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地理会考资料
地理会考资料(上)
1.目前能观测到的宇宙部分—— 总星系
2.天体系统层次 :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其他恒星系)—地月系
3.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太阳; 距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月球。
4.太阳的外部结构 :(由里向外)光球、色球、日冕
5.太阳活动 :黑子(光球);耀斑、日珥(色球);太阳风(日冕)
6.太阳活动的标志 :黑子和耀斑。活动周期: 11 年
7.太阳活动的影响 :干扰无线电、磁暴、极光
8.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质量大)
9.八大行星 :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天、海、10.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 :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大小质量适中。
11.朔望月周期 :新月(初
一、大潮,日食)—上弦月(初七、八,小潮)—满月(十五、十六,大潮,月食)—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小潮)—新月。29.53 日
12.地球自转方向和周期 自西向东,23 小时 56 分 4 秒。
13.地球自转角速度 除极点外,15 ° / 小时 每差1°时间相差4分钟; 地球自转线速度 除极点外,自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14.地球物体 水平运动偏向 南左北右赤无。
15.地球公转周期 365 日 5 时 48 分 46 秒。
16.地球自转平面 ——赤道平面; 地球公转平面 ——黄道平面。
17.黄赤交角 目前 23 ° 26 ′,与回归线纬度相同。地轴与赤道夹角 90 °,地轴与黄道的夹角为 66 ° 34 ′,与极圈的纬度相同。
18.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形成了太阳直射点在纬度上的周年变化,并使地球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作相应的变化。
太阳直射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 度。所以:
*.北半球春分日(3.21)或秋分日(9.23):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南北降低。
*.北半球夏至日(6.22):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北半球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自南回归线向南北降低。
正午太阳高度角自太阳直射处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19.北回归线以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6.22 达到最大,12.22 达到最小;南回归线以南的纬度带:一年正午太阳高度在 12.22 达到最大,6.22 达到最小。
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带:一年之中的正午太阳高度可达到两次最大值(90 °),回归线上只有 1 次直射,回归线外无直射。
20.昼夜长短变化规律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 赤道全年昼夜平分,3.21 日及 9.23 日全球昼夜平分。
北半球春分日春分日:反之。其中,北半球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极夜);南半球反之。
21.天文含义上的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反之。春秋是冬夏之过渡。
22.五带的划分 :回归线之间为热带;回归线到极圈为南、北温带;极圈以内是南、北寒带。
23.地球的六大圈层 :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地壳、地幔、地核
24.水圈的特点 :连续、不规则
25.生物圈的范围 :水圈全部、地壳圈表层、大气圈底层。
26.地球的内部圈层组成 : 地壳、地幔、地核。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
27.地球的内部圈层的划分 :莫霍面(地下约 33km 纵波和横波速度明显增加)以上是地壳,莫霍面与古登堡面(地下约 2900km 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之间是地幔,古登堡面以下是地核。
28.地壳、地幔、地核自上而下,厚度、压力、密度、温度均递增。
29.地壳 :固态。陆厚洋薄,岩石组成。可分两层,上层硅铝层(花岗岩,密度小,海洋部分缺失),下层硅镁层(玄武岩,密度大)。
30.地幔 :呈固态。可分为上地幔与下地幔两层。上地幔上部有软流层,可能是地球内部岩浆活动与地震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上部由岩石组成。
31.地核 :可分外核、内核两圈层。内核为固态、外核接近液态。(外“液”内固)
32.岩石圈 = 地壳 + 上地幔软流层以上部分,70 — 150KM 厚。
33.岩浆岩 :侵入岩—(花岗岩):晶粒较粗;喷出岩—(玄武岩):晶粒细小,多气孔
34.沉积岩 : 层理构造,并有 动植物化石,主要有: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5.变质岩 : 片理构造,主要有大理岩、石英岩、片岩、板岩、片麻岩。
36.褶皱的基本形态: 背斜(核老翼新)和向斜(核新翼老)
37.背斜成谷的原因 :受到张力后的背斜顶部,岩层被破坏,物质易受侵蚀,反而成为谷地。
38.向斜成山的原因 :因受到挤压,向斜槽部的物质被挤压得结实,不易被侵蚀,当周围岩层被侵蚀后,向斜部分反而成为凸出的山地。
39.断层的组合 :两个断层线之间,与两侧岩块相比,中间相对上升的岩块称为 地垒,如中国的庐山、泰山;中间相对下降的岩块,称为 地堑。如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
40.地震的分类 :一按 成因 主要分构造地震与火山地震两种。二按 震源深度 可分浅源地震、中源地震、深源地震。三按 震级 可分为微震和破坏性地震。
41.地震时先是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晃,因为地震时先的纵波到达震中,然后是横波传来。
