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网络教学设计与教学模式研究
摘 要: 文章对网教学的模式进行了分类,提出了基于局域网的教学模式,并分别讨论了各种网上教学模式的信息流程,教与学的关系,以及网上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网上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词: 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教学特点
网络教学是一种新兴事物,是一种开放的概念,可以这样定义:网上教学是指教师利用计算机网络向学生传递教学信息,或学生通过计算机网络获取学习知识。由于网上教学具有时效性、共享性、交互性和个别化等特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根据网上教学不同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使学生成为熟悉的主体?现针对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网络教学的特点
1.网络过程的交互性。网络教学最大的特点是它的实时交互性,实时交互性是指在网络上的各个终端可以即时回答,交互的方式有学生和教师之间、学生之间,通过课件有效获得图、文、声、像并茂的教育信息,还可以代表着一种学生能接受的、前所未有的兴趣。
2.网络教学资源的共享性。学生通过网络资源可以共享,其中包括硬件的共享和软件的共享。
3.多媒体信息的综合性。多媒体网络融超媒体和超文本于一体,集图形、图像、图表、声音、文字于一体,有利于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情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
4.教学内容的丰富性、多样性、先进性。
二、网络教学的模式
学校中心工作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真正为培养一代新人发挥效能就必须从课堂主阵地着手。现代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课堂教学中心从教师转向学习者,核心在于学习者主动将新的信息和经验与其原有的知识基础相融合的过程,因此网络教学正是适应了建构主义理论的需要,网络教学模式大体可分为:
1.集体教学模式。教师先用常规教学中的讲授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同时将概念、原理等讲述清楚,提供途径,让学生在计算机上收集信息,或者分组讨论,协作交流,同时交代任务情景,利用计算机呈现迅速和反馈及时的功能,达到化难释疑、强化应用的目的。放手让学生自行练习,学生出现疑难问题,可用电子举手,教师通过监视管理功能,选定有疑难问题的部分学生,组成一个特定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利用语音对话、BBS论坛、留言簿、公告栏等展开讨论,进行经验交流,同时可接受学生咨询,指导学生解疑,提供帮助。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辅导,利用广播功能,可以对典型错误在小组或全班进行广播,迅速进行纠正,以引起学生注意,对有创造性的见解在小组或全班广播后进行表扬或肯定,以供同学学习和借鉴。这一群体辅导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增强了学生共同合作的意识,同时避免了缺少教学网络时学生上机变成学生自己的活动,使教学处于失控状态的情况发生,并较好地解决了学生个别差异性问题,实现了因材施教。对教师来说,能迅速有效地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信息,做出更符合实际的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方案的调节。
2.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是利用光盘服务器功能,使每个学生机都能享受CD-ROM,充分利用硬件资源,使有限设备发挥最大功效,让学生利用光盘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的难易、进度,并随时与教师、同学交互。一张光盘相当于一个小型图书馆,学生可以共享光盘上的大量信息,在网络环境中进行个别学习,使课堂教学逐步摆脱传统的教师中心模式,使学生由传统的被迫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随着人类社会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教育观念正经历从被动式学习观向主动式学习观的转变,基于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网络化学习模式,是学生在相应的知识主题任务下,探究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的教学,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一种体现,这种学习模式有利于信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培养。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网络在教育中的作用将越来越大,现代信息技术正逐步成为推动教育改革的重要技术力量,教师更需不断研究、探索和实践网络教育的应用形式,努力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刘邦奇.多媒体网络教学的特点及发展趋势.[2]蒋东兴.校园网络教学系统设计.[3]教育部.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4]袁达人.优化中学计算机教学过程.
第二篇: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作者:訾斐)
2009-12-27 9:22:22 前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为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搭建了平台,有力推进了新课程改革,为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创新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的同时也提供了机遇,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资源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实现基础教育超越式发展,建构基于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是一个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因此,于2002年元月,五条路小学继“九五”成果申报了中央电教馆“十五”现代教育技术试验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2年4月立项,批准被列为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第二项专项课题《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子课题。我校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于2002年4月在数学、英语、美术三个学科开始进行试验研究,经过三年的试验,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项目研究的预期目标
1、基于网络环境下,建立探究式数学教学模式,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创造性学习能力;
2、解决如何在网络环境下营造英语教学情景,培养学生口语交流、表达的实践能力;
3、创设一种网络环境下的美术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索引美术信息,提高其整合素材及绘图创新能力;
4、与上述目标相关联,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获取、分析、加工、创新、利用、交流等能力)提高,进而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和谐发展;
5、编写课题研究的典型课例的教学设计方案;
6、研制、开发与课题研究教学配套的工具平台,教学网络资源库等;
7、摄制一批课题研究典型课例,逐步建立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8、撰写一批研究论文,总结并形成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英语、美术各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二、项目研究所采用的主要方法与学校组织的相关活动
1、夯实理论,为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任何教学改革要想取得成效,它都必须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学校为此加大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培训力度。其做法是:做好“三个结合”,保证人人受训,人人提高。第一是校内普及培训和校外提高培训相结合。自开展“十五”课题以来,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阅读一本有关课题研究理论的书籍,并做好读书笔记和学习心得的撰写。同时,选派学校领导、课题实验教师、骨干教师、电教员先后参加了南京、北京、成都、广州、上海、郑州、许昌等地组织的理论培训。第二是辅助讲座和研讨交流相结合。近三年我校先后请省内外著名的现代教育技术专家来校做专题讲座。校内每学期举行经验交流会,教师人人参与,研讨、交流使新的教育理念在自己心中定位。第三是专题培训和校本培训相结合。我科研室定期在全校范围内举办“十五课题”专题讲座。同时我校科研室在每月两次的教研科研活动中,系统地引导广大教师进行校本培训。
2、制定制度,务实研究,确保课题有序进展。
我课题组对实验制订出严格的管理制度,不但鼓励教师参加科研,而且每位实验人员有义务对实验的每个环节、每项任务负完全责任。
人们曾形象地将网络硬件设施比作“马路”和“汽车”,各种软件和网络信息资源比作“货物”,把实验人员比作“司机”,对于我实验学校当时的状况来说,我校选定的实验教师——“司机”可以说是素质比较高的,但其它两项却处于弱势。课题组根据校情充分发挥优势,由实验教师视校情制订出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的各学科具体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科学严密地设计前测项目,把握好实验的重要环节,掌握第一手资料,为实验中、后期定出了很好的坐标。
在网络环境新型教学模式探索中,我课题组注重从理论上提升,从方法上探索,在实践中研讨,把基于网络环境专题教学的“行动研究法”落到实处,提升实验教师的自身反思意识和能力。在实验中,实验教师通过对准备阶段形成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以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托,把新课改理念融会贯通在网络环境教学中,确定了网络环境下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组成要素,并初步形成了各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在实验中,实验教师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认真制作网络课件,力争上好每一节实验课。并及时反思,总结得失,对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构建出切实可行、逻辑严密的科学的模式框架。例如,网络环境下建立的数学课堂探究教学模式:创境引疑——自主探究——形成知识——进行检测。
在实验中,我课题组多方面进行数据、资料的搜集、整理及分析。如:试题分析、问卷调查、现场观察、作品分析、评价量规等,并进行科学的分析处理,撰写出详实的阶段性实验报告。不过,对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的评价体系:如电子文件夹、在线评价工具、跟踪记录学生的学习过程还有待于完善。
我校的网络教学研究可概括为这几个环节:提出问题——教学设计——资源开发——模式实验——学习评价——资料分析——形成结论。
3、健全电化教研组,为各科教学提供有力保障。
学校建立健全电化教研组,由校长任组长,科研主任及电教骨干任副组长,下设网站、网页、课件设计及制作组、网络及软件管理组,并明确其主要任务:
(1)及时反映各学科教学改革中的网页、课件设计的需要,并且通过脚本说明各类教学网页、课件的制作要求。
(2)认真及时制作各级各类主页、课件:学校主页、学科课程资源主页、教师主页、学生主页等,为教改、教学第一线提供技术援助与技术保障。
(3)承担对全校适龄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4)电教管理人员要确保设备的使用率和完好率。
4、加大投入,提高信息化教育的硬件装备。
现代教育技术试验要有良好的信息化教学环境为依据。在教体局的支持下,我校加大试验资金投入,建设了电视卫星接收系统,24个教室配备了“三机一幕”。成立了教师教学软件制作室,建设专题网站。并完成了微机室入网及升级工程,确保试验学生上课一人一机。
5、丰富多彩的校园教育信息资源建设。
开展试验以来,我校教师潜心钻研,积思广益,博采众家之长,从课题理论研究和实践中感悟出构建学生学习需求的小型模块应用系统,系统虽小,但是很能解决问题,不但教师会用它,小学生个个都玩得转。
网络课件库:最初是提供给教师使用的大部分的课件内容与教材内容搭配。随着实验的深入开展,教师的教学模式、资源需求等都随之变化,由过去仅仅支持教师教,逐渐发展为适应学生学。实验教师在网络化教学中安排学生使用课件学习的环节,如漫画汇萃、自然现象、时代背景材料等,课件库中大量的视频、动画和交互性学习媒体,以图文声像并茂的英语创设口语交际情景,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等,为学生提供感官的刺激,激发他们在网络环境中去自主学习,自主发现,自主探索,丰富多彩的课件资源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拓宽了思维空间,激起他们创新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线教学平台:我校在2002年10月开发了教学应用小平台,教师通过一个页面就可以把所授课程的学习目的、学习方法和网络学习资源、探究方式提供给学生,使实验教师轻松地解决了网上课程的设计。
英语园地:英语园地是我们校园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来丰富它的内容。首先是教师制作大量的与教材同步的课件,这样我们在教学中运用十分方便。然后从因特网上下载很多精美的图片,动听的英文歌曲,开发智力的游戏等内容,存贮到英语天地里面的资源库中,还选择了很多国内外优秀的英语网站,进行友情链接,这样能够节省时间,使用方便。最后在英语天地组建很多专题小站,如:动物之家、天气预报、四季水果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点击学习。
少儿艺术天地:美术实验组的教师根据实验的发展需要,为学生系统地设置了国内外名家、名画欣赏、作者简介、国内外少儿创作获奖画集等,充分地激发了儿童们的创造欲望,孩子们交互欣赏,互相评议拓宽了空间,点燃了他们幼小心灵中创造的火花。
