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下面是关于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的内容,欢迎阅读!
【摘 要】对中职学校旅游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加以优化,能够有效提升学生服务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导游人才,更好的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本文首先探讨了当前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希望能为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教学模式
随着近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在我国呈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在此背景下,旅游行业获得了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但同时也面临急需各种配套资源笔补给的情况,尤其是对旅游服务管理类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紧迫。
一、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对旅游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认识不足
旅游服务行业具有经验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对于人才的适应性有较高的要求,依托旅游行业建立起来的职业教育既有非常线面的职业特色。培养旅游人才要以基本操作技能和行业实践经验为基础。[1]由于旅游专业开设的时间相对较短,缺乏对各旅游企业岗位的深入调查研究,因此很多中职学校在实践教学中难免会存在一些沿袭传统教学模式的情况,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往往存在课时不足的问题,影响了实训内容的开展。
(二)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有待完善
对于旅游专业而言,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是构成其综合实践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而要想培养这三项能力,就需要开设不同类型、特点和内容的实践课程,并形成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然而从实际情况上来看,中职旅游专业课程的设置,无论是应用性还是操作性都太过笼统,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很多时候实践课程都只是抽出一部分理论学习的课时组织学生参观考察、课堂讨论或课堂模拟训练。
(三)教学模式缺乏层次性
调查发现,在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有一定的复制情况存在,不同层次之间的培养本应具有其各自的特点,然而在时间教学中,不同层次的实际需求以及学生的制胜发展情况都被忽略了。中职学校对课程的笼统安排,不但会大大降低教学实效,同时还会使学生参与实践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大幅降低,从而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造成影响[2]。此外,相关硬件设施不足和缺乏专业教师也是造成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
二、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一)建立具有针对性的校内实训基地
作为进行校内实践教学的主要场地,校内实训基地能够有效保障中职学校实践教学的进行。中职学校建立有针对性的校内实训基地,进行必要的职业需求调研是开展实践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进行调研可采用发放问卷、企业访谈、网络调查以及毕业生跟踪调查等方式,以此了解和掌握当前职业需求,从而进一步确定专项实训的项目、内容和课时。一般而言,旅游专业校内实训基地都是以各种实训室为主,如旅游模拟实验室、旅游物业软件实训室等,基本都是基于职业需求调查而设置的,基本能够较好的满足校内学生实训需求。酒吧、茶艺等实训室的规模则相对较小,相应的设施也不够齐全,无法完全满足学生专项实践操作练习的需求[3]。除此以外,学校还应进一步建立起宾馆。旅行社等实训室,让学生在学校内也能获得真实的职业体验,既掌握了专项技能训练的内容,同时还能感受到浓厚的企业氛围,为他们将来良好职业素养的形成打好基础。为此,学校应加大投资力度,建设好校内实训基地,同时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建立更多实习宾馆和旅行社。
(二)专业课程与实践相结合旅游行业不仅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同时还推动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发展。因此,在开展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时,应注重将专业课程和校外实习结和起来,这样才能保证学生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结合的有效性。学校还要重视学生管理和换岗实习,尽可能消除对校企对接中存在的不确定因素,增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对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的表现也应及时作出评价和肯定。此外,学校还应不断完善管理体系,以避免出现教学内容脱离行业实际需求的现象。
(三)建立可行的实践教学考核方式
在具备了实践教学必备条件后,最终的开合环节也不可忽视。通常情况下,实践教学的考核都是在实践单位进行。首先,学生的实践教学成绩应包括实习单位的鉴定得分,其次是指导教师评分,最后则是实习报告或学生自我评价,各自所占比例分别为20%、30%、50%。学生的最终实践成绩就是通过以上数据进行评价。这样以来就可以使学生参与实践及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幅上升。除此以外,学校在才对学生进行实践评价时,还必须注重其职业意识、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不仅要在考核评价中坚持标准和强调结果,同时还要注重考核过程和测评学生综合能力。将学生职业技能和素质作为考核主要内容,还可以将考核结果作为是否与旅游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参考依据。
结语
总之,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要以旅游市场实际需求为基础,积极建设校内综合实践教学基地以及校外实习基地,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将校内教学资源和校外教学资源以及校内课堂和校外课堂结合到一起,不断完善中职学校实践教学,深入开展校企合作,最终实现“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真正实现学校和企业互动、双需、双赢的良好局面。
参考文献:
[1]何忠诚,郝佳,暴莹.旅游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3(8):95-95.[2]管丹桂.浅谈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亚太教育,2015(35):54-54.[3]王蕴瑞,张伟伟.高职院校旅游类“学工结合”实践教学模式探索.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5(2):105-108.
