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生如何对待爱情
学生如何对待爱情!-
(一)中学生接受爱情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对中学生进行爱情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从2004下学期开始,上海市50所中学在初中三年级语言课本里,破天荒地出现了一个“爱情如歌”的单元,集中选收了几篇描绘爱情的文学名作,有意识地将爱情教育引入了中学课堂。爱情,对处于情感萌动期的少男少女来说,是一个敏感的话题。正面的爱情教育,对处于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犹如一场“及时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健康成长。前不久国内第一本中学生爱情教育读本《当情窦初开的时候-中外文学名著情爱百景》问世了,此书从61部世界文学名著中精选了61个描写情爱的片段,目的是让中学生通过阅读,借鉴经典精华,领悟情爱百态中“善”与“恶”、“美”与“丑”的交锋搏斗,领受思想艺术的薰陶,促进正确恋爱观的树立。
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处在青春期的少男少女们身体发育加快;青春期的来临,他们在心理上渴望独立自主,一旦摆脱家庭的束缚,则会促使他们在恋爱问题上跃跃欲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生活,使男女同学接触机会增多,而在交往过程中,不免互相爱慕;由于社会生活的开放性、丰富性、信息量的增大同学们可以从各种渠道获得描写恋爱的信息,这些信息的诱惑力和感染力很大,引起他们的联想和模仿的愿望;理想道德教育特别是爱情教育的缺乏,造成不少同学不求上进,道德观念薄弱和恋爱问题上的无知.很多同学把异性之间的好感、友谊当作爱情来对待,更由于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使异性友谊无立足之地,异性同学之间接触多一些,就会被人哄成“恋爱”。
爱情教育不仅仅是一种男女之情的教育,我今天不是去教你们如何谈情说爱,而是教你们如何在做人的过程中去拥有人世间这份美好的情感,去获得幸福的人生。爱就像奔腾的潮水一样,我们应该在爱未萌发之前使它化做涓涓溪流,在爱情迸发之后来个“大禹治水”,变“堵”为“输”。进入青春期后,对异性的朦胧情感是人的生命历程中的一种美丽,虽然她美得幼稚,但她是属于这个生命阶段特别的美丽。我们没有理由制止她的发生,需要我们做的是,通过我们的正确认知使这份情感保持她天然的美丽和天然的纯洁。而爱情教育,就是保持这种美丽和纯洁的最佳方式。
(二)什么是爱情
一天,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4岁的女儿问了他一个问题:“父亲,什么叫爱情?”和所有的父亲一样,苏霍姆林斯基也陷入了忐忑不安之中。但他没有回避,而是用信书的方式和女儿一起探讨爱情,并通过自己儿时的经历以及几个神话故事为女儿解释爱情。他在《给女儿的信》中把自己的祖母当年讲给他听的关于爱情的一个童话故事说给女儿听:
在祖母充满了文学色彩的童话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曾三次来到人间。第一次上帝在那对青年男女身上看见了“一种不可思议的美和一种从未见过的力量。这种美远远超过蓝天和太阳,土地和长满小麦的田野。总之,比上帝所制作和创造的一切都美”,他从他们的眼神中读到了“爱情”;第二次“上帝从他俩的眼神里看见了更加美丽和更加强大的力量,而且好像又增加了新的东西”,他读到了“忠诚”;第三次他从男人“非常忧虑”的神色中读到了“不可思议的美和力量,已经不仅仅是爱情和忠诚,而且蕴藏着一种新的东西”,那是“心头的记忆”,是对永不会逝去的爱情的追念。真正的爱情是经得起时间检验的,正是五十年彼此的忠诚、扶持、依赖与追怀,造就了这相濡以沫、刻骨铭心的爱情,虽然“每一个人最终都要变成一把骨灰,但是爱情将成为赋予生命的、永不衰退的、使人类世代相传的纽带”,这话不由得不让人细细地品尝、深深地回味。爱情也是人类所独有的,文章借童话故事和祖母的话语叫人咀嚼一番:“上帝站了很久,看着他们,然后深深地沉思着走了,从此以后,人就成了地球上的上帝了”,“爱情比上帝权威大,这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一代一代地相传。”的确,只有人才能够爱,爱情是人类文明的产物。“爱情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深奥无比,苏霍姆林斯基用充满诗意的童话故事为我们揭示了问题的实质:人类生存繁衍,相互忠诚,永远怀念,这就是爱情,人类所特有的爱情。
