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_李洪曾
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与研究
李洪曾
一、近年我国学前家庭教育的主要研究与活动
家庭教育是随人类家庭的产生而出现的、最古老的一种教育形态,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一部完整的教育史,特别是学前教育史中,家庭教育应该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在我国,由于受到极左路线的干扰,社会主义教育曾经被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一度被排斥在教育的大门之外。“ 文革”的结束,标志着家庭教育获得了新生。
1987 年开始的由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史慧中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 七五”规划重点课题“ 适应我国国情,提高幼儿素质”研究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的在园幼儿,认知发展水平的个别差异与家庭教育的联系均大于教养机构教育。研究者提出,不能再把幼儿教育简单地理解为就是幼儿园教育,幼儿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上世纪’“年代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和研究工作提供了依据。
1992 年开始的由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李洪曾主持的全国教育科学“ 八五”规划重点课题“ 中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在东北的沈阳、西北的宁夏、西南的成都、华东的南昌和上海市,组织城市和农村!)个幼儿园、企事业单位和社区实验点开展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实践和研究。研究者在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模式和幼儿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实验。各实验点研究获得的适合不同地域、城市与农村、教养机构、社区与企事业单位的指导经验,为幼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提供了多种可借鉴的模式。
1997年6月,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在江西省南昌市成立。该专业委员会的研究领域涉及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和传播媒介的作用三个领域,但以幼儿家庭教育为主。专业委员会成立以来,为推动课题研究,组织了“ 全国幼儿家庭教育研究‘ 九五’(和‘ 十五’)规划课题”的申报、评审和立项;为形成研究队伍,组织了四期“ 全国幼儿家庭教育研究骨干培训班”;为交流成果、提高质量,分别于1999 年和2002年组织了第二届和第三届全国幼儿家庭教育研讨会。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工作推动了我国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开展。
1997 年以来,上海市、北京市、山西省、安徽省、海南省等地区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成立,推动了各地家庭教育研究工作和指导工作的迅速发展。
二、学前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框架
家庭教育是指家庭内围绕着儿童的成长而展开的家庭成员及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影响过程。无数事实表明并有许多研究证实,目前包括学前家庭教育在内的0-18岁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中包括家长教育观念的陈旧、家长对子女教养态度的偏差、家长教育子女能力的低下、家庭教育内容的失衡、教育子女方法的不当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表明,家庭教育需要社会给予适当的指导。
家庭教育指导一般是指:由家庭外的社会组织及机构组织的,以儿童家长为主要对象,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其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由于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对象是作为儿童家长的成人,指导一般在家长工作之余的时间内进行,指导是为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成分的家庭教育服务的,因此我们把家庭教育指导看作是一种带有师范性的、业余的成人教育。
在“ 八五”期间开展“ 中国幼儿家庭教育的研究”的基础上,经过“ 九五”期间研究与指导的实践,我们曾经提出一个反映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 4421”理论框架。这个理论框架认为,家庭教育指导的全过程包括:儿童、家长、指导者和组织管理者等四类对象,儿童的发展过程、家长的家庭教育过程、指导者对家长进行的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和组织管理者对所属范围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进行的组织管理过程等四种过程,以上各种过程赖以进行的物质条件和心理氛围两种环境,对以上对象、过程和环境加以制约的社会大背景。框架认为:上述家庭教育过程、家庭教育指导过程和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管理过程,并不是简单的单向的、自上而下的过程,而是双向的、互动的过程。正是在这种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学校领导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家长与孩子才能得到共同提高。同样,环境与对象也处于互动之中。即使是社会大背景与人们的活动也处于互动,相互影响之中。
三、近年来中国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的主要工作(一)规划课题,发动基层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
根据我们的经验,发动基层单位开展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是十分必要的。这是因为:首先,基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适合当地家长和基层单位实际的具体的理论的指导,而这些具体的认识在现成的《 家庭教育学》中是没有的;其次,众多基层单位开展对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具体问题的研究能够形成一种研究的气氛,有利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第三,基层开展研究也是对基层家庭教育指导者的锻炼,有利于形成家庭教育研究队伍,并为全市性的重点课题研究打下基础。