第二篇:浅谈中职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
浅谈中职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培养的目标是以就业为导向,主要为旅游酒店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服务和面向管理第一线职业岗位的应用型、技能型的专门人才。这些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需要通过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性教学活动来实现。实践教学对于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仍然是饭店服务与管理教学中讨论的热点。
一、当前中职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培养模式陈旧。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联系不够紧密。职业教育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学历、轻技能的现象,中等职业教育没有摆脱普通教育的模式,绝大部分教学活动在校园内完成。职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教学内容也过于学科化和系统化,教材编写出版及使用的周期较长,无法及时反映新技术、新工艺。
中职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最大的问题就是部分专业课程理论课时偏多,而实践课时则相对较少。而这一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如《前厅服务》、《客房服务》和《饭店管理概论》等课程,往往是由于经费、场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师自身条件的限制,在教学中则以理论讲授为主,极少将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直接影响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效果和质量。这样的职业教育环境里培养的毕业生并没有真正达到其应有的知识水平和技能要求,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个性化需求。
2、专业课程教学缺乏创新精神。从教学观念上看,只注重按照书本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训练,忽视了学生对工作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如很多学校在设计饭店服务实训项目时,主要是根据各门课程中有实务操作内容而设置的。如前厅服务、客房服务、餐饮服务等。一般比较重视学生的技能训练,而很少有针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项目。如在餐巾折花、摆台这些实训项目中.教师主要是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各种花型、台型教给学生,学生反复操作练习后,只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规定的项目,即达到了实训教学目的。学生在这个实训过程中,只是掌握了餐巾折花的技能和固定的摆台标准而已,容易导致学生的惟理论、惟书本、惟权威的倾向,从而导致我们培养的学生与酒店用人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从教学方法上来看,固定的教学模式、固定的实训规则使实训教学变得呆板。以书本知识为本位、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理论知识和实训技能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把每门实训课程的总学时、每个实训项目的学时数及操作流程和标准都作了规定,学生没有灵活运用的机会,使得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难以真正贯彻。无法实行个性化的实训教学,如餐饮教学中的宴会产品设计、个性化服务、服务中突发事件的处理等,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由于饭店服务专业极强的实践性.仅靠这种在实训室固定的教学模式、固定内容、固定方法是无法达到其培养目标。
二、提高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的方法。
1、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一是要突出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是一项对实践能力有较高要求的特色性强的专业,其教学计划的内容应充分考虑到其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要求。现在一些中职学校的教师观念还没完全转变,仍习惯在课堂讲
原理,在黑板上画图,在教室做演示,重知识,轻技能,重理论,轻实践。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怎不感到厌倦,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学校在教学改革上,必须以能力为本位,强化学生技能训练,突出实践性教学。在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的基础上,全面调整教学计划,压缩理论教学,增大实训课比例,使学生在实训基地操作的时间逐渐增多,进一步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而且在上课时间、地点、方式、考核等方面都要考虑到酒店行业的实际,将教学情境与工作情境结合起来。
二是要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课不要拘泥于原有的教学思路,改变旅游实训项目只重视知识传授和掌握技能的现状。把旅游实训课的教学中心转移到如何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如实训项目餐饮摆台,原来是教师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操作程序、摆台标准和操作方法完成固定标准的摆台。而事实上.摆台在不同的酒店、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器具条件下,要求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实训项目要以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求知欲、启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为目的。对这种类型的实训课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按开放实验方式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掌握摆台的基本方法的前提下,学会在不同的要求下进行摆台设计,从而把摆台这一纯粹的验证性的实验项目改变成设计性的实验项目。学生通过实训,不仅可以掌握摆台的技能,还可以提高学生在不同的场合下服务的能力。而且学生们对团结协作共同完成的实训项目会有很多的感受和经历,不仅促进了主动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而且还体会到实训课题研究的艰辛和乐趣。
