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通知(精选5篇)

时间:2019-05-14 11:33: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通知》。

第一篇:201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通知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2年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通知

[来 源] 高教处[文 号] 鄂教高〔2012〕5号[发表时间] 2012-04-18 16:58:15 各普通高等学校:

为做好2012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专科起点本科教育工作(以下简称普通专升本),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通专升本选拔对象及条件

201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选拔对象为:2012年湖北省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包括普通本科院校、独立设臵的高职高专院校、独立学院以及成人高校举办的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服义务兵役退役和“下基层”服务期满后接受本科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6号)精神,我省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应征入伍,于2011年退役并经湖北省民政部门备案的退役士兵(以下简称退役士兵考生),也可以自愿报考。

普通专升本学生报名条件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未受任何纪律处分;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良好,能如期毕业;身体健康。在此基础上,专升本举办高校可根据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具体的报考条件和标准。

退役士兵考生报名条件为:本省具有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在义务兵役服役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且自愿报名参加普通专升本考试的退役士兵。

二、普通专升本举办院校、招生计划及形式

2012年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的高校为23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以下简称举办高校)。全省面向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招生的普通专升本计划数为4650人(举办高校名单及分专业招生计划见附件1)。

鉴于我省的普通专升本考试均是由举办高校负责组织,为方便退役士兵考生集中参考,同时为保证专科与本科专业的对应,省教育厅将根据退役士兵考生的专业分布,指定5所左右本科院校接收退役士兵考生就读并组织考试。凡报名参考的退役士兵考生可对应参加指定的一所本科学校的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普通专升本选拔考试,考试科目由学校确定。2012年承担退役士兵考生普通专升本的举办高校为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科技学院等5所院校。

三、普通专升本考试

2012年普通专升本考试由举办高校负责,考试科目和录取分数线由举办高校确定。

四、工作程序

1、发布招生简章。各举办高校收到本通知后,应根据本文要求及精神制定本校2012年普通专升本工作实施细则及招生简章,认真组织好普通专升本准备工作。有关工作程序、招生专业计划、报考条件、报名和考试办法、录取标准、原则及程序等有关信息应及时在校园网或工作网站上发布。招生简章一般于5月7日前发布。

2、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普通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持申请表(表样见附件2)、本人已修课程成绩单(经本校教务处盖章确认)和相关证件原件到举办高校报名。举办高校在接受报名时,应依照规定审核申请人的专科学籍。

符合报名条件的退役士兵考生需持申请表(表样见附件3)在5所举办高校中选择一所本科学校报名,报名时需提供以下材料原件:本人身份证、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证书、士兵退役证或退役安臵证明(同时上交复印件一式三份)。

报名一般于2012年5月7日至18日期间完成,每名考生限填报一所本科院校的一个相关专业。各校具体报名时间及要求见各普通专升本举办高校的招生简章。

3、考试。全省普通专升本考试时间为2012年6月9日(确需一天以上考试时间的,则在第二天即6月10日进行),考试地点在各举办高校。

招收退役士兵考生的举办高校原则上应对退役士兵考生单独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参照成人高校招生专升本考试的科目设臵和复习考试大纲单独组织命题;如实际报名人数不足,可安排参加本校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统一考试。

4、录取。普通专升本录取工作由举办高校负责。举办高校按事先公布的录取标准、原则和程序,根据参加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专升本计划内择优录取。

指定接收退役士兵考生的高校对参考的退役士兵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单独划线录取。录取人数按各专业报名人数50%的比例确定。

5、公示。举办高校对拟录取的专升本学生名单及考试成绩必须在本校网站或社会媒体上公示7天,无异议后方能上报备案。

6、备案。公示无异议的普通专升本学生名单由举办高校报省教育厅复核备案。复核备案通过的学生由举办高校发放普通专升本录取通知书。

7、报到。普通专升本学生由举办高校录取并经省教育厅备案通过后,在举办高校规定的时间内,持举办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及本人专科毕业证原件和复印件报到。普通专升本学生的档案由原所在学校或单位集中整理后,与举办高校按照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转出和接收手续。

五、收费项目

普通专升本报名考试费按《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关于规范教育招生考试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价费[2006]107号)批准的标准执行。普通专升本学生入学后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与举办高校2012年同一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一致。举办高校对普通专升本学生除收取报名考试费、学费、住宿费等规定费用外,不得另立其他收费项目或额外收取其他费用。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所在院校不得以普通专升本名义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六、学籍管理

普通专升本学生编入本科三年级组织教学,原则上应对专升本学生单独编班教学,确无法实行的安排插班教学。专升本学生报到入学时,本科院校应认真审核其入学资格。入学后,由本科院校持专升本录取名册和省教育厅同意备案的批件到省教育厅办理本科学籍电子注册手续。普通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专业学习后,不得转专业或转学。普通专升本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按照国家规定填写,毕业证书的学习起止时间按进入本科阶段的实际时间填写,普通专升本学生达到学校学位授予要求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七、就业政策