42.震级和烈度的关系 :震级越大、烈度也越大,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中处烈度最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43.世界主要地震带 是 环太平洋构造带 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构造带,环太平洋带大约集中了全世界 80% 以上的浅源地震、几乎全部的中源和深源地震,我国正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交接处,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44.海底扩张学说认为海岭(大洋中脊)是大洋地壳的诞生处。海沟是大洋地壳的消亡处。
45.全球岩石圈共分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北美洲)、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澳大利亚)、南极洲板块。
46.地震震级相差一级,能量相差 30 多倍,两级相差 900 多倍
47.大气中最多的成分是氮。
48.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的是——臭氧,热层中的氧原子也能吸收紫外线。
49.能吸收并放射长波辐射 的是——水汽与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一定的保温作用。
50.大气的垂直分层 :自下而上依次再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散逸层五层。
51.对流层主要特征 有:水汽、尘埃杂质含量多; 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均每上升 100 米,气温降低 0.6 ℃。大气 对流 运动显著;天气和气候变化最为显著。
52.平流层主要特征 : 气温随高度增高而上升 ;大气以 水平运动 为主;有臭氧层,是最佳航空层。
53.中间层 :几乎没有臭氧,气温又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热层 :即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对电讯通讯工程建设有重大意义。
54.太阳辐射强度大小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大气层的厚度和透明度
55.世界年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总体上自赤道向两极减少,世界热量分布总趋势大致与纬度平行,呈带状分布。
56.世界上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 ——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的最高值 ——青藏高原。
57.中国年太阳总辐射量较少的地区 ——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原因:多阴雨云雾。
58.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59.风——水平气压差异,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
60.盛行东北风的风带 ——东北信风带和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盛行东南风的风带 ——东南信风带和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
61.赤道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极地高气压带 —— 少雨 地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气候暖热干旱,为 少雨 地带; 大陆东岸 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降水比较丰富。副极地低气压带 —— 多雨 地带。
62.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的南北移动而移动。1 月南移,7 月北移
63.季风 成因分析:
• 海陆热力差异(亚洲东部季风)
•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南亚和我国西南)
受季风影响,一年有干湿,雨热同期,易冬旱夏涝
64.冬夏间亚洲和北太平洋地区气压分布 :
冬季:亚洲大陆——亚洲高压(蒙古高压);北太平洋——阿留申低压
夏季:亚洲大陆——亚洲低压(印度低压);北太平洋——夏威夷高压
65.东亚季风 ——夏季东南风;冬季偏北风。南亚季风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66.高气压——反气旋——下沉气流——北顺南逆——干晴天气(伏旱:副高、寒潮:蒙古高压)
67.低气压——气旋——上升气流——北逆南顺——阴雨天气(台风)
68.梅雨——准静止锋 6、7 月
69.水圈的主体——海洋水; 淡水的主体——冰川(南极洲)
70.水循环的动力 ——太阳辐射
71.水循环的类型:海陆间循环、海上内循环、陆上内循环。最重要的水循环 ——海陆间循环(大循环)。
72.人类可以影响的水循环的环节 —— 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 施加一定的影响,如: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时间分布----修建水库;改变局部地区的水的空间分布,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济青等;引水灌溉。
73.海洋表面盐度分布规律 :赤道附近海区海水盐度较低,自赤道至南北回归线海区,海水盐度递增,至南北回归线附近为最高,自南北回归线至高纬度海区,海水盐度递减。
74.全球海水平均盐度约为 35 ‰,海水表面 盐度最高 的海区—— 红海(40 ‰);海水表面 盐度最低 的海区—— 波罗的海(10 ‰)
75.洋流的分类 :
* 按水温划分:暖流:水温高,一般为 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寒流:水温低,一般为 高纬度流向低纬度。
* 按成因分:风海流、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补偿流(秘鲁寒流)。
76.洋流分布的规律 :
1.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区(除北印度洋外),以 副热带海区为中心 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大洋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2.在 北半球中、高纬 海区的大洋环流,呈 逆时针 方向流动。环流东部(大陆西岸)为寒流,西部(大陆东岸)为暖流。