2、加快“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只有实践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技能高超的学生。为此,中
等职业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而是应该突出专业教师的操作技能培训,建设一支既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这就要求对原有的一些缺乏实践经验和职业经历的专业教师利用假期或闲暇时间走进企业一线进行经验积累和实践锻炼,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适应行业迅速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职业学校要从企事业单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从而形成一支具有“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另外,学校应鼓励教师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创新,同时把其作为业绩考核的指标,与奖罚挂钩。
3、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
针对当前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知识比较薄弱,对文化课学习兴趣不高,信心不足的实际情况,尽量让开设的公共文化课偏重于为专业课学习的“服务”作用,以能满足专业课学习的“够用”、“必需”为原则,在教学中尽可能的突出专业课的教学,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改变课堂教学中满堂灌的教学方法,积极运用案例分析法、情景创设法、课堂讨论法及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对旅游现象和酒店案例进行积极的思考和讨论,锻炼学生对事物由表及里的逻辑思维能力,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逐步培养和激发学生对专业课学习的兴趣。另外,定期进行各项技能比赛如《餐饮服务》中的中餐宴会摆台、《客房服务》中的铺床等竞赛活动,以比提高。
三、中职学校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应用及注意事项
1、校内模拟实践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结合。
饭店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已经基本具备简单的示范操作室,但还应该使示范操作室的设施设备更完备,以使模拟场景更接近实际。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
到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采取具有实训特点的“模拟教学法”。这种教学法就是教师创设一定的情景,和学生一起模拟教学内容中的不同角色。如在讲授餐厅服务时,教师和学生可分别模拟客人和服务员,从迎宾引座、推销菜肴和酒水、上菜斟酒、席间服务、结账收款、送客服务等模拟一个完整的服务过程。在讲授前厅服务时也可用分角色扮演的方法模拟为客人办理入住手续、行李员引领客人进房程序等,只有通过实践,在现实的活动中才能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2、校外实习实践教学与校内实习实践教学相结合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应尽可能的建设校内实习基地,可以使学生拥有自己的实践的场所,让学生走出教室,到实训基地操作,实行“做中学,学中做”,增加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和实训操作时间,给学生更多的动手操作机会。因此,在完成一定阶段理论课学习后,让学生多实验,多动手,多体验,在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己研究问题和开拓创新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他们的操作技能。
学校还应该主动去营造各种机会,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共同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这是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最佳模式和有效途径。例如,通过多种合作,建设一批固定实习、参观基地;开办一些旅游校办产业;同时还可以邀请实践教学成效显著和从业经验丰富的相关专家来校进行技术讲座和学术交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和旅游企业架起了一座共同发展的桥梁。一方面,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场所,也为他们将来的就业积累了经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也能为旅游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了合理化意见与建议,同时产学研的良性互动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旅游企业也可以从中发现和选拔自己所需人才。
第三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摘要:随着我国旅游管理业的蓬勃发展,旅游管理人才成为紧缺资源。这对学习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讲,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挑战。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对旅游管理人才的要求,也为了更好的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各大高校已经开始了对实践型教学模式的探究。本文对实践型教学模式的内涵、现状以及其内容进行了浅层次的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旅游管理;市场需求;基础教育;能力;教学模式