奥赛园地:数学组实验教师发现,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实验教师在实验中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通过对过程化探究和交互学习等活动,让学生经历了探究知识的过程。实验教师把握这一契机,适时设置了奥赛园地,给孩子们创设了自主探索、交互合作的空间。
三、项目研究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和自我评价
1、探索网络环境下数学、英语、美术学科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网络环境下“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依据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支架式教学”为内核。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情景或途径,给学生一个主动探索、发现、体验的空间,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形成在网络环境下以突出学生主体性、差异性、创造性为基础特征的多维互动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由四个环节组成:
①教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意识,引发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主动参与。
②在教师指导监控下,学生自己选择探索形式,进行学习、交流,通过亲身实践,得出结论。
③教师提供新的学习材料,学生进行自我检测。
④教师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对知识有一个整理和深化的过程。
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结构图:
注:这一结构既适用于数学新授课,也适用于练习课。下面以《梯形面积的计算》一课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学习目标与任务(1)学习目标:
①通过学习,使学生发现,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并能熟练应用这一知识解决实际的问题。②使学生体验出数学中逻辑推理的魅力。
③培养学生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空间想象力、推理分析能力、创造力,自主学习和互相协作的能力。(2)学习内容和任务: 通过课件提供的数学实验,由学生自主探索、分析讨论并总结出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加以应用,并独立完成测试内容,完成知识的建构。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了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初步掌握了这类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并能通过自主协作学习,解决问题。教学环境:
选择在Web教学,运用网络课件,创设问题性情境,组织学生进行支架式的自主学习方式和伙伴式的协作学习方式。课件说明:
网络课件由三大板块和一个讨论区组成,第一板块是复习区,由复习题组成。第二板是试验区,由四个实验及相应内容组成,第三个板块自测题,有自动检测系统,学生可根据自身特点,随机进入。教学过程
(1)在网络课件创设的情境中对梯形基本知识和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进行温习。学生可以轻松完成,在此基础上创设新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出示教学目标,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2)由学生自主选择数学实验,通过试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教师组织学生在讨论区进行交流,并适当启发点拨。
(3)学生将总结出的结论,进行实际运用。在第三板块,根据自身特点选择测试题进行自测,教师进行监控、指导。
(4)组织学生对本节内容作出自己的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并作归纳性总结。教学结构流程图: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模式研究
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网络进入课堂,尤如春风般给传统沉闷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多媒体网络集声音、文字、图像、视频于一体,能有效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英语课堂教学,改变了单一呆板的传统教学手段,使英语教学显得丰富多彩,能有效地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语言的学习需要有真实感或模拟的情景,多媒体网络把特定的社会、生活、自然情景再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自然地进入环境中交流体验。在这种相互学习的环境中,学生可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1)创设学习情景。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情景是指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自主学习、构建知识的场所,网络环境下的学习情景就是指利用计算机和网络通讯等技术构造,提供各种学习条件个性化学习。并促进学习者交流合作,以完成学习任务的虚拟情景,如留言薄、电子邮件、聊天室、网络游戏、电影、图片等。这些情景促进学习者发展的动因——情感,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利用这些情景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不断构建新的知识,以此形成并发展他们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①创设情景,诱发主动性。教学过程,准确地说应该是促进“自我发展”的变化过程。教学过程只有通过学习者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引才能实现,教学的这一本质性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能否主动地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利用网络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入情景,在探究的乐趣中,激发学习动机,又在连续的情景中,不断强化学习动机,探究心理的形成,对具有好奇心、求知欲望的儿童来讲,本身就是一种满足,一种乐趣。其过程可简单地概括为:探究——满足——乐趣——产生动机。英语情景教学模式:
具体操作时,教师利用网络播放动画、音乐、演示对话,展示图片等有意识地把儿童一步步带入对话的情景中去,让学生感到“情景即在眼前”“我即在情景中”学生可涉足其间,仿佛进入了其人可见、其声可闻、其景可观、其物可赏的境地。网络下的教学情景环环引人入胜;学生进入情景后的热烈情绪又反过来丰富情景。儿童的学习动机在这种“情”与“景”相互作用的持续下得以强化。在这种热烈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群体为求知而乐,为探究而兴奋、激动,到达了一个比教学预期目标还要丰富得多、广阔得多的境界。
(2)协作学习。
在网络环境下,以小组的形式组织学生学习,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讨论、协作与交流的基础上对一些共同任务与问题进行协作工作,以获得最大化的个人和小组学习成果。这集中体现了构建主义所倡导的认知工具、社会建构和认知分享的观点,在协作学习的过程中,小组成员的协同工作是实现学习目标的关键,一方面学习者需要独立完成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要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共同完成整体的学习任务,个人学习的成功与他人学习的成功密不可分。学习者之间保持融洽的关系,相互合作的关系,共享信息和资源,共同担负学习责任,完成学习任务,其基本流程图如下所示:
基本的协作模式有竞争、协同、伙伴与角色扮演四种。
①竞争。小组针对同一学习内容或学习情景,通过Intetnet进行竞争性学习,看谁能够首先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并提供学生解决问题的相关信息。教师可让学生通过一些网络上的游戏如单词大比拼,摘苹果等来进行比赛。
②协同。针对老师提出的任务,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小组密切配合,同学之间不是竞争的对手,而是促进学习的帮助者,在小组协同学习过程中,每个学生学习的成功是与每一个成员分不开的,在这过程中,小学生们明白了学习是自己的事,主动承担学习的责任,积极协作,全身心地投入到完成任务中去,让自己在学习中表现得更好,思想沟通了、情感交流了、性格磨合了,有效地促进学生高级认知能力的发展和健康情感的形式。
③发展伙伴关系。利用Intetnet网络,使学生有很多可供选择的伙伴。学生可以先选择自己所学习的内容,并通过网络查找正在学习同一内容的学习者,选择其中之一结为学习伙伴,他们双方可相互讨论,相互帮助和提醒。他们可通过BBS论坛,也可通过其它模式如QQ、ICQ、MSN来交流,使学习充满乐趣。④角色扮演。使口语知识得到升华,通过网络对所学内容进行了探究、合作,达到了掌握这些内容,最后通过角色扮演,增强对知识的灵活运用程度,在扮演角色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创造性使用英语的能力。◆网络环境下的小学美术创作教学模式
现代的教学方法变传统的课堂讲授式为启发引导式,追求教与学的合作化,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基于多媒体计算机的联网,协作讨论,成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中最有特点的教学方法——不但师生之间可以交流,而且学生之间实现了交互协作——协作形式是文件、数据,还有语言、图形、图像,为启发引导式教学创造了共同讨论交流的条件。我们把这一新的教学形式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并建立了我们的校园网站,针对美术专题课程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制作设计,通过校园网来探讨交流学习相关知识,并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作美术作品,点评学生作品,挑选出最佳美术作品进入精品集。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设计总的学习方案,而且要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思考、分析问题的思路,切忌直接命令学生去如何做,而是引导学生去想。教师在教学的开始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些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会耐心地聆听学生的发言,并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看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而后再给予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设计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使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更充分的沟通和合作,使学生理清表达自己的见解;学会聆听、理解他人的想法;学会相互接纳、赞赏、争辩、互助,不断对自己和他人的看法进行反思和评判。通过这种合作和沟通,最终促成对某一主题产生共同理解。在这些基础上,学生可以看到问题的不同侧面和解决途径,从而对知识产生新的洞察。教师可以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学生的设计思路更明确、更系统。随着试验的进行,教师逐渐让学生更多地管理自己的学习,负责自己的探索活动。
为了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创设平等、自由相互接纳的学习环境,使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充分的交流、讨论、争辩和合作。(1)教学上的外在变化
传统美术教学最大的弊病在于信息传递媒体单一,教师靠口述和板书的极有限的几幅范画,往往只能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难以让学生直观感知和探索众多的优秀作品,更无法从多角度、多环境的分析其创意的形成过程。只能照葫芦画瓢,全部拿下,没有创意。多媒体的介入,无疑为美术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在同样的时间内,课件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运用教学,电脑网络丰富的探索资源出现在学习者的面前,学习者会扔开课本,带着好奇心和兴趣学习。这样为学生创造了良好的知识环境,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发现、归纳、总结知识的结论,有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更有利于把握知识的整体和各个侧面,增强了教学的系统性、深入性。
(2)教学上的内在变化。
传统教材都是以教为主、学习为辅来组织知识结构,学生利用它学习自由度不大,灵活性不强,而且难以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创新活动。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以来,它的信息组织方式与信息内容呈现的多样性、复杂性结合起来,为学生提供一种动态的、开放的结构化知识空间。既注重学科的基本内容,又包括学科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即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又注重知识的结构,使教学内容的统一性与灵活性得到了完善的结合。这种采用网络化结构来组织的教学内容,把相互关联的知识点有层次的构成一种网络系统,系统由节点和链组成,节点表示教学内容的知识点,链是知识点之间的层级逻辑关系,教学内在结构的变化使学习的知识着眼于不同的侧面,使学生对知识形成了多角度的、丰富的理解,从而使他们在面对各种设计问题时,能更容易激活这种知识,灵活地利用它们进行创作,形成解决问题的秩序。其基本流程图如下图所示:
由上图我们不难发现,从学生进入网络教学环境开始,就能清楚地了解学习的全过程,知道学什么,学会什么,学生获得的知识是结构化的、整合的,而不是零碎的、只言片语的。
2、教学效果的分析与研究
