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11:58:5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

第一篇: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

2014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治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0分,共80分。

1、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B.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C.绝对性与相对性的关系 D.内容于形式的关系

2、“元气是万物的本原”,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3、宋朝画家文与可一年四季观察住宅周围竹子的变化,因而画出的竹子生动逼真。有诗云:“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是事实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b)意识是物质长期发展的产物 c)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 d)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

4、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对立统一 b)辨证否定 c)量变和质变 d)联系和发展

5、下列选项中,包含矛盾双方相互转化观点的是

a)乐极生悲,苦尽甘来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电闪雷鸣,风来雨至

6、对我国的历史文化遗产要批判地继承,这种态度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a)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b)辨证否定的原理 c)内因和外因关系的原理 d)原因和结果关系的原理

7、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照搬书本上的教条。这在认识论上犯了类似于 a)经验论的错误 b)唯理论的错误 c)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d)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8、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政治制度演变史 c)生产劳动发展史 d)宗教信仰变迁史

9、下列各项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是

a)政治思想 b)自然科学 c)语言学 d)逻辑学

10、社会革命和改革的最深刻根源在于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人口众多和资源贫乏之间的矛盾 c)广大群众和少数统治者之间的矛盾 d)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11、下列各项中,属于技术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工业社会

1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人民革命第一个和最凶恶的敌人是 a)帝国主义 b)地主阶级 c)封建军阀 d)资本主义

13、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这种状态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 a)坚持武装斗争 b)坚持党的领导 c)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 d)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1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主要基础是 a)工农联盟

b)工、农和小资产阶级联盟 c)工、农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d)工、农、小资产阶级额和民族资产阶级联盟

15、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居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 a)个体经济 b)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16、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实现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个体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个体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7、中国共产党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是,我国正处在 a)新民主主义阶段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社会主义发达阶段 d)社会主义高级阶段

18、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 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b)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c)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

d)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目标

19、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发展是 a)动力 b)目的 c)基础 d)前提

20、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其标志是 a)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从引进外资到广泛的国际合作 c)从兴办经济特区到扩大内地开放

d)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21、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 a)民营经济 b)私有制经济 c)公有制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22、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是解决好 a)教育问题 b)人口问题 c)“三农”问题 d)环境问题

23、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是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b)人民民主专政 c)基层群众自治 d)党的领导

2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组织原则是 a)求同存异 b)解放思想 c)民主集中制 d)和平共处

25、深入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 a)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 b)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 c)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d)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

26、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 a)集体主义 b)爱国主义 c)国际主义 d)为人民服务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 a)坚持以人为本 b)坚持科学发展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民主法治

28、建设人才资源强国,必须坚持我国教育 a)服务性质 b)产业性质 c)公益性质 d)大众性质

29、苏东剧变以来,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是 a)单极化 b)多极化 c)两极化 d)全球化

30、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放在第一位的必须是 a)发展中国家的愿望 b)全人类的共同福祉 c)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d)国家之间一律平等

31、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 a)取长补短、求同存异 b)尊重差异、包容多样 c)和平共处、互利共赢 d)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32、台湾问题是

a)中日甲午战争遗留下来的问题 b)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c)殖民主义侵略中国遗留下来的问题 d)第二次世界大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33、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但不能享有独立的 a)立法权 b)司法权和终审权 c)外交权 d)行政管理权

34、我国新时期统一战线是一种 a)经济联盟 b)思想联盟 c)文化联盟 d)政治联盟

35、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

a)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建设中国 b)根据中国的实际需要改造马克思主义 c)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 d)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6、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a)使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 b)使政府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c)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d)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37、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确定为 a)8月15日 b)9月3日 c)9月18日 d)12月13日38、2014年3月1日,商务部网站发布消息,将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初步统计,2013年中国成为世界 a)第一货物贸易大国 b)第二货物贸易大国 c)第一服务贸易大国 d)第二服务贸易大国39、2014年2月6日至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赴俄罗斯出席第22届冬奥会开开幕式,这是中国国家元首首次出席境外大型国际体育赛事。此次冬奥会的举办城市是 a)莫斯科 b)索契 c)圣彼得堡 d)符拉迪奥斯托克40、2014年5月20日至21日,以“加强对话、信任与协作,共建和平、稳定与合作的新亚洲”为主题的重要会议在上海举行。此次会议是

a)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六次会晤

b)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d)亚洲相互协作与信任措施会议第四次峰会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是否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44、新民主主义革命三大法宝是什么?毛泽东是怎样论述其相互关系的?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的依据。

四、论述题:46小题,共20分。

46、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为什么说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怎样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CDDA 6-10:BBCAA 11-15:DACAC 16-20:ABABA 21-25:CCDCD 26-30:BBCBC 31-35:DBCDD 36-40:DBABD

二、辨析题

41、答案要点: 错误。(2分)

1)、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标准。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历史唯物主义。反之,是历史唯心主义。(4分)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在社会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历史唯心主义片面夸大了社会意识的作用,把社会意识堪称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4分)

42、答案要点: 错误。(2分)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概念。它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2分)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6分)

三、简单题

43、答案要点:

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1分)

2)、真理是同客观实际相符合的主观认识,检验真理就是要判断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合,这就必须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3分)

3)、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因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3分)

4)、人们以一定的理论为指导从事实践活动,如果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就证明指导实践的理论是正确的,反之则是错误的。(3分)

44、答案要点: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3分)

2)、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是: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2分)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2分)党的建设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3分)

45、答案要点: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4分)2)、它确立的依据是: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把公有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2分)

