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试题库6

时间:2019-05-14 11:17: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统计学试题库6》,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统计学试题库6》。

第一篇:统计学试题库6

单选题

1.设在因子共有r个水平,每个水平下抽n个单位的样本数据。则

3.双因素(A、B因素分别有r和n个水平)无交互作用下的方差分析,则有

A.B.C.D.2.方差分析中的F统计量是决策的根据,一般说来

A.F值越大,越有利于拒绝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

B.F值越大,越有利于接受原假设拒绝备选假设

C.F值越小,越有利于拒绝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

D.F值越小,越不利于接受原假设拒绝备选假设 A.SST、SSA和SSE的自由度分别是:(nr-r)、(r-1)、(nr-r)

B.SST、SSA和SSE的自由度分别是:(nr-1)、(r-r)、(nr-1)

C.SST、SSA和SSE的自由度分别是:(nr-1)、(r-1)、(nr-r)

D.SST、SSA和SSE的自由度分别是:(nr-1)、(nr-r)、(r-1)

4.以下是一个双因素无交互作用下的方差分析表:则(X,Y,Z)为

A.(161.0667,0.092371,0.706226),A、B两因素都对实验 结果有显著影响

B.(161.0667,0.706226,0.092371),A、B两因素都对实验 结果无显著影响

C.(0.092371,161.0667,0.706226),A、B两因素都对实验 结果无显著影响

D.(0.706226,161.0667,0.092371)A、B两因素都对实验结 果有显著影响

5.在双因素的方差分析中,考虑交互影响的作用,我们

A.通过重复实验方式来分析交互作用是否显著

B.通过预先实验方式来分析交互作用是否显著

C.先不考虑交互作用,如果实验结果两个因素都不显著时才考 虑重复实验

D.不管有无交互影响,我们都进行重复实验

多选题

1.方差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可以分为

A.单因素方差分析

B.多因素方差分析

C.双因素方差分析

D.双因素无交互影响方差分析

E.双因素有交互影响方差分析

4.若采用方差分析法来推断某个因素对所考察的指标有无显著影响,该因素有K个水平,样本容量为N,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检验统计量=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

B.检验统计量=组间均方差/组内均方差 3.进行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假设条件有

A.每次试验都是独立进行

B.各样本都来自正态总体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样本的样本量相等

E.各总体分布相互独立 2.对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描述正确的有

A.通过方差的比较,检验各因子水平下的均值是否相等

B.方差分析比较之前应消除自由度的影响

C.方差比较的统计量是F统计量

D.方差分析的实质是对总体均值的统计检验

E.方差分析的因子只能是定量的,不然就无从进行量化分析

C.组间均方差=组间平方和/K-1

D.组间均方差=组间平方和/N-K

E.检验统计量的分布为F(K-1,N-K)

5.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组间方差显著大于组内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 显著

B.组内方差显著大于组间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 显著

C.拒绝原假设时,可推断各水平的效应完全没有相同的

D.拒绝原假设时,可推断各水平的效应是不完全相同的

E.各水平下的样本单位数是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的

判断题

方差分析中用来检验原假设的统计量是:F=MSA/MSE~ 1.F(r-1,nr-r)。

2.对于给出的显著性水平α,查F分布表得临界值Fa(r-1,nr-r),正确 错误 当F>Fa时,接受原假设,拒绝备选假设,认为所检验因素对总体有显著影响;当F

当检验结果是拒绝原假设时,我们认为各总体的均值不等,至于哪个总体均值大,哪个总体均值小,方差分析本身不能立即得出4.结论;如果要得到各总体均值大小的排序信息,还需要借助“多重比较”法。

正确 错误

3.方差分析需满足的假设条件是:(1)样本是独立的随机样本;(2)各样本皆来自正态总体;(3)样本数据多少有齐性。正确 错误

正确 错误

设在因素A(r个水平)与因素B(n个水平)每一对水平搭配下重复试验的次数都是m,离差平方和分解为:5.SST=SSA+SSB+SSAB+SSE,则它们的自由度分别是:rnm-

1、r-

1、n-

1、rn(m-1)和(r-1)(n-1)。

正确 错误

单选题 1.设在因子共有r个水平,每个水平下抽n个单位的样本数据。则

3.双因素(A、B因素分别有r和n个水平)无交互作用下的方差分析,则有

A.B.C.D.你的答案: [] 2.方差分析中的F统计量是决策的根据,一般说来

A.F值越大,越有利于拒绝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

B.F值越大,越有利于接受原假设拒绝备选假设

C.F值越小,越有利于拒绝原假设接受备选假设

D.F值越小,越不利于接受原假设拒绝备选假设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A ] A.SST、SSA和SSE的自由度分别是:(nr-r)、(r-1)、(nr-r)

B.SST、SSA和SSE的自由度分别是:(nr-1)、(r-r)、(nr-1)

C.SST、SSA和SSE的自由度分别是:(nr-1)、(r-1)、(nr-r)

D.SST、SSA和SSE的自由度分别是:(nr-1)、(nr-r)、(r-1)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C ] 正确答案: [B ]

多选题 1.方差分析针对不同情况可以分为 A.单因素方差分析 4.以下是一个双因素无交互作用下的方差分析表:则(X,Y,Z)为

A.(161.0667,0.092371,0.706226),A、B两因素都对实验结果有显著影响

B.(161.0667,0.706226,0.092371),A、B两因素都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

C.(0.092371,161.0667,0.706226),A、B两因素都对实验结果无显著影响

D.(0.706226,161.0667,0.092371)A、B两因素都对实验结

果有显著影响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C ]

5.在双因素的方差分析中,考虑交互影响的作用,我们

A.通过重复实验方式来分析交互作用是否显著 B.通过预先实验方式来分析交互作用是否显著

C.先不考虑交互作用,如果实验结果两个因素都不显著时才考虑重复实验

D.不管有无交互影响,我们都进行重复实验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A ]

B.多因素方差分析

C.双因素方差分析

D.双因素无交互影响方差分析

E.双因素有交互影响方差分析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A,B,C,D,E,] 2.对方差分析的基本原理描述正确的有

A.通过方差的比较,检验各因子水平下的均值是否相等

B.方差分析比较之前应消除自由度的影响

C.方差比较的统计量是F统计量

D.方差分析的实质是对总体均值的统计检验

E.方差分析的因子只能是定量的,不然就无从进行量化分析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A,B,C,D,] 3.进行方差分析需要满足的假设条件有

A.每次试验都是独立进行

B.各样本都来自正态总体

C.各总体的方差相等

D.各样本的样本量相等

E.各总体分布相互独立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A,B,C,]

4.若采用方差分析法来推断某个因素对所考察的指标有无显著影响,该因素有K个水平,样本容量为N,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检验统计量=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

B.检验统计量=组间均方差/组内均方差

C.组间均方差=组间平方和/K-1 D.组间均方差=组间平方和/N-K E.检验统计量的分布为F(K-1,N-K)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B,C,E,] 5.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则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组间方差显著大于组内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

显著 B.组内方差显著大于组间方差时,该因素对所考察指标的影响显著

C.拒绝原假设时,可推断各水平的效应完全没有相同的D.拒绝原假设时,可推断各水平的效应是不完全相同的E.各水平下的样本单位数是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的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A,D,E,]

