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中英语课程标准(2016版)
2016年修改版初中英语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就工具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培养学生基本英语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掌握基本的英语语言知识,发展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技能,形成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的能力,为今后继续学习英语和用英语学习其他相关科学文化知识奠定基础。就人文性而言,英语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发展跨文化意识,促进创新思维,形成良好品格和正确价值观,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二、基本理念
(一)注重素质教育,充分体现语言学习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首要目的是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基础,为他们继续学习英语和未来职业选择创造有利条件。同时,英语课程有利于学生体验中外文化差异,丰富思维方式,增进国际理解,提高人文素养。英语教育应做到人文性与工具性并重,使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既能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又能够学会如何学习,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合作意识,学习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基本关系,形成创新意识,发展科学精神,从而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二)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语言学习者的个体差异性
义务教育是全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课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等方面都应考虑全体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应成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构建知识、发展技能、拓展视野、活跃思维、展现个性的过程。英语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是个性化的活动,学习者由于年龄、性格、认知方式、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特点。只有最大限度地满足个体需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化的整体教学效益。因此,教师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的基础上,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做到灵活多样,力求使每个学生都有所收益。
(三)整体设计目标,体现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和持续性
英语学习具有明显的渐进性和持续性等特点。语言学习持续时间长,而且需要逐渐积累。《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和与之相衔接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目标设为九个级别,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循序渐进的发展特点,保证英语课程的整体性、连续性和渐进性。英语课程应按照学生的语言水平及相应等级要求组织教学活动和评价活动。
(四)强调学习过程,体现语言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现代外语教育注重语言学习的过程,强调语言学习的实践性,主张学生在语境中接触、体验和理解真实语言,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和运用语言。英语课程提倡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鼓励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体验、实践、参与、探究和合作等方式,发现语言规律,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不断调整情感态度,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五)优化评价方式,着重评价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英语课程评价体系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特别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健康人格的发展。评价体系应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强调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使评价在培养学生自信和保护学生自尊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终结性评价应着重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六)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和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
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输入。丰富多样的课程资源对英语学习尤其重要。英语课程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提供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要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为学生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同时,教师还应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
三、课程设计思路
英语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外语课程理念为指导,综合考虑我国英语教育的发展现状,从义务教育阶段起,建立一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系统而持续渐进的英语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最终目标,根据语言学习的规律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发展需求,从五个方面设计整体课程目标和分级目标,即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它们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使英语课程既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注重优化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和较强的文化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根据上述设计思路,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以小学三年级为起点,以初中三年级为终点(即义务教育9年级),并与高中阶段的英语课程相衔接。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含义务教育和高中两个阶段)按照能力水平设为九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采用分级方式设计课程主要是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经济和教育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同时也借鉴了国际上通用的分级方式,力求体现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认知特点,使国家英语课程具有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在九级目标体系中,一至五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相当于3~9年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一级为起始级别,二级为6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五级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六至九级为普通高中(相当于10~12年级)的目标要求。其中,七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八级和九级是为愿意进一步提高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高中学生设计的目标。在九个级别的目标中,一级、三级和四级为义务教育阶段的过渡级别,六级为高中阶段的过渡级别。过渡级别的设置有利于在课程实施中对各阶段的教学进行指导,同时也为课程的灵活性和开放性提供了依据。课程目标级别不完全等同于基础教育阶段的各个年级。但是,分级目标对3~6年级、7~9年级和高中各年级的教学和评价以及教材编写提供了循序渐进、稳步上升的指导性要求,有利于课程的整体实施。在义务教育阶段,从3年级开设英语课程的学校,3~4年级应完成一级目标,5~6年级完成二级目标;课时安排应尽量体现短时高频的原则,周课时不少于80分钟。7~9年级分别完成三、四、五级目标;周课时按照国家课程计划执行。衔接,尤其要做好小学与初中阶段的平稳过渡,促进地区英语教育的均衡发展。师资与社会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英语课程起始年级可以适当提前。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确定英语课程的实施措施。
第二部分 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并通过英语学习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诸方面整体发展的基础之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有利于正确地理解语言和得体地使用语言;积极的情感态度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和持续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发展自主学习能力。这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与发展。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思维的工具。所以学习和使用语言的过程与发展思维能力有密切的联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能够进一步促进人的心智发展,有助于学习者从多角度理解世界的多样性,提高分析能力与认知水平。