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2分)

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2分)

四、论述题

46、答案要点:

1)、只有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才能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一,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为适应国际环境的变化,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4分)

第二,从国内看,当今中国正在为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就对我们党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党的领导方式、工作方式和具体制度不加以改进和完善,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4分)第三,从党的自身建设看,党的实际状况同所肩负的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使命还有许多不相适应的地方,需要通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以解决。(3分)

2)、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应着力解决以下问题: 第一,必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3分)第二,必须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3分)

第三,必须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3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且观点正确,可酬情加分)

第二篇:成人高考政治试题汇总

2011成人高考《政治》重点

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答:(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辩证统一关系。

(2)它们之间的区别表现在:两者虽然都是以客观物质世界为对象的,但具体科学研究的是物质世界某一特殊领域或某一特定层次的本质和规律,因而其理论具有个别性和特殊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包括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在内的整个世界的最一般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因而其理论具有一般性和普遍性。

(3)它们之间的联系表现在: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没有具体科学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既不可能产生,也不可能发展;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具体科学的研究提供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二、简述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即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

(2)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割的关系。这表现在: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运动离不开物质。因为物质是世界上一切运动的主体与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主体的运动必然主张以意识为主体的运动,最终陷入唯心主义。如黑格尔“绝对观念”的运动。另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物质离不开运动。因为运动是世界上一切物质的存在形式与根本属性,设想离开运动的物质必然主张静止是物质的本质属性,最终陷入形而上学。如欧洲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实质上是承认了运动的绝对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完全否认静止的存在。恰恰相反,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绝对运动中存在着某种相对静止的状态,但相对静止不是物质的本质属性,而是绝对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三、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答:(1)运动即一切事物的一切变化与过程。静止主要是指物质运动的三种特殊状态:其一是相对于特定的参照系而言,事物没有发生机械运动。其二是相对于质变而言,事物仍处在量变阶段。其三是相对于某种具体的物质运动形式而言,事物没有发生那种形式的运动而处于其他形式的运动之中。

(2)运动与静止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对立表现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二者相互区别,不可混淆。所谓运动是绝对的是说,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任何事物在任何条件下都是永恒运动的,是无条件的。所谓静止是相对的是说,静止是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特殊状态,是有条件的。另一方面,运动与静止的统一表现在:运动和静止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即所谓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3)在运动与静止关系上有两种形而上学的错误: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否认运动,只讲静止,将静止绝对化的形而上学不动论;一种是割裂运动与静止的关系,只讲运动,否认静止的形而上学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四、简述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相互关系?

答:(1)在唯物辩证法中,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对立和同一及其关系的哲学范畴,对立和同一是矛盾所固有的两种相反而又相成的基本关系或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吸引、相互贯通的趋势和性质。具体表现为:第一,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这是指矛盾双方各自以对方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互为媒介,相互依存,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孤立地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对立面之间的相互贯通性。这是指矛盾双方不仅相互依存,而且存在相互渗透的渠道和桥梁,相互转化的趋势和可能。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2)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统一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关系。即同一性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没有同一性也就没有斗争性。第二,矛盾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对立表现在二者之间是相对绝对、相互区别的关系。即矛盾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斗争性是绝对的。

五、简述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答:(1)在唯物辩证法的理论体系中,对立统一规律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因为:第一,唯物辩证法揭示的是事物的联系与发展,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的是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根本动力,也就是说,所谓联系实质上是矛盾与矛盾、矛盾这方面与矛盾那方面的联系,所谓发展实质上是矛盾推动下的发展。第二,唯物辩证法是有着丰富内容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而对立统一规律则是理解唯物辩证法全部理论的关键,唯物辩证法的其他规律与范畴都是对立统一规律在某二方面的展开。第三,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而是否承认矛盾则是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第四,唯物辩证法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矛盾分析法则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2)唯物辩证法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完整理论体系,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但不是唯物辩证法的总体。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求我们要在掌握对立统一规律的基础上,全面完整地掌握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理论体系。

五、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特点?

答:第一,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把民族资产阶级列入人民的范围,而不是列入专政对象;第二,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第三,中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组织形式和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六、简述实践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1)实践是指人类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客观物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三个特点,表现为生产实践、处理社会关系实践和科学实验等三种基本形式。

(2)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中,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这表现在: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首先,实践的需要决定认识的产生,也就是说,人们改造世界的需要产生了认识世界的需要。其次,实践出真知,人类的一切认识,无论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归根结底都是来自实践的。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首先,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认识课题,并提供解决新课题的新的经验材料。其次,实践的发展不断给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实践不断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 2 高。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除此之外,再无其他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正确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有效改造世界。

七、简述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

答:(1)感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各个片面和外部联系的认识,具有直接性和具体性两个特点,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低级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而得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和内在联系的认识,具有间接性和抽象性两个特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是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对立主要表现在:它们是认识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阶段,在内容、特点、形式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统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联系的。一方面,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没有感性认识的积累。理性认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另一方面。感性认识有待于深化、发展为理性认识。感性认识不上升到理性认识,就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第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渗透的。-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因素。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也渗透了感性因素。

八、简述人类劳动的本质特征?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劳动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其本质特征主要是:第一,劳动是有明确的目的的改造自然的自觉活动。第二,劳动必须创造并使用一定的物质手段,主要是劳动工具。第三,劳动的对象具有广泛性,是以人类自身为主体改造整个世界并创造人化世界。第四,衡量人类劳动的尺度具有多维性,包括真理尺度、价值尺度和审美尺度,即真、善、美的统一。

九、简述劳动创造了人?

