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下乡报告论文
三下乡报告论文
人力1112 1120405214 虞贞哲
七月流火,我们苏州科技学院的暑期社会实践在炎炎夏日中绽放出火红的盛夏之花,冗长的酷暑挡不住苏科学子离开象牙塔奔向坚实大地的脚步。
在江苏苏北的经济实力与苏南相比确实存在着距离,我们此次社会实践就选择了苏北的一个全国重点扶贫县。我们将就孩子们的教育问题作相对深入的研究与探讨。在路上,我们就在想象并且讨论着,每个人都有一个自己的怀想,总而言之都是希望看到祖国的花朵们在欣欣地成长着。
下车后我们就奔向了孩子们上课生活的地方,我拜访的是一户留守儿童的家。他的父母外出打工,在他5个月大的时候就离开她去浙江打工了,照顾她的是一位年事已高的老奶奶,腿脚都不是很方便。为了表示我们的一份心,我们便买了一桶油和一袋米。可是他们家住的真的是太远太偏僻了,我们拿着“装备”一直走,乡间小路非常崎岖,我们走了很久,我们当我们终于找到时,那位小女孩竟然不在,她奶奶说她去割草了,为了他们家的家禽和羊,还带的一位比他小的妹妹。我们不禁惊叹,好无奈,我们便开始帮助奶奶干一些活,可是还是有一些我们做不到,因为从来没有做过。过了一会,那位小女孩回来了,她看到我们十分高兴,我们开始和她交流,并且我们中午饭还在那里吃了,真正的吃了一顿乡村的“大餐”。几天里我们几乎朝夕相处培养了深厚的感情,在离别时我们十分不舍,真的好想带这个小女孩去大城市去读书,给她许多人都很不屑的学习环境,可是一切都是那么的无奈和苍白。
在一周的实践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很多,听到了很多,也感受到了很多,我们放弃了舒适的生活和轻松的暑假,但是却收获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无论在认识上、能力上都有所提高。大家在艰苦的条件共处了一周,相互帮助,相互关心,使活动更加精彩。与农民的近距离接触工作让我们了解到:看似容易做时难,很多问题都有两面性,做事情要辨证。各地都有其特殊性,解决问题要讲究方法。然而三下乡”毕竟是一年一度的活动,我们能做的毕竟还很少,投入的时间也不可能太多,几天的工作是无法彻底帮助想要帮助的人的。我们主要是在起一个穿针引线的作用,让当地的百姓了解外界,也让大中专学生认识农村。对于“三下乡”的活动形式和工作力度,我们也应该不断积累经验,加强和改进。“科技、文化、卫生”涉及的面较广,一个单独的学校和团体在能力上还较单一,在组建团队的时候,应该包含具备各种技能的成员,甚至是多校的联合,才能真正起到“三下乡”的作用。
在与孩子们的接触和对学校的参观过程中,我对此深有感触。学校并不算大,但已能保证31小学生的学习。还算明亮的教室和尚未残缺的课桌,与偏远山区相比,以令孩子们满足。但与我生活的城市中的小学已有着天壤之别。这的学习环境并不能用一个“好”字来形容。但孩子们那对学习特有的热情和认真把我深深的感动了,他们有对知识的深切渴望。在和孩子们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们都很想成为大学生成为科学家,对外面未知的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憧憬。改革开放20年来,人们的思想有了极大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让我们来看一组调查结果,在我们调查的家庭中有80%的家庭将孩子的教育费用作为自己未来几年内的最重要支出。绝大部分的家长非常希望孩子能上到大学.我依然清楚地记得乡亲们朴实的话语,搞调查时,当问及孩子们的学习情况时,他们总说:我的孩子都很想上学.其实我们这么辛苦 ,就希望他们多学点东西。孩子们是渴望知识的,村里也是需要人才和技术的。但客观现实表明:许多家庭都被经济条件和教学条件左右为难着,家庭条件稍不好的孩子就会失去读高中的机会。教育,是个沉重的话题。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虽然飞速发展,但离发达地区还有很大一段距离,经济的落后阻碍了教育发展的速度,而教育的落后又反作用于经济,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最终还得抓住“教育是基础,经济是关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农村的这段期间,我也意识到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农民收入中的较大一部分是外出务工收入,农业收入相比来说比重降低了;由于大批青壮年劳力外出务工,留在村中的大部分为老人,妇女和儿童,客观上造成农业所需劳动力不足,延缓了农业的发展;外出务工人员大部分为自发外出,依靠自身关系网外出务工,维权意识淡薄,易上当受骗,权益得不到保障,造成出力不得收入状况出现。这其中有很多是当今政策尚未涉及到的,仍需在今后加大国家立法,严格执法的力度。作为一个管理专业的学生,思考以上问题,我觉得自己责任重大,虽然现在不能协助国家解决实际问题,但现在可充分利用大好时光,好好学习专业知识,以便在今后做到学以致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三个代表的理解,深化对八荣八耻的理解。
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总之,这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使我们在学校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之中去,使我们为农村、为社会作尽到自己的绵薄之力!我们也从“三下乡”中得到了宝贵的社会实践经验。虽然本次“三下乡”活动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三下乡”的路还很长,“三下乡”的工作也将一如既往的开展下去,并且越来越好。
实践也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准备。
第二篇:三下乡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题目:
广西桂平市“三下乡”社会实践论文报告
目 录
一、目录„„„„„„„„„„„„„„„„„„„„„„„
1二、摘要„„„„„„„„„„„„„„„„„„„„„„„
2三、正文„„„„„„„„„„„„„„„„„„„„„„„
2(一)良好的团队组织以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完成一项工作必不可 少的前提条件 „„„„„„„„„„„„„„„„„„„„„„„ 2
