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领导听课评课制度
学校领导听课评课制度
一、总则
为加强教学过程的质量管理,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深化教学改革,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同时,也为了转变学校工作作风,促进学校各级管理部门和领导干部、管理人员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意识、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教学情况,解决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疏漏,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保证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建立健全我校领导听课制度:
二、听课要求
1.学校领导必须把听课、评课工作作为掌握教学动态、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和业务素质、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规约性制度。
2.学校领导要深入课堂,每学期听课不得少于40节,以蹲点学科为主,兼顾其他学科。通过听课了解课堂教学及教学改革情况,解决课堂教学问题,指导课堂教学和教学改革健康发展。
3.听课要有点评记录,听随堂课要及时与任课老师交换意见;参加组内集体听课活动,要参与组内的集体评课活动;作为优秀课评比的要有书面评课材料;
4.领导听课要做到目的明确、方式灵活。听课要听出优点、看到不足、想出策略、做好记录;既要开展好常规听课
活动,又要突出抓好青年教师汇报课和骨干教师观摩课听课活动,全面了解和掌握课堂教学情况;要采取预约、随机和跟踪听课等不同形式,灵活选择听课的时机;要加强对新授课、复习课的学习与研究,提高听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坚持巡课制度,并认真做好巡课记载,及时总结。6.领导及同行专家听评课结果将作为任课教师及教学管理人员业务考核中的重要内容。
红旗学校
2017年8月
学校领导听课评课制度
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
红旗学校
第二篇:学校领导如何听课和评课
学校领导如何听课和评课
(2006-06-25 14:38:19)转载▼
分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董国忠 浦兴中学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是检查教学工作,了解掌握教学情况的最直接、最具体、最有效的方法,也是帮助教师、指导教师制订和落实《课堂教学改进计划》的有效途径,是学校领导管理教学工作的基本功。要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帮助教师探讨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领导一定要坚持听课,掌握教学第一线的第一手材料:哪个教师讲的好?哪个差?好在哪些方面?差在哪些地方?以便在评课活动中帮助教师总结经验,发扬光大,指出不足,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快速高效地完成好教育教学任务。所以校长要把听课评课当成自己整体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工作来完成,主管校长和教导主任,教研组长要把听课评课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
一、如何听课
1.听课要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做到学期有计划,如学期初、中、末,都准备听什么样的课,重点研究解决什么问题,推动哪方面的改革,做出逐月、逐周安排,争取做到定听课时间,定听课对象,定听课内容。听课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认真研究教学大纲、教材,对所听课的教学内容,要有深入系统的了解,同时要了解任课教师及上课班级学生的情况,确定听课目的。其次,阅读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做到心中有数。第三事先可以通知教师说明听课目的,了解教师对要听课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的确定,重点难点的确立,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的方法,教学过程中师生双边活动的安排及先进教学手段的使用等。
2.听课中应注意思考教师的教学思路与设想,要听他是怎样逐步达到设想的,做到五看:
一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二看教师的《课堂教学改进计划》落实情况;三看教学方法是否灵活,能否适应课堂情况;四看教学活动组织的是否紧凑,是否合乎学生的认识规律;五看教学效果反馈是否及时。该教师课堂设计特点是什么,好在哪?不好在哪?如何发扬与改进。听课时精神要集中,观察要全面、细致,记录要准确。