中学生恋情的特征及负面影响
《被爱打扰的日子》是一部全面描写中学生早恋的青春小说。吴一舟把笔触伸向被人有意忽略的中学生爱情领域,讲述了一群高中生在青春萌动期所发生的一个个朦胧的爱情故事,并提出了鲜明的口号:“毕业了,再相爱!”为什么要提出这样的口号?我们先来看看中学生情感的特征。
1、朦胧性:首先,正是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使得少男少女之间的感情具有着独特的朦胧性。之所以说它朦胧,是因为畅游在青春小河里的青少年,还没有懂得什么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不仅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是一辈子的承诺和关怀。她还包括宽容,牺牲。而此时的你们有能力承担起这份爱的重任吗?有的青少年只是把对某个异性的好感当成了爱,也许你只是喜欢那个他(她)的外貌,你只是忘不了他的声音,他打球的动作,他走路的样子,甚至是他穿在身上的那一件外套:你只是钟情于她的笑容,她的眼神,她的舞姿,甚至是她飘逸的长发。很中学生的恋情由外貌的吸引开始的,往往因为新的更吸引人的外貌出现而结束的。
2、单纯性:认为爱至高无上,认为爱就是一切,往往把爱神圣起来,纯粹起来,根本不管其他因素。一旦发现有谁把爱与经济状况、社会地位等相联系,就认为爱不纯洁了。这种只讲爱不讲其他的单纯性的恋爱观,在现实生活中肯定是行不通的。“物资决定意识”这是唯物主义哲学的一个根本观点。对于成年人来说,谈恋爱、找对象,爱情并不是惟一的因素,还有其他方面的考虑,比如经济、地位。但是青少年在发生恋情时却对这一切毫不考虑。这是你们的优点,但同时这也是你们的缺点,因为你们还缺乏生活经验,在现实生活面前,你们天真的幻想往往会碰得头破血流。很多人因为过早的恋情纠葛而不学无术,荒废了学业,如果将来一事无成,你所爱的人愿意和你一起喝西北风吗?
3、冲动性:他们在恋爱过程中,往往凭自己的情感来左右自己的行为,经常感情用事,不太考虑自己应注意什么,应遵守什么,应承担什么责任或义务。往往只顾眼前不管以后。只要对方在某些方面符合自己的要求,就很投入,甚至不顾一切,而一旦出现矛盾,便很快翻脸,甚至分手。这种缺乏理智、太情感化的恋爱必然面临很多矛盾,使双方的关系不时出现裂痕。他和她曾经都是很优秀的学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以后,他们的名字在校园文化长廊的光荣榜上相遇了,互相倾慕使他们走到一起,一开始就不可收拾,写情书,送礼物,私自出去约会,成绩一落千丈。高考中,他们心目中的理想大学已经变得遥不可及,女孩觉得无脸见人,寻死觅活,女孩的家长找到男生要他负责,男孩的父亲一气之下把儿子毒打了一顿,男孩离家出走,两个学生耽搁了自己的前途不说,两个家庭视为仇人,爱情无果,前途无望,致使他们终生悔恨!
4、盲目性:他们往往是只凭自己的情感需要或某些感觉或某些看法而开始恋爱的,几乎没考虑自己应找哪一种人,不该找哪一种人,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有的只是为了排遣内心的烦闷与孤独,有的是为了面子(如认为别人都在谈恋爱而自己没谈就很没面子),还也有的同学甚至只是为了好玩和探奇谈恋爱。还有的甚至就是一种性欺骗,一旦达到目的就见异思迁,草草收场,根本不是为了真正的恋爱甚至婚姻。这种盲目性常常使他们的恋爱没有方向,甚至走入许多误区。2004年上海某中学一个高一男生与就读某职校的一个16岁女生结识,不久开始谈“恋爱”。两个多月后,男孩提出分手。然而,此时女生已怀孕,女孩提出三条解决的办法:把这事告诉男生的父母;继续和她谈恋爱;给她10万元损失费。这三条男生都无法接受,他只是一个劲儿的催促去医院做人流,女孩很害怕,坚持不去。男生思来想去,觉得无路可走,于是找来初中同学做帮手杀掉了女生。两个花季少年就这样毁了自己的一生!
