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复习指导纲要讲解
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复习指 导 纲 要 课程名称: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课程教材:周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版 课时:35学时(授课33学时,考试2学时)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知识结构:理论知识80%+实践能力20% 成绩匹配:考试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出勤(10%)+思考练习作业(包括见习报告)(10%)+教案撰写(10%)
期末成绩(70%)=理论考试
说明:本大纲是在综合考虑教材附录的教学大纲和实际课时及教学的基础上制定的,与附录的教学大纲并不完全一致,教学和复习请以本大纲为准。
课程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本课程主要讲授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我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基本观念,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的目标与活动设计,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原理;课程根据学前儿童语言学习核心经验形成的基本规律,以理论加案例的形式呈现幼儿园不同类型语言学习环境的创设,语言教育活动的设计、组织与评价的技巧。本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教学及复习内容纲要:
第一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知道儿童语言的发展遵循一定的规律,具有阶段性。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基本特点,初步掌握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创设的规律。
教学重点:理解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特点与规律,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
教学难点:能根据所学内容分析说明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现状,支持性的语言教育过程的含义以及在教育现场的应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课时分配:2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理解幼儿语言发展与全面发展的关系一、二、三、四、第二节 认识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关键问题
一、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创造无所不在的语言教育环境 儿童语言发展,儿童语言获得的内容,语言的交流与应用 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发展互为支撑 幼儿语言发展促进其社会性发展 幼儿语言发展与其他方面发展相辅相成
(一)重视幼儿园语言运用的不同体会
(二)重视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方式
(三)重视幼儿语言运用的不同情境
二、关注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采用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组织活动(详)
(一)在活动中学习语言
(二)在游戏中学习语言
(三)在创造中学习语言
三、关注支持性的语言教育过程,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迅速发展(详)
(一)支持幼儿园语言学习的个别需要
(二)支持幼儿开放而平等的语言学习
(三)支持幼儿做好终身学习的读写准备
第三节 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详)
一、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
(一)日常生活和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
(二)幼儿园语言活动区域的学习
二、幼儿园主题课程中的语言教育
(一)主题课程与渗透的语言教育
(二)在整合课程中寻找有关联意义的语言教育机会
三、幼儿园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
(一)幼儿园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价值
(二)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本章思考题:
1、观察幼儿,并以案例说明儿童语言发展与儿童全面发展的关系。
2、结合实际案例,说明支持性的语言教育过程的含义以及在教育现场的应用。
3、举例论述如何提高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的有效性
4、幼儿语言学习的特点?
5、就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的问题,尝试举例说明。
第二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与活动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认识学前儿童教育目标的基本内容和意义,理解《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的目标与要求,懂得按照儿童语言学习的核心经验、发展规律策划和组织幼儿园的语言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概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发展目标解读,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教学难点: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概述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分层(详)
第二节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发展目标解读
一、幼儿口头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要求(详)
(一)倾听、理解的目标要求
(二)语言表达的目标要求
(三)语言文明习惯的目标要求
二、幼儿书面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要求(详)
(一)阅读兴趣、习惯的目标要求
(二)初步阅读理解能力的目标要求
第三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
一、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学习与发展核心经验设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
(一)谈话经验与谈话学习活动目标
(二)辩论经验与辩论学习活动目标
(三)叙事讲述经验与叙事讲述活动
(四)说明讲述经验与说明讲述活动目标
(五)文学语言经验与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
(六)前阅读经验与前阅读活动目标
(七)前识字经验与前识字学习活动目标
(八)前书写经验与前书写活动目标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设计的具体建议
(一)活动目标设计关注行为走向,具有客观性和可操作性等特点
(二)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及已有经验,设计相应的发展目标
(三)目标中要体现活动过程和方法的选择
本章思考题:
1、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是什么?
2、如何理解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分层?
3、幼儿书面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要求?
4、幼儿口语语言学习与发展的要求?
第三章
幼儿园谈话学习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谈话的概念及其构成要求,熟悉学前儿童谈话能力的发展过程和阶段特点,掌握谈话活动对于儿童语言发展的意义,理解幼儿园谈话学习活动的基本特点和类型,掌握幼儿谈话学习核心经验的构成内容,理解谈话学习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掌握谈话学习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策略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幼儿园谈话学习活动中,以有效开展日常谈话活动和集体谈话活动,促进学前儿童谈话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谈话学习核心经验及其发展阶段,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谈话学习核心经验及其发展阶段,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3学时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谈话学习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一、学前儿童谈话活动与儿童发展
(一)学前儿童谈话的特征
(二)学前儿童谈话能力的发展
(三)谈话对儿童语言发展的意义
二、学前儿童谈话学习核心经验及其发展阶段(详)
(一)核心经验一:良好的倾听习惯和能力
(二)核心经验二:掌握并运用交流和表达的规则
(三)核心经验三:初步运用谈话策略
第二节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类型和特点分析
一、日常谈话活动
二、集体谈话活动
第三节 幼儿园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日常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创设积极的语言交往环境
(二)在一日生活中促进学前儿童谈话核心经验的发展
(三)善用提问激发和推进学前儿童的谈话
(四)聚焦学前儿童谈话核心经验的提升
二、集体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创设情境,引出话题
(二)幼儿围绕话题自由交谈
(三)教师引导幼儿逐步拓展谈话范围
三、本章思考题:
1、集体谈话和日常谈话的差异 幼儿园谈话活动案例分析
2、幼儿集体谈话学习活动的组织与设计策略步骤
第四章 幼儿园辩论学习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理解幼儿园辩论的概念及其含义,熟悉并掌握幼儿在各个阶段所呈现出的核心经验,了解辩论环境创设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掌握设计和组织学前儿童辩论的基本步骤。
教学重点:幼儿辩论学习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幼儿园辩论学习环境的创设,幼儿园辩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幼儿园辩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辩论学习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一、辩论与儿童发展
(一)辩论是培养学前儿童批判性思维的基石
(二)辩论是学前儿童语言综合能力的高级形式
二、学前儿童辩论核心经验及其发展特点(详)
(一)解释并坚持自己观点的经验
(二)运用恰当方法辩论的经验
(三)理解和尊重别人观点的经验
第二节 幼儿园辩论学习环境的创设(详)
一、幼儿园辩论环境的创设
(一)营造辩论的软环境
(二)布置辩论的硬环境
二、家庭辩论环境的创设(详)
(一)和谐民主的家庭氛围
(二)鼓励表达的家庭理念
第三节 幼儿园辩论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辩论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过程
(一)选择幼儿有兴趣的合适辩题
(二)用恰当的方式引出辩论话题
(三)组织循序渐进的辩论学习活动
二、辩论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
本章思考题:
1、请简述学前儿童辩论核心经验及其发展特点。
2、请谈谈如何根据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注意事项,较好地布置幼儿园辩论的硬环境。
3、简述在家庭中辩论环境的创设应该注意的事项。
4、请设计与组织一个幼儿园大班辩论活动,目标指向核心经验,过程层次清晰,组织策略得当。
第五章
幼儿园叙事讲述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叙事的概念及其与学前儿童发展的关系,理解叙事性讲述的概念,熟悉叙事性讲述活动的类型,理解不同类型叙事性讲述活动的特点,掌握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构成内容,理解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掌握叙事性讲述获得的设计原则和组织策略,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中,以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叙事性讲述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叙事性讲述的概念,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看图讲述,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教学时数:3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
一、叙事与学前儿童发展
(一)叙事是学前儿童了解与表达世界的基本方式
(二)叙事是学前儿童语言综合能力水平的反映
(三)学前儿童的叙事能力与日后的读写能力发展有密切联系
二、叙事性讲述的概念
三、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一)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概念与发展
(二)叙事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第二节 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类型与特点(详)
一、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的类型与特点
(一)看图讲述(详)(二)情景讲述
二非正式性叙事性讲述活动的类型与特点
(一)日常交流中的叙事性讲述
(二)角色游戏中的叙事性讲述
(三)过渡环节中的叙事性讲述
第三节 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幼儿园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原则
(一)生成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及生活经验的讲述命题
(二)设立符合儿童叙事能力发展水平的核心经验目标
(三)选择吻合儿童感知特点的讲述凭借物 二幼儿园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策略
(一)经验准备,让儿童有话可讲
(二)支架搭建,让儿童有据而讲
(三)层层铺垫,让儿童有备而讲
三、本章思考题:
1、简述叙事性讲述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2、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步骤 幼儿园叙事性讲述集体教学活动案例及分析(详)
