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5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2015政法干警考试已经进入备考阶段,考生们此刻正处于关键的冲刺阶段,在这个时候,要进行全面系统的行复习,中公教育专家建议夯实基础的同事要加强练习,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山东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sd.offcn.com/html/zhengfaganjing/)祝大家考试成功!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我国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行示范,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加快实行,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同步推进,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国企、国有金融企业相关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
【深度解析】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将传统的实物供给和粗放式公务用车管理模式,改变为与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新型公务出行模式。
基本原则:创新制度、分类保障;统筹协调、政策配套;统一部署、分步实施。
总体目标: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的公车改革,要专门制定方案,适时推出,限时完成。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和范围]
主要内容:各级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特殊公务出行实行定向化保障。
参加改革机构范围: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全部参加改革。除了各级党政机关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按照规范职务消费原则进行改革,对原符合车辆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逐步按规定纳入改革。
参加改革人员范围: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公务用车的三大弊端]
1.公务用车费用居高不下,财政不堪重负
2010年政府采购汽车金额攀升至800亿元,占总采购规模的14%,平均年增速超100亿元。财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
2.公车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隐性浪费严重
一些党政机关把公务用车看成是一种待遇,不是从工作出发,而是不管条件是否许可,车辆是否超编,有无违反规定,都要想方设法购车,使得有权管钱且领导干部胆大的党政机关公车就多,无权无钱的党政机关公车少,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公车资源配置不合理。
3.监管约束制度乏力,公车私用、滥用等违纪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公车私用实际上就是公权私用,虽为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但这种现象却越演越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车使用时间为公车公用、私用、司机各占1/3,也就是公车只有1/3的时间用于公务,公车不公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领导干部用公车送子女上学、宴请娱乐、外出旅游,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一些领导干部攀比心理、享受心理作怪,违规配备豪华车,导致公车超标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司机和领导干部与厂商和维修厂家相互勾结,在购车、维修、油料费、路桥费等环节弄虚作假,营私舞弊,造成经济违纪违法问题。
[公车制度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1.公共权力私有化
领导干部掌握与运作的公共权力是用来为公众利益服务,而公车消费与行使权力联系在一起,权力过分集中在领导干部手中,公车消费已异化为权力消费,已成为领导干部权力羽翼下的私有行为。
2.个人利益最大化
领导干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理想中公众总是期望和要求领导干部追求公众利益最大化。正是这种现实与我们传统理想之间的冲突成了公车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领导干部在公车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正是他们个人利益导向所产生的行为偏差。
3.缺乏财政支出制度制约
领导干部花钱相对缺乏应有制约,更没有严格规范的公车消费预算,财政支出的决策权基本都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公务用车的标准,公务用车的支出水平等等,基本上都是用车者说了算。这构成了我国公车消费问题的主要制度原因。
4.没有法律程序保障
公车改革难就难在触及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在政策文件难以彻底调整现有利益格局的情况下,需要法律来助力。事实上,我国公务用车改革中出现的进退失据,源于改革决策中法律程序的缺失。
第二篇:2014广西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4广西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预测: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16日,国务院出台《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按照新方案,我国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用车,取消一般公务用车。普通公务出行社会化,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司局级每月补贴1300元、处级800元、科级及以下500元。中央和国家机关先行示范,力争2014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党政机关加快实行,驻地方的中央垂直管理单位同步推进,适时启动事业单位、国企、国有金融企业相关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公务用车改革。
【深度解析】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指导思想:坚持社会化和市场化,将传统的实物供给和粗放式公务用车管理模式,改变为与现代政府治理体系相适应的新型公务出行模式。
基本原则:创新制度、分类保障;统筹协调、政策配套;统一部署、分步实施。总体目标:全国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用两到三年时间全面完成,基本形成符合国情的新型公务用车制度。对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等公共部门的公车改革,要专门制定方案,适时推出,限时完成。
[公务用车制度改革主要内容和范围]
主要内容:各级党政机关取消一般公务用车,保留必要的机要通信、应急、特种专业技术用车和符合规定的一线执法执勤岗位车辆及其他车辆。普通公务出行由公务人员自行选择,实行社会化提供,适度发放公务交通补贴,特殊公务出行实行定向化保障。
