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联 楹联赏析
对联 楹联赏析[3]
读书对联100副清联鉴赏中国十大著名长联古今佳联赏析有趣对联大全趣味对联故事36则读书对联100副
1、储藏二酉,汇集百家
2、文章江海,书籍林泉
3、傍百年树,读万卷书
4、读古人书,友天下士
5、书林漫步,学海遨游
6、书山觅宝,学海泛舟
7、开卷有益,温故知新
8、学不知足,业精于勤
9、苦读有恒,好学无时
10、若知天下事,须读古今书
11、藏古今学术,聚中外精华
12、读书必提要,处净在通情
13、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
1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5、都无做官志,惟有读书声
16、夜眠人静后,早起鸟鸣先
17、修业勤为贵,得意文必高
18、广藏古典名著,快读现代新书
19、萃古今之著作,罗中外之篇章
20、有打瞌睡豪杰,无不读书神仙
21、养心莫若寡欲,至乐无如读书
22、好事流传千古,良书惠播九州
23、求学将以致用,读书贵在虚心
24、未能一日寡过,恨不十年读书
25、世间唯有读书好,天下无如吃饭难
26、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27、少年说剑气横斗,长夜读书声满天
28、有奇书读无他好,与古人游何所期
29、好书悟后三更月,良友来时四座春
30、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多读书
31、文要醒人方为贵,论当济世始称真
3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3、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
34、读书已过五千卷,此墨足支三十年
35、真读书人天下少,不如意事古今多
36、至乐无声惟孝悌,太羹有味是读书
37、闭户读书真得计,当官持廉且不烦
38、读书身健即为福,种树华开亦是缘
39、诸子百家罗万卷,百科四库集三秦
40、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41、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
42、愿乘风破万里浪,甘面壁读十年书
43、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44、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45、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46、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47、家少楼台无地起,案余灯火有天知
48、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49、莫放春秋佳日过,最难风雨故人来
50、浮沉宦海为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
51、移门欲就山当榻,补屋常愁雨湿书
52、藏书粗足五千卷,开岁便称六十翁
53、立志俯存千载想,闲淡无过五分钟
54、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
55、读书心细丝抽茧,练句功深石补天
56、忠孝两字传家国;诗书万卷教子孙
57、少年不知勤学早,老来方悔读书迟
58、观书到老眼如月,得句惊人胸有珠
59、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60、久病始知求药误,衰年方悔读书迟
61、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
62、得好友来如对月,有寄书读胜看花
63、得意无如书味好,可人还是菜根香
64、开卷神交天下士,著书学立一家言
65、有关国家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
66、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67、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8、书从疑处翻成悟,文到穷时自有神
69、书窗下对云洞启,丛菊初傍幽篁栽
70、书囊应满三千卷,人品当居第一关
71、书以常读乃及远,山因直上而成高
72、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
73、书城高大能藏道,心底光明始爱才
74、才如湖海文始壮,腹有诗书气自华
75、读书众壑归沧海,下笔微云起泰山
76、沽酒客来风亦醉,读书人去声还闻
77、韬略终须建新国,奋飞还得读良书
78、千里见书如见面,万山遮目不遮心
79、架上有书真富贵,胸中无事即神仙
80、歌枕旧游来眼底,掩书余味在胸中
81、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
82、好山水游,其人多寿;有诗书气,生子必才
83、学如不及,业精于勤;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84、积文十箧,可谓备矣;读赋千首,乃能为之
85、青春未老,秉烛破夜;当年华正茂,闻鸡起舞
86、喜有两眼明,多交益友;恨无十年暇,尽读其书
87、古今多少世家无非积德,天下几多圣贤还是读书
88、开卷有益,知识就是力量;自强不息,光阴贵于黄金
89、万卷诗书四时苦读一朝悟,十年寒窗三鼓灯火五更明
90、读书好经商亦好学好更好,创业难守成亦难知难不难
91、爱书读书,书中自有大世界;垒阶登阶,阶上即是新高峰
92、勤为小径,攀书峰必自有路;苦作大舸,筏学海岂怕无边
93、何物动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94、世上几百岁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
9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96、咬成几句有用书,可以充饥;养培数竿新生竹,直似儿孙
