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案例研究

时间:2019-05-12 22:38: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案例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案例研究》。

第一篇:幼儿园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案例研究

幼儿园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案例研究

1.简述多元智力的含义及多元智力理论中的关键能力。

2.如何进行多元智力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3.多元智力教学模式教师应有哪些新观念?

4.简述情绪智力的含义及情绪智力教学的目标和原则。5.情绪智力教学模式常用的教学材料有哪些? 6.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如何看待案例教学。

《现代幼儿教育观念研究》

1、作业题:请谈谈你对活动区教育的看法(举例说明)

《小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形成与培养》

1.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一般都是在学习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学习活动是小学生主要的活动形式,也是他们的一种义务。学习活动的成败都和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密切地联系着。一方面,学习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如果学习成绩好,他们会产生喜悦感;如果学习成绩差,他们则会产生不愉快感。另一方面,小学生的集体活动也影响着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小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在集体中开展的,同伴关系处理得好,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同伴关系处理得不好,则会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

一、小学生情绪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小学生情绪的内容不断丰富 入学后,学习成为了小学生的主要活动,小学生通过对各门功课的学习,他们的情绪也受到了陶冶。在班级中,老师和同学对他们的评价,也会引起他们复杂的态度体验。因此,小学生的情绪渐渐变得复杂起来。

2.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不断发展 一般所讲的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乃是指他们的情绪涉及有关事物本质特征的程度而言的。小学生的情绪越能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就愈富于深刻性;反之,越不能涉及有关事物的本质,则越缺乏深刻性。例如,小学高年级学生在学习功课时常常有愉快的态度体验,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有时感到学习很乏味,这就是情绪深刻性不同的具体表现。

小学生情绪深刻性的品质是和他们对有关事物的认识水平密切相关的,而这种认识水平,又决定于他们对该事物的知识经验。这是由于小学生经常接触某种事物,在他们的头脑中便会形成暂时神经联系,以后再遇到这种事物,在他们的头脑中必然会引起早已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对该事物的态度体验就会深刻些。如果接触某种事物较少,又缺乏有关的知识经验,小学生所产生的态度体验,相对而言,就会比较肤浅。

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和他们情绪的强烈性没有任何必然的联系。深刻的情绪并不等于强烈的情绪。例如,有的小学生和同伴发生一些矛盾就大发雷霆,他们的这种情绪很强烈,但却毫无深刻性可言。

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和他们对有关事物本质特征的认识水平有关。所以,随着年级的增高,小学生情绪的深刻性会出现递增的趋势。

3.小学生情绪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小学生情绪的稳定性是指他们的情绪唤醒所持续时间的长短和程度。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对他们总会提出一定的任务和要求,因此他们控制和调节自己情绪的能力也逐渐提高。在学习活动中,他们积极的情绪不断增加,持续的时间也相对延长;其消极的情绪不断减少,持续的时间则相对缩短。因此,小学生情绪的冲动性和易变性日益减少,情绪的稳定性则日渐增强。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

1.小学生理智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理智感,是指他们对认识活动的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小学生的理智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地得到发展,具体表现为:

(1)小学生从对学习外部活动感兴趣逐渐发展到对学习内容感兴趣,他们对自己独立思考完成作业有积极的态度体验。当他们努力学习获得优秀成绩时感到很自豪,当他们没有完成学习任务时感到很内疚。

(2)小学生对学习各学科的笼统的兴趣逐渐发展到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刚入学的小学生对各科学习内容均感到新鲜,学习的兴趣也较浓。随着年级的增高,他们对不同学科的兴趣产生了初步的分化,再不像低年级时那样对各科学习内容都感兴趣了。有研究资料表明,最喜欢体育、语文和美术的小学生占小学生总人数的76.2%,而不喜欢美术、音乐、英语和地理的小学生则占29.5%。

(3)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由课内读物发展到课外读物。一年级小学生还没有阅读的习惯,但他们能按老师的要求阅读课本的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生开始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并由以阅读课内的教材为主,逐渐发展到以阅读课外读物为主。低年级小学生喜欢读童话和故事,中高年级小学生则逐渐对阅读通俗科普读物产生了兴趣。

2.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特点 小学生的道德感,是指他们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他人或自己的行为举止时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小学生的道德感处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一、二年级小学生以社会反应作为自己态度体验的依据,三、四年级小学生以一定的道德行为规范作为自己态度体验的依据,五、六年级小学生则以内化的道德观念作为自己态度体验的依据。小学生道德感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义务感发展较早,水平较高;爱国主义情感发展较晚,水平较低。

3.小学生审美感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的审美感,是指他们对客观事物或对象美的特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小学生审美感的发展,受其自身对美的不同需要的影响。一般说来,他们对于自己所热爱的客观事物的美的外部特征容易产生美的态度体验,而对于自己所不熟悉的具有内在美的客观事物则不易产生美的态度体验。有研究表明,低年级小学生能对动物塑像产生美的态度体验,而高年级小学生则能对通俗歌曲产生美的态度体验。随着年级的升高,在教学和教育活动的影响下,小学生的审美感也在逐渐发展。

2.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答:小学生的情绪,是指他们受到外界刺激时,因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暂时的比较剧烈的态度体验,如满意、愉快、忧愁、愤怒、恐怖等等。小学生的情感,则是指他们和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较复杂而又相对稳定的态度体验。如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爱和恨的体验等等。虽然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看似相同,但实质是有所区别的。他们虽然实质上不同,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的方式又基本相同,培养的方式有很多,下面我主要通过三大方面来讲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情绪情感:

一、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小学生的情绪情感

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情绪状态是很不稳定的,有时情绪高涨,有时情绪低落。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随时调节小学生的情绪,使他们时时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才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1.教师的教态要亲切。

教师的教态直接影响着小学生的情绪状态。教师上课时仪表要端庄大方、神态要安祥,学生回答问题时应面带微笑地点头。这是在课堂中教师情感的流露,使小学生感到老师是亲切的、可信赖的,他们就会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

2.教师的言语要生动。

教师要在运用语言上下功夫,尽量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讲课时,言语要准确、精练、生动。叙述时要注意言语的抑扬顿挫,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能情绪饱满地听课。3.注意和学生情感交流。教学是双边活动。教学活动既是知识信息的传递过程,又是师生间情感交流过程。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情感投入的过程,在课堂上小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还是接受教师情感感染的过程。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对小学生情感的培养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4.活跃的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小学生产生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往往决定于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气氛,师生的情感交流协调融洽,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积极肯定的情感;相反,拘谨、刻板的课堂气氛,师生情感交流冷漠勉强,会使小学生产生紧张焦虑等消极否定的情感。所以,课堂气氛对培养小学生情感也是至关重要的。

二、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情绪情感

小学生的情感是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因此,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可培养小学生健康、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1.通过参加劳动培养热爱劳动的情感。根据小学生不同年龄特征,组织他们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实践,如参加植树或打扫社会公共场所的卫生,自觉地参加学校和家庭的服务性劳动和自我服务性劳动,培养小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2.通过参加集体活动培养集体主义情感。小学生入学后,学校和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让他们参加各种集体活动,如主题班队会、运动会、郊游等。让小学生在这些实践活动中逐渐认识到人离不开集体,集体也离不开个人,在学校和班级离开“人人为我和我为人人”是无法生存的。同时,他们在这些实践活动中会亲自体验到同伴间团结友爱的情感,也就会培养小学生的集体主义情感。

