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班观察记录与分析
阅读是自由的梦
观察记录:
楠楠来到图书区很兴奋地拿起《特别的日子》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页后,他开始皱眉头,然后拿着书去找忆忆,说:“忆忆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吗?我看了一半后面看不懂了。” 忆忆把自己的玩具收了,来到图书区给楠楠一页一页的讲起来,两个人边讲边交谈:“对,我也觉得挺特别的。”“没错,我也希望这么过生日。”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不时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案例分析:
我班根据幼儿的兴趣设立了图书区,图书区经常投放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从家里带来的图书幼儿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措施:
1、教师还应有重点的选择图书为幼儿讲述使幼儿了解图书内容。
2、鼓励带来书的幼儿为全班或有需要的幼儿讲述。反思:
当今社会,阅读是人们获得知识和信息的基本途径,阅读能力已经成为21世纪成功者、领导者的核心能力。阅读能力是任何学习的基础,每一门学问都从阅读书籍开始。对于年幼的儿童来说,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只要与阅读
活动有关的任何行为都可以算是阅读。
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自由的、充满智慧的精神生活。我们应当让孩子在自由而愉快的阅读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宽松的氛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我们坚信环境应该是“会说话的墙”,可以在无声无息中渗透浸入孩子的人生。
第二篇:小班幼儿观察记录分析与总结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分析与总结
碑林区幼儿园王 娜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日常生活规则。也就是我们平常经常说的常规,它是幼儿园为了使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而有规律,调动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自主性和独立性而采取的措施。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对一切都感到陌生、新奇,什么都不会,什么都不懂,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初入园的小班幼儿,因而良好常规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观察后的反思:
1、教师在活动中要多注意一些细节部分,教师组织活动要注意提问的设计,不适宜太泛,思维空间不能太大,应多为选择性等较简单的问题,使幼儿稍一动脑就能回答的问题。
2、情感交流与肢体语言相结合,创造愉快、宽松的心理环境,使常规管理声情并茂。如多用一些身体的语言:抱抱他们、亲亲他们、与他们握握手,通过这些与孩子情感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孩子会越来越喜欢你,有了情感的基础,这是建构良好常规的基本前提。
3、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规,通过不断学习落实《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过程中我认识到,引导幼儿自己解决问题是让幼儿主动发展的好机会,在每次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锻炼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增强责任意识。和孩子一起制定常规,能使孩子们由简单、被动遵守规则转变为自身良好的习惯。
第三篇:小班观察记录
小动物家的围墙
胜东社区辛兴幼儿园 张蕊
观察地点:建构区
观察对象:张芮宁、殷子轩、赵志泉、雷睿哲 观察实录:
(一)早饭后,张芮宁、赵志泉、殷子轩这3名小朋友进入了建构区。赵志泉将玩具柜上的“小猫房子”和积木搬了下来,说:“我要给小猫家铺一条路。”其他小朋友看着玩具柜上琳琅满目的玩具,不知道玩什么才好。我以游戏的口气加入他们:“听说,这两天大灰狼经常在周围溜达,小动物们的家都没有围墙,很危险啊。你们帮帮忙,赶快给小动物垒上围墙把。”三位小朋友一听,又着急、又开心,马上就动工了起来。
殷子轩小朋友很快在“小狗的家”周围垒起了方方正正的围墙,但积木的间隙太大了。我问:“你们看,小狗家的围墙结实吗?大灰狼能钻进来么?”聪明的张芮宁马上说:“不结实,你看,还有这么大一个洞呢,大灰狼肯定会钻进来的。”“那怎么样让大灰狼钻不进来呢?”张芮宁说:“把积木一块一块连起来就行了。”接下来,三个小朋友很快给“小猫的家”“小狗的家”“小鸡的家”都垒起了牢固的围墙,还在院子外面铺了弯弯曲曲的小路呢。
(二)午饭后,张芮宁和雷睿哲又进入了建构区,又继续给“小鸡的家”垒围墙了。雷睿哲在“小狗的家”门前摆放了一排彩色的积木,说:“像钢琴一样。”张芮宁见了,在“小鸡的家”周围都铺上了一层彩色的积木,说:“小鸡家的地比钢琴还漂亮呢。”原来,张芮宁是在给小鸡家的院子铺地砖呢。接下来,张芮宁又在“地砖”的周围竖着放起了一圈积木,做成了“高高的围墙”。最后,宁宁看着“小鸡家”高高的围墙,高兴地说:“这下大灰狼可进不来了!” 行为解读与分析:
小朋友喜欢拼搭彩色的积木。给小动物铺“直直的小路”和“弯弯的小路”是前期的活动主题,孩子们都已经掌握了积木紧密连接和手尾转向连接的技能。在此基础上,活动中,我以游戏的口吻提出“大灰狼来了,小动物的家没有围墙”的话题,让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既解决了问题,又让孩子们尝试了新的建构方式——平铺和围合。