97、苟有恒,何必三更眠五更起;最无益,怎可一日曝十日寒
98、书如长梯,送我步履知识峰巅;学是航船,带人神游真理海洋
99、古往今来,百代世家无非积德;天上人间,第一商品还是读书
100、积德万本读先世之流风心存继往,凌云立志振后起之家法意在开来清联鉴赏
【自题】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
楹联鉴赏:
王夫之(1619-1692),中国明末清初思想家、哲学家。湖南衡阳人。此联为作者于其湘西草堂所作。上联言志,发誓要将儒学经典“六经”中治国安邦的道理研究透彻并图有所创新。一个“责”字,足见其甘当重任、开拓进取的抱负。下联抒情,自愿远离尘世,隐于僻壤,生死由天,过着如活埋般的生活。一个“乞”字极具震撼力。全联用语奇,含意深,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题春联】 人因爱富常离我。
春不嫌贫又到家。
楹联鉴赏:
这副春联别出心裁,上联写人情淡漠,正应了那句“富有远亲,贫无近邻”,表现了对世俗的厌恶。下联豁达,有春风入室,当然情绪为之一转,自得其乐了。此联用反对手法,语言通俗晓畅而意味深长。
【自题联】 淡如秋水闲中味。
和似春风静后功。
楹联鉴赏:
王士祯(1634-1711),字贻上,号阮亭,自号渔洋山人,山东桓台县新城人,顺治进士。如秋水明净从容,作者以此表达宁静淡泊的情怀。似春风温和平静,则显示了一种待人接物的态度。这与“春风大雅能容物,秋水文章不染尘”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作为修身养性的格言联。【题北京涵远堂联】 西岭烟霞生袖底。
东洲云海落樽前。
楹联鉴赏:
爱新新觉罗.弘历(1711-1799),清朝第四代皇帝高宗,年号乾隆。涵远堂是颐和园中谐趣园的正殿,意为恩被四海之堂。西岭指北京西郊群山,东洲指昆明湖。本联写景瑰丽,烟霞灿烂,云海苍茫,如诗如画。远景近景收放自如,动静相生,活脱脱地描绘出这位高居庙堂的皇帝在举手投足之间,独揽胜景的潇洒风度。
【题居室联】 家居化日光天下。
人在春风和气中。
楹联鉴赏: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人。乾隆十九年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曾任《四库全书》总编纂。“化日光天”,即“光天化日”,形容政治清明,天下太平。“春风和气”,形容人的态度温和、表情轻松。上联写家居环境,巧妙地赞颂盛世太平。下联写主人的情绪,温和而欣喜。先有国泰才有民安,上下关联,转接自然,语言明快,展献出一幅其乐融融的景象。
烟笼古寺无人到。
树倚深堂有月来。
楹联鉴赏:
翁方纲(1733-1818)清代诗人、书法家。直隶大兴(今北京)人。本联题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北京陶然亭。古寺指亭所在的慈悲庵,深堂指慈悲庵中的殿堂。月照下的古寺轻烟笼罩,殿堂外老树横斜,自然清幽之极。联句描写的都是静景,然而用了“笼”、“倚”、“来”等动词,形象而生动,因此读来感觉幽深而不沉闷,饶有趣味。烟、寺、树、堂、月这许多物象之间若有若无的关联,似有禅意。
【题卧室联】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楹联鉴赏:
邓石如(1743-1805),中国清代书法家、篆刻家,怀宁(今属安徽)人。春风温和,能包容世间万物。秋水清澈宁静,更显从容风度。当真是难得的境界。
【自题联】 持身每戒珠弹雀。
养气要如刀解牛。
楹联鉴赏:
邓传密(1795-1870)字守之,号少伯(一作少白),为邓石如之子。珠弹雀,出自宋太祖于后园以珠弹雀消遣时,因受臣子上奏打扰而动怒的典故。刀解牛,典自疱丁解牛,说明世间万物都有其固有的规律性,只要在实践中做有心人,不断摸索,就会熟能生巧。本联用此两典作喻,形象而生动地说明如何持身与养气,言简意赅。
【题学文堂联】 文能换骨余无法。
学到穷源自不疑。
楹联鉴赏:
李彦章(1794-1836年),字则文、兰卿,号榕园,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本联集自陆游诗全集之二十五(《示儿》,《剑南诗稿》:“文能换骨余无法,学但穷源自不疑。齿豁头童方悟此,乃翁见事可怜迟。”意指从文字深入后,再超越文字而出来,从而提升了境界,学习要追溯根源以明理。可作为格言联。于人何不可容者。
凡事当思所以然。
楹联鉴赏:
何绍基(1799-1873)子贞,号东洲居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提调、提督四川学政等。上联的“容”字意指宽厚而有容人雅量。为人要宽厚大度,如此才能避免纠纷。下联的“所以然”指原因。对事物的认知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此联富含哲理,的确是为人处事的经验之谈。
【题太古巢联】 将愚公山移屋背。
以智者水洗尘心。
楹联鉴赏:
陈维英(1811-1869),台湾教育家,字实之,号迂谷。著作有《偷闲集》、《太古巢联集》等。“太古巢”是他晚年在台湾剑潭旁边所建居室。王冕有诗“巢父诚辟世,许由真隐沦。势利既已忘,天子不得臣。栖身碧山中,洗耳清涧滨。悠悠太古怀,坐看花鸟春。
所以后来者,可望不可亲”。作者将居所命名为“太古巢”,想必是效唐尧时的贤士巢父不羡功名而归隐山林吧。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这应当是此联所要表达的思想。上联的“愚公山”实则指仁者温厚沉稳如山的品格。将之移于屋背,实指辟一室坚守其操。下联深化之,欲追求智者洞悉世态,心神清澈之境界。全联活用典故,厚重而流畅。【集句联】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楹联鉴赏:
这是鲁迅集何瓦琴句赠瞿秋白的一副联。“知己”与“同怀”意近,指志趣相合者。“同怀”本义是指同胞兄弟姐妹。鲁迅先生在文学创作期间,经常受到反动文人的攻击、漫骂。瞿秋白先生曾在上海秘密会见过他,并整理了鲁迅先生的杂文,写了《鲁迅杂感集序言》,对鲁迅先生杂文给予高度评价。鲁迅先生为此写了这副对联相赠,表达了知己难得,两人对中国社会的现状有着同样的看法。此联集句合意,感情真挚。【俗语联】 四面云山谁是主。
一头雾水不知宗。
楹联鉴赏:
何淡如,清同治年间广东人,为谐趣联奇才。此联采用流水对法,“谁是主”,实际是指置身于云山中的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其人自然是一副混沌迷糊的模样了。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意思是说,佛虽宣扬空寂,但其佛法源于对人世的感悟,并非空穴来风。反观之,如果只是沉迷于世事而不能自拔,自然会迷失本性。何淡如这副俗语联语言恢谐而富含哲理,见性见禅。
【题藩署内室联】 燕息敢忘天下事。
和平先养一家春。
楹联鉴赏:
俞樾(1821-1907),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字荫甫,号曲园。楹联著作有《楹联录存》。燕息,安息的意思,语出《诗.小雅.北山》:"或燕燕居息”。虽休息于家中,却心系国计民生;先有了自家和美融洽,进而能够从容地去处理政务,安定一方。联语隽永,格调高雅。守独悟同,别微见显。
辞高居下,置易就难。
楹联鉴赏:
翁同龢(1830-1904),清末维新派。江苏常熟人。1856年(咸丰六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历官署刑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职。对联是说人既要坚持己见,又要理解众人的看法;既能区别细微的差异也能看清大局;辞去高位而甘居下层,不做容易的而去做困难的事。全联十六字,几乎用了八对反义字,精炼深刻,语调铿锵。
【题门联】 移门欲就山当榻。
补屋常愁雨湿书。
楹联鉴赏:
吴济,字巨川,将乐(今属福建)人。真宗咸平五年进士。门对青山,以山为榻,悠然自乐;为屋补漏,最关心莫要雨淋湿了钟爱的图书。上联化大为小,下联由细微处见深情,全联语言隽永,谐谑中见性情。
【集杜甫诗联】 水不求深鱼自乐。
人之好吾鹿则鸣。
楹联鉴赏:
吴昌硕(1844-1927)浙江孝丰县人,篆刻、书法、绘画三艺皆精,为“后海派”艺术的开山代表。上联化用《庄子》中“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典故,表达宁静淡泊的情怀。下联的鹿鸣原出于《诗经·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以此起兴,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引申开来,则较合曹操《短歌行》中引用此句所表达的求贤情怀,意谓有志趣相投的朋友相往来。此联化用典故巧妙,语言轻快从容。【自题联】
随时纵论古今事。
尽日放怀天地间。
楹联鉴赏: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翻译家。纵论古今事,必定要有博古通今的学问;放怀天地间,更显高瞻远瞩,胸襟博大。全联直抒胸臆,显示了作者勇于探索,敢于开拓的魄力。
【自题联】 客去茶香留舍本。
睡余书味在胸中。
楹联鉴赏:
吴熙载(1799-1870)号让之,又号晚学居士,江苏仪徵人。舌本,即舌头。有客相与品茶畅谈,客去后舌上茶香久久不散。读罢小睡,醒来仍觉得胸中留有书卷之气。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旷达的处世情怀,却婉转地于“茶香”和“书味”着笔,细腻而灵动。
【题相山瀑布】 凌空卷雪天边落。历乱奔雷涧底归。
楹联鉴赏:
范廷谋,本籍浙江。于1725年(雍正3年)担任台湾府知府。相山瀑布位于湖南彬州市。此联出于范廷谋题瀑布诗:“面面苍崖锁翠微,万山攒动一泉飞。凌空卷雪天边落,历乱奔雷涧底归。” 上联描写瀑布形象,凌空泻落,水花如雪飞舞,恰似“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下联写其声势,飞瀑击石横冲直撞,响如奔雷。连用了六个动词,准确而有力。“卷雪”、“奔雷”的比喻十分形象,描写画面有声有色。作为七言短联,字字精当,对仗工稳。更难得还采用流水对法,自然地写出观瀑布的过程和感受,收放自如,言尽而意未休,极富感染力。
【赠联】 穷达尽为身外事。
升沉不改故人情。
楹联鉴赏:
萨镇冰(1859—1952),字鼎铭,原籍雁门,他经历了前清、民国与解放初期的各个历史时期,是中国海军史上一位卓越的人物,爱国将领。此赠联语言平实,见性见情。“穷达”与“升沉”自对工整,仅仅四个字,似乎可见一生的荣辱悲欢。能够将荣辱置之度外,将友情长系心间,当真不易。【自题联】 为人树起脊梁铁。
把卷撑开眼海银。
楹联鉴赏:
谭嗣同(1865-1898),字复生,号壮飞,湖南长沙浏阳人,著名维新人物,“戊戌六君子”之一。“脊梁铁”,即铁脊梁。将“铁”字置后有强调意味,掷地有声。“眼海银”用语奇倔,形容目光明亮而开阔。把卷悟真知,目光飞银,自然是心神激荡!读此联能深切感受到这位民族先驱勇于开拓、不畏牺牲的革命精神。
【山谷,蠹鱼分咏】 诗派纵横不羁马。
书丛生死可怜虫。
楹联鉴赏:
分咏体是把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结合起来写成一副诗联,通过工整的对仗把关系并不密切的事物联系起来,此诗钟便是如此。“不羁马”和“可怜虫”两个比喻俱形象切题。此钟无论总体或局部俱有关联,尤其巧妙。诗派/书丛,不羁马/可怜虫,可谓珠联璧合。而总体来看,又似乎写的是诗书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境界。上下用反对手法,一洒脱,一拘谨,相映成趣。【题镇江焦山松廖阁联】 龛收江海气。
碑出鱼龙渊。
楹联鉴赏:
伊秉绶(1754-1815),号墨卿、默庵。福建人。乾隆进士,清中期书坛大家。定慧寺:为镇江焦山古禅林。龛为供奉神位的小木阁,此借指定慧寺。碑指南朝的《瘗鹤铭》碑,原刻于焦山石壁上。因塌方,碑两次跌落江中,两次被捞出,最后置于焦山定慧寺。其真书字体雄劲奔放。因为出自长江中,所以说“碑出鱼龙渊”。以龛展开松廖阁山水雄浑之景象,以碑追溯历史,皆以小见大。联虽短而极具气势,而用典实,又丰富了内涵。语言生动。【题杭州西湖湖心亭】 如月当空,偶以微云点河汉。
在人为目,且将秋水剪瞳仁。
楹联鉴赏:
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号陶庵。明末山阴人。湖心亭于1953年重建,为一层二檐四面厅形式,上有黄色琉璃瓦,恢弘壮丽。亭以湖名,湖以亭名。曾有诗云:“百遍清游未似还,孤亭好在云水间;停阑四面空明里,一面城头三面山”。河汉即银河,瞳仁即瞳人。秋水常比作清澈的眼波。《唐儿歌》有句 “一双瞳仁剪秋水”。上联将亭比作明月当空,偶过微云,在天在水,全景通澈,恍如天上人间。下联将西湖比作眼睛,湖心亭比作瞳人。秋水盈盈,如佳人眼波流动,将湖景写活了。此联作喻奇妙形象,用典自然,意境深远,清旷奇绝。
