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
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目前,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新课程改革进程不断推进。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成为学前教育工作中的重点内容之一。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有利于促进学前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简要分析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方面的相关内容,旨在更好地促进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顺利地开展。
关键词:中职 幼师专业 学前儿童 语言教育 活动指导 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背景下,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作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课程之一,对于学生今后从事学前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影响。由于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这门课程偏重于理论教学,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有效的满足为社会实践工作的发展。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理论讲解占据了大部分课时,导致学生缺少一定的岗位实践操作机会,对于学生的专业职业素养的形成造成了不利影响。
一、以任务为载体,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
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根据幼儿教育对培养幼儿教师的要求,应在教学的过程中以职业能力为培养导向,以任务为载体,积极的调整教学内容,使幼儿教师专业的学生能够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其次,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强化技能训练,凸显教学中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应重视以任务为载体,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这一有效的方式。
二、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结合实际的教学状况,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有利于学生主动地构建知识。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需要在案例导入、明确学习任务、探究思考、模拟训练、汇报展示以及互评小结等几个方面。在构建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问题,构建合理的项目模块、任务驱动最终达到能力训练的发展目的。其次,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方面,我们还应在模块教学中,注意构建模式的合理性,以便可以更好地促进学提高专业技能。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是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内容。只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才能有效地促进技能训练与提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采用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以及情景模拟法等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此基础上,教师应重视与学生之间进行的交流,力争在了解学生实际情况的前提下,及时的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学生可以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和目标。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重视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四、加强教育实习,提高专业技能
为了促进学生获得全面的发展,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中,加强教育实习,提高专业技能非常重要,这也是关系着学生在进入社会是否能胜任工作的重要因素之一。首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中职院校必须重视学生在见习阶段、实习阶段以及定岗实训阶段的学习状况。在见习阶段,学校应在每学期安排一次为期一周的见习,并在见习活动之前,邀请优秀的教师进行示范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刻的体会见习活动的重要性。其次,在顶岗实训的阶段,组织学生到指定的或者自己联系的幼儿园进行实习,引导学生独立带班和组织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和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具体的工作中。
五、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有效地提高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的质量和效率,结合实际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深入探究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成为中职幼师专业教学中的重点问题。因此,在中职幼师专业教学过程中,重视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研究,并结合社会实践发展的变化,增加学生参与实践岗位的机会,有利于培养中职幼师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及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张冬梅.如何实现学前儿童音乐教学法的有效教学[J].大众文艺,2012,(04).[2]张建锋.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生理卫生类课程教学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4(5).[3]曾冠群.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职业能力――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教学为例[J].教师,2013,(07):114-115.[4]邹丽君,苏俭.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探讨[J].广西教育,2015,(04):121-122.
第二篇: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探讨
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 邹丽君 苏 俭
【摘 要】从五个方面,对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模式进行探讨。【关键词】中职 幼师专业 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 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B-0121-02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实践课之一。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该门课程偏重于理论课型,教师讲、学生听的现象较普遍,学生岗位实践操作机会少甚至没有;在教学的评价与反馈上,教师通常是以学生的卷面分数为评价标准,实训考核为零;而学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反馈也显示,学生毕业后独立进行语言教育活动时无从下手。为了训练、提高学生语言活动的组织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在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背景下,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尝试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即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强调“教学做合一”,实现学生“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真正向“职业人”转变。具体做法如下:
一、以任务为载体,调整教学内容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幼儿教师必备的职业能力,根据幼儿教育对培养幼儿教师的要求,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以任务为载体,调整教学内容,详见表1。整合后的课程确立了以任务为载体,以“模拟教学”(或模拟训练)为中心,以学前语言活动组织能力训练为重点,以幼儿园实习实践为重心的教学模式。通过这样的调整,突出了实践教学,强化了技能训练,凸显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实践性、开放性。