参加改革机构范围:各级党政机关,包括党委、人大、政府、政协、审判、检察机关,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人民团体、群众团体、事业单位全部参加改革。除了各级党政机关外,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按照规范职务消费原则进行改革,对原符合车辆配备条件的岗位和人员,逐步按规定纳入改革。
参加改革人员范围:中央和国家机关在编在岗司局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和地方地厅级及以下工作人员原则上参加车改。考虑到地方实际情况,鼓励省(自治区、直辖市)所属厅(局)正职主要负责人,市(地、州)、县(市、区、旗)及乡(镇)党政主要负责人参加车改,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但须严格规范管理,不得再领取公务交通补贴。
[公务用车的三大弊端]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公务用车费用居高不下,财政不堪重负
2010年政府采购汽车金额攀升至800亿元,占总采购规模的14%,平均年增速超100亿元。财政部2011年初公布的数据,目前,我国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在20%以上,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超过1000亿元。
2.公车资源配置不合理,使用效率低下,隐性浪费严重
一些党政机关把公务用车看成是一种待遇,不是从工作出发,而是不管条件是否许可,车辆是否超编,有无违反规定,都要想方设法购车,使得有权管钱且领导干部胆大的党政机关公车就多,无权无钱的党政机关公车少,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公车资源配置不合理。
3.监管约束制度乏力,公车私用、滥用等违纪违规行为屡禁不止
公车私用实际上就是公权私用,虽为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但这种现象却越演越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公车使用时间为公车公用、私用、司机各占1/3,也就是公车只有1/3的时间用于公务,公车不公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领导干部用公车送子女上学、宴请娱乐、外出旅游,损害了党员干部的形象;一些领导干部攀比心理、享受心理作怪,违规配备豪华车,导致公车超标现象时有发生;有些司机和领导干部与厂商和维修厂家相互勾结,在购车、维修、油料费、路桥费等环节弄虚作假,营私舞弊,造成经济违纪违法问题。
[公车制度改革难以推进的原因] 1.公共权力私有化
领导干部掌握与运作的公共权力是用来为公众利益服务,而公车消费与行使权力联系在一起,权力过分集中在领导干部手中,公车消费已异化为权力消费,已成为领导干部权力羽翼下的私有行为。
2.个人利益最大化
领导干部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理想中公众总是期望和要求领导干部追求公众利益最大化。正是这种现实与我们传统理想之间的冲突成了公车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领导干部在公车使用中的不规范行为正是他们个人利益导向所产生的行为偏差。
3.缺乏财政支出制度制约
领导干部花钱相对缺乏应有制约,更没有严格规范的公车消费预算,财政支出的决策权基本都掌握在政府部门手里,公务用车的标准,公务用车的支出水平等等,基本上都是用车者说了算。这构成了我国公车消费问题的主要制度原因。
4.没有法律程序保障
公车改革难就难在触及利益集团的既得利益,在政策文件难以彻底调整现有利益格局的情况下,需要法律来助力。事实上,我国公务用车改革中出现的进退失据,源于改革决策中法律程序的缺失。
[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意义]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一,有利于遏制以职谋私行为,展示政府廉政建设的决心。
公车改革展示了政府粉碎浪费纳税人钱财以及以职谋私行为的决心,是反腐行为的又一举措,并且更“接地气”,有媒体称“这场公车改革也是中国向腐败宣战之举”。
二,有利于节约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
中国进行公车改革是为了有效解决社会高度关注的“车轮上的铺张浪费”问题,有利于节约行政开支,降低行政成本。中国政府正在进行廉政运动,而新出台的公车改革就是其中的一个针对性计划。
三,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
普通公务出行由实物保障转变为更多地由公务人员个人自主选择,更多地利用公共交通工具,实行社会化、市场化保障,有利于合理有效配置资源。
四,“更近距离”接触到民生。
此番“车轮上的改革”能更好地解决中国的公共交通方面的问题。改革一旦实施,将会有更多的官员需要通过公共交通来代替公车,也使得更多中国官员能够“更近距离”接触到关于民生的内容,从而能更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也使得官与民之间的关系更近一层。
[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举措]
一、必须合理确定公务交通补贴标准
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必须经过反复的研究测算,综合考虑了公务出行成本、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承受能力、辖区面积、自然地理环境、公务出行次数和距离、行政级别和实际承担的工作职务等因素。根据交通成本等相关因素变化情况,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可适时适度进行调整。确定补贴标准要基于三个原则: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二是公务交通补贴仅保障城区或规定区域内基本公务出行需求。三是简化档次便于操作,各个级别间补贴差距不宜过大。公务交通补贴属于改革性补贴,不是职工福利,主要保障普通公务出行需求,不包括上下班通勤和所在城市以外的长途出差。同时,要求不得以公务交通补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公务人员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务用车。
二、用多种方式保障司勤人员能够继续就业
必须确保车改平稳推进,重要问题之一是依法做好司勤人员的安置工作。要以人为本,对因取消公车而失岗的司勤人员不能简单推向社会,主要采取内部安置的办法,用多种方式保障其能够继续就业。要做好相关司勤人员的人事劳动关系变更、经济补偿发放、社保关系处理等工作,充分尊重和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三、处置公务用车要求公开、规范
各级相关职能部门统一负责处置公务用车,要通过公开招标评估、拍卖机构公开拍卖等方式公开处置。这项工作一定要公开、规范,要防止甩卖和贱卖现象,避免国有资产流失。为了做到不浪费闲置公共资源,对一时处置不掉的公车,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采取设立过渡性车辆服务中心或社会化车辆租赁公司的方式,进行市场化运营,过渡期由各地确定,不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得变相为其提供财政性补贴。公车处置的收入,扣除有关税费后全部上缴中央国库。参改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和国有金融企业车辆处置收入,按国家有关财务管理制度执行。
【参考范文】