为了获得实效,基层的研究应该把为实践服务放在第一位。我们提倡在工作中坚持“ 两个服务”的方针,即:家庭教育指导必须为基层单位的中心工作服务,家庭教育研究必须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对基层单位来说,其进行家庭教育科学研究的基础比较薄弱,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热情鼓励与具体指导。对待基层单位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活动应该采取的态度是:发动、鼓励、扶持,同时进行必要的、有可能的指导。
(二)抓点带面,创建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
基层单位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需要通过不同的条线和块块进行面上的组织和管理,然而,面上的工作还需要有点的带动;不同基层单位的指导对象、指导经验和指导条件各不相同,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应该有不同的做法,需要形成不同类型的指导模式。”2002“ 年,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根据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的经验,开始筹划在有条件的地区创建全国学前家庭教育研究基地的设想。
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的主要任务是:1.全面指导。组织力量对属于本单位指导对象的全体家长展开家庭教育的指导。2.实验研究。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实验研究,研究就本单位的特点如何指导才能有效地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3.专题研究。选择专题进行研究,在家庭教育的研究上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4.辐射推广。在一定的范围内介绍、推广家庭教育指导的经验和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的经验。为保证基地创建工作的健康发展,保证基地的质量,我们采取申报评审制度,并对基地创建单位进行基地性质、任务、要求、验收标准等基地知识的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和家庭教育课题研究方面的培训,为创建单位开展创建工作提供帮助。
(三)培训骨干,形成家庭教育研究队伍缺少既熟悉家庭教育基本理论又掌握教育科研基本方法的研究骨干,是基层开展家庭教育课题研究和建设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的拦路虎。根据这一认识,我们将培训家庭教育研究骨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列入工作计划。
自1997年开始,根据研究的需要和基层的实际情况,我们共举办了四类不同性质的培训班,即:以选择研究课题、制订研究方案和运用对应方法为主要内容,以申报家庭教育研究规划课题为目标的“ 家庭教育研究方法培训班”;以处理研究数据和撰写研究报告为主要内容,以形成研究成果、参加家庭教育研讨会为目标的“ 家庭教育研究论文撰写培训班”;以家庭教育指导基本理论、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的性质任务、家庭教育指导实验方法和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验收标准等为主要内容,以创建基地为目标的“ 家庭教育指导实验基地培训班”;根据家庭教育指导与研究信息化、现代化的要求,以!质化研究方法、互联网情报检索、SPSS10.0统计软件的操作E-mail 接送的电子演讲稿的制作等为主要内容,以掌握新方法和更新旧手段为目标的“ 家庭教育研究手段更新培训班”。(四)交流研讨,辐射家庭教育研究成果为了提高研究成果的质量,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学前社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分别于1998年、2000年和2002年召开了“ 全国第二届学前家庭教育研讨会”、“ 全国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形式研讨会”和“ 全国第三届学前家庭教育研讨会”。此外,专业委员会还与地方研究会和研究机构联合召开过多次地区幼儿家庭教育研讨会。通过大会交流、小组研讨、现场观摩、成果展示等形式,交流家庭教育指导的经验、切磋研究过程中的问题、探讨新的研究方法,促进了基层的指导工作和研究工作。
四、家庭教育研究的主要内容
根据上述家庭教育指导的理论框架,专业委员会提出了反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不同领域的(” 个板块,在每一板块下选择了有代表性的课题组成课题群,然后将(“ 个课题群合成了“ 全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研究规划课题指南”。这样从(//1年开始,全国家庭教育的研究进入了有计划运转的轨道。至今,基层单位学前家庭教育研究涉及到家庭教育的(” 个领域。这(“个领域及包含的主要课题有:
(一)从儿童成长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角度出发选择的课题,如,学前儿童的行为习惯、责任心和诚信品质的培养与家庭教育的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教育的研究;学前儿童的营养过剩、龋齿、视力不良等问题的防治与家庭教育的研究;学前儿童的社会交往能力、抗挫折能力、合作精神的培养与家庭教育的研究等等。
(二)从家长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角度选择的课题,如,”23 岁婴幼儿不同带养方式的现状与需求的研究;家长教养态度、亲子沟通与亲子关系的研究;农村学前儿童父母将教育子女的责任推给幼儿园和祖辈老人的所谓“ 双脱手”现象的研究;家长的“ 重智轻德”“ 重知识轻能力”“ 重正规教育轻非正规教育”“ 重正式教育轻非正式教育”等教育观念上,家长对子女的“ 溺爱”“ 放任”“ 冷漠”和“ 专制”等教养方式上,家长“ 重直接教育轻环境创设”“ 重主动行为轻被动行为”“ 重说教轻身教”和“ 重物质提供轻健康心理氛围创设”等教育行为上的倾向性问题的研究等。
(三)从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角度选择的课题,如,家园同步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目的;根据不同对象的特点与需要进行分类指导;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如何具有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的形式如何多样化;教师与家长之间如何建立新型关系;如何充分发挥家长在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研究等等。