普通专升本学生的就业,按国家有关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执行。

八、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举办高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做好普通专升本工作;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强化监管和督查。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所在学校要正确宣传普通专升本政策,积极协助举办高校做好学生报名资格审核工作。

2、制定周密方案。各举办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周密的普通专升本工作方案,做到标准明确、条件公开、程序规范、过程明朗、手续完备。对于报名、考试、录取工作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制定工作预案。

3、严格工作纪律。各举办高校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凡能公开的信息必须在校园网或其他媒体上公开。要坚持标准,严格选拔,严禁超计划或游离于计划外录取。要采取得力措施,杜绝考试和录取中的各种不正之风。举办高校不得委托任何个人、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普通专升本工作。

4、严格责任追究。各举办高校的主要领导是本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此项工作负总责。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从中谋取利益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普通专升本工作中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普通专升本工作不规范、存在问题较多的举办高校,将停止其普通专升本工作。

5、优化专业结构。从2013年起,对举办高校就业率不高或第一志愿报考率低的本科专业,我厅将逐步不再纳入普通专升本的招生专业范围。

各高等学校应及时将本通知内容传达本校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生。2012年普通专升本工作的政策、时间安排及其他相关信息,省教育厅将在厅政务网焦点专题“2012年专升本”栏目公布(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list_item.php?itid=487),本文有关附件及表样可在湖北省教育厅政务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各举办高校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情况请及时报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联系人:吴勃;联系电话:027-87328172。

附件:

1、2012年湖北省高校普通专升本分专业招生计划 2、2012年湖北省高校普通专升本学生报名申请表 3、2012年湖北省普通高职高专学历退役士兵考生普通专升本报名申请表 4、2012年普通专升本工作时间安排 5、2012年湖北省普通专升本举办高校招生信息查询网址及咨询电话

第二篇:2012年湖北省普通专升本招生工作通知

2012年湖北省普通专升本招生工作通知

[2012-4-18 16:43:39] 各普通高等学校:

为做好2012年我省普通高等学校专科起点本科教育工作(以下简称普通专升本),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通专升本选拔对象及条件

201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选拔对象为:2012年湖北省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包括普通本科院校、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独立学院以及成人高校举办的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职(专科)毕业生服义务兵役退役和“下基层”服务期满后接受本科教育招生工作的通知》(教学厅[2009]6号)精神,我省普通高校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应征入伍,于2011年退役并经湖北省民政部门备案的退役士兵(以下简称退役士兵考生),也可以自愿报考。

普通专升本学生报名条件为: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未受任何纪律处分;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成绩良好,能如期毕业;身体健康。在此基础上,专升本举办高校可根据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具体的报考条件和标准。

退役士兵考生报名条件为:本省具有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在义务兵役服役期间未受过任何处分,且自愿报名参加普通专升本考试的退役士兵。

二、普通专升本举办院校、招生计划及形式

2012年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的高校为23所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以下简称举办高校)。全省面向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招生的普通专升本计划数为4650人(举办高校名单及分专业招生计划见附件1)。鉴于我省的普通专升本考试均是由举办高校负责组织,为方便退役士兵考生集中参考,同时为保证专科与本科专业的对应,省教育厅将根据退役士兵考生的专业分布,指定5所左右本科院校接收退役士兵考生就读并组织考试。凡报名参考的退役士兵考生可对应参加指定的一所本科学校的相同或相近专业的普通专升本选拔考试,考试科目由学校确定。2012年承担退役士兵考生普通专升本的举办高校为武汉科技大学、长江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师范学院、湖北科技学院等5所院校。来源:湖北省教育厅 作者: 评论(0)

我来说两句

三、普通专升本考试

2012年普通专升本考试由举办高校负责,考试科目和录取分数线由举办高校确定。

四、工作程序

1、发布招生简章。各举办高校收到本通知后,应根据本文要求及精神制定本校2012年普通专升本工作实施细则及招生简章,认真组织好普通专升本准备工作。有关工作程序、招生专业计划、报考条件、报名和考试办法、录取标准、原则及程序等有关信息应及时在校园网或工作网站上发布。招生简章一般于5月7日前发布。

2、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普通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持申请表(表样见附件2)、本人已修课程成绩单(经本校教务处盖章确认)和相关证件原件到举办高校报名。举办高校在接受报名时,应依照规定审核申请人的专科学籍。

符合报名条件的退役士兵考生需持申请表(表样见附件3)在5所举办高校中选择一所本科学校报名,报名时需提供以下材料原件:本人身份证、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证书、士兵退役证或退役安置证明(同时上交复印件一式三份)。