3.通过接触大自然和社会实践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通过春游组织小学生就近就地游览祖国的名山大川,让他们领悟大好河山的自然风光。组织他们通过参观访问等社会实践活动,让小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祖国的工厂、矿山、企业和农村的巨大变化,从而增强对祖国大自然、对祖国人民和社会主义祖国的热爱。

三、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调节

小学生常常会出现些消极情绪和情感的困扰,以致影响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因此,教师教给他们一些情绪和情感调节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调节小学生情绪和情感的方法很多,这里只简要介绍几种:

1.认知调节法。

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是通过他们的认识折射而产生的。正确的认知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错误的认知则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如果小学生能把错误的认知变成正确的认知,他们的消极情绪和情感就会被积极的情绪和情感所代替。

小学生的认知结构是,有一种原型心理机制,即他们根据自己的行为特征抽取出一个样板模式,存入记忆中,以后遇到类似的事情就会不知不觉地采取与自己原来的模式相符合的行动,这叫原型效应。

实际上,当小学生的原型效应符合实际时,就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影响,使其把事情办好,产生积极的情绪。否则,当原型效应不符合实际时,就会学与愿违,给他们带来消极的影响,使其把事情办坏,从而产生消极的情绪。因此,教师应引导小学生正确认识原型效应,设法消除原型心理机制造成的消极影响,保持积极的情绪和情感。

2.态度调节法。

小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些挫折,出现些暂时的失败是正常的。但有些小学生因年龄小碰到这种情况就会心灰意冷、垂头丧气,到头来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把事情办坏。这时,教师应教育他们端正态度,就是在失败面前想到胜利成功的情景,这种敢于向往胜利的态度有利于激发他们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帮助其走出低谷。

3.环境调节法。

环境对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有一定的影响。他们在一种情境中可能产生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在另一种情境中又可能产生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因此,改变小学生所处的环境是可以调节他们情绪和情感的。

小学生一般回到家里有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他们在这个小天地里学习和睡觉。天长日久,有时他们在自己的房间里学习,内心会产生压抑感,随之就会出现消极的情绪和情感。这时,他们从学校回来,再进入自己的房间,会觉得室内摆设很别扭,这样势必要导致烦躁情绪的出现。家长可帮助孩子把室内的家具调换且下位臵,彻底整理一番,这样,他们就会心情舒畅地重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另外,在寒暑假里有的小学生在自己的房间里长时间地写作业也会感到厌倦,会使完成作业暂时受到影响。这时,有条件的小学生可以到其它房间里去写作业,就会使他们精神焕发,收到好的学习效果。

4.宣泄调节法。

小学生出现了消极情绪和情感后,如果过分地压抑自己,只会增加烦恼,不利于身心健康。如果适时地宣泄,可以把消极的情绪或情感释放出来,从而使情绪或情感得到缓解。

一是倾诉宣泄法。小学生的倾诉有两种:第一,把不顺心的事向爸爸和妈妈讲出来;第二,把内心的不快讲给老师听。这样,会达到心理平衡。

二是体育运动宣泄法。当小学生遇到负生活事件,出现些压抑、烦躁情绪时,做些喜欢的体育运动也能达到消除不良情绪或情感的作用。

总之通过教学和实践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的情绪和情感。

3.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答:小学生的意志是指他们确定行为目标,并克服困难,调节行为,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小学时期,是人的意志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小学生在学习活动的要求下,其意志行动和意志品质都有了新的发展。其特点如下。

一、小学生意志行动动机和目的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善于自觉地、独立地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到了中年级以后,小学生随着知识和经验的增加以及思维水平的提高,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向自己提出行动的动机和目的,并逐步具有了远景的和抽象的、有一定社会意义的动机和目的。

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小学生的动机和目的还不稳定,很容易受具体事物的左右。因此,他们还不能较长时间地坚持实现自己行动的动机和目的。

二、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与执行的特点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决定和执行之间的时间间隔不长。他们意志行动是比较简单的,还不善于为了一件事去反复思考、计划、决定和执行,这些往往是同时发生的或是比较接近的。

小学生对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在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对待困难的态度是不一样的。例如,小学二、四年级的学生在规定的小学生体育运动标准达标的体育锻炼中的情况是有差异的:二年级小学生大部分表现得懦弱、慌张,遇到困难就垂头丧气;而四年级小学生则大部分表现得有信心,沉着,能够克服困难。

由此可见,小学生自觉地克服困难的意志力的发展存在着年龄差异,年级越低的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越差,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克服困难的精神也不断增强。

小学生意志行动任务的责任感对他们克服困难是有影响的。如有责任感的小学生,遇到数学难题有刻苦钻研的精神,表现出非攻下难题不罢休的毅力;相反,缺乏责任感的小学生,遇到难题有意回避,或自己不动脑思考就轻易求教于老师或同学。

三、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小学生的意志品质,是指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意志特征,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意志品质的发展,既表现出年龄特点,又表现出个别差异。

小学生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他们在行动中表现出的具有明显的目的性,充分认识行动意义,使行动服从任务要求的意志品质。在意志的自觉性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自觉性较差,他们的行动常常要依靠外界的力量来督促。中、高年级小学生自觉性逐渐发展起来,他们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完成多种活动任务,并逐渐学会自觉地计划和检查自己的活动。

有项研究表明,50名小学优秀班级的学生干部,他们在一、二年级时普遍不能自觉地独立开展工作,做什么事都需要老师的具体指导,否则便完不成任务。可升入三、四年级以后,这些学生干部逐渐学会了自觉地、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老师了。这说明在教育的影响下,三、四年级小学生的自觉性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但从总体来看,小学生按照一定的原则,自觉地完成任务的能力还是比较低的。

小学生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他们根据任务要求迅速而合理地作出决定并立即采取相应行为的意志品质。在意志的果断性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还不能当机立断地处理事情,要从中年级开始才能逐渐在处理事务中表现出意志的果断性品质。小学一、二年级学生还不能按理智的要求立刻决定自己的行动,常常表现为犹豫不决,行为容易受外力影响并由此而耽误事。从四年级开始,小学生日渐形成果断的意志品质,他们办事不再优柔寡断,能排除一切不必要的疑惑而坚定地执行任务。

但在整个小学阶段,要求小学生能经过深思熟虑后果断地处理一些充满矛盾的问题还是比较困难的。

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他们在行动中能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克服种种困难并能把任务坚持到底的意志品质。在意志的坚持性方面,小学生坚持性的发展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在读、写、算等学习活动中逐渐形成的,也是从靠老师和家长等外力的影响发展成为靠他们内部力量驱使形成的。以后,随着动机稳定性和自觉性的发展,到小学三年级时,这种坚持性才渐渐成为他们的意志品质。小学生意志的自制力,是指他们自觉地、灵活地控制情绪,调节行为达到目的的意志品质。

在意志的自制力方面,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发展较差。他们容易兴奋、激动,不善于控制自己,在课堂上,他们不注意听讲、做小动作等现象时有发生。但在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影响下,通过执行《小学生守则》等规章制度,特别是通过集体生活的制约,到了三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会得到显著的发展。

小学生意志的自制力的品质对实现意志行为是特别重要的。一般说来,这种意志品质的发展趋势如下:

一至三年级,小学生意志自制力的发展处于迅速发展时期。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脑结构日趋完善而意志的机能也处于稳定的水平。另外,小学生入学后,学习活动本身也要求他们有一定的意志力,所以,自制力发展较快。

三至四年级,小学生意志自制力的发展又处于平稳水平。其原因在于由于自我意识的发展,外部因素对他们的控制有所减弱,自制力的发展亦处于一个相对发展较慢的平稳时期。

四至五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的发展又处于一个发展时期。因为这一时期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能自觉地控制对各种外界的诱惑所产生的冲动,自制力的品质也就达到了一个新的更高的水平。

五至六年级,小学生的自制力又处于一个平稳时期,但他们能够自觉地按任务要求坚持活动。所以,这种稳定是他们意志自制力发展水平较高的新的稳定。

教师应根据小学生意志自制力发展的规律来培养和发展他们的意志自制力的品质。

整个小学时期,小学生的自制力还是初步的,低水平的。

4.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意志?