实现英语课程在以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共同构成的课程总目标,既体现了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体现了其人文性;既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
第三部分 内容标准
按照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要求,本标准对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分别提出了级别要求。其中,对语言技能中的听、说、读、写等技能提出五个级别的不同目标要求,对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提出了二级和五级的目标要求。
一、语言技能
语言技能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等方面的技能以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听和读是理解的技能,说和写是表达的技能。它们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生应通过大量的专项和综合性语言实践活动,形成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为真实语言交际打基础。因此,听、说、读、写既是学习的内容,又是学习的手段。语言技能目标以学生在某个级别“能做什么”为主要内容,这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科学、合理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表2是语言技能的分级目标。
二、语言知识
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的内容。语言知识是语言运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表3是二级和五级语言知识的分级目标。详细内容参见附录一、二、三。
三、情感态度
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使学生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表4是二级和五级的情感态度分级目标。
四、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指学生为了有效地学习和使用英语而采取的各种行动和步骤以及指导这些行动和步骤的信念。英语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调控策略、交际策略和资源策略等。认知策略是指学生为了完成具体学习任务而采取的步骤和方法;调控策略是指学生对学习加以计划、实施、反思、评价和调整的策略;交际策略是学生为了争取更多的交际机会、维持交际以及提高交际效果而采取的各种策略;资源策略是学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学习和运用英语的策略。
学习策略是灵活多样的,策略的使用因人、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在英语课程实施中,帮助学生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不仅有利于他们把握学习的方向,采用科学的途径,提高学习效率,而且还有助于他们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终身可持续性学习奠定基础。表5是二级和五级学习策略分级目标。
五、文化意识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外语教学中,文化是指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文学艺术、价值观念等。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热爱,有益于接受属于全人类先进文化的熏陶,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在起始阶段应使学生对英语国家文化及中外文化的异同有粗略的了解,教学中涉及的英语国家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英语学习的较高阶段,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表6是二级和五级的文化意识分级目标。
第四部分 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力求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打好基础, 同时,促进学生整体人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应在教学中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五个方面的课程目标,根据学生的发展状况,整体规划各个阶段的教学任务,有效整合课程资源,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教师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努力适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为此,特提出以下教学建议:
1.面向全体学生,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坚持以学生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体差异,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继续学习打好基础。教师应努力做到:
(1)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应充分了解所有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发展要求,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把握学习难度,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保持学习英语的信心,体验学习英语的乐趣,获得学习英语的成功感受,并使他们在各个阶段的学习中不断进步。
(2)尊重个体差异。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不同的学习经历、学习水平和学习风格,尊重学生个性,充分利用学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发展空间。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
(3)优化课堂教学。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步骤,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互动,鼓励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探究、合作等方式学习和运用英语,尽可能多地为他们创造语言实践机会,引导他们学会自主学习。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语言错误采取宽容的态度,选择恰当的时机和灵活的方法妥善处理语言实践中出现的错误。
(4)强调打好基础。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有利于逐步提高学生的基本语言素养和基本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师尤其需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浓厚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2.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课程标准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使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务。要积极尝试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
在学生的语言学习和实践活动中,教师的作用十分重要。教师应注意处理好学习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语言操练与语言运用的关系以及教学与考试的关系。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体现以下要求:(1)活动要有明确的交流目的、真实的交流意义和具体的操作要求。要为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成果的机会,使学生能够通过语言实践内化语言,提升语言运用能力。
(2)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要尽可能接近现实生活中语言使用的实际情况。(3)活动应包括学习语言知识和发展语言技能的过程,应使学生通过接触、理解、操练、运用语言等环节,逐步实现语言的内化和整合,从而提高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活动应能激励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特别是用英语获取、处理和传递信息的事情。
(4)活动不仅限于课堂,还可延伸到课堂之外。活动应有利于英语学科和其他学科的渗透与联系,以促进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审美情趣、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素质的综合发展。3.加强学习策略的指导,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发展有效的学习策略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教师应做到:
(1)结合学生母语学习的经验和认知发展需求,针对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和异同,重点培养学生运用基本学习策略的能力:感知和模仿英语发音的特点;有效记忆和使用英语词汇的方法;理解英语句型的结构和语用功能;初步运用听说读写四项语言技能获取、处理和传递所需信息;在具体语境下开展有效交流;主动反思和调控自己学习的策略等。小学生的英语学习更应强调养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习惯。
(2)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习风格,整体安排学习策略的发展目标,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发展具体的学习策略,培养自主的学习者。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采用直接讲解、间接渗透、学生相互交流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和示范不同的英语学习策略,创设有利于学生使用各种学习策略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有效运用学习策略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积极作用。教师要帮助学生不断尝试和自我监控使用策略的情况和效果,并指导学生根据需要及时调整,以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逐步形成能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并符合个人学习风格和需要的英语学习策略。4.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发展跨文化交际能力