报名一般于2012年5月7日至18日期间完成,每名考生限填报一所本科院校的一个相关专业。各校具体报名时间及要求见各普通专升本举办高校的招生简章。

3、考试。全省普通专升本考试时间为2012年6月9日(确需一天以上考试时间的,则在第二天即6月10日进行),考试地点在各举办高校。

招收退役士兵考生的举办高校原则上应对退役士兵考生单独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参照成人高校招生专升本考试的科目设置和复习考试大纲单独组织命题;如实际报名人数不足,可安排参加本校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统一考试。

4、录取。普通专升本录取工作由举办高校负责。举办高校按事先公布的录取标准、原则和程序,根据参加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专升本计划内择优录取。

指定接收退役士兵考生的高校对参考的退役士兵按照从高分到低分的原则,单独划线录取。录取人数按各专业报名人数50%的比例确定。

5、公示。举办高校对拟录取的专升本学生名单及考试成绩必须在本校网站或社会媒体上公示7天,无异议后方能上报备案。

6、备案。公示无异议的普通专升本学生名单由举办高校报省教育厅复核备案。复核备案通过的学生由举办高校发放普通专升本录取通知书。

7、报到。普通专升本学生由举办高校录取并经省教育厅备案通过后,在举办高校规定的时间内,持举办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及本人专科毕业证原件和复印件报到。普通专升本学生的档案由原所在学校或单位集中整理后,与举办高校按照学籍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转出和接收手续。

五、收费项目

普通专升本报名考试费按《湖北省物价局、湖北省财政厅关于规范教育招生考试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鄂价费[2006]107号)批准的标准执行。普通专升本学生入学后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与举办高校2012年同一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一致。举办高校对普通专升本学生除收取报名考试费、学费、住宿费等规定费用外,不得另立其他收费项目或额外收取其他费用。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所在院校不得以普通专升本名义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六、学籍管理

普通专升本学生编入本科三年级组织教学,原则上应对专升本学生单独编班教学,确无法实行的安排插班教学。专升本学生报到入学时,本科院校应认真审核其入学资格。入学后,由本科院校持专升本录取名册和省教育厅同意备案的批件到省教育厅办理本科学籍电子注册手续。普通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专业学习后,不得转专业或转学。普通专升本学生毕业证书内容按照国家规定填写,毕业证书的学习起止时间按进入本科阶段的实际时间填写,普通专升本学生达到学校学位授予要求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七、就业政策

普通专升本学生的就业,按国家有关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政策执行。

八、工作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各举办高校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做好普通专升本工作;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强化监管和督查。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应届毕业生所在学校要正确宣传普通专升本政策,积极协助举办高校做好学生报名资格审核工作。

2、制定周密方案。各举办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周密的普通专升本工作方案,做到标准明确、条件公开、程序规范、过程明朗、手续完备。对于报名、考试、录取工作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制定工作预案。

3、严格工作纪律。各举办高校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和择优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凡能公开的信息必须在校园网或其他媒体上公开。要坚持标准,严格选拔,严禁超计划或游离于计划外录取。要采取得力措施,杜绝考试和录取中的各种不正之风。举办高校不得委托任何个人、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普通专升本工作。

4、严格责任追究。各举办高校的主要领导是本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此项工作负总责。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对于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从中谋取利益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普通专升本工作中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普通专升本工作不规范、存在问题较多的举办高校,将停止其普通专升本工作。

5、优化专业结构。从2013年起,对举办高校就业率不高或第一志愿报考率低的本科专业,我厅将逐步不再纳入普通专升本的招生专业范围。

各高等学校应及时将本通知内容传达本校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生。2012年普通专升本工作的政策、时间安排及其他相关信息,省教育厅将在厅政务网焦点专题“2012年专升本”栏目公布。各举办高校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情况请及时报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联系人:吴勃;联系电话:027-87328172。

第三篇: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9年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通知(推荐)

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09年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通知

各普通高等学校:

我厅决定2009年继续实行从高等学校普通专科应届毕业生中选拔优秀学生进入普通本科学习,为做好2009年我省普通高等教育专科层次起点本科教育工作(以下简称普通专升本),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通专升本选拔对象及条件

2009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选拔对象为:具有普通高校全日制专科学籍的应届毕业生,包括普通本科院校、独立学院、独立设臵的高职高专院校以及成人高校举办的应届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生。

普通专升本学生报名条件: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政治素质,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在校期间未受任何纪律处分;修完普通高职高专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且能如期毕业;身体健康。在此基础上,专升本举办高校可根据本科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制定具体的报考条件和标准。