3.听课后可组织一起听课的教师们讨论研究,也可由领导本人与教师交换意见:(1)教学设计实现的怎样。(2)设计上总体讲好不好,还有哪些不足,对此听课者要拿出自己解决问题的具体意见。评课要以教师课堂教学活动为依据,要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防止就事论事;既要肯定成绩,又要指出问题,做到客观全面。听课后交换意见要及时,态度要诚恳,要民主平等,不可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教师,要善于启发诱导,并允许教师保留自己的意见。集体评议会要注意创造开诚布公的气氛,使与会者都能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要引导大家抓住中心,深入讨论,使大家通过评议都受到启发,提高认识。
4.听课不是为完成任务而凑节数,一定要有完整的三个环节,听课前要有准备,听课后一定要评课。最忌边听课边做其他工作,精力不集中;二忌听课打瞌睡;三忌与同时听课人窃窃私语,小声议论;四忌不做记录,态度轻浮;五忌听课迟到,课中离场或通知某老师听课而不去(旷听)。
二、如何评课 1.好课标准:(1)教学目标明确
每节课在备课时要制订明确的教学目标,使其符合《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具有多维性、具体性、可见性、可测性、有效性,在教学中既要提高学生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审美的能力,又要把各学科训练目标落到实处。
(2)教学设计合理
为完成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教材的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找准切入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教学环节安排科学,衔接自然,序、量、度恰当合理。
(3)教学方法灵活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改变教师讲解为主,以应试为目的的旧教学模式。深钻教材,教法灵活,注重学法指导,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活泼又有成效。(4)面向全体学生
创造条件让全体学生在课内都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有强烈的主体意识。注重对差生的指导,不用同一标准去要求所有学生,循循善诱,使不同智力水平的学生都得到发展,努力减少分化率。(5)训练充分有效
课上加强听、说、读、思、行、写全面训练。其内容、形式、媒体及环节安排力求多样化,且重点突出,层次清晰,点面结合。训练效果好,达到减少作业量,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6)教学手段更新
积极创造条件,充分运用直观教具及投影、录像、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动用学生多种感性器官,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有目的,有步骤地观察、思维、操作并由此进行抽象概括、推理、判断,以发展智能,完成教学目标。(7)注重反馈评价
教学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自我评价与师生集体评价相结合。通过课堂信息反馈和评价,及时给成功以强化,给缺陷以补救,使全体学生取得不同程度的实际收获,教学效果显著。(8)师德好能力强
课上反映教师具备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品德修养、高度的责任心,对全体学生的情感以及良好的精神风貌、仪表举止。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以及驾驭课堂、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能力。2.评价分析的原则:
(1)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不能主观臆断随心所欲,甚至搀杂个人感情,掩饰存在问题,夸大课堂效果。
(2)导向性原则:把握教学改革方向,指导教学,明确方向,促进整改。(3)主体性原则:看课堂教学主流(是否完成了本课教学任务),抓主要特点和主要问题进行评价,不能主次不分,轻重颠倒,吹毛求疵,全盘否定,使教师不知所措,不得要领,把 教学引向歧途。3.三条要求:
(1)以教学理论为先导,帮助教师“认识”自己的课,把课上升到一定教学理论去认识,使教师在认识自己课的同时接受评课人新的教学理论和信息,评课后要让教师感受教学理论的导向作用。
(2)以《课程标准》、课本要求为基准,帮助教师研究自己的课,促进教师掌握《课程标准》吃透教材,按《课程标准》、教材要求施教——依此研究课的成功与不足。
(3)以治学精神指导、帮助教师改进自己的课,让教师认识到教学必须走改革之路,对照《课堂教学改进计划》找出尚未落实的地方,研究制定新的改进措施。4.三点注意事项:(1)教师年龄差异:对老教师要尊重、虚心;对同龄人要坦诚、随和;对年轻教师要细心指导,起到扶持其前进的作用。
(2)教师性格差异:对接受意见态度谦虚的教师,可促膝谈心,心平气和地交换意见;对性格直爽的教师,可直截了当有什么说什么,淋漓尽致地指出其优缺点和个人见解;对性格固执不容易接受别人意见的教师,交换意见要委婉交谈,尽量做到使其能接受意见,改进教学。
(3)教师素质差异:对素质较好的教师要注意防止其骄傲,固步自封,应不断提出新目标,使其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对素质一般的教师,要多鼓励鞭策,帮助发现自己的优点使其充满信心迎头赶上;对素质差的教师要帮助其认识不足,要求苦练基本功,迅速提高素质。5.评课的重点条目:
(1)教学目标的确定要有三个方面内容:即态度与价值观、知识与技能、过程能力与方法,重点是讲授文化科学知识(德育应寓于智育教学内容之中)、训练技能和培养能力。再看对这三项目标达到的要求是否得当——即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与结合本班学生实际。
(2)教学重点、难点确定的是否准确,突出重点的情况及突破难点的方法是否得当,通过了道道环节达到了预定目标。
(3)课堂教学使用的教法是否得当,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时间安排是否适度,教学方法是否符合教学基本原则具有启发性,教学手段选择是否注意了学习方法的教学,包括学生思考问题方法,记忆定义公式法则一类的基本知识的方法,联系实际解决问题的方法,写作方法,实验操作方法等。(4)教学态度与教学能力态度主要指教师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包括教学指导思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立场观点正确,还包括工作责任心,对学生的情感、教师言行、精神面貌、仪表等。能力看教学组织能力:组织安排好各环节,师生活动生动有序,精神面貌好,即时反馈、调节应变能力等。更主要的一方面是教学能力:基本功扎实、语言表达、板书实验演示、绘图运算、使用教具等媒体、熟悉《课程标准》及教材内容、运用教法和手段、指导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等方面能力。
(5)教学效果:学生课上学习态度、情绪及不同程度学生取得实际收获,目标实际落实情况等。
第三篇:学校领导听评课制度
学校领导听评课制度
学校领导既是学校行政的管理者,又是学校教学的引路人,为了落实本教育局工作要点精神,使学校领导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科课堂教学工作的实际情况,解决教学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疏漏,有效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化,保证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特制定本制度。
一、校长、书记、其他学校领导听评课一学期不少于40节(按15周计);主抓教学副校长、教导主任听评课每周不少于4节,一学期不少于60节(按15周计)。
二、学校领导听课可分为听研究课和听推门课两种形式,听推门课不少于听课总数的50%,以便及实了解老师常态教学情况,督促广大老师自觉地提高施教水平,缩小公开课和常态课的差距。
三、学校领导听评课本着校情出发,均衡听课科目及学段(语数英每科不少于总数的20%)。
四、学校领导做到听必评,听必测(测试题附听课笔记后面,学生检测卷存于科任教师手中),严格按照现阶段教学模式及《小学课堂教学一般模式》讲评。评课要客观公正,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改进教学的合理建议,以达到不断促进老师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第四篇:听课、评课制度
听课、评课制度
1、教师要互相听课,虚心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教学业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教师听课要做好记录。要求各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15节;教研组长每学期至少听课20节;校领导每学期至少听课25节,听课后要写好评课意见,认真开展评课并做好记录。
3、每个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节公开研究课,要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念,学习先进经验,做研究型的老师。
4、每学期学校领导处检查教师听课记录至少一次,并写好检查时间和负责人,期末由学校收集入各人业务档案袋。
第五篇:听课评课制度
南张庄乡中心小学听课评课制度
为优化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特制定听评课制度:
一、每学期校长听课不少于50节,教学负责人听课不少于30节,教研组长听课不少于20节,教师听课不少于15节,切忌照抄与弄虚作假,检查情况计入个人考核。
二、每次听课前,授课教师要提供备课,不能提供备课或备课达不到要求的酌情扣分,总评成绩计入个人考核。
三、听课之后要及时评课。评课要求客观公正,合理记分,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提出合理意见与建议,促进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四、学校领导听课分调研课和推门课两种形式,推门课不少于学期听课总数的50%,以督促教师自觉提高施教水平,缩小公开教学和日常教学的差距。听课完毕,可结合教学内容随堂考查学生知识掌握情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随堂考查由教导处负责组织并进行评定,每学期不少于两次,考查结果优秀率低于80%的,视为不合格;达到80-90%的,视为合格,达到90%以上的,视为优秀。凡随堂考查不合格的,要重新上课并再次评定,直至合格,并计入考核。
五、如上几项,要求各组教师必须做到。未尽事宜,将另行补充。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