【题南京贡院明远楼?移居杭州作】 繁亢驱人,旧业尽抛尘世里。
湖山招我,全家移入画图中。
楹联鉴赏:
李渔(1611 - 1680),字笠鸿,号笠翁,浙江兰溪人。著有《闲情偶寄》。作者于晚年从南京迁至杭州,为此而作。“繁冗”指繁杂的世事,旧业指过去的居所,也可伸展为过去的杂务。上下联用对比手法,繁冗/尘市,湖山/画图,情随境迁,于凡俗中觉尘世喧嚣而心烦,入湖山风景如画而心旷神怡。又采用拟人手法,细细品味一下,所谓“驱人”与“招我”似为物事对人的态度,但实际正相反,移居杭州是作者厌倦尘世,向往清静的主动选择。如此手法含蓄而耐人寻味,很富有艺术感染力。
【题菜园联】 此味易知,但须绿野亲身种。
对他有愧,只恐苍生菜色多。
楹联鉴赏:
鄂尔泰(1677年—1745年),字毅庵,姓西林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著有《西林遗稿》。曾任云南巡抚在西南搞改土归流。乡蔬味美,但只有亲力耕种才能有所获。如若不能照应好这菜园,百姓无以为食,面如菜色,那将是为官者应当惭愧的啊。作者将照料菜园比作照应一方百姓,用语巧妙,颇见性情。
【题采芝径联】 步步小心,须念石头路滑。
层层着眼,方知峰顶人高。
楹联鉴赏:
孙髯(1711-—1773年),字髯翁,号颐庵。祖籍三原,擅长诗文楹联。采芝径为昆明圆通山中石道。上联写登山时石滑路险,要低头小心行进。下联写每一步都扎扎实实,层层不放松,达到峰顶的人自然有高的境界。联写登山石径,也象是人生之路,平常语而富含哲理。
【题随园联】 不作公卿,非无福命都源懒。
难成仙佛,为爱文章又恋花。
楹联鉴赏:
袁枚(1716-1797年),字子才,号简斋,钱塘人。清代诗人。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上下联同为因果关系的复句,语带调侃,活脱脱地描绘出一个淡泊功名、随缘放旷的文人形象。【自题联】 醴泉无源芝草无根人贵自立。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民生在勤。
楹联鉴赏:
程祖洛,字问源,号梓庭,嘉庆四年(1799)进士。醴泉:甘美的泉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流动的水不会发臭,经常转动的门轴不会被虫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出自《左传·宣公十二年》。此联借典作喻,强调人需自立自强,莫要妄想天赐好运。民生事业也在于勤,不可懈怠。比喻形象,论述明确,可作为格言。
【自题联】 战战兢兢,即生时不忘地狱。
坦坦荡荡,虽忧患亦畅天怀。
楹联鉴赏:
曾国藩(1811—1872)晚清湘军统帅。字伯函,号涤生。天怀:出自天性的心怀。上联写安不忘危,下联写面对忧患也从容淡定,不失本心。常言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于安乐时存忧患意识,当为智者。而一旦祸事临头却能从容面对、无所畏惧,更是勇者。运用叠字适得其所,而气势顿生。【题龙凤殿联】 虎贲三千,直扫幽燕之地。
龙飞九五,重开尧舜之天。
楹联鉴赏:
洪秀全(1814—1864)太平天国创建者。原名仁坤,广东花县人。虎贲指勇士。“虎贲三千人”出自《孟子·尽心下》,这里的贲也通“奔”。九五,九五之尊,指帝王。全联无非是写推旧立新、改朝换代,表现了作者打下江山后的自豪与满足。而整联字字着力,神完气足,震撼人心。【题山西付县韩侯庙联】 西望关中,百战十年空鸟兔。
北临绵上,千秋一例感龙蛇。
楹联鉴赏:
杨听庐,江苏武进人,咸丰举人。上联写韩信在十年中历经百战,杀敌建功。绵上为春秋晋国介子推故里,在韩侯庙以北。介子推曾为主建功,因不愿出仕被烧死,韩信也因功高盖主丢了性命,两者相对照,可见世事如龙蛇般变幻莫测。全联对仗工整,用典恰当,气韵沉郁。
【题河南南阳诸葛草庐联】 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
名高天下,何必辩襄阳南阳。
楹联鉴赏:
顾嘉蘅是湖北名士,曾任南阳太守。他在任期间,南阳和襄阳的文人为诸葛亮隐居地争论不休,于是他在武侯祠写下这副楹联以平息双方之争。上联写诸葛亮生前一心在朝廷,不论先主还是后主都是忠心扶佐。下联则说他早已名高于天下,而他当初隐居地在襄阳还是南阳都不重要了,这是对世人的劝诫,同时也是对诸葛亮名垂青史的赞颂。短短一联,涵盖古今,论述精辟。
【集句题怡园联】 春意长闲,闲处直须行乐。
吾生堪笑,笑时犹有些痴。
楹联鉴赏:
顾文彬(1811—1889),道光年间进士,官至浙江宁绍道台。此联为集辛弃疾词题苏州怡园。全联意味深长,需从整幅细品才能领悟。上联写园中春意融融,清闲之际人们应当及时行乐。下联一声轻叹,往事如烟而痴心未改。集句联切题很难,此联仅上联以“春意、闲处、行乐”隐约地切合怡园,而下联更是自顾抒情。然而这正是极具个性之处。“怡园”名本空泛,落于笔端则见仁见智。“春意长闲”似乎难以理解,其实不论“春”还是“园”,在这里应当是作者心境的象征。青春短暂,纵然建构奇巧之花园又怎能留得住?春在心中,才能有长久平和喜悦之情。回忆过去,应当有喜有悲,多情应笑我痴心不改!此联语虽浅显,读来却荡气回肠,为之一叹。【题西山九曲亭联】
飘飘然爽气西来,挹之不尽。
浩浩乎大江东去,逝者如斯。
楹联鉴赏:
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晚年号抱冰老人,今河北南皮人。清末重要的洋务派大臣。西山位于鄂州市临江而立。其山一脉九曲,飞泉漱玉,气候凉爽。苏轼在《樊山级》中写到:“山顶即位坛,九曲亭,皆孙氏遗址。”上联写登高山而觉西来无尽清爽之气,下联写俯看大江浩荡而东流,感叹人间世事沧桑变化。所见所感,虚实相映。“逝者”包罗万象,相对而言为实指,“爽气”虽实而虚。一西来、一东去,正如历史潮流无法阻挡。一消逝、一无尽,万物轮回、有生有灭,则见禅意了。
【自挽联】
功名事业文章,他生未卜。
嬉笑悲歌怒骂,到此皆休。
楹联鉴赏:
人常说“一了百了”。而从这副自挽联中,作者有所了又有所未了。“他生未卜”,其实是表明自己对事业的一贯努力追求,虽死而不息,希望有来生好继续奋斗。“嬉笑悲歌怒骂”,是人生态度,到此皆休,则表明自己爱恨得所,死而无憾了。联语雅切,个性十足。
【题水镜祠珍珠亭联】 玩在水中央,来看这小小亭子。
欲知天下事,去问那好好先生。
楹联鉴赏:
水镜祠珍珠亭在福建南漳。亭在水中央,如玲珑珍珠一粒,不染俗尘。游来此处当然心神澄澈。世事繁杂变幻,只有那难得糊涂的好好先生才深谙其道。联语跳脱,先隐后发,读来不由让人会心一笑。
第二篇:楹联赏析
楹联赏析