二、普通专升本举办院校、招生计划及形式

我省举办普通专升本教育的高校为部分省属普通本科院校(以下简称举办高校),全省普通专升本计划数为4210人(举办高校名单及分专业招生计划见附件1)。所有计划面向全省应届普通全日制高职高专毕业生招生。

三、普通专升本考试

2009年普通专升本考试由举办高校负责,考试科目和录取分数线由举办高校确定。

四、工作程序

1、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应届普通高职高专毕业生持申请表(表样见附件2,本表样可在湖北省教育厅政务网http://www.xiexiebang.com下载)和本人已修课程成绩单(经本校教务处盖章确认),到报考院校报名。举办高校在接受报名时,应认真审核申请人的专科学籍,不得接受不具备普通全日制专科学籍学生的报名申请。报名时间为2009年5月18日至22日,每名学生限填报一所本科院校的一个相关专业。具体报名要求见各专升本举办高校的招生简章。

2、考试。普通专升本考试时间统一定在2009年6月13日至14日,考试地点在各举办高校。

3、录取。普通专升本录取工作由举办高校负责。举办高校按事先公布的录取标准、原则和程序,根据参加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在专升本计划内择优录取。未录取的学生不予调剂。

4、公示。举办高校拟录取的专升本学生名单及考试成绩必须在本校网站或社会媒体上至少公示7天,无异议后方能上报备案。

5、备案。公示无异议的普通专升本学生名单需在规定时间内由举办高校报省教育厅高教处复核备案。备案通过后的学生,由举办高校发普通专升本录取通知书。

6、报到。普通专升本学生由举办高校录取并经省教育厅备案后,在规定的时间内,持举办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及本人专科毕业证原件和复印件报到。普通专升本学生的档案由原所在学校集中整理后,向举办高校移交。

五、收费项目

普通专升本学生的收费项目和标准与举办高校当年同类专业全日制普通本科生一致。普通专升本报名考试费按省物价局等部门批准的标准执行。举办高校对普通专升本学生除按规定收取考试费、学费、住宿费外,不得另立其他收 2 费项目、额外收取其他费用。高职高专毕业生所在院校不得以普通专升本名义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

六、学籍管理

普通专升本学生编入本科三年级插班或者单独编班组织教学。专升本学生报到入学时,本科院校应负责审核其入学资格。入学后,由本科院校持专升本录取名册和省教育厅同意备案的批件到我厅高校学生处办理本科学籍电子注册手续。普通专升本学生进入本科专业学习后,不得转学。专升本学生修完本科学业,成绩合格者,颁发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毕业文凭,毕业证书的学习起止时间按进入本科阶段的实际时间填写;达到学校学位授予要求的,可申请授予学士学位。

七、就业政策

普通专升本学生的就业按普通全日制本科毕业生的政策执行。

八、工作要求

普通专升本工作政策性强,社会高度关注。各高等学校要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严格要求,精心组织,切实保证专升本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1、加强组织领导。各有关高校要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工作班子负责此项工作。学校纪检监察部门要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强化监管和督查。

2、制定周密方案。各有关高校要结合本校实际制定详细的普通专升本工作实施方案,做到标准明确、条件公开、程序规范、过程明朗、手续完备。对于报名、考试、录取工作各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要制定周密的预案,切实维护学校和社会的稳定。

3、严格工作纪律。各举办高校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工程”,凡能公开的信息必须在校园网或其他媒体上公开。要坚持标准,严格选拔,严禁超计划或游离于计划外录取。要采取得力措施,杜绝考试和录取中的各种不正之风。举办高校不得委托任何个人、中介机构组织参与普通专升本工作。对校内教师和工作人员要加强教育管理,严格要求。举办高校要在校内设立举报信箱和举报电话,对于弄虚作假、徇私舞弊,从中谋取利益的单位和个人要严肃查处。

4、严格责任追究。各举办高校的主要领导是本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此项工作负总责。要严格实行责任追究制度,普通专升本工作中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不仅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还要追究主要领导的责任。普通专升本工作不规范、存在问题较多的学校,将停止其普通专升本工作。

有关2009年普通专升本工作的政策、时间安排及其他相关信息将适时在我厅政务网“2009年专升本”专栏公布(网址:http://www.xiexiebang.com)。各高等学校在工作实施过程中的有关情况请及时报我厅高教处。联系人:吴勃;联系电话:027-87328172,87328087。

附件:

1、2009年湖北省高校普通专升本分专业招生计划 2、2009年湖北省高校普通专升本学生申请表 3、2009年普通专升本工作时间安排

二○○九年四月二十日

第四篇: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名单

附件:

湖北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名单

姓 名 单 位

吴红波 武汉大学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赵 健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 邓兰英 武汉大学医学部 张益民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王 丹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招就处 黄坤华 华中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

