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专一班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航空中专29班“问题学生”教育转化案例
班主任:王琳淑 爱的教育离不开严格与宽容,离不开耐心与说理,离不开期望与赏识
一、学生基本情况 学号 姓名 民族 性别 20111214 马明江 汉 男
年龄出生年月日 政治面貌 联系电话 身份证号码 1995.12.17 团员 *** ***032
家长姓名
蒋锐 联系方式 家庭住址 *** 云南省保山市隆阳区永昌街道园丁小区
二、家庭情况
马明江同学是一个来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婚后他跟随母亲生活,母亲对其又比较溺爱,所以马明江同学平时在班上话较多,也比较娇气。马明江同学平日里爱说话,上课精神不集中,总爱睡觉,不然就是跟同学打闹,不顾及老师上课,叛逆、抽烟、喝酒、谈恋爱、奇装异服、也不按照学校的安排剪头发。多次严厉的批评教育也不见效。后来,经过与家长联系,我了解到:该生家庭是单亲家庭,在家里也是很叛逆,其家长对此也很头疼,每次和家里互通电话都是不愉快的,她的妈妈对他的行为不满时,不是打就是骂,过后又溺爱他,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便经常找他谈心,帮助他分析不足的地方,以及常此下去的危害,并寻找他身上的优点。比如,他写一手漂亮的字,我便用这些闪光点来激励他,使他渐渐地发生了变化。上课时精神集中了许多,特别是上自习课时能安静地自学,广播操做得也很标准。烟也不再抽了,同学们向他投去赞赏的目光。他与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
二、经过沟通了解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不适应学校教学环境。因为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了。自理能力非常差,又加上是第一次离开父母独自在外生活,更显得不习惯,有想家的感觉。
2、学习基础差。由于学习基础不好使得听课困难,对学习没有兴趣,导致上课开小差、捣乱课堂纪律。
3、父母的溺爱。由于该生在父母的溺爱下养成了懒惰,怕吃苦,自私,不为别人着想的习惯,所以与同学相处不融洽。
三、因此,经过沟通我为解决该学生的问题确立了训练目标,即三学会:会理财、会感恩、会扬长。并围绕这个目标制定了一系列的训练项目。
1、学会生活。
清晨,随着一声清脆的起床哨响,我就让同宿舍的同学监督该生迅速穿好衣服,同时整理内务,被子叠得四四方方、有楞有角,他们的宿舍像军营一样整洁。整理内务之后3分钟后整齐地列队站在了操场上进行早操,早操完毕后是早餐时间。这样不久就使该学生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提高了他个人的自理能力。
2、学会做人
该学生自我意识非常强,在家里习惯于以“我”为中心,到了职中新的集体里,就会表现出自私、集体主义思想淡薄,缺乏关心帮助他人的观念。针对这种情况,我积极引导该学生,并明确指出,爱祖国的具体表现就是爱自己学校、班级、爱自己的父母、教师和同学。否则,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落实。同时,我有意识地组织该学生参观校史展览,学习《一日常规》、《礼仪常规》、《学生守则》、《日常规范》等,帮助该学生学会做人。并且我还要求他开展一、二、三评比活动:一即“每日一做一讲”做一件使他人愉快的事,讲一讲值得学习的人;二即“做人两善”,心地善良,不让人难堪,举止善意,不让人痛苦;三即“说话三要”,语调要轻柔、言语要清楚、讲话要文明。这样他在活动中慢慢学会了与人相处的技巧和乐趣,同时也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四、通过处理该学生问题后,使我意识到作为老师的责任重大,对解决问题学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解决该问题学生之后,我总结了以下经验,以供其他老师进行交流和参考!
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总会有优、中、差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因材施教,善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问题学生),树立差生也能成才的观念,当尽一切努力转化问题学生。对此,我们应做到以下几点:
1、转变教育观念,用辨证的观点对待问题学生。首先,要坚持历史的观点。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在向前发展,同样,人类也在向前发展,问题学生也是如此,因此我们决不能用“今不如昔”,“很难教育的一代”等,诸如此类的话来讽刺问题学生;其次,要坚持全面的观点。用一分为二的辩证法来分析问题学生,相信问题学生有坏的一面,同样也有好的一面,比如说,问题学生在思想上也有进取精神,在学习上也有渴望新知识的意念等;
有一次,上班会课的时候,同学们都在写PDC,我发现他在做其他科的作业!当我走过去的时候,他把作业收了收。这时,我说拿出来看看,他把作业拿了出来,我一看都独立,我当即就表扬他非常不错,你全做对了,真厉害!他一下子就奥首挺胸的坐直了,并微笑了一下。每次上课时,我都会叫他回答问题,然后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夸奖了他,今天表现很不错!