第六章 幼儿园说明讲述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内容,引导学习者认识学前儿童说明性讲述经验的基本概念,帮助他们认识儿童的说明性讲述作为口头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儿童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学习者关注儿童说明性讲述经验形成阶段的认识,理解其发展过程和特点,并能够将儿童发展信息有效转换为教育要求;帮助学习者认识在教育场景中如何促进儿童说明性讲述经验的形成和发展,特别需要理解教育场景具有无处不在的特点,从而学习者可以探讨有效的、具有创造性的指导策略。
教学重点:学前儿童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及其发展特点,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学前儿童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及其发展特点,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时数:3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说明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学习与发展
一、说明性讲述与儿童发展
(一)说明性讲述的概念
(二)说明性讲述对儿童发展的作用
二学前儿童说明性讲述的核心经验及其发展特点(详)
(一)以独白语言的形式进行说明性讲述
(二)使用规范准确,简洁明了的说明性词句
(三)理解说明性讲述的内容组织方式
第二节 幼儿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一、幼儿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一)、一日生活中幼儿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二)、幼儿园区角活动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三)、主题课程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二、家庭说明性讲述环境的创设
(一)餐桌谈话时
(二)与儿童一起为某个活动做手工准备时
(三)亲子游戏时
第三节 幼儿园说明性讲述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说明性讲述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过程
二、说明性讲述获得的组织策略
(一)说明性讲述需要有一定的认知准备做铺垫
(二)注重凭借物的选择与使用
(三)说明性讲述核心经验的形成不仅仅局限于讲述活动
三、说明性讲述教育活动的案例分析(详)
本章思考题:
1、简述说明性讲述的特点。
2、简述说明性讲述活动的教育组织策略。
第七章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幼儿园文学作品的类型以及文学作品学习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价值,掌握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核心经验的构成内容,理解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在幼儿园中创设丰富的文学作品教育环境;掌握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及其组织过程,并能讲其运用于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以有效地促进幼儿文学语言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的教育环境,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时数:3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园文学语言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一、幼儿文学作品概述
(一)诗歌
(二)故事
(三)散文
二文学作品学习与幼儿语言发展
(一)文学作品的学习有助于扩展幼儿的词汇量
(二)文学作品的学习为幼儿提供理解与运用文学语言的图式
(三)文学作品学习有助于提高幼儿对不同文学样式语言风格的敏感性
(四)文学作品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幼儿对文学语言的审美体验 三幼儿文学作品学习核心经验及发展阶段
(一)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文学语汇经验
1、词汇经验
2、语句经验
3、修辞手法经验
(二)、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文学形式经验
1、诗歌的形式经验
2、故事的形式经验
3、散文的形式经验
(三)、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的文学想象经验
1、再造文学作品的想象
2、创造文学作品的想象
第二节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的教育环境(详)
一、引导幼儿接触不同类型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
幼儿文学作品多样性选择的原则。
(一)、为幼儿选择的文学作品体现体裁的多样性
(二)、还应为幼儿选择题材丰富的文学作品
(三)、为幼儿选择文学作品应考虑年龄发展特征,为大、中、小班的幼儿 16 选择的文学作品在形式方面的难度层次应有所区别
二、增加一日生活中幼儿获得文学语言学习经验的机会
(一)、在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中发展幼儿文学语言经验
(二)、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发掘幼儿文学语言经验
(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幼儿文学语言经验
(四)、在游戏活动中提升幼儿文学语言经验
三、创设丰富的幼儿文学作品学习环境
(一)在图书阅读区营造有利于阅读文学作品的氛围
(二)在故事表演区提供文学作品表演的舞台
(三)在编构故事区创造表达文学语言的契机
第三节 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特点
(一)围绕文学作品开展的活动
(二)整合与文学作品相关的学习内容
(三)为幼儿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
二、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组织过程
(一)学习文学作品
(二)理解体验作品
(三)迁移作品经验
(四)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
三、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案例分析(详)
四、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组织中应注意的问题(详)
(一)根据幼儿文学语言经验发展的阶段引导
(二)依据文学作品的特点选择教学手段
(三)关注幼儿文学想象的过程
(四)传递文学作品中的意境美
本章思考题:
1、简述幼儿文学作品多样性选择的原则。
2、如何打造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的教育环境?
3、举例论述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组织中应注意的问题。
4、请设计与组织一个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目标指向核心经验,过程层次清晰,组织策略得当。
第八章 幼儿园前阅读学习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前阅读的概念、特点、及其在学前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了解学前儿童前阅读核心经验的概念和特点,掌握前阅读核心经验的构成内容,理解前阅读核心经验的发展阶段,了解前阅读环境的创设,掌握前阅读教育活动的基本活动环境和教育策略,并能够将其灵活运用于幼儿园前阅读教育活动中,以有效促进学前儿童前阅读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高质量幼儿读物的特点,幼儿园前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幼儿园前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设计活动,案例分析)教学时数:4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模拟实践法 教学内容及要点:
第一节 幼儿前阅读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
一、前阅读与儿童发展(详)
(一)、阅读与前阅读
(二)、前阅读对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二、学前儿童前阅读核心经验极其发展特点
(一)学前儿童前阅读经验的核心经验
(二)学前儿童前阅读的发展特点
三、图画书中幼儿园前阅读核心经验的分析
(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行为
(二)阅读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策略的形成
(三)阅读内容的表达与评判
第二节 幼儿园前阅读环境的创设(详)
一、为幼儿提供高质量的幼儿读物(详)
(一)、高质量的读物有着优秀的文字内容
(二)、优秀的幼儿故事的语言特征
(三)高质量的读物有着优美的图画
(四)高质量的读物有着相辅相成的图文合奏
(五)高质量的读物有着用心的版面设计 二、一日生活中要有阅读分享的机会
(一)、晨间谈话中分享阅读
(二)、过渡环节中的自主阅读
(三)睡前和离园环节中的亲近阅读
三、重视阅读区角的创设与指导
(一)阅读区角的创设
(二)教师在班级阅读区角的指导
四、第三节 幼儿园前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详)
一、前阅读教育活动的设计 在其他区域活动中关注阅读环境的创设
(一)激发阅读兴趣
(二)教师提出阅读指导,儿童自主阅读
(三)集中阅读,解决关键页
(四)师幼合作完整阅读
(五)师幼研讨,评判阅读内容 二前阅读教育活动中教师应注意的事项
(一)前阅读教育活动和故事教学之间的区别是什么
(二)阅读活动中是要人手一书还是众人一书
(三)阅读活动中是要读故事还是要讲故事
(四)图画书是要完整读还是可以片段读
(五)图画书是阅读对象还是教育工具
本章思考题:
1、简述高质量幼儿读物的特点。
2、请把教材中所举例子《大卫不可以》的活动设计方案复原出来。
第九章 幼儿园前识字学习活动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前识字的基本概念,理解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了解前识字教育活动的意义,熟悉幼儿园前识字环境的创设,掌握专门性前识字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过程,并能用相关知识对前识字的教学案例进行分析和评价,掌握图画书阅读中前识字能力培养的教学活动实施过程,了解图画书阅读中前识字能力培养的要点,并能够将其运用于幼儿园图画书阅读活动中,促进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幼儿园前识字教育环境的创设,图画书阅读中前识字能力培养的要点
教学难点: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图画书阅读中前识字能力培养的要点 教学时数:2 授课方法:讲授法模拟实践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详)
一、前识字的基本概念
二、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内涵及其发展阶段
(一)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概念
(二)前识字核心经验各范畴的界定及发展阶段
三、幼儿前识字教育活动的意义
第二节 幼儿园前识字教育环境的创设(详)
一、生活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
(一)进程类
(二)名称类
(三)警示类
二教学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
三、第三节 幼儿园前识字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教学中核心经验的确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 区域活动中的前识字环境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
(一)玩一玩
(二)想一想
(三)猜一猜
(四)找一找
三专门性前识字活动的组织实施要点
(一)前识字活动的目的是获得对符号和文字的兴趣和核心经验,而不是以识字为唯一目的
(二)前识字活动的内容以生活性的内容为主
(三)前识字活动在教学形式上注意趣味性和游戏性
四、专门性前识字活动的教学案例 第四节 图画书阅读中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培养
一、图画书中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分析
二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
(一)感受理解,帮助幼儿了解故事情节和内容
(二)细致观察,引导幼儿分析符号和文字所表现的功能
(三)情感迁移,引导幼儿表现符号和文字的功能
(四)拓展运用,引导幼儿尝试运用前识字的核心经验 三图画书阅读中前识字能力培养的要点(详)
(一)教师要有意识地带着前识字核心经验的视角来阅读和分析图画书
(二)图画书的理解与前识字要相得益彰
(三)从核心经验的角度处理图画书阅读教学中对文字的处理问题
(四)图画书阅读中培养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案例
本章思考题:
1、简述图画书中前识字能力的培养要点。
2、请谈谈如何灵活创设前识字的环境,促进幼儿前识字核心经验的发展。
第十章 幼儿园前书写学习活动的指导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了解学前阶段儿童前书写的基本特点,知道儿童早期书写意识和初步技能的成长,也是我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语言领域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的内容;掌握幼儿前书写核心经验的构成内容,能够观察、理解不同年龄儿童的前书写现象;初步了解幼儿园前书写教育的内容和方法、途径,初步把握前书写学习活动的设计组织方法。教学重点:幼儿前书写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幼儿园前书写学习环境的创设,幼儿园前书写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难点:学习创意书写表达的经验,幼儿园前书写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教学时数:2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幼儿前书写核心经验的形成与发展(详)
一、早期前书写经验与儿童发展
二、前书写学习经验形成的几个阶段
(一)建立书写行为习惯的经验
(二)感知理解汉字结构的经验
三、学习创意书写表达的经验(详)
第二节 幼儿园前书写学习环境的创设(详)
一、提倡关注生活环境中的前书写,让幼儿进行创意书写学习
二、努力寻找幼儿园主题课程中的前书写机会,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积累创意书写的经验
三、开展专门的前书写教育活动,在阅读的基础上帮助幼儿形成早期读写核心经验
第三节 幼儿园前书写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
一、实践法
幼儿园前书写学习活动设计与组织的基本要求
(一)创设丰富的阅读与读写环境
(二)提供具有表意性质的阅读材料
(三)具有鲜明的文化和语言背景
(四)围绕幼儿前书写核心经验进行提问互动
(五)用真正符合学前教育规律的方式帮助幼儿获得前书写核心经验
二、幼儿园前书写学习活动案例分析
本章思考题:
1、前书写的概念?