二、构建教学模式,优化教学设计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打破传统以“传授知识”为中心,构建项目模块、任务驱动的以“能力训练”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切实训练学生语言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使学生从“会学”到“会教”。在六个项目模块的教学中,我们构建的模式是六步骤,具体如下:
1.案例导入。开课前,播放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相关类型的典型教学视频案例。在观看过程中,注意观察师幼活动是如何开展的。观看完毕,师生对本次播放的视频案例进行评点。2.明确任务。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小组5~6人,以抽签的方式决定每个学习小组进行该类型活动大、中、小班的模拟教学活动的任务。
3.探究思考。全班分学习小组开展合作探究学习,对照课程内容查找资料,设计活动方案,并进行讨论、研究,完善活动方案的设计及准备教具、学具等。教师对每一小组的设计方案提出建议。
4.模拟训练。各小组开展模拟训练。训练过程中,模拟教师、小朋友的角色开展训练。每个学生都要轮流扮演教师,其余同学则扮演小朋友配合上课。教师巡堂观察、指导。
5.汇报展示。各小组轮流展示本组模拟训练情况,教师与各小组成员分别对各组的模拟训练进行评分。每一次成绩分模拟训练成绩70%,合作分20%,学习态度10%。汇报展示时,教师拍摄学生进行模拟教学的片断,作为教学评价的第一手资料。
6.互评小结。模拟训练展示完毕,鼓励各小组之间积极地进行自评、互评,最后,教师展示拍摄的模拟教学片断并作小结。
总之,这六个训练步骤,环环相扣,层层深入。课堂真正成了学生从“会学”到“会教”的训练场。
值得一提的是,为提高实训环境的“真实性”,仿真幼儿园教室,从环境创设到桌椅、玩具、教具的摆放都模拟幼儿园教室的布置。为了让模拟训练讲课的同学找到做幼儿教师的感觉,还让扮演小朋友的同学准备了头饰、动物、花朵的粘贴,等等。
在这种模式教学中,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都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学生在任务项目模块的实践过程中,理解和把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体验创造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专业技能。
三、丰富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技能训练与提高,在这门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采用了讲授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合作学习法、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1.讲授法。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各种类型活动的特征、活动目标、设计与组织的步骤等重要理论知识的教学采用讲授法,直接、快速地让学生掌握,为学生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案例教学法。首先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中、小班各班的典型语言教学活动方案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讨论,做出判断和评价。然后,在每一次模拟训练前,都给学生播放幼儿园语言教育相关类型的典型视频案例,让学生进行观摩、讨论。这种教学方法拓宽了学生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3.任务驱动法。将课程内容调整成六个项目模块,每一个项目模块都设置一个典型的职业工作任务,让学生带着工作任务去开展学习研讨、模拟训练,在完成任务中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采用这种教学法,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自己具体操作,容易体会到自己探索的成功感,这样,就可以充分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意识。
4.合作学习法。在本课程的教学中,学生分成各个学习小组展开合作学习,让所有的人都参与到明确的集体任务中,强调集体性任务。通过开展合作学习,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亲自操作,激发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5.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法。将本课程的各项目模块设置在一个模拟的、特定的情景场合之中,通过教师与小朋友角色的扮演,在愉悦宽松的仿真场景中达到教学目标,既锻炼了学生临场应变、实践操作的能力,又活跃了教学气氛,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过程并不是一个“教师传授—学生聆听”的传递活动,学生获取知识的真实情况是学生在亲自“研究”、“思索”、“体验”中领悟知识。因此,运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让学生在情景模拟中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并且在快乐的体验中逐渐提高技能。
四、改变评价方式,促进有效教学
改变传统的“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核方式,变革为以完成一个个真实的活动任务为目标,在规定时间内设计并进行模拟教学的组织。每一次模拟训练的评价都以模拟教学、合作配合、学习态度三个指标进行评价打分,整个过程采取双向评价,既要评价在模拟教学中“学生”的学也要评价“教师”的教,还要评价教与学互促互进的成效;不仅评价课堂活动现场的效果,还要评价课堂外的“师生”的合作交往程度等等。最后,六个模块的模拟训练成绩的平均分就作为该生该门课程的最终学习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训练的积极性与实效性,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了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共同分享学习的成果与快乐,共同进步,共同提高,从而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和教学的有效训练,对幼师的职业生涯将起到很好的导向性。
五、加强教育实习,锤炼专业技能
能力的形成不能单靠理论学习获取,而是要通过反复的实践,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技能。为了让学生有更多的实习实践机会,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与周边21所公立、私立幼儿园建立了园校合作关系,在校2年半的时间里,学校有计划地安排学生到幼儿园开展教育见习、实习、顶岗实训,让学生置身于真实的环境中,亲身体验教师角色。
1.见习阶段。每学期安排一次为期一周的见习。每学期见习前,邀请周边幼儿园的优秀一线教师到校开展示范教学活动。见习时,学生分组到幼儿园,亲临现场,观摩教师针对不同年龄教学班如何组织开展语言教育活动,如何处理组织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掌握解决问题的技巧,回校后分组讨论,分享所得,获取组织教学的经验。
2.实习阶段。每学期安排一个月,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进入到每一个教学班,由一线教师指导,在真实的情境中组织语言教育活动,课后与一线教师探讨,总结反思,升华教学技能。3.顶岗实训阶段。第六学期,组织学生到指定或自己联系的幼儿园开展顶岗实训,教师分组到不同的实训幼儿园巡视指导。实训过程中,学生独立带班,独立组织教学活动,将所学的知识与积累的经验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不断反思与调整教学方法,逐渐形成系统的职业技能。通过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岗位技能的学习与训练,学生锤炼了专业技能,提升了职业能力。总之,实践检验,“教学一体化”这种教学模式在中职幼师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课程的应用,确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必备的教学设计与组织教学的能力,从而让学生在进入到幼儿园工作后能够快速上手,真正实现毕业生和幼儿园教师的无缝对接。【参考文献】
[1]陈幸军.幼儿教师教育技能[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刘惠红.幼儿文学教学指导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付英杰.论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重构[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4)【作者简介】邹丽君(1976-),女,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培训科科长,讲师;苏 俭(1975-)女,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办公室副主任,高级讲师。(责编 苏 洋)
[2]周静.浅析话语分析中的合作原则[J].中国水运(理论版),2007(6)【作者简介】吴 蓓,女,南宁市第六职业技术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旅游教育。
第三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总结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学总结
——罗丽华