根据制定的研究方案,我校在小学英语、美术、数学学科中分别进行小学英语情景教学模式、小学美术创作教学模式、小学数学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研究,实施课堂教学。学生在英语、美术、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在学习态度、学习行为、学习认知程度等方面具有怎样的特点?与非实验班的学生相比又具有什么差别?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课题研究的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网络环境下小学数学探究式教学模式效果的研究
根据制定的方案,按照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实施课堂教学。经过一段试验后,试验班学生对于数学学科的学习,在学习态度、行为、方法、能力及认知程度等方面有了很大的变化,课题组对此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1)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四(2)班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上进行调查与分析研究。我们发现试验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上有了很大提高。下表是对试验前的准备阶段、试验阶段和试验后阶段对学生进行的三次问卷调查结果的比较:
数学是一门集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为一体的学科,这与小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特点是相矛盾的。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条件的限制,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矛盾,使学生对知识的感知是抽象的、机械的、单一的,很难激起小学生的兴趣。而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利用先进的技术,突破时间与空间,宏观与微观的限制,使用多种手段,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和趣味化。能够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因此将数学课堂置于网络环境下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之一。
(2)在准备阶段、试验中和试验后,课题组对实验班与对比班学生的数学基本能力以测试卷的形式进行了检测,发现实验班学生的独立运算解答应用题等各方面的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测试情况比较如下:
为什么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应用到数学中,能使学生独立运算、分析应用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呢?原因分析如下: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把一些抽象的事物具体化、形象化,顺应了小学生爱动的特点,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的有效值,并能以此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从而形成清晰的表象,经过探究上升为理性认识。这种认识既有一定的直观性,又有一定的抽象性、概括性,适合小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水平。网络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能够安排出具有密度大、内容广、形式多、层次合理等特点的练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层次化、形式多、层次合理等特点的练习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实现层次化、个别化教学,既能促进学生技能的形成与熟练度的提高,又能发展学生的个性,使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得到整体提高。(3)综合对比
①经过课堂观察,试验前班内常提问题,有独特见解,爱发表意见的有1人,在试验中有5人,试验后班内在课堂上有以上表现的有十几人。
②学生对班级学习氛围的反应,调查问卷比较如下:
③对家长进行“学生在家庭中学习情况”的问卷调查,单项比较如下:
试验前认为学生在家中能自觉主动复习、预习的有6人,试验中有15人;试验后有23人。试验前认为学生在家中可在家长督促下复习、预习的有10人,试验中有14人,试验后有12人;试验前认为学生在家中能很好的复习、预习的有24人,试验中有11人,试验后有5人。④采用综合测试的方法对学生各项能力进行测试,比较结果如下:
由以上的几项比较可以看出,网络环境下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将现代的技术手段与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以其特有的人机交互的学习方法,使数学课堂教学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实现教学的层次化、个别化、自主化。使学生学会学习、思考、合作、创造,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4)研究结论
①在网络环境下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使数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趣味化,有效地解决了数学学科特点与学生思维、认识结构特点之间的矛盾。在促进完成学生知识建构的同时,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②开放的网络化教学模式能够优化课堂环境与结构,突出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使数学课堂教学由传统的灌输讲授过程转变为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进而完成知识建构的过程。使课堂教学产生质的飞跃,促进学生学习个性化和创造性的发展。
③通过试验表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探究式的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关键在于:课堂教学要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将网络特点、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三方相结合,设计恰当的学习情境,提供给学生充分自由运用的时间,创建学生个性发展的空间,激起他们的创造欲,发挥其潜能,培养其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综上所述,根据一段时间的实验和研究,可以充分证明:网络环境下创建的探究式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可以使数学课堂教学合理化、科学化。真正做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学生在开放互动的环境中能学、乐学、会学,做到主导探索,提高能力,发挥个性。使课堂教学过程成为知识建构的过程,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
◆网络环境下小学英语“情境教学法”实验班和非实验班教学效果对比研究
在实验起始阶段,我们进行包括学习态度与兴趣的分析和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生综合素质对比测试分析:如表
一、表二所示。
经过三年的学习,实验班和分班时无差异的平行班已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2004年11月,平顶山市举行了电视英语擂台赛,实验班学生代表学校获得小学组冠军。2005年元月,实验班学生在全国青少年英语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三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实验班学生养成了自尊、自强、自信、自律的思想品格,有民主、平等、合作的观念,有较好的信息素养,促进了整体素质的发展。结论:
(1)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情景教学模式实验教学利用多媒体网络将丰富的动画、音乐、视频信息等组合,创设问题的情景、快乐的情景、期望的情景,给课堂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生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运用网络教学的互动性,能创设一个充满创新意识、探究与合作精神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引导他们思考、发现、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3)基于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情景教学实验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操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小学美术创作教学模式教学效果研究
课题组采用观察、作业评价、问卷法对小学四年级美术实验班与普通班的调查研究,分析两个班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绘图创作能力等。
实验班40个学生和普通班40个学生作对比,让两个班的学生同时学习《剪纸》一课,实验班进行网络课件辅助教学,普通班进行传统教学模式,(不提供多媒体及各种信息技术)研究结果如下表:
从表的数字可以看出,学生对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学习比较感兴趣,爱学乐学。(2)为了了解学生运用多媒体辅助美术教学以后,各方面素质是否提高,采用问卷调查法。①通过学习《剪纸》一课,你认为自己有提高吗?发出问卷40份收回40份,调查结果如下表:
②实验班的学生用电脑学习已经有二年多了,对学生绘画创作作品满意度情况进行了调查,如下表: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可见利用多媒体电脑网络将丰富的图片、动画、音乐、视频信息同美术教学结合起来,对开阔学生视野,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有良好的教学效果。这一教学模式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和创作意识,而且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使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各项教育活动。
四、开展本项目研究对学校,教师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开展“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试验,提高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了科研改革和素质教育的深化,加快了本校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取得了一批可喜的成果。
1、启动了学校教育信息化工程,初步建成了一个教育信息化的环境。
承担“十五”课题以来,我们制定了《五条路小学教育信息四年规划》,该规划是指导学校跨世纪信息化发展的蓝图,我们正在按着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逐一实施,“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我校的办学特色。
2、开发研究了一批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
课题研究者对网络环境下的课程资源科学合理地开发,将有力推动课题研究的发展。我校课研组一方面将因特网上有效资源进行收集、处理和整合,建立课程资源库。另一方面学校建立各级主页,例如学校主页、学科课程资源主页、班级主页、教师主页、学生主页等,进一步丰富课程资源,从而为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提供源头活水。在本次试验中我们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自己建立了三个相关学科的虚拟网站,努力使网站与课堂教学活动整合。面对时代的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主题网站的发展思路,要从关注“课堂”转向关注“学生”,从关注“资源”如何为学生服务,倒过来考虑学生需要什么资源。
3、产生了一批优秀课例。
自“十五”课题研究以来,教师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积极开展“在网络环境下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研究,并探索出这种教学模式的规律: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依靠现代教育理论技术为基础;开发人才、环境、软件资源;实现教学设计、过程、质量、评价最优化。三年来,学校教师参加市级以上观摩课、课例评比、公开课40节,其中五个课例分别获省优秀课例一、二等奖。其中,实验教师张中华执教的《Unit 1 part B》在2002年被评为平顶山市电教优质课,执教的《Unit 5 part A 》在2003年平顶山市英语教学观摩课上荣获二等奖,执教的《Unit 4part B 》荣获2004年平顶山市观摩课一等奖; 杨鸿雁老师执教的《剪纸》在2003年被评为平顶山市卫东区第九届优质课;执教的《漫画创作
(一)》在2004年平顶山市中小学美术观摩课上荣获一等奖;执教的《面具制作》在2005年平顶山市中小学美术观摩课上荣获二等奖;段向君老师执教的《图形的认识》在2002年获河南省电教优质课二等奖、执教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在2005年平顶山市数学课堂教学观摩课上荣获二等奖。
4、通过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提高,教师们已逐步掌握自制CAI教学软件、网络课件。
三年来我校已建成科研专题网站,已开发百余个CAI教学软件、网络课件,其中,《What do you like ? 》、《图形的认识》、《两步计算应用题》、《Unit 2 part B 》、《鹿和狼的故事》、《商不变的性质》、《分数的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剪纸》、《漫画创作》等分别获国家一等奖、省一、二等奖,二十余件软件获市级奖励。
5、撰写了一批优秀论文、教学设计方案
三年来,教师们共撰写了三百余篇论文,其中2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30余篇论文在省、市级以上获奖,20余篇教学设计获区级以上奖励。
