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事业单位改革对编制总量控制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事业单位改革对编
制总量控制
欢迎访问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网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日前,北京市出台了《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意见》有几个亮点,一是提出全市事业单位编制总量控制,二是划分三类事业单位,三是多种手段促进公益服务,四是创新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社会上比较关注年内高校医院将试点取消编制管理,对这些单位有什么影响。
编制是国家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员额管理的重要工具,最重要的作用是控制人力支出费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会对本国用财政支付工资的人员进行总量控制,防止人员膨胀。我们当前沿用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实行的编制管理,这个制度对控制财政性工资支出起了重要作用。
不过,现在编制不仅是财政支付公职人员工资的依据,同时还具有身份管理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身份管理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作为发工资依据的作用。具体而言,对于公务员职位,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没有行政编制就无法取得公务员身份。对事业单位来讲,编制的身份管理作用更为重要,同在一个事业单位里,没有事业编制就可能落不下户口,不能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不能评职称,不能晋升到高级别岗位等等。总之,有事业编制,你就是单位的“自己人”,没有事业编制,在事业单位工作,就是一个“二等公民”。
编制对于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来说如此重要,但数量却十分有限,在一些单位甚至变成一种稀缺资源,高等院校和医院在这方面最为突出。近年来,高校发展较快,在校生数量有明显增长,师生比一直较低成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北京的优质医院,经常人满为患,医生数量不足,常常造成现有医生工作强度过大,收入与工作量不匹配,医院发展受到限制。高校教员、医生要增加,目前必须通过编制审批才能实现,而现在沿用的编制配备标准相对落后于需求,因此改革高校医院编制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重点问题。
改革编制管理的意义巨大。一方面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进步,“松绑”高校医院的编制管理,实现了员额管理权的回归,确认了可以由市场进行调节的用人机制,不用再在“管不好”的编制上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可以实现员额管理方式从人数限定向更科学的财政控制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取消事业编制管理,极大完善了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机制,高校医院自主用人权大大提升,并突破了工资由编制限制的障碍,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较为灵活地调整人才配置,引进或输出人才,有助于他们在公共服务市场中实现更强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取消事业编制将在这些单位内部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实现劳动者同工同酬,填平原来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的福利鸿沟,提升内部活力。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第二篇:2015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事业单位改革对编制总量控制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事业单位
改革对编制总量控制
欢迎访问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网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日前,北京市出台了《创新事业单位管理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意见》。《意见》有几个亮点,一是提出全市事业单位编制总量控制,二是划分三类事业单位,三是多种手段促进公益服务,四是创新事业单位用人机制。社会上比较关注年内高校医院将试点取消编制管理,对这些单位有什么影响。
编制是国家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实行员额管理的重要工具,最重要的作用是控制人力支出费用。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会对本国用财政支付工资的人员进行总量控制,防止人员膨胀。我们当前沿用的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实行的编制管理,这个制度对控制财政性工资支出起了重要作用。
不过,现在编制不仅是财政支付公职人员工资的依据,同时还具有身份管理的作用。在某种意义上说,身份管理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作为发工资依据的作用。具体而言,对于公务员职位,按照公务员法的规定,没有行政编制就无法取得公务员身份。对事业单位来讲,编制的身份管理作用更为重要,同在一个事业单位里,没有事业编制就可能落不下户口,不能参加事业单位社会保障,不能评职称,不能晋升到高级别岗位等等。总之,有事业编制,你就是单位的“自己人”,没有事业编制,在事业单位工作,就是一个“二等公民”。
编制对于在事业单位工作的人来说如此重要,但数量却十分有限,在一些单位甚至变成一种稀缺资源,高等院校和医院在这方面最为突出。近年来,高校发展较快,在校生数量有明显增长,师生比一直较低成为高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瓶颈;北京的优质医院,经常人满为患,医生数量不足,常常造成现有医生工作强度过大,收入与工作量不匹配,医院发展受到限制。高校教员、医生要增加,目前必须通过编制审批才能实现,而现在沿用的编制配备标准相对落后于需求,因此改革高校医院编制管理一直是事业单位改革中的重点问题。