答:小学生的意志是指他们确定行为目标,并克服困难,调节行为,达到既定目标的心理过程。而针对这种心理过程,我们该如何来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讨论:

小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学习活动中逐渐培养起来的。小学阶段又是意志品质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因此,应重视对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1.对小学生要加强目的性教育

小学生的意志活动是与活动目的紧密相联的,只有让他们明确行动的目的,才能自觉地、独立地调节自己的行为。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按照一定的活动目的调节自己行为的能力是比较差的,还需要依赖老师的指导和监督。

根据小学生的这一特点,教师要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自觉性,培养他们按照行为目的来自觉调节行为的能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布臵的任务要明确,并要指导小学生按照预定的目的和计划一步一步地完成任务。对完成任务好的小学生要及时给以鼓励,对他们的行为进行强化,使其逐渐形成意志的自觉性。

2.培养小学生的自制力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较差,他们的行为往往需要成人的指导和监督。因此,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帮助小学生学会逐渐摆脱对外部控制的依赖,形成内在的控制力量。有研究表明,帮助小学生以言语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是发展他们自制力的有效措施。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让小学生不断地以言语指导自己的行动,常常会收到较好的效果。

3.培养小学生具有克服困难的精神

意志品质的培养必须与克服困难相结合。因此,教师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创设一定的困难情境,为小学生提供锻炼意志的机会。但困难的程度应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过难或过易的困难情境对培养小学生的意志品质都是不利的。若情境过难,小学生无法克服这些困难,会丧失自信心;情境过易,又起不到激励小学生克服困难的作用。所以,创设的困难情境应该是让小学生必须付出一定的意志努力但又是能够克服的,这样才能发展他们的意志品质。

4.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使他们不必付出太大的意志努力便能很好地完成任务。实际上,这是小学生行为规则内化的具体表现。

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要从小事做起,如遵守作息时间、按时完成作业和自己收拾房间等等。

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时要对他们进行严格要求,让他们完成的任务,一定要按时完成,不能半途而废;要求他们克服的缺点,一定要帮助他们逐渐克服。只有这样,小学生在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才能培养意志品质。

5.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有哪些?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答:小学生的性格,是指他们对现实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具有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小学生性格发展的特点如下:

小学生的性格是由许多特征构成的,各种特征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的独特结合,就形成了各个小学生的不同性格。

1.小学生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小学生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是指他们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方面的性格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1)在对待事物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具体指他们对学习、劳动和公共财物等的态度。

(2)在对待他人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对集体、对老师、对同学的态度等等。

(3)在对待自己的态度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如谦虚或自满、自信与自卑等等。

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三个方面的性格特征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2.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是指他们表现在感知、记忆、思维和想象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感知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观察型和被动观察型、分析型和综合型等;记忆方面的性格特征有形象记忆型和抽象记忆型等;思维方面的性格特征有独立思考型和搬用现成答案型等;想象方面的性格特征有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等。

小学生性格的理智特征的发展趋势是二年级到四年级的发展相对呈稳定趋势,四到六年级的发展又相对呈加速趋势。

小学生的求知欲到六年级已达到一个高峰。

3.小学生性格的情绪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情绪特征,是指他们表现在情绪的稳定程度及其控制力等方面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情绪强度方面的性格特征,情绪稳定性和持久性方面的性格特征,主导心境等方面的性格特征等。

小学一、二年级学生,由于处于适应学校生活的过渡期,易产生紧张、焦虑情绪。除此之外,小学各年级学生情绪均比较稳定。小学六年级学生,正在进入少年期,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发展很快,其行为容易受情绪影响,他们情绪性格特征的发展已出现高峰。

4.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

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是指他们在自觉调节其行为的方式和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具体表现为:在行为目的明确程度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行为自觉控制水平上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紧急或困难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在贯彻执行决定上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等。

在小学阶段,小学生性格的意志特征尚未发展起来。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意志的独立性发展较快,六年级时出现高峰。小学生意志的坚持性和自制力的发展,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减趋势,这主要是由控制能力发展较慢造成的。各年级小学生意志的果断性发展均较慢。

总之,二到四年级小学生性格的发展处于稳定期,四到六年级小学生性格的发展处于骤变期。小学六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开始进入青春期,对其性格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小学六年级是性格发展的关键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求知欲发展较快,情绪的强度和持久性迅速增长,但思维的灵活性发展较慢,自制力显著下降。他们既有强烈的情绪体验,又缺乏自我控制能力,因而,他们的性格处于一种矛盾和不平衡的状态。

小学生的性格是以一定的遗传素质尤其是高级神经类型为前提,通过个体的实践活动接受外界的影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小学生性格的培养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

一、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通过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在活动中可以使小学生认识到完成活动的意义,了解到某种性格特征对顺利完成其活动的重要作用,还可帮他们形成对人、对事、对社会的态度,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学习活动。这是小学生的主导活动。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后复习等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理智的性格特征。

2.课外活动。小学生的课外活动包括活动课和游戏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可以培养小学生情绪的性格特征和意志特征。

3.劳动活动。小学生的劳动活动包括校内劳动、社会公益劳动和家庭劳动以及自我服务性劳动等。通过这些活动可培养小学生对待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

二、通过教育活动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1.学校的教育活动对小学生性格的培养有重要作用。校风、班风对小学生性格的形成有直接影响,良好的校风、班风会促使小学生养成爱集体和自觉遵守纪律的优良性格特征;否则,不好的校风和班风也可使小学生养成懒散和无组织、无纪律等坏的性格特征。

2.在学校里,通过少先队所开展的各项教育活动,对小学生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和爱护公物等方面的教育能使他们形成诚实谦虚、劳动俭朴和助人为乐等性格特征。

3.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性格的形成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可以了解每个小学生不同的性格特征,教师因材施教,发展小学生优良的性格特征,帮助他们克服消极的性格特征,这是小学生性格形成的重要外部条件。

三、通过自我教育培养小学生的性格

培养小学生性格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教他们学会自我教育。小学生的自我教育是外部教育的内化,这是提高他们对自身性格培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教他们一些自我教育的方法。

1.自我评价。

小学生的自我评价是指他们对自己思想、愿望、行为和性格特征的认识和评价。要求他们善于发现自己的长处,了解自己的短处,既不要自我夸张,也不要自我贬低。

2.自我反省。教小学生学会经常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言行。发现自己不好的举止言行要敢于否定和改正;发现自己的优点要光大发扬,使自己的性格不断得到优化。

3.自我调节。

小学生的自我调节是指他们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主动地掌握和随时调整。让小学生在正确自我评价和自我反省的基础上,不断地坚持好的、改正坏的,使自己的性格朝着理想的方向发展。