(四)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角度选择的,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不同渠道的研究;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的素质与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研究;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工作评估指标的研究;社区对“23 岁婴幼儿早期教养指导的研究;家长学校与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形式更新的研究等等。(五)从具有某一种特征的儿童出发进行的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研究,如,聋哑儿童、弱智儿童的家庭教育;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育等等。
(六)对特殊家长、特殊家庭的家庭教育特点与如何进行分类指导进行研究,如,祖辈家长与隔代教育的研究;父母关系紧张与离异家庭的家庭教育及其指导的研究;下岗职工与特困家庭的家庭教育的研究;城市发展与流动人口的家庭教育的研究;外来媳妇的特点与家庭教育指导的研究等等。
(七)对指导者的研究,如,家庭教育指导者的基本素质要求与来源的研究;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者培训的研究;青年教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的困惑与对策的研究;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志愿者队伍建设的研究等等。
(八)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与管理者的研究,如,影响组织管理者工作效率的因素的研究;地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组织管理者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等等。
(九)对家庭教育与家庭教育指导的环境的研究,如,农村幼儿成长的家庭基本物质条件;幼儿家庭心理氛围的基本要素与创设;邻里关系、家庭关系、婆媳关系对子女的影响;祖辈与父辈教育子女上的“ 代沟”及其对子女的影响等等。其中对学习型家庭的研究涉及现代学习社会中如何为子女创设成长的最佳环境氛围的问题。
(十)针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对儿童发展、对家庭教育、对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影响进行的研究,如,加入!”# 对我国家长教育观念的影响;信息时代的家长与儿童;互联网与家庭教育指导手段的现代化,等等。
五、家庭教育研究的主要成果
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我们逐步形成了以下$% 点认识:
(一)“ 大教育”的观念。儿童是在学校、社会和家庭三种环境下成长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构成我们的国民教育体系。把教育仅仅看作是学校教育,或者课堂教学,或者学科教学,是对教育的一种狭隘的理解。教育应该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和非正式教育。家庭教育对儿童成长的作用,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不能替代的。不能只是强化学校教育而忽视家庭、社区和大众传播媒介对儿童的影响。必须看到,缺少家庭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二)“ 双向互动”与“ 共同成长”的观念。家庭教育是家长与子女之间双向互动的过程。家长的教育观念、教养态度和教育行为影响着儿童身体、心理的发展;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儿童对事物的态度和儿童的行为,包括对家长教育行为的反应也影响着家长。家庭教育的过程有时是由家长的行为起动的,有时是由子女的行为起动的。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应该根据子女的兴趣、特点和需要进行;家长的观念、知识、能力、体力也有不如子女的地方,家长应该放下架子向子女学习。家庭教育指导是家长与指导者之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指导者、家长、孩子在共同成长。
(三)“ 小太阳”与“ 大太阳”。成人围着孩子转的“ 小太阳”现象,被认为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特点,但“ 小太阳”现象只是独生子女教育中的表面现象,并不表明中国家长倾向“ 儿童中心”或“ 儿童本位”。恰恰相反,更多的情况是:成人将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沿着成人预先设计好的成长轨道一步一步前进,这是一种表现为“ 大太阳”现象的“ 成人中心”的“ 成人本位”。“ 大太阳”现象是问题的实质。“ 大太阳”现象才是中国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基本特点。
(四)“ 终身学习”的观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但并不是天生的老师。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需要不断学习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心理特点;随着孩子进幼儿园、到小学、升中学,家长需要不断了解不同学习阶段儿童的任务和容易产生的问题以及处理办法;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家长需要不断转变观念,改进行为,以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逐步变化,家长需要不断调整与子女的关系。总之,家长需要“ 终身学习”,不断“ 继续社会化”。
(五)“ 服务家长”的观念。从家庭教育指导的目的看,我们要从“ 为提高学校办学水平服务”和“ 为提高学校教育质量服务”的基础上,向“ 为提高家庭教育质量服务”发展。从与家长的关系上看,学校教师,不应该是“ 教育家长”,也不纯粹是“ 指导家长”,而应该是“ 服务家长”。
(六)发挥家长的“ 主体作用”。考察一个基层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效果如何,家长的参与性是第一位的指标。评价家长的参与性如何时,不仅要看家长参加指导活动的“ 出勤”率,还要看家长参加活动的“ 认真”程度,更要看家长参与活动的“ 主动”程度,最后还要看家长在活动过程中“ 主体作用”发挥得如何。学校应该吸引家长积极参与其家庭教育“ 指导活动”“ 教育教学活动”,并参与学校的“ 管理工作”。
(七)指导对象的全面性与分类指导。家庭教育指导的对象,既包括家长又应包括子女;既包括父母,又应包括与孩子生活在一起的祖辈老人;既重视对母亲的指导,又应注意对父亲的指导,还要注意对孩子的监护人和教育保姆的指导。对有不同特点的家庭要注意分类指导。可以从孩子特点、家长特点或家庭的特点等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八)指导内容选择的多角度和针对性。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应从多种角度加以选择。不论从何种角度,最终都应考虑作为指导直接对象的家长对这一问题的看法、态度及行为,使指导内容具有针对性。为了做好家长工作,学校班主任不仅要“ 读懂学生这本书”,还要“ 读懂家长这本书”。