每次去宿舍查晚就寝,我都会有意识的要看看他在干什么!和他说说话,告诉他自己以前也叛逆过,后来自己是怎么样和父母交流沟通的。让他同样也要注意和父母交谈的技巧,并且明白父母的心意!他也会主动找我说最近他父母对他很关心!通过一个学期的教育,家长也觉得有很大的进步,以前从来不给他父母主动打电话,父母打过来也是爱理不理的,总会吼他妈妈。但现在从他父母的口中得知,他打电话跟妈妈说:“我太想回家了”。妈妈说:“太远了,放的短就不要回来了,不然假期都在路上了”,“不,我要回来,我想你们了”。他的妈妈第一次听到儿子对她的想念之声。
当班主任的经验告诉我,学生犯了错误或存在其他不良倾向,只是一方面的问题,不要给学生下死结论。班主任应严格要求,同时要拥有宽容的态度,淡泊的心态,要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树立自信心,认识到自己也能行,使其向健康方向发展。
第二篇: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一、学生基本情况 姓名:李某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2年3月 年龄:21岁
所在班级:高2013届7班
二、主要问题表现
缺乏主动性,没有毅力,学习上不刻苦,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没有自制力,自由散漫,责任意识淡薄,处事情绪化,不冷静,逆反心里严重。
三、有关资料
李某,杨庄乡人。因为家庭经济原因,三岁时,母亲离家出走,再无音讯,不久,父亲收留了一位孤寡老人(李康现称为奶奶)在家中照料李某,自己则外出打工。懂事后,李某曾发誓要出人头地,性格孤僻而又自命清高,曾中考失利,复读两年,进入高中,又因胃病休学一年,在班里算得上是老大哥。
四、问题分析
特殊的家庭构成,让李某缺少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导致李某性格上不健全。母亲离家出走,使他从小失去母爱,在他的印象里,已完全不记得母亲的模样。父亲收留的孤寡老人,尽管使得这个破碎而又贫寒的家稍稍有了暖意,但老人也最多只能为李某负责好一日三餐,让幼小的李某在生活上得以温饱,教育管理上根本无从谈起。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对李某的情况也无暇过问。好在李某本性善良,从不怨天尤人,自暴自弃,懂事的李某曾发誓要亲自改变家庭现状。但自尊而要强的他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可惜是缺乏正确的引导,像无头苍蝇一样,处处表现自己,却得不到认可,以失败告终,而且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被同伴的孤立,有些同学总喜欢有事无事找他的茬,他也不示弱,强烈回击,像一个刺儿头,同学关系不
同时,李某还有一个突出问题,就是意志力薄弱。尽管他的内心深处有强烈的追求上进的愿望,也很想为此付出努力,但是自制能力差,一遇到挫折就有会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又让惰性占了上风,没有了决心,放弃自己,听之任之,行动上慢慢懈怠起来,可谓“三分钟热度”,直到有另外的事情再次激发他。
五、转化方法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由于生理的、心理的、社会的、家庭的、自身的种种原因,存在像李某这样情况的问题学生并不在少数。他们中普遍存在进取心强与自制力弱、成才欲望与惰性心理的矛盾。他们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希望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不辜负老师、家长、亲朋好友的期望,从而让自己的能力得到大家的认可,但在学习过程中,却又惰性太强,会因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太苦太累而难以坚持,厌学心理陡增。他们思考问题不周密,往往凭借一己之愿,坚持己见,冲动行事,不懂得尊重事实,也无视他人的感受,只是带着浓厚的感情色彩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对教师或家长的要求,合自己心意的就去办,不合自己心意的就盲目地拒绝或顶撞。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管理中,我们必须找到根源,有的放矢,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1、真情关心,建立信任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一文中指出的:“要珍惜儿童希望你成为他朋友和导师的愿望。”夏丐尊先生也多次疾呼:“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像李某这样的“问题学生”正是成长过程缺少爱导致的,这样的学生比起他同学来,更渴望得到关注,得到爱怜。教师对问题学生的关注和爱怜,能够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有利于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建立人际关系中的信任,让问题学生走出那个只有自己的狭小世界,在充满爱的氛围中取得进步。