3.北印度洋 海区的洋流 夏顺冬逆。
4.南纬 40 度附近,西风漂流成为全球性规模洋流的典型。
77.洋流对气候的影响 : 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78.四大渔场分布 :三个在暖寒流交汇处;秘鲁渔场——秘鲁附近海区的涌升流
79.暖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高;寒流流经的海区,海水盐度偏低。
80.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水补给。
81.雨水是世界上大多数河流最重要的河水补给,雨水补给与降水量季节变化一致。
82.我国东北山区的河流就有 春汛,以降水补给为主,积雪融水 为辅。积雪融水补给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冰川融水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与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
84.地下水补给的河流具有稳定和均匀 的特点。
85.湖泊、沼泽补给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缓慢,湖沼具有 调节作用。调节量取决于湖沼的面积大小。
86.地下水按埋藏条件,地下水可分为潜水和承压地下水(深层地下水)。
87.潜水和承压地下水的比较
埋藏条件:潜水埋藏浅,在第一个隔水层以上;承压地下水埋藏深,在两个隔水层之间。
开采条件:潜水方便;承压地下水:困难,但有的可以自流。
水质:潜水易污染;承压地下水水质好。
更新周期:潜水短,承压地下水长。
88.过量开采地下水的后果 :
地下漏斗区→地面下沉→地上建筑物陷坍,沿海海水入侵→地下水枯竭,水质变坏∴合理利用地下水
89.要保护承压地下水区的 补给区 的环境(地势高)
90.地理环境的基本特征—— 整体性、地域差异性
91.地域差异主要有: 地带性规律、非地带性分异
92.地带性规律—— 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
93.纬度地带性:形成受 热量 条件影响为主,主要在 高、低纬度
94.经度地带性:形成受 水分 条件影响为主,在 中纬度 最明显
95.垂直地带性:主要受 山地地形 和 海拔高度 的影响,中低纬度高山 地区明显
96.非地带性分异:受 地貌、海陆分布、岩石性质 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如南美安第斯山南段,东侧沿海是干燥的沙漠,同纬度的西侧沿海是多雨的森林;南半球缺失亚寒带针叶林带等;我国塔里木盆地周边的绿洲;赤道附近有企鹅。
97.地理环境演化的特点: 趋向性和不可逆性
98.太古代——全球一片海洋;元古代——大气臭氧层已形成。
古生代 :全球陆地基本形成一片,我国东北与华北抬升成陆。早期 三叶虫 ;中期脊椎动物鱼类;后期两栖类,蕨类植物,为 全球最重要的成煤时期。
中生代 :泛大陆开始解体、分离,环太平洋地壳运动剧烈,火山、岩浆活动广泛而频繁,恐龙,始祖鸟,裸子植物。重要的成煤时期与石油生成时期。
新生代 :全球海陆的分布已逐渐与现代与现代状况接近,喜马拉雅山。第四纪冰期,哺乳动物和被子植物大发展,第四纪出现了人类,石油生成时期。
99.气候资源是变化最大、最频繁的自然资源。人类目前利用气候资源的途径,主要是 趋利避害。
100.气候资源的种类:光照、热量、水分、风能
地理会考资料(下)
101.光照资源取决于太阳辐射总量的多少;日照时间的长短。
光照最丰富 的是——北非的撒哈拉沙漠中部。中国最高值——青藏高原;较少的地区——四川盆地和贵州高原
102.热量资源的衡量标准:气温、积温、无霜期。热量是决定农作物分布和复种指数的重要因素。
103.水分资源看大气降水(降水量)和地面湿润状况(干燥度)
104.狭义的水资源——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105.衡量水资源的数量指标 ——多年平均径流总量;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
106.水资源的特点:不可替代性、可再生性、利与害的两重性
107.径流量最多的大洲——亚洲 ;最少——大洋洲;单位面积径流量最多——南美洲。
108.径流量最多的国家——巴西;中国——第六。
109.我国水资源数量特点—— 总量不少,人均不多 ;空间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时间分配特点—— 夏秋多,冬春少,各年之间变率大(年际变化大)。
110.世界水资源缺乏的自然原因——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气候反常。人为原因——用水量的剧增;水质污染。
111.调节水资源时间上的不均衡—— 建立蓄水工程 ;调节地区间水资源的不平衡—— 修建跨流域的引水工程
112.上海水资源总量充沛,但水体污染严重,属于 水质型缺水城市 ;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科学用水,节约用水。
113.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人均 0.08 公顷,是世界平均 1/3,地区分布很不平衡。
114.我国耕地面积仅次于美、印、俄,居第四位,但后备资源少。
115.土地资源 亚洲最多 ; 大洋洲草地多人均多 ; 欧洲耕地比重大,利用率最高 ;非洲旱地比重大发展潜力低;北美洲林地广,主要在美国; 南美洲 人口密度低,发展潜力较大。
116.不合理的灌溉——土地盐碱化,治理措施——排水
117.我国土地资源利用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118.森林资源的环保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护农田。调节气候,净化大气。美化环境(城市广种大树的原因),容纳动物。
119.世界森林的分布很不平衡:现存的主要是热带森林和亚寒带针叶林。
热带森林 :南美洲的 亚马孙平原、非洲的 刚果盆地 和亚洲的 马来群岛。
亚寒带针叶林 : 亚欧大陆的北部 和 北美大陆的北部
120.世界森林面积: 俄罗斯第一,中国第五。
121.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东北林区
122.世界上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中国
123.中国造林重点——北方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
124.既有热带草原又有温带草原的大洲—— 南美洲
125.草场资源——澳大利亚第一; 中国第二
126.世界三大矿产国—— 俄罗斯、美国、中国
127.我国铁矿主要分布在 辽宁、河北、四川
128.我国 钨、锑、钒、钛、稀土 等矿储量居世界首位
129.能源资源
①按 能源的形成和来源 分:
第一类是 来自太阳。如生物能,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化石能源)太阳能、水能、风能、沼气。
第二类是 来自地球内部,如地热能、核能、地震波能。
第三类是 来自日月引力。如潮汐能。
②按应用程度分:能源资源可分为常规能源和新能源。
③按能否可再生分:又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
130.煤炭资源最丰富—— 俄罗斯、美国、中国
131.我国煤炭资源储量丰富,主要分布在 北方各省区,煤海 ——山西省。最大的煤田——山西 大同 ;南方最大的煤矿——贵州的 六盘水
132.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费量已占世界能源总消费的 70% ;我国煤炭消费量占能源总消费的 75%
133.世界有 2 大产油带 : 沿地中海,经中东、我国西部至印度尼西亚的产油带;环太平洋的产油带。
134.石油储量产量最大的地区 —— 中东波斯湾地区。
135.我国主要油田 —— 大庆(最大)、胜利、辽河、华北、中原等油田最为重要
136.西气东输工程是将 新疆 塔里木和长庆气田的天然气通过管道输往 上海 的输气工程。
137.水能蕴藏量取决于水位落差和径流量的大小
138.我国水能资源世界第一,西南地区水能资源最丰富
139.世界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法国朗斯电站;我国最大的潮汐发电站——浙江温岭的江厦潮汐电站
140.利用潮汐一天最多可以发 4 次电
141.解决能源短缺的根本途径是 开源节流。
142.产业部门的分类: 第一产业 ——农业;第二产业—— 工业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
产业部门结构即三大产业的比重。
143.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划分依据:其生产力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差异很大,其次还表现在 产业部门结构 上:发达国家第一产业比重普遍很低,第三产业比重则很大;发展中国家正相反。
144.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按照国民生产总值,已居世界前列,但人均位次靠后,但我国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产业结构正在改变,第三产业增长速度加快。
145.狭义的农业——种植业 ;广义——农、林、牧、渔;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
146.农业生产的特点:①季节性和周期性(不误农时、因时制宜);②地域性(因地制宜)
147.光热条件影响农作物的复种指数
148.垦殖指数与地形相关,垦殖指数高——地形平坦;垦殖指数低——地形崎岖。
149.上海的近郊多肉、禽、蛋等副食品基地—— 经济地理位置
150.农业主要的两大部门—— 种植业和畜牧业。
151.农业的部门结构:发展中国家多以种植业为主,畜牧业为辅。发达国家以畜牧业为主,种植业为辅。
152.世界谷物产量前四位的国家是 中国、美国、印度和俄罗斯。
153.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 小麦 ;“亚洲的粮食”—— 水稻 ;单产最高—— 玉米
154.小麦最大生产国—— 中国 ;最大出口国—— 美国
155.中国春小麦和冬小麦的界线——长城
156.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
157.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
158.世界主要粮食出口国—— 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
159.世界粮食问题的产生—— 各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不平衡。
160.畜牧业的分类 :(按 发展途径)
①改良草地:澳大利亚、新西兰、阿根廷。
②剩余粮食:美国、法国。
③种植业服从于畜牧业:丹麦、比利时。
④进口饲料:荷兰、日本。
⑤天然草场和剩余粮食:中国
161.畜牧业产值居首位的国家——美国;人均牛羊头数最多的国家——新西兰
162.最大的农业国——中国
163.世界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水田农业、传统旱作农业、粗放畜牧业、地中海型农业、发达的商品化农牧业、热带种植园农业
164.水田农业和传统旱作农业我国界线——秦岭②工业枢纽④工业地带
200.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最小的基础单位—— 工业点
201.中国最大的工业枢纽——上海
202.工业区按形成条件划分
①采矿型——鲁尔,加利福尼亚,辽中南;②加工型——日本京滨,沪宁杭;③混合型——京津唐
203.中国最大的工业区—— 沪宁杭
204.工业地域体系和类型最大单位—— 工业地带
205.世界最大最发达的工业地带—— 北美工业地带
206.工业化最早、经济第二位的工业地带—— 西欧工业地带
207.资源型的重工业地带—— 东欧工业地带
208.对外依赖率最高的加工贸易型的临海工业地带—— 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
209.我国经济特区深圳(最早、香港、大亚湾)、珠海(澳门)、汕头(北回归线)、厦门(台湾)、海南(最大)
210.世界最繁忙的航线,连接西欧—北美—— 北大西洋航线,最繁忙的大洋—— 大西洋
211.国际贸易中最重要的运输量最大的运输方式—— 海运 ;最快的运输方式—— 航空 ;最灵活的运输方式—— 公路
212.最大的港口——荷兰 鹿特丹; 中国最大的港口—— 上海
213.贸易额最大的大洲——欧洲,最少的大洲——大洋洲(人口占比重小);非洲较低的原因——经济落后
214.最大的贸易集团——欧盟;最大的贸易国家——美国;亚洲最大的贸易国家——日本
215.国际贸易中首屈一指的贸易商品—— 石油
216.浦东开发区—— 1990 年成立,上海要成为 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
217.影响人口增长的因素—— 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 自然增长率 = 出生率—死亡率
218.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 人口的严重老龄化、人口增长极其缓慢,甚至持续衰减。老龄化问题还带来劳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以及赡养众多孤寡病残老人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219.发达国家的人口措施: 鼓励生育、接纳外来移民
220.老龄化: 65 岁以上的人口比重 7% 为 老龄化,10% 为 严重老龄化