判断题

方差分析中用来检验原假设的统计量是:F=MSA/MSE~ 1.F(r-1,nr-r)。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T ]

对于给出的显著性水平α,查F分布表得临界值Fa(r-1,nr-r),当F>Fa时,接受原假设,拒绝备选假设,认为所检验因素对总体 2.有显著影响;当F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F ]

方差分析需满足的假设条件是:(1)样本是独立的随机样本;(2)3.各样本皆来自正态总体;(3)样本数据多少有齐性。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F ]

当检验结果是拒绝原假设时,我们认为各总体的均值不等,至于哪个总体均值大,哪个总体均值小,方差分析本身不能立即得出结论;4.如果要得到各总体均值大小的排序信息,还需要借助“多重比较”法。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T ]

设在因素A(r个水平)与因素B(n个水平)每一对水平搭配下重 5.复试验的次数都是m,离差平方和分解为:SST=SSA+SSB+SSAB+SSE,则它们的自由度分别是:rnm-

1、r-

1、n-

1、rn(m-1)和(r-1)(n-1)。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F ] 更多相关资料 http://

http://

第二篇: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B)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

15、年龄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

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 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 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 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

E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 D、商品使用寿命

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BE)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

D、数量指标

E、变量

9、连续变量的数值(ACD)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 取得

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

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

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BCE)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知识点二:统计调查

二、是非题

1、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F

2、统计调查中的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是一致的F

3、统计报表一般属于经常性的全面调查T

4、统计报表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基础的内部报表。T

5、由于直接观察法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因而在进行大规模调查时,应采用这种方法。F

6、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计量科学依据的方法是抽样调查。T

7、单一表能容纳较多的标志,因而能把许多单位的资料填列于一张表中,这有利于比较和分析。F

8、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的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T

9、当调查项目较多时,应采用一览表。F

10、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行调查称为普查。T

1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F

三、单项选择题

1、通过调查大庆、胜利等几大主要油田来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C)C、重点调查

2、了解某企业的期末在制品数量,由调查人员亲自到现场观察计数,这种收集资料的方式属于(B)。B、直接观察法

3、我国目前收集统计资料的主要形式是(D)D、统计报表

4、统计调查收集的资料主要是指(A)A、原始资料

5、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C)C、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

6、在现实生活中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全面调查方式是(C)C、抽样调查

7、作为一个调查单位(B)B、可以有多个标志

8、(D)是统计工作的根本准则,是统计工作的生命线D、真实性

10、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是(B)B、时点现象的所属时间

11、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统计调查可以分为(B)B、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1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标准是(C)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

13调查时间是指(A)A、资料所属的时间

14、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C)C、某一数量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比重大的单位

15、典型调查中的典型单位是(D)D、具有代表性的少数单位

四、多项选择题

1、普查属于(ABD)A、专门调查B、全面调查 C、非全面调查 D、一次性调查 E、经常性调查

2、常用的收集资料的方式有(ABD)A、报告法B、采访法C、大量观察法 D、直接观察法

E、问答法

3、专门调查包括(ABEF)A、普查B、抽样调查C、定期报表D、全面报表E、典型调查

4、下列社会经济资料的收集,可采用经常性调查方式的有(ACE)A、商品库存量

B、职工人数C、工业总产值D、企业固定资产价值E、企业工伤事故情况

5、为了解全国乡镇企业情况而进行调查,则每一个乡镇企业是(BCE)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D、调查项目E、标志的承担者

6、统计调查(ABE)A、是收集原始资料的工作 B、是统计工作的基础环节

C、是统计工作中承前启后的阶段D、所取得的资料都是数字资料 E、所取得的资料直接说明总体单位的特征

7、抽样调查具有(ABCDE)等特点A、随机原则B、数量方面的推算C、适用面广

D、可靠性高

E、误差可以计算和控制

8、统计调查项目(ABE)A、是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B、是调查的具体内容

C、是指标名称D、都表现为具体数值

E、是调查单位应承担的调查标志

9、统计报表的特点是(ABCDE)A、自上而下统一布置B、自下而上逐级填报 C、按规定的报送时间上报D、按统一的表式和项目填报E、一般属于全面调查

知识点三: 统计整理

二、是非题

1、按一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简单分组,按多个标志进行的分组是复合分组。F

2、手工汇总中的折叠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但一旦出错需从头返工。T

3、手工汇总中的点线法只能汇总单位数,不能汇总标志值。T

4、统计表中如果不存在某项数字时,应用符号“ — ”表示。T

5、统计分组的首要问题就是正确划分各组的界限。F

6、在编制变量数列时,若资料有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则宜采用开口组表示。T

7、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且组限只能是重叠组限表示法。T

8、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是指当某单位的标志值恰好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入该组。F

9、次数分布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用表格表示,另一种是用图表示。F

10、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资料进行汇总、加工处理。F

11、能够对总体进行分组,是由于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决定的。F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分组的依据是(A)A、标志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A)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3、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B)B、反比

4、简单分组与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D)D、选择的分组标志的数量不同

5、等距分组适合于(B)B、变量变动比较均匀的情况

6、确定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一般要求(B)B、重叠

7、简单表与分组表的区别在于(A)A、主词是否分组

8、统计表的横行标题表示各组的名称,一般应写在统计表的(B)B、左方

9、在统计汇总时,如果只要求计算各组分配的单位数,可采用(B)B、划记法

10、在填写统计表时,当发生某项不应有数字时,用(C)符号表示.C、—

11、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B)

B、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

12、累计次数或累计频率中的“向上累计”是指(C)C、将各组次数或频率从变量值最低的一组向最高的一组依次相加

13、要准确地反映异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应采用()A、次数

B、累计频率

C、频率

D、次数密度

14、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末组的组中值为(C)。

C、230

四、多项选择题

1、统计资料整理的内容一般包括(ABCE)A、资料审核B、统计分组 C、统计汇总

D、统计分析

E、编制统计表

2、下列分组中属于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BCDE)A、职工按工龄分组

B、企业按所有制属性分组

C、教师按职称分组 D、人口按地区分组

E、人口按文化程度分组

3、下列分组中属于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有(ABD)A、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B、职工按工龄分组

C、企业按隶属关系分组D、企业按年产量分组E、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4、在组距数列中,组距大小与(CE)A、单位数的多少成正比

B、单位数的多少成反比C、单位数的多少无关系

D、组数多少成正比 E、组数多少成反比

5、统计表从内容上看由(DE)组成。A、总标题 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 D、主词E、宾词

6、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ABE)A、区分现象的类型

B、反映现象总体的内部结构 C、比较现象间的一般水平

D、分析现象的数量变化 E、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7、组距数列中影响各组分配次数的因素是(ABC)A、组距的大小

B、组数的多少

C、不同的组限 D、变量值的大小

E、分组标志的性质

8、选择分组标志时应考虑的因素有(ABD)A、统计研究目的或分组目的B、标志能否反映事物本质C、是区分事物数量差别还是性质差别

D、现象所处的客观历史条件 E、变量是连续变量还是离散变量

9、统计资料审核主要是审核资料的(ABC)A、准确性B、及时性C、完整性D、代表E、科学性

10、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一般有(ABE)A、逐级汇总B、集中汇总C、手工汇总 D、电子计算机汇总