管理中,要经常与问题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在给他们思想、学习上关心和教育的同时,更要在生活上多多过问,帮其解决生活上的问题,让学生感到学校生活的温暖。由于李某缺少家庭温暖,从来没有感受过母爱,加之又患有胃病,每天都要熬中药喝,我接班以后,主动帮助他熬药,叮嘱他按时服药,并经常嘘寒问暖,了解他的饮食情况,告诫他要学会保护自己,知热知冷,根据天气情况增减衣物,不要让自己受凉,不要贪吃生冷食物,爱护自己的身体,爱护自己的胃。久而久之,不仅使他的胃病慢慢好转起来,而且让他亲近我信任我,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心事告诉我,让我对他的教育管理更加得心应手。
2、集体温暖,耐心帮扶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每个学生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身的心理品质和基础的不尽相同,他们在学校的表现也就呈现出差异,因此,要营造了良好的班风班貌,集体帮扶问题学生,根除他们产生问题、蔓延问题的土壤。
进入高三,李某在校外住宿,因为他以前经常为了一些小事和男同学争吵,在班里很没有人缘,大家基本都不招理他,有的同学还伺机找他的茬,于是我通过调查了解,找到了和他同乡的几个女生,每天护送他回宿舍,监管他路途上的安全。有一次,和他以前有过恩怨的几个同学在他住处门口等着准备殴打他,几个女生赶紧打电话告诉我,我报告学校政教处后和几个同事飞奔至出事地点,阻止了这一场恶性事件。经过多方调解,化解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之后,我帮助他慢慢调和同学关系,要求其他同学包容理解李某,也有意让李某为班级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帮助他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威信,不久,他和同学间的关系正常化。在确定贫困补助名额时,全班同学异口同声提出要先给李某留一个名额。集体温暖,不仅让他懂得珍惜同学友谊,而且也激发了他的上进心。
3、树立自信,明确目标
歌德说过:“你失去了财富,你只失去了一点点,你失去了名誉,你就失去了很多,你失去了勇气,你就什么都失去了。”问题学生本身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薄弱,缺乏主动性和进取心,不能抵制外部不良诱因的弊病。要使他们走出困境,就需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明确目标,培养他们在各种不良环境下能不受影响、战胜不良的个人欲望和需求的能力。
在班级管理中,我帮助李某正确地了解自己,经常给他介绍一些已经走出困境的问题学生的经验,来激发他改正错误的意识,从而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确立适合于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目标。我还有意安排他做一些能让他在同学面前露脸的事情,让他懂得如何为人处事,使他确立起不断进步的信心。
六、转化效果
“工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年的悉心教导,目前,李某活泼开朗,阳光有活力,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积极上进,刻苦努力,明理随和,同学关系融洽。
第三篇: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案例基本情况:
丹丹,女,13岁,七年级学生,家距就读学校二三里,生活习惯较好,每天清早自己起床弄早点吃了后按时走路上学,从来没有迟到过,但学习习惯很差,从来不做家庭作业,上课不遵守纪律,注意力不集中,听讲不用心,有时干脆埋头搞小动作,屡次说教都不起作用,成绩下降明显。案例分析: 以上案例可以说是问题学生了,但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生自身的原因。
