乐府诗》)

释:走在瓜田里,鞋子掉了也不用手去提,在李子树下帽子歪了也不用手整理。

13、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释:不须要人们夸你颜色好看,只留下清正气节在世界上。

14、欲不除,如蛾扑灯,焚身乃止;贪无了,如猩嗜酒,鞭血方休。((《劝戒全书》)释:私欲如果不除,就象是飞蛾扑灯,被烧掉才停止;贪占没有了结,就象猩猩喝酒,致尿血身亡才算罢休。

15、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唐·柳宗元)释:要珍惜你六尺的身体,不要为虚名来驱使。

16、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官资已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老圃松筠随处好,名园桃李随处新。公余只合凭书卧,座上何须有大宾。((明·于谦)释:睡觉的绳床小的连腿也伸不开,用了多年的蚊帐一半挂上灰尘。虽然国家给的官资很多,在朝里职位也很显赫,但我觉得自己如同这些名利以外的人。菜地松林到处是好地方,果园桃李到处都是新鲜的。公事之余只在书房看书,不必要热衷于招待尊贵的宾客。

17、手帕蘑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明·于谦)

释:手帕蘑菇线香等这些土特产,本来是供人民用的,许多地方官却搜刮来奉献给上司,反而殃害人民。我自己只带两袖子清风去见皇上,免得人民议论长短。

18、人无钢骨,安身不牢。(明·施耐奄)释:人如果没有钢铁般的骨气,就不能牢固地安身。

19、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释: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 28

20、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释: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21、宁为宇宙闲吟客,莫作乾坤窃禄人。(唐·杜荀鹤)

释:就是做一个在世上闲着吟诗的人,也不要做窃取功名利禄的人。

22、心不清则无以见道,志不确则无以立功。(宋·林逋)释:心里不清白就是没有道德,志向不坚定就不能立功。

23、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孔子)

释:考察官吏政府有六条原则,并以此来裁判其政绩好坏;六条中以廉洁为根本,只有做到廉洁、善、能、敬、正、法、辨才有意义。一是廉善,即善于治理,享有辞誉。二是廉能,不仅要有辞誉,而且政令能行。三是廉政,即恪守职位,忠于职守。四是廉正,即作风正派,公正无私。五是廉法,依法行事,没有过失。六是廉辨,辨别能力强,没有疑惑。

24、廉者憎贪,信者疾伪。(唐·陈子昂)释:廉洁的人憎恨贪婪,讲信用的人反对虚伪。

25、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汉·陆贾)

释:据有一定的领土管理着成群百姓,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人,千万不可以图谋私利。如果借助手中的权力置办个人产业,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国家的法令政策他们也就不会服从。

26、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黄宗羲)

释:不以个人得到利益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个人受到伤害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

27、官罢囊空两袖寒,聊凭卖画佐朝餐。最惭吴隐奁线薄,赠尔春风几笔兰。((清·郑燮)

释:官被罢免后我没攒下钱财,是两袖清风,只是凭着卖画来糊口,最惭愧的是女儿出嫁我没给置办嫁妆,只能赠给你我画的几笔兰花。

28、贪爱沉溺即若海,利欲炽然是火坑。(《重订增广》)

释:沉溺到贪占和爱欲中就是进了苦海,利欲太重了就等于跳进火坑。

29、毋私小惠而伤大体,毋借公论而快私情。毋以己长而形人之短,毋因己拙而忌人之能。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毋贪口腹而恣杀牲禽。(《重订增广》)

释:不要私下给人小恩小惠而影响大局,不要借助公论而解决私情,不要以个人的长处去比别人短处,不要因自己拙笨而嫉妒别人才能。不要仗势凌辱和逼迫孤儿寡母,不要为了满足口腹而随意杀害牲畜和飞禽。

30、不以俄顷淫乐,易无穷之悲,虽愚者亦明之矣!(明末·黄宗羲)

/ 28

释:不拿片刻的荒淫行乐去换取没完没了的悲痛,即使是愚蠢的人也会懂得这个道理的呀!

六、提倡艰苦奋斗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唐·韩愈)

释:学业精进于勤奋荒废于嬉戏,做事情成功于努力毁坏于懒惰。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释:认真全面地观察分析一下以前的贤人、国和家庭,能成功的都是由于勤俭,衰败灭亡的都是由于奢侈。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释:从俭朴变为奢侈容易,从奢侈变为俭朴就很难了。

4、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元·白朴)释:从来能成为好事的都生于俭朴,自古瓜儿是先苦后甜。

5、一粒红米饭,几滴牛颌血。珊瑚枝下人,,衔杯吐不歇。

(唐.郑遨)释:一粒红米饭里包含着好几滴牛下巴颏的血,可被人拿去做成酒后,有人坐在珊瑚枝下狂饮,以至呕吐不止。

6、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唐·无名氏)

释:劝你不要沉溺于《金缕衣》一类的歌曲之中,而要爱惜少年时期的宝贵光阴,要乘着大好时机有所作为,如错过时机就来不及了。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释:不被富贵所惑乱,不被贫贱所移志,不被威武强暴所屈服,这才是大丈夫。

8、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

释: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在于节制消费和使民丰裕,并善于把盈余储藏起来。

9、救奢必可俭约。(南朝·范晔)释:挽救奢侈时尚的办法必定是节约俭朴。

10、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

释:对金钱谷粟等财富,要按照时令和礼法,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和消费。

11、明主必谨养其和,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

(荀子)释:贤明的君主必须发展生产,节约开支,开发财源,处处考虑赋税、赈济是否有违反制度的情况。

12、以九式均节财用。一曰祭祀之式,二曰宾客之式,三曰丧荒之式,四曰羞服之式,五曰工事之式,六曰币帛之式,七曰刍秣之式,八曰匪颁之式,九曰好用之式。(《周礼·卷

/ 28

二》)

释:用九种法式节约财政开支:一是祭祀按规则,费用不超支,二是待宾客不铺张浪费,三是办丧事要节约,四是君王的膳食、衣服、车马等费用按定例,五是建筑、制造不奢侈,六是赠送宾客财物适度,严格按规定,七是饲养牛马的草料要具体规定,不过量,八是分赐群臣钱物要严加限定,九是施赠友好的钱财严格规定,不得随便。

13、夫为国者,由为家边,计财力之所任,审趋舍之举动,不营难成之功,捐弃分外之役。(唐·房玄龄)

释:治理国家和管理家庭一样,须计算自己财力的担负能力,弄清楚自己所应进退的方向,不去做那些难以完成的事情以防劳民伤财,抛弃或减少额外的差役。

14、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唐·房玄龄)释:奢侈所造成的浪费,超过了天灾。

1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释:天体的运行刚健壮大,君子以天道行事,其人生要强大自己,生命不息,奋进不止。

16、青天白日的节义,自暗屋漏室中培来;旋转乾坤的经纶,自临深履薄处缲出。((《莱根谭》)

释:光明磊落的伟大人格和节操,都是从蓬门敝户的艰苦环境中磨练出来的;足以治国平天下的韬略,都是从小心谨慎的作事态度中磨练出来的。

17、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成远功。((明·方孝儒)释:不为取得小的成绩而安于现状,然后就可以成为大人才;不被小的便宜所诱惑,然后才可以成就远大的功业。

18、圣人是肯做工夫的庸人,庸人是不肯做工夫的圣人。

(清 颜元)释:聪明有作为的人是肯下功夫努力奋斗的平常人,平常人是不肯下功夫奋斗而没成为聪明有作为的人。

19、富贵本无根,尽从勤里得。(明·冯梦龙)释:富贵本来不能生根,都是要从勤俭中才能得到。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