E、逐级汇总与集中汇总相结合

11、广义的统计表从其用途上看包括(ABC)A、调查表

B、汇总表

C、分析表

D、简单分组表

E、复合分组表

1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D)A、是上限与下限的中点B、在开口组中可参照相邻组来确定C、在开口组中无法计算D、是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E、就是组平均数

13、统计表从形式上看由(ABC)组成。A、总标题B、横行标题C、纵栏标题D、主词E、宾词

14、组距式分组仅适合于(AC)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D、离散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小 E、连续变量且变动幅度较大

二、是非题

1、同一总体中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期长短成有关,时点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点间隔长短没有直接关系。T

2、A、B、C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完成程度分别为95%、100%、105%,则这三个企业产量计划平均完成程度为100%。F

3、强度相对指标是又两个不同质的指标对比得到的,其计量单位用复名数表示。F

4、如果两个变量数列的标准差相等,则它们的平均数的代表性也一定相同。F

5、平均差与标准差都表示各标志值对其算术平均数的平均离差。T

6、直接用标准差比较两个平均数代表性大小的前提条件是两个被比较的平均数相等。T

7、根据组距数列计算的算术平均数只是一个近似值。T

8、当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时,宜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数。T

9、当变量数列的单位数不多或单位数虽多但无明显集中趋势时,则不宜计算众数。T

10、算术平均数易受极大值影响,而调和平均数易受极小值影响。T

三、单项选择题

1、某企业计划规定本年产值比上年增长4%,实际增长6%,则该企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B)B、101.9%

2、在出生婴儿中,男性占53%,女性占47%,这是(D)A、比例相对指标B、强度相对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D、结构相对指标

3、在加权算术平均数中,如果各个变量值都扩大3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三分之一,则平均数(C)C、扩大3倍

4、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C)C、数学处理方法不同

5、若两数列平均水平不同,在比较两数列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D)D、标准差系数

6、某班学生50名,男女生各占一半,该班学生性别成数的方差为(A)A、0.25

7、将粮食产量与人口数相比得到的人均粮食产量指标是(D)D、强度相对数

8、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方和为(C)

C、最小值

9、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时,如果众数组的两个邻组的次数相等,则(B)B、众数组的组中值就是众数

10、不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标志变异指标是(A)A、全距

11、在标志变异指标中,能相对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是(D)D离散系数

12、甲、乙两生产小组人均月工资分别为420元和537元,其方差均为80元,则两小组人均工资的代表性(C)

C、甲小于乙

13、平均指标中最常用的是(A)A、算术平均数

14、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常用的是(D)D、离散系数

15、已知5个水果商店苹果的单价和销售额,要求计算这5个商店苹果的平均单价,应采用(C)

C、加权调和平均法

16、比较相对指标是(A)A、同类现象在不同空间上对比

17、正确计算和应用相对指标的前提条件是(A)A、正确选择对比基础

18、由组距数列确定众数,如果众数组前一组和后一组次数相等,则众数值。(D)等于组中值

19、标志变异指标中最容易受极端值影响的是(B)

B、平均差

20、简单算术平均数作为加权算术平均数特例的条件是(A)A、各组权数相等

21、各标志值加上(或减去)某一常数后计算的平均数(C)C、等于原平均数加上(或减去)该常数

22、平均差与标准差计算公式中的平均数是(A)A、算术平均数

23、已知总体平均数为15,各标志值平方的平均数为250,则方差为(B)

B、25

24、下列指标中用无名数表示的是(D)

D、离散系数

25、已知某局12个企业的职工人数和工资总额,计算该局职工的平均工资时应采用(A)。

A、简单算术平均法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指标中属于时期指标的有(ABCD)A、全年出生人数B、国民生产总值

C、粮食总产量 D、商品销售额

E、产品合格率

2、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B)A、年末人口数

B、钢材库存量C、粮食产量

D、工业总产值

E、经济增长率

3、总量指标的计量单位有(ABCDE)A、货币单位B、劳动量单位C、自然单位

D、度量衡单位

E、标准实物单位

4、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CD)A、计划完成程度许多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D、强度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5、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ABCD)A、受各组变量值大小的影响B、受各组次数多少的影响

C、随X的增大而增大

D、随X的减少而减少E、与次数多少成反比关系

6、下列指标中属于平均指标的有(CDE)A、全员劳动生产率

B、工人劳动生产率

C、人均国民收入D、平均工资

E、居民家庭收入的中位数

7、能全面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变异程度的指标有(CDE)A、平均数B、全距C、平均差D、标准差

E、标准差系数

8、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关系表现为(ABCDE)A、总量指标是计算相对指标的基础

B、相对指标能补充总量指标的不足C、相对指标可表明总量指标之间的关系

D、相对指标要与总量指标结合应用E、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都是综合指标

9、易受极端值影响的平均指标有(ABC)A、算术平均数 B、调和平均数

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

E、众数

10、众数和中位数(ADE)A、都是位置平均数B、都不是平均数

C、都受极端值的影响D、都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E、都是代表值

11、标志变异指标(ABD)A、是衡量平均指标代表性的尺度

B、可用来研究现象发展变化的均衡性与协调性C、反映现象的集中趋势D、反映现象的离中趋势E、既反映集中趋势,又反映离中趋势

12、相对指标的计量形式可以是(ABCDE)A、系数 B、倍数 C、成数

D、百分数

E、复名数

13、相对指标中分子与分母不可以互换位置的有()

A、计划完成程度许多相对指标

B、结构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E、动态相对指标

14、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指标的是()

A、人口密度

B、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C、人口出生率 D、人口自然增长率

E、男女性别比例

知识点五: 时间数列和动态分析

二、是非题

1、将总体系列不同的综合指标排列起来就构成时间数列。

2、用几何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与中间各期水平的大小无关。

3、编制时点数列,各项指标的间隔长短必须保持一致。

4、用水平法计算的平均速度,实质上只反映了现象首末水平的变化。

5、对于同一资料,按水平法和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是相等的。

6、用方程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的大小取决于各期发展水平总和的大小。

7、半数平均法的数学依据是变量的实际值与理论值的离差平方和为最小。

8、通过时间数列前后各时间上指标值的对比,可以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过程及其规律。

9、时期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和它所对应时期的长短有直接关系。

10、时点数列中各个时点的指标值可以相加。

11、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时期内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12、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序时平均数的计算采用“首尾折半简单算术平均法”

13、事物的发展变化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长期趋势是根本的因素,反映现象的变动趋势。

14、采用偶数项移动平均时必须进行两次移动平均。

15、用半数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如果所给时间数列为奇数项,则可把时间数列的第一项删去。

三、单项选择题

1、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的基础是()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增长速度

2、序时平均数又称作()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平均增长速度

D、静态平均数

3、现有5年各个季度的资料,用四项移动平均对其进行修匀,则修匀后的时间数列项数为()

A、12项

B、16项

C、17项

D、18项

4、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5、历年的物资库存额时间数列是()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动态数列

D、相对数动态数列

6、由间隔不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以()为权数

A、时期长度

B、时点长度

C、间隔长度

D、指标值项数

7、计算动态分析指标的基础指标是()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发展水平

8、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在确定平均的项数时()

A、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B、不必须考虑现象有无周期性变动

C、可以考虑也可以不考虑周期性变动

D、平均的项数必须是奇数

9、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值可以相加的是()

A、相对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点数列

10、一般平均数与序时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两者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