1、过分自卑。丹丹有强烈的自尊心和好胜心,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但由于长期的失败经历,经常遭到不公正的待遇,所以他的自尊心已经受到严重伤害,通过询问其他的同学,我知道了她的学习基础不太好,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却不见效,就丧失了学习的信心。并且听他母亲说丹丹曾经被狗咬过4次,每次都注射了狂犬疫苗,丹丹认为自己不聪明了是疫苗惹的祸,认为自己不是读书的“材料”了,导致她意志消沉,甚至变得自暴自弃了。
2、逆反心理。逐渐长大的学生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对教师的简单说教,喜欢从反面思考,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因而产生逆反心理。而在丹丹的生活经历中,不是受到家长的责备、打骂,就是被老师批评、训斥,被同学挖苦、讽刺。因此,她往往很敏感,抱有很大的戒心和敌意,不信任别人,一点芝麻绿豆大的小事也会引发一场轩然大波。教师对她进行教育,他会不理不睬,一副你能奈我何的模样。
3、意志薄弱。大多数学生内心深处有求上进的愿望,也愿意为此付出努力,但许多学生往往不能持久。像丹丹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动脑筋,学习成绩退步,在学习中遭多次失败,就产生了厌学心理,认为功夫花了,没有用,不如不出力;犯了错误受到老师教育后,有时有悔改之意,想振作精神奋发向上,但是由于他的自制能力差,一遇到小小的挫折就有可能知难而退,坚持不了几天时间又让惰性占了上风,长期如此,就自己放弃自己,听之任之了。
二、家庭教育的原因。
1、教育方法的粗暴。她爸爸对丹丹在生活方面极其宠爱,对她的学习期望又很高。他认为自己的文化程度不高,孩子应该弥补他们的缺憾。因此,他对丹丹的学习成绩很重视,一听说成绩不理想,就是一顿打骂,很少有耐心地说理与交谈。长期下来,丹丹对学习渐渐地失去兴趣,也逐渐产生逆反心理。
2、家长的宠爱。通过跟家长谈话,我了解到丹丹爸爸整天忙于工作,妈妈外出打工,从小跟着爷爷奶奶,祖辈对其比较宠爱,不管孙辈的要求是否合理,只要孩子开口,祖辈总是有求必应。这无形之中给孩子形成了一种固执的性格。采取的措施
我了解情况之后,结合自身的认识,认为学生的主观因素才是决定性因素,而家庭、学校的因素都是次要因素。所以,我常对丹丹进行心理辅导,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满足丹丹心理方面与学习方面的需要,帮助她正确地了解自己,确立适当的生活目标,教她克服成长中的障碍,在学习、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调整自己的行为,作出明智选择,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作了以下工作: A、以激励的教育方式,唤起她对学习的信心。
为了消除丹丹的畏惧心理,我在课余经常有意无意的找他闲谈,让他帮我送作业、发作业本,上课时从不公开点名批评她,发现她有所进步及时表扬,我经常对同学说:“看,丹丹今天坐得真端正,听课非常认真!”“丹丹同学回答问题声音大了,能让我们听得清楚。”渐渐的,丹丹开始喜欢和我接近了,对学习也开始有了信心。B、积极鼓励,合理调适
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可社会心理学家却认为:在人们的心灵深入,最渴望他人的赞美。赞美是一种鼓励,它在人们心灵深处植入的是信心和力量,播种的是奋进向上的种子;它是一种兴奋剂,让人更加充满活力和精神;赞美还是一种认可,一种肯定,能使人们坚定发展的方向。我认为,多一种鼓励,就少一个背离者;多一句赞美,就有可以把摇摆不定的学生拉入我们期望的行列。相反,批评虽然可以帮助受教育者认识错误,但其心理是不悦的,至于粗暴的批评,更是一种适得其反的做法。为此,对问题学生心理的调适采用少些批评多些鼓励、少些训斥多些赞美,绝对是个好办法。有一次,学校举行田径运动会,她热情高涨,参加了100米短跑赛,并取得了全校第一的好成绩,我趁热打铁,把她的这一成绩反复在班里进行表扬,并通过学校广播表彰了她的这一成绩,此时,她的成就感就溢于言表。
C、家校沟通,促进自觉性的培养。
首先,我找家长谈心,我真诚的告诉家长,不能盲目的把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同时详细地分析了丹丹在校的表现及原因,共同商量解决孩子不良心理状况的办法,建议家长选择适当的教育方式,平时可以多鼓励他说说学校里的事,并给予孩子适当的建议,使他渐渐的乐于表现自己;实施奖惩结合制度,如果最近一周作业的书写有进步或者正确率提高了,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相反则有相应的惩罚。让孩子在家做力所能及的事,并给予积极地鼓励,家长、老师常见面