释:只要功夫到了,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可以滴穿石头。

21、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唐·卢延让)释:吟颂妥贴一个字,就需付出捻断好几缕须发的努力。

22、沧海可填山可移,男儿志气当如斯。(宋·刘过)

释:大海可以把它填平,高山可以把它移走,男儿的志气应是这样的。

2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宋 苏轼)

释:以前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们,不光是有超出别人的才能,还必须是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24、天地之财,要看他从来处,又要看他归宿处。从来处要丰要养,归宿处要约要节。(明·吕坤)

/ 28

释:天地之间的财物,要看它的来处,又要看它的去处。来的地方要丰厚要培养,去的地方要约束要节俭。

25、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释:当官都是苦差事,为官的原是辛苦的人。官职高一步,他的责任便加大一步,忧勤便增加一步。

26、奔走揖拜之日多而公务填委,简书酬酢之文盛而民事罔闻。时光只有此时光,精神只有此精神,所专在此,则所疏在彼。(明·吕坤)

释:成天忙于奔走揖拜,必然把真正要干的公务扔到一边;简书酬酢之文到处飞,人民的事必然茫然而无人过向。时光只有这些,精神只有这点,所专心的光放在应酬上,在事业、政务上必然疏怠荒废。

27、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莱根谭》)

释:在人生中有苦也有乐,只有在苦难中不断磨练而得来的幸福才会长久;在求学时既要有信义,也要有怀疑精神,遇到怀疑的就去求证,只有在不断考证中得来的学问才是真学问。

28、志不坚者智不达。(墨子)释:意志不坚强的人,智慧也不会发达。

29、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唐·李颖)释:不要耽在长安行乐处,让大好光阴白白浪费掉。

30、吾家世清廉,故常居素贫。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汉·徐勉)

释:我家世代清白廉洁,所以日常生活总是清贫俭朴。至于经营个人家业的事情,不仅没有干过,而且从来连说都没有说过。

七、用人察人育人

1、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才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义理。(汉·王符)

释:对于英俊豪杰,依据他们的才能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使他们得到应有的权力和待遇。从上到下,以静制动,国君一呼百应,国君一动而百姓紧随,整个天下,就万众一心,摒弃贪婪和卑下,共同向往道义和真理。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

/ 28

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7、未必人间无好汉,谁与宽些尺度?(宋·刘克庄)

释:并不是人间没有好汉,只是谁能在使用上把标准、规制放宽一些。

8、任之虽重,信之未笃;信之未笃,则人或自疑;人或自疑,则心怀苟且;心怀苟且,则节义不立。(唐·吴兢)释:虽任以重要职责,但却不充分信任他,而信任不充分,就会使人产生疑虑;人生疑虑,就会得过且过;即已得过且过,就不会树立起好的节操义行。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

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2、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明·冯梦龙)释:人不能以貌相好坏来决定取舍,海水不能用斗来计量。

/ 28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16、凡官民材,必先论之;论辨,然后使之,任事,然后爵之;位定,然后禄之。((孔子)

释:凡提拔平民中人作官,必先对他的德能进行考核。考核完作出结论之后,给以任用。任用后,先交给他一些具体的政事,看他是否具有办事能力,试用合格,再根据才能大小确定其官位;根据官位大小,再给以相应的薪俸。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18、馋夫似贤。(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

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2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

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21、人才难得而易失,人主不可不知之。(清·梁佩兰)

释:人才是难以得到却很容易失去的,作为人主不能不明白这一点。

22、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释:我希望天帝重新振作精神,打破常规多种多样地产生人才。

2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 28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2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

释:能够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们,是我的第三件乐事。

25、十人树杨,一人拔杨,则无生杨矣。(《战国策》)

释:十个人栽种杨树,一个人去拔杨树,这样就没有活着的杨树了。

26、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宋·胡瑗)

释:导致天下太平安宁全在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全在教育培养。

27、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莫可非。(宋·陆游)

释: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忧虑的,人们士气峥嵘就不能够责怪、反对。

28、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释:一年的计划,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久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更重要的。

2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释:试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才知;辨别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长七年才能分清。30、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三国·曹植)

释:慈祥的父亲也不能爱护没有好处的儿子,仁义的国君也不能白养着没有用处的大臣。

八、严格执法守法

1、出政施教,赏善罚暴。(墨子)

释: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2、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宋·林逋)

释: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 28

5、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宋·李觏)

释:对杀人的处以死刑,以后就没人敢杀人了;对伤人的处以刑罚,以后就没人敢随便伤人了。

6、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

释: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7、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宋·苏舜钦)

释: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的。

8、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

释: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9、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

释: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10、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孙武)

释: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11、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假于贱。(清·唐甄)

释:善于为官从政的人,在进行刑罚时,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从重,对地位低的从轻;对地位高的紧密,对地位低的稀疏,对地位高的认真坚决,对地位低的宽容。

12、鞭朴不可驰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宋。李觏)释:鞭打的惩戒不能在家庭中松驰,刑罚不能在国家废除。

13、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14、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管仲)释:不因为贵重的宝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还贵重;不因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弯曲国家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要可爱。

1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诸葛亮)

释: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

/ 28

16、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北齐·刘昼)

释:惩罚必须实施到有过错的人身上,奖赏必须给予有功绩的人。

17、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宋·张孝祥)

释:奖赏如果不能与所立的功劳相当,就不如不进行奖赏;惩罚如果不与所犯的罪过相当,就不如不进行惩罚。

18、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宋·欧阳修)

释: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

19、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唐·周昙)

释:管理国家没有多大难处,也要象管理军队一样,关键是军队的法令是非常注重遵照执行的。

20、赏不足劝善,赏不足禁非,而政不成。(宋·欧阳修)

释:奖赏不能够教育人们做善事,惩罚不能够禁止人们为非作歹,这样政权就保不住。

21、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明·张居正)

释:形似禾苗的害草不铲除掉,真正的禾苗就不会茂盛;人们的冤愤不使之宣泄掉,暴戾的气氛就不会消除。

22、上下不合,令乃不行。(管仲)

释:上下之间不团结和睦,命令就不会得到贯彻执行。

23、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晏婴)

释:不因为个人高兴了就随便赏赐下面,不因为个人生气就随意惩罚下面。

24、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汉·司马迁)释:职位不能没有功绩就取得,刑罚不能因为高贵有势力就免除。

25、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清·唐甄)释:国家难以治理,人们往往以为是难在百姓难于管理,不知道难于管理的并非民众而是官吏。

26、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汉·荀悦)释:赏罚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赏要公正合理,罚要坚决果断,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用赏来激励人们做好事,用罚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

27、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清·严复)

释:治理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力求方便百姓。而乱国的法律,是为统治者而立的,它在执行过程中也必然力求为保护统治者,而不方便于人民。这种为少数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数都违背天理人性。违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这个国家

/ 28

也一定不会安定。

28、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淮南子 主术训》)

释:所谓法律,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是非的标准,也是国王治理国家的准绳。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制定奖赏条例,也是为了赏赐那些应该给予奖励的人。

29、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清 严复)释:一个政策的制定,一项法令的实施,如果符合民德、民智、民力的就能存在下去,违背民德、民智、民力的就会被废除。

