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2010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华东版][精选]
2010年高考历史要求
考试目标 1.历史知识
1.1 知道重要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评价
1.2 知道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
1.3 知道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2.历史技能
2.1 运用有关时间的术语(如古代、现代、世纪、年号、纪年等)
2.2 辨认空间中历史发生的位置及其演变
2.3 了解获取材料的各种途径(如考古发现、文献阅读、调查访问等)
2.4 掌握征引材料的基本规范 3.材料处理
3.1 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
3.2 区分原始材料和第二手材料
3.3 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表述和主观性认识
3.4 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和可靠性 4.历史阐释
4.1 把历史事件、人物、观念等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解释
4.2 从不同的主题和观点解释历史事实、历史变迁
4.3 用比较的方法解释历史事实、历史概念和历史变迁
4.4 对历史的解释作出评价 5.组织与交流
5.1运用概述的方式进行组织
5.2运用叙述的方式进行组织
5.3运用论述的方式进行组织 6. 历史价值观
6.1 认同本民族的历史文化
6.2 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
6.3 确立人类共有的理想与价值
第一分册
第l课 古代两河流域
(1)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2)楔形文字(3)《汉穆拉比法典》
第2课 古代埃及
(1)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2)金字塔作为世界文明奇迹的象征意义(3)象形文字:书写工具材料
第3课 古代印度
(1)古代印度四大种姓
种姓制度的特征(2)佛教的创始人时间
佛教经典
第4课 美洲印第安文明
(1)印第安文明杰出代表的名称(2)玛雅文化:玛雅人对人类生活的贡献
第6课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2)希腊城邦的形成:古代希腊城邦制度的特征
“古典时代”(3)雅典民主政治
第7课 希腊古典文化
(1)《荷马史诗》(2)三大哲人(3)希罗多德及《历史》
第8课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171219.doc-1
第14课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贞观之治(2)开元盛世
第15课中外文化交流
(1)丝绸之路的全盛(2)东亚文化圈
第三分册
第17课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创设
(1)宋朝的建立:北宋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北宋与辽、西夏以及金等民族政权长期并立(2)文官体制
第19课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1)辽、西夏与北宋的和战(2)金与南宋的对峙:金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岳飞抗金与绍兴和议 辽、宋、西夏、金并立时期的榷场
(3)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大蒙古国的建立者;元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南宋灭亡的时间
第2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1)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2)海上丝绸之路
第2l课辉煌的科学技术
(1)活字印刷:毕界创制泥活字印刷;活字印刷术向外传播
(2)火药武器:火药武器发明和使用的影响(3)沈括与《梦溪笔谈》
第22课元朝的统一
(1)元朝的行省制度
元朝对辽阔疆域统治的措施
第23课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1)明初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明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2)内阁制度与皇权的加强
第24课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1)清的建立(2)明朝灭亡与清军入关:明朝灭亡的时间
第25课康乾盛世(上)(1)军机处的设立(2)多民族国家巩固与发展: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第26课康乾盛世(下)(1)社会经济的繁荣:商业都市(2)《四库全书》 文字狱
第27课明清对外贸易
(1)朝贡贸易(3)从海禁到闭关
第28课早期的西学东渐
(1)西学的传入:早期西学东渐的重要史实及作用
第四分册
第2课民族国家的形成
(3)君主专制
第3课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2)新航路的开辟(3)早期殖民扩张与侵略
第4课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1)意大利文艺复兴(2)马丁-路徳
第5课英国革命
(1)议会与国王的斗争(3)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第6课启蒙运动
(1)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启蒙运动的背景
(2)批判君主专制: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的思想主张(3)宣扬自由和平等
第7课美国独立战争
(2)列克星敦
<独立宣言>(3)《合众国宪法》;联邦制度的确立
171219.doc-3
第12课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2)战争结果与影响
第13课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2)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3)战后英国格局的变化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评价
第14课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彼得格勒起义
第15课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新经济政策
(1)新经济政策的推行(2)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的时间
第16课
苏联的工业化与农业集体化
社会主义工业化
第19课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2)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第21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1)五四运动(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1)第一次国共合作(2)北伐战争
第23课南京国民政府的内政与外交
(1)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四一二”政变;(2)收回关税自主权
第24课红色政权的建立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第25课九一八事变与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1)九一八事变