——经管学院07级人力资源管理 姓名:张珂 学号:200741124133
纵观中国的历史,楹联已经成为中国特有的标志和象征,一如古韵的诗歌和中国的远古神话。楹联者,对仗之文学也。这种语言文字的平行对称,与哲学中所谓“太极生两仪”,即把世界万事万物分为相互对称的阴阳两半,在思维本质上极为相通。因此,我们可以说,中国楹联的哲学渊源及深层民族文化心理,就是阴阳二元观念。在哲学上就是:“物生有两”、“事不孤立”。
有人说,汉语言及其文字堪称是一种“语言魔阵”和“文字魔方”,在世界语言之林独一无二。用汉语言文字创作出来的楹联、诗词,皆是世界文艺园地的奇葩,既无法为其他拼音文字所仿制,也不能在其他语言体系中获得对等的翻译。被誉为“中华国粹”的楹联,情形更是如此。叫做“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楹联实际上就是对联,它的格调独特,有诗歌的意境,词的句式,赋的铺陈,兼众家之长。一副标准的楹联,它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仗”。当它用口头表达时,是语言对仗,当它写出来时,是文字对仗。语言对仗的含义是什么呢?通常我们提到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四项中最关键的是字数相等和平仄相拗,这里的字数相等,不同于英语的“单词数”相等,其实质上是“音节”相等。能实现“音节”相等,是因为汉语是以单音节为基本单位的语言,音节、语素、文字三位一体。
汉语每个音节独立性强,都有确定的长度和音调,音调古有平、上、去、入四声,今有阳平、阴平、上声、去声四声,皆分平仄两大类。平对仄即谓相拗。这样,汉语的语素与语素之间(即字与字之间)就能建立起字数相等、平仄相谐的对仗关系。
楹联与中国的传统书法,绘画,建筑,雕刻相结合,具有鲜明的特色。例如,泸州北岩寺的对联是“半空楼阁千山绕,两岸人家一水分”,又如,云南省洱水天镜阁对联是“一峰斜插水中,东是水,西是水 下联为:杰阁遥临天外,上有天,下有天”。楹联大多数是写成文字,并且很多时候还要书写、悬挂或镌刻在其它建筑物或器物上。因此,楹联对仗的第二层即是所谓文字相对。文字相对意味着楹联不仅是语言艺术,又是装饰艺术。作为装饰艺术的一副楹联,要求整齐对称,给人一种和谐对称之美。
季世昌、朱净之先生在《中国楹联学》中曾把楹联的特征概括为:鲜明的民族
性,强烈的时代性,严密的格律性,高度的概括性和广泛的实用性。对联鲜明的民族性是指楹联极为鲜明地体现着我们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民族风貌。强烈的时代性是指楹联象一切文学形式一样,必然打上时代的印记。严密的格律性是指楹联有自己的独特格律。高度的概括性是指楹联具有比其它文学形式具有更强、更大的艺术概括力,它往往能以极其有限的文字反映深广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实用性是指楹联普遍地运用到社会生活之中,可谓各行各业、各色人等,各种场合,无所不用,无所不在,无所不见。
中国的楹联还表现出来的性质也与哲学中的对立与统一相互一致,其表现为:
1、独特性和普遍性的统一。人们普遍认为楹联是中国最独特的一种文学形式。其独特性究竟表现在哪里呢?我认为它主要表现在结构和语言上。楹联可称之为“二元结构”文体。一副标准的对联,总是由相互对仗的两部分所组成,前一部分称为“上联”,又叫“出句”、“对头”、“对公”;后一部分称为“下联”,又叫“对句”、“对尾”、两部分成双成对。只有上联或只有下联,只能算是半副对联。
2、寄生性和包容性的统一。所谓寄生性,指楹联本从古文辞赋的骈词俪语派生发展而来,小而言之,它就是一对骈偶句,因此,它能寄生于各种文体之中。诗、词、曲、赋、骈文,乃至散文、戏剧、小说,那一样中又没有工整的对偶句呢?但反过来,楹联又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可以兼备其他文体的特征,吸收其他文体的表现手法,尤其是长联和超长联,简直能集中国文体技法之大成。诸如诗之精炼蕴藉,赋的铺陈夸张,词之中调长调,曲的意促爽劲,散文的自由潇洒,经文的节短韵长等等,皆兼收并蓄,熔铸创新。
3、实用性和艺术性的统一。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
4、通俗性和高雅性的统一。人们常说对联雅俗共赏,这丝毫不假。试想,还有那一种文学形式,象楹联一样,上为学者文人,下为妇人孺子所喜闻乐道,既可走进象牙之塔,又能步入陇亩民间,既是阳春白雪,又是下里巴人呢?这种奇妙的合一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在于楹联是一种既简单又复杂、既纯粹又丰富的艺术,诚如前所述,楹联的规则并不复杂,尤其是对语言的色彩、风格,对题材、内容都没有什么要求。它一般很短小,又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不象其它文学形式戴着一副高雅的面孔,它易学、易懂、易记,也不难写
5、严肃性和游戏性的统一。一般来说,文学和艺术是严肃的,人们反对游戏文学、游戏语言的那种不严肃的创作态度。楹联具有游戏性,但是,这绝不意味着楹联就变成了一种游戏。事实上,楹联能谐能庄,既是一种带游戏性的语言艺
术,同时又具有文学的严肃性。那些极为庄重典雅的场合,如名胜古迹、祠墓碑林,如书院会馆、官厅衙署,都书挂楹联。人们以联斗智游戏,也用楹联来抒情言志、评人论史、写景状物。
从语言上看,楹联的语言既不是韵文语言,又不是散文语言,而是一种追求对仗和富有音乐性的特殊语言。楹联仍是一种文学形式,具有文学的一般性和普遍性特征。它也是一种用语言塑造文学形象,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艺术。它具有文学的形象性、真实性和倾向性等特点,也具有文学的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审美功能。楹联可叙事、可状物、可抒情、可议论。如悼念死者,可写祭文,可写挽诗,也可写挽联,这说明楹联是文学大家庭中的一员,只是形式独特而已。
楹联,是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一种特有的形式,是中国博大精深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它熔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趣味性于一炉,将它题于名胜古迹则生辉;将它题于书房雅室,书房雅宝便增色;将它题于殿堂门楣,殿堂门楣就别具一格;将它题于文学作品,文学作品便会情趣盎然„„它融合了各种修辞风格,可谓多姿多采,它具备全、精、活、新的艺术特色,在文苑中独放异采。