30、为人君者不多听,据法倚数以观得失。无法之言不听于耳,无法之劳不图于功,无劳之亲不任于官,官不私亲,法不遗爱。上下无事,唯法永在。((战国·慎到)释:当君王的人不过多地听那些空泛无益的议论,而应根据法律制度来评判时政的得失。不合乎法律的话不要听,不合乎法律的辛劳不给以赏赐,没有功劳的亲属不能任用他们作官。当官的人不能因亲徇私,法律对所爱者也不应有特殊的施舍。因此,上下级之间没有别的,只有法律是永存的。

九、加强学习教育

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体;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清·朱舜水)

释:敬重教育、引导人们学习,是建设国家的大事情;举荐起用贤人、培育人才,是作官为政的首要任务。

2、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致于善(宋·欧阳修)释:对善良的人一日教育,就会失去善心而变为恶人,对恶人勤加教育,就可以使他改造成善良的人。

3、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食也。(孔子)

释:学习象种树一样,春天欣赏其华,秋天收获果实。学讲文章是春华,用于修身利行,就是秋食。

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孔子)

释:君子如想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风俗,恐怕没有比广办学校更合适的了。

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正心篇》)

释:培养人优秀品质的根本,没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就会使自身行为端正,22 / 28

自身行为端正就会使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就会使朝廷的行为正确,朝廷行动正确就会使国家政权统治正常,国家风气端正,进而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

6、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孔子)

释:成人教育的法则是:在动机没有发生之前禁止叫预防,正当事情发生时加强教导叫做及时,不超过分寸叫做逊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叫研摩。这四条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释:三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位必有一位在某方面可以当我的老师。我选择哪些好的方面来学习,不好的方面引以为戒,改正自己。

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释:没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全面了解,全面了解不如去亲自实践。

9、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宋·朱熹)

释:如果论起先后来,知识为先,如论起轻重来,实践行动为重。

10、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汉·王允)

释:人的才能有高低之分,但要知道事物道理都要通过学习,学习后才能知道,不问不能长知识。

11、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唐·吕岩)释:不要说大道理人们难以获得理解,只是因为功夫没下到家。

12、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汉·王符)释:虽然有非常聪明智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虽然有非常好的材料,不是一生长就能成材的。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以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以下也。(孔子)

释:对处于中等位置和悟力以上的人,可以进行更高一级的教育;对中等以下的人,却不能进行低一级的教育。

14、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淮南子》)

释:人们不去学习驾驭龙,而都想学驾驭马,不去学治理鬼,而都想学治理人,因为是急所用的。

1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莫知。(宋·杨时)释:不思考所以有疑惑,不追求所以没收获,不询问所以不知道。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

释:努力学习就能接近智慧,尽力身体力行就能接近仁爱,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就接近勇敢了。

17、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莱根谭》)

/ 28

释:人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学问和真理;同时人也要有诚实的态度,诚实了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

18、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

19、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日间不怕人来借,夜晚不怕贼来偷。水旱蝗虫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宋·苏轼《读书歌》)

20、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己胜。(宋·陆九渊)释:学习不长进的人,主要原因是因为好胜不虚心。

2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孔子)

释:善于歌唱的人可使人们继续他的声音,善于教人的人可使人们继承他的志向。

22、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汉·韩婴)

释:智慧知识象泉源一样,行为可以作为人们的表率的人,这才是人们的老师。

23、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

释:君子进行教学,只是晓之以理,进行引导而不是牵拖着前进,进行鼓励而不是压抑,进行启发而不是把道理说绝。

24、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驱;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汉。王粲)释:经常用明亮的镜子照自己,那么污垢斑渍就不会留在身上;能听取直率的批评,那么错误的行为就不会连累着你。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释:一个人抱不拢的大树,是从极小的萌芽开始生长;九层高的台子,是从不断堆土开始增高;人行走到千里之外,是从脚下第一点开始的。

26、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明.吕坤)

释:培养道德进修学业在少年之时,明白道理树立德行在中年之时,义理精通、仁德成熟在晚年之时。

27、人生气质都有个好处,都有个不好处。学问之道无他,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救正那自家不好处便了。(明·吕坤)

释:每个人天生的气质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只是为了培养自己好的一面,疗救自己不好的那一面。

2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释:作为老师这种人,是用来传道理、教知识、解答疑难的。

29、读书贵神解,无事守章句。(清·徐洪钧)

/ 28

释:读书最重要的是理解精神,没有必要只去死记硬背一些文章的句子。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释:年轻时不知道早下功夫勤奋学习,到老了才后悔再想读书学习就晚了。

十、讲究策略方法

1、先理纲,后理纪;先理令,后理罚;先理近,后理远;先理内,后理外;先理本,后理末;先理强,后理弱;先理大,后理小;先理上,后理下;先理身,后理人。是以理纲则纪张,理令则罚行,理近则远安,理内则外端,理本则末通,理强则弱深,理大则小行,理上则下正,理身则人敬。此乃治国之道也。((三国·诸葛亮)

释:先确定大政方针,再制定具体措施;先制定法令,再实行刑罚;先治理当前的,再治理长远的;先处理好内部事务,再处理外部;先治理好带根本性的问题,再解决细节问题;先治理好强的,再治理弱的,先治理好大的,再解决小的,先治理好上层机构,再治理下层社会,先治理好自身,再去管理别人。这是由于确立了大政方针,具体措施才能得以实施;制定好了国家法令,才能具体实施刑罚;治理好近的,远的才能安定;治理好内部,外部就会端正;治理好根本,末节就能畅通;治理住强的,弱的就能伸展;治理住大的,小的就能通顺;治理好上层,下层就能正直,治理好自身,他人就会敬重服从。这些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道理。

2、夫军国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结党相连,毁谮贤良;二曰,侈其衣服,异其冠带;三曰,虚夸妖术,诡言神道;四曰,专察是非,私以动众;五曰,伺候得失,阴结敌人。此所谓奸伪悖得之人,可远而不可亲也。(三国·诸葛亮)

释:治国治军有五害:一是拉帮结伙,二是哗众取宠,三是妄加谈论,四是混淆是非,五是心怀不轨。对这些都应防范它们。

3、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则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荀子)

释:想保持安定,巩固地位,那么没有比平政爱民更好的办法了;想获得美好声誉,那么没有比崇礼敬士更好的办法了;想建立伟大功业,那么没有比尚贤使能更好的办法了。

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墨子)

释:上面为官从政的,如了解得到下边的情况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就可很好地治理,反之,不真正了解掌握下边情况,政策脱离实际,就会发生**。

5、善将者,其刚不可折,甚柔不可卷,故以弱致强,以柔制刚。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不柔不刚,合道之常。(三国·诸葛亮)

释:善作将领的必须有刚柔兼备的性格,但刚强不固执、温柔不软弱,所以可以弱致强,以柔制刚。但单讲温柔会导致软弱,势力会削弱;单讲刚强会导致固执己见,一意孤行,势必

/ 28

灭亡。不柔不刚,才合乎道理的常规。

6、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老子)

释 :在安定的时候容易管理,凶事未发生时容易解决,问题没弄到最严重时易判断,麻烦事在细小时容易处理。因此,凡事都要在没有定局之前妥善安排,在**未发生之前就采取正确的预防措施。

7、摇木者一一摄其叶,则劳而不遍。左右抵其本,而叶遍摇矣。(《韩非子》)释:摇树木的人,如一片叶子一片叶子地去动,那么即使弄得精疲力尽也不可能全部动遍。如从左右推拍树干,那么可使一树叶子都摇动了。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

释:要想缩小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扩张一下;要想削弱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强大一下;要想废除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兴旺一下;要想夺取它,必须暂且故意给它一点。这就叫深藏起来的高明。

9、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孙武)