答:(1)劳动是指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以及能量、信息变换过程,是人类对自然界的积极改造。

(2)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但从猿到人的转变不仅是一个生物进化过程,更是一个从自然界向人类社会飞跃的根本性质变。在这个质变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主要是:第一,劳动改造自然的需要创造了生产工具。工具的制造和使用,使动物适应自然的活动变为人改造自然的劳动,也使猿的前肢变为了人的手。第二,劳动交流的需要产生了语言。语言的产生使人的意识具有了物质的外壳,从而使抽象思维和意识的交流成为可能,动物心理才变为人的意识。第三,劳动合作的需要产生了人的社会联系,形成了人类社会。社会的形成不仅大大增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力量,更标志着作为自然一部分的猿变为与自然相对立的人,猿之间的动物群体关系变为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十、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答:(1)国体亦称国家的类型,指的是国家的阶级内容,即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它表明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它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政体亦称国家的形式,指的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来实现自己的统治。

(2)国体是国家的阶级内容,政体是阶级统治的具体形式,所以国体与政体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为国体服务,使国体得以实现。

十一、简述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

答:(1)社会存在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精神现象的总和。

(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依赖性。这主要表现在:第一,社会意识的产生、变化与发展都根源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第二,社会意识的内容,无论其具体形式和水平如何,也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第三,社会意识中的阶级属性是对社会存在中阶级关系的反映。

十二、简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辨证关系?

答:(1)在生产方式的矛盾统一体中,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二者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表现在: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

(3)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则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状况则阻碍生产力发展。

(4)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生产方式及其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方面,是活泼易变的,生产关系是生产方式的形式方面,是相对稳定的,因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始终存在着从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着生产方式从低级向高级的不断发展。

十三、简述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辨证关系?

答:(1)在社会形态的矛盾统一体中,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2)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革。

(3)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表现为积极地为经济基础服务,第一,从方式上看,上层建筑是通过对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和领域的控制和调节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第二,从内容上看,上层建筑一方面要保护和促进自己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另一方面要消灭和排斥异己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三,从性质上看,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在整个社会发展中所起作用的性质最终取决于其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先进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进步的,如果上层建筑维护的是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落后的经济基础,则该上层建筑反作用的社会性质是反动的。

(4)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构成了社会形态及其矛盾运动,表现为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由基本适合到基本不适合再到新的基本适合的矛盾运动,如此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更新。

十四、简述人的价值?

答:(1)人的价值即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或意义。

(2)人的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两个方面:人的社会价值是指个人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为满足社会或他人物质的、精神的需要所做出的贡献和承担的责任,简单地说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大小;人的个人价值是指在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中,社会对个人和自己对自己作为人的存在的一种肯定关系,简单地说就是社会对个人的满足程度的高低。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也就是贡献与满足的统一。

十五、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科学概念的涵义?

答:毛主席思想这一科学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基本涵义:第一,毛主席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第二,毛主席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第三,毛主席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全党的宝贵精神财富。

十六、简要说明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毛主席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毛主席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等。

(3)毛主席思想活的灵魂包括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基本方面。

十七、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资产阶级革命?

答:毛主席指出: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已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已经过时了,而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这种革命我们称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它是指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是因为:

第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在于领导阶级的不同。五四运动以前,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是中国的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这时中国无产阶级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革命的。五四运动以后,中国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导者,已经不属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是属于无产阶级了。中国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成长和十月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成长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力量,并登上了历史舞台,随后组建了自己的政党,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纲领,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

第二,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十月革命之后,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范畴。毛主席认为,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开始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期。在这样的时代,任何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就已经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

第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五四运动前,中国的革命、改良或其他形式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的指导思想均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事实证明,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指导不了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获得胜利。“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人民找 到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理论武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一般地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前途应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制度;但是,由于中华民族资产阶级几次失掉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机遇,所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不走资本主义道路,但也不是立即建立社会主义,而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

十八、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分两步走?两步走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答:毛主席根据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社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上篇和下篇的关系。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在这二者的关系上,要反对两种错误倾向:一是陈独秀的“二次革命论”,即把中国革命进程中的两个紧密联系的阶段割裂开来,只看到两者的区别,没看到两者的联系,要在两个阶段之间硬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和发展资本主义的阶段;二是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主张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企图把两种不同性质的革命阶段并作一步走,一举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种观点只看到两者之间的联系,而忽视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二次革命”论和“毕其功于一役”的观点,都违背了中国革命的发展规律。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思想,深刻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揭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学说。

十九、简要说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即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而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与武装斗争的开展密切联系的,没有武装斗争就没有党的一切,没有共产党就不可能有新型的人民军队,就不可能取得武装斗争的胜利。

(2)党的建设是在同资产阶级的复杂关系中进行的,而统一战线问题主要也是同中国资产阶级的关系问题。在统一战线中正确地处理了同资产阶级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党就发展和壮大,否则,则相反。

(3)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统一战线必须以武装斗争为支柱,才能巩固和发展。

(4)只有把党建设好,使党的思想、政治路线正确,组织坚强有力,党才能正确地领导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

因此,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缺一不可的,正确地理解这三者及其关系就正确地理解了中国革命。

二十、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第二,良好的群众基础;第三,向前发展的革命形势;第四,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第五,共产党正确领导。

十一、“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答:第一,土地革命是中国革命的基本内容,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只有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才能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广大农民群众参加武装斗争,巩固和扩大革命根据地;第二,武装斗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进行土地革命,巩固和发展革命根据地的最有力的工具;第三,农村根据地是中国民主革命的战略基地,是开展土地革命,实行武装斗争的基础和依托。

十二、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必要性?