幼儿园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是一门针对学前教育师资培养的专业必修课,专门研究0—6岁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和教育教学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思维、社会参与水平、交流技能、知识经验等方面的发展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语言教育应当渗透在所有的活动中。素质的核心就是能力,能力是不会遗忘的,记忆却是要退化的、遗忘的,因此我们在语言教学中不应拘泥于孩子会讲多少故事,会背多少儿歌,而是更要注重对孩子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日新月异的今天,知识不断更新的今天,我们有必要、有义务通过语言教育,让孩子们拥有与人交往的语言交际能力,更好的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使其成为终身学习的手段和工具,让每一名孩子享受到语言表达与交流的快乐。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我着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听课,知道学习,掌握些基本的数学知识。在教学工作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在过去的一学期的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教师自身的素质还有待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还有待加强、个别学生素质差等的问题依然存在。就此,我总结一下自己下一步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
提高自身素质。学生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师。我们要跟上时代的要求,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并不断更新,用新观点、新见解、新信息联系各自学科实际,在活动中向学生进行高质量的素质教育,使学生增长知识、启发思维、激发学习研究的欲望。在书香中成长,在网络中成长,在案例中成长,在反思中成长,并且要多学习老教师的经验,在教育教学中要多留心。
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学生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广。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语言教育学习活动,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学习的兴趣。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切实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紧抓备课环节,为向45分钟要效率做准备。
有效的教学,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而且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率的练习。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学习语言教育,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信息交流的一个窗口,语言教育练习应成为一种生活,一种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的发展,而非单一的、千篇一律的重复。好的练习能主动地把学生学习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诱发出来,及时予以纠正。从而实现语言教育的应用,使学生的思想品德得以熏陶,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得以培养,思维方法得以训练,提高语言教育教学的有效性。
最后,我觉得撇开教师这头,学生的配合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保证。我一直注重学生语言教育的运用,有一个深切的感受就是,如果
一个班级里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相对低,或者水平参差不齐、差距太大,都将影响上课的效率。课堂要有效,老师一般都想在短时间内进行必要的练习,但是有时候,还只能放慢上课速度来照顾全班同学。
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多花点时间学习理论知识,多看点有关学前儿童的书籍,不仅要弄清楚教学中的“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解决以后教学中“怎么做”的问题,真正的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达到课程学习的良好效果,为学生今后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四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 活动目标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内涵及特点,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
2.掌握0-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3.增强专业认识,提高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
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
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
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
(二)语言发展
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1.语言形式的获得(1)语音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这种语音意识主要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能够有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
2、3岁儿童开始出现语音意识。
(2)语法的获得——主要考察儿童句子的获得与发展
儿童句法结构的获得大致呈以下的规律:
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如:“妈妈”一词可能表示要母亲做什么事情,也可能表达情感);
B、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C、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2.语言内容即语义的获得
儿童语义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词、句子和语段3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儿童语义的获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语词的意思,最初的猜测通常是不全面或不正确的。②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语词的含义等几个阶段。儿童获得词义要比获得语音、语法更加复杂,可以说,对词义的获得贯穿人的一生。
(1)对词义的获得:
发展趋势:
A、从部分的、个别的语义向掌握全面的语义特张发展 B、从一个词的单义向多义发展(2)对句义的获得
在儿童语法获得的过程中,对句子的理解早于对句子的产生。儿童在说出某种结构的句子之前,已经能基本上理解这种句子的意义。学前儿童是如何理解一个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子的?一些心理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常常采取一定的策略,即找出一定的“诀窍”去理解一些新句子。这些策略是个体从已有的语言和非语言经验中总结概括出一些“规则”去理解和解释听到的新句子。结果,他们有时会较快地理解,当出现理解错误时他们又进一步修改和充实原有的“规则”,从而产生新的理解策略。学前儿童理解句子常用的策略有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和非语言策略。
①语义策略是学前儿童最初使用的一种理解句子的策略。儿童只注意句子中的几个实词,将句子中的几个实词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以组合来理解句子,全然不顾句法结构。例如:相当多的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因为他们觉得“小狗打皮球”更符合常理。
②词序策略就是根据句子中词的先后顺序去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句子的意思。由于在儿童的经验中,句子的结构是名词——动词——名词词序,表示动作者——动作——承受者,因此,他们也会习惯于用这种策略去理解被动句。如把“小明被小华碰了一下”理
解为“小明碰了小华”。研究发现,词序策略产生于3岁左右,4岁表现最为强烈,5岁以后逐渐减弱。
③非语言策略是指儿童在理解一句话或其中的某些词时,常常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而非这句话本身的语言信息进行预测。例如:认为“张老师被小华背着去教室,他的脚跌伤了”中的“他”指的是小华,因为“张老师跌伤了腿”与他们已有的经验不相符。
3.语用技能的获得
语言中的许多现象仅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还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语言和非语言背景,以及交际当时的语境和具体情境。同样语法结构的句子在不同的情境中含有不同的含义,而有些语法结构的非常简单的句子不在一定的情境中就无法理解其意义。语言运用可以用来对具体情境中的交际语言进行分析和解释。语用技能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用技能是指运用恰当的、社会可接受的言语表达方式去适应不同的情境,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语言交际能力。主要表现为儿童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前儿童的语用技能可以从语言操作能力、对交际外在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心理预备能力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认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与人交谈,与周围的语言环境不断地交互作用,从而获得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能力。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