221.老年人口的比重最高的国家——瑞典;老年人口的比重最低的国家——孟加拉国
222.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非洲;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国家——约旦;最低——德国
223.少年儿童比重最大的国家——肯尼亚
224.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人口年龄构成中少年儿童比重大。
225.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措施:实行或赞同 计划生育 的政策,以期降低过高的人口出生率。
226.我国的人口问题和人口政策
人口问题:
* 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 人口年龄构成轻。
* 人口的经济结构长期没有改善。
* 人口的文化教育水平低。
* 人口过多和增长过快,加重了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人口政策: 坚决贯彻计划生育 的基本国策,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质量,逐步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27.衡量人口分布的指标—— 人口密度(人 / 千米)
228.人口分布的三趋向: 趋向低平地势;趋向中低纬;趋向沿海
229.四大人口稠密区: 亚洲东部;南亚、欧洲 60 ° N 以南、北美洲东部
230.人口密度最大的人口稠密区—— 南亚
231.人口稀疏区:①寒带(西伯利亚)②热带雨林(亚马孙、刚果)③沙漠(撒哈拉、塔克拉玛干)和干旱草原④高原(青藏高原)、高山
232.中国人口地理的重要分界线——黑河六盘水、红水河、兰州、重庆-宜昌兖滕
• 对外开放中具有特殊意义的地区 珠三角、闽东南、海南岛
• 资源比较丰富,但经济相对比较薄弱的边远地区 新疆、南岭、澜沧江、乌江
258.第一个百万人口城市——北京; 1810 年后百万人口城市——伦敦
259.发达国家的人口分布取决于——工商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达程度
260.我国光照和地热资源最多的地区——青藏高原
261.人类社会对地理环境有影响;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有 反馈 作用
262.世界水日—— 3.22 ;世界环境日—— 6.5
263.我国第一条重载铁路——大秦线
264.神舟 5 号——杨利伟(中国第一位宇航员)
265.西气东输(新疆—上海)、西电东送(北、中、南三通道)、南水北调(东、中、西三线)、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三峡工程、嫦娥计划(登月)
266.GPS ——全球定位系统(至少 3 颗卫星定位); GIS ——地理信息系统
267.我国三大卫星发射中心:甘肃酒泉、山西太原、四川西昌
268.第二亚欧大陆桥——中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
269.东海大桥,大、小洋山港,海港新城(芦潮港)——物流业
第二篇:地理会考资料
地理会考资料
测绘平面图
1.景观图和平面图的区别在于两幅图的观察角度和表示范围有所不同。
2.居室、教室等范围不大的空间距离,可用刻度尺、卷尺(皮尺)测量。校园、居民小区等范围较大的空间距离,可用步测法。
3.平面图的比例尺表示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如地面距离为100m,再图上用1cm表示。可用文字表述为:1厘米代表100米,这是文字式比例尺。也可以用1厘米长的线段代表100米:0____100m,这是线段式比例尺。还可以用数字表示为:1/10000或1:10000,这是数字式比例尺。
解读地图
1.一幅地图的图名,至少可以提供“是哪里”和“有什么”两个方面的信息。2.地图的三要素是:方位、图例和注记、比例尺。
3.地图的图例。使用文字说明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地图的注记,是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等名称的文字,以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单位为m)等。4.比例尺和实地距离的关系是:图上距离(cm)乘以图上1cm所代表的实地距离(km),即为实地距离。
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椭球体。
2.地球的平均半径为6371km。把打球作为一个椭球体,它的赤道半径(6378km)比极半径(6357km)长21km。赤道周长约40000km。3.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成地球仪,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4.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距离赤道越远,纬线圈越小,到南、北极,纬线圈缩小为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5.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弧线,称经线。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它们指示南北方向。习惯以西经20°和东经160°的经线为界,划分东、西半球。
地球的自转
1.地球自转是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的旋转运动,地球自转一周的周期为一日(24小时)。2.国际上规定,全球按经度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经度15°,同一时区内使用统一的时刻,称为区时,也叫标准时。(世界时区图P21)
3.为了避免环球航行中发生日期的混乱,在180°经线附近划分了日界线,又称国际日期变更线。(日界线示意图P22)
地球的公转
1.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的方向一致,即自西向东绕转。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接近正圆形的椭圆。2.地球公转的周期为365.25日。
3.太阳光的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来回移动,南北纬23.5°这两条纬线分别称为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南极圈和北极圈内有极昼(24小时都是白天)和极夜(24小时都是黑夜)现象;地球上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年变化,从而形成四季更替和五带的划分。