一、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门专业性、应用性以及行业指向性非常强的课程。它要求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丰富的旅游管理专业知识,而且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但是这些却远远不能满足市场上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高层次的需求。为了减少学生中高分低能的现象,为了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更是为了国家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各大高校也开始使用实践型的教学模式。
但是在真正实施的过程中,这种实践教学模式却遭到了质疑和漠视。据统计,全国拥有138家各级各类的旅游学院、学校,他们分布于全国30个省、自治区以及直辖市。但是大部分院校都还没意识到实践教学模式在教育与培育学生中的重要性,仍在沿用着原有的纯理论式的教学模式。还有些院校虽然意识到了实践教学模式的意义,但具体的教学实践,却只停留在表面工作上,并没有从学生的真实需求角度出发,没有紧密联系相关专业学生就业紧迫的实际情况。另外,从学生本身来讲。学生自身不求上进,认为实践能力只有在真正工作实践后经过慢慢锻炼和培养才会得到增强和提升。
二、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趋势分析
旅游业成为大部分国家经济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行业发展中最迅速的一个。据预测,世界旅游业的旅游人次量到2020年将升至15亿。蒸蒸日上的旅游业对旅游管理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多,但对市场上的旅游管理人才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为了竞争优秀生源,为了提高学校的就业率,各大高校也必将对实践教学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实践教学模式的严格实施在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行动中势在必行。
三、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
(一)建设一个学生实习的校内小平台,为学生创造一种良好的模拟实习环境。这种校内模拟平台可以让学生大胆探索与实践,在减少学校培训费用的同时锻炼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和开拓创新能力。
(二)建设校外的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实战场所。在实现学生能力提高的同时也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企业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企业对旅游人才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的自我提高。在实习学生在模拟锻炼的过程中所迸发出的智慧火花的激发下,旅游企业也可以实现创新。
(三)巩固专业知识,掌握基础知识
知识是对一切实践活动的一种总结。只有掌握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基础知识,才能避免学生在就业后犯一些低级错误,也能减少企业对新员工的培训成本。通过不断的研究和探索,我们建议各大院校建立比较稳定的知识学习基地,让学生在这个平台上举办各种竞赛以及知识创意活动。只有掌握了专业知识,学生在运用中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四)各院校要不断完善实践教学的考核制度。
有压力,才会有动力。这是俗语,但也是真理。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如果没有考核制度进行督促和诱导,各种模式在运作的过程中很可能就会成为一纸空文。所以,各个院校一定要制定严格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在突出教学内容的同时,加强对课程性质进行分阶段、分步骤的量化考核。例如对于顾客的讲话态度、微笑方式,摆台的程序、学生对实验事件模拟训练的各种细节等等各种问题制定比较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标准。
(五)分工合作,明确教师队伍的实践教学责任
为了使各种制度以及考核标准实施的更加顺利,各个院校在实施实践教学时,一定要成立专门的实践教学管理机构。把责任与任务分配到个人,并要明确实践教学管理的岗位职责等相关内容。此外,实践教学要及时吸收科研教学新成果,更新课程内容,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而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
另外,在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各个院校也应该从各个方面制定好应对措施。首先,旅游业是一种服务性非常强的行业,它表现出来的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人于大自然之间的一种情感交流。所以在实施实践教学模式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满足现代企业发展对旅游管理人才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的一种要求。其次,要定期召开专题交流讲座。现代社会正在飞速的发展,这就要求旅游管理专业的师生要紧紧的跟紧时代的步伐,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开阔眼界。在定期召开的交流会上,大家各抒己见及时调整实践教学模式的运作方向,以保证这种模式的有效性和有益性。再次,要在考生入学时就注意加强入学面试考核。目前很多学校注重只有分数,却忽视了面试这个不可或缺的环节。旅游管理专业需要的是操作能力强、应变能力强、服务意识强的人才,而不单单是分数高的学生。所以各个高校要严把面试考核关,录取一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
结束语:
市场在不断的变化,旅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标准也在不断的变化,所以作为高等旅游管理教育机构,都应该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不断的进行模式创新,并将与时俱进的教学模式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为学生,不断优化学校实践教学环境。为社会,培养出综合素质很强的旅游管理人才。
参考文献:
[1]龚绍方。旅游规划与开发[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07,(1)。
[2]李天元。旅游学[M].北京:教育论文“ target=”_blank">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3)。
[3]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5)。
[4]章采烈。中国名人名胜特色旅游[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6.