2、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创意书写?
第十一章 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师幼互动
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的学习,认识师幼互动质量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的特别价值,指导语言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三大师幼互动质量范畴,掌握促进语言教育质量的师幼互动策略
教学重点:高质量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提高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提高活动效率的师幼互动策略。
教学难点:高质量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提高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提高活动效率的师幼互动策略。教学时数:3学时 授课方法:讲授法 教学内容: 实践法 第一节 幼儿园语言教育与师幼互动质量
一、高质量的师幼互动对儿童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师幼互动质量评估
三、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高质量师幼互动
第二节 高质量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提高情感支持的重要意义
二、提高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详)
(一)表达积极情感和期望的互动策略
(二)尊重儿童的互动策略
(三)使用幽默语言的互动策略
(四)及时回应幼儿情感需求的互动策略
第三节 提高活动效率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提高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效率的重要意义
二提高活动效率的师幼互动策略(详)
(一)行为管理前瞻政策
(二)学习时间最大化策略
(三)多形式推进策略
(四)目标导向策略
第四节 高质量教育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
一、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提高教育支持的重要性 二提高教育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详)
(一)提问策略
(二)反馈策略
(三)本章思考题:
1、简述提高活动效率的师幼互动策略。
2、简述提高情感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
3、举例论述提高教育支持的师幼互动策略。
实验或教学实习内容:
1、调查: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开展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分组,调查本地幼儿园,重点了解幼儿语言教材的选择、教师的语言教育观念、幼儿园语言教育方法、语言教育在一日生活中所占比例、儿童的语言发展状况等。每组独立完成调查报告。2、2-3次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观摩。
主要见习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教育活动、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和前阅读活动等,要求学生评价某一语言教育活动,写见习报告,设计两个针对不同年龄段班级。
表1-1 理论教学课时分配表 章目 内容 课时 第一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2 2 第二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与活动设计 2 3 第三章幼儿谈话学习活动指导 3 4 第四章幼儿园辩论学习活动指导2 5 第五章幼儿园叙事讲述活动指导3 6 第六章幼儿园说明讲述活动指导 7 第七章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指导3 8 第八章幼儿园前阅读学习活动指导9 第九章幼儿园前识字学习活动指导10 第十章幼儿园前书写学习活动指导2 11 第十一章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师幼互动3 合计
表2-1实践教学课时分配及项目类别 序号 内容 课时分配
2学时 2学时 机动 29学时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观摩 2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观摩 3 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观摩
注:至少进行两次观摩活动,选择不同年段的班级进行。观摩活动后要写见习报告,对其某一语言教育活动设计进行评价。并以见习班级为依托,设计语言教育活动教案。
考试内容安排: 序号 章节 内容
大概分值分布(分)第一章幼儿园语言教育概述 2 第二章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与活动设计3 第三章幼儿谈话学习活动指导 6 4 第四章幼儿园辩论学习活动指导8 5 第五章幼儿园叙事讲述活动指导6 第六章幼儿园说明讲述活动指导
7 第七章幼儿园文学作品学习活动指导8 第八章幼儿园前阅读学习活动指导9 第九章幼儿园前识字学习活动指导 10 10 第十章幼儿园前书写学习活动指导8 11 第十一章幼儿园语言教育中的师幼互动8 合计
有关考试具体实施要求:
(一)指定教材
本考试大纲及所推荐的教材的作者、教材名称等分别为:周兢.高等教育出版社.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
(二)考试方式
本课程采用书面闭卷考试,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本课程考核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
(三)难易程度
本课程试题的难易程度适中。试卷中不同难度试题的分值比例大致为:易,占20%;较易,占30%;较难,占30%;难,占20%。100 29
(四)题型
本课程考试题型:一般为单项选择(四选一)、填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案例分析(或“活动设计”)六种题型构成,卷面满分成绩为100分;其中单选题占15%—25%(每小题1分),填空题占10%(每小题1分),名词解释占20%(每小题4分),简答题占20%—25%(每小题5分),论述题占20%(每小题10分),案例分析(或“活动设计”)占10%。
(五)成绩评估: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30%+期末成绩70%平时成绩(30%)=出勤(10%)+思考练习作业(包括见习报告)(10%)+教案撰写(10%)
期末成绩(70%)=理论考试
(六)考试题解答说明 单项选择题只选最准确的一项。填空题一字不差答题。
名词解释按照标准定义一字不差答题。简答题根据题意只需要回答要点即可。论述题在答出要点基础上须做详尽解答。
案例分析题要找出相关理论要点,同时做具体分析,表达自己观点。活动设计各部分要完整,注重师幼互动。
(七)考题范例
一、选择题(单选)
1.《指南》在语言部分开宗明义地指出:“()是交流和思维的工具”【】
A、意义
C、实词
二、填空
B、语言
D、语句
________________是一个符号系统,儿童对它的获得包括对语音、语义、语法的理解和表达,同时还包括________________的成长。
三、名词解释
1、儿童语言的发展 …… …… ……
四、简答题
1、简述集体谈话活动的设计与组织的步骤。……
五、论述题
1、请谈谈如何创设良好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环境。……
六、活动设计题
请设计与组织一个幼儿园大班辩论活动,目标指向核心经验,过程层次清晰,组织策略得当。
七、案例分析
从设计原则与组织策略等维度分析幼儿园叙事性讲述活动的一个案例。
第二篇:《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复习指导纲要
福 建 教 育 学 院
学前教育专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
复习提 纲
第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述 教学目的:
1、了解数学的起源、特点和作用。
2、明确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作业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儿童对数的意义的理解存在着从()到()的发展过程。
2、数学知识具有()、()、()和()的特点。
3、数学教育促进学前儿童的()、()发展。12-13
4、数学教育能培养儿童的()、()、()和()
二、简答题
1、简述数学及数学知识特点。
2、为什么要对学前儿童进行数学教育?
第二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理论与原则
教学目的:
1.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2.掌握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4.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作业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和()是数学中普通存在的逻辑关系。
2.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有()、()、()、()、()和()。
3.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原则有()、()、()、()和()4.()是儿童理解数序所必需的逻辑观念。5.()是学前儿童数学概念形成的源泉。6.()是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7. 儿童通过()主动建构数学概念。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在1岁半左右,儿童经常性地表现出一种重要的能力,即“表象性功能”。()
2.儿童的一一对应观念形成于中班中期(4岁半以后)。()
三、名词解释 1.思维的逻辑性
2.“发展儿童思维结构”的原则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2.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原则。
第三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教学目的:
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意义。2.掌握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
教学重点:制定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目标。
作业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制定的依据主要有()、()、和()。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的层次一般包括以下三个层次:()、()、()。3.()、()和()这三个方面是数学思维的主要成分。
4.()是幼儿数学教育内容中起着发展思维作用的核心因素。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应具有()、()和()
5.现有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内容中蕴含着以下12种主要数量关系:()、()、()、()、()、()、()、()、()、()、()、()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三个层次教育目标的转化是逐级抽象概括的过程。()
2.小班要求能手口一致地从左到右点数5以内的实物。()
3.中班要求认识10以内的数字,理解数字的含义。()4.大班要求学习10以内数的分解和组成。()
5.小班要求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
6.中班要求初步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7.数学关系反映了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及其规律性。()
三、名词解释
数学教育活动(包括教学活动)目标
分类 排序 对应 计数 几何图形 量 计量 空间 时间
四、简答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依据有哪些?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目标有哪些层次及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如何?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总目标从哪些方面提出?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5.在学前儿童数学教育中,为什么要重视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其中的数量关系?