交流,并当着孩子的面总结做得好的地方与有待改进之处,从而共同督促孩子认真学习。不给孩子零花钱,实在有必要给的话,也要以奖励的形式发给孩子,让他感觉到钱的来之不易,从而学会珍惜,体会到凡事只有努力过才会有报酬,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其次,要求家长督促孩子完成家庭作业,经常查看孩子的作业。作为家长,每天应抽出至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陪孩子,与孩子交流,了解当天老师讲的内容,学校里发生的事、老师布置了什么作业等,家长也在一旁看看书籍、报刊,形成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形成自觉学习的态度。让家长重视孩子的学习过程,不要以分数来衡量孩子的成绩,当她的成绩不理想的时候,家长也不要以打骂相威胁,改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辅导效果。
经过一段时间的辅导,丹丹的进步是很明显的,平时在和同学的交往中,能主动退让,开始在乎同学和老师对他的评价。家长也反映他在家能做一些简单的家务事,不会想要什么就非得到不可,脾气也有所收敛。她从一个令人讨厌的孩子,成为班级中受人欢迎的一员。改变了以前与同学相处时毫不在乎的态度,能积极为集体做事了,尤其是劳动和卫生工作她总是抢着去干,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现在能按时完成作业了,成绩也有了很大提高,在上期期末考试中,语文数学都上了80分。
第四篇: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张启经
问题学生介绍:
学生黄涛,男,八年级4班学生,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爷爷住在一起,不服管束。老人对孩子宠爱、袒护,管理不利,致使孩子不爱学习,旷课、交异性朋友,公开讲下流话,在校内抽烟、结伙打架。
与他谈话时发现该生在说话、行为上都带有社会上那些流气的表现,站、坐没有规矩,说话耍贫嘴,具体措施:
鉴于王某以上的严重违纪情况和一贯表现,我研究制定了以下帮教计划:
1、为严肃班纪、教育本人让其写检查,在班上宣读;
2、召开“遵纪守法、远离犯罪”法制教育班会,进行法制教育;
3、随时了解情况,指出黄涛发展下去的严重后果,加强校规班纪,法制、人生前途教育。
4、找该生谈心,与家长沟通,通力协作配合教育。帮助教育取得的效果:
经过以上教育工作,家长认识到了该生问题的严重性,坦诚自己原来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着不足,愿意与学校配合,加强对孩子的教育。一段时间后,该生有了一定好转,不在学校内吸烟、准时到校上课,与原来的女生断绝了联系,减少了与问题学生的接触。
黄涛的这些变化德育处及时抓住契机,鼓励进步,提出希望,并在适当的时机在班会上点名表扬。
在黄涛进步的过程中也有反复,出现打架现象,我在处理这件事的过程中,考虑到问题学生在改正错误过程中的反复问题,认为只要学生真正认识错误,真心悔改,在处理时可以从轻,给予机会。我认真分析了王某的情况,与其进行了耐心细致地谈话,令他再次写出深刻检查,向被打学生及家长赔礼道歉,黄涛在向被打学生家长道歉时,痛哭流涕,深悔不该,得到家长理解,替其向学校说情,求得学校从轻处理。
经过这件事后,黄涛深深感觉到对不起老师,多次表示要接受教训,改正错误,在以后的时间里,黄涛真的改掉了原来不少坏习惯,能够遵规守纪,认真上课,主动为学校为班级做好事。从黄涛转变中的反思:
1.家校紧密配合是教育转变问题学生的关键 从黄涛的事例中我们感到问题学生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原因占有很大比重。因此,要教育转化问题学生必须争取家长的配合与支持,首先要让家长充分意识到自己的责任;其次,帮助家长树立信心,孩子是可以教育转变,第三,与家长一起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教措施。学校定期与家长沟通,坚持表扬鼓励为主,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联系,应该说我们的做法见到了实效,在黄涛的进步过程中,家长始终能够与学校老师密切配合,随叫随到,学校、家庭教育形成了合力,这是教育转化问题学生的关键。
2.抓住教育契机,宽严结合促其转变
在黄涛的转变过程中,我们抓住了几个教育契机,恰到好处的运用了宽严结合的方法,促使其向好的方面转化。如:在处理劫钱事件中坚持按校规班纪严肃处理,当王某进步过程中出现了反复,听信别人的传言一时冲动打了同学,我们没有简单从事,而是做了大量的调查工作,认真分析了黄涛反复的主客观原因籍犯错误的态度,决定不给其处分升级,允许其出现反复,允许其犯错误。通过严肃的批评教育,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黄涛确实对错误有了深刻认识,痛下决心,决不在惹事。此次问题的处理,对黄涛的触动很大,他深深感到学校的诚意,学校的宽容。
