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
2014----2015学年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
一.选择题(2X15=30)
()
2.夜间抬头望月,往往觉得月亮在云间穿行,这里描写月亮的参照物是()
A云
B.星星
C.大地
D.月亮 3.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10s内运动了20m,那么它在前5s内的速度为()
A.5m/s
B.4m/s
C.2m/s
D.1m/s 4.对牛叫声和蚊子飞时发出的声音的述正确的是()A.蚊子声响度小,牛叫声音调高
B.牛叫声响度小,蚊子声音调低
C.蚊子声响度大,牛叫声音调低
D.牛叫声响度大,蚊子声音调高
5.教师请学生回答问题时,常说“大声点”,在物理学的角度上这是要求学生()A.提高声音的频率
B.增大声音的响度
C.调整声音的音色
D.加大声音传播的速度
6一辆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它前60m路程中的速度V1=2m/s,后60m的速度V2=3m/s,则这辆小汽车平均速度为()
A.3m/s
B.4m/s
C.6m/s
D.2.4m/s
8.李明同学测量课本宽度的4次结果如下,其中记录错误的一次是:
A.17.31cm D.17.30cm
B.17.32cm
C.17.52cm 9入射光线与镜面夹角为550 然后转动平面镜使入射角增大 5°,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A、60°
B、70°
C、75°
D、80°
11.为了使测量长度的实验更准确些,应该:
A.在记录实验资料时小数点后多保留几位数
B.根据测量要求尽量选用精度高的测量工具 C.尽量使每次测量值相互相等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2.下列估测中,最接近实际的是()
A.人们散步时的速度大约1m/s B.学生用文具盒长2.1cm C.夜间人们睡觉时的声音分贝应在65分贝左右 D.你正在答的试卷宽2.68cm 13.图8是A、B两小球向右运动过程的频闪照片。它表示两小球在相等时间间隔所处的位置,则对A、B两球的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A.小球A做变速运动,小球B做匀速运动 B.小球A做匀速运动,小球B做变速运动 C.小球A、B都做匀速运动 D.小球A、B都做变速运动
14某同学从平面镜里看到镜子对面的电子钟的示数如图9所示,这时的实际时间是()A.10:21 B.21:10
图8 C.10:51 D.12:01
15.雨过天晴,关于空中出现的彩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它是光的色散现象 B.彩虹的外侧是紫色,内侧是红色 C.彩虹的外侧是红色,内侧是紫色
D.它是被空中的水珠折射两次和反射一次形成的
二.填空题(1X30=30分)
16.通过物理课的学习,你认为科学探究的第一个环节是__________。17.重庆轻轨——重庆市主城区“半小时交通”的里程碑,东起渝中区较场口,西至大渡口区新山村,运行线路如图2所示.列车全程运行时间为38min(含停车时间),已知从较场口发车到牛角沱需l0min(含停车时间),较场口到牛角沱的轻轨铁路长约5km,则较场口到新山村的轻轨线长约为______km(假设各段的平均速度相等)。
18.有一些同学经常在嘈杂的公共场所戴耳机听MP3,为了听得更清晰,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相当于增大了声音的____(“音调、响度或音色”),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听力下降。
19.笛子是一种民间乐器,B处是薄膜,用手按住C、D、E、F、G、H、I洞口时,可吹出不同的音阶如图所示,当笛声发出“3”音阶时,敞开的洞口是 .
20.如图所示,光线从水斜射到玻璃界面上发生的现象,那么图中法线是________,折射角是______度,界面的______S是玻璃
21.为了使和水平方向成50°角的阳光竖直射入井里,那么平面镜的反射面和水平面应成___度角放置;如果太阳光与水平方向夹角增加20°角,仍使阳光竖直射入井里,则平面镜再转_____度角
22.燕子在深20m的平静湖面上方飞过时,它在湖水中的“倒影”是_____像(选填“实”或“虚”),这是由光的
形成.当燕子距水面15m时,“倒影”距离小鸟____m.燕子沿着与水面成30°角的方向以5m/s的速度向水面俯冲,则2s后“倒影”的大小将______.23.“刻舟求剑”是人人皆知的典故,如图所示.郑人之所以没有通过“刻舟”而求得剑,是由于他不懂得________,________的物理知识所致.