释:宁可假装糊涂而不有所行动,也不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策划,不露声色,就象冬天的雷电,储存力量,待机爆发一样。

10、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孙武)释:在客观实际中蕴藏着谋略,谋略的运用也要根据客观实际。认识了客观事物的矛盾性,就可掌握和运用谋略。谋略不可违背客观实际,凭主观想象去生搬硬套,就要招致失败。

11、天下有定理而无定法。定理者,知人而已矣,安民而已矣,进贤远奸而已矣。无定法者,一兴一废一繁一简之间,因乎时而不可执也。(清·王夫之)

释:天下有治国的大原则,而具体的法规制度则不能一成不变。大的原则只不过是知人、安民、进贤远奸罢了,而法规制度的制定、废除,是繁还是简,就要因当时具体条件而定,不应拘泥不变。

12、制事者因其则,服药者因其良。书不必起仲尼之门,药不必出扁鹊之方。合之者善,可以为法,因世而权行。(汉·陆贾)

释:处理事情要根据事情本身的规律和法则,吃药治病要根据药物对疾病的功效。一本书的好坏不一定以是否出之孔子之手,一副药的效用也不一定以扁鹊所开之方为标准。凡是符合实际,合乎规律的就是好的,可以把它当作法令制度,根据时代不同而灵活执行。

13、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武)释:足智多谋的将帅对情况的考虑,必须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中要充分考虑到有利条件,才能提高胜利信心;在顺利情况下看到不利方面,才能消除可能发生的祸患。

14、将有五善四欲。五善者,所谓善知敌人之形势,善知进退之道,善知国力之虚实,善知

/ 28

天时人事,善知山川险阻。四欲者,所谓战欲奇,谋欲密,众欲静,心欲一。(三国·诸葛亮)

释:将帅要具有五善四欲的军事实践的才能。所谓五善,就是善知敌方形势,善知进退战术,善知国势财力大小,善知适时把握天时人心,善知山川河流地形。四欲者,作战时要出奇制胜,谋划时要严守机密,复杂情况下要镇静,指挥决心要坚定专一。

15、清白之士,不可以爵禄得;节义之士,不可以威刑胁。(黄石公)

释:对廉洁的人不可用爵禄收买,对有节操义行的人不可用重刑相威胁。

16、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莱根谭》)释:与其计划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不如维持好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17、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莱根谭》)

释:不要责难他人的小过错,不随便揭发他人隐私,不可对别人的坏处耿耿于怀。

18、从时者,犹救火。(左丘明)

释:想抓住和顺应时机,好比救火一样,要迅速、坚决。

19、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莱根谭》)释:遇到表面阴沉而不爱说话的人,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地跟他作朋友;见了自以为是了不起的人,应尽量小心谨慎不与他说话。

20、辟邪不得其情,则邪愈肆;攻疾不对其症,则病愈剧。(明·吕坤)

释:治理邪气得不到真实情况和原因而盲目去治,就会使邪气更猖獗,治疗疾病不能对症用药用术,就会使病情更加严重。

21、千斤之石,置于立板之上,一力可以落九仞;万斛之舟,溯于急流之中,片帆可以去千里。(宋·林逋)

释:千斤重的巨石,放在立起的木板上翘,稍一用力就可使之从很高处落下来;装载万斛的大船,放在顺水急流中,一片帆就可行去很远。

22、治世不一道,使国不必法古。(商鞅)

释:治理世事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管理国家不必非要全按古人的方法。

23、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律古,是为诬古。(清·魏源)

释:完全拿古代的东西约束现在的情况,这是对现时的诬蔑和欺骗;拿现时的东西当法则去看古代,这是对历史的诬蔑和欺骗。

24、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汉·桓宽)

释:有了准备就可掌握主动,没有准备就会被别人所制,陷于被动。

25、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隋·王通)

/ 28

释:对爱多说话的人不能和他作长远的谋划,对多动的人不能长久长处。

26、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明·庄元臣)

释:要到山上去,就要向樵夫了解山上的情况;要到水里去,就要向渔民了解水里的情况。

27、事虽易,而以难处之,未有不治之变;患虽远,而以近处之,未有不及之谋。(明·王廷相)

释:事情虽容易,却把它当难事去认真办理,就没有治不了的变故;祸患虽在很远,却当成在眼前来处理,就没有来不及解决问题的安排。

28、焚林而猎,愈多得兽,后必无兽。(《淮南子》)

释:采取烧掉树林狩猎的做法,虽当时能多得猎物,但以后必没有了猎物。

29、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明·方以智)

释:善于疑虑问题的人,不去疑虑人们都怀疑的事,而是去疑虑人们不会怀疑的事情或情况。

3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梁·刘勰)

释:操演千曲之后才能知晓音乐声的优劣,观察千剑之后才会辨识武器的好坏。

/ 28

第二篇:古今名言警句摘释(精选)

古今名言警句摘释

一、居官为政之要

1、上者,民之表也。表正,则何物不正!(孔子)

释:作为领导者,是民众的表率。表率作用好,任何事情 也会好起来。

2、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释:身居大臣位置的人,应该把使民众的富裕和欢乐当作自己的责任,把民众的贫穷和苦难当成自己的罪过。

3、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荀子)

释:大事不能做,小事又不去做,这是败坏国家和毁灭个人的道路。

16、谄谀在侧,善议阻塞,则国危矣。(墨子)

释:阿谀奉承的人围在身边,善良的意见建议受到阻塞,这样国家就危险了。

17、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汉.王符)释:皇上之所以圣明,是因为能够多方面听取意见;皇上之所以昏暗,是因为偏信个别人的说法。

18、貌言华也,圣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汉.司马迁)释:华丽的语言是虚伪表面的,实在语言是高尚神圣的,能当药治病的语言是苦涩的,使人得病的言语是奉承、甜蜜的。

24、治道之要有三:曰立志、责任、求贤。(宋·杨时)释:治理政事的要害有三方面,就是要树立志气、积极负责任、请求贤人相助。

25、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宋.吕祖谦)释:当官的办法有三件事要特别注意:一是清廉、二是谨慎、三是勤政。

26、轻财足以聚人,律己足以服人,量宽足以得人,身先足以率人。(宋.林逋)释:个人不把钱财看得太重就可以凝聚人,对自己要求严格就能使人们信服,宽宏大量就可以得到人,能以身作则就可以率领人。

2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

释:单单从纸面上了解得到的东西总归是浅薄的,必须知道有些事要亲身参与、亲临实际。

29、只手遮天曾几时,万人有口终须说。(明.瞿式耜)释:想个人一手遮天曾经几时有长久的呢?人们都有口总会要说话的。

二、热爱、报效祖国

1、一片丹心图报国,千秋青史胜封爵。(清·陈璧)

释:一片赤胆忠心为了报效国家,能留下爱国报国的业绩名声胜过被封什么官爵。

2、丈夫所志在经国,期使四海皆衽席。(明·海瑞)

释:大丈夫所应有的志向是经理好国家,能够使天下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

3、愿得此躯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唐·戴叔伦)释:愿把自己的身体长期报效祖国,何必非活着回玉门关内来。

4、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三国·曹植)

释:闲居着不是我的心志,我愿心甘情愿地去解除国家的困难。

5、名编壮士藉,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

释:名字编入了登记壮士的名册,就不能心中想着个人的私事。献身于国家为国排忧解难,把死看为象归来一样。

6、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宋·欧阳修)释:被封赠高官并不是我的意思,我只愿意使天下太平。

8、离家自是寻常事,报国惭无尺寸功。(明·于谦)