总之,教师应在教学和教育的实践活动中有目的有针对地培养小学生优良的性格特征。

第二篇:幼儿园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案例研究

1.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的发展观与学习观。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强烈的、天赋的内在潜力,这是一种本能自发冲动的生命力,促进着儿童不断发展。蒙台梭利指出,幼儿是热爱秩序的。但是幼儿的秩序感和秩序需要乃是一种审美的动机,而其游戏是他们现世的快乐。幼儿在游戏中为一切自然物赋予意义,建立秩序,让它们各就各位、各尽其职。儿童的发展观具体表现在一下几方面:(1)儿童发展具有“胚胎期”

蒙台梭利认为:人有生理胚胎期和心理胚胎期。生理胚胎期是人和动物共有的。心理胚胎期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出生之后形成的最初心理萌芽期,是儿童通过无意识地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时期。(2)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蒙台梭利是以发展观点看待儿童的,儿童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0--6岁)是儿童各种心理功能的形成期:特征是出现一个又一个的敏感期。二阶段(6--12岁)是儿童心理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是儿童有意识地学习,增长学识和才艺的阶段。第三阶段(12--18岁)是儿童身心经历巨大变化并走向成熟的时期。(3)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

“敏感期”:儿童在某个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儿童各种敏感期的出现具有顺序性和延续性。(4)儿童发展和学习是在“工作”中实现的

蒙台梭利指出,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蒙台梭利认为,“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而且只有工作才能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儿童身心的发展必须通过“工作”而不是通过“游戏”来完成。儿童工作与成人工作是不同的。

2.如何理解蒙台梭利教学内容的要点和联系?

要点:蒙台梭利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团体教育活动内容,第二部分是区域教育活动内容。团体教育活动又称为线上活动,主要是教师和儿童一起在线上围成圆圈进行的综合主题活动。团体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是走线,走线的目的是让儿童身心放松,调整注意力,自我控制的协调和生理、心理的协调,达到平衡稳定而进入学习状态。团体教育活动还可以根据儿童发展的情况、儿童周围环境变化的情况特别是自然界变化的情况和社会变化的情况进行多种安排;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语言活动、身体活动来进行,可以通过艺术创造来进行,或者外出参观访问来进行。

 区域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教育等,儿童在不同的活动区域自由选择、操作不同的教具。教师提前为儿童准备好活动环境,儿童通过自发活动提升自我。区域教育活动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将所有区域或教育活动的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儿童特点的幼儿操作的活动材料。教师精心准备的“环境”和“活动材料”来实现促进儿童的发展。教育内容由五个方面组成:

1、日常生活教育

2、感觉教育

3、语言教育

4、数学教育

5、科学文化教育(包括美术、音乐、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和能力)

联系:教学内容的设置都以儿童为主,为儿童打造的一个以他们为中心,让他们可以独立做自己的儿童世界。为儿童提供调动多种感官的教具,提供给他们尽可能多的良好刺激。反对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育,而主张以良好的学习环境,亮丽丰富的教具,让儿童主动去接触、研究,形成智慧。针对儿童对不同事物的偏好的“敏感期”,给予儿童适切的学习。教师必须放弃传统自以为是的教育方式,而是从旁适时地给予儿童协助与引导,让儿童成为教育的主体,使他们动头脑、有智慧。

3.谈谈如何应用蒙台梭利的教学材料、教具。

教学材料的发明和教具的使用,是蒙台梭利教学模式中最为显著的特色。“有准备的环境是为了让儿童通过成功地操作和重复简单的工作,获得一种自我感觉、自我控制感以及对环境的掌握感。但儿童从事的工作必须与他成长环境中的文化期望存在关联”。向儿童呈现所有的学习材料,是蒙台梭利实际学习环境的独特之处,生活中的教材实际上教具化了。学习材料之所以必要,原因不在于材料本身,而在于材料的设计原则。

教师采用的教具要符合以下特点:

1、具有孤立的特性。教具颜色以朴实、干净的单色调为主,表现出孤立特性,能显现出主要的教育目的。

2、容易搬动。由于教具最重要的目的是适合儿童需要,每种教具在重量和尺寸大小上都考虑儿童能力的范围。

3、教具美丽。每种教具都有它的特色,能吸引儿童,或是在颜色上,或是在重量上,或是在它的特性上,或是在它的声音上,都能吸引儿童。

4、每一种教具的单独使用或联合使用,都必须按其步骤和顺序才能完成。

5、在设计上或使用方法上,都由简单到复杂,可以培养幼儿重视秩序,养成内在的纪律。

6、在设计上具有控制和纠正错误的特性。可使儿童自行发现错误,自行改正错误。

7、具有数学的属性。通过步骤和秩序可培养幼儿的逻辑和推理能力。每一种教具都有等差的数学关系。如长棒,每一长棒之间都相差10公分。

8、间接的预备性。每种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帮助幼儿准备、适应未来的生活。

 教师在准备材料时要使每个材料都突出某个特定的概念或难点,这些概念或难点包括儿童的肌肉运动及其它活动。从相对简单的活动开始,随着儿童经验的增长和判断力的提高,逐步增加活动复杂度。应将注意力集中在关键概念上。注重神经、肌肉和身体运动、认知发展之间有关系。教学材料要由简单到复杂,随着儿童新经验的逐步获得增加活动难度。这使儿童在过渡到需要更多步骤和判断的活动之前,获得对技能、材料或概念的控制感。课程是儿童驱动而非教师驱动的,因此学习材料本身不能预示儿童的发展。向儿童呈现活动材料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已有的活动技能,其目的是让儿童获得成功和独立性,而不只是完成事先设计好的课程。除了从简单过渡到复杂以外,材料应该为儿童以后的学习提供支持或间接的准备。4.根据蒙氏教学模式找出对本园实验教学启发的要点。

一、首先谈谈蒙台梭利教育的特点:

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生命的发展是走向独立。通过具体的练习如生活基本能力练习、五官感觉练习、智能练习(语言、数学、科学)等形式,形成健全人格的基础。

蒙氏教室是一个小社会的雏形,孩子在其中学会尊重别人,接受别人,学习如何分享自己学会的知识技巧,学会如何领导别人。蒙氏教室提供了培养儿童情感智商的环境。

蒙台梭利课程,包括感觉、动作、肢能、语言和道德发展等,使个体成为一个身心统整合一的人。“自由”与“纪律”合一,“个性”与“群体”兼顾。启发幼儿使他们有能力解决困难,适应新的环境,达到自我构建和心智发展。

二、其次谈谈蒙台梭利的教学法:

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她巧妙的利用儿童自身的成长要求,在不损害儿童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实现教育的目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生命力”,这种生命力是积极的、不断发展的、具有无穷的力量;而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展;儿童不是成人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泥和蜡,教师和父母必须认真研究、观察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获得身心发展。据此,蒙台梭利为学前儿童设计出一整套有效引导儿童迅速成长的训练方法。

三、再次谈谈蒙氏教育模式对我园实验教学的启发:

1、幼儿教师要热爱儿童,尊重儿童学习独立的意愿,让儿童通过自身努力自主自由地学习。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实行自我教育。

2、用心创设适宜的环境是我们教育者的重要职责。环境是儿童自我成长发展的决定因素。

3、幼儿园不应该进行单纯知识技能的训练,不应该将教育问题完全归结为心理学的原理,反对控制儿童,强调生活化的教育。

4、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儿童具有自我学习、使自己趋于完善的潜能。然而由于成人不适当的引导或环境的影响,儿童会出现偏差行为,因此要强调环境和成人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能看见儿童本来面目,将无法协助儿童正常发展。