6、涌现了一批学科带头人
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教师们的素质明显提高;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涌现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新秀;两名教师被评为省学科带头人;五名教师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十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
五、项目研究存在的不足与今后打算
1、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是指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对在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的组织并开展的教学活动的流程进行记录、分析和提炼,从中归纳出良好的教学效果和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结构和操作要点的一般规律。我们目前探索的模式只在英语、数学、美术这些学科开发,我校打算在今后不断的探索中在其它学科延伸,探索出一系列学科的有效的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2、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的确存在很大优势,但在三年试验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发有效的专题网站与制作相关的课件不但耗时巨大,而且耗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财力。老师的制作技能在理想化的设计状态下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推动我校的教育教学有更大的提高。今后学校将加大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此带动学校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技的提高。今后学校将加大信息技术教师专业技能的培训,以此带动学校教师队伍现代信息技术技能的整体提高。
3、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重要的是学生的整体参与,那么学校的硬件建设更待进一步完善。特别是学生的计算机、互联网的操作技能需要加大力度培训,以利于此课题成果的进一步推广、普及。
第三篇:小学语文-基于网络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与思考
基于网络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与思考 教育在线提供www.xiexiebang.com
认知主义理论与建构主义理论形成了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开展网络环境下的教学研究充分体现了以“双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模式的的形成,并具有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本文从研究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模式出发,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处于动态过程,教师始终是一个点拨者、组织者和指导者,学生总是在各个环节中积极主动地操作、探索,再操作、再探索。通过研究,学生们在学好语文的同时,学好了计算机技术,并能在网络环境下运用计算机进行搜集信息、积累信息、运用信息,处理信息,提高了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网络
语文
教学模式
研究
所谓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研究是一项涉及教育理论、教育手段和教学方法的综合性教学改革研究,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手段,运用先进的现代教育思想、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索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途径,将小学语文教学与计算机教育融为一体,建构新型的教学模式。
本文从本校的实际出发,坚持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战略方针,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点,改革教法,改进学法,渗透素质教育,在有效地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搜集、积累、运用信息资料的能力及处理信息的能力等语文综合能力。下面从环境建设、研究的原则、以及从识字教学模式研究、阅读教学模式研究、作文教学模式研究等方面出发,并进行理性的思考。
一、基于网络研究的环境建设 为了搞好基于网络研究工作,积极做好研究环境的建设,我校重点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硬件建设。
一是建立教学用的计算机房,使之能适应于学生上机练习、测试,并能运用一些CAI学习软件。我校原已投资13万多元建成了一个拥有30台计算机的教学机房。为了搞好基于网络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研究,以后又投资25万元改造了原来的机房,新添了34台586计算机,建立了无盘WindowsNT教学网,每台工作站均能正常运行Windows95,并安装了调制解调器,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使教学试验环境更为完善。
二是建立了“讲演型多媒体教室”共投资了12万元。由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投影仪、录像机、VCD、视频展示仪、切换播出,用于播放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改革课堂教学过程结构。
三是建立了校园网络系统,共投资了40多万元,每个办公室和教室都配置了电脑,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一个良好的环境,使语文教学的渠道又拓宽了。
二、基于网络研究的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研究中,我们力求学校、家庭互相配合,形成整体;课内外相互渗透,互相促进,形成整体,从整体上增强对学生个体发展的影响。(二)主导作用与主动精神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研究中要通过学生内因的作用,促使其发展,我们力求做到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学生逐步做到爱学、要学、学会、会学,学得主动。
(三)教学中要注意“结合”的原则
我们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以计算机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做到有机结合,明确语文课还是语言文字的训练课,除了找准结合点,在“结合”上做文章外,还要真正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
(四)加强基础与发展智能相结合的原则
研究中我们坚持思想教育、基础教学、发展智能有机结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发展学生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五)培养学生个性特长的原则 “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办有特色”是我校办学的指导思想,全面不等于平均发展,在研究中我们善于发现、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为培养跨世纪人才打好基础。
三、基于网络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一)基于网络的识字教学模式的研究 现代教学中改革与优化传统的识字教学,提高识字教学效率,一直是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和小学研究人员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汉字文化发展的历史要求。汉字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为我们民族历史和文化的载体,成为人们交流思想,从事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小学生读书、作文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从低年级语文课本中识字量分析,低年级的识字教学效果,学生识字质量,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中占重要的地位。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辅助教学,通过网络播放图形、图象、声音等,将信息转达给学生,并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在电脑中输入汉字,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优化教学过程提供了条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兴趣特点,是从具体事物的接触中获得愉快的体验而直接产生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独有的魅力,通过网络环境下生动形象的表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如上《要下雨了》一课。教学“闷”,采取以情景激趣的方法,先出示图1:天空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再出示图2:一人在屋子里,一颗心不停地上下跳动,进而出示谜语“门里一颗心”(闷)最后让学生联系刚才的情境,说说“闷”的意思或用“闷”说一句话。再如,“一个姓方的孩子,戴着一顶帽子,在水里游泳”以谜语导入教学“游”,重点指导“游”的书写,采用跟电脑博士写一写,用小鼠标拼一拼,看大屏幕比一比,与好朋友赛一赛等形式,在比较学习中把“游”字写规范,写漂亮。
再如,“劳动”一词,它是非常抽象的概念,如何能让学生理解其意呢?运用网络技术的优势把录像输入电脑中,制作成课件,在教学时,播放一段人们在果园里劳动的情景画面,请小朋友说说,画面中人们在干什么?学生滔滔不绝地说,既明白“劳动”的含义,省去许多教师繁琐的语言,而学生却有了真正的体会。教《啄木鸟和大树》一课,比较理解:年轻力壮的大树和枯死的大树的区别,这时就可运用计算机进行热键处理,电脑中储存课文词义所要阐述的相应图片:“稀稀拉拉的叶子的大树”、“枝条干枯的树干”、“被虫蛀空的大树”这三副图,有了计算机的帮助,学习文章过程中,学生想了解什么,只需自己用鼠标点击相应的词去看看相应的图片,这样通过电脑中的图画理解了词的含义,也理解了句子的意思,学生参与面广泛了,动手操作的时间多了,而每个学生思考的机会也多了,理解就加深了,老师的话却少了。这样优化了课堂机制,使学生能选用更灵活的方式掌握知识,效果很好,这更是一般的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
2、教给方法,学会自学
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具有接近人性化的交互性方式,可以建立友好的交互作用,以及处理媒体的多元化(包括文字、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的特点,非常适合于自学,学校引进了大量现成的CAI课件,为低年级学生自学识字创造了很好的条件。教师在教学中事先输入所学的生字,让学生操作键盘来认识生字。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学生学会自学.3、学会文字输入
在学生识字过程中是由多种感官共同参与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于视觉,11%来自于听觉,3.5%来自于嗅觉,1.5%来自于触觉,1%来自于味觉。多媒体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知识,在逐渐的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低年级识字教学实验中,最宜于学生学习的是“认知码”输入方法。因为它具有规范性、易学性、快捷性、完备性的特点,是一套符合小学生认知结构和小学语文教学规律的计算机汉字输入法,教给编码规则,学生可以举一反三自行拆字编码,具体步骤如下: ① 熟悉键盘,指法练习。② 学习基本笔画代码、特殊笔画代码,各部件代码拼音字母。③ 熟记高频字表。④ 二部件、三部件、四部件、多部件及合体字的编码规则。⑤ 认知码拆分规则。⑥ 生字输入练习。
4、巩固生字,多角度训练 ① 通过图画,让学生写生字。
我们知道最早的汉字实际上都是图画,所谓写字,就是画画儿,我国最早的汉字是象形字,它是描绘实物形状或特征,因此,上课时教师要抓住这一教学规律,从图着手引发识字兴趣,利用计算机对文字和图片进行处理。如教“目”时,老师先出示事先设定的画面“ ”让学生猜字,逐步让学生明白“目”是由以前人们画的画面“ ”中演变的,所以“目”又称为眼睛,单击鼠标,出示画面“目”字,使学生通过画面了解字的形和义。再如教学生字“日”时,先出示画面“ ”,再点击字形与图结合,理解“ ”表示“日”指太阳,以图表义;而图形“ ”表示山;两个人在一起表示从等。通过图形的认识掌握字形,再通过图形了解字的意思,并把字写出来,学生记得深刻。② 假设情景,启发学生运用生字。
一个无生命的字,因为有了电脑网络技术的介入,变为有血有肉,有生命的图案。如《秋天的果园》中的“笑”字,利用图片将竹字头设计成是孩子的眉毛和眼睛“ ”,“一撇”设计成孩子的嘴巴“ ”;“大”制作成小孩子的四肢和身体“ ”,最后出现一张娃娃脸“ ”。学生一瞧马上把“笑”牢牢地印在脑海中。对“笑”中“大”上面是撇而不是横,学生也能通过图案来领会,省略了教师的语言,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生动的教学,使学生有了充分的想象,有些学生还开始自己设计图案呢!学生在学“飞”字时,孩子自己画了一幅图;一只白鸽在展翅飞翔,上课时学生说明,“飞”字中的“ ”就像白鸽展翅飞翔,位于身体的中上部,而“ ”就像白鸽的身体要圆滑,才能减少风的阻力,飞得高,教师按照学生的想象设计画面。孩子通过自己的思考,有趣地记住并会运用生字。③ 组织游戏,强化对生字的运用。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在学习中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人,发挥孩子的聪明才智,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来。而电脑多媒体作为现代的教学手段在发挥学生主动性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先输入所需要的生字,让学生操作键盘来认识生字,此外,教师还设计了相应的识字游戏,如:让学生自己操作鼠标找准生字读音;对号入座;看拼音写字等等,而对错同样由电脑提醒。让学生动脑学学找找。教师则将学习的指挥棒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学会生字。在此过程中,更注重了学生实际掌握生字量,因材施教。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还可以通过电脑识字给他们更多生字,提高识字量,给孩子们一个充分自主的学习机会。而对另一些孩子在人机交互中学到自己学会的知识,这也是一种收获,孩子同样高兴。电脑提供给学生展示才能的机会,因材施教贴近每一个学生,让孩子们各有所得。④ 开展生字组词写句竞赛。