释:离开家乡去为国尽力是寻常的事情,惭愧的是为国没立下什么功劳。

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

释:假如对国家有利,我可以把生命交付出来,哪能因为有祸就逃避、有福就去迎受呢。

10、金甄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秋谨)

释:祖国被帝国主义侵占了台湾、辽东半岛,这总要收回来,为了国家的领土完整去牺牲,又岂敢爱惜自己的生命。

11、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清·顾炎武)

19、不为爱亲危其社稷,故曰社稷戚于亲。(管仲)

释:不为了自己所爱的亲人而危害国家,所以说国家比亲人还要亲近。

26、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唐·陈子昂)释:感到边关多事之时自己思念要报效祖国,拔出宝剑离开乡里去从军保国。

三、依靠、关心人民

1、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清·黄宗羲)释:天下的太平或者混乱,不在于一家的兴盛或衰亡,而是在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忧愁或欢乐。

5、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李世民)释:水能够托载着船航行,但也能够把船打翻弄沉。

6、为政,通下情为急。(明·薛渲)

释:为官从政的,掌握和了解下面的情况是最为急迫的。

7、足寒伤心,民寒伤国。(汉·荀悦)

释:脚受了寒就会伤害心脏,民众寒了心就会伤害到国家。

8、天下是天下人之天下。(宋·张端义)释:天下是属于天下人的,不是一两个人的天下。

9、从来治国者,宁不忘渔樵。(明·谢榛)释:从来治理国家的人,都不能忘记最普通的老百姓。

10、块土不能阻狂澜,匹夫不能正颓俗。(宋·林逋)释:一块土不能阻挡住汹涌的狂澜,个人不能纠正衰败恶劣的风俗。

11、仰高者不可忽其下,瞻前者不可忽其后。(三国·诸葛亮)释:仰面向高处看,向高处走的不要忽视下面,往前看的不要忽视后边。

15、治国之道,富民为始。(汉·司马迁)释:治理国家的道理,应从让人民富裕开始。

19、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仲)释:要使政事有所建树,关键在于顺从民心,政事所以废驰,关键在于没有顺着民心。

30、制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释:国家的制度有其平常规律,而有利于民众作为根本,作官从政有规范原则,而使政令通达实行作为最主要的。

四、注重道德修养

2、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明·刘基)

释:道德不广大高尚就不能吸引人、凝聚人;气量不宽宏就不能使人们安全、安定。

3、无德而官,则官不足以劝有德;无功而赏,则赏不足以劝有功。(宋·李觏)

释:没有道德的人作官,这样的官就不能够教育下属树立道德;对没有功劳的奖赏,这样的奖赏就不能激励人们去立功。

4、天下有三危:少德而多宠,一危也;才下而位高,二危也;身无大功而受厚禄,三危也。(《淮南子·人间训》)

释:天下有三种情况最危险:一是缺乏道德的人受到过多宠爱,二是才能低下的人占着高位,三是没有大功的人享受丰厚的俸禄。

5、一指之穴,能涸千里之河;一脔之味,能败十世之德。(清·唐甄)释:一个指头大的漏洞,能流干涸了千里之河;贪婪一片细肉的味道,能败坏人们多年积成的道德。

6、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谓不朽。(《左传》)释:最上面的是树立道德,其次是建立功绩,再其次是著书立说,这些都是很长时间不会消失的,因此可以称作是不朽的。

7、平生德义人间颂,身后何须更立碑。(唐。徐寅)释:一生中道德和节义得到人们颂扬,死后何须再树碑立传。

9、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孔子)释:玩弄人的人丧失道德,贪玩的人丧失意志。

10、以言伤人者,利于刀斧;以术害人者,毒于虎狼。(宋·林逋)释:用语言伤害人,比刀斧还厉害;用心术坑害人,比虎狼还恶毒。

11、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孔子)

释:如果不多行善事,就不能够成名;如果不多做恶事,就不会毁灭自身。

12、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释:不被名誉所诱惑,不被诽谤所吓倒。

13、人重官非官重人,德胜才毋才胜德。(明·李廷机)

释:人们敬重官是敬重作官人的品德,而不是官职官位使作官的受人敬重;做人、作官应是德行比才能高,而不应让才胜过德。

14、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明·薛喧)

释:一有错误的念头要立即遏制住,一有错误的举动要立即改正过来。

17、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重订增广》)

释:责怪别人的心来责怪自己,把爱惜自己的心来爱护别人。切切需要谨慎注意的是:千万不要欺心。

22、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孔子)释:德行浅薄而在要位上,知识少而谋划大事,力量小而负重任,没有不坏事的。

23、君子言忧不言乐,然而乐在其中也;小人知乐不知忧,故忧常及之。(宋·叶适)

释:君子讲谨慎如何解忧,不去讲逸乐,其实乐在其中;小人只知逸乐不知忧虑,所以忧愁的事常找上他。

24、善誉人者,人誉之;善毁人者,人毁之。(宋·邓牧)释:善于赞誉别人的人,人们也赞誉他;善于抵毁别人的人,人们也抵毁他。

28、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宋·杨万里)释:见到别人的过错,象自己有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听到说别人的过错,也象自己发生了过错去总结接受教训。

29、人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

30、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汉·杨雄)

释:人必须先要自爱,然后人们才会爱你;人必须先要自敬,然后人们才会敬你。

五、保持廉洁清正

1、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己身。(汉·桓宽)

释:要想影子正时就把个人仪表搞端正,要叫下属廉洁先要自身廉洁。

4、但得官清吏不横,即是村中歌午时。(宋·陆游)

释:只要使得作官的清正,当吏的不横行霸道,那就可以使人民拥护,就可歌舞升平了。

5、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

释:聪明的人不去做并不是没有事做,而是知那事不能做;廉洁的人不去贪占并不是他有财物,而是知道不应去贪占。

7、窃人之财,以之为盗,况贪天下之功为己力乎。(孔子)释:偷窃别人的财物是为盗贼,何况把别人的大功劳贪为自己的呢。

10、人之行贿,并非所愿。只是行之有利,不行有虑。因之,肃贿风,由上起。上之所为,以导下也;上所不好,以检下也。(唐·陆贽)释:人们所以行贿,并不是心甘情愿的。只是因为行贿对个人有利,不行贿又有顾虑。所以,要肃行贿之风,应由上做起,因为上面的做法,可以引导下面,上面不去受贿,可以制止下面不来行贿。

15、贵尔六尺身,勿为名所驱。(唐·柳宗元)释:要珍惜你六尺的身体,不要为虚名来驱使。

19、其身正,无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

释:领导者自己持身公正,就能使下属自觉去行动;自己身不正,虽然下令人们也不认真服从。

20、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释:公正了就能明白事理,廉洁了就能产生威信。

23、以听官府之大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孔子)

24、廉者憎贪,信者疾伪。(唐·陈子昂)释:廉洁的人憎恨贪婪,讲信用的人反对虚伪。

25、据土子民,治国治众者,不可以图利。治产业则教化不行,而政令不从。(汉·陆贾)

释:据有一定的领土管理着成群百姓,从事治理国家和民众的人,千万不可以图谋私利。如果借助手中的权力置办个人产业,那么就不能教化百姓,国家的法令政策他们也就不会服从。

26、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明末·黄宗羲)

释:不以个人得到利益为利益,而是使天下人都得到利益;不以个人受到伤害为害,而是使天下人解除祸害。

六、提倡艰苦奋斗

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惰。(唐·韩愈)释:学业精进于勤奋荒废于嬉戏,做事情成功于努力毁坏于懒惰。