答: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无议会可以利用,没有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只能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第二,中国是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总数的80%以上,这就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题的革命斗争,“工农武装割据”是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的最高形式;第三,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人多次奋斗的结局也证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存在,而反动统治相对薄弱的广大农村地区,正是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阵地和夺取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出发点。

十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的意义?

答:(1)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革命正确的道路,只有沿着这条道路前进,革命才能顺利发展,取得胜利。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是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冲破教条主义的束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是毛主席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理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历史上,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进行革命夺取政权树立了榜样。

(4)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发展道路的理论及其实现,自始至终贯穿的基本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这对于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启迪意义。

十四、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答:第一,论述了在中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历史必然性;第二,科学地分析了各个阶级在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地位;第三,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特征;第四,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人民民主专政的职能和任务,对外是防止帝国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颠覆和破坏,维护国家的独立和安全,维护世界和平;对内是镇压敌对势力的反抗,保护人民民主权利,组织和管理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社会生产力,促进中国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转变,并最终实现消灭一切阶级和一切国家的伟大目标。

二十七、简述党在过度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及意义?

答: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正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体现了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有机统一,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的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具有伟大的意义:第一,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走社会主义道路,迅速发展国民经济,尽快变农业国为工业国,摆脱贫困,消灭剥削的强烈愿望。第二,反映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经过建国后的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新中国的情况发生了一系列的重大变化,社会主义因素不断增加,提出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课题。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正是反映了这种历史必然性。第三,集中反映了以毛主席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中国社会发展和开创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创造性贡献,是毛主席思想的重要内容。

十八、中国社会注意建设道路的提出及指导方针?

答:正确认识社会注主义建设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主要矛盾和工作重心;以苏联为借鉴,走中国式工业化道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伟大国家。

十九、简述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条件?

答:邓小平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不断前进,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十、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经历了哪三个发展阶段?

答:邓小平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在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基本命题。

第二阶段是从1982年党的十二大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在全国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轮廓。十三大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概念,并从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方面,系统地概括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这一概括构成了邓小平理论的轮廓。

第三阶段是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到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党的十四大以南方谈话为灵魂,对“邓小平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形成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1998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正式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列入宪法

十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及简明概括是什么?

答:(1)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

(3)“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共同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经济建设是基本路线的核心和主体。我们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动摇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就等于动摇了基本路线。坚持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改革开放为经济建设提供动力。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还为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提供政治保证。

十三、简述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有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重要意义?

答:(1)可以节省资金和资源的消耗,提高资金和资源的利用率,从而缓解我国经济发展同资源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2)可以提高消费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加消费品的品种,适应社会需求结构变化的需要,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可以减少对资源的浪费,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

(4)可以促进科技进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十四、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内涵和内容?

答:(1)社会保障,是指国家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们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作为一种体系或一种制度,社会保障由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方面组成。第一,社会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对遭受自然灾害、不幸事故和生活贫困者提供物质援助,它是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第二,社会保险居于社会保障的核心地位,指对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成员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以及遇到其他生活困难时,有权得到国家、社会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主要有失业保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第三,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指国家和社会在居民住宅,公共卫生、环保、基础教育等领域,向全体公民提供的帮助和服务。第四,社会优抚是对特定阶层比如对军人或军烈属的优待和安置,它是一种带有褒扬、优待和抚恤性质的特殊保障制度 三

十一、简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出现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和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

答: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主席,我们党把它称为毛主席思想。党的七大把毛主席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郑重地把邓小平理论写到了自己的章程中,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十五、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有哪些鲜明特点?

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和统一战线学说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既不同于西方的多党制。又不同于一党制。是我国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和优点。其鲜明特点主要有:

(1)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与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2)各民主党派以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组织形式,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3)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活动准则,各民主党派都享有宪法规定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亡的平等地位。

十六、什么叫依法治国?实行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答:(1)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2)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具有重大意义。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十七、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什么?

答: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主席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十八、“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内容是:

(1)坚持“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中国的中央政府在北京,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2)实行“两种制度”。在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内,作为国家主体的大陆地区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澳门则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两种制度长期共存。

(3)设置特别行政区,保证台湾、香港、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

(4)实行“-国两制”长期不变。这种不变,既是承诺,又有《基本法》作保障。

十九、“一国两制”构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是什么?

答:“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而提出的,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国两制”构想的理论意义主要是:第一,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的国家学说。在一个统一的主权国家内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制度可以长期并存;社会主义国家既可以为作为国家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服务,也允许和保护一定地区范围内存在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第二,赋予“和平共处”以新的涵义,把和平共处思想和原则创造性地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

“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意义主要是:第一,它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案,符合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它有利于推动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实现,有利于大陆和港、澳、台地区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第二,它为解决国际争端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范例,是对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大贡献。

十、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是什么?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基本政策是什么?