(二)深入农村,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3(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重新审视自己不足之处和全面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5四、总结„„„„„„„„„„„„„„„„„„„„„„„6
摘要
2011年是全国大中专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开展15周年。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向青年学生发出的“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的号召,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适应当前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为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伟大的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中,进一步使我校大学生充分发挥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优势。经过研究和讨论,我们选择到广西省桂平市寻旺村进行三下乡活动。我们希望能够尽自己的一份心意,尽自己的一份责任支援农村教育的发展,激发该地学生的求学热情,从而改变他们的学习观念,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我们也会积极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及”十二五”规划的要求,为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关键词:三下乡支教农村调研留守儿童 幸福指数
正文
在2011年的暑假,我有幸成为广东商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广西省桂平市“三下乡”实践团的一名成员并参加了为期一个星期的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收获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良好的团队组织以及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是完成一项工作必不
可少的前提条件。
在前期准备工作中,由于大家多是第一次参加“三下乡”活动,经验明显不足,而每个人对每件事的看法不会是完全相同的,所以处理事情时不免得有分
歧。随着大家逐渐加深认识和了解,使得分歧慢慢减少,工作开展也就越来越顺利。再加上辅导员的悉心指导,准备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我们通过不断的讨论和研究,策划出最优活动方案。就连细小的工作都考虑进去,以便万无一失。我们团队成员根据自己的能力,合理地进行分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从而顺利地完成了前期的准备工作。同时也是为此次活动的顺利完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开展具体工作时,我们不但要在兴桂中学初三班级开展支教活动,还要与当地的学校领导、农民朋友洽谈沟通、进行入户调查、填写调查表等多项工作。最后几天,大家也许是因为太累了而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是大家并没有退却,而是发挥团结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精神,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全身心的投入到自己的工作中。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中,我们顺利并圆满地完成了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从这次活动中,我更加深刻的体会到了集体的力量以及团队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二、深入农村,亲身体验农村生活,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在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中,我们的主要活动有:通过横幅、传单的形式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十二五”规划要求;通过各种趣味教学以及多种多样的活动使得学生认识到知识的魅力,提升其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服务农民工子女,从生活学习各个方面实地解决存在的问题;深入农民家庭了解情况,通过访谈及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幸福感进行评估以及通过积极参加当地的各项劳动,锻炼参与活动人员自身的综合素质。我所在组为农村调研组,主要通过访谈和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幸福感进行评估。
为此,我们深入了农村,接触了我国社会中人数最多,而且最苦、最穷的一
个阶层。这次的调研,使我能够有机会最直接地接触到社会最底层的农民百姓,同时也使我感到了肩上的担子更重、更沉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进步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但是,农民的生活依然很苦,生活环境很差。在和村民们交谈的过程中,我了解到,随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出生和成长,使得原本固定面积的田产越分越小,以至有些青壮年没有田耕而不得不出外打工以维持生活。这应该是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的原因之一,同时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原因。倘若一个家庭成员,能够在家乡衣食无忧,有固定的产业,每年有一定的收成,又怎会离乡背井,留下妻儿老小,外出打工呢?