郑小建 华中科技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严 君 华中科技大学学工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徐世萍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就业办 王 勇 华中科技大学研究生就业办 杨 军 华中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李方红 华中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张晓骏 华中师范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石 琳 武汉理工大学就业管理办公室

万林波 武汉理工大学就业信息与市场办公室 史拥军 武汉理工大学就业信息与市场办公室 程江红 武汉理工大学自动化学院 王世杰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杨昌锐 中国地质大学珠宝学院 张延平中国地质大学学生工作处 李红丽 中国地质大学研工部

张安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余小朋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刘艳玲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新华金融保险学院 陈志勇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财税学院

曹卢波 华中农业大学学工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吕守华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 龚少平华中农业大学学生工作处 冉鸿昌 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处 钟文勇 中南民族大学招生就业处 洪盛志 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蔡 琼

中南民族大学研究生部

罗 超 林二友 张雪松 张榜生 肖 军 成红峰 蔡 玥 朱红军 甘行元 唐培育 薛田良 曾 威 毛瑞霞 李喜成 黄 鹂 杨翠华 邱晓东 黄建雄 夏 星 门奎英 马小龙 刘少洲 李国林 袁 军 郭泰辰 熊昌盛 鄢 娟 滕红华 冯光明 薛 涛 李正桥 李国贵 石华富 吴芮凌 王佩珍 袁 琴 王少林 彭红波 杨 军 — 2 —

湖北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湖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湖北大学研究生处 武汉科技大学资环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学生工作处 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 武汉科技大学研究生处 三峡大学招生及就业指导处 三峡大学电气信息学院 三峡大学土木水电学院

三峡大学研究生招生就业办公室 长江大学学生事务处 长江大学就业指导中心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

江汉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江汉大学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江汉大学医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工业大学招生就业处

湖北工业大学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武汉工程大学团委

武汉工程大学化工与制药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国际学院 武汉工程大学研究生处 武汉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 武汉科技学院招生就业处 武汉科技学院研究生院 武汉工业学院招毕处

武汉工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科 武汉工业学院研究生处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工部 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

湖北民族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湖北中医学院学工部、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湖北中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湖北中医学院药学院

郧阳医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 湖北经济学院职业技术学院

湖北经济学院招生与毕业生就业指导处

戴 伟 湖北警官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和潇天 武汉体育学院招生就业处

杨浩然 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就业办公室 张吴涛 湖北美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杜 娟 武汉音乐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周静情 武汉音乐学院研究生部

罗四清 湖北师范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严志谷 湖北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邓洁屹 襄樊学院招生就业处就业办 涂国平孝感学院招生就业工作处 周 浩 咸宁学院招生就业处

胡仁火 咸宁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杨纯新 咸宁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余国宇 黄冈师范学院招生与就业处

毛丰勤 黄冈师范学院化学与应用化学学院 樊苏平黄石理工学院环境学院 张林仙 黄石理工学院电气学院 祝红梅 黄石理工学院就业工作处 林红梅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管理工程系 许宝群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张克华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 尹德蓉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施 旭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物电学院 杜红英 荆楚理工学院生物工程学院 朱玉明 荆楚理工学院数理学院 张宏磊 荆楚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处

金 丹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胡江涛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刘立富 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招生就业办公室 徐志成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 於建伟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 洪利民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应培录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轻工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浦北娟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黄 灿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冯志华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教研室 李如岚 武汉商业服务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袁 畅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处 李 宁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

— 柳海涛 王 壮 葛 峰 杨颜玲 王 勇 陈永红 张如筠 陈金松 鲁 锋 刘 君 金虹莉 聂俊航 向 晖 李 玮 吴邦文 李风雷 张凤成 殷建设 向亚卿 王 欣 张兹伟 周 征 杨晶晶 付金玲 李 青 王江辉 袁流凤 李华农 程慧兰 黄宏伟 宋 超 吴亚敏 丁燕鸿 何修俊 刘求明 杨邦秀 冯美德 唐丽芸 张新建 — 4 —

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襄樊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管理处 沙市职业大学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鄂州职业大学建工学院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办公室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招就办 荆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办 仙桃职业学院毕办

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处

湖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 武汉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毕业安置办公室 武汉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武汉航海职业技术学院船舶工程系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系 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招生就业办

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武汉警官职业学院学工处就业指导中心 湖北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湖北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学工部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武汉交通职业学院机电工程系 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武汉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 湖北国土资源职业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武汉民政职业学院旅游系

鄂东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处 湖北财税职业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招生就业指导处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招就处

三峡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及就业办公室 长江职业学院学生就业指导处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毕业实习就业指导办公室 武汉语言文化职业学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尹金慧 万唯佳 黄国锋 田 刚 汪 岚 兰 波 杨智敏 季 强 李 鹏 孙松发 谭德勇 李小玲 李家梁 黄 琪 李 伟 胡剑侠 苏爱芬 赵 利 钟 诚 徐 伟 周利涛 詹 卓 魏晨光 李 恒 李秀刚 周代明 陈道艳 费关勇 李轶兰 孙丹娟 汪 波 胡福德 周建钢 姬晓露 王克非 吕植水 蒋文林 朱 勇 陈卫民