5、不稳定性:青春期是人生重要的成长时期,也是生理和心理急剧变化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青少年们的理想、志趣、爱好、性格等等都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而引起爱情的变化。假如你在15岁时开始谈恋爱,那么离法定的结婚年龄也还有近10年左右的时间,而在这10年左右的时间里,将会发生多少不可预知的变化啊,而每一种变化都可能影响到爱情的巩固和发展。很多的事实也表明,早恋的人往往并不能永结同心,和你一起慢慢变老的那个人往往并不是你青春期爱慕的对象,“永远爱你”只不过是早恋时的天真幻想和一句难以实现的空话罢了。
曾有一个读高二的男生,很认真地和一个他喜欢的女孩谈上了恋爱。这个男孩有一个被他称为“哥儿们”的父亲,因此,男孩并不犹豫,就将这件事告诉了父亲。父亲听后,对儿子说:“爸爸最讨厌朝三暮四的人,你如果真爱这个女孩,你就要对她一辈子负责。但你说今后你还要读大学、研究生,如果你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你认为比她更好更优秀的女孩,怎么办?”男孩说:“可是要让我离开她,我会感到很痛苦。”父亲说:“初三时我给你买的随身听呢:?”男孩回答说:“你不是给我买了一个更高级的吗?我早把它送给别人了。”但聪明的男孩马上反应过来,爸爸这番话是什么意思。最后他说:“爸爸,什么都别说,我懂了。”这个男孩从父亲的话里,明白了爱是需要等待的。因为只有等待,才会找到心智真正成熟后的幸福爱情。这就像树上的苹果,性急的人不等成熟就去采摘,结果只能尝到青涩苹果的苦味;如果耐心等待,当它成为又红又大的苹果时,就能品尝到它的甘甜。伊甸园的爱情之果,是精神之果,幸福之果,更不是随意能采摘的。因此,每一个准备步入爱情殿堂的人,都需要认真地问自己:“爱,我准备好了吗?
从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中学生不要过早开启爱情之门。当然谈恋爱的年龄早晚,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就现在我国的实际情况来说,是否早恋要以下面两个特点来划定:其一是生活上的自立程度。一些少年,稚气十足,他们在经济上尚未独立,他们的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立,离开了父母就无法生活,还是一个100%的消费者,还处在学习文化技能的紧张阶段,就迫不及待地谈恋爱,可谓为时过早;其二他们的年龄还离法定的最低婚龄相差很远,他们的生理和心理还没有真正成熟,这样一个身心都正在成长中的孩子,过早的恋爱常常会酿出苦果,造成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影响学习,磨灭理想。每个中学生都有远大的理想,宏伟的抱负,都渴望成为社会的有用人材,甚至是栋梁之材;任何理想、抱负的实现都离不开勤奋努力,学习知识。中学阶段,正是为各方面的成长、发展奠定基础的黄金时代。这个时期,充满了青春活力,精力旺盛,思想活跃,记忆力强,对于新生事物极为敏感,是学习科学知识、提高各种能力的最佳时期。因此,每个青少年都应该全力以赴 ,专心致志的刻苦学习,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应该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 , 努力培养和磨炼自己的意志,塑造美好的心灵,为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做好一切准备。如果这个时期被恋爱问题纠缠.必定分散学习精力,浪费大好时光,这无异于置一生远大前途而不顾。这种所谓的爱情 , 极可能葬送了青少年的才能、事业和前途,待到以后追悔莫及。