1.特殊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过程 2.目的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使儿童获得语言经验 3.整合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整合的教育过程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 1.谈话活动(以后的课程详细讲解)2.讲述活动 3.听说活动 4.文学活动 5.早期阅读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点(重要内容)1.确定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目标一般应包括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三个维度。
(3)表述目标是要简洁明了,角度一致,最好从幼儿的角度提出发展性目标,不要再出现“让幼儿……”“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等,应用“理解……”“懂得……”“正确使用……”等术语。
2.选择活动内容
选择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适宜性、情趣性、整合性。3.策划活动过程
(1)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2)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3)讲究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4)合理地安排活动环节 4.拟定活动方案(1)活动名称
(2)活动目标(3)活动准备(4)活动过程(5)活动反思及评价
(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 1.幼儿是活动主体的原则 2.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原则 3.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4.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解读
(一)《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 1.《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2.解读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总目标(1)将情感态度的目标放在首位(2)养成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3)积极交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增进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5)培养早期阅读的兴趣,提高对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二)解读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1.注重真实语言交往环境的创设
2.注重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3.注重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4.回归文学作品学习的本意 5.注重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6.注重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三)解读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 1.关注语言运用及语言学习环境 2.关注语言发展的多元途径 3.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化特点 4.关注语言障碍幼儿的教育
四、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语言活动的教案
第二章
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说话活动和早期阅读的目标。
2.掌握0-3岁婴幼儿语言指导的方法和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3.培养和提高设计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和初步具有指导0-3岁婴幼儿家长语言教育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指导
研究表明,婴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理解先于表达,即听话比说话要早得多。所以,培养0-3岁婴幼儿的良好听话习惯,提高其语音听觉能力,是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
(一)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目标
1.喜欢听优美、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的声音。
2.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者单词做出反应。3.能安静地倾听并参与成人念儿歌、讲简短故事的活动。4.能听懂并执行生活常规的指令。
(二)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内容和指导方法 A.0—1岁婴儿听话活动的内容和指导方法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婴儿学说话的关键期。此时,婴儿反复地自我发音,其特点是听得多、说的少,理解多、表达少。因此,听话活动是0—1岁婴儿最重要的语言教育活动和内容。1. 感知声音的指导方法
(1)创设有声的环境,让婴儿感知声音。
(2)播放优美悦耳的轻音乐,适应婴儿产生最初的节奏感和乐感。
(3)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声音刺激。(自然界的声音、人类活动的声音)(4)寻找声源。2. 辨别语音的指导方法
(1)区分语调训练(不同情景,不同表情,不同语调与婴儿对话进行训练。)(2)对不同频率、强度、音色声音的识别能力训练。
(3)坚持每天与婴儿交谈。(大大的苹果,甜甜的苹果,红红的苹果。)(4)给婴儿长儿歌或念顺口溜。3. 听懂词义的指导方法
(1)训练婴儿把一些词与常用物体联系起来。
a.动作配合法:父母说,“站起来”的时候,扶婴儿起来。b.实物配合法:“这是勺子,妈妈拿勺子喂宝宝吃饭。” c.游戏法:“把小兔拿过来。”
(2)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
(3)给婴儿讲故事、念儿歌、唱童谣。B.1—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指导方法 1.激发倾听兴趣 2.创设宽松的倾听环境
3.提供婴幼儿倾听文学作品的机会
4.开展语言游戏(小小录音机、猜猜我是谁、小宝宝听仔细、传声筒游戏)
二、0-3岁婴幼儿说话活动的指导
(一)0-3岁婴幼儿说话活动的目标 1.有“说”的兴趣。2.能正确发出基本语音。
3.学说普通话,会与别人对话或表达自己的愿望。4.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交流,培养口语表达能力。5.学说简单的语句,愿意用语言与人交往。6.学会简短的儿歌。
(二)0-3岁婴幼儿说话活动的内容和指导方法 1.0—1岁语言准备阶段的指导(1)用儿语和婴儿说话(2)让婴儿看着成人的嘴形说话(3)给婴儿念故事、唱儿歌(4)指物命名
(5)玩一些口腔动作游戏或者发音游戏(6)重复婴儿的语音
2.1—1岁半理解语言阶段的指导
(1)鼓励婴幼儿发音。(三四月起,发“a”等音节。)
(2)尽可能多地告诉婴幼儿有而自己的身体部位和物品名称及特征。(3)鼓励婴幼儿学习人的称呼并说一些日常礼貌用语。(4)看图说话。
(5)鼓励婴幼儿用语言和首饰表达需要。3.1岁半—3岁语言表达阶段的指导
概念: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口语学习敏感期(1)让婴幼儿表达自己的需求。
(2)给婴幼儿看图书说故事而不是念故事。(3)教婴幼儿学念儿歌。
(4)鼓励婴幼儿自由地复述所见所闻。
(5)用不同的话表达相同的内容。(宝宝是妈妈的儿子;我是宝宝的妈妈。)
三、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
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婴幼儿如果能及早开始阅读,将有助其脑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虽然婴幼儿还不认字,但是并不代表他不能读书。婴幼儿通过咬、翻、抓等对图书的探索行动,也可以开展他的阅读之旅。
(一)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 1.提高对图书、符号、标志和文字的兴趣。2.有摆弄图书的意识,能在成人的指导下翻阅图书。3.手指点读图书及周围事物等。4.喜欢看图,听故事。
(二)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 1.选择适合的早期阅读材料
一岁特点:选择单幅、不连贯的图片,形象要大,色彩鲜艳,内容简单等等。两岁特点:喜欢问“这是什么”,心理学称为“命名期”,扩展大生活范围。两至三岁:婴幼儿读物分为图片和图书两大类。
2.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补充家庭教育、早教、胎教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1)0—1岁婴儿的亲子共读
0—6个月:每天为婴儿阅读,目的是让婴儿熟悉父母的声音,习惯看到书、抚摸书,产生对书的兴趣,形成阅读的自然习惯。