公车改革需要“刮骨疗毒”与“釜底抽薪”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提出“启动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短短十个字让公车改革的“老话题”迅速升温,也意味着酝酿已久的公车改革已摆上了本届政府今年的工作日程。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启动公车改革“得民心、顺民意”,体现了本届政府敢啃“硬骨头”的坚定决心。但公车改革绝非是能“毕其功于一役”的事情。就拿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压缩公车绝对数量来说,这是公车改革的重中之重,也是难中之难。部分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长期以来养成了“办公离不开公车”的不良作风——不论路途有多近,单位不派车“办不了事”、单位不派车“没有面子”,这些荒唐的理由让原本短时间就能办好的事情为了“等车”而一再拖延。
未雨绸缪才能少走弯路。要想啃下公车改革这块“硬骨头”,考量政府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必须充分考虑改革过程中的现实困难。怎样避免在淘汰公车过程中滋生新腐败?“下岗”后的公车如何公开透明地进入市场?公车司机如何妥善安置?一般公务用车依靠哪些力量接续?如何防止一些地方采取货币化补贴的方式让“车补”再次成为不合理的“变相福利”?诸如此类问题不一而足。
既然公车姓“公”,花的是纳税人的钱,只有用制度握紧“钱袋子”,才能从源头上防范公车改革中演变出新的问题。正所谓“政在节财”——无论是购车、燃料、维修、过路桥等费用,还是司机工资,涉及公车的任何一笔支出都要做好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因为无论国家GDP增速高低、财政收入增长快慢,政府部门和公务人员都应当是“节财”的先行者。
而公车改革一旦启动,不仅要以“刮骨疗毒”的勇气铲除“特权”思想和不良作风,还要以“釜底抽薪”的智慧,扎紧公车改革的制度笼子,“勇气”与“智慧”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防范某些地方或部门发生“翻烧饼”的现象。在此基础上,一套完整的、公开的“公车违规使用监督举报系统”更加值得期待。只有发动广大群众都参与到公车使用的监督中去,“上下”齐心,“车轮上的腐败”才能得到有效遏制。
更多相关资料请关注广西人事考试网(http://gx.offcn.com/?wt.mc_id=bk12260)
第三篇: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文件指出:“按照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政策一出,社会一片叫好之声。【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习近平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习近平[公车改革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用车一直实行实物供给制度,对保障公务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传统公务用车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第一、公务用车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亿元,其中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公车消费的占比更高。此次公车改革的原则之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因此改革将节约政府开支,促进建立节约型政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在事关民生的刀刃上。
第二、公务用车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多年来,公务用车超编超标准配备、使用费用偏高、公车私用严重、公车使用效率偏低等“公车数宗罪”饱受公众诟病,豪华公车满足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享乐欲望,也强化了他们的特权意识,但与群众渐行渐远。
第三、公务用车改革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
[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 公车改革曾是“深水区”改革难推进的典型代表。所以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遏制公车浪费和腐败本身,更是为更多深水区的改革破题、积累经验。
公车改革是毋庸置疑的“老大难”问题,舆论呼吁了很多年,有地方也陆续地进行试点,但效果难言乐观。这次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方案内容契合社会预期,而公车改革启动本身也再次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开始在这些“老大难”的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敢于“啃硬骨头”,不再让一些改革议程悬而不决。
“从群众最期盼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这是本届政府对于改革的态度。全力推进公车改革,正是这一态度的明确体现。
改革早已进入“深水区”,很多问题“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公车改革无疑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这些领域没有根本性突破,改革就无法全面推进。从这个层面说,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遏制公车浪费和腐败本身,而且是在为更多“深水区”的改革破题、积累经验。
[对策措施] 公车改革的原则确立之后,关键是落实。将这项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规范权力运行、树立改革威信、赢得世道人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注重落实,避免钻制度的空子
方案规定,“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如果监管不力,一些干部不仅会紧抓公车不放,甚至可能同时骗领补贴。另外,在过往各地的改革中经常发现,一些职能部门的领导一边领取补贴,一边以“借用”的名义长期使用企业的车辆,这种腐败现象在本轮改革中也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同时,在本轮公车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改革中,还要特别警惕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公务交通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第二、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一些领导干部在既得利益受损的时候,总会采取各种变通手段蒙混过关,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车改革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改革,要想突破利益群体的阻挠和“变通”,确保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离不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司法机关的通力合作。同时,公车改革过程中,还必须发挥社情民意和单位内部职工广泛的监督作用,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助力消除固有利益格局的阻碍,推动改革走向成功中公.教育版权。
第三、要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过往有些地方的公车货币化改革,也规定领取了交通补贴的公务员不再使用公车,实际效果却不如预期,个别地方还出现“补贴一分不少,公车一辆不减”怪象,皆因为“下有对策”难度不高。此次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很明确、易执行,但在保留项中出现“其他车辆”字眼,如若没有进一步明晰、精细,它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供变通的“口袋规定”。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打中“七寸” 避免公车改革走样