答:(1)社会主义时期民族问题的实质,已经不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问题。而是各族劳动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具体的内部矛盾;主要是由于历史遗留下来的各民族间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事实上的不平等,在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上还存在差别。

(2)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坚持这一原则,必须反对大民族主义、地方民族主义和分裂主义;坚决揭露和打击国内外敌对势力一切分裂祖国的阴谋活动。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011年全国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最新模拟测试题-复习资料

2011年成人高考专升本考试政治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1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6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来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B.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C.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

D.本体论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2. 认为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是由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构成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3. 在意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

A.人脑

B.语言

C.物质

D.劳动

4.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其中

A.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是相对的 B.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C.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也是相对的 D.同一性是绝对的,斗争性也是绝对的

5. 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的观点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C.相对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观点

6. 从一般原理引申出个别结论的方法是

A.归纳的方法

B.演绎的方法

C.分析的方法

D.综合的方法

7.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的关系是

A.个性共性的关系

B.特殊一般的关系

C.对立统一的关系

D.原因结果的关系

8.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A.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B.是相对的 C.是绝对的

D.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相对的

9. 在真理观上坚持唯物主义,就必须承认真理具有

A.相对性

B.绝对性

C.客观性

D.主观性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精神生产

A.具有相对独立性

B.与物质生产没有关系

C.决定物质生产

D.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11.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

A.生产方式

B.社会形态

C.社会意识形态

D.社会经济结构

12.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文化传统

13.毛泽东思想达到成熟是在

A.党的创建和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战争前期和中期

C.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和建国以后

14.引起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的重大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5.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采取的政策是

A.打击

B.限制

C.赎买

D.保护

16.五四运动后,中国的革命是

A.农民革命

B.旧民主主义革命

C.新民主主义革命

D.社会主义革命

17.毛泽东否定“城市中心论”,提出“以乡村为中心”思想的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D.《反对本本主义》

1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最大特点是在人民范围内包括了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9.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0.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方针是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B.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

C.综合平衡,稳步前进

D.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21.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中国共产党的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二大

C.十三大

D.十四大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

A.以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B.发展生产力

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2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水平低而且发展不平衡

B.资金短缺

C.人口多,就业压力大

D.科技落后

24.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完善

A.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

B.计划调节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社会市场经济体制

2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但主要是发展对外

A.政治关系

B.经济关系

C.文化关系

D.科技关系

2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是

A.思想道德建设

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C.法制建设

D.民主政治建设

2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

B.人民当家作主

C.民主集中制

D.对敌人实行专政

28.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各民族的 A.长期共存

B.相互平等

C.共同繁荣

D.团结互助

29.2001年3月15日,九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A.第九个五年计划纲要

B.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C.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

D.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

30.在西部大开发中,2001年6月29日动工兴建的铁路是

A.兰新铁路

B.青藏铁路

C.成昆铁路

D.南昆铁路

31.2001年10月,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召开的城市是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广州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9个小题,共18个空,每空1分,共18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运动是物质的 和。

33.关于物质普遍

和永恒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两个最基本的观点。

34.新民主主义文化纲领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民族的、的、的文化。

35.“一国两制”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在大陆实行

制度,在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 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36.要实现中国共产党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总目标,必须解决好两大课题:一是不断提高党的 水平,二是不断增强

能力。

37.2001年2月19日,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召开。江泽民总书记亲自签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并向首次获奖的和

颁奖。

38.2001年7月13日在市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会议上,中国北京获得

年夏季奥运会的主办权。

39.2001年9月,中共

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决定》指出,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组织保证是坚持。

40.2001年11月10日,在卡塔尔首都

举行的 第四届部长级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加入这一组织的决定。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4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表现在哪些方面?

42.什么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为什么要实施这一战略?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是什么?

43.为什么说“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四、论述题:本大题满分25分。

44.思想上建党的含义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联系延安整风运动阐述党在思想建设方面的成功经验。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D

3.D

4.B

5.B

6.B

7.C

8.A

9.C

10.A

11.B

12.A

13.C

14.C

15.D

16.C

17.C

18.D

19.A

20.A

21.A

22.B

23.A

24.C

25.B

26.A

27.B

28.C

29.B

30.B

31.C

二、填空题

32.根本属性

存在方式

33.联系

发展

34.科学

大众

35.社会主义

资本主义

36.领导和执政

拒腐防变

37.吴文俊

袁隆平

38.莫斯科

2008

39.十五届六中

任人唯贤

40.多哈

世界贸易组织(或WTO)

三、简答题答案要点

4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同时,人民群众积累生产经验和改进工具为社会发展提供原动力。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方面,人民群众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经验材料;另一方面,人民群众也是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社会发展是通过社会变革实现的,而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同时,社会改革、进化也是人民群众推动的。

42.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要而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之能力的发展,而且绝不包含侵犯国家主权的含义。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是在环境问题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传统的发展模式严重地制约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背景下产生的。传统的发展模式一方面使经济、文化、科技获得很大发展,社会财富极大增长,大大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另一方面造成自然资源过度开发消耗,污染物质大量排放,导致全球性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人口迅速增长,等等。

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主要措施:①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②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和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③加强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第三篇:2009成人高考政治试题

2009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治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物质和时间空间的关系问题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2.辩证法思想的现代形态是

A.自然辩证法B.朴素辩证C.唯物辩证法D.唯心辩证法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物是感觉的复合”。这是一种

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的积累会引起质变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有无相生,长短相形B.物极必反,相反相成C.乐极生悲,苦尽甘来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5.下列选项中,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的是

A.法官审理案件B.农民播种小麦

C.科学家做化学实验D.医生为病人治病

6.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两种错误理论,一种是唯理论,另一种是

A.经验论B.循环论C.直线论D.不可知论

7.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

C.真理具有主观性D.真理具有客观性

8.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联系的B.变化的C.实践的D.精神的9.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另一对是

A.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B.进步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C.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矛盾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0.在生产关系的内容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C.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D.产品的分配关系

11.“社会历史是天才的英雄人物活动的结果。”这是一种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D.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12.下列各项体现正确处理个人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关系的是