6个月—1岁:教婴幼儿认识画面中的物体和名称。婴儿的认读方式是整体认读。(2)1—2岁婴幼儿的亲子共读 a.从身边小事入手。b.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c.声情并茂地朗读图书的内容。d.发挥婴幼儿的想象。(3)2—3岁婴幼儿的亲子共读 a.安排好合适的阅读时间。b.培养阅读兴趣。
c.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
四、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方式是当前中国0—3岁婴幼儿最合适的、最主要的指导形式。
实施个别化教学就是根据婴幼儿的个别特点而进行的有的放失的教育培养。1.游戏活动在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2.设计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1)活动性、游戏性原则
(2)整体教育思想(独立的人、完整的人、生长发育中的人)(3)差异性原则
(4)环境育人的原则
(5)反复性原则(反复操作同一种玩具,反复倾听一个故事)3.编制个别化语言教育游戏活动的基本内容(1)了解0—3岁应有语言发展的基本状况(2)确定教学计划的起点和游戏活动的内容(3)制定适宜的游戏目标(4)实施游戏活动的相关服务设施(5)实施游戏活动中的观察和评估(6)实施游戏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游戏活动方案编写的基本格式(1)游戏名称(2)游戏准备(3)游戏玩法(4)注意事项
五、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说话游戏活动
第三章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明确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学习制定谈话活动的目标,掌握幼儿园谈话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的基本思路和结构。
3.提高设计和组织实施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能力,了解评价谈话活动成的能力。活动准备 案例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基本认识
1.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内涵及教育价值(1)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内涵(2)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教育价值
a.有利于幼儿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人际交往 b.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c.丰富幼儿知识,促进信息交流 d.促进幼儿养成礼貌的语言习惯 2.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征
(1)谈话活动具有一个明确的话题(2)谈话活动拥有丰富的谈话素材(3)谈话活动是多方互动交流的过程(4)谈话活动的语境宽松自由(5)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作用 3.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类型
(1)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日常个别谈话、日常集体谈话)(2)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二、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教育目标
1.充分发挥幼儿在谈话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强调幼儿在谈话中的全面发展 3.突出谈话活动的实践性
4.注重谈话活动中基本交谈规则的学习
三、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1)选定谈话活动的话题
(2)确定明确适宜的谈话活动目标(3)做好谈话活动的准备工作(4)安排科学有序的谈话活动流程 2.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组织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2)引出幼儿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3)围绕中心话题扩展谈话内容 3.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评析 第四章
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指导 活动准备
1.理解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内涵及特征,明确讲述活动的类型、教育总目标与各年龄班的目标。
2.初步掌握讲述活动的设计、组织与评析要点。3.锻炼和提高讲述活动撰写,组织以及评析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基本认识 1.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内涵及教育价值(1)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内涵(2)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教育价值
a.使幼儿的讲述能力得到提升,逐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b.使幼儿的独白语言能力得到锻炼,逐渐增强幼儿讲述的连贯性。c.使幼儿学习认识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d.使幼儿的思维和想象力得以发展,逐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2.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特征 a.讲述活动具有一定的凭借物 b.讲述活动具有相对正式的语境 c.讲述活动要运用独白语言 d.讲述活动需要幼儿多种能力的参与 3.幼儿园讲述活动与谈话活动的比较 a.目标不同 b.内容不同
c.语言运用方式不同 d.语境不同
4.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类型 A.按语言的主要表达方式分类 a.叙事性讲述 b.说明性讲述 c.描述性分类 d.议论性分类 B.按凭借物特点分类 a.图片讲述 b.实物讲述 c.情景(境)讲述 d.音响讲述 e.动画片讲述
对点案例:户外情景讲述“热闹的农场”
二、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总目标
1.幼儿园讲述活动总目标的内容 2.幼儿园讲述活动总目标的内涵分析 a.培养幼儿的感知理解能力
b.培养幼儿在集体场合自然大方讲话的态度 c.培养幼儿运用规范语言进行讲述的能力 d.培养幼儿应对场合的语言调节技能
(二)幼儿园讲述活动各年龄班的目标 小班(略)中班(略)大班(略)
(三)幼儿园讲述活动目标的制定 1.根据《纲要》精神整合讲述目标 2.根据“三维目标”制定讲述目标 3.根据幼儿的已有讲述经验制定目标
4.根据幼儿不同年龄段的讲述能力发展制定讲述目标
三、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设计 1.确立具体明确的讲述活动目标 2.选择合适的讲述活动
3.做好讲述活动前的准备,恰当的活动方式 a.物质准备即教具 b.经验准备
4.设计科学合理的讲述活动流程 a.感知理解讲述对象 b.运用已有经验讲述
c.引进新的讲述经验 d.巩固和迁移新的讲述经验
(二)幼儿园讲述活动的组织 1.图片讲述活动的组织 a.观察图片 b.启发提问 c.组织个别讲述 d.组织完整讲述 e.扩展讲述经验 2.情境表演讲述的组织 a.创设情境,观看表演 b.讨论交流 c.完整交流 d.集中倾听
(三)幼儿园讲述活动的评析 1.讲述的目标制定是否切实可行 2.讲述活动中选取的凭借物是否恰当
3.讲述活动过程中是否创设了相对正式的语言运用环境 4.讲述活动的组织是否促进幼儿独白语言的发展 第五章
幼儿园听说活动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的内涵及特征,明确幼儿园听说游戏的主要类型和。教育目标。
2.初步掌握幼儿园听说游戏设计、组织指导与评价的要点。
3.锻炼听说游戏计划的撰写能力、组织听说游戏的能力和评价听说游戏成效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听说游戏的基本认识 1.幼儿园听说游戏的内涵 见课本116页
2.幼儿园听说游戏的特征
(1)语言教育目标内隐于游戏之中(2)游戏规则是语言学习的重点内容(3)活动过程逐步扩大游戏的成分 3.幼儿园听说游戏的类型 a.语音练习的游戏 b.词汇练习的游戏 c.句子和语法练习的游戏 d.表述能力练习的游戏
二、幼儿园听说游戏的教育目标 1.幼儿园听说游戏的总目标
(1)幼儿园听说游戏总目标的内容(略)(2)幼儿园听说游戏活动总目标的内涵分析 a.注重按一定规则进行口语表达练习b.注重提高幼儿积极倾听的水平
c.注重幼儿在语言交往中的语言能力和素质的发展 2.幼儿园听说游戏各年龄班的目标(略)3.幼儿园听说游戏目标的制定
a.所确立的目标要准确 b.所确立的目标要重点突出 c.所确立的目标要全面
三、幼儿园听说游戏的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听说游戏的设计 1.游戏内容的选择 a.游戏要有趣味性 b.游戏规则要明确 c.游戏内容要难易适度 2.游戏目标的制定 3.游戏材料的准备
a.要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b.要考虑材料的数量。c.要考虑材料的典型特征。4.游戏过程的安排 a.设置游戏情境。b.交代游戏规则。c.教师引导游戏。d.幼儿自主游戏。
(二)幼儿园听说游戏的组织
1.创设游戏氛围,引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2.教师讲解游戏玩法及规则
3.教师带领幼儿游戏,进一步熟悉游戏规则,理解游戏的程序。4.幼儿自主游戏,完成游戏任务。
(三)幼儿园听说游戏的评析
1.评析内容的选择情况 2.评析游戏目标的确定情况 3.评析游戏的准备情况 4.评析过程的指导情况 布置作业:
设计一篇听说游戏活动方案 第六章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文学活动的内涵、教育价值及活动特征,明确幼儿园开展文学活动的主要类型和教育目标。