2、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

3、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宋·司马光)释:从俭朴变为奢侈容易,从奢侈变为俭朴就很难了。

7、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释:不被富贵所惑乱,不被贫贱所移志,不被威武强暴所屈服,这才是大丈夫。

8、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荀子)

释:使国家富足的办法,在于节制消费和使民丰裕,并善于把盈余储藏起来。

9、救奢必可俭约。(南朝·范晔)释:挽救奢侈时尚的办法必定是节约俭朴。

10、食之以时,用之以礼。(孟子)

释:对金钱谷粟等财富,要按照时令和礼法,合理地、有节制地使用和消费。

13、夫为国者,由为家边,计财力之所任,审趋舍之举动,不营难成之功,捐弃分外之役。(唐·房玄龄)

释:治理国家和管理家庭一样,须计算自己财力的担负能力,弄清楚自己所应进退的方向,不去做那些难以完成的事情以防劳民伤财,抛弃或减少额外的差役。

14、奢侈之费,甚于天灾。(唐·房玄龄)释:奢侈所造成的浪费,超过了天灾。

17、不安于小成,然后足以成大器;不诱于小利,然后可以成远功。(明·方孝儒)

释:不为取得小的成绩而安于现状,然后就可以成为大人才;不被小的便宜所诱惑,然后才可以成就远大的功业。

2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宋·罗大经)

释:只要功夫到了,绳子可以锯断木头,水可以滴穿石头。

23、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释:以前能成就大事业的人们,不光是有超出别人的才能,还必须是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25、做官都是苦事,为官原是苦人。官职高一步,责任便大一步,忧勤便增一步。(明·吕坤)

释:当官都是苦差事,为官的原是辛苦的人。官职高一步,他的责任便加大一步,忧勤便增加一步。

28、志不坚者智不达。(墨子)

29、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唐·李颖)释:不要耽在长安行乐处,让大好光阴白白浪费掉。

七、用人察人育人

2、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孟子)释:尊重贤良,使用能人、英俊豪杰能安排在适当位置上,这样天下的人都会高兴,并且愿意在这样的国家里做事。

3、明主之任人,馋谀不迩乎左右,阿党不治乎本朝。任人之长,不疆其短;任人之工,不疆其拙。(晏婴)

释:圣明的君王用人,不让专于谄媚、讨好或说别人坏话的人呆在身边,不让结党营私的人在朝中存在。用人要用其所长,不强行用其所短,让他们去干那些各自擅长的工作,不要强行让他们去干那些不会干的事情。

4、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乘、群臣怨、百姓乱。(《淮南子》)

释:如所任用的人得当,就会使国家安宁、上下和睦、群臣关系融洽、老百姓归附;任用的人不得当,就会国家危难、上下不协调、群臣互相怨恨、老百姓作乱。

5、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明·张居正)释:天下的贤良人才,给天下来使用,为何非要出来给自己办事呢。

6、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汉·司马迁)

释:周文王曾在洗澡时,三次梳理好头发,吃饭时三次停下筷子,起来接待来见他的人,就这样还恐怕失去天下贤良的人才。

9、役其所长,则事无废功;避其所短,则世无弃材。(晋·葛洪)释:使用事物的长处,那么任何东西都不会废弃功用;避开事物的短处,那么世上就没有被废弃的材料。

10、疑则勿用,用则勿疏。(唐·白居易)释:怀疑他就不要用他,既用他就不要冷淡疏远他。

11、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

释:不知人的短处,不知人的长处,不知人长处中的短处,不知人短处中的长处,这样,就不能够用人,不能够教育人。

13、骏马能历险,力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谭 嗣同)

释:骏马能经历艰险,但在田里干活就不如牛;坚固的车子能载拉很重的东西,但渡河就不如船。

14、不可以一时之誉,断其为君子;不可以一时之谤,断其为小人。(明·冯梦龙)

释:不能根据一两次人们对某人的称赞,就判断某人为君子;不能根据一时的非议,就判断这个人为小人。

15、知人之道有七焉:一曰,间之以是非观其志;二曰,穷之辞辨以观其变;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四曰,告之以祸难而观其勇;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三国·诸葛亮)

释:观察了解人的办法有七条:一是要让他们参与到事物中来辨别是非看他的志向;二是用穷追到底的方法辩论看他的应变能力;三是借商议计谋看他的知识;四是突然告诉祸难临头的消息看他的勇气,五是当他酒醉之后看他的本性;六是正当其时给以私利看他的廉洁品质;七是委托他办事情看他的诚实与否。

17、知贤之近途,莫急于考功。功成考,则治乱暴而明,善恶信则直。(汉·王符)

释:知人用人最简捷的途径,没有比考核贡献更好的。如果贡献、功劳确实考核清楚了,那治和乱的情况也就表现的非常明显,人的品质好坏、能力高低会实实在在地反映出来。

18、馋夫似贤。(汉·陆贾)

释:用馋言害他人的匹夫,外表装得象圣人一样。

19、不临难,不见忠臣之心;不临财,不见义士之节。(宋·林逋)释:不面对到难处,就不会看出忠臣的心意;不面对财物,就看不出义士的节操。

20、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唐·杜荀鹤)释:现在的人们看不出是凌云的树木,直等到树木凌云才说它高大。

23、用人者,取人之长,辟人之短;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清·魏源)

释:用人的人,取用人的长处,避开人的短处;教育人的人,成就人的长处,去掉人的短处。

24、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释:能够得到天下的英才教育他们,是我的第三件乐事。

25、十人树杨,一人拔杨,则无生杨矣。(《战国策》)释:十个人栽种杨树,一个人去拔杨树,这样就没有活着的杨树了。

27、人才衰靡方当虑,士气峥嵘莫可非。(宋·陆游)

释:人才衰竭或萎糜才是值得忧虑的,人们士气峥嵘就不能够责怪、反对。

28、一年之计,莫若树谷;十年之计,莫若树木;终身之计,莫若树人。(管仲)

释:一年的计划,没有比上种粮食重要的;十年的计划,没有比种树木重要的;终身长久的计划,没有比培养人更重要的。

29、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唐·白居易)

释:试验玉的真假,要烧满三日才知;辨别枕木和樟木,要等到长七年才能分清。

八、严格执法守法

1、出政施教,赏善罚暴。(墨子)

释: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

2、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宋·林逋)

释: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

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

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

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

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

6、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

释: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

7、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宋·苏舜钦)释: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 的。

8、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荀子)释: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

9、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释: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

10、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孙武)

释: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

13、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

释: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

1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三国·诸葛亮)释: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

17、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宋·张孝祥)释:奖赏如果不能与所立的功劳相当,就不如不进行奖赏;惩罚如果不与所犯的罪过相当,就不如不进行惩罚。

18、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宋·欧阳修)

释: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

22、上下不合,令乃不行。(管仲)

释:上下之间不团结和睦,命令就不会得到贯彻执行。

23、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晏婴)

释:不因为个人高兴了就随便赏赐下面,不因为个人生气就随意惩罚下面

25、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清·唐甄)

释:国家难以治理,人们往往以为是难在百姓难于管理,不知道难于管理的并非民众而是官吏。

26、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汉·荀悦)

释:赏罚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赏要公正合理,罚要坚决果断,要慎重 对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用赏来激励人们做好事,用罚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

九、加强学习教育

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体;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清·朱舜水)释:敬重教育、引导人们学习,是建设国家的大事情;举荐起用贤人、培育人才,是作官为政的首要任务。

2、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致于善(宋·欧阳修)

释:对善良的人一日教育,就会失去善心而变为恶人,对恶人勤加教育,就可以使他改造成善良的人。

3、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食也。(孔子)