A.宁让我负天下人,不让天下人负我 B.把方便留给自己,把困难留给别人

C.苦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D.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

13.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由是人们

A.选择的自主性B.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的改造

C.随心所欲为所欲为D.摆脱必然性而独立

14.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新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A.开始萌芽B.基本形成C.达到成熟D.继续发展

15.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主要的矛盾是

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

16.在中国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中起主力军作用的是

A.工人阶级B.农民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城市小资产阶级

17.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是

A.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B.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国家所有

C.减租减息D.没收一切土地归国家所有

18.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中,最先从城市向农村转移的是

A.八一南昌起义B.广州起义C.湘赣边界秋收起义D.百色起义

19.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是革命的A.对象不同B.领导者不同C.任务不同D.动力不同

20.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最终促成工农民主联合战线发展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事件是

A.1931年九一八事变B.1935年华北事变

C.1936年西安事变D.1937年七七事变

21.标志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达到成熟的会议是

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大D.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22.1951年12月,中共中央在党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三反”运动,其内容除了反官僚主义、反浪费外,还包括

A.反贪污B.反偷工减料C 反偷税漏税D.反盗骗国家财产

23.20世纪50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临的一个全新历史课题是

A.巩固新民主主义B.消灭资本主C.建设社会主义D.进入共产主义

24.陈云在中共八大的讲话中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思想,所涉及的是

A.经济体制改革问题B.政治体制改革问题

C.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D.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问题

25.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

A.党的领导B.改革开放C.与时俱进D.依法治国

26.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

A.发展B.创新C.改革D.稳定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这体现了加快推进社会建设的重点是

A.发展教育B.扩大就业C.改善民生D.养老助残

28.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证明,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A.四项基本原则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9.“一国两制”的基本前提是

A.繁荣稳定B.两种制度C.高度自治D.一个中国

30.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

A.爱国主义B.为人民服务C.国际主义D.集体主义

31.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是

A.工业现代化B.农业现代化C.科学技术现代化D.国防现代化

3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A.以人为本,科学发展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对外开放,改革创新

33.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在于

A.坚持执政为民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与时俱进D.坚持发展生产力

34.在我国现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国有经济

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有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

C.对国民经济具有控制力D.能够解决下岗人员再就业问题

35.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保护和发展各民族文化

C.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

D.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6.2008年7月9日,八国集团与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和墨西哥5个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在目本举行。会议主要讨论了世界经济、千年发展目标和

A.粮食安全议题B.反恐议题C.和平利用太空议题D.环境保护议题 37.2008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2008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B.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C.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D.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活动

38.2008年9月27日16时41分,打开神舟七号载人飞船轨道舱舱门,首度实施出舱活动的航天员是

A.刘伯明B.景海鹏C.翟志刚D.杨利伟

39.2009年1月19日,西藏自治区九届人大二次会议一致通过决议,确定每年3月28日为西藏

A.和平解放纪念日B.结束农奴制纪念日

C.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D.农奴翻身纪念日

40.2009年1月7日,中国南极科考队抵达南极之巅冰穹A地区,动工建设我国首个南极内陆科考站,即

A.中山站B.长城站C.黄河站D.昆仑站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

41.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主要任务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答案】:错误。(2分)

(1)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指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段时期。(1分)(2)在1952年底土地改革完成前,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的矛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继续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任务和恢复国民经济。(4分)(3)1952年底土地改革的完成标志着上述矛盾已经解决,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时的主要任务是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至1956年底基本完成。(3分)

42.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答案】正确。(2分)

(1)坚持三者的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执政经验,对社会主义政治建设所做出的规律性认识,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2分)(2)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是紧密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之中。(3分)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分)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简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其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独创性发展。答:(1)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分)(2)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六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建设、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6分)

44.为什么说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答:(1)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3分)(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3分)(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2分)(4)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2分)

45.简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答:(1)中国共产党有科学理论的指导。(3分)

(2)中国共产党有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3分)

(3)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群众的广泛支持和拥护。(2分)

(4)中国共产党有一支总体上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干部队伍。(2分)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改革开放30余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打开国门搞建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同时,我们也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本原则,立足于依靠自己的发展来解决面临的所有问题。请用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为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要坚持对外开放,又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答:(1)内因就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一事物与他事物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即外部矛盾。(4分)(2)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是: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第一位的原因;(2分)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在事物发展中有重要作用;(2分)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一原理是我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的理论基础。(2分)(3)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首先依靠本国人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4分)(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国策。现代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联系非常密切,在这种情况下,闭关自守只会导致愚昧落后。(4分)(5)我国的对外开放是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基础的。只有从我国的实际出发,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为我所用,才能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分)

第四篇:2012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2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

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有哲学家认为,万物瞬息万变,没有相对的静止,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3、长期脱离人群、在狼群中长大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4、下列选项中,包含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唯物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辩证法的观点 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认识—实践—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B.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7.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哲学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理 D.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相统一的原理 8.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亲族关系 B.地缘政治关系 C.物质生产关系 D.思想文化关系 9.在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因素中,属于渗透性因素的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自然科学 D.经营管理

10.社会基础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

C.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1.下列各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1911年辛亥革命 B.1919年五四运动

C.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D.1927年八一南昌起义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中,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的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4.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抢杠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是

A.周恩来 B.朱德 C.毛泽东 D.瞿秋白

15.在毛泽东建军思想中,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 A.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B.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

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6.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入党。”这种状况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 A.思想建设 B.政治建设 C.组织建设 D.作风建设 17.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稳定 B.发展 C.创新 D.开放