多样的地形
1.地球的内部圈层是地壳、地幔和地核。
2.陆地地形的五种形态是平原、山地、丘陵、高原和盆地。
3.海拔是指某一个地点与平均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相对高度是指某一个地点与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4.等高线的识别:1.每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2.不同海拔的等高线一般不会相交。3.两条相连的等高线的高度差相同。4.等高线密集表明地形陡峭。5.等高线稀疏表明地形平缓。
地形的变化
1.在山区,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弯曲的岩层。这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巨大力量,渐渐发生弯曲,这种现象叫做褶皱。地层又是受到强烈的挤压或扭曲,会发生断裂。沿着断裂面两侧的岩层发生上下或左右的移动,这叫做断层。
2.这种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改变了地形,我们称为内力作用。火山喷发、地震也是内力作用引起的。
3.火山的类型有:活火山、死火山、休眠火山。
4.地震是内力作用的之中表现形式。绝大多数的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力量积聚到一定程度,使岩层突然发生断裂而形成的。震级是某次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等级。烈度是地震时地面和建筑物受到的破坏程度。5.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是两大火山地震带。
6.除了内力作用引起的地形的变化以外,阳光、风、流水、海浪和生物等外力作用也在缓慢改变地形。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岩石的风化、风化过程、风蚀地貌、海蚀地貌、河口泥沙沉积地貌、流水侵蚀地貌、溶洞等。
7.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开梯田、挖河渠、开矿山、修水库都会改变地形。例:围湖造田就会降低湖泊的蓄洪能力,当洪水来临会造成泛滥。在陡坡毁林开荒种地,会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海陆变迁
1.海岭两侧的演示年龄是对称的:越靠近海岭的岩层年龄越轻,离海岭越远的岩层年龄越大。这种现象表明海岭两侧的地壳正在缓慢地向大陆方向推移扩张。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的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分裂为六大板块,板块之下的软流层物质在缓慢地流动,这样使板块也发生缓慢的移动。(世界板块分布图P47)3.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处,是火山与地震的多发地带。
水循环
1.自然界的水在大气、陆地和海洋之间周而复始的运动,称为水循环。2.海洋与陆地间的大循环,称为海陆间循环。
3.海陆间循环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更新和补充,水资源得以复生,是最重要的水循环。4.路上循环只要发生在内陆地区。
5.在海洋与海洋上空范围内进行的水循环,称为海上循环。参与海上循环的水体最大。6.水循环的意义:影像天气变化、改变地表形态、形成再生资源。
海洋水与陆地水
1.水圈,上至大气圈地层,下至地下水的深部和海洋底部,主要由海洋水、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以及高山地区和两极地区的冰雪水组成。
2.地球上最庞大的水体是海洋水(13.38km³),海洋水占全球储水总量的96.5%。
3.每千克海水中溶解的盐类物质的总量,叫做海水的盐度。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为35%0。4.海洋对大气温度具有调节作用,这是由于海洋是一个广阔深厚的水体,它储存热量的本领大,增温速度慢,降温速度也慢。这就使沿海地区的冬季气温高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比较温和;夏季气温低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比较凉快。
5.陆地水的分类可分为地表水和地下水。地表水主要有河流水、湖泊水和冰川水。6.全球的河水平均每16天便全部更新一次。河流在灌溉、航运、水产养殖、水能发电和旅游等方面有巨大的经济价值。
7.湖泊是天然的蓄水池,可调节河流水量,减轻洪涝灾害,还可影响附近地区的气候。8.全球冰川储水量的90%分布在南极大陆,目前还难以利用。
9.地下水是指埋藏在地表以下岩石、土壤中的水。根据埋藏的深度,可分为浅层地下水和深层地下水。
10.大气水的数量极小,只占地球总水量的十万分之一。但大气中的水汽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在水圈中十分活跃。生物水的数量更小,只占地球总水量的百万分之一,却是生命中存在不可缺少的条件。
水资源
11.水资源是指地球表层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如大气降水、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等。
12.世界上早期的城市,大多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诞生发展,如我国黄河流域的洛阳、埃及尼罗河下游的开罗等。
13.世界各地水资源的数量差别很大。位于赤道附近的南美洲北部、亚洲东南部和非洲中西部,水资源丰富。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大陆、非洲的大部分、亚洲的中部和西部水资源贫。14.在七大洲中,亚洲的水资源总量最多,但按平均每平方千米土地的径流量计算,南美洲的水资源最丰富,非洲最贫乏。
15.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具有南方多、北方少,东部多、西部少的特点。16.我国水资源的季节分配具有夏秋两季多、冬春两季少的特点。
多样的气候
1.气候是指一地多年大气的一般状况。
2.气候特点通常用多年观测的气温、降水等气候要素的平均值和极端值来表示。3.气候是指某地较长时期的大气平均状况,比较稳定。
4.我国疆域辽阔,南北位跨度大,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具有春暖、夏热、秋凉、冬寒四季分明的气候特征。