第四篇:研究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研究中职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旅游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点,正在蓬蓬发展。我国的旅游教育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为旅游行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为旅游业提供了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保障;不过也暴露出了培养的人才与市场的需求契合度不高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把近几年来的教学和实践进行了大胆的探索,探讨长沙市职业院校实行学分制过程中可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优化策略,将课程体系有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知识、职业拓展四大模块构成。提高学生的就业上岗的竞争力。
1背景
旅游服务行业是最大的第三产业,需要大批的中级技能人才,旅游专业的就业有很好的前景。随着大旅游战略的出台和实施,外出旅游的人群将日益增大,与之相配套的各类宾馆、酒店、饭店将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市场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这就预示着旅游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将会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对于旅游专业来说这是一个潜在的市场。随着旅游行业的发展变化,旅游服务工作对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服务质量也提出了新的、更现代化的要求。现就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能力现状进行分析:1)由于人口出生率降低,生源数量逐年减少;2)教育不均衡以及新读书无用论,学生素质逐年下降;3)现有课程体系较陈旧,不能紧跟时代步伐;4)教学与实践的剥离性,致使学生所学如屠龙之技,严重影响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5)职业学校旅游专业学生,能 1
够进入高星级宾馆、酒店、旅行社及相关对口企业就业的人数很少,薪酬起点很低,发展前景渺茫,严重影响学生及其家长对此专业的信心,从而给本专业招生带来很大压力,致使学生人数减少,造成一系列恶性循环;6)学生能力的不足不仅表现在专业知识缺乏,并且表现在基本素质,综合能力差等方面。但是另一方面,优秀中职(高职)学生就业前景看好,甚至优于本科毕业学生,主要优势表现在一大批国有、民营企业看好中职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可塑造性,中职学生工资等费用低,相对稳定,心理期望值不高,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有较好的性价比。
2能力需求
通过调查旅游部门、餐饮行业以及相关服务单位,他们对旅游专业人才能力需求主要有三方面:2.1基本素质需求:学生要有良好的基本素质,主要表现在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能吃苦、任劳任怨、虚心学习、对人有礼貌,语言叙述能力,文字表达能力。2.2专业技术知识:学生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熟练的技能操作(酒店方向:餐饮、客房、前厅;导游方向:导游讲解)。2.3专业职业素养:学生除了有良好的技能之外,还需有良好,的理解力、自学能力、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以适应旅游企业对专业技能人才的需要。企业对旅游专业学生能力的评价:大部分管理经理人认为学历不完全代表能力,且不是选择人才最重要的因素,中职学生只要能扎实肯干、技能强、气质佳,更能受到企业的欢迎。而一些职业学校往往重视基础知识的培养,忽略实践操作能力和最新技术使用能
力的训练。学生在校学习的许多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学校新组建或扩充的服务专业,师资和实验设施跟不上教学要求,无法具备在短期内培养学生能力的条件。职业教育培养的学生还不能成为真正的技能型人才。职业学校学生基础素质较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学习动力、学习目标都有一定的问题,要想在两三年内完成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我们认真研究教育方法和教学方案。根据企业、市场的要求确定培养目标,确立教学方法与知识结构,完善学习体制,与同学们一到共同努力将他们培养成一名高技能人才。
3现有基础
目前,旅游专业毕业的学生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结够和技能要求还停留在够用的水平上。由于对学生综合素质,应变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许多毕业生就业后不能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在服务过程中不能很好满足宾客的需求。根据我们对长沙市五星级四星级饭店及旅行社的调查,服务质量的标准在不断提高。这主要表现在饭店服务由过去传统的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向个性化,针对性服务的方向发展。这种变化相应对饭店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要想适应这种要求,就必须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知识广博,技能全面,就业竞争力较强。从这个意义上说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和技能要求,仅用够用两个字是不够的难以适应饭店服务行业的新发展。根据近几届旅游专业学生的就业走向,学生有极少部分从事企业办公室文员、星级酒店,但是绝大部分学生进入的是无星级的餐馆
酒楼,这与我们实际培养学生的就业方向不是很相符合。所以我专业现就学生的现状和社会的人才需要,制定分学期目标
4专业培养目标