3.引导、帮助问题学生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黄涛及其他问题学生身上共性的问题是学习成绩差,缺乏学习兴趣,我们在制定帮教计划时征求班主任、科任老师的意见,请老师们尽可能帮助黄涛同学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给予关注,这一措施得到了落实,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黄涛同学课上认真听讲,回答老师的提问,经常得到老师的一些表扬,作业也能按时完成,各科学习成绩均有一定提高,特别是技能训练提高得很快。当他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后,也就减少了惹是生非的机会。
总之,转化“问题学生”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和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只要坚定信心,科学教育,这些迟开的花朵将开得更加绚丽,更加灿烂
2014年1月7日
第五篇: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问题学生转化案例
一、案例全景
(一)问题学生表现描述:
李强,是我班的插班生,比我高出一个头,注册那天对我这班主任满不在乎,我想这孩子要给我“上课”了。一个月下来,本来好好的班级在他的一点点影响下,班上不断出现问题,我还是不动声势,继续观察,发现李强学习基础差,上课东张西望,从不做笔记,作业不会做就抄,对学习极其没信心,想学但从不努力,自制力差。课后在教室大声喧哗,不尊重学生,好动又好玩。常常给同学起绰号,有意挑起事端,对班干部的制止不尊重,还大发脾气,性格十分倔强,固执。在宿舍,从不搞卫生,生活自理能力差,散漫,逆反心理十分严重。常常攀比家庭追求金钱与物质享受,虚荣心强。
(二)原因分析:
经过几分周折,找到李强的以前班主任,他们说,李强有几分聪明的孩子,但是由于家庭不重视教育,父亲打工,从不过问孩子的学习,慢慢地李强不学习,上课懒散,不听课,老师多次教育效果不太明显;母亲忙于农活,不善于说话,母亲是外地人,邻居孩子常常笑话李强,致使他一听到说他的不是,他就特别粗暴。后来和不读书的表哥来往,受他们的影响,李强变得不太尊重人,虚荣心不断增强。希望得到家长帮助让他远离表哥,我多次与家长联系,家长忙碌无心处理,因为工作实在顾不上孩子,说“孩子在学校长大就行了,我提供好的经济条件,希望他珍惜,不行以后就出来跟我工作就算了”原 来家长的放任,不重视,导致了李强无心向学,逆反心理强,严重缺乏被爱,从而他慢慢不尊重同学,老师。家长的金钱主义也让李强滋长了攀比和虚荣心。
(三)转化过程
1、邀请家长参与教育
居于李强的这种情况,我决定来一次家访,看到他父亲,我微笑上前打招呼说,“做父母的辛苦了,工作忙还赶回来,您是重视孩子的啊,都是为了孩子好”,他父亲态度也亲切、放松些了:“李强从小就很独立,我工作忙也没时间管教,造成今天我又过错”。我赶紧抓紧谈下去“李强是还是个孩子,现在只要我们努力帮助他、关心他会更棒,他才十来岁,在生活、学习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很需要父母做个引导,同时家长还要多些时间与他聊天,观察他,发现问题,及时给予他帮助。孩子都很敏感,你关心、爱他。他是可以感受到的,一旦他觉得父母在意他,赞扬他,他就会表现得更好。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成才,父母就要做个好榜样,所以我们也要不断读书学习,想办法参与到孩子的生活中去、、、、、、如果再这样放任,这孩子就废了、、、、、”。父亲好像一下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的性“原来教育孩子要这样的啊,看来我做的真的太不够了,”他两眼满泪花,有些激动。我继续讲“您应当和老师沟通一下,试着发现孩子的优点。从优点处着手多一些表扬,或许会好一点,家长要重视,鼓励他继续学习。他连连表示一定尽力和孩子一起成长。我还留了电话,互相沟通交流,达成一致。这次家访我很满意,达到我要的结果,父母亲都真心愿意 参与孩子教育中来。
2、用心与孩子交流
在跟该学生交流时,我先肯定他的优点,我说,“听说您的体育很不错,体育课上课很积极,打球时可以叫上老师我参与,切磋下啊”,李强一下子有点不好意思,低着头笑了一下,然后我接着“新班级怎样适应了吗,在班上有没闹事呢?同学相处怎样呢,”没等我说完,他头低得更下了,开始哭起来,“老师,对不起、、、、、你能帮我吗”他这一举动让我又惊又喜,惊的是没想到我们认为倔强的孩子一下子认错来,喜得是,这孩子真的还想变得更好。我递过纸巾让他尽情哭。等到他平静下来,我循序渐进的引导他认识自己目前的弱点,错误。再与他一起分析这种弱点带来的危害性,然后跟他商榷解决问题的办法,建议他用坚强的意志克服困难。在我耐心的引导下,李强还写下我保证书。
3、带动同学、班干部加入