武汉商贸职业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武汉信息传播职业技术学院就业办公室 黄冈科技职业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 湖北科技职业学院招毕办

武汉大学东湖分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招生就业处 华中师范大学汉口分校毕业办

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华中科技大学文华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 中南民族大学工商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就业中心 中国地质大学江城学院就业办公室 武汉理工大学华夏学院就业办公室

华中师范大学武汉传媒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招生就业部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招生及就业指导办公室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就业指导部 长江大学文理学院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江汉大学文理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

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中心 湖北工业大学商贸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招毕办 武汉工业学院工商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处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科技学院毕业生就业办公室 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就业指导中心 郧阳医学院药护学院学生事务部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毕办

武汉体育学院体育科技学院学工处 湖北师范学院文理学院学工部 襄樊学院理工学院招生就业办公室 孝感学院新技术学院招生与就业工作处

武汉冶金管理干部学院毕业生就业推荐指导办公室 荆州教育学院就业指导办公室

武汉市人民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 鄂州市人民政府大中专毕业生办公室 咸宁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襄樊市人事局人才中心

荆门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

— 5 — 王立明 冉贞孝 张 梅 王学宇 罗德顺 许太安 吴金保 袁克祥 汪姣琴

— 6 —

武汉市教育局教师工作处

恩施州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管理办公室 宜昌市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办公室 孝感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黄冈市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随州市毕办

襄樊市教育局毕业生就业指导办公室 十堰市教育局就业工作办公室 鄂州市教育局

第五篇: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

生就业工作的通知

鄂政发〔2011〕84号

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国发〔2011〕16号)精神,结合我省实际,为进一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一)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全省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为民办实事的重要举措,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湖北跨越式发展的客观需要。我省是科教大省,高校毕业生规模大,预计在“十二五”期间,高校毕业生数量仍将继续增长,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十分繁重。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从科学发展、尊重人才、维护稳定、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高度,坚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就业工作首位,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落实责任,狠抓落实,不断提高我省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促进我省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稳定基石。

(二)明确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全省“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坚持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多渠道开发岗位,完善政策措施,切实加强服务,着力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努力形成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制度环境和社会氛围,力争每年全省应届高校毕业生离校时初次就业率达到70%以上,年底总体就业率达到或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

(三)努力创造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机会。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着力发展既具有较高科技含量又具有较强吸纳就业能力的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中实施有利于发挥劳动力比较优势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技术战略,带动生产性就业岗位增长,努力扩大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大力发展具有增长潜力的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积极鼓励发展服务外包、动漫、现代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产业,创造更多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在安排政府投资、重大建设项目和制定产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扩大就业的需要,探索建立投资带动就业评估机制,更好地发挥投资对就业的带动作用。

(四)建立市场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各地要及时发布和宣传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相关领域的人才规划,完善高层次人才、紧缺人才和骨干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政策,引导高校合理调整专业设置。各高校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围绕我省现代农业、新型工业、现代服务业特别是装备制造、新能源、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人才培养,认真做好相关专业人才需求预测,合理调整专业设置,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五)鼓励中小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中小企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要进一步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小型微型企业和创新型科技企业,将落实中小企业扶持政策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结合起来,鼓励企业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对招收高校毕业生达到当年新增职工人数20%以上的中小企业,地方财政应优先考虑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并优先提供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对符合条件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当年新招用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达到企业现有在职职工总数20%以上,并与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可按规定申请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小额担保贷款。对企业新招收毕业内(毕业当年1月1日至12月31日,下同)的高校毕业生,在6个月内开展岗前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企业招收就业困难高校毕业生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按规定给予社会保险补贴。高校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就业的,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科研项目经费申请,科研成果或荣誉称号申报等方面享受与国有企事业单位同类人员同等待遇。