5、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学会“静观等待”、“克制”、“公正无私”和保障儿童自由的实现。

6、教师要扮演协助者的角色。教师对儿童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儿童发展的状况了如指掌;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内心的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示范教具,做学习的准备工作。

7、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教学主张让儿童遵循内心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具按儿童自由的速度来工作。如果儿童专心的时刻被打断,就会养成虎头蛇尾的草率习性,如果尊重儿童的需要,允许他延长工作时间,则能自然地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和持久性。

8、不同年龄儿童能大教小,小学大,彼此会相互模仿、学习,可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因此,可以带小中班的幼儿观察大班幼儿上课,大班的幼儿可以观察小学生上课,从而起到向他们学习的目的。

9、适当的奖惩制度。采取尊重儿童的方式,培养儿童正在萌芽的自尊感和自控力。

10、教师的角色的转变。教师应是辅导者、支持者、观察者与引导者。教师不是幼儿的管理者与监控者,而是支持者、合作者、计划者。教师支持幼儿的兴趣,支持幼儿主动学习,支持幼儿的合作交流。教师要从幼儿的角度去看问题,去和幼儿们交谈,鼓励幼儿去完成自己计划好的工作。教师重视幼儿的水平,与幼儿分享管理权,并采用问题解决法解决社会冲突。教师与幼儿都参与活动,在主动的学习活动中建立一种亲密的伙伴关系,教师是幼儿集体活动的一员。

5.设计一个蒙台梭利教学活动,并对案例分析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蒙台梭利教学教案---《彩色串珠棒》

准备材料:1—9的彩色串珠棒、彩色串珠、操作纸每人1份、涂色工具。教学目的

直接目的:认识彩色串珠棒1—9,尝试名称的记忆。间接目的:目测数量与记忆的练习。过程设计

1、介绍工作:小朋友,今天我要介绍的工作是彩色串珠棒请注意看。

2、取出串珠棒散放,介绍这是1—9的彩色串珠棒,幼儿跟读“彩色串珠棒”。

3、层次一:

a、左手持串珠棒1:这是1的串珠,是红色的,右手捏着珠子点数: “1,这是1。”

b、左手持串珠棒2:这是2的串珠,是绿色的,右手捏着珠子点数: “1,2,这是2。”

c、逐一介绍,介绍完了摆成金字塔形。

4、层次二:

a、请你指出深蓝色的9是哪个? b、请你把白色的7拿给我?哪个是8? c、练习过的逐一散放在绒布上。

5、层次三:目测串珠的数量并说出相应的数名,这是几的串珠棒,黄色的串珠棒是几?

6、幼儿彩色串珠操作纸人手一张,幼儿独立完成涂彩色串珠棒的对应颜色。优点:

(1)教具颜色鲜明、容易区分。每种教具都有它的特色,能吸引儿童,或是在颜色上,或是在重量上,或是在它的特性上,或是在它的声音上,都能吸引儿童。(2)教具的单独使用和联合使用,能按其步骤和顺序逐步完成。

(3)在设计上或使用方法上,都由简单到复杂,层次递进,可以培养幼儿重视秩序,养成内在的纪律。

(4)数学的属性特征明显。通过步骤和秩序可培养幼儿的逻辑和推理能力。(5)间接的预备性。每种教具都具有直接与间接的教育目的,帮助幼儿准备、适应未来的生活。

(6)活动过程有秩序。要求物品的摆放要规范,有秩序,满足儿童对秩序的追求,促进儿童秩序的完善;

(7)活动中要求幼儿专心观察、目测更需要集中注意力。(8)进行对认识颜色的巩固练习。涂色是大多幼儿感兴趣的,在兴趣的驱使下会认真去做,反复去做,在不断的重复工作中得到发展。

缺点:

(1)蒙台梭利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个别化的教育。这一点,对于我国传统的集体教学是一个不小的冲击。在现实中的幼儿园集体教学中很难实现。

(2)大部分的教学活动都属于“平行游戏”活动。儿童各自做不同的事情,像互不干扰的两条平行线。缺少交流与情感的互动。

第三篇:幼儿园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研究

1.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的发展观与学习观。

答: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强烈的、天赋的内在潜力,这是一种本能自发冲动的生命力,促进着儿童不断发展。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的发展观和学习观表现在:

1、儿童发展具有“胚胎期”。心理胚胎期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出生之后形成的最初心理萌芽期,是儿童通过无意识地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时期;

2、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蒙台梭利是以发展观点看待儿童的,儿童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0--6岁)是儿童各种心理功能的形成期 第二阶段(6--12岁)是儿童心理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是儿童有意识地学习,增长学识和才艺的阶段。第三阶段(12--18岁)是儿童身心经历巨大变化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3、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在某个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蒙台梭利将这段时期称为“敏感期”;

4、儿童发展和学习是在“工作”中实现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最主要的活动不是福禄贝尔所推崇的游戏,“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而且只有工作才能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4、儿童发展和学习是在“工作”中实现的:蒙台梭利指出,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最主要的活动不是福禄贝尔所推崇的游戏,“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而且只有工作才能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工作与成人工作不同,儿童工作是内在本能的驱使,遵循自然的法则,儿童工作以自我实现为内在工作目标和动力,没有外在目标;儿童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和建构性的工作,儿童工作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无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儿童工作是适应环境、以环境为媒介来充实自我、形成自我并塑造自我的过程,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的教学观表现为:

1、以儿童为中心。提倡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2、不教的教育。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实行自我教育。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零至六岁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掌握最佳的学习时期,即可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内心的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示范教具,做学习的准备工作。

5、完全人格的培养。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儿童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为完美一生奠定品格和智慧的基础。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如果儿童专心的时刻被打断,就会养成虎头蛇尾的草率习性,如果尊重儿童的需要,允许他延长工作时间,则能自然地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和持久性。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儿童能大教小,小学大,彼此会相互模仿、学习,可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种类繁多,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丰实的教材就是蒙氏教具,也可以说教具是对教材的补充,儿童透过由浅入深操作教材,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2.如何理解蒙台梭利教学内容的要点和联系?

答: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团体教育活动内容,二是区域教育活动内容。团体教育活动又称为线上活动,主要是教师和儿童一起在线上围成圆圈进行的综合主题活动。团体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是走线,走线的目的是让儿童身心放松,调整注意力,自我控制的协调和生理、心理的协调,达到平衡稳定而进入学习状态。团体教育活动还可以根据儿童发展的情况、儿童周围环境变化的情况特别是自然界变化的情况和社会变化的情况进行多种安排;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语言活动、身体活动来进行,可以通过艺术创造来进行,或者外出参观访问来进行。

 区域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教育等,儿童在不同的活动区域自由选择、操作不同的教具。教师提前为儿童准备好活动环境,儿童通过自发活动提升自我。区域教育活动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将所有区域或教育活动的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儿童特点的幼儿操作的活动材料。教师精心准备的“环境”和“活动材料”来实现促进儿童的发展。教育内容由五个方面组成:

一、日常生活教育:教室常规;生活礼仪及社交行为;对环境的关心;对自己的照顾;大肌肉的运动;动作协调。实际日常生活练习是蒙台梭利基本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其他课程的基础。

二、感觉教育:从出生之日开始,儿童就处于刺激丰富的环境中。儿童用感官无意识地接收各种经验,并纳入心灵中。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儿童两岁以后,就可以借助一些为他们精心准备好的具体材料,能进行分类。感官经验能改进并迅速增强儿童的感知觉,为进一步的智力发展奠定基础。