第26课红军长征
(1)红军开始长征(2)遵义会议(3)三大红军主力会师
第27课l929一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1)危机爆发的时间
第28课罗斯福新政
(1)国家调控经济(2)社会保障措施
第29课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1)墨索里尼法西斯政权建立的时间(2)日本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3)纳粹体制的特征
第30课绥靖政策与“集体安全”的失败
慕尼黑协定
第31课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1)大战在欧洲爆发的标志(2)不列颠之战(3)莫斯科保卫战(4)珍珠港事件爆发的时间及后果
第32课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2)主要战场战略转折的战役
(3)《开罗宣言》;诺曼底登陆;德国投降;日本投降;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
第六分册
第l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1)西安事变(2)七七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3)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
第2课正面战场与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
(1)平型关大捷(2)台儿庄战役
第3课抗日战争的胜利
(1)中共七大(2)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3)中国政府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的时间
第4课民主和独裁的较量
171219.doc-5
第2课:宋明理学 1.程朱理学 第二单元: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第7课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1.“德先生”与“赛先生” 2.中西文化论战3.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第9课 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1.近代科技的引进:詹天佑 冯如 商务印书馆 《申报》
第10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1.交通改进:唐胥铁路 2.社会习俗的变化
第三单元:先进思想理论与现代中国
第12课:毛泽东思想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第13课:邓小平理论
3.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14课: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1.2000年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2003年胡锦涛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四单元:上海历史的变迁 第15课 开埠之前的上海
1.崧泽文化2.设县
第16课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1.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2.晚清华界的市政
第17课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城市建设
1.经济的发展2.城市建设的推进。
第18课近代上海文化的发展
石库门
第五单元:中国史学的发展 第20课:古代的史家与史籍
1.司马迁与《史记》2.司马光与《资治通鉴》3.刘知幾与章学诚
第21课:史学的转型
梁启超与《新史学》
第七单元:世界三大宗教 第27课 基督教(上)
早期基督教(产生时间地点)
第28课 基督教(下)
1.中世纪教会与西欧社会2.天主教会与早期大学3.圣经与西方文学艺术
第八单元: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
第31课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 1.孟德斯鸠 2.伏尔泰 3.卢梭
第九单元: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第33课 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全课)第34课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
1.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2.德国统一与现代化
第35课 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
1.美国的崛起2.日本的”脱亚入欧”
第36课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
从自由放任到国家调控资本主义
171219.doc-7-
第二篇:高考声乐考试要求
高考声乐考试要求
中国音乐学院教授 赵惠敏
赵惠敏:
著名声乐教育家,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曾任中国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声乐教研室主任、兼任音乐教育系党支部书记。1941年出生于北京,本科毕业后在中国音乐学院歌剧系、音乐教育系、及中国音乐学院声歌系任声乐教学工作。从先后给王福增教授、郭淑珍教授、蒋英教授当助教,到工作中担任本科、大专、附中、成人教育、研究生声乐教学的大量教学实践工作,逐渐归纳并创新了自己的一套教学体系,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
一、高考声乐考试要求
准备报考声乐专业的考生们,会经常思考一个问题——我该如何准备、达到什么样的水平才能被录取呢?我作为一名中国音乐学院音教系的声乐考场评委,我会主要从多方面去观察学生的能力。第一,声音条件和演唱技巧。第二,艺术表现力,它包括:音乐表现力、声音表现力,语言表现力和表演能力。第三,舞台形象、舞台气质和歌唱的表演。第四,歌唱心理。第五,歌唱的完整性。
1、声音条件和演唱技巧
(1)声音条件
它包括音质、音色,音量和音域,要求声音本质好,也是一般大家所说的有没有好嗓子。这个有没有嗓子不是从生理结构上讲的,看一个人是否有说话发声的能力,而是指此人是否具有适于歌唱的嗓音。音质就是要求嗓音条件,是指声音是否干净、明亮、圆润、悦耳、结实而富有弹性;音色是指你的声音属于哪一个声部,是高音、中音还是低音,属于抒情、花腔或戏剧性的;音域是指你的声音从低到高能有多少距离。每个人的能力各不相同,有的窄一些,有的宽一些,音域越宽广越好;音量,歌唱的音量指声音的大小,有大号、中号、小号之分,小号仍要求有一定音量,不能声音出不来,总体要求声音条件要好。
(2)发声技巧要求
各个院校要求标准有所不同,大部分音乐院校的表演专业要求严格一些,一般的师范院校要求适当宽松一些,当然也不排除有些院校的师范专业是比较严格的。发声技巧就是歌唱的发声方法。比如:歌唱的呼吸、共鸣、打开喉咙、歌唱语言、真假声的混合、高音的技巧等在发声中的应用,看他们之间是否能成为一个相互协调配合的有机整体,是否能进入正确的歌唱状态,发出美妙的声音,并具有声音的控制力、表现力,比如声音的高低、强弱、渐强、渐弱、声音的连贯性、力度,音色的变化等。考生在发声技巧训练上的程度不同,各院校录取的标准也有所不同。
2、艺术表现力
艺术表现是歌唱的灵魂。声音是歌唱的表现手段。歌唱的艺术表现包括声音表现、音乐表现,语言表现和表演能力。艺术表现是建立在对作品的正确的分析与深入的理解之上,再通过以上几方面的艺术手段去进行表现。正确的艺术表现力必须建立在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之上。再通过以下几种表现手段进行艺术表现。
(1)音乐表现
为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要善于运用音乐的节奏、速度、强弱,力度的变化去表现歌曲。
(2)声音表现