24.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两只昆虫,其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A)所示.从图象可知,昆虫___的速度大;5s内昆虫乙通过的路程是 ____ m.
25.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很多种,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接收处减弱噪声。请在下列横线上填上减弱噪声的措施: “掩耳盗铃”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摩托车加上消音器是在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把门窗关上,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26.身高为1.65m的小芳同学站在镜前0.2m处照镜子,她的像离镜面的距离为 m,当她远离镜面后退0.5m后,她与像的距离为 m,镜中的像的大小 1.65m 27.如图3甲所示,玻璃罩内的电铃正在发声,用抽气机将空气抽出,铃声变轻最后消失,这说明声音要依靠____________来传播.在图3乙中,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
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___有关
28如图甲,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射到白屏上,在光屏上 就形成一条彩色光带,紫外线大致在白屏的(上/下)___; 如图乙所示,若在白屏上贴一张红纸,则光屏上就出现__色
29.能正确表示光从空气进入水中的光路是_____
30.一束光线斜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上,它与界面成20°角,反射光线跟折射光线的夹角恰好是90°,则入射角、折射角
分别是________度。三.作图题
31.如图所示,在平面镜前有A、B两光点,人站在镜什么位置观察A、B两点恰好重叠.用作图方法,求出人眼所在位置.
32.如图所示,玻璃水缸底部C点处有一块小雨花石,人眼在A点看到雨花石在B点,要使从A点射出来的一束极细的激光能照到缸底的雨花石上,请画出光路图。
四.实验探究
33..在做“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
(1)李明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了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__________,这是为了 .
(2)在寻找蜡烛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蜡烛_______(填
“A”或“B”)这一侧观察.小明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不能与蜡烛的像重合.请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是 .
(3)张红用跳棋代替点燃的蜡烛进行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她想个办法看清跳棋的像:
. 34.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发声体振幅的关系,小明将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如图),保持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上下拨动钢尺的另一端.发现钢尺被压得越弯,上下振动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这些实验证据他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收集证据时的错误之处是_____
35.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为了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小亮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 ⑴反射角为____。
⑵小亮想探究反射光线与反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他应如何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⑶如果让光线逆着OB 的方向 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 沿着OA的方向射出,这表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
五.综合应用
37.第一次测定铸铁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的实验是在巴黎用下面的方法进行: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声音,这是怎么回事?若管长931m,两次响声间隔2.5s,如果当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38.在一次爆破中,用一条96cm的引火线引爆炸药,如引火线的燃烧速度为0.8cm/s,点火者要跑得500m外的安全区,他点火后跑的速度不小于多少?
39..
第二篇: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2020-2021学年博雅学校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2分)
1.(2分)张明、李彤、周乐三位同学课间在校园里的一棵大树下乘凉。机敏的张明忽然说:“快看呀,这地上的小光斑怎么都是圆的?”其他两位同学一看果然是圆的。就上面的对话我们可以判断属于科学探究的()
A.提出问题 B.设计实验 C.进行实验 D.收集证据
2.(2分)10月18日,博雅学校第十一届运动会隆重开幕,下列有关运动会相关数据估计最合理的是()
A.100m的最快速度约为20m/s B.掷铅球的最好成绩约为632dm
C.跑完100来,小李的心跳2秒约为50次 D.高二组男子3000米的成绩约为11分钟
3.(2分)如图是四位同学用不透明的厚刻度尺测量一木块的长度,你认为正确的是()
A.
C.
4.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可知()
A.物体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B.物体的速度与所用的时间成反比
C.两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2:3
D.两物体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之比为3:2,则两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3:2
5.(2分)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空中降冰雹、小河水结冰、钢水变成钢、岩浆变成石头,都是凝固现象
B.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冰棒的“白气”和人呼出的“白气”,都是液化现象
C.空中的降雪、屋顶上的霜、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都是凝华现象
D.温度计测温物质的选择、喝饮料加冰块、冬天菜窖里放水,都与物质吸放热有关
6.(2分)小昌同学在26℃的实验室里,将温度计放入一杯酒精中,当温度计的示数不再变化时,将温度计取出后,关于他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高于26 ℃ B.先下降,后上升到26 ℃ C.低于26 ℃ D.等于26 ℃
7.(2分)甲、乙两列货车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匀速行驶,甲车上的乘客从一侧的窗口看到田野上的树木向北运动,另一侧窗口看到乙车向北运动,但比树木运动得慢,则()
A.甲、乙两车同时向北运动,乙车比甲机车快
B.甲车向南运动,乙车向北运动
C.甲、乙两车同时向南运动,但乙车比甲机车快
D.若以乙车做参照物,甲车向南运动,树木向北移动
8.(2分)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
C.