2.初步掌握各类文学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与评价的要点。
3.锻炼和提高撰写文学活动计划的能力、组织文学活动的能力以及评析文学活动成效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
(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1.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内涵 见课本138页
2.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价值(1)导思(2)染情(3)益智(4)添趣
案例:《猪八戒吃西瓜》《胆小先生》《卖火柴的小姑娘》《拔萝卜》
(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特征及类型 1.幼儿文学活动的节本特征(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2)蕴涵着审美感染的学习过程(3)呈现出多层次的学习环节 故事《野猫的城市》
(4)提供多种交互作用的学习途径 2.幼儿园文学活动的主要类型(1)作品欣赏活动(2)作品表现活动(3)作品创编活动
(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选材要求及作品赏析 1.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材要求
(1)形象要具体鲜明,语言浅显易懂(2)情节要有趣,结构条理清楚(3)主题要健康明朗,内容丰富多样 2.幼儿园文学活动的作品赏析 对点案例:
(1)幼儿诗歌:《小老鼠上灯台》(2)幼儿散文:《春雨沙沙》
(3)幼儿故事:《金黄色的马车》《蓝色的树叶》
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总目标 1.幼儿园文学活动目标的内容
(1)情感、态度方面(2)认知、习惯方面(3)技能、能力方面
2.幼儿园文学活动总目标的内涵分析(1)让幼儿享受参与文学活动的乐趣(2)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
案例:《鸡窝里飞出金凤凰》 《小弟和小猫》(3)使幼儿掌握倾听和艺术发生的技能 a.倾听 b.朗诵 c.讲述
案例:《猜猜我有多爱你》
(4)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
(二)幼儿园文学活动各年龄班的目标 小班(见课本151页)中班(见课本152页)大班(见课本152页)
(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制定
1.全面性(认知、能力、情感和态度三个方面)2.针对性
a.针对文学作品类型 b.针对具体文学体裁 c.针对不同的年龄班 3.一致性
a.要求上应与上级目标保持一致
b.描述上应做到主体一致
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 1.初步感知作品 2.理解体验作品 3.迁移作品经验 4.创造性表现作品 对点案例:
《借你一把伞》(中班)
(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组织 1.故事活动 a.欣赏故事
对点案例:讲故事《曹冲称象》;
讲故事《陶罐和铁罐》; 讲故事《聪明的乌龟》
b.表现故事 复述故事 故事表演游戏 c.编构故事 三种类型: 一是扩编和续编; 二是转换编构; 三是独立完整编构。2.诗歌、散文活动 a.欣赏诗歌、散文
b.朗诵、表演诗歌、散文 c.仿编诗歌、散文
(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评析
1.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幼儿审美需要和年龄特征 2.活动方式是否利于幼儿学习能力的发展 第七章
幼儿园早期阅读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内涵、教育价值及活动特征,明确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主要类型和教育目标。
2.初步掌握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设计、组织指导与评价的要点。
3.锻炼撰写早期阅读活动设计的能力、组织早期阅读活动的能理解评价早期阅读活动成效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的基本认识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的内涵及教育价值 思考:当前幼儿园在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存在的误区
引导:早期阅读简单等同认字、识字和写字活动,将图画书阅读与看图讲述、看图讲故事、故事教学等活动混淆在一起。
原因:根源在于没有全面理解早期阅读的内涵,不明确早期阅读的教育价值。解决策略:有效指导阅读活动的前提条件,是对早期阅读的内涵和教育价值的分析、理解。1.早期阅读的内涵
早期阅读是指0—6岁学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
生动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含义(课本173页)2.早期阅读的教育价值
(1)愉悦身心,增加幼儿的生活情趣。(2)开阔视野,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3)增进交流,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4)刺激大脑,开发幼儿的智力潜能。(5)学习阅读,培养基本的学习能力。
(二)图画书的选择与赏析 1.图画书的选择
考虑的原则:情趣性、艺术性、教育性、科学性、适应性等原则。观看《亲爱的小鱼》绘本 2.图画书的赏析
赏析《颜色》绘本的封面、扉页、内页的插画 赏析《猜猜我有多爱你》绘本故事
(三)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特征 1.良好的阅读环境 观看环境创设的图片
思考幼儿园与家庭阅读区域的环境创设 2.丰富的阅读材料
特点:直观、形象、生动、具体。材料:图书、画报、杂志、光盘等。
题材:生活、科学、环境、生命教育、亲情、克服困难、奇险经历等。文体:童谣、儿童诗、故事、传记、散文、剧本等。3.多样的阅读形式
(1)引导幼儿阅读不同类型的图画书
(2)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阅读广告招牌、街上的标志、餐馆的菜单、家中的电话簿、玩具的说明书等。4.整合的阅读活动
(1)幼儿认知的综合整体。(2)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整体。
(3)语言内容与其他学科内容相互联系的整体。(4)幼儿学习、教育与生活融合一起的整体。
图画书《月亮的味道》的封面与内页 5.鲜明的文化背景
引导幼儿理解母语的特性与文化背景(认识汉字的起源、汉字的结构规律、汉字的书写工具、尝试运用毛笔写字、作画等)观看图片:有趣的象形文字、文房四宝
(四)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类型 1.专门性的阅读活动(1)阅读教学活动(2)阅读区活动 2.渗透性的阅读环境(1)日常生活中的自由阅读
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中,包括晨间接待、早谈、早操、早点、集体活动、区域活动、午餐、午间活动、午点、户外活动等各环节之中和各环节之间自然结合、随机开展的阅读活动。(2)游戏活动中的阅读活动
指在各类游戏中渗透阅读的内容,或利用阅读的手段,结合阅读的要素,强化阅读教育功能的活动。
如角色游戏中玩“书店”“书吧”的游戏。表演游戏中根据图书的内容进行的表演。(3)领域教育中的阅读活动
五大领域:幼儿园健康、社会、科学、艺术和语言领域 科学活动:《颜色的变化》记录观察; 美术活动:《好看的色彩》(4)家庭生活中的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是早期阅读的一种有效形式。
亲子之间亲密地共同进行有关阅读活动,如一起阅读图画书、一起讲述图书的内容、一起看图书玩游戏等,既能增进亲子间的情感交流,又能有效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
二、幼儿园早期阅读的教育目标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的总目标 1.幼儿园早期阅读总目标的内容 目标的三大维度:(1)情感、态度方面(2)认知、习惯方面(3)技能、能力方面
2.幼儿园早期阅读总目标的内涵分析(1)注重激发幼儿对阅读的兴趣(2)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3)注重锻炼幼儿基本的阅读能力(4)注重促进幼儿语言的综合发展
(二)幼儿园早期阅读各年龄班的目标 小班(见课本187页)
中班(见课本189页)大班(见课本189页)
(三)幼儿园早期阅读目标的制定 1.体现《纲要》精神 2.做好细化分解 3.突出情感目标 4.讲究表述方式
对点案例:(见课本192页)1.小班图书阅读:《爱吃水果的牛》活动目标 2.中班图书阅读:《小蓝和小黄》活动目标 3.大班图书阅读:《白羊村的美容院》活动目标
三、幼儿园早期阅读的设计与组织(一)幼儿园早期阅读的设计 1.阅读前的准备工作 2.引导幼儿接触阅读材料 3.幼儿自主阅读 4.师幼共同阅读
5.围绕阅读主题扩展延伸(二)幼儿园早期阅读的组织 1.图书阅读活动的组织
(1)以有趣的形式导入,引出阅读内容(2)观察猜测封面,认识图书的名称(3)自主阅读图书,了解阅读的内容(4)集体分享共读,谈论阅读的主题(5)运用多种形式,迁移阅读经验
对点案例:(见课本196页)图书阅读:国王生病了(大班)2.阅读区活动的组织
1.创设安静、温馨和舒适的阅读区域 2.有计划地投放阅读材料,并定期更新
3.随时开放阅读区,建立阅读常规,加强活动指导 4.开展图书自制、图书内容创编讲述和表演活动 对点案例:中班民间故事《天乌乌》阅读活动(三)幼儿园早期阅读的评析
1.评析的内容(教师方面、幼儿方面)2.评析的注意点(1)明确评析的目的(2)综合评析的要素(3)运用多种方法 3.阅读教学活动的评析指标(1)阅读内容选择的适宜程度(2)阅读目标制定的恰当程度(3)阅读活动准备的充分程度(4)活动过程指导的有效程度
布置作业:阅读两本幼儿书籍,并挑一本写读后感。
第五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的教案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活动指导教案
第一章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概述 活动目标
1.理解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内涵及特点,熟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目标、内容要求及指导要点。