在这五天的农村调研中,不管路途多远,我们都是步行过去。在这途中,我发现,除了主村道之外,其余路都是泥沼路,坑坑洼洼的很难走,交通运输非常不便。村中剩下的不是孩童就是上了年纪的村民,一个家庭中要是缺失了主要的青壮年力量,那农活的担子不就是更重了吗?由此可见农民的生活之苦,也可以看到要解决“三农”问题,真正的富民增收,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任重而道远。
经过这一段时间与乡亲们的接触,我深深地感到: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比起城市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越是贫穷地区的人们对教育的渴望越强烈。在我看来,教育滞后的根源不在于观念的落后而在于经济的落后。在这次的调研访谈中,很多农村家长表示,不会干涉自己孩子的选择,也不会限制孩子的自由,只要孩子想读,能够读书的都会竭尽全力支持孩子读书。在这里,每个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到更多知识,开阔更广阔的视野,以后就能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像他们的父辈一样,一辈子都是在农村。很明显,这已经没有了封建农村的那种读书没用的落后观念。这一切在与一位退休初中教师交谈中也得到印证。但是,与几个学生的交谈却让我心寒。他们表示一读完初中就出去打工赚钱。而当
我问及想不想读大学时,他们一个个黯然,说:“我们当然很想读高中、大学。但是,我们更想早点出去赚钱,改善生活。”是现实打垮了他们读书的梦想。
从准备下乡到下乡结束,我的心情经历过一次次的万千感慨、一遍遍的心潮澎湃。在与乡亲们从初次接触到互相交流了解再到打成一片,我们经历了从被误认为是调查计划生育和搞业务销售的窘境到乡亲们对我们关怀备至,协力配合和支持我们的工作。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我们体会到乡亲们淳朴的情怀,也感受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富裕的渴望。
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作为一名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深入调查研究,全面而系统的了解我国的现状,加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做一个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新时代青年。
三、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是重新审视自己不足之处和全面提升自己的重要途径。
通过参加这次的社会调研活动,我也发现了自身许多不足之处。首先,缺乏专业的农田知识,而且,自身的学科专业知识还不够牢固和全面。这次活动时间刚好是在农忙时期,在进行入户调研时,十有八九的农民都是在干农活。当我们谈论农村问题时,对一些村民提及的农田问题却是一头雾水,最后只好草草收场。这也是我这次活动的准备工作做得不够的地方,也使我明白要全面发展自己是多么重要。其次就是坚持。在这次调研中,我们全部的路程都是靠双腿走出来的。酷暑当日,燥热难熬,调研和生活条件的艰苦时刻考验着我们。曾有一时,我的信心动摇过,不想再坚持下去。但是,一想到我参加这次三下乡的目的,看到队友们一个个汗流浃背可是还是没有丝毫松懈,我不由得自惭形愧。之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并通过用最好的工作表现来弥补自己的错误。最后一个,也是最为严重的不足就是我们沟通技巧上的问题。由于当地村民思想有点保守和防御心理有点强,在刚开始进行入户调研时,我们没有掌握到熟练的沟通手段,以至被误认为是调查计划生育和跑业务销售的行政人员,从而被村民们拒绝访查。这对我们的调研工作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最后,经过及时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得出有效的调研过程,即“表明身份和来意——取得信任——了解情况——记录问题”。有了明确的实战过程,也还是不够的。为此,我们更是懂的了善于察言观色,遇到突发情况时做到随机应变。在与村民们交谈时,面带微笑,真正做到态度真诚,并通过灵活应用话题从而自然展开访问。这样,我们就能更加容易被他们接受从而将工作做好。简单的社会调研却是隐含了极深的生活技巧和人生哲理。
这次的实践活动充分证明,社会实践促进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坚持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相互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一直以来都是青年锻炼成长的有效途径。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增强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实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更是提高了认识能力、适应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总结
这次的暑假三下乡活动,使我们走出了象牙塔,来到最真实的社会中,去感
受那份最纯真,最朴素的民情;去感觉那哺育我们的神州大地;去感知社会的气息。只有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从而收获丰硕的果实。
第三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_三下乡论文
2010年寒假“三下乡” 2010年寒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报告 10年寒假 目的:进一步了解国情,深入体察民情,增长自身才干 形式:深入农村了解民情,进一步调查研究 时间:2010年7月20日--2月24日 地点: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东山镇