9.(2分)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中,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
B.“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音调高
C.不同的乐器同时演奏相同的乐曲,具有相同的音色
D.使用MP3时,调节音量按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
10.(2分)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温(15℃)下,空气中的声速大于水中的声速
B.《蒙面歌王》节目中观众是通过音调猜出歌手
C.声呐利用次声波可以确定鱼群位置和海水深度
D.汽车排气管上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1.(2分)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B.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光在任何形状的物体表面上反射时都遵守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12.(2分)中国的诗词歌赋蕴含丰富的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酒中明月倒影是光的折射
B.“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影子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阴晴圆缺的月亮是自然光源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共赏的天上明月是平面镜所成的像
13.(2分)舞蹈训练室竖直墙壁上安装有平面镜,甲、乙、丙三位同学在平面镜前的位置如图所示,他们位置连线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甲在直角顶点,乙、丙连线平行于平面镜。则()
A.甲与甲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
B.乙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丙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C.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小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D.甲的像与乙的像间的距离大于乙的像与丙的像间的距离
14.如图所示,一些金属条被科技馆工作人员按特殊的方式摆放后,在灯光的照射下就出现了栩栩如生的“飞机”,与“飞机”的形成原理相同的是()。
A.坐井观天,所见甚小 B.海市蜃楼 C.雨后彩虹 D.镜中“花”、水中“月”
15.小轿车驾驶室内装有冷暖空调,可使驾驶室内冬暖夏凉,但是在使用空调过程中常易
造成前方玻璃模糊,影响视线,对此分析,以下正确的是()
A.冬天和夏天玻璃模糊属于不同的物态变化
B.冬天和夏天玻璃模糊这一物态变化过程中都要放热
C.冬天和夏天玻璃模糊都是有“水气”附着在挡风玻璃内侧
D.要使玻璃清晰,冬天应对着玻璃吹热风,夏天应对着玻璃吹冷风
16.甲、乙两同学在同一地点沿平直路面同向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在10 min内都匀速前进,乙同学在前4min速度比甲 大,4 min后停止
B.甲同学在10 min内都加速前进,乙同学只在前4 min加速前进,后才匀速前进 C.甲同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0.5 m/s,乙同学在10 min内的平均匀速是1.0 m/s D.甲同学与乙同学出发后经过4s,在距离出发点240 m相遇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2分)
17.如图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知道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由此可以判定这种物质是____,它的熔点是 ℃,熔化时间大约是____。
18.甲在一根足够长的装满水的钢管一端用力敲一 下,耳朵贴紧在另一端的乙能听到____次敲击钢管的声音;假如同一实验能在月球上去做,则能听到____次敲击钢管的声音。
19.看电视转播的百米赛跑时,我们常常感觉运动员跑得很快,但实际上他们始终处于屏幕上。造成两种观察结果的原因是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即分别以背景 和 ____ 为参照物。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读数为10.59秒,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____s。(保留到小数点后两位)
20.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闪拍频率为5 赫兹,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____运动(选填“匀速直线”或“加速直线”)。小球从C点到E点运动的路程是____ cm,平均速度是____m/s。
21.右图中黑色代表铜片,白色代表铁片。分析 甲、乙两图可知,在相同条件下,____片的热胀冷缩能力显著一些。把他们做成丙图的铜铁双金属片并用于丁图的双金属片温度 计,其中央刻度线为O℃,在气温为-20℃时,指针在中央刻度线的____侧。