语言与文化是密切相关的,语言素养包括文化素养。英语教学应有利于学生理解异国文化、形成跨文化意识、拓展文化视野,同时加深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热爱。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做到:
(1)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应当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和语用的文化因素,了解中外文化的异同,逐步增强学生对英语文化的理解力,为开展跨文化交流做准备。
(2)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语言水平、认知能力和生活经验,创设尽可能真实的跨文化交际情境,让学生在体验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5.结合实际教学需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材料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的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教材加以适当的取舍和调整:(1)根据所在地区的教学实际需要、学生现有水平、课时安排等,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补充和删减。对教材所做的补充和删减,不应影响教材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要避免一味为了满足考试需要而对教材作调整。
(2)根据实际教学目的和学生学习需求,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和活动加以替换。也可根据需要扩展教学内容或添加活动步骤,比如增加准备性或提示性的步骤,从而降低活动难度。教师还可适当延伸原有的教学活动,比如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展开讨论或辩论活动,增加词汇学习活动或写作活动,从而丰富教学内容。
(3)根据学生周围的现实生活对教材编排顺序作适当的调整。
(4)由于客观条件的差异、学生现有水平的差异以及具体教学实际情况的差异,有时教材推荐或建议的教学方法和步骤不一定适合实际教学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注意调整教材中建议的教学方法,采用最适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方法和步骤。6.合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和教育资源为英语教学提供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学习内容、学校条件和学生实际情况,积极学习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利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同时也要充分利用常规的教育手段和教育资源,使各种教育技术都能科学地、合理地、恰当地、简约地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效果而服务。为此,了有效的平台和广阔的空间。教师应努力做到:
(1)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黑板、白板、卡片、简笔画、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常规媒体,同时积极利用音像、网络以及计算机多媒体等现代教育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2)开发和利用广播电视、英语报刊、图书馆等多种资源,提供充足的条件,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渠道和空间。师资条件相对薄弱的地区和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有效推进英语教学。
(3)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教师更应注意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使教学内容、形式与过程更为直观、生动、形象,以适应儿童的认知特点。
(4)充分利用自身的生活经历与经验以及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实例,丰富教学内容,正确处理讲授与多媒体手段使用之间的关系。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手段时,要注意目的性、恰当性、合理性。多媒体的使用不能替代师生课堂上真实而鲜活的语言交流、思维碰撞、情感互动和人际交往活动。
7.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英语课外活动应是课内活动的延伸和拓展,应能为学生用英语做事情提供更大的平台。活动要有助于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丰富语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和塑造性格。英语课外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应注意:
(1)形式多样、因地制宜。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需求,结合当地经济文化发展实际,有计划、有组织、有创造性地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地制宜的课外活动,如朗诵、唱歌、讲故事、演剧,以及英语角、英语墙报、校园或班级刊物等,还可以举办演讲会、英语演出会、英语主题班会、英语作品展示会等,甚至可以参与社区英语活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参与有组织的国际学生交流活动。
(2)注重兴趣,鼓励参与。英语课外活动设计应注意课内外活动的沟通、延伸和拓展,要着重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要注意鼓励、动员、吸引学习困难的学生参与课外活动,为他们设计适合的形式和内容,使他们能够乐于参与,并通过亲身体验产生学习兴趣、动力并获得成功。在活动中要给予他们耐心的指导,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和热情,尊重他们的参与方式,并注意因势利导。教师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使课外活动具有新鲜感和活力。小学课外活动的内容尤其要突出童趣。
(3)鼓励自主,提供指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策划和选择,要关注活动的过程,关注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做好活动的顾问和服务工作。学校要积极引导英语课外活动的内容和组织形式,避免使英语课外活动变成课业补习活动。
8.不断提高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课程的要求
在实施英语课程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深对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的理解与认识。既要充分吸收和继承各种教学方法的可取之处,更要根据本标准所阐述的课程理念进一步优化教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此,教师要特别注重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努力适应英语课程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做到:
(1)更新学科专业知识,提高语言素养。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掌握并不断更新学科专业知识。英语教师应具备的学科专业知识包括系统的英语语言基本知识、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和较好的语言运用能力;应能用英语阅读专业文献,表达观点和看法,用英语实施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还应具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并随着社会和语言的发展不断更新语言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2)不断积累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实践能力。英语学科教学知识既包括基本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也包括有关英语教学的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教师要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认知发展特点,根据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特点和学习环境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不断探索学生英语学习的客观规律。教师要能够确定合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学目标,设计合理、连贯、清晰的教学过程,选择并创造性地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教师还应注意观察教与学的过程,监控教与学的效果,并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内容和方法。
(3)开展教学反思,促进自身专业发展。教学反思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教师应通过不断的反思,加深对教育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认识,调整和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效果。要通过建立教学团队,构建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的机制和氛围,鼓励分享,促进交流,提炼适合个人特点的教学信念,探索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成为一个不断进取的、具有创新精神的英语教师。
为了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上述教学建议一,特提供部分教学案例供广大教师参考。见附录五。
二、评价建议
评价是英语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的评价体系是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保障。英语课程的评价应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与要求,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加以及时、有效地监控,以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英语课程的评价要尽可能做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内容的多维化。1.充分发挥评价的积极导向作用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评价应起到监控教学过程、反馈教学信息、激励学生学习、促进教师改进教学的重要作用。