B、都可消除现象在时间上波动的影响

C、都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

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

11、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7.1%、3.4%、3.6%、5.3%,则定基增长速度是()

A、7.1%*3.4%*3.6%*5.3%

B、(7.1%*3.4%*3.6%*5.3%)-1 C、107.1%*103.4%*103.6%*105.3%

D、(107.1%*103.4%*103.6%*105.3%)-1

12、平均增长速度是()

A、环比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B、总增长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D、平均发展速度减100%

13、时间数列中的平均发展速度是()

A、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

B、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

D、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14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长量

15、半数平均法适用于()

A、呈直线趋势的现象

B、呈二次曲线趋势的现象 C、呈指数曲线趋势的现象

D、三次曲线趋势的现象

16、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正值,则这条直线呈(A、下降趋势

B、上升趋势

C、不升不降

D、无法确定

17、用最小平方法配合直线趋势,如果y=a+bx中b为负值,则这条直线呈(A、下降趋势

B、上升趋势

C、不升不降

D、无法确定

18、如果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量大致相等,则适宜配合()

A、直线模型

B、抛物线模型

C、曲线模型

D、指数曲线模型

19、累计增长量等于()

A、报告期水平与基期水平之差

B、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差 C、报告期水平与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差

D、逐期增长量之差 20、增长1%的绝对值是()

A、增长量与增长速度之比

B、逐期增长量与定基增长速度之比 C、增长量与发展速度之比

D、前期水平除以100

四、多项选择题))

1、各项指标值不能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有()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相对数时间数列

D、平均数时间数列

E、变量数列

2、时期数列的特点是()

A、指标数值具有可加性

B、指标数值不能直接相加

C、指标数值通过连续登记加总取得

D、指标数值只能间断计量

E、指标数值的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

3、下列数列中属于时点数列的有()

A、历年银行储蓄存款余额

B、历年产值

C、各月末职工人数

D、各月商品销量

E、历年粮食库存量

4、历年国民生产总值数列是()

A、绝对数时间数列

B、相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时期数列

E、时点数列

5、某企业2000年总产值为50万元,2003年为100万元,则2003年的总产值比2000年()

A、增长了50万元

B、增长了100%

C、增长了50% D、翻了一番

E、翻了两番

6、已知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和时期数,便能计算出()

A、平均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水平

C、各期定基发展速度

D、各期逐期增长量

E、累计增长量

7、平均发展速度是()

A、环比发展速度的动态平均数

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D、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代表值

E、最末水平与最初水平之比的N次方根

8、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循的原则有()

A、时间长短应该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一致

C、指标的经济内容应该一致

D、指标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计量单位应该一致

E、指标数值的变化幅度应该一致

9、时间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不同可分为()

A、时期数列

B、时点数列

C、绝对数时间数列

D、相对数时间数列

E、平均数时间数列

10、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数量关系是()

A、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B、两个相邻的定基发展速度之比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的基期一致

D、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和

E、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之差

11、下列社会经济现象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A、某商店各月商品库存额

B、某商店各月商品销售额

C、某企业历年内部职工调动工种人次数

D、某供销社某年各月末人数

E、某企业历年产品产量

12、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具体包括()

A、发展水平

B、平均发展水平

C、发展速度

D、增长量

E、增长速度

13、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具体包括()

A、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增长速度

D、增长量

E、平均增长速度

14、影响时间数列变化的因素有()

A、基本因素

B、偶然因素

C、主观因素 D、循环变动因素

E、季节因素

15、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

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

C、分段平均法

D、最小平方法

E、趋势剔除法

16、在直线趋势方程y=a+bt中的参数b表示()

A、趋势值

B、趋势线的截距

C、趋势线的斜率 D、当t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增减的数值

E、当t=0时,y的数值

知识点六:统计指数

二、是非题

1、广义指数就是各种相对数。

2、总指数就是加权指数。

3、编制综合指数的关键问题是同度量因素及其时期的选择。

4、编制平均数指数,实质上就是计算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5、如果物价上涨10%,则现在100元钱只值原来的90元了。

6、总指数可分为质量指标指数和数量指标指数,而个体指数不能这样分。

7、在我国统计实践中,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固定加权平均法。

8、总指数能说明不可相加现象总变动的情况。

9、综合指数中同度量元素的时期是可以选择的。

10、质量指标指数是反映总体内涵变动情况的相对数。

11、因素分析的目的就是要测定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

12、对于多因素分析要使用连锁替代法。

13、工资总额增长10%,平均工资下降5%,则职工人数应增长15%。

14、平均指标指数实际上就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15、综合指数可以同时研究几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变动程度。

16、综合指数是根据全面资料计算的,平均数指数是根据非全面资料计算的。

三、单项选择题

1、总指数的基本形式是()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

D、调和平均数指数

2、统计指数按其所反映的指标性质不同可分为()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C、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3、数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4、质量指标指数的同度量因素一般是()

A、基期质量指标

B、报告期质量指标

C、基期数量指标

D、报告期数量指标

5、统计指数是一种反映现象变动的()

A、绝对数

B、相对数

C、平均数

D、序时平均数

6、副食品类商品价格上涨10%,销售量增长20%,则副食品类商品销售总额增长(A、30%

B、32%

C、2%

D、10%

7、如果物价上升10%,则现在的1元钱()

A、只是原来的0.09元

B、与原来的1元钱等价

C、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

D、只是原来的0.91元

8、某企业2003年比2002年产量增长了10%,产值增长了20%,则产品的价格提高了(A、10%

B、30%

C、100%

D、9.09%

9、某厂2003年产品单位成本比去年提高了6%,产品产量指数为96%,则该厂总成本(A、提高了1.76%

B、提高了1.9%

C、下降了4%

D、下降了6.8%

10、反映多个项目或变量的综合变动的相对数是()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个体指数

D、综合指数)))

11、反映物量变动水平的指数是()

A、数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

C、个体指数

D、质量指标指数

12、下列是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13、商品销售额的增加额为400元,由于销售量增加使销售额增加410元,由于价格()

A、增长使销售额增加10元

B、增长使销售额增加205元

C、降低使销售额减少10元

D、降低使销售额减少205元

14、某城市商业银行贷款增加25%,利率提高20%,则利息额增加()

A、45%

B、50%

C、5%

D、12。5%

15、狭义的指数是指()

A、动态指数

B、总指数

C、定基指数

D、个体指数

16、根据个体指数和报告期总量指标计算的总指数是()

A、综合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

17、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固定在()

A、基期

B、报告期

C、都可以

D、视具体情况而定

18、我国零售物价指数的编制是采用()方法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数指数

D、固定权数平均数指数

19、为了反映职工工资水平的变动程度,应计算平均工资()

A、可变构成指数

B、结构影响指数

C、固定组成指数

D、都不是 20、平均指标指数是()

A、平均数指数

B、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C、由两个平均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D、两个总量指标对比形成的指数

21、算术平均数指数是()

A、对个体数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B、对个体质量指标指数进行平均 C、对个体数量指标进行平均

D、对个体质量指标进行平均

四、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2、下列属于质量指标指数的是()

A、产品产量指数

B、商品销售额指数

C、价格指数

D、产品成本指数

E、职工人数指数

3、某商品基期售出50公斤,报告期售出60公斤,指数为120%,该指数为()A、数量指标指数

B、综合指数

C、总指数

D、销售量指数

E、个体指数

4、统计中通常所讲的指数()