(2)影响身心,有害健康。由于中学生生理和心理还没有真正成熟,一方面如果早恋,自知会受家长和社会上其他人的责备和议论,因而就要躲躲藏藏,远离人群,长此下去,影响了与同学、家人的关系。同时,他们的思想上会产生很多负担,影响心理的正常发展。有的甚至会改变性格,本来活泼、天真的学生,也可能会变得孤僻、冷淡,在心理上出现超年龄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中学生涉世不深、阅历不足,生活经验欠缺,对社会缺乏足够的了解,感情胜过理智。因此,在辨别人和事、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往往草率行事,一时感情冲动,压过理智,与异性确立了爱情关系,以后伴随着心理上的变化、发展、成熟 , 可能会对对方产生不满 , 进而冷却或是中断彼此间的感情。这种情况,会引起青少年失望的情绪,使之消沉、甚至形成心理障碍,从而影响青少年的精神生活的健康发展。
(3)影响他人,亵渎爱情。中学生的恋情大多是由于感情的冲动或是出于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而引起的。这种神秘感、好奇心使他们盲目地效仿成人。当强烈的好奇心和感情上的冲动构成合力时 , 十分脆弱的理智防线就会被冲垮。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出现越轨过火行为,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 造成自己或者对方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你要知道爱有时候会变成一种伤害,就像我们喜欢一朵花儿,因为爱她,就会产生一种占有的欲望,把花儿从树上摘下来,促使她过早的凋零,枯萎,这时候爱就变成了一种伤害。
爱情之花是圣洁的 , 只有到了一定年龄,正确理解她,懂得珍惜她的人,才能栽培并使之永远盛开。对于青少年来说 , 在爱情生长的土壤还不具备的时候,最明智的办法是筑好防线,拒绝接受和传播爱情的种子。
(四)中学生如何对待爱情(1)用理智战胜情感。
人的大脑里有一个天平,一边装着感情,一边装着理智,当我们用心所爱之时,也要用心所思。爱和被爱都没有错,错在时间和空间上。你现在是读书的黄金时间,你从走进高中的那天开始,就在一步一步向高考靠近,你已经没有退路,你要对自己负责,对明天负责,同时也是对爱情负责。一个8岁的小男孩对自己的母亲说:“我好喜欢我们班上的一个女同学,我要娶她做我的新娘!”这个母亲告诉孩子:“你喜欢她就要给她幸福,你就要买带花园的房子,买小汽车,送给她钻石项链和玫瑰花,所以你要好好读书,到时候才可以赚钱买这些东西,你才有资格去爱她。”这位母亲说的话是很有道理,爱一个人就是要给他(她)幸福,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能力给他(她)幸福,就要努力地去创造给他(她)幸福的条件。作为中学生你只有把爱的种子珍藏在心底,把精力用在自己的学业和个性的完善上。你将来才可以赢得甜蜜的爱情!有的同学暗恋一个人,我想提醒你:你现在千万不要去打扰他(她),不要去破坏他(她)平静的生活!爱一个人就是对他好。对他好就是给他自由、尊重,以及配合他的喜好,以他能接受的方式,行你认为善意的好!不管他(她)现在是不是也喜欢你,你都不要去惊动这份唯美而圣洁的感情,你可以把他(她)拥在记忆深处,默默的把他(她)的名字呼唤成一首美丽的小诗,悠悠的把他(她)的肖像倾诉成一曲清丽的小调,甚至把与他(她)的点点滴滴精致成一串串回味无穷的故事!请你把他(她)当成一幅画,远远的,悄悄的去观赏吧!(2)把爱情变成动力
有一天一个学生在网上问我:“老师,我收到了一个异性同学的书信,心里很不安,早恋可怕吗?可耻吗?您收到异性朋友的信是什么时候,您当时是怎么处理的?”我很感谢这个同学把我当成了朋友,我告诉他:“早恋不可怕,更不可耻,但你们都还太小,正是读书长身体的年龄,而不是恋爱的季节„„记得那年当一张高考分数单把我的大学梦撕得粉碎的时候,比我低一年级的一个男生给我写了一封信,表达了朦朦胧胧的爱情,说真的他喜欢我,我也喜欢他,和他在一起,我真的很开心!可是我觉得高考落选的我根本就没有资格谈及“爱情”,再说他很快也要面临高考,我不能去打扰他。我便装聋买傻没有理睬,那时候我已经回到家乡,在一个山村小学当了教师。于是我们相约“明年高考场上见!”