2.掌握0-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掌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3.增强专业认识,提高对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基本规律
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语言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和语法的理解与表达;语言还是一种交际工具,儿童语言获得还应包括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获得。儿童语言的获得是对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言运用的综合习得。
一般以儿童说出第一批能被理解的词为界,将学前儿童语言发展分为前语言期和语言发展期两大阶段。
(一)前语言发展
儿童的前语言阶段,是一个语音核心敏感期,围绕语音,儿童发展三个方面的能力:
1.前语言感知能力的发展(辨音能力的发展)
辨音水平(0—4个月)→辨调水平(4—10个月)→辨义水平(10—18个月)
2.前语言发音能力的发展
单音发声阶段(0—4个月)→音节发声阶段(4—10个月)→前语词发声阶段(10—18个月)
3.前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
产生交际倾向(0—4个月)→学习交际“规则”(4—10个月)→扩展交际功能(10—18个月)
(二)语言发展
语言的发展可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即语言形式、语言内容和语用技能。语言形式是指儿童语言中的约定俗成的符号系统和系列规则,儿童对语言形式的获得包括了对语言和语法的获得。
1.语言形式的获得
(1)语音的发展
学前儿童的语音发展可以从语音的辨别、发音能力的发展和语言意识的产生3个方面来考察。
A、语音辨别能力的发展。一般而言,这一时期儿童语音辨别主要表现在对母语音位的区别性特征的获得方面。
B、发音能力的发展。儿童正确发音一般比准确辨别音位要困难,发音能力的发展也晚于辨音能力的发展。有研究表明,汉语儿童到4岁时,基本掌握母语的全部语音。
C、语音意识的产生。语音意识是指儿童自觉地辨别发音是否正确,自觉地模仿正确发音,并自觉地纠正错误的发音的一种能力。这种语音意识主要表现在:能评价别人发音的特点,指出和纠正别人的发音错误;能够有意识并自觉调节自己的发音。
2、3岁儿童开始出现语音意识。
(2)语法的获得——主要考察儿童句子的获得与发展
儿童句法结构的获得大致呈以下的规律:
A、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如:“妈妈”一词可能表示要母亲做什么事情,也可能表达情感);
B、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逐步严谨;
C、由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2.语言内容即语义的获得
儿童语义的发展是指儿童对词、句子和语段3个语言结构层次在理解上的发展和获得。儿童语义的获得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根据当前的语境和已有的经验猜测语词的意思,最初的猜测通常是不全面或不正确的。②对语义的理解经历理解词或句子所表达的基本语义关系,理解语言的实用意义和理解句子的各个语词的含义等几个阶段。儿童获得词义要比获得语音、语法更加复杂,可以说,对词义的获得贯穿人的一生。
(1)对词义的获得:
发展趋势:
A、从部分的、个别的语义向掌握全面的语义特张发展
B、从一个词的单义向多义发展
(2)对句义的获得
在儿童语法获得的过程中,对句子的理解早于对句子的产生。儿童在说出某种结构的句子之前,已经能基本上理解这种句子的意义。
学前儿童是如何理解一个自己尚未掌握的新句子的?一些心理语言学家研究发现,儿童常常采取一定的策略,即找出一定的“诀窍”去理解一些新句子。这些策略是个体从已有的语言和非语言经验中总结概括出一些“规则”去理解和解释听到的新句子。结果,他们有时会较快地理解,当出现理解错误时他们又进一步修改和充
实原有的“规则”,从而产生新的理解策略。学前儿童理解句子常用的策略有语义策略、词序策略和非语言策略。
①语义策略是学前儿童最初使用的一种理解句子的策略。儿童只注意句子中的几个实词,将句子中的几个实词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加以组合来理解句子,全然不顾句法结构。例如:相当多的儿童把“用皮球打小狗”理解为“小狗打皮球”,因为他们觉得“小狗打皮球”更符合常理。
②词序策略就是根据句子中词的先后顺序去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和句子的意思。由于在儿童的经验中,句子的结构是名词——动词——名词词序,表示动作者——动作——承受者,因此,他们也会习惯于用这种策略去理解被动句。如把“小明被小华碰了一下”理解为“小明碰了小华”。研究发现,词序策略产生于3岁左右,4岁表现最为强烈,5岁以后逐渐减弱。
③非语言策略是指儿童在理解一句话或其中的某些词时,常常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而非这句话本身的语言信息进行预测。例如:认为“张老师被小华背着去教室,他的脚跌伤了”中的“他”指的是小华,因为“张老师跌伤了腿”与他们已有的经验不相符。
3.语用技能的获得
语言中的许多现象仅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无法作出合理的解释。在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时候还涉及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语言和非语言背景,以及交
际当时的语境和具体情境。同样语法结构的句子在不同的情境中含有不同的含义,而有些语法结构的非常简单的句子不在一定的情境中就无法理解其意义。语言运用可以用来对具体情境中的交际语言进行分析和解释。语用技能的发展是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语用技能是指运用恰当的、社会可接受的言语表达方式去适应不同的情境,以达到一定的目的的语言交际能力。主要表现为儿童如何运用适当的语言形式表达自己的交往倾向,如何运用适当的策略开展与他人的交谈,如何根据不同情境的需要运用适当的方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学前儿童的语用技能可以从语言操作能力、对交际外在环境的感知能力和心理预备能力三个方面来进行考察。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认识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促进儿童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其根本目的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促进儿童积极主动地与人交谈,与周围的语言环境不断地交互作用,从而获得语言经验,提高语言能力。
(一)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特点
1.特殊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学习过程 2.目的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目的是使儿童获得语言经验 3.整合性—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是整合的教育过程
(二)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 1.谈话活动(以后的课程详细讲解)2.讲述活动 3.听说活动 4.文学活动
5.早期阅读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要点(重要内容)1.确定活动目标
(1)活动目标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2)目标一般应包括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三个维度。
(3)表述目标是要简洁明了,角度一致,最好从幼儿的角度提出发展性目标,不要再出现“让幼儿……”“引导幼儿…..”“培养幼儿……”等,应用“理解……”“懂得……”“正确使用……”等术语。
2.选择活动内容
选择的内容应具有针对性、适宜性、情趣性、整合性。3.策划活动过程
(1)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2)选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3)讲究多样的活动组织形式(4)合理地安排活动环节 4.拟定活动方案(1)活动名称(2)活动目标(3)活动准备(4)活动过程(5)活动反思及评价
(四)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的指导原则 1.幼儿是活动主体的原则
2.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原则 3.自由与规范相统一的原则 4.示范与练习相结合的原则
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语言领域的解读
(一)《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 1.《纲要》中语言领域的总目标(1)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2)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3)能清楚地说出自己想说的事。(4)喜欢听故事、看图书。(5)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2.解读幼儿园语言领域教育的总目标(1)将情感态度的目标放在首位(2)养成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3)积极交谈,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4)接触优秀的文学作品,增进对作品的体验与理解(5)培养早期阅读的兴趣,提高对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
(二)解读语言领域的内容与要求 1.注重真实语言交往环境的创设 2.注重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3.注重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 4.回归文学作品学习的本意 5.注重在生活中学习和运用语言