4.1培养目标4.1.1坚持以能力为本位,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特色。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毕业生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要,合理确定学生应具备的能力结构与知识结构,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以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4.1.2根据旅游服务与管理行业的发展,合理选择教材内容,尽可能多地在教材中充实新理念,新知识和新技能,力求使教材具有比较鲜明的时代特征。4.1.3努力贯彻国家关于职业资格证书与学历证书并重,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国家就业制度相衔按的政策精神,力求使教材内容涵盖国家导游资格考试的知识和技能要求。4.1.4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服务意识,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继续学习的能力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具有创新精神和立业创业能力。4.2岗位模块分三大模块向大型知名企业、星级酒店、旅行社以及高等院校等输送合格的技能人才:1)酒店模块2)导游模块3)对口升学班。4.3核心技能4.3.1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4.3.2能用外语进行接待服务和业务沟通4.3.3具有运用计算机进行业务操作的能力4.3.4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协作能力4.3.5具有胜任前厅服务和前厅部基层管理的能力4.3.6具有胜任客户服务和客户部基层管理的能力4.3.7具有胜任餐饮服务和餐馆部基层管理的能力4.3.8具有胜任康乐服务和康乐部基层管理的能力4.3.9
具有继续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4.3.10具有吸收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4.3.11具有一定的创新和创业能力4.4证书制度①毕业证②餐饮,客房,前厅中级技能证③普通话证④英语等级证⑤计算机等级证
3.2统筹把握反映服务质量的价格、卫生、花色品种、服务态度、饮食安全诸因素。在服务质量的衡量方面,除了关系到学生切身利益的价格因素外,学校更关注饮食安全和供餐平稳有序,学生则关注卫生和口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大学生不再是只要求价格便宜,有营养就行,他们还要求饭菜可口、丰富多样、方便卫生。一些学校食堂提供的中锅菜、小炒点菜、风味小吃等广受学生欢迎,实行的厨师交流制度和服务之星评选活动受到学生好评,也说明价格有时可以不是衡量服务质量的主要因素,优质的服务往往更受学生关注。实践和问卷调查都表明:当饭菜质量较高时,学生对价格的敏感度会下降,当饭菜质量下降时,学生对价格的关注度会提高。因此兼顾学生不同需求,提供人性化服务,当是餐饮企业提高服务质量、争取良好效益的双赢之举。当然,以服务质量为支撑的消费者满意度,是一个动态的主观性指标,不同阶段、不同对象会有不同评价,这就要求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相对稳定的基础上要不断有所改进。3.3妥善把握餐饮价格市场化的节奏。近几年来餐饮原材料持续大幅上涨的同时,一些高校出于校园稳定的考虑,轻易不让饭菜价格做出合理调整,依靠临时补贴维持运行,造成学生食堂亏本经营,有违市场经济规律,背离了后勤社会化方向,况且放眼未来可预见的较长一段时间内,食品、能源、劳动力成本还将逐步上涨,不可能回到以前的低价位,这是市场
经济规律使然,因此补贴终非长久之计。餐饮价格市场化的关键是节奏。伙食价格的调整要遵循公益性、滞后性、渐进性、协同性原则。
第五篇: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总结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总结
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有近八年的发展历史,自始至终重视实践教学研究与探索,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取得了比较丰硕的成果。
我们专业为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积极探索教学的新模式,根据专业特点强化课程实训与专业综合实训,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建立结构完整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训体系。结合人才需求实际、行业特点,针对岗位和岗位群的具体需要,采用新的教学方式与方法、形式多样的组织形式,以调动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为重点,在课程实训的基础上,分阶段的强化核心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使学生在上岗前就具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核心能力和从事某种特定职业所需的主要技能。
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成: 我们在专业实践教学中将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实训分为四类: ⑴ 课内实训(包括专项实训课程和骨干课的实训部分);⑵ 课外校内实训(学生社团组织的各项实训活动);⑶ 校外实训(包括认知实训和顶岗实习);⑷ 综合实训(在实习前或实习后毕业前进行的针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训)。
创新与总结的实训方式主要有: 案例模式、情景模式、项目(任务)模式、交流模式、调研模式、实战模式。
各种实训形式融合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各阶段的实训类型中,充分锻炼了学生的核心能力与职业综合能力。
㈠ 课内实训(包括专项实训课程和骨干课的实训部分): 课程实训是指在各门课程内,按照业务活动的特点建设的教学大纲要求,对设置的实训环节具体训练模式方案。他贯穿于两个学年,是专项实践与专业综合实践的基础。课程实训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训的主体部分之一。其内容必须严格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进程及课程实训指导大纲中实践环节的要求进行;学期进程与时数以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期与时数为准,并在课程总数内单独排课;每两个学时为一个单元;根据实训内容的需要和班型的特点分组组织实施。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课内实训阶段采取“阶段实践+综合实践”的模式。根据管理类课程的一般特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各核心课按照旅游业务活动的特点,与旅游业务流程对应设计实训单元,学生以活动小组形式,按照业务环节进行相应实践,再将业务环节进行组合,分成几个相对独立的阶段,每完成一个阶段进行一次多环节结合的模拟实践或实战实践安排,以消化所学过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再开始下一个阶段。待所有阶段进行完毕,安排整个课程的整体实践,无论模拟环境还是真实情景下,实现对全部流程的综合实践。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所确定的八门核心课程和三门专项实训课,均有独 5 立的实训大纲,同时建设有详细的实训方案,且保证实现大纲、方案和教学日历实训内容的一体化。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实训时数比例在课程总计划学时的40%以上。在两年的实训文件建设中,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各核心课建立了规范的实训文件,具体文件包括实训指导性大纲、实训方案和实训报告单。在实践中,安排专门的实训指导教师或为主讲教师配备助教,加强实训的指导,完善实训成绩的考核规则与方法。并对实训计划进行单独排课,充分保证实训的学时与实训质量。