A、是一种特殊的动态相对数

B、具有平均数的性质

C、是一种综合性的代表值

D、可用来分析现象变动的原因

E、可用来反映现象在长时间内的变动趋势

5、同度量因素在综合指数中的作用有()

A、比较作用

B、平衡作用

C、权数作用

D、推算作用

E、媒介作用

6、综合指数()

A、是两个总量指标对比的动态相对指标

B、分子分母分别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因素的乘积之和

C、分子、分母有一个是假定的总量指标

D、综合反映多种现象的变动程度

E、固定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因素观察另一个因素的变动

7、平均数指数()

A、是综合指数的变形

B、是各个个体指数的平均数

C、其权数可以是总量指标也可以是相对指标

D、是我国目前编制物价指数的常用方法

E、有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之分

8、编制总指数的方法有()

A、综合指数

B、平均数指数

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

D、平均指标指数

E、可变构成指数

9、某种产品的生产总费用2003年为50万元,比2002年多2万元,而单位产品成本2003年比2002年降低5%,则()

A、生产费用总指数为104.17%

B、生产费用指数为108.56% C、单位成本指数为95%

D、产量指数为109.65% E、由于成本降低而节约的生产费用为2.63万元

10、三个地区同一种商品的价格报告期为基期的108%,这个指数是()

A、个体指数

B、总指数

C、综合指数

D、平均数指数

E、质量指标指数

11、平均指标指数包括()

A、固定权数算术平均数指数

B、固定构成指数

C、可变构成指数 D、算术平均数指数

E、结构影响指数 知识点七:相关与回归分析

二、是非题

1、判断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必须计算相关系数。

2、回归分析和相关分析一样,所分析的两个变量一定都是随机变量。

3、当直线相关系数R=0时,说明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4、回归系数b的符号与相关系数r的符号一般相同,但有时也不同。

5、相关系数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相关系数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

6、回归分析中计算的估计标准误就是因变量的标准差。

7、现象之间确实存在着的关系值固定的依存关系是相关关系。

8、按变量之间的相关强度不同,相关关系可分为正相关和负相关。

9、计算相关系数时,应首先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10、相关系数是直线相关条件下说明两个现象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统计分析指标。

11、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在定性分析基础上进行的定量分析。

12、一元线性回归方程中b大于0,表示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三、单项选择题

1、相关关系是()

A、现象间客观存在的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一种非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C、现象间的一种确定性的数量关系

D、现象间存在的函数关系

2、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增加,两变量之间存在着()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

3、当自变量x的值增加,因变量y的值也随之减少,两变量之间存在着()A、曲线相关

B、正相关

C、负相关

D、无相关

4、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

A、从0到1

B、从-1到0

C、从-1到1

D、无范围限制

5、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比,对变量的性质要求是不同的,回归分析中要求(A、自变量是给定的,因变量是随机的B、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C、两个变量都是非随机的D、因变量是给定的,自变量是随机的

6、一般来说,当居民收入减少时,居民储蓄存款也会相应减少,二者之间的关系是(A、负相关

B、正相关

C、零相关

D曲线相关

7、配合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A、移动平均法

B、半数平均法

C、散点法

D、最小平方法

8、价格愈低,商品需求量愈大,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

A、复相关

B、不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9、判断现象之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方法是()))

A、作定性分析

B、制作相关图

C、计算相关系数

D、计算回归系数

10、配合直线回归方程比较合理的方法是()

A、散点图法

B、半数平均法

C、移动平均法

D、最小平方法

11、已知某产品产量与生产成本有直线关系,在这条直线上,当产量为1000件时,其生产成本为50000元,其中不随产量变化的成本为12000元,则成本总额对产量的回归方程是()

A、Y=12000+38X

B、Y=50000+12000X C、Y=38000+12X

D、Y=12000+50000X

12、相关图又称()

A、散布表

B、折线图

C、散点图

D、曲线图

13、工人的出勤率与产品合格率之间的相关系数如果等于0.85,可以断定两者是()

A、显著相关

B、高度相关

C、正相关

D、负相关

14、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一个重要区别是()

A、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并用方程式表示 B、前者研究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后者研究变量间的密切程度

C、两者都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D、两者都不研究变量间的变动关系

15、当所有观测值都落在回归直线上,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A、1

B、-1

C、+1或-1

D、大于-1,小于+1

16、一元线性回归方程y=a+bx中,b表示()A、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B、自变量x每增加一个单位,因变量y平均增加或减少的数量 C、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减少的数量 D、自变量x每减少一个单位,因变量y增加的数量

四、多项选择题

1、相关分析()

A、分析对象是相关关系

B、分析方法是配合回归方程

C、分析方法主要是绘制相关图和计算相关系数

D、分析目的是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E、分析目的是判断现象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并配合相应的回归方程以便进行推算和预测

2、下列现象中存在相关关系的有()

A、职工家庭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也相应增长

B、产量大幅度增加,单位成本相应下降

C、税率一定,纳税额随销售收入增加而增加 D、商品价格一定,销售额随销量增加而增加

E、农作物收获率随着耕作深度的加深而提高

3、商品流通费用率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关系是()

A、相关关系

B、函数关系

C、正相关

D、负相关

E、单相关

4、相关系数()

A、是测定两个变量间有无相关关系的指标

B、是在线形相关条件下测定两个变量间相关关系密切程度的指标

C、也能表明变量之间相关的方向

D、其数值大小决定有无必要配合回归方程

E、与回归系数密切相关

5、直线回归方程()

A、建立前提条件是现象之间具有较密切的直线相关关系

B、关键在于确定方程中的参数a和b C、表明两个相关变量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D、可用来根据自变量值推算因变量值,并可进行回归预测

E、回归系数b=0时,相关系数r=0

6、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元)与工人劳动生产率(件/人)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Y=50-0.5X,则()

A、0.5为回归系数

B、50为回归直线的起点值

C、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0.5元

D、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增加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下降0.5元

E、表明工人劳动生产率每减少1件/人,单位成本平均提高50元

7、相关关系的特点是()

A、现象之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B、现象之间不确定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C、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不确定的D、现象之间的数量依存关系值是确定的E、现象之间不存在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8、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是为了()

A、说明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动关系

B、通过给定自变量数值来估计因变量的可能值

C、确定两个变量间的相关程度

D、用两个变量相互推算

E、用给定的因变量数值推算自变量的可能值

9、在直线回归方程中,两个变量x和y()

A、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B、一个是给定的变量,一个是随机变量 C、两个都是随机变量

D、两个都是给定的变量

E、两个是相关的变量

10、在直线回归方程中()

A、在两个变量中须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

B、回归系数只能取正值

C、回归系数和相关系数的符号是一致的D、要求两个变量都是随机的

E、要求因变量是随机的,而自变量是给定的

11、现象间的相关关系按相关形式分为()

A、正相关

B、负相关

C、直线相关 D、曲线相关

E、不相关

12、配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须具备下列前提条件()

A、现象间确实存在数量上的相互依存关系

B、现象间的关系是直线关系,这种直线关系可用散点图来表示

C、具备一组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对应资料,且能明确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 D、两个变量之间不是对等关系

E、自变量是随机的,因变量是给定的值

13、由直线回归方程y=a+bx所推算出来的y值()