(九)指导形式的多样性。要克服“ 居高临下”的、“ 满堂灌”式的、被动的、单向划一的固定模式,注意指导形式多样化,使家长变被动为主动,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围绕同一内容,还应采用多种指导形式配合,以提高指导效果。要关注国际家庭教育指导形式发展的趋势,总结、提炼本市街道乡镇、幼儿园、中小学组织集体性指导活动的经验和规律,尽快与国际接轨。
(十)指导组织的时代性。家长学校是家庭教育指导的一种组织形式,但并不是惟一的组织形式。家长学校在我国家庭教育指导发展过程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将来还将发挥很好的作用。但同时应该看到,不同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同特点的地区、不同的对象条件需要有不同的组织形式。要提倡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形式的多样性。亲子学苑、家庭教育咨询站等是新的组织形式。我们还应不断发现、扶持、总结、提炼、推广新的有效的组织形式。
(作者单位:200032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二篇: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与家庭教育指导 专题简介(范文)
专题简介
专题:0-6岁幼儿身心发展与家庭教育
0-6岁是幼儿身心发展变化最为快速的6年,本专题主要从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安全依恋建立等方面,介绍幼儿期情绪情感发展的一些典型表现,并通过案例,为幼儿园教师提供大量具体的、可操作的指导策略,从而能够达到有效指导家长开展育儿工作的目的。
第三篇: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与策略研究经验交流材料
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经验交流材料
*****学校
交流人:****
农村家庭教育指导的途径与策略研究
经验交流材料
谈到农村家庭教育,许多农村家长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的事,是教师的事。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部分农村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仍然堪忧。
一、不同经济条件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观念完全不同。经济富裕的家庭,他们怀着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对孩子进行教育,为孩子选择优质的教育资源、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选择良好的教育方法。而经济条件不好的农村家庭,家长每天为生计而奔波忙碌,他们抱着一种能够满足孩子的温饱就行的心态来教育孩子,不会为孩子的教育作过多的考虑,对孩子的教育过程极不关心,放任自流。
二、农村家长对孩子学习发展的认识极不平衡。根据我的调查,一个班级45位学生,有60%的农村家长不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30%的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有些了解,只有10%的学生家长了解孩子的学习。
三、农村家庭教育方法单一,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农村家长教育孩子通常以“苦口婆心的说教”、“粗暴教育”、“金钱刺激”等
方法最为常见,这些都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我曾经和一个家长交流时,家长说,老师,你就给我揍他,他要是不听,我就打折他的腿。听起来和老师很亲近,也很想教育好孩子,可方法过于简单粗暴。
四、农村学生家长大部分素质较低,从而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学生家长素质较低,他们的言行不但没有给孩子以好的示范,反而为孩子的成长蒙上了一层阴影。有的家长说话不注重形象,更有甚者当着孩子面讲粗话。这样的家长很难为孩子做一个好榜样。
家庭教育是学校、社会教育的基础。良好的家庭教育,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促进社区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净化社会风气。而对未成年孩子的教育,可以直接影响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发展。因此,农村家庭教育水平亟待提高。根据上述农村家庭教育的现状,我认为应努力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引导农村家庭更新教育观念。当前农村,一些家长由于受陈腐的传统教育观念影响,往往用错误的思想、态度、方法教育子女,以致教育效果不好,不能适应四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因此,必须更新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在指导思想上,要从单纯依靠学校转变为与学校、社会配合,重新认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培养目的上,要从“光宗耀祖”转变为为国家培养各个领域的多层次的四化建设人才,改变只有考上重点大学才是成才的观念;在教育模式上,要从封闭转向开放,支持孩子广泛利用现代信息渠道接受知识,扩大视野,成为有创造志向、创造意志、创造才能的人;在教育态度上,从自由放任转为自觉地、系统地、正确地教育孩子;在教育方法上,要从娇惯溺爱或粗暴、包办代替转变为严爱结合、耐心疏导,让孩子学会生活自理等。
二、指导家长树立教育的榜样,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模仿的榜样。孩子模仿成人,首先是模仿家长,包括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对家长强调说:“不要以为只有在你们同儿童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进行教育。你们是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你们怎样穿戴,怎样同别人谈话,怎样谈论别人,怎样欢乐或发愁,怎样对待朋友或敌人,怎样笑,怎样读报-----这一切对儿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的确如此,家长的言语、思想、作风,对孩子影响很大。一般来说,家长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孩子的思想也往往就高尚;反之,家长言行不正,孩子也必然受到不好的影响。所以,做家长的应随时检点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有意识地在学习、道德行为、锻炼身体等方面,给孩子做出良好的榜样,言教身教一致,才可能教育好孩子。父母是孩子在童年时期接触最多,也是最信任的人,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很重要,如果处理不好,会给孩子心理上留下阴影,影响他们的一生。家长应从自身做起,给孩子营造一个和睦民主的家庭氛围,从方方面面对孩子施以细心的呵护和关爱,使孩子健康成长!
