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二数学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初二数学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新学期开始之际,为了使初二数学课教学工作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根据教研组工作计划和学校教学工作计划。制定本学期的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学期教学目标
1.提高认识,强化教学质量意识,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2.教育教学中,继续深化实效课堂教学,并贯彻于教学实践中,使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3.在教学中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和思想,真正将被动学变为主动去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紧扣教研室数学实效课堂的教学要求,落实目标,提倡探索,最大限度地解决为什么和怎样学的老问题,达到“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的目标。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年级现有学生将近470人,分为10个教学班管理,给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现具体分析如下:
1.通过不断的努力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特别是掌握知识的能力、认识分析运用知识的能力又有所提高,成为以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2.初二学生在心理和生理方面更趋于成熟,独立意识进一步增强,但是由于受知识水平、社会经验的仍然欠缺、不良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经常出现种种懈怠学习的情况,所有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3.我们的教学工作中并没有完全解决两极分化的状况,一定情况下或在一定班级中,我们的教育教学忽视了对后进生的转化,或者转化不力,致使他们不能及时从后进生的阴影中尽快摆脱出来,越学越厌学,不想学,这仍是今后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的最大障碍。
三.备课组成员情况分析
学校工作安排,本备课组由张艳、梁金柱、王世平、林洋、王丽娜五位教师组成。
四.教材分析
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
1.知道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够准确地辨认全等三角形
的对应元素。
2.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
3、会作角的平分线、了解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能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角的平分线的性质,会利用角的平分线的性质进行证明。
第十二章 轴对称
1、通过实例认识轴对称、轴对称图形,探索轴对称的基本性质,理解对应点连线被对称轴垂直平分的性质。
2、探索简单图形之间的轴对称关系,能够按照要求做出简单图形经过一次或两次轴对称后的图形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利用轴对称进行简单的图形设计。
3、了解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概念,探索并掌握其性质;了解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有关概念,探索并掌握它们的性质以及判定方法。
4、能初步应用本章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第十三章
实数
1、了解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方根、立方根。
2、了解开方与乘方互为逆运算,会用平方运算求某些非负数的平方根,会用立方运算求某些数的立方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3、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知道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有序实数对与平面上的点一一对应,了解数的范围由有理数扩大为实数后,概念、运算等的一致性及其发展变化。
4、能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第十四章
一次函数
1、以探索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为背景,讨论函数模型。
2、了解常量、变量和函数的概念,体会“变化与对应”的思想,知道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能利用图象数形结合地分析简单的函数关系。
3、理解正比例函数与一次函数的概念,会画它们的图像,能利用这些函数分析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4、通过讨论一次函数与方程(组)不等式的关系,从运动变化的 2 角度,用函数的观点对已经学过知识的认识。
第十五章 整式的乘除与因式分解
1、知道正整数幂的乘除运算性质,能用代数式和文字语言正确地表述这些性质,并能用它们熟练地进行运算。使学生掌握单项式乘除单项式、多项式乘除及法则,并运用它们进行运算。
2、使学生会推导乘法公式,了解公式的几何意义,能利用公式进行乘法运算。
3、使学生掌握整式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较简单的混合运算,并能灵活地运算律与乘法公式简化运算。
4、使学生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并感受分解因式与整式乘法是相反方向的变形,掌握提取公因式法和运用公式法这两种分解因式的基本方法。
五.教学措施
1.加强备课组日常教育理论与业务的学习,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来武装头脑,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2.在教学中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立足于学生,立足于课堂,立足于教学实际”的教育科研观。
3.将教师的爱心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中,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平等相待,以正确引导为主,激发学生自尊、自信、自强的信念,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4.认真落实集体备课制度。
2012.9.2
第二篇:初二数学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初二数学备课组教学工作计划
2009——2010学第二学期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基本途径,进一步学习、研究、借鉴洋思、杜郎口等名校的先进经验,积极推进集体备课的落实,以学案做牵引,积极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把面向全体,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放在首位,深入挖掘中差生的潜力,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达到全面提高学生整体质量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5章内容 第16章分式、第17章反比例函数、第18章勾股定理、第19章四边形、第20章数据的分析。第16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分式的概念,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与通分,分式的加、减、乘、除运算,整数指数幂的概念及运算性质,分式方程的概念及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全章共包括三节:16.1分式16.2分式的运算16.3分式方程。16.1 节引进分式的概念,讨论分式的基本性质及约分、通分等分式变形,是全章的理论基础部分。11.2节讨论分式的四则运算法则,这是全章的一个重点内容,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也是本章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克服这一难点的关键是通过必要的练习掌握分式的各种运算法则及运算顺序。在这一节中对指数概念的限制从正整数扩大到全体整数,这给运算带来便利。11.3节讨论分式方程的概念,主要涉及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解方程中要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并且出现了必须检验(验根)的环节,这是不同于解以前学习的方程的新问题。根据实际问题列出分式方程,是本章教学中的另一个难点,克服它的关键是提高分析问题中数量关系的能力。第17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用反比例函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等。