(六)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城乡基层和贫困地区、艰苦边远地区就业。各地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特别是城市社区和农村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农技、农机等基层岗位工作。对在公益性岗位就业并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给予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险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对到县以下农村基层单位就业,服务期达到3年以上(含3年)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实施相应的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到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贫困地区和艰苦边远地区或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在机关工作的,试用期工资可直接按试用期满后工资确定,试用期满后级别工资高定1至2档;在事业单位工作的,可提前转正定级,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1至2级。要按照统一征集岗位、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织考试、统一服务管理的原则,统筹实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三支一扶”(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做好各类项目之间的政策衔接。要进一步落实对服务期满考核合格人员的就业政策措施。鼓励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满后留在当地就业,相对应的自然减员空岗全部聘用服务期满的高校毕业生。各专门项目毕业生到农村基层服务工作2年以上,三年内报考硕士研究生的,初试总分加10分;报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笔试成绩加5分,且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用)。各专门项目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的服务年限计算工龄。各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免费提供就业指导、就业推荐等就业服务。自2012年起,省直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均应从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录用。市级以下机关特别是县乡机关招录公务员,应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吸引优秀应届高校毕业生报考,录用计划应主要用于招收应届高校毕业生。切实做好免费师范生就业工作,新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主要从免费师范生、特岗生和资教生中招聘录用。县市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应拿出不低于40%的岗位比例,聘用各专门项目服务期满考核合格的高校毕业生。积极做好征集高校毕业生入伍服兵役工作。

(七)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各地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需要和高校毕业生情况,鼓励和扶持一批规模较大且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作为就业见习基地,积极引导有条件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创建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并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授牌确认,为有见习需求的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见习机会。对于接纳高校毕业生见习的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按每人每月500元的标准给予见习补贴。根据物价和经济发展状况,见习补贴实行与最低工资标准挂钩的制度,具体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见习基地应加强见习场所的安全管理,每月按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标准给予参加见习的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并为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凡与中等职业学校和高等院校签订三年以上期限合作协议的见习基地,支付给学生见习期间的报酬,不计入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准予在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

(八)支持高校毕业生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各地要积极组织有培训需求的高校毕业生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培训和技能鉴定,帮助其提高就业能力。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参加职业技能培训的,根据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未颁布国家职业技能标准的职业应取得专项职业能力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情况,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通过初次职业技能鉴定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职业能力证书的,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

(九)鼓励科研项目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承担国家和地方科研项目的单位应积极吸纳优秀高校毕业生作为研究助理或辅助人员参与研究工作。在承担的民口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科技支撑计划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重大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聘用高校毕业生的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补助可按规定从项目经费中列支。聘用期满,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续聘或到其他岗位就业,就业后工龄与参加研究期间的工作时限合并计算,社会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

(十)强化就业援助。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将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就业援助体系,设专门窗口,建立专门台账,实施“一对一”职业指导和重点帮扶,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或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各高校对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给予求职补贴。对属于就业援助对象参加职业培训的,按规定给予职业培训期间生活补贴。困难家庭登记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在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聘人员时,免收其报名费和体检费。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高度重视女性、残疾人和少数民族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要根据他们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制定专门的就业扶持措施。

三、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稳定灵活就业

(十一)落实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进一步改善创业环境,积极支持大学生创业。设立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专门用于资助大学生创业以及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项目认定、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建设等工作,具体实施办法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另行制定;有条件的市、州、县要设立相应的专项扶持资金,同时鼓励各类社会、民间和企业资金参与,引入风险投资基金,设立大学生创业引领基金,多渠道加大创业资金投入,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帮助1万名大学生实现创业,带动5万人就业,培育1000家创新型创业企业,共同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

进一步发挥小额担保贷款推进创业的作用。全省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应设立专门服务窗口,为自主创业大学生提供便捷的小额担保贷款服务。开展创业的高校毕业生,均可在创业地申请小额担保贷款,对从事个体经营的,小额担保贷款最高额度不超过10万元;对从事合伙经营或创办小企业的,可按每人10万元内、总额度不超过50万元的标准进行“捆绑式”贷款,按规定给予财政贴息扶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小额担保贷款+信用社区+创业培训”的联动机制。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在当地信用社区从事创业活动,申请小额贷款的,可以免除反担保手续。对取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的高校毕业生,创业项目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论证通过的,申请小额贷款可免除反担保手续。

对持《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附着《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证》)的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从事个体经营的,前3年内按每户每年80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其当年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个人所得税。对企业在新增岗位中,当年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人员(含高校毕业生),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在前3年内按实际招用人数每人每年4800元的标准依次扣减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企业所得税。在国家政策规定的期限内,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创办的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3万元(含3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毕业两年以内的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除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产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等国家限制行业外)的,自其在工商部门首次登记之日起3年内免收属于管理类、登记类、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

(十二)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和经营场所限制。凡法律法规未禁止的行业和领域均向创业的大学生开放,除对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筹建登记外,其他只要不涉及安全、环保、节能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均可准予办理筹建登记。对大学生申请个体工商户登记,除经营前置审批的事项外,可申请试营业,免费核发有效期为6个月的营业执照;6个月后继续经营的,换发正式营业执照。鼓励大学生创办公司。大学生在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武陵山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设立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内的内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公司除外),允许实收资本“零首付”;在其他区域设立注册资本10万元以下的内资有限责任公司(一人公司除外),允许实收资本“零首付”。