三、引领家长掌握教养子女的规律、方法。当前,大部分农村学生家长缺少一定的文化、道德修养和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不讲究科学育人。鲁迅先生说得好:“能生这件事,自然便会,何须受教育呢。却不知中国现在,正须父范学堂。”“生了孩子,还要想怎样教育,才能使这生下来的孩子,将来成一个完全的人。”高尔基也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事。可是,要善于教育他们,这就是国家的一桩大事了,这需要有才能和渊博的生活知识。”因此,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我们做父母的应该先学会如何做父母,自觉地走进家长学校,听家庭教育讲座,看家庭教育相关报刊,掌握心理学、教育学、卫生学等教育孩子的知识、技能,掌握家庭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同时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教养子女的经验,改进家庭教育方法。这样,才能使家长教育子女的工作更有成效。
四、要组织教师学习农村家庭教育知识。教师对农村家庭缺乏有力的指导。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教育知识,提高教师指导家长搞好家庭教育的能力。教师指导家庭教育的能力提高了,农村家庭教育的质量才会有所改变。
五、学校在指导农村家庭教育过程中要起主导作用。在教育孩子方面,学校与家庭是天然的合作者,学校要充分利用家长对学校的信任,作出统一的规划与要求,进行具体的指导。有些农村家长不知道怎样教育孩子。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使家长主动参与教育孩子的队伍中来,这样才能促进农村家庭教育的向前发展,单一的以家长为主,收不到
良好效果。
六、为农村家长提供针对性强、实用的家庭教育读物。农村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相对落后,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农村家长读的家庭教育书太少。当家长能够意识到用相关的教育理论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农村家庭教育才能说是上了一个新台阶。
总之,农村家庭教育的指导仍然是个任重道远的工作,这要求全体教育工作者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去组织和实施,我们不能因为家长的素质低下而归罪于家长,更不能因为家长而影射到孩子,否则就会以失败而告终。当农村家庭教育走出低谷时,人民必然会给农村教师一个满意的回报。
*****学校
交流人:***
第四篇: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课 题 方 案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观念的更新,传统的婚姻家庭观念受到了冲击,离婚已经成为男人和女人的自由选择。但是随着离婚率的不断上升出现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单亲家庭日益增多,单亲子女的数量急骤上升(我们有些班上四十多个学生就有五、六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这些孩子处在一个特殊的家庭结构里,他们在思想、学习、性格,甚至健康方面一定程度上都有别于完整家庭的子女,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如何认识这种特殊性,怎样有针对性地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教育,不仅许多家庭的父母对此茫然失措,学校也是“老兵遇着新问题”,社会更是缺乏有效的指导。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学校深入进行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课题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个案的研究我们希望可以找到单亲家庭学生的一些特殊的共性,并发现指导单亲家庭父母教育孩子的行之有效的、规律性的方法,给无奈的家长和无助的学生们提供力所能
及的帮助。
二、课题的准备
早在课题申报以前我们学校已经自觉形成了对问题学生特别是单亲家庭学生教育问题的关注,学校领导,特别是彭校、周校多次提出要关注帮助像八(2)班王晓松同学这类的单亲家庭问题学生的成长。不少班主任,像罗琳老师、何小燕老师也早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已经开始着手对班内的单亲家庭问题学生进行教育干预,多次联系学生家长或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庭访问,对这类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科学的指导,通过与家庭联系,双管齐下,收到更全面的教育学生的效
果。
为了更深入了解我校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校心理咨询室于上学期专门对我校初中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了心理问卷的调查。此次调查分成两个