经管学院
07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张珂
学号:200741124133
第三篇:经典七言对联、七言楹联
經典七言春聯
1.財運亨通全家樂 事業有成滿堂春 橫批:吉星高照 2.萬象更新迎百福 一帆風順納千祥 橫批:喜迎新春 3.占天時地利人和 取五湖四海財寶 橫批:萬象更新 4.花開富貴重重喜 運轉乾坤步步高 橫批:吉星高照 5.一年好景同春到 四季財源順時來 橫批:吉星高照 6.東成西就全家福 南通北達廣生財 橫批:大展宏圖 7.春至百花香滿地 時來萬事喜盈門 橫批:喜迎新春 8.吉星高照家富有 大地回春人安康 橫批:財源廣進 9.和順滿門添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萬象更新 10.和順一門生百福平安二字值千金 橫批:吉星高照 11.一門天賜平安福 四海人同富貴春 橫批:喜迎新春 12.財發如春多得意 福來似海正逢時 橫批:萬象更新 13.恭喜發財財到手 迎春接福福滿堂 橫批:歡度春節 14.平安富貴財源進 如意吉祥事業興 橫批:喜迎新春 15.爆竹四起接五福 梅花一枝報三春 橫批:萬事如意 16.喜居寶地千年旺 福照家門萬事興 橫批:喜氣盈門 17.榮華富貴盈門喜 福壽康寧滿戶春 橫批:喜氣盈門 18.門迎曉日財源廣 戶納春風吉慶多 橫批:新春大吉 19.好日子舒心如意 美生活幸福平安 橫批:家庭幸福 20.一帆風順全家福 萬事如意滿門春 橫批:喜氣盈門 21.開門迎春春滿院 抬頭見喜喜事多 橫批:辭舊迎春 22.一年四季春常在 萬紫千紅永開花 橫批:歡度春節 23.八方財寶進門庭 四面貴人相照應 橫批:大展宏圖 24.門迎春夏秋冬福 戶納東南西北財 橫批:五福臨門 25.年年順景財源進 歲歲平安福壽臨 橫批:大展宏圖 26.春回大地春光好 福降人間福祿多 橫批:春意盎然 27.春到人間人增壽 喜臨門第門生輝 橫批:新春大吉 28.辭舊歲家業興旺 迎新年百福呈祥 橫批:新春大吉 29.福來小院四季樂 春到門戶闔家歡 橫批:喜氣盈門 30.和氣盈門迎瑞氣 春光滿眼映文光 橫批:喜氣盈門 31.一家歡笑春風暖 四季平安淑景新 橫批:辭舊迎春 32.迎新春年年如意 接鴻福步步登高 橫批:新春大吉 33.富貴雙全人如意 財喜兩旺家和睦 橫批:萬事如意 34.闔家歡樂迎富貴 滿堂歡喜永平安 橫批:萬事如意 35.春風得意財源廣平安富貴家業興 橫批:前程似錦 36.天賜寶地財源廣 地助富門吉祥家 橫批:五福臨門 37.迎春迎喜迎富貴 接財接福接平安 橫批:心想事成 38.風水寶地千財旺 天順人和萬事興 橫批:五福臨門 39.迎新春前程似錦 賀佳節事業輝煌 橫批:辭舊迎春 40.人興財旺鴻福長 家和事順好運來 橫批:心想事成 41.福門家業騰雲起 寶地財源乘風來 橫批:萬事如意 42.占地利生意興隆 得天時財源廣進 橫批:四季興隆 43.通天生意騰雲起 遍地商機鴻運來 橫批:財源廣進 44.生意如同春意美 財源更比水源長 橫批:財源廣進 45.三陽開泰財源廣 六合榮春生意興 橫批:四季興隆 46.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橫批:財源不斷 47.五湖生意如雲集 四海財源似水來 橫批:生意興隆
經典七言楹聯
1.一人知己亦已足;畢生自修無盡期。(集蘭亭序字)2.一池翠影遊魚樂;三徑紅香舞蝶忙。3.一即是多多即一;文隨於義義隨文。(釋弘一集華嚴經句)4.一簾風雨王維畫;四壁雲山杜甫詩。5.一簾花影雲拖地;半戶書聲月在天。6.一誠有定同葵向;百故皆恬若海容。(集爭坐位帖字)7.一亭盡攬山中趣;幽室能觀世外天。(集蘭亭序字)8.一庭花發來知己;萬卷書開是古人。9.一庭花影三更月;千裏松陰百道泉。10.一庭春雨瓢兒菜;滿架秋風扁豆花。11.一室圖書自清潔;百家文史足風流。(集醴泉銘字)12.一路沿溪花複水;幾家深樹碧藏樓。(集唐詩句)13.一窗佳景王維畫;四壁青山杜甫詩。14.一溪煙水明如畫;十畝桑田誰並耕。15.一榻夢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頭詩。(林則徐)16.一藏梵聲濤在口;滿林花影月苞山。(集懷仁聖教序字)17.二分詩景八分畫;樓外江聲天外峰。18.蔔鄰喜近清涼宅;與客同參文字禪。19.人有不為斯有品;己無所得可無言。(集蘭亭序字)20.人多瑤草琪花氣;家有蘭臺石室書。21.人間清品如荷極;學者虛懷與竹同。22.人到萬難須放膽;事當兩可要平心。(張大千)23.人品若山極崇峻;情懷與水同清幽。(集蘭亭序字)24.人品清於在山水;天懷暢若當風蘭。(集蘭亭序字)25.人得交遊是風月;天開圖畫即江山。
26.八體六書生奧妙;五山十水見精神。集懷仁聖教序字)27.九萬裏風斯在下;八千年木自為春。(集懷仁聖教序字)28.幾枝疏影千秋色;一縷東風萬戶春。29.三春花滿香如海;八月濤來水作山。(集聖教序字)30.三春陌上沾時雨;四野田間看慶成。31.於人何不可容者;凡事當思所以然。(集爭坐位帖字)32.大文間世有述作;至樂在人無古今。(集蘭亭序字)33.大賢自合為九列;清風可以流萬年。(集蘭亭序字)34.大膽文章拚命酒;坎坷生涯斷腸詩。35.大懼與眾人同數;須知保晚節尤難。(集爭坐位帖字)36.萬花深處松千尺;群鳥喧時鶴一聲。37.萬裏山川皆入畫;一庭花木又催詩。38.萬裏秋風吹錦水;九重春色醉仙桃。(集杜甫句)39.萬裏波濤歸海國;一山花木作香城。(集懷仁聖教序字)40.萬頃洪波閑眉界;九秋鶴舉健精神。41.萬岫煙雲迷嶺外;千重紫氣鎖山頭。42.萬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曉送流年。43.萬卷圖書天祿上;四時雲物月華中。(集唐詩句)44.萬類靜觀鹹自得;一春幽興少人知。(集蘭亭序字)45.萬樹蒼顏千裏翠;一樓新色滿城輝。46.萬象函歸方丈室;四圍環列自家山。47.萬壑泉聲雲外去;數點秋色雁邊來。48.與世不言人所短;臨文期集古之長。(集蘭亭序字)49.與有肝膽人共事;從無字句處讀書。50.與賢者遊信足樂;集古人文亦大觀。(集蘭亭序字)51.與弦作契風生竹;列坐為情水抱山。(集蘭亭序字)52.才大古來難適用;人生何處不相逢。(集蘇軾句)53.才名挺出如東野;佛理清深是子瞻。(集爭坐位帖字)54.才名震溢李供奉;畫理清深王右丞。(集爭坐位帖字)55.才高自覺風雲闊;情重反疑華嶽輕。56.才能濟變何須位;學不宜民枉有官。57.山水之間有清契;林亭以外無世情。