第四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
教学目的:
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活动的意义。2.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学的价值。
3.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4.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
5.掌握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数学活动的价值。教学重点:
1.能运用各种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开展学前儿童的数学教学活动。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要求设计数学活动。教学难点:评价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数学活动
作业思考题
一、填空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一般都采用()的形式进行。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过程就是()的过程。
3.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方法一般可分:()、()和()。
4.()是幼儿学习数学的基本方法。
5.目前在幼儿园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学的组织形式一般有以下三种:()、()及()。
6.数学教育活动设计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二是()。
7.在数学教育活动中中,()是教育活动的基本部分。
8.每一个数学操作活动都由以下6个要素所组成:即()、()、()、()、()和()。
9.幼儿操作材料的活动方式一般有三种方式:即()、()、()。
10.数学教学活动设计一般包括:()、()、()、()这几部分,有时还包括()和()等部分。
11.活动过程一般分以下三个部分:()、()和 6()。
12.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常见的目标表述方式有两种:()和()作为行为主体。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 3.操作法 4.演示法 5.游戏法 6.观察法 7.比较法 8.重叠比较 9.并放比较 10.集体活动形式 11.小组活动形式
12.集体与小组相结合的活动形式 13.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 14.规则 15.活动目标
16.日常生活和活动区角中的数学活动
三、简答题
1.学前儿童数学教学活动具有哪些特点? 2.学前儿童数学教学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3.幼儿园的数学教学一般采用哪几种组织形式?这些形式各具有什么特点?
4.学前儿童数学操作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哪些要素?
第五章 学前儿童感知集合的发展与教育
二、填空题
1、对()的笼统感知是幼儿数概念发展的起始。
2、()概念的发展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
3、婴幼儿数概念的发生是从()开始,然后发展到(),再发展到()。
4、幼儿从口头数数到按物点数要经历一个从()到()的过程。
5、集合与集合中的元素就是()与()的关系。
6、儿童对集合的()的感知和理解,为幼儿数概念的形成和建立作了准备。
7、集合与集合元素的()关系有助于儿童感知和体验两集合间的数量关系。
8、()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
9、幼儿要将一组物体进行分类,需要经过()和()这两个步骤。
三、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儿童数概念的发生始于数数()
2、婴幼儿数概念的发生是从认数开始,然后发展到辨数,再由辨数发展到点数。()
3、幼儿从口头数数到按物点数要经历一个从口手不一致到一致的过程。()
4、集合与集合中元素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儿童感知和体验两集合间的数量关系。()5、2—3岁儿童已能感知集合的界限,对集合中元素的感知也逐渐精确。()
6、集合是计数的前提,是形成数概念的基础。()7、2—3岁左右儿童已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8、4—5岁儿童已能够准确地感知集合及其元素,能通过计数比较两个集合元素的多少。()
三、名词解释
1、集合
2、分类
3、按物体数量分类
4、按物体两个特征分类
5、多角度分类
6、层次分类
四、问答题
1、学前儿童感知集合对其数学学习有何意义?
2、简述分类活动教育意义。
3、如何帮助幼儿比较物体数量关系?
4、按多角度分类活动的特点,为中班设计一个教育活动。
5、如何帮助幼儿区分1和许多?
6、简述分类教育的指导要点。
第六章 学前儿童数概念与运算能力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
1.掌握数与运算的基本知识
2.了解学前儿童数概念以及运算能力发展的一般过程和特点,并能根据发展特点掌握各年龄段儿童在数概念和运算能力方面的教学目标要求、教学方法形式等。
教学重点:数组成的教育。
教学难点:数概念发展的特点和教育教学形式。
作业思考题
二、填空题
1.数的组成包括()和()两个方面。
2.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一般要经过()、()、()和()四个发展阶段。
3.3—7岁数概念的发展大体上分成()、9()、()三个阶段。
4.数的组成实质上是数群和子群之间存在着()、()、()的反映。5.()是理解加减运算的基础。
6.幼儿组成概念的掌握也是从()向()发展的。
7.数的组成中,两个部分数之间存在着(),即一个部分数减1时,另一个部分数加1,而总数不变。
三、判断题
1.计数的过程就是把要数的那个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建立起一一对应的关系。()
2.5岁以后大多数幼儿能基本掌握数的守恒。()
3.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不仅有一定的连续性,而且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
4.3—7岁数概念的发展大体上分成三个阶段。()
5.小班儿童会手口一致地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能说出总数。()6.中班儿童不受物体大小、形状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10以内物体的数量。()
7.中班儿童认识10以内相邻数,并知道相邻3个数之间的数差关系。()
8.一般来说,5—6岁阶段是儿童数概念发展的转折点。()
三、名词解释
1、数序
2、数的守恒
3、数的组成
4、口头数数
5、按物计数
6、按数取物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2.简述学前儿童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3.简述学前儿童数概念发展经历的几个阶段。4.简述学前儿童10以内基数教育的指导要点。5.简述学前儿童10以内序数教育的指导要点。6.数的组成教育对幼儿发展有何教育意义? 7.请设计1-2个认识5以内数的组成的教育活动。
第七章 学前儿童10以内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
1.了解学前儿童数加减的一般过程和特点 2.掌握用数的组成学习加减的方法 3.理解加减的含义
4.认识加号、减号和等号及其含义
作业
二、填空题
1.幼儿加减运算概念的发展,总的来说是()从到(),从()到()这两方面进行考察的。
2.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分别是:()、()和()。3.()是学前儿童掌握加减运算的工具和基础。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大班儿童加减运算遇到困难时,还会伸出手指进行逐一计数,老师要禁止。11()
2.幼儿在学习加减运算时理解与掌握应用题比算式题容易。()3.教师可引导幼儿用描述和模仿的方法,学习自编应用题。()
三、名词解释 1.动作水平加减 2.表象水平加减 3.概念水平加减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加减运算概念发展的三种水平。2.简述幼儿加减运算能力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3.幼儿在解答和自编加减应用题时,表现出哪些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教师在进行教育应注意哪些问题?
4.请设计引导幼儿口述应用题的教学过程。5.请设计幼儿学习3以内加法(减法)的教学过程。
第八章 学前儿童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与教育
教学目的:
1.掌握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2.掌握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概念的发展特点。2.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
作业
一、填空题
1.学前期的几何形体认识包括()和()认识两部分。
2.数学是由两个概念所构成,一个是(),一个是()。3.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状不仅需要()的感知,还需要通过()的动作进行感知。
4.认识平面图形的难易顺序是:()、()、()、()、5.半圆形、椭圆形和梯形等。
6.认识立体图形的难易顺序是:()、()、()、()
7.幼儿通过对图形的()和()活动来认识图形之间的关系。8.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几何形体时,应让幼儿运用()、()、()感知形体的特征。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
1.幼儿对图形认识的难易顺序,主要是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及教育训练有关。()
2.小班要求认识图形、正方形、三角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3.中班要求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4.中班要求认识正方体、长方体、球体、圆柱体,正确说出图形的名称。()
三、名词解释 1.几何形体 2.拼图 3.图形分割活动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一般特点。
2.简述学前儿童认识几何形体的难易顺序。
3.小、中、大三班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要求和内容有哪些? 4.如何引导幼儿感知和体验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5.简述学前儿童几何形体的指导要点。
第九章 学前儿童量的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教学目的:
1.理解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规律与特点。2.掌握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3.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基本观点。4.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原则的基本要求。
作业
一、填空题
1.量可以分为()和()两种。
2.儿童对各种量的排序能力反映了从()到()的认识过程的发展规律。
3.学前儿童有()、()和()三种排序活动。
4.物体的高矮、大小、轻重、厚薄等连续量,都具有()和()。
二、是非题(下面命题是否有错,如有错请予以订正)1.测量能力的发展比数概念要晚些。()
2.儿童认识物体大小、长短的次序要比认识的数序发展的晚。()
3.5岁以前不能理解排序双重性,幼儿末期可达到初步理解。()
4.小班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
5.小班能从5.6个大小(或长短、高矮等)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
6.大班会用目测和自然测量的方法。()
三、名词解释 1.量 2.测量 3.排序 4.自然测量
四、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学习学习测量的过程和特点。2.简述排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的意义。3.简述学前儿童排序能力的发展特点。4.学前儿童常进行的排序活动有哪些? 5.如何引导大班幼儿学习自然测量? 6.如何幼导幼儿感知和体验量的守恒?