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全体七年级、八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普查,使用《全国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在同一时间内对七、八年级600多名学生进行了比较规范化的测量,然后抽取出全部单亲家庭学生的调查问卷与随机抽取的两倍于单亲家庭学生数量的正常家庭学生的问卷进行结果的比较。心理健康调查的第二阶段心理咨询室专门针对单亲家庭的学生作了第二次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有十道开放性的问题,如:你理解父母离异的决定吗?你认为单亲的家庭结构对你的学习有影响吗等等。通过两个阶段的调查,初步认为单亲家庭的家庭结构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确实会带来一定的不良影响,学生在情绪、人格等方面都较正常家庭的学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根据调查的结果,心理咨询室老师草拟成《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调查结果报告》,为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客观的依据。针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我校于2006年12月专门召开了一次宝安实验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行为矫正方法研讨会。研讨会由周焕南副校长主持,会上罗琳老师对八(2)班王晓松的情况作了具体的介绍,引起了全体与会人员对单亲家庭学生家庭教育的重视。心理咨询室黄健华老师作了单亲家庭学生心理调查结果汇报。在此基础上,教科室江峰主任针对王晓松的情况提出了成立一个专门针对单亲家庭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课题进行研究的设想,彭校充分肯定了这一设想并对单亲家庭学生的下一步教育工作及课题的开展作了指导性的发言。
三、课题的形成
正在我们准备正式着手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区教科培中心全国“十五”规划课题:《对不同类型的家庭分别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的相关通知下发了,于是,我们马上向区总课题组申请子课题立项并得到批准,2006年月12月我校正式成立了《单亲家庭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子课题组。课题组成立以来,学校各级领导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组建了强有力的课题组成员:周焕南校长亲自挂帅任课题组负责人,教科室江主任为课题组副组长、德育处郑悦绚主任任执行副组长,各年级的年级组长周桂兰老师、钟敬君老师、李碧辉老师、蔡映媚老师,以及心理咨询室黄健华老师为主要的课题组成员,使本课题组具有很强的科研实力。
四、课题研究目标
对单亲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作深入调研,寻找其家庭教育的缺失和误区,找准影响孩子健康成长的一般和特殊因素,深入探究和剖析产生的多种原因,细致而准确地作出诊断,找寻各种对症的指导方法和策略,并进行介入性的干预和实践指导,在指导过程中对正在进行的指导内容、方式、策略、步骤等不断反思、检验和修正,从而不断提高对个案家庭指导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科学性,取得指导本类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成功经验,并认真总结、归纳、提升形成对此类家庭家庭教育指导的尽可能科学而有可行性的策略、步骤、方式。
五、课题研究思路
单亲家庭概念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特殊性早已引起世人关注,从论文到论著,研究文献林林总总。有雷洁琼的《中国家庭问题研究》、单鸿雁的《单亲家庭研究综述》、查颖的《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研究》、李霞的《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分析与研究》、庄晓薪、张洁的《单亲家庭与完整家庭教育模式及其子女性格发展的比较研究》、美国昆特.克罗辛斯基《如何帮助父母离异的孩子》、俄罗斯柳德米娜.叶甫盖尼耶芙娜.乌里茨卡娅的《您忠实的舒立克》。相关著作有徐安琪的《单亲家庭里的孩子们》、宋戈的《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减压主》、聂琼芳的《单亲家庭是“作孽”和“畸形”吗》及德国人腾尼斯的《单亲家庭儿童刻板印象转变》。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弗洛伊德的《自我及其防御机制》、蒙台梭利的《儿童的教育》等大师的著作中获得启示,也可从《中国家庭教育》、《家长月刊》等当今杂志中获得信息,但这一切都只是可供借鉴的文献,真正的研究还得我们自己完成。
本课题旨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家庭教育特别是对单亲家庭子女中问题学生的家庭教育进行跟踪、观察、分析和研究,力图在此类学生的家庭教育指导上能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从指导内容、,策略、步骤及日常细节上给予支持,从而深化家校联合的内容,提高教育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当今社会,随着婚姻观念的日益开放和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主体意识的日益增强,离婚及丧偶等原因造成的单亲家庭现象已不可回避,而单亲家庭子女的教育问题也就同样不可避免地成为
当今教育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我们的研究只是以现实中已有的一类教育现象为对象,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对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某些因素进行思考和分析,以求向无奈的家长们提供有效的建议,给无助的学生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本课题研究的核心问题即单亲家庭中的问题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行动与研究,但不排除对单亲家庭中的一般学生和优秀学生的分析参照和研究对比,也有可能与非单亲家庭中的各类学生进行比较研究。在本课题申报以前,我校就开始了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注意并对个别问题学生开始跟踪进行个案建档,应该说有了