2、公车改革 以公心树公信
3、公车改革就是一项权力改革
4、新一轮公车改革仍需警惕“下有对策” [开头示例]
1、一直以来“徐步缓行”、“刑难上大夫”的公车改革,如今终于有了加速的迹象。中央发文明确要求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并以货币化补贴的方式取而代之,且明确给定了时间表。官员“出无车”,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年来干部待遇的一个重大转折。
2、两千多年前齐国有个叫冯谖的谋略家,跑到丞相孟尝君家里做门客,所求待遇就是食有鱼、出有车、家有养。由此可见,公车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为官的标配。取消公车,将广大公务人员回归到正确的权力观上,可见,取消公车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是顺应民心民意之举。
[结尾示例]
1、想要确保公车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需要有严格细化的制度及执行力。公车改革的真正“七寸”,不是对于超标公车个案的查处,而是在于对三公开支的收紧与严控,唯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有真正管住了公车消费的经费源头,公车改革才不至于陷入“下有对策”的困局之中。
2、“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回首公车改革的历程,我们已经“摸着石头”探索了20个年头。蓄之愈久,其发必烈,现在,公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社会公众翘首以待,正可谓势在必行、功在必成。对社会而言,多一些耐心,对改革者多一点理解和支持,汇聚各方力量,就一定能让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闯关夺隘中驶向目的地。
3、今年年初,总书记曾表示,“八项规定”带有徙木立信的作用。而此次公车改革作为一项社会舆论长期关注和期待的重大改革,更具有一种面向公众乃至世界,树立和宣示改革信心和决心的作用。它让那些对改革心存侥幸或持怀疑态度的人们正视改革的锋芒所向;让那些对改革抱有期待和希冀的人们更加坚定信念而投身其中。
【申论范文】
以破冰勇气 确保公车改革改好
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无论是出台八项规定还是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都对公车管理和改革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公车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车子本是一种交通工具,公车之用在于方便公务人员办理公事,但当权力失去有效监督制约,公车配乘就会脱离其本来功能,变成一种排场。古代官场有所谓“八抬大轿”,算是威仪赫赫。而今天的公车,动辄三点几甚至以上排量,定价几十万元。全国每年的公车消费,据估计以千亿元计,又孳生出公车私用、开特权车等腐败现象,民怨极大。
公务用车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在于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负担和浪费,公车私用、滥用还给党和国家形象抹黑。普通群众未必全面了解公车使用的真实情况,但那些堂而皇之出现在娱乐场所、度假胜地的公务用车一次又一次刺痛了民众的眼睛,寒了老百姓的心,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由此受损。
总书记谆谆告诫,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彰显了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与勇气。改革,在阻力中前进。
公车改革首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新旧制度的有机衔接,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公车改革也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调整,需要妥善处置、平稳推进,务必以更有效的举措、更细致的工作来推进改革。对公务人员,应明确公务交通补贴不是福利,不得以补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更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车。对司勤人员,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安排转岗就业和相关保障,只有充分维护其合法权益,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营造积极和谐的改革氛围。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公车改革自上而下进行,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这是对各地各部门的示范和激励。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就一定能发挥公车改革“徙木立信”的作用,树立万众归心的改革信用,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
【延伸阅读】
一、公车改革的地方样本
1、沈阳——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
从2011年7月开始,沈阳浑南新区将原有公务用车从422台减少到71台,这71台车由浑南新区成立国资企业统一运营,为政府提供公务用车服务。
2、杭州——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
杭州市自2009年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基本思路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单轨制就是车改单位的公车一律向社会公开拍卖。货币化是指向公务员发放“车贴”。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进行市场化管理。
3、昆明——实行非货币化改革制度
昆明市自2009年开始实行非货币化改革——公务用车专用卡定额包干管理制度。经费由区财政核拨至各试点单位,不分配到个人,使用情况按季度公示。
二、公车使用的国际样本
1、美国——各部首长可用公车上下班
美国的公车管理主要依据的是《美国联邦管理条例》第41篇第102章第5节“住家到工作地点的交通”和第34节“机动车辆管理”。这两节法规加起来近百页,严格限制使用公车上下班,对公务用车和车辆购置标准等做出原则规定,是各个联邦政府机构制定自己的公车使用规定的基础。条例规定,总统、副总统和各部首长可以使用公车上下班。至于副部级以下的官员,只要不符合这些规定,都是开自己的车上下班。经单位负责人书面批准,可以驾驶公车往返于单位和公交站点之间,前提是该线路没有安全可靠的公交工具或政府通勤车,还必须搭载其他联邦官员,做到经济节约;禁止用汽车服务卡购买私人物品,严禁公车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私用,不得搭载亲朋好友,严禁捎带搭“顺风车”的行人。
2、德国——公车私用自掏腰包
德国政府官员的公务车使用规定比较严格,对谁能享受公车待遇、配备什么样的车、公车私用范围等均有相关法律规定。公车私用违规者要受到舆论谴责、罚款甚至可能丢掉“乌纱帽”。
根据德国公车配备使用条例,只有总统、总理、副总理及各部部长才可以配备专车。专车除了满足公务活动外,在德国境内的私人活动也可无偿使用,包括乘车上下班、在德国境内休假等。如公车使用者因私事去国外,包括去国外休假,允许使用公车,但要承担所有费用,如往返里程的油费、司机加班费和司机的食宿费,都要用车人自掏腰包,而且这些支出还要报到财政部有关部门备案。部级以下的公务员如因工作需要也可使用公车,但不提供上下班接送服务。另外,公务员使用公车只能与公务有关,上下班不允许公车接送,与公务活动有关的接送除外。使用公车的公务员不得任意让非本单位的人搭乘,如果确实需要,必须报告本部门上级领导。