第十章 学前儿童空间的概念的发展和教育
教学目的:
1.理解学前儿童初步空间概念发展的特点。2.掌握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3.理解时间概念的特点。
4.掌握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教学重点:
1.学前儿童空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2.学前儿童时间概念教育的要求和指导要点。
一、填空题
1.空间方位概念具有()、()和()的特点。
2.学前期儿童的空间概念从()向(渡的时期。
3.学前期儿童辨别空间方位的难易顺序一般是先((),最后是()。
4.时间概念具有以下特点:()、(()和()。
5.()是儿童感知和理解时间概念的基础。
二、名词解释 1.空间概念 2.时间概念
三、简答题
1.简述空间概念含义及其特点。2.简述时间概念含义及其特点。3.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空间概念教育? 4.如何对学前儿童进行时间概念教育? 5.简述学前儿童时间概念发展的一般特点。
第十一章 学前儿童数学教育的评价
教学目的:),再)、)逐渐过
1.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作用。2.理解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3.掌握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一般步骤。
作业思考题
一、填空题
1.根据教育评价功能,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分成(()和()三个类型。
2.教育评价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3.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一般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4.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的收集方法主要有(()、()、(二、名词解释
1.教育评价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
三、简答题
1.简述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意义。
2.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的过程一般包括哪些步骤? 3.收集学前儿童数学教育评价资料有哪些主要的方法?)、)、)、及)、等。))
第三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复习纲要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复习纲要
1、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的对象主要:a、学前儿童(0-6岁儿童)b、学前儿童家长(父母、祖辈老人、非亲监护人)c、直接指导学前儿童及家长的指导者和组织指导者(老师、社区工作者、工会女干部、志愿者和其他工作人员)d、对学前儿童及家长进行指导的组织管理者(幼儿园、)
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全过程由四类对象、四个过程、两种环境和社会大背景四个要素构成3.学前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的具体过程:a、学前儿童的发展b、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
c、学前儿童家庭的指导d、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组织管理者
4.情报研究:是通过了解家庭教育某一领域的研究课题、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把握研究领域的基本情况、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指导和组织管理提供依据的一种研究方法。
5.调查研究:通过对已有的事实的考察,了解家庭教育及其现状,发现家庭教育及其指导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联系,是认识集体教育及其指导的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6.调查研究的类型:a、现状援救、b、相关研究c、因果关系比较研究d、发展研究
7.经验总结:是在拥有大量家庭教育感性经验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总结提炼,将已有的认识从具体上升到一般,从感性到理性的研究方法。
8.实验研究的变量:a、实验变量、b、效果变量c、无关变量
9、行动研究的兴起起始于美国(20世纪30年代后期)
10.质的研究:是指研究者对自然发生的时间或现象进行系统性的观察与记录,将观察所得的资料加以分析整理,并将结果予以归纳叙述的研究方法。
11.学前儿童家庭的发展趋势:a、“素质教育走进家庭”将成为中国家庭教育的主旋律b、依托社区是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发展方向.c、创建学习型家庭是拓宽了家庭教育的思路。
12.教育的四大支柱四种基本学习能力:a、学会认知b、学会做事c、学会共同生活d、学会生存
13.家庭:家庭是以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家庭的特征:a、两性结合,延续后代、b、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有其自身产生和发展的历史c、是人类的基本群 体,不仅为人们创造了社会的基本条件,而且还因此满足人 们从物质到精神的多方面需要。
15.家庭发展的形式:a、血缘家庭b、普那路亚家庭c、对偶家庭b、一夫一妻制家庭
16.血缘家庭:婚姻是按照辈分来划分的,凡属同一辈分的男女均可以结为夫妻。即兄弟姐妹之间结为夫妻也是合乎道德的、这种同辈而婚的婚姻构成了人类最古老的家庭形式—血缘婚姻。
17.普那路亚家庭:属于群婚制,也叫团体婚姻。
18.一夫一妻制家庭:是人类家庭形式从对偶家庭再向前发展成为一夫一妻制家庭
19.家庭的生命周期:一个家庭成立到消失,大约经历五六十年,四个阶段:a、新婚夫妇的两人世界b、孕育孩子阶段c、为人父母,养育孩子阶段d、孩子长大成人阶段e、老年阶段
20.家庭结构: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又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
21.家庭结构内容:a、家庭成员(的分类构成了家庭的类型结构)b、家庭成员(的多少构成家庭的规模)
22.家庭结构的类型:a、核心家庭b、主干家庭c、联合家庭d、残缺家庭e、隔代家庭
23.核心家庭:指已魂婚夫妇与未婚子女组成的家庭。主干家庭:指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组成的家庭
25.隔代家庭:指祖父母与孙辈组成的家庭。(父母出去形成的留守子女)
26.联合家庭: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兄弟姐妹各自组成家庭后依然共同生活,即一个以上的核心家庭联合而成的家庭
27.我国家庭规模的发展趋势:小型化、核心化
28.家庭关系:又称家庭日记关系,是家庭成员之间根据自身的角色在共同生活中形成的人际关系互相联系,是家庭的本质要素在家庭人际交往中的表现形式。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29.家庭关系的特点:a、家庭关系是以婚姻、血缘为纽带的b、家庭关系最为持久、稳定c、家庭关系表现出一种其他任何社会关系都不曾有的连续性和承先启后性.d、家庭关系受到法律的保护和道德的监督。
30.夫妻关系:夫妻关系在家庭关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家庭关系的起点和基础,被称为家庭中的第一关系,也是 家庭中最基本的关系。
31.亲子关系的特点:a、是不可选择的b、是永久的,是任何人都无法改变的c、有特定的权利与义务
32.家庭的功能:固有的的功能和历史的功能
33.固有功能:a、生育功能b、性生活功能c、抚养和赡养功能
34.历史功能:a、情感交往功能b、生产功能c、教育功能d、娱乐功能e、宗教功能f、政治功能
35.宗教和政治功能不为家庭所须,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出现
36.影响家庭功能的因素:a、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b、社会湿度和法律c、传统习俗与伦理道德
37.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家庭功能有决定性影响
38.家庭功能的变化:a.生育功能逐渐退化b.生产功能从丧失恢复c.消费功能由平均到多元d.教育功能分化e.赡养功能弱化
39.家庭教育包括:a、父母教育子女b、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教育
40.对学前家庭教育而言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影响占重要地位
家庭教育的性质:a、非正规教育b、是亲情的教育c、是稳定、持久的教育
42.家庭教育的特点:a、教育内容包罗万象b、教育形式无固定模式c、家庭教育因素复杂多样
43.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a、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b、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起着奠基作用c、集体教育不仅是家庭内的个体行为,它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可低估。
44.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应该注意:a、协调学校与家庭的教育工作,发挥整体合力
b、要充分调动家长主动关心子女各方面发展的积极性,发扬家庭教育的优势
c、学校对家庭教育的知道要加强可操作性,落实到实处d、家庭教育指导要面向全体家长
45.家庭对学校工作的参与主要体现:a、家长应该为孩子成长创设良好的条件b、在日常生活中全面了解孩子、关心孩子、及时发现孩子的长处和不足c、热心学校工作,充当学校教育的好参谋、46 社区教育:就是一个街道、一个乡或一个区为范围,将这个社区里的机关、企业、学校等组织起来,共同关心这个社区内的年轻一代的教育
47.终身教育:就是一个人的一生都在教育的过程中
48.终身教育的推进是以建立学习社会为标志的49.学习型家庭:学习型组织:因为现代社会唯一能持久保持的优势就是你比对手学得快,学习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学得越多,越感觉自己无知。因为永远达不到永远的卓越,所以必须不断学习,家庭也是一种组织形态
50、建立学习家庭对于人们体验生命力的发挥,体验生命的一样,重新创造自我有无限价值,51.学习型家庭的表现特征a、家庭成员有终身学习的理念,b、要有自主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c、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文化投入
52.生活中有很多因素会影响父母的角色:a、社会地位b、教育背景c、个性特征(性格)d、成长经历
53.称职父母的典型特征:a、身体素质b、道德品行c、观念意识d、文化修养e、人生态度
54.祖辈家长:比父母长一辈的家长
55.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a、隔代家庭b、主干家庭c、监护家庭d、留守家庭
56.祖辈家长的家庭类型以:a、隔代家庭b、主干家庭c、留守家庭为主
57.亲子关系:就是家庭中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58.社会转形期的亲子关系的新发展:a、生活节奏加快,社会流动性增加,亲子之间交流接触机会降低b、子女的自主意思增强他们追求亲子之间的平等对话,并且子女对父母的影响不可忽视、59、家庭结构小型化,亲子关系更直接、集中
60.亲子间的良性互动的表现特征:a、相互尊重、相互信任b、对方之间有一种责任感c、彼此亲和,真诚的欣赏对方
61.影响亲子关系的因素:a、父母自身的因素b、子女的因素c、环境因素(A传统文化背景B、时代风尚)
62.家长教育观念:是指家长在怎样教育子女的问题上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价值标准和认识
63.家长教育观念它规定着家长对子女的态度和行为。
64.心理学家费鲁姆的激励公式:激励的力量=目标价值*期望概率
65.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包括
1、儿童观
2、教育观
3、人才观
66.简述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学前儿童家长的儿童观是学前儿童家长对学前儿童的认识和看法。主要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期的意义、儿童的权利和地位、儿童的特质和能力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学前儿童家长的对这些问题的认识以及儿童发展规律的认识,就构成了儿童观
67.《儿童权利公约》 无歧视原则:不论儿童来自何种文化背景,不论其社会出生、民族、语言、宗教、性别如何,不论是正常还是障碍儿童,都应当在不受任何歧视或忽视的情况下,享受他们的一切权利。
68.儿童利益优先原则:凡是涉及到儿童的任何事情都必须以儿童利益为重,符合儿童的最大利益。
69.作为学前儿童家长,应树立儿童观:a、孩子是一个非成年人需要家长的关心和照顾b、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人,应当尊重他的权利和人格c、孩子是一个有潜力的人,家长应当信任和培养他,d、孩子与孩子之间存在差异,不要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