改革编制管理的意义巨大。一方面是行政管理体制的重大进步,“松绑”高校医院的编制管理,实现了员额管理权的回归,确认了可以由市场进行调节的用人机制,不用再在“管不好”的编制上浪费人力物力财力。同时,还可以实现员额管理方式从人数限定向更科学的财政控制方向转变。另一方面,取消事业编制管理,极大完善了事业单位的法人治理机制,高校医院自主用人权大大提升,并突破了工资由编制限制的障碍,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较为灵活地调整人才配置,引进或输出人才,有助于他们在公共服务市场中实现更强的竞争力。更为重要的是,取消事业编制将在这些单位内部建立一个公平正义的发展环境,实现劳动者同工同酬,填平原来编内人员与编外人员的福利鸿沟,提升内部活力。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第三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
改革方案
欢迎访问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网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本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全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职能转变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表示,去年,国务院对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养老保险制度出台了政策,今年6月底前,各地工资调整一定要落实到位。
人社部此前表示,对于完善工资制度,各地需要结合本地实际来拟定具体的实施办法。据媒体报道,湖南省目前已对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进行调整。辽宁省人社厅刚刚形成初步实施意见,并报省政府研究。广州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此前也透露,已为工资改革预留资金。
此次调整是配合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此次调整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资并非孤立进行,而是为配合已落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2014年12月23日,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向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所做报告中指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1个月后,国务院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正式破冰。
“改革前与改革后待遇水平相衔接”是决定确定的一项基本原则。今年1月19日,人社部副部长胡晓义表示,配合这次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确实要完善工资制度。他透露,国务院办公厅为此转发了关于公务员基本工资调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基本工资调整及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待遇调整的三个实施文件。
在今年1月23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人社部新闻发言人李忠指出,在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实行退休费制度,个人是不用缴费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后,实行与企业等城镇从业人员统一的统帐结合的制度,要实行个人缴费。但是现行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中没有考虑个人缴费的因素,而且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基本工资标准已经多年没有调整。
“在推出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时,国家决定适当提高基本工资标准,以尽可能使大部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个人缴费后的当期收入不降低,为顺利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创造条件。”李忠说。
基本工资比重增加津补贴额度减少
依据人社部此前透露的信息,此次调整并非简单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普涨工资,而是着重体现对于工资结构的优化,提高基本工资比重,规范津补贴的发放。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李忠指出,此次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将通过调整基本工资标准,并将部分津贴补贴或绩效工资纳入基本工资,适当提高基本工资的比重。在基本工资标准提高的同时,规范津贴补贴要按相同的额度相应减少,这部分收入并没有增加。
对于增加的基本工资,李忠表示,大部分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个人缴费的改革成本。考虑这些因素,实际增资幅度并不大。按全国平均水平计算,月人均实际增资300元左右。
李忠指出,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工资收入水平较高地区的部分人员,此次增加的工资可能不足以完全弥补个人缴费,当期收入还会有所下降。这是由于基本工资实行全国统一标准,而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因各地工资水平的不同存在差异。
他强调,在完善工资制度的同时,冻结规范津贴补贴工资增长,各地各部门不得自行提高津贴补贴水平和调整津贴补贴标准,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改革性补贴政策和考核奖励政策。今后要通过建立基本工资标准的正常调整机制等措施,逐步实现基本工资在工资中占主体。
将建立乡镇工作补贴制度
在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在职人员中,有五分之一都在乡镇工作。工作条件相对艰苦,工资水平普遍相对偏低。此次调整将进一步体现工资待遇向基层倾斜的特点。