歌唱的声音要明亮、圆润、优美,但音色在歌曲中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表达什么情绪都是越亮越好。音色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变的。有柔的、刚的、亮的、暗的、强的,弱的。音色的变化要从歌曲表现出发。
(3)歌唱语言表现力
歌中的语言是声乐和器乐的重要区别。语言是声乐思想内容的重要表现手段。通过语言能与观众直接地具体地进行感情表达与交流。
歌唱语言比生活语言要夸张,演唱中首先要把字念清楚。字的清楚,首先要把字母念准。有些人平翘舌不分,有些人前后鼻音不分。字要读的清楚准确,要做到字头清晰、字腹饱满、字尾轻收,元音纯正。第二,要有语气,尤其要突出重点字和词。只要突出语言的表现力,才能把歌曲的内容表现地更清楚,更生动,更形象,更富有感染力。
3、舞台形象与歌唱表演
声乐表演专业,培养目标是演员,要求有良好的形象(包括身高)。声乐教学专业,培养目标是教师,要求形象端庄。不论什么专业,在舞台上要注意自己的气质和形体姿态。
4、歌唱心理
考场评委对考生歌唱心理状态的考察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运动员或是歌唱者,只有把心理状态调节好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歌唱心理状态越好越有竞争力。特别在考上要注意,在考场上不要进行自我批判。自己不是歌唱家,只是一个考生,考场上展现自己的艺术基本素质,实事求是地对待自己。经过认真准备、要排除杂念、克服恐惧、充满信心,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中去进行演唱,你的水平会超常发挥,增强自己的竞争力。
5、歌唱的完整性
它包括音准、节奏准确、读谱正确、歌词熟练,能正确分析理解作品,表现作品,能声情并茂。当然不会苛求考生达到尽善尽美。也许有的考生的嗓音条件和发声技巧突出一些,有的考生在表演能力方面突出一些,但总体要求要具有歌唱的完整性
第三篇: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8普通高中考试大纲
总 纲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普通高中《历史》考试大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 考 内 容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 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进化论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新民主主义革命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和量子论 现代信息技术 6.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 考 内 容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选考二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考三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第四篇:2018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
2018年历史高考考试大纲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
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
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
(2)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 至 1900 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 至 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
(2)现代信息技术
6.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
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考内容
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第五篇:2014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广东卷)考试范围与要求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广东卷)
历史考试范围与要求
古代
古代中国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古代中国的经济
(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
(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
(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科技成就
(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
(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5.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
(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
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 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近代
近代世界
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新航路的开辟
(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
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① 大抗议书 ② 内战
③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4)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5)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①《独立宣言》 ②《人权宣言》 4.俄国和日本的重大改革
(1)俄国农奴制改革(2)日本明治维新
5.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 6.近代科学技术
(1)经典力学(2)进化论
(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戊戌变法(3)辛亥革命
(4)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5)新民主主义革命
(6)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思想解放的潮流
(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
(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
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
(4)“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
现代
现代世界
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俄国十月革命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
(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现代科学技术
(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 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