以往的教学中,受教学条件、教学手段的限制,对写字中出现错误共性的分析,仅限于教师举例讲评。缺少学生作业的直观分析。儿童心理学表明:教学中应善于找出学生的缺点,给予适当的评价,可以大大激发学习生字的兴趣。我校开展的生字竞赛、组词竞赛、写句竞赛,是提高识字教学效率的好方法,学生们在竞赛中掌握了知识,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二)基于网络的阅读教学模式的研究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模式应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为实现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有利的物质保障,为学生进行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创设了全新的学习环境。
1、导读激趣,初学全文
(1)通过网络系统发送多媒体CAI课件,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类主动探求新知的思想倾向和内在动力。对于小学生来讲,如果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能利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以后阶段的深入学习是大有裨益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现成的多媒体CAI光盘中选取适合教学需要的图片、文字等资料,从教师机上通过网络系统发送到学生机上,取得了录像、幻灯无法比拟的效果。
如教学《桂林山水》一课。上课始,先让学生欣赏桂林一带奇丽的自然风光,电脑课件那绘声绘色的动态情景,使学生如临其境,教师随机进行教学,学生独立入境,情趣盎然。课堂中,对于一些重点句子的体会,如“漓江的水真静啊……”课件再现漓江水,让学生细细欣赏、静静感受,尽情领略祖国河山的秀美,达成目标。(2)采取人机对话,进行全文初学 ①细读课文,将不明白的问题输入计算机。建构主义认为,教师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而是学生主动进行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在传统教学中全文初学这一环节的教学,往往是教师首先提出阅读思考题,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既定问题,这样就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始终跟着教师预先设计好的教学环节,使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难以发挥;而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与课文提供的信息之间发生冲突时,由于学生要全力完成教师所提问题,这种冲突则被淡化、忽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顺应过程在这一教学环节中被人为地取消了。如上《三味书屋》时的做法是:首先,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教师要求学生将不明白的问题输入计算机。学生在计算机上打出了各种问题:“三味书屋”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什么含义?“私塾”是什么?跟学校有什么区别?鲁迅先生为什么随便在书桌上刻字?……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即是对课文所提供的信息进行思考反馈的过程,同时也为以后主动进行意义建构培育了动机。这时,教师通过教师机轮流查看学习能力不一的学生在计算机上提出的问题,使下一环节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数,又不影响每个学生的自主思考,这一环节的教学过程在很短时间内就可完成。但如果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持,教师就必须采取指名请学生以课堂发言的方式来实现,又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发言的学生面不会很广,教师因此难以全面把握各类学生对课文感知的程度;反之,如果让较多的学生发言,则无疑延长了教学时间,降低了教学效率。②选择典型问题,组织开展教学。由于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学生自读课文后提出的问题往往是多角度、多层次的,有些问题甚至是很幼稚的,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采取不同的方法加以处理。对于必须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才能解决的问题采取暂时“存疑”的方式;对于学生可以自己解决的问题,可指导学生通过“热键”的方式查询与本课有关的资料(包括课文内容背景介绍,词语解释等)来处理;对于某些学生提出的贯穿全文、能够体现当前所学知识“主题”的问题,则利用网络技术传播到其他学生机上,组织初步的协商辩论,最后将学生达成的共识输入计算机,从而整体感知全文。
2、媒体设境,重点探究(1)理解词句
新出版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指导学生逐步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于含义比较深刻的词语,要理解它们在课文里的意思和对于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句子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含义深刻的句子,要指导学生体会其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雨中》一课,结尾有这样一句话:那一筐大苹果,经过这小小的旅行,又回到了姑娘的车上,闪着亮晶晶的光芒。怎么理解这“亮晶晶的光芒”?我们在教学中以课件展示这一情景:姑娘目送着帮助她捡苹果的人渐渐远去,眼中闪动着泪光,从她眼中看去,苹果上闪动着光彩。学生体会到了姑娘此时的激动心情,就很容易理解这个句子的含义。(2)给课文列提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规定,要指导学生理解自然段的主要意思,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逐步学会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每学一篇课文我们都要求学生在计算机上列出该文章的写作提纲。
格式如下:
课题:
中心思想: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
学生通过学习讨论,调整屏幕内容。日积月累,对于提高学生自学的能力有很大帮助。(3)指导朗读,帮助积累 在学习课文过程中,要经常进行朗读、默读、背诵练习。多媒体网络系统独特的语音功能(通过话筒广播),能使学生与教师的朗读更为清晰、效果更为完善,更有利于理解课文内容。如教学《小镇的早晨》,运用课件将学生带入一个沐浴着晨光的宁静而又热闹的江南小镇,有声有景有情,激发起学生朗读的欲望,在一遍又一遍投入地朗读中,所有的难题都会感悟出来。熟读成诵,帮助积累。利用多媒体教室,使师生对话、生与生对话、人机对话以及运行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更为快捷方便,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更有利于学生对当前所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
3、练习反馈,拓展思维
计算机多媒体为学生们提供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题库,可以对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进行综合测试,利用多媒体CAI光盘信息量大的特点,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丰富学生的课外知识,拓展思维空间。
(三)基于网络的作文教学模式的研究 作文教学历来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作文水平高低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水平。传统的作文教学,教师命题、讲解、学生被动接受,往往是学生面对作文纸愁眉苦脸,茫然无措,缺乏表达的欲望,学生的主体地位无从淡起。基于网络的作文训练,目标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从学生的作文心理过程出发,探索新型的作文教学模式,它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作文兴趣,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及时反馈学生习作情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而学生主体地位是否突现,是作文教学成败的关键。
有一位教师在一堂计算机辅助作文教学观摩课上,先是出示作文题目,春游
。教师问学生:春天,同学们去哪些地方游玩?这个题目可怎么填写?学生发言踊跃,答案五花八门。春游楠溪江、春游雁荡山、春游江心屿、春游温州动物园……这样启发学生很好。然而教师把话题一转说:今天我们就写《春游西湖》。去过西湖吗?大多数学生回答去过。(兴致已颓然),但不少学生是暑假、寒假里去过的。教师管不了那么多,自己说了一大堆西湖的赞美词。然后用电脑播放西湖美景的视频片断。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边看边想:春天的西湖美在哪儿?看完了学生说不上什么。教师启发说,你看到了哪些景物?学生回答湖水、树木、亭子、桥、船、山、游客等等。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呢?请你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把春天西湖的美景写出来。开始作文,学生在电脑中打字,显然很被动、很无奈、苦于无话可写。我们认为,学习是学生内部心理机制与外部信息有机结合的结果,教师是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灌输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他们需要的只是教师适时的指导,恰当的点拨,更多的时间是让学生运用已有信息,通过认知、顿悟,理解去获取知识,去思考创新。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作指导,尽量避免形式主义,实现形式和实质的有机统一,才能真正发挥基于网络进行作文教学的功效。
1、分层设置写作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也是学习评价的依据。教学过程要达到的目的任务是多方面的,既要使学生获得扎实的知识与技能,又要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与各方面的能力。然而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是多层面的,个别差异必然存在。教材规定的习作要求是面向大多数学生而定,比较笼统。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实际,对习作要求恰当处理。如《学写人物对话》,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设计了四个写作目标:(1)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2)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3)根据看到的画面展开想象,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写出人物说话时的神态、语气、动作等。人物语言富有个性,自然。(4)自己从生活、学习中选择一个内容,把人物对话写下来,并达到第3个目标所要求的。显然,这4个目标的难度是逐步提高的。学生根据自己的作文基础选择一个自己认为能达到的目标,电脑会做出相应判断。选目标1,电脑显示:你很谦虚,相信你一定能达到目的;选目标2,电脑显示:你的目标定得恰当,细心一些,赶快动手写。选目标3,电脑显示:好样的!你是个自信的孩子,相信你一定得“优”。选目标4,电脑显示:你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学生,祝你成功!学生经过努力,达到超过了自行确立的学习目标时,他就获得了成功感,增强了自信心。
2、设计切合学生实际的作文资料库 有了明确的习作目标,学生可以围绕目标确立写作的素材,网络的优势在这里得到最好的体现。但是,五光十色、堆砌太多的资料,既容易迷乱、抑制学生的思维,又会浪费课堂上宝贵的时间。笔者认为,必须遵循科学性、趣味性、层次性的原则来设计。如《学写人物的对话》,在课堂上安排了四段对话录像:(1)一位小姑娘去商店买文具盒与营业员阿姨的对话:(2)两位同学一起看《故事大王》时的对话;(3)一位大嫂在农贸市场买菜时与蔬菜摊主的对话;(4)年轻的夫妻卖完了自家生产的农副产品摇着乌篷船回家的对话。这四段录像只出现画面,没有说话声,恰当地配以音乐。目的是让学生展开想象,他们在说些什么?然后自己选择一个内容写,也可以自己从生活积累中选择内容写,不作素材上的硬性规定。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写出神采各异的人物,多姿多彩的生活。这样,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作文的积极性。
3、写作方式多样化
课堂四十分钟对于不同学生其学习效果不同。学生自身的作文技能有差异,文字输入速度有快慢,如果一刀切地要求学生一堂课完成整篇文章是不科学的。因此,教师可设计多样化、可选择的习作方式。如:课堂内只完成文章的重点段或其中某一个片断。也可以两位同学合作写一个相同的内容,先扮演不同角色表演对话,然后一起写。进行协作学习,可以取长补短。或可以师生合写,教师与一位学生建立合作学习伙伴(最好是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实现个别辅导。如教师写营业阿姨的语言,学生写小姑娘的话,教师示范于无声中提示了学生,学习习作中的错误教师可以及时指正。习作方式的多样化,打破了传统作文教学中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场面,创作过程是一个积极思维、积极创新、互相学习互相激励的过程。
4、作文评改个别化
既然写作目标是分层次的,那么,目标作为评估的依据,在作文评改时也以学生是否实现了自定目标为主要标准,首先要求学生自我评价。这是学生自己的学习成果的自我检验,有助于学生自尊心、自信心、自主心的培养,是很有意义的一个教学环节。自己认为已经达到了写作目标,语句通顺,即可打“优”。教师可选择几位学生提问,为什么给自己打“优”或“良”。在自我评价中学会肯定自己、批评自己从而发展自己。然后可安排了学生互评、互读同学的作文,依自己的标准给对方打成绩,同样展开讨论:为什么你给“优”或“良”“及格”等。这是一个充分体现学生个别差异、促进同学间相互了解、相互学习,是很有价值的环节。教师在这方面,要坚持因人而异的差异评价。同样水平的作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成绩。