李忠表示,为落实中央加强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的要求,稳定基层工作队伍,鼓励人员向基层流动,通过建立乡镇工作补贴制度,适当提高乡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
在5月12日的会议上,李克强特别提及基层公务员“很辛苦,收入也不高”。西部某乡镇正科级公务员告诉记者,他每月工资到手3200元,比当地社会平均工资少270元。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也表示,有的在乡镇工作了三四十年,工资才2000块左右。这跟公务员的人力资本、社会地位和承担的工作不匹配。
李克强强调,既要坚决堵住“偏门”,解决公务人员以权力参与分配、牟取不当利益问题,也要打开“正门”,建立健全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使其收入随着经济发展不断提高,保障他们的合理待遇和应有的尊严。
有评论指出,公众应理性看待公务员涨工资,它既是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提升公务员社会责任担当的重要方面。当然,作为公务员须摆正自身位置,常怀“为民服务”之心,并提高技能更好地为民服务,只有廉洁自律劳有所获,才不会为社会诟病。
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相配合,全国近4000万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资将在今年上半年调整到位。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第四篇:2015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领导工资如何改革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年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领导工资
如何改革
欢迎访问天津事业单位考试网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管理暂行规定》,这是首份明确省级以上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如何任命、管理、退出的规范性文件。
事业单位工资
明确了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将逐步加大推行聘任制、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执行“任期制”,还可根据行业特点委托相关机构遴选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收入分配需考虑4方面因素;注意选拔事业单位优秀领导人员进入党政领导班子。
看点A将探索委托相关机构遴选事业单位领导人
《规定》:选拔事业单位领导人员,根据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可以采取组织选拔、竞争上岗、公开选拔等方式进行,也可以探索委托相关机构遴选等方式进行。
解读: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认为,探索委托相关机构遴选,是事业单位领导人选人的新模式。
目前大多数事业单位的领导人的选任,还是按照干部管辖权限,由上级主管部门确定。许耀桐认为,允许具备资质的猎头公司、中介机构、第三方部门等相关机构根据事业单位用人要求进行遴选,将更为专业化、规范化。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刘旭涛也认为,目前,诸如大学、医院、研究机构等事业单位采取行政化的方式任命领导人员,突出行政色彩,往往却忽略了专业要求,引入多样化的选拔任命方式,有助于事业单位淡化行政化色彩。
看点B行政领导人员将逐步加大聘任制推行力度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规定》:任用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区别不同情况实行选任制、委任制、聘任制。对行政领导人员,逐步加大聘任制推行力度。
解读:许耀桐解释,行政领导人员在事业单位中负责了主要业务,采取聘任制,意味着不仅有聘任期限,还要制定任期目标。聘任时便是好中选优,选出一批符合事业单位发展要求的领导;任期中根据目标跟踪考核,做得不好甚至可以提前“炒鱿鱼”;聘任期满,也可以根据其业务表现,决定是否续聘。这样一来,不仅将能解决领导岗位“能上不能下”的问题,还能激发事业单位行政领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看点C首次明确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任期制” 《规定》:事业单位领导人员一般应当实行任期制。每个任期一般为三至五年,在同一岗位连续任职一般不超过十年。工作特殊需要的,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经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任职年限。
目前事业单位领导人员的收入水平,大体与行政部门同职级的水准相当。
刘旭涛以高校为例举例说,从工资收入来看,此前正司局级、省部级校长的工资收入,都是根据行政级别确定,同等行政级别的基本拿一样的工资。近年来也有部分学校、医院试点推行绩效工资,但也存在领导涨薪、专业技术人员没有涨;不管学校办得好不好领导都会涨薪的现象。他认为,随着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推进,事业单位的运营将走向企业化,领导人员的薪酬制度也需参考企业的薪酬机制,进一步细化明确不同类别、不同行业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发放标准。而将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工资与上述4方面因素挂钩,将形成“鼓励干事”的激励机制。
许耀桐也认为,随着“鼓励干事”的机制导向确立,运营得好的事业单位领导人员将获幅度可观的涨薪。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第五篇: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不降退休待遇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方案最新消息: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不降退休待
遇
本篇文章来源于:http://www.xiexiebang.com/xinjiang/中公新疆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网