释:学习象种树一样,春天欣赏其华,秋天收获果实。学讲文章是春华,用于修身利行,就是秋食。

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正心篇》)释:培养人优秀品质的根本,没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就会使自身行为端正,自身行为端正就会使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就会使朝廷的行为正确,朝廷行动正确就会使国家政权统治正常,国家风气端正,进而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

6、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孔子)

释:成人教育的法则是:在动机没有发生之前禁止叫预防,正当事情发生时加强教导叫做及时,不超过分寸叫做逊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叫研摩。这四条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

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释:三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位必有一位在某方面可以当我的老师。我选择哪些好的方面来学习,不好的方面引以为戒,改正自己。

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

释:没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全面了解,全面了解不如 去亲自实践。

9、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宋·朱熹)释:如果论起先后来,知识为先,如论起轻重来,实践行动为重。

11、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唐·吕岩)释:不要说大道理人们难以获得理解,只是因为功夫没下到家。

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

释:努力学习就能接近智慧,尽力身体力行就能接近仁爱,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就接近勇敢了。

23、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孔子)释:君子进行教学,只是晓之以理,进行引导而不是牵拖着前进,进行鼓励而不是压抑,进行启发而不是把道理说绝。

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释:一个人抱不拢的大树,是从极小的萌芽开始生长;九层高的台子,是从不断堆土开始增高;人行走到千里之外,是从脚下第一点开始的。

26、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明.吕坤)

释:培养道德进修学业在少年之时,明白道理树立德行在中年之时,义理精通、仁德成熟在晚年之时。

28、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释:作为老师这种人,是用来传道理、教知识、解答疑难的。

3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释:年轻时不知道早下功夫勤奋学习,到老了才后悔再想读书学习就晚了。

十、讲究策略方法

4、上之为政,得下之情则治,不得下情则乱(墨子)

释:上面为官从政的,如了解得到下边的情况并制定出符合实际的政策,就可很好地治理,反之,不真正了解掌握下边情况,政策脱离实际,就会发生**。

8、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老子)

释:要想缩小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扩张一下;要想削弱它,必须暂且故 意让它强大一下;要想废除它,必须暂且故意让它兴旺一下;要想夺取它,必须暂且故意给它一点。这就叫深藏起来的高明。

9、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孙武)释:宁可假装糊涂而不有所行动,也不冒充聪明而轻举妄动。暗中策划,不露声色,就象冬天的雷电,储存力量,待机爆发一样。

13、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孙武)

释:足智多谋的将帅对情况的考虑,必须兼顾利和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中要充分考虑到有利条件,才能提高胜利信心;在顺利情况下看到不利方面,才能消除可能发生的祸患。

16、图未就之功,不如保已成之业;悔既往之失,不如防将来之非。(《莱根谭》)

释:与其计划没有把握完成的功业,不如维持好已经完成的事业;与其懊悔以前的过失,还不如预防未来可能发生的错误。

17、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隐私,不念人旧恶(《莱根谭》)释:不要责难他人的小过错,不随便揭发他人隐私,不可对别人的坏处耿耿于怀。

18、从时者,犹救火。(左丘明)

释:想抓住和顺应时机,好比救火一样,要迅速、坚决。

19、遇沉沉不语之士,且莫输心;见悻悻自好之人,应须防口。(《莱根谭》)

释:遇到表面阴沉而不爱说话的人,千万不要一下子就推心置腹地跟他作朋友;见了自以为是了不起的人,应尽量小心谨慎不与他说话。

24、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汉·桓宽)

释:有了准备就可掌握主动,没有准备就会被别人所制,陷于被动。

25、多言不可与远谋,多动不可与久处。(隋·王通)

释:对爱多说话的人不能和他作长远的谋划,对多动的人不能长久长处。

26、入山问樵,入水问渔。(明·庄元臣)

释:要到山上去,就要向樵夫了解山上的情况;要到水里去,就要向渔民了解水里的情况。

27、事虽易,而以难处之,未有不治之变;患虽远,而以近处之,未有不及之谋。(明·王廷相)释:事情虽容易,却把它当难事去认真办理,就没有治不了的变故;祸患虽在很远,却当成在眼前来处理,就没有来不及解决问题的安排。

29、善疑者,不疑人之所疑,而疑人之所不疑。(明·方以智)释:善于疑虑问题的人,不去疑虑人们都怀疑的事,而是去疑虑人们不会怀疑的事情或情况。

30、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梁·刘勰)

释:操演千曲之后才能知晓音乐声的优劣,观察千剑之后才会辨识武器的好坏。

孔子名言 敏于事而慎于言

《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里仁》:“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意为做事勤奋敏捷,说话却谨慎。朱熹注:“敏于事者,勉其所不足。慎于言者,不敢尽其所有余也。”(《论语集注》)又释:“事难行,故要敏;言易出,故要谨。”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语出《论语·为政》“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郑玄注:“不知可者,言不可行也”。朱熹说:“人面无真实诚心,则所言皆妄。”(《朱子语类》卷二四)近人蒋伯潜区分信有二义:“说话必须真实;说了话必须能践言。”(《语译广解》)

讷于言而敏于行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包咸注:“讷,迟钝也。言欲迟而行欲疾。”朱熹引谢良佐注曰:“放言易,故欲讷;力行难,故欲敏。”《论语》中尚有许多同义之句:“慎言其余,则寡悔”(《为政》)、“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宪问》)等。

德不孤,必有邻

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听其言而观其行

语出《论语·公冶长》:“宰予昼夜。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予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说苑·尊贤》记孔子言曰:“夫取人之术也,观其言而察其行也„„是故先观其言而揆其行。”《大戴礼记·五帝德》:“子曰:‘吾欲以语言取人,于予邪改之。’”也即此章义。

第三篇:关于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警句

[古代廉吏治家故事]

书诫训子

唐朝宰相房玄龄世代居官,其父房彦谦“所得俸禄,皆以周恤亲友,家无余财”。他对房玄龄说:“人人皆因禄富,我独以官贫。所遗子孙,在于清白耳。”房玄龄继承其父素俭清白的家风,深得皇帝李世民器重,任宰相15年之久,位高权重,其女为王妃、子为驸马。房玄龄为官谨慎,他专门搜集古今名人家训,逐条书写在屏风上,用这些家训来约束子孙后代的行为。

家训勒碑

宋代包拯认为清廉是为人做官的根本。他曾写了一则《家训》刻在石碑上,立在庐州老家的堂屋前面。全文如下:“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廉政格言警句] 用真心汇成凝聚力,用真诚造就向心力。欲除烦恼须无我,想求安康莫贪心。

官是舵手,公正为桨,廉洁为舵,勤政为帆。识大体保勤廉为官硬硬朗朗,顾大局守规矩做人堂堂正正。

诚信是人的第二张身份证,它比第一张身份证更为重要。第一张失去了可以申请补发,第二张丢失了,则人格殆毁。

清贫与富有本身都不值得赞美,值得赞美的是在清贫和富有面前,都能挺直腰身,保持尊严。

公生明,廉生威。俭以养德,廉以立身。

人心如秤称量谁轻谁重,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功利千秋;两袖清风,勤政为民,名传万古。

贪污一根针,刺痛百姓心。

立志言为本,修身行乃先。

乐自清中出,烦从贪里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宽一分,民受益不止一分;取一文,己为人不值一文。