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为作文评改提供了极为便捷高效的手段。教师可将任何一名学生的习作切换给所有学生,或显示在大屏幕上,让全体学生都面对同一篇习作。也可将教师机上的范文随时切换给一个、一组或全体学生。大大优化了作文批改的环节,提高了作文课堂教学效率。在同学的文章中,他们对照自己、检查自己,找出差距,并且渐渐缩短差距。使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协作学习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使班级授课制的优势得到最佳发挥。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作文教学,优势已不需多言,其前景之光明,潜力之巨大是无可估量的。然而教学改革根本的是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的改革创新。计算机网络只是为新的教学思想的实现提供服务的一种工具,一种手段。致力于教学改革的跨世纪的教师,尤其要把握好这一点。要以现代教育思想作指导,尊重学生,把学生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真正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原则。
四、基于网络的教学模式研究的思考
(一)对识字教学的思考
1、基于网络进行教学,有助于记准字形
汉字中有许多字笔画难写易错的字,常使识别能力不强的低年级孩子混淆搞错。如“袜”字,孩子们很容易将“衤”写成“礻”,但通过认知码汉字拆分编码打字,若取“礻、末”两部件,编码为“sm”,根本打不出这个字,用它的正确编码“im”才能打出,加强了对该字正确偏旁的识记;再如“候”,学生书写时易漏掉中间的一竖,但若用认知码编码,“丨”是一个独立的代码,多次对该字正确编码输入后,学生在书写时便很少会再漏写,这样,无形中促使孩子准确地记住了字形。
2、基于网络进行教学,有助于搞清笔顺
汉字的笔顺有其独特的稳定结构、方便书写的作用,虽然在生字的教学中,老师总会按照笔顺规则对生字的笔顺作再三的强调,但许多孩子还是会在实际书写时打乱顺序,随意书写,影响书写质量。而认知码的编码基本上是根据汉字的笔画、笔顺设计的。独体字的编码方法是:表音符+首笔画码+末笔画码。对独体字的编码,首先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笔顺:如“长”编码应该是“C86”,它的首笔是“丿”(代码为8),若把首笔当作“一”则编码为“C16”,在计算机上就打不出“长”了;合体字也是按部件的书写顺序编码的,如“断”字,书写顺序是“米、、斤”,编码为“mqj”,学生就不会错写为“、米、斤”了。
3、基于网络进行教学,有助于发展思维
利用认知码输入法给汉字拆分、编码并快速输入计算机的过程,是一个密度、强度大的思维训练过程;再者,看打、听打、想打等等形式多样的汉字输入方式的训练,同样能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特别是想打,学生可以大胆想象,对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性思维的培养,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4、基于网络进行教学,有助于激发兴趣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识字教学时,孩子们可以进行汉字输入,联想扩词、用词造句,在人机交互中,学生们及时纠正学习中的失误,及时品尝成功的喜悦,学习兴趣大增强。老师经常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汉字输入比赛,更激起了他们的参与竞争、检验自己的浓厚兴趣,因此,学生们一到电脑房上课,脸上总是溢满灿烂的、兴奋的神情。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兴趣意味着自我活动。”计算机对识字教学的辅助,使更多的学生会更积极自主地参与学习,真正成为课堂的小主人。
(二)对阅读教学的思考
1、基于网络进行教学,可以巧创教学情境
学习情境是促使教材、教师、学生三者水乳交融、情感互渗的课堂氛围。纵观现行小学语文教材,其内容包罗万旬:科技知识、自然风光、风云人物、童话寓言……真可谓古今中外、天文地理,无所不在。要认识、理解这些事物,对于这些阅历较浅、判断力欠佳又以无意注意占优势、形象思维占主导的小学生来说,仅仅靠教师的语言、传统的看图学文和一般的媒体教学(投影片、录音机)来创设情境是不够的。课件作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创设情境绝对是它的拿手好戏。它能激发学生阅读的内在动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活与学习对象相关的原有认知,帮助学生进入最佳的精神状态。如教学《秋天的果园》时,笔者根据城里的小学生一般都没见过真正的果园这一实际,充分发挥课件的优势,通过逼真的生活画面和优美动听的音乐,精心创设教学情境。首先,凭借课文借助课件展示秋天的果园;树上挂满了红红的苹果,黄黄的梨,葡萄架下挂着一串串的紫葡萄,人们正在快乐地劳动着,同时,配以轻松欢快的《丰收之歌》。城里的学生只见过水果店摆着的水果,当这一幅幅生动的丰收图跃入他们的眼帘时,他们不禁发出了一阵又一阵的惊叹声。接着将画面定格,并有意设问:“小朋友,你们惊叹些什么呀?”学生个个踊跃发言,抒发内心的感受,真正进入了主动学习的状态。
2、基于网络进行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
当前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从总体上说,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方面,还存在着不少传统教学的做法: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不教,学生不会;尽管教学过程千姿百态,但缺少学生的自学、自悟、自得,学生仍然跟着教师走;在方法上,我们总是习惯于没有多少启发性的“满堂问”,习惯于沿用缺少语言训练价值的纯课文内容分析。叶圣陶先生早在三十多年前就明确提出:“在课堂里教语文,最终目的在达到`不要教’,使学生养成这样一种能力;不待教师教,自己能阅读。”我们要牢记这一点,要真正指导学生去学习语文,让他动脑、动口、动手,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按照自己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来选择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作业,使学生学有所乐,学有所得。
3、基于网络进行教学,可以提高审美情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大都是名家名作,语言堪称典范。课文通过语言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的伦理美和智慧美。课文语言规范,课文的词语丰富多彩,句式配合是灵活多样,修辞方式异彩纷呈……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思想美,规范美和艺术美,从而激发学生的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的感情,以逐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我是一条小河》课文语句优美,富有童趣,有的用词造句匠心独具,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如学习“我跑过田野,看见绿油油的麦苗、金灿灿的迎春花,我换上了一件鲜艳的花衣服”时,有学生质疑:句子中用的为什么是“换上”,而不是“穿上”?在有的学生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后,老师没有马上肯定谁的意见,而是利用网络资源,领着学生一块儿去看了看文中第一小节所描绘的美景,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对语言艺术美的理解。在全文的教学即将结束之时,老师又让学生当一回小河,和着配乐录像,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在明媚的春光里奔跑,沉浸在美的意境之中。此时,课文语言的艺术美体验到了,语言规范美感悟到了,热爱春光、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也得到了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提高。
4、基于网络进行教学,可以培养创新能力
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是21世纪教育的主题和最显著的特征。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应该肯定,小学生是具有创造性的,也是喜欢创造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紧扣课文语言,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学习课文《葡萄沟》时,让学生谈谈你学懂了什么,引导学生明白课文就写“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好在什么地方,除了课文中讲的以外,还有哪些地方好呢?根据提供的“葡萄沟”网站,学生调出很多有关葡萄沟的优点,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5、基于网络进行教学,可以拓展课外知识
从学生认知活动的整体来看,每堂课的学习终点,应当同时又是新认知活动的起点,为此很多老师都十分注意课堂的延伸和拓展,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开放性的学习格局。计算机凭借其可以储存大容量信息的优势,为语文课堂教学中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场所。
如教学《葡萄沟》后,任课老师收集了大量有关葡萄沟的知识,并下载了整个新疆葡萄沟的网站,让学生在网络上随意调用。这样,更丰富了他们对葡萄沟的了解,也更激发了他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再如《北京》、《江姐》、《我是一条小河》、《万里长城》、《学画》、《月亮姐姐的新伙伴》等课文都在教学过程中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将相应的课外知识与教学内容有机地结合,既可深化课文内容,又可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使孩子们成为见多识广、强闻博记的一代。
(三)对作文教学的思考
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作文教学的研究,我校已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在总结过去的同时,也深深地思考存在的问题,展望未来,充满信心。
1、基于网络进行作文教学对教学观念的思考
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装满”知识,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探索性,培养学生的能力。静观我们的作文课堂,很多时候,老师还是一味地灌输给学生作文的内容和技法,而忽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索性,学生在课堂中兴趣不浓。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作文教学,就会克服这种毛病。
2、基于网络进行教学对当前教学软件的现状思考
多年来,我们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是,我们冷静地审视到,很多教学软件还是局限于为教师讲课服务,无法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多向交流,这就抑制了学生的自主性。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的王相东教授指出;目前,急需开发研制适应素质教育需要,能够符合教育教学特点,能够发挥学生主动性和探索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创造能力、创新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能够充分发挥学科教师教学特色和教学个性的具有开发和灵活应用的多媒体工具型、资料型、百科全书型的软件。
而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作文教学,正是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一种资料、具有开放性的特点,因而我们的教学课件也越来越往网络化发展。有人曾提出,“网络化教育”有可能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在一起的新的“突破点”。
3、基于网络进行教学对当前课堂教学现状的思考 基于教学观念及教学软件的限制,我们的四周普遍存在着的作文教学往往以多媒体的展示为主,以“教”为主。我们充分认识到,这种展示确实给教师的讲解提供了帮助,也提高了效率,但是,我们也似乎在思考着一些问题:其一,课件展示的资料是教师“灌”给学生的信息。其二,习作时,师生、生生交流面不广,也不及时,计算机的“习作版”往往成为“作文本”的替代品,学生往往是埋头“单干”,限制了学生间的协作学习。其三,评改时,学生的自主权得不到充分发挥。要修改或欣赏他人文章,总是以老师或推荐人的意见为大家的意见,修改指导、讲评一刀切,这无疑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没有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总之,在网络环境进行教学,能充分运用网络的资源,上述的一些问题便可以随之慢慢解决,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时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正实现以“学”为主,从而造就新世纪所需的人才。不过经费短缺是一大问题,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支持,这样基于网络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研究才能大面积推广,才能朝更深的层次发展。参考文献:
1、何克抗、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改革》,全国语文“四结合”课题组编写,2001.5
2、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5
3、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电化教育研究》,1997.1
4、《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教学改革》, 浙江省小语“四结合”教改试验指导组编写,2000.12
5、《浙江省小语“四结合”第三届年会获奖论文集》, 浙江省小语“四结合”指导小组编,1999.12