为了人生的理想,为了心中那个美丽的梦,我每天都要工作学习到深夜1点多,我用理想激励自己,用更勤奋的学习转移兴趣,我每天都有看不完的书,做不完的作业,有时候为了一道难题我要跑很远的山路去请教,我们严格遵守“高考前不写信,不见面”的承诺,每当我精疲力竭的时候,只要一想到那个美丽的约定,我就觉得有无穷的力量。我没有功夫去梳妆打扮,舍不得花一点时间去玩耍嬉戏,时间过得真快,第二年我们双双走进了高考,我们都如愿以偿的实现了理想!”很多年过去了,尽管我的初恋有花无果,但是我们当初对于爱情的态度是正确的。每当回忆的小舟划过这段港湾时,我依然觉得很温馨,很甜蜜!把爱情变成动力是一种不错的选择,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的校园里,也一定有这样的同学“相约在大学”!我愿意诚心诚意的为这样的同学祝福!(3)把爱恋变成友谊,这是一种值得倡导的异性交往方式。有人问:异性间有纯洁的友谊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我们来看看以下几个同学是怎么对待自己的情感的:
第一对,他们平时都是自顾自地学习,他们在大家面前也就是和一般的同学一样,如果不是有人透露,还没有人知道。但因为是真正的,所以无论人家怎么说,都是从容面对。这是事实,他们也不反对。你爱怎么说怎么说去,我们走着我们的路。他们都是城里的同学,每天也就是放学后才会一块走,其他都很平常。成绩是很正常地起起落落,后来分班他们不在同一班,慢慢地,就走远了,成为很关心对方的好友。不知道他们的心路历程,但相信他们走得很理智,很明白自己的选择和行为。因为自己的喜欢而勇敢地面对自己的心,所以开始;因为自己的清醒而冷静地把握自己的学习,所以正常;因为自己的平静而恬然地作出放弃,所以结束。真的很佩服他们,一切都处理得很好。女孩说:“我最终还是选择我的学习。毕竟那是一生都不会离开我的。”男孩说:“什么也没多想,她愿意就行。”
第二对,他和她都是活跃分子,在班上本来就很耀眼,是大家注目的。两人实在是有太多的共同语言,无论什么都见识过,知识面很广,两人被说成一对很正常。他们俩依旧很要好,依然活跃在各个场合。他们还拿自己开玩笑,就像自己不是大家的谈论对象一样。他们的结局是:两人一直是好朋友,很铁很铁的那种。一方有难另一方绝对帮忙到底,只要一句话:咱是不是朋友?他说:“她是个可爱的女孩。我能帮她为什么不帮?她也帮我许多。”她说:“我一直把他当弟弟看。”
第三对,他和她是同桌。学习成绩差不多,各有天赋,性格上极为投缘,相互探讨是经常的事,还能相互开玩笑。本来是什么也没有的。可有一天突然间,全班哄传着他们的“绯闻”。他她都莫名其妙。很凑巧老师换位子,就把他换走了。自此两人没有再说过话,没有再交往,就连最基本的同学之间有可能的联系都被互相避免了。两人见面就互相避开,在听到谈论对方时就离开,就好像有一堵无形的墙立在他们中间。“逃开”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似乎是他们应付舆论的共同选择。他们的结局呢?他她的成绩都很好,现在都考上了不错的大学,只不过还是没有联系,坚冰依旧未碎。他沉默,对过去的这段回忆。她说:“这是我一生的遗憾。为什么当初我不勇敢一点去面对?如果能的话,我就有一个很好很好的朋友了。可是,已经无法从头再来„„”
我不知道你们会欣赏那一对,但是同学在对待爱情的问题上都很有分寸,都做出了对自己有利的选择。喜欢和爱不是让对方难过,不是让自己痛苦。喜欢为什么不做个无话不谈的好友,知己?那样才能无私地为朋友分担忧愁,才能轻松地为朋友付出。为什么要把那份沉重的责任揽到自己稚嫩的肩膀上?把异性当成一个和你一样的平常的人,忘记他的性别,从精神的层面去欣赏,你会发现,那里有一片更自由更坦荡的天空任你遨游,你将拥有更多能够理解你,欣赏你,喜欢你的异性好友。那时,你就会明白,喜欢并不一定要以恋人的形式表达。把事情想得简单想得单纯一点,把自己的视野放得宽阔放得高远一点,就能好好地处理和异性的交往问题。
爱,是个厚重而圣洁的话题。爱的内涵包括太多太多,不是一下子能说清楚的。爱是用行动来表示。爱的外延很广,有父母对子女的爱,有老师对学生的爱,有朋友之间的爱,有恋人的爱,等等。虽然有各自的特点,但有一点是共通的:为爱负责!青春期朦朦胧胧的爱情不是洪水猛兽,是一串甜甜酸酸的葡萄,是一个青苹果,我希望同学们用理性去对待她、呵护她,只有这样,你将来才可以赢得人世间美好的爱情!