1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 A.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C.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9.邓小平指出,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是 A.改革 B.阶级斗争 C.物质文明建设 D.精神文明建设 20.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是

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C.对原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的修补 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21.党的十四大确立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建立计划和市场内在结合的经济体制

C.建立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 D.建立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经济体制

22.在如何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问题上,党的十七大指出 A.效率优先,兼顾公平B.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C.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D.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3.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D.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调商制度 24.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

A.依法治国 B.科技兴国 C.人才强国 D.教育兴国 25.邓小平提出,教育要

A.面向现代化,面向现实,面向社会 B.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C.面向现代化,面向经济,面向政治 D.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市场 2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A.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国际主义精神 B.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C.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D.培育有理想、有道理、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人民 2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 A.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B.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主义公平主义 C.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 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28.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民生之本是 A.教育 B.就业 C.医疗 D.住房 29.当今现代的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合作与共赢 D.稳定与和谐 30.我国坚定不移地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这是 A.由国际政治格局决定的 B.由我国的综合国力决定的 C.由我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决定的

D.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在国际上的低位决定的 31.“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初是为了解决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港澳台问题 32.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寄希望于 A.国际社会 B.两岸交流 C.台湾当局 D.台湾人民 33.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各民主党派是 A.参政党 B.在野党 C.反对党 D.执政党

34.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在大陆范围内,爱国统一战线建 立在

A.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政治基础上 B.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政治基础上 C.共产党主义和国际主义政治基础上 D.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政治基础上 35.党的十七大指出,加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点是 A.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B.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 C.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D.健全民主集中制

36.2011年7月19日,社会各界在拉萨举行了隆重的庆祝大会,庆祝西藏和平解放 A.40周年 B.50周年 C.60周年 D.70周年

37.2011年10月29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而是三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决定》。修改后的居民身份证法将在居民身份证登记项目中增加的一项信息是 A.指纹信息 B.住址信息 C.收入信息 D.家庭信息

38.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471 564 亿元,比上年增长 A.5% B.7% C.9.2% D.12% 39.2012年6月16日,执行中国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的载人飞船在酒泉发射升空,并顺利将3名宇航员送上太空。执行此次任务的载人飞船是 A.嫦娥号 B.蛟龙号 C.天宫号 D.神舟九号

40.2011年8月5日,标准普尔公司宣布,将某国AAA 级长期主权债务评级下调一级至AA*,评级前景展望为“负面”。这是该国历史上第一次丧失AAA 主权信用评级,这个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次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并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对应题号后。

4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4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3.简述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44.简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45.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依据是什么?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试述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意义。

政治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C 2.D 3.B 4.C 5.A 6.B 7.D 8.C 9.C 10.D 11.C 12.B 13.D 14.C 15.C 16.A 17.B 18.D 19.A 20.B 21.A 22.D 23.A 24.A 25.B 26.D 27.D 28.B 29.B 30.D 31.C 32.D 33.A 34.B 35.C 36.C 37.A 38.C 39.D 40.A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答案要点 错误。(2分)

(1)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结束,我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4分)

(2)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消灭了阶级剥削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已经建立起来,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4分)42.答案要点:

错误。(2分)

(1)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产生之间的矛盾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4分)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4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43.答案要点:

(1)依法治国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2分)

(2)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2分)(3)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要求。(2分)(4)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注。(2分)(5)依法治国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2分)44.答案要点:

(1)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2分)(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4分)

(3)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分)(4)社会主义荣辱观。(2分)45.答案要点:

(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抓住和利用好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3分)

(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3分)

四、论述题:20分。46.答案要求: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的统一。(2分)第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一方面,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另一方面,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4分)第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区别的,个性比共性丰富得多,二者不能互相代替。(3分)第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1分)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的原理,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基础。(4分)

(3)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方面,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和基本原则。(2分)另一方面,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走自己的路。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胜利。(4分)

第五篇: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参考答案一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

A、世界是统一的 B、世界的本子是物质

C、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D、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2、有哲学家认为,世界的本子是原子,原子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最小单位。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A、否认物质决定意识 B、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4、下列选项中,包含量变引起质变哲学道理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反映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 D、一元论的观点

6、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A、认识---实践 B、实践---认识

C、知觉---表象 D、判断---推理

7、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生产方式 D、风俗习惯

8、真理是没有阶级性的,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因为

A、真理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B、真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C、真理都有其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D、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人类的客观内容

9、下列选项中,属于生产力中独立的实体性因素的是

A、自然科学 B、教育

C、劳动资料 D、经营管理

1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的政权属于

A、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社会生产力系统

C、社会经济基础 D、社会上层建筑

11、把社会形态划分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的根据是

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B、生产关系的性质

C、国家政权的性质 D、社会道德的状况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中大理论成果是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邓小平理论

13、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标志着毛泽东思想

A、开始萌芽 B、基本形成 C、走向成熟 D、继续发展

14、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规定,对民族工商业的政策是

A、没收 B、赎买

C、限制 D、保护

15、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成分中,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团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A、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B、合作社经济

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D、国营经济

16、新中国成立初期,毛泽东谈到,“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壶茶碗,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这段话旨在说明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性

B、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C、进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D、进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

17、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 D、统筹兼顾

18、“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

A、国际局势和世界格局的深刻变化

B、党和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C、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D、时代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换为和平与发展

19、在邓小平理论中,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的是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20、一种社会制度是否具有优越性,从根本上说,就是看其