德国还实行严格的公车使用登记制度,每辆公车都要配备车辆行程记账簿,详细跟踪记载每次出车的实际起始时间、地点、里程表公里数,且要定期上报主管部门。从总理专车到一般公务员用车无一例外。德国对购置和更换公务用车都实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车数量。如果公务员违规公车私用被发现,就要补交罚款,并受到相应处分。
凡标注来源“中公教育山东分校(http://sd.offcn.com/html/guojiagongwuyuan国家公务员考试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的所有相关资料,转载请保留版权注明。
公考咨询交流、公考资讯早知道、公考资料获取,尽在中公网
第四篇: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201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推荐阅读:
2014年安徽省事业单位招聘信息汇总(含16地市)http://fuyang.offcn.com/html/2014/01/6579.html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2519002650 欢迎加入安徽事业单位QQ群: 224510618
特别推荐:阜阳分校乔迁专题活动,多重好礼等你来拿 http://fuyang.offcn.com/html/2014/09/13625.html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文件指出:“按照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政策一出,社会一片叫好之声。【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
——习近平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习近平
[公车改革的原因]
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电话:0558-2255699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用车一直实行实物供给制度,对保障公务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传统公务用车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第一、公务用车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亿元,其中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公车消费的占比更高。此次公车改革的原则之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因此改革将节约政府开支,促进建立节约型政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在事关民生的刀刃上。
第二、公务用车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多年来,公务用车超编超标准配备、使用费用偏高、公车私用严重、公车使用效率偏低等“公车数宗罪”饱受公众诟病,豪华公车满足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享乐欲望,也强化了他们的特权意识,但与群众渐行渐远。
第三、公务用车改革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
[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
公车改革曾是“深水区”改革难推进的典型代表。所以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遏制公车浪费和腐败本身,更是为更多深水区的改革破题、积累经验。
公车改革是毋庸置疑的“老大难”问题,舆论呼吁了很多年,有地方也陆续地进行试点,但效果难言乐观。这次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方案内容契合社会预期,而公车改革启动本身也再次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开始在这些“老大难”的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敢于“啃硬骨头”,不再让一些改革议程悬而不决。
“从群众最期盼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这是本届政府对于改革的态度。全力推进公车改革,正是这一态度的明确体现。
改革早已进入“深水区”,很多问题“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公车改革无疑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这些领域没有根本性突破,改革就无法全面推进。从这个层面说,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遏制公车浪费和腐败本身,而且是在为更多“深水区”的改革破题、积累经验。
[对策措施] 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电话:0558-2255699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公车改革的原则确立之后,关键是落实。将这项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规范权力运行、树立改革威信、赢得世道人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注重落实,避免钻制度的空子
方案规定,“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如果监管不力,一些干部不仅会紧抓公车不放,甚至可能同时骗领补贴。另外,在过往各地的改革中经常发现,一些职能部门的领导一边领取补贴,一边以“借用”的名义长期使用企业的车辆,这种腐败现象在本轮改革中也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同时,在本轮公车改革中,还要特别警惕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公务交通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第二、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一些领导干部在既得利益受损的时候,总会采取各种变通手段蒙混过关,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车改革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改革,要想突破利益群体的阻挠和“变通”,确保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离不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司法机关的通力合作。同时,公车改革过程中,还必须发挥社情民意和单位内部职工广泛的监督作用,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助力消除固有利益格局的阻碍,推动改革走向成功中公.教育版权。
第三、要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过往有些地方的公车货币化改革,也规定领取了交通补贴的公务员不再使用公车,实际效果却不如预期,个别地方还出现“补贴一分不少,公车一辆不减”怪象,皆因为“下有对策”难度不高。此次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很明确、易执行,但在保留项中出现“其他车辆”字眼,如若没有进一步明晰、精细,它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供变通的“口袋规定”。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打中“七寸” 避免公车改革走样