22.一台好的音响设备,不仅要起到“扩音”的作用,而且应有较高的“保真度”。从声学上讲,“扩音”是使声音的 变大,较高的“保真度”是要求能较好地保持原声的。
23.某物理兴趣小组在测量一橡皮擦的长度时,用一把刻度尺做了5次仔细的测量,测量结果分别是3.22cm,3.21cm,3.21cm,3.22cm,3.2cm,测量记录错误的是,物体的实际长度是 cm。
24.夜晚当桥上的灯光开亮时,河面上实景与水中“倒影”交相辉映,形成一幅绚丽多彩的图案。已知桥下河水深为3m,桥上一彩灯距水面10m,则该彩灯的“倒影”距水面 m;
若河水再上涨0.5m,则该彩灯与其对应“倒影”相距 m。
25.如图所示,一束激光AO以入射角i照射到液面上,反射光OB射到水平的光屏上。要使光点在屏上向右移动至B′点,若液面的高度不变,则可以通过(选填“增大”或“减小”)入射角的方法实现;若保持激光的入射角不变,则液面____(填“升高”或“降低”)。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6.(6分)某小组同学做了“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装置与表格数据如下,但还存在以下疑问,请你帮他解答:
路程(米) | 运动时间(秒) | 平均速度(米/秒) |
s1=2 | t1=5 | v1=0.4 |
s2=1 | t2=3 | v2= |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
(2)如图所示,斜面长2米,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底端所用的时间是5秒,如果在斜面中点装上金属片,测得小车从斜面顶端运动到金属片的时间为3秒,将测量数据填入表中,请计算小车通过上半段的平均速度v2= m/s(保留一位小数)。
(3)本次实验中斜面的作用是使小车做(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27.(8分)某实验小组在我市富乐山公园山顶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时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a、b所示.小组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1)图 是水在沸腾前气泡的情况;同时,从记录的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此时水沸腾的温度是 ℃。
时间/min | … | |||||
温度/℃ | … | |||||
时间/min | … | |||||
温度/℃ | … |
(1)
本实验中,要缩短加热时间使水尽快沸腾,可采取的措施是。
(2)
在探究结束后,四位同学分别交流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水的温度和时间关系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中能正确反映研究水沸腾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是()
30.(12分)小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先将一块厚度为0.5 cm的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 上面(玻璃板的P、Q两个平面都是可以作为平面镜使用的);然后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分别竖直置于玻璃板两侧;点燃玻璃板P平面左侧的蜡烛A,进行实验。
(1)实验中,小华在玻璃板P平面侧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2个清晰的像,分别位于A′和A”处,如图所示。其中A′处的像是蜡烛A通过玻璃板的(选填‘P”或“Q”)平面成像得到的。
物距U(厘米) | 5.0 | 6.0 | 7.0 | 8.0 |
像距V(厘米) | 4.5 | 5.5 | 6.5 | 7.2 |
(2)小华按照图中的测量方法,改变蜡烛A的位置,认真测量并记录了一组数据:然后
得出像距小于物距的结论。何文的测量错误是(选填“物距”或“像距”)测量发生了错误,修正方法是(选填:物距加玻璃板厚度、物距减玻璃板厚度、像距加玻璃板厚度、像距减玻璃板厚度)。
(3)如果实验中玻璃板放得没有与桌面垂直,稍有倾斜,则实验时会发生以下现象中的哪一种____。
A.一定看不到玻璃板后的像
B.若玻璃板向前倾,像会变长,玻璃板后的蜡烛不能与像重合
C.若玻璃板向后倾,像会变短,玻璃板后的蜡烛不能与像重合D.像会向上或向下移,玻璃板后蜡烛不能在桌面上与像重合(4)某同学学习了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后,回家途中,站在离平面玻璃制的地铁安全门外0.5米候车。地铁进站后,安全门向两侧打开,该同学在左右两侧安全门中成像的情况分析正确的是____。
A.随着安全门的打开,门后的像会逐渐远离本人
B.在两侧安全门中成的像越来越小,直至不成像
C.都成完整的像,且像到他的距离为1米
D.随着门的打开在两侧门中各成一半像,并分别向左右移动
(5)若蜡烛以0.1m/s的速度远离玻璃板,则像相对物的速度为____m/s。
四、综合题(在解答时应写出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
31.小明家暑假买了一辆小车,铭牌上标有小车的车长4.0m,车宽2.0m,最高车速为200km/h.星期天小明爸爸驾车带小明到东湖风景区游览,途经八一路,如图是通过该路的某一十字路口处,当它与斑马线的中点B相距60m时,马路边上有行人正好在斑马线中间A点出发沿AB以1m/s的速度横穿马路,A、B间的距离为8m,且该路的限速为40km/h.试计算通过十字路口时小明爸爸的驾车速度应控制在什么范围之内才不会撞到行人?