本章是继八(上)“第11章 一次函数”后的又一章函数的内容。全章分为两节:第17.1节反比例函数,第17.2节实际问题与反比例函数,全章内容紧紧围绕着实际问题展开,实际问题是贯穿全章的一条主线。17.1节主要研究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本节中,教材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出发,分析实际问题中变量间的对应关系,列出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从而引进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使学生对反比例函数的认识经历一个由感性到理性的过程;利用描点法画出了函数和的图象,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第17.2节的内容是利用反比例函数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本节中,教科书以例题的方式,给出了四个实际问题,这四个问题基本上是按照数量关系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安排的(依次是圆柱的底面积与高,做工时间与做工速度,动力是动力臂,输出功率与电阻),它们从不同的方面体现了反比例函数是解决实际问题有效的数学模型。第18章 勾股定理和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包括它们的发现、证明和应用。全章分为两节,第18.1节是勾股定理,第18.2节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在18.1节中,教材用了不同的方法证明了勾股定理,研究了勾股定理在解决实际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画出长度是无理数的线段等)中的应用,使学生对勾股定理的作用有一定的认识。第18.2节是研究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教材通过对照命题1和命题2的题设、结论,给出了原命题和逆命题的概念。命题2是否正确,需要证明,教科书利用全等三角形证明了命题2,得到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第19章四边形是在学生前面学段已经学过的四边形知识、本学段学过的多边形、平行线、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也可以说是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作进一步较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本章内容的学习也反复运用了平行线和三角形的知识。从这个角度上来看,本章的内容也是前面平行线和三角形等内容的应用和深化。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定义、性质和判定。矩形、菱形、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们的性质和判定都是在平行四边形的基础上扩充的。它们的探索方法,也都与平行四边形性质和判定的探索方法一脉相承。梯形的性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等的推证,也都是以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定理为依据的,是平行四边形知识的综合应用。另外,平行四边形的有关定理,也常常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两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或垂直的重要依据,所以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性质和判定,并能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是学好本章的关键。第20章主要研究平均数(主要是加权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以及极差、方差等统计量的统计意义。全章分为三节。第20.1节是研究代表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第20.2节是研究刻画数据波动程度的统计量:极差和方差。
三、学生分析
从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来看,成绩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整个年级已经开始出现两极分化,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初步具有了先进的学习方法。对后进生来说,简单的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成绩较差。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有待加强。在学习态度上,绝大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每个班都有一小部分学生对数学处于一种放弃的心态,课后任务,大部分学生能认真完成,少数学生需要教师督促。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至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比较多的学生不具有,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
四、工作目标:
1、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学习新课程理论,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
2、努力探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强化集体备课意识,全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积极开展教育科研,完善学案的开发和使用过程,逐环节研究操作要领,努力提高科研水平,使教师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五、主要措施: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专业知识水平
1、不断学习、反复研读新课程标准,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了解,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得心应手。
2、利用刊物、学校下发的学习资料、网络等方式学习各种新课程理论,使每位老师的心中拥有先进的教学理念,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二)抓规范,统一教学常规要求
1、集体备课
本学期强化教师的集体备课意识,在“有备而备,有备而学”的基础上,做到“三个统一”“五个结合”。备课时突出对课标、教材、学生的研究,结合学案对课上的预设和生成做到准确把握,先进行个体评注,经集体评议后,整理出融集体智慧与个人特色于一体的教案。
2、讲课
课堂教学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要遵循“以学为本,以学定教,以教定导,当堂巩固,稳步提高”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坚持课堂教学的六个环节,目标让学生明确,知识让学生发现,过程让学生参与,问题让学生提出,学法让学生掌握,检查让学生反思,得失让学生评价。尽量扩大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范围,提高课堂的效率。每节课学生活动不少于25分钟,教师讲授时间不超过15分钟。
3、指导课前预习
本学期我组把指导学生预习作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每天利用自习课的时间(至少15分钟)根据学案预习导航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提出明确的预习目标,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不断进行学法指导,自己能学会的尽量让学生自己完成,出现困难的可以让小组合作完成,在困难的教师可以进行个别指导,尽最大可能的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时间和空间,坚持不懈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4、辅批工作
反馈矫正是优化课堂结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教学的过程中,堂清、周清、月考题都要进行精选,难度以基础题、课本原题为主,题量适中,作业有留必批,必反馈。自习课上教师根据堂清反馈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班辅导,辅导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辅导方式,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
5、教研工作
实践表明,陈旧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要求,要想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含量是至关重要的问题。本学期,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