事业单位改革:养老并轨的真意在于,在全社会形成基础制度统一、公平的保障取向,使各类群体获得积极正确的保障预期。时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接受关于“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专访时就已表示,“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不降低。”了解更多事业单位招聘信息,请点击事业单位考试网。
“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问题,近期文件就要印发,印发后还要召开会议部署。”国务院副总理马凯的这句话,在2014年年末引爆舆论热点,关于“养老并轨”的全民大讨论一路“延烧”至2015年。
2014年12月28日,在就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接受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专题询问时,马凯表示,今后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将建立与企业相同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养老金改革方案已拟定,并经国务院常务会议和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议通过。
近年来,养老“双轨制”被频频吐槽、抱怨。社会的热切诉求得到了高层的积极回应。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将事业单位和行政机关的养老保险改革并列、并行。2014年7月施行的《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至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改革已成定局,悬念仅在于“何时改、如何改”。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被视为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改革等多项改革的“痛点”。撬动了这个“关窍”,与之相关的多项改革推进难度将大大削减。随着改革文件的印发和施行,不同社会群体的养老保障问题将实现“制度上的公平”,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也将由原来的“碎片化”状态,迈向更为统一、完善的发展阶段。
养老并轨待遇拉平
截至2012年底,我国公务员总数达到708.9万人;目前,全国共有事业编制人员3153万人。合计接近3900万人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养老保险改革的重要群体。接受《瞭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望》新闻周刊采访的专家表示,此次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顶层设计,就是在进一步拓展社保覆盖面、完善增量改革的同时,深化存量改革,在改革过程中使二者逐步并轨,最终形成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我国公共政策的制定者、执行者,也是基本公共服务的提供者。涉及这一重要敏感群体的改革,特别是养老保险这样与其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改革事项,往往改革阻力巨大。这一点,观察以往进展缓慢的改革试点便可明晰。此次改革消息一出,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关于自身待遇会不会降低、要不要考虑提前退休、改革能不能顺利推进等问题的猜测、议论此起彼伏。
对此,时任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王晓初在早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关于“事业单位养老改革”专访时就已表示,“改革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确保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不降低。”
据本刊了解,改革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原则,妥善处理改革前后退休人员待遇水平的平稳衔接。对改革前已经退休的“老人”,继续按原来标准发放基本养老金,保持已有待遇不降低。对改革后参加工作的“新人”,实行新制度,建立新机制。对改革前参加工作、改革后退休的“中人”,按照合理衔接、平稳过渡的原则,在基本养老金中除了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外,再加发过渡性养老金。同时建立职业年金,以更好地保证退休待遇。
由此可见,“并轨”,并不意味着待遇水平的降低。同样,“并轨”也不等同于“制度融入”以及“各群体待遇拉平”。
2014年7月25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新闻发言人李忠在回答媒体提问时明确表示,关于“养老并轨”,中央标准的提法是“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并不是说这个制度并到那个制度里面。总的方向是各类群体实行大体相同的基本制度模式,同样的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从制度上实现公平,在规则上实现公平,不存在将哪类群体并入其他群体的设计,更不是把各类不同群体的待遇拉平。
“养老并轨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体现公平正义的社会。并轨后,养老金发放的标准和规则是公平的,符合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要求。”国家行政学院公共管理教研部竹立家教授表示。
“养老并轨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过程中,关于社会公平正义的制度安排之一,体现着改革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的价值取向”。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蔡志强说,此次改革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基础制度统一、公平的保障取向,使各类群体获得积极正确的保障预期。
“一个统一、五个同步”难度隐现