70.学前儿童家长的教育观:是学前儿童家长基于对儿童发展的认识形成的对儿童教育的理解及家长角色与职能的看法。他直接支配着学前儿童家长对儿童进行教育的目标、方向、手段、行为及方式方法,对儿童身心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71.作为学前儿童家长,应树立教育观:a、儿童是独立的个体b、尊重并满足儿童各种素质发展的需要c、家长应了解学前儿童作为正在成长中的个体,支撑其躯体、协调其行为是丰富的精神世界。
72.影响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观念的因素:a、学前儿童家长不同的辈分对其教育观念的影响b、学前儿童家长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其教育观念的影响c、学前儿童家长不同的职业对其教育观念的影响
73.祖辈参与家庭教育,具有的心态:a、慈幼心理b、义务心理c、补偿心理d、享福心理e、返童心理
74.慈幼心理(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5.补偿心理(祖辈年轻的时候,没有精力对子女施行足够的教育,如今在孙辈上补偿)
76.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指学前儿童家长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倾向,他是对父母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概述,是一种具有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77.马丁与麦考伯依据接纳---拒绝和要求与控制---宽容 两个维度,将父母分为四种类型。民主型威、绝对权威型、宽松溺爱型、忽视冷漠型
78.鲍尔特温以人格不同,划分教养方式
79.民主型教养方式:父母能够充分理解孩子的兴趣和要求,经常向子女提供足够而有效的信息,并言传身教、引导子女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而家长则表现出冷静的热情和克制的疼爱
80.日本森重敏根据母亲不同性格,四种育儿方式a、细致干预型b、垂直的亲爱c、情动型d、水平亲和型
81、垂直的亲爱型教养方式的母亲。其忧郁性的倾向一般很少,易受性和主观性的倾向(空想、敏感、不能客观地待人处世)也很少,其适应性的倾向较强
82.情动型教育方式的母亲,其感情表现强烈,心情浮躁、情绪很不稳定,或喜或忧
83.学前儿童家长教养方式类型:a、民主权威型b、绝对权威型c、娇惯溺爱型d、忽视冷漠型
84.绝对权威型多采用体罚、训斥的教育方法
85.影响学前儿童家长的教养方式的因素:a、家长本身特点对教养方式的影响b、孩子本身特点对教养方式的影响
86.孩子本身特点对教养方式的影响:a、孩子的性格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b、孩子的年龄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c、孩子的性别对家长教养方式的影响
87.家长本身特点对教养方式的影响:a、夫妻夫妻关系对其教育方式的影响b、家长受教育程度与职业对其教养方式的影响
88.家长教育能力:是家长在一定条件下教育观念指导下,运用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解决在家庭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培养使子女身心健康发的机智、策略、技能和技巧。
89.学前儿童家长教育能力的类型:(影响并要防止的要求ABCD)
一、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A、家长的主观随意性B、忽视沟通、拒绝沟通C、轻信、胡猜
二、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A、评价缺乏家庭教育的基本知识及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知识
B、评价缺乏依据,贬低孩子C、带有过重的感情色彩。D错误归因评价
三、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A、亲子关系没有一定的宽容和松弛度B、家庭教育没有规约
四、处理儿童问题的能力:A、片面了解,掌握情况B、未掌握家庭教育知识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点的知识
90.了解儿童需求的能力是学前家长必须具备的能力,是家长教育孩子的前提条件。
91.了解孩子的精神需要是学前儿童 教育孩子的基本条件
92.评价儿童发展的能力:指在家庭教育中,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的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的能力
93.学前儿童家长评价儿童发展水平的能力表现为:a、评价幼儿发展的趋势b、评价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
94.评价儿童各方面的发展水平:a、评价幼儿的社会认知水平b、评价幼儿的社会情感水平c、评价幼儿的社会行为水平
95.提高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a、委婉真诚b、表达希望c、表达失望d、表达异议
96.孩子的精神需要:a、安全感需要b、交往的需要c、信任的需要d、交往的需要
e、创造探索的需要f、成功的需要
97.了解幼儿需求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一、了解儿童安全感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二、了解儿童被信任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三、了解儿童交往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四、了解儿童创造需要的能力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五、.了解儿童成功需要对教育行为的影响
98.游戏规则法:做游戏时。是家长利用游戏规则,向孩子提问。例:这个游戏规则是什么?它能不能改变?
99.故事难题法:家长在讲故事时,向孩子提出有关道德的难题,要求孩子作答的方法
100.投射测验法:又称故事续讲法:家长讲故事,当讲到主人翁的行为以后,让孩子讲结局。
101.移情测验法:家长设计能够引起移情的情景。来测量孩子对他人情感的各种体验的方法。
102.在温饱获得基本满足的情况下,孩子心理最突出的需要就是(安全感的需要)
103.孩子的安全感从何而来?a、孩子的安全感来自父母和睦b、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同伴和团体的肯定和容纳
c、孩子的安全感来自对自己的信心。自信心能使孩子获得内心稳定和安全感。
104、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强的学前儿童家长:
一、给孩子时间、空间上的自由,注意亲子之间保持适当的距离,让孩子有自己做主处理事情的自由。培养孩子“从小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坚持心、责任心.二、孩子和家长之间有共同制定的约定和规定,孩子做到,父母也要做到,这样才能使教育取得事半功倍。
105、协调亲子关系的能力弱的学前儿童家长:
一、由于父母子女相处的时间相当长名家台关系又没有相当的宽容和松弛度,造成孩子极为被动,失去行为空间和心理空间,亲子冲突必然频繁。
二、家庭教育没有规约,家长和孩子之间没有讲道理的约定,因此家长与孩子之间的冲突不堪设想。
总之:亲子之间冲突频繁,有很多副作用,损害家庭正常气氛,损伤孩子的心理健康、破坏孩子积极的智力行动,因而不能等闲视之,另外、亲子工资冲突引起的紧张体验过多,过于持久,会从根本上伤害孩子,在孩子的一生中留下阴影。
106.家庭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化的人。
107.家庭教育的目的a、人的社会化b、家庭是儿童社会化的首要场所c、反向社会化---后喻文化
108.后喻文化:是指年轻一带将文化知识传递给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长辈的过程。(长辈向晚辈学习)
109.前喻文化:晚辈向家长学习
110.并喻文化:两代人互相学习
111.反向社会化---后喻文化:指受教育者对施教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递文化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社会化过程。
112.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指家庭对所要培养的孩子的质量规格的总和设想或规定。
11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包括:a、对家庭要培养的幼儿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即指幼儿在体力、智力、品德、审美等 方面发展的方向及其程度,以形成某种预想的个性结构。
b、是对家庭教育所要培养的幼儿社会价值作出规定,使幼儿符合一定的社会需要
114.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a、健康教育b、认知教育c、品行教育e、审美教育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论述家庭教育的任务是,把家庭教育放在第一位
116.儿童家庭健康教育的任务是:教给孩子一些简单的生活常识,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卫生习惯,激发孩子参加户外锻炼的兴趣和愿望。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和自我保护的能力,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
117.认知教育的任务和要求:任务---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的动手、动口、动脑的习惯,促进孩子智力、能力的发展 要求:(格外重视语言能力的培养)a、发展孩子倾听语言的能力b、应发展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c、发展孩子运用语言的能力d、发展孩子的识字能力
118.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一、2—6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关键期。
二、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丰富词汇的关键期、三、4岁是形象视觉发展的关键期。
四、5岁是掌握数概念的关键期。
119.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审美任务:a、引导孩子感受美b、启发孩子表现美c、鼓励孩子创造美d、塑造孩子心灵美
120.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a、寓教于生活和娱乐中的原则。b、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原则。c、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要求一致和教育方法灵活相结合的原则
121.理性施爱和要求适度原则:
理性爱施:a、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家长不仅要以无私的亲情热爱子女,更需要情感与理智相结合。b、家长热爱孩子,尊重他们的人格,培养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针对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能力水平进行教育。这种爱是受理智支配的c、要贯彻理性爱施的原则,学前儿童家长不仅要有正确的教育观、而且要有正确的儿童观。要求适度:a、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严格的要求才是认真有效的教育b、教育要求的合理适当,主要体现在要求的目的性、可行性、渐进性和实效性几方面。教育要求应从教育目标出发,有明确的教育目的。c、学前儿童家长对孩子教育要求的适当合理,可以转化为孩子的自身需求d、儿童合理要求获得适当的满足后带来的积极情绪,对启迪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热情开朗的性格和健全的个性品质有深远影响
122.全面发展和因材施教原则
全面发展与发展特长:a、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存在全面发展和发展特长的矛盾,是家长必须认真对待并妥善解决的问题b、木桶理论认为,木桶是由多快木板组成,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所有木板的共同长度和质量,孩子各个方面如体力、认知、语言、情感、社会性、审美等类似一个木桶,学前家长对孩子进行教育,应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孩子各方面都得到增长,全面提高幼儿的能力和水平,c、在学前阶段,由于孩子的兴趣爱好非常的广泛而又不稳定,因此,家长只能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创造条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发展。