2.体现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评价的主体。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内容和方式的选择以及评价的实施等均应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该是积极的参与者和主动的合作者。
3.依据课程目标要求确定评价内容与标准
评价的内容与标准要依据课程标准。因此,教师应当综合考虑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的目标要求及特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内容,采用恰当形式
4.注意评价方法的合理性和多样性
在设计和实施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各阶段教学的特点与评价目的,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及认知水平,选用合理、多样的评价方式,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可采用与课堂教学活动接近的形式以及平时测验、成长记录袋、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学生可以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己的特长或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应采用不同类型的综合性和表现性的评价形式,在诸如期末、学业等考试中,应采用口试、听力和笔试相结合的方式,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在笔试中,客观性和主观性试题要合理配置。5.形成性评价要有利于监控和促进教与学的过程
形成性评价是日常教学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评价活动,其目的是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学习结果以及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教师应根据实际课堂教学的目标,设计合理有效的评价活动,及时把握课堂教学目标的落实,观察和了解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困难,为下一步调整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提供依据。形成性评价应坚持激励原则。教师应积极指导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使学生通过参与展现自己学习进步的各种评价活动,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
形成性评价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既可采用描述性评语、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方式,也可采用测试与非测试、个人与小组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根据评价结果及时与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交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鼓励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提高,并应主动争取与家长的交流与合作。
6.终结性评价要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学习阶段结束时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如期末考试、毕业学业考试等。终结性评价是检测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手段,应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着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终结性评价应根据教学的阶段性目标确定评价的内容和形式,可以包括口语、听力、阅读、写作和语言知识运用等部分。口试要重点考查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策略的使用。听力测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避免单纯辨音题等脱离语境的题型。终结性评价应以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为主,合理配置主观题和客观题。对语言知识的考查不能孤立地考查知识点,更不能考查对知识的机械记忆。小学的终结性评价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恰当的形式和内容,做到简单、实用。学校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教育行政部门也不得根据成绩对本地区或学校作任何形式的排名。7.注意处理教学与评价的关系
教学与评价都是英语课程实施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是培养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环节,评价是及时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评价要服务教学、反馈教学、促进教学。平时的教学要避免为考而教、不考不教、以考代教的倾向,特别是要避免采用题海战术干扰正常教学的做法。要坚持以考查语言运用能力为主的命题指导思想,使教学始终立足于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8.小学的评价应以激励学生学习为主
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9.合理设计和实施初中毕业学业考试
初中毕业英语学业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考试,目的是全面、准确地考查初中毕业生在英语学习方面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级别水平的程度 英语学业考试的命题应遵守以下原则:(1)要依据课程标准来确定考查内容与标准;
(2)要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避免单纯考查语言知识;(3)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身心发展水平;
(4)要选用真实、地道的语言素材,根据语言实际使用情况命题;(5)要确保试题的信度和效度,杜绝繁、偏、旧的试题,要控制题量;(6)要根据试题的考查目的和考查重点,科学合理地制定评分标准。
三、教材编写建议
英语教材是指英语教学中使用的教科书以及与之配套使用的练习册、活动册、读物、自学手册、录音带、录像带、挂图、卡片、教学实物、计算机软件等。义务教育阶段英语课程使用的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材要以课程标准规定的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为编写依据。在满足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应尽可能灵活多样,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教材编写应体现以下原则: 1.思想性原则
英语教材既是英语教学的主要内容和手段,也是对学生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媒介。教材选材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深入浅出,寓教于乐,既要有利于学生了解外国文化的精华和中外文化的异同,还要有利于引导学生提高文化鉴别能力,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材中还应选编一定比例的介绍祖国文化的内容,积极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及民主与法制教育。
2.科学性原则 英语教材的编写要依据语言学习的客观规律,充分体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语言水平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要。教材的编排要体现循序渐进的原则,精选有利于学生长远发展和终身学习的语言材料,由易到难、从简单到复杂逐步过渡。教材应根据不同阶段英语学习的特点,在教学内容和要求等方面各有侧重。教材在内容、目标和要求等方面应全面体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求,使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目标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支持。教材应尽可能选择真实、地道和典型的语言素材,保证重要语言内容有较高的复现率。
3.趣味性原则
教材不仅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认知和心理发展水平,还要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愿望等学习需求,为此,教材应紧密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选择具有时代气息的语言材料和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创设尽量真实的语言运用情景,设计生动活泼、互动性较强的语言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4.灵活性原则
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应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不违背科学性原则的前提下,教材应该具有一定的弹性和伸缩性,以便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对教材内容作适当的取舍和补充。
四、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合理利用和积极开发课程资源是英语课程实施的重要保证。英语课程资源包括英语教材以及有利于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其他教学材料、支持系统和教学环境等,如录音、录像资料、直观教具和实物、多媒体光盘资料、广播影视节目、各种形式的网络资源、报刊杂志以及班级、学校教学设施和教学环境等等。英语教材是英语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
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学生交流学习资源、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可以组织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或图书柜;鼓励学生制作班级小报、墙报;还可以尝试组织学生的网上交流和讨论,制作班级英语网页等;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班级和学校进行英语环境设计。
第二篇: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
一、提出英语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