A、是一组估计值

B、是一组平均值

C、是一个等差级数 D、可能等于实际值

E、与实际值的离差平方和等于0

知识点八:抽样推断。

二、是非题

1、由于总体指标是唯一的,所以样本指标也是唯一的。

2、抽样误差是抽样法本身所固有的,但可以尽量避免。

3、有意选择样本单位所造成的误差不是抽样误差。

4、抽样调查不仅存在抽样误差,而且也存在登记误差。

5、抽样平均误差实际上是所有可能出现的样本平均数的方差。

6、随机原则并不排除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

7、对于无限总体,不能进行全面调查,只能使用抽样推断。

8、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小于不重复简单随机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9、抽样误差的产生是由于破坏了抽样的随机原则而造成的。

10、抽样极限误差可能小于、大于或等于抽样平均误差。

11、点估计是用样本的统计量直接估计和代表总体参数。

三、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的主要目的是()A、了解现象发展的具体过程和变化趋势

B、对调查单位作深入具体的研究

C、用样本指标对总体综合数量特征作出具有一定可靠程度的推断估计

D、为计划和决策提供详细生动的资料

2、从总体中选取样本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A、可靠性

B、随机性

C、代表性

D、准确性和及时性

3、样本指标()

A、都是随机变量

B、都不是随机变量

C、有些是随机变量有些不是随机变量

D、既是随机变量又是非随机变量

4、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A、登记性误差

B、代表性误差

C、系统性误差

D、抽样误差

5、抽样误差是指()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性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6、抽样误差()

A、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既不可以避免,也不可以控制

C、可以避免,但不可以控制

D、不能避免,但可以控制

7、重复抽样条件下的抽样平均误差与不重复抽样条件下的相比()

A、前者总是大于后者

B、前者总是小于后者

C、两者总是相等

D、不能确定大小

8、全及总体是唯一确定的,样本()

A、也唯一

B、有无数个

C、不唯一

D、有有限个

9、抽样调查中,无法消除的误差是()

A、随机误差

B、责任性误差

C、登记性误差

D、系统性误差

10、在重复简单随机抽样中,抽样平均误差要减少1/3,则样本单位数就要扩大到(A、4倍

B、2倍

C、3倍

D、9倍

11、点估计()

A、不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

B、考虑抽样误差及可靠程度 C、适用于推断的准确度要求高的情况

D、无需考虑无偏性、有效性、一致性

12、相对而言,用样本指标去推断相应的全及指标,点估计的可靠性比区间估计的(A、高

B、低

C、基本相同

D、时高时低

13、区间估计的置信度是指()

A、概率度

B、概率保证程度))C、抽样允许误差的大小

D、抽样平均误差的大小

14、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条件下,重复抽样所需的样本单位数比不重复抽样()

A、多

B、少

C、相等

D、难以判断

四、多项选择题

1、从一个全及总体中抽取一系列样本,则()

A、样本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 B、样本指标是样本变量的函数

C、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

D、样本指标也是随机变量

E、样本指标随着样本的不同而不同

2、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有()

A、重复抽样

B、简单随机抽样

C、等距抽样

D、不重复抽样

E、整群抽样

3、在全面调查和抽样调查中都存在的误差是()

A、系统性

B、登记性误差

C、责任心误差

D、技术性误差

E、代表性误差

4、在总体100个单位中,抽取40个单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样本个数40个

B、样本容量40个

C、是一个大样本

D、是一个小样本

E、一个样本有40个单位

5、区间估计必须具备的要素是()

A、点估计量

B、置信区间

C、置信度

D、概率

E、抽样平均误差

6、影响抽样单位数的因素有()

A、被调查标志的变异程度

B、允许误差

C、概率度

D、抽样方法

E、抽样的组织方式

7、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有()

A、重复抽样

B、不重复抽样

C、纯随机抽样

D、等距抽样

E、类型抽样

8、抽样推断中缩小抽样误差的方法有()

A、缩小总体方差

B、适当增加抽样数目 C、最大限度地增加抽样数目

D、改进抽样组织方式 E、改重复抽样为不重复抽样

9、适合采用抽样推断的有()

A、连续大量生产的某种小件产品的质量检验 B、某城市居民生活费支出情况 C、具有破坏性与消耗性的产品质量检验 D、对全面调查资料进行评价与修正 E、食品质量的调查

第三篇:统计学试题库2

单选题

1.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是()

3.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是以()为主体

A.周期性的普查

B.专门的典型调查

C.连续性的统计报表制度

D.经常性的抽样调查 2.对家用电器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周期性调查

4.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统计分组和()A.数据审核

B.统计指标

C.数据整理

D.编制统计表

5.某连续变量,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的组中值为()A.490 B.500 C.510 D.520

多选题

1.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的内容包括()

A.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

B.以经常性的统计报表为主体

C.周期性重点调查为基础

D.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E.统计报表、重点调查为补充

2.采用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主要取决于()A.变量的类型

B.变量变动的幅度

C.统计研究的目的

D.现象的属性特征

E.变量值的多少

3.频数密度是()A.组距/次数

B.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

C.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

D.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

E.单位组距内分布的频数

4.下面哪些现象适宜采用非全面调查()A.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B.某型号日光灯耐用时数检查

C.一个地区新增加的人口数

D.某地区森林的木材积蓄量

E.一个地区的死亡人口数

5.频率是()A.概率

B.各组的次数

C.非负数

D.自然数

E.各组的次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判断题

1.报告单位可以是人、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物

正确 错误

2.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两者通常是一致的,但有时也是不一致的。正确 错误

3.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的调查。

正确 错误

4.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搜集的资料都可以推算总体数量特征。正确 错误

5.在异距分组的条件下,各组的次数的多少会受到组距的影响。

正确 错误

计算

1.抽样调查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消费品支出额数据资料如下(单位:元):886,928,999,946,950,864,1050,927,949,852,1027,928,978,816,1000,918,1040,854,1100,900,866,905,954,890,1006,926,900,999,886,1120,893,900,800,938,864,919,863,981,916,818,946,926,895,967,921,978,821,924,651,850。要求:(1)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

答案:

单选题

1.在非全面调查中,最完善、最有科学根据的调查方法是()

2.对家用电器的平均寿命进行调查,应该采用()A.普查

B.重点调查

C.典型调查

D.抽样调查

你的答案: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周期性调查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C ]

正确答案: [D ] 3.我国的统计调查体系是以()为主体

A.周期性的普查

B.专门的典型调查

C.连续性的统计报表制度

D.经常性的抽样调查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D ] 4.统计整理的中心工作是统计分组和()A.数据审核

B.统计指标

C.数据整理

D.编制统计表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B ] 5.某连续变量,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其末组的组中值为()A.490 B.500 C.510 D.520 你的答案: []

多选题

1.我国统计调查方法改革的目标模式的内容包括()

2.采用单项式分组与组距式分组,主要取决于()A.变量的类型

B.变量变动的幅度

C.统计研究的目的D.现象的属性特征

E.变量值的多少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A,B,] A.以经常性的抽样调查为主体

B.以经常性的统计报表为主体

C.周期性重点调查为基础

D.周期性普查为基础

E.统计报表、重点调查为补充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A,D,E,]

正确答案: [D ]

3.频数密度是()A.组距/次数

B.单位组距内分布的次数

C.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次数

D.平均每组组内分布的频率

E.单位组距内分布的频数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A,B,E,] 4.下面哪些现象适宜采用非全面调查()A.企业经营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