6.注重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三)解读语言领域的指导要点 1.关注语言运用及语言学习环境 2.关注语言发展的多元途径 3.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个别化特点 4.关注语言障碍幼儿的教育
四、课后作业
设计一个语言活动的教案
第二章
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说话活动和早期阅读的目标。
2.掌握0-3岁婴幼儿语言指导的方法和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方法。3.培养和提高设计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能力和初步具有指导0-3岁婴幼儿家长语言教育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指导
研究表明,婴幼儿在语言发展方面,理解先于表达,即听话比说话要早得多。所以,培养0-3岁婴幼儿的良好听话习惯,提高其语音听觉能力,是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重要目标。
(一)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目标
1.喜欢听优美、悦耳的声音,乐意听别人的声音。
2.听到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能用声音、手势、表情或者单词做出反应。3.能安静地倾听并参与成人念儿歌、讲简短故事的活动。4.能听懂并执行生活常规的指令。
(二)0-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内容和指导方法 A.0—1岁婴儿听话活动的内容和指导方法
出生后的第一年是婴儿学说话的关键期。此时,婴儿反复地自我发音,其特点是听得多、说的少,理解多、表达少。因此,听话活动是0—1岁婴儿最重要的语言教育活动和内容。1. 感知声音的指导方法
(1)创设有声的环境,让婴儿感知声音。
(2)播放优美悦耳的轻音乐,适应婴儿产生最初的节奏感和乐感。
(3)提供尽可能多的不同种类的声音刺激。(自然界的声音、人类活动的声音)(4)寻找声源。2. 辨别语音的指导方法
(1)区分语调训练(不同情景,不同表情,不同语调与婴儿对话进行训练。)(2)对不同频率、强度、音色声音的识别能力训练。
(3)坚持每天与婴儿交谈。(大大的苹果,甜甜的苹果,红红的苹果。)(4)给婴儿长儿歌或念顺口溜。3. 听懂词义的指导方法
(1)训练婴儿把一些词与常用物体联系起来。
a.动作配合法:父母说,“站起来”的时候,扶婴儿起来。b.实物配合法:“这是勺子,妈妈拿勺子喂宝宝吃饭。” c.游戏法:“把小兔拿过来。”
(2)增加语言交流的机会。
(3)给婴儿讲故事、念儿歌、唱童谣。B.1—3岁婴幼儿听话活动的指导方法 1.激发倾听兴趣 2.创设宽松的倾听环境
3.提供婴幼儿倾听文学作品的机会
4.开展语言游戏(小小录音机、猜猜我是谁、小宝宝听仔细、传声筒游戏)
二、0-3岁婴幼儿说话活动的指导
(一)0-3岁婴幼儿说话活动的目标 1.有“说”的兴趣。2.能正确发出基本语音。
3.学说普通话,会与别人对话或表达自己的愿望。4.学习围绕一定的话题交流,培养口语表达能力。5.学说简单的语句,愿意用语言与人交往。6.学会简短的儿歌。
(二)0-3岁婴幼儿说话活动的内容和指导方法 1.0—1岁语言准备阶段的指导(1)用儿语和婴儿说话(2)让婴儿看着成人的嘴形说话(3)给婴儿念故事、唱儿歌(4)指物命名
(5)玩一些口腔动作游戏或者发音游戏(6)重复婴儿的语音
2.1—1岁半理解语言阶段的指导
(1)鼓励婴幼儿发音。(三四月起,发“a”等音节。)
(2)尽可能多地告诉婴幼儿有而自己的身体部位和物品名称及特征。(3)鼓励婴幼儿学习人的称呼并说一些日常礼貌用语。(4)看图说话。
(5)鼓励婴幼儿用语言和首饰表达需要。3.1岁半—3岁语言表达阶段的指导
概念: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口语学习敏感期(1)让婴幼儿表达自己的需求。
(2)给婴幼儿看图书说故事而不是念故事。(3)教婴幼儿学念儿歌。
(4)鼓励婴幼儿自由地复述所见所闻。
(5)用不同的话表达相同的内容。(宝宝是妈妈的儿子;我是宝宝的妈妈。)
三、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指导
阅读是一切学习活动的基础。婴幼儿如果能及早开始阅读,将有助其脑力及语言能力的发展。虽然婴幼儿还不认字,但是并不代表他不能读书。婴幼儿通过咬、翻、抓等对图书的探索行动,也可以开展他的阅读之旅。
(一)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活动的目标 1.提高对图书、符号、标志和文字的兴趣。2.有摆弄图书的意识,能在成人的指导下翻阅图书。3.手指点读图书及周围事物等。4.喜欢看图,听故事。
(二)0—3岁婴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
1.选择适合的早期阅读材料
一岁特点:选择单幅、不连贯的图片,形象要大,色彩鲜艳,内容简单等等。两岁特点:喜欢问“这是什么”,心理学称为“命名期”,扩展大生活范围。两至三岁:婴幼儿读物分为图片和图书两大类。2.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补充家庭教育、早教、胎教等,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1)0—1岁婴儿的亲子共读
0—6个月:每天为婴儿阅读,目的是让婴儿熟悉父母的声音,习惯看到书、抚摸书,产生对书的兴趣,形成阅读的自然习惯。
6个月—1岁:教婴幼儿认识画面中的物体和名称。婴儿的认读方式是整体认读。(2)1—2岁婴幼儿的亲子共读 a.从身边小事入手。b.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c.声情并茂地朗读图书的内容。d.发挥婴幼儿的想象。(3)2—3岁婴幼儿的亲子共读 a.安排好合适的阅读时间。b.培养阅读兴趣。
c.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能。
四、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方式是当前中国0—3岁婴幼儿最合适的、最主要的指导形式。
实施个别化教学就是根据婴幼儿的个别特点而进行的有的放失的教育培养。1.游戏活动在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性 2.设计0—3岁婴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基本原则(1)活动性、游戏性原则
(2)整体教育思想(独立的人、完整的人、生长发育中的人)(3)差异性原则(4)环境育人的原则
(5)反复性原则(反复操作同一种玩具,反复倾听一个故事)3.编制个别化语言教育游戏活动的基本内容(1)了解0—3岁应有语言发展的基本状况(2)确定教学计划的起点和游戏活动的内容(3)制定适宜的游戏目标(4)实施游戏活动的相关服务设施(5)实施游戏活动中的观察和评估(6)实施游戏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4.游戏活动方案编写的基本格式(1)游戏名称(2)游戏准备(3)游戏玩法(4)注意事项
五、布置作业
设计一个说话游戏活动
第三章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指导
活动目标
1.理解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2.明确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学习制定谈话活动的目标,掌握幼儿园谈话活动设计、组织实施的基本思路和结构。
3.提高设计和组织实施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能力,了解评价谈话活动成的能力。活动准备 案例
课件PPT 活动过程
一、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基本认识
1.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内涵及教育价值(1)幼儿园谈话活动的内涵(2)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教育价值
a.有利于幼儿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学会人际交往 b.有利于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c.丰富幼儿知识,促进信息交流 d.促进幼儿养成礼貌的语言习惯 2.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特征
(1)谈话活动具有一个明确的话题(2)谈话活动拥有丰富的谈话素材(3)谈话活动是多方互动交流的过程(4)谈话活动的语境宽松自由(5)教师在谈话活动中起间接引导作用 3.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类型
(1)日常生活中的活动(日常个别谈话、日常集体谈话)(2)有计划的谈话活动
二、幼儿园谈话活动的教育目标
1.充分发挥幼儿在谈话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2.强调幼儿在谈话中的全面发展 3.突出谈话活动的实践性
4.注重谈话活动中基本交谈规则的学习
三、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1.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1)选定谈话活动的话题(2)确定明确适宜的谈话活动目标(3)做好谈话活动的准备工作(4)安排科学有序的谈话活动流程 2.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组织
(1)创设谈话情境,引出谈话话题
(2)引出幼儿围绕话题运用已有经验自由交谈(3)围绕中心话题扩展谈话内容 3.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评析 第四章
幼儿园讲述活动的指导 活动准备
1.理解幼儿园讲述活动的内涵及特征,明确讲述活动的类型、教育总目标与各年龄班的目标。
2.初步掌握讲述活动的设计、组织与评析要点。
3.锻炼和提高讲述活动撰写,组织以及评析的能力。活动准备 课件PPT 活动过程
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幼儿园听说活动的指导
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指导
幼儿园早期阅读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