A、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是否消灭了剥削

C、是否做到分配上的公平D、是否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

2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

A、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B、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22、改革、发展、稳定三者是内在统一的,其中稳定是

A、目的 B、动力 C补充 D、前提

23、建设创新星国家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其核心是

A、科技 B、人才 C、教育 D、改革24、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的改革

A、从农村开始 B、从城市开始

C、从沿海地区开始 D、从内地开始

25、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实行这一国策的前提和基础是

A、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C、艰苦奋斗,勤俭节约 D、和平共处,互不侵犯

26、当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是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附属部分

27、党的十七大对我国经济目标的新的更高要求是,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

A、持续快速发展 B、又快又好发展

C、稳步健康发展 D、又好有快发展

28、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了

A、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科学论断

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科学诊断

C、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科学论断

D、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科学论断

29、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和核心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当家作主

C、政治协商 D、人民民主专政

3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持的“二为”方向是

A、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建设服务

C、为物质文明建设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

D、为改革服务,为对外开放服务

3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

A、科学发展 B、以人为本 C、安定有序 D、公平正义

32、发展两岸关系,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

A、一个中国 B、两制并存 C、争取和平D、反对干涉

33、影响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

A、宗教问题和领土争端 B、恐怖主要和民族矛盾

C、贫富差距和地区冲突 D、霸权主要和强权政治

34、中国共产党的最大优势是

A、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B、以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

C、组织严密、纪律严明 D、密切联系群众

35、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点是

A、加强党的思想建设 B、加强党的组织建设

C、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D、加强党的作风建设

3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是五位一体,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所增加的是

A、经济建设 B、文化建设 C、社会建设 D、生态文明建设

37、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是

A、王蒙 B、莫言 C、贾平凹 D、刘震云 38、2013年4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反对

A、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和享乐主义

B、教条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C、教条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D、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39、2012年7月27日至8月12日,第30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在伦敦举行。此次奥运会,位列金牌榜前三位的国家依次是

A、美国、中国、英国

B、中国、美国、英国

C、美国、中国、俄罗斯

D、中国、美国、俄罗斯 40、2013年3月26日至27日,第五届金砖国家峰会在南非德班举行。此次会议的主题是

A、展望未来,共享繁荣

B、金砖2013:挑战与机遇

C、金砖国家致力于稳定、安全和繁荣的伙伴关系

D、金砖国家与非洲:致力于发展、一体化和工业化的伙伴关系

非选择题

二、辨析题:41—4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首先判断正确或错误,然后说明理由,并将其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后。

41、封建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要对象。

42、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

三、简答题:43—45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我国当前应如何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4、如何正确理解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45、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四、论述题:46小题,20分。

46、试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理论基础,并说明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意义。

政治试题答案及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1、B

2、A

3、C

4、C

5、A

6、B

7、C

8、D

9、C

10、D

11、B

12、A

13、B

14、D

15、B

16、A

17、C

18、C

19、A 20、A

21、B

22、D

23、B

24、A

25、B

26、B

27、D

28、C

29、B 30、A

31、B

32、A

33、D

34、D

35、C

36、D

37、B

38、D

39、A 40、D

二、辨析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答案要点:

错误。(2分)

(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其中帝国主义是首要对象。(2分)

(2)帝国主义通过发动一次次侵略战争,操纵了中国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3)帝国主义同中国封建势力相勾结,残酷地镇压革命,阻碍了中国的民族独立和政治进步,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的总根源。推翻帝国主义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3分)

42、答案要点:正确。(2分)

(1)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基本特征。坚持公有制的主题地位,对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具有关键性作用。(3分)

(2)非公有制经济在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它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活跃市场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3分)

(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共同发展。(2分)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43、答案要点:

(1)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3分)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优化利用外资结构。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完善对外投资协调服务机制。(4分)

(3)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幼小的防范和应对来自国际经济领域的各种风险,确保国家经济安全。(4分)

44、答案要点:

(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3分)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3分)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3分)

(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实践中,绝不能把它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1分)

45、答案要点:

(1)坚持独立自主地处理一切国际事务的原则。(3分)

(2)坚持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指导国家间关系的基本准则。(3分)

(3)坚持同发展中国加强团结与合作的原则(2分)

(5)坚持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的原则(2分)

四、论述题:20分。

46、答案要点:

(1)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观点的内容是: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4分)

(2)无产阶级政党群众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4分)

(3)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是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变革社会的决定性力量。(4分)

(4)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意义。第一,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显著标志。(2分)第二,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和正确意见,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实现正确的领导。(3分)第三,只有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胜利发展。(3分)

下载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

    2009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辩证法思想的现代形态是唯物辩证法 3.英国哲学家贝克莱提出:“物是感觉的复合”。这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

    201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1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

    09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9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 治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2009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专升本)

    正月十五逛花灯 学校: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热动1114 姓名:许艳飞 学号:201102010428 摘要:花灯节,又叫:元宵节,也叫:上元节。 现在很多地方都有的呀 我在上海 这里也有呀 只不......

    09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09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 治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1999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专升本)

    一、下列各题,各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每小题2分,共44分) 1.哲学和各门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无限与有限的关系D.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2.......

    2009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专升本)5篇

    2009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答案 2009年专升本政治答案(网友提供,仅作参考!) 1-5,13242.6-10,12341.11-15,23221,16-20,23323.21-25, 21311,26-30,13142。31-35,22134,36-40,43334 简述......

    2004年成人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下

    2004年成人高考(专升本)政治试题及答案 CHENGREN.exam8.com 来源:考试吧 更新:2008-10-15 14:40:57 成人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