与2001年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相比,新版《课程标准》更清晰地阐述了英语课程的目的,即在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升整体国民素质,促进科技创新和跨文化人才的培养。也就是说英语课程不再是单纯的工具性课程,而是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双重性质的课程。英语学习不再是简单地提升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还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学生通过英语课程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跨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这为教师制定教学目标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二、提倡采用重在语言运用的多种教学模式
新版《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将原来的“倡导任务型的教学途径”改写为“教师要通过创设接近实际生活的各种语境,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以及各种强调过程与结果并重的教学途径和方法,如任务型语言教学途径等,培养学生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这无疑是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既强调语言学习过程又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成效的各种语言教学途径和方法,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的教学活动,尽可能多地为他们提供在真实语境中运用语言的机会。也是对除任务型教学方法之外的其它教学途径与方法的包容和认可,对广大一线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新路的肯定。
三、明确音标教学的基础地位
新版《课程标准》在五级知识目标里,将原来的“根据读音拼写单词和短语”改为“根据读音规则和音标拼读单词”。这一修订明确了音标教学在初中阶段的定位,使课改以来一直困扰教师的“初中英语到底要不要教音标”的问题得到根本解决。音标教学获得了足够的重视对学生语言学习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有极大帮助。
四、语法教学内容有所调整
新版《课程标准》在语法项目表中对五级的要求也做了调整。调整后的语法项目难度降低了,要求更清晰了。如被动语态中只要求学生掌握含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和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非谓语动词中只要求掌握动词不定式做宾语、宾语补足语、目的状语的用法,而定语从句则只要求“能辨认出带有由that,which,who引导的限定性定语从句,并能理解句子意思”。这些对教师把握教学深度和难度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对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业负担也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第三篇: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姓名
一、填空题(52分)
1、外语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__________是外语课程中的主要语种之一。
2、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___________,使学生树立___________,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_________精神;使学生掌握一定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象能力和创新精神;帮助学生了解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的差异,拓展视野,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观,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3、《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将课程目标设定为_______个级别,并以学生“__________________”具体描述各级别的要求,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能力发展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要求的有机衔接,保证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4、国家英语课程要求从___________起开设英语课程。《标准》第二级为_____________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_____________为9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第八级为高中毕业的基本要求。第三、四、六、七级为第二、五、八级之间的过渡级。
5、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基础,文化意识是得体运用语言的保证。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习策略是提高学习效率、发展自主学习能力的保证。
6、语言技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_____________是理解的技能,_____________是表达的技能;这四种技能在语言学习和交际中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7、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学习和掌握的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五方面的内容。知识是语言能力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发展语言技能的重要基础。
8、《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
9、小学阶段听、说、读、写语言技能之间的关系如下: _____是分辨和理解话语的能力;_____是运用口语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_____是辨认和理解书面语言,即辨认文字符号并将文字符号转换为有意义的信息输入的能力;______是运用书面表达思想,输出信息的能力。
10、为保证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3~6年级英语课程应遵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则,每周不少于四次教学活动,3、4年级以短课时为主,5、6年级长短课时结合,长课时不低于2课时。班容量一般不超过______人/班。7~9年级和普通高中的英语课程建议每周不少于 _______课时。
11、______测试在学期、学年和结业考试中所占比例应不少于20%。笔试应避免单纯语音知识题和单纯语法知识题;增加具有语境的应用型试题;适当减少客观题、增加_______题。
12、语言技能一级目标:能唱英语儿童歌曲___________,说歌谣_____________,视听时间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20~25分钟)。语言技能二级目标:能表演歌谣或简单的诗歌____________(含一级要求),能演唱英文歌曲______________(含一级要求),能看懂英文动画片和程度相当的英语教学节目,每学年不少于10小时(平均每周不少于20~25分钟)。
13、语言技能三级目标: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达到________以上。语言技能四级目标: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___________以上。语言技能五级目标:除教材外,课外阅读量应累计达到_________以上。大邓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理论测试题姓名
14、语言知识二级目标:学习有关本级话题范围的________________单词和_______左右的习惯用语。语言知识五级目标:学习使用______________单词和_____________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语言知识八级目标:学会使用_________单词和400-500个习惯用语或固定搭配。
二、选择题(14分)()14.《英语课程标准》正文包括_______部分内容。A.三B.四C.五()15.在《英语课程标准》词汇表中共搜集约_______个单词。A.1500B.2800C.3300()16.根据课程标准,在初中段要求学生真正掌握_______种时态。A.六B.八C.五()17._______ 不要求初中阶段学生掌握。A.定语从句B.主语从句C.状语从句()18.教学设计要符合学生_______特点,遵循语言学习规律,力求满足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每个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A.认知和年龄B.生理和心理C.思维和意识()19._______的任务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所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A.形成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更新知识结构()20._______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A.学习策略B.文化意识C.情感态度
三、判断题(16分):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是本次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思想。()
2、英语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具体问题的技术或技巧,类似于足球中的技术()
3、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等于考试,考试是评价的唯一手段。()
4、任何一门现存的自然语言都包含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从小至单个的词到大至语篇的各个层面都体现出文化内涵。()
5、探究学习的本质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在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有的情况学生可以自己确定专题。()
6、在任务型学习活动中教师不但应该是课堂交际活动的参与者,还应该充当学生的“活字典”、“资料库”,从教师的职责出发,观察、监控课活动的进展。()
7、评价的内涵得到极大扩充,评价等于考试,考试是评价的唯一手段。()
8、少年儿童具有成年人不可比拟的语言学习优势。()
四、简答题(20分)
1、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观念是什么?