一、调查概况: 东山镇是麒麟区离我们学校需乘两个小时的车的一个大镇。环 境秀美,民风淳朴,交通还算便利。村民文化素质普遍不高,以种 田为生,还有采矿。1.交通状况 仅有一条公路将村子与外界连接,交通不是很便利,自从 1998年重修公路后,村子的经济在交通的带领下稍稍有了起色。2.经济收入状况 经济收入以农作物为主,辅以经济作物如烟草,苹果,柿子,西瓜等,副业饲养家禽如猪,牛,羊,鸡等。农作物收入占经济总 收入80%。农作物品种较丰富,绝大多数农民的收入来源依靠玉米、小麦,烟草等作物。随着进城务工人员的增多,村民的经济收入有 了很大提高。3.受教育状况 村中只有一所小学。师资力量非常薄弱,6个年级,只有5名教 师。学生年龄差距较大,学生素质参差不齐。村民中有30%受过初 等教育、3%受到过高等教育。现在村里只有三个高中生。如今儿童 的上学年龄限制到8岁,但有50%的孩子九岁才开始上学。4.生活状况 据调查村民的粮食、蔬菜都自给,只买一些油盐、肉制品,因 此大部分家庭每月生活费在200元以下。重男轻女现象严重,计划 生育实施效果一般。5.人力资源状况 目前大多数村民出门做民工,留在家中的都是一些老弱妇孺,没有 足够的人力。二 下乡感悟 我对农村教育问题的观点
(1)人们在形容农村的教育状况时总是用适龄儿童入学率低、失 学率高、教育状况落后等概括。我所发现的目前农村教育面临的问 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留守儿童问题。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 市,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 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 受到父母在思想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缺少了父 母情感上的关注和呵护,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 理发展的异常,一些人甚至会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2.“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后,透过表面的“达标”我们会发现,农村的教育状况并没有登上一个“新的台阶”。相反,在并没有根 除导致问题的根源而又遭遇农村税费改革等新的制度环境时,它变 得似乎更加突出了,只是问题的表现形式不同而已。3.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教师分布不合理,教师素 质偏低,教
育教学设施落后。农村小学教师工作生活的环境相对 于城市小学来说非常差,条件也相当困难,老教师不断退休,新教 师不愿意到条件艰苦的农村小学任教,造成农村小学教师紧缺。教 师应付正常教学尚且力不从心,更谈不上推行素质教育。4.资源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 育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 碍农村少年的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2)解决教育问题策略: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 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 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 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较好地运转;其次加 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资教育的 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 放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 村教师问题要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 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
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 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教育资源分配,当 地政府应该把农村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在分配资源时着重 加大农村教育的经费,为农村教育提供土地资源和其它的设备.三.三下乡的意义 大学生参与三下乡活动,是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教 育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一贯方针在新时期的集中体现,是青年学生 健康成长、将自身价值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必由之路。我们通过大学学习后,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 才,适应社会的需要,就要在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 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抓住有利时机参 与各种形式的假期三下乡活动,对于引导我们把学习书本知识与投 身于社会实践统一起来,自觉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的道路,努力缩短成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距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的能力,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最需要的地方去见世面,长才干 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三下乡,有利于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国情。我们出生在改革 开放的浪潮中,成长在邓小平理论不断发展