进行该课题研究的基础。
本课题将以我校所有单亲家庭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这些学生中的问题学生为核心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将包括对这些学生的在校表现、在家表现、日常行为、个性特点、常态情行、非常态情行;家庭现状、人员结构、人员个性、文化状况、经济现状、家庭气氛等等,从一切可能关涉到的关系和环节中寻找导致学生异常行为的原因,从一切可能对学生现状产生好的转化作用的环节寻找支持、研究对策,并把整个过程中的研究从整体到局部到阶段到个案到细节精细化、条理化,使之成为课题研究的成果的实证性内容。
六、课题研究条件
1、理论研究基础
宝安区《中小学家长学校规模化实施家庭教育个案跟踪指导的实践研究》已经取得了切实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对家庭教育各要素的本质认识,并为新课题的开展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家庭教育评价指标》,为进一步指导家庭教育提供了
科学标准。
2、科研人员配备
课题组成立以来,学校各级领导对课题研究高度重视,由周焕南副校长亲自挂帅任课题组长,教科室江峰副主任为课题组副组长,德育处郑悦绚副主任为课题组执行副组长,学校各年级组长:周桂兰老师、钟敬君老师、李碧辉老师、蔡
映媚老师以及学校心理咨询室黄健华老师为主要的课题组成员。各班主任为一般课题组成员,形成了不同学科、不同专长、不同能力、不同年龄合理搭配,教育科研、教育行政、教育实践人员三结合的研究队伍。
七、课题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研究的全过程对个案家庭作前期、中期、终期三次家庭状况问卷调查,调查卷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家庭和家长状况的调查,第二部分是孩子成长现状的调查。同时选取大于个案数约一倍的参照家庭进行调查以作对比和参照。
2、个案跟踪指导法
每个个案家庭由1-3名教师介入指导,至少每月进入家庭一次,实地观察,进行深度家访指导。指导教师以服务为宗旨,以朋友的平等身分和家庭成员形成亲和而密切的关系,以商量、讨论、合作的态度开展指导工作,调动家长和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争使家长成为共同参与研究,既获得指导,又产生自我指
导能力的一员。
3、比较研究法
课题组计划根据家庭教育评价指标作三项具体的比较工作:一是对经过个案指导和未经指导的参照对象进行横向比较,目的是发现个案指导对个案家庭的进步所起的作用;二是对个案家庭前测和后测进行纵向比较,目的是为了证实个案家庭进步的方向和幅度;三是对一个筛选出来的十个个案家庭作指导前后的横向对比,目的是为了探索个案指导的不同特征和效果。
4、案例研究法
培养和指导负责个案研究的教师对个案跟踪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将自己的跟踪全程写成教育案例,为以后的教育带来思考与借鉴。
八、课题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06年10月-2006年12月)
课题申报前学校自觉形成问题关注,心理教师组织问卷调查,形成一期调
查报告,召开一次报告会
第二阶段:课题形成阶段(2006年12月-2007年1月)
成立课题组,制作课题申报书,召开首次课题组会议,制订课题实施方案。
第三阶段:主要研究阶段(2007年1月-2008年10月)
1.在全校范围内摸底落实单亲家庭个数(全校共31个),并根据相关情况对这些家庭进行初步分类(2007年4月)
2.确定10个单亲家庭个案指导研究对象,并为课题组成员落实跟踪研究
指导任务(2007年5月)
3.制定宝安实验学校单亲家庭学生个案研究登记表(2007年5月)4.计划每学期对每个个案家庭家访三次(共三个多学期十次家访),每次都作好记录,并及时整理入个案研究登记表,形成翔实的过程研究档案。
第四阶段:总结汇报阶段(2008年10月-2009年1月)
深化研究、总结成果、汇报结题
九、课题预期成果
1、接受个案指导的家庭、家长、孩子具有了显著的变化和进步,个案家长基本合格率达80%以上,问题学生转化率90%以上。
2、构建对单亲家庭问题学生家庭进行成功指导的可行性策略、模式、方法和步骤以及特殊问题的系列应对措施。
3、打造一支具有家庭教育指导专业能力的教师队伍,并具有较强的单亲家庭问题学生家庭教育问题的诊断、指导、矫治能力。
4、通过个案的实录、精彩片段的光盘记录、文集以及结题报告等形式呈现
研究成果。
第五篇: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与对体系构建的建议
我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问题与认识
一、问题的提出——我们为什么要研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
党和政府历来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需要家庭外给予指导;基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者的困惑;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需要研究;我们研究的具体目标。
二、研究的方法——我们是怎样研究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现状的
调查的对象;调查的内容;调查的过程;数据的整理;数据的分析。
三、研究的结果——基层指导机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现状(一)指导队伍与对象