(1)积极开展“研---讲——评——改”系列活动,鼓励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及时做好记录。
(2)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学校、教研组组织的各种教研活动,让教师的教学水平在活动中得到提高。
(3)优化目标教学和洋思经验的课堂教学模式,借鉴杜郎口学校的先进做法,积极探索有效的教学途径,力求做到为学生减负增效,确保数学成绩在原有的基础上有进一步的提高。
初二数学备课组:鲁豫、叶美廉、张华亮2010、3、9
第三篇:初二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初二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3---2014(上)
我们八年级数学备课组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实实在在地制订了以下计划:
1.认真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备课活动,坚持做到“三定四统一”。定时:单周的周五下午第一节课,第二节课。
定人:每次备课由组内一名教师主讲。
定地点:初二年级办公室。
统一进度:落实到每天上哪一教时,何时复习,何时测验。
统一教法,学法:按照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具体内容确定教学方法。统一作业:具体的制订作业,使用统一的教辅资料。
2.优化教学,作业布置:
勤读:勤读理论,勤读习题,勤做习题。
精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心编选习题,精心分层布置作业。
勤批:认真批阅,重视面批,重视订正的批阅。
精析:讲解和评析要有的放矢,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3.认真听课、评课,发挥同课优讲的实效:
听课:备课组内的教师互相随堂听课。
评课:听课后备课组内教师能毫无保留的互相交流。
4.适当应用新的教学方法:
准备:备课时从实际出发,认真考虑,精心设计,应用:实物,适当的现代化设备等教育手段
目的: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时间:合理安排测验,预先通知学生。
第四篇:初二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新桥中学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
八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在2009~2001学年的第一学期,为了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八年级数学备课组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出发,实实在在地为学生减轻负担,制订了以下几点计划:
1.认真备课: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备课活动,坚持做到“三定四统一”。
定时:单周的周晚自习第一节课或第二节课。
定人:每次备课由组内一名教师主讲。
定地点:八年级年段办公室。
统一进度:落实到每天上哪一教时,何时复习,何时测验。统一教法,学法:按照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的具体内容确定教学方法。
统一分层作业:按照平行班,特色班具体的同学制订作业。
2.优化教学,作业布置:
勤读:勤读理论,勤读习题,勤做习题。
精选: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精心编选习题,精心分层布置作业。勤批:认真批阅,重视面批,重视订正的批阅。
精析:讲解和评析要有的放矢,抓住重点,提高效率。
3.认真听课、评课:
听课:备课组内的教师互相随堂听课。
听课数量:按要求完成听课指标,做到随堂听课节数占总节数的一半以上,本学科听课的节数,占总节数的一半以上。评课:听课后备课组内教师能毫无保留的互相交流。
4.适当应用新的教学方法:
准备:备课时从实际出发,认真考虑,精心设计,应用:实物,适当的现代化设备等教育手段 目的:提高四十五分钟课堂效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严格控制测验:
时间:合理安排测验,预先通知学生。
层度:测验难易程度适中,争取不让学生掉队。
第五篇:初二年级备课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精选)
初二年级备课组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2009——2010学上
王路遥黄景丽
一、指导思想:
以《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 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 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 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 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 容要有利 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 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自身思维方式的不同,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 有个性的过程。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 上。教师应激发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 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评价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 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 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 产生了重大的影 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 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 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 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二、教材目标及要求
1、三角形的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入门。、轴对称的重点是轴对称的性质,等腰三角形性质与判定,难点是推理和分析能力的培养。
3、因式分解的重点是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难点是灵活应用这四种方法。
4、数的开方的重点是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要领及求法,难点是算术根与实数的概念。
5一次函数的重点是图像的画法、图像的性质、在实践中的应用。难点是灵活应用一次函数性质解决相应问题,培养学生数形结合数学思想。
三、教学措施:
1、加强教学“六认真”,面向全体学生。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和兴趣、特长等不尽相同,所以要因材施教。在组织教学时,应从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出发,并兼顾学习有困难的和学有余力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特别予以关心,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指导他们改进学习方法。帮助他们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使他们经过努力,能够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通过讲授选学内容和组织课外活动等多种形式,满足他们的学习愿望,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2、重视改进教学方法,坚持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教师在课前先布置学生预习,同时要指导学生预习,提出预习要求,并布置与课本内容相关、难度适中的尝试题材由学生课前完成,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梳理新课知识,指出重点和易错点,解答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再设计提高题由学生进行尝试,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成功,调动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可激励学生自我编题。努力培养学生发现、得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将实际问题上升为数学模型的能力,注意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3、改革作业结构减轻学生负担。将学生按学习能力分成几个层次,分别布置难、中、浅三个层次作业,使每类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4、课后辅导实行流动分层。
5、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提高自己教育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