2、公车改革 以公心树公信
3、公车改革就是一项权力改革
4、新一轮公车改革仍需警惕“下有对策” [开头示例]
1、一直以来“徐步缓行”、“刑难上大夫”的公车改革,如今终于有了加速的迹象。中央发文明确要求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并以货币化补贴的方式取而代之,且明确给定了时间表。官员“出无车”,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年来干部待遇的一个重大转折。
2、两千多年前齐国有个叫冯谖的谋略家,跑到丞相孟尝君家里做门客,所求待遇就是食有鱼、出有车、家有养。由此可见,公车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为官的标配。取消公车,将广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电话:0558-2255699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大公务人员回归到正确的权力观上,可见,取消公车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是顺应民心民意之举。
[结尾示例]
1、想要确保公车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需要有严格细化的制度及执行力。公车改革的真正“七寸”,不是对于超标公车个案的查处,而是在于对三公开支的收紧与严控,唯有真正管住了公车消费的经费源头,公车改革才不至于陷入“下有对策”的困局之中。
2、“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回首公车改革的历程,我们已经“摸着石头”探索了20个年头。蓄之愈久,其发必烈,现在,公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社会公众翘首以待,正可谓势在必行、功在必成。对社会而言,多一些耐心,对改革者多一点理解和支持,汇聚各方力量,就一定能让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闯关夺隘中驶向目的地。
3、今年年初,总书记曾表示,“八项规定”带有徙木立信的作用。而此次公车改革作为一项社会舆论长期关注和期待的重大改革,更具有一种面向公众乃至世界,树立和宣示改革信心和决心的作用。它让那些对改革心存侥幸或持怀疑态度的人们正视改革的锋芒所向;让那些对改革抱有期待和希冀的人们更加坚定信念而投身其中。
【申论范文】
以破冰勇气 确保公车改革改好
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无论是出台八项规定还是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都对公车管理和改革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公车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车子本是一种交通工具,公车之用在于方便公务人员办理公事,但当权力失去有效监督制约,公车配乘就会脱离其本来功能,变成一种排场。古代官场有所谓“八抬大轿”,算是威仪赫赫。而今天的公车,动辄三点几甚至以上排量,定价几十万元。全国每年的公车消费,据估计以千亿元计,又孳生出公车私用、开特权车等腐败现象,民怨极大。
公务用车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在于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负担和浪费,公车私用、滥用还给党和国家形象抹黑。普通群众未必全面了解公车使用的真实情况,但那些堂而皇之出现在娱乐场所、度假胜地的公务用车一次又一次刺痛了民众的眼睛,寒了老百姓的心,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由此受损。
总书记谆谆告诫,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彰显了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与勇气。改革,在阻力中前进。
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电话:0558-2255699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公车改革首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新旧制度的有机衔接,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
公车改革也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调整,需要妥善处置、平稳推进,务必以更有效的举措、更细致的工作来推进改革。对公务人员,应明确公务交通补贴不是福利,不得以补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更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车。对司勤人员,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安排转岗就业和相关保障,只有充分维护其合法权益,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营造积极和谐的改革氛围。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公车改革自上而下进行,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这是对各地各部门的示范和激励。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就一定能发挥公车改革“徙木立信”的作用,树立万众归心的改革信用,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量。
【延伸阅读】
一、公车改革的地方样本
1、沈阳——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
从2011年7月开始,沈阳浑南新区将原有公务用车从422台减少到71台,这71台车由浑南新区成立国资企业统一运营,为政府提供公务用车服务。
2、杭州——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
杭州市自2009年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基本思路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单轨制就是车改单位的公车一律向社会公开拍卖。货币化是指向公务员发放“车贴”。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进行市场化管理。
3、昆明——实行非货币化改革制度
昆明市自2009年开始实行非货币化改革——公务用车专用卡定额包干管理制度。经费由区财政核拨至各试点单位,不分配到个人,使用情况按季度公示。
二、公车使用的国际样本
1、美国——各部首长可用公车上下班
美国的公车管理主要依据的是《美国联邦管理条例》第41篇第102章第5节“住家到工作地点的交通”和第34节“机动车辆管理”。这两节法规加起来近百页,严格限制使用公车上下班,对公务用车和车辆购置标准等做出原则规定,是各个联邦政府机构制定自己的公车使用规定的基础。条例规定,总统、副总统和各部首长可以使用公车上下班。至于副部级以下的官员,只要不符合这些规定,都是开自己的车上下班。经单位负责人书面批准,可以驾驶公车往返于单位和公交站点之间,前提是该线路没有安全可靠的公交工具或政府通勤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电话:0558-2255699 ***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http://fuyang.offcn.com
车,还必须搭载其他联邦官员,做到经济节约;禁止用汽车服务卡购买私人物品,严禁公车私用,不得搭载亲朋好友,严禁捎带搭“顺风车”的行人。