李强承认自己的不足后,我决定在班级开展一个“互助,一起成长”的主题班会活动,活动准备过程中,班干部邀请了李强帮助装饰教室,搬桌椅,还希望他在班会上发言,李强开心的接受。在班会上,李强承认错误,希望同学们给个机会他,让他们一起成长。为了教育该生,让他的心灵受到进一步的触动,我还组织学生在班里举行主题班队活动,在活动中让孩子感受到大家对他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平时也经常让同学们和他一起做游戏、玩耍,在活动教给孩子正确的与人交往的态度和方法。同学也开始接纳这位学生,课后 在班长带领下,每天一位学生帮助他学习,教导他如何完成功课。在大多数同学参与,监督下,这样,李强在课上就不敢睡懒觉,听课自然认真了一些,但他还是需要不断提醒,鼓励。
4、联手科任老师
课后我和科任老师开了个会,希望得到他们支持我的工作,科任老师也一致同意,他们讨论激烈,说,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不可半途而废,要耐心对待,让优秀生带落后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各科科任都邀请了课代表给李强课后补习,李强开始有点烦躁,老师及时给予鼓励,又点燃李强继续的动力。科任老师不但倍加关心他尊重他,课上故意设计针对练习,创造一个有利的氛围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抓住机会鼓励他站起来回答问题,激发他学习兴趣。让他体会到爱的感觉。
5、培养责任感
在各项帮助下,李强表现较好以前,我决定好好再试试,给他担任一个班上的体育委员,想让他变得有责任感,我知道这样做一定会让我更有针对性并且让我忽略的学生变得越来越少,因此,试着把任务分配给李强,让他变得更有担当,我还给他父亲写了小纸条,告诉他我对他的孩子敢于担当责任的行为感到骄傲。渐渐李强从开始不知做什么,到现在成为体育老师的小助手,他也体验到了自己的存在感,所以更加积极参加班上的活动。我也及时给予鼓励与肯定。担当班干部后,宿舍的卫生他主动打扫,到学期中还被推选舍长呢。当然他还有很多要改正的,但是一个学期下来,他能主动参与课 堂,认为自己是班上成员,老师分配的职务做得有声有色,看到我,他那脸上的微笑,那一句“老师您好”可以温暖我很久很久,让我更有力量坚持现在,以后的工作,所以,我应该更要感谢李强,是他让我也成长。
二、案例反思
(一)给学生爱
后进生都有点自卑,缺乏爱与鼓励,所以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和改变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对学生要宽容,允许犯错,给时间改正,愿意陪学生成长,让学生发至内心地体会到老师的爱。作为老师的我们,应想尽一切办法走进每个学生的心灵,向学生心灵洒下爱的阳光,让他们在得到心灵呵护的同时也能尽情地享受成功所带来的喜悦。
(二)激发学习兴趣
“一个人只要体验依次成功,便会激起无休止地追求意念和力量。”学习上的多次成功,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其积极意义和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反复成功可以促使学生产生一种内驱力--渴求学习,可以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感支配下,主动内化成新的数学知识,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学生获得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自主探索的乐趣。学生品尝到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甜美时,他会再次追求这种情感体验的愿望。激发兴趣学习对后进生来说更是不可缺少的,因材施教。
(三)加强家校的沟通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的成长道路上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因此我们班主任必须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李强的教育个案就告诉我们家校教育的结合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对学生来说,家长要正确引导他们去学;在思想教育上,父母要既是家长,又是朋友,在和孩子互动的过程中跟着孩子一块学习;在孩子面对困难时,我们要鼓励他充满自信,使孩子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可见,在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的前提下,把学校教育延伸到家庭中,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结合,发挥各自的特长,互补不足,形成合力,才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即家校合作将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