2、你认为英语教学的课程资源有哪些?能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起什么作用?
第四篇:《初中英语课程标准》解读之写作教学
《初中英语课程课标》解读
——写作教学
(一)新课标中关于写作的要求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以人为本;真正的素质教育的基础)一至五级应达到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目标总体描述和专项目标描述中关于写作的描述。
一级:能书写字母和单词(能正确书写字母和单词)二级:能根据图片或提示写简单的句子
1)能模仿范例写句子;
2)能写出简单的问候语;
3)能根据要求为图片、实物等写出简短的标题或描述;
4)能基本正确地使用大小写字母和标点符号。三级:能参照范例或借助图片写出简单的句子
1)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
2)能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
3)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和邀请;
4)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的故事。四级:能写便条和简单的书信
1)能五确使用标点符号;
2)能用词组或简单句为自己创作的图片写出说明;
3)能写出简短的文段,如简单的指令、规则;
4)能在教师的帮助下或以小组讨论的方式起草和修改作文。
初一学生的写作水平基本达到达到了一至四级的要求。大多数的学生能正确规范地书写字母和单词,能根据作文要求,理解写作题材,然后按各类题材格式进行写作。在写作中,基本能使用简单的短语和句子来进行描述。在作文的修改中,学生基本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在小组讨论中完成修改。
(二)学生在写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学生层面分析:
1.缺乏自信。学生中有不少人对英语写作感到头疼,存在着恐惧心理,总是担心自己写不好,越是担心就越不敢下笔。
2.拼写错误。英语写作中,大小写、标点符号和单词拼写错误占了一定比例,这说明学生英语词汇的记忆准确程度不够,从单词记忆到实际运用还需要一个过程。Eg.I am Zhuhui, I come from chin.→ I am Zhuhui.And I come from China.3.语言知识错误。语言知识错误包括语法和用词等方面的错误。英语中谓语部分千变万化,谓语变化又以动词为主,动词时态、动词短语搭配以及与各种人称代词的一致性等都不是千篇一律的。学生在运用时就很容易出错,还由于学生本身自己脑中词汇就匮乏,学生写作时经常感到力不从心,缺少可以充分表达自己思想的词句,使文章看起来呆板,缺乏生气。如 ① 主谓不一致。eg.1.Father and I am going to visit her.(am→are)2.My uncle often go to the cinema himself.(go→goes)② 时态、语态混用(时态不一致)。eg.The meal is so nice that we all enjoyed it very much..(is→was)The old man knocked down by the car and injured badly.(man∧was)She closed the door and hurries away to class.(hurries→hurried)③前后人称不一致。eg.Swimming and football are his favorite sports,he likes it all his life.(it→them)The little girl usually goes to school at 7 in the morning ,but today he was late for school.(he→she)④分词做状语,与逻辑主语不一致。eg.Having heard the news, her heart beat faster and faster.→When she heard the news ,her heart beat faster and faster.(2)习惯搭配乱用。eg.I very like the novel.→I like the novel very much.Then we set off digging, planting and watering.(off→about)(3)名词单、复数不分。eg.He will give us a talk on American film.(film→films)
He is one of the best player in our school.(player→players)We planted many tree yesterday.(tree→trees)(4)词性混淆
有的学生平时在识记单词时,只记拼写、读音和词义而忽略词性,这是错误的。因为英语句子的各个成分都是由特定词性的词来充当的。eg.Can you tell Asia elephants from Africa elephants?(Asia→Asian, Africa→African)(5)用词或搭配不当eg.I hope you to help the girl with her homework.(hope→wish)He will remember firmly what the teacher said and did.(firmly→clearly)(6)拼写和词形变化错误。eg.The car hitted the old man and drived away.(hitted→hit,drived→drove)On his way to school ,he sew a little girl.(sew→saw)(7)句子成分残缺∕非完整句错误。eg.The young man running in the street fast.(man后加was)
The picture is about a poor little girl lived in old China.(girl后加who)(8)用词累赘。eg.On one day, he went to the cinema.(去掉on)Helen is frightened with fears by the strange sound coming from the next room.(去掉with fears)