5.由于海陆之间热力差异等原因,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而大陆气压低于海洋,形成从海洋吹向大陆的夏季风,来自海洋上的夏季风,给中国东部地区带来了丰富的水汽。6.我国西北部,位于亚欧大陆内部,远离海洋,又受山地高原阻挡,湿润的夏季风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日照充足。冬寒夏热,气温年变化、日变化都很大。7.我国西南部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地高天寒,形成世界上中、低纬度大面积的高寒气候。这里地势高,空气稀薄,日照强烈,降水稀少,气温低而变化大,形成特殊的高寒气候。
天气和气象观测
1.天气是指一地短时间内大气的冷热、干湿、晴阴、风雨等状态及其变化。常用气温、降水、湿度、云量、气压、风向和风速等表述天气状况。
2.大气的温度叫气温,它表示大气冷热程度。通常以摄氏温度表示。地面大气温度一般指地面以上1.5m左右的大气温度,用通风良好的百叶箱的温度表进行观测。3.空气湿度简称湿度,表示空气中的水汽含量或潮湿程度,通常用相对湿度表示。测量相对湿度通常用干湿球温度表,以百分数表示。空气湿度变化是云雾雨雪等天气现象形成和消散的重要因素之一。
4.降水是指从云中降落到地面的雨、雪、雹等各种形态的水。单位为毫米(mm)。通常用量雨器测定降水量。
5.风是空气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气象上常指空气的水平运动。风总是从高气压区吹向低气压区。风既有方向又有速度,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从北向南吹的风为北风,一般用八个方向来表示。测定风向的仪器有风向标和风向观测器等。6.云是天气的“脸谱”,反映大气的“喜怒哀乐”。
7.卫星云图是由气象卫星观测到的地球上空云层和地表特征的图像。在卫星云图中,通常用蓝色表示海洋,绿色、黄色表示陆地,白色和灰白色表示云层。颜色越白,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
第三篇:地理会考说明
Ⅴ 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试题1】下列两幅图分别是两条大河河口示意图,图中小岛因泥沙不断堆积而扩展,最终将与河流的哪岸相连?()
①甲岸 ②乙岸 ③丙岸 ④丁岸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D 【说明】本题涉及知识点比较多,考查到:用纬度判定南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原理,河水偏
转导致侵蚀与沉积,此外还有读图能力的考查。试题难度较大。
【试题2】下面四幅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答案】C 【说明】本题考查了热力环流原理,山谷风、海陆风及城市热岛环流。中等难度试题。
【试题3】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反映城市发展一般规律的是()
【答案】A 【说明】本题考查了结合图例,概括城市化的过程。试题难度较小。
4.经济全球化一般是指资本、商品、服务、劳动、信息和人员等超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
进行扩散的现象。在经济全球化中,“中国制造”的优势是()A.产品的科技含量高 B.劳动力资源充裕
C.市场经济比较完善 D.经济规模大,发展速度快 【答案】 B 【说明】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我国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工资水平低,成为世界许多跨国
企业的产品制造基地。试题难度较小。
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7.9%。结合下图,回答5~6题。
【试题5】我国荒漠化地区分布,按省区由多到少排序,正确的是()
A.新疆 内蒙古 西藏 B.内蒙古 甘肃 青海 C.宁夏 青海 山西 D.河北 陕西 其他
【试题6】内蒙古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风化作用 B.风蚀作用 C.沉积作用 D.水蚀作用
【答案】 5.A 6.B 【说明】 5题考查读取柱状图信息能力,6题考查文字信息获取与荒漠化成因。试题难度较小。
二.综合题
【试题7】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受世界小麦价格上扬的利益驱使,大幅度开垦西部地区土地,种植小麦。1930年前后连续干旱,引发了一场著名的“黑风暴”。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
(1)引发“黑风暴”的地区是图中 处。(2)图中甲处种植,乙处种植_ __。
(3)丙处为美国的 带,该处发展这种农业的主要区位条件是。(4)从美国农业带分布图上,可以反映出美国农业特点是()A.农业区域专业化 B.农业一体化 C.农业高度机械化 D.农业集约化(5)简述美国农业生产特点的好处。【答案】(1)丁
(2)春小麦 冬小麦
(3)乳畜 多汁牧草丰富,接近消费市场(4)A(5)能够充分发挥地区的环境和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说明】
(1)美国西部地区,由于草地开垦为耕地以及过度放牧,植被破坏严重,再加上气候较为干旱,容易产生“黑风暴”。试题难度中等。
(2)图中甲乙处为小麦带,因纬度关系,甲处生长期短,种植春小麦,乙处生长期长,种植冬小麦。试题难度较小。
(3)美国东北部和沿五大湖各州地区,气候冷湿、无霜期短、土地较贫瘠,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同时接近东北部工业区,对乳畜产品的消费量很大,这里形成乳畜带。试题难度中等。
(4)题目中的插图为美国农业带分布图,反映出美国农业生产的最突出特征是区域专业化。试题难度较小。
(5)美国农业区域专业化能够充分发挥地区的环境和资源优势,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更好地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农业装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试题难度中等。
【试题8】我国正在建设的四大工程,在促进西部大开发、资源大调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读“四大工程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写四大工程名称: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 工程,属于能源调配 的是 工程和 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 工程。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____ 工程,所经过的地
区全部