32.如图(a)所示,停在公路旁的公安巡逻车利用超声波可以监测车速:巡逻车上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就能测出车速。在图(b)中,P1、P2是测速仪先后发出的两次超声波信号,n1,n2分别是测速仪检测到的P1、P2经反射后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1与P2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8秒,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米/秒,假设被测汽车沿直线匀速行驶。
(1)图b中每小格表示的时间是 s。
(2)测速仪第一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反射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 ______m。
(3)测速仪第二次发出的信号到被测汽车收到时,汽车距测速仪的距离是 ______m.由此可知,汽车是在向测速仪______(填“靠近”或“远离”)的。
(4)汽车的行驶速度是多少m/s?(写出解答过程)
第三篇: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分析
李君双
一、试题特点: 第一、覆盖面广。
第二、注重考查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第三、题型结构分配合理,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水平。第四、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没有繁难偏旧题目出现,难易适度。主客观试题比例恰当,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正确理解和准确记忆、较灵活的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
二、遵循课标,贯彻新课改理念:
第一、试题以学生生活中的诸多事例或所见所闻的事情为素材,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如,平面镜的应用、放大镜、日食月食、筷子变弯、池水变浅等等。
第二、注重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师转变教学方法。
二、学生答题基本情况:
一至 四个班合格率依次为:46、74、47、66,平均成绩依次为:58、66、55、64.平均合格率58.25,平均成绩60.75,优秀生很少,不超过10个。
三、答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第一、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致使成绩不是很理想。第二、学得较死,面对考查知识的简单应用时束手无策。第三、科学探究重视不够,捕获信息的能力差。第四、物理术语积累少,表达能力差。
四、教与学中的策略
1、紧扣课标和教材,夯实基础。特别要搞好概念教学,弄清概念的物理意义。万丈高楼从地起,学生没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就无法谈及应用,举一反三就更是不可能。
2、努力实践新课标,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尽管教师、学生在教和学中从观念到行动有了一定的转变,在向课改理念靠拢,但经验教学仍为主导。在实验教学、学习方法传授、重视知识应用等方面仍然做得不够;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捕获信息能力、思维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仍有欠缺;在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等方面还很薄弱。
3、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科学探究不只是要求学生会做几个此类题目,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教学中传授科学探研的知识方法、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研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教学中把握好尺度。不求难,要求活;不求深,要求熟。2011、11、8、
第四篇:八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分析
年级物理期中试卷分
一、试卷的简要评价
1、试题特点:
覆盖面广,注重考查重点知识,题型结构分配合理,比较注重考查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水平,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没有繁难偏旧题目出现,难易适度。主客观试题比例恰当,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较灵活的应用,而不是死记硬背,试题体现了服从于教学和服务于教学的思想,同时对今后的物理教学又起到了正确的导向和指导作用。
2、与教材的结合:
整套试题与教材紧密结合,考查的所有知识点均源于教材,而素材又不局限于教材,而是来之于学生生活和社会大背景中。
3、遵循课标,贯彻新课改理念:
第一、试题以学生生活中的诸多事例或所见所闻的事情为素材,体现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理念。
第二、关心科技发展。尽管八年级学生刚开始学习物理,所积累的物理知识还不多,但试卷不失时机,将高科技中与学生所学有联系的事例作为题材。
第三、注重科学探究,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师转变教学方法。
二、答题中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基础知识掌握不牢,致使成绩不是很理想。
2、学得较死,面对考查知识的简单应用时束手无策。
3、科学探究重视不够,捕获信息的能力差。
4、物理术语积累少,表达能力差。
三、教与学中的策略
1、紧扣课标和教材,夯实基础。特别要搞好概念教学,弄清概念的物理意义。万丈高楼从地起,学生没有扎实的物理基础,就无法谈及应用,举一反三就更是不可能。