㈡ 课外校内实训(学生社团组织的各项实训活动): 学生社团是课外校内实训的载体,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阳光社团”、“阳光旅游服务公司”是学生自发建立,学生自主管理的社团性组织,每年定期举办导游大赛、读书报告会、调酒大赛、饭店专业技能大赛、社团周年晚会等活动。学生对此有极高的参与积极性,形成以锻炼学生各项能力为目的且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阳光社团”是我校三大优秀社团之一。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学生社团活动的基础上,创建多种“实战”或“准实战”实训模式。已达到充分锻炼学生组织能力、实践技能操作能力的目的。
课外校内实训是实现课程环节实训综合与单一技能综合的最佳途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一直营造学生在真实情景下,用旅游企业的实际活动内容训练学生阶段性实践能力,达到会做某一个工作岗位上的一两件事。在此基础上创造条件完成企业的正式项目。
㈢ 校外实训(包括认知实训和顶岗实习): 校外实训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主战场,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桥梁,也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飞跃。因此加强校外实训教学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进行教学改革的重中之重。
1.认知实训: 每年定期组织学生到永乐宫、芮城大酒店、丽都大酒店、黄河大酒店等企事业单位参观,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从浅层次上了解了各种企业运营和管理的状况,提高了旅游业的认知度。
2.顶岗实习: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从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出发,把市场的短周期性与人 8 才培养的长远性有效结合起来。构建校企深度合作模式与长效互惠机制、中介机构介绍实习的市场机制、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等机制,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通过多条渠道与途径组织实训与实习,并注重实效。
⑴ 将实习环节纳入人才培养体系。
作为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学院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严格考核,并制定了各项实习管理规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进行为期 10 个月或一年的顶岗实习,实习成绩合格者准予毕业,不合格者不能取得毕业资格。
⑵ 建立一套服务于实习实训的组织机构。
成立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习就业领导小组,负责制订各种相关方案、制度及政策,校领导高度重视,亲自组织安排工作,协调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建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定期到各实践基地实地指导,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及时上报学院有关部门。选派专业教师到企业参加经营实践。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担任酒店前厅主管,积累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应用到自身的教学管理中来。
⑶制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习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使实习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加强实习过程中的信息控制,对集中实习的实践基地,由学校派驻实习指导教师;对人数较少的实践基地,实施学生负责人定期汇报制度,学校派遣实习指导教师定期到单位走访、调研。
为加强对实习的考核与评估,实行“实习任务书--实习日志--教师巡回指导--实习报告--实习总结与成绩评定”的“五环节管理法”。
⑷ 实习环节的组织方式
① 按组织形式划分:分为学校组织集中实习和学生自行联系分散实习。
集中实习。我校本着“开放、协作、互利”的原则,实行学校组织集中实习与学生自行分散实习相结合的方式,并在积极探索与落实预就业、顶岗实习、创业实践等新的方式。把课堂放在企业,做到理论讲授和实践学习的紧密结合。从 2005 年7 月到现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以专业班级为单位集中组织实习,即整建制实习,并派驻实习指导教师进行跟班指导。
分散实习。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独立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增强其主动性,减少其依赖性,学院允许某些专业的学生进行“开放式、个性化”实习,即允许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到相应的岗位实习。
② 按实习性质划分:分为顶岗实习、预就业实习和创业实习。由学校集中组织学生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习的方式,一般为顶岗实习。学生实习结束后,由企业与学生进行双向选择,最终决定毕业生的去留问题;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在实习结束后,单位可视其表现决定其是否被留用的实习方式,通常为预就业实习;同时,学校还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实习。