2、德国——公车私用自掏腰包
德国政府官员的公务车使用规定比较严格,对谁能享受公车待遇、配备什么样的车、公车私用范围等均有相关法律规定。公车私用违规者要受到舆论谴责、罚款甚至可能丢掉“乌纱帽”。
根据德国公车配备使用条例,只有总统、总理、副总理及各部部长才可以配备专车。专车除了满足公务活动外,在德国境内的私人活动也可无偿使用,包括乘车上下班、在德国境内休假等。如公车使用者因私事去国外,包括去国外休假,允许使用公车,但要承担所有费用,如往返里程的油费、司机加班费和司机的食宿费,都要用车人自掏腰包,而且这些支出还要报到财政部有关部门备案。部级以下的公务员如因工作需要也可使用公车,但不提供上下班接送服务。另外,公务员使用公车只能与公务有关,上下班不允许公车接送,与公务活动有关的接送除外。使用公车的公务员不得任意让非本单位的人搭乘,如果确实需要,必须报告本部门上级领导。
德国还实行严格的公车使用登记制度,每辆公车都要配备车辆行程记账簿,详细跟踪记载每次出车的实际起始时间、地点、里程表公里数,且要定期上报主管部门。从总理专车到一般公务员用车无一例外。德国对购置和更换公务用车都实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车数量。如果公务员违规公车私用被发现,就要补交罚款,并受到相应处分。
更多信息查看
安徽人事考试网 http://fuyang.offcn.com/
地址:阜阳师范学院西湖校区向东200米路北
网址:http://fuyang.offcn.com 电话:0558-2255699 ***
第五篇: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背景链接】
2014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和《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方案》,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文件指出:“按照中央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要求,坚持社会化、市场化方向,加快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合理有效配置公务用车资源,创新公务交通分类提供方式,保障公务出行,降低行政成本,积极推进廉洁型机关和节约型社会建设。”
“按照节约成本、保证公务、便于操作、简化档次的要求,合理确定各职级工作人员公务交通补贴标准。具体为:司局级每人每月1300元,处级每人每月800元,科级及以下每人每月500元。各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从公务交通补贴中划出一定比例作为单位统筹部分,集中用于解决不同岗位之间公务出行不均衡等问题,比例原则上不超过补贴总额的10%。统筹资金使用要公开透明,具体管理办法由各单位自行制定。”
政策一出,社会一片叫好之声。【标准表述】 [权威论述]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习近平
作为党的干部,就是要讲大公无私、公私分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只有一心为公、事事出于公心,才能坦荡做人、谨慎用权,才能光明正大、堂堂正正。
——习近平[公车改革的原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公务用车一直实行实物供给制度,对保障公务出行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传统公务用车制度越来越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社会对此反映强烈。
第一、公务用车造成了巨大的财政浪费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央本级“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执行数为71亿元,其中公车消费在“三公”经费占比达60%左右。从各地公开的“三公”经费看,地方公车消费的占比更高。此次公车改革的原则之一,是改革后公务交通补贴支出总额必须低于改革前的公车运行支出总额。因此改革将节约政府开支,促进建立节约型政府,把更多的财政资金用在事关民生的刀刃上。
第二、公务用车损害了党政机关的形象和政府部门的公信力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15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多年来,公务用车超编超标准配备、使用费用偏高、公车私用严重、公车使用效率偏低等“公车数宗罪”饱受公众诟病,豪华公车满足了一些领导干部的享乐欲望,也强化了他们的特权意识,但与群众渐行渐远。
第三、公务用车改革是加强廉政建设的需要
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重要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
[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 公车改革曾是“深水区”改革难推进的典型代表。所以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遏制公车浪费和腐败本身,更是为更多深水区的改革破题、积累经验。
公车改革是毋庸置疑的“老大难”问题,舆论呼吁了很多年,有地方也陆续地进行试点,但效果难言乐观。这次公车改革全面启动,方案内容契合社会预期,而公车改革启动本身也再次释放了强烈的改革信号。全面深化改革已经开始在这些“老大难”的问题上取得实质性突破,敢于“啃硬骨头”,不再让一些改革议程悬而不决。
“从群众最期盼领域改起”,“从社会各界能够达成共识的环节改起”,这是本届政府对于改革的态度。全力推进公车改革,正是这一态度的明确体现。
改革早已进入“深水区”,很多问题“议而难决、决而难行、行而难破”,公车改革无疑曾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但这些领域没有根本性突破,改革就无法全面推进。从这个层面说,公车改革的示范意义,不仅在于遏制公车浪费和腐败本身,而且是在为更多“深水区”的改革破题、积累经验。
[对策措施] 公车改革的原则确立之后,关键是落实。将这项改革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对规范权力运行、树立改革威信、赢得世道人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注重落实,避免钻制度的空子
方案规定,“确因环境所限和工作需要不便参改的,允许以适当集中形式提供工作用车实物保障”。如果监管不力,一些干部不仅会紧抓公车不放,甚至可能同时骗领补贴。另外,在过往各地的改革中经常发现,一些职能部门的领导一边领取补贴,一边以“借用”的名义长期使用企业的车辆,这种腐败现象在本轮改革中也要引起足够的警惕。同时,在本轮公车改革中,还要特别警惕一些地方和部门,以公务交通补贴的名义变相发放福利。
第二、充分发挥监督的作用
一些领导干部在既得利益受损的时候,总会采取各种变通手段蒙混过关,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公车改革是自上而下、统一部署的改革,要想突破利益群体的阻挠和“变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通”,确保各项方针政策落实,离不开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审计机关、司法机关的通力合作。同时,公车改革过程中,还必须发挥社情民意和单位内部职工广泛的监督作用,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助力消除固有利益格局的阻碍,推动改革走向成功。
第三、要防止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
过往有些地方的公车货币化改革,也规定领取了交通补贴的公务员不再使用公车,实际效果却不如预期,个别地方还出现“补贴一分不少,公车一辆不减”怪象,皆因为“下有对策”难度不高。此次改革,“取消一般公务用车”很明确、易执行,但在保留项中出现“其他车辆”字眼,如若没有进一步明晰、精细,它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专供变通的“口袋规定”。