的年代,对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认识,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单从课堂上是难以得到的.因 此我们必须走向社会,深入农村,了解占全国人口80%的农民的现 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实践中深化对邓小平理论的 理解,深化对改革开放的理解。三下乡,有利于我们真实的体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朴素民风中 的情感滋养,难以尽得于书本;贫困母亲脸上的愁容和失学儿童眼 中的渴望所激发的力量,难以取之于校园。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 实的土地,贴近农民的心,才会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 悦,才会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三下乡,有利于我们增强能力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 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历来是青年锻 炼成长的有效途径。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 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
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通过 “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我们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从无数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 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在实 践中,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提高了认识能 力、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它萌发了我们的责任意识, 在社会实践 活动中,我们真正懂得了,只有到实践中去, 才能迸发出炽热的社 会责任感来, 才能为社会做贡献。
第四篇:三下乡论文
“三下乡”社会实践论文
前言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走入社会,深入社会,了解社会。虽说我们这次只是实践活动,但生活方式却完全不同于学校里的生活,而是转变成了正式的接近社会,锻炼自我了。因此可以说,我们此次三下乡基本上达到了这个目的。
一.当地新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1.培育主导产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基础。只有千方百计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通过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城市转移,广泛合理地利用农业资源,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化和产业化的良性循环。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化、规模化发展。该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领导班子决定发展稻虾连作和水产鱼苗养殖。利用国道和铁路,信息灵通的优势,他积极鼓励农民购买汽车跑运输,搞流通,并成立了运输协会。集体经济得到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人们的生活越过越甜。2.注重人才培养,共同致富。
发展是硬道理,人才是道理中的道理。县在广大农村中深入开展了“能人带动”工程,通过把农村党员培养成致富能人,把致富能人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人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培养成典型标杆,从而带动村民致富。该县还通过多种渠道,将多名农村党员培养成了致富能人,从中挑选了多人进入村、组班子,同时吸纳一批复员退伍军人、在外创业有成之士担任村干部,使全县村干部平均年龄普遍降到45岁左右,具有高中以上学历的提高到60%以上。该县除每年对全体村干部进行专题培训外,还开展了现场观摩、研讨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村干部们带领农民致富的能力。致富能人在村干部任上挑起了新农村建设的大梁,全县农村经济因此实现跳跃式发展。这是县实施“能人带动”建设新农村的典范。
3.努力建设生态文明,共创美好生活。
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更要和谐风“村”风。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狠抓垃圾无害化处理,做到了“四化”:一是垃圾桶装化。每户自配一个垃圾桶,放在房屋后门口,生活垃圾放入其中,由保洁员每天上门收集倒入2个大垃圾池中,再用搬运车运到垃圾掩埋点掩埋处理。二是垃圾处理制度化。村制定了一系列制度,使垃圾处理走上了规范化轨道。三是保洁人员收入保障化。在聘用保洁人员时,村优先考虑低收入家庭,确保低收入家庭生活有保障。在发给每个保洁员每年1000元工资的同时,还帮他们争取到了最低生活保障,从而使他们工作安心、生活宽心。四是村庄环境整洁化。村聘请了保洁员,每天对村里大路小巷、公共场所进行清扫,从而确保了整个新市村的环境优美。优美的生活环境,积极文明的“村”风,农民的日子怎能过得不舒坦?