马凯表示,此次改革的基本思路是“一个统一、五个同步”。据此,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核心轮廓已经清晰。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个统一”,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建立与企业相同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实行单位和个人缴费,改革退休费计发办法,从制度和机制上化解“双轨制”矛盾。根据这个思路,改革后,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将实行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建立个人账户、实行社会统筹。这不仅有利于实现“制度上的公平”,更撤消了三个群体之间的人员流动壁垒,保护了“流动者”的养老保障权益。
“五个同步”,即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完善工资制度同步推进,待遇调整机制与计发办法同步改革,改革在全国范围同步实施。
其中,机关与事业单位同步改革,既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更是为避免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两个群体的社保改革相互比照、难以单兵突进,为改革推进减少阻力。
职业年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同步建立,可以有效保障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待遇水平不降低,为改革的实施创造条件。
由于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建立在工资基数的基础之上,因此养老保险制度与工资制度紧密挂钩。自2006年以来,公务员的基本工资标准7年未曾调整,“工资的正常增长机制”尚未建立。若要启动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之相适应的工资制度也须同步完善、彼此配套。
退休人员的待遇调整和计发办法密切相关。要实现“待遇水平与缴费年限、缴费水平和退休年龄更紧密挂钩”,即通俗意义上的“多缴多得”,就必须实行与缴费相联系的待遇计发办法,并由此形成退休人员养老待遇调整的正常增长机制。
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实施,也是试点地区的重要经验教训之一。目的在于避免各地区之间由于改革时间表不同而互相攀比,延宕改革整体进程。
受访专家表示,透过“一个统一、五个同步”的基本思路,可以看出中央对于此项改革的决心之大,亦可预估出改革的难度之大。尤其是涉及新制度的设计、建立、完善,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仍待破解。
特别是,如何缓解巨额历史欠账对于基金远期支付形成的持续性压力;改革初期机关企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三个“基金池”是否要互联互通;基金如何避免“散、碎、零”,一举实现省级统筹;通过哪些手段避免贫困地区财政无力缴费,出现逃缴、少缴、欠缴现象;怎样提高基金的运营效率,让3900万人的养老钱保值增值;如何确保个人账户在设立之初就能做实而不成为空账;怎样逐步缩小与城镇职工养老金替代率之间的差距,弥合待遇鸿沟„„其中的很多问题,既是新问题,也是老问题;既涉及新制度的建立,更触及原有制度的完善。
“面对如此艰巨的改革,更要做好‘预期管理’。无论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改革对象,还是期待改革的一般公众,都要对改革的结果有个理性的认识,不能期望改革‘一步到位’”,曾多次参与养老保障课题研究的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关博博士表示。
啃掉最硬的一块骨头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年是令人难忘的。这一年,我们锐意推进改革,啃下了不少硬骨头。”总书记在2015年新年贺词中提到的硬骨头,其中就包括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这项改革既是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以及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等多项改革的连接点,也是这些改革难以推动的掣肘点,由此也成为了公认的改革硬骨头中最硬的一块。
“在养老‘双轨制’下,拥有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人虽然不用缴费便能享有较高的养老金,他们一旦失去编制就意味着‘从零开始’甚至‘老无所依’。编制所捆绑的巨大潜在利益,也导致优秀人才对于职业流动心存顾虑,而平庸之人则‘死也要死在编制里’。”国家行政学院社会与文化教研部副教授胡颖廉表示,养老并轨将落实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缴费义务,促进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的人事互通,有利于构建更加健康的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在近5年的改革实践中,各方反映较多的一个问题是,养老保险制度已成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基础和最大阻力所在。
“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后,机关事业单位人才流动的风险基本不存在了。”关博表示,“作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第九项配套改革,养老并轨有利于打通社保制度碎片化所引发的分配不公,在减轻人才流动压力的同时,为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分类改革做好铺垫。”
养老并轨对于干部队伍建设的“辐射”作用同样不可小觑。党的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狠抓作风建设,不折不扣落实“八项规定”,整饬“四风”,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干部队伍面貌为之一新。
“养老并轨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包括党的领导干部在内的国家公职人员队伍的工作活力。通过构建完善的社保体系,配套更加科学有效的薪酬体制和多元的评价体系,使公务人员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为他们更好地服务社会增添内生动力。”蔡志强说。
从全社会范围看,“并轨后,不同性质单位和各类岗位的基础养老金将趋同,待遇差别主要体现在与单位效益和个人绩效直接挂钩的职业年金。个人贡献的多少与将来的待遇产生关联,不再是干多干少一个样的‘大锅饭’。”胡颖廉表示,从这个意义上说,“养老并轨有利于在保障基础公平的前提下,激发全社会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本文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