【文章素材】 [标题示例]
1、打中“七寸” 避免公车改革走样
2、公车改革 以公心树公信
3、公车改革就是一项权力改革
4、新一轮公车改革仍需警惕“下有对策” [开头示例]
1、一直以来“徐步缓行”、“刑难上大夫”的公车改革,如今终于有了加速的迹象。中央发文明确要求取消副部级以下领导干部的公务用车,并以货币化补贴的方式取而代之,且明确给定了时间表。官员“出无车”,可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年来干部待遇的一个重大转折。
2、两千多年前齐国有个叫冯谖的谋略家,跑到丞相孟尝君家里做门客,所求待遇就是食有鱼、出有车、家有养。由此可见,公车自古以来被认为是为官的标配。取消公车,将广大公务人员回归到正确的权力观上,可见,取消公车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是顺应民心民意之举。
[结尾示例]
1、想要确保公车改革达到预期的效果,仍然需要有严格细化的制度及执行力。公车改革的真正“七寸”,不是对于超标公车个案的查处,而是在于对三公开支的收紧与严控,唯有真正管住了公车消费的经费源头,公车改革才不至于陷入“下有对策”的困局之中。
2、“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回首公车改革的历程,我们已经“摸着石头”探索了20个年头。蓄之愈久,其发必烈,现在,公车改革的时机已经成熟,各方面的条件已经具备,社会公众翘首以待,正可谓势在必行、功在必成。对社会而言,多一些耐心,对改革者多一点理解和支持,汇聚各方力量,就一定能让改革的车轮滚滚向前,在闯关夺隘中驶向目的地。
3、今年年初,总书记曾表示,“八项规定”带有徙木立信的作用。而此次公车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改革作为一项社会舆论长期关注和期待的重大改革,更具有一种面向公众乃至世界,树立和宣示改革信心和决心的作用。它让那些对改革心存侥幸或持怀疑态度的人们正视改革的锋芒所向;让那些对改革抱有期待和希冀的人们更加坚定信念而投身其中。
【申论范文】
以破冰勇气 确保公车改革改好
车辆配备范围过大、运行管理成本偏高、公车私用等问题突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解决公务用车突出问题,无论是出台八项规定还是制定《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都对公车管理和改革作出了明确规定,为推动公车改革提供了强劲动力。
车子本是一种交通工具,公车之用在于方便公务人员办理公事,但当权力失去有效监督制约,公车配乘就会脱离其本来功能,变成一种排场。古代官场有所谓“八抬大轿”,算是威仪赫赫。而今天的公车,动辄三点几甚至以上排量,定价几十万元。全国每年的公车消费,据估计以千亿元计,又孳生出公车私用、开特权车等腐败现象,民怨极大。
公务用车所存在的问题,不仅仅在于给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负担和浪费,公车私用、滥用还给党和国家形象抹黑。普通群众未必全面了解公车使用的真实情况,但那些堂而皇之出现在娱乐场所、度假胜地的公务用车一次又一次刺痛了民众的眼睛,寒了老百姓的心,党和政府的公信力也由此受损。
总书记谆谆告诫,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从治理“车轮上的铺张”,到深化“车轮上的改革”,从创新提供方式,到有效保障公务出行,全面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是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的具体措施,是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的重要内容,是顺应民意、维护党和政府形象的迫切要求,彰显了我们党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决心与勇气。改革,在阻力中前进。
公车改革首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善于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做好新旧制度的有机衔接,就能激发落实的合力,做到抓铁有痕、善作善成。
公车改革也是一次深刻的利益调整,需要妥善处置、平稳推进,务必以更有效的举措、更细致的工作来推进改革。对公务人员,应明确公务交通补贴不是福利,不得以补贴的名义变相发福利,更不得既领取补贴又违规乘坐公车。对司勤人员,则要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安排转岗就业和相关保障,只有充分维护其合法权益,才能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营造积极和谐的改革氛围。
“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公车改革自上而下进行,中央国家机关率先推进车改。这是对各地各部门的示范和激励。坚持一级做给一级看,做到言必信、行必果,我们就一定能发挥公车改革“徙木立信”的作用,树立万众归心的改革信用,积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力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量。
【延伸阅读】
一、公车改革的地方样本
1、沈阳——政府向企业“购买服务”
从2011年7月开始,沈阳浑南新区将原有公务用车从422台减少到71台,这71台车由浑南新区成立国资企业统一运营,为政府提供公务用车服务。
2、杭州——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
杭州市自2009年起推行市级机关公车改革,基本思路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单轨制就是车改单位的公车一律向社会公开拍卖。货币化是指向公务员发放“车贴”。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进行市场化管理。
3、昆明——实行非货币化改革制度
昆明市自2009年开始实行非货币化改革——公务用车专用卡定额包干管理制度。经费由区财政核拨至各试点单位,不分配到个人,使用情况按季度公示。
二、公车使用的国际样本
1、美国——各部首长可用公车上下班
美国的公车管理主要依据的是《美国联邦管理条例》第41篇第102章第5节“住家到工作地点的交通”和第34节“机动车辆管理”。这两节法规加起来近百页,严格限制使用公车上下班,对公务用车和车辆购置标准等做出原则规定,是各个联邦政府机构制定自己的公车使用规定的基础。条例规定,总统、副总统和各部首长可以使用公车上下班。至于副部级以下的官员,只要不符合这些规定,都是开自己的车上下班。经单位负责人书面批准,可以驾驶公车往返于单位和公交站点之间,前提是该线路没有安全可靠的公交工具或政府通勤车,还必须搭载其他联邦官员,做到经济节约;禁止用汽车服务卡购买私人物品,严禁公车私用,不得搭载亲朋好友,严禁捎带搭“顺风车”的行人。
2、德国——公车私用自掏腰包
德国政府官员的公务车使用规定比较严格,对谁能享受公车待遇、配备什么样的车、公车私用范围等均有相关法律规定。公车私用违规者要受到舆论谴责、罚款甚至可能丢掉“乌纱帽”。
根据德国公车配备使用条例,只有总统、总理、副总理及各部部长才可以配备专车。专车除了满足公务活动外,在德国境内的私人活动也可无偿使用,包括乘车上下班、在德国境内休假等。如公车使用者因私事去国外,包括去国外休假,允许使用公车,但要承担所有费用,如往返里程的油费、司机加班费和司机的食宿费,都要用车人自掏腰包,而且这些支出还要报到财政部有关部门备案。部级以下的公务员如因工作需要也可使用公车,但不提供上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下班接送服务。另外,公务员使用公车只能与公务有关,上下班不允许公车接送,与公务活动有关的接送除外。使用公车的公务员不得任意让非本单位的人搭乘,如果确实需要,必须报告本部门上级领导。
德国还实行严格的公车使用登记制度,每辆公车都要配备车辆行程记账簿,详细跟踪记载每次出车的实际起始时间、地点、里程表公里数,且要定期上报主管部门。从总理专车到一般公务员用车无一例外。德国对购置和更换公务用车都实行预算管理,严格控制公车数量。如果公务员违规公车私用被发现,就要补交罚款,并受到相应处分。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http://chifeng.offcn.com
微博:@赤峰中公教育
微信:nmoffcn