三、语言教育:语言是智慧的工具,也是智慧的途径。语文教育的目的,可帮助儿童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善于表达的人,不仅能更快吸收新的信息,而且能尽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语言是促使人类进步最有力的工具,是影响儿童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力,儿童的语言不是双亲传给的,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学来的。语文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认读能力、书写能力、听、说能力、欣赏文学能力,重点在于帮助幼儿早期阅读并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数学教育:数学思考能力起源于许多在学习数学之前就经历过、看起来与数学毫不相干的活动。蒙台梭利认为,秩序、精确和顺序感来源于生活。而感觉材料为她所说的“数学头脑”奠定了基础。数学上的顺序开始于对熟悉的感觉经验的扩展。

五、科学文化教育(包括美术、音乐、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和能力):科学文化教育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景象,由能量、空气、岩石、水、生命、大人、幼儿等等组成。这种宇宙观遍及蒙台梭利的所有工作中,包括她的想法和教育方式……这种宇宙观应该属于整个蒙台梭利教育活动:它给了我们开启工作中共享方向和一致目标的钥匙。

五个方面是各有侧重点又是相互联系的。

3.谈谈如何应用蒙台梭利的教学材料、教具。

答:教学材料的发明和教具的使用,是蒙台梭利教学模式中最为显著的特色。蒙台梭利的教学材料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随着儿童新经验的逐步获得增加活动难度。这使儿童在过渡到需要更多步骤和判断的活动之前,获得对技能、材料或概念的控制感。蒙台梭利课程是儿童驱动而非教师驱动的,因此学习材料本身不能预示儿童的发展。向儿童呈现活动材料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已有的活动技能,其目的是让儿童获得成功和独立性,而不只是完成事先设计好的课程。蒙台梭利认为,神经、肌肉和身体运动、认知发展之间有关系。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儿童主动参与操纵学习环境时要做的事情,包括抬东西、搬运、维持平衡、堆东西、倒水、打扫、装配、度量各种物体。

蒙台梭利的教学材料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随着儿童新经验的逐步获得增加活动难度。这使儿童在过渡到需要更多步骤和判断的活动之前,获得对技能、材料或概念的控制感。蒙台梭利课程是儿童驱动而非教师驱动的,因此学习材料本身不能预示儿童的发展。向儿童呈现活动材料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已有的活动技能,其目的是让儿童获得成功和独立性,而不只是完成事先设计好的课程。除了从简单过渡到复杂以外,蒙台梭利材料为儿童以后的学习提供支持或间接的准备。例如,度量粉红塔或红柱子等在大小上相互关联的材料,可为儿童以后理解10以内的数字提供间接准备,因为度量这些材料需要运用10个要素。用三个手指抓旋钮圆柱体,有助于将来学习书写。将一个大容器中的水分别倒在三个大小相等的小容器中,可以为学习分数和除法提供间接准备。还有应用的教具要具有代表性的:如:一是衣饰框架,主要是让儿童练习扣,系动作包括内外衣、鞋子、皮带、扣带;二是小地毯,儿童铺卷地毯的动作练习,与其他教具配合运用。

4.根据蒙氏教学模式找出对本园实验教学启发的要点。

答:蒙台梭利教学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蒙台梭利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个别化的教育。这一点,对于我国传统的集体教学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集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可表现为:一是可以造成非常好的信息传递和集体共享。这里的信息传递将不仅仅是单向、双向或多向的流动,而且具有生成性,因为每一个人在共享环境中都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其次,就信息本身而言,它不仅包括了知识,也包括了态度、观念等等动机的和评价的因素;最后,它有助于形成一个具有稳定性的、彼此心照不宣的班级文化传统。因此,集体教学确实具有个别化教学所不能代替的优点,如果二者能够真正联合起来,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蒙台梭利教学法有五个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秩序法则,要求物品的摆放要规范,有秩序,满足儿童对秩序的追求,促进儿童秩序的完善;

第二个是独立法则,因为幼儿出生就追求独立,独立是自由的先决条件,儿童获得独立越早,就越早迈向自由;

第三个法则是自由法则,蒙台梭利把自由看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权利,应让儿童自由选择工作,自由选择可以增加自信心,可以导致自我控制;

第四个法则是专心法则。由于儿童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工作,所以就导致了专心和自控;第五个法则是重复练习法则。因为幼儿是自由选择的,在兴趣的驱使下很认真去做,反复去做,在不断的重复工作中得到发展。

这五个法则在我们的班级管理,幼儿发展过程中也是很需要的。我们现在在集体教学活动外,也要加强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的开展,我们应不断的把蒙式的教学法则和教学方法使用到我们教育工作中:如:

1、以儿童为主;

2、不教的教育。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5、完全人格的培养。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

7、混龄教学。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5.设计一个蒙台梭利教学活动,并对案例分析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中班美术活动:装扮新年的教室

活动目标:

1、幼儿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大胆装扮美丽的教室。

2、积累使用剪刀的经验。

3、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进行创造、表演。

活动准备:

1、铅画纸、各色皱纹纸、蜡光纸、卡纸、即时贴。

2、水粉颜料、各色油画棒、牙刷、杯托、纸杯、擦手的湿毛巾、剪刀、糨糊、双面胶、透明胶、小箩筐(人手一份)。

3、音乐磁带、各种花盆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热闹的新年即将来临了,今天幼儿园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要和我们一起来装扮新年的教室,把你们的本领表现给他们看,好吗?让客人老师们看一看,哪位小朋友的手儿最灵巧,最能干。

二、介绍材料及用法

这儿有一些材料,大家看一下,你们都认识吗?是什么材料?怎么使用它?可以怎样来打扮教室?

三、装扮新年教室

1、装饰背景

我们的教室虽然又大又漂亮,可是就没有新年的热闹气氛,老师想借用一下你们灵巧的双手,把它装扮成一个热闹,漂亮的大教室,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装扮我们的教室。

2、剪贴操作

小朋友们真能干,把教室装扮得真热闹,我们一起再来做些漂亮的花,让教室变得更美些,好吗?

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请小朋友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继续装扮美丽而热闹的大教室,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再次装扮教室。

四、活动评价

教室装扮好了,请小朋友看一看,你觉得教室的哪里最漂亮?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一下?(自评、互评,师评)

五、游戏:新年晚会(播放音乐)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庆祝新年的到来吧!把这美好的一刻拍下来,好吗?(小朋友自由表演节目,与客人老师合影留念。)

活动评析:

这是个典型的蒙氏教学活动,非常自然而有序。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借助“装扮新年教室”这一新颖的题材,我设计并开展了此活动。

优点: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工具、材料,积极、大胆、主动地进行操作、创造,共同装扮美丽,热闹的教室,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提高了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进而表现美的能力,最后在愉快、轻松的新年晚会表演中结束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让幼儿交流讨论的机会还不是很多,比如在第二次装扮教室(剪贴操作时,可以让幼儿集体讨论或分小组商议一下,相互讲讲自己的想法及如何使用各种材料,让教室变得更美更热闹些。)

第四篇: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研究

《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研究》课题家长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目的

美术活动是学龄前儿童用符号表达情感,交流思想的主要途径,是发展幼儿审美情趣、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等的重要途径。通过本次问卷调查,旨在了解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家长对幼儿美术作品的关注程度、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幼儿绘画技能的提升以及对我园美术教育的建议等方面的信息,从而了解家长及幼儿的需要,为课题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和支持。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调查对象:幼儿园中大班随机抽取的65名幼儿家长 调查方法:采用无记名的问卷调查法

三、调查问卷内容

《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研究》课题 ————家长问卷调查表 尊敬的家长:

为了更好地发挥儿童美术活动的内在价值,使美术活动成为儿童爱玩的“游戏”,成为儿童表达自己情绪和认识的一种“语言”,成为启迪儿童创造力思维的摇篮,使儿童成为懂得欣赏、自信的小“艺术家”。我园开展了《幼儿园美术教学案例研究》课题研究。为了让孩子在本课题中有更多的收获,我们需要您的支持。为此我们设置了本问卷调查表,期待您的积极参与!