B.某型号日光灯耐用时数检查

C.一个地区新增加的人口数

D.某地区森林的木材积蓄量

E.一个地区的死亡人口数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A,B,D,] 5.频率是()A.概率

B.各组的次数

C.非负数

D.自然数

E.各组的次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C,E,]

判断题 1.报告单位可以是人、企事业单位,也可以是物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F ]

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两者通常是一致的,但有时也 2.是不一致的。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T ]

3.全面调查只适用于有限总体的调查。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T ]

通过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调查搜集的资料都可以推算总体数 4.量特征。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F ]

5.在异距分组的条件下,各组的次数的多少会受到组距的影响。

你的答案: [] 正确答案: [T ]

主观题

1.抽样调查某地区50户居民的月消费品支出额数据资料如下(单位:元):886,928,999,946,950,864,1050,927,949,852,1027,928,978,816,1000,918,1040,854,1100,900,866,905,954,890,1006,926,900,999,886,1120,893,900,800,938,864,919,863,981,916,818,946,926,895,967,921,978,821,924,651,850。要求:(1)试根据上述资料编制次(频)数分布和频率分布数列。(2)编制向上和向下累计频数、频率数列。你的答案: [] 参考答案:

更多相关资料

http://

http://

第四篇:统计学

1.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调查目的、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调查项目和调

查表、调查时间、调查的组织实施计划等。

2.统计数据的质量标准有哪些?准确性、精确度、关联性、及时性、一致性和有效性。

3.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有何作用?①统计分组就是根据被研究对象总体的内在特

点以及统计研究的目的,将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分为若干个性质不同的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②划分现象的类型、揭示现象的内部结构、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4.统计分组有哪些基本类型?①按分组标志不同,可分为 品质分组和数量分组。②按每组变量值的取值范围,可分为 单项分组和组距分组。③按分组标志的多少及排列方式,可分为 简单分组、平行分组和复合分组。

5.什么是集中趋势?测度集中趋势常用指标有哪些?①集中趋势是指一组数据向某一中心

值靠拢的程度,它反映了一组数据中心点的位置所在。②众数、中位数、四分位数、算术均值、调和均值、几何均值。

6.什么叫离散程度?测度离散程度常用指标有哪些?①离散程度是反映各变量值远离其

中心值的程度。②异众比率、四分位差、极差、平均差、方差、标准差、离散系数。

7.什么是时间序列?分析时间序列研究的目的。时间序列就是将反映某种现象的统计指标

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而成的数列。时间序列分析研究的目的:①描述现象发展的动态变化;②判断现象发展变化的趋势,并探索其数量规律性;③预测现象未来的发展趋势

8.什么是统计指数?它有何作用?①广义指数泛指两个关联数值对比所形成的相对数。

狭义指数仅指反映不能直接相加的复杂现象总体在不同时间或空间上综合变动情况的特殊相对数。

9.什么是指数体系,指数体系的作用有哪些?①广义指数体系泛指若干个内容上互相关联的统计指数所构成的体系。狭义的指数体系是若干个在经济上有联系、数量上有对等关系的指数所形成的整体。②作用:利用各指数之间的联系进行指数间的相互推算,即根据已知的指数推算未知的指数。进行因素分析,即分析现象的总变动中各有关因素的影响方向与程度。

10.什么是概率抽样与非概率抽样?二者有何根本区别。①概率抽样是指根据随机原则从总

体中直接抽选若干个体构成样本的方法。②非概率抽样是指不遵守随机原则,而是根据调查者的主观愿望、经验和知识,从总体中有意识地抽取若干个体构成样本的方法。③根本区别:概率抽样遵循了了随机原则,非概率抽样则没有遵循随机原则。

11.了解参数估计的特点与概念、作用。①概念:参数估计是在随机抽样基础上,用样本统

计量估计总体参数。②特点:以随机取样为前提;运用概率估计法;存在着可控性误差。③作用:用于不可能或不必要进行全面调查的总体数量特征的估计;用于全面调查资料的评价和验证;用于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第五篇:统计学

统计学原理教案

(一)第一部分.课程介绍:

一、课程性质:(及课时安排)

本课程是国家教委所列的高等院校财经类各专业的核心课程,中央广播电视大学教学计划规定的经济类各专业的共同必修课程。课内学时90学时、学分4学分,开设时间一学期,学校共安排面授辅导

1、业余班 12次*3=36学时

2、脱产班 16次*3=48学时

二、课程特点:

1、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为指导思想,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

2、覆盖面较大,反映了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项基础工作,实用性较强。

3、概念多、计算方法多,前四章主要阐述了统计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和方法,所以是整本书的基础,必须连续学习,后几章是具体研究统计分析的方法,各章之间联系较少,所用概念和方法都和前四章紧密相连,这点同学们在学习中一定要注意。

4、本课程虽与数学密切相连,但所用的数学基础要求较低。大家只要掌握小学的四则运算即可。但由于课程的特点,计算量较大,所以要求大家细心。

三、教材特点及使用说明

本课程由主教材统计学原理(黄良文、陈仁思主编),教辅教材新编统计学原理学习指导(刘建华、黄思霞、熊应进主编)构成。配合统计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及统计学原理形成性考核册(中央电大财经部编)组成主要的学习材料,大家学习使用中要注意:

1、在预习和课堂面授时,首先学习主教材,学习完主教材内容后,一定要注意学习本章小结,通过小结自己再总结一下学习的主要概念、方法。

2、学习完主教材,就应及时学习教辅教材学习指导,首先看一下重难点解析,然后看第二部分例题分析,接下来做部分练习题,注意学习指导是我们考试的题库,题量较大,要选择重点内容有关的题目来练习。

3、在前两个步骤完成后,你就可以做一下形成性考核册上的题目,检验一下你的学习效果。

4、如果在学习过程中你有不懂的内容可到中山电大教学平台专业论坛里面向老

师求教。

四、考试内容、题型、结构:

1、本课程的考试内容主要是主教材的1、2、3、4、5、7、8、9八章内容。第六章假设检验和第十章统计综合分析与评价不做考试要求。在考试要求的各章中,有一些小节考试时基本上也不涉及,例如:第八章中的现实中的几种经济指数等,希望大家在面授课上注意。

2、考试形式采用平时形成性考核占30%与期末终结性考试(占70%)相结合的形式,无形成性考核不得参加期末考试。

3、试题类型:

1)判断 5*2=10 2)单项选择 6*2=12 3)多项选择 4*2=8 4)简答题 2*10=20 5)计算题 2*15+1*20=50分

2、常用公式附在试卷后

五、课堂学习要求

1、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不准接打手机,不得影响其它人学习。

2、预习教材内容做好课前准备,课后及时复习完成各类作业。

3、参加小组讨论,自主上网学习。

4、尊师敬教,上课讲普通话。

六、联系方式:电话***,QQ:547518033 注意:

1、第一章 总论

第二部分.理论知识讲解及分析

一、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

1、统计的涵义P2 1)统计工作:即统计实践,它是对社会自然现象客观存在的现实数量方面进行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活动过程。

2)统计资料:指统计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取得的各项数字资料以及与之相关的其它实际资料的总称。