第二篇:公平对待学生
公平对待学生
学校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出现,主要体现在师生的不平等上。有以下几方面:
1、教师与不同学生的互动存在偏差
无论是内容还是方式上都有不同的体现。教师对高期望的学生通常是民主的肯定的而对低期望的学生主要是专制的否定的和控制的。
2、教师对不同学生的同一行为的评价不同 教师对有好感的学生容易忽略其缺点,就算犯错了也很容易被谅解。而对印象不好的学生即使其答对了也会认为是瞎猫碰上死老鼠,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
3、让部分学生享受不正当的“特权”
如在班级中编排座位就是班级中身份地位的特征重要表现,一般教师会把那些与自己关系密切,有好感的学生排在讲台附近,而期望不高的学生则排在后面。在现代社会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与核心,也是以人为本的本质要求。对待学生不公平就是接受教育的不平等。同时公平教育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是教师的职业责任。
那么教师如何做到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尝试:
1、一视同仁 正视差异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对待学生持民主与尊重的态度。对不同出身、性别、智力、相貌、年龄、个性以及关系密切程度不同的学生能够做到一视同仁,同等对待,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关心爱护,不偏见,不偏袒,不以私利和个人的好恶作为标准。当然一视同仁也不能机械的理解和实行一视同仁,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视差异,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2、体谅差别和宽容不足
公平对待学生当然包括有缺点和不足的学生,能否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能否体谅和宽容有缺点和不足的学生正是考验一个老师能否公平的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关键所在。作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作为未成年人正处于成长时期,容易出错也是在所难免的,同时也应切身体会学生的一言一行,对学生不尽人意的地方要能够宽容。
3、给学生提供多样的发展机会
加德纳的智能多元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强项和弱项,这些强项和弱项不是高低好坏,而是多样化的表现。每个学生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作为教师应该承认差异,顺应差异,给学生提供公平的机会,尽可能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公平的机会,兼顾每个学生的特点。
因此,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时刻提醒自己平等待人、公平公正。
第三篇:如何对待“三不学生”
如何对待“三不学生”
我工作已三十年了,当班主任十多年了。也是一个老班主任。班级中发生各种各样的事情都能游刃有余的处理好。班主任在管理班级的学生时,其重点落在优秀学生及表现较差的学生中,他们是班主任常关注的对象。但是作为班主任应关这样一类学生,“三不学生”:成绩不突出;平时不违纪;兴趣不广泛。他们常常是我们班主任忽视的对象,对他们也是不表扬;不批评;不谈心的,把他们冷落着。这些学生对我们班主任来说,是工作上很大的失误。
我们老师对学习成绩一般不突出要理解,但他们大多数都尽心尽力,踏踏实实,成绩为什么上不来?是基础问题,方法问题?还是思想问题?他们比成绩好的同学更需要帮助与指导。
他们平时很少违纪,大多都有较强的集体荣誉感,有较强的组织纪律性。他们为集体没少做贡献。但总是默默地。他们一般用不着老师批评,但他们值得表扬,肯定。
他们爱好不广泛。学校,班级活动,很难能到他们抛头露面,但他们会为班级活动呐喊助威,为他们鼓掌叫好,他们也是班集体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
对待“三不学生”,班主任,老师们,我们应该这样:
1,多关心诱导,“三不学生”对自己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是茫然的,对错位的人际关系往往无所适从,班主任在他们心目中还是有地位的,他们希望与班主任交朋友,希望与班主任交心,(班主任
www.xiexiebang.com)希望从班主任身上得到一些不解的问题的答案,对他们热心一点,有利于做好深层次工作,否则,产生心理距离,让学生从思想上产生隔膜,不利于学生吐露心声,从而无法有效进行心理教育。
2,多肯定与交流,肯定有激励作用,学生总希望老师发现并肯定自己优点进步。交流可以加深理解又可以增强信任,有利于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3,加强家校联系,共同培养学生。“三不学生”也希望老师和家长时常联系,肯定他们的优点,得到家长,老师的表扬,提高自己的学习信心,增强自信,可以促动主动性和积极性。
4,多组织一些有益活动,邀请“三不学生”参入。
平时开展一些大大小小的课堂与课外活动时,利用优秀学生帮助和参加集体活动,引导“三不学生”大胆投入到活动中来,如,唱歌,演讲,发言,体育活动等,以此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提高他们活动兴趣,加强他们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开朗他们的性格,陶冶学生的情操,也锻炼了他们,帮助他们。
处理好班级中“三不学生”,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信心,帮助学生走出困境,班级活动会开展得更有声有色,使他们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同时也会提高这些学生的成绩。
第四篇:如何对待学生迟到
如何对待学生迟到现象
上学迟到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常遇到的事情。如何正确处理学生上学迟到的问题呢?事情虽小,但是如何处理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处理,其他的学生会跟着学,如果严重处理,也不合适,很小很普遍的一件事。在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迟到的标准也不一样,在农村看来迟到,也许在城市学校还不到上课的时间。所以如何正确对待农村小学的学生迟到现象呢?