1、您的孩子在家喜欢画画吗?()A、喜欢画

B、偶尔画画

C、从来都不画

2、您认为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发展重要吗?()

A、重要

B、不重要

3、您认为美术活动对孩子的发展有哪些好处?(可多选)()

A、智力思维有很大提高

B、审美能力、观察力、创造力有很大提高

C、有利于手部小肌肉的发展

D、没有好处

4、您关注孩子在幼儿园的美术作品吗?()

A、偶尔关注

B、不关注

C、经常关注

5、您对孩子的美术作品满意吗?()

A、一般

B、满意

C、不满意

6、您觉得孩子的绘画涂色能力有所提高吗?()

A、没有提高

B、有一定提高

C、有很大提高

7、您觉得孩子的色彩搭配能力、审美能力有所提高吗?()

A、没有提高

B、有一定提高

C、有很大提高

8、您对我园环境创设有何态度?()

A、满意

B、不满意

C、一般

9、您对我园美术活动有何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调查结果分析

通过家长问卷调查,调查报告分析如下:

1、美术教育的重要性:85%的家长认为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很重要,还有15%的家长认为美术教育对孩子的发展不重要。

2、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的价值:99%的家长认为美术教育有助于幼儿智力思维、审美能力、观察力、创造力、手部小肌肉的发展。只有1%的家长认为美术教育对幼儿发展作用不大。

3、家长对幼儿美术作品的关注程度:56%的家长表示会经常关注幼儿的美术作品,37%的家长只是偶尔关注幼儿作品,7%的家长不关注幼儿作品。

4、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幼儿绘画技能的提升:85%的家长认为幼儿通过上学期的美术学习,绘画技能有了一定的提高,15%的家长认为通过上学期的美术学习,绘画技能有了很大提高。

5、对我园美术教育的建议:通过这次的家长问卷调查,大多数家长认为我园美术教育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孩子很喜欢,表示大力支持,希望今后园内美术活动继续开展。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发现,有一部分家长对幼儿美术教育的认识还不够,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农村地区,经济文化相对落后,家长对美术教育的观念还有待转变。

五、对我园美术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不断探究,创设适合幼儿发展的美术教育。

幼儿的教育本来就是游戏化、生活化的教育,幼儿美术教育也应该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师为幼儿创设游戏的情景,幼儿通过观察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教师启发引导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在日常的美术教学中,教师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做到真正以幼儿为主题,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

(二)家园合作,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家长是幼儿学习的榜样和支持者,所以邀请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美术教育中来很重要。园内可以利用节日氛围、亲子活动等邀请家长来园与幼儿共同进行美术创作,让家长亲身感受到幼儿在美术活动中的喜悦和成长,用事实来引导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

第五篇:案例教学模式

案例教学模式

肇始于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法,经由哈佛商学院的推广,已在全球范围内的各个领域应用100多年,成绩斐然。

案例教学是一种通过模拟或者重现现实工作中的一些场景,让学生把自己纳入案例场景,在教学中通过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分析、判断并解决现实工作情境中发生的事件和问题(基于案例提供的背景、事实描述、事件和观点),从中抽象出某些一般性的管理结论或管理原理,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或者他人的思考来拓宽自己的视野,从而促进学生进行知识技能迁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对单纯讲解理论知识的传统教学,广告案例教学法的最大优势在于以案例为基本素材,将学生引人一个特定的真实情境中,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共同研讨,深入剖析,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意识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

一、案例教学在广告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广告是一门综合性和实务性很强的新兴学科,其理论体系源于市场营销学、传播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所以,广告类课程大多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强调理论素养,而且突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掌握一些具体的广告运作方法。鉴于广告课程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在培养现代应用型广告人才的过程中,案例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案例教学有助于提高广告课堂的可感性,使课堂生动形象、直观易学。案例教学的最大特点是它的具体可感性.由于教学内容是具体的实例,加之采用是形象、直观、生动的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易于学习和理解,有利于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便于学生了解广告实践环节,提高其分析广告现象背后原理的能力。

其次,案例教学强调师生的双向互动关系,能够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而是和学生一起讨论思考,学生在课堂上也不是忙于记笔记,而是共同探讨问题。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双向的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可以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从学生那里可以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也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

第三,深刻的启发性。案例教学不存在绝对正确的答案,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独立自主地去思考、探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启发学生建立一套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第四,突出的实践性。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并学习到大量的社会实际问题,实现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学生不仅需要具备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需要具有审时度势、权衡应变、果断决策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向学生强调各种营销环境下广告运作与企业经营之间的关联,侧重培养学生的广告创意和广告评估能力。有助于鼓励学生发展分析能力,并养成将这种思考应用于广告管理、广告创意、媒体计划和广告研究中。

二、案例教学法的步骤

(一)教学案例的选择与准备

教师课前要精选相关案例材料。教学案例的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一个好的教学案例应该具有明确的典型性、现实性、启发性等特点。教师要在课前充分了解案例的主题,把握案例的内容精髓和细节,必要时能够给予学生相应的点拨和相关信息的提示。

一般在正式开始集中讨论前一到两周,就要把案例材料发给学生。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查阅指定的资料和读物,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

教师可以在这个阶段给学生列出一些思考题,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准备工作。注意这个步骤应该是必不可少而且非常重要的,这个阶段学生如果准备工作没有作充分的话,会影响到整个教学效果。

(二)理论学习和案例引入

学习理论阶段,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基本的理论知识,寻找解决案例问题的理论依据。

案例引入必须与讲授内容相一致。引入案例后,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知识,适时提出讨论任务,讨论要求,时间分配等,使案例教学井然有序,提高时间效率。

(三)小组讨论

案例讨论是案例教学法的核心环节,教师把精选的案例以恰当的方式适时展示给学生,并提出讨论问题,要求学生运用教材中刚学的或是以前学过的理论知识、概念或是其他课外的知识对案例展开讨论。

在引入案例后有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可集体共同讨论,也可分组分题讨论,从而使学生置身于案例的环境之中,真正从案例当事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在小组讨论阶段,可以将学生划分为由3~5人组成的几个小组。小组讨论时学生要相互发表各自的见解,设有小组发言人,记录发言要点、解题思路及小组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作好小组发言的准备并积极发言。小组讨论要求全班参与,在小组中每个人都要求发言,并将发言次数和发言质量列入考核项目。

(四)集中讨论

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时间一般应该控制在30 分钟以内,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讯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

集中讨论时教师充当的是组织者和主持人的角色。教师要及时总结评价学生讨论案例的优缺点,分析案例问题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对案例进行深入的分析。对学生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针对性地点拨,教师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来探究解决案例问题,和学生一起总结出最佳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教会学生有效地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案例或实际问题。

教师可以提出几个意见比较集中的问题和处理方式,组织各个小组对这些问题和处理方式进行重点讨论。这样做就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方案的合理解决上来。