4.层次表达不清,逻辑性差。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能很好的审题,不能把握题目的精髓,写出的句子没有层次性和条理性,有的句子衔接生硬,没有关联词,导致句子过渡不自然,使整个文章看起来意思不连贯,语义表达不清楚明了。eg.My best friend is our English teacher.His name is Tom.He has taught us English for three years.My best friend is our English teacher, Tom, who has taught us English for three years.5.思维受母语制约。学生毕竟汉语说了十几年,所以在英语写作时,学生经常不能按照英语的习惯和特定的搭配,总是喜欢用汉语的习惯来表达,写出来的是英语单词连成的汉语句子,结果造成句式结构的错误,所写的句子当然是中国式英语,外国人根本看不懂,还容易闹出一些笑话。Eg.How to say?→How do you say this in English? I haven’t English name.→ I don’t have an Englishi name.I think I can’t.→ I don’t think I can.等等。
6.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字迹不工整,不能正确运用英语的基本句型进行准确而又得体的表达,平时很少练笔,更别谈用英语学写日记了,即使老师布置写作练习了,也是冬拼西凑的,以应付差事为目的。
7.摘抄短文。还有少数同学平日里压根就不愿意动脑去想、去写,在考试中就地取材,顺手牵羊,在试卷上随便选取一段文字抄进答案纸上,以博得老师的同情换取些许辛苦分。像这类的同学可是为数不少,有时阅卷老师看见抄写干净真的会酌情量分的。
二、从教师层面分析:教师对于“成品过于重视,过程指导不足”,缺乏相应的写作技巧的指导,及提醒学生一些注意事项;写作练习常是一带而过,布置为课后作业,成了“蛇尾”;布置作文题目随意性,题目过大或过于难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所写的文章反馈不及 时,评改方式陈旧。评改的重点在词汇,语法,拼写等句子水平上的正误,而往往忽略学生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当然更谈不上去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克服困难了。
(三)解决写作中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写作水平的要求
教师要认真学习《初中英语课程标准》中写作部分的目标,领悟其中的实质,然后从写作的质和量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准确地定位教学的各个环节。
二、处理好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
从阅读到写作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和过渡阶段。英语作文是对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考验,它要涉及到对语篇结构的分析、思维意义的定位、词句结构的使用,是一个多层次、多角度的概念。相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句话谁也不陌生。它说明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关系问题。“破"的意义有两点,一要达到一定的量;二对阅读的材料要通透。对于学生来说,都无疑是值得他们欣赏的佳作,是他们写作的极好范例。我们不应割断阅读佳作与促进学生写作的联系。客观地说,阅读与写作之间应该有“阅读→理解→欣赏→借鉴”这样一个过程。因此,平常的阅读教学课,既要着眼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还要引导学生汲取其精华来丰富自己的写作能力,达到理性和实战的升华。
三、扩大语言信息的储备在朗读和背诵方面的指导,应该要求学生背诵每个单元的重点短语和重点句型,还根据实际情况背诵和默写习作范文,看了好文章,不单是理解就够了,还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多多背诵,才能达到融会贯通、据为已有的效果。所以我每个单元都会选一篇比较好的课文让学生背诵,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四、科学地进行写作训练
中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写作技能的培养必须有短期的突击性应试模拟训练变为长期的、有目的的、循序渐进的写作技能培养。这个培养过程应是一个能力渐进的过程,应有一个由易到难的阶梯。具体做法如下:
1.循序渐进
英语写作能力并非是一蹴而就的。每堂课我要求一位学生做2分钟英语报告,用英语谈谈自己熟悉的事情,如你的家庭、学校、同学、学习和生活等,并把口头表达的内容转为书面表达,严格要求学生正确、熟练地运用单词和句子,注意大小写和标点符号。在进行组词造句、组句成段练习时,要求学生写出最简单的短句,为英语作文打好扎实基础。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环紧扣一环地进行训练。2.限时训练
每周有一节写作课。初期先让学生训练写段落,等时机成熟,就开始让他们把段落连成文章。根据每周所学的内容设置一个题目,然后让学生现场进行写作,限时上交。要求学生:(1)先列提纲;(2)看格式和时态;(3)列出需要的短语和句型;(4)写完后认真检查。如:Introduce your friend.我们就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写:基本情况(名字、年龄、国籍等)、外貌和爱好。
3.范例引路,体裁各异,师生同作,同改互改学生在进行短文写作训练时,教师应提供各种文体的范文,讲明各种文体的要求,如日记、便条、书信、通知的格式等,并给予必要的提示。教师可与学生同时撰写短文,规定时间一到,学生立即停笔,听教师读范文。教师的范文不仅要在格式、内容要点、语法修辞与语言习惯上给学生树立样板,而且要考虑到英语的多种表达方法。学生在经过一阵紧张的思维与写作之后,及时听到一篇比较规范的答卷,比较一下自己的作业,可初步衡量出自己的答题的准确度,找出差距,及时查出作业中的毛病。考虑到范文不可能把各种表达方式都包括进去,况且学生作业中的错误也不尽相同,若有争议的问题,可当场请教老师。学生得到了满意的答案,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写作兴趣自然就会提高。最后,要求学生再对全文通读几遍,琢磨一下是否符合要求,尽量做到准确无误。如发现错误,可作最后修改,誊写工整,交老师查阅。
五、建立学生有效的英语写作评价体系。
1.批改
作文的批改与讲评是写作训练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不可缺少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1)教师批改