二.当地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农民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广大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基本依靠力量,决不意味着农民就不必提高自身的素质了。恰恰相反,建设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和要把以人为本落到实处,迫切要求把提高亿万农民的素质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根据建设新农村的总要求,我们要从根本上转变农民传统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和价值观念,引导农民通过投身建设新农村的实践,转变传统观念,提高文化水平,陶冶精神情操,在走向富裕迈向文明和建设新农村过程中使自己真正成为这个伟大事业的价值主体和创造主体。部分农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
三.对当地新农村建设提出的建议
1.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
当地应加大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高度注重农村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当前农村的劳动力来说,提高素质的主要途径是参加培训,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培养农村科技能人;而对于农村的儿童而言,则要让他们系统地接受学校教育,努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儿童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未来,只有他们的文化素质整体提高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才能得到长久的维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农民素质的提高,加大投入,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加强农村优秀文化资源的挖掘,加强农村教育的发展,同时鼓励进城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返乡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鼓励优秀人才向农村流动,从科技文化素质、经济知识、道德素质、政治素质等各个方面提高农民的素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基础。2.加大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监督和宣传力度,建立一体化的管理。(1)对于宣传不到位,应该加大农村基层单位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如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文化下乡等。同时,要增强农民对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有更深的了解,最重要的是要让农民真正了解参加的受益状况,引导和鼓励农民参保,提高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和自觉性。
(2)是要加大农村公共卫生的投入,尤其是加强乡镇一级的农村医疗机构的建设,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条件,提高医护人员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才能彻底改善广大农民的医疗环境,实现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的持续和稳定发展。
(3)是建立一体化的管理和全面化的服务体系。实现制度运行的科学化、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制度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严格监督,强化运行管理,做好农民意见和建议的反馈工作.四.“三下乡”社会实践的意义
1.我们现在在大学学习,要想尽快的成为现代化建设的有用人才,了解社会的需要,就要在 学习期间,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自己的学习热情,调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各种困难和挫折,锻炼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以后的工作做一定准备.这是我参加三下乡活动的目的之一.
2.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了解国情、有利于体察民情、有利于增长才干。社会实践是知识创 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磨练意志,砥砺品格,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3.有利于我正确认识自己,对自身成长产生紧迫感。通过广泛的社会实践活动,能让我看到 自己和社会需要之间的差距,看到自身知识和能力上存在的不足,比较客观地去重新认识、评价自我,逐渐摆正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人民群众的位置。同时会产生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使我能够潜心思考自身的发展问题,不断地去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4.有利于增强我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各种人才的要求也随 之不断变化,竞争已成为社会的基本特征。因此,专业面窄,社会适应性差,综合能力不强的人才在市场竞争中必然处于劣势,社会实践使大学生广泛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断地参与社会生活,在实践中不断动手、动脑、动嘴,直接和社会各阶层、各部门的人员打交道,培养和锻炼实际的工作能力,并且在工作中发现不足,及时改进和提高,使我们更新知识结构,获取新的知识信息,以适应社会的需要。感言