2、努力实践新课标,切实转变教学方式。尽管教师、学生在教和学中从观念到行动有了一定的转变,在向课改理念靠拢,但经验教学仍为主导。在实验教学、学习方法传授、重视知识应用等方面仍然做得不够;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捕获信息能力、思维能力、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仍有欠缺;在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技发展等方面还很薄弱。
3、加强科学探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科学探究不只是要求学生会做几个此类题目,更重要的是要在平时教学中传授科学探研的知识方法、引领学生进行科学探研活动,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4、教学中把握好尺度。不求难,要求活;不求深,要求熟。
张乐云 2017、11
第五篇:2017八年级物理上册期中试卷分析
2017-2018学年秋季学期期中试卷分析
八年级物理(上册)
磨黑中学
陈红波
一、考试成绩统计
八年级期中实考100人,最高分97分,最低分6分,优秀人数6人,优秀率6%,及格人数48人,及格率48%;分数段:90分以上6人;80-89分10人;70-79分15人;60-69分17人;50-59分9人;50分以下43人。
二、试卷的特点.试卷覆盖面广,知识点分布合理,共24个小题,对八年级上册的主要知识点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考察,突出了能力的要求,基础题比重大,双基考察得到了真正落实.这份试卷作为初二上学期的期中测试,主要考察了机械运动、声现象和物态变化三个章节的知识点,试题的设计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基础部分注重考查了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并且大部分以生活中的现象展现,让学生联系物理知识做简单分析、判断和表达,渗透了“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生活”的理念。本试卷强化了实验考察,重点突出在科学探究上,科学探究的考察范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书内拓展到书外,强调了学生对探究过程的体验和感悟,突出了学生的自主发展。从难度、区分度及探究题的设计上对往后的物理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题型分析及学生答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选择题、填空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与技能,作图题、探究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1、选择题反映出学生对基础知识重视不够。其中出错率高的有6题、8题。第6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物态变化的相关知识点把握不到位,今后教学中要加强此类问题的教学,多举例子让学生明白。第8题学生出错的原因在于图像的数据读取和判断上的偏差,与v-t图像混淆,今后教学中对重要知识一定要强化,不能让学生含糊不清,失分的关键是对速度的物理意义不明确,在今后教学中能做实验的一定做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感悟。
2、填空题也是考察基础知识,反映出学生间差异很大。有部分学生不会分析问题或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知识理解不到位。其中错误较多的有第10题、14题、15题。学生失分的关键是不知道实际生活中做功的实例,不能充分理解出题者的意图及考察的力学知识,另外,学生只会死记硬背定义和公式,不会活用,导致失分严重,今后教学一定让学生把知识学活,学牢。
3、作图题主要考查学生的作图动手能力。错的较多的是长度的读数,很多学生没有估读,多数同学因为粗心、审题不够仔细,没有认真数刻度,使体温计的读数偏差较大。
4、实验探究题主要考察三维教学目标中的过程与方法。反映出的问题是学生分析不到位、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不会用文字概括。比如第20题,探究影响响度的因素,学生把不会前后联系,根据自己的凭空猜想作答,导致丢分较多,第21题,探究固体熔化特点,这是前几年中考常出现的题型,很多学生对晶体的熔化特点不理解,不会分析数据而错的较多,今后教学中实验仪器的作用一定给学生解释清楚,并且要求学生用规范的物理语言揭示问题。
5、由于初二上册期中前只学了速度公式,综合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和速度公式的运用等知识点,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计算题是学生丢分最多的题,基础较差的学生基本空白。第23题和24题主要是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搞不清楚,不会灵活转换;s=vt公式记不住,不会运用,乱带公式导致的错误较多。
四、今后改进措施:
1.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知识点讲解要细致到位,确保基础知识的得分,在学生掌握和理解“双基”基础上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注意纠正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习惯性错误,培养规范的学习习惯。
2.更新教学观念,尽可能创设物理情景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物理过程,注意挖掘与生活相关的物理现象,结合身边的物理情景,活化物理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让学生的头脑中不再是枯燥的公式、概念和规律。
3.注重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提问题的能力、实验能力、概括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平时要有目的具体指导,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训练。
4.有意识培养学习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能让学生说的、做的,教师一定不要代替,让学生不仅想说,敢说还要会说,不仅想做、敢做,还要会做。
5.在平时的训练中,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审题方法、过程的指导,提高审题的速度和正确率。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