(集蘭亭序字)58.山外斜陽湖外雪;窗前流水枕前書。59.山有此生未能至;竹為一日不可無。(集蘭亭序字)60.山含暖氣千林翠;園囀鶯聲萬花榮。61.山勢盤陀真是畫;泉流宛委遂成書。(何紹基)62.山河興廢人搔首;風雨縱橫亂入樓。(集陸遊句)63.山澤高下理所著;金石刻作臣能為。(集繹山碑字)64.山靜日長仁者壽;荷風香善聖之清。(集玄秘塔字)65.山溪—曲泉千曲;竹徑三分屋二分。66.千古文章書卷裏;百花消息雨聲中。67.千年事業方寸內;萬裏乾坤掌握中。68.千裏過師從枕席;一生報國托文章。69.千樹流鶯歌麗日;四方躍馬上征途。70.千秋筆墨驚天地;萬裏雲山入畫圖。71.川原繚繞浮雲外;臺榭參差積翠間。(集唐詩句)72.勺水彙集成滄海;拳石頻移作泰山。73.廣庭有露桂花濕;空山無風松子香。74.門無車馬終年靜;卒對琴書百慮清。(集宋詩句)75.門掩梨花深見月;寺藏松葉遠聞鐘。(集聖教序字)76.小幾研丹晨點易;重簾掃地晝焚香。(翁方綱)77.小雨藏山客來久;長江接天帆到遲。(集黃庭堅句)78.小樓一夜聽春雨;孤桐三尺瀉秋泉。(集陸遊句)79.習勞自種千盆菊;愛客同看百日花。(董必武)80.子美才名高畫省;右丞清興滿終南。(集爭坐位帖字)81.天下幾人學杜甫;詩中自合愛陶潛。(集蘇軾句)82.天生萬寶無窮極;鼎銘百言紀子孫。83.天氣乍晴花滿樹;人家久住燕雙飛。(梁同書)84.天機清曠長生海;心地光明不夜燈。(集懷仁聖教序字)85.天機靜處防思鵠;夜氣清時戒牧牛。86.天若有情天亦老;學如無恨月常圓。87.天涯春色催遲暮;玉壘浮雲變古今。(集杜甫句)88.天然文吐春雲潤;悟後心如秋月超。(集王居士磚塔銘字)89.天然深秀簷前樹;自在流行檻外雲。(集多寶塔字)90.無求不著看人面;有酒可以留客談。(徐渭)91.無求便是安心法;不飽真為卻病方。92.無事且從閑處樂;有書時向靜中觀。93.無事在心惟極樂;有功於世不虛生。94.無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覺氣如霜。95.無暇人品清如玉;不俗文章淡似仙。96.開圖草裏驚蛇亂;下筆階前掃葉忙。(齊白石)97.開卷神遊千載上;垂簾心在萬山中。(鄧石如)98.韋孟五言作清詠;晉唐八法為工書。(黃賓虹)99.雲歸時帶雨數點;木落又添山一峰。100.雲淡風清詩世界;雨香竹翠畫乾坤。101.雲影波光天上下;松濤竹韻水中央。102.五野綠雲籠稼穡;一庭紅葉掩衡茅。(集唐詩句)103.不因果報勤修德;豈為功名始讀書。104.不盡松濤堆翠浪;無涯柳眼訴衷情。105.不華不樸同所好;既安既寧樂乃時。(集石鼓文字)106.不知明月為誰好;更有澄江消客愁。(集杜甫句)107.不知明月為誰好;時有落花隨我行。108.不要錢原非易事;太要好也是私心。109.不除庭草留生意;愛養盆魚識化機。110.世間清品至蘭極;賢者虛懷與竹同。(集蘭亭序字)111.世間唯有讀書好;天下無如吃飯難。112.世事滄桑心事定;胸中海嶽夢中飛。(梁啟超)113.世情豈盡能相合;賢者所為固自殊。(集蘭亭序字)114.日月兩輪天地眼;詩書萬卷聖賢心。(八大山人)115.日潤梅花增秀色;風彈柳葉奏強音。116.日照青山山隱畫;春臨綠水水含詩。117.中天明月懸肝膽;大海澄波漾性情。118.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119.書因鳥跡方成篆;文是龍心不待雕。120.書有未觀皆可讀;事已經過不須提。121.書有未曾經我讀;事無不可對人言。122.書成花露朝分潔;悟對松風夜共幽。(集懷仁聖教序字)123.書似青山常亂迭;燈如紅豆最相思。124.書求往跡得其化;文有真宗鑒乃神。(集王居士磚塔銘字)125.書到右軍難品次;文如開府得縱橫。(集爭坐位帖字)126.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127.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見我非僧。128.月寫個文疏映竹;山行之字曲通花。129.月沼觀心清若鏡;雲房養氣潤於珠。(集醴泉銘字)130.月寮煙閣標清興;文府書城縱古今。(集爭坐位帖字)131.月榭琴彈新制曲;曉窗畫展舊遊山。132.丹光出林掩明月;玉氣上天為白雲。(高邕)133.勿施小惠傷大體;毋以公道逐水情。134.風人所詠托於古;靜者之懷和若春。(集蘭亭序字)135.風節為貞金樂石;心神如秋月春雲。(集王居士磚塔銘字)136.風度鶴聲聞遠穀;山橫雨色卷浮嵐。137.文從疑古參同始;道在黃花翠竹間。(馬一浮)138.文比韓公能識字;詩追老杜轉多師。(尹秉綬)139.文生於情有春氣;興之所至無古人。(集蘭亭序字)140.文能換骨餘無法;學到尋源自不疑。141.文如秋水塵埃淨;詩似春雲態度妍。(劉墉)142.文章或論到閫奧;笑談與世殊臼科。143.文章奇古原西漢;詩律精深祖後山。144.文章真處性情見;談笑深時風雨來。(翁同龢)145.文章散作生靈福;議論吐為仁義辭。146.六經以外無奇籍;一室之中有太和。147.六經責我開生面;七尺從天乞活埋。(王夫之)148.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應求萬世名。(於右任)149.為人不外修齊事;所樂自在山水間。(集蘭亭序字)150.為人樹起脊樑鐵;把卷撐開眼海銀。(譚嗣同)151.為有才華翻蘊籍;每從樸實見風流。152.為學深知書有味;觀心澄覺寶生光。(集醴泉銘字)153.心收靜裏尋真樂;眼放長空得大觀。154.心腸鐵石梅知己;肌骨冰霜竹可人。(黃賓虹)155.勸子勿為官所腐;知君欲以詩相磨。(集蘇軾句)156.勸君更盡一杯酒;與爾同消萬古愁。157.水天秋晚時呼茗;蘆荻風來欲系船。(翁方綱)
第四篇:春联对联楹联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楹联是题写在楹柱上的对联,亦指对联,是我国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第五篇:楹联 对联 旅游 绍兴
楹联,又称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文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它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春节时挂的对联叫春联。
按照使用的时间和场合分,可把对联分为应用联和装饰联两大类。(1)应用联。包括贺联、挽联、春联。
贺联,是用于节日贺庆、结婚、寿诞和其它喜事贺庆的对联。
挽联,是用于对死者表示深切哀悼和纪念的对联。