小朋友们不但帮助小动物们搭建了围墙,又在院子里铺设了“直直的”和“弯弯的”小路。由此可见,幼儿在建构游戏中喜欢重复的特点,喜欢不断重复搭建某一种建构方式。
从案例中可以看出,张芮宁小朋友是一个比较认真,想象力丰富,并且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不但能从同伴的作品中获得启示,把“钢琴”变成“地砖”并且把围墙增高,使围墙边的“牢固”。观察反思: 在小班的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支持、帮助的引导作用,没有教师的引导,有的幼儿会长期满足于搭建某一种物品,有的幼儿会遇到不会搭建就放弃……而教师的适当介入能帮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使幼儿有情节、有目的的进行建构积木,能激发并保持幼儿的建构兴趣,积累幼儿的建构经验,促进幼儿建构水平的发展。
第四篇:小班观察记录
小班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幼儿:张菡 观察时间:随时 观察地点:教室
记录:
本学期在幼儿园安排下,我来到小班担任小班的教师,小班幼儿由于年龄的特点各个都很活跃,喜欢和老师嬉戏玩耍,和小朋友打打闹闹,但是在一次课堂中,我无意间发现张菡小朋友每次都很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但每次起来回答老师的问题时总不敢大声张嘴说话,有时候甚至是嘴巴在动,但是没有一点的声音,我顿时感到这是一个很严重过的问题,于是我找到他的妈妈了解情况,他妈妈告诉我,他在幼儿园就是很内心,为改变他这种状态于是我私底下经常和他聊天,尽管他有时候只张嘴说话但是没有声音,甚至有时候只是看着我没有给我任何回应,但我相信只要我坚持课上经常叫他回答问题哪怕声音极小,课下经常同他交流哪怕他不给我回应,只要时间久了他肯定会有大声同我说话的时候,因为我相信每个孩子天生都是一个小演说家,有时候他只是缺乏锻炼的平台和别人的鼓励。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再一次语言课堂上,当我提出问题时,张菡小朋友仍旧举起他的销小手,我也同往常一样叫起他来,这次的他居然大声的说了起来,虽然相比较其他小朋友声音可能还是略显微小,但是他却给我不一样的感受,因为他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让我听到了他说话的声音,当时的我是多么的激动,就在那时我果断的在全班小朋友面前给与他一个大大的鼓励。我相信张菡小朋友以后肯定还给在我更多惊喜与感动,也将会慢慢的融入到班集体,变成一个性格开朗的小宝宝。
分析: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小演说家,或许他性格内向不爱说话,或许他一时半会无法进行表达与你交流,但我们要相信,只要我们给予他们一个良好的环境与平台,良好的教育方式方法,总有一天他们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惊喜与感动。
第五篇:小班观察记录
过程描述
区域活动开始了,姜涵润随手拿起了桌面上剪好的皱纹纸看了起来,阮怡泽和王雨欣,黄文烁,张逸轩也来到了桌子面前,他们分别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皱纹纸,他们显得非常开心。今天的美工区是要小朋友们用手中的皱纹纸在白纸上用双面胶粘出美丽的花,桌面上已经摆放好了白纸、双面胶、皱纹纸。王雨欣和黄文烁分别欣赏着自己拿到的皱纹纸,还念念自语的说着要粘五颜六色的。她们两个已经开始做了,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我走过去说“一会儿老师要来你的“花园”赏花昂?”姜涵润立马提起精神头来了,她看看别的小朋友在把皱纹纸往双面胶上粘,她试着也做起花来。她是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对老师的依赖心理很强,可是当她听到我要来欣赏她的花园时,她显得异常兴奋,好像接受了一个使命一样,一丝不苟的做起来,不一会,她就在白纸上粘了满满的花。她满意的拿着自己做的花,和周围的小朋友比较谁的比较好看。
分析
特点: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内容。这样的幼儿缺乏一定的自信心,总认为自己不能独自完成任务有很强的依赖心理,喜欢身边有教师的陪伴,需要教师在一旁不断地给予肯定或鼓励,才能完成操作内容,一旦完成了操作就兴奋不已。
分析:从案例中,姜涵润看了一下周围的小朋友,拿着皱纹纸在摸头思考,可是她还是没有动手撕纸。这时候她发现在观察她的我,马上叫道“老师老师,我不会!具有一定的依赖性,还未经过操作就认为自己不会。他被困惑、挫折的情感体验所困扰,很有可能会放弃活动。在我的督促下,一步步完成了任务,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指导策略
1、了解需要,直接建议。以直接建议的方式,让幼儿主观地选择自己所喜爱、兴趣的活动内容。帮助幼儿形成独立、自主的个性。
2、适当的鼓励,使之独立完成操作。教师可利用幼儿喜欢表扬的这一特点,及时、适当的给予一个微笑、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满意的点头,逐步消除她们的依赖心理,从而提高她们自主操作的信心。所以,教师的鼓励和赏识有时候是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动力。针对一些年龄小,依赖心强,不愿参与活动,活动中不积极、不主动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用鼓励的眼神、肢体动作提醒她,给她充足的空间表现、展示自己,并对她的点滴进步进行表扬和鼓励,使她对自己充满自信,从而萌发表现的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