3)统计学:是关于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的科学。统计的三种涵义是密切联系的: 统计工作和统计资料是统计活动和统计成果的关系,统计学和统计工作是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2、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P2 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通过这些数量方面的研究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变化的规律性。3.社会经济统计学研究对象的特点可概括为P3: 1)数量性 2)总体性(大量性)3)变异性

二、统计研究方法P8

1、大量观察法(第二章)、2、统计分组法(第三章)、3、综合指标法(第四章)、4、统计模型法(第七章)、5、归纳推断法(第五章)

三、国家统计的职能P19(1,3,0)

国家统计兼有信息职能、咨询职能、监督职能等三种职能。

四、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及相互关系

1、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P11 统计总体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目的所确定的研究事物的全体,是客存在的具有共同性质的个体所构成的整体。

构成统计总体的个体单位称总体单位。

在一次特定范围、目的的统计研究中,统计总体与总体单位是不容混淆的,二者的含义是确切的,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但是随着统计研究任务、目的及范围的变化,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可以相互转化。

统计总体同时具有大量性、同质性、变异性等特点。

大量性是指构成总体的总体单位数要足够的多,总体应由大量的总体单位所构成,大量性是对统计总体的基本要求;同质性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变标志,即至少有一个具有某一共同标志表现的标志,使它们可以结合起来构成总体,同质性是构成统计总体的前提条件;变异性就是指总体中各单位至少有一个或一个以上变异标志,即至少有一个不同标志表现的标志,作为所要研究问题的对象。变异性是统计研究的重点。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作为代表总体的部分单位组成的集合体

2、标志与标志表现P13

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所共同具有的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或者说:单位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各称 标志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之分。

品质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特征,无法量化,如职工的性别、文化程度,企业的经济成份,产品品牌等。

数量标志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能够量化,如职工的工龄、工资水平,企业的职工数、总产值、总产量、劳动生产率等。

总体单位与统计标志是有区别的。总体单位是统计标志的直接承担者,是载体;统计标志依附于总体单位并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依附于某个总体单位的标志可以有多个。

标志表现即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如果说标志是统计所要调查的项目,那么标志表现是调查所得结果,标志的实际体现。标志表现有品质标志表现和数量标志表现之分。

品质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表述,因此不能直接转化为统计指标,但对其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

数量标志表现是一具体数值,也称标志值。

3、常量和变量:P14 在数量标志中不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常量(参量),可变的数量标志称为变量

变量一般分为离散变量和连续变量,离散性变量通常取整数。

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变量。变量的数值表现称变量值,即标志值或指标值。

4、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 P14(1)概念:统计指标是反映实际存在的客观现象总体某一综合数量特征的 概念和数值

(2)统计指标的特点:P15 1)具体性:是一定社会经济范畴的具体表现

2)可量性 3)综合性(3)统计指标的种类:P16 1)数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水平或工作总量的统计指标。2)质量指标:反映社会经济现象的相对水平和工作质量的统计指标。

统计指标体系是各种互相联系的指标群构成的整体,用以说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各方面互相依从和互相制约的关系。

统计指标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本统计指标体系和专题统计指标体系两大类。

第三部分:典型例题讲解及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A)2007第一学期 A.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D.数量指标具有标志值

2、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C)2007第一学期2007第二学期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 C.人口按性别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分组

3、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为(C)2008第一学期2009第二学期

A.调查总体 B.调查单位 C.总体单位 D.标志值

4、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D)2008第二学期2009第一学期 A.统计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5、下列分组中那个是按数量标志分组(A)2008第二学期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性别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家庭按城镇分组

6、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9分、96分,则“成绩”是(B 省管2009第二学期

A.品质标志 B.数量标志 C.标志值 D.数量指标

二、多选题

1、在工业普查中(B C E)2007第二学期,2009第一学期。)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 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 C D E)2008第一学期2008第二学期2009第一学期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3.国家统计系统的功能或统计的职能有(A B C)。省管2009第二学期 A.信息职能 B.咨询职能 C.监督职能 D.决策职能 E.协调职能

三、判断题:

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错)省管2009第二学期

2.质量指标都是用相对数和平均数表示的(对)2009第一学期

1、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对)2009第二学期

四、简答题: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2007第一学期

答: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现,无法量化;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位数量方面的特征,其标志表现可用数值表现即标志值。

2.举例说明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区别。2008第一学期,2009第一学期

答: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如果标志是调查项目则标志表现是调查结果。

例:一个同学是总体中的一个单位,性别是标志,女是标志表现,年龄是标志 19岁是标志表现。

3、统计指标和统计标志的区别是什么?联系是什么?

1)范围不同:统计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属性和特征的一个概念,不具务综合的特征;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综合数量特征的概念具有综合特征。

2)表现形式不同:统计指标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它们都是数值,而标志分为数量标志和品质标志而品质标志只能用文字来描述。

3)联系:①数量标志的标志值直接汇总就可形成指标,而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加以总计也可形成指标,所以指标往往来源于标志表现。②随着研究目地的不同指标与标志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第四部分 小结

本章讲述的主要知识点有

1、统计的三个涵义

2、统计研究的对象及三个特点

3、统计研究的5种方法

4、常用的统计的9个术语(总体、单位、样本、标志、标志表现、参量、变量、指标、指标体系)

5、五个相互关系:

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 2)统计工作与统计学 3)总体与单位 4)标志与标志表现 5)指标与指标体系

6、统计的三大职能

重点:9个术语、五个相互关系 难点:五个相互关系

第五部分 课外复习作业及讨论

1、复习学习指导统计总论: 重难点解析

2、形成性考核作业册:判断题:1、5、8。单项选择题:1、3、4.多选题:1.简答题:

1、2

3、预习第二章统计调查

下载统计学试题库6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统计学试题库6.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统计学

    标志是用来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指标也称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的中和数量特征的 调查对象就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总体范围,即调查总体 调查单位就是我们索要研究的总体单位,......

    统计学

    [摘要] 现代化的商场经营与管理要求经营者必须进行科学管理和科学决策,文中所用的假设检验是统计学中一类重要的统计推断方法。在一次市场调查分析中,应用假设检验,为决策者进......

    统计学

    统计学 判断题 B. 部门统计调查项目都应当经过同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审批。(× ) B.部门统计机构是指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业务主管部门,根据统计任务的需要而专门设置的......

    试题库

    中秋情荷塘月色依旧香 中秋月明思故乡 明月千里水中央 花开花落花自香 潮起潮落也无妨 春来春去都是故乡情 弯弯的歌谣哟也扯不断那弯弯的月亮 中秋情啊中华情 有龙子龙孙的......

    试题库

    “中国当代文学”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50、60年代杂文的最大收获是( ) A、《鸭绿江南北》 B、《香山红叶》 C、《燕山夜话》 D、《万炮震金门》 2.我国当代戏曲改革的方针......

    统计学(简答)

    《统计学原理》复习资料 ●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举例说明。 统计总体是由客观存在的,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许多个别单位构成的整体。总体单位是指构成总体的个体单位。例如......

    统计学学习心得

    统计学学习心得 本学期我们专业开设了《统计学原理》课程,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统计学应用领域及其类型和基本概念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掌握了数据的收集、展示、分析的......

    统计学学习心得

    统计学学习心得 花几天时间,整体复习了一遍统计学,准确的来说是从第一页开始较为仔细的阅读了一遍《统计学》这本教科书。随后统计为我打开了另一扇窗,让我得以从不同的视角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