“三下乡”一转眼就过去了,我们感受了,走过了,收获了。我们真正体会到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句话的含义。我们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我们铸就了吃苦耐劳的品质,我们增强了社会责任感,我们提高了领导和沟通的能力,我们了解到书本的知识。贡献社会,是真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体现。短短的几天,硕果累累的收获,这将成为我心底最美好的回忆。
第五篇:三下乡论文
三下乡总结
快乐的时光总是弥足珍贵,短暂的经历总是耐人寻味的,短暂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已经圆满结束,但是对我的影响却远远没有结束。我反复回忆、思索这一路上的点点滴滴,这十多天的社会实践有汗水,有欢笑,更有沉甸甸的收获。
为期十多天的三下乡虽然很短暂,但那是新形势下对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也是对我们“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重要途径。对于我们大学生来说,“三下乡”不仅是一种义务,更是一种责任,是我们实现关心社会,热爱社会,回报社会的青春理想的多彩舞台。社会是一所能锻炼人的综合性大学,只有我们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于社会,投身到社会实践中去,才能使我们发现自身的不足,才能使思想碰撞出新的火花。为今后走出校门,踏进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
第二次参加“三下乡”,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作为本次实践的队员我们是从提前两个星期就开始做前期准备,从策划到实施,每一步都小心谨慎,提前了解了当地的风俗习惯和革命圣地,还有农牧民的一些生产生活情况。我们的实践内容主要是“十二五”规划宣讲,还有文化宣讲,并且还参观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宣传母校的六十华诞庆典。我们的每个队员在前期都认真学习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目标任务和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规划和举措,和一些关系到切实利益的惠农惠牧政策。
我们把所宣讲的内容学习好之后开始做前期的最后准备工作和策划工作,我们统一制作了精美的“三下乡”服装和精美的“三下乡”队旗,宣传条幅,打印了近千份的宣传资料,制作工作证等费用,预计每人收三百元,在出发前,队员们认真学习了内蒙古工业大学2011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手册,认真学习了安全预案和一些基本的急救措施,把能想到的都做到了完美,为最后的出发做好了充分准备。
7月19日我们从学校出发,意气风发,精神抖擞,都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踏上了亲自实践的征途,我们千里之行只为梦想,乘长途汽车远赴包头市达茂旗,在广袤的大草原施展自己的才华,真可谓是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沿途经过希拉穆仁大草原,在蓝天白云和绿草地之间看到了一座座蒙古包,一群群洁白的羊群,真可谓是风吹草低见牛羊,看到牧民们在党的春分下,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的心里也美滋滋的。当日下午我们穿着整齐统一的服装,一行前往达茂旗人民政府办理相关手续,我们受到政府相关人员的热情接待,并且同意我们的宣传计划。此时我们的“三下乡”正式拉 开了序幕,青春的热火已被点燃,我们的明天将更加美好。
第二天在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广福寺广场上出现一列耀眼的白色队伍,我们身穿白色短袖,上面印有电力学院几个醒目的大字,都带白色的帽子,最吸引人眼球的还是在队伍最前面的一面崭新的印有“三下乡”字样的红色队旗,在微风中迎风飘扬。广场上像平日一样热闹。但是,今日的广场更是笑声与掌声不断。百灵服务小队正在耐心的向广大群众宣讲“十二五”惠农惠牧政策,农牧民们看到惠农惠牧政策非常的高兴,队员们有向老奶奶们仔细介绍的,有向老大爷耐心宣传的,看着他们淳朴的笑容,我很是感动。几个热情的老大爷主动要求于队员们合影留念,记录这一美好时刻。大家与群众欢声笑语,在这片不是很大的广场上,充满了与平时不一样的和谐与热情。第三天我们参观了百灵庙抗日武装暴动纪念碑,听老人们讲解了这段可歌可泣的历史,我们受到了很大的鼓舞。最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巧遇俩位内工大的校友,一位是01届校友赵利平现任当地副旗长秘书,另一位是03届校友闫慧,现在纪检委工作,他们当时是工大的佼佼学子,现在也小有成就。他们和我们讲述了当时他们上学时工大的建设和他们那时的趣事。对我们非常的热情,让我们真切的感觉到工大桃李满天下。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磨练了自己的心
智;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锻炼了自己的才干;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培养了自己的韧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社会实践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理解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真正涵义,认识到只有到实践中去,把个人的命运同社会、同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才是青年成长成才的正确之路。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我们只有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拿出百尺竿头的干劲,胸怀会当凌绝顶的壮志,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与社会的接触过程中,减少磨合期的碰撞,加快融入社会的步伐,才能在人才高地上站稳脚跟,才能扬起理想的风帆,驶向成功的彼岸!
自(电)09-2
200911204078
潘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