(五)撰写书面的分析报告和进行模拟实验

一是将讨论内容形成案例分析报告阶段。包括案例简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案,选择该方案的理由,从案例得出的基本结论。

二是可以将讨论结果以模拟实验的形式进行演练,比如请学生分组扮演广告主、广告公司和被试对象,进行案例演练。

三、广告案例的类型和案例选择

(一)案例类型

1.实证型案例

实证型案例指的是在教学中用以说明某观点、原理、方法而列举的实例,在具体运用中叫分为演绎法、归纳法。前者是先讲清基本原理,然后以实例来说明;后者是先举出实例,通过分析归纳出原理。

2.分析型案例

分析型案例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深入剖析的案例。

3.音像型案例

案例当中,有些使用音像作品的形式来表现。利用音像案例进行教学可以更直观,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

4.模拟型案例

模拟型案例即在教学过程当中依据教学的内容,让学生分别充当不同的角色,进行模拟性的实践活动。在广告案例教学中,可以广告主、客户、消费者、创意、文案、媒介、设计等角色。

5.操作型案例

操作型案例是为了配合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而进行实际操作的案例,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要联系相关企业、单位或自设项目进行广告的实际操作。在教学中需要老师和学生全力投入,老师要亲自实践,身体力行,难度较大。

(二)案例的选择的原则

案例的选择对于实施广告策划案例教学至关重要。案例选择合适,讲解、分析起来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很好地说明理论问题。一般来说,广告教学案例的选择可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原则

典型性原则是指所选择的案例要求是同类案例中最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最能说明问题的典型案例,案例所涉及的社会深远影响及背后隐含的理念、方法、方式的运用对于整个广告界所产生的宏观影响。因此,选取类似的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更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

2.真实性原则

案例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因此它应该具有真实性。真实性的案例具有强势说服力,它一定是经过深入调查研究.来源于实践,不可由教师主观臆测,虚构而作。

案例一定要有真实的细节,让学生犹如进入企业之中,确有身临其境之感。这样学生才能认真地对待案例中的人和事,认真地分析各种数据和错综复杂的案情,才有可能搜寻知识、启迪智慧、训练能力。

3.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指的是所选的案例要求与课程要论述的主题或理论相吻合,不能牵强附会。

4.新颖性原则

案例要尽叫能地选择新近发生的实例,选取具有时间接近性的案例,为学生提供业内最前沿的案例。学生在接近或者已经有所感知的背景中能够较为容易地理解教学案例所涉及的知识和问题。当然一些经典的案例可以不受这种限制,但总的来说,要尽量注意新颖,这有利于学生和教师了解业态的最新状况和流行趋势。这样既能使学生审视广告规律与现象历史沿革稳定性与恒常性,又能让学生揣摩时代变迁对广告业界实战作用与影响的嫂变性,同时还能保持学生求知的新鲜感与趣味性。

5.补充性原则

所谓补充性指的是案例所涉及的视角、背景、调查方法乃至观点存在非唯一性,视角的变化、背景资料的发掘以及调查方法的变化有可能产生新的结论。案例具有一定的补充性,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分析、思维积极性,发挥联想和想象,有助于学生对有关原理的理解和把

握。

四、案例教学法的具体要求

一是合理选择案例。这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

二要加强师生互动。双向互动是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是充分发挥学生创造性、主动性的前提。案例选择环节,任课教师既要根据自己对专业的判断和课程的把握,要指导学生发现、搜集广告案例;案例讲解环节,教师既要全面把握,主动讲解,又要指导学生对案例进行介绍分析,锻炼学生综合分析、课堂演讲及多媒体运用等多种能力;案例讨论环节,教师可提前布置,引导学生充分讨论,广开思路,共同提高。

三要注意教学方法。在整个过程中老师都应该创造和维护良好的讨论环境,使学生展开允分的讨论和争辩。在讨论中,教师要营造出和谐的教学氛围,在学生讨论和思考中,教师不宜打断学生的陈述,教师不急于纠正,不宜过早定论,积极鼓励学生发表有新意的观点,注意对学生独立思维状态的培养与保护。在讨论中,教师应适当激发学生自主思考,参与讨论和发言的积极性,适当强调案例中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对案例的讨论,能使学生主观能动的从多层次、多侧面地了解一个广告现象与规律的复杂性,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和口头表达与沟通的能力。

四要注意案例的使用效率,把握好时间和尺度。教师要控制好各位同学发言的时间,要控制好整个案例教学的局而,不能使场而太冷,也小能偏离此次教学的主题,要适时引导学生,或给提示、发问,或允当反而的角色,使讨论更深入,更接近讨论的核心。

这就要求教师将理论与实践融会贯通,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同时敏锐地洞察社会现实中出现的新问题,不断地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加工出适宜教学的案例来。其次,教师还应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案例教学法的教学过程尽管将教师的讲授放在了次要位置,但并不意味着教师的主导作用削弱,相反教师更应做好案头的准备工作,并科学合理地设计教学环节,如案例导入、初步分析、课堂讨论甚至论点交锋、教师点评、多种结论归纳和完善,案例延伸等。因此,案例教学要求教师具有驾驭教学过程的艺术能力,教师能够起到引导的作用,将课堂教学从一个环节向另一环节不断推进。

五.运用案例教学法的应注意的问题

(一)建立教学案例库。实施案例教学,要运用大量的教学案例,教师要十分重视收集和整理教学案例,建立教学案例库。

(二)注重案例与所涉及知识的前后衔接性。虽然我们强调案例与所阐述理论的针对性要强,但案例也会不可避免地涉及一些其他相关知识。所以组织案例时应特别注意案例与所涉及知识的前后衔接性,尽量不涉及未学的知识点,对涉及到的已学习的重要知识点,应注意设计相关问题,突出理论的关联性。

(三)对学生建立案例学习考评制度。要结合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特别是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客观地对学生在案例教学中的学习成绩进行考核,便于比较客观地检验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的能力。

(四)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媒体现代化的优势在于:第一,可以加强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大大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第二,学生可以自己动手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第三,可以增加课堂教学的知识输出量,提高教学效率。

下载幼儿园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案例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教学模式与教学活动案例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案例研究 教学反思 自从新课程改革实验以来,课堂教学反思已经越来越被中小学教师所熟悉。课堂教学反思最基本的形式是对每一堂课进行反思。反思教育教学成功之处,有助于形......

    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文章对网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基于局域网的教学模式,并分别讨论了各种网上教学模式的信息流程,教与学的关系,以及网上教学具有时效性......

    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护理学研究(精选)

    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护理学研究 1主要目标 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达到中职学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中职学校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

    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案例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高中物理探究教学模式案例研究”的实践与反思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于......

    关于学案教学模式研究大全

    关于学案教学模式 一、什么是学案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

    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摘要】:是教学模式的创新和探索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之一。教学模式创新是实行创新教育的重要环节。文章从原有教学模式和高校现代教学模式的特征......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 改

    幼儿园社会领域教学模式研究 万达实验小学幼儿部 一、研究背景 作为《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的五大领域之一的社会领域教育,一直是幼儿教育工......

    幼儿园剪纸教学活动案例

    《四瓣花》(剪纸活动) 快乐童年科苑幼儿园肖媛 一、 活动由来 剪纸不仅是单纯美的剪纸仿造,更在于美的创造,教师在教学的同时要对幼儿进行创造意识的启迪,让幼儿在艺术感受中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