针对孩子的不同个性因材施教:a、个性包括:气质、性格、兴趣、能力。在孩子的个性发展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遗传的作用越来越小,环境和教育的作用就越来越大,个性差异也越来越明显。b、孩子的个性特征不同,教育和训练也应因人而异,做到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有针对性因材施教。c、要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必须承认、正规、了解孩子的个性特征。发挥孩子的不同优势,使优良个性发展,不良个性纠正,应当根据孩子的个性倾向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势利导,促使发展
总之:学前儿童家长要a、全面关心孩子,使孩子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使孩子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把子女培养造就成才。
123.维生素C对胎儿骨骼、牙齿的正常发育,造血系统健全和集体的抵抗能力都促进作用。
124.妇女受孕后3个月内是胚胎发育的关键时期
125.尽量避免病素感染,如:流行性感冒、传染性肝炎、风疹、麻疹、腮腺炎和疱疹等
126.避免药物乱用:如四环素、磺胺素、安眠药、避孕药、过量维生素A、K、B、O。抗癌药(维生素C无害)
127.影响孕妇情绪的原因:a、夫妻关系不良b、孕妇与母亲关系不良c、担心体形变化
d、性别期待和产程危险的压力。e家庭生活压力。f.影响孕妇情绪的原因,最重要的还是家庭因素和孕妇自身的认识因素
128.胎教:是指在妊娠期间,在外环境上,母亲自身的精神情绪上对胎儿发育施加影响,试图通过这两方面的因素、促进胎儿身体与智力方面的良好发展。
129.胎教的内容:音乐、言语和胎儿体操。
130.言语的刺激方式:
1、多与乳婴儿交谈
2、开展早期教育
131.乳婴儿言语发展的关键期:
一、1-3岁是乳婴儿学习语言发展的关键期
二、2-3岁是乳婴儿掌握基本语法和句法的关键期。
三、到3岁已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132.幼儿期的家庭教育内容:
1、发现个人能力
2、建立常规,对个人行动负责
3、区分社会角色,学习与人相处
133.学前家庭教育的方法:是学前儿童家长对学前儿童家长实施教育时,所选择和运用的策略和措施
134.民主权威型:对应的教育方法--榜样示范、正面说理、表扬、鼓励为主,与恰当的批评惩罚相结合135.绝对权威型:对应的教育方法—强制压服、训斥打骂和禁止、管束
136.娇惯溺爱型:对应的教育方法---无原则的赞许和肯定,或以慈爱的形式出现的限制
137.忽视冷漠型:对应的教育方法—毫无控制的自然后果法
138.非期望行为:是指家长所表现出来的活动不合乎父母认定的社会要求,出现行为偏差
139.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原则:a、理智性原则b、渐进性原则c、适切性原则
140.对非期望行为的管教方法:a、榜样示范法b、正面说理法c、暗示提醒法d、批评惩罚法
5、自然后果法
141.榜样示范法:家长以自身良好的思想行为品德以及典型人物的优良道德风范去感染、教育孩子的教育方法
142.正面说理法:就是通过事实、讲道理来启发和提高他们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和思想认识、从而使幼儿心悦诚服的接受家长的教育,进而养成良好的习惯
143.暗示提醒法:是父母用含蓄间接、简化的方式对幼儿的心理、行为实施影响,并能迅速产生效能的家庭教育方法。
144.批评惩罚法:是父母对幼儿不良的观点、行为作出否定评价,以帮助孩子改正缺点与错误的一种家庭教育方法。
145.采取批评惩罚法有注意:a、要注意孩子的个性身心等发展特点b、要注意批评、惩罚必须公正、合理 c、批评惩罚要讲究方式和时机 146.后果自然法:就是家庭教育中,通过让孩子亲自体验由于自己不良行为所造成的后果来纠正其行为的方法。
147.管教的策略:a、行为改变术b、民主儿童训练策略c、沟通策略d、父母效能训练e、沟通分析
148.民主儿童训练策略是建立在平等与相互尊重原则基础上的150.与孩子沟通的基础是建立在尊重和技巧上的151.父母效能训练是高顿为了教父母如何有效的教养孩子所提供的训练课程而提出来的152.父母效能训练的技巧:a、父母主动的倾听b、父母与孩子共同参与解决问题
153.在人际关系中有4种基本态度:我好----你也好;最健康的生活态度。我不好—你好;沮丧的生活态度。我不好—你好;挑剔的生活态度。我不好---你也不好;破碎的生活态度
154.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属于一种成人教育。
155.家庭教育的渠道:a、幼托教养机构的指导b、社区的指导c、企事业机关的指导d、大众传媒的指导
156.家庭教育指导的直接目标提高家长的素质
157.幼儿家庭教育指导::是指由家庭教育外机构组织的,以幼儿家长为主要对象的,一家庭教育为主要内容的指导活动。
158.对家长进行的家庭教育的目的:a、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包括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成对子女正确的教养态度,培养 教育子女的能力。b、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包括创设良好的家庭环境,正确对待子女的行为、表现,对子女实施适当的主动教育d、恤金幼儿健康成长,包括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159.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任务:a、指导家长优化家庭环境。b、指导家长提高养育水平c、指导家长提高教育水平d.指导家长与幼儿园合作教育 e、向家长进行法制教育
160.学前家庭教育的指导的对象:a、家长与子女b、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家长c、不同身份的家长
161.家庭教育指导的原则:a、双向互动原则b、家长主体原则c、共同成长原则d、分类指导原则e、因地制宜原则f、整体性原则g、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62.指导内容的要求:a、指导内容的时代性b、指导内容的阶段性c、指导内容的针对性
163.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是指指导者有目的、有针对地直接指导家长,影响家庭教育的做法。
164.家庭教育的指导常用形式:a、个别指导b、集体性指导活动c、介绍、推荐、提供文字音像资料
165.指导形式的要求:a、指导形式的多样性b、指导形式的开放性c、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
166.家庭教育的指导形式应改变单一性,提倡多样性,改变封闭式,提倡开放式,改变灌输型,提倡家长共同参与,变被动为主动,发挥家长的主体作用
167.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形式:a、家长学校b、亲子学苑c、家庭教育咨询站d、家庭教育网站
168.家庭教育指导的效果评价:
一、家长投入情况a、家长的参与率b、家长参与指导活动的认真程度c、家长参与指导活动的主动性d、家长主体发挥的作用
二、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有否变化:a、家长的教育观念b、家长对子女的教养态度c、家长的教育能力。
三、家长的家庭行为有否改善:a、创设家庭环境行为b、对子女的主动教育行为c、对子女的被动教育行为d、学前儿童身心发展有否变化
169 根据我国部分地区基层组织指导单位开展家庭教育研究的经验,引导基层单位开展课题研究、指导筹建家庭教育实验基地和组织家庭教育研究成果的研讨活动是三项重要的工作
170.家庭教育的科学研究:a、研究课题b、研究基地c、培训工作与研讨活动
第四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万联图书批发网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本文章由“万联世界图书批发网”整理发布。图书批发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介绍了: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不同阶段儿童语言的发展与教育,幼儿园语言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途径,学前语言教育组织设计实施,学前儿童语言教育评价,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等内容。
20世纪,教师专业化作为一股强大的思潮席卷全球,极大地推动了各国教师教育新理念和新制度的建立,教师专业化已经成为促进教师教育发展和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成功方略。教师职业是不是一个可与医生、律师相提并论的专门职业?教师的专业化程度究竟如何?这是各国学者长期讨论的问题。教师职业是一种要求从业者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修养的专业,而从专业的特征来看,教师职业离成熟专业的标准还有一定距离,是一个“形成中的专业”,教师专业化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而在教师专业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折是,从追求教师职业的专业地位和权利到重心转向教师的专业发展。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师职业成为受人尊敬的职业,成为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的职业。本文章由“万联世界图书批发网”整理发布。图书批发
立足学前教育专业大中专层次,按照教育科学研究的“顺序”作为教材的逻辑体系,详细论述了学前教育领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步骤,具体内容包括课题的选定、文献的查阅、研究计划的制订、五种常用的研究方法介绍(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测验法和作品分析法)、资料整理与分析、成果表述与评价、质的研究和行动研究。全书针对专科生、中师生的实际需要,每一章后面都附有侧重知识的案例、实践活动(思考题)。为了突出教材的实用性、资料性和“可持续性”,每章后面还附有本章领域的“文献资料”。
根据凯里(Carey)的理论,儿童对于生物学的认知经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从学前时期到接近6岁,儿童从生物世界所表现出的事物和现象中学习。如学前儿童了解动物是生物、儿童是从母亲的肚子里生出来的而且和他们的父母很相像。但凯里(Carey)认为儿童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并不意囔着获得了生物学上的“构造理论”(一种机制性的、内在的认知结构或图式)。直到大约7岁的时候(即第二阶段)儿童才开始进行一种生物学上的构造,其间经历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上的转变”过程就是儿童通过动物和植物的分类组成了“生物”这个构造。
幼儿师范:经济常识》为更好地迎接改革开放30周年,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强幼儿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根据教育部新修订的《三年制中等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试行)》和河南省教育厅制定的《三年制中等幼儿师范学校课程方案(试行)》确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要求,河南省幼儿师范学校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专业教师编写了思想政治丛书,丛书主编为王保林、窦广采。
在编写的过程中,本教材结合以往中等师范学校同类教材编写和使用的经验,并吸取了高中思想政治课教材改革的成果,根据目前幼儿教育的实际需要,编写者在强化素质教育、体现与时俱进、突出幼师特点的同时,并在结构体系、内容安排、语言文字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力求既有利于教师教学,又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考。本文章由“万联世界图书批发网”整理发布。图书批发
《幼儿园课程》中,编者首先介绍了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理论,包括幼儿园课程的定义、理念、特点、价值取向与四大要素等内容;接着,介绍了一些东、西方幼儿园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流派,包括中外近现代著名的幼儿园课程模式和早期教育方案;此外,本书还深入幼儿园课程实践层面,先介绍了幼儿园课程编制的理论与技术,然后,具体对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教育进行了课程实践方面的简要介绍;最后,结合目前幼儿园新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现状,论述了幼儿园课程的预设与生成主题。
针对农村幼儿园体制问题,我们探索出了适合农村发展特点的“政府统筹、办管分离、资源共享、服务社区”的现代化办园模式,充分发挥了社区各方面优势,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做到优势互补;提高了管理效益,改善了办园条件,转变了教育观念;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农村幼儿教师队伍;逐步形成了人人关心幼教,支持幼教、参与幼教的社区教育大环境,使农村幼儿园获得了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教育应该不应该进入幼儿园,幼儿应该不应该接触和学习使用信息技术的标志性工具——计算机,使用计算机会不会给幼儿的身体发育带来伤害,使用计算机符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吗?