一、老师首先要做到“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对于教师而言,上课不迟到,下课不拖堂,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情。但在现实中,“上课抢5分,下课拖5分,在多数农村学校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有些老师把学生的课间时间是“扫的干干净净”,对于任何一个学校的领导,对于老师上课迟到是绝对禁止的,但对于下课拖堂现象往往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其实,这样就会给学生有一个这样的想法,迟到不迟到,主要看自己的时间观念,“如果我们老师对上下课都没有按照一定的时间,那么这不是说明老师的时间观念不够清晰吗?老师下课都不准时,学生偶尔迟到也不算什么。”存在这样的心理,学生怎么会杜绝迟到现象,所以,要想杜绝学校的迟到现象,首先老师要做到,严格遵守上下课时间,给学生树立榜样,消除学生心理的这些疑问。
二、对于迟到的学生老师应该正确对待和处理。
一是要弄清原因,从根本上寻找他迟到的原因,看看学生迟到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再对症下药。不能不分青红皂白,实行“一刀切”,不管什么原因,就让学生站在教室或门外,不让学生回座位,以示纪律的严明。其实,老师应该明白,一般学生是不愿意迟到的。如果有学生迟到了,一定有他的原因,老师可以和颜悦色的询问清原因。如果学生是因为不可避免的因素迟到了就应该让其回到座位上正常上课。一味的批评只能导致学生反感,和老师疏远,严重者甚至想:“既然迟到了,要罚站,还不如逃学呢?”所以,针对学生迟到的现象,要根据不同的情况处理。在询问原因时,有的孩子,会找一些客观的原因,有的会说谎话,还有的把责任推到家长身上。这时,我们可以发挥学生之间的关系,找一些自己比较信任的学生,和这些同学交谈,同学之间在交谈时,是没有戒心的,同学之间也可以进行正确的教育,这种效果比老师罚站好的多。还要加强家校沟通,向家长落实情况。同时,要经常对学生进行爱惜时间的对于迟到的学生和现象老师应该尊重学生,不要太多的责备,弄清原因、对症下药、奖惩并举、宽严相济,真心对待每个学生,不能有“优等生放宽处理,后进生严肃处理”的思想和行为。
第五篇:如何对待学生打招呼
如何对待学生打招呼
卢瑛
老师应该主动而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这样讲可能有很多老师不以为然,因为,历来都是要求学生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的,要老师主动而且还要热情地与学生打招呼,老师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是,如果老师想把课上好,上的有效率,就必须先从与学生打招呼做起。
长期以来,师道尊严的传统可以说已经深入到我们,也深入到了学生的骨子里。刚参加工作时,工作热情很高,往往跟学生走得很近,可时间一长,学生不怕自己,往往也就不听自己的了,这时年轻教师就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而从老教师那儿得到的经验往往就是对学生要凶一点,于是,年轻面孔便开始板起来了,这样一板恐怕就慢慢成了习惯。孩子再不懂事,他们也很会看大人的脸色的,你脸色一变,他们自然开始小心起来,小小的心灵之窗开始关闭,对老师也就敬而远之了。那么怎样改变这种局面呢?
我认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不仅要正确对待学生与我们主动打招呼,用我们的笑容或亲切的语言来回应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心里有他,老师没有不喜欢他,他在老师的心里是可爱的,而且当我们遇到学生的时候,更应该主动与学生打招呼,而不应该只是要求学生见到老师要打招呼。老师主动与学生打招呼,一来可以体现师德规范中的“为人师表”,二来说明老师尊重学生,可以使学生产生一种愉悦感,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奠定了基础。
俗话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玫瑰一支,香一身;“招呼”一声,暖一生。别小看一声“招呼”,她是心的呼唤,爱的奉献。
作为老师,面对学生,不仅学生向自己打招呼要微笑回应,而且要主动向学生打招呼。只有这样,才能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