位于同一地形区的是 工程。
(3)四大工程的建设有利于我国东西互补、南北相济、资源共享。请写出我国水资源、能源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
① 水资源分布的南北差异:__ __;
② 能源供需的东西差异:____,_ ;
③ 经济发展水平的东西差异:___ _。(4)四大工程中,对上海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有积极影响的工程是___、__,并说明它们对上海的积极影响。
【答案】
(1)南水北调 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青藏铁路(2)西气东输 青藏铁路
(3)南部多、北部少 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 东部地区能源供不应求 东部经济比较
发达 西部经济相对落后
(4)西气东输 西电东送 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的矛盾;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
保护 【说明】
(1)四大工程中,属于水资源跨流域调配的是南水北调工程,属于能源跨区域调配的是西
气东输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属于交通设施建设的是青藏铁路工程。试题难度较小。
(2)四大工程中,沿线气候变化最显著的是西气东输工程,该工程从干旱地区经半干旱、半湿润区到湿润区,经过中温带、暖温带和亚热带;所经过的地区全部位于同一地形
区的是青藏铁路工程,全部位于青藏高原上。试题难度较小。
(3)我国水资源分布的空间特点是:南多北少;能源供需是西部地区能源供大于求,东部
地区能源供不应求;经济发展水平是东部地区经济比较发达,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
试题难度较小。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缓解了能源供应紧张的状况,同时也改善了上海的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环境保护。试题难度中等。
第四篇:地理会考复习
了解祖国图上行,黑、吉、辽进内蒙,建设新疆往西行,开发西藏往南转,西藏往东是四川,说四川,道四川,四川往南是云南,从云南往正东,过了广西是广东,广东省往南看,南海面上有海南,还有港澳以归还。从广东往北看福建对面是台湾,在往北浙江省、还有上海、安徽、江苏到山东。渤海之滨有天津,祖国首都北京城,大部分都临河北省,河北往西是山西,过了黄河是陕西,甘肃省狭又长,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图上是一小串。河北南部是河南,过了湖北是湖南,湘南(湖南)紧邻贵州省、三十四个省区要说到,还有重庆别忘了。注:中华人民共和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4个直辖市,共34个省级行政单位。
1、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可以记住:两湖两广两河山。
简称:山西——河北——山东——河南顺时针记忆:晋、冀、鲁、豫革命根据地。
湖南湖北:南湘北鄂
广西有桂林山水——桂。广东临港台粤语歌曲——粤
港澳在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侧。
2、三江夹一安:江苏、浙江、两江西边——江西、包围住——安徽 简称:江苏——苏; 浙江——浙
三江水多在长江中下游经常发水所以江西——干(赣)了
被三江包围的安徽更是——完(皖)了
海南也——穷(琼)了
3、台湾大家都熟悉,与福建省相对 简称:台湾——台;福建有闽南话——闽
4、云、贵、川、渝
简称:四川三国时刘备的蜀国——川或蜀;
贵州有个故事黔驴技穷——贵或黔;
云南——云或滇
5、面积比较大的就比较好记了:新、藏、青、甘肃像个钩子钩住了宁夏回族自治区又对应着陕西省
甘肃像条龙——甘或陇
陕西省像只秦始皇的跪俑——陕或秦。
6、内蒙古自治区像只雄鹰翱翔在中国的北方
取用全名中的一个或几个字
京、津、辽、吉、黑、苏、浙,、藏、陕、甘、青、宁、新、港、台、内蒙古等
用本省的河流或山名
闽、赣、湘、皖等
用本省的历史名称
冀、鲁、豫、粤、琼、渝、蜀、黔、滇、鄂等
一个省有两个简称
川或蜀、云或滇、甘或陇、贵或黔、陕或秦
省级行政区划单位名称 简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京 北京 浙江省
浙 杭州 天津市
津 天津 安徽省
皖 合肥 上海市
沪 上海 福建省
闽 福州 重庆市
江西省
香港特别行政区
山东省
澳门特别行政区
河南省
内蒙古自治区
湖北省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湖南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广东省
西藏自治区
海南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四川省
河北省
贵州省
山西省
云南省
辽宁省
陕西省
吉林省
甘肃省
黑龙江省
青海省
江苏省
台湾省
渝 赣
港 鲁
澳 豫 内蒙古
鄂 新 湘
宁
粤
藏 琼
桂
川或蜀 冀
贵或黔 晋 云或滇 辽
陕或秦 吉 甘或陇
黑
青
苏 台 重庆 南昌 香港 济南 澳门 郑州
呼和浩特武汉
乌鲁木齐长沙 银川 广州 拉萨 海口 南宁 成都 石家庄 贵阳 太原 昆明 沈阳 西安 长春 兰州 哈尔滨 西宁 南京 台北
第五篇:2018年地理会考
2018年地理会考
考试时间6月27日下午三点,地理会考学科属于考查科目,成绩不计入中考总分。但会作为中考招生参考依据。
考试成绩:成绩等级根据考试成绩从高到低以考生所在市县(单位)当年考生人数按A等级10%、B等级20%、C等级30%、D等级20%、E等级15%、F等级5%依次确定;
2016年海南省地理会考,海口市根据考生排名划出的ABC分数分别是:89分,78分,54分。
2017年海南省地理会考,海口市根据考生排名划出的ABC分数分别是:92.5分,81分,58分。
地理组本学期也将第一次月考和期中考试成绩进行了年级排名,并参考学校往届的地理会考成绩,确定并划分出AB等级分数:
第一次月考地理A等级分为86分,B等级分为74分 期中考试地理A等级分为82分,B等级分为70分
(各班需要两次考试考取AB名单,可安排课代表找地理老师获取)
地理复习策略
1.七年级上册复习,最有效策略是从例题切入,并从例题中研究和总结知识的规律和做题的方法。
2七年级下册,八年级上下册复习,最有效策略是会从读地图中获取地理知识,会从分析地图中研究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其次,还要构建知识网络(或思维导图),做到心中有主干知识!
3地理复习还必不可缺的一种方法是,做改错:①记模糊的识记知识点,②对考查规律方法运用类题目,写解题思路。
4实战演练:做历年海南省会考真题,把握复习方向,提高复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