第四篇:基于建构主义的信息技术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基於建構主義的資訊技術網路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周志娜1 葉錫恩2 劉曉3
摘 要:本文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觀點,結合資訊技術、網路教學中現有的硬體與軟體基礎,就如何設計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基礎的資訊技術網路教學進行探討。關鍵字:建構主義理論 技術 網路教學模式 評價系統
0 引言
資訊技術網路教學是多媒體技術、網路通信技術與現代教育理論相結合的產物。現代教育技術是當代教育的制高點。教育技術新定義指出:“教育技術是關於學習過程與學習資源的設計、開發、利用、管理和評價的理論與實踐。”以現代學習理論為指導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設計是教育技術學的核心內容。建構主義是現代學習理論歷經行為主義、認知主義以後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對教育技術,特別是資訊技術網路教學,將產生革命性的影響。筆者就從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特徵出發,針對現有網路的教學環境、課程內容、評價體系,結合現有的一些網路技術,就如何設計以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的資訊技術網路教學模式進行探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基本觀點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和建構主義學習環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不僅要求學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物件轉變為資訊加工的主體、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而且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可見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師和學生的地位、作用和傳統教學相比已發生很大變化。這就意味著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全新的教學模式(徹底摒棄以教師為中心、單純強調知識傳授、把學生當作知識灌輸物件的傳統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方法和全新的教學設計思想。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正是順應建構主義學習環境的上述要求而提出來的,因而很自然地,建構主義的學習理論和教學理論就成為以“學”為中心的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也就是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的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而電腦教學的特點是以實驗(上機操作)為主的教學形式,就是以學生的實際操作與實踐應用為教學目的,而電腦教師是以幫助學生主動學習的媒體,這就要求在電腦學科教學中更應注意建構主義學習的模式。
下面就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
1.1 建構主義學習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
在建構主義學習中,學習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求知的需要,學習者用發現法、探索法等方法進行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生主動搜集並分析有關的資訊和資料,對所學習的問題提出各種假設並設法加以驗證。同時在學習過程中從事自我監控、自我測試、自我檢查等活動,判斷或檢測其學習行為是否有效或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習者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處於主導地位,而教師在整個學習活動中處於從屬地位,起輔導、引導、支撐、激勵的作用。
1.2 建構主義學習是社會性、真實性的學習
學習者如遇到疑難問題或有感到迷惑不解的問題,可與其他學習者討論解決,也可通過請教教師的方法解決,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學生都處於與他人的密切聯繫之中。學習者處於一定的複雜的、真實環境下進行學習,並通過積極的行動或活動參與學習過程,能充分發揮自身的主動性。
1.3 建構主義學習是目標指引、建構、累積性的學習
學習者自己設定學習目標,在既定的學習目標的指引下將當前的學習內容與先前的學習內容相聯繫進行學習,並在對新資訊加工的同時將其與其他資訊相聯繫,在保持簡單資訊同時理解更複雜的資訊。只有當既定的學習目標得到實現或形成時,學習者的學習行為才被認為是成功的。
資訊技術網路教學課程主要由網路教學環境、課程教學主體內容、課程評價系統等功能模組組成,要使資訊技術網路課程表現出建構主義的學習特徵,應該採取相應的技術使各功能模組表現或支援建構主義學習以上幾個特徵。網路教學環境與支撐體系的建設
網路教學環境是資訊技術網路課程得以運行的必要的場所,是為了讓學習者能夠方便快捷的訪問教學資源、為學習者完成學習、達到學習目標提供的輔助環境。目前網路課程主要為學習者提供硬體環境與軟體環境。
2.1 硬體環境建設
(1)資訊技術網路化教學的基本環境:依託外接Internet的校園網。
(2)網路化教學場地:多媒體教室,該教室配備聯網的多媒體電腦、投影設備、音響設備,並由控制系統形成一個整體系統,主要用於教員大課堂授課;多媒體的、網路化的語音實驗室,形成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可交互的多媒體教學環境,可開展集中講授、分組討論、個別輔導等多種對話模式的教學活動;電子閱覽室,集中一定數量的聯網的多媒體電腦,主要供學生使用,這是學生個性化學習的場所,配合教學系統,也可以進行互動式教學。借助于硬體環境允許學生對其中的物件進行一定的操作,能自動地對學習者的動作做出判斷,並根據學習者的指令對整個環境做出相應的調整,這一特徵可以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過程,使網路課程滿足建構主義學習的物理特性上提供了積極性的要求。
2.2 軟體環境建設
(1)網路多媒體課件開發
網路多媒體教學的開展有賴於網路多媒體教學資源的豐富。我們發揮教育技術中心多媒體教材製作的優勢,專門成立了多媒體教材製作組。一是收集大量多媒體課件或電子教案,並利用這些製作工具的升級版本中網路功能將它們發佈網上,較好地實現了其在網上的流覽和遠端學習。二是運用網路多媒體技術和工具開發製作基於WEB的電子教案和網路課程。三是在多媒體教學伺服器上收集整理了大量的網頁素材:人物素材、圖片、圖形素材、音效、動畫素材、音頻、視頻素材等建成多媒體素材資料庫,供廣大教學員備課或製作課件時流覽和下載。
(2)多媒體授課系統與視頻點播系統建設
多媒體授課系統是網路教學支撐環境的基本功能,它直接面向學生,由老師指導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資訊的最主要的來源,學生通過授課系統達到學習的目的。多媒體視頻點播系統是多媒體網路應用的常見形式,它的核心是資料壓縮技術和流媒體技術以及視頻伺服器與用戶的交互,需專門的視頻伺服器和特殊的網路傳輸特性。
(3)教育技術論壇、留言版和BBS的建構
採用ASP動態網頁技術建立了教育技術論壇、留言版和BBS。教育技術論壇主要採用聊天室的形式,在這裏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可進行即時地交流。BBS採用電子公告牌的形式,學生可在BBS上提出學習中的問題,教師在任意時間訪問BBS時,就這些問題可以做出回答;也可以通過留言版給教師提出問題,教師進行解答;可以在BBS論壇上完成多媒體作業的發佈、完成、提交和批改;教師也可以在BBS論壇上就教學中的重難點問題,開闢一個專門的討論主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借助於網路通信技術和網路工具構建的通信交流環境為網路課程的使用者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信交流方式,使學習者可以在相互交流的條件下進行協商學習,使資訊技術網路教學具有社會性學習的特徵;另一方面,這樣的環境能幫助學生方便、快捷地提出、討論、解決問題,能幫助學生進行自主的學習,使網路教學具有一定自主學習的要求。資訊技術網路課程的教學主體內容的建設
教學內容是網路課程的學習資訊的主要來源。網路課程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應該依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來進行。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特徵,網路課程應能滿足學習者自主性學習的要求。根據此目的,可以為網路課程主要設置下列幾項教學內容:課程導論、課程主體教學內容。3.1 課程導論
這部分內容是為了幫助學習者能夠順利完成教學內容的學習而專門設置提示內容,如該課程的前導課程、學習者必備知識和技能、課程教學內容簡介等。這些提示性內容的羅列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習者學習目標的確立,另一方面也有助於學生者學習過程中更快、更準確將當前的學習內容與原有的知識建立聯繫,也有利於學習者學習目的的建立。使網路課程的學習體現出累積性、目標指引等特徵。
3.2 課程主體教學內容
課程教學內容的選擇和組織應該遵循充分發揮學習者主動性的原則進行。主體教學內容以知識點的形式進行組織,並配以教學活動、學習時數、學習進度、學習方法及參考文獻資料等說明。從內容來看,主體教學內容給出學習每一知識點所需要的各種資料及建議性的學習方法等資訊。這些內容的有機組合能促使學習者將原有的知識與將要學習的內容建立橫向和縱向的聯繫,有利於學習者知識的建構。但如何提取有用的資料來完成知識單元的學習,要根據個人的情況來確定。從學習方法來看,學習者既可以根據課程所提供的學習方法、學習時數等輔助資訊進行學習,也可自定學習步調、學習方式,但無論學習者採取哪一種學習方式,整個學習過程要求學生不斷的分析各種資料,從中提取出自己需要的資訊,即學習者必頇用發現法、探索法等學習方法從各類資料種獲得有益的資訊,完成課程的學習。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能根據個人情況自行選者學習單元,如果遇到疑難問題,可以查閱課程所提供的參考資料或通過與他人協商的方法解決。總體來說,主體教學內容的這樣選擇和組織既能滿足學習者主動性地位要求,也能體現教師的輔導地位。合理的資訊技術網路教學評價體系的建立
傳統的資訊技術教學評價,側重於學習者掌握知識的數量和程度,因此可以用定量的方法,通過搜集學習者練習、測驗、考試、作業及課堂口頭回答問題的成績,然後運用統計、分析等數學方法進行處理,提取出規律性的結論。對於學習者的非智力因素,則多用語言加以描述的,以定性評價為主,評價的結果缺少量化的描述性的資料。
網路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因評價的標準從知識轉向了學習能力,還包括了學習動機、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協作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因此,多用自然語言加以描述,具有模糊性。只要對評價標準的語言描述加以數量化,就能利用傳統的數學方法進行分析處理。模糊集合理論為把具有模糊性的語言描述進行量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操作性很強的科學方法,模糊多級多因素綜合評判方法,能很好地適用於新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網路課程同測試內容及測試系統能幫助學習者完成自我監控、自我測試、自我檢查等活動,可使網路課程具備建構主義學習的診斷性和反思性的特徵。結束語
在當前以網路課程教育為代表的資訊化教育正展現著誘人的前景。而資訊技術網路化教學更是將網路技術與建構主義學習理論有機的結合起來,利用電腦和網路所提供的強大能力探索出新的教學模式,還需要我們全體電腦工作者與教育工作者的積極探索、共同協作、共同開發。參考文獻:
1.烏美娜,教學設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10 2.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電化教育研究,1997年第3、4期
第五篇:网络时代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策略
网络时代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策略 The Research Strategy of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on Network Era
谢幼如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 E-mail: YJSXie@public.guangzhou.gd.cn 本文根据网络时代的特点,提出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建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基本思路,阐述了研究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意义、理论和方法、目标与内容等问题,并结合当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研究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研究策略。关键词:教学模式
教学设计
研究策略 引言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学校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学校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环境的现代教学模式、探索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理论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因此,开展网络环境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研究的基本出发点
2.1 关于教学模式的理解
关于教学模式的概念,在传统的教学论中早已作了许多定义。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与过程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定义教学模式这个概念,有多位教授作了深入的研究,这里综合他们的思想表述如下: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在一定的环境中教与学活动各要素之间的稳定关系和活动进程的结构形式。