领导干部搞一次特殊,就失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一片民心。

手莫伸,心莫贪,嘴莫馋; 脑要清,脚要勤,胸要宽。德高方能聚人,公道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作风要朴实,工作要扎实,任务要落实 毛毛细雨湿衣裳,点点私心毁名节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 心清才能志高,心浊必然气短 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

俭以廉之本,奢为贪之源,戒之慎之。诚信做人清白为官,踏实做事勤政为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源洁流清不难成素节,形端影直最易见丹忱。为国为民,流芳百世;贪财贪色,遗臭万年。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 阿谀奉承只能荣于生前,正道直行方可垂名青史 共守勤政廉洁美德,永葆家庭平安幸福。

贤妻常念廉政经,好夫为民事业兴。

妻贤夫祸少,家和万事兴。

夫贵妻荣,妻严夫廉。

家有贤妻,胜似黄金。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国无廉则不安,家无廉则不宁。

家庭应该是廉洁的港湾,而不应成为腐败的漩涡。

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战国《孟子·滕文公上》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滕王阁序》 口贪得饵,终将为钓者所虐;翅缚重金,永不能振翅高飞。与声色犬马“零距离”,难免失误;同清正廉洁“长相守”,方可成才。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飞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宋]苏轼《范增论》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汇纂》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清·朱圭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清代贵州巡抚署斋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廉吏无宦乐,达人不折腰。--古格言联

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清·周凤楞

仕于朝者以馈遣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明朝某吏部自署门联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明·袁崇焕联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古格言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清·纪昀 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清·姚步瀛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桂林抚署联

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柳州侯祠联 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者跽跪;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民保国,正气壮河山。--杭州西湖岳墓联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巧机械,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明·洪应明《菜根谭》

心能辨事非,往事方能决断;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明·洪应明《菜根谭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汉《淮南子·兵略训》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伯养说》

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丛书集成初编》

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宋·杨万里《见执政书》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清碑·官箴》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忧君哀民,独睹乱原,好善妒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东汉·马融《忠经》 廉耻事大,死生事小。--《宋史·叶梦鼎传》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明·于谦《入京》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周恩来选集》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刘少奇选集》

公家的资金要好好积累,不是把公家搞得光光的就叫群众观点强。--《朱德选集》

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邓小平文选》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王通《中说·王道篇》

第四篇:关于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警句

关于清正廉洁的古今名言警句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宋]岳飞

世路无如贪欲险,几人到此误平生。--[宋]朱熹

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战国]《荀子·正名》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宋]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物必先腐也,而后虫生之;人必先疑也,而后谗入之。--[宋]苏轼《范增论》

财能使人贪,色能使人嗜,名能使人矜,势能使人倚。四患既都去,岂在尘埃里?--[宋]邵雍《男子吟》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腾王阁序》

人只一念贪私,便销刚为柔,塞知为昏,变恩为惨,染洁为污,坏了一生人品,故古人以不贪为宝。--清·陈弘谋《从政遗规》卷下《言行汇纂》

铁面无私,凡涉科场,亲戚年家须谅我;

镜心普照,但凭文字,平奇浓淡不冤渠。----清·朱圭

两袖入清风,静忆此生宦况;

一庭来好月,朗同吾辈心期。----清代贵州巡抚署斋联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廉吏无宦乐,达人不折腰。----古格言联

人谁无过,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是亦足矣;

我非爱财,来得明白,去得更明白,吾何慊乎!----清·周凤楞

仕于朝者以馈遣及门为耻,仕于外者以苞苴人都为羞。----明朝某吏部自署门联

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儿孙。----明·袁崇焕联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古格言联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清·纪昀

百里才疏勤补拙;一官俸薄俭能廉。----清·姚步瀛

为政不在多言,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当官务持大体,思事事皆民生国计所关。----桂林抚署联

洁廉为心,忠信为仗;文章在册,功德在民。----柳州侯祠联

不爱钱,不惜命,乃太平根基,名将名言,贪婪者跽跪;取束刍,取缕麻,定斩徇军律,保民保国,正气壮河山。----杭州西湖岳墓联

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为尤洁。智巧机械,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为尤高。(明·洪应明《菜根谭》)

心能辨事非,往事方能决断;不忘廉耻,立身自不卑污。(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肝受病则目不能视,肾受病则耳不能听;受病于人所不见,必发于人所共见;故君子欲无得罪于昭昭,必先无得罪于冥冥。(明·洪应明《菜根谭》)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清·王永彬《围炉夜话》)

举事以为人者,众助之;举事以自为者,众去之。(汉《淮南子·兵略训》)

士有公天下之心,然后能举天下之贤。(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清·朱舜水《伯养说》

廉者士之美节,污者士之丑行。士之不廉,犹女之不洁。不洁之女,虽功容绝人,不足自赎。不廉之士,纵有他美,何足道哉!--宋·真德秀《西山政训》《丛书集成初编》

不求不争于民,而民知逊;不求不贪于民,而民知廉。--宋·杨万里《见执政书》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清碑·官箴》

修身慎行,敦方正直,清廉洁白,恬淡无为,化之本也;忧君哀民,独睹乱原,好善妒恶,赏罚严明,治之材也。--汉·王符《潜夫论·实贡》

清静无为,则天与之时;恭廉守节,则地与之财。君子虽富贵,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毁廉。知为吏者,奉法以利人;不知为吏者,枉法以侵人。--东汉·马融《忠经》

廉耻事大,死生事小。--《宋史·叶梦鼎传》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论语·子路》

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间阎话短长。--明·于谦《入京》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如果图享受,怕艰苦,甚至走后门,特殊化,那是会引起群众公愤的。--《周恩来选集》下卷第四二一页

每一个共产党员,都应该以艰苦朴素为荣,以铺张浪费为耻。--《刘少奇选集》下卷第四。一页

公家的资金要好好积累,不是把公家搞得光光的就叫群众观点强。--《朱德选集》第二一四页

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三。六页

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隋·王通《中说·王道篇》

第五篇:古今励志名言警句摘抄

古今励志名言警句摘抄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宋】陆游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唐】韩愈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宋】陆游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 三春花事好,为学须及早。

花开有时落,人生容易老。【无名氏】《惜时》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偶成》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晋】陶渊明

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孙星衍 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贵有恒,何必三更起五更眠; 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毛泽东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范文澜 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宋】苏东坡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下载古今名言警句分类摘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古今名言警句分类摘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名言警句分类(五篇材料)

    有关珍惜时间的谚语: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走远路的人爱起早,勤学习的人惜分秒。笨鸟先飞早入林,人勤苦学早入门。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之国外篇 1.在今天和明天之......

    古今名言

    1、妻子岂应关大计?英雄无奈是多情。——吴伟业2、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3、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白居易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情景无限。—......

    古今廉政警句

    古今廉政警句 (一) 能吏寻常见,公廉第一难。[金]元好问《元遗山集》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宋]包拯《乞不用赃吏疏》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2 名言警句分类积累

    名言警句分类积累 关于道德的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

    英语名言警句分类篇

    逆境篇 As fruit needs not only sunshine but cold nights and chilling showers to ripen it, so character needs not only joy but trial and difficulty to mellow it.......

    小升初语文分类复习名言警句

    小升初语文:分类复习——名言警句 一,常见名言警句: 有志者事竟成。 言必行,行必果。 莫以善小而不为,莫以恶小而为之。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己......

    名言警句分类积累(五篇范例)

    名言警句分类积累 1、关于道德的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刘备2、关于劳动的: 劳动创造世界。——马克思 3、关于劝学的: A、读书和写作的关系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小学语文谚语名言警句分类

    小学语文谚语名言警句分类 珍惜时间的名言警句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三更灯火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