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条件、程序和合同约定,创业的大学生可将家庭住所、租借房、临时商业用房等作为创业经营场所。允许能有效划分的同一地址登记为多家大学生创业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住所或经营场所。

(十三)加强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各高校要广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积极开发创业类课程,不断完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将创业教育课程纳入学分管理。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建立大学生创业指导中心,建立创业导师队伍,组织开展政策咨询、信息服务、项目开发、风险评估、开业指导、融资服务、跟踪扶持等“一条龙”创业服务。定期举办高水平的大学生创业竞赛,鼓励在校大学生和毕业生参加创业培训和实训,提高就业能力。对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内参加创业培训的,根据其获得创业培训合格证书或就业、创业情况,按规定给予培训补贴。对就业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在自主创业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后,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在充分发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作用的基础上,各地要积极创造条件,因地制宜地建设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对在政府投资兴建的创业基地内自主创业的大学生,为其提供创业培训和指导服务,连续3年免收不超过100m2的场租费用。

(十四)稳定灵活就业。各地要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通过多种形式灵活就业,并给予相关政策扶持。对符合就业困难人员条件的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要按规定落实社会保险补贴政策。对申报灵活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按规定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做好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

四、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全面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十五)加强就业指导。各高校要把培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切实加强素质教育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建立贯穿于整个大学教育期间的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开展职业发展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适应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能力。同时要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专业化、相对稳定的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大学生就业专职指导教师纳入专业技术岗位,参加职称评审。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组织开展“就业创业指导进高校”等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指导活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就业观,调整就业预期,不断提高就业成功率。鼓励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加强高校就业创业指导站建设,积极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高校延伸。

(十六)强化就业服务。各地区、各部门及高校要不断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完善就业信息网络,加强工作协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企业进高校”、校园专场招聘会、供需洽谈会和开展网络招聘、就业指导等活动,为高校毕业生提供高效、便捷、真实、安全的就业信息服务。各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及其他就业服务机构要加强合作,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并提供政策发布、岗位信息、网络招聘、远程面试、指导咨询等就业服务,逐步实现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有效降低高校毕业生求职成本。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加强人力资源市场需求预测、完善职业供求信息收集和发布制度,引导高校毕业生理性求职、用人单位积极招聘和高校科学合理设置专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扶持活动。

(十七)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要按照规定,为已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办理就业登记,并按规定提供人事、劳动保障代理服务,建立就业登记与劳动合同管理、社会保险费缴纳联动机制。对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按规定办理失业登记,并纳入户籍所在地失业人员统一管理,全面落实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和人事档案托管等服务政策。对为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职业介绍服务的各类职业中介机构按规定给予职业介绍补贴。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教育部门和各高校要加强合作,进一步完善以实名制为基础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制度,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毕业前后的信息衔接和服务接续,建立健全回原籍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信息库,推进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标准化和信息化,夯实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基础。

(十八)取消高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全省各地应取消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落户限制,允许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就业地、创业地办理城镇落户手续。进一步完善高校毕业生户籍管理制度,妥善解决高等院校毕业生户口迁移问题。要在审核确认并通过互联网公示集体户口单位或机构名称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企事业单位和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集体户口管理工作,避免虚拟地址空挂户口。

(十九)保障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各地要按照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公务员法等的要求,进一步深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简化高校毕业生就业程序。对到各类用人单位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其职称评定、工资待遇、社会保险办理、工龄确定等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高校毕业生从企业、社会团体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其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为工龄。要加大对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在劳动用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等方面的劳动监察力度,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的合法权益。要进一步加强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大力开展人力资源市场清理整顿工作,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与公安、工商部门密切合作,严厉打击非法职业中介和招聘过程中的各类欺诈行为,要规范网络求职行为,切实维护高校毕业生就业权益。要认真执行残疾人就业条例的有关规定,保障残疾人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权益。要切实落实取消就业体检中乙肝检测项目的有关规定,防止各类就业歧视,维护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权利。

五、强化责任,努力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二十)强化目标责任,实现齐抓共管。各地、各部门要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组织领导,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纳入当地就业总体规划,确定目标任务,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内容,实行目标责任考核。各相关单位要在职责范围内做好各项工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牵头制定和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切实做好高校毕业生各项就业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教育部门要做好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财政部门要根据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和实际需要,统筹安排资金用于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其他各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共同推动工作。

(二十一)落实保障机制,营造良好氛围。各地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和人员队伍建设,做到机构、人员、经费“三落实”。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机构的工作人员,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大力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宣传,树立促进就业、创业工作典型,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成才观,形成全社会共同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的良好舆论氛围。省政府将根据工作落实情况,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予以表彰。

本通知自发布之日起实施,有效期为五年。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下载201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通知(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2年湖北省高等学校普通专升本工作的通知(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