这不是可以简单回答的问题,也没有绝对的答案。它主要取决于教育者如何定位幼儿计算机活动的目标、如何为幼儿选择计算机软件、如何为他们提供适宜的计算机活动环境并适当进行管理、如何处理计算机活动与幼儿其他活动的关系,也取决于幼儿园教师的认识和指导幼儿计算机活动的能力。本文章由“万联世界图书批发网”整理发布。图书批发
借助于教育部-IBM KidSmart“小小探索者”项目在中国的推广,以冯晓霞教授为首的专家组带领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并在本书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给出了答案。
系统地介绍了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基本理论、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要素、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目标和内容及评价等的设计,突出理论性、系统性、针对性、应用性的特色。同时,为帮助幼儿教师更好地领会和掌握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设计与实施等问题,增加了相应的活动案例,既增加了有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知识,提高教师的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设计的能力,又帮助幼儿教师进一步提高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水平和技能。
这些教育现象常常需通过人的心理行为现象的观察分析来研究其发展变化,或检验其效果,因而需借鉴吸收有关的儿童研究理论和方法;有时在一项研究课题中,既有研究儿童发展的成分,又有研究教育的成分,如有关“儿童数概念的发展与数学教育问题的研究”。由上可以看出,儿童总是在教育中发展、在发展中受教育。学前教育研究在重视其理论价值的同时,更应注视其应用价值,解决学前教育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学前教育研究特别需要注重对各种教育条件、影响因素等方面的考察,回答教育应当“怎么做”的问题,即通过研究提供有效的教育措施和环境条件,注重研究如何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促进其各方面协调发展,促进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
学前教育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学前教育研究方法的特殊性:一方面它需要有些特殊的观察、测量、实验等手段探索学前教育情境中的各种教育现象,区别于一般成人和大龄儿童所表现出来的教育现象,需要特殊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它同其他的教育研究一样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需要多种方法的整合研究。学前教育研究方法是教育学科的一个分支,同时又是教育研究方法的一个组成部分。本文章由“万联世界图书批发网”整理发布。图书批发
依据学前教育研究的目的,学前教育研究可划分为五种类型,这些研究类型有的是在探求学前领域中的真理性问题,有的是在解决学前领域中的实际问题,有的是在提供物化产品,有的是在为学前教育现象作出价值判断,有的是在深入学前教育一线协同工作人员改进工作。
1.基础研究
基础研究属于纯科学研究或学术研究,注重一般知识、普通原理原则的建立。基础研究的目的在于认识未知,发现普遍规律,形成和发展教育基本理论。基础研究虽然不解决具体问题或特定问题,不能够“拿来就用”,但它能够对教育实际工作提供普遍性的指导。例如,皮亚杰的“儿童发展阶段论”就是属于教育研究中有关儿童发展基本理论的探讨,它对幼儿教育依据儿童发展规律施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一个有意图而可灵活调整的开放系统。编写《幼儿园课程指导》的目的在于提供幼儿园构建课程体系的基本框架,这对目前许多幼儿园在构建具有园本特色的课程模式和建立幼儿园课程自我发展机制的过程中是迫切需要的。但是每所幼儿园都有其自身的背景和实际,在对课程理论和实践引进吸收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调整、充实、更新、创造的园本化过程。如果僵硬、原封不动、静止不变地执行预定的课程计划,无视儿童的兴趣、需要及不断变化的环境,这样课程是缺乏生命力的。
第五篇: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作业
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论述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认为儿童天生就有学习语言的能力且体现在一种语言获得装置(LAD)中的教育家是(A)
A.斯金纳B.乔姆斯基C.皮亚杰D.伍顿
2、儿童早期将“miao”的意义当作猫、狗、羊等,这种常见的错误属于词义的(C)
A.过度扩充B.过度缩小C.借代D.引申
3、从出生到一岁半左右的儿童语言学习现象通常被称为(D)
A.前语言现象B.自我中心语言现象
C.社会性语言现象D.理解语言现象
4、谈话活动与日常交谈相比较而言,它具有(C)
A.无计划性B.随机性C.自发性D.目的性
5、教幼儿学英语应当始于培养幼儿的英语(B)
A.倾听能力B.表达能力C.阅读能力D.书写能力
6、能使学前儿童逐步获得独立构思和完整连贯表述的语言经验是(D)
A.谈话活动B.讲述活动
C.欣赏文学作品D.早期阅读
7、为了培养有意识的倾听能力,不提倡教师采取的做法是(D)
A.选择合适的故事、童话和儿歌
B.强迫幼儿仔细倾听
C.增加倾听内容的吸引力
D.教师可以通过手势、动作或其他体态语言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8、不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软件设计和选择原则的内容是(C)
A.呈现适当的刺激是幼儿园计算机语言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B.演示内容生动形象,但要适时适度
C.同一个教学信息的呈现,要做到尽量不可重复
D.与学习内容进程相一致
9、(D)的语言学习模式认为,语言获得是在关键期内通过语言获得装置逐步掌握语法规则的过程。
A.先天论B.认知相互作用论C.行为主义D.社会相互作用论
10、根据凭借物的不同,幼儿园进述活动可分为实物讲述、看图讲述和(C)
A.叙事性讲述B.描述性讲述C.情景表演讲述D.议论性讲述
11、幼儿出现比较严重的口吃现象,是一种(A)
A.言语流畅度障碍B.构音障碍C.听觉障碍D.情感交往障碍
12、语言内容不同于语言话题,主要表现在它是(B)
A.个人化的B.具体的C.非独立的D.一般的13、卡洛—乌尔福特和伦奇提出的“四范畴说”包括了语言规则范畴、语言内容认知范畴、语言操作范畴和(D)
A.语言表达范畴B.语言运用范畴
C.语言交际环境范畴D.语言理解范畴
14、下列说法中不属于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整合观的是(A)
A.它包含了语言教育目标、内容、方式的整合B.它是儿童语言学习系统理论影响的直接结果
C.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运用的三位一体构成了语言知识
D.同化和顺应是儿童语言发展的两种机制
15、率先提出以系统性方式研究儿童语言构成的是(C)
A.伦奇B.布伦姆和莱希C.乔姆斯基D.加德纳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2.5分,共2题)
1、写出5种讲述活动的类型。
看图讲述 生活经验讲述 情境讲述 绘图讲述 续编故事
2、构成幼儿良好语言环境的因素是什么?
成人的言语范例,丰富的生活内容,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谈的机会
二、论述题(每题5分,共2题)
1、试述怎样才能使幼儿有健全的大脑和言语器官?
为使婴幼儿的大脑和言语器官发育完善和保持健康呢?家长和幼儿园教师应注意以下两方面:
(1)要优生
(2)要保护好婴幼儿大脑及言语器官
要有合理的生活制度;要注意不要让婴幼儿的头部受伤;尽量让婴幼儿少感冒,预防传染病;婴幼儿用药要十分小心;大人对婴幼儿讲话时声音不要过大,也要教育婴幼儿不要大喊大叫。
2、试述早期阅读对幼儿发展的作用。
(1)阅读能刺激大脑,是发展大脑神经组织的最好方式(2)阅读是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3)阅读增加了幼儿的经历与交往(4)阅读是幼儿个性发展的条件(5)阅读是幼儿学习成功的重要条件
总之,早期阅读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