1.孩子的情况。男孩多于女孩;各年龄段独生子女比率均超过50%,但随年龄段升高独生子女比率呈下降趋势。
2.家长与家庭的情况。“80后”不仅已经成为1-3岁婴幼儿父母的主体,而且开始逐渐成为3-6岁幼儿园幼儿父母的主体;随着孩子年龄段的降低,作为家庭教育指导主要对象的孩子父母中,独生父母的比率呈现上升趋势;绝大多数家长已经达到普及教育的水平;家长的职业层次随学校级别的下降而上升呈现出逐级下降的趋势;家庭中对孩子影响的大小依次是母亲、父亲和祖辈;随学校级别的上升,母亲的影响在下降,而父亲的影响在上升,到中学阶段父亲的影响超过母亲。家庭结构类型以核心家庭和主干家庭为主,核心家庭比率超过主干家庭;核心家庭比率随学校级别上升而增加,主干家庭比率则逐级减少;家庭收支“有结余的家庭”多于“困难家庭”,学校级别愈低家庭收支状况愈好。3.指导者的情况。指导者中女性多,上世纪70、80年代出生的多,非独生子女多,学历多为大专、本科,专业技术人员多,已婚同居一处的多,子女为未成年人的多,孩子的母亲多。指导机构的指导者中以本单位的指导者为主,外来志愿者比率很小;现有的志愿者中以家长志愿者和社区志愿者较多,其他志愿者很少;志愿者队伍中指导年限不长,超过10年的志愿者不足40%;实践积累和自学是指导者家庭教育知识和家庭教育指导知识来源的两个主要渠道。(二)指导的渠道
无论是从家长的角度还是指导者的角度,学校都是家庭教育指导最主要的指导渠道;都将学校和社会专业指导机构两种最期待的指导渠道;对学校渠道的期望率与现实比率相比较有大幅度的下降,而对社会专业指导机构的期望有大幅度的提升。家长接受期望率的变化,反映的是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专业性的呼唤。(三)指导的内容
在“有关方面的知识方法”、“本年龄段易发问题”和“孩子的特殊问题”三方面指导内容中,家长接受和指导者指导“本年龄段易发问题”的比率都超过50%。但家长期望接受“孩子个别特殊问题”指导的比率比现实指导比率上升了10个百分点以上,这一变化反映了家长对个性化指导的期待。(四)指导的形式 在“个别指导”、“集体指导”、“文字音像指导”和“网络指导”四类指导形式中,家长接受个别指导的期望指导率高于现实指导率,再次反映了家长对个性化指导的需求。在“讲座报告”、“讨论辨析”和“亲子活动指导”三类集体指导活动中,“讲座报告”和“亲子活动指导”的家长的现实接受率、家长的期望指导率、指导者的现实指导率和指导者的理想指导率都比较高。与现实相比较,家长和指导者对“讨论辨析”活动的期望接受率和理想指导率都有明显提升,反映出家长对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参与意识和指导者的家长观已开始有所提高。在“网络查询”、“文字沟通”、“文字互动”、“语音互动”和“面对面交谈”五种网络指导形式中,“网站查询”的期望率明显下降;而家长对“面对面交谈”、“文字互动”和“语音互动”的期望接受率比现实接受率都有明显的增加。家长的与指导者的互动意识和家长之间的互动意识明显增长。(五)指导的安排
目前指导机构对集体指导活动的频次安排都为每学期2次,幼儿园家长和各级学校指导者建议提高为3次。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目前安排在工作日白天进行的最多,但是大多数家长和指导者都希望安排在双休日或节假日。在每次活动的时间长短上,1-2小时是大多数的家长和指导者可以接受的。
四、个人的认识
(一)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对象。根据指导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指导划分为对同一年龄段家长进行的“面上指导”、对具有某一类别特征的对象进行的分类指导和对具有个体特征的特殊对象进行的个别指导。在面上指导的基础上,加强分类指导和个别指导,是指导个性化发展的趋势。
(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目标。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目标是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端正家长的教养态度、提高家长的教育教育能力和改善家长的教育行为。
(三)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性质。从教育性质看,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是一种业余的、带有师范性的、职后的、成人教育。
(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任务。宣传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普及家庭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向家长的家庭教育指导需要提供服务,是基层指导机构的四项基本任务。(五)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时代性、阶段性和针对性是选择与确定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内容的基本原则。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内容不仅要针对儿童成长中存在的问题,更要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六)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形式。我们的方向是改变单一的、单向的、封闭的、居高临下灌输式的指导模式,向多样的、双向的、开放的、家长主动参与、发挥家长主体作用发展。
(七)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趋势。确立学校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法律地位;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由预设性向形成性过渡;家校合作教育给予家长学校的新任务;家庭教育概念扩大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