春联,是用于描述迎接春天的来临,借此说吉祥话,恭喜发财,万事如意,喜庆丰收,宣传党和国家政策,颂扬新风尚等的对联。(2)装饰联。
是用于美化环境的对联,也是装饰亭、台、楼、阁、名胜古迹、书房、卧室,名画宝砚的对联.楹联有自己的特点:
1、字数相等。从形式上看,对联首先要做到字数相等。汉字多单音节的独体字,这就为写作对联时做到字数相等提供了条件。而且,因为每幅对联只有出边和对边两句(又叫出句和对句),两句的字数相等,就会给人一种对称美的直观感。
2、对仗整齐。从字面上分,对联可分为工对和宽对两类。工对要求两对句句法结构相同,词性相同,平仄相对,互为对仗。词类相同互为对仗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甚至数目,颜色也要相对,要求十分严格。如对联中“天对地,雨对风,大海对长空”就是一训。但高考对联题的要求并不十分严格,属于宽对的范畴,即字数相等,词性、平仄基本相对。
3、平仄协调。对联中的平仄,一般要求平仄相对,不能一平到底,或一仄到底。一般情况下,都要求出句的尾字为“仄”声,对句的尾字为“平”声(仄起平收)。
4、节奏鲜明。出句和对句的节奏应一致。楹联的贴法
对联还有一定的贴法,上联贴在门右边的主框上,下联贴在左边的主框上,横联贴在上边门楣上。当然,也有把对联写在条幅上,挂在室内墙壁上,或贴在柱头上等地方
绍兴古石桥楹联现状的原因:
1、人为原因:实地采风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桥上的桥名、楹联被水泥或者其他东西覆盖;改建桥梁,在换桥柱的时候,没有把原来的对联刻在上面(如华舍的后殿廊桥);城市改建,拆除桥梁,致使桥联随之消失。
胜迹流连邻麯院
群贤觞咏继兰亭
——陈璚题浙江绍兴兰亭流觞亭
陈璚(1827—1906)字鹿笙,又作六笙、鹿生,号澹园,晚称老鹿,室名随所遇斋。广西贵县(今贵港市)人。清咸丰十一年(1861)廪贡。同治四年(1865)以军功简任浙江杭嘉湖道。以牾触上官左迁,累知处州、台州、嘉兴、杭州等府,擢湖南岳常澧道,署衡永郴桂道,转任长宝盐法道,升湖南按察使,历山西、四川按察使。官至四川布政使,护理四川总督印信。
三味书屋思仁堂对联: 君子处事有忍乃济 儒者属辞既和且平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私塾,位于都昌坊口11号。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鲁迅12岁至17岁在此求学。
鲁迅祖居德寿堂对联: 福禄欢喜长生无极 仁爱笃厚积善有徵
秋雨秋风女豪杰为国殉难
新元新纪革命党立庙照忠
绍兴:王时泽题秋瑾故居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l(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 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盛会不殊放怀宇宙忘今古
幽情共叙极目山林快咏觞
绍兴:兰亭右军祠,在流觞亭西,祠王羲之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后迁居会稽(绍兴),写下《兰亭集序》,晚年隐居会稽下辖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崖壁千寻此是大斧劈画法
渔舫一叶如入小桃源图中
绍兴:东湖饮渌亭,在绍兴东湖之滨
东湖位于绍兴城东箬篑山麓,昔日秦始皇东巡至会稽,于此供刍草而得名。自汉代起,相继至此凿山取石,至隋,越国公杨素为修越城,大举开山取石。经千年鬼斧神凿,遂成悬崖峭壁,奇潭深渊,宛如天开。湖内有陶公洞、仙桃洞,最富情趣。小舟入洞,如坐井观天;碧潭岩影,空谷传声,景色尤称奇绝,号称“天下第一水石盆景”。
不生不灭不垢净不增减度十方苦是名诸佛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离一切相方见如来
浙江绍兴戒珠寺
戒珠寺在市区西街。依山临街,幽偏适中,寺内殿廊洁净,佛相庄严,为城中八大名寺之一。原为晋王右军王羲之别业,寺内现辟有王羲之陈列室,为中外游客所瞩目。唐大中六年(852)改称“戒珠”,去戒律洁白、又如珠体之意。原寺前有墨池、鹅池,寺前有上方院、卧佛殿、竹堂、雪轩和宇泰殿等。现尚存墨池、山门、大殿和东厢房。除了喇嘛寺外,我国的寺院头山门前皆为笑呵呵的弥勒佛把守。但戒珠寺头山门坐的是一位头戴纶巾、身穿朝服、脸色白净、留着三绺长须的官员,两个侍童分列左右,一边的侍童捧着一叠书,另一边侍童抱着鹅。这位端坐的官员便是晋右军将军、会稽内史、大书法家王羲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总结,作为一个中国古老的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却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中沦为时代的牺牲品。或许在春节时我们到是会在集市买一副春联贴在自家门口,意思的知否也不去计较,只是图个喜庆吉利的彩头,这也大概是我们对对联这门艺术的全部涉猎了吧。但其实我们不该这样对待国粹一般的对联。就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随着唐诗的兴起,对联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它和唐诗的性质很相似,都讲求对仗工整,而对联在这方面的要求比唐诗要严格一点。就他的起源,有众多说法,我组更推荐的是其中两个:语言寻根和哲学寻根。
在语言寻根中,对联就和对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平仄相拗、句法相同这四项,而这四点不仅给人以文学上的享受,也是美学上传统的对称观点。既有可视性又有可读性,而这点也是有汉语可以做到。说道哲学起源则更能被人们所接受。对联追求的是一种阴阳两极互补的思想,以阴阳二元观去看待和处理事务也是古代国人的一种思想,而将这种思想赋予在文学上就形成了古诗和对联。虽说对联的发展是唐在朝达到鼎盛,可在在汉朝就出现了对偶句,而在春秋时期的“诗经”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对偶句,可见在春秋时期对偶已经是常见的形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