每次学生的作文教师不一定要全阅全改,这样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果。而教师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每次可以抽取一部分学生的作文进行批阅,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在班上讲解,个别问题个别讲解,确保学生每次都能有所收获。(2)学生相互批改
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尽可能多地找出对方作文中的错误,再加以改正,这样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又训练了学生的能力。(3)教师可以把学生的错句收集起来,定期组织单句改错练习。(4)选取有代表性的作文,改编为短文改错,进行短文改错训练。
2.组织学生评选出最佳范文,全班传阅欣赏评析。
3.定期选出进步较大的作文给予奖励,以激发其写作兴趣。
4.平行班级之间也可以组织作文竞赛或交流。这样,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积极性,使学生觉得写作是一件快乐的事,增强他们的成就感,成为促进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手段;同时实现了反馈与评价的结合,矫正了学生的错误,并促使学生自我检查以及学生间的相互检查,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的主动性。英语书面表达的训练是综合能力的训练之一,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需要的是持之以恒,循序渐进,而且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训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有机统一体,只要平时多鼓励和指导学生多读多练,坚持不懈,根据错误分析理论,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错误是难以避免的,是语言学习中的必经阶段。作为教师,要明白初中生写作时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错误是正常现象,关键是教师怎样有效地利用这一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更快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中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要经过一个较长的实践过程,不可急于求成。只要坚持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写作水平一定会逐渐得到提升。
第五篇: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给我带来的反思
《初中英语课程标准》给我带来的反思
我是一个奋战在初中英语教学战线上近20年的农村教师,本身比较爱学习、爱探究,近年来,参加了多次省市县英语培训,包括教育教学理念、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教学方法和途径、英语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评价等。每一次培训都给我教学带来极大的帮助、激情和思考,这一次也不例外。这几天,我每天抽出一到两个小时来聆听国培老师的讲座,遇到自己迫切需求的或者教学上的困惑,我都会重复的多听,并且做了简单的笔记。在聆听讲座的过程中,英语新课程标准的讲解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为什么呢?因为最近十年来,我每一年都接触到英语课程标准,但重来没有系统的学习过。这一次的专题(1)专题(2)的培训给我解决一些常年的困惑。现反思如下:
一、必须不断更新现代英语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新形势下的农村英语教师,应该经常学习新课程标准,吃透精神,领略新课程标准鲜明的理念,并且应当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使教学理念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以及农村英语学习实践相符合,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使教学轻负高效,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只有不断反思现代英语教学理念,才能承担起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才能真正走向新课程。
二、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仅是简单的一个工具,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人文内涵。十多年以来,我叫了很多学生,可我都是把英语当做一门简单的语言来教的。只要学生掌握了拼读和语法规则,掌握一些英语会话,能够阅读一些英语文章,并且能够应付考试就可以了。通过学习了英语课程标准,我知道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工具,我们教会学生英语仅仅是我们英语教学一个方面罢了。英语有更多的人文内涵,我们作为老师教会了学生英语的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凭借英语来认识学习各国文化,开拓视野,包容多元文化,培养跨文化意识。
三、英语教学要以人为本。现在的教学越来越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我们教学的主体,一切教学手段和教学因素都是以学生为中心,否则就失去教育教学的原本初衷和意义了。因此,我们在开展教学时,我们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必须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个性特征,认真研究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素质教育上寻根求源。着眼点不是知识的本身,而是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