如何去理解这个概念,本人认为可以抓住如下三方面,或者说,教学模式应体现如下三方面的内容:(1)理论与思想,作为一个教学模式,不管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还是新型的教学模式,它应能体现一定的教学理论,反映一定的教学思想。传统的教学模式,应反映传统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新型的教学模式,应反映现代的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学思想。
(2)环境与资源,教学模式离不开特定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传统的教学模式,离不开传统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如教室、黑板、粉笔、教科书等;新型的教学模式,离不开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教学系统和教学媒体,如多媒体教室、多媒体网络、多媒体教学软件、网络课程、其他网络资源等。
(3)关系与结构,作为一个教学模式,应能体现教学要素的关系,而且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形式。综上所述,教学模式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同,教学模式更能反映教学活动的指向性和系统功能。教学模式的改革可以引发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的改变,而教学内容的改革、201 教学手段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却无法导致教学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2.2 建构网络时代教学设计理论框架的基本思路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 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如何去建构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的理论框架,本人认为应考虑如下几方面的影响。2.2.1 信息技术的影响
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的产生、获取、度量、传输、变换、处理、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应用于教育的现代信息技术主要有:数字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视频会议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局域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因特网络技术、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应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如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实现资源高度共享、能让学生进行独立自主的学习、实现远程协商讨论、实现信息的查询与利用、不受时空的限制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利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可以构建信息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环境和工具,允许学生进行自由探索,极大地有利于他们的批判性、创造性思维的形成和发展。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还可以模拟大量的现实世界情境,把外部世界引人课堂,使学生获得与现实世界较为接近的体验。
信息技术的这种影响不光体现在教学环境上,还体现在教学资源上,甚至体现在教学过程上,这些影响对教学设计理论的重新建构将产生巨大的影响。2.2.2 现代教学理论的影响
建构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框架,除了强调信息技术的影响以外,还要注重现代教学理论的影响。建构主义理论由于其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思想观念对我国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和影响,再加之它对多媒体和网络通讯技术的“适应性”,因此,我们要重视其影响和作用。2.2.3 教学设计理论自身的发展特点与规律
教学设计理论由于其对教学过程与教学实践的特殊影响,加之目前对教学改革的作用,所以教学设计理论自身具有如下特点:
(1)实践性:教学设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理论,它是在教学实践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
(2)操作性:教学设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理论,它面向广大的第一线学科教师,要被广大学科教师所掌握并在教学中操作应用。
(3)指导性:教学设计又是一门指导性很强的理论,它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将对教学实践和教学改革起指导作用。
在建构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时,我们应避免只强调信息技术的影响或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既要看到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学设计理论所提出的新的要求,也要看到现代教育理论(如建构主义理论)对教学设计理论所造成的冲击,更要看到教学设计理论自身发展的规律,只有将以上三个方面综合考虑,才能建构出符合网络时代要求的新型教学设计理论体系。
2.3 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关系
教学设计理论与新型教学模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教学设计理论是建构新型教学模式202 的基础,另一方面,开展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将促进教学设计理论的发展。研究的目标
开展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的研究目标是:运用现代教育理论与教育思想,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与学模式,形成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理论,探索普通学校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促进学校教育教学的深化改革。
3.1 突出研究的创新点
(1)构建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与学模式。
(2)建立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的理论体系与方法。
(3)开发出操作性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工具软件。
3.2 理论意义
传统的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的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他们的方法与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现代教学设计理论已经不拘泥于系统论的理论基础,不强调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逐渐放弃呆板的设计模式,开始强调教学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从而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项研究的理论成果将完善和发展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
3.3 应用价值
(1)通过研究与实践,构建出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类教学模式。
(2)通过研究与实践,总结并形成基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3)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并总结信息化时代如何改革传统的思想和模式,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和经验。
(4)通过研究与实践,探索普通学校利用网络资源的途径与方法,形成一批优秀的网络教学课例。(5)通过研究与实践,开发出具有应用推广价值的网络教学的设计工具和评价系统软件。研究的主要内容
4.1 基于校园网络环境和Internet的在线学习的教与学的模式、教学策略的研究
4.1.1 基于校园网络环境和Internet的在线学习的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包括网络环境下学科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基于网络资源利用的学习模式的研究;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学生能力素质的模式研究;利用网络环境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研究等。4.1.2 网络教学策略的研究
包括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内容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情景营造策略;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活动组织策略;网络环境下的的课堂管理策略等。
203 4.2 网络环境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的研究
包括教学目标的设计;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情境的设计;学习资源的设计;学生自主学习活动的设计;学生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学习评价工具的设计等。
4.3 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与应用
包括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开发;网络环境教学设计系统软件的应用。
4.4 网络环境下教学效果的研究
包括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种教学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工具的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各种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研究的具体策略
5.1 教学模式研究的策略
5.1.1 典型教学模式的分析
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的研究,要注意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目前,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有很多,而且因学科而异,我们要认真地进行分析研究。这些教学模式,对我们开展网络时代的教学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同时,我们在对这些教学模式的分析中不难发现,它们的划分标准有些是按教学形式来分,有些是按教学环境来分,有些是按资源的利用方式来分,但都存在有部分交重现象。如何深入研究,提出既能体现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又能发挥网络教学功能的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去努力。5.1.2 教学模式的设计
根据教学模式的定义以及新型教学模式的特点,应用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我们可以将教学模式的设计归纳为如下五方面的工作:A、明确指导思想,体现先进理论;B、分析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C、设计、选择和利用信息技术的环境与资源;D、设计教师的主导活动和学生的主体活动;E、设计活动进程关系,形成稳定结构形式。
5.2 教学设计研究的策略
5.2.1 明确网络时代教学的基本要求
基于网络环境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过程具有明显的差别,重要体现在:(1)教学(学习)关系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2)学习(教学)活动具有个性化的特点;
(3)学习(教学)方式是以问题为中心的,以任务来驱动;(4)学习(教学)过程是协商合作、共同建构的过程;(5)学习(教学)成果是具有创造性和生产性的。
204 5.2.2 应用教学设计不同的模式类型
开展网络时代的教学设计理论体系研究,可以根据原有的“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并注意二者之间的优缺点,将它们有机结合起来并加以发展。因此,要注意应用以下三种不同的教学设计模式类型:
(1)强调以学为主的设计模式;(2)强调以教为主的设计模式;(3)强调学与教并重的设计模式。5.2.3 体现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原则
当前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是创建新型的教学模式,面向教学模式的教学设计要体现如下几条原则:
(1)强调教与学的结合;
(2)重视学习环境的设计(包括情境创设的设计、协作学习的设计、信息资源的设计等);(3)重视教学过程的动态设计;(4)重视可操作性。结论
通过上述研究策略的应用与实践,我们希望能进一步促进网络教学模式的探索,加速教学设计理论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李克东主编.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2] 何克抗.e-Learning 的本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电化教育研究.2002.(1).[3] 谢幼如.新型教学模式的研究.电化教育研究.2000.(1).This paper raises the research strategy of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on network era,including the principal idea,the theory and the method,the objective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