⑸ 通过建立校企之间深层次长效合作机制来促进校外实训的顺利实施
学校采用与社会企事业单位联合办学模式,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减少实验经费投入,降低办学成本,有针对性的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解决学生就业困难。企业职工定期由学校提供在职培训,学校所需的实践性教师由企业高层管理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来承担,真正达到校、企、生三赢的局面。
①校企双方共同组成专业教学改革委员会。我校聘请永乐宫、芮城大酒店、丽都大酒店、黄河大酒店、建设大厦、眉州餐饮集团负责人来校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参与学校的课程改革与建设。
②学校派教师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在与永乐宫、芮城大酒店、丽都大酒店、黄河大酒店、建设大厦、眉州餐饮集团等单位合作的过程中,学校与其签订了校企深度合作协议,选派专业教师李英辉、张春霞等到企业参加经营实践。在进行学生日常管理的同时,担任酒店部门主管,积累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应用到自身的教学管理中来。
(四)综合实训(在实习前或实习后毕业前进行的针对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的实训)旅游服务与管理的综合实训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安排学学生实习前,一部分安排在实习结束后。训练内容不仅要考虑不受旅游行业和岗位限制的通用能力(也称核心能力)的训练,还要考虑旅游行业与岗位的专用能力的训练。
在实习前,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所具备的公共技能(外语、计算机等)、专业技能(饭店服务、管理技巧等)、知识储备(专业所需的知识体系)、核心能力(心理素质、创新与应变能力、交际与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等)进行再次强化,由专门的训练小组组织实施训练计划。实习结束的综合实训可分两种情况,凡是在原实习单位表现优秀留在原实习单位并与实习单位签订正式就业协议或劳动合同而达到就业目的的同学,可以免此阶段的综合实训,凡是实习结束后没有留在原实习单位而返回学校的,必须参加此阶段的综合实训,以保证学生管理的有效性和灵活性。
旅游服务与管理的综合实训包括: ① 专业外语口语强化;② 计算机操作能力强化;③ 饭店服务技能强化;④ 导游技能强化;⑤ 管理技巧强化;⑥ 表达与沟通能力 12 强化;⑦ 团队合作能力强化;⑧ 面试训练;⑨ 创业能力培养等模块等。
对已经具备某种能力的学生可以直接参加考核,考核合格者课免修某模块,未合格者必修接受再培训。专业综合训练设独立学分。
二、实训基地的开发与建设是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物质保障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主要分为三类: ① 综合类实训室(形体训练室、旅游英语多媒体实训室、旅游电子商务实训室);② 专业类实训室(前厅客房实训室、餐饮服务实训室、中西餐操作实训室、导游模拟实训室、调酒实验室、茶艺实验室);③ 合作共用类实训基地(永乐宫、芮城大酒店、丽都大酒店、黄河大酒店、建设大厦、眉州餐饮集团)。
⑴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经过建设的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训基地具备如下功能:成为提供知识向能力转化的场所;创造了职业岗位的实践环境;提高旅游专业学生职业素质和综合能力;成为旅游类应用课题的研究基地;还变成了供其它兄弟院校共同使用的实训基地。
⑵ 大力开发校外实训基地
校外实训基地的开发对于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建设尤为重要,因为旅游业的发展日新月异,软硬设施、设备的更新极其迅速。校内基地建的再好,更新再快,也赶不上行业和企业的更新速度。因此,充分利用合作单位的资源优势,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大力开发校外实训基地是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实施的重要保障。
① 确立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标准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质量,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上我们遵循的原则是:组织的规模性、管理的先进性、就业的链接性与地理的就近性。
②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途径
在确定实训基地的地域和数量以及质量上,我们充分考虑专业设置、就业需求和毕业生流向等问题,整体上形成一个合理的布局,以满足教学和学生就业的需求。其途径为: ◆充分利用毕业生资源,通过在北京、深圳预就业的学生,收集各行业相关企业资料反馈学校,由学校出面联系,建立了一批稳固的实训基地。
◆引入中介机构。中介机构掌握大量的企业信息,学校通过他们的推荐在优秀的企业建立实训基地。
◆与各地行业组织建立联系,加大学校宣传力度,向他们传递学校发展的相关信息,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使他们为实训基地的建设提供方便。
◆利用社会资源。主动出击与企业接触,介绍学校的发展状况,宣传校企合作的优势等。
目前,我校与永乐宫、芮城大酒店、丽都大酒店、黄河大酒店、建设大厦、眉州餐饮集团等签订深度合作协议,使这些企业成为我院的实训教学场所。
三、在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的资源优势,创造出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模式: 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企业实践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校企深度合作的实践教学模式。
我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采取饭店实践与学校教学紧密结合,校企双向介入人才培养的校企深度合作模式。在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化素质、职业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饭店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学校和饭店双向介入人才培养,将在校的课程教学、基本技能训练、职业能力培养与在饭店的实务教学、实践经历有机结合起来,为饭店服务与管理第一线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